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生物学

贝类生物学
贝类生物学

贝类的经济种类

(1)牡蛎: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

(2)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

(3)滩涂贝类:蛤仔,文蛤,丽文蛤,斧文蛤,缢蛏,竹蛏

(4)泥蚶:魁蚶,毛蚶

(5)扇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美丽日本明贝

(6)鲍:皱纹盘鲍,杂色鲍副杂色鲍

1.双壳贝类生殖腺的构造

生殖腺的构造分为以下三部分

(1)滤泡:生殖腺末端在结缔组织中膨大形成,由生殖上皮构成,产生生殖细胞

(2)生殖管:分板状,管壁由县委上皮和生殖上皮构成,产生和运送生殖细胞。

(3)生殖输送管:许多生殖管汇聚而成的粗大导管,纤毛上皮构成,输送精卵,开口于泄殖肌

2.双壳贝类的外套膜构造,生理机能

(1)内部构造:左右两片,由外侧上皮,内侧上皮和中皮的结缔组织构成,外套膜二孔型,膜缘有一个愈着点,将外套膜分成两个孔进水孔和出水孔,鳃末端与愈着点相接,把外套腔分为进水腔和出水腔

(2)生理机能:生壳突起分裂禅城贝壳,感觉突起感觉作用,缘膜突起调节水流

3.贝壳的生长与外套膜

贝壳是外套膜分泌形成的,因此贝壳的形态随外套膜的形态而变化,角质层和棱柱层是由外套膜边缘所分泌的,所以能随贝壳的生长而不断增加面积,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外表皮分泌的,所以随生长不断增加厚度

(1)小型种类的生长规律:第一年贝壳生长较快,以后生长极其缓慢,如褶牡蛎。

(2)大型种类的生长规律:固着若干年后能不断生长。

4.双壳贝类鳃的构造及其生理功能

(1)鳃位于鳃腔中,左右各一对鳃瓣,鳃瓣由上行板和下行板构成,下行板与上行板相接处有食物输送沟,外鳃瓣的上行板末端与外套膜内面相连,前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与内脏团相连,后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愈合形成WW 形。

(2)鳃于鳃丝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褶皱由9-12根鳃丝组成,鳃丝包括主鳃丝,移动鳃丝,普通鳃丝。

(3)鳃纤毛包括:前纤毛形成水流输送食物,侧前纤毛形成水流输送食物,侧线毛连接鳃丝的作用,上前纤毛形成通过鳃的水流。

(4)呼吸作用与海水的溶解氧,水温和鳃纤毛运动有关。

5.什么是有效积温,种鲍促熟的方法?

(1)科学上把一定时期内某一界限温度以上日平均气温的累计值称为有效积温,有效积温能反应水产动物在生长发育期间对热量的要求。

(2)种鲍促熟一般采用升温的方法

A.促熟蓄养开始的时间:当蓄水温度12-20的时候,结合鲍的有效积温及生物学密度,使有效积温达到鲍的产卵有效

积温即1000度,以上即可

B.亲鲍的选择:大小在8-9厘米,以上,体质健壮,无创伤,足肌活动敏锐,雌雄比例4:1,需要密度一般为20-25

个/m3

C.每天升温2℃,至20℃时,一般一次投饵为亲鲍总重量的20-30%

6.皱纹盘鲍的人工诱导产卵方法

(1)紫外照射海水法:照射剂量500-800mwh/L。阴干一小时,傍晚开始,雌提前半小时,腹面向上,敷一层洁净纱布,放入产卵槽中,加入海水,隔一小时换一次,2h左右产卵。机制:光分解产生活性氧,激活前列腺的某些酶,产生前列腺素。

(2)双氧水海水法:浓度5mmol/L,浸泡90分钟,阴干后放入23度的海水中待产约1小时产卵。

(3)活性炭过滤海水法:小颗粒活性炭做成滤水器,活性炭过滤层厚度40厘米以上,海水经活性炭过滤后注入产卵槽,水温23度,亲鲍经阴干后放入产卵槽,一小时换水一次2-4小时产卵

7.单倍体牡蛎的育苗

处理方法: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处理:浓度10-4mol/L,处理时间:壳顶后期幼虫,3浸泡三小时。

(2)颗粒固着基采苗:材料贝壳粉石英砂粒径:0.35-0.5mm 壳顶后期幼虫时,投入颗粒固着基采苗。

(3)脱基法采苗:采苗基:软质塑料板,挂沙装置:在软质塑料板上挂一层沙或贝壳粉,牡蛎苗长到1-2厘米时,轻轻使其从塑料板上脱落。

养殖方法:笼养,底播,吊养

8.牡蛎三倍体育苗

操作方法

(1)细胞松弛素b处理:浓度0.5-1.0μg/L 毒性强,不溶于水,溶于二甲亚矾,抑制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使染色体加倍。倍化率80%以上。

(2)6-二甲基氯基嘌呤处理:浓度300-500μmol/L。毒性小,水溶性,第一极体出现40%时处理,倍化率可达60%

以上

(3)咖啡因+温度处理:5-10mmol/L,抑制第一极体的出现,无毒无污染,易操作,倍化率80%左右。(4)四倍体×二倍体

三倍体养殖特性:性腺发育比二倍体性腺发育差,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畜肉率高。

9.牡蛎生殖腺发育分期

I期:休止期,繁殖后软体部表面透明,内脏块色泽显露。

II期:增殖期,软体表初显白色,内脏块仍可见,生殖管叶脉状,生殖上皮开始发育,生殖原细胞数量增加。III期:生长期,乳白色生殖腺遮盖大部分内脏块,生殖原细胞转化为母细胞

