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

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

1、篇幅精短:微型小说的篇幅短、文字少,这就构成了它的形体小的特征。但是,这个"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这个小必须是蕴含了某种丰富内涵的小,这样,这个"小"的意义实际上体现为一种"精",因此,我们讲微型小说的篇幅,首先不是讲它在一般意义上的短小,而是一种有着丰富艺术内涵的精短。

文体字数的讨论:这种体现了"一定艺术内涵的精短"在艺术时空上应该有一种较为具体、较为合理的规定。有的研究者认为微型小说的字数可以定在1000字左右(很多报刊在举办微型小说征文时是以此做标准的),有的研究者认为字数在3000字以内的均可称作微型小说,有的研究者则认为在2000字左右为宜。

2、选材精粹:微型小说的篇幅精短首先制约了它的选材。矿石有贫矿和富矿之分,作为小说创作的题材也有质量高低的区别。根据文学创作的题材原理,小说作者在掌握的小说写作题材时一般有这么几种类型:(1)真实性和虚假性混杂的题材;(2)具有完全真实性的题材;(3)真实性程度更高达到了典型性的题材;(4)典型性程度达到更完美形态的精粹的典型题材。在艺术时空的限制下,只有第四类题材比较适宜进入微型小说的艺术描写中。这样,我们在小说创作中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有一些精彩、生动的真实描写可以放进一般的长中短篇小说中,而如果放进微型小说里则立刻显出了它的水份和轻薄。微型小说选择的题材不能仅仅要求真实和典型,而是要求达到更高级形态的精粹的典型题材。微型小说正是靠着这样精粹的选材,来容纳它的丰富审美信息,在特定的艺术时空中形成它对读者的"速率刺激"。这种精粹的典型题材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事件的聚焦点:微型小说在精短的篇幅里不可能叙述多个复杂事件。刘一东曾指出:微型小说只能叙述由"一个具体事件"构成的情节(见《论微型小说情节的审美特征和审美功能》,《微型小说艺术初探》第102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然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一个具体事件"都能成为微型小说的描写题材。只有那种包孕着这个具体事件的前因后果,又汇集着、凝聚着许多生活内容的事件,才是微型小说选择表现的"单一事件"。物理学上凸镜的特征,是把生活中许多分散的光线凝聚在一个点上,而产生巨大的热能。微型小说选择的事件应该是这样的成为生活聚焦点的事件。如《走出沙漠》这篇作品给我们叙述了一个风俗民情考察队,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后,怎样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故事。作品精选的生活片断是考察队走出沙漠前的最后一个半天的事件。在这个半天里,整个考察队要和干渴作生死搏斗;而叙述主人公"我"除此以外还要为保持那壶"水"的真象而和其他濒临于绝望的队员们对恃。对于整个考察队所有的队员来说,这半天是他们在艰苦的考察工作中与自然、与死亡作斗争的高潮,它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了考察队员那种与恶劣的大自然,与骇人的死亡作拼搏的工作情景及生存状态。可以说,这个半天的高潮事件是凝聚了考察队员们整个生活和工作的一个点。他们最后靠着一只装满黄沙的水壶战胜自然和死亡。然而,这壶"水"却是一直没有出场的肇教授精心设置的。当死亡来临时,肇教授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考察队怎样摆脱困境,走出沙漠。他凭着自己对工作对人生的丰富经验和个人机智、聪慧的才能,安排了这个挽救整个考察队员生命的计谋。因此,肇教授虽然没有在作品中出场,但我们从他精心设计的这一壶"水"中,却看到了他高尚的献身精神,看到了的伟大人格和超常智慧。可以说,这一壶水是凝聚肇教授整个一生和整个性格的一个点。一个装满黄沙的水壶能够挽救一个考察队的生命,这个细节给我们的启示是意味深长的。在其他四个考察队员看来,这一壶黄沙是一壶赖以战胜沙漠、争取生命的水,正是他们还存在着这种希望和信念,他们才能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骇人的死亡做最后的竭尽全力的搏斗。从读者的欣赏角度看,他们实际上是靠着一种希望,一种信念来战胜沙漠,战胜死亡的。人在困境和死亡面前,最可怕的倒不是力量对比的悬殊,而是在于面临死亡的困境时丧失了人的希望和信念,这才是人类真正的悲剧。可见,在这一壶"水"的细节上还概括了一种人类普遍的人生体验和悲剧精神,我们可以从这里联想到更普遍、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内涵。因此,这篇作品的选材是单纯的,但它把许多人的生活和命运做了一种"聚焦",从这一个半天的生活片断和这一壶水的物品细节上,我们看到了它包孕了整个考察队的生活和工作,触摸到了一个光彩的伟大的人格,体味到一种人类共同的人生体验。这样的题材才可以称作是真正的微型小说的"精粹的典型题材"。别林斯基在《智慧的痛苦》一文中曾指出:"性格的艺术刻划就在于:如果诗人给你描写出来他的生活的特定瞬间,你就能讲述在这瞬间以前和以后他的整个生活"。微型小说选择"事件的聚焦点"就应该达到别林斯基要求的这种境界。作品写的是一个生活片断,但从这个片断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件事的过去,也可以看到这件事的未来。这种汇聚着丰富生活内涵的"一个具体事件"才能成为微型小说的典型题材。艺术内涵不够凝重的生活片断和生活侧面,如果写进微型小说中,那么可以断定,这个微型小说题材因品质、质量不高而无法形成它的"速率刺激"。

人物的闪光点:微型小说作为小说的一个品种,它与其他精短文体(如杂文、小品文等)的区别就在于它不能离开人物刻划。江曾培指出:"考察一篇微型作品是否属于微型小说,'第一目标'就是看它有没有把焦点对准人,有没有把人当作写作的中心。依据这一'目标'与标杆,'以人划线',一般是可以分清微型小说与其他微型作品的不同的。"然而在微型小说精短的艺术篇幅里如何刻划好一个人物形象,这却有着它不同一般小说的独特要求。在微型小说里选择表现人物的材料同样要进行严格的挑选。一方面,微型小说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写出人物众多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元素;另一方面,微型小说也不可能选择众多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的这一个性格元素。因此,在人物描写上,微型小说的精粹选材应该体现为:选择表现人物的一二个精彩的细节去展示人物的一个突出的性格元素。从这一二个细节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物的一个性格元素和一个性格侧面,从这一个性格元素和性格侧面里,我们又可以联想到人物的整个一生和整个性格整体特征。所以,微型小说突出描写的性格元素应该是人物性格中的一个闪光点,能否抓住人物性格中的这个闪光点,用一二个精粹的材料去展现这个闪光点,常常是衡量一篇微型小说创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李延国的《雾》:一个叫周小波的战士在战场上被地雷炸掉了下巴,"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他的生命已经到最后的时刻了,这时,师政委和组织干事赶到他的病床前,将授予他"滚雷英雄"的决定告诉这位即将远行的农民的儿子。可是,临终前的周小波却用右手写下了15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他讲出了事件的真相,他的英雄可能从此当不成了,他生前唯一的请求--让得了癌症的母亲来部队医院看病也可能无法实现,可是我们每一位读者都被他一生中的这种不掺半点杂质的"真"而震动了。他尽管从此当不成英雄,但我们仍觉得他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的一生没有留下一句假话,他的一生都是真实的。这篇作品用了一个事件的高潮片断,突出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中这个闪光点--无私的高尚的"真诚"。从这一个闪光点我们想象出了这个英雄平时的一切言行。又如陈洁的《写作教授》写的是另一种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作品刻划人物用了四个细节:(l)可逸先生上课总要用头二十分钟来痛骂一篇他看不起的文章,有次骂到激动之处,他竟掏出了一双臭袜子来擦鼻子;(2)可逸先生对学生的作文严格到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3)可逸先生待客总是亲自下厨煮一碗面条,并打上两个鸡蛋,恭恭敬敬地请客人吃;(4)可逸先生下澡堂穿错了儿子的一只鞋,被保卫人员扣住了,而他却说出了"就差那么两码,穿在脚上还不一样"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这四个细节,凸现了可逸先生性格中最突出、最闪光的一点--迂。他迂得可爱,迂得认真,迂得可笑。但我们从他的迂中却感受到可逸先生整个的一生和整个的为人,体味出造成他这种迂的性格的时代和生活的背景。一个"迂"写活了一个人。

因此,微型小说写人必须要抓住人物性格中的一个闪光点,并用若干个精彩生动的细节来表现这个性格闪光点。这种突出人物一个性格元素的写法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对人物所有的性格侧面和性格元素做一番认真的思索,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的闪光点,才能在短小的艺术篇幅里写活人物。

3.构思精巧:微型小说篇幅的精短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它的构思方式。篇幅的精短使得微型小说在给读者提供的信息量方面无法同长中短篇小说竞争。因此它只有在努力提高信息质量,并讲究信息的艺术传达形式才能形成它的"速率刺激"。严格地挑选精粹的题材,这是从作品内容方面提高信息质;而讲究精巧的艺术构思,则是从艺术传达形式方面来提高信息质。这就是微型小说比任何一种体制的小说都要更加讲究构思的缘故。蒋子龙说"微型小说的创作,更像一种智力竞赛"。这是相当中肯的见解。微型小说的创作实际上就是通过艺术构思来考验一个作家的才华和文思。构思越是精巧,那么微型小说越能体现它独特的情节趣味和艺术魅力。

微型小说的精巧构思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体现:

(1)精致巧妙的情节设置:微型小说的选材特点决定了微型小说的情节只是由"一个具体事件"构成的单一情节。单一情节比起由两个以上的事件构成的复杂情节来说,它先天就缺乏一种曲折和波澜的艺术机制。然而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恰恰就在于它偏偏要在这单一的情节中追求一种丰富和变化。微型小说的情节构思有一条这样的规律:越是在单一中表现出了丰富和曲折,那么它的速率刺激就越强烈。这样,微型小说的构思内容体现在情节上,就是一个如何设置一个精致巧妙的情节,微型小说创作的"智力竞赛",实际上就是看谁能巧妙地制造"既出意外,又在情理"的情节效果。美国小说理论家罗伯特·奥佛斯特曾把"意外结局"和"立意新奇"、"结构完整"并列,当作微型小说的三大要素之一。我国微型小说理论界曾对这个"意外结局"讨论得颇为热烈。有人认为,"意外结局"是微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它是"加强小小说力度的一种手段"。有人认为,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局不是微型小说的最佳结尾,相反只有超越这种情节模式,微型小说才有发展。也有人认为,微型小说结尾不要限死了,有的题材适合"出人意外",就用,有的不适合,就不用。"怎样看待和把握罗伯特的这条理论概括?我们认为罗伯特的这种理论总结有它一定范围的理论

涵盖面,它对情节式微型小说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情节式的微型小说来说,它单一的情节很难形成艺术的变化和波澜,它只有在情节的结局上做文章,通过情节尾部的"意外结局"构成微型小说开头与结尾的强烈反差,体现微型小说的精巧构思,形成对读者瞬间的"速率刺激"。这就是以"意外结局"为内涵的欧·亨利式结尾能够成为微型小说学里的专门名词和国际流行术语的原因。然而,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这种理论概括的背后隐藏的艺术规律。这就是我们如何通过这种"意外结局"来实现微型小说在情节上的精巧构思。有的微型小说是通过设置情节的反转和曲转来制造意外结局的。譬如,许行的《掌刀》写一个老护士在长期的实践中学到了真本领,当"陈一刀"在手术中突然发病,她能接过手术刀顺利地把手术做下去;她还能接替儿子做了复杂的皮下脂肪瘤切除术;作品连续用了三个细节单元一次次强化描写了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学到的真本领。在作品的结尾,院领导却以金护士没有文凭,让她下了手术台,提前退休了。人物的命运结局与作品前半部分一步步渲染的真才实学构成了一个有落差的陡转。抓住人物或事件的一个元素,向上做一种延伸发展和不断的渲染,最后突然来一个陡转,形成作品情节开头与结尾的巨大反差,由此实现了作品的意外结局。有的微型小说是通过机智、巧妙地运用误会和巧合的手法来制造作品的意外结局。譬如敖夜的作品《窗》,设置了一个这样的情节:"我"把临街的窗户擦亮后,发现一个漂亮的姑娘从窗前走过,并对"我"很了惬意地看了一眼,而且从此以后几乎每天都要重演这一幕。"我"以为这是爱神降临了,于是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对那个漂亮女郎主动出击,谁知那个漂亮女郎对"我"的大胆招呼莫名其妙,"我"问:"那你常对窗里看什么?"漂亮女郎说:"看自己"!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主人公"我"以为漂亮女郎在窗外的神态是对他有意,殊不知漂亮女郎实际上是把窗玻璃当作镜子来照自己的倩影。当男女主人公发生误会,故事情节出现了一个撩拨人心的悬念,而一旦消释这个悬念,读者才惊奇地发现悬念和谜底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许多的微型小说的构思就是通过这种出乎意料的误会或巧合来创造一个有意外结局的精致情节。无论是反转还是曲转,也无论是误会还是巧合,它们的目的都是一个,即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来设置、提炼一个精彩的微型小说情节,实现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追求微型小说绝不同于一般长中短篇的独特的情节趣味,用微型小说作家白小易的话说,是"连世界闻名的长篇巨作也难提供的韵律和情趣"。这就是微型小说在情节上的特点和规律,它要通过精巧的构思来提炼精致的情节并以此来同长中短篇小说那宏大瑰丽的情节展开艺术上的竞争。

(2)深刻新奇的主题表现:罗伯特阐述的微型小说第一条要素是"立意新奇",这个概括符合微型小说创作实践。微型小说"速率刺激"的实现在相当的程度上是依靠了它深刻有力的主题。由于微型小说篇幅的精短,它在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与人们深层心理时,有着相当大的灵活性。当它以其机巧灵活的艺术形式负载起新奇深刻的立意时,它对生活本质的那种深刻的穿透力便豁然显现了。然而,要想在精短的篇幅里体现出对生活深刻的穿透力,仍然离不开微型小说的精巧构思。只有构思巧妙,主题才容易出新、出奇。我们看到有不少的微型小说佳作是通过两个生活片断的巧妙对接来揭示出深刻的生活本质。欧·亨利的作品《我们走过的这一条路》就有前后两个生活片断:(l)一个强盗在火车上行凶抢劫,在逃跑途中,又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同伙,于是他获得了一大笔钱财,变成了资本家。(2)一个银行老板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把老朋友逼得破了产,于是他本人由此变为更富有的银行老板。欧·亨利在构思中,把这两个生活片断通过男主人公的一个梦巧妙地对接后便揭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深刻主题:抢劫成功的强盗变成银行老板,而银行老板的行为又和强盗抢劫没有两样。欧·亨利的这个精巧构思,把这互不相关的两个生活片断联接成为一个艺术有机体,传达出"强盗就是资本家,资本家就是强盗"的深刻、新奇的立意。巧妙对接也好,精彩对比也好,这都是微型小说作者的精巧构思所致。微型小说许多新奇、精深的立意往往立足于这种精巧的艺术构思中,想得巧,想得绝,那么,微型小说的立意就新,就奇。"微型小说是一种智力竞赛"的涵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微型小说的篇幅是短小的,但任何的短小并不等于艺术品。短小精致的东西只有经过精巧的构思,设置出精致巧妙的情节和开掘出新奇精深的立意,短小简练才会变成精致巧美,这才是真正的微型小说。那些山水盆景、树桩盆景只有咫尺大的艺术空间,但是通过盆景制作者的精巧构思,使它们在这咫尺宽的空间里凝结了大千世界的风姿和美景,才变成为真正的艺术珍品。微型小说比任何一种小说文体都更加讲究艺术构思,更加讲究情节的精妙和立意的新奇,以至构成这种文体的一个特征和规律,道理正在这里。

