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心衰的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心衰的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心衰的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心衰的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的瓣膜损害,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其病因与甲族乙型溶血行链球菌感染有关。瓣膜置换术是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有效的根治方法。心衰是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以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分别叙述。

(一)二尖瓣狭窄:

青壮年有见湿热病史,心功能代偿期可无症状,失代偿后,出现活动后气短、心悸,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端坐呼吸,咯血等,晚期出现右心衰。明显二尖瓣面容(两颧及口唇紫红,心尖部触到舒张期震颤)。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代偿期可无症状,一般可心悸、活动后喘促、疲劳,乏力,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后期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如肝大,下肢浮肿。体征明显,心尖部可见搏动增强及触到有力的局限性抬举样冲动,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

(三)主动脉瓣狭窄:

重症者出现头昏,甚者晕厥,心绞痛,心律失常,甚或猝死。晚期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为主动瓣区听到响亮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并伴有收缩期震颤等。

(四)主动脉关闭不全:

失代偿期可见心悸、头部有振动感,偶有心绞痛,重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等左

心衰竭的表现。颈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心尖瓣搏动增强,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

2 临床护理

2.1 做好心理护理以温和的语气与病人交谈,耐心解释、安慰、鼓励患者,尽量满足患者需要;由于病情加重、反复,患者往往产生烦躁、焦虑、恐惧、行为退化等情绪,因此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2.2 注意病情观察所观察患者呼吸、心率(律)、血压注意患者主诉,观察与心衰有关症状和体征。包括与活动、体位有关的呼吸困难以及呼吸困难加重,伴咳嗽、咳痰、腹胀、心率加快、肺部罗音等。尤其警惕夜间平卧是否咳嗽、气紧加重、睡眠中突然憋醒等情况。夜间时心脏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引起心率减慢,心脏收缩力减弱、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容易诱发、加重心衰,夜间值班人员减少,特别要重视夜间巡视。重症瓣膜置换术后体循环阻力明显增加[1],术后易导致低排高阻病理情况;低心排与术前心功能密切相关,术后过度利尿、液体限制、血容量不足也是重要原因。而摄入过多加重心脏负担。故应监测24小时出入量、电解质情况,防止水、电解质失衡;中心静脉压较客观反映了血容量情况,指导临床静脉输液,有条件可予以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

2.3 避免心衰诱因

2.3.1 镇痛镇静术后疼痛影响咳嗽咳痰、深呼吸以及情绪,尤其影响耐受性差病人;必须及时予以药物止痛,必要时予以药物适当镇静治疗,避免疼痛诱发、加重心衰。

2.3.2 协助患者咳痰由于术后疼痛,患者常不愿意咳嗽,向患者讲解咳痰重要性,可用α-糜蛋白酶、盐酸氨溴索等超声雾化湿化气道、适当拍背,鼓励指导患者咳嗽排痰,咳嗽时可帮助患者按压伤口,减轻疼痛、牵拉刺激。

2.3.3 防止感染病房要注意通风,保持病房卫生,定时紫外线消毒,要予病人保暖,避免受凉,注意口腔护理以及清除痰液,防止呼吸道,伤口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

2.3.4 注意通便用力大便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应予流质、半流质、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对大便不畅者,可使用开塞露、果导等协助通便;病人大便时要有人陪护,观察病人呼吸、心率(律)以及自觉症状情况。

2.3.5 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过快输液急剧增加心脏负荷,容易诱发心衰,所以要注意输液速度,一般15~20滴/min,最好不要超过30滴/min。

2.4 体位及吸氧心功能Ⅳ级予半卧位,心功能Ⅲ级予以卧床休息或半卧位,半卧位有利于膈肌下移,增加肺通气,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心衰导致肺水肿,引起广泛机体细胞缺氧,合理氧疗,一方面加强气体交换,另外也可以对抗组织液向肺泡内渗透。

2.5 营养支持补充必要维生素、矿物质。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注意饮食多样性,适当食用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心衰患者,不适量的静脉营养、饮食会加重心脏负荷,加重心衰。因此一定要统计患者全天出入量,量入为出,注意出入量平衡。

2.6 用药护理护士要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反应,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患者心率变慢、呼吸困难缓解、水肿消退等考虑治疗有效。应用血管扩张剂应观察血压、心率情况,尤其注意输液速度,避免发生低血压;患者起床时应动作缓慢,

以防体位性低血压。使用利尿剂后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观察脉搏、血压同时,注意观察尿量、水肿消退情况以及电解质变化。静脉注射洋地黄类药物速度要慢,一般应>5min,对于反复用药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频发室性早搏、黄视症或绿视症等情况,要考虑洋地黄中毒,应及时向医生反应。