IV期:成熟期,生殖腺发达,覆盖全部内脏,软体不丰满,生殖管明显,精巢充满精子,卵巢充满卵子

V期:产卵排放期:生殖腺变薄,初显内脏,生殖管,生殖输送管透明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 《虾蟹类增养殖学》王克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海水贝类养殖学》王如才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二、试卷结构及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20%;填空题占10%;判断说明题占1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30%。 2、内容比例 专业术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3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40%(注:具体的养殖参数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30%。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甲壳类增养殖学绪论 1、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定义(研究内容)。 2、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 3、甲壳类养殖主要产地,国家,常见养殖种类。 第二章虾蟹类养殖生物学 1、对虾生殖系统组成和结构(交接器、雄性腹肢、精荚、开放式纳精囊、 封闭式纳精囊)。 2、主要内分泌器官及其功能。 3、两种繁殖方式比较(生殖系统,交配与产卵,胚胎发育与孵化)。 4、雌雄鉴别特征和方法(对虾,河蟹)。 5、虾蟹类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及各阶段的习性(生活史)。 6、影响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7、食性特点与主要饵料生物种类。 8、对虾类与真虾类的区别。 第三章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 1、虾蟹类苗种培育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2、对虾育苗场的基本设施与功能。 3、育苗室与育苗池建造基本要求。

4、育苗用水处理主要工艺与功能。 5、育苗用水水质调整与消毒方法。 6、人工手术促熟的原理和方法。 7、对虾受精卵消毒的过程和方法。 8、幼体发育过程的食性变化。 9、常用饵料生物种类(生产方法不考)。 10、幼体投饵技术要点。 第四章虾蟹类的养成技术 1、养成方式与特点比较。 2、对虾池的基本要求。 3、基础饵料培养的原理与方法。 4、中间培育的原理与方法。 5、对虾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 6、基本投饵量计算方法。 7、如何调整投饵量。 8、投饵管理要点。 9、底质调控的原理与方法。 10、常见疾病名称(病毒病,细菌性病)。 11、白斑综合症有关所有知识。 12、SPF和SPR种苗 第五章河蟹的养殖 1、河蟹的分类。 2、不同水系河蟹的主要形态差异。 3、河蟹性腺发育和繁殖过程的基本特点。 4、幼体发育过程。 5、仔蟹与蟹种培育过程。 6、性成熟蟹种的形成与预防。 7、河蟹“颤抖病”。 第六章贝类增养殖概述(不考) 第七章养殖贝类的生物学 1、瓣鳃纲、腹足纲、外套膜、足丝。 2、滩涂的底质类型。 3、贝类的生活型。

贝类细胞

贝类血细胞分类 贝类血细胞研究始于1934 年。在70 年代中期,贝类血细胞又重新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原因之一,是一些经济贝类时常遭受一些寄生虫或病菌的侵袭引起疾病,而贝类的血细胞在防御疾病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所以研究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它们的防御机制。随着对血细胞防御功能更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们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对血细胞的分类命名。早期对贝类血细胞的分类依据主要来源于细胞化学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根据血细胞内细胞器的性质,细胞核的形态及其染色亲和性,血细胞中颗粒的有无,以及对血细胞的外部形态、运动特征、血细胞的发生来进行分类。但由于贝类的血细胞还存在着许多的中间类型,用传统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流式细胞技术、单克隆抗体、免疫探针技术、密度梯度离心、酶细胞化学、外源凝集素标记法等均为贝类血细胞的分类提供了新的技术。 1 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染色 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染色(histochemical or cytochemicalstaining)是利用染色剂可同细胞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而着色的原理,对某种成分进行定性或定位研究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对细胞的各种成分几乎都能显示,包括有无机物、醛、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酶等。 2 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照明,将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光学仪器。 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为照明源,通过电子流对样品的透射或反射及电磁透镜的多级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成像的大型仪器。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microscopy)已成为研究机体微细结构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有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SEM)。与光镜相比电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可见光,用电磁透镜代替了光学透镜并使用荧光屏将肉眼不可见电子束成像。 透射电镜是以电子束透过样品经过聚焦与放大后所产生的物像,投射到荧光屏上或照相底片上进行观察。透射电镜的分辨率为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几十万倍。由于电子易散射或被物体吸收,故穿透力低,必须制备更薄的超薄切片(通常为5 0 ~100nm)。其制备过程与石蜡切片相似,但要求极严格。要在机体死亡后的数分钟钓取材,组织块要小(1立方毫米以内),常用戊二醛和饿酸进行双重固定树脂包埋,用特制的超薄切片机(ultramicrotome)切成超薄切扫描电镜是用极细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将产生的二次电子用特制的探测器收集,形成电信号运送到显像管,在荧光屏上显示物体。(细胞、组织)表面的立体构像,可摄制成照片。 3 流式细胞技术 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贝类血细胞进行分类[7~9],每秒钟可以分析多达几百个血细胞,同时还可以分析血细胞的大小和颗粒性。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分类及其功能的研究上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工具,它不但计数量大,使统计数据更为准确;并且可避免实验过程中人为或一些主观性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和一些假象。 4 单克隆抗体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以免疫反应中特异性的免疫功能为依据,反映了血细胞膜上抗原决定部位的组成,从而使血细胞分类能与其免疫功能联系在一起。Noel等[15]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贻贝血细胞的亚群从其抗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免疫染色鉴定了2 1生命科学仪器2007 第5 卷/ 4 月刊研究报告4 种单抗。从免疫染色的结果来看,贻贝至少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5 免疫探针技术 免疫探针技术能准确地确定血细胞的血像,而血细胞的血像又能综合的反映血细胞自身的生理状态、血细胞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及血细胞对病原敏感性的差异,是一种比较准确、客观的血细胞分类手段。 6 密度梯度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本节为浅近简介免疫学的最基本内含,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功能产生过程的特点,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的各章中会逐步介绍。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机体是多种器官系统组成,各自执行专职功能,如呼吸系统主要执行气体交换,呼出CO2,吸入O2,供新陈代谢需要;免疫系统则执行免疫功能,保卫机体免受生物体的侵害。为使医学生在学习免疫学课程之始,即对免疫学有初步印象,本章将简介免疫学基本概念,并从免疫学发展过程理解这些概念的形成,开拓、发展及取得的成就,从而成为一门生命科学前沿的一门医学免疫学科。 免疫(immunity)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这种通俗认识在科学上的含意则包括:免疫由机体内的免疫系统执行,免疫系统具有:(1)免疫防御功能: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2)免疫监视功能(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3)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表达的抗原(解释见后)不产生免疫应答,不导致自身免疫病,反之,对外来病原体及有害生物分子表达的抗原,则产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从这层功能上说,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我及非我”功能;(4)调节功能:免疫系统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连接,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不仅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亦调节免疫系统本身的功能。 二、免疫应答的特点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及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组成。体内的免疫细胞通常处于静止状态,细胞必须被活化,经免疫应答过程,产生免疫效应细胞,释放免疫效应分子,才能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细胞分为两类:(1)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等,这类细胞经其表面表达的受体,能识别一种分子,这种分子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如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4, TLR4)能识别脂多糖(LPS),它表达于多种Gram-肠道杆菌表面,经受体-配基作用,固有免疫细胞被活化,迅速执行免疫效应,吞噬杀伤病原体,并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FN),抑制病毒复制,这类细胞在病原体入侵早期,即发挥免疫防御作用,称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应答不经历克隆扩增,不产生免疫记忆。(2)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即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及B细胞,这类细胞是克隆分布的,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一种识别抗原受体,特异识别天然大分子中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如蛋白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类脂中的脂酸、核酸中的核苷酸片段)。这些能被T或B细胞受体特异识别的小分子,我们称之为抗原(antigen, Ag)。T 细胞识别的主要是蛋白中的多肽,但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游离的多肽,它们必须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分子组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才能与T细胞受体结合,使相应克隆的T细胞开始活化。但要使T细胞充分活化,尚须抗原提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教案资料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一) 昆虫分类学基础知识 昆虫是自然界中最昌盛的动物类群,其种类及数量极多。据报道,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已描述的昆虫种类约110万种,约占整个已知动物种类总数的60%以上,并且每年仍以7000种的速度增加。 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昆虫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报道,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种类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目前已记载鉴定的昆虫种类不超过8万种,还有更多的昆虫尚未被发现和开发,而且,有不少种类在未被我们认识之前就已灭绝。因此,查清自然界昆虫资源及区系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分布范围之广也是惊人的,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它们的踪迹,其中有很多种类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利害关系。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不但有许多害虫和益虫要认识,而且有许多在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近似种类或易混淆的种类要区别。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昆虫学(entomology)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

