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3例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如何诊断鉴别,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皮损、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一、检查
组织病理:早期表皮变薄,呈杯状凹陷,真皮乳头增宽,胶原纤维嗜碱变性。
晚期杯状损害下方可见角化不全,细胞碎片及变性胶原纤维构成角栓,穿过杯底嵌入杯中,表皮坏死,不含弹力纤维,真皮上部毛细血管数量增加,少许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以上是对于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易混淆疾病。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如何鉴别?:
*一、鉴别
应与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Kyrle病)、穿通性毛囊炎及匐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1例并文献复习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1例并文献复习李建建,胡云峰,吴实,徐瑾,黄慧,江争,邓列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暨南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0)摘要:患者男,62岁,全身红斑、结节伴痒痛感2年余。
下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浅表溃疡形成,一侧表皮底部见肿胀胶原穿出,真皮浅层稀疏炎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见绿染胶原穿出。
诊断: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关键词:胶原病;反应性;穿通性;获得性1临床资料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米粒大小丘疹和红斑伴瘙痒,未予以治疗。
皮损逐渐扩大,中央渐出现脐凹,并可见白色角质样物质排出。
于2018年7月12日在本院门诊就诊。
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2年余,予以阿卡波糖片(拜唐苹)(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16)0.1g,每天3次和甘精胰岛素注射液(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国药准字J20140052)15单位QN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欠佳。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皮肤科专科检查:全身可见绿豆至蚕豆大红斑和结节,椭圆形,中等硬度,左下肢皮损较密集,压之不褪色,边缘略隆起,部分皮损破溃,中央出现脐凹伴溃疡结痂(图1A、1B)。
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下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浅表溃疡形成,底部一侧表皮见肿胀胶原穿出现象,真皮浅层稀疏炎细胞浸润(图2A、2B),Masson染色可见绿染胶原穿出(图2C、2D)。
诊断: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reactive pene-trating collagen,ARPC)。
治疗:予以口服曲安西龙片(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056)8mg,每天1次,雷公藤多苷片(远大医药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2021212)20mg,每天3次,氯雷他定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启东分公司,国药准字:H10970410)10mg,每天1次;外用卤米松三氯生乳膏(Pro Farma AG,进口药物注册标准:JX20080304);口服阿卡波糖片0.1g,每天3次。
15种同形反应性皮肤病(附图)千万不要抓

15种同形反应性皮肤病(附图),千万不要抓!提到同形反应,皮肤科医生都不陌生。
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银屑病,还有白癜风、扁平疣也比较常见,门诊上经常能碰到。
有时候病人会直接告诉你,医生:我这个病怎么抓到哪里哪里起啊?或者是在一次不小心的外伤后,伤口处会出现同样的皮疹。
那么,什么是同形反应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还有哪些皮肤病会出现同形反应呢?何为同形反应?同形反应也称Koebner现象,德国著名皮肤科医生海因里希Koebner(1838-1904)在1887年首次报道了银屑病患者无病变处皮肤经各种类型的创伤后会产生银屑病的病变,此后这一现象被命名为Koebner现象。
是指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如创伤、抓伤、手术切口、日晒、接种、炎症等)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病相同的皮肤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形反应的发生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免疫因素血管因素、抑制因子、生长因子等有关。
由于外伤及炎症刺激引起表皮和真皮的某种破坏而产生了自身抗原,使得体内发生了一些列免疫学反应,从而产生了皮肤的病理变化。
同形反应性皮肤病有哪些呢?下面是一组同形反应性皮肤病:1)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病程慢性,愈后易复发。
临床分四种类型: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
寻常型最常见,根根据病期分为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进行期在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刺激下受损部位可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同形反应)。
2)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发病原因不完全明了。
主要表现为皮肤白斑,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在病情进展期,白斑可向正常皮肤移行,此时机械刺激如压力、摩擦、烧伤、外伤后可继发白癜风(同形反应)。
3)扁平疣: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多发于颜面、手背。
皮疹为米粒至黄豆大小扁平隆起性丘疹。
搔抓后皮损可呈串珠状排列,即自体接种反应(同形反应)。
4)传染性软疣:有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
35例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分析

_
[ A b s t r a c t ] C l i n i c a l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d a t a o f 3 5 c a s e s w i t h a c q u i r e d r e a c t i v e p e r f o r a t i n g c o l l a g e n o s i s c o l —
可见胶原纤维 穿出表皮 , 2 0 %患 者伴 有系统性疾病 , 临床误 诊率为 7 7 %, 最易 误诊 为结 节性痒疹 ( 1 3例 次) 和湿疹 ( 1 0例次 ) 。 [ 关 键词] 获得性 反应 性穿通性胶原病 ; 临床 ; 病 理
Cl i ni c al a nd pa t ho l o gi c a l a na l y s e s of 3 5 c a s e s wi t h a c qui r e d r e ac t i v e pe r f o r a t i ng c o l l a g e no s i s
p r u r i g o n o d u l a r i s( 1 3 t i me s )a n d e c z e m a( 1 0 t i m e s ) .
