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章节标题: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掌握法医精神病学的概念

2、熟悉矫正精神病学及监狱精神病学概念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章绪论

一、法医精神病的概念

法医精神病是研究与法律相关的精神障碍和精神健康的医学科学。

矫正精神病学是研究有危害行为的精神障碍者的监护治疗,以及各种犯罪的行为矫治和监狱心理卫生问题。

监狱精神病学是研究有和无精神障碍的罪犯的行为矫治和监狱心理卫生问题。

二、法医精神病的建立和发展

国内外最早有关精神病的法律条文;

现代司法精神病的发展。

三、与法医精神病学相关的学科

(一)与心理学的关系;

(二)与法学的关系;

(三)与行为科学的关系

(四)与法医其他亚专业的关系

(五)与临床精神病学的关系

四、法医精神病学工作者应有的品质

严谨的工作作风;客观的思想方法;公正的检案态度。

课堂训练:

讨论精神障碍者的危险、危险预测和预防。

作业布置:

联系监狱工作和精神障碍相关性。

教学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初学,教学中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章节标题:

第二章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法律问题和鉴定

教学目的:

掌握

1、刑事责任辨认和控制能力的概念;

2、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3、精神损伤的评定基本概念。

熟悉

1、精神疾病患者的权利保障;

2、其他法律能力评定(诉讼、受审、服刑、作证及性自我防卫);

3、法医精神病鉴定的目的、要求和组织。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二章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法律问题和鉴定

一、精神障碍鉴定相关法律问题

1、精神病人责任能力法律依据

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刑法第十八条);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刑法第十八条第三款);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2、精神病人民事能力法律依据

识别、辨认能力,民法第十三条

二、刑事责任能力评定

1、辨认能力的概念

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作用、后果的分析辨认能力。

2、控制能力的概念

是指行为人具备选择自己实施或不实施为刑法所禁止、所制裁的行为能力,即具备决定自己是否以行为触犯刑法的能力。

3、刑事责任辨认和控制能力的关系

辨认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基础;控制能力以辨认能力的存在为前提。4、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的评定依据

(1)刑法中对精神病人的界定;

(2)无责任能力;

(3)限制责任能力;

(4)有责任能力

二、民事责任能力评定

1、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从而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关系的资格;亦即一个人的行为能否发生民事法律效力的资格。

2、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无民事行为能力。

3、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识别、辨认能力决定民事行为能力。

4、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标准

(1)一般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2)特定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三、精神损伤评定

指个体受外来刺激,脑功能发生紊乱,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精神功能紊乱和缺失。

课堂训练:

讨论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保障。

作业布置:

思考精神障碍者的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及有责任能力区别。

教学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比较强,要联系法律与医学学科、综合分析,理解抽象,通

过教学中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章节标题:

第三章精神病学基础

教学目的:

掌握

1、精神检查的基本内容;

2、精神症状和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

3、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

熟悉

1、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精神障碍分类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三章精神病学基础

一、精神检查技巧

1、精神检查的基本步骤和交谈形式

步骤:一般交谈;深入性交谈;结束交谈。

交谈形式: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

2、精神检查交谈技巧

一般技巧:观察、倾听、肯定、重构与代述、澄清、提问。

特殊技巧:顺藤摸瓜、顺水推舟、逆水行舟、迂回深入、故意刺激。

二、精神检查的基本内容

1、一般表现

(1)意识状态;

(2)定向力;

(3)外表;

(4)接触情况。

2、认识活动

(1)知觉障碍;

(2)思维形式和内容障碍;

(3)记忆力;

(4)智能;

(5)自知力;

(6)对事件的认识。

3、心理测试于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

心理测试主要是人格、智能、临床记忆及其他有关量表的检查。

4、不合作的精神检查

两种原因精神状态:严重兴奋、木僵、缄默、违拗、意识障碍等,注意检查技巧

伪装精神病。

二、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精神障碍的病因未明,以危险因素来衡量

危险因素主要为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格和应激。

三、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1、与分类和诊断标准有关的基本概念

(1)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与精神疾病是同义词。(2)神经病性症状:特指幻觉、妄想以及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症状。

2、精神障碍分类的基本原则

主要依据症状表现来分类

3、主要的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系统

CCMD系统(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4、精神病障碍诊断标准

(1)症状学标准;

(2)病程标准;

(3)严重程度标准;

(4)排除标准。

课堂训练:

练习精神检查

作业布置:

复习精神检查内容

教学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理论及操作性比较强,要重点学习精神检查内容并初步学会操作,通过教学中理论结合操作,采取了讲、练、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章节标题:

第四章精神症状的评估

教学目的:

掌握

1、精神活动表现的三个方面;

2、精神症状的共同点;

3、精神症状的三个基本要素;

4、感觉、知觉障碍概念;

5、思维障碍概念;

6、情感障碍概念;

7、意志障碍概念;

8、动作和行为障碍概念;

9、意识障碍概念。

熟悉

1、感觉、知觉障碍表现形式;

2、思维障碍表现形式;

3、情感障碍表现形式;

4、意志障碍表现形式;

5、动作和行为障碍表现形式;

6、意识障碍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四章精神症状的评估

一、精神症状的评价要点

(一)、精神症状的共同点

1、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主观控制令其改变或消失;

2、症状的内容与周围环境多不协调;

3、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多数情况下病人因症状而感到痛苦。

(二)、对比分析

纵向对比:时间、前后;

