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估值技术

合集下载

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及方法概述V2

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及方法概述V2
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原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涉 及公允价值的具体会计准则有17项
9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1.6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
与IFRS的趋同 ■ 国内准则引用了IFRS13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 国内准则涉及的范围包括一般工商业及农业、金融业等特殊行
业,与IFRS基本一致。 与IFRS的差异
6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1.4 美国GAAP体系下的公允价值计量
1967年12月,APB发布的《1967年总括意见》,要求企业对应 付债务用现值法进行摊销。 1975年12月,FASB颁布SFAS12,要求对可变现的普通证券用公 允价值计量。 80年代, 发布16项公允价值相关准则 90年代, 发布23项(总共32项),其中金融工具相关准则9份 2006年9月15日,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发布 2009年7月1日,ASC Topic 820《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 2011年5月12日,ASU 2011-04
公允价值计量 —框架及方法概述
研发部 王宗礼
1
目录
1 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2 公允价值计量定义及计量框架 3 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知识 4 公允价值计量评估方法概述
2
一、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情况
1.1 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金额或所付出的对价计量。
重置成本:资产按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金额计量,负 债按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金额计量
持有至到期的投资(Held to maturity,HTM)----债权投资 ■ 初始计量: US GAAP:公允价值减交易成本 IFRS/CAS:包括交易成本在内的成本 ■ 在持有期限内摊销,不需要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解读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解读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解读全部讲义第⼀节准则概述⼀、制定背景⾃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以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我国上市公司以及部分⾮上市企业中已经连续5年得到平稳有效实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国内的⼴泛应⽤,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经济运⾏发展中所起的作⽤越来越重要。

此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分散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融⼯具确认和计量》等多项会计准则中。

为更加有效、统⼀地应⽤公允价值计量,实务界、监管部门等在企业会计准则执⾏过程中提出建议,认为有必要根据我国现有市场特征对公允价值计量制定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并提供详尽的操作性指导。

2008年国际⾦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计量受到全世界关注。

为应对国际⾦融危机,⼆⼗国集团和⾦融稳定理事会提出建⽴⼀套全球统⼀的⾼质量会计准则。

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就是与国际⾦融危机密切相关的重要准则之⼀。

为响应⼆⼗国集团和⾦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倡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加快了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项⽬的研究和制定⼯作,并于2011年5⽉12⽇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定义了公允价值,制定了统⼀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规范了公允价值的披露要求。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为其他国家或地区应⽤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有益参考。

为了进⼀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我国财政部会计司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于2012年5⽉17⽇起草了《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

