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词的关系

唐诗和宋词的关系
唐诗和宋词的关系

唐诗和宋词的关系

唐诗和宋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没有人不相信,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虽然唐代也有词,但唐诗的成就简直就是中国古代诗文化的代名词. 到了宋朝, 文人们在唐诗整齐格律的基础上在每一行加上或减去几个字, 变成一种特殊的长短句文体, 人们称之为宋词. 宋代也有诗,但是宋词的的成就也是宋诗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

宋词或许没有唐诗的凝炼, 但它却具有更丰富的音乐性, 更多的变化. 那份意境,是唐诗难与相比的。如果非说唐诗宋词之间的关系,举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 唐诗宋词就象是红莲白藕, 各擅胜场, 你可以说宋诗不如唐诗, 但是你却不能说宋词不及唐诗.

一、唐诗的内容和形式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1、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

2、发展过程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

②盛唐诗歌。

③中唐诗歌。

④晚唐诗歌。

唐代诗歌成就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词的内容和形式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词境的有限与无限

词为“小道”与“别是一家”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唐诗和宋词常常被人们提到一起,人们把它们当作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在我看来,唐诗和宋词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两点。

1、内容上,唐诗所书写的对象要宽广一些,也更清新一些。

2、不同的不在形式,而是深层次的内容。

总之,唐宋交界已经是中国两个不同时代的巨大分界,而唐诗宋词的区别也不仅仅是韵律,而

且已是实质的改变,中国至宋,诗歌开始衰落。唐代人追求着心性的清白正直,唐人高唱“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人解放个性,坦荡豪迈。而宋人则追求的是潇洒,追求生活的满足,释放个性。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 2)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3)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及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作品的突出特点。 4)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师生对唐诗宋词的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宋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的能力。3)培养学生恰当地引用诗文引语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的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诗、词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本主义思想。 3)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2、难点:诗与词的区别;诗词各流派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及回忆熟悉的唐诗宋词 2、教师准备:①指导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②制作多媒体课件。③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

二、导入新课 师:我们班肯定有很多同学去过诗城广场,那么你们在诗城广场看到了些什么,除了很多人以外还有什么呢?有很多诗人和词人的塑像,还有很多这些诗人和词的诗词。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上的主题:唐诗宋词。 师:说到唐诗宋词大家已经学过很多,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在你们心目中唐诗宋词是怎么样的。 生:句子优美、抒发内心的感情、对国家的热爱。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下唐诗宋词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从诗词中去感受魅力,用大家的激情,用你们优美的语言来吟诗诵词。 生:《鹅》、《春晓》、《静夜诗》。 师:下面我们两个小组来比赛,好,先这边的同学《草》白居易,《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节选)另外一组《登鹳雀楼》王之涣,《春望》杜甫。 师:好了,其实唐诗宋词还有很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诗宋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文学,说起唐诗宋词我们就要说到与之相关的诗人和词人,比如你们了解到的有哪些? 生: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王昌龄、柳宗元、韩愈、李商隐、高适、王勃、李清照、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师:诗人和词人非常非常多,那么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熟悉的诗人和词人,你眼中的他是什么样子的,用简单的语言。 生:李白的诗很豪迈飘逸,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是一个爱国的人,他的诗很真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好了,大家都非常勇敢,我们一起来看下其实在唐宋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非常重要影响的有哪些诗人及词人呢? 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和词人,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李白和杜甫的诗,他们的诗各自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的时候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生:教材107页小字特点:夸张、豪放,感情激荡,场面壮观。 师:所以我们把李白称为哪一流派的诗人。

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 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 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 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领军人物。他又一个颇有吴市影响的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扯不断的联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

