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悲剧美

音乐的悲剧美

音乐的悲剧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在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创造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同时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设定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发展

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创造。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

础,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在情境中感

受作品的音乐美。

五、教学重点:

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钢琴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有易于学生对音乐悲剧美的最初体验。)

(二)、导入: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

(1)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

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

教师:毫无疑问,在生活当中,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笑口常开。但是有

的时候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你是笑不出来的。下面我将要给大

家欣赏的这幅油画,就曾让许多观众都泪流满面,久久不愿离去。

(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

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

(2)教师: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还有被逼迫背井

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

(出示《流民图》)

教师:我们都知道绘画是一种静止的、凝固的音乐,我们可以从视觉这

个角度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悲剧美。

那么,音乐——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又是如何让我们从听觉上

获得悲剧美的体验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幅画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悲剧美,因为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情感体验来的更快、更直接,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新授:欣赏体现悲剧美的音乐作品

1、教师:让我们聆听这首不朽的民族悲歌《松花江上》,去感受那里的人

们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

(播放《松花江上》)

2、介绍创作背景:

在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了我国东北军驻地

北大营和沈阳城,并随即在几天之内侵占了20多个城市及周边的

广大地区。致使东北三省很快沦陷,东三省的人民只好流亡关外,

他们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人人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他

们要倾吐,要爆发……当时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

这种流浪傍惶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深刻体会到人

们埋藏在心底的亡国之恨和丧家之痛,终于以不可抑制的强烈激

情,谱写出《松花江上》这首反映东北同胞和全国人民共同感情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从创作背景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探讨:这首歌曲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表现内容的?

学生讨论回答:

(主要从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及音乐表现。

教师: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看,可分为哪几个基本层次?

学生:可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

教师:在每个层次中,你是如何获得悲剧美的情感体验的?

(1)、第一层次:怀故。

采用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就更不能堪!

由两个基本重复的长乐句构成,均以从容的节奏和流畅而深沉的音乐语言,描述了东

北家乡的富饶美丽;又以级进下行的旋律,表现了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

(2)第二层次:漂流。

“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告示,告诫人们不忘灾难的日子。两个“流浪”,深沉地

慢吟,让漂流的情形再现,是仇恨感情的积淀。

旋律在小调上展开,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3)第三层次:呼唤。是歌曲的高潮。

一声“爹娘啊,爹娘啊”,使苍天为之动容;一句“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诘问,吼出人民复仇的心声。

向亲人声声呼唤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把北方‘娘们’哭丈夫、哭儿子的哭声演变成

该歌曲的曲调,形成爆发性的高潮。力度逐渐减弱,在较长的连续下行中将声泪俱下的悲

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通过歌词内容的解读,音乐要素的分析,使学生达到情感的积淀,为下

一步演唱作品奠定感情基础。)

5、演唱歌曲片段:(教师弹奏三个片段的钢琴伴奏,学生演唱。)

教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

(设计意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演唱。)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2)“" 九一八" ,"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3)“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设计意图:音乐的语言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体会得更深,让学生将情感体验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动情的演唱进一步切身体验音乐的悲剧美。)

(三)、拓展:表演体验悲剧美

教师:悲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综合性的音乐体裁,如戏曲、

歌剧、舞剧、歌曲等,都产生过许多激动人心的悲剧作品。如:戏

曲《窦娥冤》、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器乐曲《江河水》、《葬

礼进行曲》等。

学生:分两组,展示悲剧美的作品。(课前搜集准备)

1组:小组演唱:歌曲《小白菜》

2组:配乐朗诵: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音乐的情绪,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悲剧美的音乐表现和内涵。

教师:鲁迅曾说过:“悲剧美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

而音乐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中最重要也是最具光彩的一部分,它使人们在悲痛之中由情感上的巨大震撼而达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而得到审美愉悦,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崇高之感。

九、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而略感乏味,但作为一节音乐鉴赏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此,才能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音乐的六种美

