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研究方法分享

用户研究方法

用户研究方法 先了解用户研究的目的 在互联网领域内,用户研究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一,对于新产品来说,用户研究一般用来明确用户需求点,帮助设计师选定产品的设计方向; 二,对于已经发布的产品来说,用户研究一般用于发现产品问题,帮助设计师优化产品体验。在这方面,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紧密相连,所以你还需要了解一下交互设计的基本知识。 用户研究有很多很多方法,一般从两个维度来区分,一个是定性到定量,比如用户访谈就是定性,而问卷调查就属于定量;前者重视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后者通过数据证明用户的选择。 另外一个维度是态度到行为,比如用户访谈就属于态度,而现场观察就属于行为,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用户访谈是问用户觉得怎么样,现场观察是看用户实际怎么操作。 其中每一种方法比如问卷设计,展开讲又会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具体需要你自己学习了。

由于我刚刚从交互设计转入这个行业,分析这块也学非常粗浅。但同样一份报告,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信息,比如通过交叉分析法,可以知道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的习惯,蛮好玩的。 刚刚进入这个行业,一知半解,说得不对请指正。 进入这个行业半年之后,体会非常深刻的一点是: 你要非常熟悉产品 如果你要做游戏的用户研究,那你就得熟悉游戏,如果你要做移动产品的用户研究,你要熟悉移动产品。熟悉产品才能深挖背后的原因,调研结果才能落到地上,才能给设计、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否则会飘到天上去。 所以如果你对某一特定类别的产品感兴趣,多花点心思了解一下。既懂用研又熟悉产品的人才是企业亟需的,但这种人实在太少了,如果你能够做到这点,找工作不会是难事。 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新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不要被数据蒙蔽了 我们最近做过一个关于浏览器的调研,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问用户觉得哪个浏览器界面更好看,结果出来的数据跟我们的预期差很远,选择IE的比例也蛮高的的。 经过交叉分析发现,大部分用户选的是他正在用的浏览器,即,用户的选择受了熟悉程度的影响,但仍有部分用户没受此影响,比如猎豹、chrome,认为它们好看的比例远超过了实际在使用它们的比例。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用户研究的14个方法

用户研究工作中的14 个经典方法 时间:2013-02-05 02:51 来源:百度商业UED 作者:百度商业UED 历时2 个多月的编撰和设计,# 用研方法传遍中国# 在今天将告一段落; 经过仔细的梳理与总结,@百度商业UED 的用户研究工程师们将用户研究工作中的经典方法一一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感谢和我们微博互动的同学们,也欢迎更多对用户体验感兴趣的同学加入讨论,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1 、【眼动& 脑电研究】将眼动仪和脑电设备联机同步,可以知道用户是如何看的,以及当时的心理活动。

[眼动&脑电研究】 V眼动研究是用户研究常用的方法,但是数据比较单一.需要结合其他数据进行解转* 2. 脑电记录仪能记录太脑的活动.其含有犬■的心理倍息、以不同的诅形反映岀来. 3*適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将大脑夏杂的电信号转化为一垂简单前曲 堆.可収抿据这条曲线来解谏用户的”奠实想济”? 2、【可用性测试】想知道可用测试是什么?可用性测试的目的&作用?适用的场景?测试所需的人数?

【可用性测试】 ft 么是可曲性测试? 可用性臭“轻宦的用户枉特進的?用.有效即、画豪的彊用产昂这到轻罡的冃择” 可fflrtwitfi 让用户夜一定iSiTflEffl 严品.由国阳桂工程沁打用户的構件醴旌、 零进持規察' 记堆和攜豐.以此搖评洁产品的闻用性网駁? 可用性测试的作用与目的? 炭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需求、偏好、岛点、路径、习惯等t 为进一步 设计提供思路.节言开发成本石 可用性测试需要多少人? 一股fW 况下,6个测试帛户大约可发现8典的可用性冋題,个 测试用户即可* 3、【信噪比原则】 如何清晰的为用户呈现信息 ?如何降低信息噪音,突出美妙的主旋律 正确识别信息噪音,有效降低噪音,传递清爽的用户体验 puhcj SE 世zp a 亡专 d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用户研究方法概述

