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最新年文档
从《大江东去》看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

展 ,是 随着我 国专业 音乐创作 队 《 大江东去》 中国艺术 开 歌 曲之 先 河 伍 的形 成 而兴 起 的 。其 继 承 了 德 奥 艺 术 歌 曲 的创 作 手 法 和 风 格 特 ( ) 《 江 东去》 生的 社会 一 大 产 征 , 同 时 又 是 结 合 了我 国 传 统 音 和音 乐文化 背 景 乐 特 点 与 语 言 特 征 的 产 物 ,是 2 0 辛 亥革命 之后 ,反 封 建 的运动 世 纪 初 期 , 中西 音 乐 文 化 交 流 后 首 先 在 知 识 界 广 泛 得 以 开 展 ,掀 所 产 生 的 独 特 的 艺 术 成 果 。我 国 起 了一 场热烈 探求 以 “ 民主”与 早期作 曲家创作 的艺术 歌 曲 ,无 “ 科学 ”为 标 志 的新 思 想 和 新 知 识 论 在 创 作 手 法 和 艺 术 风 格 等 方 面 的热 潮 ,在 “ 四 ”新文 化 运 动思 五
4 / 乐 教 育 与  ̄/ 097 3音  ̄ 2 0 . s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创作出了我 律 是 与 歌 唱性 旋 律 对 比而存 在 的 , 国近 现代音乐 史上具有 重要意义 这 种 来 源 生 活 语 言 的音 乐 表 现 手 的第 一首艺术 歌曲 《 江东去 》 法 ,更能直接表达词作者的词作韵 大 。 作 品 在 具 有 鲜 明 的 德 奥 艺 术 歌 曲 昧 。这种 手法 对其 后 的艺 术歌 曲创 风 格 特 征 的 同 时 ,音 乐 中还 具 有 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贺绿汀 的 中 国音 乐 中五 声 音 阶 的特 征 与 古 作品《 嘉陵江上》 的宣叙风格 。 典诗 词的韵 味 ,可以说是这 一历 3中 、西方调式 的综合 运用 。 . 史时期 中西音乐交 融 中的重 要代 同主 音 大 小 调 的 交 替 、五 声 音 阶 表作 品。《 大江东去》 的产生基本奠 的使用 和转调手法 等作 曲技 法 的 定 了我 国早 期 艺 术 歌 曲 的风 格 特 综 合 运 用 ,体 现 出作 曲 者 对 于 中 征 ,并充 分体现 了中西音乐 交融 西音 乐理 论 的 良好把 握 。 之 后 所 产 生 的新 音 乐 的 特 征 。新 4 琴 间奏部分的非语义 性 。 . 钢 音乐一经 产生就被 社会各界 所关 8 l 节 的 钢 琴 音 乐 似 乎 是 对 至 2小 注 ,并 逐 渐 在 社 会 音 乐 文 化 生 活 大江 中 “ 涛 ”的描 写 ,有效 地 惊 中 占据 了较 重 要 的 地 位 。这 一 时 代 替 了声 乐部分所无 力表达 的特 期 歌 曲创作 的 中心题 材和思想 内 定 内容 和情景 。 容 ,则 是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宣 扬 “ 五 5 . 词 风格 、情 绪 的 良好 把 对诗 四 ” 爱 国思 想 和 “ 四” 新 文 化 握 。旋 律 中 第 一 部 分 与 尾 声 中 感 五 运 动 所 倡 导 的 “ 学 与 民 主 ” 的 叹 的 情 绪 、中 间 对 比 部 分 的抒 情 科 精神 。此外 , “ 美育”则是这时期 性 描写 ,无 不与诗词 的风格 和情 学 校歌 曲创 作 的中心题材 ,进 而 绪紧密相联。 说 明 当 时绝 大 多 数 的 中 国音 乐 家 , 6 . 其有别 于歌谣式艺术歌 曲。 实际上都 自觉不 自觉地抱着 一种 因 它 的 内 容 丰 富 、对 比 性 较 强 , “ 为人 生 而 艺 术 ” 的观 点 ,而 较 少 又 因 其 宣 叙 和 歌 唱性 音 调 成 功 运 受 西 方 “ 艺 术 而 艺 术 ” 的 观 点 用 ,使 其 成 为 具 有 歌 剧 咏 叹 调 特 为 的影 响 。 征 的 音 乐 会 艺 术 歌 曲 ,与 传 统 的 () 《 二 大江 东去》 艺术成 就 歌谣 式艺 术 歌 曲有较 大 的 区别 。 其 C: k江东去 》 之所 以成为 我 国 ( 《 三) 大江东去》 其历史意义 艺 术 歌 曲 开 篇 的经 典 之 作 ,乃 有 这首作 品是 中西音 乐文化 交 着 独 特 的艺术 魅 力 : 流的艺术 成果 ,充分 体现 了这 一 1 言 韵 味 与语 言 节奏 的 良好 时期 新音乐 的特征 ,在 中 国近现 语 把 握 。整首 作品 的旋 律起伏是 在 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 的历史意义 。 语 言 韵 律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产 生 的 ; 表现 在如 下两 个 方面 : 旋 律 中时值 的长短 与诗词 的朗诵 1 、在 此 之 前 的 学 堂 乐歌 主要 节 奏 是基 本一 致 的 。 以选 曲填 词 为 主 ,较 少 有 真 正 意 2宣叙风格 的运用。宣叙性旋 义 的创作作 品 ( . 除李叔 同的个别
歌声流淌声入人心--评“为你歌唱”--中国艺术歌曲百年音乐会(三)