音乐的六种美 音乐的六种美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动态,主要表现为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而其内在的本质,则更多的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与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态度密切相关。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关。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这对一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音乐美大致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戏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一、优美 优美是音乐美学中最带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其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旋律舒展流畅,节奏平稳有序;速度和力度适中均衡的结构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杰出的优美之作。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等等都属优美的范畴。 二、壮美 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或者称为雄壮美。一般美学中并没把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但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壮美是不可忽视的、普通的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讲的阴柔美与阳刚美,就和现在所讲的优美与壮美有类似之处。优美以温柔、平和、纯净、细腻为特征,而壮美则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如:进行曲与军歌都是壮美的典型表现;著名的《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等等都属于壮美范畴。 三、崇高美 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信念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如:贝多芬的《欢乐颂》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歌剧是西方文化的瑰宝之一,而悲剧则是其中的重要类型。这些西方悲剧以其深刻的 情感和戏剧性的表达方式吸引着观众,并探讨着人性、命运和道德等重要主题。在歌剧中,悲剧之美以多种方式展现,其中包括音乐、剧情、舞台设计和表演等方面。 音乐是歌剧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表达悲剧美的关键。音乐通过旋律、和声和节 奏等方式,将情感直接传达给观众。悲剧歌剧的音乐往往充满深情和悲苦,通过动人的旋 律和复杂的和声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音乐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力为观众创 造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够与角色的命运产生共鸣。 剧情是歌剧中悲剧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悲剧歌剧的剧情通常涉及悲剧人物的挣扎和 命运的不可抗拒。这些悲剧人物往往有着强烈的渴望和激烈的情感冲突,他们不断面对困 境和抉择,最终陷入悲剧的境地。剧情的发展和冲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并反映出人类遭遇命运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常。观众通过角色的遭遇和反思,被引导思考人 生的真谛和意义。 舞台设计和表演也是表达悲剧美的重要手段。舞台设计通过舞台布景、服装和灯光等 元素,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独特的悲剧世界。悲剧歌剧的舞台往往以暗淡、朦胧和庄严为主调,通过舞台上的视觉效果来强化悲剧之美。演员们的表演也是传达悲剧情感的重要手段。他们通常通过声音和表情等方式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 解和共鸣。 悲剧美在西方歌剧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更在于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思考。悲剧 歌剧通过展示悲剧人物的遭遇和反思,让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反思和思考。观众 可以从悲剧中领悟到人类情感、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普遍价值,并通过对悲剧人物的同情 和共鸣来培养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心。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以其丰富的音乐语言、深刻的剧情和感人的表演艺术,为观众展 现了人类命运和情感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悲剧美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反思人生的起伏和 无常。西方悲剧歌剧的美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为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人 生启示。

《梁祝》的悲剧艺术

《梁祝》的悲剧艺术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时,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梁祝》是中国古典悲剧的颠峰,它完美地表达了东方男女的纯洁忠贞的情感。 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以此出现在梁山伯孤寂的世界里。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又是“日同桌,晚同床”,他们建立了很好的爱情基础。改编的《梁祝》在祝英台准备返家时表明了对山伯的爱恋,梁山伯也早已知祝英台是女儿身,于是俩人体验了“实”。在分别之际她告诉梁山伯高中后一定要拿着聘礼来迎娶自己,这是一个旧时代女子向男人所发出的暧昧而动人的呼吁。本来两人是可以永结同心,携手迈入婚姻的殿堂的。但由于父母的万般阻碍和祝父早已将女儿许配给马太守的儿子马文才,使得梁山伯遭到祝家的毒打,后抱病归家,在祝母逼迫下写下绝情书,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对于梁山伯、祝英台而言,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剧。只怪他们错失了私奔的机会,只怪他们生不逢时呀! 《梁祝》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整个社会,时代的悲剧。在那个官分九品人分十等的社会背景下,即使梁山伯当上了知府,在祝家那种士族家庭中,又怎么会让超越等级和门第的所谓爱情出现呢?哪怕这种爱情已感动上苍,哪怕是相爱的两个人已经到了生死相许的地步,也没有办法和一个社会的制度所抗衡。在当时自由恋爱和封建制度本身就有着巨大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婚姻自主

和包办婚姻之间的矛盾上。所以他们的悲剧是注定的,为对方而死则是他们的最好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坚守属于他们的真爱。这充分的反映了悲剧的特征:“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梁祝的悲剧意义在于,它以艺术的方式展现了制度作为规则与现实世界中特殊问题之间的 矛盾。 《梁祝》完整的体现了悲剧美感的三因素:一是怜悯。我们在看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命运的不公正带给了他们无限的痛苦,而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同情和惋惜。也许正因为这样,所以在流传中人们增加了梁祝化蝶成双这一情节,体现了人们对梁山伯祝英台爱情永存的美好向往的寄托。二是恐惧,恐惧是对于操纵人们命运的不可知的力量的恐惧。梁祝的悲剧,使人们有所觉悟,也使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制度的弱点和缺陷。如果没有不符合当时社会婚姻制度的爱情产生,传统的婚姻制度就将继续保持原来的模样,就会产生更多的悲剧。三是振奋,振奋是悲剧人物在命运的巨石压顶时依然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气概 所引起的震撼和鼓舞,这是灵魂的净化和升华。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当时残酷的婚姻制度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真爱,甚至以死为代价,这是多么崇尚的爱情呀! 其实故事中其实并没有什么恶人,祝父并不是一个不开通的人,否则也不会有祝英台的求学三年;马家也并不是那么不通情理,可以让新娘在结婚那天拜祭梁山伯。