2.7 出院指导制定适合个体的出院指导,向病人、家属介绍疾病、生活、用药常识,明确疾病防治的长期性。如出现下肢水肿、体重增加、食欲不振、腹部饱胀感要警惕心衰反复,夜间咳嗽增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紧加重等则提示心衰加重。注意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受凉、感染、劳累、用力大便、饱食等诱因。注意饮食多样性,限制盐的摄入。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防止血栓形成,注意观察自身出血情况。定期门诊复诊以及监测血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情况。目前循证医学证实,神经内分泌治疗模式能明显改善心衰病人预后,多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约能降低心衰病死率20%,β受体阻滞剂中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也被证实明显降低心衰的病死率[3]。因此可建议患者长期应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小量利尿剂,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以防病情进展。

3 讨论

风心病换瓣术后心室腔内径减小,可发生暂时性心功能下降,心率增快和心律失常增加,增加了加重心衰机率。良好的护理对于及早发现并纠正心衰极其重要。综上所述,瓣膜置换术后心衰的护理是一种综合、全方位的工作过程,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诱因防治、用药观察、个性化出院指导等多方面内容。每个病人实际情况不同,各方面护理工作应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从躯体到心理的整体护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

(8)特别警告:术后一定按医嘱服用华法林,按医嘱服用强心利尿药物,定期随访,出院后每2周来院门诊1次,3个月后每4周1次;若凝血酶原时间不稳定,仍应每周1~2次测定凝血原时间。终生随时保持与医院联系。(9)青年女性术后6个月~1年复查心功能良好,可以结婚生育,一般术后1~3年妊娠为宜。但孕期必须定期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产前检查。若妊娠反应重,应住院治疗。产期必须住院分娩。并说明服用抗凝药物对胎儿一般无不良影响,很少有致畸的可能。但如果术后1年心功能Ⅲ级者,则不应生育。同样,男性患者术后心功能良好者可以过正常的家庭生活[3]换瓣病人术后长期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感染:因为细菌一旦进入血液就容易引起心内膜炎,影响人工瓣膜的活动,或因栓子脱落造成栓塞.全身无论那部分发生炎症如疖肿、牙龈炎、感冒、外伤感染、肺炎、肾炎等,都要及时就医,立刻使用抗菌素,及早控制。

(2)注意心衰和心律失常的出现:当病人活动比往日受限,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疲劳无力,甚至不能平卧时,说明心功能减退,如见到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虽然服用强心利尿药仍然不凑效,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2.术后饮食:一般来说,提倡术后均衡饮食,如有的一些水肿、心功能不全的

症状等,应按医嘱控制钠盐的摄入或遵从医嘱,换瓣术后的饮食要注意对抗凝药物治疗有影响的食物。降低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菠菜、白菜、菜花、豌豆、胡萝卜、番茄等。请注意:这些影响抗凝食物并不是绝对不能吃,正常的均衡饮食时一般不会有很大影响,只是在长期以这些食物为主食时,才会有较大影响.

服用华法林的注意事项

通过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将PT-INR(国际标准化比率)调整到1.8-2.5之间。低于1.8需适当增加药量,高于2.5需适当减少药量。每日加减药量不能超过1片,一般为1/4至1/2片。

出院后一个月内,每周查一次PT,平稳以后每个月查一次PT。

若出现出血,如:牙龈出血、流鼻血、咯血、呕血、便血、黑便、等现象,马上到医院就诊,检查PT,停药或减药。

合并用药须注意:芬必得,去痛片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安妥明,广谱抗生素,磺胺类,别嘌呤醇,奎尼丁,可以起协同作用,增强华法林的药效,容易引起出血。维生素C,皮质激素类药物,苯妥英钠,安体舒通,催眠剂,洋地黄,肾上腺素,阿托品,乙酰胆碱,灰黄霉素,利福平,雌激素可以降低华法林的药效,造成血栓形成。以上药物与华法林合用时要加强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并及时调整华法林用量。

服用华法林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适用于深静脉血栓以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和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对深静脉血栓及心脏病患者来说,它是一个既便宜又有效的抗凝药,但华法林的饮食配伍很有讲究,值得广大患者关注。

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酸奶酪、猪肝、蛋黄、稞麦、豆类、胡萝卜、西红柿、红花油、大豆油、鱼肝油、海藻类、西兰花、青椒、大蒜、生姜、花菜、绿叶蔬菜(菠菜、油菜、紫花苜蓿、生菜、包心菜)及梨、苹果、桃、桔子等。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K,每100克蔬菜中维生素K含量为:菠菜380毫克,深绿叶生菜315毫克,包心菜145毫克。