用户研究方法概述 用户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众多。本文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用户研究方法进行划分,并给出了一些常见的用户研究方法的概念和使用范围。 1. 用户研究的态度研究方法和行为研究方法 态度研究的目的通常是理解或者获知用户使用产品的目标和观点。用户使用产品的目标揭示了用户使用产品的原因,以及用户想通过产品实现的价值;用户使用产品的观点透露了用户使用产品后的感受。常用的用户态度研究方法有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卡片分类、参与式设计、问卷调查(CATI、CAPI、CLT等)。 行为研究的目的通常是通过跟踪/收集用户的产品使用数据来了解用户实际使用行为,并发现问题。与用户的态度相比,用户的实际行为能显示出更多与用户有关的信息,是用户真实使用情况的表现,同时也显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普遍倾向。常用的用户行为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观察研究方法、实验室可用性测试方法、数据挖掘方法(例如兴趣偏好挖掘、行为轨迹挖掘、行为趋势预测等)。 2. 用户研究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定性研究是从小规模的样本量中发现新事物的方法,通过与少数用户(例如10到20个)的互动来得到新想法或揭示以前未知的问题。定性研究的一般性目的是解释用户行为的原因,发掘用户的新见解。常见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卡片分类、参与式设计、现场观察研究方法和实验室可用性测试方法等。 定量研究是用大量样本来测试和证明观点的方法,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找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趋势,从而映射出全部用户的真实情况。定量研究可帮助验证通过定性研究发现的假设。常见的定量研究方法则主要是前面提到的问卷调查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 3. 用户研究的显意识方法和潜意识方法 前面1和2提到的用户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属于显意识的研究方法,不再赘述。现在已经开始有学者研究潜意识的用户研究方法,其基本观点是用户的行为只有5%是由显意识决定的,剩下95%是由潜意识决定的(可能有些夸张)。潜意识研究方法包括隐喻引诱技术、图片投射技术、内隐测量方法等。目前这些潜意识的

《用户调研用户研究方法与规范》

《用户调研用户研究方法与规范》 产品留存上不来了,或者说产品新上线了一个功能,但是最终的效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这个时候,老板可能会说,我们做一次用户调研吧,了解用户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真正做好用户调研这件事情,才能从用户的口中了解更多更有用的信息,从用户的视角帮忙我们更好地完善产品,提升产品的数据指标。关于用户调研,主要会从以下几个部分入手,如下图: 这过程中,我会重点和大家分享下关于问卷设计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多多指教。

一、明确调研目的 对于运营来说,调研一定是奔着解决或者找到某个问题发生的原因去的。 可能是产品留存率不高,也有可能用户付费率不高,也有可能用户对于某个功能完全无感,导致最终结果与预期偏差较大,于是为了找到某个问题出现的原因,甚至找到解决某个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有些运营就会选择用户调研的方式去了解用户某个行为背后的深度原因。 而这些问题,一定是从运营数据出来的,从数据中结合用户行为去分析数据可能出现的原因。现在心里做一些预设,后续在用户调研中在针对用户去做深入的调研访谈。 二、确定调研对象,方式 明确调研目的之后,接下来就是明确调研对象和方式了,明确这些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做针对性的调研,找到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比如某一款产品的3天留存率一直不高,第2天到第3天的时候,从数据折线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急剧下降的拐点。所以针对3日留存率这个

问题,我们确定我们的调研对是2日活跃但3日不活跃用户,找到用户在第3天流失掉的原因:是没有找到产品的Aha时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如果我们需要针对一款新产品去做用户调研的话,也是根据新产品的目标用户去做筛选,找到潜在目标用户,了解潜在目标用户的真正需求。接下来应该明确调研的方式了,是选择线上问卷,电话访谈,还是深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这3种调研方式各有各有的好,各有各的弊端,根据现实情况去选择即可。访谈效果依次是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线上问卷,而访谈的操作难度则是完全相反的。一般来说,面对面深入访谈一般发生在产品初期,这个时候对于产品的定位,以及用户的痛点都不太明确,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去了解这些用户的需求,更好地将产品包装给用户。 三、设计调研问卷 这个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也是决定一个用户调研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是网上的针对所有人的问卷,那么这一套问卷一定是针对目标用户逐一筛选,往下漏的一个过程,比如想针对一款工具产品调研用户留存差的原因,首先需要明确用户是否是工具产品大类的目标用户,其次是用户是否是该工具产品的用户,从大到小,逐一筛选。不过如果都是在自己产品内,或者针对自己的用户去做调研,那么就不存在上边的筛选过程。

