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我国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

略谈我国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
略谈我国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

略谈我国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

一、实证研究

本部分实证研究涉及的变量有:外汇资产交易量地,遠人外汇资产的实际汇率S,,期末外汇市场汇率S,,外汇储备期末余额FR,,外汇占款期末余额F,,国内外相应期限的基准收益率r,、ri.f,再贷款季度增减余额厶C,央行对金融机构3月期贷款利率i’,存款准备金季度余额R,,准备金存款利率i,央行票据i期发行额C&央行票据i期利率i?,,邮储在央行的存款余额Cp,邮储上存央行存款利率ip。本文研究选取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的季度数据。各变量数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国金融年鉴》、《中国货币政策报告》各期数据整理得到。

(一)外汇市场干预获利测算

1、外汇市场干预收益测算(1)已实现干预操作获利氏。由于我国实行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1994年以来央行在外汇市场上买人外汇资产的同时,不需要卖出相应外汇资产以平准人民币汇率,即央行卖出外汇资产的数量为0。所以,我国央行的已实现干预操作获利足=0。(2)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i?2。1994年汇改以后,我国央行最初通过在外汇市场买入美元和港币进行外汇市场干预,1995年后开始买人日元进行外汇市场干预,2000年后,开始买入欧元、英镑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各个时期的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取决于买入不同外汇资产的起始时间和数量。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的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2=(-115肌065)+(~4464.210)+(-1593.649)+8910.833+(-702.479)=-9429.57亿元。(3)持有外汇资产收益《3。国内相应期限的基准收益率r,选择央行对金融机构90天以内贷款利率,国外相应期限的基准收益率W选择美国三月期国库券收益率。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的持有外汇资产收益J?3=(-1152.200)+(-17札851)+951.209+(-14564.436)=-16507.278亿元。

2、外汇市场干预成本测算(1)回收再贷款利息损益C,。将整个测算期间划分为四个阶段,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回收再贷款利息损益(–(76.201)+(-23.931)+(-18.918)+22.861=56.213亿元。(2)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所需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C2。将整个测算期间划分为四个阶段。1994年1

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向商业银行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C2=2358.472+1594.234+1333.541+4710.234=9996.481亿元。(3)发行央行票据所需支付的利息C3。根据央票的票面利率估算我国发行央票所需支付的利息。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支付的央行票据利息C3=409.290+3322.910+5559.430=9291.630亿元。(4)邮政储蓄存款转存中央银行所需支付的利息C4。2003年8月1日,国家调整邮政储蓄转存款政策,新增资金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将整个测算期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向邮政储蓄机构支付的存款利息C3=2152.642+570.313+61.411=2784.366亿元。综上所述,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获利=(?,+fi2+i?3)-(C,+C2+C3+C4)=0+(-9429.57)+(-16507.278)-(-56.213+9096.4 81+9291.630+2784.366)=~47953.112(亿元)。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累计亏损达47953.112亿元,为2009年GDP总量的

14.08%。

(二)外汇市场干预亏损情况分析

由测算结果可知,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除回收再贷款利息损益数值为正以外,剩余各项均为负值。其中,持有外汇资产亏损达16507.278亿元,占亏损总额的34.42%,未实现干预操作亏损、所需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和央票利息均接近万亿元大关。接下来对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获利模型中各项进行分析。1、已实现干预操作获利flu我国虽然在1994年和2005年进行了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但汇率形成机制依然受到管制,央行无需卖出外汇资产以平准人民币汇率。我国央行进行的是“只买不卖”的单边外汇交易,这是已实现干预操作获利;为0的原因。2、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7?2。在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的各项中,我国央行只有在买人日元的外汇市场干预中处于盈利状态,而买人美元、欧元、英镑和港币的外汇市场干预均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对于美元的外汇市场干预损失达11580.065亿元,远大于欧元(4464.210亿元)、英镑(1593.649亿元)和港币(702.479亿元)。1994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两次汇率改革,人民币对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保持升值趋势,这是未实现干预操作获利处于亏损状态的主要原因。3、持有外汇资产收益R3。在四

