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涂鸦期的绘画指导策略

幼儿涂鸦期的绘画指导策略
幼儿涂鸦期的绘画指导策略

幼儿涂鸦期的绘画指导策略

【摘要】美国儿童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六个时期:2到4岁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称为“涂鸦期”。4到7岁称为“前图示期”。即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能画一些没有形象线条,渐渐涂鸦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表现,进而出现象征符号表达意念。2岁-4岁儿童绘画处于涂鸦期至象征期的过渡阶段,是儿童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绘画教学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儿童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要让处于这阶段的孩子有机会自由涂抹,满足儿童涂鸦期的需要,享受“机能的快乐”,从涂鸦期,渐渐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儿童绘画;涂鸦期

美国儿童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六个时期:2到4岁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称为“涂鸦期”。4到7岁称为“前图示期”。即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能画一些没有形象线条,渐渐涂鸦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表现,进而出现象征符号表达意念。2岁-4岁儿童绘画处于涂鸦期至象征期的过渡阶段,是儿童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绘画教学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儿童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满足儿童涂鸦期的需要,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要让处于这阶段的孩子有机会自由涂抹,享受“机能的快乐”,让儿童从涂鸦期,渐渐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给儿童创设涂鸦的环境准备。让涂鸦成为儿童的一种快乐游戏

两三岁的儿童处于“直接行动”思维阶段,而涂鸦只是作为一种动作、一种游戏,他们享受在纸上涂抹的快感,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摆动手臂在纸上流下的痕迹,伴随这种愉快的”自我发现”的感觉经历,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冲动。从中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获得乐趣。同时,涂鸦宣泄出孩子们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1.给孩子一面涂鸦墙、一个涂鸦工作区

在合适的地方给孩子准备一面涂鸦墙,在涂鸦墙上贴上宽宽的白纸,高度要和孩子的高度相仿,让可以自由在墙纸上涂鸦,涂满后再更换白纸。对于较小的孩子站着涂鸦远比趴着在纸上画,更自由,更有趣。

另外,孩子在活动室内创设了涂鸦工作区,让涂鸦工作区成为孩子的天地,尽情享受“涂鸦”的乐趣。

2.准备丰富的涂鸦材料:

少儿美术亲子绘画活动方案

亲子绘画活动方案 教师:侯艳英为了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体验自由表达和亲子创作的快乐,培养孩子"从小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传递共建爱我家园的理念,制定我班庆六一"亲子美工"活动方案如下: 一、亲子绘画主题:"美丽家园快乐成长" 二、活动对象:少儿美术师生与家长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以点带面,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飞扬,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活动准备: 1.油画棒、水彩笔、水粉 2.剪刀、胶棒 3.硬卡纸、海绵纸、皱纹纸、及时贴 4. 一次性纸杯、勺子、盘子、纸碗、泡面桶、瓶盖、瓶子、酸奶盒等 5.各类适合活动的音乐。 五、活动细则: 1、进入活动后幼儿可自主选择材料,但是需以"勤俭节约,变废为宝"为主。 2、进入活动场地家长把手机调为静音,不随意走动,以免影响幼儿操作。 3、幼儿和家长可随时进入,但是要在四十分钟内完成作品,这样