(classification)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在数以百万计的昆虫种类中,存在着血缘的远近和亲疏关系。亲缘关系越近,其形态特征和对环境的要求、生活习性以及发生发展规律也愈相近。而昆虫分类就是在这种亲缘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科学方法,对地质年代中的化石昆虫与现存的昆虫种类之间,现存昆虫彼此之间以及近缘生物间进行对比研究,以了解种与种、类与类间的异同,反映不同类型昆虫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昆虫的起源和进化,以及各类昆虫的系统发生,探讨种及种群的形成与变异,从而建立一个客观完整的分类系统来反映自然谱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预见性的分类系统和丰富的信息存取系统,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益虫(包括资源昆虫及天敌昆虫),测报及控制害虫,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依据。 第一节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分类的阶元 昆虫分类的阶元(也称单元)和其它生物分类的阶元相同。分类学中有7个主要阶元: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为了更详细地反映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还常在这些主要阶元加上次生阶元,如“亚”“总”级阶元等。例如在“门”下添加“亚

贝类增养殖学部分知识点汇总讲解

第一章概论 1.贝类的主要特征。(包括生态习性上共同的特征) ①身体柔软,两侧对称(或成体不对称而幼体对称),不分节或假分节。 ②通常由头部(双壳类没有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构成。 ③体腔退化,只有围心腔或围绕生殖腺的腔。 ④消化系统比较复杂,除了双壳类外,其他种类的口腔中具有颚片和齿舌。 ⑤神经系统主要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⑥间接发育的贝类一般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两个不同的形态发育阶段。 2. 假分节:指动物体内分节但是体表不分节或体表体内分节现象不一致(新蝶贝)。 3. 无板纲:闪耀毛皮贝和新月贝 单板纲:新蝶贝 多板纲:石鳖 掘足纲:角贝科 头足纲:鹦鹉螺、章鱼、枪乌贼 双壳纲:魁蚶 腹足纲:鲍、宝贝 经典贝壳的结构:最外层为薄的角质层,中层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柱状结构称棱柱层,内层为碳酸钙的片状结构,称珍珠层。 双壳类 1.辨别贝壳前后方位的5种方法: ①壳顶尖端所向的通常为前方 ②由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的一端通常为前方 ③有外韧带的一侧为后端 ④有外套窦的一侧为后端 ⑤具有一个闭壳肌的种类,闭壳肌痕所在的一端为后端。有2个闭壳肌的,较大的1个所在处为后端。 2.左右的辨别方法: 前后端确定后,将壳顶向上,壳的前端向前,左侧者则为左壳,右侧者即为右壳。 3.壳顶: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它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即“胚壳”)。多数种类壳顶略偏向前方,少数种类的壳顶位于中央或后端。 由壳顶至腹缘的距离为壳高。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为壳长。左右两壳膨胀的最大距离为壳宽。双壳类消化系统 4. 口:仅仅为一个简单的横裂,由唇瓣组合而成。位于身体的前端,足的基部背侧。除个别种类(胡桃蛤科)外,大多数双壳类没有口腔,也没有颚片、齿舌和唾液腺。 5. 食道:紧接在口的后方,极短。食道壁是具有纤毛的上皮细胞。食道的作用是依靠纤毛的摆动使食物进入到胃中。 6. 胃和晶杆:胃膨大呈口袋状。胃腔内经常有1个幽门盲囊,里面有一种表皮的产物,称为晶杆,故这个盲囊又被称为晶杆囊。