横向对比:与周围正常人。

(三)、精神症状的三个基本要素

1、性质;

2、频度、强度;

3、时间。

二、常见精神症状及其评价

(一)、感觉、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倒错等。

2、知觉障碍

知觉是将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综合起来,并借助以往经验,在人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知觉来源于感觉。

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由感知觉获得的感性资料,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过程叫思维。

思维障碍分思维形式障碍和内容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包括联系和逻辑障碍

(1)、思维奔逸

(2)、思维迟钝

(3)、思维散漫

(4)、词语新作

(5)、逻辑性倒错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病理性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三个基本特征:病态的坚信、自我卷入、个人独有;

原发性妄想:极大临床诊断价值,典型特征。

继发性妄想:被害、夸大、关系、嫉妒、罪恶、疑病妄想。

(2)、超值观念

(3)、强迫观念

3、情感障碍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不同态度相应的内心体验和表情。

情感、情绪、心境

(1)、心境高涨

(2)、心境低落

(3)、焦虑

(4)、情感淡漠

(5)、易激惹

4、意志障碍

意识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意志增强

(2)、意志减弱

(3)、意志缺乏

5、动作和行为障碍

简单的随意和不随意运动叫动作,有动机目的的复杂运动叫行为。

(1)、精神运动性兴奋

(2)、精神运动性抑制

(3)、自杀

(4)、自伤

6、意识障碍

意识是指对客观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

(1)、朦胧状态

(2)、漫游症:梦游、神游

(3)、谵妄状态

三、常见精神症状综合征及其评价

1、幻觉妄想综合征

2、精神自动症

3、遗忘综合征

4、谵妄综合征

课堂训练:

讨论常见精神障碍

作业布置:

复习各种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

教学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理论比较强,要重点学习精神障碍表现形式,要联系监狱系统与医学学科、综合分析,理解抽象理论。通过教学中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章节标题: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

教学目的:

掌握

1、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

2、精神分裂症的法医学问题;

3、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熟悉

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2、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一、临床学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

遗传倾向;生化代谢异常;脑形态及生理异常

2、心理社会因素

病前人格;心理因素

(三)、临床表现

1、起病形式及早期症状

(1)、慢性起病

(2)、亚急性起病

(3)、急性起病

2、特征性症状

(1)、思维障碍

连贯性、逻辑性

(2)、情感障碍

(3)、意志行为障碍

3、其他常见症状

(1)、感知觉障碍;(2)妄想;(3)、紧张综合征。

4、认知障碍

(1)、注意障碍;(2)记忆障碍;(3)、抽象思维障碍。

(四)、临床类型

1、偏执性

2、青春型

3、单纯型

4、紧张型

5、未定型

6、其他状态: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

(五)、病程及预后

病程呈发展、反复、加重的特点。

二、法医学问题

(一)、刑事责任能力

1、精神分裂症与危害行为;

2、危害行为与临床类型及病理性症状;

3、危害行为与责任能力(辨认控制能力)。

(二)、民事责任能力

1、一般民事行为能力;

2、特定民事行为能力。

(三)、其他相关法律问题

1、性自我防卫能力;

2、精神损伤

课堂训练:

讨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

作业布置:

复习精神分裂症表现,总结总论与各论的连续性。

教学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理论比较强,同时从总论到各论的过渡,要求学生把总论知识运用于各论中,从而快速、便捷、灵活的掌握各论知识。通过教学中理论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章节标题:

第六章心境障碍

教学目的:

掌握

1、心境障碍的症状表现;

2、心境障碍的法医学问题;

3、心境障碍的分型及诊断。

熟悉

1、心境障碍的概念;

2、心境障碍的病因。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六章心境障碍

又称情感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和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一、临床学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

遗传倾向;生化代谢异常;脑形态及生理异常

2、心理社会因素

与抑郁症关系密切

(三)、临床表现

1、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

(2)、思维奔逸

(3)、活动增多

(4)、夸大观念和妄想

(5)、其他症状:妄想、幻觉、感知觉障碍等。

2、抑郁发作

(1)、心境低落

(2)、思维迟缓

(3)、活动减少

(4)、罪恶观念和妄想

(5)、其他症状:食欲减退、便秘、体重下降、幻觉等。

3、混合发作

(四)、病程及预后

心境障碍的预后一般较好

(五)、临床类型及诊断

1、躁狂

2、抑郁

3、双向障碍

4、持续性心境障碍

二、法医学问题

(一)、刑事责任能力

1、心境障碍与危害行为;

2、危害行为与责任能力(辨认控制能力)。

(二)、民事责任能力

1、一般民事行为能力;

2、特定民事行为能力。

(三)、其他相关法律问题

1、性自我防卫能力;

2、精神损伤

课堂训练:

讨论心境障碍的症状表现

作业布置:

复习心境障碍类型及表现

教学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理论比较强,要求学生把各论中的各个疾病知识点学习掌握,并相互区别,以便掌握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教学中理论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章节标题:

第七章偏执性精神障碍

教学目的:

掌握

1、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

2、偏执性精神障碍的法医学问题。

熟悉

1、偏执性精神障碍的概念;

2、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病因;

3、偏执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七章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可有短暂、不突出的幻觉。

一、临床学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

无明显遗传倾向及器质性因素

2、心理社会因素

存在个性缺陷

(三)、临床表现

以妄想为其突出表现

1、妄想

(1)、渐进性

(2)、系统性

(3)、固定性

2、幻觉

多数无幻觉

(四)、病程及预后

多数缓慢起病,病程不长,一般人格保持完整,不导致精神衰退。(五)、临床类型及诊断

1、症状学标准;