虽然富含维生素K或能干扰维生素K合成的食物,均可影响华法林的疗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需彻底避免食用这些食物,而是需要在维持饮食相对平衡的前提下,注意适当减少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成人的维生素K每日摄取量为65~80微克),更不必过于限制维生素K含量低的蔬菜的摄入(例如洋葱具纤溶活性,1天不应超过60克)。毕竟蔬菜、水果可以提供其他营养成分,对整个机体的健康是必要的。因此,为了维持华法林抗凝疗效的稳定,患者有必要保持饮食结构的相对平衡,服药期间不要随意调换蔬菜的种类和数量。

其实,除了注意避免过多摄取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外,也要在生活保健中注意方法。一些人滥用抗菌素和“排毒洗肠”保健法,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例如,有广谱抗菌特性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使产生维生素K 及凝血因子的肠道有益菌群减少,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容易造成维生素K的缺乏,这些人如果使用华法林,也容易导致出血。

1NYHA分级法1964年纽约心脏学会(NYHA)根据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疲乏、心悸、气短或心绞痛)所需的活动量将心功能分为l-4级这一标准在临床上至今仍广泛应用。其分级方法为:

心功能一级(心功能代偿期)无症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心功能二级(一度心功能不全)较重体力活动则有症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

心功能三级(二度心功能不全)轻微体力活动即有明显症状休息后稍减轻,体力活动大受限制。

心功能四级(三度心功能不全)即使在安静休息状态下亦有明显症状体力活动完全受限。

8心力衰竭(174题)

第十章心力衰竭 单选题(A型题) (D)1.下列哪一种情况最易发生心肌向心性肥大 A、甲亢症 B、严重贫血 C、维生素B1缺乏 D、高血压病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2.左心衰竭病人出现右心衰竭时表现出: A、肺淤血继续存在 B、肺水肿继续存在 C、肺淤血减轻 D、肺淤血加重 E、肺循环和体循环恢复正常 (D)3.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不可能发生 A、心率加快 B、心腔紧张源扩张 C、交感神经兴奋 $ D、心肌肥大 E、血液重新分配 (C)4.下列哪项最符合心力衰竭的概念 A、心脏每搏输出量降低 B、静脉回心血量超过心输出量 C、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D、心功能障碍引起大小循环充血 E、伴有肺水肿和肝脾肿大、下肢水肿的综合征 (E)5.向心性肥大的主要机制是: A、心缩力增强 B、冠脉血流量增加 C、心率加快 D、心输出量增加 E、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 (C)6.离心性肥大的主要机制是: A、心脏收缩期阻力过大 B、冠脉血流量增加 C、舒张期室壁张力增加 【 D、心率加快 E、心输出量增加 (E)7.心力衰竭时血液灌流量减少最显著的器官是: A、皮肤 B、肝脏 C、骨骼肌 D、脑 E、肾脏 (A)8.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种变化不可能发生 A、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心室残余血量增多 D、循环时间延长 E、休息时心率加快 (B)9.心力衰竭的变化中下列哪项提法不正确 A、心脏肌源性扩张 B、心输出量低于正常水平 C、血流重分布 D、血压不变或降低 E、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 (D)10.下列哪项指标能够反映左心室的前负荷变化 ) A、中心静脉压 B、平均动脉压 C、心输出量 D、肺动脉楔压 E、Vmax (B)11.心力衰竭时出现夜尿的主要机制是: A、平卧后肾淤血加重 B、平卧后肾血流量增加 C、平卧后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D、平卧后水肿液吸收入血减少 E、平卧后心肌收缩力加强 (C)12.端坐呼吸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端坐时回心血量减少 B、端坐时水肿液不易入血 C、端坐时转移至腹腔、下肢的血液减少 D、端坐时胸腔空积变大 E、端坐时肺活量增加 {