认识贝类动物

认识贝类动物 在浩如烟海的动物世界里,贝类动物可谓一大类绚丽多姿的海洋软体动物。其斑斓的外壳,玲珑的螺体,怪异的形态,无不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软体动物(有壳或无壳)约有105,000种,种类之多仅次于节足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门。它们的生活习性随种类的不同和地理分布各异而千姿百态。大自然的造化赋予了这类动物神奇的生存方式。很多软体动物就其经济价值也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贝类属于有壳类软体动物,主要有三大类:1. 腹足纲(Gastropoda)2.双壳纲(Biva)3. 头足纲(Cephalopoda) 一、腹足纲:(Gastropoda) 腹足纲是软体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全纲约有动物88000种,它们分布在海洋、沼泽、高山和平原上,遍布全世界。 从外部形态来看,除个别的翼足类外,头部都很发达,位于身体前端,大多呈圆筒状,上面生有一对或两对触角,这些触角均为圆锥形或棒形,能伸缩,在触角旁还长了一对眼睛,有些有眼柄,有些则部分或全部退化。本纲动物的足部通常位于身体的腹面,跖面特别宽广,适于爬行,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足的形态为适应各自生存的环境也产生了种种差异。 贝类动物最神奇又最受人们关注的是那美丽的外壳,它是软体动物的保

护器官,是它们存放内脏的"皮肤",保护身体的"盔甲"。当动物活动时,头和足伸出壳外,一遇到危险便缩入壳内。足部和腹部均有肌肉与贝壳的内表面相连,使它们伸缩自如。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占全壳质量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贝壳素(也称壳基质)等所构成。这些物质是由动物的外套膜上皮细胞间隙的血液渗透出来的,血内含有一种蛋白质与重碳酸钙的化合物,它可以分解成贝壳素和碳酸钙,放出无水碳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雕凿下,贝壳随着主人的生长增大容积,增加厚度,即富有个性,又充满光泽。 腹足纲通常具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但是贝壳的形态变化很多,各不相同。例如:帽贝科的贝壳不成螺旋形,如同一把撑开的小伞;锥螺和笋螺的贝壳纵轴极高,呈长锥形和笋状;而玉螺则介于两者之间,近似球体。 螺的贝壳每旋转一周称为一个螺层,螺层的数目随种类的不同相差很多,如笋螺可达20层,而鲍只有数层,每一螺层上常有各种花纹、斑点和突起物如肋、棘、疣状突等。 对于行动缓慢,缺乏抵抗力的软体动物来说,仅有一个坚固而实用的外壳来保护它们柔弱的躯体还不够。为了封住那可自行进出的螺口,拒敌于门外,它们还生有一个厣。厣的作用不言而喻,也是一种保护器官,当小动物缩入壳内时,即用厣封住螺口。厣是腹足类动物的足后端所分泌出的角质或石灰质物形成的。它的大小和形状常和壳口一致。但也有些种类如芋螺和凤螺的厣极小,不能盖住壳口,它们另有自己的防御方式。 它们通常栖息在岩石或珊瑚礁间,在沙质海底生活时也通常附着在他物上,具有拟态的本领,和它所栖息的岩石或珊瑚颜色相似,使敌人难以发现。 二、双壳纲(Bivalvia) 双壳纲又称瓣鳃纲或斧足纲,是软体动物门各纲中种类较多和经济价值最大的一个纲。本纲动物的特点是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各有贝壳一枚,贝壳为外套膜所分泌,因此其形态随外套膜的形状而变化。贝壳构造分三

昆虫分类学笔记

第五篇 昆虫分类学 第一章 概 述 一、分类学的意义、任务及历史发展 1.意义 分类学是适应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科学。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分类不仅是对世界上浩如繁星的物种进行分门别类列成系统,而且探索各个分类阶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反映生物界中的自然关系。此外,昆虫分类在生产实践上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益虫利用和害虫防治工作中,对某些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种类,因形态近似而易混淆,若忽视分类鉴别,可能给工作带来巨大损失。 ●在卫生害虫方面。区别能传播疾病的种类,对划分疫区及制订防治措 施均有重要意义。e.g.我国按蚊共40多种,但能传播疟疾的主要是中华按蚊Anophehes hycanus sinensis Wiedemam等10余种。弄清了这一基本情况。我们可根据这些传疟种类的分布进行重点防治。 ●在植物检疫方面。正确鉴定害虫种类并查明分布区,有助于准确划分 疫区和确定对外对内植树物检疫对象名单。eg.棉红铃虫在新疆尚未发现。 ●在国防上。昆虫分类工作也很重要。eg.美国侵朝战争中曾空投大量 携带细菌的昆虫,查明空投下来的大量带菌昆虫,对揭露敌人罪行,迅速扑灭病菌害虫,保障中、朝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都有巨大意义。 当时前往现场工作的有: 刘崇乐, 马世骏(东北地区);1952年9月5日,中国昆虫学会作出(第一届理事长,解放初主席) 《关于抗议并扑灭美帝撒布细菌毒虫的决议》。 何琦, 陈世骧,朱弘复(赴朝鲜前线) (第二届理事长) (第三届理事长) ●在农业上。对于农业害虫的防治更是不言而喻进行农作物,果树,蔬菜等方面害虫的科学研究工作,首先必须正确的鉴别种名。 2.分类学工作的基本任务 ①鉴定和描述物种 ②在种类鉴定准确的基础上,按物种的亲疏关系建立系统关系,研究并 阐明其进化过程。 ③预见该系统范围内尚未发现的新物种。 原则:共同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方法:分析特性与归纳共生的综合运用,是分类的基本方法。 3.昆虫分类学的历史发展 ①古代至林奈时期 在古代,由于受分类学知识的限制,昆虫常易同其它节肢动物、甚至和其它动物混淆。故追溯古代昆虫分类学的历史时,就自然联系到动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

