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望一《流体力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吴望一《流体力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吴望一《流体力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公共生活 B.行为规范 C.高尚道德 D.法律规定 2、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文化水平提高 B.社会道德风尚 C.生产进步程度 D.国家进步程度 3、道德修养的根本动力来源于() A.某种外在的压力 B.社会舆论的压力 C.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 D.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 4、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 A.道德品质 B.道德理想 C.道德原则 D.道德规范 5、有关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道德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C.道德能够决定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D.道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6、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五爱” D.提高民族素质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作出牺牲 8、在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必要补充 B.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 C.社会主义道德同社会发展规律完全一致,有着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需在一部分人中间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9、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B.孝慈 C.乐群贵和D.诚实守信 10、下列各句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 A.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礼,无以立 D.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1、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是:() A.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第四章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存货的确认与计价 练习一 假设某公司8月份存货资料如下: 日期入库发出数量结存数量 数量单位成本 8月1日500 20 8月5日400 22 8月10日600 8月15日700 25 8月20日900 8月28日100 26 要求:分别在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按下列方法计算8月份销售成本和期末结存货成本: (1)先进先出法 (2)加权平均法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答案: 定期盘存制下: (1)先进先出法 月末结存=100*26+100*25=5100 销售成本=500*20+400*22+700*25+100*26-5100=33800 (2)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500*20+400*22+700*25+100*26)/(500+400+700+100)=22.88 销售成本=500*20+400*22+700*25+100*26-22.88*200=34320 (3)移动加权平均法 在定期盘存制下不能使用 永续盘存制下:

(1)先进先出法 销售成本=500*20+400*22+600*25=33800 期末结存货成本=100*26+100*25=5100 (2)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500*20+400*22+700*25+100*26)/(500+400+700+100)=22.88 销售成本=(600+900)*22.88=34320 期末结存货成本=200*22.88=4576 (3)移动加权平均法 销售成本=600*20.89+900*23.77=33927 期末结存成本=4976.67 练习二 沿用练习一的数据和计算结果,分析确定企业在下列要求下,应选择何种计价方法? 并说明理由。 (1)为降低所得税;为本期最大收益; (3)为准确反映实际存货成本。 答案: (2)(1)为降低所得税宜采用加权平均法(因为加权平均法 计算的销售成本最高,利润最少) (2)为实现本期最大收益宜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销售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3)为准确反映实际存货成本宜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练习三 雪松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当月发生与存货有关的业务如下:

思修题库第二章知识分享

思修题库第二章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B ) A.理想B.信念C.人生观 D.价值观 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D ) A.片面性 B.政治性C.共同性 D.多样性 3.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地到达彼岸。人只要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凡中看到伟大,在遭受困难和挫折时能充满信心,坚持胜利。这就是理想在人生中的 ( A ) A.精神向导的指路明灯作用 B.精神支柱作用 C.精神动力作用 D.思想武器作用 4.理想的超越性表现为 ( D ) A.同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B.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D.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做起。这是因为 ( C ) A.理想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B.社会实践是产生科学知识的源泉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努力奋斗,在实践中才能达到 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然得到实现 6.邓小平明确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的这句话意思是说( B ) A.理想信念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B.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C.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D.有科学和不科学的区分 7.现阶段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基础是 ( B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题库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第四章 一、单选题: 1、道德可以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说明道德具有( D ) 。 A认识功能B导向功能C辩护功能D调节功能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格言警句表达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B ) 。 A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B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C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D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3、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有重视荣辱的思想观念。下列古语中,表达了这种重视荣辱观念的是( A ) 。 A“宁可毁人,不可毁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D“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4、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完善人的质量来说,这主要强调的是( C ) 。 A省察克治的重要性B慎独自律的重要性C陶冶情操的重要性D学思明理的重要性 5、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称为( B ) 。 A道德认识B道德修养C道德调节D道德发展 6、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 C )。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C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D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7、道德能够说明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向善避恶的认识基础上,引导人们正确选择道德行为。这说明道德具有( C )。 A调节功能B激励功能C认识功能D评价功能8、古人说:“人无志,非人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天行健,君予以自强不息。”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D )。 A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美德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美德 C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美德D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美德 9、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 A )。 A诚实守信为重点 B崇尚科学为重点C艰苦朴素为重点 D文明礼貌为重点 10、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 B )。 A人的自然本性B个体的社会实践C个人的内心体验D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 11、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这表达了在进行道德修养时,应该( D )。 A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B坐而论道,凝练道德规范C严格要求,完善道德质量D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12、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 A )的反映。 A社会经济关系B人的本性C社会上层建筑D政治制度13、( C )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有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有答案 绪论单选题 1、德是人才素质的( D ) A、基础 B、内容 C 、条件 D、灵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有( C ) A、和谐相处 B 、法制观念 C 、社会主义荣辱观 D 、可持续发展 3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D) A 、法律素质 B、心理素质 C 、文化素质 D 、道德素质 4、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C )的素养和能力。 A、爱法 B、懂法 C 、护法 D、学法 5 、自主学习是一种(C)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 、科学 B、综合 C、能动 D、自觉 6 、唐代思想家(C)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 、柳宗元 B 、李翱 C、韩愈 D 、刘禹锡 第一章单选题 1.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A )。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 、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 、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D)。 A 、生活理想的内容B、职业理想的内容C、道德理想的内容 D 、社会理想的内容 3. 信念是( A )。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C 、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 4 .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从本质上讲,信念表达的是一种( A ) 。 A 、主观态度B、客观知识C、实践活动D、行为准则 5.“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6.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D)。 A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科学信念。这主要因为社会主义信念(C )。 A、已经为当今世界多数人所确立 B、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 D 、表达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观念和坚决执行的态度 第二章单选题 1、爱国主义是调节( D )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A 、个人与个人B、个人与群体C、个人与社会D、个人与祖国 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C)的纽带。 A 、国家主权B、领土完整C、民族团结D、骨肉同胞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A )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A 、国家B、社会C、人民D、领土 4、(B)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A 、爱国主义B、时代精神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 5 、(C)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A 、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C、改革创新D、保家卫国 6、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D )三个基本方面。 A 、观念B、意志C、认识D、行为 7 、(C )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A 、爱国B、维护统一C、国防D、和平 8 、坚定的民族(A)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A、自尊心 B、团结 C、情感 D、独立

