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

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围绕人才流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现代服务业。广州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性作用,大力培育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既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促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截至2015年7月31日,广州市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10家。2014年,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营业总收入达300亿元(其中代收代付91亿元),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没有营业收入;广州市人力资源从业人员9802人,其中:大专及以下5492人,本科3959人,研究生及以上351人,取得职业资格人数2500人。

一、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基本情况

(一)中国南方人才市场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成立于1995年9月13日,中国南方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是副局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下设10个部门,并投资创办有10余个二级法人企业,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人才交流配置(招聘会、网站、报纸、移动客户端等)、人才引进与人事代理、人力资源外包与人才派遣、管理测评(考试)、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教育培训、国际人才交流业务等七大业务板块。该市场按照事企分离原则,人才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经营服务实行内部分类管理。人才公共服务内容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流动人才党员管理服务等。市场化经营服务包括: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现场招聘会、人才网站(猎头)、人才评价(考试)、管理咨询、薪酬调查、人才教育培训、国际人才交流等。实行政府购买制度的服务内容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人才信息数据服务(含网络技术服务)、管理咨询、薪酬调查等。

(二)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又称广州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于2002年2月,是广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直属的市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该中心已初步形成以职业介绍服务为龙头,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异地务工人员就业管理和跨地区劳务交流协作、特困失业人员及随军家属就业服务、农民工综合服务、劳动保障政策咨询热线服务、

劳动保障事务代理、职业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就业服务窗口。目前,该中心由职业介绍服务部、流动人员就业管理部、农民工工作服务部、职业中介管理部、特困失业人员(随军家属)就业服务办公室、热线服务部、劳动事务代理部、培训部、信息管理部、综合部等10个部门组成。

二、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目前,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形式与我国其他地区大致相同,具体包括网络招聘、猎头服务、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派遣(租赁)等形式。分析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

目前,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机构性质主要包括政府所属公益性机构、民营企业、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等构成。广州市属人力资源机构中,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占比近80%,已经成为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主体。同时,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包括了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各种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广州市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逐渐成为人力资源服务的主要对象。

(二)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较大、门类齐全

近年来,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较快,行业规模不

断壮大。截至2013年底,广州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1005家,首次突破一千家。行业营业总收入已超过142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1万人,年度服务人才总数约900万人,服务单位超过55万家。人力资源服务范围涵盖了现场招聘、人才租赁、职业介绍、人事代理、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才网站、人才培训、人才测评、高级人才寻访、薪酬调查、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十几项业务.

(三)新兴和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态迅猛发展

目前,广州市新兴和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发展相对迅猛,逐步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中的主要业务,特别是人才派遣、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网络招聘等业务增长幅度普遍较大,不仅迅速成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新的增长点,甚至成为某些服务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相对而言,人事代理、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等传统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的发展则较为平稳。

(四)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增长迅猛

近年来,广州市涌现出一批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企业,对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在业内较有影响的品牌有南方人才、前程无忧、韦博俊杰、南方智尊、中国人才热线、万宝盛华、光辉国际、海德思哲等。以南方人才市场为例,自1995年成立起就肩负起区域人才交流、人事人才服务的重任,立足珠江三角洲,辐射全国,一

直是华南地区发展规模最大、行业领域最权威、服务业务种类最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其市场份额迅速增长,服务水平和能力规模在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人力资源服务业日益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量外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入广州市,加快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国际化的步伐。目前,一大批跨国大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通过并购、投资、入股等方式进入到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外国人力资源产品不断本土化。特别是德科、任仕达、万宝盛华等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巨头进驻广州后,推动了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国际化竞争,加快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国际化步伐。

三、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问题分析(一)人力资源服务业尚未整合,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市场与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目标要求相比,目前,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城乡分割、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身份分割、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地区分割、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制度分割等。

(二)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程度不高总体而言,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比较竞争优势缺乏。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的内容、层次相对低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大部分服务机构尚

不具备研发创新能力。特别是本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和人员,也极少有专项的研发投人,专业化程度与创新能力都有待加强。