个测算期间中,只有2005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1季度实现了盈利,其余三个期间均处于亏损状态,仅2007第2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就亏损了-14564.436亿元,远大于第一个和第二个测算期间的亏损额(1152.200亿元和1741.851亿元)。2007年底开始,由于受货币市场的压力,美国三月期国库券收率遭到重挫,而同期我国央行对金融机构90天以内贷款利率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的高位。在不断扩大的利差和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的共同作用下,持有外汇资产出现了巨大的亏损。4、回收再贷款利息损益Q。1994年第1季度至2001年第4季度和2007年第2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央行因再贷款余额变动多收人利息76.201亿元和22.861亿元,其余两个期间内,由于央行大多持续单向回收再贷款,央行损失再贷款利息收人23.931亿元和18.918亿元。5、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所需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C2。整个测算期间’央行共向商业银行支付准备金存款利息9996.481亿元,其中2007年第2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支付的准备金存款利息达4710.234亿元,约为2005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1季度的3.5倍,这是高准备金率带来的高准备存款导致的直接结果。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冲销工具在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和收缩货币供给量方面具有较大的效力,但存在不能频繁使用、难以精确把握冲销时点和数量以及操作难以量化等不足。6、发行央行票据所需支付的利息C3。整个测算期间,随着央票发行次数和发行金额的增加,央行所需支付的利息随之增加,至2010年6月,累计共支付利息9291.630亿元。从2005-2007年、2008-2010年6月央行票据产生的利息显著大于2003-2004年。主要原因是,2004年下半年以来,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护出口贸易,持续单向地干预外汇市场,继而通过大量发行央票冲销不断增加的基础货币。7、邮政储蓄存款转存中央银行所需支付的利息C4。整个测算期间,央行向邮政储蓄机构支付利息2784.366亿元,1994年第1季度至2001年第4季度,2002年第1季度至2003第3季度、2_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2季度支付的利息分别占78%、20%、2%。这是因为,我国于2003年8月1日调整邮储转存款政策,邮储上存央行存款数额大幅下降。但邮储上存央行存款数额整体较小,其冲销效果明显不如前三项冲销工具。

二、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基于获利标准的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本文得出

以下结论:1、1994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我国行外汇市场干预累计亏损达47953.112亿元,相当于2009年全国GDP总量的14.08%,这一巨额亏损最终需要财政支出来弥补。2、外汇市场干预收益方面,由于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约束,央行不断地通过单边外汇交易买人相关外汇资产,以稳定人民币汇率,无法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央行承担全部汇率风险,自然无法实现盈利。

3、外汇市场干预成本方面,除回收再贷款外,央行需为其它冲销政策承担巨额的成本,且各项冲销工具均存在弊端。央行持续的外汇市场干预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和外汇占款的外生性,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变动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势决定着央行冲销操作的方向,严重影响着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4、长期来看,人民币将保持升值趋势,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目的在于稳定持续上升的汇率。在外汇市场购买外汇以稳定人民币汇率,同时运用相应资产回笼购汇所抛人民币以保持国内货币供给不变的外汇干预思路使央行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且外汇市场干预亏损巨大,冲销操作不具备可持续性。

5、导致外汇市场干预困难的根源在于人民币汇率,货币当局应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保障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6、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占较大比重,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亏损主要来自对于美元的干预。第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近17%。在可预期的较长时间内,美元将保持贬值趋势,美联储面临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的压力,这意味着我国央行将为外汇市场干预承担更大的亏损。因此,建议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后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利率政策保持经济内外平衡。

我国外汇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外汇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2005年: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85年-1993年: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挂牌式单一汇率再度向事实上的复汇率回归。 1979-1984年:人民币经历了从单一汇率到复汇率再到单一汇率的变迁。 1994年,中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根本改变了原来地区分割、价格各异的分散市场格局,使外汇资源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分配,同时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的外汇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以具备真实有效的商业背景为基础,以外汇管理开放程度为交易自由度的限度;银行间外汇市场采用电子竞价交易系统,会员通过现场或远程交易终端自主报价,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撮合成交;价格形成采用订单驱动机制,银行间外汇市场产生的加权平均汇率,经人民银行公布成为商业银行制定对客户结售汇挂牌汇价的基准汇率;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T+1”和集中清算方式,由交易中心统一为会员办理成交后的本币与外币资金清算交割。10年来,中国外汇市场逐步发展不断完善,对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与国际上成熟发达的外汇市场相比,中国目前外汇市场发展尚

不充分,突出表现在: (1)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有限。市场主体单一,截至2003年末,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共345家,外汇指定银行在其中占96.23%,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形式的市场参与者很少;交易过于集中。四大国有银行的交易量占银行间市场交易的95%以上。交易品种较少,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其中美元交易占98%,除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均未进行;市场交易规模较小,2003年我国外汇交易量约为7100亿美元,占中国8500多亿美元贸易总量的84%,而全球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量约为 1.2万亿美元(据BIS2001年统计),为全球全年贸易总量的1/10,全年的交易量则相当于贸易总量的25倍。 (2)市场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一般来说市场应具备三大功能: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避险服务。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承担了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责任,人民币汇率波幅收窄,基本维持在8.2770元人民币/美元左右,长期稳定,汇率缺乏灵活性;银行与客户间及银行间的交易行为仍受到较多管制,经常项目下交易须符合真实性要求,资本项目下交易须经过一定形式的审批,银行和客户还不能完全按自身的意愿自由买卖外汇,外汇供求有一定的扭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外汇市场所提供的避险产品匮乏,企业规避风