用户分析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 文献法是指通过已有文献来获得信息,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法一般用于项目前期研究的假设和后期结果的解释。 访谈法 由访谈员和被访对象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依据于事先准备好的访谈提纲进行交谈,以检验行为和态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原因、评价和反馈意见。 1.入户访谈:观察和了解产品的、使用环境、使用习惯、用户需求等。 2.定点预约访谈:面对面深度了解用户的行为和态度之间的关系、获得某些启发性的信息。 3.电话访谈,通过电话和用户进行交流,了解用户的态度和需求。 问卷法 问卷法是以书面形式向被访人提出问题,并要求被访人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回答,来进行资料搜集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简明、通俗、客观、真实、反馈快、保密性好等特点,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同时使用于众多被访人,因此能在较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数据。 1.街头拦截访问是一种常用的定量问卷调查方法,这种方法相对简单,超市、写字楼、街面、车站、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均可进行这样的访问。 2.电话调查主要是通过电话,与被访者进行信息交流,从而达到资料收集的目的。 3.网络调查,指将问卷或相关资料以电子问卷形式传递给被访者,由被访者填写并将电子问卷发回的方法。与传统调查方式比较,网络调查在组织实施、信息采集、信息处理、调查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4.邮寄调查,指将调查的问卷及相关资料寄给被访者,由被访者根据要求填写问卷并寄回的方法。可以扩大调查范围,增加样本量,减少访问员的劳务费,可以对较敏感或隐私问题进行调查。 焦点小组 焦点小组是一种定性的调查方法,5-9 人为一组。在一名专业主持人的引导下对某个主题或者概念进行深入的讨论,说出他们的与主题相关的感受、态度以及意见。 焦点小组通常用于产品功能的讨论、工作流程的模拟、用户需求的发现、用户界面的结构设计和交互设计、产品的原型的接受度测试、用户模型的建立等。 特点: λ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接触到大量的用户群体, λ对目标市场的情况更加了解,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想要什么 λ只能收集到用户对概念和创意的想法,并不知道他们是否使用得好 小组间的交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想法会在小组里交流碰撞并深入发展,从而激发新的意见产生;另一方面,这些想法和意见并不十分可信,小组里较为强势的人会影响其他人发表他们的意见。 焦点小组应该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λ如果项目着手较早 λ如果你对你的目标市场几乎一无所知 λ如果你想深化新创意,却不确定反响会如何 原型制作(Prototyping) 原型(Prototype)是指一个仿制品或者工作模型,通常是指不存在的系统。它能够体现产品功能和交互的某些特点,并能够实现部分或全部功能的设计实体。原型制作的分类可以分为:低保真(lo-fi)、中保真(mi-fi)

产品各个阶段的用户研究

产品各个阶段的用户研究. 第一阶段:产品策略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用户趋势和细分用户群体。对于分析用户趋势,是指从宏观视角整体了解用户、市场及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趋势,明确未来发展的机会点,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案头研究。细分用户群则是为了准确掌握各细分用户群的态度和行为特征,为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用户研究建立一致的用户细分基础,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深访、座谈会、数据分析和挖掘方法(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 第二阶段:产品概念生成和概念评估阶段。首先是分析目标市场现状,即针对某细分用户群作针对性的深入研究,了解目标用户群当前所处的总体市场环境、用户发展现状、竞争态势和国内外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为下一步的需求挖掘和概念测试提供指导性的信息参考,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案头研究。然后是挖掘用户需求,即深入了解细分用户群对产品的需求,挖掘潜在需求,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确定典型目标人群的需求特征,选择具有一定潜力和可行性的需求关注点,为生成新的产品概念提供用户需求信息,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座谈会、问卷调查等。第三是评估产品概念,即深入了解用户对概念的评价、反馈和期望,从用户侧获取产品概念设计和优化的方向,评估和筛选出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概念,同样是采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最后是识别目标用户,即建立目标用户识别的模型,从内部海量用户数据中去发现新产品概念面向的目标用户,分析目标用户的特征,主要是采用内部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方法(如分类、预测等方法)。 第三阶段:产品设计和评估阶段。首先是要了解用户对产品设计的期望和要求,为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以保证产品的原型和成品设计过程以用户为中心,并符合用户预期,完成产品原型设计,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卡片分类、参与式设计、用户体验测试(如眼动跟踪等)。其次是评估产品原型,即产品设计的初始原型完成之后,从用户角度评价产品原型及其可用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解决方案,为产品原型的迭代优化提供方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专家评审和可用性测试。 第四阶段:产品测试与试商用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产品试用的反馈,了解或发现用户使用行为特征及使用障碍,总结归纳用户的使用习惯或偏好,为产品正式商用前的产品改进提供重要的用户反馈信息,确保产品的功能、界面、