关于“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及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及计量方法的探讨
“ 允价值 ” 公 的有 关 内容总 结 出 了以下 文章 , 希望 能够得 到 同行 和专 家 的指 教 。
Ab t a t oea d mo ee tr rs c o n a t a e ane c aln e wi r n r n ep ie e an t no c ” w iino c u tn sr c :M r n r n ep iea c u tn sfc w h le g t mo e a d mo ee tr rs sb g i oe fr e Ne Edto fAc o n ig h Sa d r ” fo 20 8.T e Ne Edto fAc o n ig S a d r h n e ral tn a d r m 0 h w iin o c u tn t n ad c a g d g e t y.c mpae t he od.On f c a g s i sn h on e to F i o r d wi t l h e o h n e s u ig te c c p f” ar
⑥销售合 按 应 收 取 的金 额 作 为公 允 价 值 : 于 长 期 应 收款 项 , 以 适 当 的 现 认 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不应 折现 。 对 应 同 或 协 议 价 款 的收 取 采 用 递 延 方式 , 质 上 具 有 融 资性 质 的 , 当 实 应 行利 率 折 现 后 的 现值 确 定 其 公 允价 值 。 确 定 应 收 款 项 的 公 允价 值 在 ⑩ 时, 要考虑发生坏账 的可能性及收款费用。 ④存 货, 产成 品和 商品按 按照应收 的合 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固定 资产 、 形 资 产 和 长 期 股 无 其估 计 售 价减 去 估计 的 销售 费用 、 关 税 费 以及 购 买 方通 过 自身 的 通 过 非 货 币 性 资 产 交 换 取 得 的存 货 、 相 努 力在 销 售 过 程 中 对于 类似 的产 成 品 或商 品可 能 实 现 的 利 润 确 定 ; 权投 资等非货 币性 资产 ,具有商业 实质 且公 允价值 能够可靠计 量 以公 允价 值 和 应 支 付 的相 关 税 费 作 为换 入 资 产 的成 本 , 允 价 公 在产 品按 完 工 产 品 的估 计 售 价 减 去 至 完 工 仍将 发 生 的成 本 、 计 销 的 , 预 ⑩ 售 费 用 、 关税 费 以及 基 于 同 类 或 类 似 产 成 品 的 基 础 上 估 计 可 能 实 值与换 出资产账面价值 的差额计入 当期损益。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 相 债 修 债 现的利润确定 ; 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⑤不存在活跃市场 的 债 务 、 务 转 为 资本 、 改 其 他 债 务 条 件 等 方式 进 行 债 务 重 组 的 , 金融工具如权益性投 资等, 应当采用估值 技术确定其公 允价值 。⑥ 务人 应以转让 的非现 金资产 、 股本、 重组后债务 的公允价值 为基础 债权人应 以其 受让 的非现金资产、 享有股份 、 修改其 投资性房地产 , 当参考其所在地活跃的房地产交 易市场上 同类或 计算重组损益 , 应 ⑩在 判断 资产是否发生减值 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确定其公允价值 。 ⑦投 资者 他债务条件后的债 权的公允价值 入账 。 时, 根据 资产 的公允价值减去 处置 费用后 的净额 与资产预计未来现 作 者 简 介 : 京 英 (9 6 , , 卢 16 一)女 浙江 杭 州人 , 计 师 , 究 方 向为 经 济 管 理 。 会 研 金 流 量 的 现 值 两 者 之 间 较 高 者确 定 可 收 回金 额 。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计量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公允价值计量
计量 。

第二 , 新会计准则 的实施将对 提高财务信 息质量带来 不可
公 允 价 值 量 运 用 背 景 及 对企 业 的 影 响
低估的影响 1 .传统 的会计 主要 采用历史 成本计量 ,关 注损益表 、 关注

19 9 0年之后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 已颁布 的 4 1个《 国际
“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 而经常被低 估有 了很大 的不 同。
性地应用 了公允 价值 这一 计量属 性 , 国际会 计 准则相 比较 , 和
我 国对公允价值 的应 用是 有选择 的、 慎 的 ,即:如果 公允 价 谨
值 能够 可靠 地计 量 , 采 用公 允 价值 ,否 则仍 采 用历 史成 本 则
组 和非共 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 。在这些准则 中 , 有选 择
繁 , 是持有上市 企 业股权 的 , 资产市 价 已经 远远脱 离原 尤其 其
账面价值 , 因此金 融工具 的确认 和计 量成为判 定这些 持股公司 真实经营业绩 的一 个必 要补充 部分 。 目前实 行 的的人 民币汇 率为浮动汇率 , 以及全球大宗商 品的超级 牛市 , 多原材 料 、 众 有 色金属价格上涨 , 房地产市场上 涨 , 以 , 所 公允 价值计量属 性也 非常具有现实估值的参考意义 , 以前资产计 价方法 中使 用的 与
交易对 收益的影 响 , 资产负债表更多体现剩余 数 ; 国际会计 而 准则 委员会则集 中于资产 和负债 ,这意味着 现在会计 的过程将 围绕着对资产和负债 的初始确 认 、 始计 量、 续计 量和 终止 初 后
确认 。即配比、 谨慎等原则 正逐渐被 淡化 ,以公允 价值体 现的
会计准则》 和国际财务报告 准则 委员会颁 布 的 7个 《 国际财务 报告准则》 Ir )大量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说 , (Ft s 现 在 的会计计 量是 以历史 成 本 和公允 价 值 混合 计 量模 式为 主 。

其他权益工具中公允价值计量标准

其他权益工具中公允价值计量标准

文章标题:探究其他权益工具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在金融领域,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在其他权益工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或负债的估值,该估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价格。