免疫学论文

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正式记载算起,到其后的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直至今日,免疫学的发展已有三个半世纪。前后走过经验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科建立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随着科学发展,免疫学经历了四个迅速发展阶段,即:①1876 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从而疫苗得以广泛发展和使用;②1900 年前后,抗原(Ag)与抗体(Ab)的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特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化学的发展及Ab 的临床应用;③1957 年后,细胞免疫学的兴起,人类理解到特异免疫是T 及B 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理解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协同功能;④1977 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得以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当今,免疫学正进入第五个迅速发展阶段,即后基因组时代,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 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免疫学发展的另一特色,是其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的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Jenner 发明牛痘苗,到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消灭”这一事实,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类征服疾病的最为辉煌的成绩。 一、经验免疫学的发展 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烈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在欧洲,十七世纪中叶,患天花死亡者达30%。我国早在宋朝(十一世纪)已有吸入天花痂粉预防天花的传说。到明代,即公元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则有正式记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从经验观察,将沾有疱浆的患者的衣服给正常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磨碎成细粉,经鼻给正常儿童吸入,可预防天花(图1-2,A)。这些方法在北京地区较为流行,且经陆上丝绸之路西传至欧亚各国,经海上丝绸之路,东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英国于1721年流行天花期间,曾以少数犯人试种人痘预防天花成功,但因当时英国学者的保守,未予推广。由于种“人痘”预防天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这一方法未能非常广泛地应用。然而,其传播至世界各国,对人类寻求预防天花的方法有重要的影响。 公元十八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Jenner 观察到牛患有牛痘,局部痘疹酷似人类天花,挤奶女工为患有牛痘的病牛挤奶,其手臂部亦得“牛痘”,但却不得天花。于是他意识到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为证实这一设想,他将牛痘接种于一8 岁男孩手臂,两个月后,再接种从天花患者来源的痘液,只致局部手臂疱疹,未引起全身天花(图1-2,B)。他于1798年公布了他的论文,把接种牛痘称为“Vaccination”(拉丁语中,牛写为Vacca),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在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娟姐)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1、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包括牡蛎、鲍、乌贼和不常见的角贝、龙女簪等。从外表上看,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 ①、它们的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②、除瓣鳃纲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③、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④、体腔退缩为围心腔。 ⑤、间接发育的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2、贝类的分类:多板纲、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掘足纲、单板纲、无板纲 第二章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 1、贝类生活环境: 环境因子分为两大类:生物因子(种间和种内关系包括饵料、敌害等)和非生物因子(即理化因子包括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底质、潮汐等等)。 2 3、游泳生活型:柔鱼,枪乌贼 浮游生活型:海蜗牛等 匍匐生活型:鲍、各种螺类 固着生活型:牡蛎 附着生活型:扇贝、贻贝、珍珠贝 埋栖生活型:泥蚶、缢蛏、波纹巴非蛤、菲律宾蛤仔、栉江珧等 凿穴型:海笋、船蛆 寄生与共生型:内寄螺,圆柱螺,是非常特殊的种类,很难辨认。 4、贝类的摄食方式:依种而异,主要与其摄食器官的构造有关。 ①滤食——瓣鳃纲的种类大都是滤食方式,一般口腔无齿舌、颚片和唾液腺等。 ②舐食——腹足纲的鲍等、多板纲的石鳖等都属于舐食食性。这类动物有发达的吻、口腔内有齿舌、颚片和唾液腺,齿舌带长,小齿数目多。 ③捕食——头足纲的种类多属捕食食性。 5、贝类的食性:①滤食性②草食性③肉食性④杂食性