4.语言精美:篇幅的精短,使得微型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不能泼墨如雨,而只能是惜墨如金。叶茅指出:"短中长篇小说略有语言的垃圾,人们或者可以忽略过去;而微型小说一旦出现语言的毛病,稍微一点点,读者也难以原谅。千多字的篇幅附带几十字的语言垃圾,这比例可不小!所以语言必须具有自己的光彩,而这种光彩是微型小说所特有的,短中长篇小说所难代替的。"叶茅说的这种微型小说的特有语言,就是指出它的简洁、洗练带来的精美。微型小说在语言上的这

种精美的特点究竟包含有哪些具体内容呢?我们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加以归纳:(1)大容量、快节奏的叙述语言。(2)特征突出、形象鲜明的白描语言。(3)包含潜台词和兼有动作性的对话语言。陈洁的作品《万元先生》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分析。这篇作品用了上课、编书、出国三个细节就写活了一个什么时候都"感觉最良好"的人物。这种主观意识与客观现实相脱离的人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当大的概括性。这些我们暂且略去不论。这篇作品的成功,除了精彩的细节选择和生动的人物刻划等因素外,它在语言上的成功同样不可忽略。这是一种真正体现了微型小说特点的小说语言。首先,作者用了这样一段话来描述周民的外貌:"周民的个子在身材上是1.66米,在气质上绝对是1.88米。所以身处于数学系的芸芸众生之中,他懒洋洋地翘着鼻子,一点儿也不显得矮。恰恰相反,众人在他的眼睛里,倒反而是矮了一截。"这段语言采用的表述方式是夹叙夹议,它一方面客观介绍周民的矮,另一方面又夹入了作者对他的议论性评价--他自己不觉得矮,相反他觉得众人比他矮。这使得读者既了解了描写对象的特点,又领悟了作者对描写对象那种幽默的调侃的评价,作品描述对象的客观信息和叙述人的主观评价信息互相交融,作品的叙述信息容量就被扩大了。这样读者便能很快地进入由作者的叙述基调而创造的艺术氛围。作品第二段描摹周民上课的情形。"周民走进一年级三班的教室,总是一派眼睛朝天、漫不经心的学者丰采。他把教科书和讲义像堆破烂似地往讲台一扔,然后就再也不朝它们望上一眼。似乎望了它们一眼,就有辱他的学问和才华似的。"这是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相结合的语言表述方式。第一句是概括叙述,它先总的叙说周民上课时一幅漫不经心的神态。第二句是具体叙述,它是承接第一句概括叙述之后再来具体地介绍周民上课时那副漫不经心的模样--他像扔破烂似地把教科书和讲义扔在讲台上,并且绝不再看它们一眼,这个介入了细节的具体叙述使读者对周民漫不经心的上课模样形成了具体、清晰的印象,这就是具体叙述的功能。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用,往往形成了微型小说的快速而又恰当的叙述节奏。它能使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中迅速地掌握描述对象的面与点,总体和细节的各种情况,微型小说的叙述便能以较大的密度和较快的节奏向前推进,于是构成微型小说叙述语言特有的精练和精美的特点。我们再看作品的描写语言。作品描写周民的上课用了这样一段话:"他在教室的前方迈着两条短腿踱来踱去,暗自陶醉在自己的讲课之中。兴之所至,就在黑板上一阵激烈的乱涂乱抹,指甲擦着黑板'吱吱'尖叫让人不堪忍受。"这段描写语言用朴素洗练的笔法,迅速勾勒了周民上课的特征:迈着短腿踱来踱去;在黑板上吱吱地乱涂乱抹。这里几乎没有什么修饰和烘托,但却把周民上课的神态特征准确地勾勒出来了。微型小说的描写往往多属这样一种用简练、质朴语言来勾勒对象特征的白描。由于它是简练补素的白描,于是这种笔墨相当经济,又由于它是突出特征的白描,因而又成为形象的语言。微型小说在使用描写语言时,采用这种突出特征的形象白描语言也才容易担负微型小说特有的艺术使命,形成微型小说语言精练、精美的特点。微型小说在描写人物时,当然不能离开人物语言的描写,但是人物语言又因篇幅的限制而不能大量使用,这样微型小说对人物语言也产生了它特殊的要求。微型小说的人物语言在被有限使用的情况下怎样获得最大的艺术效果呢?一方面我们精选一批含有丰富潜台词的人物语言,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意精选一些兼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这样的人物语言才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微型小说的特点。我们来看周民妻子的这一段人物语言描写:"'我们周先生在写书',她敲开邻居家的门,压低嗓音说,'请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小一点好么?''我们周先生在写书',她在吵吵嚷嚷的菜场上对售货员理直气壮地喊,'这一块猪肝你一定得卖给我!'"作者精选这两段周民妻子的语言,恰当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表面上她是请邻居、请售货员照顾她,实际上这语言中隐藏了周民妻子对周民的盲目敬仰和过分的吹嘘,这从侧面也衬托周民那种在家庭生活里也颐指气使、自以为是的"良好感觉"。同时,透过这两句精选的人物语言,我们不也看到周民妻子对邻居装模作样、煞有介事的神态、动作,看到了她对菜场售货员蛮不讲理、自私自负的神态、动作吗?这就是兼有了动作性的精彩人物语言。微型小说特别需要这种包含潜台词、兼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因为这样的人物语言,能够蕴含较多的信息,同时也体现人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于是人物语言也才能达到简洁、洗练的艺术境界。

可见,微型小说是通过它大容量、快节奏的叙述语言,通过它特征突出、形象鲜明的白描语言,通过它包含潜台词和兼有动作性的对话语言来实现它在语言运用的精练、精美的特点。微型小说比起其他文体来,它对语言的要求更高,有人把微型小说称为"电报体小说",意思也是强调微型小说要像发电报那样节约文字,用最短小的篇幅去传达最大的语言信息。然而,我们也要指出,由于微型小说的创作队伍大多数都是由刚刚走上文坛的青年作者构成(有的甚至还没有跨进文坛的大门),他们的语言功夫一般离成熟的微型小说创作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样,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数质量平庸的微型小说习作,恰恰没有能够鲜明、突出地体现微型小说在语言上的这条特点。那种平庸的、一般化的小说语言还相当严重地存在于我们的微型小说作品中。所以,探讨微型小说在语言上的特点在今天尤其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香港作家何达一年要在报刊上发表200

多篇文章,他对自己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在文章开头的5个字就要吸引读者,因而他在语言的精练、精美上下了相当的苦功。我们微型小说习作者也可以从这里获得启示:我们应该用更大的精力,下更大的苦功来锤炼自己的语言。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那种真正像金子般闪光的精美语言,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的微型小说艺术珍品,也不可能使这种文体的艺术优势得到真正的发挥。

综上所述,篇幅精短是我们把握微型小说文体特点的逻辑起点,由这个精短制约和规范了微型小说的一切要素,它要求选材精粹,要求构思精巧,要求语言精美,这一切都使得微型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和长中短篇小说有了严格区别。

情节式微型小说的艺术示例

如果我们从小说情节的角度来给微型小说作一个粗略的分类的话,便可以把微型小说划分为情节式与非情节式,现在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两种情节式和非情节式微型小说的艺术规律。首先,情节式的微型小说和情节式的一般小说一样,都有一条包含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体现了因果联系的小说情节链。这条情节链,从构造的材料来说,它来自于作者所经历、所感受的生活,从其构成的形态和所显示的内涵来说,它又出自作者主体的审美创造。"原生状态"的无序生活经过作者审美主体的艺术整理,变成了有序的并揭示着因果联系的艺术情节链。作者的社会理想、艺术理想和审美趣味都可以鲜明地凝结在这条艺术情节链上。情节式小说的这个审美模式有着其它样式的小说无可替代的优点,同时,也隐藏着它无法弥补的缺点。它能够拨开生活的许多迷雾,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真谛和内涵,形成一种集中而强烈的艺术魅力,同时,又因为作家主体的这种强烈的艺术观照和有力的艺术处理,因而使小说更加艺术化、更加远离生活原生状态。它的艺术真实性和艺术虚拟性就是这样同时相生而又同时相左。任何情节式的小说都有着这么一条优缺点并存的情节链,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一般小说的情节链和微型小说的情节链,各自究竟有什么不同的艺术风貌和审美特点呢?一般说来,长中短篇小说的情节链是由一条或几条较长的故事线索串起若干个情节单元,每个情节单元又可以串起若干个艺术场面。而且线索与线索之间,情节单元与情节单元之间,艺术场面与艺术场面之间,都能互相扭结,互相倒错,呈现出一种盘根错节的复杂状态。微型小说的情节链相比之下只有一个情节单元,而且这一个情节单元也往往是在一个艺术场面形成的。这为我们解剖微型小说的情节链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一般说来,一个微型小说的情节单元,往往由3--5个细节单元构成,那么在一个艺术场面里,这3--5个细节单元连接成一条什么样的情节链?分析大量的微型小说作品,我们发现,情节链的类型和作者采用的情节技法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准备从情节法法入手来讨论几种最有代表性的微型小说情节链。

1、悬念与误会

采用悬念法和误会法来设置微型小说的情节,将形成"悬念式"、"误会式"、"悬念+误会"式等三种微型小说的情节链。这三种类型的情节链有较大的艺术优势,在情节式的微型小说创作中被普遍采用。

悬念式情节链:悬念法本来就是情节式小说的宠儿,而在情节式的微型小说中,它更是倍受青睐。但是微型小说的艺术空间和艺术时间比起一般小说来要受到更大的限制,在这种艺术限制中使用悬念法,便形成了悬念式微型小说的特有规律。

醉酒人田地

1987年5月20日晚八时许,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断了人迹,就连我们这平素热闹非凡的饭馆街也冷清了起来,像是刚刚遭了一场劫难。当然,这是我的故弄玄虚,至少有十之八九的人知道,今晚中国足球队和香港足球队有一场鏖战,而且由于两年前那个令人不愉快的"5.19"事件,使今晚的球赛越发引人瞩目。

作为一个女孩子,我不喜欢足球运动,它过于野蛮,我虽然喜欢雄健的男子或男子气概,可这和野蛮是两回事。作为一个受雇于人的酒馆招待,我讨厌酒鬼,那也是一种野蛮。今晚,野蛮的足球把野蛮的酒鬼都勾了去,酒馆里一个顾客都没有,姑娘们都聚到后面看足球赛的现场直播去了,就留下我一个在前面守摊。我很高兴这样。我找了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读《好莱坞明星生活》,只一会儿,里面的性描写就把我带进一个神秘而又新奇的世界。

突然,我被一个声音打断。

"有白酒吗?"

怎么还是有酒鬼来?我很不情愿地抬起头,是一个我所喜欢的那种雄健的男子。

没等我回答,里面的厨师接上了:"哥儿们!你就是一年没喝酒了也不能找这个时候来呀!"

"我就是要这时候喝!"他很焦躁。

"你不看球?"厨师还是不甘心。

"少废话!"火了。真是莫名其妙。

老板出来了,看了一眼这个奇怪的顾客,对我和厨师说:"好好招待。”

他要了四盘菜,一瓶白酒。菜还没上桌就起开瓶子,一扬脖,像喝凉水似地灌了半瓶。酒鬼!我心里骂道。

奇怪的是他似乎消受不了这许多的白酒,放下酒瓶便一声接一声地咳嗽起来,脸也涨红了,何苦呢,这么作践自己,要么心里有事?比如说失恋了什么的。这么雄健的男子……我很想去劝解几句,不过那大唐突了。我的心给他搅乱了。比起《好莱坞明星生活》里的性描写真是大没劲了。给他上菜时我发现他在抖。他并没吃几口菜,只是不断地喝酒,他是自己想醉呀!

后面看电视的时常发一两声呐喊或是顿足叹息。偶尔门开了还能传出说球的大喊大叫--"大棒了"!"太可惜了!""好球!10号马林……8号唐尧东……射门!球打在球门上又弹回来,再射!……"我不知道那个"再射"是否成功了,房门被我那个气急败坏的顾客"当"地一脚踢上了。看来他也不想听什么足球,这倒很合我意。可他越发焦操起来,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一扬脖,酒瓶就见了底。又是一阵咳嗽。

"再来一瓶!"

他舌头已经硬了。我知道他醉得很厉害,便不想让他再喝。我没动。

"再来一瓶"他话没说完就睡过去了。

人为什么要喝酒呢?那和死有什么两样?看样子他至少要睡到十一点,我不知道拿他如何是好。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当"地一声那些看球的就从屋里拥了出来。

"娟娟,赢了!"

我很木然。

这会儿,外面已经噼噼叭叭地响起了祝捷的鞭炮声。肯定是那些疯狂的球迷们又上街游行去了。厨师一把掀起那顾客:"喂,醉鬼!中国队赢了!你是不是还得喝一瓶?"

他像是触了电,呼地站起来,泪流如雨!他想说什么可没说出来,刚一迈步就摔倒了,并哇哇吐起来。

老板吩咐道:"把他送回家。"

我提醒道:"他还没给钱呢。"

"不收他的钱了。"

"你们是朋友?"不知为什么我很想知道那人的底细。

老板摇摇头,说:"他是个球迷。"

我愕然了,球迷怎么会在这么重要的球赛时喝醉自己呢?