音乐的悲剧美教案

青州八中音乐学科教案 年级:一主备人:李宁审核人:使用人:编号: 2009 年 11 月 5 日课题音乐的悲剧美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目 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和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体验、分析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其音乐的悲剧美,激发痛恨法西斯的情感。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的片段,体验、表现作品的悲剧美。 3.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相关艺术形式,对具有悲剧美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重 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难 点 在聆听悲剧音乐中,由情感上的巨大震撼而达到理性认同的升华,从而得到审美愉悦,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崇高之感。 教学过程个性空间 一、导入:播放电影《辛德勒名单》片段。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9192550.html,/v/b/49878464-1902368257.html 师: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光被他们杀害的犹太人就达六百万之多。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问题: 1、我们看到的视频出自于哪部影片? 2、如此悲惨的镜头同学看了之后有何感想? 视频上和课本上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当年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如果让我们用音乐语言 来表现这一题材,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音乐材料呢?现在就请大家来当一会音乐家,说说你自己的音乐思路。 师:奥籍犹太裔作曲家勋伯格也根据这一题材,用现代作曲技法于1947年写出了一部震惊世界的音乐作品《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它深刻的节揭露了德国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残暴罪行。他以一个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亲身经历为内容,采用朗诵、合唱、乐队综合表现的形式,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展示课题《音乐的悲剧美》 二、音乐鉴赏:悲剧美及相关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一)、赏析《一个华沙的幸存者》https://www.360docs.net/doc/d619192550.html,/programs/view/CDQyzhXSStg/ 师: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影片《辛德勒名单》就是以电影这个艺术形式再现了当年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杀戮人间悲剧。而犹太作曲家勋伯格所创作的乐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则是以音乐的艺术形式再现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1)介绍勋伯格创作这首乐曲的背景。学生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音乐的表达方式。

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

引言 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能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美的享受。如喜剧,它的主人公以其滑稽和幽默的表演使得人们开怀大笑,给欣赏者以轻松愉快的感觉。但同时,喜剧能够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暴漏出来,用嘲笑和讽刺加以否定。使得人们在笑声中体味到许多深层的东西,颖悟到相应的社会人生的道理;而悲剧,作为另一种审美形态,它又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悲剧离不开苦痛,更离不开黑暗。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他说:“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这苦难和死亡即使不显示出无限强大与不可战胜的力量,也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怖和同情。无论人的苦难和死亡的原因是偶然还是必然,苦难的死亡反正都是可怕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上卷,第30——31页)但是,苦痛是人生自由和幸福的反拨,黑暗是光明和正义的反动。悲剧诉痛苦、现黑暗,是对痛苦、黑暗的直接揭露和鞭挞。从一时的结局看,是假、恶、丑战胜了真、善、美,是“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它虽以美的毁灭而告终,但显示了美的真正价值,预示出“历史的必然要求一定会实现的历史趋势。”使得人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下面我们就从悲剧体裁的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美谈起。 一、悲剧美的本质特征 1、悲剧美的本质特征 悲剧美是崇高美在社会生活领域和艺术领域中的集中体现。作为重要美学范畴,从本质上说,艺术上的悲剧是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劣、正义与奸诈、诚实与欺骗、公理与强权、光明与黑暗、新生与腐朽等矛盾因素的典型冲突所形成的悲剧事件的概括反映。其结果往往是正面因素暂时受到压制和反面因素表面上获得胜利,而悲剧的主角则往往是体现美好的社会理想和进步的历史力量的正面人物。悲剧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 2、悲剧主人公的判断标准 一般来说,悲剧中的人物不是泛指任何人,也不是指一般的好人,而是指特定条件下的好人。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一些比一般人要好的人,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悲剧将人生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构成悲剧主人公的特定条件是:从客观看,主人公面对的是强大的敌对势力以及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苦难和危险;从主观看,主人公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进步要求,为正义、为真理、为美好的未来而敢于赴汤蹈火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从结局看,主人公在斗争中遭到毁灭和失败。恩格斯指出,悲剧的实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致斐·拉萨尔》)中外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壮烈牺牲,往往成为戏剧类型的悲剧的重要题材,也是美学范畴的悲剧所讴歌的重要内容。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都有悲剧性因素。瞿维创作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更为我们塑造了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的英雄群众。歌剧《刘胡兰》、《江姐》中的刘胡兰和江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们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

音乐的悲剧美 临朐二中 张洪莹

音乐的悲剧美 临朐第二中学张洪莹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音乐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搜索属于悲剧美的的音乐,并能自己主动搜集悲剧美的音乐特点,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二、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真正了解悲剧美的音乐特点,也能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三、教学重点 感受悲剧美音乐作品人文内涵,记住一首悲剧美音乐的旋律。 四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影视音乐也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开始占有重要的地位,影视音乐已在音乐领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立的音乐体裁。本课节通过对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音乐的讲解,让学生从影视音乐这一样式中来感悟音乐的魅力和美妙。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辅用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对比欣赏,老师点拨解疑,并通过当堂检测和课后延伸巩固本节课知识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视频《辛德勒的名单》和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1、提出问题:两段视频的情绪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如果让你为视频《辛德勒的名单》配上音乐,你会用什么样的乐器或音乐来表现这部作品? 作品一:歌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1、创作背景:

在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光被他们杀害的犹太人就达六百多万人。 3、作者简介 勋伯格(1874—1951),奥地利作曲家。犹太血统,生于维也纳。曾向亚历山冯策姆林斯基学习对位法。基本上自学成才。早期创作受勃拉姆斯、瓦格纳的影响。主要作品有《弦乐六重奏(静化之夜)》、大合唱《古雷之歌》、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后逐渐倾向于无调式,并创立十二音体系。1933年受希特勒政权迫害流亡美国,如美国籍。晚年创作《一个华沙幸存者》,用音乐向纳粹提出强烈的抗议。主要著作有《和声学理论》、《和声的结构功能》和《作曲基本原理》等。 3、鉴赏提示: 作品中出现了有明显区别的三种人声:见证人,即华沙幸存者,用朗诵的音调描述当天事件的经过(英语);中间夹有法西斯军官发布命令时撕破喉咙似的喊叫(德语);最后是犹太人走向死亡时唱的众赞歌(希伯来语)。 4、欣赏《一个华沙幸存者》 思考:作者用这种尖锐不和谐的音响,为我们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其用意何在? 作品二:歌曲《松花江上》 1、创作背景: 法西斯发动战争引发的悲剧,不仅给犹太人带来了伤害,也给我们中华民族带了无尽的痛苦。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1936年,当时身为中学

音乐的悲剧美

教学目标: 1.以“悲”为主线让学生能带着悲与愤相结合的情感,认真感受歌曲《松花江上》、、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音乐作品。 2.在鉴赏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激发的情感,从而学生为正义而斗争、憎恨罪恶的审美情操。 3.能积极参与讨论,对具有悲剧性美作品的音乐艺术表现和现实历史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时,体验悲剧美的意蕴。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课时:一个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情景创设)播放二胡演奏乐曲《江河水》片段。学生边思考边感受: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江河水》凄惨、悲凉; 教师总结:《江河水》的音乐如泣如诉,十分悲恸,此曲体现了一种悲剧的美。 2.导入本课主题——音乐的悲剧美。在人类创造历史、开创未来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奋斗牺牲,人民大众饱受压迫和痛苦,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经受磨难、献身捐躯,这一切都是悲剧美音乐作品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1.导入 思考:你能联想起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期中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悲剧吗? 学生讨论回答:七三一部队细菌站、潘家峪惨案、南京大屠杀等。 思考:你是否能联想起造成悲剧的历史事变? 学生思考回答: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悲剧呢?歌剧作品《松花江上》就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幕。 2.感受 (1)播放《松花江上》让学生感受一遍 A.《松花江上》背景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生了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华战争序幕,张寒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主义在东北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恨写出了悲剧歌曲《松花江上》,以此为形式记载了这一些悲惨的历史,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打油诗:“江山宝藏躬相送,血淌尸横填松江。”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悲惨啊! B.曲式结构分析:三段体式 第一段:对故乡和亲人无比的怀念之情。 第二段:对日本帝国主义罪行深痛控诉,对悲惨景象伤痛万分。 第三段:呼天喊地的哭喊声把情节推向高潮。爹娘啊... (2)再次感受《松花江上》 讨论:歌曲《松花江上》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浅谈音乐的悲剧美

