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生平简介

颜真卿的生平简介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颜体”的创造者。颜真卿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为大唐效力。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颜真卿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真卿的生平简介

颜真卿,字清臣,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合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在734年中了进士,在742年的时候任监察御史,巡查河东,陇州。颜真卿为官清廉、公正,后迁升殿中侍御史,但是当时的宰相杨国忠排挤颜真卿,最后颜真卿被调离京城,任太原太守。颜真卿在平原每日与文人好友驾舟畅谈,其实暗中却在为安禄山的谋反做抵御工作,在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为抗击叛军做出了贡献,后来唐肃宗即位,他被封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756年,颜真卿出任宪部尚书,一直秉持按法律办事,许多同朝为官的人都被颜真卿弹劾降职,正因为他的秉公执法,他遭到排斥,又再次被调离京城。总之颜真卿的直言刚正被人所不容,迁升降职多次。在唐代宗时颜真卿也位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被封为鲁郡公,但是唐德宗时,李希烈反叛,卢杞不容颜真卿,命其前往为朝廷传达旨意,最后被李希烈扣留,直到李希烈称帝后,遭到缢杀,享年77岁。颜真卿的代表作是什么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书学界是一个巅峰之作,字如其人,颜真卿的书法和他的为人一样也是气势恢宏,雄秀端庄,笔锋有筋骨,浑厚强劲。

颜真卿的传世作品较多,大多数人认为颜真卿的代表作是《多宝塔碑记》,诚然《多宝塔碑记》保留了唐初的楷书风韵,但是55岁以后的颜真卿创作的作品才体现了他的大家风格,所以很多人以《颜勤礼碑》视为颜真卿的代表作,因为《颜勤礼碑》写于779年,此时颜真卿的作品已经到达一个成熟期了,而且《颜勤礼碑》已经显示了“颜体”的气势,这是后人无法模仿的,是雄壮的极致。

颜真卿是一个深含爱国情愫和英雄主义情怀的人,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书法、文学上的成就,还有他政治、军事上的光辉事迹。颜真卿一生为大唐而奉献,他的惨死让三军痛哭,颜真卿是忠魂的代表,他的高风亮节为我们后人提供了典范。

颜真卿被害的故事

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他毫不动摇,多次面斥李希烈祸国殃民之罪,表示“死而后已”决心。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字清臣,他的书法被后人称为“颜体”与柳公权的书法有“颜筋柳骨”之称,颜体是指颜真卿的楷书,颜真卿的书法主要师从张旭,传承王羲之,有兼收了唐初、南北朝的营养,融会贯通后,有颜真卿自己的风格。

颜真卿书法特点主要从形上面,雄厚挺拔一反初唐时期书法的纤瘦硬骨改为丰腴雄伟,宽体而气势恢宏,楷书的一笔一划就像人的筋骨遒劲有力、凛然大气,有盛唐之气,颜真卿的书法是时代、人格和字体的完美结合。

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个人风格尚未形成,但也有清丽俊秀的特点,如《多宝塔碑》,老年时期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较为成熟,个人风格已经形成,代表作为《颜勤礼碑》,在晚年颜真卿的书法已有自己独特的灵性,颜体境界已达最高,代表作为《麻姑山仙坛记》。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 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磅礴。行书遒劲,神彩飞动。他的书法, 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体,称为“颜体”。 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 朝八日 ,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 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篇二: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论文题目: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摘要: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杰出书法家。他 所创立的“颜体”楷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背后所体现出的 刚正廉明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底蕴更是其书法的魅力所在。本文首先通过对 颜真卿生平和主要作品的研究,探究颜真卿楷书和行书的书法特色,揭示 其书法背后的品格。其次,通过各朝各代书法家对颜真卿的评价,展示颜 真卿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作品;艺术特色;精神;评价 正文:

引言: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独具风貌的书法,为后世景仰,沿袭至今,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颜真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忠臣义士,一生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令后世高山仰止。让我们一起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品味作品背后的人品与艺品高度统一的伟大品格。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一785年),生于唐中 宗景龙三年,字清臣,乳名羡门子,别号 应方。出任平原郡守时逢“安史之乱”,率 军镇守平原郡,政绩显赫,而有“颜平原” 之称。官至太子太师,因封爵鲁郡开国公, 又以“鲁公称之”。祖籍琅娜临沂(今山东 临沂),自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而定 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起,便成为江南世 家。其七世祖自北齐入周,定居于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颜真卿就出生在长安的敦化 坊。 颜真卿家学渊源,七世祖颜之推,曾祖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1] ,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2]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概述图片来源:南熏殿旧藏《唐代名臣像册》) 本名颜真卿 别称颜鲁公、颜文忠、颜平原、羡门子(小名) 字号字清臣别号应方 所处时代唐朝 出生地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出生时间709年 去世时间784年8月23日 主要作品《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 主要成就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创颜体书,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 官职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师、上柱国 封爵丹阳县子→鲁郡公 追赠司徒 谥号文忠 地位楷书四大家之一

一、人物生平: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中进士,登甲科。 天宝元年(742年),中文词秀逸科,被任命为醴泉县尉。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州。当时五原有冤狱很久没有断案,天又干旱,颜真卿平反冤狱后,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称为“御史雨”。又巡查河东郡,上书玄宗,弹劾朔方县令郑延祚在母亲死后三十年还未将其下葬,玄宗诏令终身不录用郑延祚。听闻此事的人都感到害怕。 天宝九年(750年),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吉温因为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使其降职至贺州任职。颜真卿说:“怎能因一时气愤就想害宋璟的后代呢?”宰相杨国忠讨厌他,暗示御史中丞蒋冽奏请玄宗任真卿为东都(洛阳)采访判官,再转任武部员外郎,杨国忠始终想排挤他,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将颜真卿调离出京,担任平原太守。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玄宗初起初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叹息说:“河北二十四个郡,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对左右的官员说:“我不了解颜真卿的为人,他做的事竟这样出色!”当时平原郡有三千静塞兵,又增招士兵一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在城西门盛大地犒劳士兵,颜真卿慷慨陈词,泪水直流,全军都感奋。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各领军来归附他。朝廷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领五千精锐士兵渡河援助。 叛军攻下东都洛阳,派段子光送李憕、卢奕、蒋清的头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大家害怕,哄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头都不是他们的。”于是杀了段子光,把三颗头藏起来。过了些时候,用草编个人体,接上头,装殓后祭奠,设灵位哭祭他们。 当时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清除了土门的敌人,十七个郡同一天自动归顺朝廷,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有二十万兵力,截断了燕赵的交通联络。朝廷任命颜真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颜真卿任李晖为自己的副手,而任李铣、贾载、沈震为判官。不久,被加拜为河北招讨采访使。 清河太守派郡人李萼来向颜真卿求援,李萼建议颜真卿联结清河郡,利用其钱粮。颜真卿便派

颜真卿颜勤礼碑讲解

《颜真卿颜勤礼碑讲解》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 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 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四)《颜勤礼碑》简介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碑侧5行,每行3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后移新城,现在西安碑林。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未经后人剔剜,是颜体中的代表作。 第二章:基本笔画笔法分析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优秀7篇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优秀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颜真卿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 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

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自书告身 《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共386字。有人疑为伪托。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