风心病

风心病 编辑词条 编辑摘要 摘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 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风心病的病因为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侵入人体,合而为痹,由经络入脏腑,痹阻心脉而为病。所以主导病因还是由于风湿热引起,但是是属于经络痹阻导致心脉痹阻后引起的全身症状,多数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浮肿 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 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 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 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 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编辑本段分类 (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这些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Aschoff细胞。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斑。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 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Ascho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 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滞。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1T14:03:35.9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4期作者:韩林玲 [导读]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等而造成的心脏病变[1]。 韩林玲 (百色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康复护理,术后20天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0天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0天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197-02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等而造成的心脏病变[1]。目前,在临床上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外科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患者的病情重和心功能较差,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一般情况下患者术后恢复较缓慢,严重影响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和生活质量[2-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4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54例;年龄22岁~66岁,平均年龄(46.35±19.35)岁;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1928年通过的分级方案将心功能分为:Ⅱ级45例,Ⅲ级32例,Ⅳ级37例。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心功能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予传统的护理方式,包括呼吸训练和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系统和规范的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等。 1.2.1心理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术后,患者因胸部切口的疼痛、活动耐力下降而产生恐惧、焦虑和忧郁的心理,这时护理人员予观察组耐心讲解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康复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诊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2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术后24h~72h,医护人员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在心电监护的监测下,由主管护士完成康复训练。训练患者进行深呼吸和腹式呼吸,坚持每2~3h进行一次,每遍2~3次。上肢功能训练:在主管护士的协助下鼓励患者做上肢主动和被动训练,按照从上到下进行手指、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运动,每一个关节均做屈、伸、内翻和外翻动作10遍,每天训练2次,同时适度按压上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下肢功能训练: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沿患者的下肢外侧推至髋关节,从患者的足底沿下肢内侧推至大腿的跟部,各3~5遍,每天训练2次。此外,还需要做下肢的屈、伸、内翻和外翻动作训练10遍。 (2)第二阶段功能锻炼:训练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坚持每1~2h进行一次,每遍5~10次。上肢功能锻炼:经过第一阶段上肢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增加手摸前额至枕后即模拟梳头和爬墙等动作,主要是锻炼患者举、握和拉运动,每次10~20遍,每天2~3次。下肢功能锻炼:在第一阶段下肢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模仿踩自行车动作,主要是锻炼患者的抬和蹬动作,每次20~30遍,每天2~3次。下床活动:术后一般在5~7d可下床缓慢活动,首先从平卧位到脚支持坐位、坐椅子、床边站立、扶床活动,最后是离床活动。若在锻炼的过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立即终止训练。 (3)第三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0d到出院前,在第二阶段上下肢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在医护人员协助下,鼓励患者尽量步行,逐步训练患者步行的速度和距离。 1.2.3生活护理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表,主要是以清谈、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食富含维生素K食物,均衡规律饮食,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此外,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需要制定合适的睡眠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1.3 观察指标 术后20天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参照刘江生等提出的心脏病人生存质量评定内容。问卷内容包括括食欲、睡眠、疲乏、精神、疼痛、面部表情、心理状态、自理能力、对疾病的认识、治疗态度等10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1分,比如睡眠项,几乎睡不着者为1分;睡眠少于正常一半为2分;睡眠为正常一半为3分;睡眠略少为4分;睡眠正常为5分。本次调查问卷总分最高为50分,最低为10分。 护理满意度:对114例患者发放114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请患者根据护理人员护理情况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共分为三个选项,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20天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年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风心病

风心病 讲课人: 时间:2014年4月16日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西医学名风心病[1] 中医学名风湿性心脏病多发群体不详 传染性无 传播途径无主要症状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主要病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所属科室心血管 发病部位心脏 1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 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2分类 (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这些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Aschoff细胞。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斑。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Ascho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 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滞。 (3)风湿性心外膜炎(rheumatic peri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外膜脏层,呈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在心外膜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形成心外膜积液,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cor villosum)。渗出的大