可让其他小朋友继续进入活动场地。 亲子绘画活动方案 教师侯艳英 活动主题:《爱我你就画画我》亲子美术活动 参加人员:少儿美术老师与家长幼儿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亲子同乐美术创意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体验美术创意活动的快乐,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在活动中增强幼儿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的意识。 2、通过活动提升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体验艺术活动的美好过程,充分享受艺术活动成果给自己及亲人带来的喜悦。活动准备: 1、每个家庭准备120厘米见方的单层瓦楞纸(幼儿园准备)号笔、24色油画棒、壁纸刀、大剪子、擦手的毛巾或湿巾各一(家长自带)。 2.幼儿亲子律动操《手拉着手一起走》、优美的背景轻音乐。 3、活动前各班召开家长动员大会,讲活动须知: (1)活动中不允许带食品,确保保持场地的卫生。由于场地有限,所以每个孩子只允许一个家长陪同参加,另一个可以在一旁进行拍照,活动结束后欢迎摄影高手将照片发给老师! (2)亲子活动的参与对象为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尽量不要请爷爷奶奶或亲戚代劳,无论工作有多忙,请在一年中唯一的这次活动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初探 [摘要]: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迪幼儿的思维打开想象力,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天赋和潜能,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教给幼儿绘画方面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且还要通过绘画活动去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绘画;幼儿教师;大班幼儿;指导 幼儿绘画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及从内容美到形式美的美术作品,逐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幼儿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结构等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美的欣赏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一、大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绘画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创造力和丰富幼儿想象力的重要手段。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合理的组织幼儿的绘画教学活动也非常的重要。而现在许多教师在组织绘画活动室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师过于看重创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创作过程当中的情感体验绘画对于每个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他们凭借手中的作画工具表现自己心理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可能他们画画的初因仅仅是因为觉得好玩,所以画起来也是随心所欲,他们享受的和感受到的是这个过程带给他们的愉快情绪。 我们教师教幼儿绘画,并不是要把幼儿都培养成小画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绘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提出了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创作,并对孩子的自主学习、创作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孩子自主学习、创作的所需要条件和因素。美术活动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学习、创作,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如何对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美术活动进行指导呢? 美术创作活动中的若干要素包括:色彩、造型、构图等。与成人相比,幼儿园年龄阶段幼儿总体水平都很低,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幼儿美术表现能力也不断提高。由此出现了小、中、大班各年龄阶段不同的发展区。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走入误区:认为自主性美术活动就是孩子想画什么,老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样便是发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自主地、大胆地进行创造,培养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孩子有思想,有想法,但是却画不出。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 所以,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应深入了解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营造富于创造性、自主性思维的空间和条件。 一、内容的多样性 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目标,那么选择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说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和自主的创作,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 举例:在进行叶子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叶子的拼贴很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创意拼贴画》的活动,让幼儿将叶子的形状通过自己见过的事物再现出来。幼儿创作出了《新娘》、《会飞的鱼》、《美人鱼》等等,这一内容的选择既能反映幼儿的感受,又有一定的创造余地,幼儿画来游刃有余,反之,如果将这一内容切换成鱼的拼贴,那么,幼儿创造的余地被大大限制,怎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变通性。 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而自主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再以《叶子拼贴》为例,在活动前,老师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叶子的标本、叶子的照片、采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叶子的图书,激发幼儿对叶子的喜爱。在听听、看看,说说中孩子们了解了叶子的各种形状特征:有尖尖的、长长的、像手形状的、像尾巴形状的等等,幼儿创作的形态活泼可爱,富有灵气,连大人都惊叹孩子竟有如此创造的意象,令成人望尘莫及。 可见表现方法的多样性为幼儿营造发挥自主性、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提供了条件。 实施有利自主创造的指导方法 在美术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法使幼儿自主性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并积极投入创造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活动中一定要实施有利于自主创造的方法。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与指导策略 李怡芳 【摘要】幼儿绘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2-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较好的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涂鸦期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唉,毕加索是天生的。” 有的妈妈会说。的确,不是每个妈妈都能生出一个小毕加索,但重视在婴儿期对宝宝绘画潜质的开发,即使不能让孩子成名成家,也会为他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所有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距离他20厘米以内的东西,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准确区分颜色,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画出线条虽稚嫩但色彩丰富的画了。最前沿的科学也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早早学会了区分颜色与形状,甚至有了艺术的创造,而有的孩子,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宝贝开始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家具和你的心情,千万不要恼火,妈妈们,整理好你的耐心和智慧,仔细看一眼那些混乱的线条吧,一个由宝宝创造的神秘花园在你眼前展开了……唐代《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涂鸦: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形容字写得很坏。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涂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殊不知,涂鸦是人创造性的始初,毕加索的画是抽象画的经典之作,如果说他的画象孩子的画,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还有谁象他这样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呢?那就是孩童。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doc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造型活动。 从教师的正确儿童观、教育观的树立、绘画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讲评活动的开展等几方面,阐述了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绘画活动教师指导策略幼儿绘画活动是指幼儿用笔、颜料等工具材料,在纸、墙壁等平面上塑造形象的艺术活动。 绘画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当孩子能用笔在纸下留痕迹之时,就会力图把自己所认为的形象表现出来(如画一个大圆、里面画两个小圆,表示这就是妈妈等),可以说,绘画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线条、形状、颜色等艺术要素不仅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对绘画活动不感兴趣,有的孩子即使感兴趣,其作品缺乏幼儿应有的童真,成人指导的痕迹明显,还有的作品内容大都雷同,缺乏创意,所有这些,都与老师或家长不正确的指导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 而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正确的指导,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从幼儿的生 1 / 6