我国当前外汇市场现状

我国当前外汇市场现状 当前中国外汇市场运行进入了多重均衡状态。从宏观层面看,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国际收支运行的影响加大,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微观层面看,当前中国外汇市场表现出三大明显背离:货物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相背离,本外币正利差与套利资本流向相背离,外汇供求关系与人民币汇率走势相背离。这表明,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因素正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当前市场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可能的,而且有促进外汇供求平衡的效果。建议境内外汇市场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有序扩大银行间市场参与主体,稳步推进外汇市场开放,进一步丰富外汇市场产品,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 我国外汇市场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1985年12月,深圳特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开办留成外汇调剂业务。1994年,我国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使我国的外汇市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发展首先面临的新形势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对市场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规模大幅增加,外汇供求在数量、币种和交易主体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外汇风险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而增加,交易主体迫切需要通过外汇市场来规避和化解风险。其次,信息技术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国际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经济和金融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市场的电子化程度极大提高。 然而,中国外汇市场仍存在些许的不足,比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市场定位还有待明确;市场覆盖范围狭窄;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的缺陷。基于此,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逐步实行意愿结售汇,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交易币种和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交易主体;推进市场无形化建设,推行柜台远程交易,发展电子交易系统,并在条件允许下改革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过多的干预,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失真。一般说来,中央在外汇市场上只是宏观调控者,不是市场主体,外汇指定银行才是市场的真正主体、外汇市场的主要媒体,处于中心的地位,从事代客买卖和自营买卖。而我国现代代理的特征决定了在外汇市场上央行的干预行为和职能的扭曲。央行对外汇指定银行汇结算周转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这样,便使外汇指定银行系统内宏观调控的难度增大,其结果使央行成为市场上最大的买主和唯一的买主,这种被动性的市场干预只有在市场出现突发性的大幅波动央行才进行主动干预的职能是相背离的。同时,央行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收购外汇抛售本币来稳定汇率的过程中,由于国内缺乏本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与之配套进行,因此,央行在外汇市场抛售本币即相当于向国内投放货币,这对我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现状更是雪上加霜。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从当前中国外汇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外汇市场发展的难点在于人民币尚没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外汇市场的发展模式;结售汇制度决定了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结售汇制度的改革直接决定了外汇市场的改革。既要考虑如何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进行外汇市场的改革,又要考虑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际进程,两者需兼顾。中国外汇市场面临着以下方面亟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综合来说,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

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一、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目标 自从浮动汇率制推行以来,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从来没有对外汇市场采取彻底的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这些中央银行始终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外汇储备,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价格出现异常大的、或是朝同一一方向连续几天剧烈波动时,往往会直接介人市场,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外汇买卖,以试图缓解外汇行市的剧烈波动。对于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理论上可以有很多解释,为大多数人所按受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汇率的异常波动常常与国际资本流动有着必然联系,它会导致工业生产和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因此,稳定汇率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和物价。现在国际资本跨国界的流动不但规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为障碍很小。工业国家从70年代末开始放宽金融方面的规章条例,进一步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方便。在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汇市场的价格浮动。如果大批资本流人德国,则德国马克在外汇市场的汇价就会上升,而如果大批资本流

出美国,外汇市场上的美元汇价必然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人们都期待某一国货币的汇率会上升,资本就势必会流向该国。 资本流动与外汇行市变化的相对性变化对一个国家的国比经 济产业配置和物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大量外流,导致本国货币汇价下跌时,或者当人们预计本国货币的汇价会下跌,导致资本外流时,这个国家的产业配置和物价必然出现有利于那些与对外贸易有联系的产业的变动。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可分为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和无法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两种。前者如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可出口和进口,后者如某些服务业,生 产和消费必须在当地进行。当资本流出货币贬值时,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部门的物价就会上升,如果这一部门工资的上涨速度不是同步的话,追加这一部门的生产就变得有利可图,出口因此也会增加,但是从国内的产业结构来看,资本就会从非贸易产业流向贸易产业。如果这是一种长期现象,该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就可能失调。因此,工业国家和中央银行是不希望看到本国货币的汇价长期偏离它认为的均衡价格的。这是中央银行秆本国货币持续疲软或过分坚挺时直接干预市场的原因之一。 资本流动与外汇行市变化的相关性对国比经济的另外一个重 要影响在于,大量资本流出会造成本国生产资本形成的成本上升,而大量资本流入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通货膨胀压力,影响长期资本投资。美国从80年代初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