唐诗宋词研究报告 一、研究题目: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研究 二、本课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1、中唐诗歌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又尤以山水诗分量最重。中唐山水诗与前代山水诗相比又有着自身独特的气质。结合中唐历史,笔者发现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质与其时政治导致的贬谪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分析中唐贬谪文化对中唐山水诗人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倾向,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唐山水诗的文学内涵——清冷疏淡的意境和愤激哀怨的基调。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唐诗、中唐山水诗之特色以及中唐贬谪文化均分别有一定程度的深入探析。 1、有关中唐诗的论述: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正变》; 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 许总《唐诗体派论》; 许总《论元和诗歌变态美特征的形成与走向》; 许孝萱《漫谈中唐诗坛》 2、专论中唐贬谪文学: 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 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 谭琳《浅论唐代贬谪诗流变》等。 3、稍涉中唐诗贬谪文化色彩: 戴伟华《唐代文学专论》; 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等 但是,对于鼎盛的中唐山水诗却少有专论,并且具体到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的关系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而更多的是将中唐贬谪诗人的山水诗作或归为山水诗或类为贬谪诗研究,这样的做法都不利于分析了解中唐山水诗与贬谪文化之间独特而深刻的关系。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本课题针对课题研究之意义以及目前研究现状,亟欲通过分析中唐山水诗独特的创作内涵和诗人因贬谪遭遇而引起的心理特征与情感倾向变化,从而探索出中唐山水诗中隐含的贬谪情绪,反映贬谪文化在诗人创作中所产生的影响。具体思路简列为以下提纲: 1、中唐山水诗的独特气象——与盛唐山水诗比较 中唐山水诗非常鼎盛,其山水诗风对盛唐山水诗风既有承袭又有突破,成了自身的独特气象。这主要体现在中唐山水诗清冷疏淡的意境以及愤激哀怨的情感倾向上。 (1)清冷疏淡、寂寞萧索的意境。相异于盛唐山水诗的清幽泓澄清远高妙的特征,中唐诗在继承盛唐山水诗代表王维、孟浩然的基础上,又大多在清远当中显露出因积极用世又受惨重打击而来清冷疏淡,寂寞萧索的情致。如钱起《忆山中寄旧友》、韦应物《游溪》、戴叔伦《精舍对雨》、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司空曙《送下雪》等。 (2)愤激哀怨的情感倾向。沉郁之调贯穿唐诗,尤以盛唐杜甫为宗。中唐诗人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现实情怀,但是中唐诗人更多的是愤激哀怨之调,在山水诗中时有对政治腐败以及自身无辜获罪的愤怨情绪。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正由于中唐山水诗承于盛唐又异于盛唐的特征,所以研究中唐山水诗背后的时代文化精神显得更加有必要。 2、中唐贬谪文化及其对诗人心理和情感的影响 (1)贬谪文化形成的原因 贬谪文化的形成有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 外部即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在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政治以及君权的集中,导致民主艰难地发展,即使得到短暂发展,比如元和中兴,那也只不过是统治者一时兴之所致,而真正主宰这些士人命运的是君主的利益,甚至乎君主的心情也能翻手为天,覆手为地。 “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间,有姓名可考并有贬地记载的贬官共2828人次。从其分布时期看,中晚唐人次最多;而列前九位者依次为宪宗、文宗、玄宗、宣宗、懿宗、德宗、武后、代宗、高宗诸朝。从其分布地域看,南方是唐王朝流贬官员的主要地区,岭南道、江南西、东道和山南东道因荒远偏僻,更成了处置贬官的首选之地,就中岭南道、江南西道所辖39州共有贬官721人次,占唐五代贬官总数的25.5%,故最值得重视。”“中唐自仙踪至敬宗二十余年是贬官高峰期。中唐虽时间不长,但贬官总数与年均人次都居首位”。(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这样的数据,可谓是道尽了中唐山水诗中诗人激愤悲伤心态的客观原因。 而内部因素则为士人们自身的心理性格,尤其是对于政治的热衷和浓厚的儒家士大夫精神。这种积极用世的心态,往往导致他们对于现实和政治怀有极高的理想和执着。然而他们“执着地坚持真理,追求理想,首先便已单方面地蕴积了与时代文化紧相关联的悲剧性因素”。 中唐许多著名诗人,如“元和五大诗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本身都是极具政治才能,有着崇高治世理想,并且也曾一再位于高位。如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当时积极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提出许多创见,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赏析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 在眼前。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大全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关键词】:唐诗宋词诗体与词体继承性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宋词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诗宋词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类:一类是怀古诗词,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感,有沉郁的美;二类是咏物诗词。托物言志,有隐喻的美;三类是写景诗词,借景抒情,有自然的美;四类是战争诗词,戍边征战,有悲壮的美;五类是行旅闺怨诗词,旅途艰辛,有凄楚的美;六类是送别诗词,折柳相送,有深沉的美。一首首诗词充满美感,给人以美的启迪。 唐诗和宋词,在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也有所不同,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2、外部形式的差异:句式、句法、韵律、对仗,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5、风格的差异:诗庄词媚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唐诗宋词”一语,宋词与唐诗并称,不唯标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之义,而且也说明,宋词是庶几可与唐诗媲美的一大诗体。宋季承唐,然而如鲁迅先生所言,好诗差不多已被唐人作完了。所以,到了宋代,宋人在诗歌创作方面,要不落唐人的窠臼,确乎很难。但是,唐人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宋人

