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机器人设计

合集下载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
式、种类、机
优装配构型完
旋量和
械结构、控制
成指定任务。
指数积
电路、机械与
考虑三个问题
电气的连接接
:构形的表达
口等方面
方法、构形的
评价标准、构
形的优化
有根树状拓
神经网络
扑结构图及
组合理论
遗传算法
系统运动学动
力学研究
系统控制策略、
软件重构研究
• 传统运动学及
动力学求解方
法不适合, 探
索新方法,与
构型无关, 在
化机器人产品
国内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研究现状
较高刚度,模
块化与重构思
想不彻底
上海未来伙
伴机器人
较好开放性,精
度、刚度不足,
电缆外走线
上海英集斯
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MRR)特点
一套构件,多种构型,生产快速重组,面向用户,
按需定制
集控制、通信、驱动、传动、感知功能于一体系
统开放,易于修改、重构、添加配置功能
可以通过RS232或高速以太网等方
式数据通信
用分层管理
法任务管理
为便于分布式管理,各模块还需
具备一定单元自治能力,包括基
本通信功能、传感信息反馈功能
等自主管理能力
基于MAS的协同控制问题
动作输出
可直接运行
,对自己行
为有控制能

自治性
社会性
可与其他
Agent或人
通信交流
Agent
环境
预动性
Agen
t
工的串联机器
人构型
国外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研究现状
早期模块关节方形,有
多个表面可连接,构型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模块化设计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模块化设计

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模块化设计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模块化设计是指将其机械结构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和特点,并能够相互组装和拆卸,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其目的是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修性,同时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

模块化设计一般包括机器人的基座、臂架、关节、手爪等部分。

基座是机器人的底座或平台,用于支撑机器人的其他部件。

臂架是机器人的运动部分,可以通过关节连接进行伸缩和旋转,实现机器人的多自由度运动。

关节是连接臂架和基座的枢纽部件,允许机器人进行多轴关节运动。

手爪是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用于捕捉或操纵物体。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和任务特点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划分为几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具有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进行自主设计和制造。

同时,这些模块之间应具有一定的标准接口和连接方式,以方便组装和更换。

模块化设计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根据具体任务的需要对机器人的结构进行快速定制和扩展。

例如,如果一些任务需要机器人具有更大的工作范围和精度,可以通过增加臂架或关节的数量来实现。

如果需要机器人具有更强的抓取能力,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更换不同类型的手爪。

另一个优势是模块化设计可以简化机器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

由于机器人的各个模块相对独立,当一些模块发生故障或需要维修时,只需要更换或修复该模块,而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

这大大减少了维修时间和成本。

此外,模块化设计还可以降低机器人的制造成本。

由于机器人的各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可以实现多样化、灵活化的生产。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线的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

同时,模块化设计还有利于机器人的标准化生产和批量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修性,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

它是实现机器人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工业4.0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室内智能消毒机器人设计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室内智能消毒机器人设计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室内智能消毒机器人设计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的消毒机器人大多功能简单,模式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消毒防疫的需求。

本文针对室内公共场所需要进行卫生消毒、安全指数及数据采集等工作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智能消毒防疫机器人。

该设备搭载控制主板以及多种传感器,通过摄像头和各种智能模块实现信息采集分析,通过消毒模块控制喷洒消毒装置,在具有人性化设计的同时减少工作人员以及用户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消毒防疫;智能消毒机器人;模块化设计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类高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远程终端等被广泛应用到服务型机器上,使机器人更加智能化,大大推动了社会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

智能消毒防疫机器人作为服务类型机器人的一种,主要用于各种场所、不同环境下的日常消毒巡检工作,主要模块涉及到自主导航、环境建图、目标识别和紫外线消毒等技术。

随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防疫消毒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诸多国家对防疫消毒机器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在突发疫情期间,对防疫消毒机器人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

针对室内场所需要达到的消毒指标进行分析,结合新型系统,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消毒机器进行改造,使之能够被自主简便操作,更具人性化。

通过智能消毒机器人进行消杀防疫,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以及交叉感染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一套完整的快递消毒防疫体系,克服了传统人工消杀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消毒机器人区别于人工消毒较为单一且耗时费力的消毒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是人们的工作强度和被感染概率。