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外汇交易操作规程

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外汇交易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外汇交易行为,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市场交易规则(暂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下列名词在本规程中具有以下含义: 1、银行间外汇市场(以下简称“外汇市场”)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可以经营外汇业务的境内金融机构(包括中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的银行间外汇交易系统进行人民币和外汇之间交易的市场。 2、银行间外汇交易系统(以下简称“交易系统”)是指交易中心(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总部、北京备份中心和其他分中心)为会员之间进行外汇交易和资金清算所提供的电子系统。 3、外汇交易是指人民币与外汇之间的即期买卖。 4、会员是指经交易中心核准,允许其在交易系统内从事外汇交易的境内金融机构。 第三条外汇市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分别报价、撮合成交、集中清算的交易与清算模式。 第四条会员进行外汇交易必须严格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和外汇市场有关规则。 第五条交易中心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领导下,负责外汇市场运行的组织和日常管理。 第二章会员管理 第六条会员入市、退市按照《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入市、退市操作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会员分为自营会员和代理会员两类。自营会员均可兼营代理业务,代理会员只能从事代理业务,不得从事自营业务。 第八条会员应指派人员参加交易中心的外汇交易员资格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经考试合格后,获得交易中心颁发的《交易员证书》,取得外汇交易员资格。 第九条只有具备外汇交易员资格的人员方可进行外汇交易。 会员应对其交易员的交易行为负责。 第十条交易员进行外汇交易前,必须向交易中心申请办理个人数字安全证书。有关数字证书的申请和使用按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字证书使用规则》办理。 第十一条交易员分为首席交易员和普通交易员。首席交易员拥有增加、删除及变更下属交易员交易权限的权力,并对此负责。 会员应指定专人担任首席交易员。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 1973年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不是一种彻底浮动汇率制,而是一种所谓肮脏的浮动汇率制,其原因是工业国家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经常性干预。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每天都影响着外汇市场的价格波动。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但会透过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间接性的干预,还经常在外汇市场异常剧烈的波动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这种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也是影响外汇市场短期走势的重要因素。 1、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目标 自从浮动汇率制推行以来,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从来没有对外汇市场采取彻底的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这些中央银行始终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外汇储备,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价格出现异常大的、或是朝同一方向连续几天剧烈波动时,往往会直接介入市场,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外汇买卖,以试图缓解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对于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理论上可以有很多解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汇率的异常波动常常与国际资本流动有着必然联系,它会导致工业生产和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因此,稳定汇率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和物价。现在国际资本跨国界的流动不但规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为障碍很小。工业国家从70年代末开始放宽金融方面的规章条例,进一步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方便。在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汇市场的价格浮动。如果大批资本流入德国,则德国马克在外汇市场的汇价就会上升,而如果大批资本流出美国,外汇市场上的美元汇价必然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人们都期待某一国货币的汇率会上升,资本就势必会流向该国。 资本流动与外汇市场变化的相关性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产业配置和物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大量外流,导致本国货币汇价下跌时,或者当人们预计本国货币的汇价会下跌,导致资本外流时,这个国家的产业配置和物价必然出现有利于那些与对外贸易有联系的产业的变动。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可分为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和无法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两种。前者如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可出口和进口,后者如某些服务业,生产和消费必须在当地进行。当资本流出货币贬值时,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部门的物价就会上升,如果这一部门工资的上涨速度不是同步的话,追加这一部门的生产就会变得有利可图,出口因此也会增加,但是从国内的产业结构来看,资本就会从非贸易产业流向贸易产业。如果这是一种长期现象,该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就可能失调。因此,工业国家和中央银行是不希望看到本国货币的汇价长期偏离它认为的均衡价格的。这是中央银行本国货币持续疲软或过分坚挺时直接干预市场的原因之一。 资本流动与外汇市场变化的相关性对国民经济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在于,大量资本流出会造成本国生产资本形成的成本上升,而大量资本流入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通货膨胀压力,影响长期资本投资。美国从80年代初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大量资本流入,美元汇价逐步上涨,而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联储会)在1981年和1982年间对外汇市场又彻底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西欧国家为了防止资本外流,在欧洲货币的汇率不断下跌时,

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建议

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及建议 一、中国外汇市场现状 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多方面受到政府管制的市场体系,造成了市场竞争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逐步放松外汇存货管制、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促进各银行业的公平竞争等措施进行完善。 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94年后,我国外汇市场开始由外汇调剂市场过渡到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这无疑是我国外汇市场的重大进步。 二.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的不足 1.妨碍交易者的自由选择。从理论上讲,只要不存在负的外部性,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总是有利于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利益。一般来说,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交易基本上不产生外部经济,交易参与者各自选择最为有利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对象最符合经济效率,但是现行的外汇场内交易制度强迫外汇银行必须在交易所竞价撮合,其交易对象限定于交易所会员。这一制度阻碍了市场参与者自由意志的实现,使某些可能实现的交易利益未能实现,从而会损害市场效率。 2.无法保证交易的连续性。单一的场内交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受到交易所营业时间和交易对手的限制,无法保证外汇交易的连续进行。交易的不连续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例如开盘或收盘时汇价容易发生跳跃或剧烈波动,从而增加汇市的风险。另外,交易的不连续也使交易者因无法即时交易而付出高昂的等待成本。 3.市场覆盖范围狭窄。首先,场内交易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受到交易场所的限制。尽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计算机联网交易,并在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联网的交易系统和远程交易站,但仍有大量地区没有联通交易网络。其次,场内交易的外汇市场还受到交易所席位的限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制,各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必须在总中心和分中心申请席位并派出交易员才能进场交易,国有商业银行一般只有总行和经授权的分行才能进入这一市场,大量没有交易席位的金融分支机构也无法直接参与。结果是:一方面市场参与主体数量少、结构简单、竞争性不强、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相当大范围的外汇交易不能直接纳入此交易网络,而是通过上级银行或有代理资格的交易中心会员代理进行,增大了交易费用。 4.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首先,场内交易相对自由交易来说,具有更加复杂的组织形式。维持交易所的正常运行和交易的集中撮合、清算都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其次,所有银行间外汇交易必须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这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垄断性中介组织,在缺乏竞争的条件下,交易中心没有降低费用的经济动机。综合