4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体会

4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4-05-23T09:07:56.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8期供稿作者:杜文松侯大鹏[导读]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 杜文松侯大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新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4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1.3%,效果满意。结论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特点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108-02 风湿性心脏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疾病,是由于患者自身出现风湿热活动,进而影响心脏瓣膜形成心脏病变,主要由于炎症粘连、纤维化、会使心脏单个或多个瓣膜功能受损,使血流动力学出现显著的改变,最后出现临床心力衰竭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疾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 冷、潮湿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初期无明显症状,后期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咯粉红色泡沫痰等,严重时引起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临床上使用药物缓解其心力衰竭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提供条件。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46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经多巴胺、吠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治疗效果满意,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6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21~44岁,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线检查、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治疗前的心功能在 3~4 级,出现单一的主动脉、二尖瓣病变,合并多瓣膜病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左心、右心大,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其中合并房颤的有31例,合并腹水的有12例, 均无合并糖尿病,有16例合并有高血压。 2.临床表现 风湿性心脏病有以下临床表现。①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本组病例90%以上出现心悸、气促症状。②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本组有27例出现咳嗽症状。③食欲不振,腹胀、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水,肝、脾肿大等;本组有12例出现腹水及下肢浮肿症状。④胸痛,表现为心前区持续性的隐痛或闷痛,少数患者则自诉心前区绞痛;本组有26例出现胸痛症状。⑤心力衰竭:为晚期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发生率占50-70%,主要表现为心源性恶液质,多脏器功能障碍;本组病例全部为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 3.治疗方法 3.1一般治疗:吸氧、使用洋地黄、利尿剂口服,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 3.2多巴胺、呋塞米、硝酸甘油合剂治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入多巴胺60mg,呋塞米15mg,硝酸甘油10mg,滴速调到10-15滴/min,1次/d,用药持续1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如出现有头等不适症状,应减少硝酸甘油与多巴胺的剂量,并适当的调节滴注速度;如出现低血压,可适当增加多巴胺的剂量;出现低钾血症时,给予氯化钾 10-15ml。 4. 疗效判定[2] 显效:心功能改善达到I级或者心功能进步2级及以上;有效:心功能进步在1-2级;无效:心功能进步不足1级或者未有好的变化甚至严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5.结果 通过治疗,46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1.3%,患者的呼吸困难、睡眠质量均得到改善,尿量增加,水肿、腹水有所减轻或消失。 6.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明显延缓心衰的出现,一旦出现心衰症状,病情就开始进入进行性恶化的过程,心力衰竭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心衰时的治疗原则[3]主要是去除病因,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和心排血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减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小剂量多巴胺(<5μg/kg.min)可以使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扩张,体循环动脉血管阻力下降,肾血流量中度增加;中等剂量使(5-10μg/kg.min)时激动β1受体,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加快;大剂量使(10μg/kg.min)时激动大多数动静脉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本组病例采用中等剂量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加快,有效的控制了血压和心率。硝酸甘油可舒张全身动静脉和小动脉平滑肌,能有效地降低肺毛细血管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但部分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会出现头痛,体位性低血压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减少硝酸甘油的剂量,并减慢补液速度。本组病例共出现18例头痛等症状,经过减少剂量、减慢输液速度等措施,症状消失。 呋塞米即速尿,其作用迅速、强大,多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例。本组病例使用后尿量明显增加,下肢水肿及腹水也明显减轻。但临床应用时由于水、电解质丢失明显,因此注意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 本组病例中4例无效,其中2例死亡,通过分析作者认为疗效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①风湿活动未能控制;②未有效改善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抓、碱中毒等;③持续性心律失常。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关键是积极预防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预防风湿热的发生,保持血压稳定,维持血脂正常,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要尽早就医,尽早确诊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 风湿性心脏病66例治疗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 (6B): 8. [2] 王磊,徐华,王静.左卡尼汀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疗效观[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35. [3] 徐静,鄂淑云,高志磊等.5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体会[J]. 医学信息,2011,24(2):828.

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人的护理体会

---------------------------------------------------------------最新资料推荐------------------------------------------------------ 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人的护理体会 30 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人的护理体会本溪市本钢总医院心内三病房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9 年 1 月-12 月接收的 30 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对其进行病情观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和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了患者大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心理负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概念;并发症;护理风湿炎症导致的瓣膜损害称为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 随着生活及医疗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的人群患病率正在降低,但我国瓣膜性心脏病仍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1-2]。 对该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此类患者救治成功率意义重大。 现将我科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月收治 30 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30 例,男 7 例,女 23 例。 年龄 4050 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被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 1 / 7

人。 2 并发症 2.1 心房颤动: 房颤为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相对早期的常见并发症。 房颤时因舒张期变短、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左心室充盈减少,常致心衰加重,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 2.2 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为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 变现为突然出现的重度呼吸困难和发绀,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干、湿啰音,常因剧烈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感染、心律失常等,如不及时救治,可能致死。 2.3 血栓栓塞: 20%的患者可发生体循环栓塞,其中 80%伴房颤。 血栓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 2.4 右心衰竭: 有心衰竭为晚期常见并发症。 2.5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在瓣叶明显钙化或合并房颤时更少发生。 2.6 肺部感染: 常有肺静脉压力增高及肺淤血,易合并肺部感染,感染后常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3]。 3 病情观察及护理 3.1 病情观察:

风心病换瓣手术后的饮食护理

风心病换瓣手术后的饮食护理 风心病人修瓣还是换瓣全在于患者瓣膜损坏的程度和具体情况。修瓣是第一选择,这样可以避免手术后长期抗凝等很多麻烦问题,手术费用也低一些。但是,大多数患者就医时,病情都很重,基本上失去了修瓣的机会,那就只有换瓣了。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有效治疗风心病的方法有心脏瓣膜成形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两种。简单地讲,就是“装修”心脏,把有病的心脏“整修”得焕然一新。瓣膜成形术是指在体外循环直视下,修复病变的瓣膜以达到正常工作状态。部分患者术后,瓣膜病变再度加重,病情再度恶化,那就需再次手术行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切除患者自身病变的瓣膜,换上人造的瓣膜,从而消除病变以治愈患者。 好在现在手术非常成熟,成功率高。只要患者手术时机恰当,手术前心功能稳定,手术成功率可以达到99%以上。手术后定期随诊,术后2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瓣膜置换术后,绝大部分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能参加正常工作学习,生活质量高;少数患者心功能恢复不理想,这与术前心功能严重减退有关,需药物治疗,以改善心功能。应用生物瓣者存在二次换瓣的可能性;应用机重庆妇科医院哪家好械瓣者有瓣膜失灵的可能,不过,并不常见。另外,还需终身抗凝治疗以预防人造瓣膜引起的血栓形成,每年仍有极少一部分患者发生抗凝意外,出现机体栓塞或出血,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 在心脏上动刀,要冒蛮大的风险的,大多数患者心存忧虑,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以及费用的问题,导致了很多患者错过了最好的手术时机。就我国来讲,患者基本上都是发展到挨不过去了才来手术的。其实,心脏手术迟做不如早做,病越拖到最后,手术风险越大,费用越高,治疗效果越差,或者只有换个心脏了。 在风心病修瓣和换瓣治疗上,重庆最好的妇科医院采用胸腔镜下微创治疗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是国内最为领先的水平。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也已更大的优势在逐步取代开胸手术。 风心病手术后3个月以休养为主。术后3-6个月可根据患者的心功能、体力情况和工作性质可考虑半天轻工作、半天休息,体力劳动必须循序渐进,从轻到重,若无不适,则可胜任。 风心病手术后要注意什么呢? 风心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引起的。常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复发或加重。 风心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指瓣膜置换手术。风心病的手术种类包括:二尖瓣成形与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联合瓣膜置换等。此类手术目前为我科的常规手术。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方法大全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方法大全 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来说除了常规的治疗外还要进行必要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以便更好的减少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痛苦。那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要点。 常见的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要点有: 1、休息。包括体力和精力两个方面。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症状不明显时可适当做些轻工作,但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风湿活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均应由家人协助。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态度要和蔼、避免不良刺激。 2、预防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房间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防止因呼吸道感染引起风湿活动、加重病情。 3、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每日以10克(2钱)以下为宜,切忌食用盐腌制品。 4、服用利尿剂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桔子等。 5、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作剧烈活动。应定期门诊随访;在适当时期要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何时进行,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定。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能促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康复,也能很快减轻患者不适的症状,本期特邀范祥明主任帮您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护理的各种注意事项: 一、在心功能代偿期,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疲劳,增加休息时间。 二、积极预防风湿活动,避免瓣膜病变加重。增加体质,注意保暖,避免上感,在做拔牙、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操作和内窥镜检查前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避免并发感染性内心膜炎。 三、对风湿活动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待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基本消失,面液化验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活动。 四、利尿剂和长期低沿饮食,应注意出现抵钾、低钠、抵氯症状应及时处理。 五、抗风湿治疗时,要多次观察药物的毒性及副作用,如应用阿斯匹林时,对胃粘膜有刺激,宜在饭店后服用,或用中医中药抗风湿治疗。

