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环境质量公报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公报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公报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公报

二〇一七年度

六盘水市环境保护局

一、环境空气质量

1、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情况

六盘水市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采用4个区县平均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进行评价。

2017年,六盘水市全市环境空气质量(4个区县平均值计)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六盘水4个区县二氧化硫(SO2)均值为1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均值为17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值为5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均值为3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炭(CO)第95百分位数均值为1.1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均值为113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8。

2、各区县环境空气质量

(1)六枝特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7年,六枝特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实际监测天数361天,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352天,优良率97.5%,二氧化硫(SO2)年均值为14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均值为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为52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

值为27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炭(CO)第95百分位数为1.3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为91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3。

(2)盘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7年,盘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实际监测天数357天,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338天,优良率94.7%,二氧化硫(SO2)年均值为1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均值为1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为46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为2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炭(CO)第95百分位数为0.9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为131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0。

(3)水城县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7年,水城县环境空气质量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超标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实际监测天数360天,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327天,优良率90.8%,二氧化硫(SO2)年均值为1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均值为17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为4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为41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炭(CO)第95百分位数为0.9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为112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8。

(4)钟山区环境空质量状况

2017年,钟山区环境空气质量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超标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

细颗粒物(PM2.5)。实际监测天数365天,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339天,优良率92.9%,二氧化硫(SO2)年均值为2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为71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为39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炭(CO)第95百分位数为1.2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为116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9。

3、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

2017年,六盘水市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共监测了365天,发布空气质量日报365期,空气质量一级(优)的天数为133天,占总监测天数的36.4%;二级(良)的天数206天,占总监测天数的56.5%;三级(轻度污染)的天数22天,占总监测天数的6.0%;四级(中度污染)的天数3天,占总监测天数的0.8%;五级(重度污染)的天数1天,占总监测天数的0.3%,2017年全年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9%。

2017年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超标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为39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炭(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平均值为1.1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平均值为113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92。

2017年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7.35,未出现酸雨现象。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流经我市中心城区和主要城镇的河流有:乌江水系的三岔河及其支流响水河、小河,北盘江水系的北盘江干流及其支流六枝河、拖长江、乌都河,黄泥河,可布河;2017年共对以上9条河流的19个省控以上断面、7个市控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

1、水质现状

2017年度26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4.6%,水质优良率为80.8%。2017年度全市水环境全部26个监测断面中,5个国控断面(叉河、龙场、发耳、岔河口、黄泥河)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功能区要求,14个省控断面中(大格纽、虹桥、金竹沟、岩脚寨、落水洞、立火、大河边、窑上、乌都河、上易黑、法德大桥、都格桥、小营上、坡桑),金竹沟断面未达到水功能区要求,其余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功能区要求,省控以上断面(5个国控断面及14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94.7%,水质优良率为94.7%;7个市控断面中(箐口、九洞桥、范家寨、小河Ⅰ、小河Ⅱ、三丈水、滴水滩),4个断面(小河Ⅰ、小河Ⅱ、三丈水、滴水滩)达到或优于功能区要求,3个断面(箐口、九洞桥、范家寨)水质未达到功能区要求。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57.1%,水质优良率为42.9%。2017年六盘水市地表水河流断面水质状况见表1。

表1 2017年六盘水市地面水河流断面水质状况表

2、六盘水市纳入省“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

六盘水市纳入省“水十条”考核断面(贵州省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贵州省人民政府对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共17个,分别为龙场、发耳、岔河口、黄泥河、大格纽、虹桥、金竹沟、岩脚寨、立火、大河边、窑上、乌都河、上易黑、法德大桥、都格桥、小营上、坡桑。2017年17个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考核要求(金竹沟断面水质未达到考核要求的Ⅲ类水质要求,但目标责任书要求的达标年限为2019年,故2017年视为达到考核要求),水质优良率为94.1%。

3、六盘水市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

六盘水市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为发耳、龙场、岔河口、黄泥河,每月采样一次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汞、铅、石油类等二十五项。监测达标情况见表2。

监测结果显示发耳、龙场、岔河口、三个断面水质2017年全年水质均达到考核要求;黄泥河断面水质2017年10月、12月两个月水质未达到考核要求,超标项目为氨氮,其余10个月水质均达到考核要求。

4、河流现状

三岔河:8个监测断面(叉河、大格纽、虹桥、岩脚寨、龙场、落水洞、立火、大河边),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功能区要求,其中龙场、立火断面水质优于功能区要求。8个监测断面中达Ⅱ类的3个,水质占37.5%,达Ⅲ类水质的5个,占62.5%。