其他权益工具包括股票期权、优先股等,其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对于投资者、公司和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其他权益工具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带你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概念。

一、什么是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公允价值计量是指在资产或负债未来的交易中能够得到的价格。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IFRS 13),公允价值是“在市场上独立、在市场上进行的、未受限的参与者之间的交易,可从所要估计的参与者可以获取的和平等的机会中获得的”。

这意味着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需要基于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或类似的参考数据进行估值,反映市场上的真实情况。

二、为何其他权益工具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重要?在其他权益工具中,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对于投资者、公司和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直接关系到他们所持有的其他权益工具的真实价值。

了解其他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

对于公司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标准涉及到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

公司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标准对其他权益工具进行估值,以反映其真实价值,同时满足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要求。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直接关系到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监管机构需要依据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监管其他权益工具市场,确保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竞争。

三、其他权益工具中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应用及技术难点在实际应用中,其他权益工具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

公司在对其他权益工具进行估值时,需要考虑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一些其他权益工具可能由于市场交易量较小,导致其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对于一些复杂的其他权益工具,比如股票期权等,其公允价值的计量更加复杂。

公司需要运用各种定价模型和假设来进行估值,这就需要公司具备较强的财务建模和估值能力。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为 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需求多元化 的需要,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一直以来颇受争议 ,可靠性和相关 『 生并列 也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下会计准则国际趋 同的世界潮流, 我国于 2 0 0 6 为会计信息两个最为重要的质量特征, 两者往往此消彼长 , 公允价值计 年 2月 1 5日发布了包括《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和3 8 项具体准 量比单一历史成本计量提高了相关眭, 但在可靠性问题 却稍显不足。 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 0 0 6 年l O月 3 0 1 3 , 又发布 了企业会计准 可靠性强调如实表述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要求计量中不存在偏差并且 则应用指南从 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 会计信息能够得到验证。这种可验证性一般要求, 当具有相近背景的不 同。只有引 入公允价值, 才更能反映企业的现实 隋况, 对投资者等财务报 同个人, 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 同一事项加以计量时, 能够获取相同 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才 能提升会汁信息的相关陛。 的结果。而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 市场环 1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运用 境复杂多变, 有的会计事项可 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 有的却 1 . I金融工具计量中使用公允价值 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正是由于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 公允价值 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 金融工具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 需要通过估价技术来获得萁 可靠性一直难以令人满意而备受质疑。公 计量和后续计量。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艘某项投资不再适 允价值特别是现值的计量技术较难掌握, 并涉及到许多估计 、 假设和判 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 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 断, 计量主体的思维方式和主观选择对其有重大影响, 可验证 『 生是其致 公允价值进行后继计量, 重分类 日 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问的 命 的弱点。 差 ̄i t # L N 者权益, 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时转出确认当 3完善 公允 价值计 量属 性的对 策 期损益。 3 . 1完善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1 . 2投资l 生 房地产中使用公允价值 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是保证其可靠性所必须的。从 在投资l 生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公 允价值模式计量 的条件为: 一是 我国的现状来看,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已经基本确立, 但市场经济 投资陛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 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 。证券交易市场 、 产权交易市场 、 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市场价格及相关信息从 而对投资洼 生产要素市场等都不成熟,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 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投资l 生 房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 息。对于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的资产需 要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 量, 不计提折 旧或摊销, 以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 公 公允价值饵 现阶段未来现金流量以 及折现率的 确定有赖于会计人员的 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主观判断, 受人为影响比较大, 难以保证所估计的公允价值是可靠 的。冈 1 . 3企业合并中使用公允价值 此, 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 的市场环境, 如健全生产要素市场、 产权 在企业合并中,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因为 交易市场 、 资本市场等。 非 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 是双方 自愿交易的结 3 . 2进一步完善新会计准则并保持其与审计准则的一致 果。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应 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这就使企业在 我国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是分布在不同的会计准则里, 比 并购中能够得到更公允的对价。 如金 融工具 、 投资l 生 房地产 、 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 债务重组和非 2 公允价 值计 量存 在的 问题分 析 货 币性交易等, 而且对于不 同的准则, 限制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也各不 2 . 1目前也存在着公 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之争 相 同。针对广泛运用公允价值带来操作上的难度, 我们认为相应的监管 在实践中公 允价值被上市公司利用来操纵利润。 而我 国这方 面的 部 门应尽 陕制定并公布—个具体指南对 于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 监管制度跟不上, 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 导致制度和现实缺乏协调性。具 个明确标准艘 公允价值这个标准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总 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 . 1 . 1信 息质量的可靠 难以保证。 相对于具有客 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 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 可以有针对 l 生 地使用, 这 观性、 确定实际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 是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同时要注意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一致陛, 我国 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饵 因其具有不确定 性、 变动性, 因 此难以 颁布了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 , 所以也应该 满足会计信 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2 . 1 . 2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 考虑制定《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 的会计准则 。 表项 日的波动I 生。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下, 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 3 . 3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 化 以及企业 自身信用的变化, 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的波动, 甚至可能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人损益, 改变了传统 的收益观。如交易性金融资 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 这将改变现在会计实务中短期 2 . 2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 l 生 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升值收益的情况。公允价值 的变动计入当期损 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 l 生 方面, 我国面临理论和实践经验 的不 益, 结果可增值也可减值。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 生避 免其成为 足。 企业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也 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 强对衍生 因为我国实际应用公允价值的经历很少, 新准则 中应用公允价值 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 的监管十分重要。周际会计准则有关 还是第一次理 论界缺乏将公允价值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的操作经验 。 公 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 日渐成熟, 一套较为严密 、 可行 的公允价 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个正待深入研究 的领域, 我国理论界对公允 值计量体系已初步形成, 我国企业应充分引进先进的成果, 尤其是先进 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至今 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 的估值技术。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公 允价值计量的进 系。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在基本准则中只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一 步完善, 公允价值 的 使用会进一步提高, 从而向外部使用者提供更加 个简单的界定, 没有对其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外, 基本准则把公允 决策相关的信息。 价值列入基本计量属性之一, 对其金额的确定, 只简单规定金额能够取 参考文献 得并可靠计量胆 如何保证金额的可靠性, 在金额的计量上应该如何操 [ 1 】 葛家澎, 徐跃,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 J 1 . 会计研 究2 0 0 6 , f 9 1 . 作, 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都给公允价值 的具体运用带来了操作上的困 [ 2 l 乔娟. 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我 国的运用Ⅲ. 商业经济, 2 0 0 9 , ( 2 2 1 . 难。 [ 3 】 满 东旭 , 詹 碧 华, 王淑 平 . 公 允价值 计 量属 性应 用现状 及展 望l J 1 . 全 国商 2 . 3公允价值的可验证l 生 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 0 0 8 , ( 1 1 ) .