《概论》课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概论》课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推翻三座大山 B.消灭民族资产阶级 C.土地改革 D.发展社会生产力 3.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 A.暴力 B.革命 C.和平 D.暴力与和平相结合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7. 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8.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9. 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0.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集体互助 2.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

思想道德修养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品质 一、单选 1、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社会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D、社会分工的不同 2、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经济基础的形成 B、社会舆论的形成 C、社会关系的形成 D、风俗习惯的形成 3、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社会意识 B、社会实践 C、社会认可 D、社会规范 4、()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A、道德 B、法律 C、法规 D、规范 5、人类最初的道德以()等形式表现出来。 A、社会舆论 B、风俗习惯 C、法律条文 D、法律规范 6、道德的()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调节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认识功能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 8、社会道德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利己主义 C、利他主义 D、爱国主义 9、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伦理规范 10、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社会关系的形成 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于发展 C、人类的产生 D、阶级社会的产生 11、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 A、科学实验 B、社会关系 C、生产实践 D、意识的发展 12、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13、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是 A、道德评价 B、社会舆论 C、传统习惯 D、人们的内心信念 14、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由()所决定 A.道德的内容决定B、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C、道德主体所决定D、以上都不对 15、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B、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始终不一致 C、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始终一致 D、以上都不对 16、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是 A、“夙夜在公” B、“公义胜私欲” C、“先义后利”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源泉是 A、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B、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儒家思想 18、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为他人服务 C.为什么人服务 D.为社会献身 19、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A.“公义胜私欲” B.言行一致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20、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B.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C,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D.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2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 A.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B.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 第四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习题参考答案 2.答: (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方法:校准天平或更换天平。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减免方法:校准容量瓶和移液管或更换成配套的 容量瓶和移液管。 (3)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方法:做空白实验。 (4)随机误差。 (5)过失。 (6)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减免方法:做空白实验。 3 解: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即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 E r1= %1100500.202.0%100±=?±=?T E a E r2=%1.0%10000.2002.0%100±=?±=?T E a 结果表明,当用去的标准溶液的体积越大,读数的相对误差越小。 8 解:(1)2位;(2)5位;(3)4位;(4)3位;(5)2位;(6)2位 9 解:4位 %75.14%10024 .244015.182%1002H 2)(2222=??=??=O H BaCl O O H 理ω 可见,BaCl 2·2H 2O 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大于10%,故测定结果应以4位有效数字报出。 10 解:甲报告的结果是合理的。因为题中所给的试样质量为3位有效数字,报告结果 也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或:甲报告的结果是合理的。因为当分析结果为1%-10%,报告结果应保留3位有效数 字。 或:称量的相对误差=01.000 .202.0±=± 甲结果的相对误差=01.002 .101.0±=± 乙结果的相对误差=001.0021 .1001.0±=± 可见,甲结果的相对误差与称量的相对误差相当,故甲报告的结果是合理的。

