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一 无端崖之辞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一 无端崖之辞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一 无端崖之辞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一、无端崖之辞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和他的后学们最注重也最擅长营造艺术表现形式。他们营造的艺术表现方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奇。他们自己都说自己的学说文章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亦即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

美字体非梧桐不止非醴泉不饮

赏美文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淡然物外的庄子

庄子的一生平平淡淡无拘无束,不为名利不求金钱,他的精神似乎已超出了常人。庄子那种逍遥豁达、积极乐观的思想使他成为一代圣人。

庄子的生活尽管是这样贫穷,日子是这样难熬,但并没有销蚀他的清高和孤傲,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权势名利的轻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因此他对苦难世界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生悲剧的深刻体验,给人类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章。

庄子思想之所以一直能引起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是因为它以独特的力量穿透黑暗现实的重重屏障,告诉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如何在内心深处守护最后的不可剥夺的尊严,平息那些追求名利者的心灵。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运用角度

【课外应用】

沉重是自找的。

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两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锃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会.(Kuài)稽得车数乘.(chénɡ)

B.履.(lǚ)危石困窘织屦.(jù)

C.趣.(qù)灌渎离而腊.(là)之

D.逡.(qūn)巡穷闾阨.(è)巷

解析:A项,“乘”读shènɡ;C项,“趣”读qū,“腊”读xī;D项,“阨”读ài。

答案:B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处穷.闾阨巷穷:贫穷

B.履危.石危:危险

C.惠子相.梁相:辅佐

D.益.车百乘益:增加

解析:A项,穷:荒僻;B项,危:高;C项,相:做国相。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

之:均代鸱(猫头鹰)

B.已而大鱼食之.

之:代鱼饵

C.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之:指“七窍”

D.措杯水其肘上,发之.

之:代箭

解析:A项,前一个“之”代“鸱”。后一个“之”代“鹓刍鸟”。

答案:A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匠石斫.之斫:砍

B.听.而斫之听:听凭,任意

C.当是时,犹象人

..也象人:木偶人

D.今汝怵然有恂目

..之志恂目:害怕的样子

解析:D项,恂目:眨眼,眼睛转动。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

..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 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 20XX/11/6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解题 1.导入 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解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 通假字“序”同“叙” 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 古今异义大块文章 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 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3 东海之大乐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三、东海之大乐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以此比.形于天地比:掩护,遮蔽。 B.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闻:名声。 C.不足以举.其大举:全,尽。 D.夫不为顷久推移 ..推移:变化、发展。 解析:B项,闻:知识、见闻。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东面 ..而视,不见水端 B.吾自以为 ..至达已 C.是非 ..坎井之蛙与 D.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解析:B项,认为。A项,古义:面向东;今义:东边。C项,古义:这不是;今义:事理的正确与错误,也指口舌。D项,古义:大道理;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答案:B 3.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泾流之.大②两涘渚崖之.间③野语有之.曰④我之.谓也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⑦ 睹子之.难穷⑧非至于子之.门⑨大方之.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⑦/③/④/②⑤⑥⑧⑨ 解析:①⑦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代词,这样;④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②⑤⑥⑧⑨结构助词“的”。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 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端:尽头。 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改变。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少:不满。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解析:C项,少:看不起、轻视。 答案:C 5.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教案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六课《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能清楚什么是“浩然之气”?和怎样培养浩然之气? 3、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教学过程:(第一段) 一、导语: 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解前两段,第三段初中已学过了。在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一身浩然正气、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比如,文天祥、岳飞、孔繁森、钱学森、李四光……我们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一身浩然正气呢?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 二、熟读成诵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三、解释本文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讲解:这种气,阳刚而气壮山河,气贯长虹,气冲霄汉,作为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勇敢的力量,当然还必须是行正义之事,不能行苟且之事还踌躇满志,就麻烦了。所以必须有义和道相匹配。)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讲解:这告诉我们培养浩然之气要坚持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要去做问心有愧的事情,否则这就是你人生的污点,就像如果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课后练习四十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课后练 习四十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之”作为代词,其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羞,不忍为之下(他,指代蔺相如) B、而相如廷叱之(他,指代秦王) C、且庸人尚羞之(他,指代廉颇)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指代廉颇)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下划线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乌鹊南飞西望夏口 B、非能水也顺流而东也 C、圣益圣不知东方之既白 D、则耻师焉始指异之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加线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宁许以负秦曲②大王必欲急臣③舍相如广成传舍④乃使其从者衣褐⑤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⑥卒廷见相如⑦毕礼而归之⑧于是相如前进缶⑨且庸人尚羞之⑩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①②⑦/③⑤⑩/④⑥⑧/⑨ ? B、①②⑦? /③④/⑤⑥⑧⑩/⑨ C、①②⑨? /④⑧⑩/③⑤⑥/⑦ D、①/②⑦⑨? /③④⑥/⑤⑧⑩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王来何操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缪也 ④郑伯克段于鄢⑤沛公安在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⑦石之铿然有声者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⑧/③⑥⑦/④ C、①⑥/②⑧/③⑤⑦/④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为”字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邯郸为郡②视为止,行为迟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④吾见其难为⑤愿为诸君快战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全都不相同 B、①与⑥相同 C、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⑤相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朝歌夜弦 B、草行露宿 C、抶而仆之 D、人皆得以隶使之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庄子两则课文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其内容主要是反映了庄子派虚无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文学价值很高,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从不干巴巴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相梁,在魏国做相国。梁,梁是魏国的都城。或:有人。谓---曰:对----说,告诉----说。代:取代。子:你,指惠子。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 于是:与现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译为“于是”。恐:害怕。国:国都。三:虚指多次。往:前往。译文: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 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yuān chú),子知之乎? 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为:叫做。 译文: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 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夫(fú):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鹓鶵。发:起飞。发于南海:于,从。飞于北海:于,到。止:栖息。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译文: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于是:在这时。鸱(chī):猫头鹰。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象声词用做动词。以:用。译文: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1 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答: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2 庄子对此的反应呢? 答: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3 寓言中往往采用比喻法,本文中鹓鶵,鸱,腐鼠各比作什么?寓意是什么? 鹓鶵-------自己(淡泊名利的人)鸱-------惠子(醉心功名利禄的人)腐鼠-----做宰相(功名利禄)梧桐,练实,醴泉-----(高洁的志趣) 4 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从本文可以看出庄子、惠子各是什么样的人? ①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②讥讽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5 庄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通过本篇文言的学习,你觉得他的“智”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 目录(1-1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目录(1-16)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4.《中国民俗文化》 5、《影视名作欣赏》 6、《新闻阅读与实践》 7、《先秦诸子选读》 8、演讲与辩论 9、中国小说欣赏 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12、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3、语言文字应用 14、外国小说欣赏 15、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16. 文章写作与修改 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臵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庄子选读纲要