浅谈音乐的悲剧美 摘要:音乐的美有很多,其中悲剧美是音乐美中极具光彩的一部分。鲁迅先生 针对悲剧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当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 的时候,总是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的。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 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 审美感受。 关键词:音乐悲剧美审美 音乐作品中的悲剧美是重要的审美形态。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 形式之一,它的美学范畴与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关。优美、壮美、喜剧、崇高、欢乐、悲剧是音乐美的六个基本范畴。其中,悲剧美是最具有深刻性的。悲剧美 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 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 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 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一、音乐的悲剧美概况 音乐的悲剧美是重要的音乐美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与其他艺术表 现类型的悲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音乐的悲剧美,是在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 美的肯定与赞扬,并且将人们的崇高品质和修养与音乐的悲剧美相联系,使人在 进行音乐的欣赏活动后,产生深沉的同情感和心灵震撼,以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净化人的灵魂,给人以激励启示,引发人们的美感。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 一个具有音乐悲剧美的很典型的例子,在有这首乐曲之前,我们都知道梁山伯与 祝英台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是在音乐作品中,大家印象最深的不光是小提琴 优美的旋律以及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主题,还有乐曲中大锣和低音管弦乐 器深沉而不安的音调带来的那种强烈的悲剧色彩。铜管乐器代表凶暴残酷的封建 势力,散板节奏的独奏小提琴代表英台的悲痛与惊惶,强烈的快板衬托出小提琴 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用音乐的美来赞美人生存的悲剧性过程,让我们 感觉到美的悲壮、死亡的崇高,使音乐作品的悲剧因素更能很好地得以体现,国 外很多评论家都称这部作品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在音乐创作中的悲剧美及其感染力 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 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即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悲剧的真正价值在于: 它是崇高的集中表现。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学家们把悲剧性看作是最高的一种伟大(即崇高),也许是正确的。” 对于音乐来说,更是有许多的音乐家,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和人生经历,甚 至是国家、民族的悲剧性命运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将自身满腔的的热忱投入到 音乐的创作过程当中,使自己的作品充满着美感和感染力,比如冼星海的《黄河 大合唱》,运用了壮阔、深切的语言,热情歌颂了黄河的雄姿,赞美了五千年的 文化,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绪,那时候,我国国难当头,正处在日本的侵略之下,冼星海的创作,正是结合国家的命运,利用音乐的 手段,反映出其悲剧美。

音乐鉴赏《我心永恒》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My Heart Will Go On鉴赏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因此,音乐是一部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 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电影增添意蕴和魅力,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发挥叙事的功能。从最早的黑白默片开始,电影音乐就开始辅佐电影画面,直到现在,各大电影公司出品的大片都配以了气势磅礴或优雅动听的音乐。它与电影视觉画面一起展现在银幕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剧情的表现力,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其中,《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我心依旧》就是个典型。它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也为影片接下来的爱情故事做了铺垫。再加上萨克斯的演奏,这首歌几乎无懈可击,在技巧和情感方面都登峰造极。所以,既不要让美金左右了你的赞美,也别让它引发你的狭隘。萨克斯的音色美妙变化,深沉而平静, 富有感情,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没有任何别的乐器能发出这种奇妙的声响,乐声一波三折、且咏且泣,向绝对美丽也极度凄切的天外飘逸。在悠扬而幽怨的吹奏乐响起之前,《我心依旧》还只是一句誓言,之后,就成了悲剧的精灵。普通人所能想象的悲剧美的极致是什么?是美好事物的彻底破灭还是破灭之后的重生的不息精神?很显然是后者,萨克斯演奏者用换气时的强调性发音把悲伤加深,但又用纤尘不染的从容的高音创造了形式美,誓言本来就具有的坚定被演奏者演奏得更加彻底,极大的悲伤和极大的爱的愿望,还有极大的形式美,这就是《我心依旧》的特征。尽管这种生死恋的眼泪已经被很多人流过了,可我还是认为,这一次,有人超越了催泪的行列,而将圣洁带给了爱哭的人们。 萨克斯是最浪漫的器乐,听着深邃的乐声中蕴含着的浪漫。不禁想起了那个几乎没有对白,动作也有点单一的场景,但就是一个飞翔的动作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飞翔意味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事物的追求,摒弃上流社会,和最爱的人一起生活。影片由此转入爱情故事的高潮。不仅体现了浪漫,还表明了一种心灵间的沟通。 而《My Heart Will Go On》单从字面上就代表了一种永恒和不变,而音乐在这里也不仅仅是音符的简单组合,而是上升为精神层面上的总体感知。他们的爱情是不朽的,在萨克斯不可替代的音色特指和宽泛的情感表现力下融合了情感与自由的终极释放。在乐声中引发了无限的思绪,对爱情的思考,对幸福的看法,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悠扬的吹奏,换气时的强调发音将该曲子的悲伤之情又加深了几分,但音乐从名字来看本身又是一句爱的誓言,又蕴含了极大的爱的愿望。 音乐通过熏陶及感染,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如泣如诉、如诗如歌,是一种完美的语言,穿越时间,穿越国界,诉说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美 西方歌剧是一种具有浓厚戏剧性和音乐性的艺术形式,悲剧作为其重要的表现方式在 歌剧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悲剧美是西方歌剧中的一种审美观念,它通过对人性的探索、 对人生命运的揭示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悲剧的美学。本文将从西方歌剧中 的悲剧题材、音乐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悲剧美进行探讨。 西方歌剧中的悲剧题材多样化,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悲剧故事,到莎士比亚的悲剧 作品,再到现代的悲剧故事,都成为了西方歌剧作曲家们创作的题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莫过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茶花女》、《弄臣》等。这些悲剧故事多以爱情、野心、 复仇等人性之情作为主题,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 无常。这些悲剧故事多以悲壮的情节和悲情的音乐表现,带给观众深刻的情感共鸣和精神 上的震撼。 悲剧音乐在西方歌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通过音乐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 的痛苦,使得悲剧的情感更加真实和深刻。悲剧音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音乐 的表现力强,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等音乐元素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悲剧。其 次是音乐的情感表达丰富,通过音乐来表现人物的爱恨情仇、痛苦悲伤等情感,使得悲剧 的情感更加动人。再次是音乐的戏剧性强,通过音乐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得剧情更加紧 凑和戏剧性更加强烈。 在音乐表达方面,西方歌剧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威尔第的悲剧音乐。威尔第的悲剧音乐 以其旋律优美、表现力强和情感丰富而著称。他的悲剧音乐多以音乐戏剧化和音乐旋律化 为特点,通过音乐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痛苦和命运的无常,并以优美的旋律和戏剧化的音乐 来表达悲剧的情感。尤其是在《茶花女》、《弄臣》等悲剧作品中,他更是将音乐与情节 融为一体,展现了悲剧音乐的高度。 悲剧在西方歌剧中的表达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音乐之外,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灯光效果等也是表达悲剧的重要手段。在舞台设计方面,悲剧常常通过舞台的布景、布景 的构造和造型、以及舞台上的布景等来表现悲剧的情感。在服装道具方面,悲剧常常通过 人物的服装、服饰、道具等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在灯光效果方面,悲剧常常通过灯 光的照射、灯光的变化和灯光的效果等来表现悲剧的氛围和情感。这些表达手法使得悲剧 在西方歌剧中得到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展现。

