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经典)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

监测时机与频率
监测时机
通常在万古霉素治疗开始前、治疗过 程中以及治疗结束后进行血药浓度监 测。
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肾功能状况以及万古 霉素用药方案等因素确定监测频率, 一般每周监测1-2次。
监测结果解读
目标血药浓度范围
根据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确定万古霉素的目标血药浓度 范围,以指导临床用药。
监测结果异常处理
应。
血药浓度监测
对于危重患者、肾功能减退患者等特 殊人群,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以确
保用药安全有效。
监测肾功能
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及时调 整给药方案以保护肾脏。
合理配伍与用药教育
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避免与其他肾 毒性药物合用;同时加强用药教育,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05 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案例分析
患者基本情况
01
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基础疾病等,为万古霉素使用提供参考。血 Nhomakorabea浓度监测结果
02
详细记录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变化,分析其与疗效
的关系。
临床疗效评估
03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评估
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
疑难病例讨论
病例特点
介绍疑难病例的特殊性,如病情复杂、治疗困 难等。
当监测结果高于或低于目标血药浓度范围时,需结合患者 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如调整剂量、更改给药间隔等。
监测结果与临床疗效关系
分析监测结果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为优化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同时,需关注万古霉素的耐药性问题,避免滥用 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03 临床疗效分析
疗效评价标准
01
02
0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万古霉素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万古霉素浓度[摘要] 目的:建立万古霉素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
方法:内标:齐多夫定,色谱柱:Poroshell EC-C18(3.0×150mm,2.7μm),流动相:乙腈-水溶液(含30mM甲酸铵,调pH3.18),体积比9:91,流速0.4mL/min,检测波长250nm,柱温40℃。
结果:万古霉素在2~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准确度及精密度符合要求。
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临床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关键词]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菌药,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需氧菌感染,《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推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用肾损害药物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浓度监测。
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试剂及仪器万古霉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齐多夫定对照品(阿拉丁);乙腈(迈瑞达);其他试剂为分析级。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包括LC-20ADXR输送泵、SPD-20A紫外检测器);pH计(上海仪电);空白血清由检验科提供。
1.2血药浓度测定1.2.1色谱条件色谱柱:Poroshell EC-C(3.0×150mm,2.7μm),流动18相:乙腈-水溶液(含30mM甲酸铵,3mL甲酸调pH3.18),体积比9:91;流速0.4mL/min;检测波长250nm;柱温40℃;进样量10μL;分析时间13.5min。
1.2.2标准曲线和质控的配制取万古霉素对照品适量,以水定容配制5mg/mL储备液,4℃贮存。
储备液以水逐级稀释成40~1000μg/mL梯度工作液,与空白血清1:19配制2~50μg/mL标准曲线样品。
按照以上步骤配制6μg/mL、24μg/mL、40μg/mL的低中高浓度质控样品。
内标临用前以水配制0.25mg/mL工作液。
1.2.3血清样品处理取血清样品200μL,加入内标工作液10μL、水200μL 和乙腈600μL,涡旋5s,14500rpm离心3min,取上清850μL至玻璃管,55℃加热,氮气吹干,残渣加入200μL流动相溶解,经针式过滤至进样瓶。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体 化 给 药 方 案 用 于 治 疗 MR S等 革 兰 阳性 球 菌 感染 可 提 高 治 愈 率 , 减 少 药 物 不 良反 应 。 关 键 词 : 革 兰 阳性 球 菌 ; 万 古 霉 素 ; 血 药 浓 度 监 测 ; 疗 效 ; 药 物 不 良反 应 中图 分 类 号 : R 9 7 8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7 7 0 8 ( 2 0 1 4 ) 0 6 — 0 5 2 6 — 0 6
Chi n a)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a n a l y z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p l a s ma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e f f i c a c y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b y