响水河:5个监测断面(窑上、箐口、九洞桥、范家寨、金竹沟)中,1个断面(窑上)达标,达Ⅱ类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Ⅱ类水质的占20%。其余断面(箐口、九洞桥、范家寨、金竹沟)未达标,

箐口、九洞桥、金竹沟均为Ⅳ类水质,占60%;范家寨为劣V类水质,占20%,超标断面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

小河:2个监测断面(小河Ⅰ、小河Ⅱ),2个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功能区要求,其中小河Ⅰ断面水质优于功能区要求,达到Ⅲ类,Ⅲ类水质占50%。小河Ⅱ断面水质为Ⅴ类,Ⅴ类水质占50%。

乌都河:1个监测断面(乌都河),达Ⅱ类水质,水质优于功能区要求。

六枝河:3个监测断面(三丈水、上易黑、滴水滩),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其中滴水滩断面水质优于功能区要求。

北盘江:4个监测断面(发耳、法德大桥、都格桥、岔河口),4个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水质,均优于功能区要求。

拖长江:1个监测断面(小营上),达Ⅲ类水质,水质优于功能区要求。

黄泥河:1个监测断面(黄泥河),达Ⅱ类水质,水质优于功能区要求。

可布河:1个监测断面(坡桑),达Ⅱ类水质,水质优于功能区要求。

5、出入境水质状况

流经我市河流的入境断面为三岔河上游的叉河断面,水功能区划为Ⅱ类水质,由毕节市威宁县流入我市。出境断面为三岔河的龙场断面,水功能区划为Ⅲ类水质。

入境断面叉河断面水质2017年全年均达到规定类别Ⅱ类水功能区要求。

出境断面龙场断面水质2017年全年均优于规定类别Ⅲ类的水质

要求,全年监测水质达到Ⅱ类水质。

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1、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玉舍水库,备用水源地为窑上水库、龙贵地水库、阿勒河(双桥水库)。六盘水市环境监测站每月均对以上4个饮用水源地进行监测。2017年,以上4个水库每月所监测的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要求,达标率为100%。

2、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六盘水市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盘县的松关水库、哮天龙水库、白河沟水库,六枝的中坝水库。

2017年松关水库、哮天龙水库、白河沟水库、中坝水库水质均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要求,达标率为100%。

3、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六盘水共计99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六枝19个、盘县40个、水城县30个、钟山区10个。2017年全年,所有99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均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达标率为100%。(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由各县区委托第三方监测)。

四、声环境质量

因原有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不能全面反映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噪声的真实情况,2017年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监测点位根据市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做了优化调整。

1、市中心城区24小时功能区噪声

1类区(市师范):2017年昼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为54.4分贝(A),夜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45.2分贝(A),昼等效声级达到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I类区噪声标准,夜等效声级超标0.2分贝(A)。

2类区(黄土坡):2017年昼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为55.8分贝(A),夜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为48.8分贝(A),昼、夜等效声级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Ⅱ类区噪声标准。

3类区(水钢修建部):2017年昼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为56.4分贝(A),夜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为48.7分贝(A),昼、夜等效声级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Ⅲ类区噪声标准。

4类区(市环保局):2017年昼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为64.6分贝(A),夜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为51.7分贝(A), 昼、夜等效声级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Ⅳ类区4a类噪声标准。

4类区(老客车站):2017年昼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为62.9分贝(A),夜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为52.8(A),昼、夜等效声级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Ⅳ类区4a类噪声标准。

2、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

2017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2分贝(A)。其中1类区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1.3分贝,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2类区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5.2分贝,达到2类区标准;3类区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7.8分贝,达到3类区标准。

3、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

2017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68.0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监测路段总长88.2km,超标干线长度9.65Km,占干线总长度10.9%。

邯郸市环境质量公报2013

邯郸市环境质量公报2013年度 一、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2013年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54天,占全年天数的14.8%。主城区空气质量一级天数1天,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663-201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2.85。全年首要污染物为PM2.5。PM2.5年均值为0.138毫克/立方米,超年II级标准3.9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一氧化碳、臭氧五项污染物年均浓度超过年二级标准;降尘浓度17.93吨/平方公里·月,达到河北省推荐标准;硫酸盐化速率浓度15.94 SO3/100平方厘米·碱片·30日,超过国家推荐标准;全年未出现酸雨。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滏阳河九号泉断面,马颊河的冢北桥、赵小楼桥断面断流,滏阳河的张庄桥断面水质类别达到Ⅲ类,刘二庄、苏里、曲周、莲花口断面水质类别达到Ⅴ类,整体为轻度污染;漳河各断面均达到规划水质标准,整体水质为优;卫河各断面都劣于Ⅴ类水质,整体为重度污染。 羊角铺井群、岳城水库两水源地均为优于Ⅲ类水体,水环境评价稳定在良好、清洁水平上,能满足现用水域功能。东武仕水库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整体水质为优,以富营养化指标总氮污染为主。 城区地下水水质较差,稳定在Ⅴ类,属无机盐类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总硬度。 三、声环境质量状况

