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在现代社会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重大疾病之一。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医学界不断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目前关于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一、日常生活习惯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日常生活习惯对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一些最新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首先,饮食方面,膳食改善被认为是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期的一项系统评价发现,高纤维膳食摄入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此外,Omega-3脂肪酸也被证明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并可通过降低三酰甘油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机制发挥作用。
除了饮食,运动也是重要的因素。
研究表明,适度而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二、药物治疗与管理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被开发出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抗凝血剂:抗凝血剂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
传统的华法林已经被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所替代,它们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这些NOACs包括达比加群酚鹰脲钠、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
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表明,NOACs相对于华法林在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血栓栓塞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疗效。
2. 高血压药物:早期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是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键。
最新研究发现,ACE抑制剂与ARBs等类别药物在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某些特定种类的降压药物如C型钙离子拮抗剂也显示出很好的疗效。
3. 胆固醇调控药物:胆固醇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他汀类药物被广泛用于调节胆固醇水平,并已被实践证明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2024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

2024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要点(全文)摘要血管活性药物对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支持程度常被视为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之一。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等仅粗略地量化了心血管系统的药物支持。
当患者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时,病死率相应增加。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是通过使用标准化不同药物剂量的简单公式客观量化血流动力学支持程度,被推荐为一项简单、有效、准确的预后指标,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对VIS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指导制定诊疗决策提供帮助。
血管活性药物是一类通过增加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来维持血压,从而达到改善组织器官灌注的药物。
既往研究证实,危重症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越大,病死率就越高。
然而,临床实践中应用的血管活性药物种类较多,不同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血流动力学效应及可使用的剂量具有高度异质性。
因此,不同临床医生对患者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应用标准不一,许多危重症患者风险评分系统及许多临床研究中血管活性药物的量化指标也存在差异,导致各项研究间产生明显异质性,不利于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深入评估。
如何通过统一、准确量化不同危重症患者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剂量,对于客观、精准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及提高危重症患者治疗研究的同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这一概念。
VIS评分是利用简单的公式将患者使用的不同种类的血管活性药物进行统一标准量化,用于评估血管活性药物对循环支持的程度,进而评估患者的病情。
目前,国内外有较多关于血管活性药物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报道。
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现对VIS评分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了解VIS评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通过VIS评分更客观、精准地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指导诊疗决策,改善预后,同时统一认识,降低今后治疗及研究中的异质性。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张国贤1,彭 瑜2,张 钲2摘要 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通路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组织作用,被认为和心血管疾病关联密切㊂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因具有良好的药动学㊁较高的安全性,被不断地研究并应用于临床㊂现将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的作用机制㊁药理㊁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药物安全性进行简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㊂关键词 心血管病;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维利西呱;利奥西呱;环磷酸鸟苷;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2.017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GC )-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 )通路在心血管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抑制因心肌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㊁细胞肥大和纤维化,促进血管舒张㊁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继而改善心室-动脉耦联㊁血管纤维化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产生多维保护效应[1-2]㊂sGC 激动剂通过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安全稳定的药理学特性引起广大研究人员关注㊂现就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㊂1 sGC 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及药理NO -sGC -cGMP 通路正常发挥作用至关重要㊂NO 