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概论

質性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概論 田秀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一、質性研究的特徵 1.自然性的探問 2.研究者本身為資料蒐集的重要工具 3.歸納的資料分析方式 4.研究參與者有一定程度的主動與積極 5.完整的觀點 6.質性的資料 7.個人性的接觸與洞察 8.過程導向 9.獨特性的覺察 10.著重研究參與者的觀點及意義 11.對情境的覺察 12.研究設計有彈性 13.研究樣本也有彈性 14.研究者使用多層面且互動式的複雜推理 15.強調反思 16.增能(empowerment)也可以被視為是研究目標 17.以建構取向為知識論基礎 18.研究結果也許是逐漸浮現而非之前的臆測

質性研究的優勢 ?詳盡且有足夠的深度,能看到標準化測驗所看不到的現象?開放性,能發展新的理論,找出過去文獻或研究所忽略的現 象 ?協助人們從更廣的視野看待研究及世界而不會侷限於過去所 得研究發現 ?可以避免主觀先見質性研究的弱勢 ?較不容易形成普遍性的解論或通則 ?較不容易進行有系統的比較 ?有些時候會與研究者個人風格及技巧有關 ?對所參與的情境容易形成影響,甚至改變。 二、為何進行質性研究? 1.研究題目性質適合以質性研究方式來進行(回答How或What的問題) 2.研究主題需以探究方式進行(exploration) 3.研究主題需呈現較細膩的觀點(detailed view) 4.必須在自然情境下進行研究(natural setting) 5.研究興趣強調個人的主觀觀點(personal viewpoint, “I….”) 6.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或資源進行文本資料的分析(text information) 7.個人性、實務性、學術性三種不同的目的(Maxwell, 2005)。個人性目的 是可以被接受的,然而需注意結果的分析與解釋,過程中個人的熱誠是 夠的,但容易形成偏誤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三、質性研究的歷史發展(陳向明,p.34~) (一) 質性研究歷史淵源 1.民族誌的發展 2.社會學領域的發展 3.自我反省意識的覺醒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1.决策影响因素(庞湃,2008) 1.1个人特征影响 餐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受个人特征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个人的经济收入、年龄、生活方式和职业等。经济收入是影响宾馆餐饮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取决于他的职业、文化水平,家庭负担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决定一个人属于高收入还是低收入群体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经济因素直接影响到宾馆餐饮消费需要的心理、兴趣和表露于外的个人行为而价值观念和职业阶层,也是影响人们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 1.2心理因素影响 一个人的购买选择受到四种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动机、知觉、学习以及信念和态度。动机是一种需要,它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而知觉取决于物质刺激物的特征,同时也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人们通过行为和学习,获得自己的信念和态度。而消费者的信念和态度反过来又会影响其购买行为。综上所述,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很多。一个人的选择是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因素之间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其中很多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但是,这些因素在识别哪些消费者对餐馆和食品有兴趣,他们的购买动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很有用处。其他因素则受到营销人员的影响,并提示餐馆如何开发菜肴,制定价格、创造适宜的用餐环境,以便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1.3社会因素 消费者的宾馆餐饮消费行为同样也受到一系列社会因素影响,主要是相关群体、家庭和社会角色与地位。相关群体是指那些对消费者行为准则有参考价值的群体,这些群体或多或少地对消费者的宾馆餐饮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群体往往能使消费者的行为规范化和强化。相关群体对消费者作用有两种:一是能为消费者提供规范化的行为准则;二是为消费者提供比较参照物。 2. 消费者消费心理(徐宏图,金声琅) 2.1 餐饮业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共性 2.1.1 求卫生的心理需要 (1)环境卫生(2)食品卫生(3)餐具卫生 2.1.2 求美的心理需要 (1)餐厅的形象美(2)餐厅工作人员的形象美(3)食品的形象美(4)食器的形象美 2.1.3 求尊重心理需要 (1)领座恰当(2)微笑常展(3)尊重习俗(4)语言亲切 2.1.4 求知心理需要 (1)介绍食品名称、营养价值、典故等知识(2)对名菜的优美造型拍照留念2.1.5 求快心理需要 (1)常备快餐(2)可先上安客茶(3)简便手续(4)及时结帐 2.2 餐饮业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区别