11解:%33.26%)33.26%35.26%36.26%27.26(4 1=+++=X %03.0%30.26%33.26=-=-=T X E a %2.0%100% 30.26%03.0%100=?=?=T E E a r 12 解:(1) %42.55%)40.55%38.55%46.55%47.55%45.55%36.55(6 1=+++++=X %42.552 %40.55%45.55=+=M X %04.0%)02.0%04.0%04.0%05.0%03.0%06.0(6 1=+++++=d %07.0%100% 42.55%04.0%100=?=?=x d d r %05.01 6%)02.0(%)04.0(2%)05.0(%)03.0(%)06.0(12 22222=-+?+++=-∑=n d S i %09.0%100% 42.55%05.0%100=?=?=X S Sr R=x max -x min = 55.47%-55.36%=0.11% 13解:19153918915912-?=++=g ng X 甲 19173 920911920-?=++=g ng X 乙 准确度:1)(1916915-?-=-=-=g ng T X E a 甲甲 %2.09161%100)()(-=-=?=T E E a r 甲甲 1)(1916917-?=-=-=g ng T X E a 乙乙 %2.0916 1%100) 4()(==?=T E E a r 乙 ∴甲、乙两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相当。 精密度:313)3(21 22=-?=-∑=n d S i 甲 %3.0%1009153%100)(=?= ?=甲甲 甲X S S r

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 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协议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是避免二进制比特流中出现与帧定界符号相同的模式,使节点错误识别帧;差错检测是为了避免接收到错误信息和防止信道中出现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4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输网中的结点及接收方将无法区分分组(帧),也将不能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也不能实现差错控制。 5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1,PPP是面向字节的点对点通信协议,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其主要特点:(1)协议简单,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也不需要流量控制;具有检错能力,但无纠错功能;只支持点到点的链路通信和和全双工链路(2)PPP规定特殊的字符为帧界定符,且在同步传输链路时,采用比特填充法,当用在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 (3)PPP可同时支持链路所连接的LAN或ROUTER上运行的多种网络层协议;(4)可在多种点到点的链路上运行(串行,并行,高速,低速,电的,光的,交换的或非交换的),并可自动检测链路的工作状态,同时对不同的链路设置最大传输单元MTU(帧的有效载荷)的标准默认值;(5)提供了网络地址协议和数据压缩功能. 2,在TCP/IP协议簇中,可靠的传输由TCP协议负责,而PPP只进行检错,它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不需要帧的编号。 3,PPP适用于质量不太差的点对点全双工通信链路,且上层协议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如用户通过ISP连接Internet. 4,(1)PPP只提供了检错功能,当发现帧出现错误时,只是将其丢弃;(2)PPP帧没有使用序号,接收端不能通过序号确认帧的顺序和是否完全到达。 6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 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添加的检验序列(冗余码)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数P=10011)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思修题库第四章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 D )。 A.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C.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D.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 )。 A.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B.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C.劳动的产生和发展D.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3.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D )。 A.传统B.语言C.公有制D.劳动 4.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本质是( C )。 A.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B.“天”的意志或“神”的启示 C.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D.动物的一种本能 5.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 A )。 A.调节功能B.导向功能 C.教育功能D.评价功能 6.历代英雄豪杰、志士仁人,“重名节如泰山,轻生死如鸿毛”,为了民族生存、国家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一番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 D )。

A.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B.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高贵品格 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 D.重视节操,崇尚志向的精神境界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体现着( A )。A.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B.基础性要求和全民性要求的统一C.相对稳定性要求和变动性要求的统一D.理论性要求和实践性要求的统一8.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使得( C ) 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 A.个人主义B.民族主义 C.集体主义D.小团体主义 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价值取向是( B )。 A.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社会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C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实际生活中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1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指的是( C )。

4 第四章 习题 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P 135 7. 1)用OLS法建立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线性模型。create u 20; data consump income; ls consump c income Dependent Variable: CONSUMP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 20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INCOME R-squared 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um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og likelihood F-statistic Durbin-Watson stat Prob(F-statistic) 线性模型如下: CONSUMP = 5389 + *INCOME 2)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

i) X Y -图:是否有明显的散点扩大/缩小/复杂型趋势 scat income consump ii)解释变量—残差图:是否形成一条斜率为0的直线 scat income resid^2 或者 genr ei2=resid^2; scat income ei2 由两个图形,均可判定存在递增型异方差。 还可以用帕克检验,戈里瑟检验,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怀 特检验等方法。 iii) 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共有20个样本,去掉中间1/4个样本(4 个),剩余大样本、小样本各8个。 Sort income ; smpl 1 8; ls consump C income Smpl 13 20; ls consump C income 21 0.050.05615472.0126528.3 4.86 (,)(81,81) 4.28 11 811811 1111RSS RSS F F F n k n k n k n k = ==--=>= --------------,存在异方差。

