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 要区分

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 要区分
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 要区分

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要区分

*导读: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我相信有好多人都不知道。那么先让我们了解下胆囊炎和胆结石。胆囊炎就是人的胆囊中结石很突然的梗塞的一种常见的疾病。胆结石就是人的胆固醇和胆汁的酸浓度比例改变了。……

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小编为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如果不了解的朋友,可以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关于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

*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之一:发作不一样

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胆囊炎常见是患者的右肋痛,舌苔的垢有点厚,大小便不正常;胆结石主要是人的小腹痛,还有可能是自己的背部和肩痛,除此之外还会有恶心、冷战等症状。这就是胆囊炎和胆结石在发作上的区别,如果大家感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我建议去医院检查确认,然后进行治疗。

*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之二:治疗方法不同

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除了发作上的不一样,还有就是它们的治疗方法不同。胆囊炎运用是可以用药物和平时调理的,而胆结石是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胆囊。患有这两种病的患者,首先确认是胆结石还是是胆囊炎,确认过后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疾病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

胆囊炎和胆结石的区别的却别还有许多,如果大家想要了解

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如果觉得不可靠,可以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给大家讲解它们的区别,然后还可以问问患了这两种病,用什么去治疗。在这里预祝患有这两种病的患者早日康复。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 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 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 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 号)执行。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3.严密观察有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4.术后饮食指导。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可门 诊拆线。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护理常规

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胆囊结石与胆囊炎常同时存在,胆结石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导致胆道感染,胆囊炎的反复发作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和促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期:(1)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甚至可诱发心绞痛; (2)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3)常有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 (4)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慢性期(发作间歇期): (1)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为右上腹或上腹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进食油腻食物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有反复发作或绞痛史,每于冬秋之交发作较频繁。较大结石有时长期无症状; (3)慢性胆管炎与胆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亦不典型,可无症状或类似慢性胆囊炎的征象。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舒适的改变瘙痒与血中胆汁和胆盐增加并沉积于皮肤上,剌激皮肤、神经末稍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瘙痒有关。 3、潜在并发症胆道感染、梗阻。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定时测T、P、R、BP及观察神志,尿量等情况。 (2)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战、高热、腹痛。 术后 (1)定时测T、P、R、BP及观察神志,尿量等情况。 (2)观察腹痛、腹胀、腹膜炎的表现。 (3)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及量。 (五)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给予低脂饮食,以减少胆汁分泌,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时,患者应禁食、休息,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非手术治疗者经处理后,根据病情再决定饮食。 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肌注V-K1,纠正凝血机能障碍。 (二)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心率的情况。胆囊术后有无心律不齐。同时应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如有黄绿色胆汁。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患者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减轻胆肠吻合口张力,亦有利于引流。

2014年胆囊结石、胆囊炎考试试题

胆囊结石、胆囊炎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34小题.每题1.0分,共34.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女性,49岁,近半年数次发作性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多为夜间睡眠后发作,并向右肩部放射。检查:肥胖体质,BP110/80mmHg,P90次/分,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虽经治疗未缓解,反而持续性疼痛加重,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体温38.5℃,此时可诊断为 A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B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 C 胆总管结石 D 结石性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E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男性,64岁,进行性无痛性黄疸1月,上腹胀痛,体重减轻。检查:巩膜及周身皮肤黄染,P90次/分,BP140/70mmHg,血清总胆红素为70μmol/L,Courvoisier 征阳性。为进一步确诊应首先选用 A ERCP B PTC C CT D MRI E BUS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男性,62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20小时,急诊入院,寒战高热,明显黄疸。检查: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P120次/分,T40℃,BP90/60mmHg,剑突下压痛,腹肌紧张,WBC20×10的9次方/L。此病人应诊断为 A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B 肝脓肿 C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D 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E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女性43岁,突发右上腹剧痛并阵发性加剧3天,寒战高热,恶心呕吐。体检:全身黄染,体温39℃,脉搏120次/分,血压80/60mmHg,谵妄,神志不清,剑突偏左腹肌紧张,肝肋下2cm,WBC15×10的9次方/L,中性80%血清总胆红素50μmol/L,本例治疗首选 A 抗休克,抗感染治疗 B 胆囊切除,腹腔引流术 C 胆囊造口术 D 胆总管减压引流 E 溃疡病穿孔缝合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女性,47岁,胆囊结石病史4年,曾先后发作性胆绞痛4次,BUS显示胆囊内充满型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下列哪一种 A 口服排石饮液 B 口服熊去氧胆酸片 C 口服利胆素片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0:K80.0)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93:51.22)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3: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s征(+); 3.辅助检查:B超、或检查,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