关于“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及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及计量方法的探讨

关于“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及计量方法的探讨作者:卢京英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34期摘要:随着2008年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的企业越来越多,也对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新会计准则相比原准则来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方面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各企业管理层、本人通过新准则的学习与原准则的对比,通过思考、分析,就“公允价值”的有关内容总结出了以下文章,希望能够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教。

Abstract: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 accountants face a new challenge with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begain to enforce "New Edi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 from 2008. The New Edi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 changed greatly, compared with the old. One of changes is using the concept of "Fair Value". This article makes a conclusion about the contents of "Fair Value"based on study, comparing with the old, thinking, analysis on the new standard.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企业Key words: fair value;meter;enterprise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47-011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或披露的情形,本准则第四条和第五条所列情形除外。

第四条下列各项的计量和披露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与公允价值类似的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和披露,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范的可变现净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二)股份支付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三)租赁业务相关的计量和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第五条下列各项的披露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以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职工离职后福利计划资产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披露,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二章相关资产或负债第六条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

第七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如一项金融工具、一项非金融资产等),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范的资产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范的业务等)。

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估值技术
作者:赵玉静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年第05期

摘要:为体现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财政部发布《cAS 39》,解决了公允价值计量的
诸多问题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可思考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估值技术的选择与比较及相关资产和负
债的适用。