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我们知道,虽然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十分有限,但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能力,他们会将有限的经验进行超常规的组合,以达到表现自己心中世界的目的,因而常常会表现出神奇的创造力。 然而,作为生命特定时期的产物,儿童美术短暂而炫丽,失去珍爱与引导就会自生自灭。 因此,幼儿的绘画活动不仅是孩子自我本能的一种活动,而且还是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反映,同时又是孩子表达情感、态度、创造力的手段。 它在引领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了心智之门,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 然而,在当前的幼儿园绘画教育实践中,有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讲、幼儿倾听,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表现在教学结果方面,往往是重视绘画的结果――作品,而忽视让孩子在绘画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美感、创造,将绘画活动功利化,以绘画考级活动取代一所幼儿园绘画教育教学的质量,甚至提高到素质教育水平的高度。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往往会发现,在一些看似生动的幼儿绘画作品中常常会不自觉地看到一些成人的笔迹;而一些所谓的幼儿绘画大赛似乎已经陷入了某种特定的模式而不能自拨。 这些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教育者在观念上忽视了绘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实施方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横线、竖线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胆编制自己喜欢的网,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疏密。 2、能绘画出几种基本的网状图形。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 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宣纸毛笔颜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做小鱼游动作,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配乐) 二、出示图画 1、师:从前有个捕鱼人,他非常厉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鱼。看!(出示图片)他为什么他能抓到这么多的鱼呢?(捕鱼人用网抓鱼)这些鱼能不能 从网里跑出来?为什么?他的网怎么织的?怎么样的?(观察网的特点,认识 横竖线交叉的编织方法)为什么能牢牢网住鱼不会跑掉呢?(注意观察网眼的疏密) 2、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张图上,有没有发现鱼是不是都被抓 到了?(一条鱼跑得出来,说明编织时注意控制网眼大小) 3、教师补画 三、颜色匹配 1、师:这个捕鱼人很聪明,你们看看他是用什么颜色的线织网的?那他捕到的鱼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理解“好朋友颜色”,这样鱼不容易辨别) 2、教师出示蓝色鱼示范编网 四、创编鱼网 1、师:除了这样的编织方法编网,还可以怎么编?你还见过其他的网吗?是怎么样的?

2、尝试让若干幼儿讲述、表现创编的鱼网 3、幼儿操作练习编网 师:现在请你们也做一个小小捕鱼能手,去编织一张和别人不同的鱼网,看谁捕的最多最能干!出发! 五、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作品 师:捕鱼人都很累了,我们现在来休息一下!看看今天是不是大丰收? 有没有都网住鱼呢?(观察幼儿编织的网有没有注意疏密和颜色,最主要肯 定不同编织方法的网)你觉得谁的网编织的? 2、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也大丰收了,抓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拿回去吃鱼大餐吧!好吗?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大自然色彩的丰富性,知道彩虹七种颜色的名称。 2、会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感受。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各色水果糖、多媒体及课件、录音机及音乐磁带、作业展示板 等 学具:水彩笔(蜡笔)、剪刀、彩纸、胶水、大张铅化纸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各色水果糖,说说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味道怎样? 2、课件展示大自然景色,让幼儿欣赏,从中找一找更丰富的色彩。 3、欣赏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4、导入正题,教师:色彩居然具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 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幼儿回答)将幼儿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 5、欣赏小朋友作品三幅(电子幻灯片),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然的? 6、展示材料,让幼儿讨论如何用这些材料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教幼儿学会修改图像” 很多时候幼儿在进行美术绘画创作时,经常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在美术活动区中总会捡到画了一个圆圈、画了几根线的被孩子废弃的画。是画得不好吗?其实不是,只是幼儿的自信心不够罢了,总认为自己画得不好、画错了,于是总丢画。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幼儿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象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象、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有很多图案其实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同的效果,在幼儿尝试修改自己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作品添画、修改成各种新的图案,来完善作品。 案例1:美术区域——圆形的变化(小班) 小班幼儿很喜欢拓印活动,经常会把老师提供的各种图形模板,蘸上水粉颜料拓印在纸上,可是拓印好的图形又能做什么呢?这时有的孩子发现,原来小小的圆形就像小鸡的身体,圆圆的、毛茸茸的,也有的发现可以把圆圆的图形画成太阳、小花,于是我给小班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和小棉签,请孩子们自己在原来的拓印画上进行修改、添画,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画一副新的图画作品。 案例2:美术区域——废弃画添画(中班) 我将幼儿之前觉得不满意或“失败的”滴墨吹画作品放入了美术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从不同方向的观察,感受同一形态在不同方向中可以呈现不一样的形状,展开想象,把已有的半成品图(横看、竖看)变换方向观察,看看它与什么物品更接近,然后进行添画完成作品。这是就有孩子发现,其实这块红色块就像螃蟹的身体,而那个蓝色块就像小池塘,还有的孩子高兴地说:“我看出来了,这圆圆的就像我们的笑脸,我想把我画上去。”这时,孩子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自主性绘画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研究