主城区声环境质量相对稳定。2013年各类功能区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全年平均值全部达标。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的平均值为68.40分贝,与去年持平,夜间等效声级的平均值为59.47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的平均值为53.29分贝,夜间等效声级的平均值为 44.98分贝,噪声源主要来自生活噪声,占噪声源构成比的46.0%。 四、污染物排放 2013年邯郸市辖区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排放总量为32508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30405吨,氨氮排放总量为13395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99815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33135吨,烟(粉)尘排放总量为198876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478.3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378.78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64.42万吨)。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月报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月报 (2018年7月) 一、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2018年7月,我市中心城区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要求开展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6项指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共监测31天,AQI优良天数为31天,优良率100%,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3。 表1 2018年7月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空气各指标监测结果 二、六盘水市各市、县、特区、区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 2018年7月,全市4个市、县、特区、区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要求开展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 - 4 -

和细颗粒物(PM2.5)6项指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依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HJ663-2013),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简称综合指数)进行排序,排名依次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州市、钟山区。优良天数比例分别是六枝100%、水城县100%、盘州市100%、钟山区100%。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25。具体结果和排名详见表2: 表2 2018年7月六盘水市各市、县、特区、区及全市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1、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玉舍水库,备用水源地为龙贵地水库、双桥水库。2018年7月,以上3个水库所监测的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集中式 - 4 -

我国环境状况年度公报

更多资料请访问.(.....)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

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差不多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差不多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进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

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都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都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都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都市统计,45个都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都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都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都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都市超过了暂定限值。污染严重的都市有包头、焦作、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太原和石家庄。据88个都市统计,二氧化硫浓度年际

十堰市环境质量月报

目录 第一部分地表水环境质量 .......................................... - 1 - 一、概述..................................................................... - 1 -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3) 2.1 35个地表水断面水质变化情况 (3) 2.2考核断面水质监测情况 (5) 2.3 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情况 (5) 2.4 水库 (5) 2.5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6) 2.6 五条综合治理河流水质监测情况 (7) 2.7 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9) 2.8 建议 (9) 第二部分环境空气环境质量....................................... - 1 - 一、十堰市环境空气自动站情况介绍......................... - 11 - 二、统计结果............................................................ - 12 - 三、2019年10月份全省各市州排名情况................ - 14 - 四、原因分析............................................................ - 15 - 附录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 15 - 附录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 19 - 附录3:监测点位图.................................................. - 20 -

2015年沈阳市环境质量公报

2015年沈阳市环境质量公报 2015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7天;辽河干流沈阳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浑河干流沈阳段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质标准;沈阳市辖区内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沈阳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二级,区域声环境总体水平为三级;沈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良,适合人类生存。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5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7天,与2014年相比,增加16天。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一氧化碳(CO)浓度升高。 (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015年,沈阳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56.7%,其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Ⅰ级(优)天数28天,Ⅱ级(良)天数179天,Ⅲ级(轻

度污染)天数96天,Ⅳ级(中度污染)天数30天,Ⅴ级(重度污染)天数24天,Ⅵ级(严重污染)天数8天。(二)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 2015年,沈阳市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如下: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为115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6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78.6%。 细颗粒物(PM2.5)的年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1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67.4%。 二氧化硫(SO2)的年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87.1%。 二氧化氮(NO2)的年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93.4%。 一氧化碳(CO)的年均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2.2毫克/立方米,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100%。 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24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5微克/立方米,全年达标332天,达

项目季报(填报)