b彐
言之
为 你 歌 唱 -—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音乐会
是根据民歌进行编曲的歌曲。千百年前的唐诗宋词、 当代诗词佳作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最息息相关的民 歌 ,都被谱曲成一首首婉转优美的艺术歌曲,使人 为之陶醉。
历 年 来 ,“上 海 之 春 ” 国际音乐节的宗旨之一便 是推新人,此 次 登 台 挑 大 梁 的 “% 后 ”新 人们,在 他 们 的 演 唱 中 都 烙 下 了 自 己 的 独 特 印 记 ,发出的是 不 一 样 的 声 音 ,带 给 观 众 的 是 十 足 的 新 鲜 感 。如李 佳 蔚 在 演 唱 《别 董 大 》 时 融 入 了 一 定 的 戏 曲 唱 腔 , 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孙卓汉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选 用 的 是 俄 籍 作 曲 家 齐 尔 品 改 编 的 版 本 ,作品中穿 插 着 类 似 “无序”的点状和弦,实为罕见。
户 “士 ”
作 为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的第三场音乐 会 ,已成功举办过两届独唱音乐会的著名男中音歌 唱 家 廖 昌 永 ,今 年 特 意 将 自 己 的 个 人 独 唱 音 乐 会 改 为 “众唱”音乐会,并 采 用 “一人俩歌”的形式。
音乐会伊始,率 先 登 台 “亮相”的是由周磊演 唱 的 《教我如何不想他》与 《思乡曲》, 耳熟能详的 旋律迅速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集中。紧随其后的是 由 方 远 演 唱 《玫瑰三愿》与 《思乡》,这两首歌曲均 出 自 黄 自 先 生 之 手 ,前 者 是 借 花 诉 愿 ,后者则是寄 托 无 尽 思 念 ,尽 管 它 们 的 创 作 初 衷 略 有 不 同 ,却都 采用层层递进的旋律来挖掘词中的意蕴。而青主根 据 宋 代 李 之 仪 之 词 创 作 的 《我 住 长江 头 》,与陆在易 根 据 现 代 诗 人 艾 青 之 词 创 作 的 《我爱这土地》均属 于一前一后进行演唱,类 似 “跨时空”的对话在蔡 静 雯 低 沉 、浑 厚 却 又 婉 转 的 音 色 中 留 有 回 响 ,让人 意犹未尽。可以说,这 些 年 轻 的 “9 0 后”新人们使 得 这 些 传 唱 已 久 的 歌 曲 ,再 度 发 出青 春 的声 音。
中国近百年美声作品的演唱变革与发展