"前年5·19他气疯了,推翻了一辆出租车,被拘留了半个月。今年,他不愿看了,我知道,他怕再……他无法控制自己……"

我哭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拆散《醉酒人》的情节框架,在作品第一部分里:一个顾客在中港足球大赛的关键时刻进店喝酒了,这是为什么?故事首先端出了它的悬念。第二部分:他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刻灌醉自己,连比赛的声音都不想听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是故事悬念的强化。第三部分,原来他是在前年"5·19事件"中肇事的球迷。这才释消了悬念

你可以回忆一下你读过的许多悬念式的微型小说,你会发现,这个框架倒是可以套住不少的悬念式的微型小说。因此,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框架的路子来探讨构成悬念式微型小说的独特规律。我们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怎样设置微型小说的悬念。微型小说的悬念必须单一,必须集中。它没有那么多的篇幅像一般小说那样洋洋洒洒地铺写悬念,也不可能同时设置几个悬念,分出总悬念和分念。它的这种单一和集中的艺术限制规定了微型小说的悬念大都是属于一个问题的悬念和一个细节的悬念。譬如:在星新一的微型小说《人质》里,作者在情节链的第一个环节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匪徒抢劫了银行,并以一个小孩做人质,迫使前来追捕的警察为他提供一辆摩托车放他走。那么,这个匪徒是否能逃脱?这个小孩能否获救?这就是一个问题,一个细节,整个小说都是围绕这个单一、集中的悬念来结构全篇。这个匪徒最终逃脱了,而那个当做人质的小孩竟是一个橡皮吹成的假人。单一的悬念一旦消释,整个微型小说的艺术构思便得以实现。设置这样一个问、一个细节的悬念也许并不困难。困难是在于微型小说要从这种单一、集中当中追求一种丰富和曲折,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完成审美过程。这样,我们接触到了悬念式情节链的第二个环节--强化悬念。可以说,所有的悬念式微型小说都不能缺少这一环节。你如果想让读者看了你的开头就有阅读兴趣,看了你的第二部分就决定读完全篇,并使你的作品在释消悬念时

产生有力的艺术冲击力,那就一定要在这个"强化"的环节上做足文章,这种强化的目的正是为了在单一中实现丰富,在集中中体现曲折。那么,怎样强化悬念呢?第一、可以采用同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来重复这个单一悬念。这就是说,你在开头的环节里用了一个细节单元来设置一个悬念,接着,你又用一个质量相当的细节单元再次重复它,这样的重复实际上是对你提出的悬念做了一次强调和强化。我们来看薛媛媛的池塘灯影》,写了一个电大女学生"我",偶尔发现了对面楼房有一盏深夜不息的灯光,这灯光使她产生了一种竞争心理:看谁熬夜熬得久。这种竞争心理使主人公战胜了困倦,顺利地通过几门功课的考试。这时,你可能和主人公一样产生了悬念:这灯下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老干部?还是年青人?是男的?还是女的?这个问题吊起了你的胃口?使你满怀着兴趣继续阅读下去。在第二个细节单元里,作者写道:第二年夏天,女主人公在酷热中赶写论文,又是这盏深夜不息的灯光,激发了她的力量,使她一次次战胜酷热,"走进论文的结构里",再次顺利地通过论文答辩。读到这里,你一定会再次提出疑问:这盏不断地给女主人公力量的灯光,它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你一定很想和女主人公一道去解开这个谜。这个细节单元和第一个提出悬念的细节单元虽然是一种同形同质的重复,但这种重复是有生活基础的。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常常会以某种形式重新展现,甚至有时历史也会重演。正如马克思所说:"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当你把这种生活现象转化为悬念处理上的一种强化手段时,它产生的艺术效果将相当明显:一方面,它使作品的悬念因重复显得更突出更集中,更富有撩拨力;另一方面,读者也因这种反复的剌激而深化了对悬念的探求兴趣,并为作者的最后释悬作了相当厚实的铺垫。

第二、采用异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来加强这个单一悬念。用同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来重复悬念虽然广泛使用于微型小说的创作,但重复如果过了头,失了度,则很容易造成单调和乏味。因此,采用异形同质的细节来形成一种表面否定而实则更进一步肯定的强化手法,也正是为了在微型小说的单一中寻找变化,在集中中寻找丰富的具体体现。所以,如果说同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是通过直接重复而强化了悬念的话,那么,这种异形同质的细节单元则是转了一个弯后再来曲折地强化悬念。我们可以以浩歌的《鞭炮声声》为例,在作品的第一个细节单元里,作者通过人物独白,细致地描绘了刘大娘盼望儿子、儿媳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儿子、儿媳久盼不至,于是在刘大娘的渴望中增添了许多的悲愤和凄凉,儿子、儿媳为什么不回家和母亲过团圆年呢?难道真像民谣说的"娶了媳妇忘了娘"吗?这是一个单一问题的悬念。在第二个细节单元里,作者一开笔就写儿子回来了,儿子、儿媳对母亲关怀备致,使刘大娘脸上的郁愁烟消云散,心情由悲转喜。矛盾似乎得到了解决,解悬的任务也完成了。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写儿子、儿媳看了娘以后仍决定要走,儿子、儿媳那种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神情使刘大娘的心重新又掉入了冰窖中。于是刘大娘蓄积了许久的怨愤一古脑向儿子、儿媳倾倒出来:"娘就当没你这个儿子。"刘大娘的心情从悲到喜再到愤,中间连续转了两个弯,这不仅细致地刻划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这种对悬念的假释,实际上是达到了对悬念的一种从反面来强化的目的。短小的篇幅里用了盘旋的笔墨,那么自然,那么真实地写出了一种曲折,一种波澜,这种曲折和波澜也促使你进一步思考:这儿子、儿媳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在大年三十晚上还不能和孤独的母亲团聚?这第二个细节单元,从表面形态看和第一个细节单元完全不同,以至使悬念得到一种假释而中断,但这个细节单元的本质却和第一细节单元完全相同,这种表面否定而实际进一步肯定的手段,实现了作品在变化中强化悬念的目的。无论你是采用同形同质的细节单元去重复这个单一悬念,还是采用异形同质的细节单元去加强这个单一悬念,情节链的这一环节的目的都是为了把作品开头环节设置的悬念加以"放大"和"强化",这样使微型小说的情节链条有了伸张的艺术空间,它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波澜和曲折。现在说到悬念式情节链的最后一个环节--释消悬念了。释悬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哪些最适合于释消微型小说的悬念呢?我们认为,逆释和速释应格外引起我们的注意。所谓逆释,就是解悬后的结局与读者预料的刚好相反。譬如:在前面分析的《鞭炮声声》中,儿子、儿媳开始在刘大娘的久盼中仍不归家,后来儿子、儿媳即使到了家,也是和母亲寒暄一阵后又要走,很多读者已经朝"娶了媳妇忘了娘"这个方向去解。但结局恰恰与读者的这种预料相反,儿子、儿媳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娘,他们要去探望一位已经牺牲了的战友的母亲,他们不仅孝顺、敬重自己的父母,而且还把这种孝顺、敬重扩展到了为革命做出了牺牲的一代老人。因此,结局是深明大义的母亲并没有因儿子、儿媳的离去而感到怨愤和凄凉,相反还催促他们拿上厚礼快走。悬念导引的方向与情节链的结局恰恰相反。这种悬念的解法就叫逆释。逆释最容易产生一种出乎意料的震惊效果。在一个悬念的多个方向的解法中,读者最想不到的正是这个逆向的结局。微型小说的悬念要在极短的篇幅里给读者一个较强的审美剌激,任何一个其它的解法都不及这种逆释方式来得突然,来得强烈,来得震惊。所谓速释,就是在结局中通过点破一句话或推出一个细节在一刹那间迅速完成整个释悬过程。微型小说与一般小说相比,它没有那么多的篇幅和那么

从容的时间来一层层地释消悬念。在释悬的过程中它不得不依靠这种速战速决的方式。例如:在《醉酒人》中,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渲染了那个顾客的反常行为后,在结局里通过老板的口轻轻一点:他是"5.19"事件的肇事球迷。这一句话正像一锤敲开了外壳,里面内核的秘密在一刹那间全都暴露了。这个醉酒人的所有反常行为都找到了答案,他内心深处的那些看不见的灵魂搏斗也在这一瞬间曝了光。在《池塘灯影》里,我们也和女主人公一起急于去寻找那个灯下的谜样的主人,当我们跟着女主人推开那扇门时,才骤然发现"主人"竟是公共洗脸间的一盏长明灯。这个细节的推出,像一个千斤顶一下子就顶开了捂着谜底的盖子,所有的秘密都暴露无遗了。它既是逆释,又是速释。所以,微型小说悬念法的速释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通过点破一句话,或者推出一个细节,要把所有的谜底在一瞬间全部翻过来。这样,微型小说的悬念也才能在这种速释中形成一个强劲的艺术冲击力,来启动读者审美思维的马达。这就是微型小说的悬念式情节链在解悬时为什么特别讲究逆释和速释的原由。

误会式情节链。:微型小说的艺术场面里,悬念式情节链一般只有一条,而误会式情节链至少有两条。所谓误会,从情节链的角度说,就是作者有意让这两条链交织形成一种错位。由此生发出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让人物和主题在这种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而有力的昭示。你读读流星的作品《小伙子让我难为情》这个印象便会得到印证。有这样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女大学毕业生,分到机关工作后,总是发现同办公室的奶油小生小程老是盯着她看,老是有意无意地接近她,天长日久,她觉得他的眼睛有那么一种意思,他的行为举止也像是在献殷勤。她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了。踌躇再三,她终于鼓足了勇气向他作了表白。不料,他回信说"你误会了",他说,他盯着她看,他有意接近她,是为了以她作创作原型,练习素描。至此,女主人公长叹一声,这小伙子真让我难为情。这是一个颇有生活情趣的小故事。我们看到,女主人公"我"的心理感觉和思想行为有着一条独自的生活逻辑链条。而男主人公小程也有另一条自己的思想和性格发展的逻辑链条。当这两条情节链交错在一起时,女主人公却误把小程一方的生活链连接到自己的生活链上,于是错位形成了,误会便告发生。

误会式情节链为了在短小的艺术篇幅里产生最大的艺术效应,也应该像悬念式情节链一样,做一种强化处理。这种强化首先表现为微型小说必须把一条情节链处理成明线,把另一条情节链处理成暗线,然后集中主要的艺术力量来铺写明线,并把暗线的前半部分完全隐去,做到一种滴水不漏的艺术隐藏,而且越是藏得严实,越是做到滴水不漏,那么在最后一个环节揭底后,给人震惊、使人解颐的艺术力量就越大。在前面叙述的那个故事里,作者用了大半的篇幅,维妙维肖地描写了女主人公从羞涩不安到好奇兴奋,再到呯然心动的心理过程。在这一描写过程中,与之对立的男主人公的思想和心理被作者包藏得严严实实,直到最后揭底时,才像阳光猛然照亮了那隐藏的角落,一切都真相大白后,人物和主题便脱颖而出。你越是充分地描写明线,越是严实地隐藏暗线,那么这种明暗两条情节链的反差就越大,微型小说误会法的艺术效果就越明显。其次,在明线的描写中,要强化误会心理的描写。在构思时,你确立了明线,同时也应该确立叙述的视点。误会式情节链的视点一般是明线的主人公。这个时候,你要集中主要的艺术笔墨来描写主人公的误会心理。这种误会心理的描写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要诱使读者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认同他(她)的情感和思想,也用他(她)们的眼睛和心灵去感知世界,这样,当交织错位的链条一旦理清,读者和主人公一起恍然大悟。我们来看施根荣的作品《绿衣天使》。这篇微型小说的叙述视点是邮递员勤勤。她发现周纯姑娘的男朋友来的信越来越少,越来越薄。在作品的第二个细节单元里,作者对勤勤的困惑和忧愤的心理作了一种铺排和渲染。周纯姑娘的信越来越少是从信的落款由"XX工厂"换为"XX研究所"开始的。这很可能是一个秦香莲式的悲剧。这种当代陈世美难道不应该狠狠地诅咒和谴责吗?勤勤甚至想到了要给那个负心汉写封信,狠狠地骂他一顿,作者对勤勤的这些心理描写,不仅使我们对周纯姑娘的遭遇产生了一种同情,而且对勤勤的忧愤心理也产生了一种认同。可是当我们读到作品的结尾,看到周纯姑娘在邮局发给男朋友的电报:"祝贺论文发表,同意佳期提前,盼归"时,我们才忧然大悟,我们都钻进了作者设下的圈套,和主人公一起都误会了。周纯姑娘信少的原因是她的男朋友调到科研所,日夜攻关所致。你仔细琢磨一下我们上当的原因就会发现:这篇作品的成功,就在于作者对勤勤的误会心理做了强化处理。这种强化处理主要体现在对误会心理的产生、发展过程做一种细致的渲染和铺排。在作品里,作者对勤勤的错觉没有简单地一笔带过,而是用了三个情节单元来铺开艺术描写。作者从描写勤勤的忧虑开始,写到了勤勤的心理从忧虑转到忿愤的过程,又写到了由忿愤转到谴责的过程。这里层层深入,对勤勤的误会心理的产生、发展过程做了强化处理,以至让我们钻进了他设置的圈套而毫无知觉。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归纳一下了:所谓误会式情节链实际上就是两条情节链的交织错位。这种错位越宽,距离越远,误会法产生的效果也就越佳。而要扩大这种错位,拉大这种距

离,也需要对误会式情节链做强化处理。这种强化处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明线做集中描写,一是对主人公的误会心理做强化描写。这样就会使两个链条的反差和错位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悬念+误会"式情节链。:微型小说的创作中,你可以采用纯粹的悬念法来构思情节链,你也可以采用纯粹的误会法来构思情节链,但是,如果你把这两种手法综合起来,你就会收到许多奇妙的艺术效果,以至出现了可以让微型小说理论加以总结的新的艺术手法。譬如:如果把悬念和误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叠加在一起,就会形成"误会式悬念法"和"悬念式误会法"两种新手法了。先说误会式悬念法。这是一种误会在前,悬念在后的手法,是说它的总体情节框架还属于悬念式情节链。但是,它的悬念的产生和悬念的强化,是通过误会法来实现的。先来赏析作品《小厂真来了个大学生》,一个街道小厂的厂长刘姐对刚分配来的大学生宁技术员产生了爱慕之心,然而她又担心宁技术员看上的是厂里的其她姐妹。刘姐的爱情最终能否实现?这是作品开篇设下的悬念。在下面的几个细节单元里,果不出所料,小妹也爱上了宁技术员,小妹华轻,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和左顾右盼的心理压力,她竟然求刘姐帮她起草写给宁技术员的情书。此时刘姐心中揣着碰翻了的五味瓶子,只好偷咽着慨叹命运的泪水。在第四个细节单元里,小妹约刘姐去公园划船,没料到船上出现了宁技术员。此刻,小妹调皮地说:"宁技术员,我的历史使命完成了。"刘姐愕然,宁技术员只好说:"小妹早把你的情况对我讲了。"原来,聪明机灵的小妹怕刘姐对"大学生"有着固执的偏见,将与爱情失之交臂,于是导演了这么一场爱情"悲喜剧"。在这篇作品里,有设悬,有释悬,也有悬念的强化。值得你注意的是:它在悬念的强化这一环节里,既不是采用同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来重复这个悬念,也没有采用异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来强化这个悬念,而是运用了误会式情节链把它的悬念"放大"到了极端的地步。刘姐和宁技术员之间的情节链本来正待发展,没料到插入了小妹这一条情节链。从刘姐的误会心理的描写中,我们也和刘姐一样,误认为小妹这一条情节链已与宁技术员接通。悬念的这种构成和放大的方式,有相当奇妙的艺术效果。同形同质细节的重复悬念和异形同质细节的强化悬念,都是让读者十分准确无误地明了情节的发展状态,而这种误会式情节链放大的悬念却造成了读者的错觉和误会,这样,它使全篇的释悬形成一种相当有力的反转,让开篇与结局,故事的真相与读者的错觉产生更大的误差。悬念因为误会的介入得到了"放大",误会又因悬念的框架造成了更大的错位。两者相得益彰,你不认为这是一种相当奇妙而又相当奇特的艺术效果吗?