用户调研方案教学提纲

“我的网络生活”平台开发调研方案 目录 1. 调研目的第2页 2. 调研对象第2页 3. 调研内容第2页 4. 计划安排第2页 5. 问卷设计第3页 6. 调研结果第4页 6.1 实际问卷调研数量第4页 6.2 数据统计分析第4页 7. 需领导协调事项第8页

1. 调研目的:搜集用户意见,为后续商品开发、市场营销、服务建设等工作提供参考。 2. 调研对象:宝钢员工 3. 调研内容:用户类别、网络使用及购物习惯、对B2E平台的看法、商品兴趣 4. 计划安排: ?3月6日:确认调研方案及问卷内容 ?3月7日-3月15日:组织调研实施并搜集问卷(预计数量:300-400份) ?3月18日-3月19日:完成问卷分析 调研渠道及方式

5. 问卷设计: 宝钢员工集中采购活动参与意向调查问卷编号: 导言: 亲爱的同事们,现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针对宝钢员工团体优惠购物活动参与意愿的的调查。希望各位同事对我们提供一下帮助。为表示感谢,我们在调查研究活动期间有抽奖活动(U盘)! 填写说明:纸质版本,请在相对应的选项字母上打勾“√”表示。电子版本,请用红色字体标注。 1. 宝钢组织过的团体优惠购物活动,您平时关注吗? A.关注 B.想关注,但不知道 C.没兴趣 2. 如果宝钢举办面向员工的长期团体优惠购物活动,您愿意参加吗? A.愿意 B.视产品而定 C.不愿意 3. 您更希望在宝钢举行的团体优惠购物活动中包括哪些商品?(可复选) A.3C数码产品 B.农副产品/食品 C.金融理财 D.保险类(车险等) E.旅游类 F.其它 4. 对于这样的员工团体优惠购物活动,您是否希望有专门网站进行发布,可以在线浏览并订购? A.是 B.否 5. 在选择是否参加这样的团体购物活动,您首先考虑什么因素?(可复选) A.价格 B.优惠幅度 C.品牌质量 D.商家实力 E.他人评价 F.其它 6. 如果参加这样的团体优惠购物活动,您会更倾向于哪种支付方式? A.网上支付(网银、支付宝等) B.无卡刷卡(电话提供信用卡信息) C.货到付款(现金) D.货到付款(刷卡) 7. 如果购买了商品,您会希望送货到什么地方? A.公司 B.家里 C.与商家约定的地点 D.自提 E.其它 8. 如果举行这样的团体优惠购物活动,您希望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商品信息?(可复选) A.宝山电视台 B.手机短信 C.桥论坛 D.宝钢日报 E.微博 F.邮件 G.协同平台 H.其它 9.如果举办这样的长期员工团体优惠购物活动,您还有其他什么建议?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请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奖品邮寄需要!联系方式:

教育研究方法(综述)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综述) 阅读综述题目: 《极重度聋及其听力康复技术》王树峰博士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总第 20 期 67 方向: 1、研究了极重度聋的特点极重度聋的个体差异较大,其听觉能力主要由三个基本因素决定: 听觉损失、听觉动态范围和听觉识辩能力。 2、本文分别从听觉损失、听觉动态范围和听觉识辩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极重度聋的听力学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听觉识辨能力的4 部分相关内容频率择取,频率分辨,时间整合和时间分辨。 观点: 作者总结出当前极重度聋的听力康复技术主要有: 1、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技术 2、触振觉辅助装置 3、移频技术 4、模式言语助听作者认为: 基于言语的特征,可相应设计出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模式言语助听装置,应用于极重度聋人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 评论: 本篇学术论文首先剖析极重度聋的特点个体差异大解析了听觉能力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听觉损失、听觉动态范围和听觉识辩能力并从极重度聋听力康复技术方面分析了对三个决定性因素采取的不同措施: 1 / 5