中国近百年美声作品的演唱变革与发展作者:张时俊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7期【摘要】美声演唱起源于17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后来逐渐传播到中国。
经过实践的不断推移,我国美声演唱也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本土化,产生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和十分出色的演成歌手,实现了我国声乐领域的不断发展。
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美声演唱的发展历程,本文对我国近百年美声作品的演唱变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美声作品;演唱;变革与发展美声唱法自产生以来已经走过了三百多年的时间,由于其具有的人声歌唱体系和文化底蕴,使得美声唱法被越来越多的音乐家所重视。
在我国美声唱法发展的近百年时间里,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本土特色,其演唱形式也更为多样,成为我国声乐艺术领域中的一抹独特的光彩。
但是,在我国美声唱法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也不乏曲折与困境,因此,对于我国近百年美声作品的演唱变革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能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实现更好的发展,以促进我国歌唱艺术事业贡献出巨大的力量。
一、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声发展在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声演唱发展过程当中,其作品多为艺术歌曲,只要的代表人物有黄自、赵元任、青主和萧友梅等,他们将美声演唱与古典诗词相结合,并注入鲜明的时代精神,创作出了《我住长江头》《玫瑰三愿》《问》等典型作品,为我国美声事业的发展开创了先河。
(一)创作特点这一时期的美声作品创作呈现出了鲜明的文化内涵,歌曲创作的过程中大量的引入了古代诗词歌赋的内容,大多表现了纯净质朴的心理情感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并且具有十分浓厚的时代特征,是美声唱法实现我国本土化的开端。
例如黄自先生创作的《花非花》,就是融合了白居易的诗词;青主先生创作的《我住长江头》作品,就是借鉴了李之仪的诗词;由潘孑农、刘雪庵共同创作的《长城谣》则充分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思想。
(二)演唱特点与要求由于受到创作特点的影响,使得我国这一时期的美声作品的演唱呈现出曲调舒缓、旋律简单的特点,在演唱的过程中注重对作品意境的体现和思想的传达。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

2012年第十期《音乐创作》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 车宝鼐
摘要: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是音乐界关注 的焦点,近一百年来的创作历程已经有数百首经典作品涌 现,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部分简要陈述了百年艺术歌曲的创作状况和代表作品;第二 部分针对这些艺术歌曲分别从内涵、技术和风格三个方面进 行了总结;第三部部分则对演唱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特征,演唱。 “五四”前后,中国产生了第一批专业作曲家,他们尤 其在艺术歌曲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诞生了第一批具有相 当影响的歌曲作品。作曲家和作品有萧友梅的《问》、赵元 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花非花》和《玫瑰三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青主的《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 这两首作品可谓代表着建国前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最高水 平。《大江东去》具有明显的德奥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大 胆运用富于戏剧性的朗诵与抒情性的咏叹相结合的手法,配 以新颖的和声,同时又体现出独特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和 古典诗词的韵味。《我住长江头》由宋代词人李之仪所作, 这首词以质朴的语言抒发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坚 贞。音乐具有民族风格,热情真挚,曲调带有我国古代吟诵 诗词的风格,富于激情,在钢琴伴奏中以连绵不断的十六分 音符的流动描绘出悠悠江水,同时烘托出内心的激动。 建国初期,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可谓成果喜人,在这一 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作曲家和广为流传的艺术作品,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瞿希贤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李劫夫 的《忆秦娥“娄山关”》和桑桐的《浪淘沙・北戴河》、生茂、 唐诃的《沁园春.雪》、施光南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文 革结束后,尤其是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得到恢复和 发展,新潮音乐和流行音乐势不可挡。罗忠镕创作的《涉江 采芙蓉》首次开创了艺术歌曲创作的新天地,它是中国第一 首序列音乐作品,但是序列设计和整个作曲中都洋溢着中国 五声性音乐的特征,这是罗先生的首创。另外像施光南的《周 总理,你在哪里》、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陆在易的《祖 国,慈祥的母亲》、刘锡津的《我爱你塞北的雪》、施万春的 《梅岭三章》、施光南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谷建芬的《那 就是我》、施万春的《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朱践耳的《清晰 的记忆》、徐沛东的《乡音乡情》和《我像雪花天上来》、陆 在易的《祖国,慈样的母亲》和《我爱这土地》、刘聪的《故 园恋》等等,都是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佳作,长期以来 ・l18・ 对中国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
中国音乐简史

第一章远古(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一、考古音乐资料1.陶埙是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橄榄形等形状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
通常根据按音孔的多少来称呼埙的形制,如没有按音孔的陶埙称无音孔埙。
有:半坡陶埙(仰韶文化)一音孔埙能吹出两个音。
河姆渡陶埙(百越文化)无音孔埙。
反映这是古代先民普遍使用的古乐器。
2..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出土了用猛禽肢骨制作的骨笛,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保存完整的七孔骨笛可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
距今约9000年,说明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3.原始乐舞图彩陶盆、古岩画。
二、远古时期的音乐传说说明它们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吕氏春秋》,其中有一篇“古乐”记载了远古至周代各个朝代先民们的音乐活动,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开始。
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从八首歌反映出葛天氏处在原始蒙昧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三、关于音乐的起源,异性求爱说、劳动起源说、语言抑扬说、模仿自然说、信号说、巫术起源说六种。
1、中国音乐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萌芽,贾湖骨笛是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乐器,新石器时期的初期,至少在九千年前中国音乐已经萌芽。
2、萌芽时期的中国音乐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3、具有多民族的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乐。
雅原是地名,是周族的发源地,“雅”的音乐实际就是周族音乐,大约自孔子以后,“雅乐”就成了礼乐音乐的代称,一直用到清代。
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制订的。
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西周乐,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磬、钟、柷。
贵州民歌发展历程