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特点[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美分析]

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特点[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 美分析] 20世纪西方音乐作品的美学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崇高与媚俗的并存;二是悲剧色彩浓重。肖斯塔科维奇作为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伟大音乐家,他的艺术天才虽然可以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但那个时代病症,却在他的意识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病灶,乃至他长期生存在人性毁灭的灾难之中。每当我们倾听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时,寻声而至总是他所发出悲壮的声音,这个声音超越时空令人无法忘怀,因为那是一个智者在思考时所发出的强烈颤音。 贯穿在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中的悲剧意识震撼着20世纪交响曲乐坛,他音乐作品中所传承的人道主义昭示着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肖斯塔科维奇才被誉为“20世纪的贝多芬”。 一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悲剧美学内涵 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悲剧性审美特征,表现的崇高与优美的不同点,是两者的美感特征和审美效果不同。肖斯塔科维奇悲剧音乐中,崇高以悲壮为美感特征,审美效果是振奋多于压抑;优美则是以悲怆为美感特征,审美效果正好相反是压抑多于振奋。 1、悲剧中的崇高美表现 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中,始终贯穿崇高感以其悲壮的色彩为美感特征。但悲剧的崇高美,其本质不在于“悲”,而取决于“壮”,正义一方的悲剧遭遇不仅不使人过于哀伤,反而使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如《第七交响曲》压抑的旋律中听到的是不屈的呐喊,这种悲剧审美效果强烈震撼人心。 《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插部和再现部的连接处,是音乐的第一个高潮,从豪迈的音阶走句,引出主部主题动力再现,节奏

被拉宽,十五个不同乐器音色齐奏,随后全部铜管组声嘶力竭的奏起反抗的呼叫声,一次次的推向高潮,显示人民反抗的力量不断的增长、势气高昂的反映出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音乐极为雄伟、悲壮。 第四乐章结束部分,铜管乐器奏出第一乐章中辉煌嘹亮的“人民主题”,时值扩大一倍,以更加雄伟状态出现,表明苏联人民保卫家园的决心和信心,鼓舞人民一定会夺取最终的胜利。 末乐章结束部分,也是经过这些惨痛的磨难,在死亡中重生,表现出人民的愤怒与反抗,象征革命生命力为自由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人们强烈的崇高感。 2、悲剧中的优美表现 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中悲剧优美,以悲怆为美感特征。悲怆的美感特征渲染悲剧效果,虽缺乏气势磅礴的悲壮的美感特征,但其哀婉、凄惨、缠绵悱恻,则是以细腻取胜,仍然把悲剧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音乐形象在人们心中呼唤着崇高的情怀,可悲剧优美的美感效果多是压抑多于振奋。 肖斯塔科维奇经常以不同的乐器音色独奏,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描写弱小者的悲惨命运,或是个人的惨痛经历,叙说他们不幸的遭遇。如《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就像一位心碎的母亲,在泣声泣语的讲述战争给她带来的巨大创伤。《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再现部中的副部,则是由大管长篇的独白,像是一位孤独的老人,压抑低沉的内心独白。《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呈示部,双簧管在高音区用纤细的声音表现淡淡的、轻涩的哀愁和少年的迷茫,这或许就是作曲家本人在展现自己的心路历程。思想厚重的《第四交响曲》,备受争议的《第五交响曲》,“公开”的《第十交响曲》和自传性的《第十五交响曲》,都集中体现了他个人悲剧的命运。这部分音乐的描写虽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有伤心欲绝的母亲、孤独的老人、迷茫的少年以及个人的经历等,但整体气氛却都相同,曲调多缓慢、压抑,体现了悲剧优美压抑