2、病程标准

3、严重程度标准

4、排除标准

二、法医学问题

(一)、刑事责任能力

1、偏执性精神障碍与危害行为;

2、危害行为与责任能力(辨认控制能力)。

(二)、民事责任能力

1、一般民事行为能力;

2、特定民事行为能力。

(三)、其他相关法律问题

1、服刑能力;

2、行为能力

课堂训练:

讨论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

作业布置:

复习偏执性精神障碍类型及表现

教学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理论比较强,要求学生把各论中的各个疾病知识点学习掌握,并相互区别,以便掌握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教学中理论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章节标题:

第八章心境障碍

教学目的:

掌握

1、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类型划分标准;

2、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类型;

3、应激相关障碍的法医学问题。

熟悉

1、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

2、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

了解

1、应激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

又称情感障碍,是指一组因严重而持久的精神创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一、临床学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应激因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临床类型及表现

1、急性应激障碍

(1)、意识障碍:典型表现,恍惚或朦胧状态

(2)、感知觉迟钝

(3)、情感淡漠、麻木或郁抑、焦虑、恐惧

(4)、运动减少、呆滞、肌肉震颤及肌张力增加,或活动过度、无目的徘徊(5)、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心跳加快、多汗、颜面潮红

(6)、假性痴呆症状

两种特殊类型急性应激相关障碍:

1、拘禁性精神障碍:拘禁性情绪反应;癔症样反应。

2、旅途精神病

2、创伤后应激障碍

(1)、精神创伤后情景在病人思维、意识及记忆中不断萦绕

(2)、对周围环境普遍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社会性退缩

(3)、持续表现警觉性与易激惹性增高

(4)、病程持续一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3、适应障碍

(1)、短暂郁抑反应

(2)、长期郁抑反应

(3)、以品性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4、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1)、恐缩症

(2)、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3)、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

二、法医学问题

(一)、法律能力评定

酌情评定为有、限制或无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问题较少。(二)、精神伤害评定

课堂训练:

讨论应激相关障碍的症状表现

作业布置:

复习应激相关障碍类型及表现

教学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理论比较强,要求学生把各论中的各个疾病知识点学习掌握,并相互区别,以便掌握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教学中理论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

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章节标题:

第九章癔症

教学目的:

掌握

1、癔症的症状表现;

2、癔症的法医学问题。

熟悉

1、癔症的概念;

2、癔症的病因;

3、癔症的诊断。

了解

癔症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九章癔症

又称歇斯底里,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个类型。

解离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前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感到完全或不完全相符合。生活事件和处境引起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在躯体症状出现时情绪反应减退或消失,这种躯体症状便叫做转换症状。

一、临床学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意识状态改变时癔病发作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二)、临床表现

(一)、转换障碍

1、癔症性运动障碍

(1)、癔症性肢体瘫痪

(2)、癔症性抽搐发作

(3)、癔症性震颤

(4)、起立不能、站立不能

(5)、缄默、失语症

(二)、解离障碍

2、癔症性感觉障碍

(1)、癔症性遗忘症

(2)、癔症性漫游症

(3)、癔症性朦胧状态

(4)、情感暴发

(5)、癔症性假性痴呆

(6)、癔症性木僵

(7)、多重人格

(三)、癔症性精神病

(四)、几种特殊类型

1、癔症的集体发病

2、赔偿性神经症

3、职业神经症

4、Briquet综合征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法医学问题

癔症是一个特例,主要是对辨别能力及控制能力的评定

课堂训练:

讨论癔症的症状表现

作业布置:

复习癔病类型及表现

教学效果分析:

这部分内容理论比较强,要求学生把各论中的各个疾病知识点学习掌握,并相互区别,以便掌握应用于实际工作。通过教学中理论结合案例,采取了讲、练、讨论结合,学生理解并接受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司法精神病学教案

章节标题:

第十章神经症及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

教学目的:

掌握

1、神经症及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

2、神经症及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法医学问题。

熟悉

1、神经症及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概念;

2、神经症及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病因;

3、神经症及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分型及诊断。

了解

1、神经症及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十章神经症及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

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怖、强迫、疑病、郁抑或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一、临床学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神经症的产生与个体遗传、生活经历与心理冲突等多种多样的因素有关。(二)、临床表现

1、焦虑症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

(2)、精神运动性不安

(3)、伴有身体不适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2、强迫症

3、混恐惧症

4、躯体形式障碍

5、神经衰弱

(三)、诊断

共同特点:(1)、起病可与精神应激或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无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

(3)、病人对自己的病有相当的自知力,一般能主动求治

(4)、患病前多有一定的心理素质与人格基础

(5)、无精神病性症状

(6)、一般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二、法医学问题

神经症仅是精神活动能力的削弱而不是紊乱和破裂。多既有责任能力

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

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是指颅脑创伤后发生的精神障碍。

(一)、颅脑损伤的分类

1、闭合性颅脑损伤

2、开放性颅脑损伤

(二)、临床表现

精神病学考试大纲

《精神病学》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1010090 课程名称:精神病学(Phychiatry)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 理论学时:22学时 见习学时:14学时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一、考试要求 《精神病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在诊断学和内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于精神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较熟练运用所学的病理生理、药理和诊断学知识,分析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程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从精神疾病的表现得出精神疾病的诊断,并能掌握其治疗原则,熟悉其预防措施。本门课程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为:了解:指学生能懂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例如疾病的病因病理。熟悉: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并在各种临床见习以及病案分析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得出较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判断是否又精神障碍),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分析解决较为实际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熟悉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熟悉精神障碍的主要病因。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掌握常见的精神症状名称、定义和临床意义。