版社)等。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080.0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静脉注射:

急性胆囊炎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闷胀疼痛、嗳气、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史。纤维胃镜检查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极为重要,可发现胃黏膜水肿、充血、黏膜色泽变为黄白或灰黄色、黏膜萎缩。肥厚性胃炎可见黏膜皱襞肥大,或有结节并可见糜烂及表浅溃疡。 2、消化性溃疡:有溃疡病史,上腹痛与饮食规律性有关,而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往往于进食后疼痛加重,特别进高脂肪食物。溃疡病常于春秋季节急性发作,而胆石性慢性胆囊炎多于夜间发病。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有明显鉴别价值。 3、胃神经官能症:虽有长期反复发作病史,但与进食油腻无明显关系,往往与情绪波动关系密切。常有神经性呕吐,每于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恶心,呕吐量不多且不费力,吐后即可进食,不影响食欲及食量。本病常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用暗示疗法可使症状缓解,鉴别不难。 4、胃下垂:本病可有肝、肾等其他脏器下垂。上腹不适以饭后加重,卧位时症状减轻,立位检查可见中下腹部胀满,而上腹部空虚,有时可见胃型并可有振水音,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 5、肾下垂:常有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以右侧多见,但其右侧上腹及腰部疼痛于站立及行走时加重,可出现绞痛,并向下腹部放射。体格检查时分别于卧位、坐位及立位触诊,如发现右上腹肿物因体位改变而移位则对鉴别有意义,卧位及立位肾X线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有助于诊断。 6、迁延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本病有急性肝炎病史,有慢性消化不良及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可有肝大及肝功不良,并在慢性肝炎可出现脾大,蜘蛛痣及肝掌,B超检查胆囊功能良好。 7、慢性胰腺炎:常为急性胰腺炎的后遗症,其上腹痛向左肩背部放射,X线平片有时可见胰腺钙化影或胰腺结石,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及逆行胆胰管造影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一定价值。 8、胆囊癌:本病病史短,病情发展快,很快出现肝门淋巴结转移及直接侵及附近肝组织,故多出现持续性黄疸。右上腹痛为持续性,症状明显时多数病人于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硬性肿块,B超及CT检查可帮助诊断。 9、肝癌:原发性肝癌如出现右上腹或上腹痛多已较晚,此时常可触及肿大并有结节的肝脏。B超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及CT检查分别可发现肝脏有肿瘤图像及放射缺损或密度减低区,甲胎蛋白阳性。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护理试题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护理试题 姓名:得分: 一.试题 1 女性,49岁,近半年数次发作性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多为夜间睡眠后发作,并向 右肩部放射,检查;肥胖体质,血压110/80mmhg,p90次/分,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治疗未缓解,反复持续性疼痛加重,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体温38.5℃,此时可诊断为 A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B胆总管结石 C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D结石性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2男性,64岁,进行性无痛性黄疸1月,上腹胀痛,体重减轻。检查;巩膜及周围皮肤黄染,P90次/分,BP140/70mmhg,血清胆红素征阳性。为进一步确诊选用 A ERCP B PTC C CT D MRI E BUS 3 男性,62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20小时,急诊入院,寒战高热,明显黄 疸,检查;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P120次/分,T40℃,BP90/60mmhg,剑突下压痛,腹肌紧张,WBC20×10的9次方/L。此病人诊断为 A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B 肝脓肿 C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D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4 女性,47岁,胆囊结石病史4年,曾先后发作胆绞痛4次,BUS显示胆囊内充满型结 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哪一种 A 胆囊切除 B 经皮胆镜取石术 C 口服排石饮液 D口服利胆素片 E 口服熊去氧胆酸片 5 Murphy征出现在 A AOSC B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C绞窄性小肠梗阻 D 急性坏死性小肠梗阻 6 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细菌性肝脓肿 B 胆囊积脓 C 胆囊坏疽穿死致胆汁性腹膜炎 D 急性胰腺炎