悲剧精神的极致诠释——浅析音乐剧《剧院魅影》中的悲剧性

悲剧精神的极致诠释——浅析音乐剧《剧院魅影》中的悲剧 性 摘要:《剧院魅影》又称为《歌剧魅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著名百老汇 音乐剧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曾获得七项托尼奖。由盖斯东•勒鲁的原作小说改编 而成。这部音乐剧因其优美动听的音乐、悲剧性的剧情以及精彩的舞蹈,成为音 乐剧中永恒的佳作。笔者认为,《剧院魅影》是悲剧精神的极致诠释,歌剧为我 们传达了独特的悲剧之美。因此,笔者重点剖析该音乐剧的悲剧性,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字:《剧院魅影》;悲剧性;音乐剧 《歌剧魅影》这部典型的悲剧作品,给我们以启迪。该剧像一坛陈年老酒, 越品越有味道,让人沉醉不已,回味无穷,让这部音乐剧散发着独特持久的魅力。相比之下,那种由英雄人物的牺牲或受难而激发观众怜悯和恐惧情感的程式化的 悲剧,《歌剧魅影》的悲剧性显得更加醇厚而绵长。[1] 一、浅层次的悲剧性诠释 《剧院魅影》这部音乐剧,其悲剧性在浅层次方面看,其悲剧人物是魅影艾 里克。他生来奇丑无比,由于面相奇丑使他害怕见人,不得不躲藏在歌剧院的地 下室中,在他丑陋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聪明绝顶的才华,他是一位集音乐家、建筑 师和魔术师于一身的天才。剧中的女主角是克里斯蒂,一名剧院歌手,艾里克凭 借自己的才华暗中帮助女主角演唱歌剧。之后克里斯蒂大获成功,克里斯蒂的歌 声使得她与自己儿时的玩伴拉乌尔相遇,拉乌尔向克里斯蒂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但此时的克里斯蒂却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她无法拒绝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 另一方面她也爱恋着克里斯蒂,但最终拉乌尔战胜了艾里克。故事到这里悲剧意 味似乎不太浓重,人们只是为艾里克惋惜。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悲剧的开始,这场悲剧的结束一直延伸到克里斯蒂的死亡。这引起笔者思考,难道悲剧仅仅是 艾里克?我想艾里克只是这部歌剧浅层次的悲剧人物。拉乌尔痛失恋人是可悲的,克里斯蒂失去生命亦可悲,或许我们所有的有情人都是悲剧的扮演者。 二、剖析隐含的悲剧性 《剧院魅影》从开始到结束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对立与冲突。比如地上与地下 的对立、美与丑的对立、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图像与音乐的对立、彩色与黑白 的对立、日神与酒神的对立、生与死的对立等等。这些冲突与对立的存在,才是 导致悲剧的内在根源所在。表面上,虽然拉乌尔与艾里克之间的冲突十分激烈, 而克里斯蒂处在冲突的焦点位置。但内在冲突事实上是他们三个人性格的冲突。 由此看来,悲剧性是有隐含性的,悲剧的不只是三人中的一人,而是他们全部的 三个人,甚至可以升华为我们所有的人。 剧院的地下室其实只是潜意识的外在形式,这里的地下室是潜意识的隐喻。 在故事中,通过音乐的衬托,营造放纵和疯狂的氛围,这里隐藏着人性深处的丑恶。与之形成照明对比的是地上剧场,这是意识的外在形式表现,是意识的隐喻。在故事中,通过图像加以衬托,营造优美与宁静的氛围,这里表现出的是理性的 克制和梦幻。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在克里斯蒂这里也展现的一览无余,在她的意 识里认为自己爱拉乌尔,而潜意识里却爱着艾里克。换言之,克里斯蒂这种意识 与潜意识的冲突,反映在现实中,呈现出来的是拉乌尔与艾里克之间的冲突。而 克里斯蒂的这种矛盾心理,也是现实中的我们每个人面对爱情的真实写照。 表面来看,克里斯蒂选择了拉乌尔,克里斯蒂的意识战胜了无意识。殊不知,