2.掌握容易混淆的某些症状之间的区别。 3.熟悉其他非常见精神症状的含义、表现与临床意义。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1.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与制定诊断标准的目的,诊断标准主要内容及使用意义。几个主要的分类系统:ICD-10,DSM-Ⅳ,CCMD-3。 第四章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1.熟悉临床沟通技巧。 2.熟悉精神状况检查的注意事项、基本程序和内容,精神障碍诊断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五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掌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2.掌握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3.熟悉导致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4.熟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VD与AD的鉴别。 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 2.掌握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 3.掌握海洛因依赖、酒依赖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原则。 4.熟悉海洛因依赖、酒依赖的病因。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掌握精神分裂症概念、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 2.熟悉其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八章心境障碍 1.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 2.熟悉其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执业医师精神病学复习资料.docx

临床执业医师精神病学复习资料 精神病学笔记第一单元精神病概论 第一节精神病学概论 专业书之两读:为学问,为考试 一、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概念精神与心理精神病学与变态(异常)心理学 精神病、精神障碍与心理变态的联系精神病(psychosis)特指具有幻觉、妄想 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性躁狂症和抑郁症。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屮的一小部分。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索影响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出现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种糟神活动异常作为主耍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泛指一切的因精神问题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社会功能, 精神障碍是一个更宽的范畴。心理变态这是一个老百姓的术语而不是一个专业 术语,泛指一切反常的令常人不能接受的心理现象或者外在的行为现象。精神卫生是指没有躯体的疾病,精神愉快、精神饱满,同时能够适应良好的社会功能的良好状态,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也是每一个人所要追求的状态。 二、精神障碍的病因医学角度:内外因论(生物-心理-社会)(-)生物学因素(内I大I) 1.遗传遗传I大I素是最重要的致病I大I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索,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屈的终生患病率也只冇10 %左右。 2.屮枢神经感染与外伤 (二)心理、社会因素(外因)1.人格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H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2.应激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心理学角度:意识论:精神分析认知论:认知分析行为论:行为分析 第二节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一、症状学概论(精神病理学) 二、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一)错觉、幻觉与表象(二)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1.视物变形症 2.空间知觉障碍 3.非真实感 4.人格解体 5.时间知觉障碍(三)幻觉1.幻觉的分类: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叮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和暗示性幻觉。2.幻觉的临床意义:幻觉为一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药依赖者,癫痫,以及急慢性精神病。3.幻觉与其他症状的鉴别:言语性幻听,特别是评论性或议论性幻听需与关系妄想区别。 三、思维障碍(一)思维内容障碍:强迫观念/超价观念/妄想妄想的三个特征 1.妄想都是涉及自我的 2.这种观念为个人独享 3.坚信不移(-)特殊的

精神科病例标准化病人

精神科病例标准化病人 ——抑郁症 案例:男/女性,38岁,由家属(妻子/丈夫)供史,可靠。 主述: 反复情绪低落、兴趣下降1年,复发2周。 现病史: 患者1年前工作压力大,出现情绪低落,整天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都提不起劲,感到“心里压抑,高兴不起来”。诉说反应迟钝,感觉“脑子像涂了一层浆糊样”。渐渐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参加平时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睡眠差,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白天精神差,疲乏,没精打采。到当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查脑电图正常,脑CT正常。诊断“情绪障碍”,服百优解1片/日,2个多月好转,渐恢复正常上班,自停药物。2周前与同事为工作之事产生分歧,发生争执后诉症状复现,逐渐加重,近日整天悲观绝望,郁郁寡欢,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伴有阵阵心慌不适。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食欲下降,体重明显消瘦。难以坚持正常工作。在本人同意下被家人送来我院住院 治疗。 既往史: 10年前做过阑尾炎手术。既往无兴奋话多、精力过剩等表现。否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和夜游史。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无头颅外伤史、无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史和输血史。有预防接种史。

个人史: 重庆本地人,大学文化,中学语文老师,已婚,有一女儿。(女性则还要询问月经史)夫妻感情可,家庭和睦。病前性生活协调。既往身体健康,性格偏外向。病前与同事相处融洽,无烟酒及其它不良嗜好。平时喜欢看书、看韩剧、旅 游等。 家族史: 否认两系三代精神疾病史。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 T:36.7℃,P:80次/分,R:16次/分,BP:110/70mmHg。未发现特殊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检测也未检出异常的感觉、运动等,反射正常、对 称,未引出病理反射。 实验室辅助检查: 门诊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血无阳性发现;心电图正常;胸片检查结果阴性。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本例初步印象是: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诊断依据:根据《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3版》 (1)症状标准:1.情绪低落2.兴趣下降3.精力不济4.自我评价降低5.无 价值感6.睡眠障碍7.食欲下降。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四章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

教案编号: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精神病护理学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 授课年级2007年级 教案内容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