(三)人力资源服务同质化严重,业务结构不尽合理

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总体上仍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不仅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发展不平衡,而且整体产业链的价值不高,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和保障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强化提高。由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业务结构不合理,导致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特别是管理咨询、教育培训、人才职业规划咨询、职能外包等中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现有市场需求。

(四)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足

目前,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是制约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又一

重大因素。一方面,人才的引进与需求之间尚存在较大的矛盾;另一方面,人不能尽其才,在人才的培育、选拔和使用等多个方面仍缺乏长效机制。由于思想观念上认识不到位,以及政策措施执行上尚存在一些偏差,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很难培育并建立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运营和管理团队。

四、对策建议

(一)大力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法制化水平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统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

系和政策制度,北京、深圳等地的人力资源市场立法已经进入人大立法程序,江苏、浙江也相继出台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政策。从广州市目前情况看,《广州市人力资源市

场条例》连续几年列入人大立法预备项目,立法进度较为缓慢,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政策迟迟未出台。因此,建议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立法工作力度,争取早日将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列入人大立法正式项目,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和依据。

(二)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

目前,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虽然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创造型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但相比国内外其他城市,广州市多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尚普遍偏低、产品创新能力仍然缺乏竞争力、同质化现象也较为严重,难以满足消费市场对于人力资源服务业迅速增长的需求。为此,建议强化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分工,打造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队伍,做好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储备。同时,鼓励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先进的理念、项目、技术和管理模式,支持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开发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产品,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行业的专业化程度。

(三)重点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品牌化战略

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的经验在于注重塑造

其专业形象和品牌,通过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在业内树立行业标准和规范,打造专业品牌形象。近年来,广州市有代表性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迅速,但尚缺乏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品牌化战略任重道远。为此,建议关注南方人才、韦博俊杰、南方智尊等龙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进而引导其带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同时,以推进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为契机,处理好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的关系,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四)持续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国际化步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为各国、各地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提供人力资源相关服务。建议广州市以建设人才资源服务产业园为契机,大力吸引世界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驻,形成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同时,鼓励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国门,参与到人力资源国际化竞争中,不断提升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整理

1978年12月,党的^一届三中全会拉幵了改革幵放的大幕,中国社会幵始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外企业对人才资源和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共同成为推动中国人才市场繁荣和发展、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形成和发展、助力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力量。 30年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之下,从形成到发 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对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总结中,每一组 数字、每一条信息、每一种声音、每一个变化,都代表着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轨迹,也将是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踏入新时期的基石。 1、人才服务机构变化 1979年改革幵放伊始,作为中国第一家人才服务企业,FESCC向外商派出了第 一名中方雇员,当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能提供此项服务的企业仅此一家。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368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其中, 北京地区各类人才服务机构达到360个,人才服务企业性质的机构数量已占总机构 数的51% 2、人才服务内容扩展 1979年,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雏形的FESCQ承担“为来中国经商的外国公司寻找中国雇员”的工作,30年后,FESCQ勺社会职能从“管理”发展为“服务”,已经能够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及时、高效、专业、快捷的全程化一站式服务。 截至2008年底,包括FESCQ在内的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为666万家用人单位提供覆盖人事行政、员工福利、人才招聘、员工关系、岗位外包、财务外包、咨