现在说悬念式误会法。这种悬念在前,误会在后的叠加手法,它的基本情节框架是误会式情节链。但是,它先用悬念法来创造故事情境,通过释消悬念后才知道原来是个误会,是两条情节链的错位。采用"先半后全叙述结构"的《九级浪》正是这种手法的示例。她爱他,她写了一封长信向他表白,可是,她收到的却是一串长长的沉默,他究竟是个什么态度?为什么面对这封缠绕着少女绵绵情思的信竟然无动于衷呢?这是全篇的悬念。原来,因为一张邮票之故,信被另一同学毁了,他根本没有收看到那样一封燃烧着炽烈情感的爱情表白信。偶然使她与他产生了终身遗憾的误会。这篇小说的情节构思格局,好像是先打一个绳结表示悬念,解开这个悬念之结后,最终才发现原来是两条毫不相干的绳索的交错。这种手法为什么受到微型小说家们的特别青睐?因为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它在情节上不得不讲究一种有曲折的集中,在构思上不得不讲究一种体现丰满的精美。既要集中,又要曲折,既要精美,又要丰满,这是微型小说情节提炼的二难境地。微型小说创作的许多新手法的涌现,都是为了解决这二难而产生的。在悬念法里,它比较容易使全篇的情节获得一种集中的统领,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而在误会法中,它则容易使集中的情节形成一种有情趣的跌宕和波澜,精美的构思中又容易体现出一种艺术的丰满,这种"悬念+误会"的叠加手法使两种手法的优点得到兼顾,并能够解决微型小说创作中的二难问题,它受到微型小说家的格外青睐也是毫不奇怪的。

2、对比与重复

采用对比法和重复法来提炼情节,将形成对比式和重复式的微型小说情节链。把它们摆到一起来审视,你会发现这两种类型的情节链,既有相同的特征,也有不同的个性。

对比式情节链:格斯在评论德国优秀画家许布纳尔的一幅画时曾说,它"异常有力地把冷酷的富有和绝望的贫困作了鲜明的对比。"他还认为,这种对比描写方法不仅适用于绘画,而且适用于各种艺术,因为它是对"人物的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画"的好方法。对比作为一种能使形象更为鲜明的艺术方法确实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种艺术中,特别是在长中短篇小说中用对比法来铸造情节链更是普遍。你可以随手指出:《红楼梦》中孤高自矜的黛玉和豁达乖巧的宝钗,沉着温柔的鸳鸯和抓尖要强的晴雯是一个对比。一般小说中的对比式情节链是由一系列的复杂情节把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性格作综合性的对比。而微型小说则只能是由一二个细节把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中的一个元素作单一性的对比。

我们可以拿同是反映自卫反击战,又同时出现前方和后方对比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与微型小说《温馨的感受》作个比较。组成《高山下的花环》的结构框架是三条故事线索的横比与纵比:批了探亲假却要上前线的梁双喜和身在前线却一心想着曲线调动的赵蒙生;只知奉献而不知索取的梁母和革命意志衰退只顾个人利益的赵母;默默无闻、忍辱负重的玉秀和贪图享受、撒骄撒泼的柳岚;这是三条线索交织的横比。而战前讲享受、怕艰苦的赵蒙生和战后经历了血的洗礼、立志报国的赵蒙生,是一个人物思想性格的前后期的纵比。可以说,《高山下的花环》就是靠了这一系列的几条线索的交错对比,才使作品体现出一种生活的厚度感和历史的厚度感。在《温馨的感受》里,也有前后方的对比,但这篇微型小说的构思格局,只是在一个场面里形成这样的对比,在前线的血与火中,他对祖国一片赤胆忠心;可是在后方的歌与舞中,人们却对他冷漠和不理解。这舞厅前的一个对比细节,有力地表现出了当代军人的美好心灵,使读者对他的感受与体验产生强烈的共鸣。可见,微型小说的对比式情节链一般可以这样拆开来分析:它们或者是一个艺术场面里两个细节单元的对比,或者是一个细节单元在两个以上的艺术场面中的对比。

叶大春的《岳跛子》是一种类型的对比。鞋匠岳跛子因身体有病,而任木匠憨二与他婆娘偷情。但是当日本鬼子小队长强奸了他的婆娘时,他怒不可遏,用鞋锥把鬼子小队长的头扎成了马蜂窝。在这个动人心魄的反抗场面里,岳跛子的婆娘先是向对面的木匠憨二呼救,可是剽悍劲大的憨二却丢了斧头,溜进屋去。而这个时候的岳跛子,却迅若脱兔捷如猿猴,飞起一锥把鬼子小队长的脑袋扎了个透穿。此刻,他的婆娘才说:"你真正是我的男人。"这就是在一个场面里两个人物行为特征细节的对比,这两个细节的对比把岳跛子真正富有光彩的一个性格侧面相当鲜明、传神地衬托出来了。这不仅挖掘出了一个人物心灵深处的闪光点,而且也颂扬了一种可歌可泣的悲壮的民族反抗。陈村的《陈村报告会》则是第二种类型的对比。冯英利邀请著名作家来做文学报告,但第一个来的是假陈村,第二个来的才是真陈村。可是,这真假陈村在作报告时,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假陈村做报告侃侃而谈,大受文学青年的欢迎,而真陈村做,报告却反应冷淡,讲得像要"睡过去了一样"。假陈村自吹"能吃能喝能抽能睡能玩能写",而真陈村却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所以,同是做报告这一个细节,却在两个场面中形成了"假陈村的成功而真陈村反而不成功"的鲜明对比。这个对比,揭示出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名与实"的矛盾,从这个矛盾中,你可以品味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许多值得反省和深思的意味来。因此,全篇的主题得到了剔骨入髓地发挥。总之:一般小说的对比式情节链,可以说是几条线,几个扇面的对比,而微型小说的对比式情节链无论是哪一种构成方式,它只能是两个点的对比。这是一般小说与微型小说在对比量上的显著区别。除了在量上寻找它们二者的区别以外,我们还应该在二者的质上找出它们的特点来。这就是说:作为能够确定为微型小说对比链的两个细节,必须包蕴有较高的质量。它们不是一般化的对比(这种一般化的细节和对比,在一般小说中容许存在),它们必须是这样的对比:一旦把两个细节摆在一起,就像铁锤敲击铁砧一样,能够击出灿烂的火花来。巴尔扎克说过这样的话,艺术家的使命在于能找出两件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件最平凡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他是说,两个平凡事物的对比一定要能从中引出意义,引出主题。他论述的这个原则对微型小说的对比式情节链来说相当适用。单独地审视作为对比场的一个细节,它平凡、普通得几乎看不出它的光彩。但是,这样的细节一旦进入对比场,一种它本身并不具备的艺术光彩便被反射出来,形成深刻的艺术主旨。因此,如果进入对比场的两个细节不能比出新的思想内涵和新的思想意义并引出主题,那么这两个细节便不能组合成微型小说的对比式情节链。

重复式情节链。如果说,对比式情节链是二个不同的细节在一个或两个艺术场面中相加而形成了对比场;那么,重复式情节链则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相同的细节在一个或若干个艺术场面中相加而形成了重复场。这就是说,作品中的一个细节单元,不仅重复一次,而且重复多次。表面看来,这冒犯了微型小说最为推崇的简洁、洗练的品格,但是在作品特定的重复场中,这种冒犯却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请读这一篇获全国第一届微型小说大奖赛一等奖的作品。

!!!!!!略东之

车站旁有一棵婆娑的老树。

老树下两个孩子做着游戏—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

我欣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

我哑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

车不来。孩子依旧做着—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

我陶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

我惘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

车不来。孩子依旧做着—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

我慨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一不许笑,二不许动,三不许交头接耳听。看谁的意志最坚定。"

我愕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了!!!!!

车依旧不来。孩子也依旧做着……

老树下--我已怆然!!!!!!

一个细节单元重复了六次,确实把微型小说的重复法运用到了极端的地步。然而,这六次同形同质的细节单元的重复,决不是一种有意拼凑的文字游戏。你如果把这条重复式情节链做一个总体观照,你一定能像品橄榄一样,从中品出许多味来。你也许从这重复中看出了儿童天性的被扼杀,看出了我们对下一代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上的一些弊端,你甚至会从中体味出民族传统中的惰性气质形成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它的六次重复,已把这个细节单元点化成一种寓言和一种象征。你不得不折服,这简单的重复式情节链竟有了如此神奇的魅力。在一般小说中,也有细节单元在作品中多次重复的情形(如《百合花》里四次出现小通讯员衣服肩上的漏洞)。然而,一般小说使用重复法,往往是把它当作使作作品结构严谨的手段(茅盾就称赞过《百合花》结构的缜密和严谨)。而微型小说在情节提炼中使用重复法,构思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强调作品主旨,突出作品主旨方面了。在微型小说的艺术限制中,微型小说只能靠单一、集中、深刻的作品主旨形成一针见血的审美剌激来同一般小说展开艺术上的竞争。所以,微型小说的许多情节提炼的手法,许多艺术表现的技巧,都是为这个"单一、集中"的目的服务,对比法是如此,夸张法是如此,我们现在论述的重复法同样也是如此。通过这种重复,作者可以写足一种特定的艺术情境和艺术气氛;通过这种重复,可以使作品关键性的构思内核得到一种艺术的强调和艺术的夸张。微型小说的重复式情节链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同场面中相同细节的重复;一种是同一场面中相同细节的重复。埃及作家穆罕默德·阿里的《一个老人的问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酒店关门的时候,突然闯进去问酒保:"有人问起过我吗?"十多天以后的一个夜晚,那个老人又一次闯过酒店问酒保:"有人问起过我吗?"几个月过去了,几年过去了,老人始终重复地问:"有人问起过我吗?"这一次次的重复,实际上是对老人悲惨命运的一次次强化描写。直到最后,当老人跌倒在地时,那个酒保才奔过来,哭着说:"最近好像有人问起过您,爸爸!"老人凄惨的晚景在这个陡转的结局中令人震惊地凸现在我们眼前。这一个细节在四次不同时间的场面中重复出现,把作品陡转前的艺术气氛做足了,因而对读者的心灵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艺术冲击力。一个细节在不同场面中的重复,像一根红线缀起了一串珍珠,既使作品的内容得到一种较大幅度的伸展,开拓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又使这些宽展的艺术场面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艺术内核,这样,作品容易产生一种既集中又丰富的艺术效果。同一场面中相同细节的重复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像《!!!!!!》那样,完全是同形同质的细节在一个场面中的重复,另一种是异形同质的细节在同一个场面中的重复。我们来看契诃夫的《在钉子上》,十二等文官斯特鲁奇科夫请同事们去他家过命名日。当他们走进门厅,忽然发现墙上的钉子赫然挂着一顶顶头上司的帽子,这位上司到这里来,是找斯特鲁奇科夫漂亮的妻子的。斯特鲁奇科夫只得赶快把同事们打发到饭馆喝伏特加。一个半钟头后,他又领着同事走进家门,不料又发现,墙上的钉子换了一顶貂皮帽子。他认出来了,这是另一个上司普罗卡季洛夫的帽子,这也是来找他的妻子的。斯特鲁奇科夫只好领着同事们又回到饭馆喝啤酒。又过了一个半钟头,斯特鲁奇科夫带着同事们再次回家,那只貂皮帽子仍旧挂在钉子上,他们只好再来一次撤退。这篇作品,不知你从中读出了笑,还是读出了泪。钉子上重复出现了三次帽子,斯特鲁奇科夫领着同事被迫三次退让。这一个场面三次重复出现了异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把俄国社会官场上那种腐败,那种小人物的卑微,那种大人物的跋扈写得力透纸背。异形同质细节的重复比起同形同质细节的重复多了一种变化。这些重复的细节在内在

本质上是相同的,但细节的外在形态却发生了变异。这是艺术重复中的新变。这种体现了变化的重复将使情节链腾挪跌宕,曲折生姿,产生迷人的艺术魅力。

不同场面和相同场面的细节重复构成了两种类型的重复式情节链。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的是,究竟什么样的细节单元能够连接成重复链?系统论有这样一个原则:在一个系统中,它的因素的相加形成的功能,并不只等于二者相加之和。在系统的综合作用下,两个因素相加所产生的功能,要大于二者之和。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启示:你如果决定要把相同的二个细节单元联起来形成一条重复链,那么你就要看看,它们互相重复以后,是否多出一些它们本身并不具备的东西,如果没有这多出来的第三种东西,那么这两个相同的细节单元不宜构成重复链;如果有多出来的东西,甚至多出来的东西很多,那么,它们就能组成一条重复链,甚至会是一条相当奇妙的重复链。浩歌的作品《那花》可以巩固我们的认识,这篇作品有三个换花的相同细节。老部长喜欢文竹,他在那个精致的花盆里种了才它;新上任的年轻部长中意仙人掌,于是他用仙人掌取代了文竹;接任的新部长爱好虞美人,他又用虞美人换了仙人掌。三个细节单元只是说明了各人的不同爱好。但是,当你把这三个细节单元在总的构思意图的统帅下,重复叠在一个"系统"里,你会发现三个细节重复后就多出了一样它们各自并不具备的东西,那就是:这种凭长官意志办事,常常是我们的政策和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因之一。这种多出来的东西,顿时使全篇三个重复细节闪出了耀眼的艺术光泽。所以,在选择微型小说重复链的细节时,一定要掂量一下,它们的重复以后是不是能拆出多于二者之和的那些东西。

3、反转与斜升

上述悬念式、误会式、对比式、重复式这几种情节链均是从细节单元组合方式的角度来研究微型小说的情节链的。如果从情节链的发展方向和运动轨迹来观察它们,我们便可以区分出反转式和斜升式两种类别的情节链。

反转式情节链:联作家苏曼诺夫说:"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这个论断特别适用于微型小说,单一的微型小说情节链很难形成一种艺术的跌宕和起伏,很难产生一种一波三折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怎样解决这个"二难"问题呢?微型小说自有绝招,它把文章做在情节链的最后一个细节单元上,它靠作品的"最后的打击力量"来带活全篇,形成它独有的艺术魅力。这样,你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中外这么多的微型小说的作家与理论家,是如此重视微型小说的"意外结局",以至这种"意外结局"构成了欧·亨利式结尾的特定内涵。这种"意外的结局"是怎么形成的呢?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反转式情节链。这种情节的反转,可以是作品中主要事件的突然陡转。你读读浩歌的《最佳人选》,乡党委会议在讨论接班人选问题。而室外等待结果的人们,正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谜底。那个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被人们当作"耍宝"的乡武装干事小李,对大伙说:"王秘书是最佳候选人。"他摇头晃脑一口气数了五个理由:什么情况最熟,能力最强,文件写得最好,最受书记的器重……谁知,会议结束报出的结果,最佳人选不是王秘书,而是这个毛头小伙子小李自己。事情的结局刚好与事情的开局相反。这种情节的反转也可以是人物行为的突然改变。白小易的《意外》,写了一个农村青年牛牛,当他得知他的女友怀孕是下放知青君明作的孽时,拿起刀要去找君明算帐。当他赶到堤坡,正好碰上君明推车失误,掉进端急的河水中。他蹬掉布鞋,连衣服都没脱就跳进河中把君明救了起来。于是人物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结果恰好相左。这是人物行为的突然改变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情节的反转,还可以是人物情绪的瞬间转换。《那团云雾》写了这样一种微妙的情绪变化。"他"在山顶花了一元钱从一个老太婆手里买了一袋云雾茶,可到了莲花峰才发现这一模一样的云雾茶只要八角钱,到了玉屏楼,没料到这云雾茶只要五角钱。他懊悔不巴,心里也像天都峰绕了一团云雾一样,严严实实地包裹了一层愁云悲雾,他无法像上山前那样快活、高兴,不管怎样安慰自己、解脱自己都无济于事。后来,当他遇上自己的伙伴,也得知他们在光明顶也买了一元钱的云雾茶,并且还是每人四袋时,他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欢悦,那失去的兴趣又在他身上复归了,眼前的山水又显现出了迷人的魅力。他的情绪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这就是人物情绪的瞬间转换。就是说,如果第一个细节单元的内容为A的话,那么最后一个细节单元就一定是-A,它们的值必须相反。大家都以为乡长的候选人是王秘书,结果却是小李。牛牛明明是去准备找君明算帐的,没料到却救了落水的君明。他先是为自己买了贵一些的云雾茶懊悔不已,后又因大家都买了这样的茶而心情舒畅。情节的开端和情节的结局都形成了鲜明的矛盾与错位。如果A的发展结果变成了B,而不是-A(比如:那个乡长的候选人既不是王秘书,也不是被人们当活宝耍的小李,而是另一个人;假如牛牛开始是准备找君明拼命,但最后并不是救了君明而是干了另一桩事),那么,从A到B的发展轨迹不能形成微型小说的反转情节链,而只能说是曲转情节链。反转式情节链的这种艺术规定,会使你想起许多微型小说的总体构思格局,譬如说,奇中见平,或者平中见奇,那就是:A的描写要离奇,而且要把这种离奇的渲染和铺垫做足,-A揭示的却是非常平凡、普通的一般,或者,A描写的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一般,但-A却