教师 日期2010 年 3 月9 日 教案概要 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

编写时间:2010 年 2 月18 日 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制

第四章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 第一节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接触患者与建立护患关系的要求、治疗性沟通的技巧。 (二)熟悉接触患者与建立护患关系的过程。 (三)了解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 二、教学与内容 (一)详细介绍接触患者与建立护患关系的具体要求。 (二)重点讲解接触患者与建立护患关系的沟通技巧。 (三)一般介绍影响护患交流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与记录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精神疾病的观察和护理记录。 (二)熟悉精神疾病的观察。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精神疾病护理记录的方式和内容,以及记录的要求。 (二)重点介绍精神疾病观察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第三节精神科的基础护理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精神科基础护理中安全、日常工作、饮食和睡眠等内容。 (二)熟悉安全、饮食和睡眠护理。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精神科安全、日常工作、饮食和睡眠护理内容。 (二)重点介绍安全、饮食和睡眠护理。

第四节精神疾病患者的组织与管理 一、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精神疾病患者分级护理管理。 (二)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组织和管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介绍精神疾病患者各级护理管理具体内容。 (二)一般介绍精神患者的组织和管理。 第五节精神科整体护理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 (二)熟悉评估的内容 (三)了解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的制定 二、教学内容 自学 第六节精神科康复训练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精神科康复训练方法的种类 (二)熟悉放松训练方法 (三)了解建立康复信念、社会技能训练、学习行为技能训练、职业行为训练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自学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病案(一) 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 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对异 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 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 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 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 心境障碍。 2) 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患者发病前有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 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等诱因,但发 病的症状与这些事相关性不大,症状荒谬离奇,因此可以排除心因性精 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2分) 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开始用药。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1分)原则上单一用药,对于出现抑郁情绪、躁狂状态、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有锥外系反应可合用安坦。(1分) 病案(二) 张某,中年女性。自述两年前她进入股市,是偷偷地动用了家里的一些积蓄,背着丈夫在炒股。开始也赢了一些,觉得很容易。所有就一下子投入了家庭的全部积蓄5万元。6个月前股市很差,输了2万多。她觉得对不起丈夫。逐渐出现心境不好,情绪很低落,开心不起来。对生活提不起兴趣,不想看电视,也很少看报。以前很喜欢听音乐,但现在也没兴趣了。怕与人交往,基本上很少和亲朋好友

精神分裂症论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论文 精神分裂症涉及刑事案件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涉及刑事案件的特点,从而有效预防犯罪。方法收集近三年以来精神分裂症涉及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案例共73例,案由主要为故意伤害(包括杀人)、涉性(被性侵害和强奸)案件;涉案人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涉案者以故意伤害及盗窃居多、女性涉案者以被性侵害及故意伤害居多。结论精神分裂症涉及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案例社会危害性及社会影响较大,故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监护管理,以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涉案特点;预防犯罪随着社会进步和公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精神病人的权益也日益得到广泛关注,以致在精神病人出现违法犯罪行为时,常需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以明确其行为当时状态及法律能力。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涉案行为的特点,本文收集涉及刑事犯罪的精神分裂症鉴定案例共73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本院于2008年1月一2010年12月间经司法精神病鉴定为精神分裂症的涉及刑事违法行为的案例共73例。 1.2方法 对入组案例的相关鉴定资料及案发时相应涉案行为进行回顾性

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 73例中男性54例,女性19例;年龄13~65岁,平均33.71±12.46岁;其中l8岁以下者3人,18至45岁者49例,大于45岁者21例;受教育程度:文盲5例,小学文化28例,初中25例,高中14例,大学1例;职业状况:工人10例,农民29例,无业30例,其他4例;婚姻状况:已婚32例,未婚30例,离婚9例,丧偶2例。 2.2案情及鉴定结果 在本组案例中,案由主要是故意伤害(包括杀人7例)24例、涉性案件共16例(被性侵害11例、强奸5例)、盗窃15例;鉴定结果:完全刑事责任能力4例、限制刑事责任能力19例、无刑事责任能力39例;性防卫能力削弱2例、无性防卫能力9例。 2.3两性涉及刑事案件案由比较 在本组案例中,男性54例,女性19例;男性涉案鉴定中案由主要是故意伤害(包括故意杀人6例)20例、盗窃14位、强奸6例、抢劫3例;女性涉案鉴定中案由主要是被性侵害11例、故意伤害(包括杀人1例)4例。 2.4两性涉及刑事案件责任能力比较 54例男性涉及刑事案件法律能力结果:完全刑事责任能力4例;限制刑事责任能力17例;无刑事责任能力33例。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2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 1、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患者主要的精神症状是() A.违拗症状 B.被害妄想 C.关系妄想 D.疑病妄想 E.嫉妒妄想 F.钟情妄想 2、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患者所患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鉴别诊断应考虑() A.起病缓急 B.病程特点 C.早期症状 D.心电图 E.X线片

F.智能下降程度 3、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该疾病潜伏期较长,早期一般不易发现,其中可能的症状为脑衰弱综合征,该综合征的典型症状是() A.认知障碍 B.情感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识障碍 E.智能障碍 F.行为异常 4、患者,男性,65岁,1月前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住院一周后,患者拒绝治疗,认为医生和护士都是来害他的。看到妻子和同病房的男性患者或家属说话,就生气,大骂妻子不忠。既往无类似发作。随着病情进展,该患者出现了智力下降,对患者的治疗原则为() A.改善脑血流 B.促进大脑代谢 C.加强功能训练