6、贝类的食料种类:①浮游生物食性的食物种类②植物食性的食物种类③动物食性的种类④人工配合饲料 第三章贝类的繁殖和发育 1、性成熟年龄——贝类从受精卵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具有生殖能力的时间。 生物学最小型——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时的最小个体称为生物学最小型。 (性成熟年龄和生物学最小型都是衡量某一种贝类生殖力的指标。) 2、双壳类的生殖腺包括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等三个部分构成。 (滤泡是由生殖上皮组织构成,是形成生殖细胞的主要部分) 3、性腺发育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期、分化期、成熟产卵期、耗尽期或休止期。 影响贝类性腺发育的因素:决定贝类性腺发育的因素除自身以外,还包括温度、饵料、亲贝密度以及水环境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 人工促进贝类性腺发育的方法:主要有:升温,加强营养,改善水质等多种方法。 4 5、繁殖方式: A:卵生型——大多数瓣鳃类和原始的腹足类属于卵生型。成熟的亲贝将精或卵细胞 排到体外,在水中受情发育直到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如褶牡蛎、 近江牡蛎、长牡蛎、紫贻贝、翡翠贻贝、厚壳贻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 泥蚶、栉江珧、马氏珠母贝、菲律宾蛤仔、缢蛏、杂色鲍、皱纹盘鲍等均为卵 生型) B:幼生型——部分贝类在繁殖时,把精或卵细胞排至出水腔中,依靠排水孔附近的 外套膜和鳃等的作用,使生殖细胞压入鳃腔中,并在此受精、发育, 到能自由活动的幼体时才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称幼生型。 C:交尾——交尾行为见于头足类和大多数腹足类。 D:卵群——部分水生腹足类和头足类,排出的卵子往往粘集成群,称“卵群”。卵群的形式很多。 卵生: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胚胎发育过程中完全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卵黄进行营养。 6、贝类的生活史:(1)生殖细胞(2)受精(3)卵裂(4)囊胚与原肠胚 (5)担轮幼虫:纤毛环的中央长出一束顶纤毛束。原口相对应的背侧,外胚层细胞转化为壳腺,壳腺能分泌几丁质的胚壳。这时候的胚胎称担轮幼虫。原肠胚逐渐拉长 呈倒梨形,原口前移到腹面,在原口的前端形成一轮口前纤毛环,纤毛环的中央长出一束顶纤 毛束,中间为1~2根最长的主鞭毛(有的种类没有,如牡蛎)。在肢体的后端有一束较小的端 纤毛。 (6)面盘幼虫:担轮幼虫的壳腺形成马靴形的胚壳(又称幼虫壳),并从身体两侧逐渐

贝类知识大全(图)精编版

贝类知识大全(图) 各有特色的食用品种 作为贝壳,从生物学上被归类为软体动物。这非常符合爱好美食的人的思维方式,因为,贝壳的壳是啥,有多硬,长什么样对吃货来说的唯一用处就是——分别它是什么品 种的贝壳,并且作为好吃与否的符号标注在海鲜池。此时它就跟瓜子的皮,作用差不多,特别是在称分量的时候。 不过也总有些在贝类这一品种上“五谷不分”的,会带来的困扰,要么是看见菜单上的瑶柱、蛏子黄、扇贝尖完全不知所云,要么是看见水族箱里的琳琅满目只能说:“这些贝壳,都来上一点吧。”所以,还是要先稍微普及下最常见的可供食用的贝类海鲜知识。 海虹 海虹,名字里虽然有个虹字,一眼望上去,却是黑黝黝的一对壳,特别是国产海虹,更是黑得通透。通常海产品的名字都很形象,你会不会抱怨渔佬们花了眼睛,才起了这么一个名不副实的名字给海虹这海物用。假如你把澳洲海虹和国产海虹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一定能理解了。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事物认识有误区,是因为我们在沟通渠道上还存在着不通畅。假如你仔细观察澳洲海虹的壳,你会发现它其实真的是“虹”色的,虽然色差很小,但是在它的壳上面会有不

同类别的黑、灰、银等相间其中,并且带有贝母般变幻的光泽。 每年7月是吃海虹的好时节,当然现在食品链已实现全球一体化,随时吃随时肥美带黄,和很多海产,特别是螃蟹一样,海虹必须要吃新鲜的,否则其排毒下火的功效简直堪比减肥茶。 芒果贝 我们请教了不少北京的、海边的海鲜大佬,谷歌、百度也一概不知,这个芒果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许从一开始它的名字就根本是从它的形象而来的,虽然我们并不能给你一个学术上全世界都承认的拉丁文名字,但最起码我们让你知道这种外壳嫣红的贝类被北京的大多数餐厅称呼为芒果贝。有一种红油蛤和它样子挺像的,但没有它的外壳色彩那么鲜艳,也有人把红油蛤称芒果贝,从口味上来说,它们确实差别并不大。 大连鲍 这个名字真是起得顾名思义,就是产自于大连的鲍鱼,同时它也是大连人民打牙祭的时候最上得了台面,最撑得起场面又最实惠的海产品,据说在旺季最便宜的大连鲍在海鲜市场才8元一只。话说,大连鲍又分七孔鲍和九孔鲍,不管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发展简史 分三个时期:①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前400年~18世纪末); ②免疫学科建立时期(19世纪~1975年);③现代免疫学时期(1975年至今)。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前400年~18世纪末) (一)天花的危害 天花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流行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25%~40%,我国民间早有“生了孩子算一半,得了天花才算全”的说法。患天花痊愈后留下永久的疤痕,但可获得终身免疫。 16世纪由于西班牙殖民者侵略,将天花传播到美洲,墨西哥土著人从16世纪初(1518年)的2000~3000万人到16世纪末减少到100万人,阿茨特克帝国消亡。16世纪中期之后向南进发,在美洲中部毁灭了玛雅和印加文明,随后又毁灭了秘鲁。 (二)人痘苗接种 1.人痘苗接种实践: 中医称天花为“痘疮”,据史书记载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是在公元前约400年由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建立的。Zinsser微生物学(1988):发明于中国2000多年之前。 明庆隆年间(1567~1572);16~17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已在全国普遍展开。清康熙27年(1688)俄国曾派医生到北京学习种痘技术。并经丝绸之路东传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西传至欧亚、北非及北美各国。 1700年传入英国/Momtagu夫人在英国积极推广人痘苗接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721~1722年天花在英国爆发流行期间,英国皇家学会在国王的特许下,主持进行了用犯人和孤儿做人痘苗接种的试验,均获得了成功,试验者无一人死于天花。在此基础上,1722年给英国威尔士王子的两个女儿(一个9岁,一个11岁)也进行了人痘苗接种,也都获得成功。 2.人痘苗接种意义:有三个方面: ①能有效预防天花。 ②在接种方法、痘苗的制备和保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科学方法,为以后疫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清代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1742年)中介绍了四种接种法: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并指出这些方法的优劣:“水苗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应验,痘浆太涉残忍。” 对痘苗保存指出:“若遇热则气泄,日久则气薄,触污秽则气不清,藏不洁则气不正,此蓄苗之法。”“须贮新磁瓶内,上以物密覆