本项目基于新冠疫情之下需要消毒防疫的现实,通过对智能机器人与消毒原理的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模块化的室内智能消毒机器人,该消毒机器人配有身份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路径识别模块、语音播报模块等,通过控制主板来操作各模块,研究通过各模块的协作完成消毒防疫,辅助减轻消毒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pptx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pptx
动力学模型优化
为了实现机器人的更优性能,需要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优 化,包括优化模型参数、减少计算复杂度等。
04
基于ROS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软件系
统设计
ROS系统介绍
ROS发展史
简述ROS的起源、发展历程和 现状。
ROS基本概念
解释ROS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术语 ,如节点、话题、服务、参数等 。
ROS特点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已实现机器人单模块与多模块组合的硬件设计与实验 针对多模块组合的机器人运动协调控制进行了研究
完成了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初步设计与实现 建立了基于ROS的机器人控制软件框架
研究不足与展望
1
现有的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尚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例如:模块间通信不够稳定、缺乏有效的 全局路径规划算法等
当前,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研究面临着 一些技术瓶颈和挑战。其中之一是模块之 间的连接和通信问题。由于可重构模块化 机器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较高,因此需要 研究更加可靠、高效和安全的连接和通信 方式。
挑战
此外,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感知和控制 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由于机器 人在变构过程中需要适应不同的任务和环 境,因此需要研究更加精准的感知技术、 控制策略和操作算法。此外,还需要考虑 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 题。
运动学正解模型
已知机器人各关节变量值,求解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
运动学模型精度校准
由于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误差,需要对运动学模型进行精度校 准,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动力学建模
动力学建模基础
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需要知道机器人各关节的驱 动力矩和阻力矩。
动力学模型求解

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设计

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设计

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设计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机器人市场需求,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设计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式。

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进行设计。

在硬件方面,模块化机器人平台应该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使得机器人的各个功能模块可以独立设计、制造和更新。

每个模块都应该具备标准化接口,以便于不同模块之间的互换和组合。

这些模块可以包括运动模块、感知模块、执行模块等。

运动模块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电机和传感器实现,以实现不同速度和精度的机器人运动。

感知模块可以包括摄像头、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以便机器人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执行模块可以包括机械臂、抓取器等,以实现物体的抓取和搬运功能。

这些模块可以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的组装和升级。

在软件方面,模块化机器人平台应该提供一个易于使用的软件开发平台,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开发和修改机器人的功能。

软件开发平台应该提供一套强大的API和库,以支持开发者编写自己的代码。

此外,软件开发平台还应该提供一个模块化的架构,以便用户可以自由地组合和配置各个功能模块。

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选择和定制机器人的功能。

同时,软件开发平台还应该提供一个模拟器,以方便开发者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和测试。

模块化机器人平台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性方面,模块化机器人平台应该采用安全控制系统,以确保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威胁。

其中,运动模块应该具备碰撞检测和避障功能,以避免机器人与障碍物或人员产生冲突。

同时,模块化机器人平台应该采用可靠的通信协议和安全机制,以确保模块之间的准确传输和保密性。

总之,模块化机器人平台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模块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定制机器人的功能模块。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共3篇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1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机器人技术是当今世界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在工业、医疗、教育、服务等领域中,机器人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是一种新型机器人系统,其具有模块化、可重构和自适应等特点,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快速配置和灵活性控制。

本文将探讨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一、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核心技术。

模块化设计实际上是系统工程的一种设计思想,即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通过模块间的接口进行耦合,从而实现系统的快速配置和灵活性控制。

在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中,模块化设计就是将机器人系统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并通过模块接口进行耦合。

二、模块化控制模块化控制是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另一关键技术。

模块化控制实际上是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控制的过程,通过对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实现各模块之间的交互和协作。

在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中,模块化控制就是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使各个模块之间具有良好的交互和协作能力。

三、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另一关键技术。

自适应控制实际上是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并对其进行优化的过程,使系统能够自主地调整自身参数和控制策略,从而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优化。

在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中,自适应控制就是通过对模块化系统进行在线监测和优化,使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优的性能。

四、应用研究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的应用研究正在逐步深入。

在工业领域,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制造。

在医疗领域,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被应用于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

在服务领域,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用于智能家居、智能餐厅和智能物流等方面。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将会越来越重要。

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的说明书

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的说明书

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的说明书1. 引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家庭服务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

而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则是实现机器人多功能、多样化应用的关键之一。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施步骤,旨在帮助用户理解和应用这一理念。

2. 理论基础2.1 模块化概念模块化是指将一个系统或产品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特定的功能。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模块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同时也方便了模块的替换和升级。

在机器人设计中,模块化设计能够使机器人的功能、结构和性能更加灵活可变。

2.2 机器人模块化设计的优势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具有以下优势:- 可扩展性强:通过添加、替换或调整模块,机器人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和应用。

- 维修和升级便捷:模块化设计使得机器人的维修和升级更加方便,只需更换故障模块或升级模块即可。

- 技术共享和复用性高:模块化设计促进了不同机器人之间的技术共享和模块的复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3. 模块化设计原则在进行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功能独立性:每个模块应具备独立的功能,能够直接实现一项或多项任务。