给人们揭示的是触目惊心的深刻哲理。还有,有意追求一种正面着笔,反面结尾,或者反面着笔,正面结尾。这些总体构思格局,都是为寻找A与-A之间的反差、矛盾和错位。A越惊奇,越是不一般,就能扣住读者的心弦,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A越是普遍,越是一般,就越能开掘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理和艺术主题。反之亦然。总之,如果你的小说A与-A之间的距离越是拉开,越是形成一种矛盾和错位,那么,你的小说就越能对读者产生一种"既出意料,又入情理"的艺术效果。A与-A是反转式情节链的两个端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A与-A都能组成反转式情节链。生活中有一些互相矛盾、互相错位的现象可以进入艺术的领域,有一些则又被艺术所排斥,这里面的奥妙在哪里呢?换句话说,A与-A在构成反转式情节链时,它的艺术规定在哪里呢?我们先考察一些微型小说。有一些微型小说的反转式情节链往往是在情节反转之前先插入一个艺术契机,即出现一个意外的细节单元,这样,由于这个意外的细节单元的突然插入而推进了情节的反转。我们前面谈到的《那团云雾》就是这种情况。"他"的懊丧的心境的瞬间转换是因为他发现了同伴也买了同样价格的云雾茶。"同伴也吃了同样的亏"是一个意外的细节,它的介入才使他的心境骤然欢快起来。这里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胡尔朴的《意外之财》,年来一直在节俭积蓄的"他"在节日前进了农贸市场。买不买点像样的菜呢?他踌躇着,矛盾着。当他决定再"抠一抠"存足那个五位数时,突然遇到了同事老朱。老朱垂头丧气地告诉他:自己预备买录音机的300元钱丢了。他对老朱表示同情后,自己却好像拾到一笔意外之财似的,突然推翻自己再"抠一抠"的决定,义无反顾地买了大包、小包的鸡、鸭、鱼、甚至还有海参,把准备用到月底的30元钱花个精光。他心里非常地踏实--就算自己丢了30元吧,才不过是300元的十分之一。这个反转情节揭示了一个可爱又可亲的普通人的内心深处的弱点。你仔细品味一下,这个反转情节的契机是丢了300元钱的老朱的突然插入。如果作者不让老朱与他正面"碰撞",也许他已到了储蓄所,为存足那五位数而奋斗了。插入一个意外事件把情节推向反转这可以说是情节直接陡转的一个外力,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关键。因此,在情节的构思中,要选准一个有足够推动力的细节。推动力不够,整个情节很难形成反转。即使构成了反转也显得十分勉强,很难对读者产生一种震惊的效果。然而,也有不少反转式情节并不是靠一个意外事件的插入来构成直接反转,而是通过释消悬念后反转,或者解开误会后反转。这种情况是作品中情节链暗中已接通了反转的线路,一旦掩盖它们的帷幕突然撒开,才露出了它们真正的反转面目。比如程琪友的《笔记》就是释消悬念后形成的反转式情节链。这个学生为什么不记笔记?为什么还撒谎说他已记了笔记?一旦把这个步步强化的悬念解开,原来他有他爸爸的笔记,这意外的结局就构了反转式情节链。这篇作品的深层结构里预先埋伏了反转的路线,只是在设置悬念时先隐藏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当悬念解开后,反转也即形成。《红衬衫没有钮扣》则是解开误会后构成反转情节的。母亲从乡下来看儿子,劈头第一句是:"你们的婚事,我不同意。"原来母亲按儿子说的那个商店那个柜台去买一件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目的是一来买件时装送给晚辈,二是想顺便看看这个未见面的儿媳。谁知,这个当售货员的儿媳对她的态度相当恶劣。第二天,当母亲重新去那家商店那个柜台准备退货退婚时,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冷面孔售货员了。这时,一个售货员说:"大妈,这个柜台本来是我管的,昨天,我因要见一个尚未见面的前辈,才临时请了一位姑娘帮忙的。"母亲这才恍然大悟,昨天那个售货员不是儿子的对象。于是母亲笑着说:"不退了,不退了。"构成母亲从退货退婚到不退货不退婚的反转是由于误会的解开。先头那个代班的售货员与母亲这条情节链接通了,结果形成了两条情节链的错位,一旦误会消除,错位的情节链理清了,反转式情节链也就形成。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来梳理一下问题的思路了: A与-A这样一个互相矛盾、互相错位的生活现象要想组成一条反转式情节链而进入艺术的领域,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这就是A与-A之间必须建立一种联系来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艺术体。一A与-A之间的艺术联系有两种:一是插入一个意外契机使A与一A之间发生直接的联系;-是通过设置悬念和误会,使A与-A之间发生隐蔽的间接联系。A与-A不管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它们这条联系线必须接通生活中偶然与必然的交叉点。这就是,A与二A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偶然的,因为它可以通过许多不同质的细节插入而构成不同方向的曲转和反转,它也可以通过构成各式各样的误会与悬念形成新的发展方向,它出现这样的反转格局从外表看确实是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然而,A与-A的联系又是必然的,这就是说,在这种偶然的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反转是必定的,是由A与-A包含的内在特质和内在规律决定的。偶然与必然的这种交叉,使A与-A的联系既带上了偶然的性质,也带上了必然的性质,于是这种反转式的情节链才具有那种"既出意料,又入情理"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在前面的讨论中曾说过,A越是离奇,越是不一般,对读者来说就越有吸引力,这种离奇和不一般实际上就是让A穿上更多更厚的偶然性外衣;-A越是普通,越是一般,就越能概括出生活中常见的哲理。这种普通和一般,实际上是让-A包容更多更强的必然性。在微型小说的创作中,寻找一种偶然性的A并不困难,困难而是在于要让A接通在必然性这个点上。许多反转式情节链的

失败,正是A的偶然性外衣没有裹住-A的必然性内核。换句话说,A与-A的联系没有建立在偶然与必然的交叉点上。怎样克服这个困难?怎样判断-A的必然性程度?怎样让这个反转式情节包融更多、更厚实的生活容量?在A与-A组成反转式情节链的两端时,你要看一看,它们这种相加形成的转折,有没有折出一种多出来的东西。如果你的A与-A的联系确实是在偶然与必然的交叉点上,确实融汇在一个艺术系统里,那么,它一定能折出新质的内涵。这个新质的内涵越多,那么它概括的生活容量也就越大,形成的艺术打击力量也就越强。你看,《那团云雾》中的他和《意外之财》中的他能在这个极其偶然的意外细节的插入下形成心境和行为的突然反转,这里面折出了一种人的内心深处在常态下很难看到的共同的弱点:要吃亏大家一起吃亏。在《最佳人选》中,乡长候选人从王秘书转为李干事,这一转转出了A与-A都不具备有的新质--这就是选拔干部的形式主义,重年龄不重实际才能。这些新质像盏划破夜幕的探照灯,把A与-A那种隐蔽的必然性关系照得透亮。所谓艺术的"最后打击力量"正出在这里,正出在撕破了掩盖偶然事件的表层帷幕,让你洞察了里面一种深层内核后而产生一种出人意料而又不悖情理的震惊。

因此,你要想构成一条反转式情节链,让作品的意外结局产生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你就要在A 与-A的转折中尽可能地寻找这种多出来的东西。

斜升式情节链:这种样式的情节链里,第一个细节单元和最后元个细节单无不是形成截然相对的"A"和"-A",而是第一个细节单元沿着自己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发展为"A"、"A++"、以及"A+++"。运动方向一致,而细节单元的质量却相互间有级的差别,这就是斜升式情节链的审美特点。许行的《小白鞋》的情节链便是这样一种类型。这篇作品写了一个土改工作队的女队员白翠兰。她姓白,长得又白净,而且还喜欢"穿白鞋",于是人们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小白鞋"。这是一个个性相当突出、惹眼的人物。作者抓住她爱穿白鞋这一个行为特征和有洁癖这一性格元素往下做了一系列的文章。在第二个细节单元里,作者写她参加土改工作虽然十分积极,但因爱穿白鞋的个性招来了不少闲言碎语。"我"曾经拐弯抹角地劝过她,可她说:"我穿白鞋就是图个干净"。于是仍旧我行我素,白鞋照穿不误。到了第三个细节单元,作者首先插叙了她在分斗争果实时,宁可要一双绣花的白缎鞋,也不要大板柜的佚事,然后进一步写道:"我"一再用大道理"唬"她,她虽然不穿这双绣花的白缎鞋了,但其它白鞋继续照穿不误。发展到第四个细节单元里,县委张部长因看不惯她穿白鞋,不要她再参加土改工作了,她回家时,仍然又换上了一双新白鞋。在最后一个细节单元里,她重病后终于离开了人世,她的女儿按嘱给她穿了那双当年未穿的绣花白缎鞋。穿白鞋是白翠兰的洁癖,虽然这个洁癖给她带来的打击一次比一次大,但她这个洁癖至死都还保持着。这使得她的这一个性特点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不断地在加浓加深色彩,一直到了人生的顶点,阅读这种情节链的作品,我们好像是跟着作者去爬一座大山,从山脚爬上半山腰,最后爬上了山顶,这样山下的所有景物在一瞬间尽收眼底了。我们站在最后一个细节单元的山顶上回首前面所有的细节单元,这个时候,前面这些细节单元本身隐藏的意蕴被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和更宽的背景上来理解和掌握。于是作品的深层意蕴和真正主旨在一刹那间被领悟了,人物的鲜明个性也像浮雕似地凸现在我们面前。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得力于这些细节单元的步步延伸,步步发展,以及读者站在最后一个细节单元向前的回溯和反顾。你还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在前面分析过的作品《日子》,它的情节链不也是这样一种类型吗?女主人公的空虚无聊,在作者的笔下,开始还仅仅是天天去桥头观鱼,天天织拆毛衣,然后这种空虚无聊又发展为喝酒解愁,最后这种空虚无聊竞发展到不知羞耻地与陌生人同居,并无所顾忌地养私生子。这四个细节单元都是一步步地向艺术坡顶上延伸发展,用这样一种斜升式情节链来塑造人物,不仅能有力地突出人物的一个性格侧面,而且还容易把这一个性格侧面描写得丰富和充分。孙禺在一篇评论微型小说作品的文章里曾这样指出,在微型小说里塑造人物,"有两种手法,似乎是相对的:其一,顺序渐进,不断向上推,最后达到理想的一点;其二,急转直下,描绘与前面不同的另一侧影,在'落差'中展示人物的丰富性。"(见《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评讲集续集》,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孙颙讲的第一种手法,实际上就是铸造斜升式情节链,第二种手法就是反转式情节链。这两种类型的情节链各有优点和特点,在具体创作中,可以根据题材的特点和创作意图来任选,甚至也可以联结起来交替使用。

提炼斜升式情节链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有一则笑话点破的生活道理和这种情节链的艺术要求有些相通:一个懒汉去饭店买馍,买一个馍吃,不饱;再买一个馍吃,还没有饱,于是再买第三个馍。第三个馍吃完他才拍拍肚皮说饱了。这时,他无不遗憾地说,早知道吃这个馍才饱,真不如不买前两个馍,就买这一个馍吃,这不可以省下二个馍的钱吗?我们在笑过之余一定会反问这个懒汉,没有前两个馍垫底,什么样的馍你都吃不饱!当然,他如果不吃第三个馍,那同样也不会饱。你如果准备采用斜升式情节链来结构全篇,这个懒汉的故事包含的道理也许对你有启发:在安排前面的细节单元时,一定要注意它的

延伸和发展,没有它们作铺垫,整个情节链的高潮点就不能形成,而最后一个细节单元一定要放置在较高的艺术坡顶上,使它能像强力探照灯似的把前面所有的细节单元都照亮,并让它们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实现一种艺术的饱满和升华。

微型小说的情节链远不止这么几种类型,只要你牢牢地把握住提炼情节链的各种技法,你就能举一反三,归纳总结出更多更新的微型小说情节链来。

微型小说例读:

女孩不坏,女孩很怪

文慧站在新华联门口,火辣辣的太阳让她有些不知所措,虽然出门之前她已经用高级防晒霜武装了全身,但她还是担心自己水嫩的肌肤经不起考验。尽管如此,那种有钱而又漂亮的女人惯有的矜持依旧挂在她的嘴角。

该死的陈奇!文慧忍不住抱怨,抬腕看表,陈奇已经迟到一刻钟了。

她转过身,对着一尘不染的玻璃门开始欣赏自己的尊容,在玻璃里,她看见了那个女孩。

女孩站在对面“快乐小站”前面,心不在焉吃着刨冰。文慧确信,有她就一定会有施斌。她毫不犹豫拨通了陈奇的电话,“你别来了,直接去豪客来等我,我马上到。”

这个二十多岁的女孩让文慧一点办法也没有,施斌好象被她勾了魂夺了魄,一门心思全扑在她身上。文慧第一次踢进顶天的包厢,施斌正搂着这女孩热吻,文慧火气腾腾的时候,女孩一点也没有表情,她朝施斌摆摆手,施斌打好领带灰溜溜跑出去,文慧正想跟着走,女孩却拉住了她,“你不能走,你得为他买单。”

文慧意识到,施斌身边所有的女人加起来也及不上这个女孩难对付。

文慧回转头,眼神直勾勾向那女孩射去,女孩冲她点点头。她忽然看见女孩左臂上那一块鲜艳的刺青,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逼着森森寒气向她扑来,文慧感到背心一阵冰冷,她避难似的叫了辆的士钻了进去。

陈奇一点没感觉文慧的心事重重,久别重逢似的把她搂进怀里,文慧幸福地把头靠在陈奇肩上,好久挣开微醉的眼睛。在对面屏风边的桌子边,文慧又看见了那个侧影,一条伸着狰狞爪子的青龙向她迎面扑来,文慧一把推开陈奇。

“怎么了?”陈奇握着她的手,变戏法似的手里多出来一枚钻戒,“慧,离婚吧,让我娶你!”

文慧朝刚才的地方望去,连鬼影也没有,看来真是眼花了。她这才惊魂甫定,“别闹了,今天吃什么?我请客!”

“慧,我爱你!”陈奇依旧有些不依不饶。

文慧叹口气,“让我考虑考虑吧!”再抬起头时,文慧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那个鬼魅似的女孩就站在陈奇的身后。陈奇顺着她的目光,也看见了那个女孩,脸上顿时写满了尴尬,“阿纯,你怎么来了?”

“奇哥,这枚戒指真漂亮,买给我的吗?”女孩天真的问,嘴角诡异的笑容却又开始绽放,“谢谢奇哥,我好喜欢!”女孩落落大方的在陈奇身边坐下,而两条手臂水蛇似的缠住了陈奇的脖子。

“阿纯,不要胡闹!”陈奇把女孩的手拿走。

“胡闹?”女孩向文慧投来一个冷漠的眼神,“文慧姐姐,你知道什么是爱情吗?一直以来,我和施斌在玩一场游戏,一场没有爱情的游戏,而我直到今天才知道,你和奇哥也一直在玩这样的游戏!”