询、培训、商务代理、外籍人员服务、海外劳务等多维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 3、人力资源专业化发展 1979年,FESCO成立之初,公司工作人员不到10位,当时国内没有人力资源专 业,所有人才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1979年,FESCO外派到外资 企业的员工人数不到100人,10年后发展到2000余人;1999年,FESCO成立20年的时候,外派员工上升到2.6万人;30年后的今天,FESCO在全国已经拥有上千名员工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全体员工中,拥有大学本科、硕士以上学历占公司员工比例的80%以上,向8000余家中外企业派出了近40万名中国雇员。 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正向专业化发展道路一步步迈进。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劳 动人事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标志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 已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2004年,全国唯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在中国 人民大学诞生,越来越多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学生成为业内企业的从业人员,他们 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推动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广揽人才方式的变化 30年前,FESCO成立之初,就打破了当时定向分配的用人传统,幵始尝试多种方式网罗人才。但当时的招聘方式十分初级,多靠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人推荐,人才难觅之时,甚至曾经搬了一张桌子,在西城大木仓胡同口,小贩叫卖式地做“喊人” 宣传。30年后,FESCO勺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拥有可以实现直接针对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息速递、个人信息查询、在线招聘、问题答疑、增值服务等功能的专业官方网站,还自主研发了全国业务网上互动操作系统,成立了专业化的呼叫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十三五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十三五规划分析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综述 22 人力资源服务的内涵 22 1.1.1 人力资源服务的定义 22 1.1.2 人力资源服务的分类 23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产业链分析 24 1.2.1 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24 1.2.2 行业产业链形成途径 25 1.2.3 行业产业链发展趋势 26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26 1.3.1 相关社会保险政策分析 26 1.3.2 相关人才租赁政策分析 29 1.3.3 其他相关政策法规分析 31 (1)《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实施影响预测 31 (2)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趋势 33 1.3.4 人力资源服务制度问题 34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35 1.4.1 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前景预测 35 1.4.2 产业结构对劳务派遣的影响 37

(1)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分析 37 (2)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关系 38 (3)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38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39 1.5.1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口环境 39 (1)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 39 (2)人口城乡与地域分布趋势 40 (3)人口职业分布趋势分析 41 1.5.2 国内劳动就业环境分析 41 1.5.3 城镇就业人员薪酬水平 44 第2章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45 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现状与趋势分析 45 2.1.1 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分析 45 2.1.2 劳动力市场需求环境分析 46 (1)不同区域劳动力需求分析 46 (2)不同产业劳动力需求分析 46 (3)不同单位性质劳动力需求 49 (4)不同职业劳动力需求对比 50 (5)不同岗位劳动力需求对比 51 2.1.3 求职人员类型分布情况 53 2.1.4 用人单位招聘与应聘特征 55 人力资源服务行运行状况分析 61 2.2.1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61

人力资源行业现状与前景

深圳人力资源师培训:谈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4-08-27 10:09:00来源:中鹏培训浏览次数:35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活动去实现,人才、人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 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提升企业竞争力量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才能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是不全面、缺乏客观公正的,其考核结果往往不会得到被考核者的认同。 (三)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果不科学。有的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只是单向的考核,即上司对下属的审查式考核。如果考核者曾有过私人感情或冲突、存在偏见等许多非客观的因素将势必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而且由于考

浅谈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18239630.html, 浅谈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作者:乔珍宝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8期 【摘要】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实现优势集聚,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行业。近年来,其自身的发展也日趋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际化形式相对照,还存在这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正视问题,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准,利用互联网+,完善公共服务机构的基本服务职能,增强行业竞争力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趋势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当今的普遍理念。作为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服务业,在很大意义上都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高度和方向。 一、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 人力资源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指的是“生产和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的众多经济单位的集合”,主要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素质测评、绩效薪酬管理咨询、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外包以及人力资源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以提升企业经营效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 1.人力资源服务业日益受到高度重视 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仅仅是为解决失业问题、满足企业临时性用工需求而产生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650年,英国人HenryRobinson提议由 政府设立职业中介所。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开始出现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无到有,由小及大,从单一的职业介绍到服务内容日趋丰富,包括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事代理、人才培训、高端人才访寻、人力资源软件开发等,民营、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逐步形成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共识。 2.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日趋规范化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写入国家 正式文件,其后,陆续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相关配套法规。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之后,国家人社部印发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市场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管理体制及法规政策 1、境内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行业的主管部门包括人社部以及商务部。行业自律性组织包括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中国就业促进会以及各地市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等。 人社部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管部门,其职责包括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拟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负责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拟订就业援助制度,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等。 商务部负责牵头拟订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并开展相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服务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的规划、政策并组织实施,推动服务外包平台建设等。 中国人才交流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登记的,隶属于人社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由从事人才交流服务业务有关的机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主要职能包括: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与会员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联系;协调会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联系其他行业组织,促进人才市场同其他要素市场的相互贯通等。 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直管社团法人,在民政