**项目季报 一、项目简况 二、工作情况 1、本季主要工作内容:本季的工作重点、阶段性难点工程等情况描述。 2、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三、工程进度情况 1、监督手续、质量责任登记办理情况; 2、主要施工阶段:桥梁工程总体完成情况;路基施工总体完成情况;隧道施工总体完成情况;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工程及工点情况。 3、交工验收情况:本季度的主要交验工作(包括路槽、桥梁、隧道、边坡防护、交通工程、房建工程、机电工程等交验内容、本季度各分部工程交验工程量、各分部工程累计交验工程量、各分部工程累计交验工程量所占该分部工程的百分比)。 四、项目分析 各项目抽检情况分析: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报告中须增加各项目的上(下)半年的质量状况分析(具体按照附件1.1、附件1.2、附件1.3表格要求填写,若有变动将另行通知)。 五、信用评价: 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及个人按照监理、检测、施工单位信用评价内容

进行记录,并采集相应证据复印报备相关科室,监督工程师须对所采集证据原件留档保管。 (一)、监理信用评价内容 1、监理企业存在《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标准表》中的失信行为,需记录该企业的失信行为代码、失信行为及失信次数。 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标准表 2、监理工程师存在《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信用评价标准表》中

的失信行为,需记录该人员的失信行为代码、失信行为及失信次数。 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信用评价标准表 (二)、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内容 1、工地试验室及现场检测项目存在《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及现场检测项目信用评价标准表》中的失信行为,需记录失信行为代码、失信行为及失信次数。 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及现场检测项目信用评价标准表

环境状况公报范文

环境状况公报范文 环境状况公报范文 公报环境状况公报范文 环境状况公报范文 根据《福建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现将我市****年度环境状况公告如下: 一.综述 ****年,xx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论,围绕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组织实施《xx市 xx 环境保护规划》,推进九龙江、汀江、闽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二、环境状况 1. 城区空气环境质量 xx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年均值为77 ,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年优、良以上天数305天,占8 3.5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104毫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34毫克、 0.021毫克,二项指标达到质量二级标准,城区自然降尘量6.61吨/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漳平城区空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分别为每立方米0.090毫克、0.055毫克、0.026毫克,三项指标均

达到或优于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自然降尘量6.19吨/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永定、长汀、上杭、武平、连城县城空气环境质量均保持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xx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5.70,酸雨频率3 2.1%,同比下降5.57%;漳平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5.89,酸雨频率 2.3 %,同比下降1 3.9%。 2. 水环境 九龙江、汀江、闽江三条主要河流17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9 2.1%,同比提高1%,九龙江、汀江、闽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88.9%、100 %、100%,三条水系水质持续好转。xx城区内河水质功能区达标率20.8%;汀江支流旧县河、黄潭河水质有所好转,旧县河达标率为8 3.3%、黄潭河为达标率50%,超标污染物主要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总磷、bod5,呈现较明显的有机污染。 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 xx城区、连城县城的集中供水仍以地下水为主,水质符合地下水ⅱ类标准;漳平、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县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隐患,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4. 声环境

环境质量季报

环境质量季报 2019年第1期 总第176期 宜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编2019年4月21日二O一九年第一季度宜昌市环境质量报告 一、空气环境 (一)主城区 1.优良天数比例同比略有下降 2019年第1季度国家考核区域优良天数比例为45.6%,较2018年同期下降2.1%。 主城区六个区优良天数比例在43.3%~57.8%之间,按优良天数比例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猇亭区、点军区、伍家岗区、西陵区、夷陵区、高新区。 详见表1。 2.PM10、PM2.5同比整体上升 国家考核区域PM10平均浓度为107μg/m3,较2018年同期上升8.1%。 主城区六个区PM10浓度范围为90~127μg/m3(国家二级标准为70μg/m3)。按浓度排名,由低到高依次是:点军区、夷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西陵区、高新区。

国家考核区域PM2.5浓度为97μg/m3,较2018年同期上升16.9%。 主城区六个区PM2.5平均浓度范围为77~100μg/m3(国家二级标准为35μg/m3)。按浓度排名,由低到高依次是:猇亭区、点军区、伍家岗区、高新区、夷陵区、西陵区。 详见表2。 3.O3、NO2、SO2、CO变化情况 国家考核区域O3浓度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98μg/m3,较2018年同期上升2.1%。主城区六个区浓度范围为91~118μg/m3(国家二级标准为160μg/m3)。 国家考核区域NO2平均浓度为35μg/m3,较2018年同期下降2.8%。主城区六个区浓度范围为14~40μg/m3(国家二级标准为40μg/m3)。 国家考核区域SO2平均浓度为9μg/m3,较2018年同期下降25.0%。主城区六个区浓度范围为8~10μg/m3(国家二级标准为60μg/m3)。 国家考核区域CO浓度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1.7mg/m3,较2018年同期持平。主城区六个区浓度范围为1.6~2.0mg/m3(国家二级标准为4mg/m3)。 详见表3。 4.本季度污染特征 2019年第1季度宜昌市主城区出现5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国家考核区域重度污染9天,严重污染3天,首要污染