E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 二·简答题 1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术后护理常规 答案一DEDABC ●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 2.患者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减轻胆肠吻合口张力,亦有利于引流。 ● 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心率的情况。胆囊术后有无心律不 齐。同时应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如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大于5ml,应怀疑胆漏,应立即与医生联系进行处理同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 4.术后3日,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仍高于39℃应查找感染源,给予抗感 染治疗。 ● 5.对胆囊造瘘者,应密切观察其引流性质和量并保持通畅。 ● 6.“T”形管护理,同“T”管护理常规。 ●7.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并限制脂肪 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8..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黄疸、胆漏等。

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的饮食健康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0233973.html, 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的饮食健康指导 作者:周良秋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炎与胆石症华患者合理的饮食方案,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 舒适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70例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进行常规饮食,观察组进行饮食指导,调查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物质缺乏情况。结果患者缺乏较为严重的营养素为蛋白质(54.3%)、膳食纤维(65.7%)、铁(60.0%)。观察组患者蛋白质、膳食纖维、钙、铁、锌与能量不足的人数显著下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结论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平衡膳食、注意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对疾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胆囊炎;胆石症;饮食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3-0112-02 胆囊炎和胆石症是消化系统中十分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使胆囊炎与胆石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常伴有腹部的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多见于中年患者[1]。该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一般采取手术的方式给 予治疗,为患者做好营养护理与饮食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的饮食选择进行了总结,为其合理膳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0例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进行了饮食相关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年龄为30-62岁,平均年龄为(48.6±4.2)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对照组年龄为28-63岁,平均年龄为(49.7±5.1)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具体内容如下[2]:

胆囊炎、胆石症

患者王秀云,女,64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1天。”于2016-04-07 15:12:09由门诊拟“胆石症”收入我科。 患者1天前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隐痛,胀痛,不剧,并伴有恶心,无呕吐,无肩胛部放射痛,伴畏寒,发热,睡眠不佳。病程中未曾有明显皮肤、巩膜黄染,食纳尚可,二便正常睡眠及精神尚可,体重未见明显降低。既往体质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否认糖尿病、否认冠心病、否认消化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认乙肝、否认伤寒、否认结核病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出生芜湖市(原籍芜湖市),出生安徽省芜湖市,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放射线及毒物接触史,无嗜烟,无嗜酒。 T:36.8℃ P:80次/分 R:20次/分 BP:140/90mmHg 神志清晰,精神尚可,形体适中,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安静面容,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皮肤无出血点,无蜘蛛痣,皮肤粘膜色泽正常。头颅形状正常,无肿块,头发正常,眼睑无水肿,无下垂,颜面无浮肿,双侧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外耳道无分泌物,双侧乳突无压痛,双侧听力正常,口腔黏膜无溃疡,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部无抵抗感,双侧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正常,双侧呼吸运动对称,双侧语颤对称,双侧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正常,心率8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腹软,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phy征(+),腹部无触及包块,肝脾胁下无触及,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侧肾区无叩痛,双侧输尿管点无压痛。四肢无浮肿,脊柱无压痛,脊柱无叩击痛,四肢无畸形,四肢无杵状指、趾。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亢进。外阴及肛门未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辅助检查: 肝胆胰脾彩超(外院):胆囊炎,胆囊颈部结石嵌顿。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 本病是由于饮食不节,食滞中焦,酿生湿热,熏蒸肝胆所致。湿热熏蒸肝胆,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胆失和降,故不通则痛。湿热蕴滞中焦,胃失和降,故恶心、想吐。湿热熏蒸,正邪相搏,故发热、畏寒。舌红,苔黄腻,脉弦。主肝胆湿热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 本病当于胃脘痛相鉴别,可在右上腹或胃脘部,但伴有明显肩胛部放射痛,B超可发现胆囊改变及胆囊结石。后者疼痛在胃脘,可伴有纳差、嘈杂、反酸、嗳气,无放射痛,B超无胆囊改变。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女,64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1天。”入院。既往体质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否认糖尿病、否认冠心病、否认消化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认乙肝、否认伤