关于音乐美学的论述

关于音乐美学的论述 音乐美学顾名思义是音乐和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许多人对音乐美学陌生但又有一种神秘感,不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一门学科.我们可以说,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学的 组成部分,是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的总结,并研究音乐美的本质、审美规律和音乐构成的理 论学科。音乐美学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往往离不开从上述这些领域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关键词:音乐美学;研究课题;美学特点 一、音乐美学的研究课题 正如黑格尔说:“就对象来说,每门学科一开始就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对象是存在的; 其次,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 (一)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物质决定意识,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由于哲学立场不同对音乐本质的看法也就不同。研究音乐本质最根本的就是研究音乐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那么,音乐作为一种 社会意识是否是现实生活的反应?音乐是通过什么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的?怎样认识音乐的主体?这些就是关于音乐本质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关于音乐主体的研究 对音乐本体问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是对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感性材料等进行展开的研究。比如:音乐的内容是什么?基本属性是什么?感性材料是什么?以及音乐的构成结构和规律?都 是对音乐本体的研究。 (三)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 音乐实践的研究就是要深入到实践领域,研究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首先要对作曲家的 创作思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的揭示音乐本质。其次要研究音乐作品的解释与风格,音乐表 演的心理,不同方式的音乐欣赏等都是音乐美学要重点研究的。 (四)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音乐功能的研究是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通常所说的音乐功能的历史持续性和变异性 是怎样的?不同音乐体裁的功能的差异性等都是应该研究的问题。 (五)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 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所以要参照美学哲学的方法、概念来更明确地解释音乐的美与 审美的特殊规律,但到现在为止,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和论述。 (六)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音乐美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古往今来,许多音乐学家、美学家、哲学家对音乐美 学不断地进行研究、论述。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离不开前人的研究成果,更深入、更细致的音乐美学史是现代音乐美学建设的根基。 二、音乐美学的范畴 (一)崇高

音乐的悲剧美

音乐的悲剧美 高一音乐组周榕 课型:综合欣赏型 知识目标:欣赏《一个华沙幸存者》和《松花江上》,认识和感受音乐的悲剧美。能力目标:①能有感情地演唱《松花江上》的片段,体验和表现作品的悲剧美。 ②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对具有悲剧美的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进行探 讨、分析,积极参加讨论悲剧美的音乐作品的现实意义,并发言。德育目标:通过所欣赏的悲剧美的音乐作品,感知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对歌曲《松花江上》的悲剧性内容及表现该内容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教学难点:对歌曲《一个犹太幸存者》的音乐语言的分析。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音乐是美妙的东西,快乐的音乐能使人愉悦,悲伤的音乐震人心弦,可我们都不能否认音乐——它的魅力。 我们今天不去欣赏快乐的音乐,而是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去感受一次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现在一起走进“音乐的悲剧美”。(板书标题) 同学们学历史都应该知道,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了,据统计,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杀害的犹太人就达六百多万,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去看看那段历史。 (播放电影资料《辛德勒的名单》) 以上几个片段是选自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该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问:请同学们讲述一下你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场景? 答:(略) 问:那么有没有同学注意了这些片段的背景音乐,这些音乐给你的是一种怎样的听觉感受? 答:(略) 我想一部成功的电影它的音乐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音乐跟人的感情是直接相联系的。所以我们被刚看到的、听到的那一幕幕所深深触动了。 二、新课讲授: 我们知道反映二战题材的电影、音乐作品是非常多的(有没有同学可以说出几部作品的名称)。 奥籍犹太裔作曲家勋伯格也根据这一题材用现代作曲技法于1947年写了一部震惊世界的音乐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它深刻而形象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残暴罪行:它以一个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的亲身经历为内容,采用朗诵、合唱、乐队综合表现的形式,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这位幸存者去看看他非人的经历。 (播放CD《一个华沙幸存者》,分段讲解分析)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 所修课程名称: 修课程时间: 年月至年月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年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以下五种审美形态,请任选两种进行论述 优美,崇高,悲剧,喜剧,荒诞 1、揭示审美形态的内涵 2、选某(几)种艺术形式进行说明 3、800字以上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 一、浅析喜剧美 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

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喜剧的特点。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 滑稽和愚蠢。(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喜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喜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喜剧的本质是一种“突然的荣耀”,他认为,笑的情感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却突然想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点时,所引起的一种“突然的荣耀”的感觉。随后是失望说和“乖讹说”。“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我们根据通常的事理所做的期望或预料是如此,而结果却不是如此,甚至正好与预期的、期望的相反。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笑。因此,笑是期望失落的表现。当然,这种期望的失落不至于过渡严重,才能引起笑的效果。持“乖讹说”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斯宾塞,所谓“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些不合常理、不协调的对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作判断的人眼里,就构成了可笑的对象。最后我们不得不谈谈“生命机械说”。柏格森认为,生命是活生生的、流动的、自由的,当有机生命的自由和活力优越于落入机械的状态或空间化状态的生命时,就会产生笑,因此,笑就是处于时间的绵延之中的整体生命对于落入机械化和空间化的生命的优越态度”。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喜剧一定要有一个笑的旁观者,这个旁观者的笑对于对象的可笑性具有揭示作用。笑者对对象必须具有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