针对听觉损失采取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技术、触振觉辅助装置;针对听觉动态范围采取移频技术;针对听觉动态范围和听觉识辩能力采取了模式言语助听技术。 为极重度聋人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措施。 题目: 《聋儿听力康复设备的研究》章苇江西红声器材厂声学技术期刊方向: 1、本文通过分析全国采集人抽样调查结果,了解到我国现有 2019 多万听力障碍患者,其中 14 岁以下的儿童有 171万, 7 岁以下的约有 74 万人。 同时每年平均有 2~4 万新生聋儿,这些聋儿中绝大多数均存在可利用的残余听力,尽早对他们进行听力-语言培建训练,就完全有可能使这部分聋儿走出无声世界。 2、本文对聋儿听力损失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概括了小儿听力损失特点: 其听力损害的严重程度各异,但双耳多对称,通常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小儿一旦致聋,基本上无法治疗,并由此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3、由此作者认为: 小儿如不及时进行听力康复培建,将使聋儿终身丧失语言交往的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 4、作者通过现状调查发现:

课题研究常用方法综述

课题研究常用方法综述 【至教师研究者】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误区 1. 注重理论依据,但限于对宏大理论的简单套用 举凡注重理论探讨,但不能致力于提炼高度概括力的学科范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能由之归结出新的理论问题和结论,不能将之自觉融入先前积累的理论知识之中,进行理论创新。 2. 热衷教育实验,但疏于对实验现象的理性思考 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实验验证假说作为方法论核心。究其原因就是想通过采用因果定律来构建教育世界,这即使是在该领域特有的研究方法——“开发研究”中也是如此。如开发某种教育方法、教育工具、学习课件时,人们势必会产生验证其效果的这一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常就用实验对比的方式来验证教育工具和学习课件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但是从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只不过是为了对其有用性赋予表现力,或对其客观的效果进行的一种修饰,希望得到他人认可而做出的努力罢了。为什么呢?因为格根早在1998年就曾指出,“所有的假说,在适当的条件下都是可以进行实证的。” 3. 熟练某种研究方法,但盲于对个别方法偏好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特点和适用范围,不能为了方法而使用方法。而且,不同研究方法之间存在互相融合和补充。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常常提到可能使用的几种方法,但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往往只是形式单一的方法。 4. 熟悉一般研究方法,但蹩于对专业方法把握 子课题组基本掌握了实验研究和行动研究两种方法,但是,对于内容分析法、应答分析法、开发研究法等专业研究法可能没有完全掌握甚至闻所未闻。 二、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1. 意义 文献研究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大量的文献信息,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 2. 操作过程 注:文献阅读应关注研究方向、研究专业和研究领域三个方面。 文献综述说清楚三个问题:一是自己的“核心观点”及其选题的由来;二是国内外与这个课题有关的研究进展;三是自己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1.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