宝鸡2017年环境质量公报

宝鸡市2017年环境质量公报 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我们对宝鸡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要素、各类声环境指标及辖区内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等进行了监测。现将宝鸡市2017年环境质量公告如下: 一、环境空气质量 1.市区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由市环境监测站、技工学校、三陆医院、竹园沟、陈仓环保、文理学院和三迪小学等7个质量评价站点和庙沟村1个清洁对照站点构成,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SO2、NO2、PM10,PM 2.5、O3和CO指标;2017年共监测365天,优良天数247天,比上年增加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67.7%。 2.2017年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12μg/m3,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浓度为2.1 mg/m3,臭氧滑动8小时第90百分位浓度155μ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104μg/m3,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59μg/m3,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41μg/m3,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在市环境监测站、技工学校、三陆医院、竹园沟设置降尘监测点逐月监测,城区平均降尘量5.15吨/km2·月,较上年略有降低。 4.在市环境监测站、技工学校、三陆医院设置大气降水监测点,共采样分析20次降水过程,年采集降水量约1416mm(站点采集均值),降水pH值测定范围为6.65-- 7.04,市区全年未出现酸雨。 5. 依据各县区2017年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优良天数排名见下表、图。

2017年各县区空气质量情况统计表 2017年四区九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名单位:天 2017年市区颗粒物PM10、PM2.5浓度年均值超标,夏季臭氧污染频发,是 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略有超标,市区空

六盘水城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

六盘水市县城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 源水质状况报告 (2018年9月) 一、监测情况 2018年9月,共监测3个中心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玉舍水库、龙贵地水库、双桥水库)和4个县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哮天龙水库、白河沟水库、中坝水库、旧院水库),全部为湖库型地表水水源。 (一)监测点位 在每个水源取水口周边100米处设置1个监测点位进行采样,采样深度为水面下0.5米处。 (二)监测项目 (1)常规监测:县城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COD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共28项,并统计当月各水源地的总取水量,湖库型饮用水源地增测透明度、叶绿素a指标,每月监测1次。 (2)小全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和表3 的优选特定项目(33项),共61项,湖库型饮用水源地增测透明度、叶绿素a指标,并统计取水量。各地可根据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特征污染物,县城地表水饮用水源每季度第一个月监测1次,中心城市

饮用水源每月监测1次。 (3)全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109项,县城饮用水及中心城市饮用水源全年开展1次。 二、评价方法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基本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环办[2011]22号)进行评价,补充项目、特定项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 三、评价结果 2018年9月,六盘水市3个中心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玉舍水库、龙贵地水库、双桥水库)监测63项,4个县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常规项目30项。监测结果为县城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达标率100%,具体达标情况见下表。 2018年9月六盘水市县城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情况

上海环境质量公报

概述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市环保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方针,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走“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节能减排”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平台,依托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生态型城市的建设。以迎“世博”为契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和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公众参与创建生态文明,塑造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良好形象。 “污染物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照《2008年上海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计划》,2008年上海污染减排目标为:SO2和COD排放量分别削减5%和4%。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列为2008年市政府22项重点工作的首项内容。 2008年,在确保已建成治理设施发挥减排效益的同时,完成了外高桥等8家电厂18台共622.5万千瓦燃煤机组的脱硫改造项目,并投入运行。新建的外高桥第三电厂200万千瓦燃煤机组同步配套脱硫设备,完成了杨树浦发电厂等22.5万千瓦燃煤小机组关停。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扩容改造按期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郊区新建成了松江等9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0多万立方M/日,建成571公里污水收集管道。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年共有500多家化工、纺织印染、医药等高污染企业完成了结构调整,为本市较好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经环境保护部按照全国统一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审核后,确认:本市2008年SO2 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10.39%,COD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9.4%,超额完成了2008年减排目标。 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截止2008年底,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52个项目中,除个别项目受规划调整、项目审批、动拆迁等因素影响进度滞后外,98%的项目全面完成或基本完成计划节点目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环境综合

城市空气质量月报

城市空气质量月报 (2019年1月)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 2019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及82个旗县上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监测点位包括42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和85个区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11个盟市上报降尘监测数据,监测区域均为政府所在地建成区。 一、盟市环境空气质量 1月份,12盟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74.2~10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1.1%,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2.1%;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6%;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1%;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6.1%;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平均为1.6毫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3.1%;臭氧(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为71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详见表1、表2。 表1 1月份全区各盟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级别天数统计及同比情况