[ Ke y wo r d s ] a c q u i r e d r e a c t i v e p e f r o r a t i n g c o l l a g e n o s i s ; c l i n i c ; p a t h o l o g y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1例

面形成溃疡、结痂ꎬ轻度压痛ꎬ周围绕以紫红色晕ꎮ 患者既往有 2 型糖尿病、高血压、肺结核病史ꎮ 皮损
组织病理示:镜下可见多灶性表皮“ 脐窝” 样结构形成ꎬ中央可见垂直表皮的变性胶原穿出ꎮ 诊断:获得
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ꎮ 予口服酮替芬分散片和依成ꎬ周围表皮棘层增厚ꎬ中央栓内见角化不全细屑ꎬ
尚未阐明ꎮ 本病有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型ꎬ前者常
活检提示:镜下可见多灶性表皮“ 脐窝” 样结构形
垂直表皮的变性胶原( 偏光镜下可见变性胶原)、
通信作者:翁智胜ꎬE ̄mail:wzs338@ 21cn. com
特征的穿通性疾病ꎬ于 1967 年首次报道 [1] ꎬ病因
脐凹ꎬ部分可见溃疡、结痂ꎬ轻度压痛ꎬ周围绕以紫
片 10 mg 每日 2 次ꎬ共 2 周ꎻ外用卤米松三氯生乳膏
退、变平ꎬ瘙痒明显好转ꎮ
2 讨论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reactive perforating col ̄
红色晕( 图 1A ~ 1C)ꎮ 取右肩处丘疹行组织病理
lagenoisiꎬRPC) 是一种以变性胶原经表皮排出为
ZHONG Jing1 ꎬ ZHANG Li ̄dan1 ꎬ XIONG Han ̄zhen2 ꎬ TAN Gui ̄qi1 ꎬ WENG Zhi ̄sheng1
(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ꎬ 1.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ꎻ
病的病理变化ꎬ结合临床病史ꎬ倾向获得性可能性
患者男ꎬ57 岁ꎬ因“ 躯干、四肢丘疹伴瘙痒 2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讲课PPT课件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 副作用,如感染、肝肾功 能损害等,并采取相应措 施预防和处理
药物联合使用:根据病情 需要,可以联合使用多种 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皮肤移植、 皮瓣移植、植皮等
手术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 瘢痕形成等
手术效果评估:根据术后恢复情 况、皮肤颜色、质地、弹性等指 标进行评估
累导致免疫力下降
康复护理和日常保健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 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保持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 体素质和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 的沟通和交流
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 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 如按摩、热敷等
03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的病因和发病 机制
病因分析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反 应性穿孔性 胶原病患者
环境因素: 接触某些化 学物质或辐
射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反
应异常
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或
细菌感染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 能导致反应 性穿孔性胶
原病
其他因素: 如营养不良、 压力过大等 也可能导致 反应性穿孔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 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系统, 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
基因治疗:通过基因编辑技 术,修复或替换缺陷基因
药物研发:开发新型药物, 针对特定靶点进行治疗
生物材料:研发新型生物材 料,用于组织修复或替代
临床研究:开展大规模临床 研究,验证治疗策略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对患者和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患者自我管理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自我管理: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 病情,并学会自我管理,包括饮 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
男男性行为史对首诊于呼吸内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辅检结

2019年第23卷第24期实用临床医药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41 •男男性行为史对首诊于呼吸内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辅检结果的影响桑琳莉,唐为安,杨俊俊,徐兴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扬州,22500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行为史对于以肺部感染症状首诊于呼吸内科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肺部感染常见检验指标以及肺部CT影像检查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以肺部感染症状就诊并确诊AIDS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性行为史分为男男组1例、异性组34例,比较2组患者的氧分压、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 (CRP)指标以及主要临床症状、肺部CT检测影像病变情况。
结果男男组和异性组的咳嗽、发热、胸闷气喘症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男组的PCT、ESR与异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男男组的CRP水平、双侧肺部影像病变率低于异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的性行为史对于AIDS患者肺部感染常见辅助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男男性行为史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较异性性行为史患者低,且单侧肺部病变率相对更高,本研究结果对于丰富AIDS患者的肺部感染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男男性行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肺部影像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53(2019)24-041-03 D0I: 10.7619/jcmp.201924013Influence of male-male sexual behavior historyon supplementary examination results in patientswitli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firstdiagnosed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S A N G Linli,T A N G W e i a n,Y A N G J u n j u n,X U