一、研究综述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和社会环境的稳定,人们生活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了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从1998到2010年,短短12年,中国大学生仅人口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2800多万。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意味着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除了平均513元的月基本消费(伙食费及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相关费用外,还包括如手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一些电子产品的消费。另外,交友应酬、恋爱费用等消费也占到了一定比例。而且一部分学生“必不可少”的娱乐消费也没有被包括在内。所以,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非常庞大的,对大学生消费能力及消费模式的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消费将对未来年青一代消费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调查深圳市大学生消费能力及模式,主要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面谈访问的方式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消费能力及消费模式。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找出大学生消费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消费层次,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支撑提出相应的消费模式策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1.国外研究的历史、现状 马克思(Marx)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提到,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能力,必须高度文明的人,就必须有消费能力。说明了大学生在消费行为的需要多方面的基本需求条件。 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d67651879.html,”委托的调查发现,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贷款下来之后,英国大学生平均在11月20日就花光了钱。这相当于开学才51天就把钱花光,但甚至有六分之一的大学生在开学28天之后口袋就空空如也。美国学者罗伯特?巴洛(Robert?Barro)的《生活中的经济学》(2011)说到:当代美国大学生每年要有3000多万人出国旅游,超过了人口总数的12%,其中三分之二欧洲和加拿大,剩下的多数去了美洲来中国有三十万,占出国旅游人数的1%[1]。理沦家布迪厄(Bourdieu)用“惯习”、“品位”、“生活风格”和“文化资本”等范畴对消费进行了精辟的社会学分析,他把消费看成一种实践,正是大学生需要的实践能力。法国思想家彼得里亚(Petria)在他的《消费社会》中提出消费的概念“建立在财产必然用途之上的道德概念”。说出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模式。美国学者塔雷伯(Taleb)(2011)表示:如今在美国大学里,电脑、手机、CD、MP3、电子词典被称为大学生的「五件武器」。与此同时,不少大学生开始觉得台式机太笨重,把眼光瞄向了笔记本电脑。 美国大学生节节攀升的花费,给不习惯说“不”的家长们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这正是说明了在美国,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已经在逐步提高,这种消费在美国人眼里是一种超前的消费。美国教育界人士指出,各学校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开展消费道德及理财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环境,帮助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 2.国内研究的历史、现状 目前我国有1700多所高校,两千多万大学生,每年至少有800亿左右的消费能力,影响着其家庭现时的消费购买决策。 张宏志、王丽和桑叶斯(2009)提出:“中国的大学生市场规模与结构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是最独特的细分群体,人口总数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德国和三分之一个英国,年消费能力达

用户体验设计:7个腾讯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用户体验设计】7个腾讯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本文节选自《腾讯网UED体验设计之旅》 作者:任婕 由腾讯网UED授权发布 每天都有互联网产品上市,人们电脑上、手机上的应用在短期之内就可能增增减减换了很多波,最终留下的、那些最经典的产品,都是以好的体验设计取胜。 这些产品或许看似很“简单”,但其实,越是简单的设计越难。当“体验设计”越来越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设计师们重视,人们或许更能体会到设计的“本质”,设计不是在“用户想要怎样的产品”的基础上去构想,而更是要弄明白“用户看起来想要什么产品”和他们“其实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的区别。 也许腾讯的方法并不是100%最先进、最好的,但从QQ到微信,许多腾讯产品多年以后依然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产品,一定有它的道理。 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用户研究适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管是需求挖掘还是设计评估,都需要与用户打交道。用户研究适用的阶段如图1-3所示。 研究用户,需要透过用户的语言、行为去了解他们内心最深处的需求。这些需要设计师始终保持一颗同理心与开放的心态,有时用户的“是”与“否”也许只是提问方式的不同导致的,是非判断只在一念之间,关键要挖掘用户的核心诉求。

如图1-4,用户研究方法有很多,如何对这些方法进行选择,应该视研究目标而定。 下面介绍网媒产品常用的几种用户研究方法。 NO1.问卷法 问卷法是大家非常熟悉且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它是以书面形式向特定人群提出问题,并要求被访者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回答来进行资料搜集的一种方法。与传统调查方式相比,网络调查(包括PC、移动等多种终端,见图1-5)在组织实施、信息采集、信息处理、调查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做好一份问卷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制订问卷目标、设计问题及文案上都有一定的专业要求。 设计问卷,首先要明确问卷法的目标及适用范围。从目标制订、方案设计、样本回收、数据统计分析到最后的结果输出,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 如在研究开始时需要明确目标,确定哪些是问卷法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研究用户对打车软件的使用习惯时,应该把什么样的用户列入调查范围?打车软件的范围包含哪些?仅限于出租车还是可顺便载客的家用车?等等。在问卷设置阶段,要考虑问卷结构、问题设置的一般原则,控制问卷的长度等。问卷调查法的流程如图1-6所示。

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几个概念 1、方法:是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 2、研究:拽的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活动。它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创造知识;二是整理知识。 3、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4、教育研究方法: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要素: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1)现象与客观事实;(2)科学理论;(3)方法技术。三者中,前者提供形成科学理论的基础,后二者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的的手段。(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研究的周期较长。(3)针对性、实践性强。 (4)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 特点:(1)独特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2)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4)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观。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 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特点:(1)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2)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3)实验方法进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视野,为考察教育问题提供了客观基础。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以来) 特点:(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进步的与传统的、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流派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3)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4)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及心理研究方法的发展,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一)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 2、提高研究过程中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概括性; 3、理论的研究教育。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 (三)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与价值标准。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1、在研究目标的确定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2、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强调大教育观;3、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人的主体性;4、在研究组织形式上,强调在个体研究的基础上的集团认识主体。5、在教育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所具有的明显价值取向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