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

颜真卿的生平简介

颜真卿的生平简介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颜体”的创造者。颜真卿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为大唐效力。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颜真卿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真卿的生平简介 颜真卿,字清臣,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合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在734年中了进士,在742年的时候任监察御史,巡查河东,陇州。颜真卿为官清廉、公正,后迁升殿中侍御史,但是当时的宰相杨国忠排挤颜真卿,最后颜真卿被调离京城,任太原太守。颜真卿在平原每日与文人好友驾舟畅谈,其实暗中却在为安禄山的谋反做抵御工作,在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为抗击叛军做出了贡献,后来唐肃宗即位,他被封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756年,颜真卿出任宪部尚书,一直秉持按法律办事,许多同朝为官的人都被颜真卿弹劾降职,正因为他的秉公执法,他遭到排斥,又再次被调离京城。总之颜真卿的直言刚正被人所不容,迁升降职多次。在唐代宗时颜真卿也位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被封为鲁郡公,但是唐德宗时,李希烈反叛,卢杞不容颜真卿,命其前往为朝廷传达旨意,最后被李希烈扣留,直到李希烈称帝后,遭到缢杀,享年77岁。颜真卿的代表作是什么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书学界是一个巅峰之作,字如其人,颜真卿的书法和他的为人一样也是气势恢宏,雄秀端庄,笔锋有筋骨,浑厚强劲。 颜真卿的传世作品较多,大多数人认为颜真卿的代表作是《多宝塔碑记》,诚然《多宝塔碑记》保留了唐初的楷书风韵,但是55岁以后的颜真卿创作的作品才体现了他的大家风格,所以很多人以《颜勤礼碑》视为颜真卿的代表作,因为《颜勤礼碑》写于779年,此时颜真卿的作品已经到达一个成熟期了,而且《颜勤礼碑》已经显示了“颜体”的气势,这是后人无法模仿的,是雄壮的极致。

颜真卿生平概述

颜真卿生平概述 颜真卿生平概述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京兆长安人。)。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祖籍琅邪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镇诸满村)。十三世祖颜含随琅邪王司马睿南迁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历七世,至五世祖颜之推,随周武帝入雍州万年,传四世而至颜真卿。颜真卿幼年失怙,随母殷氏寄居舅家。颜氏世代儒雅传家,家学渊远,名重当世。殷氏亦系陈郡名门望族。颜、殷两大家族五世联姻,世代交好,家学家风互染。少年颜真卿在双方长辈的悉心呵护与严格教育下,学业精勤,尤工书法。26岁进士及第,28岁通过吏部铨选,擢拔萃科,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由此踏上仕途。在此后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里,颜真卿恪守儒家忠孝之道,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官勤谨,忠贞刚烈,并为维护李唐王朝的统一献出了生命,成为忠臣义士的一代典范。 颜真卿生活的时代,正值李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经“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李唐王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唐玄宗统治后期安于已有的文治武功,纵欲享乐,沉湎酒色,重用奸臣、外戚,朝廷内部政治腐败,朋党相争。加之玄宗好边功,广置辑度使,边疆各辑度使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为安禄山、史思明觊觎中原大开方便之门。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承平日久,民不知兵,疏于防范,安史叛军势如破竹,十二月即攻陷东都洛阳,第二年便掠取京城长安。其时,颜真卿正在平原太守任上。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早已觉察到安禄山的阴谋,上任伊始,便积极布防、加固城池。在“安史之乱”乍起、河北诸郡纷纷陷落的情况下,他独举义旗抵抗叛军,并被附近各郡推为盟主。颜真卿率部在堂邑大败叛军,取得“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此战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击叛军的信心。颜真卿部的积极抵抗,牵制了叛军西进的速度,但由于朝廷的腐败,统治者内部的矛盾,致使唐军坐失战机,唐玄宗不得已出逃成都。颜真卿孤守平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弃城。至德二载(757年),颜真卿因其在平原的忠贞表现,被肃宗封为宪部尚书。他恪尽职守,举察不分亲疏,不畏权臣,满朝文武为之震摄。 颜真卿的刚正、耿介为奸佞之辈所不容,一生多次被贬外任。永泰二年(766年)竟由刑部尚书任上被贬为吉州别驾,自正三品降到从五品下阶。虽屡遭贬谪,颜真卿忠君爱民之心不改。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均不忘为君守政,为民解忧。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佳誉载道。饶州地方,宋以后往往将他与范仲淹并提,称“颜范遗风”。 建中三年(782年),淮宁辑度使李希烈与淄青辑度使李纳勾结,占据许州,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第二年正月攻陷汝州,包围郑州,威胁洛阳。唐德宗受卢杞挑唆,竟派年已74岁的四朝元老、德高望重的颜真卿赴李希烈部劝谕。颜真卿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仍以“君命也,焉避之”的崇高使命感自励,大义凛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劝学》资料颜真卿人物生平