女孩漫不经心地剔着指甲,“奇哥,我们的爱情又到哪里去了呢?你说要娶我,又是哪一天呢?我们从很穷很穷的地方来,我们都梦想着挣很多很多的钱,以至于不择手段,可是如果我们最后也像施斌和文慧姐姐的爱情一样,又有什么意思呢?奇哥,我们收手吧!”

女孩的手机响了,“我刚到,你来吧。今天,我要向你介绍一个朋友!”女孩向文慧挥挥手,“你走吧,施斌马上就要到了。从今天开始,我就把施斌还给你。”

文慧擦擦满头的汗水,看一眼呆若木鸡的陈奇,眼眶顿时就湿润了。文慧大步流星地踏出豪客来的时候,她听见女孩正吃吃笑着。在街的拐角处,她的丈夫,正绅士般从别克车里迈出一只脚,在反光镜里,用手梳理着自己已经很顺很滑很体面的头发。

游戏结束了,生活开始了。文慧暗暗地安慰自己。

皮鞋之爱

男人很英俊,女人很妩媚。那个年代,普通百姓日子艰难,男人家里生活捉襟见肘也见怪不怪了。男人和女人好上了,女人的父母知道后,面露不悦,几次三番劝说,你嫁给他,一生要受苦。女人说,只要感情深,吃点苦我也愿意。再说,以后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父母见女儿心意已决,一声叹息也不阻止了。

没有嫁妆,没有仪式,男人带着女人来到了自己的小屋,男人说,让你受苦了,我一定要让你过上好日子。女人笑着,依偎在男人的身边。有你这份心我就满足了。女人说,脸上很灿烂。

男人记住自己的话,风里来,雨里去,忙完了田头忙家里,起早落夜,辛辛苦苦。可是,日子也没有什么起色,只能充饥御寒。男人自惭形秽,无不歉疚地对女人说,我很窝囊,没有使你过上好日子。女人毫不在意,嗔怪道,不要胡思乱想,生活平淡也是福。男人听着很感动,紧紧搂住女人,眼眶就有了亮晶晶的液体在滚动。

时间一晃过去了几年,这个愿望也伴着男人几年。后来,有人外出打工赚了钱。男人知道后,决定外出闯荡世界。

那个晚上,男人和女人靠在床头。男人说,我要出去打工赚钱。女人说,出门在外不容易。我没有什么奢求,只要你待我好,粗茶淡饭,我也知足。

我要兑现自己承诺。男人下了决心,很坚决。女人喜形于色,痴迷地看着男人,很幸福。

男人出去了,出去了一年的男人真的赚了钱,回到家时已是旧貌变新颜了,给女人带来了许多金银首饰。男人眉开眼笑地说,我的愿望实现了,你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女人看着金灿灿、亮闪闪的首饰,喜出望外,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女人遇上村里年轻的媳妇,都会亮出自己的首饰,喋喋不休地介绍,得意洋洋的,惹得媳妇们眼睛发直,羡慕不已。

男人依然在外面奔波,男人真的有本事,几年下来,成了富甲一方的老板,西装革履,衣冠楚楚,更显仪表堂堂,进进出出都要轿车接送,还在城里买了一套宽敞明亮的住房。女人没有后顾之忧,有吃有用,整天悠闲自得,日子过得很滋润。

日子好过了,可是男人很少在家,一门心思用在生意上,一年回家最多也只有几次,匆匆来,急急去,跟女人柔情蜜意的日子屈指可数。

吃香喝辣的女人心里有了别样的滋味,白天日子也能凑合,逛逛公园,走走商场,或者约上几个熟人搓搓麻将,不知不觉就打发了。到了晚上却不一样了,孤家寡人,冷冷清清。想起那些夫妻恩恩爱爱、进进出出,女人的心里有了难以排解的欲望。她无奈,只好打开电视,把声音调得震天响。

女人几次打电话给男人,现在日子好了,不要再操心,还是回来吧。可是,男人心里只有生意,不顾女人的心思,一个劲儿说,现在忙,抽不出时间,等到有空就回家。男人说是说了,一忙起生意,女人的愿望抛到九霄云外了。

受了冷落的女人很寂寞,作为精力充沛的女人,没有夜间的生活,日子如同嚼蜡,整天萎靡不振。也有好朋友旁敲侧击告诉男人,自家的田地不要荒着,免得别人去耕耘。男人呵呵一笑,不当一回事。

有一次,男人回家却打不开房门,敲了好久也不见女人开门。男人觉得蹊跷,低头一看,却发现一双呈亮的男式皮鞋,耀人眼目。男人的脑袋翁的一声响,有了天旋地转之感。男人心里湿漉漉的,自己为了女人的生活,历经磨难,没想到女人给自己戴绿毛。男人沉思着,一定要捉奸成双,就呆立不动站在门外。好久,传来了女人的声音,谁呀?半夜三更的。男人瓮声瓮气的,是我回来了。女人打开门,见是自己的男人,激动不已,一下子扑入男人的怀抱嘤嘤哭泣。

男人想,这是猫哭老鼠,心里有了火,一把推开女人,径直向卧室走,又是一双皮鞋映入眼帘。男人气急败坏了,像发怒了的狮子。

女人见着男人异常的举动,目瞪口呆了,随即跟着进来,脱口而出,你怎么了?男人火冒三丈,愤愤地说,人呢?叫出来。女人更是迷惑不解,惊讶地看着男人,我不是出来了吗?

门外的皮鞋是谁的?卧室里又是谁的皮鞋?男人气不打一处来,大声责问。女人一听,恍然大悟,脸色霎时变了,哀怨地说,我是故意放着的。

这是为什么?男人刨根问底,女人出其不意的话让他大为不解。

我为自己壮胆啊!一个人独守空房,冷冷清清。看着这双鞋,我就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也有了男人的气息。女人嘟着嘴,站在旁边默然不语。

男人听了,定睛一看,真的是自己穿过的皮鞋,心里一沉,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为自己的莽撞后悔不已,一滴泪水就掉了下来,猛地抱住女人。女人无动于衷,痛的裂痕从心底蔓延开来。

推荐100本经典网络小说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完结烽火戏诸侯都市生活修真世界连载中方想仙侠 师士传说完结方想机甲科幻卡徒完结方想科幻 天神下凡更新中烽火戏诸侯西方奇幻穿入聊斋连载中南朝陈古典仙侠老子是癞蛤蟆完结烽火戏诸侯都市生活雪中悍刀行更新中烽火戏诸侯玄幻 庆余年完结猫腻东方玄幻间客完结猫腻东方玄幻机甲将夜更新中猫腻东方玄幻剑道真解完结滚开异术超能我的老婆是军阀更新中录事参军清史民国穿越股神来了更新中丰言都市 极品明君更新中晴了历史两宋材料为王更新中急冻人都市重生殖装更新中铅笔刀古武机甲垄断异界更新中大巫师异界穿越绑架全人类更新中小雨清新时空穿梭地球游戏场更新中吉风冰末世科幻地球上最后一个修道者更新中珺子现代修真变异杀机更新中赤虎科幻进化变异召唤万岁更新中霞飞双颊异界召唤宠物盗梦宗师更新中国王陛下奇幻国士无双更新中骁骑校历史穿越长生不死完本观棋奇幻修真美女凶猛完结蓝之颜都市职场舵爷更新中端午正阳都市生活旱魃日记更新中月下美人灵异东方玄幻贩罪更新中三天两觉异术超能天才相师更新中打眼都市生活通天大圣更新中蛇吞鲸奇幻修真独闯天涯完结蝴蝶蓝虚拟网游网游之书生传奇太监期待虚拟网游高手寂寞完结兰帝魅晨虚拟网游读心高手在都市更新中兰帝魅晨异术超能惊仙完结兰帝魅晨异界大陆情与血完结兰帝魅晨都市异能兰帝魅晨系列之饮完结兰帝魅晨游戏生涯重生之官道完结录事参军重生官场奋斗在新明朝更新中随轻风去历史 悟空传第二部更新中长川古典仙侠诛仙二停更萧鼎古典仙侠

莫问天完结蘑菇东方玄幻佛本是道完结梦入神机仙侠 亵渎完结烟雨江南西幻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称职的小说推荐者,本站仅提供小说推荐目录,不提供小说内容的阅读。每天定时为您推荐可读可品的经典好小说。 更多小说推荐请关注https://www.360docs.net/doc/d82356929.html, 2012/8/4

2017年十佳微型小说

2017年十佳微型小说 001、《撒谎》 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上山放羊,不小心摔断了一条胳膊。一个小时后,我匆匆赶到医院,见到了手术后还处于麻醉状态的父亲。 "你爸进手术室前不让我告诉你这件事,害怕你担心,但我没忍住……一会儿你爸醒来了你回避一下,出去打个家常电话……" 我点点头,但我同时看到了同病房的几个人开始窃窃私语。 不一会儿。父亲似乎要醒了,我赶紧走出了病房。 大约十分钟后,我拨通了父亲的手机。 "爸,干什么呢?"我忍住哽咽的声腔问道。 "啊……"父亲声音有些迟缓,"和你几个大伯玩扑克呢……"父亲说到这里,声音显得精神起来。 "输了赢了?"我问道。 "啊……输了啊。你这小子,干嘛在我手气不好的时候打电话。"父亲和我开着玩笑,尽力让我感觉到他一切都很正常。 "我不信。"不知道为什么,我就配合父亲,孩子气地追问到底。但我随之又后悔了,父亲现在病房里,怎么证明给我? "老古,该你出牌了……"我听了出来。电话里是刚才父亲病房的一个病友的声音。父亲停顿了一下,紧接着高声对我说:"不和你说了。忙着下牌了。来来来,我黑桃3……"父亲说着,挂断了电话。 就在刚挂断那一瞬间,我放声大哭,毫无顾忌。 那天我们都在撒谎,但是那种谎言,让我深深理解了什么才是真实的爱。 02、《婚前婚后》 男孩结婚后对自己的妻子比结婚前更好。一次聚会,朋友笑他:怎么结婚了还那么腻。 他讪讪地笑着说道:"结婚前很多男生都想追她,有很多男生会对她好,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追到她; 结婚后,对她好的男生越来越少,我只有对她更好,才能不让她失落。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让她幸福。"

说完,所有在场的朋友都沉默了,没有嘲笑,只有敬佩。 03、《母亲的眼睛》 妈妈:儿子,如果妈妈眼睛瞎了怎么办? 儿子:我会送你去这里最好的医院治疗。 妈妈:如果这里最好的医院治不了怎么办? 儿子:我会送你去世界上最好的医院治疗。 妈妈:如果世界上的医院仍然治不好呢? 儿子:我会终身照顾你。 妈妈:好儿子,谢谢你。 儿子:妈妈,如果我眼睛瞎了怎么办? 妈妈:我会把我的眼睛换给你。 04、《错位》 一个姑娘上了高铁,见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男士。她核对自己的票,客气地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 男士拿出票,大声嚷嚷:"看清楚点,这是我的座位,你瞎了眼吗?!" 女孩仔细看了他的票,不再做声,默默地站在他的身旁。 一会儿火车开动了,女孩低头轻轻地对男士说:"先生,您没坐错位,但您坐错了车!" 有一种忍让,叫做让你后悔都来不及,如果嚎叫能解决问题,驴早就统治了世界! 05、《丢脸》 他在县城上学,成绩很好。父亲是农民,经常去看他,穿一双破旧凉鞋,戴着草帽,在教室窗外看着他傻笑,同学们都投去异样的目光。 他恼羞成怒道:不要再来学校! 父亲默默地走了。 后来,他上大学,又入政坛,风生水起。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却锒铛入狱,财产充公。 父亲去监狱看他,穿着极不合身的西装,他问父亲西装哪来的,父亲在窗外看着他傻笑道:"怕给你丢人,借的。"

小小说——玫瑰之约

小小说——玫瑰之约 小小说欣赏编辑制作:林夕梦 英雄张海霞 一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晶亮的眸子中全是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出去,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得那么亲切。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二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什么话。 三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懵懂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敬佩。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四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五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里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

小小说的情节技巧

小小说的情节技巧 “小小说情节技巧”就是特指小小说作者在设置作品情节时熟练地使用与表现出来的各种手法与技能。小小说独有的情节技巧就是如何在小篇幅里结构出各种艺术变化的反差与距离。这种变化越大,反差越鲜明,那么,这种情节样式就越就是精美与巧妙。 1.递升反转与释悬曲转 递升反转:这就是从情节运行、发展的过程中制造小小说的大变化、大反差的一种情节技巧。如《钱包》,作品一共有五个细节单元: A、她从饭店打完工,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她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 B.她立即用英语大叫:“Wallet, Wallet!”(钱包,钱包)。那撞她的人不但没有停,反而加快脚步跑开了。 C.她奋起直追,且边跑边用英语喊:“赶快站下,把钱包拿出来。”那撞她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 D.她以百米赛的速度猛追。那撞她的人绕着树跑,企图用灵巧的身躯摆脱她,而她也绕着树追。就在她马上就要追上的时候,那个撞她的人扔下钱包跑了。 E.她捡起钱包回到自己的住处。当她打开钱包查瞧时,才发现钱包不就是她的,里面有800多元美妙、几枚硬币与一张工资结算单。原来那个撞她的人也与她一样就是在饭店里打工的。她瞧瞧自己的裤子才猛然想起,早晨起来时换了一条裤子,自己的钱包还在原来裤子的兜里。 拆开这篇作品的结构,我们发现它的情节就是这样运行的: “A、钱包被偷 B、追 C、猛追 D、绕树追 E、追回的钱包才发现不就是自己的。” 从这个简化的情节运行的轨迹中我们瞧到:这篇作品的精巧构思有这样一个特点:作品以一个道具(钱包)的戏剧性变化作为单一事件,然后抓住这个单一事件中的一个情节元素(追回钱包),向上做了一系列的延伸发展(追,猛追,绕树追)。“追回钱包”的单一事件经过这一步比一步猛烈的行动描写才达到情节高潮,于就是,当作品的紧张气氛被渲染到顶点后,情节突然一个下跌反转,追回的钱包原来不就是她的,而就是对方的,前面的艺术铺垫的内容与后面作品实际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反,情节开端与情节结尾恰恰就是反差矛盾,作品的意外结局便就是这样形成了。这就叫递升反转。 释悬曲转:在小小说里,悬念法与误会法被叠加起来使用。作品的总体构思框架就是误会法,就是两个人物在一个场面的单一事件里互相之间发生了误会。由这个误会先形成了一个作品的悬念,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这个悬念被不断得到强化。当作品在最后消释这个悬念时,读者才在瞬间顿悟,原来这就是两件绝不相关的事发生了错位的连接,作品的意外结局就就是这样形成了。这就叫释悬曲转。 如《夜空的幽默》,这篇作品共有四个细节单元:(1)作家A在旅馆平台纳凉与观赏夜色时,发现了一个神态微妙的漂亮姑娘也在她身边。(2)作家 A调动丰富的想象,对姑娘的来历做了种种猜测。(3)作家A感觉到这个漂亮姑娘在悄悄地向她接近,她多情的眼光以及她欲言又止的神态,使作家的内心涌起了许多微妙的情感。(4)作家A决定送给这姑娘几分勇气,她首先问:“您一直在等我不?”姑娘说:“就是的。”姑娘接着又说:“我就是顶层的服务员,我要等最后一名旅客离开平台就锁上平台的门。”这一刹那,作家A的一切美好的想象与微妙的情感全都云消雾散了。 分析这篇作品的情节框架,我们发现,作家A的思想意识有着一条她自己的轨道,而漂亮姑娘的思想与行为则就是另一条运行的路线,两人在月夜的平台上发生了一次错位的对接。自作多情的作家A误以为漂亮姑娘等她关门的一切行为均就是对她有意,而另一条漂