关键词:公允价值;资产评估;估值技术
引言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和实践中越来越受重视,财政部正式公
布了《cAS 39》,此准则的出现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计量行为、促进市场发展有着积
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CAS 39内,依据公允价值可知,公允价值被计量时的重点在于依托于市场而非基于特
定主体进行计量。然而实际状况的约束,准则内指出,企业在对公允价值进行计算的时候也能
够运用估价技术。从企业的角度看,其应该充分运用多种一致的估值技术来对公允价值进行计
量。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考量估值结果的科学性,选择与现阶段最相近的公允价值额度而当作
公允价值。

虽然已有SFAS NO.157可以借鉴,但它能否适用于本土还有待考察。目前存在问题:第
一,估值技术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均为资产评估中基本方法,资产评估基本方法是否适
用于会计中对于相关资产与负债的估值,如完全适用,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使用,如不完全适
用,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改进,如完全不适用,应该引进何种方法;第二,市场法、收益法和成
本法各有特色,而企业相关资产和负债也各有特色,是否应该根据各自特色适用不同方法,如
果需要,那么具体应该如何适用。

二、估值技术的比较与选用
(一)估值技术
我国评估准则与国际资产评估准则也规定了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市场法,是指市场内有
与被评估资产一致或类似的资产,从而运用一致或类似的市场价格,进而获得被评估资产价
值。收益法,是指对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进行估算,并折算为现值,从而明确其所拥有的价
值。成本法,是指在资产评估的过程中依照被评估资产当前的重置成本减去贬值与损耗而确定
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估值技术的比较
由下表可知,公允价值中的估值技术可以采用资产评估中的评估方法,并应按照评估目
的、条件及对象特征有选择性的使用。

三、估值技术的应用
(一)计量单元
企业在对相关资产及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量资产及负债的实际状
况。这些运用公允价值加以计算的资产与负债,可以为单一性的,也可以为组合性的,即可以
是某一种金融工具或非金融资产,也可以为多种形式的资产组合与负债组合。

(二)估值技术的应用
适用市场法:一、存货:该资产应具备非常活跃的、公开性的市场,市场上存在相似的资
产或交易,相应的资产价格及交易价格都能准确得到。二、固定资产:拥有非常活跃、公开化
的市场,存在与估算资产相似的资产及交易活动,相关的价格信息与交易信息都能够被获取。
三、生物资产的初始及后续计量:CAS5指出,倘若有准确的证据能够显示生物资产带有的公
允价值是具有可持续性与可靠性的,可以运用公允价值模式而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且生物资
产带有活跃性的、公开性的市场,这种市场容易被找寻到,且价格与交易信息都能够准确获
得。四、无形资产:倘若市场状况良好,市场拥有一样的或类似的资产及负债,能够获取相关
的价格等信息。五、金融资产的初始及后续计量:在CAS 22内的分类中可知,金融资产能够
划分如下几类: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二是一直持有到到期的投资;三是货款及应
收款项等;四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若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获得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则应运用
市场法。

适用收益法: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中的一部分采用权益法核算,
即对合营联营企业投资。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因投资性房地产的特殊用途,是用来获
利而非生产经营所用,而且其未来收益、折现率、收益期交易获得,应采用收益法。三、无形
资产:若是投资所用无形资产,可采用收益法估值。

适用成本法:一、存货:存货的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较容易
获得,且是处于使用状态,所以选用成本法较为合适;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按照
CAS 2(5)的规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对非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
用成本法;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较容
易获得,且是处于使用状态,所以选用成本法估值;四、无形资产:特定计量目的的无形资产
也可采用成本法。

四、结束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此可见,资产评估的方法可以基本适用于公允价值计量中,并且资产和负债在进行公允
价值计量时,需根据评估目的、计量单元的条件出发,并结合其市场环境、计量对象的特征、
信息成本,最大程度上充分运用市场基础数据进行估值。

参考文献:
[1]范畅.资产评估方法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
[2]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2006.
[3]王志伟.公允价值计量内涵与应用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201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