D.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维持 E.治疗合并的躯体疾病 F.预防脑梗死进一步恶化 5、二十岁男性患者,因少语、少动、少食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有感冒发热史,当时最高体温为38.8℃,在当地医院予积极治疗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回家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讲话少,活动减少,食欲减退,同时伴随出汗多,面部油脂增多,家人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温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暂无阳性发现。精神状况检查:患者问话不答,表情茫然,出汗很多,面部油光发亮,有两次将小便解在床上,晚上不睡觉,为明确诊断,入院后需要立即完善下列哪些检查() A.血常规 B.尿常规 C.头部MRI D.脑电图 E.心电图 F.经颅多普勒 G.脑脊液检查 H.MMPI I.I.HAMD J.J.电解质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湖南中医药大学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大纲适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结合精神病学是临床 医学的一门分支,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中西结合精神病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精神病学基本概念、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障碍的检査和诊断、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和康复等。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精神疾病基础理论知识、举握精神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疾病的处理原则,通过理论、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基本上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神经病学”;后续课程有“行为医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儿童精神病学”、“神志病学”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精神病学进展,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精神疾病的分类及诊断原则,举握精神疾病症状学及接触检査精神障碍患考的技能,重点第握脑器质性椿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及儿童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西医诊断、中医辩证分型方法和屮西医结合治疗预防措施。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将来在综合医院、儿保、社区全科医学匸作中识别、筛査精神疾病的能力,并促进中医精神病学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概述:精神病学、梢神障碍、其他相关学科; 2. 脑与精神活动: 3.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中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4. 展望。 【目的要求】 1. 掌握脑的结构,脑的神经化学,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2. 熟悉精神障碍的病因、生物学因素、中医的理论解释、心理和社会因素 3. 了解精神障碍的定义与相关医学的联系及展望。 【难度与重点】 1. 教学重点:精神障碍的概念

106例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分析

106例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29T13:29:58.8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5月总第191期供稿作者:朱宏志张培新[导读] 本文统计的结果显示,农村人口、低文化、无业的青壮年构成了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主体。 朱宏志张培新 (江苏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5)【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者的涉案特征,有效预防犯罪。方法:对近三年以来有关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鉴定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45岁者共72例,占67.94%;小学文化及文盲95例,占89,62%;农民及无业者93例,占87.74%;涉案人员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女性涉案者以被性侵害及盗窃居多,被性侵害有40例(占总案例的37.74%)、盗窃4例;男性涉案者以盗窃及强奸居多。盗窃案男性27例(占总案例的25.47%),强奸7例。结论:显示农村人口、低文化、无业的青壮年精神发育迟滞者构成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主体,其中以被性侵害案占首位,盗窃案居第二位。提示全社会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要齐抓共管,加强道德教育和监管,以减少违法犯罪及防止性侵害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司法精神病学;预防犯罪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1-02 本文收集我司法鉴定所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接受司法机关委托鉴定478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10例(23.01%),精神发育迟滞106例(22.18%)。为探讨精神发育迟滞发案的特点,有效防止犯罪,现将精神发育迟滞106例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收集本院2008年一2010年间资料完整的精神发育迟滞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共计106例。 1.2 方法:对入组案例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1]为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06例中男性53例,(50.00%),女性53例,(50.00%),年龄13~73岁,平均年龄为24.79±8.35岁,其中

第八版精神病学编写大纲(8th)clean

全国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八版编写大纲 一、总体构思 (一)主要参考书 1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美国精神病学会、欧洲精神病学会对医学生精神病学课程设置2对第四4~7版的反馈意见 3国际知名教科书,如牛津《精神病学》等 (二)编写注意事项与选材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基): 依据学生水平,在校时间,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 上要强调三基,使学生能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为毕业后学习打下基础 2.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五性) 3.人文(社会、文化、伦理、患者隐私、歧视与偏见等等),态度(服务理念、医患关系、职 业精神等等)、理念(心身统一的哲学思想、大精神科概念、精神疾病属性)的培养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根据其重要性与适用性可分为: 1必须要掌握的(must know, minimal requirement) 2应该要掌握的(should know) 3最好要掌握的(nice to know) 因此在选材时, 把“必须要掌握”的写透, 可适当涉及”应该要掌握的”, 尽可能少写”最好要掌握”的内容。决定上述重要性与适用性时, 主要考虑: 1.对象: 本科生, 毕业后大部分不从事精神科临床 2.疾病谱的变化 3.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变化 4.向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社区服务方向发展变化 5.新的精神卫生法所强调的服务重点与难点,如非精神病性疾病、成瘾性疾病、脑与躯体相 关精神疾病以及综合医院联络咨询等等 (三)主要变化 1.采用国际分类(ICD-11)最新分类,同时参考美国分类与诊断标准(DSM-5); 2.强调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 3.更加简练、更加基础、更加可读、更加有趣; 5.调整、增加Box,有助于读者理解、思考,并增加趣味性 6.进一步保证质量,互校,主编、副主编把关。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doc

病案(一) 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对异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 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 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 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 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 心境障碍。 2)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患者发病前有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 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等诱因,但发 病的症状与这些事相关性不大,症状荒谬离奇,因此可以排除心因性精 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2分) 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开始用药。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1分)原则上单一用药,对于出现抑郁情绪、躁狂状态、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有锥外系反应可合用安坦。(1分)病案(二) 张某,中年女性。自述两年前她进入股市,是偷偷地动用了家里的一些积蓄,背着丈夫在炒股。开始也赢了一些,觉得很容易。所有就一下子投入了家庭的全部

