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与常量教案

变量与常量教案
变量与常量教案

变量与常量教案

【篇一:常量与变量教案doc】

5.1 常量和变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在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地变化。

2、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相对地存在。

3、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和变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快递费范例情境比较复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乌鸦喝水视频播放。聪明的乌鸦认识到:

1、瓶口的大小不可改变,水的量也不可改变;

2、但瓶中水的高度是可以改变的,投的石块越多则水面就越高。

当我们用数学来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量,如物体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距离;圆的半径、周长和圆周率;购

买商品的数量、单价和总价;某城市一天中各时刻变化着的气温;

某段河道一天中时刻变化着的水位……在某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

定不变,有些量不断改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请讨论下面的问题:

r

=s

=

r

=

s=

r

=

s=r=s=cm

……

在计算半径不同的圆的面积的过程中,哪些量在改变,哪些量不变?

(2)假设钟点工的工资标准为20元/时,设工作时数为t,应得工资额为m,则

m =20t

取一些不同的t的值,求出相应的m的值:

t=m=t=m=t=m=t= m=

…… 在根据不同的工作时数计算钟点工应得工资额的过程中,哪些量在改变?哪些量不变?

设问:一个量变化,具体地说是它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量的数值变与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2、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形成:

及时加以巩固,以老师骑车上班为例,在速度,时间和路程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判断变量常量的小方法: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与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这两个方面:①看它是否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②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

3、巩固概念:

(1)某水果店橘子的单价为 4.5元/千克,记买 k 千克橘子的总价为y 元.请说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之间有关系.说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考考你

设a,b两城市间的铁路路程为s,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驶完这段路所st=需的时间为 t(不包括中途停车的时间),则。其中哪些是常量,哪些v

是变量?如果给予一个条件呢?当v=140呢?常量?变量?常量与变量不是绝对的,而是对于一个变化过程而言的。

(1)若汽车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则其中常量、变量分别是什么?

常量是50千米/小时;变量是s,t.

(2)若汽车行驶了200千米的路程,则其中常量、变量分别是什么?常量是200千米;变量是v,t.

(3)若汽车行驶了4小时,则其中常量、变量分别是什么?

常量是4小时;变量是s,v.

(4)从以上3题你发现了什么?

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相对地存在。

三、例题讲解:

一家快递公司的收费标准如图,用t表示邮件的质量,p表示每件快递费,n表示快递邮件的件数。课本141 页

(1)填写下表

(2)在投寄快递邮件的事项中,t,p,n是常量,还是变量?

若0<t≤10,投寄n件邮件的快递费记为w,此时t,p,n,w中

哪些

是常量?哪些是变量?11<t≤12?p是常量还是变量了呢?为什么?(先请学生单独考虑,再作讲解)

此例的设计也是为了突出常量与变量的相对性。学生会习惯性地把

单价看成常量,而这里的p却是一个变量。情境较为复杂,分段计

价难以理解,是教学难点。

四、练习巩固:

学案

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

(1)体育课上,在 800m跑步测试中, 同学所花的时间 t (秒)与平均

速度v(米/秒)的关系式中,常量是______,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10岁至50岁的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h小时)可用公式h=(110-n)/10计算出来,其中n代表这个人的岁数,请赶紧算算你

所需的睡眠时间吧!公式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3)若x,y分别表示父母的身高,h男,h女分别表示儿女成人时

的身高,则有关系式: h男=0.54(x+y )

你们能预测出自己成人时的身高吗?

五、小结回顾,反思提高

a) 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b) 常量与变量的相对性。

c) 辨别常量与变量的方法。

作业:作业本

学生课堂练习

1、某市居民用电的单价是0.53元/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 x (千瓦时)

与应付电费y(元)之间有关系式 y= 0.53 x .则常量是,变量是;

2、某种报纸每份a元,购买n份此种报纸共需b元,则 b=an中

的常量是_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

3、在△abc中,它的底边是a,底边上的高是h,则三角形的面积

s=1/2ah,

(1)当h的值一定时,关系式中的常量是________,变量是

________;

(2)当s的值一定时,关系式中的常量是________,变量是

________。

l1

1

l2 l1//l2,则 4、已知

(2)在上述关系中,常量与变量分别是什么?

(3)若∠1的平分线与∠2 的平分线交于点p,问∠p的度数是常

量还是变量?