高中语文课后必读之经典小小说 爱时而脆弱〔美国〕罗伯特.M.罗斯素材.doc

爱时而脆弱〔美国〕罗伯特。M.罗斯 再怎么伤心的人,也不得不吃东西。咒骂了女人、食物及其他人们追之不倦的事物之后十六个小时,丹顿来到街角的一家杂货店,吞了一份凤梨圣代,两份花生酱三明治,一块掺了麦芽糖的双层巧克力,外加一袋饼干。店里有个女孩。女孩坐下时,他瞥了一眼,站起来时他瞥了一眼;离开时,他瞥了两眼。付过账离开了杂货店,他朝北走去。这可是与他原来打算走的方向一百八十度的不同。他希望那女孩的步伐别迈得那么大,要从一街之遥一下子赶上去,他办不到。 “嗨!你也走这条路?”他说。他以为这个愚蠢的话引子,让他有机会再问:“你觉得某某怎么样?”或一些相当有意思的话。这一回这个什么也没说,她只是把头转过来,长长的睫毛对着他眨了眨,然后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假如你迷了路,”他又试了一次,“我可以告诉你你在那里,这个地方我住了好多年了。” 女孩仍然不为所动。他开始觉得困窘,不过还不到足以教他打退堂鼓的地步。 “左边是菲尔德宅子,”他说。 “自从菲尔德先生买下它以后,它就一直叫做菲尔德宅子。他们的女儿是一丝不苟型的,但儿子们却油里油气。现在你正经过一块'荒地',我们管这种地方叫'荒地'直到有人在上面盖房子为止。不过还是别期待了。如果我是你,我不会在这种地方停留的。” 女孩是没有停留。她有着清晰的侧轮廓,尖端微翘的俏皮的鼻子。虽然吃了闭门羹,丹顿的耳朵却痒了起来。每当有爱的钟声响起时,他的耳朵一定觉得酥痒。 “我不知道为什么女孩子们都不喜欢我。” 他心中呐喊着。 “我的'五点钟忧郁症'已经痊愈了,我敢打赌——”这完全是一次一厢情愿的打赌。女孩倏地向左转,丹顿的话凝在半空中。眼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一幢既长且广的房子里,他叹了口气。不过至少知道她是谁。她八成姓弗烈格,这片老格利斯渥德区是给弗烈格家租去的。这种安慰虽小,毕竟是丹顿需要的。而女孩始终没有回头。那天晚餐的时候,他母亲说:“丹顿,我很高兴你自己觉得好点了,但是你看起来不像。人不可能没有吃饭而不将饥饿的神情显示在神色上的。” “也许他又恋爱了。” 他父亲猜测着。 “你和玛格莉特重修旧好了?”母亲问?“玛格莉特!”丹顿哼着说。 “那个蠢货!”

2020年度最佳10篇微型小说汇编

2020年度最佳10篇微型小说汇编 01 存折 老人得肺癌住院,家里几乎掏空了,最后实在没办法,家人只能眼睁睁看着老人受着病痛的折磨。老人临走前的一晚,将孙子叫到床前,小心地从怀中掏出一本存折,小声对孙子说:这是我留的一点私房钱,就知道那傻老婆子会把自己的养老钱拿出来给我看病,这钱是我偷偷藏的,等我走后就留给她养老吧…… 02 03 撒谎

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上山放羊,不小心摔断了一条胳膊。一个小时后,我匆匆赶到医院,见到了手术后还处于麻醉状态的父亲。“你爸进手术室前不让我告诉你这件事,害怕你担心,但我没忍住……一会儿你爸醒来了你回避一下。出去打个家常电话……”我点点头,但我同时看到了同病房的几个人开始窃窃私语。不一会儿。父亲似乎要醒了,我赶紧走出了病房。大约十分钟后。我拨通了父亲的手机。“爸,干什么呢?”我忍住哽咽的声腔问道。“啊……”父亲声音有些迟缓,“和你几个大伯玩扑克呢……”父亲说到这里。声音显得精神起来。“输了赢了?”我问道。“啊……输了啊。你这小子,干嘛在我手气不好的时候打电话。”父亲和我开着玩笑,尽力让我感觉到他一切都很正常。“我不信。”不知道为什么,我就配合父亲,孩子气地追问到底。但我随之又后悔了,父亲现在病房里,怎么证明给我?“老古,该你出牌了……”我听了出来。电话里是刚才父亲病房的一个病友的声音。父亲愣了一下,紧接着高声对我说:“不和你说了。忙着下牌了。来来来,我黑桃3……”父亲说着,挂断了电话。就在刚挂断那一瞬间,我放声大哭,毫无顾忌。那天我们都在撒谎,但是那种谎言,让我深深理解了什么才是真实的爱。 04 老伴 退休在家后,老伴最爱从早到晚数落我又老又胖好吃懒做。今早起床我突然咳嗽并吐出一口鲜血,他看到后整个上午没有说出一句话,闷闷的抽烟。中午拉我去了医院,最后得知那是我牙龈发炎口腔出的血,他立马就站在医院怒骂我:”你这个没用的胖老太婆……”只是没骂完,他的眼眶已满是泪水...... 05 鱼头 儿子从小就记得,但凡家里吃鱼,妈妈总是把鱼头夹自己碗里,因为鱼头肉少。后来每次爸爸都把鱼头夹给她。直到妈妈老了,依旧如此。后来,妈妈病重,一天,家里又吃鱼了,妈妈跟他和爸爸说:我吃了一

【写作技巧】小说几种常见的写作视角

【写作技巧】小说几种常见的写作视角 【泡书,网络大神作者孵化平台】 视角和人称不能混为一谈,虽然有时候二者关系也挺密切的——比如第一人称与第一视角很多时候是相通的。但是,视角是指讲述者与其所披露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它的分类是这样的:全知(即上帝)视角、限制视角、完全客观视角。而人称也是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一、全知视角(上帝俯瞰) 这是一种发展得比较成熟、普遍运用的叙述模式。 其基本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仿佛他是站在云端一样看天下百姓的活动,洞悉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也可以叫它“云端视角”。

就叙述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来看,叙述人可在其中,也可活跃在人物之外,知道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而又不想得到他们认同。叙述人高高在上,控制着人物的各种表现。 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在这样的叙事方式中,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都了如指掌,对每个人物的心理、过去和未来都清清楚楚,甚至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 作用: 1、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

2、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二、有限视角(凡人目光) 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也有用第二人称来叙述的,比如《福尔摩斯》就是第二人称,虽然是以花生我的口吻说,但都是在说主角福尔摩斯的故事。 第一人称的叙述,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第三人称的叙述,人物并不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终粘附于某一个人物身上,以被粘附的这个人的视角来讲述,有点傀儡的味道。

十篇经典短片小说推荐

推荐书,推荐的10篇短篇小说 经常有朋友问我:有什么好的小说推荐吗?虽然我也会顺口说几部自己喜欢的小说,但也深知,阅读这回事,与吃饭无异,每个人的口味都很独特。所以在不知道对方的口味下推荐出去的作品被喜欢的概率不会太大。尽管网络上随处可见满目琳琅的书单,诸如必读的一百本书之类的,但我发现,每张书单至少有一半是不符合我口味的。所有的推荐都是极其主观的,所以听信推荐找自己的喜好,本就是靠运气的事情。但这并不代表推荐没有价值,一个读者和一本书之间,存在缘分,有些缘分是从别人共享中获得的。在这里给大家推荐我个人最喜欢的10篇短篇小说吧。一来,论长篇小说喜欢也不算少,恐难言尽。二来,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短篇更有被读的可能性。 1、阿城《棋王》 这应该是我喜爱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也一度被称之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在近几年流行的“冯唐金线”里,这篇小说也被纳入了金线之内。初看小说的动机多半源自我自己本身对象棋的爱好。后来发现,其实小说中真正讲棋的内容并不多,反倒是讲述了文革时代,被隐藏的“特殊人才”的命运与挣扎。后来我看了小说改编的电影,虽然总体并不如意,但几个重要桥段却十分精彩。但更精彩的还是小说,人物描写的神形兼备,情节的扣人心弦,至今回味无穷。 2、史铁生《命若琴弦》 史铁生大部分的作品里,都隐藏着对自身命运的愤怒与无奈。尽管它被文学的厚重包裹的很好,但是仍然可见他对生活的诘问。这篇小说,他以盲艺人的角度却剖析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然后强调“希望”的重要性,又同时证明着希望本身的虚妄。在这样人物自身制造矛盾的缝隙里,窥探人性骨子里的坚韧与辛酸。这像是一则人类通用的寓言,也是光明与黑暗相互撕扯的写真。史铁生从未假惺惺的歌颂人生的阳面,或者单纯斥责生活的阴面,在他的笔下,人生就是枚转动的硬币,忽明忽暗,永不停息。 3、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 很难想象,一个作家能把颓废压抑的情绪,冰冷残酷的环境写得如此浪漫和唯美。郁达夫总是把冷色调的环境和低潮期的人物境遇写得细腻入微,意蕴悠长。这篇小说情节看起来极其薄弱,但感情丰富,人物内心的雕刻鬼斧神工,借助着深夜的春风,将一个落魄文人的辛酸与浪漫写得扑朔迷离。其中折射着当时社会的颓唐,人性的善良和对关爱的渴望。小说看起来是似乎是消极的,又似乎是积极的,似乎是乐观的,又似乎是悲观的。似乎是表达着命运的不可逆转性,又似乎在透露某种生活的希望。像是一扇破败的窗户里,亮起的幽幽灯火。 4、余华《世事如烟》 余华的文笔利索而有力,宛如刻刀。他早期的“先锋文学”作品风格独树一帜,风靡一时。其中这篇小说就极具代表性。这篇小说是篇逻辑相当混乱的小说,真至于说,它根本就没有逻辑。全篇以各种怪力乱神的情节和描写拼凑而成,甚至是人物都只是用数字作为代号。看起来没有主题,没有情感张力,没有思想寄托,甚至没有人物形象。那么本来它应该极其枯燥而无味,但相反的是它散发这一种诡异、荒诞、讳莫如深的文学气质,让人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文字里,读者的想象力和个人见解也获得无限的发挥空间。 5、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这篇小说很早听说,读过后不得不惊叹。茨威格竟然能将一封以女人口吻的信件写得如此牵

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得文体特点 小说就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得一种文学体裁。它得主要特点就是:用艺术概括得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整得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得人物就是虚构得,就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得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得,因此比现实中得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得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她人物得反应与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得轮廓,刻画其性格得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得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得发展与变化。 小说得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得发展过程。情节得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与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就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得。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就是为了表现人物得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得气氛、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就是小说得三要素。 考情分析 文学作品得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得阅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得要求与对散文得要求就是一致得、散文在过去多年得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得、日常阅读中读得 2004年最多得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得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北京春季高考与夏季高考辽宁卷得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2007年宁夏、海南卷、湖北卷,2008年宁夏、海南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高考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甘肃卷近四年均考散文,09年新高考不排除考小说得可能性,因此,今年得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得重视,要未雨绸缪。 用作考试命题材料得小说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得“小小说”(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得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得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得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得特点,写法近似速写。这样得小说学生已经读过了不少,掌握了一定得阅读技巧。因此,在今后得高考中,利用“小小说"来检测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得能力就是完全有可能得。 1、考查重点: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得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得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得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得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得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发掘作品得丰富意蕴;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得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与有创意得解读。 2、考题选材: 1000多字得微型小说将就是小说考查得重点对象。另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得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试卷阅读

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

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 导读:本文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 文/李德伟 摘要:微型小说篇幅短小,而“五脏俱全”,易于掌握创作规律,又便于全面训练各种构思能力与写作技巧,可将其视为尝试文学创作的练习文体与入门文体。 关键词:艺术构思;构思内核;美学理想 一般将2000字以内,笔墨极为简练的,能及时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小说,称为微型小说。它具备小说家族共同拥有的要素,又有其区别其他小说品种的鲜明个性。步入文学创作的殿堂,从微型小说伊始,是颇为恰当的选择。那如何写好微型小说呢? 一、确定好微型小说的构思内核 艺术构思是整个创作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处理好艺术虚 构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具有决定的意义。其首要任务,就是确定一个,且只能确定一个构思内核。它是指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出来的思想与形象初步结合的一个意象实体,包含一个精彩的高潮情节,一个传神的性格侧面,一个揭示或暗示与此血肉相连的深刻意蕴。它最具审美价值,能够赋予微型小说以鲜活的艺术生命。 1.寻找契机刺激,捕捉构思内核

构思内核的最初闪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往往骤然生发于生活的某个特定契机的直接刺激,但又与丰厚的生活积累密不可分,是生活本身提供的客观因素与作者的主观因素相契合的结晶。郑贱德曾这样谈及《苦涩的微笑》的创作情况,他有两件难忘的事:一是省电视台通讯员会议午餐时,某小报编辑初见他时笑容可掬,知其是教师后便转而同某大刊记者热情攀谈,不再理他;二是乘火车去参加全国新闻工作会议时,因病用作协会员证,顺利办好他人难以搞到的卧铺,一路备受关照。这是作者积累的互不关联的生活素材,虽记忆犹新,却并未想到写小说。只是后来偶然读到相关文章时,才想到这两件往事,产生创作的冲动与激情,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酝酿并形成这样的微型小说构思内核的雏形:同一列火车上,凭教师证买不到卧铺票,而一个记者证却被礼遇有加。 不难发现,使两件互不关联的生活事件发生碰撞,建立联系,并形成构思内核的,是偶然阅读的触发,这便是特定契机的刺激。一旦获得这种刺激,便可能迸射出灵感的火花,诸多的生活素材在某一点上形成相互感应,从而萌生新鲜而独特的感受。围绕这一感受,诸多性质相同、特点相同的素材汇聚一处,相互碰撞,使最初的感受益发突出、集中而强烈。结合着生活素材的独特感受,便是构思内核的最初基因。 直接刺激的契机,可能是一个鲜明的个性、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生动的场面、一幅奇异的画图,也可能是一个深刻的印象、一个独有的动作、一个特殊的声响、一个细微的物件,甚至可能是一个新鲜