《劝学》资料 颜真卿人物生平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母亲殷氏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侍奉母亲非常孝顺。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中进士,登甲科。 天宝元年(742年),中文词秀逸科,被任命为醴泉县尉。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州。当时五原有冤狱很久没有断案,天又干旱,颜真卿平反冤狱后,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称为“御史雨”。又巡查河东郡,上书玄宗,弹劾朔方县令郑延祚在母亲死后三十年还未将其下葬,玄宗诏令终身不录用郑延祚。听闻此事的人都感到害怕。 天宝九年(750年),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吉温因为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使其降职至贺州任职。颜真卿说:“怎能因一时气愤就想害宋璟的后代呢?”宰相杨国忠讨厌他,暗示御史中丞蒋冽奏请玄宗任真卿为东都(洛阳)采访判官,再转任武部员外郎,杨国忠始终想排挤他,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将颜真卿调离出京,担任平原太守。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玄宗初起初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叹息说:“河北二十四个郡,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对左右的官员说:“我不了解颜真卿的为人,他做的事竟这样出色!”当时平原郡有三千静塞兵,又增招士兵一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

颜真卿生平个人简历

颜真卿生平个人简历 颜真卿,(709--785),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他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父辈的希望于此可见;而颜真卿一生.也似乎正是沿着这一既定轨道求真求清。一生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大臣,以至为唐王朝舍身取义,杀身成仁。颜真卿撰碑往往自云“琅研颜真卿”,因其祖籍山东琅研临沂。其父颜惟贞,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判人高第,授衢州参军,历长安尉、太子文学,以草、隶擅名。几乎和父亲一样不幸,三岁的颜真卿也尝到“少孤”的辛酸,由母亲殷氏亲加训导。这种命运的播弄,或许正是发皇才能的砥石。既长,由勤奋与刻苦中磨砺而出的颜真卿,己是“少好儒学,恭孝自立。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习学书字,攻楷书绝妙,词翰超伦”。(《颜鲁公集行状》)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颜真卿二十六岁便举进士,又擢制科(朝廷为求散逸而有专长的人材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顺利地踏上厂仕途。他担任过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和醴泉县尉,于天宝二年(743)诣洛阳,访张旭。 天宝九年,颜真卿由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在御史台下属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职官。在此期间当御史吉温出于私怨罗织罪状陷害御史中丞宋浑(宰相宋景之子)时,颜真卿敢于净净面折:“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景后乎?“宰相杨国忠及其党羽遂视真卿为异己,终于在天宝十二年把他调离出京,降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即由此而来。 颜真卿在政治上有一种察微知几的敏感。当安禄山的谋反初露苗头时,真卿就高筑城,深挖沟,收揽丁壮,积储粮草,加以防范。然而每日却与宾客泛舟饮酒,以不问时事为假象,以释安禄山的疑心。平原郡本属安禄山辖区,安禄山时时密探暗察,但终于以为真卿乃一介书生,不再猜疑。喜剧性的结局是,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正当唐玄宗伤心地喟叹:“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李平的驰奏,无疑给了玄宗一支兴奋剂,他环视左右,牛是感慨,半是赞许地说:“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在反安禄山的斗争中,颜真卿壮怀激烈。他迅速从原来三千兵扩充为万人,并择取统帅、良将,一些太守、长史也各以众归。当时堂兄颜杲卿为常山太守(治所在今河北正定),相与起义,在安禄山后方共讨叛军。河北十七郡归朝廷,安禄山所有仅范阳、卢龙等六郡。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廿万,横绝燕赵,军威大震。天宝十五年,加户部侍郎河北招讨采访使,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大将讨叛贼。其间颜真卿曾指挥平原、清河(郡治在今河北南宫东南)、博平(故址在今山东西部)三郡之师大战反贼,斩敌首万级,生擒一千余,声威益震。