浅析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浅析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4-05-13T13:33:49.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宋玉峰 [导读] 临床中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多发高发类心脏病,该疾病的发展会让患者的心脏病变越来越严重。 宋玉峰(绥化市北林区第五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68例风湿性心脏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来进行研究分析,除了常规治疗之外,还使用了β1受体阻滞剂,并且对患者进行了持续半年的随访,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68例心衰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有6例,Ⅱ级38例,Ⅲ级16例,Ⅳ级8例,治疗有效率达88.24%。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1受体阻滞剂后,临床效果比较优秀,该方法使用快捷简单,因此可以广泛使用。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 β1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07-02 临床中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多发高发类心脏病,该疾病的发展会让患者的心脏病变越来越严重,出现粘连和炎症,逐渐的发展为心肌炎和心内膜炎,导致心脏的多个部位受损,引起其他的一些相关疾病,严重的还会心力衰竭死亡[1]。药物能够让患者的病症得到改善,为其手术治疗创造基础。本院以2012年的68例风湿性心脏病换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常规疗法和β1受体阻滞剂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我院共有6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有22例女性患者以及46例男性患者,患者最小26岁,最大76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心脏杂音、X线、ECG、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均符合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排除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单纯二尖瓣狭窄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38例,主动脉瓣并二尖瓣病变11例。 1.2 临床表现 风湿热史5例,心悸、气促32例,心前区疼痛15例,心脏杂音29例,心脏纤颤28例,心功能不全36例,风湿活动2例。 1.3 治疗方法心力衰竭急性期患者除了使用常规疗法之外,等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稳定的时候,使用β1受体阻滞剂,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使用1 2.5毫克,每天使用两次。根据患者的使用情况来适当的进行增加药量,若是用药后患者的情况稳定,不良反应情况不明显,则可以酌情加量,最好是能够达到50毫克至72.5毫克的量。如果达到目标前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比较大,则应该以患者所能够接受的最大剂量。 1.4 随访观察患者住院以及出院之后都要对其进行随访,出院后之后一月两次,对其心率、血压等等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 1.5 疗效指标按NYHA分极,若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Ⅱ级为显效,Ⅲ级为有效,Ⅳ级为无效。 2 结果 此次研究的68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共有6例患者已经恢复到心功能Ⅰ,有38例患者能够恢复到Ⅱ级,Ⅲ级16例,Ⅳ级8例。本次研究的患者有2例死亡,分别是因为心衰恶化和急性脑栓塞。有效率为88.24%。 3 讨论 春冬两个季节是风湿性心脏病的高发季节,气候寒冷和潮湿是该疾病的直接诱因。根据此次研究来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临床中有如下的一些特征:①和退行性心瓣膜疾病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度。②临床中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容易出现偏差,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因为该疾病的指标不容易诊断出来,漏诊率比较高。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心肌乏力还有其他一些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 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存在三个始动因素①二尖瓣狭窄使左心室充盈受损,早期表现为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晚期伴严重的心肌收缩功能障碍;②二尖瓣狭窄部分伴有关闭不全,以致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③风湿性心脏病晚期,一般都并发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收缩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因此,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衰而言,疗效相对较差,而且心衰症状既使得到暂时控制也容易反复[3-4]。本组病例,我们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和抗血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择使用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作用于心力衰竭的三个始动因素。倍他乐克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治疗作用[5],①它具有降心率作用,使心室舒张期延长,从而改善心室充盈,特别是对于伴有快速心房纤颤的患者,有效的心室率控制是改善心功能的主要途径;②扩扩张患者的血管,让血压平稳,缓解心脏负荷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二尖瓣反流,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③它具有上调β1受体密度的作用,恢复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适当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风湿性心脏病对患者的危害比较大,容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而且患者的瓣膜结构受到的损害具有不可逆性,因此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也仅仅是为了对症状进行缓解,该疾病的根治还是不太能,所以复发几率比较高。现阶段最佳的治疗效果就是手术治疗,对于心力衰竭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手术受到的限制比较多,一般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病例不太能够直接接受手术治疗,而基础治疗和β1受体阻滞剂能够为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条件,让患者的心脏状态恢复到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水平,因此使用效果比较好。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中治疗方法有限,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此次研究患者使用β1受体阻滞剂的效果比较理想,其均获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8.24%,该药物长期使用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因此临床可靠安全,推介广泛使用。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6~569. [2] 杨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静脉曲张的影像诊断分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7) [3] 黄文清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0,(15) [4] 钱俊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与窦性心律心肌细胞起搏电流密度的差异广东医学 - 2012,(5) [5] 魏群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16)

最新资料风湿性心脏病人护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在于通过风湿性心脏病病人的全程护理,提高服务质量,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 2.范围 适于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护理。 3.定义 风湿性心脏病系风湿热后遗症,是因急性风湿热引起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 4.职责 责任护士根据医生的诊断及医嘱,提出护理计划及下达护理医嘱 当班护士落实有关护理书写,并做好记录。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的病人,各班护士做好病情观察。 5.工作程序 5.1 询问病史 5.1.1 发热 5.1.2 风湿性关节炎。 5.1.3 先天性心脏病 5.1.4 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或狭窄。 5.2 护理查体 评估是否有乏力、咳嗽、心悸、气促、紫绀、胸痛等症状。 5.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了解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判断病人是否合并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肺部感染。 5.4 心理指导 由于心脏瓣膜的损害影响心脏的功能,可能使病人的活动能力下降,日常活动场所受到限制,让病人产生了绝望、自卑的心理而影响治疗,加重病情。为此应指导病人需保持愉快的心情,正确对待疾病,协调好家务和休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积极配合治疗,这些都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5.4病情观察 5.4.1风湿性心瓣膜病可因风湿热的反复发作而加重,故应评估病人 有无发热、关节疼痛不适、皮肤出现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风湿活动的表现。 5.4.2除定期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外,对于心脏大小及心脏杂音的性 质、部位、时期、响度也应有所了解,注意风心病房颤病人脉短绌的变化情况。 5.4.3并发症观察风心病病人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护 士应评估病人是否出现呼吸困难、乏力、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肢端肿胀、尿少等心功能衰竭的症状,检查有无肺部湿罗音、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体征;对于心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应注意有无体循环动脉栓塞的表现;对于心瓣膜病合并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应注意发热的表现;对于心瓣膜病合并有肺部感染的病人,应注意有发热及咳嗽、咳痰的表现。 5.5生活护理

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硝酸甘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周平清