思修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是() A 爱人 B 仁 C 义 D 德 2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 集体主义 B 为人民服务 C 共产主义 D 社会公德 3.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 A.为人民服务 B ?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D ?共产主义 4.下列哪个层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 A.先人后己,先集体后个人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D .为人民服务 5.现阶段我国的主要道德类型和对全体公民的共同要求是( ) A.人民群众道德B .社会主义道德 C.共产主义道德 D.资本主义 6.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 ) A.政治措施 B.历史传统 C?上层建筑 D .习惯势力 7.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对历史发展起( ) 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总称。 A.阻碍作用B?消极作用 C .推动作用D.辅助作用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以决议形式。肯定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的会议是( ) A.十五大 B.第十四届六中全会 C.十三大 D.第十三届五中全会 9.道德的核心问题是( ) 的问题。 A.人 B .物 C .自然 D .法律 10.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的高层次的社会主义道德是( ) A.奉公守法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先人后己 11.集体主义中的集体的本质意义表现为以( ) 为核心的利益集团。 A.中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无产阶级 D .多数群众 1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价值取向是( ) 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B .长远利益高于暂时利益 C.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 .社会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13.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调整( ) A.政治关系B?利益关系 C.思想关系 D.社会关系 14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价值目标是( ) A 国家本位 B 个人本位 C 社会本位 D 民族本位 15集体是公共的自我,是由全体个人结合而成的( ) A 实体人格 B 虚拟人格

热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1]

热学习题答案 第四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内容对应参考书的第五章) 1. ( P 192。1)0.020Kg 的氦气温度由17 C 升为27 C 。若在升温过程中:(1) 体积保持不变; (1)体积保持不变:外界对气体做功 A 0, 3 内能的变化 U C v,m T 2 T 1 5 R300 290 75R 150 cal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由A 0有 系统吸收热量Q U 75R 150 cal (或者=); (2)压强保持不变:由P =常数,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RT 有 外界对气体做功 A PdV P V 1 V 2 RT 1 T 2 50R 100 cal , 内能的变化 U C v,m T 2 T 1 75R 150 cal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系统吸收热量:Q U A 125R 250 cal ; 此问也可以先求A 和Q C P T 2 T 1,而后再由第一定律得 U A Q 。 (3)不与外界交换热量:由于理想气体内能的变化只由温度决定,则 内能的变化仍然是 U C v,m T 2 T 1 75R 150 cal , 但由Q 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此时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完全转化为系 统内能的增加量,即 外界对气体做功 A U C v,m T 2 T 1 75R 150 cal 。 注意:此题很简单,目的在于理解理想气体内能无论在什么样的准静态过程下都 只由温度决定 (2)压强保持不变;(3)不与外界交换热量,试分别求出气 体内能的改变, 且 C v,m R 。 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 设氦气可看作理想气体, 解:已知T 1 17 C 290K, T 2 27 C 300K , M 警勺 5mol 4 10 3 Kg / mol

思修题库第四章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 D )。 A.人性中得情感、欲望 B.“天”得意志或“神”得启示 C.人先天具有得某种良知与善良意志 D.人类得历史发展与人们得社会实践 2.道德产生得主观条件就是 ( A )。 A.人类自我意识得形成与发展 B.语言得产生与发展 C.劳动得产生与发展 D.社会关系得形成与发展 3.人类道德起源得第一个历史前提就是( D )。 A.传统 B.语言 C.公有制 D.劳动 4.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得本质就是 ( C )。 A.人得主观精神得产物 B.“天”得意志或“神”得启示 C.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得上层建筑中得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D.动物得一种本能 5.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与纠正人们得行为与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得功效与能力,被称为道德得 ( A )。 A.调节功能 B.导向功能 C.教育功能 D.评价功能 6.历代英雄豪杰、志士仁人,“重名节如泰山,轻生死如鸿毛”,为了民族生存、国家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一番可歌可泣得伟大事业。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 D )。 A.乐群贵与,孝慈友恭得传统美德 B.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得高贵品格 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得优良作风 D.重视节操,崇尚志向得精神境界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得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体现着 ( A )。 A.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得统一 B.基础性要求与全民性要求得统一 C.相对稳定性要求与变动性要求得统一 D.理论性要求与实践性要求得统一