5.判别下列问题中,字母表示的是变量还是常量.

(1)某段河道某天的水位记录如下表,其中t表示时刻,h表示水位(以

警戒线为基准,高出警戒线为正).

(2) 如图是某地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t(时)表示时刻,t(℃)表示温度。

【篇二: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遵义市汇川区第十四届中学课改擂台赛决赛--------------------教学设计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

变量与常量

遵义师院附属实验学校陈龑

教材分析

本课是函数的起始课,函数是刻画运动变化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

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现象,把握变化规律,首先要关注变化过

程中量的变化,这就是变量。本课在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数量

变化的基础上,领会变量与常量的含义.

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

于客观实际。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

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的定义做了铺垫。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

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

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能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变量的过程,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强化数学的应用

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探

究事物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3、感受变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变化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体会对应、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

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及变量

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的分析出常量和变量,能用关系式、表格、图象等形式描述一

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视频和图片揭示万物的运动变化;

2、出示购物情境导入课题(变量与常量)。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

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s千米,行驶时间t

小时,先填写下表,s的值随t的变化而变化吗?再试着用含t的式

子表示s。

在这一过程中,什么量是固定不变的?什么量是变化的?

探究二:

为了激励航中八年级(14)班的同学,张老师准备买三角板作为奖品。已知单价5元/套,总价y元,数量 n 套,计算当 n 为5套,6套,7套时,总价y分别是多少元?

归纳:量的数值变化情况等;

归纳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

变的量为常量。

规范表达:

用12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矩形的一边长为x米,它的邻边长

为y米。写出它的关系式,并指出这个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大练基本功:

练习巩固刚归纳的定义

探究三:

和探究1相比较,张老师重新预算了一下,决定用200元买三角板

作为奖品。已知单价x元/套, 数量n套,计算单价x为4元/套,5元/套, 8元/套时,数量n分别是多少套?

理解定义:

通过对比,加深对变量与常量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通过练习,巩固、理解,体会变量与常量的内涵与外延

1、勇闯第一关

2、勇闯第二关

3、勇闯第三关

4、勇闯第四关

揭示定义的外延和描述变化规律的方法

四、知识拓展

(视野窗)如果弹簧称原长为10厘米,每挂1千克重物使弹簧称伸长0.5厘米,所挂重物的质量为m千克,弹簧秤总长为l厘米分别

挂1千克、2千克、3千克时弹簧的长度? (提示:l=10+0.5m)

指出变量和常量,并揭示其变化规律。

……

五、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谈这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巩固

作业1、(必做)教科书第71~72页练习。

(选做)教科书第81页复习巩固第1、2题。

七、板书设计:变量与常量

****************

****************

****************数值发生变化数值始终不变八、教学反思:(待续)

【篇三:常量与变量教案】

7.1常量与变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在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地变化。

2、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相对地存在。

3、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重点: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难点:本节的范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睡眠时间充足吗?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一

个10岁至50岁的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h小时)可用公式h=

(110-n)/10计算出来,其中n代表这个人的岁数,请赶紧算算你

所需的睡眠时间吧!(出示投影)

(学生动手计算;个别学生口答自己所需的睡眠时间。)

师:在这个公式中,哪些量在改变,哪些量不变?

生:h、n在改变,110与10不变。

师:当我们用数学来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量,在某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改变,我们

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两种量。

二、新课教学

1、常量与变量概念。

在一个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称为变量。如上面公式中h和n 、s和r是变量。2、学生练习(小试牛刀)

Ⅰ、指出下列事件过程中的常量与变量:

(⒈)某水果店橘子的单价为2.5元/千克,买K千克橘子的总价

为S元,其中常量是

变量是.

是.

(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v(m/s)与温度t(。C)之间的

关系式是

v=331+0.6t,其中常量是空:

(1)某人持续以a米/分的速度经t分时间跑了s米,其中常量是,变量是

(2)s米的路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a米/分各需跑的时间为t 分,其中常量是,

Ⅲ、例题教学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

旗成功着陆。在着陆前的最后48分时间内,它是在耐高温表层的保

护下,以7800米/秒的速度冲入100千米厚的地球大气层。在

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它在距地球表面10千米左右时,以180米/

秒的速度下降,此时直径20多米的降落伞自动打开。

“神舟六号“着陆前的最后48分时间内,飞船运动的时间、速度、飞船着陆前48分时的位置到着陆点的距离,飞船所受地球的引力这些量,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解、变量是.根据上面的叙述,写出一句关于常量与变量的结论