唐诗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赏析 在狱咏蝉骆宾王P39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首联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颔联从“己”着笔,从自己感受的角度写蝉的外形、蝉的悲鸣。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而自己已经白发满头,两两对照,不禁自伤年老。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把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颈联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 总之,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物与人不即不离,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P66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

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 几天前,某晚报登出一篇“时评”:周杰伦新歌入试卷是汲取营养还是拨弄垃圾?原来,武汉市一中学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选做题是默写周杰伦新歌《青花瓷》的歌词。老师因为学生喜欢所以大胆尝试一下。专家则认为,流行文化无孔不入,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由此引发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其实,我们谁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流行音乐,更具体地讲,流行歌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你他们的存在,打开电视,周杰伦在深情款款地唱着《菊花台》;走在大街上,震耳的音响里阿信正声嘶力竭地叫着《死了都要爱》;在擦肩而过的年轻人的唇角里,隐约传来的是周笔畅婉转悠扬的《笔记》。 而提起唐诗宋词,我们总会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和杜甫的“好雨知时节”,抑或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唐诗宋词之于流行歌曲,好像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 如今,流行歌曲,其实,而且已经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为通俗文化,它来自于生活的同时也充当着生活的代言,这一点上,它和文学作品相辅相成,异曲同工,更何况它包含着一个词的创作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文学扯上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而且作为同一种语言文化,它的起源也必定与我国古代诗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反观整个诗歌的起源,唐诗也好,宋词也罢,其实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所以,流行歌曲与唐诗宋词,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首先:采取“拿来主义”,直接把唐诗宋词谱曲成为流行歌曲,传唱一时。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尽管现在已经是处于新的世纪,远远不同于那个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不相同,由此衍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许会相去甚远,但作为人的一种情感的基本反映,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正如“爱与死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一样,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应照,正所谓“今人不见古人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本身就是用于传唱,而从另一个角度上,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讲究含蓄婉转,迂回曲折,这些恰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像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

01 六下《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试题

盐城市实验小学六年级二月份课外阅读测试题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寒假期间感受了“中国诗词大会”的无限魅力,你一定深深地震撼于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三百首》引领我们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尝试着完成下面测试题,了解自己的诗词积淀吧! 一、填空题。(40分) 1. 桃花一簇开无主,。 2. 落霞与孤鹜齐飞,。 3. 潮平两岸阔,。 4. _______________ 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5. 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 6. 采得百花成蜜后,。 7.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青山郭外斜。 8. 春节时,我们吟: , 。 9. 中秋时,我们吟: , 。 10.春雨时,我们吟: , 。11.冬雪时,我们吟: , 。 12.思念时,我们吟: , 。13.送别时,我们吟: , 。 14.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鲜明提出做人的价值取向: , 。 15.古人的思想深邃、精到,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告诉我们:问渠哪得清如许,。《长歌行》流传千年,训导了多少中华儿女珍惜时间、发愤立志: , 。 16.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 ;登楼远眺,视野

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 17.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 , 。还有《泊船瓜洲》 , 。 18.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写的《____________》委婉地控诉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国无良将的感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现在已成为千古名句。 19.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0.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二、选择题。(40分) 1.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2.《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3.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5.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唐诗宋词传统在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发扬