霉素血药谷浓度为 3 . 2 2 45 0 . 7 9 mg / L, 谷浓 度< 5 mg / L者 3例 , 5 ~<1 0 mg / L者 1 1 例, 1 0 41 5 mg / I 者 3例 , >1 5 mg / I 者 8例 ; 峰浓度为 1 3 . 5 7  ̄6 0 . 4 7 mg / l , 峰浓度 <2 5 mg / L者 1 4例 , 2 5 ~4 0 mg / L者 7例 , >4 0 m g / I 者 4例 。感 染 患者 临 床 好 转率为 8 0 . 0 ( 2 0 / 2 5 ) ; 细菌清除率 为 8 7 . 5 ( 2 l / 2 4 ) 。1 3例 患 者 根 据 血 药 浓 度 监 测 结 果 调 整 用 药 剂 量 , 其 治 疗 好 转 率 为 9 2 . 3 ( 1 2 / 1 3 ) 。4例 患 者 出现 肾 功能 损 害 。 结论 万古霉素血药 浓度个 体差异 较大 , 通 过 监 测 血 药 浓 度 制 定 的 万 古 霉 素 个
新生儿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用药结果观察

新生 儿特别是 早产儿 的细菌感染 发生率 较高 , 且部分患 儿 属于危重症患儿 。万 古霉 素是三 环糖肽类 的一 种抗 生素 , 对 于多种革兰 阳性 菌具有灭 活功 效 。临 床上将万 古霉 素
主 要 应 用 于 革 兰 阳 性 菌 感 染 导 致 的重 症 疾 病 治疗 中 , 用于对
尿素( U r e a ) 、 U r e a与 c r 比值 ( U / C) 、 总胆 红素 ( T B I L) 、 非 结
合胆红素 ( B u ) 、 谷 草转 氨酶 ( A S T ) 、 谷丙 转氨 酶 ( A L T ) 并 进
行对 比。依据相关文献制定万古霉素导致 的肝 肾功 能损 伤诊
6 h以上 的 , 排除梗阻性泌尿系统疾 病或脱水状 态及其他 原 因
的可诊断 为万古霉 素所 致急性肾损伤 。分析不 同血药谷浓度 用药不 良反应 的发 生情 况。全部 患儿于治疗后均 以听觉诱发 电位检查 明确是否 发生 万古 霉素所致听力损伤 。
而万古 霉素所具有的耳 、 肾毒性 , 使得新生J L , J I  ̄床用 药过程 中 应须特别谨慎 , 必须严格把控 患儿适 应证 , 并给予血药浓 度的
断标 准 J 。血 清 A L T高 于 8 0 I u・ L一、 或 A S T与 T B I L同 时
其他抗 菌类药物耐药性较强 的耐 甲氧 西林 菌治疗中也具有理 想疗效 。儿科临床上治疗革 兰阳性菌 引发的感 染性疾病 中万 古霉 素亦为常用药物 。万古霉素在儿科 临床上常应用于治疗
S t r a i t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1 J o l i ma I Vo I 2 9 No . 4 2 0 1 7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林明琼;顾海滨;李军;陈明红;叶丽芬【摘要】目的:监测患者在应用万古霉素期间的血药浓度,以制订合理的临床给药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放大免疫法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观察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值、临床疗效以及肾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监测血药浓度47例次,其中血药谷浓度< 10 mg/L者12例次,10 ~ 20 mg/L者21例次,>20 mg/L者14例次;所有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6.32%(29/38);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20 mg/L的患者治疗后肌酐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尿素氮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可使疗效更加显著,更好地实现个体化给药、减少不良反应.【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6(016)009【总页数】3页(P1172-1174)【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临床药师;用药分析【作者】林明琼;顾海滨;李军;陈明红;叶丽芬【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药学部,福建厦门3611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药学部,福建厦门3611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药学部,福建厦门3611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药学部,福建厦门361100;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药学部,福建厦门3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6万古霉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1]。
临床万古霉素使用量的增加导致细菌对其敏感性发生改变,《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和美国《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3]等认为,保持万古霉素血药浓度>10 mg/L可避免耐药菌株产生,但因万古霉素治疗窗相对较窄、个体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肾脏毒性,临床应用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检查患者肾功能,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万古霉素用药监护

万古霉素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药学监护概述万古霉素,Vancomycin。
别名:凡古霉素、凡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其分子式为C66H74ClN9O24。
它是由一种链霉菌产生的、结构复杂的糖肽类抗生素,专一地抑制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其半衰期:4~8小时,肾衰竭9天。
适应症万古霉素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由对其他抗生素不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的严重的致命性感染。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作用强,对难辨校状芽孢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作用也良好。
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极少耐药菌株。
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不良反应万古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在≥1%的病例中发生)有:注射区域(剧烈)疼痛,或者血栓静脉炎。