部登记注册。现有会员近160家,作为联系政府和会员单位的自律性服务组织,协会充分发挥协调、引领作用,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中国就业促进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人社部,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是以促进就业为宗旨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中国就业促进会在国务院确定的人社部的职责范围之内,受其委托承担促进就业的各项服务工作。 2、境内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对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监督检查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 (2)《人才市场管理规定》 《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于2001年10月1日开始施行。《人才市场管理规定》适用于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中介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专营或兼营的组织,对其从事人才中介服务、用人单位招聘和个人应聘以及与之相关活动进行管理。 (3)《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于2003年11月1日开始施行。《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适用于外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中国开展人才中介服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依法合资成立的人才中介机构,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投资者投资设立的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对机构的设立与登记、经营范围与管理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 (4)《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2018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内容目录 一、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经济波动同步指标,中日欧数据佐证结论 (4) 二、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目前处在什么阶段?——政策扶持、行业成长空间大而仍处在起步阶段 (7) 三、全球市场较为分散呈现幂律分布(大企业集中日英美),中国区域存在市场大公司小的现象 (9) 3.1 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以日美英为主,细分中灵活用工的市场规模较高9 3.2 因进入门槛低呈现幂律分布,CR3仅11%,并购扩张提升市占逻辑不变 (10) 3.3 中国人服企业小而散,资本推动下市场从传统招聘向垂直化社交化升级 (10) 四、中国市场哪些细分板块中能够走出新生机?——在线招聘、灵活用工及中高端人才访寻等商业模式各有不同,在线招聘及灵活用工或能有技术赋能,猎头市场本土替代存在难度 (12) 4.1在线招聘平台照搬美国模式,恐受到社交垂直化平台的冲击 (12) 4.2灵活用工板块被视为最具潜力的行业,用工规范化问题需重视 (13) 4.3中高端人才访寻依赖于猎头的个人创收能力,存在空间上限 (19) 4.4从业务毛利率角度来看灵活用工的潜力较大,有望通过技术实现质的飞跃 (21) 五、附录:何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围绕用工从大学生到高级人才的全环节产业链 (23) 六、相关标的及风险提示 (25) 6.1相关标的 (25) 6.2风险提示 (25) 图表目录 图表1:欧盟28国GDP增速与灵活用工工作时长增速的相关性测算 (4) 图表2:日本1988年-2016年GDP增速与灵活用工规模增速情况的相关性测算.. 5图表3:2008-2018年GDP季度增速与前程无忧收入增速的相关性情况 (5) 图表4: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细分行业主要服务供应商,目前外资比例较高 (6) 图表5:细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国内政策出台时间和具体内容 (7) 图表6:17年国内人服行业的规模及机构数情况 (8) 图表7:《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 (8) 图表8: 16年全球人力资源行业规模及细分(十亿欧) (9) 图表9:美国占据全球灵活用工市场的首位(35%) (9) 图表10:各国机构组织的灵活用工的普及率情况 (9) 图表11:各国人才访寻(猎头)的市场规模及增速% (9) 图表12:2016年全球人力资源行业市场格局 (10)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陕西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在我省经济发展即将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跨国、外省企业不断进军我省市场、我省政府企业及央企加速改制重组、本土及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等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在政府政策引领下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步入新台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深刻理解目前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市场规模与增速、细分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及我公司未来发展趋势等,特发起此次调研。2017年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高端人才访寻、灵活用工、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综合咨询、人力资源软件系统、在线招聘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且有望在未来三年继续高速增长。 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省初步打破计划经济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萌芽出现,并随着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分配向市场配置改革进度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逐渐形成并日益壮大,服务内容也从最初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人事档案管理逐渐覆盖人才测评、在线招聘、中高端人才访寻、人力资源咨询等更加专业的领域。外资企业陆续进入我省。在带来资金、技术的同时,为我省带来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也推动了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伴随外资企业在我省的布局,我省本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随之发展,逐渐扩大服务覆盖区域,并涌现一大批规模化发展的国有 / 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世纪外服、陕西易通、