小学语文最全基础知识归类复习及练习题汇编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归类复习及练习题 一、字 1、的、地、得的填空。 的后接名词或代词;得前为形容词;地后接动词。 美丽()天空轻轻()飘着白()那么纯净优雅()环境 特殊()称呼红()透亮 2、看的近义词有瞧、望、瞥;想的近义词有忖、思、念; 二、词。 1、写出含有看意思的词语并填空。 抬头向上看()从高向下看()向四周看()暗中偷偷地看()聚精会神地看() 目光迅速地向四周看() 值周教师迅速()了一下班级的整体卫生 老师进班()了一下同学们开开始上课。 ()泰山,好高呀! 从北山向下(),吉林尽收眼底。 做人要光明,不要()别人隐私。 同学们()着老师的眼,无比入神。 2、排序 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春节 桃花、梅花、菊花、荷花、迎春花

苏轼、郑燮、王冕、吴承恩、司马迁、杜甫 水流如注、晴空万里、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风骤雨、黑云密布年、世纪、日、月、旬、周、小时、分、秒 3、成语人物 三顾茅庐卧薪尝胆纸上谈兵负荆请罪望梅止渴闻鸡起舞凿壁借光杀妻就将围魏救赵悬梁刺骨惊弓之鸟洛阳纸贵指鹿为马东窗事发退避三舍 4、用然组词填空。 竟敢、偶然、显然、截然、必然、果然、当然、突然、 1、姐妹两个的性格()不同 2、敌人居高临下,()更容易发现我们。 3、侵略者最终()获得失败的下场。 4、我()闻到一股焦味。 5、没想到小敏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6、(),敌人觉得阵地不安全了。 7、他一向准时,这次迟到是()的。 8、气象预报说今天有雨,中午()下了一场雨。 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如上天入地中的天地是反义词,再写三个:

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如前思后想中的思想是近义词,再写三个: 写AABC、AABB、ABCC式的词语各三个 AABC AABB ABCC 写出对应词。 棉花对棉布正如面粉对(),正如()对木床。 老师对学生正如医生对(),()对顾客。 平静对湖水正如()对海水懒惰对愚蠢正如()对聪明。公路对宽阔正如山道对()详细对具体正如简略对()可耻对自私正如光荣对()微笑对高兴正如流泪对()简单对容易正如复杂对()虚心对进步正如()对落后。高梁对粮食正如笛子对()轮船对大海正如飞机对()声音对耳朵正如味道对()高耸对山峰正如()对峡谷。剪刀对布匹正如()对钉子坚硬对金刚石正如()对海绵。归类 1、人山人海、鸟语花香、地动山摇、气吞山河、青山起舞、粉妆 玉砌、山欢海笑、枫叶似火 拟人: 比喻:

昆虫分类学

第四章昆虫分类学 第一节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一)定义和研究内容 昆虫分类学insect taxonomy是研究昆虫种的鉴定identific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 和系统发育phylogeny的科学。这一定义是根据昆虫分类学研究的任务、内容、发展历史和现状确定的。 众所周知,昆虫是世界上最昌盛的动物类群,个体和种类繁多,分布广。据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1988年提出的报告,全世界现有昆虫1,000万种,现巳描述约90万种,并且每年仍以大约7000种的速度递增。这就是说昆虫中90%的种还是未知种,它们还未被科学家记述和命名,缺乏鉴定用的科学资料。我国的昆虫种类约占世界昆虫种类的1/10,按这个比率,我国昆虫应超过100万种,可是我国已记载的昆虫约45,000种,已知种仅占3%,说明我国昆虫种类的未知数太大了。这就充分表明,研究昆虫、确定种类、描述识别特征、予以命名、提供正确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的科学资料,仍然是当代科学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和任务。在这方面,我国的任务尤为繁重。 如此繁多的昆虫,我们要认识它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分类classification的方法。昆虫分类实践的过程是:先把看到的昆虫个体individuals按照形态特征的相似性similarity,即共同性,归为同形体phenon(phena),再根据生物种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把同形体鉴定到种species,进一步把种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归入高级分类单元 higher taxonomic taxon(taxa),属,科、目等,这样就成为一个有序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现在一些昆虫分类单元,如昆虫纲的分目,有些目的分科,有些科的分属分种,已有分类系统,即有了由高级分类单元逐级向属、种鉴定认识的基本科学资料。但是很多昆虫科以下的分类还缺乏细致研究,没有科下的分类系统和认识属,种的科学资料,这就为分类认识和鉴定昆虫种类,研究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带来极大困难。鉴于此,研究和建立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昆虫类群的分类系统,也是当代昆虫分类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分类学家的研究,绝不是以提出种名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分类系统而满足,最终目的是建立符合进化实际的分类系统,因为这样的系统是一个信息存取系统,又是一个历史总结系统,具有最大的科学预见性。例如人们能够从昆虫一个科的分类地位上,取得这个科的昆虫种类的基本信息,如成、幼期的生活习性,有关特性,和人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能够反映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搞清这些种类的进化和宗谱关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综合研究各个分类单