罕见的不良反应(<0.1%的病例中发生)包括:过敏反应,中毒性表皮溶解坏死,多形性红斑,红人综合症,二次感染,血小板下降,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耳鸣,眩晕,耳毒性。
耳毒性、肾损害严重,与剂量大小有关。
最近的研究强调,万古霉素可以引发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引起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及由皮下红斑,瘀斑和紫癜引起的出血。
用量用法:口服(治疗伪膜性肠炎):成人1次0.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儿童酌减。
静滴:成人1日2g,分成2~4次给予;儿童1日量为每千克体重40mg,分次给予。
一般将1次量的药物先用 10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到适量等渗盐水或葡萄糖输液中,静滴持续时间不少于1小时。
如采取连续滴注给药,则可将1日量药物加到24小时内所用的输液中给予。
注意事项1、本品的结构特殊,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2、通常不作为一线药物应用。
作为一种二线药物,在常用抗菌药物无效或不能应用时(如伪膜性肠炎时)应用。
3、输入速度过快,可产生红斑样或荨麻疹样反应,皮肤发红(称为红人综合征),尤以躯干上部为甚。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目的分析该院应用万古霉素接受血药浓度监测和临床治疗情况,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意义。
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94例患者,所有患者都应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史、病原学检测结果、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94例患者用药后157例患者获得临床痊愈,其治愈率达70.1%,其中不良反应率为19.59%。
研究发现肾功能正常和非正常的患者的峰浓度和谷浓度均超出合理浓度区间,峰浓度为44.85%,谷浓度为100%,两组患者的峰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院万古霉素应用量和血药浓度值较低,临床医师应结合临床实际调整万古霉素用量。
标签: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临床用药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市场的不规范,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伪膜性肠炎日趋增加,使得万古霉素成为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最后防御,临床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大分子抗生素,其药力较强,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治疗肠球菌所致的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
但万古霉素治疗面窄,个体差异大,且具有很强的肾毒性,所以如何用量是提升治疗效果的重点分析方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4例在该院应用万古霉素并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78例,患者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39.2±8.5)岁。
患者都原先采用经验用药治疗效果甚微,后运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收集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1.2 血药浓度监测及样本采样199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法规指出,药敏应用K-B纸片扩散法适用于迅速生长的细菌,血药浓度的监测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都对第一次用药前或静脉滴注35~65 min留取血样,根据万古霉素峰浓度20~30 mg/L,谷浓度5~10 mg/L治疗浓度区间判断监测结果。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疗效分析万古霉素是一种大分子抗生素,主要通过静脉给药。
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药物血药浓度过低,可能导致感染菌株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减弱药效;而血药浓度过高,则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准确监测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对于保持药物在有效范围内,同时又避免药物毒性的发生至关重要。
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峰值浓度监测和谷值浓度监测。
峰值浓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达到的最高浓度,而谷值浓度是指药物在给药后的分布相平衡状态下的最低浓度。
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不同的感染类型,医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在每次给药后1小时内监测峰值浓度,可以保证药物在治疗感染时的最高浓度达到有效水平。
而在维护治疗期间,可以通过监测谷值浓度来确保药物的血药浓度在合适的治疗范围内。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每个患者的治疗目标血药浓度可能略有差别。
因此,监测结果需要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感染类型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研究表明,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对于血液感染的患者,药物峰值浓度在15-25mg/L之间,谷值浓度在10-15 mg/L之间,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另外,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对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患者,药物峰值浓度在10-20 mg/L之间,谷值浓度在5-10 mg/L之间,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高血药浓度可能与肾脏损伤相关,因此,对于肾功能有损的患者,应该调整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必要的。