西安佳城、山海源、曲江人才等。与此同时,随着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政策上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全国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入中国,角逐商机。外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进驻,使得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先进技术、资金、管理理念,进而提升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并推动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步。 过去 20多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一直保持良性快速发展。不过长期以来,由于我省特殊的市场环境,作为一个能源、军工企业大省,央企入驻,省属国企组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不占有人员编制等,所有企业、政府单位均采取劳务派遣形式,让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契机,伴随的也是关系的恶性无序竞争,形成了普遍小规模化、碎片化的分散式发展格局。然而,近几年随着能源行业经济萎缩影响,以及新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出台,大大限制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传统模式的发展,加之近几年外资、合资企业的入驻,企业管理理念需求转变。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东西部劳动力与人才的“迁徙”,劳动力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化,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都带给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带来巨大挑战和商机。在行业深入整合的进程中,伴随跨界与行业整合深化,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不断衍生出新的产品、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社交等技术在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同时,也使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边界不断被打破,多元化与开放已经成为常态,或向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型,或聚焦在人力资源更加细分的市场,

广州人力资源现状浅析doc资料

广州人力资源现状 调 研 报 告 调研人付强 调研时间8月2号-12号 审核人员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管理学院

前言: 人力资源是社会财富创造的基础,通俗地说,社会财富来源就是人力资源。由此看来,人力资源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能否充分地运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应,是我们人力资源研究的重点。 中国是全球的人口大国,占有世界25%的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我们中国不但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带来腾飞的动力,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今天中国的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中国的GDP已位居全球第二,并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全球经济增量迅速放缓,并多次出现触底现象,大量从业人员转眼间成为了无业游民,失业率的迅速上升,从深层面来说,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从社会层面来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对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等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中国在此次危机中迅速做出反应,投入近六千亿美元的资金,用加快社会建设的方法拉动内需,此举不仅鼓励了中国公民的消费信心,新建的基础设施对将来的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国家大量资金刺激经济,有效地控制了失业率的上涨,保障了就业,从而将一切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我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意义相当大,保障了就业,就能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去创造社会财富,同时人民的收入能得到保障,这也保障的市场消费的增长,继而全面拉动内需,所以,在金融危机中中国最先迈出泥潭,经济开始复苏。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闫德坤 (2017年10月) 一、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 (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迎来史上最佳发展机遇,正处于一个强劲发展的时期。 2014年底,人社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计划到2020年,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培育行程20家左右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这是国家首次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对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1、截止2016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达到11850亿元,突破万亿大关! 2、2017《财富》世界500强有北京外企德科、任仕达、万宝盛华,其中德科2016财年的营业收入是251亿美元。 3、在44家挂牌新三板的人力资源企业中,2016财年中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最高的是和君商学(主营业务是管理培训),分别达到7,908.36万元和2,651.78万元。营业收入最高的是福建海峡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我国首家挂牌新三板的国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其2016年中实现了12.83亿元的营业收入。

(数据来源:HRoot)