自主性绘画与幼儿创造力发展研究 绘画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它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想像力,天马行空地进行创造,但如何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与需要,为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促进其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则是需要深入思考与探索。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幼儿绘画,尤其是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标签:自主性绘画;幼儿;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4602 1国内研究情况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幼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在性能力,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潜力的时期。 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陈鹤琴“活教育”的思想体系认为,儿童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不重视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注重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知识。 国内著名能力心理学家、东北师范大学李孝忠教授是较早进行创造力培养研究的学者,他承担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法与评估手段》的国家课题,总结出培养创造力的模式,认为“在学校中开展创新教育课程应首先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的环境,通过学生的创造力的训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信心、冒险行为、幽默风趣等全面健康的人格,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虽然该模式在国内首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研究对象限于初中级学校教育,而对有着特殊身心特点的幼儿阶段的创造力培养没有涉及。 近几年来,国内幼儿教育者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着相当多的缺陷,已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分别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观点。许凉凉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教育策略》中提到了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创作条件,关注其创作过程,鼓励幼儿在绘画中大胆表达自己情感,通过与不同领域活动和游戏的融合,拓展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途径。孔艳芳和刘清海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中的文章《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一文中,探讨了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方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对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用不同方法表现的阐述。邱秀君和王冰发表在《促进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中特别提到了教师应特别注重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的培养,在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绘画特点基础上,对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的观点,充分尊重幼儿生命和幼儿个性的指导观点。郭志平的文章《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提出走出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等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这些文章中都提到了培养兴趣、运用多种绘画工具盒教学方法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策略和方法,如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表现等,虽然这些策略和方法已经开始针对“教师教画,幼儿

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1.乱画期(1岁) 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 2.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

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 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游泳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4.图式期(4、5岁)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