贵州民歌发展历程
贵州民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贵州的山区和农村,民歌是人们表达情感和生活习俗的一种重要方式。
贵州民歌承载着贵州地区独特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特色。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贵州民歌经历了不同的变革和发展。
最早期的贵州民歌是传统的口传音乐,以歌唱者的个人艺术表现为主。
这些歌曲通常以贵州方言演唱,歌词内容多涉及农民的劳作、爱情和社会生活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贵州民歌开始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融合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
其中,对贵州民歌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邻近的滇黔苗侗民歌。
苗族和侗族是贵州的两个重要民族,他们的歌曲和音乐风格对贵州民歌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20世纪,贵州民歌经历了一次现代化的改革。
民歌创作开
始引入乐器和音乐技巧,歌曲内容也更加注重社会和政治问题。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贵州民歌创作人,他们通过改编传统歌曲和创作新的歌曲,使贵州民歌在当地和全国范围内获得了更高的声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技术的进步,贵州民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传统的贵州民歌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产生了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同时,贵州民歌也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民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贵州民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在保
留传统元素的同时,贵州民歌不断吸纳新的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体系。
贵州民歌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成为了贵州地区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交流的机会。
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顾与衍变

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顾与衍变摘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虽然艺术歌曲是借鉴德奥的艺术形式,但是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进入中国后这一体裁不仅只是在与中国文化交融,而且还受到很多非艺术性因素的影响,使这种体裁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特点的艺术歌曲。
关键词:体裁艺术性中国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初欧洲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这种体裁的产生有他特定的历史条件,欧洲艺术经历了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时期较为理性的风格之后,18世纪后半叶的艺术家们开始追求那种具有丰富想象力与民族历史寓意的中世纪风格,形成了新的浪漫主义风格。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拉丁文Romance,指用于拉丁语系中罗曼语写的中世纪一种称为“传奇”的民间文学体裁。
这种思潮最早以英国一些文学艺术家为代表,而且浪漫主义文学在英、法、德等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也非常重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用音乐语言去解释文学作品,而且这一时期艺术家主张音乐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心灵的活动上,强调感情表现,着意于描绘人的主观世界,不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灵感成为表现自我情感的源动力。
艺术歌曲这种体裁正是在西方的文学艺术都在一种充满自信的气氛中发展出来的。
德奥“艺术歌曲”最初受法国歌曲“尚松”的影响,到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德奥艺术家把它发展成一种与诗作相连的曲调更接近于诗词的朗诵。
之后舒伯特把这种体裁发展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和马勒,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创的道路继续向前。
舒伯特确立的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是取材于著名诗人的名篇, 以抒情诗为主; 歌曲形式适应诗歌的结构特点, 力求词曲融合, 突出诗意的表现; 用钢琴伴奏, 渲染气氛, 烘托形象, 抒发情感, 描绘意境; 演唱要求细致内在, 近似吟诗的方式。
其结构通常分两种类型: 一是分节歌形式,诗的多段诗节句都重复同样的旋律, 伴奏基于一个总的格调; 一是通谱形式, 每段歌词都谱写不同的曲调, 音乐随着歌词的诗节变化而变化, 没有旋律整段的反复。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艺术特色

(3)还有一些作品则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和现代诗歌的表 现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歌词风格。例如《那就是我》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来表达 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歌曲艺术处理及传播影响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在歌曲艺术处理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特色:
(1)在旋律方面,这些作品多采用优美的旋律线条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和内 涵,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例如《那就是 我》中的旋律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及其 艺术特色
目录
01 一、二十世纪中国艺 术歌曲的分期
02 二、二十世纪中国艺 术歌曲的艺术特色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变革紧密相连。在这一百年间, 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品。本 次演示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期,第二 部分研究这些时期的艺术特色。
4、多元化发展阶段(1980-至今)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歌曲逐渐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 特点是创作风格多样化,既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也有现代主义和 创新性的作品。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中国艺术歌曲走向世界的阶段,不少作品在 国际上获得了声誉。例如《那就是我》、《清晰的记忆》等作品,这些作品充分 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一、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的分 期
1、早期探索阶段(1900-1920)
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通过创 作歌曲来探索民族音乐的发展道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肖友梅的《秋思》 和青主的《大江东去》等。这些作品多采用西方作曲技法,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的 传统音乐元素。
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在歌词创作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