急性胆囊炎及其药物治疗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系因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的药物治疗包括: (1)解痉镇痛对症治疗:有阵发性腹痛者,可予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肌内注射。诊断明确而腹痛剧烈者必要时可用派替啶肌内注射。吗啡可使胆道平滑肌张力增加,故不宜使用。可用33%硫酸镁溶液口服或胃管注入利胆治疗。 (2)抗生素应用:急性胆囊炎应及时控制感染,改善症状。胆系感染的细菌可能为大肠杆菌、肠球杆菌、肺炎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宜选用在胆汁中浓度高的药物。一般可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及抗厌氧菌药物。 (3)口服溶石治疗:各种口服溶石药物如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均是通过降低胆固醇饱和度起到溶石作用,故仅对胆固醇结石有效。 熊去氧胆酸 【适应证】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及胆汁缺乏性脂肪泻,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形成及治疗脂肪痢(回肠切除术后)。 【注意事项】(1)长期使用本品可增加外周血小板的数量。 (2)如治疗胆固醇结石中出现反复胆绞痛发作,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出现明显结石钙化时,则宜中止治疗,并进行外科手术。 (3)本品不能溶解胆色素结石、混合结石及不透X线的结石。 【禁忌证】(1)严重肝功能减退者禁用。(2)胆道完全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管炎。(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胆结石钙化病人,出现胆管痉挛或胆绞痛时。 【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偶见便秘、过敏、头痛、头晕、胰腺炎和心动过速等。 【用法和用量】口服:成人按体重一日8~10mg/kg,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疗程最短为6个月,6个月后超声波检查及胆囊造影无改善者可停药;如结石已有部分溶解则继续服药直至结石完全溶解。 【制剂与规格】熊去氧胆酸片:(1)50mg;(2)150mg;(3)250mg。 熊去氧胆酸胶囊:(1)50mg;(2)150mg;(3)250mg。

胆囊炎和胆石症的营养治疗

胆囊炎和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两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尽管病因复杂,但其发生和发展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本期介绍1例因长期不规律饮食而导致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病例。该患者奉行“过午不食”,中餐与第2日早餐相距近20小时,这导致患者胆汁过度浓缩,并淤积于胆囊,进而诱发胆结石和胆囊炎的发生。 病历摘要 一般情况患者男性,77岁,大学教授,因“阵发性右上腹痛2天,伴发热、恶心呕吐”入我院治疗。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胆囊增大。临床诊断: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可,胃纳较差,大便数日未解,少尿,体重未见明显下降。入院后临床予禁食、抗感染、制酸、解痉、补液支持等治疗,治疗后症状好转,逐渐恢复常规饮食。临床医生请营养科会诊,以制定患者营养治疗方案。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手术及外伤史。

查体及身体成分测量身高182 cm,体重90 kg,体质指数(BMI) 27.2 kg/m2,腰围104 cm、体脂肪含量28.6%。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2.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2.3%;γ谷氨酰转移酶(G GT) 177 U/L;其余肝肾功、血脂、血糖等均正常。 膳食调查调查发现,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遵循“过午不食”,长期不吃晚餐,有喝荤汤习惯,喜食肉皮汤、牛筋汤、鱼汤等。每日主食进食量约300 g,肉类食物约150~200 g,蔬菜摄入量不大,平日饮食偏油腻。 其他无规律性运动。睡眠质量较好。 营养治疗患者向心性肥胖,应控制总热量在1540~1925 kcal/d,争取达到理想体重。采取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增加植物蛋白摄入量)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摄入量,戒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何预防胆结石的生成? 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表明,胆囊炎一级预防为防止胆结石生成,并给出了营养指导建议,具体包括: 1. 适当体力活动可降低胆结石发生风险; 2. 增加高膳食纤维食物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胆石症发生率; 3. 对于肥胖患者,减肥治疗时须避免快速减肥,每周体重降低幅度不超过1.5 kg; 4. 对于有/无症状的胆结石携带者,熊去氧胆酸可减少疼痛和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 5. 建议低脂高纤维饮食,多选择水果、蔬菜、全麦食品;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应该怎么吃? 合理控制总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向心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是胆石症危险因素。肥胖人群肝脏合成胆固醇较多,易使胆汁内胆固醇过饱和、继而导致胆固醇结晶析出,诱发胆结石。但肥胖者不易快速减肥,否则增加胆结石发生风险。 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预防胆结石形成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 : 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 痛,Murphy ' s 征(+); 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 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W 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 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W 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