银行间外汇市场职业操守和市场惯例指引

附件1 银行间外汇市场职业操守和市场惯例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宗旨 为提高交易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促进银行间外汇市场诚信、公平、有序发展,维护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权益,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指引所称银行间外汇市场是指机构之间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交易的市场。 本指引所称交易员是指从事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人员及从事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管理的人员。 本指引所称机构是指具备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资格的外汇指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非金融企业。 第三条 意义 本指引是规范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员交易行为的自律性文件,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交易和清算规则及交易中心颁布的其它相关文件的前提下,是规范性文件的有效补充。 第二章行为准则与个人操守 第四条 道德规范

交易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交易规则等规范性文件,行业协会规定,以及所在机构内部规章制度。 交易员应恪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珍惜和维护职业声誉,忠诚履行交易员义务。交易员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公平竞争,不贬低或诋毁竞争对手。 第五条 安全保密 交易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擅自对外提供任何涉及所在机构商业秘密的信息资料,不公开发布或发表涉及所在机构商业秘密的任何信息、稿件及演讲。交易员应对所在机构的自营头寸信息和客户信息保密,不向利益相关机构提供或透露。 交易员应严格保守交易对手、客户、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机构的商业秘密。非经所在机构授权或应监管机构要求,交易员不对外提供任何交易信息和数据,不以所在机构名义对外发表或披露涉密意见、信息等。 交易员应严格遵守所在机构信息科技安全管理制度,在交易行为中应按照操作规程和系统操作手册规范地使用机构的交易和信息系统,不私自随意更改所在机构明令禁止的系统参数及其他设置。交易员应妥善保管所使用的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防止设备及其存储信息丢失、损坏,不利用机构交易或信息网络发送所在机构的保密信息或重要信息,不利用机构交易或信息网络进行违反所在机构内部规章制度或有损机构利益的活动。 机构内部交易系统、内部规章制度的知识产权属于机

开放环境下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分析

开放环境下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分析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汇率波动加剧,各国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相比不断发生变化。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下,无论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各国央行都会或多或少地运用外汇市场干预手段,力图稳定名义汇率或使汇率变化符合政府的意图。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干预以直接干预方式为主,具有长期、高频的特点,以维护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基本稳定为目标,保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保护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我国的外汇市场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如何趋利避害,改善开放环境下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已成为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内涵的研究课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我国央行外汇市场的干预行为,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不当的问题。本文在论证中进一步明确外汇市场干预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丰富外汇市场干预的手段,通过各项宏观改革措施为外汇市场干预行为改进提供更优的环境,完善外汇市场机制,构建指导外汇市场干预行为的信息响应机制,提高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我国的情况出发,论文形成了对外汇市场干预行为的分析框架,再结合国际外汇干预的具体案例对分析框架进行了验证。 本文共分为十二章,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章,首先说明了研究对象是我国外汇市场干预行为,提出了影响外汇干预行为的主要因素,论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是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和展开的;其次,介绍了后续分析所需的相关理论。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影响干预行为的主要因素,简述各章节内容,并说明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章是对相关研究和理论的介绍,包括:开放环境下外汇干预的相关文献综述;对央行冲销和非冲销的直接干预方式进行比较;说明“米德冲突”、“三元悖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理论,以及它们如何用于解读央行外汇市场干预;通过“托宾税”理论强调央行实施间接干预的正当性;借鉴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理论的相关思路,以此为基础建立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信息响应机制。 第二部分为三、四、五章,主要介绍我国外汇市场干预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市场环境,说明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现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由于干预行为不当已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三章介绍我国逐步开放的外汇市场环境,包括银行

我国外汇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我国外汇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以前对外汇交易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在脑中有个含糊的概念。但是通过这次的习, 我知道了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指银之间进行结售汇头寸平补的市场,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根据国家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在该市场之外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但对于不同外汇之间的交易,国内银行可以自由地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易,没有政策限制。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涵盖的交易品种包括现货外汇交易(又称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等,单日交易额 平均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OTC衍生品交易占大部分。 一.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 外汇市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资本投机市场历史要比股票、黄金、期货、利息市场短得多, 然而,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在中国,股票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而外汇 是2000才进入中国,发展来说在沿海城市也比较快,而在内地来说几乎是空白。但是近 几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力度加大,使得中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但中国的外汇市场发 展程度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仍然距离悬殊。2017年,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八种“货币对”累计成交折合756.9亿美元,日均成交不足4亿美元。2017年,银行间远期市场共成交140.6亿美元,人民币掉期市场共成交508.6亿美元,合计共成交649.2亿美元,日均成 交不足3亿美元。而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数据,2017年初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 量就达到了3.2万亿美元。可见,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外汇市场规模仅在 全球占到了万分之二左右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规模严重不匹配。目前,我国外汇市场整体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外汇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主体有限,市场功能单一,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工具只有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买卖。二是尽管我国针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但汇率波 动的幅度仍然有限。从2017年7月21日至2017年12月18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15.81%,尽管累计升值幅度不小,但各年的升值幅度不一。 三.对外汇市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电子交易系统,改进外汇交易设施、降低交易成本 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保证的,电子交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信息传递质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潮流。就外汇市场而言,电子交易的兴起 改变了外汇交易方式,给其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例如,电子交易的发展促使传统的OTC 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种交易方式趋于融合。建立完善的电子交易 系统不仅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要求,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条件。我国外汇市场建立伊