4、从挂牌企业总公司所在地域分部可以清晰表现出,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珠三角区域是新三板上市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最多的地区以广东为代表,以及北京等区域。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是新三板上市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最多的地区,其中,总部位于北京、上海的分别有10家。 (图片来源:HRoot) 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国际商用机器(IBM) 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Mercer) 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德科(Adecco) 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安德普翰(ADP)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人力资源服 务行政许可规程》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穗人社发[2014]39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14.09.16 【实施日期】2014.09.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规程》的通知 (穗人社发〔2014〕39号) 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调整保留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的决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90号)和《关于委托下放人力资源服务许可事权工作的通知》(穗人社发〔2011〕50号)等精神,为规范我市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工作,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推进行政许可的公开公正,切实保障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我局制定了《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规程》,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请迳向我局人力资源市场处反映。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4年9月16日 广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规程 前言 根据《广州市人才市场条例》、《广州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一、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执法主体 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或市编办登记注册,或注册资金1000万元及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原则上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也可按照自愿、就近、便民原则,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到经营地所在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行政许可。中外合资、港澳独资和省直、中央单位的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其余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地所在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按照“统一领导、统一科室、统一窗口”的原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的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统一受理,依据业务范围分送市人才交流协会或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进行材料和场地等资格初审,再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的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由各区(县级市)指定一个窗口受理、一个主管部门审核和一个分管领导审批。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大致发展历程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大致发展历程3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人力资源服务”还是一个令人感到陌生的概念,30年后的今天,人力资源服务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上半年,全国有近3万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约15万人,服务的企业客户600余万家。仅以“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为例,拥有从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的会员单位130余家,服务员工人数122万人,客户8万余家,这还只是全部从业企业的一小部分。今天,有三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进入了全国500强,与能源、通讯、金融、地产等传统大型企业同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荣誉属于每一个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总体上来说,如果以10年为一个阶段,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十年是萌芽起步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序幕。1979年,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前身,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总公司国内服务部成立,同年11月,向日本外商驻京代表机构派出第一名中方雇员。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开始变革,逐步打破国有企业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限制,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等等。80年代后期,外商驻华代表处纷纷变成独立法人公司,即通常所说的“三资企业”,有了独立的用人权。在“三资企业”的带动下,人力资源服务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从业机构进一步增多。但总体而言,这个时期的大部分从业机构具有较多行政色彩,市场化水平还不高。1989年,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成立,是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最大、

某县人力资源服务业调研报告

**县人力资源服务业调研报告 一、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人力资源服务供求不平衡。 (二)各种业态的发展情况。 我县人力资源服务业中招聘、职业介绍、管理咨询等业务发展成为大多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主营业务,而猎头服务、人才测评、外包服务、软件服务等发展较慢。 (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发展特点。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人力资源服务向个性定制发展。随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变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由大众化向个性化需求过渡,用人单位不再满足于接受批量式的服务,而提供服务的企业也及时向服务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尽可能创造差异化服务,满足来源于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二是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IT行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移动终端、互联网服务、大数据分析、云服务等为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化提供了支持。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相结合,通过打造网络人力资源平台,有效利用丰富的客户资源,实现业务增量。 2、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以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特色的增长方式,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有效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宏现上以发展适