Xingxiang(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Subei People's Hospital,Yangzhou,Jiangsu,225000)A B S T R A C T;Objective T 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exual behaviors on indica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pulmonary C T imaging for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 I D S) patients firstly diagnosed by respiratory s y m p t o m s.Metliods A total of51 patients visiti tors for pulmonary symptoms and confirmed as A I D S in our hospital were were divided into male-male sexual behavior group(n =17) and male-female sexual behavior group(n=34)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d sexual behavioral histories.T h e oxygen partia cyte sedimentation rate(E S R) ,procalcitonin(P C T),C reactive protein(C R P) ,main clinical s y m ptoms and lung lesions by C T imag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 h e symptomssuch as c o u g h,fever,chest tightness,and P C T and E S R levels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le-male sexual behavior group and male-female sexual behavior group(P >0. 05),while the C R P level and rate of lateral lung lesion in the male-male sexua lower male-female sexual behavior group(P<0. 05) .Conclusion Different h istor iors has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for supplementary examination for lung infection.Male homosexual behaviors have a lower incidence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infection,and more likely occur a higher incidence of unilateral lung lesion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further enriching thelung treatments of A I D S patients.K E Y W O R D 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 y n d r o m e;male-male sexual behavior;procalcitonin;C reactive protein;lung imaging自1981年首次描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 I D S)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1],H I V收稿日期:2019 -09 -28 录用日期:2019-11-09通信作者:唐为安,E-mail: 550989043@• 4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第23卷防治工作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H I V感染仍是 一个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2]。
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1例

l 关 键 词 l 胶 , 1 , 通 r f . J 乏 晰r I
和沽特 ( ) 1 0 0 0 0 : 2 . 1 J 、 】 尜『 { l 利 人 。 、 : 附 医院皮肤科,J ~ 蒙 ‘ u f
馘一 H . 细J J 也 芥 ” 搜 胶 纤 维 纠 成 . 许 见胶 原纤 维 穿 通 j 皮棚连 . 弹 H r 维 断 、 减 少( V …1 G i e s o n染 色 E: x 4 0 ;F : x1 O 0 )
小令 , 棘层不 规则
稿I 1 j 9 J : 2 0 1 6 - 0 1 ~ I 1 : 修 j l i J : 2 0 1 6 - 0 2 — 2 2
特
0 I ( ) ( ) ( ) ( ) )
l 中 图分 类 号 I R 7 5 8 . 6
I 文 献标 识 码 ] I {
I 文章 编 号 I l 0 0 0 — 4 9 6 3 ( 2 0 1 6 ) 1 2 — 0 8 5 9 — 0
I : 1 ( ) . 1 6 76l l 。 n ki . 1 0 0 0—4 963 . 2 0l 6. 1 2. 01 8
图1 反 应 性 穿 通 性胶 原病 患者 肩胛 部 和 背 部 皮 损 及 皮 损 组 织病 理像
』 ‘ 、 J J 齐l I J l 的 毛囊性 『 亍疹 及 萎缩 搬痕 ( …) 舣小腿 仲
侧 、舣 f { 『 ! I J 膝, 节及 舣 I 臂f l I J 侧 散 少 仃 脐 l I I 】 的 L瞧 H : - 疹, 部分 f f 1 火做 溃 结 痂 戍 5 病 理 愉奇 : 化 过度 、 f f 】 化小个 , 棘J 小 规 则 增 J l J ! = , 皮十 } l 连, r 戍 杯状 卜 , 并 柱 状 角 栓 , 『 T 】 栓【 l f 钔化小 个 = 的『 『 J 顾及l 】 碱 性 圳胞 芥 ” 搜胶 纤 维 组 成 . } : 胶 纤 维 穿 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情 加 重 的 主 要 因 素 , 因 此 减 轻 瘙 痒 是 治 疗 A R P C的关键 因素之一 。本文 3例患者联合 口服 维 A酸类 、 抗组胺药物 、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及 N B — U V B照射治疗 , 均未能取得满 意疗效 。
[ 参考 文献 ] [ 1 ] 王娅 , 廖勇梅 , 熊 霞.穿通性胶原病 1 例[ J ] .中国皮 肤性病学杂志 , 2 0 1 4 ; 2 8 ( 7 ) : 7 2 6 - 7 2 7 . [ 2 ]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 学[ M] . 南京: 江苏科学技 术 出
膜来源 的Ⅳ、 Ⅶ型胶原 , 提示变性 的胶原可能作为 抗原触发表皮的免疫反应从而促 其排 出。或者可
才提示缺损表皮 间可见变性 胶原纤 维断 片 , 痂皮
下方真皮胶原变性 ; ④血管炎 : 病理特点为血管炎
性 的改变 , 无胶原 变性及 穿 出改变 。但 A R P C也
可能 与血 管炎 伴 随 , 如本 文第 三 例 患者 。M u l l e r 等 也报道过 1 例 患者 同时患有 A R P C与 血管 炎, 提示两种疾病发生发展 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
能是 因持续 搔 抓后 导 致表 皮 缺损 的一 种 皮肤 反 应l 8 J 。另外 , 在 A R P C典 型杯状 下陷 的组织 病理 部位有转 化生 长 因子 p 3的过 度 表达 , 提 示 转化
生长 因子 B 3在 A R P C组 织 原 性 上 的 可 能 作
用 。
A R P C治疗疗效 欠佳 , 目前 报道 的治疗 方 法 有抗组胺治疗 、 局部或系统性使 用糖皮质激素 、 维
A R P C患者 K o e b n e r 现象 阳性 , 持续 的搔抓是导致
病, 年龄为 4 0~ 6 4岁 , 临床表现初始均为丘疹 , 后 丘疹 中央出现脐 凹或溃疡 , 且逐渐增大 , 并覆 以蜜 黄色不 易剥脱 的痂皮 , 伴严 重瘙痒 , 部分愈合后 留
有色素减退性斑及深 浅不一 的疤痕 。虽然文献提 示A R P C与 系统 性 疾 病 的关 系 密切 , 但 S a r a y
版社 , 2 0 1 0 : 1 1 0 5 . 1 1 0 6 .