各国央行如何干预外汇市场

各国央行如何干预外汇市场 1973年以后,国际外汇市场中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不彻底,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汇率的价格。各西方国家在汇价对他们不利的时候要进场干预。 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干预汇率呢?使用什么手段来干预汇率呢?干预的效果如何呢?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各国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干预,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为了国内外贸易政策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价格较低,必然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出口,而出口过多或者汇率过低,会引起其他出口国家的反对。同样在国内如果处理不好汇率的问题,可能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影响政府的执政。从这两方面考虑,这个国家要调 整或干预汇率。 各国为了保护出口,会在本国货币持续坚挺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通过抛售本国货币,买入他国货币的方法来干预汇率,使汇率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或者使汇率对自己的利益有益。比如在2002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和政府连续口头上声明要干预汇市,因为日元持续走强,已经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出口,使日本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停滞。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出口占国民经济相当大比例的国家,出口是该国经济的生命线,这是入场干预的最 好理由。 在一个国家通过货币贬值扩大出口,影响了他国的利益时,可能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反对。有时被迫让本国货币升值。还以日本为例,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日本的出口和中国息息相关。2002年年初,日元持续贬值,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出口,这招致了中国的不满。当我们听到中国的财政部长项怀诚声称,虽然日元疲软而人民币坚决不贬值时,日本政府对这个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话也要掂量一下的。日本央行为了缓和中国对日本令日元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不满,只好让日元走强。各国政府干预汇率是从经济、政治等角度考虑来使本国的货币按照自己的利益走强或走软。 二是出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的考虑。在浮动汇率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长期低于均衡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肯定会刺激出口,导致贸易顺差,最终导致本国的物价上涨,工资上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在经济理论中,如果出现通货膨胀,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被抵消,形成虽然经济很繁荣,货币却贬值,工资虽然上涨,可是相对购买力可能却缩小,生活水平没有上涨这种现象。这往往会被认为是当局对宏观经济管理不当,该国政府往往被指责,甚至在大选中失利。 干预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要弄清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欧洲央行是几个国家的共同央行,但是作用是一样的)干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 学号:1107820120 姓名:俞伽静在已学金融知识的基础和个人理解的范围内,以下是我对我国外汇市场的概况分析。 我国外汇市场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1985年12月,深圳特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正式开办留成外汇调剂业务。1994年,我国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使我国的外汇市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发展首先面临的新形势是,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对市场外汇的供求产生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的规模大幅增加,外汇供求在数量、币种和交易主体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外汇风险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而增加,交易主体迫切需要通过外汇市场来规避和化解风险。其次,信息技术推动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国际金融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经济和金融国际化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将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金融市场的电子化程度极大提高。 然而,中国外汇市场仍存在些许的不足,比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市场定位

还有待明确;市场覆盖范围狭窄;场内交易组织结构费用较高的缺陷。基于此,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行的建议:逐步实行意愿结售汇,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交易币种和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交易主体;推进市场无形化建设,推行柜台远程交易,发展电子交易系统,并在条件允许下改革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 综合来说,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多方面受到政府管制的市场体系,造成了市场竞争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逐步放松外汇存货管制、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促进各银行业的公平竞争等措施进行完善。 最后我想说,我们应该加快外汇开放的步伐,加快衍生产品的步伐。而外汇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外汇也会呈现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分析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中国外汇市场的现状分析(2014年1月5日) 中国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同时外汇交易的诸多方面受到管制的市场体系,造成了市场竞争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逐步放松外汇存货管制、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促进各银行业的公平竞争等措施进行完善。 中国外汇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推动人民币可兑换、服务金融机构、促进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以及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各方面已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94年后,我国外汇市场开始由外汇调剂市场过渡到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核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这无疑是我国外汇市场的重大进步。 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现状的不足

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指银行之间进行结售汇头寸平补的市场,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根据国家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在该市场之外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但对于不同外汇之间的交易,国内银行可以自由地参与国际市场的交易,没有政策限制。1994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作为改革的措施之一,采取推动的方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从而彻底改变了市场分割、汇率不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市场模式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渐进、统一、可控和有效的原则,在调剂市场的基础上发展出“分别报价、撮合成交、集中清算”的交易方式。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现行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在服务金融机构、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支持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外汇市场多年的运作看,其基本框架的设计是合理的,但还是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 1.1妨碍交易者的自由选择

2020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创新回顾与展望

2020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创新回顾与展望2020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在疫情的不利影响下,克服困难,与市场同仁携手奋进,持续推进市场产品与机制创新。成功上线银企交易平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落地多项创新业务,完善产品服务序列,通过上线主经纪业务、交易接口等新业态,着力提升交易效率。深化交易平台建设、完善交易和交易后等重点业务流程的机制建设,满足境内外市场成员的交易需求。 一、服务实体经济,成功上线银企交易平台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外币资金交易和风险管理需求,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交易中心认真筹备,于11月2日正式推出银企外汇交易服务平台(简称银企平台)。银企平台通过独立于银行间交易的专用模块为银行对客结售汇业务提供电子化平台,支持实时询价、点击成交等多种模式,提供风险管理、做市接口和数据直通式处理等全流程服务,既提高了企业询价的时效性,又保障交易的合规安全。 上线以来,金融机构在银企平台积极报价,市场行情更新频率达到秒级,多个币种即期和远期等品种均有成交。