9篇经典微型小说

1.情人节,老年痴呆的外公失踪。晚间,医院来电说有位衣服上缝这个电话的老人站在某病房里不肯离去。去接外公时妈妈一进病房便哭了,外婆就是在这间病房去世的。当我看到傻傻的外公手里那支不知从哪里拣来的玫瑰时,忽然想到几年前情人节,我问外公咋不送外婆玫瑰时,外公说傻老太太衬不上玫瑰。 2.5岁“妈妈,烧红烧肉吧” “行,烧” 15岁“妈妈,别烧红烧肉了,换换味道” “行,买别的菜” 35岁“儿子,啥时候回家吃一顿啊?妈给做红烧肉” “不行,最近忙” 50岁“妈妈今天路过你家,给你带红烧肉” “不行,今不在家” 70岁“妈,我想吃红烧肉” 那边,已经没有了妈妈的声音。 3.他向她求婚时,只说了三个字:相信我;她为他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他对她说:辛苦了;女儿出嫁异地那天,他搂着她的肩说:还有我;他收到她病危通知的那天,重复地对她说:我在这;她要走的那一刻,他亲吻她的额头轻声说:你等我。这一生,他没对她说过一次“我爱你”,但爱,从未离开过。 4.那年她高考失利,灰心丧气,家中死气沉沉。一天午后她坐在院中摇椅上午睡,感觉自己伴着仙乐飘摇,久违的轻快。母亲:“她笑了她笑了,她小时候一听到摇篮曲就算睡着也会笑,没想到现在还是”“小声点儿,这孩子很多天没笑了,你别停啊”——刚睡醒的她闭眼含泪继续微笑:十八年了,我都忘了。 5.没人知道他大闹天空的原因。他爱上了观音。就像捣蛋的孩子,想要母亲关注。如果金箍不是她给的,老和尚念咒时,早就被一棒打死。金箍寸寸收紧,痛的不是头,是心。那些妖怪他一只手指就能捏死,假装打不过才能和她亲近。有时南风吹来,八戒问他因何流泪,他说五百年前的烟火熏伤了火眼金睛。 6.妻子的病要花很多钱。女儿五岁了,会做饭,会收拾屋子,会照顾妈妈。他在工地里摔断了腿,工头逃走了,只能在地铁里跪着乞讨。假的乞丐太多,没人相信他的故事。他决定抢劫。他被枪毙的那天傍晚,妻子偷偷跳进了江里。女儿拿着妈妈的信,哭着在街上四处寻找。她还不识字,但她已经认识人生。

十大小说写作技巧

十大小说写作技巧 核心提示: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 一)“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 二)这是指作者为避免平铺直叙,在小说首段就设置提挈全篇、笼罩全文的悬念,故意给读者造成疑团,以激起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如1964年7月5日《湖北日报》发表的一篇《一双明亮的眼睛》,就采取这一手法。此文一开头是:夜,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即文中主角)到一个生产大队去。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阴,没月亮,没星星,自己又没带手电,真是把人急坏了。就在这时,我碰到一个社员,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队,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会说:“同志,注意,前头有条沟!”一会,又指点我:“同志,注意左边是口塘!”最后,进了村,又指着一条巷子说:“里面住着咱们队长,他会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从队长屋里出来,看到一个强壮的中年人,挑着桶,哼着轻快的曲子,向稻场旁边的堰塘走来。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条汉子,眼怎么瞎了?正想着,只见他蛮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惊,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他回过头,眨眨眼,好像看到了我:“你不就是我昨夜给你引路的同志吗?”……看到这儿,读者一定禁不住问自己:他是个瞎子吗?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引人走夜晚呢?为什么他比有眼睛的人的“眼睛”还明亮呢?这就叫作“切入悬念”,下面就等着作者“倒叙事件”——读者也就非读下去不可了。 (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 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引自《卓别林——伟大的流浪汉》一书),这就告诉我们,创作结构要巧,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小说是叙述美国圣诞节这一天,一对恩爱夫妇准备互赠礼物,并都想买件使对方意想不到的东西。妻子看到丈夫有个祖传的金表,但没有表链,就剪掉自己最珍爱的金色长女,拿去卖了,并用卖金发的钱去买表链。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金发,但缺少一套适用的名贵梳子,就卖掉自己祖传的、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也是自己格外珍爱的表,用卖表的钱买了一套美丽华贵的梳子。结果两人一碰面,丈夫拿着妻子送的新表链,表没有了;妻子拿着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长长的金发没有了!夫妻俩只好凄然相对而笑。在这里,尽管有对故事主人公与读者的“出其不意”,但统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夫妻恩爱,超过了对“金发”、“表链”的感情。而“金钱第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下层的小人物来说,也只能是这样辛辣的结局 (三)“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常常是“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如张洁写的《拾麦穗》,是讲农村的一个小姑娘,家里很穷,每年夏天割麦时,她总是挽个篮子,到打过麦的麦地里拾麦穗。这个时候,一个卖麦芽糖的老汉来了。别的孩子用拾的麦穗与老汉换糖吃,而这个小女孩舍不得。老汉便常常免费敲糖给她吃。别人就笑她,说她嫁给这个老汉算了。她对此并不怎么懂,老汉也觉得没什么,大家也只是开开玩笑,以后也再没提起此事。可她——这个小小的姑娘,当老汉没再来卖糖时,却在村头等着,等着……她在等什么呢?仅仅是为了吃老汉的糖吗?不,这里面有说不清的味,有一种淡淡哀恋,一种人与人之间能相互沟通的情绪…这就叫“形散神聚”,是“无结构”的结构,是用一种内在精神编织的“情结”文体 (四)“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 作者在写小说中,似导戏的导演,常常让舞台上的角色拿这样或那样的道具。好导演会利用这个“道具”,不只让一个角色,而使许多角色与这个“道具”有关系;不只让一方,而是让矛盾的双方都与这个“道具”打交道。这样,就可以从这个“道具”身上挖掘人物心灵世界,揭露生活本质,完成作者在这发现上的美学思想。当代英国作家斯丹·巴斯托的短篇《二十先令的银币》就是如此。我们看到,“20先令的银币”本身就是作者的一个道具。作者就利用这个道具,首先让文中的、有钱的马斯顿太太故意把它放进一套衣服里,

最新经典小小说-50篇

最新经典小小说50篇 高考必读:最新经典小小说50篇 1、旅途作者:旅程 汽车终于在期待中蹒跚而至。 拉着老婆跳上汽车,张三身上顿时有了一股暖意。 老婆的手在他的掌中抖动了几下,他知道这是冻透后的余寒,毕竟在寒风中浸泡了个把小时。 车窗上结着的冰花,车外的东西模糊不清。 长途的颠簸,旅客们大多数都倚在靠背上贪婪的睡去。 找了两个相邻的座位坐下,吃完带着体温的包子,张三拉了拉身上的衣服刚要打个盹,却被老婆捣了一下。 顺着老婆示意的方向,张三看到了一对中年男女:两人很时尚,满脸泛着春光。他们谈兴正浓,一举一动都流露着浓浓

的爱意。 看着老婆羡慕的眼神,张三充满歉意的摇摇头。 车厢里的寂静,让张三听清了他们谈话的内容:原来,他们是利用元旦的假期,作了一次“三亚游”,这是他们的归途。 张三想到了自己。大学毕业,带着自己的女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婆,一头扎进了山沟沟,成了一名教师。一年到头别说大城市,就连县城也难得去一次。这一回,要不是为了治病,还不会有机会。 老婆显然也听到了那两人的谈话,看着张三,眼里带着些许的埋怨。 “老婆,老婆,我爱你……”男人的电话响了,这是他的电话铃声。 “乖女儿,老爸很快就到家……”是他女儿打来的电话。 “真是幸福的一家。”张三想。

结婚十来年,老婆的肚子始终没啥动静,而自己的同学大多都已儿女满堂,其乐融融。这一次难得的外出,也是前往大城市,去寻找得子的方子。 张三想着这些,没了困意。 “老婆,老婆,我爱你……” 电话又响了,这一次是女人的电话铃声。 “乖女儿,等急了吧,很快就到……”女人幸福的接着电话。 张三感觉到老婆的手紧紧的攥着自己的胳膊,头使劲的往自己的肩上靠。 气温越来越高,车窗上的冰花融了,窗外的东西清晰可见。 张三昏昏欲睡,发现男人站起身,拎着东西下了车,而女人只是依依不舍的看着男人的背影。 张三直起身,看见窗外的不远处停着一辆小车,车前分明站着一位牵着大约五六岁小女孩的女人。望着男人张开双臂飞奔的身影,张三很诧异。

微型小说在写作特征

微型小说在写作特征: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构思和行文时注意字句的凝炼,不允许赘词冗句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就写得别致新颖,耐人寻味。 三、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 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 在微型小说的世界里,有一位很出名的微型小说大师——美国的欧·亨利。欧·亨利把“结尾惊奇”与“立意新颖”、“情节严谨”一起当作微型小说的三要素,因而形成了微型小说学里的一个经典概念,即“欧·亨利式结尾” 四、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如邵宝健《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人意料。例:于德北的《杭州路十号》,写了一个空虚无聊,对生活感到绝望的待业青年,有一次他玩了一个无聊的寄信游戏,写一封诉说自己痛苦与绝望的信给自己瞎编的地址:“杭州路十号袁小雪”。没料到,他竟每月按时收到杭州路十号袁小雪寄来的鼓励他勇敢地生活下去的信。他振作起来后去回访、感谢袁小雪,没有料到这个“袁小雪”竟是一个两月前已经患癌症去世的著名的病残心理学教授;老教授在去世之前,留下了一叠信,嘱老伴每月寄一封去。 微型小说是一种载体小,内涵大的体裁形式,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描写简明,语言简洁。所谓微型小说情节的单一性,它的内涵是:在一个艺术场面里,由一个有错位,冲突,有因果联系的具体事件构成的单一性情节。这种“微”和“小”在人物塑造上表现为一种性格描写的单纯性。 在短小中开掘深蕴,在单一中追求精美,在单纯中体现丰富,即以小见大,以微显著,这就是微型小说从形体到本质的审美特征。 一、微型小说的结构形态 一、场面式与纵向式 假如核心细节和衍化的几个一般细节都是在一个场面里建立艺术联系的,那么,这将形成“场面式”结构。假如核心细节和一般细节是在不同的场面里建立艺术联系的,那么,这就要形成“纵向式”结构。 二、镜头组合式与回环重复式 一般细节单元是几个不同场面的画面,或者是相同场面的画面,而它们的核心细节恰恰体现在这几个画面的组合上。这个时候,在作品中形成的便是镜头组合式结构和回环重复式结构。三双线交叉式与时空交叉式 如果你的核心细节和一般细节是用两条线索贯穿起来的,那么,你就要考虑使用双线交叉式结构和时空交叉式结构来组织全篇。所谓双线交叉,在微型小说里,它或者是一人两事,或者是两人一事,每条线索都串起若干个细节单元,既可以平行展开,殊途同归,也可以交叉重叠,相互衬托。 三、微型小说的艺术技法 一、悬念与误会1、悬念式情节链设置悬念---强化悬念-----释消悬念 怎样强化悬念呢?第一、可以采用同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来重复这个单一悬念。这就是说,你在开头的环节里用了一个细节单元来设置一个悬念,接着,你又用一个质量相当的细节单元再次重复它,这样的重复实际上是对你提出的悬念做了一次强调和强化第二、采用异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来加强这个单一悬念。如果说同形同质的细节单元是通过直接重复而强化了悬念

小小说写作指导2

小小说写作指导(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目标】1、了解小小说的写作知识2、学习写作小小说 【教学重点】小小说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小小说? 小小说又叫微型小说,是一种篇幅很短、情节简单、对人和事件都不做完整描写和叙述的新兴小说体裁。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并列为小说的“四大家族”。 二、小小说的特点 小小说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小小说的显著特点是:小、新、巧、奇。 小。指篇幅短小、取材小、入题角度小。正因为“小”,选材务必精粹,语言必须凝练。美国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过一篇小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全篇仅25字,却非常别致、有味,被誉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 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最好每~篇都能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巧。指结构精巧、严密。创作小小说,特别要在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应力求使时间、场所、人物尽可能地压缩、集中。 奇,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许多优秀的小小说常常在结尾处出奇制胜,使人拍案叫绝。 三、小小说导写 小小说,小而精巧,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写小小说就是“螺狮壳里做道场”,应该在“小”字上苦心经营。在高中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编写小小说,能使感觉更敏捷,文笔更凝炼,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那么怎么写好小小说呢? 1、人物形象要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 例如小小说《清水》,情节很简单:寿春县令叶天土清廉如水,三年任职期满之际,不愿惊动百姓,趁天还没亮,就骑牛出了县城。走上官道,却见“黑压压的人站满官道”,原来百姓都自发前来送行。有一老汉捧个杯子走到他面前,请他饮了杯中的清水,因为“它是寿春百姓的心”。叶天士恭恭敬敬接过杯,然后慢慢倾洒在脚下的黄土上,说,这是寿春的水,我不能带走,就以水代酒敬了寿春的土地吧。叶天士说完,就骑上牛走了,把纷纷乱乱的呜咽之声留在了身后。这篇小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巧借叶天士离任时对往事的追忆和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特写镜头,在有限的篇幅内.就把一位廉洁刚正、两袖清风、爱民若子的清官,塑造得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读来感人肺腑。 2、选材要以小见大。小小说篇幅短,人物少,情节简单,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小小说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

十五则经典微型小说

经典微小说 引导语:现代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读内容很长的文章,而微小说短小精焊,语言简洁,因此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以下15个微小说,总有一个让你感动的。 1、我因车祸而失明,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那年,她得了胃癌,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下一个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 2、外婆离开人世的那个黄昏,外公在病房里陪伴着她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外婆临去前对外公说‘放学了’。一直假装平静的外公听完这句话后像个孩子似的大哭起来。葬礼结束后我问起外公这三个字的含义,外公告诉我说这是从前他和外婆还在上小学时外婆常说的一句话:放学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3、村里有个孤儿叫Nasa,经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尽管村里连根外星人的毛都没出现过。乐此不疲的Nasa有个秘密,他是个超能力战士,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而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其实也有个秘密,就是周末夜里,套上麻袋,扮外星人陪Nasa玩。 4、她离乡打工,独子豆豆交给爷爷带。豆豆调皮,经常跟隔壁的妮妮打架。她恨铁不成钢,春节回家,训斥豆豆:“不准打架,跟妈妈去隔壁道歉!”豆豆委屈地哭:“谁叫她骂我是骗子。”母子到了邻居家。一见到妮妮,豆豆攥紧妈妈的手,骄傲地对妮妮说,“哼,你看!我没骗你吧?我也有妈妈!!” 5、星期一,派出所的刘所长走进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份《关于禁止在辖区内饲养宠物的通告》等着他签字。刘所长认真地看完后,伸出右爪,在通告下面摁上了一朵红红的小梅花。

小小说情节曲折的创作方法【最新】

小小说情节曲折的创作方法 (一)巧合法 明确: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来表现主题。 《寒冬》 里维娜寒风凛冽。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人们缩颈揣手,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铜板吧。” 绅士看了看这个裹着破烂棉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秃头老汉,便开始摸自己的衣袋,但摸遍了衣袋也没有找到一个铜板——他身上没有带钱。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绅士踌躇了—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着的手上。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风中渐渐远去——因为他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点拨】巧合一:绅士欲给乞丐钱,但却没有带钱;巧合二:绅士把帽子给乞丐,秃头乞丐发现绅士也是秃头。这种巧合突出了绅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乐善好施,而是舍己助人。 (二)误会法 明确:(1)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2)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也可以是双方互相误会;可以是一个误会,也可以是多个误会;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是喜剧性的误会。 《枪》(台湾) 林双不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报纸上几乎天天有出租车司机在荒郊野外劫财抢色,甚至还要伤人的报道,为什么我这么大意? 果然,车子刚开不久,我就感到异样了。司机一再从后视镜瞅我,瞅得我心底发毛。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他的右手从方向盘挪开,往下伸,不知在摸什么东西,大概是扁钻或刀子吧?车窗外一片漆黑,正是苗栗一带的山间,歹徒下手最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可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我看到,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眼。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度后悔自己的莽撞。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 当出租车在公路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有付钱给司机,便绕过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远的街角。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神色。 怔怔地站那里,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度放入旅行袋,我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具枪,枪管太长了,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