司法精神病学案例及法学分析

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2004)东刑一初字第10号 公诉机关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检察院。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刘守礼,男,1946年3月8日出生,汉族,山东省利津县人,农民,住利津县北宋镇东尹王村,系被害人刘风雷之父。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綦崇兰,女,1946年 2月4日出生,汉族,山东省利津县人,农民,住利津县北宋镇东尹王村,系被害人刘风雷之母。 以上2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被害人刘风雷的诉讼代理人高金凤,山东齐征律师事务所律师。 以上2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被害人刘风雷的诉讼代理人刘丰波,1969年11月22日出生,汉族,利津县北宋镇东尹王村村民,住该村,系被害人刘风雷之弟。 被告人宋志强,乳名国林,男,1978年10月16日出生,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山东省利津县人,农民,捕前住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西尹王村。2003年9月25日因涉嫌故意伤害犯罪被山东省利津县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同年9月 30日因涉嫌故意伤害犯罪经山东省利津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10月1日由山东省利津县公安局执行逮捕。现押于东营市看守所。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宋志勇,男,1974年1月19日出生,汉族,利津县北宋镇西尹王村村民,住该村,系被告人宋志强之兄。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宋奎元,男,1945年 12月2日出生,汉族,利津县北宋镇西尹王村村民,住该村,系被告人宋志强之父。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检察院以东检刑诉(2004)第10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宋志强犯故意伤害罪,于2004年3月23日向本院提起公诉;在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刘守礼、綦崇兰向本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对本案进行了合并审理。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马红出庭支持公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刘守礼、綦崇兰及被害人刘风雷的诉讼代理人高金凤、刘丰波,被告人宋志强及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宋志勇、宋奎元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宋志强因向本镇东尹王村的刘丰波索要工程欠款未果,于2003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在与叫其干活的刘丰波之兄刘风雷谈论欠款一事时,用一把此前改装过的射钉枪,朝刘风雷的腹部右侧打了一枪,造成刘风雷失血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案发后被告人宋志强畏罪潜逃,于9月25日到东营市公安局投案自首。

[高中英语]新人教版英语高三选修9:Unit 3教案

新人教版英语高三选修9:Unit 3教案 Unit 3 Australia Teaching Aims: 1.Topics :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Australia/ Wildlife/ Tourism/ Customs and culture 2.Reading: a. Glimpses of Australia b. Australia’s dangerous creatures c. Greenhill High School Notice Board. 3.Grammar: The Predicative (words, phrase, nonfinite, clauses) Special Focus: 1.enlarge vocabulary: associate, associate with, Canberra, barrier, brochure, adequate, ecology, autonomous, federal, defense, citizenship, celebration, tolerate, tolerance, migrant, via, superb, rusty, tropical, splendor, heritage, aboriginal, out of respect, fortnight, reservation, highway, cradle, rainfall, agriculture, sow, bachelor, correspond with, enclosure, desperate, shrink, barbecue, talk… into, wind, limb, paralyze, recover, funnel, snatch, amongst, vinegar, unconscious 2.practice reading skills: learn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a passage in a few minutes; learn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an essay. 3.improve writing ability Additional materials: From Text to Test 高考链接 1.On 26 January, Australia Day, in over 200 locations across the nation, more than 9,000 people will become Australian citizens. (P22) across 用作介词或副词,意为“横过;穿过”.是指从“从一边到另一边”穿过/横过一个平面. [拓展]注意across和over、through的区别:over强调“越过/跨过”高的物体;through 着重指从物体中间“穿过”.例如: He helped the old lady across the road.

精神病学案例库

精神病学案例库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患者听到钟表的“嘀嗒”声,就听见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骂他“笨蛋”,节奏和 钟表声同步。当他把钟表用棉被捂住后,骂人声也消失。 参考答案:功能性幻听 2、胆道蛔虫患者经治疗已愈。1 个月来感到胃肠内有许多蛔虫在四处爬动,而且感到蛔虫集中在 肛门处交配产卵,然后沿肠道上行,最后在肝脏钻孔,使得上腹部隐隐疼痛。 参考答案:内脏性幻觉 3、患者沉默不语,但感到自己的舌头和嘴在动,和平常说话的感觉一样。参考答案:运动性幻觉 4、车祸丧子1 周的母亲,突然听到儿子喊“妈妈”的声音。 参考答案:心因性幻觉 5、患者发觉自己的手变大了,汗毛像野兽毛一样浓密,镜子里自己的脸比黑熊脸还黑还难看。仔 细一看,自己的脸还是原来正常状态。 参考答案:感知综合障碍 6、患者认为许多人骂他是“饭桶” ,因为有许多排队买饭的人在敲饭盆。参考答案:妄想 7、某男原来精神正常,某日听到电台女播音员讲错一句话,突然感到播音员是在引