在这48分时间内,飞船运动的时间是变量;在空气的阻力作用下,速度不断减小,速度是变量,飞船里地球越来越近,所受引力越来越大,也是变量,飞船着陆前48分时的位置到着陆点的距离是一个确定的量,是一个常量。

Ⅳ、热身题:

受日月的引力而产生潮汐现象,早晨海水上涨叫做潮,黄昏海水上涨叫做汐,合称潮汐.潮汐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某港口从0时到12时的水深情况如下表,其中t表示时刻,h表示水深. t(时) h(米)0537.56592.4124.3

在上述问题中,字母t,h表示的是变量还是常量?简述你的理由.解: t,h表示的是变量,

因为在0时到12时这一时刻, t的值在变化,h的值也相应地

变化.学生小组合作练习(整个班级分四大组进行比赛,基准分100分)

第一轮(必答题,每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指出下列事件中的常量与变量

3.某种报纸每份a元,购买x份此种报纸共需y元,则y=ax中的常量是,变量是.

4、假设钟点工的工作标准为6元/时,设工作时数为t,应得工资额为m,则m=6t,其中常量是,变量是。

第二轮(抢答题):举2个常量和变量的实际例子。(举一个正确例子加20分,错误扣10分)

第三轮(小组合作题)

确定出要挑战的小组(出一题得20分,答对一题得20分,否则各扣20分)

出题组提问,被挑战组答出常量与变量(一人答一题)第四轮(陷阱题):观察下列直棱柱,回答问题

1.直三棱柱有几个面?直四棱柱有几个面?

直五棱柱有几个面?2.直n棱柱有几个面?若用m表示直n棱柱的面数,

试写出m与n之间的关系式;3.指出你所写的关系式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补充题:你能预测自己将来的身高吗?

你们能预测出全班同学成人时的身高吗?这里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小结

(请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如我知道了

了解了等)。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型 二、常量与变量 程序执行过程就是数据处理过程,有些数据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不变的,而有些数据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可变的。 不变的数据是常量,可变的数据是变量。 例1:根据输入的圆半径计算圆面积。 解题思路: 找到根据圆半径求圆面积的公式,面积=π×半径2 将面积、圆周率、半径用C语言表示出来 面积(area)、圆周率(PI)、半径(r) 输入半径r,根据公式(area=PI*r*r)求解area,输出结果 例2 将华氏温度转变为摄氏温度输出。 解题思路: 找到根据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的公式, 将摄氏温度、华氏温度、、32表示出来 摄氏温度(C)、华氏温度(F)、、32 输入华氏温度F,根据公式C=*(F-32)求解C,输出结果 例3 根据银行年利率计算一年的本息和 解题思路: 输入存款本金p和利率r 根据公式计算本息和sum 输出本息和 变量:程序运行期间,值可以改变的量。 常量:程序运行期间,值不变的量。 三、变量定义语言C为什么要定义数据类型 用客人订酒店比喻数据存储 常量与变量概念的引出 举例 动画演示 动画演示 重点:

用酒店和内存类比,引出变量名、变量值和变量地址的概念。 1、变量定义的作用 指定变量名和变量的数据类型。 例1:根据输入的圆半径计算圆面积。 输入r的值 area=PI*r*r 输出area的值 #include "" main() { float area,r; printf("Input r:"); scanf("%f",&r); area=*r*r; printf("area=%f\n",area); } 例2 将华氏温度转变为摄氏温度输出。 输入F的值常量的数据类型 重点: 变量要先定义后使用。 重点 N-S流程图表示顺序结构程序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变量与函数是八年级下学期18章第一节内容,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学习中渗透了许多后续内容,这些都为以后研究函数做好了铺垫。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列举生活实例,逐步形成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从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种对应关系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概念,应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能列举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2)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探索,学