表2 1月份全区各盟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统计及同比情况 二、旗县3环境空气质量 1月份全区旗县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51.6~100.0%之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5.3%。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平均为1.4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为73微克/立方米。详见表3。 1“臭氧”为当月日均值第90百分位数 2“一氧化碳”为当月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 3旗县环境空气质量统计范围为非国控点位覆盖的我区77个旗县(市)和海南区、乌达区、石拐区、白云鄂博矿区、扎赉诺尔区

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7 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布2007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目 录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水环境状况 2 空气环境状况 4 声环境状况 6 生态环境状况 8 污染物排放控制状况 9 环境综合整治 10 生态市建设 13 循环经济建设 14 环境监督管理 15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苏州市下辖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和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吴中区、相城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苏州工业园区。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占2.65%,水域面积占42.52%。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全市户籍总人口624.43万人,其中市区总人口235.30万人。 经济总量跃过5000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70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7:63.7:34.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1.82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9.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提高。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9.83%;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58%,提高6.17个百分点;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26天,提高2天。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有序推进,蓝藻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中有升,国家生态市建设稳步推进,环境监管现代化建设步伐继续加快,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完成各项环保工作任务,有效促进了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六盘水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盘水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盘水市统计局 2011年6月7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于2010年11月1 日零时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2]。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2851180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744085人[4]相比,十年共增加107095人,增长3.9 %,年平均递增0.38 %。二、人口自然变动 根据普查登记结果,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全市常住人口中的出生人口为36188人、出生率为12.71‰,死亡人口为17470人、死亡率为6.14‰、自然增长人口为18718人、自然增长率为6.5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出生率下降了8.93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 1.2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7.71个千分点。 三、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878266户,家庭户人口为 277691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6 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76人减少0.6人。 四、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98016人,占 52.54 %;女性人口为1353164 人,占47.4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11.76下降到110.70。 五、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96542人,占24.43 %;15-64岁人口为1943683人,占68.17%;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0955人,占7.4 %。同2000年第

恩施州环境空气质量月报.pdf

恩施州环境空气质量月报 (2019年3月) 恩施州环境保护监测站

目录 一、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值 (1) 二、颗粒物月均浓度比较 (1) 三、空气质量达标天数 (3) 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4)

一、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值 2019年3月,全州8县市城区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情况如下: PM10月均浓度为49μg/m3,8县市城区均未超过年均二级标准限值。 PM2.5月均浓度为30μg/m3,巴东县城区超过年均二级标准限值,其他7县市均未超过年均二级标准限值。 SO2月均浓度为9μg/ m3,8县市城区均未超过年均二级标准限值。 NO2月均浓度为18μg/ m3,8县市城区均未超过年均二级标准限值。 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月均浓度为1.0mg/ m3,8县市城区均未超过24小时平均二级标准限值。 O3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月均浓度为110μg/ m3,8县市均未超过日最大8小时平均二级标准。 二、主要污染物月均浓度比较 2019年3月,全州8县市城区PM10浓度均值为49μg/m3,较2018年同期相比上升28.9%。2019年1-3月,全州8县市城区PM10浓度均值为57μg/m3,较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1.7%。 2019年3月,全州8县市城区PM2.5浓度均值为30μg/m3,较2018年同期上升30.4%。2019年1-3月,全州8县市城区PM2.5浓度均值为38μg/m3,较2018年同期持平。 2019年3月,全州8县市城区O3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浓度均值为110μg/m3,较2018年同期上升12.2%。2019年1-3月,全州8县市城区O3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浓度均值为98μg/m3,较2018年同期上升11.4%。 第1页共4页