- 接口标准化:模块之间的接口应定义清晰,遵循标准化的接口规范,确保模块的互换性。

- 通信协议一致性: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协议应保持一致,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 硬件兼容性:模块化设计中应考虑到硬件的兼容性,以便不同模块可以互相匹配使用。

- 模块尺寸统一:模块的尺寸应统一规范,以方便组装和替换。

4. 模块化设计步骤4.1 分析需求:首先,对机器人的功能和应用进行全面分析,明确需要哪些模块来实现这些功能。

4.2 划分模块: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机器人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

4.3 设计接口:为每个模块设计清晰的接口,明确输入输出的接口规范和数据格式。

4.4 开发模块:根据模块设计的接口规范,分别开发各个模块,确保模块能够独立运行和通信。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实践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实践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实践机器人控制系统是实现机器人自主运动和执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协调机器人行为、实现路径规划和避障、以及与外部环境进行通信等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和设计实践,并探讨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模块:感知模块、决策模块和执行模块。

感知模块负责收集机器人周围环境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它们用于检测机器人周围的物体和地形。

感知模块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如障碍物的位置、颜色等。

决策模块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基于感知模块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并生成行为指令。

决策模块可以基于规则、状态机或机器学习算法等进行设计。

规则引擎可用于设定机器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如遇到障碍物时应该绕过或停止。

状态机可以用于编排机器人的任务流程,如按照预先定义的顺序和条件执行一系列的操作。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让机器人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环境变化来做出决策。

执行模块负责将决策模块生成的指令转化为机器人的实际动作。

它包括驱动电机、执行机构、运动控制等。

执行模块需要确保机器人能够按照指定的速度、力度和精度执行各项任务。

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1. 模块化设计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该采用模块化的思路,将整个系统拆分为多个相互独立、可复用的模块。

每个模块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进行通信和协调。

模块化设计有助于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并支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2. 实时性和稳定性机器人控制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因为机器人通常需要在动态环境中进行运动和交互。

为了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可以采用实时操作系统和实时调度算法,确保关键模块的执行时间可控和可预测。

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并考虑故障恢复机制和容错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化机器人设计摘要如今,机器人的发展突飞猛进,机器人服务已经覆盖了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方方方面。

随着人类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也越走越远,机器人模块化技术已在各个领域的产品研究和开发中广泛应用。

于传统机器人相对比,模块化机器人柔性更好,自修复能力强柔性高,且容错性强、成本较低。

模块化结构较简单,便于加工,各模块能互相替换,组装快捷简便。

由于模块化机器人结构和功能的可重组性,对任务和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采用模块化技术,有利于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缩短了机器人设计的时间。

因此,本文将采用模块化的方法开发一种新机器人系统,希望有利于改善目前机器人控制复杂、通用性差和操作繁琐等问题。

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概括模块化机器人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模块化机器人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探讨了机器人模块化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第四部分分析机器人主从控制策略。

第五部分概述了机器人构型,最后进行了小结。

关键词:机器人;模块化;系统设计;构型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s is advancing by leaps and bounds. Robot service has covered all aspects of people's life, work and entertainmen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human beings, the exploration of robot field is more and more far away. Robot modulariz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various field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obot, modular robot is more flexible, self repairing ability, high flexibility, and good fault tolerance and low cost. The modular structure is simple, easy to process, each module can replace each other, and the assembly is quick and easy. Because of the reconfiguration of modular robot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t has a strong adaptability to task and environment. Modular technology is beneficial to the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of robots, and shortens the time of robot design.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use modular method to develop a new robot system,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the complexity of robot control, low universality and tedious operat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summarizes the modular robot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status quo of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modular robot,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modular robot, the thir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robot control system, the fourth part of the analysis of the master-slave robot control strategy. In the fifth part, the configuration of robot is summarized, and finally a brief summary is made.Key words: robot; modularization; system design; configuration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论 (4)1.1研究背景及意义 (4)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第二章机器人模块化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5)2.1模块的划分 (5)2.1.1模块化思想概述 (5)2.1.2模块划分原理 (6)2.2模块化设计方法 (6)2.3随遇平衡的实现 (6)2.3主机器人模块 (8)2.3.1 I模块 (8)2.3.2 T模块 (9)2.3.3 应用模块化方法的效果 (10)3.1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0)3.2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 (11)3.3 CAN通信模块设计 (11)3.4控制器设计 (12)第四章机器人主从控制策略 (12)4.1从机器人系统搭建 (12)4.2同构型主从控制策略 (13)4.3镜像同构型主从控制策略 (14)第五章机器人构型 (16)第六章结论 (18)参考文献 (19)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机器人结构不同,通用性也不一样。