焦点小组focusgroup及其与其它用户研究方法的区别

焦点小组(focusgroup)及其与其它用户研究方法的区别 焦点小组(focusgroup)是在可用性工程中使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产品功能的界定、工作流程的模拟、用户需求的发现、用户界面的结构设计和交互设计、产品的原型的接受度测试、用户模型的建立等。 焦点小组依据群体动力学原理请大约6~9个参试(participant)对某一主题或观念进行深入讨论。焦点小组实施之前,通常需要列出一张清单,包括要讨论的问题及各类数据收集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名专业的主持人,主持人要在不限制用户自由发表观点和评论的前提下,保持谈论的内容不偏离主题。同时主持人还要让每个参试都能积极地参与,避免部分用户主导讨论,部分消极用户较少的参与讨论。 图1:焦点小组图例 焦点小组具有群体动力(Groupdynamics)、自由开放(Opendiscussion)、定性数据(Qualitativedata)和适合探索目的(exploratorypurposes)等特点。群体动力是指焦点小组参试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参试之间会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参试的观点都会影响其他参试的反应,任何参试的观点和意见都是建立在其他参试的观点的基础上。从用户的角度来说焦点小组是自由开放的,没有特定框架约束的,虽然实际上主持人通常是按照预先计划的内容提出问题。焦点小组是一种定性方法,因此要避免通过焦点小组收集定量数据。在焦点小组的数据呈现过程中也要避免用定量的方式呈现结果。比如对A和B两种设计方案,8个参试中有6个赞成A方案,那么在报告中说有75%的用户赞成A方案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焦点小组只是小样本,此时我们可以表述为8个用户中有6个用户赞成A方案。 焦点小组特别适合用探索性目的的用户研究,在确定用户使用产品或者服务的习惯、使用模式、态度、确定用户语言、为新产品开发收集创意、为问卷调查等定量方法收集问题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焦点小组外,还有问卷调查、可用性测试等多种用户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有特点和优势。以问卷调查和使用性测试为例,焦点小组与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见表1和表2):表1:焦点小组和问卷调查的差异

用户研究:用定量问卷简单快速判断典型场景的方法!

用户研究:用定量问卷简单快速判断典型场景的方法!Posted on 2013年09月29日 by admin in 用户研究with 0 Comments 在平时工作中,用研经常会听到产品或交互的小伙伴儿们抱怨: 「这些是真实的场景吗?」 「这些场景都是YY出来的吧?!」 「哪个场景优先级更高?」… 这些疑问往往出现在新功能的研发阶段,但现实中很多项目没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邀请用户做深入的场景定性研究,于是,用研在这推荐给大家一个用定量问卷简单快速判断典型场景的方法! 第一步:场景发散

在做研究前,产品或交互需要能够明确列出这次想要衡量比较的场景。如果本身没有一个场景库可以从中挑选,那么可以简单的做一个场景脑暴,或快速访问搜集一下身边朋友的场景故事。最后选择出一些存在疑惑的场景来进行研究。(一般建议不超过十个) 第二步:确定评价纬度& 原则 如何判断一个场景的典型性及优先级,这需要团队在前期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和标准,所以制订评价纬度是整个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评价纬度不是固定的,每个产品,每个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根据每个产品的实际情况需要,可以灵活制定出不同的针对性的衡量标准,一些常见的评价纬度有: ?人数:预估此场景的使用人数规模 ?频率:预估此场景的用户活跃度

?重要性:了解用户对此场景的感性主观上的评价 ?满意度:了解用户对目前使用方式的满意度 ?易用性:了解用户目前的使用方式的痛点有多痛 ?意愿性:了解用户将来的使用意愿 根据制订好的评价纬度,相应的挑选场景的总原则也就产生了。比如人数,频率和满意度是指标,那么总原则就是: 人数多+频率高+满意度低=优先级高的典型场景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也可以对选出的指标加以权重系数,在最后分析时,优先考虑重要的指标。 第三步:编写问卷& 发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