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简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8508267.html,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简析

作者:赵西蒙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16期

一、融资资本结构理论

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的MM定理认为:在没有税收、没有交易成本以及个人和企业借贷利率相同的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价值无关。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 由于负债能产生利息税盾, 企业价值随负债的增加而增加。即当负债100%时, 企业价值最大。二十世纪70 年代,在放松了MM定理严格的假设条件之后,形成了权衡理论。该理论考虑了财务困

境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影响,认为随着负债节税的增加,两种成本的现值也随负债一起增加,当负债节税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的价值最大。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S.C.Myers 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在不对称信息下,投资者(外部人)

只能根据经营者(内部人)所传递的信号来重新评价他们的投资决策,公司的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等都是他们传递信号的手段。根据这一理论,公司融资的顺序应该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扣除股利后的剩余部分以及经营活动中提取的折旧,主要指留存收益。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者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具有相对低成本、风险小的优点,并可以避免普通股融资可能带来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稀释、不对称

信息等问题。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债权人融入所需资金,

其取得的资金称为负债资本,代表着投资者对企业的债权。股权融资是股份制企业通过向投资

者发行股票的一种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取得的资金就是股本,它代表着对企业的所有权。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融资结构特点

1、内部融资比例偏低

内部融资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积累而形成的资金来源,我国企业折旧期长、折旧率低,并且承担了较高的税率, 使得我国企业内部留存量偏低, 基本上不可能作为较大的资金来

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