甲壳贝类养殖学复习要点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 《虾蟹类增养殖学》王克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海水贝类养殖学》王如才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曹克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河蚌育珠部分) 二、试卷结构及比例 1、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占10%(10);多项选择题占15%(5);名词解释占15%(5);简答题占30%(6);论述题占30%(2)。 2、内容比例 专业基础知识占3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40%(注:具体的养殖参数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30%。 三、主要考查知识点 第一章甲壳类养殖学绪论 1、甲壳类、贝类养殖学定义。 研究虾蟹类、贝类养殖理论与应用技术 以增加水产资源与产量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贝类的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 2、甲壳类、贝类养殖品种与国内养殖概况(学名,分类地位,生产特性, 养殖方式,养殖产量组成),重点是对虾分类。 (1)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 ①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 ②有优秀的养殖性能(生长快、周期短、食谱广) ③适合我国的养殖生产环境(种质、苗种、空间) (2)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 (3)养成生产 粗养方式 Extensive 半精养方式 Semi-intensive 精养方式 Intensive

超精养方式 Ultra-intensive

第二章虾蟹类养殖生物学 1、形态结构特点,主要生理器官 (1)虾形动物 体修长,腹部发达 ①游泳虾类 ②爬行虾类 (2)蟹形动物, 多扁平, 腹部不发达或退化。 结构模式: 头部6节, 胸部8节, 腹部7节。 除最前端体节具一对复眼,末端尾节无附肢外,每节上有一对附肢。 步足,共五对,四对至第八对胸部附肢。 2、对虾生殖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精荚、开放式纳精囊、封闭式纳精囊、 性腺)。 内部器官 -雄性(精巢、输精管、精荚囊) -雌性(卵巢、输卵管) 外生殖器 -雄性(交接器、雄性腹肢)

所有分类管理学基础练习题

管理学基础练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学 3.归纳法 4.试验法 5.演绎法 二、填空题: 1.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2.管理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时,主要研究()。 3.管理学在研究生产力时,主要研究()。 4.管理学在研究上层建筑时,主要研究()。 5.管理学和其他许多社会科学一样,其研究和学习方法基本上有()、()和()。 三、简答题: 1.如何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各是什么? 四、问答题: 什么是管理的两重性?掌握管理的两重性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自古以来,人类的经济、政治、军事、宗教及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2.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和微观管理的(),主要 包括如下要点:()、()、()、()、()、()、()、()()。 3.“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他创立的管理制度称为()。 4.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5.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将需要分为五级()、()、()、()、()。 6.赫茨伯格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激励的双因素理论,这两类因素分别是()和(),前者是以()为中心,后者是与()有关。 二、单项选择题: 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这5个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B.安全、生理、感情、尊重、自我实现 C.生理、感情、安全、尊重、自我实现 D.安全、生理、尊重、感情、自我实现 2.在下列各因素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监督;与上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 B.提升;责任;工作安全;工资 C.监督;责任;与上下级的关系;提升 D.监督;工资;与上下级的关系;提升 三、判断说明题: 1.回顾我国的管理史,可以发现学会管理、加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并非天生懒惰。因此管理者应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和个人的目标。而Y理论正好相反。 四、简答题: 1.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有哪些内容? 2.“行为科学”学派中“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昆虫分类学

昆虫分类学 一、名词解释 1.种: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近似的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 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2.模式标本:在发表新种时,第一次用于描述和记载新种所用的标本叫模式标本。 3.正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的一个最为典型的标本称为正模。 4.配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另选出一个与正模性别不同的标本。 5.副模:在一批同种新种标本中,选出正模和配模后,同时所参考的其余同种标本,统称 为副模。 6.双名法:昆虫和其他动物一样采用双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 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 7.命名法:就是以两个拉丁文作为一个种的学名,这个学名是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的第 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名,通常还有第三个词:命名人的姓氏。 命名规则: 1)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学名印刷体时常用斜体。 2)学名中如果引用亚属名,可将亚属名加“()”放于属名和种名的中间 8.并胸腹节:膜翅目昆虫常常第一腹节并入后胸,成为后胸的一部分,叫做并胸腹节。 9.拟3节:跗节是4节,第3节小,包藏于第4节形成的槽内,看似3节。 10.通常用的检索表有三种:包孕式、连续式、两项式。 11.昆虫分类的形态学依据: 1)翅的有无和类型 2)口器的类型 3)触角的类型 4)跗节的类型 5)变态的方式 12.鳞翅目成虫的形态特征: 1)体型有小有大,颜色变化很大,有的非常美丽,雌雄形态和颜色常有区别。 2)身上和膜质的翅上密被扁平细微的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 3)触角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4)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 13.鞘翅目的形态特征: 1)体小型到体大型,体壁坚硬,前胸背板发达,常露出三角形的中胸小盾片 2)前翅加厚,合起来盖住胸腹部的背面和折叠的后翅,后翅膜质 3)口器咀嚼式,触角变化大:线状、锯齿状、锤状、棒状、膝状、鳃叶状 4)腹部末节常退化,缩在体内。 二、各目区分 ?口器:咀嚼式口器: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蜻蜓目、蜚蠊目;舐吸式口器:双翅目虹吸式口器:鳞翅目;刺吸式口器:半翅目、双翅目;嚼吸式口器:膜翅目 ?翅:直翅目:前翅复翅;半翅目:前翅半鞘翅、复翅或膜翅 鳞翅目:前翅鳞翅;鞘翅目:前翅鞘翅 双翅目:前翅膜翅;膜翅目:前翅膜质 蜻蜓目:前翅膜质;蜚蠊目:若有翅、前翅为革质 ?触角:直翅目:丝状;鳞翅目:丝状、栉齿状、羽毛状 双翅目:丝状、念珠状、具芒状膜翅目:膝状、丝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