浅谈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15-11-24T11:45:50.7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1期供稿作者:姚淑青 [导读] 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曙光幼儿园只有让孩子亲身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总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的画。 姚淑青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曙光幼儿园262700 摘要:绘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能培养孩子观察、想象等各方面的能力。但很多家长和教师却不能正视孩子的美术教育,不能对孩子的绘画作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形成一种误区。如何做好幼儿绘画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绘画指导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真正地画出一样东西实在是太难了。每当美术课上我让孩子们画画时,他们总是对我说:“老师,画什么呢?我不会画。”他们总是希望我能握着他们的手替他们画,但是这样好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可是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面对瞪着纸笔、一脸彷徨无助的孩子们,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 通过摸索和实践,我觉得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倾听”孩子的画意 首先,作为老师应该撇开“画得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一样,他们会以自己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等各式符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线条,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这样的“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2-4岁)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你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边帮助他们添加一些文字说明。 二、用“语言”来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告诉你,他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该如何表现时,老师应该用“语言”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你可以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或给孩子一些有关大象的图片、书籍或碟片,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可以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动物园去参观等等。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加强孩子对做画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作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 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爬山、旅游……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做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只有让孩子亲身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总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的画。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并且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四、提供能引起孩子内心共鸣的图画书 教师可以借助图画书引导孩子做画,培养他们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画的形式为主、文字为辅。这样也能扩展孩子的认知经验,并且不断的阅读过程中能刺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绘画活动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是孩子们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其实幼儿绘画过程的实质是其独自创造的过程,不同的幼儿有其不同的思想、情感、认识及表现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关心幼儿画得像不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 为了使孩子们绘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可以在美术创意方面给孩子提供一个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空间,为孩子建构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我的家》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我的家》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拓展对美丽家园的无限憧憬及遐想。 2、会用学过的或想象的绘画知识装饰天空、房屋、树木等。 3、充分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拓展对美丽家园的无限憧憬及遐想。 活动难点:会用学过的或想象的绘画知识装饰天空、房屋、树木等。 三、活动准备: 1、看电视报道,让幼儿了解地震后满目疮痍的家园,以激发幼儿 强烈的创造欲望。 2、人手一份绘画纸和油画棒。 3,教师范画《我的家》一幅。 四、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 师:孩子们,地震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妈妈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大班教案/daban/】,人们都佷难过,灾区的小朋友也没有了家,好可怜,(教案出自:教案网)小朋友想不想帮他们建造一个美丽 的家?…………''(通过谈话,让小朋友了解灾区受灾情况,同时 唤起幼儿对灾区小朋友的同情心,并将同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转化为对灾区人们的无限爱心。)2、引导幼儿讨论:《我梦中的家》。 (1)师:那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梦中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 (梦中的家园在太空中,那里远离灾害,没有污染;梦中的家园没 有难闻的气味,河水是清澈的,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我梦中的家 园空气清新,蓝天白云,绿草地,还有许多小动物一起玩。) (2)激发幼儿说出自己想象中的家的样子。 (通过讨论《我梦中的家》,为幼儿展示一个神秘梦幻的美好世界,拓展了幼儿的思路)。

3、自主性绘画活动--我的家,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 师:老师也把自己想象中的家画出来了,想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小朋友们说一说,房子上是用什么装饰的?房子前面、后面及后上面是怎么装饰的?(教案出自:教案网)(引导幼儿说出房子的基本画法,并给予想象力弱的幼儿基础的思维开拓)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作画。 师:小朋友想不想把自己想象中的家画出来呢?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绘画表现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环境,教师适时指导,使幼儿设计出的画面内容丰富、新颖独特。)(3)边播放轻音乐边引导幼儿绘画。 4、展示幼儿作品,倾听幼儿的构思。 (1)幼儿相互介绍,讲述作品内容。 (2)请部分幼儿进行交流,讲述自己的设计意图。 (3)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总结,并对幼儿提出希望。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修订稿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与指导策略 李怡芳 【摘要】幼儿绘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2-3岁幼儿正 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较好的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涂鸦期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唉,毕加索是天生的。” 有的妈妈会说。的确,不是每个妈妈都能生出一个小毕加索,但重视在婴儿期对宝宝绘画潜质的开发,即使不能让孩子成名成家,也会为他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所有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距离他20厘米以内的东西,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准确区分颜色,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画出线条虽稚嫩但色彩丰富的画了。最前沿的科学也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早早学会了区分颜色与形状,甚至有了艺术的创造,而有的孩子,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宝贝开始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家具和你的心情,千万不要恼火,妈妈们,整理好你的耐心和智慧,仔细看一眼那些混乱的线条吧,一个由宝宝创造的神秘花园在你眼前展开了……唐代《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涂鸦: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形容字写得很坏。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涂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殊不知,涂鸦是人创造性的始初,毕加索的画是抽象画的经典之作,如果说他的画象孩子的画,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还有谁象他这样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呢?那就是孩童。