呼和浩特市环境质量状况季报

呼和浩特市环境质量状况季报 (2018第4季度) 一、环境空气质量 (一)监测概况 2018年我市监测点位8个:小召、糖厂、兴松小区、二十九中、如意水处理厂、工大金川校区、化肥厂生活区、呼市一监。执行《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监测项目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6项指标,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进行评价。季度环境空气质量参照年标准执行,并按年标准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二)空气质量评价 1、单项污染物评价 第四季度,我市单项污染物季平均浓度为可吸入颗粒120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年平均二级标准0.7倍,第95百分位浓度206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24小时平均二级标准0.4倍;细颗粒物53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年平均二级标准0.5倍,第95百分位数为102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24小时平均二级标准0.4倍;二氧化硫2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年平均二级标准,第98百分位数为48微克/立方米,达标;二氧化氮54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年平均二级标准0.4倍,第98百分位数为84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24小时平均二级标准0.1倍;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81微克/立方米,达标;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为2.7毫克/立方米,达标。与上年同期相比,细颗粒物、二氧化硫季平均浓度分别下降7.0%、25.0%,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季平均浓度分别上升5.3%、3.8%2、空气质量日评价 第 四季 度优良天数比 例为 68.4 %。 二、降 尘、 硫酸 盐化 速率 第四季度,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监测点位6个:小召、糖厂、公安厅、牧机所、如意、小井沟(对照点),全市季平均降尘量为6.131吨/平方千米·月,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93.9%;全市硫酸盐化速率为0.296SO3mg/100cm2·碱片·日,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34.5%。三、降水 第四季度,我市降水测点3个:监测站、精神病院、小井沟。全市季平均降水量153.2mm ,pH 全市季均值为6.09,pH 值范围在5.89~7.59之间,均未检出酸雨。四、地表水环境质量 图1 四季度空气质量(AQI)级别比例28.3%中度污染

2014年晋江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4年晋江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晋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4年对辖区环境空气,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现将晋江市2014年环境质量公告如下: 一、空气环境质量 2014年晋江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为67,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天数为347天,优良率95.1%,其中空气质量优的天数为63天,良的天数为284天。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三项污染因子浓度的年日均值分别为0.084mg/m3、0.028mg/m3、0.034 mg/m3,污染因子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浓度较2013年略有上升,污染因子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浓度较2013年略有下降。 2014年未出现酸雨,全年降水pH在6.27至7.01之间,平均值为6.78。 二、水环境质量 (1)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 2014年我市地表水水体监测点位断面是加沙、乌边港和杏坂,

所属水体名称九十九溪和南低渠,功能类别为Ⅲ、Ⅳ类,分别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Ⅳ类标准,全年监测频次各6次。本年度监测频次共18次,监测达标频次18次,全年水质达标率100%。 (2)城市饮用水环境质量 2014年我市饮用水源地(南高干渠田洋取水口)水质保持良好,水质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标准,水质达标率100%。 三、声环境质量 (1)道路交通噪声 2014年度对我市21条交通干道进行监测,总长15.35km,车流量均值为1750辆/h,21个监测点位交通噪声监测数据范围为67.2-71.8dB(A),均值为68.6 dB(A),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表1环境噪声限值4a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2)城市区域噪声 2014年晋江城市区域噪声共设置监测点位128个,监测结果范围为51.6-62.8dB(A),均值为56.5dB(A),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表1环境噪声限值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晋江市环境保护局 二O一五年二月

镇江环境状况公报(2016)

镇江市环境状况公报(20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发布《镇江市2016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刘正泰 2017年5月31日 2016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生态环保职责,以推动绿色转型、深化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严格环境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市政府颁布实施《镇江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全市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重点工程;制定实施年度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完成G20峰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任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境信访明显下降,顺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环境质量 (一)空气环境 2016年,镇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空气质量达标率较2015年上升11.4个百分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或保持稳定,其中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5.3%、较2013年下降30.6%,达到国家提出的“在2013年基

础上下降13%,同时比2015年下降3%”的目标要求。受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氮影响,7个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二级标准要求。 1、城市空气 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50微克/立方米、80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和3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最大8小时)按年评价规定计算,浓度分别为0.878毫克/立方米和96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PM2.5、PM10、臭氧(最大8小时)和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下降15.3%、2.4%、8.6%和9.5%,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保持稳定。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进行年评价,7个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标,超标污染物为PM2.5、PM10、臭氧。其中,7个辖市区PM2.5均超标;除丹阳以外,各辖市区PM10均超标。 按日评价,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6.4%,较2015年上升4.2个百分点,7个辖市区达标率范围为67.6%~80.9%。 2016年,市区共发生6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共发布预警快报5期,预警短信六十余条。 2、酸雨 全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为5.9%,降水年均pH值为6.09。镇江市区、丹阳市、扬中市酸雨发生率分别为2.7%、10%、15%,句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南方城市平均2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略有上升。据74个城市统计,38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尤以吉林、万县、大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为重。据73个城市统计,降尘半月均值在l.0-83.5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包头、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济南、银川、石家庄、长春和大原。据77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8-45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l00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宜宾、重庆、南充、济南、青岛、乌鲁木齐、大同、保定、石家庄、宜昌、天津、唐山、洛阳和太原,占统计城市数的20.0%,较去年有所增加。据77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为10-14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北方城市平均5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污染较重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大连、广州、