银企平台的推出是交易中心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符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银企平台综合运用交易中心组织批发市场电子交易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推动境内电子化外汇交易平台的内涵从银行间拓展至对客业务,形成面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外汇交易服务生态链。 二、着力提升交易效率,顺利落地多项创新业务 (一)上线主经纪业务 主经纪(Prime Brokerage)业务模式指参与机构以其他机构(主经纪商)名义和/或授信与对手方达成交易。主经纪模式下,市场参与者可通过订立协议和支付保证金的方式使用主经纪商的市场授信,无需一对一自行与交易对手授信,因此有利于解决境外机构的授信制约问题,扩大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对手方范围,获取更优的价格和流动性,提高交易效率。 2020年1月21日,主经纪业务首先在银行间外币对市场上线,XTX成为银行间外币对市场首家境外非银机构做市商,为外币对市场提供流动性,中国银行作为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首家外汇主经纪商为XTX提供外币对主经纪业务服务。此后,为落实外汇局《关于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在外币对市场试点主经纪业务的基础上,交易

央行干预外汇

各国央行和政府如何干预外汇市场 1973年以后,国际外汇市场中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不彻底,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汇率的价格。各西方国家在汇价对他们不利的时候要进场干预。 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干预汇率呢?使用什么手段来干预汇率呢?干预的效果如何呢?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各国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干预,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为了国内外贸易政策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价格较低,必然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出口,而出口过多或者汇率过低,会引起其他出口国家的反对。同样在国内如果处理不好汇率的问题,可能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影响政府的执政。从这两方面考虑,这个国家要调整或干预汇率。 各国为了保护出口,会在本国货币持续坚挺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通过抛售本国货币,买入他国货币的方法来干预汇率,使汇率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或者使汇率对自己的利益有益。比如在2002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和政府连续口头上声明要干预汇市,因为日元持续走强,已经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出口,使日本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停滞。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出口占国民经济相当大比例的国家,出口是该国经济的生命线,这是入场干预的最好理由。 在一个国家通过货币贬值扩大出口,影响了他国的利益时,可能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反对。有时被迫让本国货币升值。还以日本为例,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日本的出口和中国息息相关。2002年年初,日元持续贬值,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出口,这招致了中国的不满。当我们听到中国的财政部长项怀诚声称,虽然日元疲软而人民币坚决不贬值时,日本政府对这个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话也要掂量一下的。日本央行为了缓和中国对日本令日元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不满,只好让日元走强。各国政府干预汇率是从经济、政治等角度考虑来使本国的货币按照自己的利益走强或走软。 二是出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的考虑。在浮动汇率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长期低于均衡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肯定会刺激出口,导致贸易顺差,最终导致本国的物价上涨,工资上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在经济理论中,如果出现通货膨胀,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被抵消,形成虽然经济很繁荣,货币却贬值,工资虽然上涨,可是相对购买力可能却缩小,生活水平没有上涨这种现象。这往往会被认为是当局对宏观经济管理不当,该国政府往往被指责,甚至在大选中失利。 干预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要弄清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欧洲央行是几个国家的共同央行,但是作用是一样的)干预外汇市场的实质和效果,还必须认清这种干预对该国或该地区货币的供应和政策的影响,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可分成不改变货币政策和改变现有政策两种。不改变货币政策的干预是指中央银行认为外汇价格的剧烈波动或偏离长期均衡是一种短期现象,希望在不改变现有货币供应量的条件下,改变现有的外汇价格,换句话说,就是一般认为利率变化是汇率变化

外汇市场发展趋势

外汇市场发展趋势 文/君盛天弘黄文杰 【关键字:原油期货、黄金期货、股票资讯、黄金行情、君盛天弘】 许多投资者都认为最赚钱的是高利贷,是股票投资,是眼镜行业,是医疗行业等等, 其实世界上最赚钱的是外汇行业。外汇资金安全,无庄家控制可大规模进行投资,没 有淡季旺季,天天都有交易机会,不需要大量的投资,见效较快。 外汇市场如同股市,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好 比人的两条腿,一条是国内经济,一条是国际贸易。而国际贸易的运行及结算都使用 外汇结算。走出国门,或者引进西方先进的商品、技术都使用外汇结算。最新数据, 中国的国际贸易收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0%比例。 在北美等发达金融市场外汇保证金交易是投资者必备的避险武器,除了直接通过买卖 获利之外,还有对冲、套保等许多功用。一些交易者将其与股票、黄金和农产品等进 行组合投资。外汇市场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资本投机市场,历史要比股票、黄金、期货、利息市场短得多,然而,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在欧美和日本的金融商品中被 比喻为“个人理财的巅峰之作”的外汇保证金,伴随着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的推广,已经逐渐取代股票和期货成为世界金融的主流商品。最新数据,外汇市场日交易量达 到6万亿美金,最高达到10万亿美金,是全球所有金融产品的总和还要多。