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对我国书法字体的艺术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那么,关于颜真卿的生平,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颜真卿的生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颜真卿的生平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书法家颜真卿故事精品

书法家颜真卿故事精品 艺术生平篇一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 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 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 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 坡题跋》) 比较端庄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师从张旭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拜在张旭门下学习。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 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简介 篇一:颜真卿资料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磅礴。行书遒劲,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体,称为“颜体”。 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 朝八日 ,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篇二: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论文题目: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 摘要: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杰出书法家。他所创立的“颜体”楷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背后所体现出的刚正廉明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底蕴更是其书法的魅力所在。本文首先通过对颜真卿生平和主要作品的研究,探究颜真卿楷书和行书的书法特色,揭示其书法背后的品格。其次,通过各朝各代书法家对颜真

卿的评价,展示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作品;艺术特色;精神;评价 正文: 引言: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独具风貌的书法,为后世景仰,沿袭至今,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颜真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忠臣义士,一生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令后世高山仰止。让我们一起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品味作品背后的人品与艺品高度统一的伟大品格。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一785年),生于唐中 宗景龙三年,字清臣,乳名羡门子,别号 应方。出任平原郡守时逢“安史之乱”,率 军镇守平原郡,政绩显赫,而有“颜平原” 之称。官至太子太师,因封爵鲁郡开国公, 又以“鲁公称之”。祖籍琅娜临沂(今山东 临沂),自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而定 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起,便成为江南世 家。其七世祖自北齐入周,定居于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颜真卿就出生在长安的敦化 坊。

颜真卿的生平故事最新版

颜真卿的生平故事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颜体。那么,关于颜真卿这个人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毅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终年77岁,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毅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

未有如公者也。〞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那么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开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 概述 颜真卿是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书法被誉为 中国书法史上的“颜体”,极具影响力。在政治和文学领域,他也有着重要的贡献。本文将介绍颜真卿的生平事迹。 早年经历 颜真卿于709年出生于河南洛阳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早年受家庭 影响和师长教导,他对书法和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并展现出出色的才华。少年时期,他曾随父亲学习书法,后来又拜名家齐白石为师深造。 政治生涯 颜真卿在唐朝时期出任过多个重要职位,为唐政府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擅长辞章,曾为唐玄宗撰写过御制诗章。颜真卿还参与了多次 著名的政治活动,如“安史之乱”后统一北方兵役、迁都洛阳、颍川大风等。除此之外,他还出任过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高职。 书法成就 在书法领域,颜真卿是中国书法的集大成者之一。他的书法被称为“颜体”,其特点是气势雄浑、笔画奔放、骨骼铮铮。他深谙周秦六朝书风,其书法融取了王羲之、颜之推、柳公权等前贤技法,有着极高的 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数量不多,但其厚重和雄浑的气势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备受瞩目。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祭侄文稿》和《颜勤禹碑》等。 文学成就 颜真卿同样有着出色的文学才华。他的文学作品以辞章为主,其文笔雄浑、刚健。他的很多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品。其中,《御街行》、《劝学》、《养心殿赋》等著名的文学作品,被后世传唱不衰。 晚年生活 颜真卿在晚年时期仍继续从政和书法创作。由于书法和文学的双重贡献,他被乾隆皇帝称为“文学书画俱佳之才”。他在晚年之际,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学事业做出不少贡献。 终其一生 颜真卿在文学、书法、政治等领域的出色表现,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被后世称为一代宗匠和文学巨匠。他的代表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收获硕果,而且在历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文化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论 颜真卿是中国历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他的出色表现让我们倍感自豪,更加坚定了我们将中国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信心。他生前所作的书法和文学作品,带着他独有的艺术气息和思想内涵,现在仍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书法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欧阳询人物介绍 颜真卿人物介绍