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硝酸甘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观察周平清 发表时间:2016-07-22T16:20:44.7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作者:周平清[导读] 观察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多巴胺、呋塞米与硝酸甘油治疗效果。 湖南省宜章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宜章 424225 【摘要】目的:观察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多巴胺、呋塞米与硝酸甘油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一2016年5月间治疗的14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分别7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给予治疗组多巴胺、呋塞米与硝酸甘油联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有效率为 76.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多巴胺、呋塞米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会把帮助患者及时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多巴胺;呋塞米;硝酸甘油;效果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呈现为纤维化、黏连、钙质沉着等现象,逐渐导致心脏功能受损,最终出现心力衰竭[1]。通常情况下治疗该病的原则是帮助患者把疼痛有效减轻。为讨论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硝酸甘油治疗的效果,选取2014年5月一2016年5月间治疗的14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治疗的14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把14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组分别71例。其中治疗组,男性40例、女性31例,年龄在5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8±5.08)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4.5±1.8)。其中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28例,年龄在50-78岁,平均(59±6.3)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4.6±2.0)年,包括35例心肌病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例瓣膜病患者、18例扩张心肌病患者,19例其他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症状和体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闷、发绀、水肿以及尿量减少等临床症状,无瓣膜血栓和风湿活动的症状。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有一单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或合并多瓣膜病,并有不同程度的左心、右心增大。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以及ST-T段改变,心功能等级3-4级。胸部X线检查测心胸比0.6-0.9。 1.3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患者入院后及时按照其临床表现保证绝对卧床治疗,对其使用利尿剂、洋地黄静脉注射液、抗感染、吸氧、维持酸碱平衡、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2)治疗组给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取40-80mg多巴胺(生产企业: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66)、10-20mg呋塞米(生产企业:湖南五洲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79)、5- 10mg硝酸甘油(生产企业: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围药准字:H20057216)溶于葡萄糖注射液中实施静脉滴注治疗,1次/ld。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按照实际情况适当减少药物,如有低血压现象可适当加用多巴胺剂量。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改善2级或以上,复查胸部X线心胸比明显减少;有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有所减轻和好转,心功能有所改善,改善1组复查胸部X线心胸比较治疗前有所减少;无效: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心功能以及心胸比未有所变化,病情甚至有反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软件SPSSl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联合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6.1%,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发展末期为心力衰竭,是致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关键内容是早期诊断、治疗,从而把死亡率有效减少[3]。现在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是积极预防感染,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及发展,从而减缓及预防心力衰竭疾病发作[4]。临床上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水肿、呼吸闲难及疲倦等症状,则要及时警惕及确诊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目前治疗该病的原则是积极控制病因,加强心肌收缩力、心排血量,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患者心脏负荷。 本研究中对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治疗及加用药物治疗。研究发现,虽然常规方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部分控制,但是治疗效果一股。我们对治疗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研究发现多巴胺药物会使患者循环阻力有效下降并且增加肾血流量,可把患者心脏负荷有效降低,从而将其心功能有效改善;呋塞米药物属于强效利尿剂,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较低患者有良好效果,但是使用过程中要按照其实际情况为患者适量补充钾盐治疗。而硝酸甘油则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见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扩张患者肺血管及容量血管,减少肺动脉压及心静脉压,将患者心输血量有效增加,将其运动功能有效改善[5]。 经本次研究,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P<0.05,具有统计意义。因此,对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运用多巴胺、呋塞米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帮助患者及时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风湿性心脏病该吃什么

风湿性心脏病该吃什么? 一、风湿性心瓣膜病定义和危害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瓣膜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风心病主要累及40岁以下人群,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 在所有心脏的瓣膜中,约七成以上是二尖瓣受到风湿病变的累计,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病变者为20-30%,单纯主动脉瓣病变为2-5%,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病变者少见。在罹患风湿性心脏病后,患者的心脏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容易受到炎症的侵蚀。发炎的瓣膜充血、肿胀、增厚,在瓣膜表面长出许多小小的颗粒,医学上称之为“赘生物”。瓣膜的开闭如同门窗,如果门窗中间存在异物,或者门窗增厚、扭曲,则会导致门窗的开闭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风湿性心脏病后风湿活动仍可反复发作而加重心瓣膜损害。约一半病人以往无明显风湿热病史。 风湿热患者在罹患心瓣膜病之后由于瓣膜的狭窄和关闭不全,患者的心脏需要克服更多的阻力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因此负担较正常心脏明显加重。短时之内患者往往无临床表现,因此容易让患者放松警惕。但是让心脏长此以往地超负荷工作势必造成心脏功能的衰竭。因此在后期一旦患者出现劳力性心慌、气促,身体耐受力下降,就提示心脏功能已经受到较严重的影响。这就是常说的心功能不全。同时此类患者易出现肺内淤血从而诱发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抵抗力下降,在春秋之交天气变化时易感冒。而且一旦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会诱发患者心功能不全在短时间内加重,导致心力衰竭的发作。除此以外,风湿性心脏病还存在以下主要危害: 1.心律失常:即我们常说的“心脏乱跳”,最常见的是心脏颤动(房颤),发生率50%以上。一旦发生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