合国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把人力资源的利用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发挥人力与技术的作用,更好地利用人力和技术替代物质生产要素,更好地节约利用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又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微观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才能克服我国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资源短缺的限制,才能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技术效益,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情况。 我县共有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其中国有企业1家,民营企业5家,业务类型主要有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发布,人力资源培训等,经营收入10—20万元不等,从业人员共30余人。 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需要建立产业园区。 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对当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给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同行们一个快速学习、共同成长的机会。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化进程的全速推进、我国人口的增长与劳动力大流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大踏步地发展起来了。要想尽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成型和快速健康发展,业内要更多地相互学习、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围绕劳动者就业和职业规划,用人单位管理和 开发人力资源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重要门类和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是促进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 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但要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尽早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力资源服务业具有附加值高、关联度强的特点,不但能提高服务相关产业的水平和效能,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还能通过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条,丰富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和内容,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不断引导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从而培育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二)是激发市场活力,优化人才配置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发展 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最活跃的资源。各产业对人力资源服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完善与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和产品,才能满足当前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不仅可以通过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引领和主导我省未来产业格局,破解传统产业发展瓶颈,而且可以激发市场活力,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市场在优化人才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促进就业创业,稳定就业局势的根本保证。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产生了与就业联动的发展效应。从我省情况看,xx年全省举办大型和日常型招聘会8937场次,为38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为816万流动人员提供求职服务,帮助222万人次实现就业,为全省就业局势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在国内经济增速趋缓、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唯有大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我省就业大局的稳定。 近年来,特别是 __举办中国(xx)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论坛、出台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意见以来,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与江浙沿海发达省市比,总体上还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综合发展水平偏低。一是产业规模总量偏小。截至xx年年底,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44万亿元,我省仅为190亿元,约占全国的1.3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二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不足。xx年,我省生产总值达到20818.5亿元,其中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仅占全省GDP的0.9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83个百分点,比浙江省宁波市低1.69个百分点。无论产业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人力资源服务:百年沧桑,激荡前行 (7) 1、社会分工精细领域,朝气蓬勃新兴产业 (7) 2、全球发展由混乱走向规范,行业在涅槃中新生 (7) 3、覆盖职业生命周期,业态已完成全流程精细化分工 (11) (1)招聘服务:面向企业长期雇员需求 (12) ①中高端访寻:高精尖人才是最稀缺资源 (13) ②招聘流程外包(RPO):内部管理职能的外部化,覆盖中低端职位需求 (15) ③在线招聘平台:招聘流程线上化,应用大数据弱化信息不对称 (15) (2)灵活用工:满足临时用工需求,实现灵活性与保障性平衡 (16) (3)人事代理:企业在职员工管理的外部化 (19) (4)衍生业态:主体业态的重要完善、补充 (20) ①人力资源综合咨询:传统业态的自然延伸 (20) ②人力资源服务软件: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工具的融合 (21) 4、全球发展格局:市场集中度低,行业稳中求进 (22) (1)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趋于成熟,灵活用工发挥重要作用 (22) (2)服务对象集中于人力密集型行业,出现专业化转移趋势 (24) (3)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集中度低,并购重组浪潮风起云涌 (24) (4)全球招聘难度飙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实现稳定增长 (27) 二、去旧革新蓄势待发,奋起直追更待何时 (28) 1、国内人力服务产品从无到有,由单一趋于丰富 (28) (1)萌芽期:打破人力资源计划分配,伴随改革浪潮初生萌芽 (28) (2)形成期:市场经济落地生根,服务需求持续增强 (29) (3)发展期:法律规章陆续出台,政策扶持促进行业优化 (29) 2、需求爆发+政策扶持,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步入高速发展期 (30) (1)社会环境:人口红利消失,“人选”规模壮大 (30) ①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问题凸显,行业面临重要发展契机 (30) ②人口结构变化、流速加快,“人选”群体持续壮大 (31)

什么是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几点思考】

什么是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人力资源服务 业发展几点思考】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围绕劳动者就业和职业规划,用人单位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重要门类和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加快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促进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但要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尽早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力资源服务业具有附加值高、关联度强的特点,不但能提高服务相关产业的水平和效能,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还能通过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条,丰富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和内容,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不断引导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从而培育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二)是激发市场活力,优化人才配置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是最活跃的资源。各产业对人力资源服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完善与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和产品,才能满足当前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不仅可以通过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引领和主导我省未来产业格局,破解传统产