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健康教育

————————————外科健康小知识—————————— *临床表现 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常发作于油腻饮食或饱餐之后,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一般无畏寒或黄疸。如胆囊炎坏死穿孔,则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脉搏快、高热、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全腹均有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尤以右上腹处更剧。 *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有四种: 1、保胆取石 2、胆囊切除 3、胆囊造瘘术 4、胆总管探查术 *注意事项 1、饮食 (1)由于食物中的脂肪可引起胆囊收缩和腹痛,故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的饮食应限制脂肪供应,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鸭、荷包蛋、油炸食物,限制烹调用油,在烹调方法上以蒸、炖、煮为主。在急性胆囊炎发作期间,更应严格限制脂肪摄入,必要时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在慢性胆囊炎或静止期,也应适当限制脂肪,每 日总的脂肪供应量不多于40克。在胆囊切除术后,应 限制脂肪摄入,康复后可恢复正常饮食。

(2)忌烟、酒,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 (3)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脑、肾、鱼卵、蛋黄等,不论在发作期或静止期,均少吃为宜。 2、活动急性胆囊炎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静止期,特别是身体肥胖者,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于疲劳。 3、心理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可减少胆囊炎的发作。 4、活动术后3~4天,可坐起或逐渐下床活动,但不可把引流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入胆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5、夹管术后第7~8天起,可把引流管逐日提高一些,以减少胆汁流出量。几天后如果没有不舒服,可在饭前夹管2~3小时,并逐日延长夹管时间,直至术后第10~12天全天夹管为止。 6、复查时间及指征胆道结石取石术后一般3个月或半年回院复查B超。如发现右上腹绞痛、黄疸、发热、寒战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胆囊炎、胆囊结石

胆囊炎、胆囊结石 病因:有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胆汁成分改变,三者有密切关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往往造成不同程度梗阻而继发胆囊炎。 临床表现: 1.右上腹痛,右背部放射痛 2.恶心、呕吐 3.发热 4.中、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 5.体征:右上腹轻压痛,当急性感染时可出现中或右上腹压痛、肌紧张、 莫菲(Murphy)征阳性,有时可扪及肿大而压痛明显的胆囊。 诊断:B超,正确率达95%。治疗:(一)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二)溶石疗法 (三)体外震波碎石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 手术过程: 1、制造气腹首先脐窝下缘或上缘作弧形切口切开皮肤,气腹针穿入腹腔, 连接CO2充气机,注入CO24—6L,使手术野清晰,易于手术。 2、腹腔穿刺,留置鞘管除脐部外,腹部再作三个小切口,放入鞘管留置, 将腹腔镜、电视摄像、显像、录像系统连接及各种手术器械由鞘管内放入进行手术。 3、分离胆囊管、胆囊动脉,在近断和远端用钛夹夹住,剪断胆囊管和胆囊 动脉。 4、胆管造影(在切断胆囊管之前)从胆囊管插入造影管至总胆管,注入造 影剂,通过X线显示胆道有无变异或结石。 5、分离胆囊床,切除胆囊,用电凝处理胆囊床。 6、取出胆囊胆囊内结石较多,先取出胆囊内容物,后取出胆囊,结石较大 先夹碎后取出。 7、放置腹腔引流管术中有下列情况会放置引流管:A、急性胆囊炎或术中 胆囊破裂有污染腹腔的情况。B、腹腔粘连较多,剥离面大,术后可能出血、C、胆囊管残端距钛夹太短或胆囊部分由肝脏上撕脱,术后可能发生胆汁漏。 8、解除气腹,关闭切口。 手术切口:附图片 大小:一般为0.5—2cm左右,剑突下及脐部切口稍大。 作用:剑突下切口放置各种操作器械;脐部切口用来制造气腹及插入腹腔镜;余两个切口用来放置抓钳;胆囊一般从脐部切口取出,较小胆囊也可以从剑突下切口取出。 术前术后护理: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ICD-10: K80.0),行开腹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墨菲征(+); 3.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0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MRCP、腹部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并于手术过程中采集病变部位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经验治疗需选用能覆盖肠道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胆囊结石、胆囊炎练习题