庄子选读纲要 参考书目 注释部分: 1、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 2、林希逸撰、周启成校注:《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3、焦竑撰:《庄子翼》,《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8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4、释德清撰:《庄子内篇注》(黄曙辉点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夫之撰:《庄子解》,《船山全书》第13册,长沙,岳麓书社,1992 6、宣颖撰:《南华经解》(曹础基点校),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7、郭庆藩撰:《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 8、王先谦撰:《庄子集解》(内附:刘武撰《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沈啸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9、胡远濬撰:《庄子诠诂》(吴光龙点校),合肥,黄山书社,1996 10、刘文典撰:《庄子补正》(赵锋、诸伟奇点校),合肥/昆明,安徽大学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11、张默生原著、张翰勋校补:《庄子新释》,济南,齐鲁书社,1993 12、钱穆撰:《庄子纂笺》,《钱宾四先生全集》第6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3、关锋撰:《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北京,中华书局,1962 14、陈鼓应撰:《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初版;2009,修订版 15、曹楚基撰:《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修订版;2007,修订重排版 16、王叔岷撰:《庄子校诠》,北京,中华书局,2007 研究部分: 1、曹础基撰:《庄子浅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2、刘笑敢撰:《庄子哲学及其演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三东海之大乐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东海之大乐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足以举.其大举:拿、用 B.而水弗为加.益加:更加、愈加 C.且夫擅.一壑之水擅:占有、据有 D.是直.用管窥天直:仅仅、只不过 答案 A 解析举:全、尽。 2.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百川灌河 B.乃知尔丑 C.是非坎井之蛙与

D.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答案 D 解析A项“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或指银河系。B项“丑”,古义:鄙陋。今义: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叫人厌恶或瞧不起的;不好的、不光彩的事物;坏、不好。C项“是非”,古义:是,这;非,不是。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或口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答案 D 解析A项听说/知识、见闻。B项通“墟”,处所,所居之地/空虚。C项不多/看不起、轻视。D项都译为“穷尽”。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泾流之.大②两涘渚崖之.间③野语有之.曰④我之.谓也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者⑦睹子之.难穷也⑧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⑨大方之.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答案 D 解析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以为莫己若者③莫大于海④自以比形于天地⑤而受气于阴阳 ⑥我之谓也 ⑦闻道百⑧又奚以自多 A.①③⑤/⑦/②④/⑥⑧B.①④⑥/⑤⑦/③/②⑧ C.①④/②⑥⑧/③⑤/⑦D.②④⑥/⑤⑦/①/③⑧ 答案 C 解析①④被动句,②⑥⑧宾语前置句,③⑤介宾短语后置句,⑦定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 ..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 ..?”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 ..之剑何 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 ..,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评点版)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评点版) 当一种美(庄子哲学就属于这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暗示对庄子哲学的崇敬之情)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局限”的意思就是“理解不了”“难以企及”。这里不说庄子哲学境界的崇高,却说自己有“局限”,是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方式)。“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以上是文章的引子,目的在于引出下文,为庄子出场张本)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即前面所说“无所适从”“局限”),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庄子对生命的体悟令人感慨不已,无法用语言表达)。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是的,唯有此)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说出我们从未说过甚至从未想过的话,怎能不被“吓”着?),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此即所谓庄子的“美”)。我们的视界(只看到“俗事”的眼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庄子是心灵的沐浴露、洗涤剂,可以使我们的精神更加纯洁)。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从未设想过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真让人嫉妒啊)! (以上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作者对庄子及庄子哲学的推崇备至)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儒家两位圣人都曾周游列国,更有纵横家四处求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儒家就设想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样一个美好的社会形态)?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言其纯洁)、身如不系之舟(言其自由)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为他人而非为自己),恭敬不怠、颠沛以之(忍受心灵和肉体的困苦)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即谁更幸福,谁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此处加一“们”字,所指为一类人)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唯其能够“掂”出,才是“有限”的),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如能理解,也就不会作威作福了)。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官僚们追求的是现世的、物质的享受,庄子们追求的是精神的、心灵的快慰与宁静)。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文默写训练