唐诗宋词传统在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发扬 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①不可否认的是,流行音乐,更具体地讲,流行歌曲已经成为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它都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也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流行歌曲其实,而且已经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称之为通俗文化,它来自于生活同时也充当着生活的代言,这一点上,它和文学作品是相辅相承,异曲同工的,更何况它包含着一个词的创作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文学扯上了关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而且作为同一种语言文化,那么,它的起源也必定于我国古代诗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反观整个诗歌的起源,其实也是与音乐脱不了干系的,可以设想,唐诗也好,宋词也罢,其实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确实他们中的很多也很适合而且曾被谱上曲广为传唱。② 一、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这本身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对演唱人来讲亦是如此,因为听者会不自觉地拿曲作者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引导语:宋词是中国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唐诗宋词的区别,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诗中有画”是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唐诗宋词鉴赏(31-35首)

边思 李益 腰垂锦带佩吴钩, 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 只将诗思入凉州。 鉴赏:这首诗颇象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但它并不单纯描画外在的形貌装束,而是在潇洒风流的语调中流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寓着苍凉的时代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第一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分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寥寥数语,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露出来。 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承上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北方游牧民族每至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先加以防卫,故称“防秋”。玉塞,指玉门关。这句是说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骋沙场的战斗行动。和上句以“锦带”、“吴钩”显示全体一样,这里是举玉塞防秋以概括丰富的战斗经历。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往深里看,尤其是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决非李益这位“关西将家子”的本愿。他的《塞下曲》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象班超等人那样,立功边塞,这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当立功献捷的宏愿化为苍凉悲慨的诗思,回到自己熟悉的凉州城时,作者心中涌动的恐怕只能是壮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说,“莫笑”二字当中还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味道,那么,“只将”二字便纯然是壮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为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小诗,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式的感情。 可见,该诗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 这当然不意味着李益不欣赏自己的边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将诗思入凉州”的诗句中多少含有自赏的意味。但那自赏之中分明蕴含着无可奈何的苦涩。 潇洒轻松与悲慨苦涩的矛盾统一,正是这首诗耐人寻味之处。 边城独望 马戴 聊凭危堞望, 暗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 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宋诗词鉴赏期末论文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从广义上讲,词只是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但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诗和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诗和词的区别主要是在起源上就已经很明显了,再加上它们所被推崇的时代不同,这才导致了诗与词在外部形式,题材内容,以及抒情风格等方面有了一些差异,但究其根本还是起源。 先讲宋词的成就。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再来看看唐诗的成就。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曾经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他以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得意扬扬。不久被权臣毁谤,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实已经腐败不堪。他说自己是“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有才华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却春风得意,“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直骂那些奸佞之徒“董龙更是何鸡狗!”即使处在失意的境况中,他也不忘报国。安史乱起之后,他前后两次从军就是证明。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千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背诵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宋词,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李之仪《卜算子》

王维的《山居秋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贺知章《回乡偶书》李清照《声声慢》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宋词(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发人深省,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碌碌无为,要趁大好年华奋发进取,为国作出贡献。 3.我最欣赏的唐宋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孟浩然已经远去,李白仍然望着江水,友情如江水一样绵延不断。 最爱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 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多么无私而有担当的英雄啊!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从同学们气宇轩昂的吟诵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品味唐诗宋词,你赏我析

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

浅谈唐诗与宋词在艺术意蕴表述上的异同【关键词】:唐诗宋词诗体与词体继承性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宋词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诗宋词大致可以归纳为六类:一类是怀古诗词,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感,有沉郁的美;二类是咏物诗词。托物言志,有隐喻的美;三类是写景诗词,借景抒情,有自然的美;四类是战争诗词,戍边征战,有悲壮的美;五类是行旅闺怨诗词,旅途艰辛,有凄楚的美;六类是送别诗词,折柳相送,有深沉的美。一首首诗词充满美感,给人以美的启迪。 唐诗和宋词,在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也有所不同,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2、外部形式的差异:句式、句法、韵律、对仗,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3、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