通过监测药物的峰值浓度和谷值浓度,可以确保药物在治疗范围内,同时又避免药物毒性的发生。
在实际临床中,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指导剂量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球
链球菌
45
43
32
33
40
36 32
32
34 30
34
31
15
18 15
2 921
2256 18
21
18
10
9
5
6
24
20
9
27
21 17
22 11
19
16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上
年
10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100
98.1
100 94.2
80
耐 60 药 率 % 40
21
1.万古霉素时间-浓度曲线有可能不满足多 指数幂降低
2.对于万古霉素峰浓度定义不明确
3.万古霉素药带动力学属性没有在指南条 件下评估
4.缺乏对于血药浓度监测(认为浓度无关
)。
Geraci推荐并非依据前瞻性临床试验数据。
5.临床缺乏计算AUC方法。(推荐MIC作 为AUC代替标记)
ATS2005推荐
复 MRSA MSSA
11
万古霉素
12
万古霉素用于革兰氏阳性菌严重感染,尤其是对其他抗 菌耐药或疗效差的MRSA,MRSE,肠球菌所致重症感染
13
14
万古霉素要达到一定的浓度 16 范围
1.提升疗效好 2.降低副作用(肾毒性)
中毒范围
有效范围(治疗窗)
感染治疗成败与万古霉素血清浓度有关
败率越高 100%
(23/25)
92%
80%
(12/17)
60%
(10/21)
70%
40%
48%
治疗失败率(%)
20%
0%
0.5
1
2
MIC, µg/mL
Moise-Broder PA,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 Jun 15;38(12):1700-5。
万古霉素的目标
峰浓度血标本在静脉滴注结束后30~60min留 取
谷浓度血标本则在给药前留取。
治疗方案为万古霉素0.5g,q8h,静脉滴注
所有病例均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对未达到血药峰、谷浓度的患者调整为 1.0g,q12h;
对高于血药峰、谷浓度的患者调整为 0.5g,q12h;
20
新指南认为不足之处
83 68.4
86.8 82.7 83
68.4 63.2
9 2 . 29 4 . 7 9 2 . 5 73.7
28.3
36.8
36.8
36.8
20
3.8
5.3
0 00
0
0
11.3
15.1
00
青霉素苯G唑西替林考拉克宁林霉素利福呋平喃妥庆因大霉环素丙沙氧星氟沙星氯霉素红霉方素新诺明四环利素奈唑胺
旋 左
250
125
400
-
7
Sakoulas et al报道
对于血行感染的治疗,如果MIC《0.5mg/L,治疗 成功率55.6%
成功率9.5%
如果MIC(1~2mg/L),治疗
(P=0.03)
2006年,CLSI降低MIC敏 感折点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8
4000
分 3500
离 3000
菌 2500
27
2.药动学和药效学监测参数选 28 择
试验:Cmax 40,20,10,5, 结论:no difference 同理,T>MIC亦被否定
最终, AUC/MIC》400 标准
药动学和药效学监测参数的选择:T>MIC?Cmax? AUC/MIC?
3.给药剂量策略:
29
ABW(actual body weight):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9
阳性菌 23%
链球菌, 12%
葡萄球 菌, 50%
肠球菌, 38%
阴性菌 77%
2009上半年阴性菌仍然占全部菌株分离率的2/3还多。 阳性菌中,葡萄球菌所占比率最高。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
50 45 40 分 35 离 30 率 25 20 % 15 10
5 0
金葡
凝固酶阴性葡球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0.125 0.15 0.25 0.38 0.5 0.75 1 1.5 2
3
4
MIC (mg/L)
Steinkraus G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7;60:788-94
5
MRSA对万古霉素MIC越高,治疗感染失
无效范围
万古霉素浓度开始检测了! 17
国内TDM实践经验
18
说明书:0.5g,q6h或1g,q12h
峰浓度(静滴结束后1~2h) :25-40ug/ml
(中毒浓度》60-80ug/ml )
谷浓度(下一次用药前) :《10ug/ml
(中毒浓度》30ug/ml )
国内TDM实践经验
19
万古霉素的治疗浓度范围为峰浓度 30~40mg·L-1,谷浓度5~10mg·L-1
22
对于正常体重,肾功能的患者: 15mg/kg,q12h 进一步提出:要求谷浓度达到15~20mg/L。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23
24
1.药带动力学参数
25
为何万古霉素浓度不容易预 26 测?
药物代谢4大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组织渗透性 蛋白结合率 肝代谢 肾功能
南非: 42%
1. Diekema D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1;32:S114-32.
3
我国?
香港: 74% 日本: 72% 新加坡: 62% 台湾: 61%
澳大利亚: 24%
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爬坡 4
百分比(%)
100%
90%
2001
2003
2005(年)
1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ICU临床药师 孙浩
主要内容
2
1.万古霉素使用现状 2.出现问题 3.新指南2009版 4.小结
MRSA在全球广泛流行
美国: 34%
意大利: 50% 希腊: 34% 英国: 27% 法国: 21% 西班牙: 19%
阿根廷: 43% 智力: 45% 巴西: 34% 墨西哥: 11%
6
AUC/MIC
当 MIC增加时, AUC也应随 之增加以达到目标范围
AUC/MIC
浓度(µg/mL)
0
时间(h)
对象
剂量
对70Kg的成年 万古霉素1g q12h,谷浓度5-10mg/L 人静脉滴注 万古霉素2g q12h/ 1g q8h ,谷浓度15-
20mg/L
MIC
AUC/MIC
MIC=1
MIC=2
株 2000
数
1500 1000
500
0
近几年细菌分离总株数的变化
2149 1330 1134 1239 1551
3107 2251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3534
3500
2008 2009 年
近年来,年菌株分离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2005年和2007年分别有一次较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