《人教课标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1、(),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 2、上穷碧落下黄泉,()。 3、(),梨花一枝春带雨。 4、(),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以上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5、帝子降兮北渚,()。(),洞庭波兮木叶下。 6、时不可兮骤得,()。(以上出自屈原《湘夫人》) 7、人生亦有命,()。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8、(),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10、(),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1、( )?(),月满西楼。()。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 12、春江潮水连海平,()。 13、()?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以上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4、千岩万转路不定,()。云青青兮欲雨,()。 15、(),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须行即骑访名山。(),使我不得开心颜?(以上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6、黄尘清水三山下,()。遥望齐州九点烟,()。(李贺《梦天》) 17、(),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 18、(),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19、日出江花红胜火,()。 20、山寺月中寻桂子,()。(以上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21、(),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23、(),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 24、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 25、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2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7、(),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上出自李白《将进酒》) 28、(),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29、昆山玉碎凤凰叫,()。 30、女娲炼石补天处,()。(以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 31、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庄子》选读

第六课时《庄子》选读 教学目标 1.初读庄子的《逍遥游》,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入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的道理。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着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二、《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三、《逍遥游》(节选)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实无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赏析】同样的一件事物,因为认识的方法或角度不同,就体现出完全不同的价值,这就是“道”。如果对事物抱着固有经验的眼光,或者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没有创新的思想,不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跳不出平庸俗碌的圈子,结果就会戕害可能发挥巨大作用的东西或人才。 四、故事链接 阅读《望洋兴叹》,对庄子更进一步的感知。 五、布置作业

无端崖之辞 原文+译文

《先秦诸子选读》——《庄子》一,无端崖之辞原文+译文 1.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2.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列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的本领,他拉满弓弦,又放置一杯水在手肘上,发出第一支箭,箭还未至靶的紧接着又搭上了一支箭,刚射出第二支箭而另一支又搭上了弓弦。在这个时候,列御寇的神情真像是一动也不动的木偶人似的。伯昏无人看后说:?这只是有心射箭的箭法,还不是无心射箭的射法。我想跟你登上高山,脚踏危石,面对百丈的深渊,那时你还能射箭吗??于是伯昏无人便登上高山,脚踏危石,身临百丈深渊,然后再背转身来慢慢往悬崖退步,直到部分脚掌悬空这才拱手恭请列御寇跟上来射箭。列御寇伏在地上,吓得汗水直流到脚后跟。伯昏无人说:?一个修养高尚的‘至人’,上能窥测青天,下能潜入黄泉,精神自由奔放达于宇宙八方,神情始终不会改变。如今你胆战心惊有了眼花恐惧的念头,你要射中靶的不就很困难了吗?? 3.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南海的大帝名叫儵,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儵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儵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的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检测题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 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 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 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 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 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 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 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 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 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 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 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 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 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 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 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 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 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 1.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游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 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 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 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西门豹治邺/禇少孙 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 贯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种树郭槖驼传/柳宗元 自主赏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 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庄子》选读教案1

《庄子》选读教案1 《庄子》选读 教学目标 1.初读庄子的《逍遥游》,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思想。 2.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入理解“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 2.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 … ? ” “ ” “ ? ”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 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 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 之称。 二、《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 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三、《逍遥游》(节选)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而实无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号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共0条评论... ”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 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 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 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 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 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 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 …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 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 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 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 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 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2鹏之徙于南冥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2鹏之徙于南冥课时演练新人教 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覆:倾倒。 C.而后乃今培.风培:凭借。 D.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 解析:A项,怒:奋起,奋发。 答案:A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C.而后乃今将图南. D.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解析:B项,巢:名词活用为动词,筑巢。C项,南:名词活用为动词,向南飞。D项,下:名词活用为动词,落下来。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天之苍苍,其正色 ..邪 B.翱翔 ..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D.腹犹果然 .. 解析:A项,正色:古义指本来的颜色;今义指纯正的颜色。C项,无名:古义指不求名声;今义指没有 名声。D项,果然:古义指饱的样子;今义有两种词性,作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作连词, 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答案:B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 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 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 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 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 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匹:比。 B.绝.云气,负青天绝:穿越。 C.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劝:劝说,规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