会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其变化规律,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逐步学会运用函数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经历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探索,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自信。 (2)进一步加深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法应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 四、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由扔入水中的石子可以激起层层波浪,燃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9.1.1 变量与函数 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说课设计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将从具体的概念性知识转移到抽象概念,也是初中知识的一个过度,学习本节知识,学生将初步认识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函数。本节也是后期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的一个铺垫,以及为高中学习的一个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针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和理解概念的能力相应的有一些具备,但是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初步接触,在学习上会有一定的疑惑感是很正常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将会摆脱疑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常量、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掌握函数概念,掌握函数表达式的三种表示方法,运用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引入生活中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会发生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解决:通过对生活例子的研究,理解变量、常量、自变量、因变量及函数概念。掌握函数满足条件和表示方法。 情感态度:结合对实际生活例子的探索获取数学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树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函数与变量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式法) 教学难点:变量与函数概念的讲解与理解。 教法分析 结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启发、引导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研究数量关系的问题,结合坐标系的知识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一:如图是曲靖某地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看图回答问题: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解:(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2℃、5℃;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19.1.2《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南康六中任善龙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函数概念的第一节,在函数与图象这一章里,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显得十分重要,是能否学好后面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 2、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概念并且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教学难点:领悟函数概念;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二、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掌握函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能正确地判断一些关系式是否是函数,能列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数学思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归纳函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函数的概念。 解决问题:理解函数概念并且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情感态度: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感受现实生活中函数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三、教法分析 因本节内容主要是函数的概念,以讲授为主,运用举例、分析、讲解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四、学法指导 学生以听为主,在初步理解了函数的概念后,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变量、常量的概念; (2)利用网络,了解当日天气情况。进入“南康整点天气实况”,从气温、湿度、风向风力和降水量等几个方面了解变化关系。 时间/h 9 11 13 15 …… 气温/0C …… (3)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设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时,其中变量是.用含t的式子表示S:.

常量与变量说课稿 浙教版〔优秀篇〕

《常量与变量》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本着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对本节课的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从而达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第七章一次函数的启蒙课,为以后学习函数以及不等式的内容打下基础。所以我认为本课内容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我校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从丰富的实例中体验在一个过程中有些量是固定不变的,有些量却在不断地变化着; (2)让学生在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 (3)使学生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是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第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经历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探索,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自信; (2)进一步加深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

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关键:弄清常量和变量是相对存在的。 三、说教法 本节的教学,以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并通过动手实验,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的方式动态化,从而突破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本节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为主,引导学生亲身实践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 五、说教学程序 1、教学流程 情景屋(引出课题)实例库(形成概念)快乐套餐(巩 固练习)互动乐园(理解应用)点金帚(归纳小结) 沉思阁(课后拓展) 2、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 (1)情景屋(引出课题) 用弹簧秤做测力实验。 具体操作:实验可以请两位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演示。一位同学拿弹簧秤,另一位同学在弹簧秤上加钩码。(指出:弹簧秤的原长固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这一问题。这个实验与“科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发现问题,即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来刻画这些变化,从而引出课题(常量与变量)。 (2)实例库(形成概念) 小故事:星期天,阳光明媚,小明和几个同学约好去龙山公园游玩。 情景一:小明先来到了超市,他挑了一根火腿肠,标价1.5元,他准备付钱,可一想,应该给别的同学也买一些,于是他又拿了5根,他应该付多少钱呢? 请问: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有变?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新洲镇中心学校李家海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根据新课标及我县“乐学高效”课堂模式实施要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理解变量、常量、自变量的意义,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及意义; (2)能掌握变量与常量间的关系,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及函数。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变量与函数的识别。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技能。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 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掌握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2)会在较复杂问题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

的兴趣,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计算、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并及时总结、及时运用,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特点,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吴刚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我是吴刚,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理解函数的概念的前提知识,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垫定了基础。它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了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然后,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已经相互之间的关系。 2.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3.经历了探究具体情境中变量的过程,体验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难点:理解变量的内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故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熟悉的背景中感悟变量的意义。 学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的分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合理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师生互问互答的形式进行,这样有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培养,从而揭示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个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问题,形成概念。 接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内容,我创设了两道变式演练。练习讲解完后,我将对本节内容作课堂小结,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一下在这节课中的得与失,感到困惑与疑难的地方。再由我来作小结,再强调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小结完后,我会布置作业。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我将布置两道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题目。 接下来,我谈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