如何指导幼儿画画

如何指导幼儿画画 幼儿对图图画画很感兴趣,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较欠缺,以及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完善、手眼协调能力差等因素,导致幼儿绘画作品的形象性及色彩的饱满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幼儿的涂鸦作品,家长不应按照有关美术绘画的要求,生硬的让幼儿去学习"兔子怎样画,小草怎样画",而该重视孩子的心理感受及绘画兴趣的培养,即让孩子愉快的作画并产生喜欢绘画的情感。 家长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自然也是孩子心目中的依*,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好以下几点,我相信孩子的绘画兴趣及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一、营造幼儿绘画的场所,提高幼儿绘画的乐趣。 很多家长往往把绘画局限于在纸上用笔作画,这种形式的单一性、纸张大小的制约性,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丧失绘画的兴趣和乐趣。不妨给孩子丰富多彩的水粉颜料、若干报纸、画笔,把他请到厕所去,在那里,白色的瓷砖是最好的作画场所,而大面积鲜艳的色彩更是孩子们所热爱的,他可以按他心中的想法随意作画,画错了也不用胆战心惊,擦掉就是了,就在这样随意轻松的游戏中,他知道了颜色的变化,提高了绘画的自信心。当然了,树叶贴画、各种印画都能在厕所中进行。 二、给幼儿想象空间,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 家长看完孩子的绘画作品时,往往第一句话就是你画了什么,当孩子回答不出时,则加以责备,孰不知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如

果父母换一个角度,一边欣赏孩子的画,一边用语言去描述孩子的画,并不时的问孩子"我说的对吗?你是这样想的吗?"等等具有启发性的话,孩子的想象力便会像张了翅膀一样。他会回应你,告诉你他画的是什么,每一个线条所表达的意义。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语言能力、逻辑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而孩子也会因为你喜欢他的画、懂他的画而更爱你,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三、与孩子共同协作完成作品,让孩子体验成功感 孩子还小,生活上需要大人照顾,很少有机会获得成功感,那么就和他一起协作画画吧。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前,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来分配你该做什么,不用说,孩子一定会把他认为有困难的部分分给你,父母在做的过程中,完全把孩子当成一个小老师,不断的问他,我这样画对吗?我这样剪可以吗?在这样的对话中,其实你是在潜意识的教孩子正确的方法。作品完成后,告诉孩子因为有了他的帮助,这幅作品才那么漂亮。在孩子体验成功感的同时,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但我相信孩子只有在愉快的情绪下才会有好的作品。同样的,绘画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如果您用的是赏识的眼光,那么孩子一定会按照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儿童绘画活动方案

首羡镇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美术室 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美术教育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儿童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对学习的兴趣,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当前的儿童美术教育还有许多方面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特别是还有许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因素存在,如:活动过于单一,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学生体验活动不足,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兴趣活动空间狭窄,作品创造性存在明显的局限等等。目前,美术教学还未能找到一种较能体现现代儿童美术学科特点,反映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作为生命特定时期的产物,儿童美术短暂而绚丽,失去真爱与引导就会自生自灭。儿童美术教育显得极为重要,它在引领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了心智之门,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获得的审美体验、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关注儿童美术即是对人类自身生命过程和创造精神的理性关注,真正体现着人文主义精神与社会进步的程度。 二、活动目标 儿童画是儿童内心的自白,天真、浪漫,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

都是美丽的故事。在大人看似乱涂乱画,实则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画儿童画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绘画过程中可以让他们的自由发挥,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的认识和情感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自我。 本学期我将带领学生,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由简到难,循序渐进让他们在绘画中得到正确的引导,激发他们学画画的兴趣,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潜移默化当中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活动对象 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安排: 周二周四周六、节假日进行活动。 五、活动地点: 五(3)班美术室 六、儿童美术绘画活动内容

初稿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

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让幼儿画出心中的画——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姓名与学号王惠涵7 年级与专业13秋学前教育 学习中心厦门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吕阳老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注释和说明。 3. 本人承诺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 4.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王惠涵 2015 年11 月11 日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王惠涵 2015 年11 月11 日

摘要 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每位幼儿心里面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实践中巧妙地将艺术游戏和情境创设融入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在某一程度上在幼儿园的绘画教学中更好、更有效的运用,打破以往美术教育中以教师为主,功能单一,提供自由开放、宽松的审美环境,陶冶幼儿美的情感,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本文主要介绍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美术教育的目的,从四个方面探讨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角度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绘画活动;指导策略 I / 15