双击答案栏的空白处即可查看答案问题 选项 答案 1.胆总管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 A 肝固有动脉 B 胆囊动脉 C 胃十二指肠动脉 D 肝右动脉 E 肝左动脉 C 2.胆囊动脉多源于 A 肝左动脉 B 肝固有动脉 C 胃十二指肠动脉 D 肝右动脉 E 胃右动脉 D 3.肝外胆道的解剖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胆囊管常有变异 B 胆囊动脉常有变异 C 胆总管末端多与主胰管汇合

D Oddi括约肌由胆胰管壶腹部括约肌构成 E 胆囊分为颈体底三部 D 4. B 型超声(BUS)对哪种结石诊断准确率高? A 胆囊结石 B 胆总管结石 C 肾结石 D 肝内胆管结石 E 胰腺结石 A 5.对疑有胆结石所致梗阻性黄疸较深者,应选择哪种检查法较合适? A 口服胆囊造影 B 静脉胆道造影 C ERCP D PTC E 气钡对比十二指肠造影 D 6.梗阻性黄疸时, BUS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2cm,进一步明确梗阻部位的检查是 A 放射性核素胰腺扫描 B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 C PTC

D ERCP E MRI C 7.梗阻性黄疸时, BUS显示胆总管和肝内胆管均不扩张,为明确诊断应选择哪项检查 A 放射性核素胰腺扫描 B PTC C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 D ERCP E C T D 8.胆囊结石临床表现各异,主要取决于 A 结石的大小、部位、梗阻与否、有无感染 B 结石的大小及部位、嵌顿与否 C 体位的改变或静卧状态 D 进油腻食物后 E 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 A 9.Murphy征阳性则提示 A 细菌性肝脓肿 B 急性胆管炎 C 肝总管结石

D 左肝管结石 E 急性胆囊炎 E 10.诊断胆囊结石的简单而可靠的方法是 A BUS B ERCP C PTC D 口服法胆囊造影 E 十二指肠引流术 A 11.引起右上腹胆绞痛及黄疸的最常见的原因是 A 胆道虫回虫症 B 急性胆囊炎 C 胆总管结石 D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 E 复发性慢性胰腺炎 C 12. Charcot三联征间歇发作最大的可能是 A 壶腹部癌 B 肝细胞癌 C 胆总管结石 D 黄疸型肝炎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

胆囊炎

胆囊炎 一、定义 胆囊炎(cholecystitis)系感染、胆汁刺激、胰液向胆道反流,以及胆红素与类脂质代谢失调等所引起得胆囊炎性疾病。胆囊炎又可分为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得典型表现为急性发作得右上腹持续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角放射,胆囊区压痛或反跳痛,肌紧张,发热,恶心呕吐,或有黄疸及血白细胞增高;而慢性胆囊炎表现为反复发作且轻重不一得腹胀,右上腹及上腹不适或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伴嗳气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油腻食物症状加剧。就是胆道系统感染性炎症得一种。本病多见于35~55岁得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得妇女。 二、常见病因 1.免疫力低下造成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可引起胆囊发炎。 2.情绪失调:可导致胆汁得排泄受阻引发胆囊炎。[1] 3.饮食:日常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与富含胆固醇得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 4.肠道寄生虫病:比如蛔虫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发炎。其残体与卵可成为结石得“核心”。 三、分类 1、急性胆囊炎 胆囊急性胆囊炎得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与发热等。急性胆囊炎会引起右上腹疼痛,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胆囊炎引起得腹痛其持续得时间往往较长,作呼吸与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疼。有些病人会有恶心与呕吐,但呕吐一般并不剧烈。大多数病人还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之间,高热与寒战并不多见。少数病人还有眼白与皮肤轻度发黄。当医生检查病人得腹部时,可以发现右上腹部有压痛,并有腹肌紧张,大约在1/3得病人中还能摸到肿大得胆囊。化验病人得血液,会发现多数人血中得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B超检查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增厚,并可见结石堵在胆囊得颈部。根据以上得症状、体格检查与各种辅助检查,医生一般能及时作出急性胆囊炎得诊断。[2] 2、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个案分析