19.1 变量与常量 年级八年级课题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 目 标知识 技能 1.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2.能找出变量间的简单关系,试列简单关系式; 过程 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由熟悉的例子系统地认识常量与变 量,有助于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情感 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认识变量与常量 教学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观看视频,感受生活中的变量与常量。 二、探究新知 1.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①根据题意填表 t/时 1 2 3 4 5 s/千米 ②思考: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变的过程还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哪个量的值是不变的?哪个量的值是变化的?数值变化的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票,午场售出205张票,晚场售出310张票,则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思考:题中哪个过程是不变的过程?哪个过程是变化的过程?在变化的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量?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如何用式子表示出来? 3. 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 4.指出上述问题中的变量和常量? 三、课堂训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多媒体出示问题,学 生观察,分析,讨论, 写出答案 学生观察分析,合作 交流后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 的答案,归纳定义 由实际问题引起 学生的好奇心 由熟悉的例子感 受新知,从不同 事物的变化过程 中寻找出变化量 之间的变化规律 加深对变量,常

以《常量与变量》为例谈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以《常量与变量》为例 谈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涉县西戌中学李彦江 一、数学概念课的作用及形成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只有基本概念清晰、理解正确、思维才会敏捷、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只有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帮助他们(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本学期我校数学组确立了“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的教研主题,并以此展开了“一课一研”教研活动。根据我们一学期来的实践,我们认为数学概念课教学应经历:探究数学概念产生的生活背景→提出数学新概念→揭示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旧概念的联系→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小结反思新概念形成过程。本文将通过一则“《常量与变量》的教学案例”的简要分析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二、“一课一研”数学概念教学基本程序 1、课前研课

提前一周确定主备人和备课内容,如本课由王丽娟老师提前备课。准备好教学设计(导学案)和课件,然后由王丽娟老师说课,由本组教师提出改进建议。王老师根据建议进行修改,确立上课用教学设计、课件、练习、测试题等。 2、课上观察 组织本组教师听王老师的先行课。从教学设计、教学技术、教学方式、学习环境、课堂调控、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课进行观察。 3、课后反思 进行教研组评课,先由王老师对本课进行课后说课,重点说反思,再由本组教师进行评课,最后由同头教师二次备课,形成教学资源包供教学循环使用。 三、“一课一研”教学概念课教学实例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究我们初步确立了“概念课”教学模式。下面以《常量与变量》一课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教学内容:20.1常量与变量 教学目标:理解常量与变量。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常量、变量,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能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方法,感知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数学研究从最简单的生活情境入手,化繁为简;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引入课

变量与函数教案

变量与函数 教学目的: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能列举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3.通过函数概念,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经历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图1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这张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看出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候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思考:这张图是怎样来展示这天各时刻的温度和刻画这天的气温变化规律的?

问题2: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XX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 观察上表,说一说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3:收音机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对应的数值: 仔细的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问题4:圆的面积是随着半径增大而增大的.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 1cm,1.5cm,2cm,2.6cm,3.2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形成概念 (一)变量与常量概念的形成过程 1.举例、归纳 问题1: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示图)学生观察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引出“变量”。 问题2:学生观察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过程,加深对变量的认识,引出“常量”。 设问:一个量变化,具体地说是它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是量的数值变与不变。 归纳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并板书。 在其他二个问题中有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19.1.1 变量与函数 第1课时 常量与变量教案

19.1 函数 19.1.1 变量与函数 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 1.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 2.掌握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和变量的方法,感受在一个过程中常量和变量是相对存在的.(重点) 一、情境导入 大千世界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如何来研究这些运动变化并寻找规律呢? 数学上常用常量与变量来刻画各种运动变化.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常量与变量 【类型一】指出关系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t h,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 量: (1)v=s 8; (2)s=45t-2t2; (3)vt=100. 解析:根据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即可解答. 解:(1)常量是8,变量是v,s; (2)常量是45,2,变量是s,t; (3)常量是100,变量是v,t. 方法总结:常量就是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量,变量就是可以取到不同数值的量.