业发展瓶颈,而且可以激发市场活力,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市场在优化人才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促进就业创业,稳定就业局势的根本保证。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产生了与就业联动的发展效应。从我省情况看,20xx年全省举办大型和日常型招聘会8937场次,为38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为816万流动人员提供求职服务,帮助222万人次实现就业,为全省就业局势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在国内经济增速趋缓、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唯有大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我省就业大局的稳定。 二、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特别是省政府举办中国(xx)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论坛、出台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意见以来,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与江浙沿海发达省市比,总体上还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综合发展水平偏低。一是产业规模总量偏小。截至20xx 年年底,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44万亿元,我省仅为190亿元,约占全国的1.3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二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不足。20xx年,我省生产总值达到20818.5亿元,其中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仅占全省GDP的0.9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83个百分点,比浙江省宁波市低1.69个百分点。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整理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外企业对人才资源和专业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共同成为推动中国人才市场繁荣和发展、促进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形成和发展、助力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力量。 30年来,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之下,从形成到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对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30年的回顾和总结中,每一组数字、每一条信息、每一种声音、每一个变化,都代表着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轨迹,也将是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踏入新时期的基石。 1、人才服务机构变化 1979年改革开放伊始,作为中国第一家人才服务企业,FESCO向外商派出了第一名中方雇员,当时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能提供此项服务的企业仅此一家。而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7368家,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其中,北京地区各类人才服务机构达到360个,人才服务企业性质的机构数量已占总机构数的51%。 2、人才服务内容扩展 1979年,作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雏形的FESCO,承担“为来中国经商的外国公司寻找中国雇员”的工作,30年后,FESCO的社会职能从“管理”发展为“服务”,已经能够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及时、高效、专业、快捷的全程化一站式服务。截至2008年底,包括FESCO在内的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为666万家用人单

位提供覆盖人事行政、员工福利、人才招聘、员工关系、岗位外包、财务外包、咨询、培训、商务代理、外籍人员服务、海外劳务等多维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 3、人力资源专业化发展 1979年,FESCO成立之初,公司工作人员不到10位,当时国内没有人力资源专业,所有人才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1979年,FESCO外派到外资企业的员工人数不到100人,10年后发展到2000余人;1999年,FESCO成立20年的时候,外派员工上升到2.6万人;30年后的今天,FESCO在全国已经拥有上千名员工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全体员工中,拥有大学本科、硕士以上学历占公司员工比例的80%以上,向8000余家中外企业派出了近40万名中国雇员。 中国人力资源行业正向专业化发展道路一步步迈进。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标志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2004年,全国唯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诞生,越来越多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学生成为业内企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推动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广揽人才方式的变化 30年前,FESCO成立之初,就打破了当时定向分配的用人传统,开始尝试多种方式网罗人才。但当时的招聘方式十分初级,多靠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人推荐,人才难觅之时,甚至曾经搬了一张桌子,在西城大木仓胡同口,小贩叫卖式地做“喊人”宣传。30年后,FESCO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拥有可以实现直接针对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息速递、个人信息查询、在线招聘、问题答疑、增值服务等功能

填 写 说 明 -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府人力资 …

填写说明 Instruction 一、请按要求简明扼要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漏项,不得改变表格格式,填写信息要完整,否则退回重填。 1. Please fill in the form as required, and do not leave any columns empty or change the format of the form. Otherwise it will be returned to refill. 二、申报人:指申报2014年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的人员。 2. Applicant refers to the person who applies for the 2014 Recruitment Program of Leading Talen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三、申报单位:指引进申报人的用人单位,请写清楚单位的隶属关系。 3. Employer refers to the working unit who wants to recruit the applicant. Please specify the affiliation of the employer. 四、项目名称:指申报人来粤拟开展工作的主要项目名称。 4. Name of the Project refers to the project which the applicants will carry out in Guangdong. 五、申报类别:指应用基础研究类、技术研发产业化类两种,请选定其中一种填报,此项为必填项。 5. Category of the Project includes basic research for applic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 categories as required. 六、项目所属产业领域:指所研项目所在产业领域,分为新型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新医疗、创新药物、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6大领域,请选定其中一种填报,此项为必填项。 6. Area of the Project refers to the area which the project applied belongs to, including new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biotechnology and new medical treatment, innovative drugs, new materials, new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 areas as required. 七、联系人:指申报单位指定1名承办申报具体工作、且熟悉申报人情况的人员。 7. Contact Person refers to the person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work of the application and is familiar with the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nt. 八、身份证件。中国籍的须填写居民身份证号码;外国籍的须填写护照号码,并注明签发国家。 8. Identity Document: The applicants with Chinese nationality should fill in their own ID number while those with foreign nationalities should fill in their own passport number and specify the issuing country/state. 九、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请按时间顺序简明扼要、完整填写申报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日期具体到月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