等¨ 。 。 统计 的 2 2 例A R P C中有 1 3 . 6 %的患者无 基
础性疾 病 , 且 国内报告 的数例 A R P C亦无 系统 性
疾病病史 , 本文报告的 3 例 患者 中仅 1 例 患者 有糖尿病病史 。3例患者组织病理 均可见表皮 局
性皮肤病 , 部分皮损 愈合后 留有 色素沉着 或萎缩
性瘢痕 , 组织病理有特异性淋巴细胞浸润 , 且肿瘤
细胞常表达 C D 3 0 。本文第二 例患者 临床表 现最 需与此疾病鉴别 , 该患者第 一次 活检皮损 免疫组
化 C D 3 0阴性 , 病理无特异性 表现 , 经第 二次活 检
化、 艾滋病 、 肺 曲霉病及 疥疮感染等 J 。A R P C发 病机制 尚不明确 , 伴 随 的系统性疾 病被认 为是其 发生的重 要 因素 j 。系统 性疾 病 所介 导 免 疫机 制的 激 活 可 能 参 与 A R P C的 发 生 与 发 展l 4 。 H e r z i n g e r 等 发 现在 A R P C 的皮 损 中存 在 基 底
甲酸类药物 、 别 嘌呤醇 、 他卡西醇 、 抗 生素类 、 物理 性治疗等 , 窄谱 U V B 、 P U V A等能够达到一定 的疗
此 次报道 的 3例获 得 性反 应 性穿 通 性 胶 原
效, 其治疗 机制可能 与调节表皮 角化 、 消炎 、 减轻 瘙痒及减少致损伤胶原纤维氧化损伤 的氧 自由基 的 产 生 有 关 - 5 , 1 3 ] 。K i m 等 认 为 8 3 . 3 % 的
J Di a g n T h e r D e r ma t o - V e n e r e o l ,De c .2 0 1 4 .Vo 1 . 2 1 ,No . 6
1~ 2次 ; A R P C在 1 8 岁后发病 , 伴严重瘙 痒 , 与
多种 系统性疾病 相关 , 如糖 尿病 、 慢性 肾衰 、 甲状 腺功 能 减退/ 亢进 、 肝病 、 硬化 性胆 管 炎 、 肺纤 维
屑性红斑 、 丘疹 、 丘疱疹 、 水疱 、 坏死及结痂 等多形
[ 3 ] B e k k a l i N, G i l B i s t e s D, J o u j o u x J M, e t a 1 .A c q u i r e d r e — a c i t v e p e f r o r mi n g c o l l a g e n o s i s [ J ] .A n n D e r m a t o l V e n e r e —
o l , 2 0 1 4 , 1 4 1 ( 2 ) : 1 7 0 — 1 7 2 .
[ 4 ] K a r p o u z i k i A,S i v r i d i s E,e t a 1 .A c —
q u i r e d r e a c t i v e p e r l o _ — r a t i n g c o l l a g e n o s i s :C U l T e n t s t a t u s
部缺损 , 缺损 的表 皮 内或真皮乳 头可 见变性胶 原
束穿 出, P A S染色 阳性 , 结合其 临床 表现 , 均 可诊
断为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由于 A R P C报
道较少 , 其临床表现有 待完善 , 此3 例患者皮损特
征提示 A R P C在临床 上需 与 以下疾 病相 鉴别 : ① 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 : 好发 于青少年 , 皮疹 为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