研究模块化机器人的意义,主要是为了改善机器人的通用性,因此要设计出改变构型后能完成任务的机器人。

模块化机器人可以在不同的任务要求、工作环境下,通过改变自身仅有的几种模块的连接顺序或方式而获得多种不同构型的机器人系统。

这些不同的构型之间可以通过简单地改变模块之间连接顺序就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组合并不是简单的机械装配,参与的各个模块都是一种集通信、控制、驱动和传动为一体的单元,使组合成的系统满足不同的工作环境或不同的任务要求。

相比传统机器人,模块化机器人具有柔性高、容错性强和自修复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

模块化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各模块之间可以相互替换,实现快速组装。

因此,本文将采用模块化的方法研究开发一种新型主机器人系统,以解决目前主机器人通用性差、控制复杂和操作不直观等主要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在模块化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丰富,尤其是国外,很多机器人系统已经商业化了,如瑞士的Omega 7.0机器人,法国的MPB Techn机器人,美国研发出的phantom Desktop,以及gies公司生产出的Freedom6S机器人和Haptic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Excalibur机器人等。

早先研发出的这些机器人在构型上都是固定的,比较死板,无法按照任务要求在构型上作出相应的变化;机器人的自由度完全是固定的,不利于保证主从控制的实时性与稳定性;当实际任务发生改变时,由于主机器人无法胜任工作,必须重新研发其他机器人,造成成本和工作量的增加。

可见,主机器人的通用性问题是研发机器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1世纪以来,国内一些机器人研发部门对模块化机器人展开了深入研究,其中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最多。

张玉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认为可以研发一种模块化可重构的机器人系统,有利于模块迅速组成多种阵列网格式的整体构型,使模块化机器人整体结构既有阵列式特点,又有串联式的特点;张玉华采用相对方位矩阵来阐释模块间的相对关系以及模块的周围环境,建立了模块化机器人各个模块的运动规则库。

赵广涛(清华大学)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重构机器人的单元组合模块理论,对机器人的摆动、旋转这两个关节进行了设计,研发出了摆动模块和旋转模块,巴东模块有独立的结构,旋转模块有运动功能,设计出的辅助模块可以完成整体组合结构的重构,降低了设计和分析模块化机器人的难度。

刘金国(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一种模块化链式移动机器人结构,提出了基于组合计数原理的递归算法,用于多模块变形机器人的非同构构形计数。

李树军(东北大学)也探讨了一种模块化可重构工业机器人,设计了三大类模块—关节模块、连杆模块和辅助模块,并采用基于指数坐标的运动学求解方法。

可以看出,模块化工业机器人还主要处在研究和起步阶段,模块化机器人的应用也主要是针对一些高端领域,主要集中于一些大学及研究所的科研领域的研究,儿乎没有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模块化机器人所具备的灵活性、对环境的强大适应性以及工作范围的可扩展性,必然会成为未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一个主要趋势,尤其是随着人类对外太空等一些人类无法到达领域的涉足,就更需要比传统机器人更优越的机器人来取代人类进行探索。

第二章机器人模块化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2.1模块的划分2.1.1模块化思想概述模块化思想并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最早被称为积木拼搭方式,所谓积木拼搭系统,就是把标准化的部件拼装组成一个装置或一个系统,用组件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用互换性来改善维修保养性能,同时提高系统的柔性。

模块设计思想利用到工业机器人设计中可以缩短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计的重复使用性,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对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不满不同的市场需求,模块与系统之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二是模块的功能需要在整体系统中得以实现,三是模块具有标准的可速配的输入输出接日,尺寸上的连接分离装置是必须的,此外信息、能量等输入输出接口也是实现整体系统功能所必需具备的。

模块化工业机器人中的模块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机械功能模块单元,模块之间可以实现快速的连接和分离,每个模块都是一个集通信、控制、驱动、传动为一体的单元,模块之间允许动力和信息的输入并且可以通过该模块输入到其他相邻的模块。

同时,构成模块化机器人的模块需具备以下几个功能特性:一是每个模块都应该可以独立完成某一特定的功能,相互之间彼此独立,这样就可以减小整机系统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使机器人的设计和加工更加快速有效;二是当模块分为主动模块和被动模块时,每一个主动模块都应该具有单独的控制和驱动系统,并且可以驱动被动模块完成特定的机械动作;三是各模块之间可以方便地组合装配,不仅要保证机械连接能够快速有效,,同时还要保证相互之间可以实现电气、信息、能量等方面的传输;四是各个模块在动力学、运动学上也应具有独立性,机器人的祸合性非常强,应尽可能保证模块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上的独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