随着电子交易的快速增长,非银行市场参与者和交易所执行的兴起,外汇市场近年来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虽然监管力量随着倡导更加透明和更公平的交易环境而上升,但场外交易(OTC)模式仍然可以在市场上佔主导地位吗? 在过去几年中,新一代的执行平台利用技术创新和随着最新监管改革而大行其道。这些新出现的交易模式,如多边交易设施(MTF),掉期执行设施(SEF)和有组织交易设施(OTF),将交易所模式的元素带入传统的OTC模式。例如,MTF在现货外汇市场上引入了受监管的交易所模式,报价变得更透明,制定公开的交易规则手册,而且没有“最后观望”。 SEF和OTF则将流动性较低的外汇产品(如NDF和外汇掉期交易)纳入受监管的交易设施,进行集中清算和报告。 与此同时,传统交易所近年也将其业务转向外汇市场, 例如BATS收购Hotspot FX和德意志交易所收购360T等。很明显,有实力的金融机构正加紧部署, 将一些重要投资投向外汇市场正走向更多交易所模式的趋势中。 除了这些潜在的市场变化之外,OTC模式已经因一系列因素而成为焦点: 技术革新使得传统外汇业务发生变化,随着市场准入更广泛,公平性更高和市场效率更高的技术趋势将更明显;

中国外汇市场未来发展报告

中国外汇市场未来发展报告 【ATC Brokers】 导言: 【ATC简介:美国ATC BR0KERS成立于2005年,作为一个奠基年,目标在交易行业的新型技术上。业务主要集中在提供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在线交易服务。美国ATC BR0KERS持续不断的加强和建立与技术供应商和其他资本资源的新型关第,公司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扩张,至今业内没有几个经纪商能够比拟。 美国ATC BR0KERS已经建立了银行间市场ECN报价模式与全球主流交易平台MT4软件的集成,这个技术的成功向客户提供了知名的MT4平台与机构报价数据传输的对直链接。(下文简称ATC)】 浙江理念: 浙江是中国衍生品交易的根据地之一,浙江的小资经济非常发达,给投资外汇、黄金提供了极大的切机;利用ATC 的ECN平台的优势,大力发展其客户源。 政策理解: 1. 中国银监会今年相继给美国百利等境外经纪商颁发了相应经营资 格证,表明中国未来不可能完全清除境外经纪商,个人以为:其 引导和规范境外经纪商在境内从事相关经营活动为主,所以我们 有理由相信自己作为正规的境外经纪商能够发展壮大。 2. 中国大型央企东航集团,设立子公司东航金融,在香港证监会进 行注册,从事高杠杆式外汇交易,表明国家内部机构已经在某些 层面上开始涉足这个细分行业,那么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未来中国 的外汇市场将越来越开放,市场无可限量。 3. 2011年11月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文整顿清理内盘相关交易所的文 件(郭树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调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 记等事件),表明国家已经开始做手规范和发展国内相关行业和 企业,所谓强内抑外。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在整顿内盘市场后, 外盘市场有可能也会获得正规化的整顿和清理,不合规、无正规 监管(如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会员——在香港证券及期货监管 委员会才具有法律监管权限)、无法律监管的境外经纪商将会被 清除;届时我们作为正规的境外经纪商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大陆汇率改革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大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外汇市场的影响 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韩玉亭 今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今天,我想着重谈谈此次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对大陆外汇市场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情况;二是配合汇率机制改革推出的促进外汇市场发展的主要措施;三是关于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设想。 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情况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格即日调整为8.11元人民币/美元,小幅升值2%,同时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这是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一次重大发展。汇率改革主要考虑中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状况,也考虑了企业的承受和适应能力,同时还考虑了对周边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实现小幅双向波动,外汇市场运行平稳,有关各方对汇率改革的反映较为正面,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

目标。 一是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加,实现小幅双向浮动。从7月22日到9月3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为8.0984,最低为8.1128,最高为8.0871,最大波幅为257个点(参见图-1),而去年全年的最大波幅仅为十几个点。 8.078.075 8.08 8.085 8.09 8.095 8.1 8.105 8.11 8.115 2005-7-212005-7-282005-8-42005-8-112005-8-182005-8-252005-9-12005-9-8 2005-9-152005-9-222005-9-292005 -10-6 2005-10 -13 2005-10-20 二是企业远期售汇趋于活跃,单边结汇状况有所改善。第三季度,远期结汇签约额比上季度下降56%,远期售汇签约额比上季度增长55%。同期,远期净售汇21.8亿美元,而第二季度净结汇24.5亿美元。 三是境外远期人民币汇率回落,对套利资金的吸引力有所减弱。9月30日,香港市场一年期美元对人民币无本金交割(NDF )远期贴水由7月22日的4111点降为2535点,相当于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参见图-2)。如扣除国内外利差因素,上述贴水中反映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仅约为0.5个百分点,套利资金投机人民币的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