【类型二】几何图形中动点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cm, AC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y cm2与MA的长度x cm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解析:根据图形及题意所述可得出重叠部分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根据MA的长度可得出y与x的关系.再根据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得出常量与变量.解:由题意知,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两图形重合的 长度为AM=x cm.∵∠BAC=45°,∴S阴影=1 2 ·AM·h= 1 2 AM2= 1 2 x2,则y= 1 2 x2, 0≤x≤10.其中的常量为1 2 ,变量为重叠部分的面积y cm2与MA的长度x cm. 方法总结:通过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得到等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是解题的关键,区分其中常量与变量可根据其定义判别. 探究点二: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类型一】区分实际问题中的常量与变量 (1)球的表面积S cm2与球的半径R cm的关系式是S=4πR2; (2)以固定的速度v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v0t-4.9t2; (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与它下落的时间t s的 关系式是h=1 2 gt2(其中g取9.8m/s2); (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x千克与所付款W元之间的关系式是W=1.8x. 解析:根据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可得答案. 解:(1)S=4πR2,常量是4π,变量是S,R; (2)h=v0t-4.9t2,常量是v0,4.9,变量是h,t; (3)h=1 2 gt2(其中g取9.8m/s2),常量是 1 2 g,变量是h,t; (4)W=1.8x,常量是1.8,变量是x,W. 方法总结: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同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它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是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9.1.1 变量与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变量、常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 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变量、常量 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 教学难点 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图片欣赏 1.加油站的三个量的变化 2.汽车行驶路程随时间变化 3.树高随树龄的变化 活动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1. 2.__________.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问题2: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票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若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 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问题3: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分别为10cm,20cm,30cm 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怎样用半径r来表示面积S? 问题4:用10 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分别为3m,3.5m,

4m,4.5m时,它的邻边长y分别为多少?如何用一边长x来表示它的邻边长y? 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完成. 结论:1.S=60t; 2.y=10x; 3.S=兀r2;4. y=5–x. 问题升华 提问1:分别指出思考(1)~(4)的变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量,在这些量中哪些量是发生了变化的?哪些量是始终不变的? 提问2:在思考(1)~(4)的变化过程中,当一个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量是否也随之发生变化?是哪一个量随哪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提问3:在思考(1)~(4)的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有限制条件吗?如何限制? 活动三形成概念 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问题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理解变量、常量的关键词是什么? 指出:在同一个变化过程中,理解变量与常量的关键词分别是:发生了变化和始终不变. 问题2请指出上面各个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变量。 活动四辨析概念 解:略 补充练习: 指出下列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 y=5x -6;(3)y=4x2+5x - 7; (2) y =6 x; (4)S=兀r2 . 解:(1)5和-6是常量,x和y是变量. (2)6是常量,x、y是变量. (3)4、5、-7是常量,x、y是变量. (4)兀是常量,s、r是变量. 活动五理解概念 问题探究: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一个变化过程,指出其中的变量

新湘教版八下教案:4.1.1 变量与函数

第4章 一次函数 4.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 4.1.1 变量与函数 1.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重点) 2.了解函数的概念;(重点) 3.确定简单问题的函数关系.(难点 ) 一、情境导入 如图,水滴激起的波纹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圆,它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半径的确定而确定. 在上述例子中,每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确定. 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实例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常量与变量 分析并指出下列关系中的变量与 常量: (1)球的表面积S cm 2与球的半径R cm 的关系式是S =4πR 2; (2)以固定的速度v 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 =v 0t -4.9t 2; (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 与它下落的时间t s 的关系式是h =1 2 gt 2(其中g 取9.8m/s 2); (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w 千克与所付款x 元之间的关系式是x =1.8w . 解析: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解:(1)球的表面积S cm 2与球的半径R cm 的关系式是S =4πR 2,其中,常量是4π,变量是S ,R ; (2)以固定的速度v 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 =v 0t -4.9t 2,常量是v 0,4.9,变量是h ,t ; (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 与它下落的时间t s 的关系式是h =12gt 2(其中g 取9.8m/s 2),其中常量是12g ,变量是h ,t ; (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w 千克与所付款x 元之间的关系式是x =1.8w ,常量是1.8,变量是x ,w . 方法总结: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同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它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是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探究点二:函数的定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变量x ,y 满足x +3y =1,则y 是x 的函数 B .变量x ,y 满足y =-x 2-1,则y 可以是x 的函数