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提要:给一个机会,让孩子能最直接的接触美;给一个环境,让孩子能感受美;给一些材料,让孩子能无时无刻的创作美。让幼儿在创造中感受美丽。这是对创意美术教学的最好阐释。笔者在长期从事幼儿美术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创意美术教学法,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本文重点介绍笔者对幼儿创意美术教学的一些体会、方法、技巧和思考。 关键词:幼教美术创意教学 随着近几年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创造力的发展已经成为培育下一代的重要 因素之一。幼儿园作为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 要使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 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 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 儿园开展创意美术教学就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有益实践。 一、认识幼儿创意美术教学 很多家长喜欢并希望孩子画画的时候,要对照参照物,画的有多像就多像。 而创意美术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创造能力,创作不一样的,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所谓的创意美术,就是让幼儿在原始的绘画原则上思维取得突破的一种绘画方 式。绘画亦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培 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表现美的能力。通过绘画,幼儿 的手、眼、脑逐渐协调,对外界信息的把握逐渐丰富。所以说,创意美术教学的 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对线条、色彩,空间的利用,让孩子们 在纸上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意愿,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幼儿创意美术教学需要注意和把握的一些原则 (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本着以幼儿为 主体的原则,注重幼儿的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和能力差异,正确地启发和引导幼 儿自主性绘画,鼓励幼儿主动探讨、发现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才能 使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促进幼儿最大限度地自主发展。 (二)开放性的原则。在创意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开放的环 境,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开展活动,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提问, 鼓励幼儿根据提问进行思考、回答,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独特的想法,开放性的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涂鸦期幼儿绘画特点与指导策略 李怡芳 【摘要】幼儿绘画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2-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的涂鸦活动可以较好的反映其心智成长和身体发育状况,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涂鸦期美术活动指导策略 “唉,毕加索是天生的。” 有的妈妈会说。的确,不是每个妈妈都能生出一个小毕加索,但重视在婴儿期对宝宝绘画潜质的开发,即使不能让孩子成名成家,也会为他未来的人生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所有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距离他20厘米以内的东西,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还不能准确区分颜色,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能画出线条虽稚嫩但色彩丰富的画了。最前沿的科学也很难说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早早学会了区分颜色与形状,甚至有了艺术的创造,而有的孩子,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宝贝开始乱涂乱画,弄脏了衣服、家具和你的心情,千万不要恼火,妈妈们,整理好你的耐心和智慧,仔细看一眼那些混乱的线条吧,一个由宝宝创造的神秘花园在你眼前展开了……唐代《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涂鸦:在字典中也是这样解释的:形容字写得很坏。似乎在一般人的眼里,涂鸦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殊不知,涂鸦是人创造性的始初,毕加索的画是抽象画的经典之作,如

2020关于幼儿园美术绘画活动方案精选

2020关于幼儿园美术绘画活动方案精选{三篇} 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番禺土特产——莲藕,通过观察、讨论,发现莲藕内部纹路特征。 2、能大胆地根据莲藕的内部纹路特征合理地组合、制作彩印画,体验创作的快乐。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莲藕若干个,菜板、菜刀各一。 2、蘸有颜料的抹布若干,盘子、纸张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你知道莲藕是番禺哪个地方的特产?” 师:“你们吃过莲藕吗?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认识莲藕是万顷沙的土特产。 2、出示准备好的莲藕,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师:“那莲藕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大胆进行猜测,请幼儿说一说。 3、验证猜测结果:教师现场切开莲藕,请幼儿进行观察、交流,发现莲藕内部特征。 4、制作彩印画。 (1)引起幼儿对莲藕内部纹路的兴趣,加深印象。 师:“你看到的莲藕切开后是什么样的,你喜欢里面的花纹吗?”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 (2)出示印有莲藕内部纹路的图画请幼儿观察并猜测做画方法,然后进行介绍。 (3)介绍活动材料和要求。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画步骤:选择自己喜欢颜色,将莲藕平的一面蘸上颜料,然后用力在纸上按下,再垂直提起,多次选择进行组合,边印边进行构图。 5、欣赏作品、交流作画感受。 鼓励幼儿间相互欣赏并大胆向同伴介绍。 活动方案2 一、设计思路 孩子进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人,让他们了解

社会,关心社会,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保中废物的利用,让孩子在了解环保的过程中,也体会着一种关心社会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大班教育目标。结合这两方面,我选择了这个题材,通过与孩子们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无用的瓶子,并加以设计装饰来美化环境,这就是我选材的意图。 二、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 三、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四.欣赏作品。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引导构思、联想组合-自主选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