胆囊炎患者的护理 类别:□心得报告 □读书报告 ■案例分析 □EBN报告(N1N2) □N3教案 □个案报告 □行政专案 □研究论著 □实证护理 进阶层级: 单位: 编号:2015084 姓名:周颖颖 联络电话: 审查结果:分数:□及格□不及格审查者签章:

一、前言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少,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胆囊炎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即时治疗。 二、案例说明 1、患者简介:患者章月微,住院号00473779,女性,60岁,已婚。 2、疾病过程 (1)现病史:患者6小小时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中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为 绞痛,呈持续性有肩背放射痛,有巩膜轻度黄染,伴腹胀,伴嗳气,伴大汗淋漓,伴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头晕胸闷,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于当地诊所输液(具体不详),为见明显好转,遂至我院急诊,查腹部CT提示“脂肪肝,胆囊结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拟“胆囊炎”收治入院。患者患病以来神志清,精神软,胃纳一般,睡眠安,小便清长,大便黄软,体重无明显变化。 (2)既往史:患者过去体质一般,有高血压病史3年,不规则服药,血压控制可,有“胆 结石”病史10余年,5年前于我院行“子宫切除术”。右脚踝于院外一月前摔伤,无糖尿病、心脏病、肝病史、肾病史、肺病史,无传染病史。未曾接种预防疫苗,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服用成瘾药物。 3、查体:P 70次/分R 18次/分BP 156/98mmHg T 36.1℃神志清,精神可,巩膜轻度黄 染,颈静脉无怒张,未及浅表淋巴结,两肺呼吸音清,未问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问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阳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肝肾区无叩痛,病理征(-),双下肢无水肿。 4、实验室相关检查:腹部CT(2016-02-28 CT368410)脂肪肝,胆囊结石。 三、文献查证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急性胆囊炎为病症名。指细菌侵入所引起的胆囊的急性炎症。属祖国医学“黄疸”范畴。胆管阻塞常是诱因之一。[1]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 病因: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主要有3种[2]:①由胆囊管梗阻引起的。其中80%~90%是由于胆囊结石梗阻引发,也可因胆道蛔虫、胆囊肿瘤、扭转、狭窄等非结石原因引起。胆囊管梗阻后,存留在胆囊内的胆汁浓缩,胆汁内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盐浓度升高,刺激损伤胆囊黏膜,引起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如果胆囊内已有细菌感染存在,胆囊的病理改变过程就会加快并加重。②由于细菌的入侵。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而来,但主要是由肠道内细菌通过胆道入侵胆囊,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③严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出院指导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出院指导 1. 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不少于6h,保持心情舒畅。 2. 保持切口处清洁卫生,定期到医院换药,观察切口恢复情况。 3. 从事脑力劳动者一周后可正常工作,工作期间避免过度劳累。3个月内避免抬举重物及重体力劳动。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 4. 术后近期应避免负压剧烈增加(如剧烈咳嗽或便秘等),以免切口疼痛及裂开,术后1-2周活动可基本恢复正常。回家后如出现下列情况,请及时就诊:体温发热38.5℃以上,伤口出血,腹痛剧烈,皮肤巩膜黄染。 5. 有出院带药者,需按时服用消炎利胆药物。 6. 在饮食规律上: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不宜过饱、避免暴饮暴食。在饮食结构上:应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优质蛋白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喝水,保持每日1500~2000ml水的摄入;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 7. 术后1月,半年至门诊复查腹部彩超。 8. 术后应注意有无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右上腹痛及中上腹痛、右腰背部疼痛,进食后腹胀、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如出院后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到我院外科门诊就诊。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院饮食指导 饮食调理:选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家禽、瘦猪肉、蔬菜、水果、粗粮等。 ⑴低脂饮食,忌油腻、煎炸食物。如:猪油、肥肉、坚果类,植物油不必过分限制。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皮、蛋黄、鱼籽、虾籽等。 ⑵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 ⑶术后一月,尽可能少吃易产气的碳酸食物。如:牛奶、可乐等饮品。出现腹泻的患者,应限制吃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 ⑷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 ⑸烹饪方式宜采用煮、软烧、卤、蒸、烩、焖、佘,忌用熘、炸、煎等。温度适宜,含钙丰富食物(如:豆制品等)和含草酸、植酸丰富食物(如:菠菜、马兰等)勿混合烹制、同餐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