1911变量与常量教案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14.1 变量与函数 课时安排 4课时 从容说课 “万物皆变”──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气温随海拔而变化;树高随树龄而变化;汽车行驶里程随行驶时间而变化……这种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在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为了深刻地认识千变万化的世界,人们经归纳总结得出一个重要数学工具──函数.用它描述变化中的数量关系,它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本章将通过具体问题引导你认识它,并且讨论一类最基本的函数──一次函数及其简单应用,?最后用函数的观点再认识方程(组)与不等式.毛 本节课我们就具体实例来逐步认识变量与函数,了解函数中变量与变量的关系,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函数等有关函数的知识. 本节的重点是准确理解函数意义,学会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难点是正确理解函数意义.学会用函数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创设现实情景,引出函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他们有条理地表达和思考,关注对函数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课时 课题 §11.1.1 变量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认识变量、常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 2.逐步感知变量间的关系.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变量、常量. 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 教学难点 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9章 19.1.1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变量与函数》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中第二节课的内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一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块新的领域,但涉及的内容又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补充大量的实例来充实本课,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可以广泛的应用到。所举的实例也都能在认识函数的时候用到,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为下一节课奠定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综上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概念。 3.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以及结合实际问题表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部分:教法与学法分析:

1.说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有利于学生体会与实验,思考与探索。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部分:学情分析 初二(17)班学生基础较好,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学生能够较为有条理的思考.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际和以前学习的知识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授过程中大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且与同学间合作发现变量与常量这一事实。第四部分: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万物皆变,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往往蕴含着量的变化,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把握变化规律的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引言教学,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引起合理的选择性注意,起先行组织者作用。 (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问题1.下面各题的变化过程中,各有几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另一个量的变化的? (1)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间为t h,行驶的里程为s km。

变量与常量优秀教学设计

§19.1 变量与函数(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变量、常量. 2.能使用函数概念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教学重点 1.变量、常量. 2.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假设在这个游戏里,声音强度超过一定分贝时,每增加一分贝,音符跳动上升2厘米。 1.声音的强度越高,跳动的高度越____. 2.说明在这一个变化过程中,随着声音x 的变化,相应的高度y 也随之______. 3.在这个变化中有没有量是不变的? [活动一] 1.购买单价为每本10元的书籍,付款总金额y 元,购买本数x 本.问:变量是______,常量是____. 2.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时间t 内行驶的路程是s ,其中的变量是________ ,常量是_____ . 3.一根蜡烛原长a 厘米,点燃后燃烧时间为t (分钟),所剩余蜡烛的长为y (厘米),其中的变量是( ) A.a,y B.t,y,a C.t,y D.a 注意:变量一般用________表示,常数是________. [活动二] 1. 指出下列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 y = 5x -6; (2) y= ; (3) y= 4x 2+5x -7; (4) S = πr 2 Ⅱ.探究创新 假设在这个游戏里,声音强度超过30分贝时,每增加1分贝,音符跳动上升2厘米。若用y 表示音符的高度,用x 表示声音的强弱。 (1)说明在这一个变化过程中,随着声音x 的变化,相应的高度y 也随之______. (2)当x 取定某一个分贝时,有_____(唯一或不唯一)的高度与之对应。 (3)在这一个变化过程中,x 与y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观察例题和黑板上的式子,式子中变量存在怎样的关系? [活动三] 讨论:根据函数概念你能判断一种关系是否函数关系吗?如何判断?再根据生活实际举出一个函数关系。 x 6

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教案

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教案第14章一次函数 14.1变量与函数(1) 教学目标 ①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②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副弹簧秤和挂件,一根绳子. 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 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先填写下面的表,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s:t(小时) 1 2 3 4 5

s(千米) 2.已知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那么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人为y元,怎样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画面积为20cm2的圆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注:(1)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2)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景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 动手实验 1.在一根弹簧秤上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 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填入下表: 悬挂重物的质量m(kg) 弹簧长度l(cm) 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重物质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cm)? 2.用10d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的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用表格表示).设矩形的长为xdm,面积为Sd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

遵义市汇川区第十四届中学课改擂台赛决赛--------------------教学设计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 变量与常量 遵义师院附属实验学校陈龑 教材分析 本课是函数的起始课,函数是刻画运动变化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现象,把握变化规律,首先要关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这就是变量。本课在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数量变化的基础上,领会变量与常量的含义. 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的定义做了铺垫。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能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变量的过程,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3、感受变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变化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体会对应、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 了解变量与常量的意义,充分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的分析出常量和变量,能用关系式、表格、图象等形式描述一个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视频和图片揭示万物的运动变化; 2、出示购物情境导入课题(变量与常量)。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 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s千米,行驶时间t小时,先填写下表,s的值随t 的变化而变化吗?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s。 (小时) 1 2 3 4 5 (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