兰州、北京、郑州、深圳、长春、沈阳等。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73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94-7.6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9.3%。赣州、长沙、南充、宜宾、怀化、重庆、梧州、南昌、沪州、杭州、衡阳和桂林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水 199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55.6亿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9.5亿吨,比上年下降6.2%。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5%;重金属排放量1621吨,比上年增长6.9%;砷排放量907吨,比上年增长4.0%;氰化物排放量2480吨,比上年下降30.7%;挥发酚排放量4996吨,比上年下降22.2%;石油类排放量71399吨,比上年增长9.7%。全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基本良好,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在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的123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 类的占25%,符合3类标准的占27%,属于4、5类标准的占48%。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江河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在50个重点河段中,符合1、2类标准的占37%,符合3类标准的占31%,属于4、5类标准的占3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部分河段铜、砷化物超标。黄河流域的干流水质较好,但重点监测的支流河段中,汾河、渭河、伊洛河、小清河部分河段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在16个重点监测河段中,符合1、2类标

汨罗环境质量月报

MHJ—Q/SH001.25F 2017年08月份总第296期 2017年09月07日 一、总体评价 本月,我站对全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汨罗市地表水水质、城区降水、降尘等进行了常规监测采样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本月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为良;汨罗市地表水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Ⅱ(二)、Ⅲ(三)类水质标准;全月未出现酸雨。 二、环境空气 本月,监测数据表明:本月主导风向为南风,环保局空气自动监测站主要对PM10(可吸入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2(二氧化氮)、CO (一氧化碳)、O3(臭氧)、PM2.5(可吸入颗粒物)等六参数进行监测, 首要污染物为O3(臭氧),空气质量为良,AQI指数为54,环境空气监 三、地表水 汨罗市地表水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Ⅱ(二)、Ⅲ(三)类水质标准。

2017年08月全月汨罗市地表水水质概况表 四、酸雨监测 本月在一个酸雨监测点进行降水监测,无酸雨现象。 五、降尘监测 本月在城区二个空气监测点进行降尘监测,收集降尘样品二个。

六、本月环保要闻 本月我站对城区空气质量、地表水、降水、降尘、厂矿企业等进行了监测,共获得有效数据1504个: 1、完成了汨罗市八里纸业有限公司等14家次企业的委托监测; 2、完成了汨罗市金尾渔业专业合作社1次咨询监测; 3、完成了汨罗市环境保护局监察大队6次送检监测; 4、完成了湖南福民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次企业的监督监测; 5、完成了汨罗江沿江排污渠水质调查等4次调查监测。 汨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2017年09月07日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季报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季报 2017年2季度 (总第78期) 六盘水市环境监测站2017年7月11日 一、大气 2017年2季度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共监测91天,优良率达97.8%,其中优的天数为29天,占监测天数的31.9%,良的天数为60天,占监测天数的65.9%,轻度污染的天数为2天,占监测天数的2.2%。空气质量指数平均值为73,空气质量状况良,属Ⅱ级空气质量。 与去年同期相比,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下降 2.2个百分点,其中,优的天数比例下降了27.5个百分点,良的天数比例上升17.6个百分点,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上升2.2个百分点,中度污染天数持平(2016年2季度优良率为100%,其中优的天数为40天,占监测天数的44%,良的天数为51天,占监测天数的56%)。 市中心城区2季度空气中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66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为34微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为15微克/立方米,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氮为22微克/立方米,达到一级标准,一氧化碳2季度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0.9毫克/立方米,达到一级标准,臭氧2季度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27微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 降水pH平均值为7.22,未出现“酸雨”(pH≤5.6的降水)现象。

二、饮用水源地水质 我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玉舍水库,备用水源地为窑上水库、龙贵地水库、双桥水库。六盘水市环境监测站每月均对以上四个水库进行监测。共监测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三氯甲烷等64项指标,2017年2季度每月4个水库所监测的指标全部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 三、地面水 流经我市的地面水有:乌江水系的三岔河及其支流响水河、小河;北盘江水系的北盘江干流及其支流六枝河、拖长江、乌都河;本季度共对以上7条河流的15个省控以上断面、7个市控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3.3%,水质优良率为93.3%,比去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市控断面,达到或优于水质规定类别的断面3个。22个监测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规定类别的断面有17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77.3%,水质优良率为77.3%。2017年2季度六盘水市地面水河流断面水质状况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