《欧阳询人物介绍颜真卿人物介绍》 摘要:善诗著作甚富有《韵海镜》、《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佚,钟、王以知者唐则欧阳信、虞伯施、褚登善、薛纯陀、薛嗣通、孙庭、钟绍京、贾膺福、李泰和、贺季真、李太白、张伯高、杜子美、颜清臣、柳诚悬、钱藏真、张从申虽所就不要皆有师法非孟浪者,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稿》、《刘使帖》、《告身帖》等 颜真卿是我国著名法他法有独特艺术魅力与参考价值 那么关颜真卿这人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编整理颜真卿人物介绍希望能到你 颜真卿人物概述 颜真卿少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墙上练 初学褚遂良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成格反初唐风化瘦硬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人称颜体 颜真卿琅琊氏裔学渊博六世祖颜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训》 他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誉 开元二十二年(73年)颜真卿登进士曾四次被任命监察御史迁殿侍御史 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 安史乱 起义军对抗叛军 唐肃宗即位拜工部尚兼御史夫河北招讨使 至凤翔授宪部尚迁御史夫 唐代宗官至吏部尚、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四 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颜筋柳骨

善诗著作甚富有《韵海镜》、《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历代对颜真卿人物评价 李隆基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得如! 李萼闻公义烈首唱顺河朔诸郡恃公长城 卢杞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可不劳师旅 李适器质天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志 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肋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殷亮昨段秀实奋身击泚(朱泚)首今颜真卿伏缢烈(李希烈)庭皆启明君臣发挥教训近冠青史远绍前贤 裴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 刘昫等①国是武英也;苟无杨炎弄权若任将遂展其才岂有朱泚祸焉!如清臣富学守其正全其节昌杰也;苟无卢杞恶直若任相遂行其道岂有希烈叛焉!夫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 德宗信奸邪外斥良善几致危亡宜哉 噫仁以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已不亦远乎!二君守道殁身垂训希代士也光武道焉 ②古皆死得正顺 二公云亡万代垂训 宋祁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 晚节偃蹇奸臣所挤见殒贼手 毅然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 详观二子(段秀实、颜真卿)行事当亦不能尽信君及临节蹈无贰色何耶?彼忠臣谊士宁以见信望人要返诸己得其正而慊而行也

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 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 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1.基本介绍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 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 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三年768年四月, 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 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 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 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 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 的心情。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颜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 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 任职。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 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 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风貌,树立了唐 代的楷书典范。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 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 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横画轻,竖画

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四)《颜勤礼碑》简介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碑侧5行,每行37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后移新城,现在西安碑林。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未经后人剔剜,是颜体中的代表作。 第二章:基本笔画笔法分析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挑,基本它无论多复杂的笔画都是由这些基本笔画演变而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学者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只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这里总结了《颜勤礼碑》基本笔画及其衍生出的一些笔画的笔法,初学者可认真练习,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重点的练习。 (1)点和点的变化 古人人云:“点如高山坠石。”所以点应该有力。颜体的点写得厚重饱满,神完气足。 (二)横和横的变化 颜体的横画变化丰富,仪态万千。或长如大戟而不笨重,或短如点画而不拘谨,或细如毫发而不轻浮,这都是由于颜真卿以篆入楷、善于用笔的结果。 (三)撇和撇的变化 撇画运笔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滞重、快而不轻浮。而且要力到笔尖,防止出锋时出现“鼠尾”。 (四)捺和捺的变化 颜体的捺画粗重有力,逆锋入笔后,渐行渐重,顿笔后渐出锋收笔,整个运笔过程衔接自然。初学者要认真仔细揣摩其用笔方法,不可写成“翘脚”状。 (五)竖和竖的变化 颜体的竖画粗壮有力,通常写五分之四处就提收。中竖竖直,左竖常向左拱,右竖常向右拱。 (六)折和折和变化 颜体的折笔通常没有明显的折角,有时甚至作提笔圆转。有折角时变写成圆中有方、外圆内方的转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