诱他去对她进行非礼。次日发现电视台所有节目都在对他进行试探和引诱。参考答案:原发性妄想 8、男,19岁,2个月来多次撞向汽车轮胎。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投胎”重新做人。参考答案: 病理象征性思维 9、患者脑海里控制不住反复思考自认为没有必要想的问题。 参考答案:强迫思维 10、患者整块吞食排骨,声称是为了得到“硬骨头精神”。 参考答案:病理象征性思维 11、患者感到脑海中无法自控地涌进大量不属于自己的思想。 参考答案:强制思维 12、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日心学说”在当时被教会称为“异端邪说”,但他们对自己 的观点都坚信不移。多年后事实证明不是“妄想” ,但在当时可以说是妄想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日心学说” ,经过事实证明不是“妄想” 。即使在当时也不能说是妄想,因为不能全部符合妄想的四个基本特征(病态坚信,自我卷入,个人独有,时代色彩)。“日心学说”是与客观事实相符的,不是病态坚信;它与哥白尼和布鲁诺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没有“自我卷入”的特征。 13、病人将输液管看成是一条毒蛇,显得惊恐不安。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探究与规制 摘要:强制医疗涉及到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问题,若适用范围过宽,可能造成“不该收治的乱收治”、“被精神病”的问题,从而侵害公民的人身权益;若适用范围过窄,则可能造成“该收治而不收治”的问题,从而遗漏对部分具有社会危害的精神病人的管教,进而削弱强制医疗程序防卫社会的目的。限制精神病人的人身自由与保护社会安定之间的平衡点就是准确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本文通过对强制医疗的标准、鉴定人员和机构、拒不出庭作证的规制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具体的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强制医疗;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鉴定意见 对犯罪的精神病人准确地进行医学鉴定是正确适用强制医疗的前提,其在整个强制医疗程序中处于核心地位。实践中所曝出的极个别机关为了降低上访者、轻微违法者的数量,而将此部分人员当做“精神病人”送至强制医疗的现象,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此种现象的发生与强制医疗的监管,尤其是对司法鉴定方面的监管有莫大的关系。对强制医疗程序的明确规定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强制医疗程序走上了“诉讼程序之路”,由过去的行政机关垄断式审查发展到公开的司法审查,并贯彻司法最终裁判原则,检察机关对强制医疗程序实行全程监督,最终保障该程序的公正性。 一、现行法律的解读 1、《精神卫生法》的相关规定 2013年5月1日起实施的《精神卫生法》,用85个法律条文对精神障碍患者诊断、治疗、合法权益的保障等做了规定。第19条、第25条、第29条分别规定了监管机构、诊断机构资质和鉴定人条件,进一步规范了精神病人的鉴定、治疗等工作。第30条明确了住院自愿原则和非自愿治疗的实体标准,明确了非自愿治疗不再由医学标准界定,而是要执行法律规定的实体条件。具体来讲,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法律同时规定,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已经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第32条规定了精神病人及其监护人对强制医疗鉴定意见不服的申请重新鉴定权,“…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该条文体现了对精神病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与社会正常秩序的保护之间的平衡。即对于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疑似患者,应有人或机构出面负责,将其送进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此处的由谁出面并非关键问题,关键是一旦发生误诊、错诊,不该收治的被收治,当事人如何自救?此条文予以回应。《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强制医疗的规范和完善、“该收治不收治、不该收治乱收治”现象的缓解,具有重大意义。 2、新《刑诉法》的相关规定 新《刑诉法》共有6个条文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作出规定,明确了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条件、审理程序、对被强制医疗人的救济及检察院的法律监督。由于强制医疗涉及

《精神科护理学》第九章+精神分裂症及护理讲稿

第九章精神分裂症及护理 第一节概述 导入语: 各位同学下午好!今天呢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我们精神科护理学里面的第九章的内容——精神分裂症及护理。本章节呢总共有两小节的内容,第一小结呢是对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概述,包括此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个总体描述。第二小节呢则是对精神分裂的患者的护理作详细的介绍,我们讲从他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逐一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学习了本章节后在今后的生活中对次病呢有个更深刻的认识。 在讲课之前我想问下同学们,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说过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吗?有见过吗?你们对此病都了解些什么呢?(插入几张精神分裂症患者图片,此类患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是不是就是我们平时看见的疯子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然后再引入本次课的正题。 一、分裂症概念:是一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常伴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其中以思维障碍为核心表现,并以精神活动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 二、分裂症的起源发展:早在至少公元1世纪,在古代埃及、印度、中国及希腊,相关的文献资料就有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描述。我国古代把所有精神障碍划分为癫、狂两类,所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精神分裂症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期:①1857年法国的Morel首次采用早发性痴呆描述了一组发病于青少年且有严重智能衰退的患者。②1871

年德国的Hecker和Kahlbaum对发病于青春期并很快导导致智力衰退的患者进行描述,称之为青春痴呆。③1874年Kahlbaum还描述了一种具有特殊精神症状并伴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精神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改变,称之为紧张症。④ 1896年德国的Kraepelin对上诉各种观点和描述进行仔细分析之后,认为上述不同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春期,最后发展为衰退,故合并上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⑤1911年瑞士精神病学家Bleuler 进行细致的临床学研究后指出,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精神分裂:描述了4A“基本症状:即联系障碍(Associative)、情感淡漠(Apathy)、矛盾意向(Ambivalence)和内向性(Autistic),他提出“精神分裂”的概念,故将这一疾病命名为“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呢其实可见于各种社会文化和社会阶层中,是我们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之一,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在1%左右。那么,到底是些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疾病的发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口述过度)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裂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与遗传、神经发育、神经生化异常以及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 ⑴遗传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约10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 近、亲属中患病人数越多,预期的发病率越高。 ⑵神经发育典型病例尸解研究发现,患者额叶、颞叶(海马、嗅 外皮质、海马旁回)有萎缩;CT、MRI以及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 部分患者有脑室扩大、沟回增宽和胼胝发育异常。这些变化在疾 病早期就已经存在,他与神经损害一致,其主要外在表现(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