8.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根本上得一致性,使得 ( C ) 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 A.个人主义 B.民族主义 C.集体主义 D.小团体主义 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得主要价值取向就是 ( B )。 A.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社会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得目得就是 ( C )。 A.反对一切形式得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得小团体或单位得特殊利益 C.在实际生活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 1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就是矛盾得统一体。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指得就是 ( C )。 A.忽视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得小团体或单位得局部利益 C.要求人们把国家、民族、集体得利益放在首位 D.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而集体可以完全不顾个人 1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得最高层次就是 ( A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公私兼顾 D.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 1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得集体主义原则有着多层次得要求,包括最高层次得要求、较高层次得要求、最基本得要求。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得道德要求就是( D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D.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14.人们对荣誉与耻辱得根本瞧法与基本观点就是 ( A )。 A.荣辱观 B.道德观 C.价值观 D.人生观

第四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抽样与抽样估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实际工作中,小样本是指() A、样本容量大于30的样本 B、样本容量小于30的样本 C、样本容量等于30的样本 D、样本容量小于等于30的样本2、从5个字母中随机抽取2个字母作为样本,采用重复抽样,考虑顺序,则可能的样本个数为() A、10个 B、20个 C、25个 D、30个 3、当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时,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 A、F值 B、Z值 C、t值 D、2x 值 4、当总体方差已知,无论样本容量n的大小如何,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 A、F值 B、Z值 C、t值 D、2x 值 5、在总体内部情况复杂、且各单位之间差异程度大、单位数又多的情况下,宜采用() A、等距抽样 B、整群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类型抽样 6、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甲单位工人工资方差为25,乙单位为100,乙单位抽的人数比甲单位多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甲单位较大 B、甲单位较大 C、无法判断 D、甲、乙单位相同 7、某学校在全校学生中随机重复抽取100人调查身高,计算出抽样平均误差为5cm。如果改用不重复抽样方法,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其抽样平均误差将会() A、大于5cm B、小于5cm C、等于5cm D、不确定 8、纯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样本容量扩大为原来的9倍,其它条件不变,则() A、抽样允许误差不变B、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九分之一C、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D、抽样允许误差增大为原来的九倍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A、总体方差或标准差 B、样本容量 C、抽样方法 D、抽样组织方式 E、抽样的对象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A、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C、抽样误差可以计算但不能加以控制机 D、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有答案

绪论单选题 1 、德是人才素质的( D ) A 、基础 B 、内容 C 、条件 D 、灵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有( C ) A 、和谐相处 B 、法制观念 C 、社会主义荣辱观 D 、可持续发展 3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D ) A 、法律素质 B 、心理素质 C 、文化素质 D 、道德素质 4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C )的素养和能力。 A 、爱法 B 、懂法 C 、护法 D 、学法 5 、自主学习是一种( C )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 、科学 B 、综合 C 、能动 D 、自觉 6 、唐代思想家( C )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 、柳宗元 B 、李翱 C 、韩愈 D 、刘禹锡 第一章单选题 1.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 )。 A 、人生的指路明灯 B 、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 、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 、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2.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

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D )。 A 、生活理想的内容 B 、职业理想的内容 C、道德理想的内容 D 、社会理想的内容 3. 信念是( A )。 A 、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B 、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C 、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 D 、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 4 .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从本质上讲,信念表达的是一种 ( A ) 。 A 、主观态度 B、客观知识 C、实践活动 D 、行为准则 5.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 )。 A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6. 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D )。 A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 、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 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科学信念。这主要因为社会主义信念(C )。 A 、已经为当今世界多数人所确立 B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 、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 D 、表达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观念和坚决执行的态度 第二章单选题 1 、爱国主义是调节( D )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A 、个人与个人 B、个人与群体 C、个人与社会 D、个人与祖国 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C )的纽带。 A 、国家主权 B、领土完整 C、民族团结 D、骨肉同胞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A )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A 、国家 B、社会 C、人民 D、领土 4 、( B)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A 、爱国主义 B、时代精神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5 、( C )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A 、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改革创新 D、保家卫国 6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D )三个基本方面。 A 、观念 B、意志 C、认识 D、行为 7 、(C )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A 、爱国 B、维护统一 C、国防 D、和平 8 、坚定的民族( A )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A 、自尊心 B、团结 C、情感 D、独立 第三章单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