是一种半衰期短的高挥发性分子,由内皮细胞产生,并作为第一信使发挥作用㊂当NO 扩散到底层的平滑肌细胞时会与其靶酶sGC 的血红素基团结合㊂sGC 是一种细胞内酶,其存在于血管平滑肌和血小板中,也存在于心肌细胞等其他类型的细胞中㊂sGC 是α1亚基和β1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㊂β1亚基的前体Apo -sGC β1亚基与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s ,HSP90)结合,当细胞内翻译后成熟的含Fe 2+血红素插入Apo -sGC β1亚基后,HSP90脱落,sGC β1亚基和sGC α1亚基结合形成具有功能性sGC ㊂只有含Fe 2+血红素的功能性sGC 二聚体才能对NO 作出反应,催化鸟苷酸(GTP )转变为cGMP [3]㊂cGMP 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最后激活蛋白激酶G (protein kinase G ,PKG )㊂cGMP 与cGMP 依赖的PKG ㊁磷酸二酯酶和cGMP 介导的离子通道等3种蛋白相互作用,在通路下游介导多种生理和组织保护作用[4-5],具体机制见图1㊂当体内存在的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过多时,sGC 血红素中的Fe 2+被氧化成Fe 3+,就不再被NO 激活,也更容易从sGC 中分离出来,最终造成功能障碍[6]㊂图1 sGC 的作用机制及sGC 激动剂的作用模式基金项目 甘肃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课题(No.18JR2FA005);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院内基金(No.ldyyyn2020-49)作者单位 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730000)通讯作者 张钲,E -mail :****************引用信息 张国贤,彭瑜,张钲.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302-306.sGC激动剂的作用机制独特且药理学特性稳定㊂sGC激动剂通过激动sGC发挥作用,其表现出双重作用模式:1)其与内源性NO产生协同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独立于NO直接刺激天然形成的酶,使cGMP产生增加;2)sGC激动剂能够激活功能障碍的无血红素的sGC,使cGMP产生增加[7],作用模式见图1㊂利奥西呱(riociguat)是第一个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口服sGC激动剂,但是其半衰期短,需每日3次给药,限制了其应用㊂维利西呱(vericiguat)在利奥西呱的基础上延长了半衰期,优化了药动学,成为了最新的口服sGC激动剂㊂当维利西呱与食物一起服用时,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3%㊂维利西呱的蛋白质结合率(主要为血清白蛋白)约为98%,1h后血药浓度达到顶峰,在服药6d后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在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半衰期为30h[8]㊂维利西呱主要通过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9(UGT1A9)㊁次要通过鸟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GT1A1)进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代谢,除此之外还通过细胞色素P450途径代谢(<5%)㊂在人体药物代谢研究中,健康志愿者服用被放射性元素14C标记的维利西呱后有53.1%由尿液排泄,45.2%由粪便排泄,清除量为1.6L/h[9]㊂在健康志愿者的Ⅰ期临床试验中,维利西呱联合阿司匹林㊁华法林㊁沙库巴曲缬沙坦等药物时,未观察到其药代动力学变化㊂但是10mg维利西呱与西地那非联用时志愿者的平均动脉压降低5.4mmHg,这可能与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5inhibitor,PDE-5i)抑制了cGMP增加有关[10]㊂因此,禁止口服sGC激动剂与PDE-5i联用[8,11]㊂2临床应用2.1sGC激动剂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及应用研究表明,sGC激动剂参与心力衰竭发生㊁发展最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是sGC损伤和由此导致的NO 生物利用度降低㊂恢复足够的NO-sGC-cGMP信号被认为是心力衰竭重要的治疗靶点㊂因此,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研究者对sGC激动剂的使用进行了不断的探索㊂SOCRATES-REDUCED试验(NCT01951625)是一项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㊁剂量探索研究,其目的是确定sGC激动剂维利西呱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恶化和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病人的最佳剂量和耐受性[12]㊂该试验共纳入456例HFrEF病人[条件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㊁射血分数<45%㊁需住院或门诊静脉注射利尿剂的病人],分为维利西呱组和安慰剂组㊂初步分析中,基线和12周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几何平均数分别为:维利西呱组为2890pg/mL和1932pg/mL;安慰剂组为3955pg/mL 和2988pg/mL(几何平均数比率为0.885,90%CI0.73~ 1.08,P=0.15)㊂维利西呱亚组剂量分析表明,剂量越大,NT-proBNP水平下降越明显,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2)㊂且维利西呱10mg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㊂该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病人对维利西呱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但12周维利西呱治疗不能降低HFrEF病人的NT-proBNP㊂SOCRA TES-PRESERVED试验研究(NCT01951638)是一项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试验,主要目的是评估sGC激动剂维利西呱对CHF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病人生活健康状况的影响[13]㊂该研究共纳入477例HFpEF病人(条件为:NYHAⅡ~Ⅳ级㊁射血分数>45%),分为维利西呱组和安慰剂组㊂健康状况采用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KCCQ)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㊂治疗12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维利西呱10mg组的KCCQ得分取得了临床意义的改善(82.0%比59.0%,P=0.0052)㊂12周后维利西呱10mg组EQ-5D US指数为0.064ʃ0.167,安慰剂组为-0.009ʃ0.195(P=0.0461)㊂该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维利西呱(10mg)与HFpEF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相关[13-14]㊂VICTORYIA研究(NCT02861534)是一项多中心㊁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试验,目的是评估sGC激动剂维利西呱对基础治疗下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15]㊂为使研究人群更具代表性,研究纳入5050例HFrEF病人(条件为:有心力衰竭症状㊁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㊁射血分数<45%㊁入组前6个月内有利尿剂治疗或心力衰竭住院史),随后1ʒ1随机分配到维利西呱组(10mg/d)和安慰剂组,10.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后得到最终的试验结果:心血管死亡(CV)或首次因心力衰竭住院(主要终点)维利西呱组897例(35.5%),安慰剂组972例(38.5%);心血管疾病死亡㊁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人数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此外还发现维利西呱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9.1%比7.9%,P=0.12),晕厥发生率较高(4.0%比3.5%,P=0.30)[16-17]㊂VITALITY-HFpEF研究(NCT03547583)是一项多中心㊁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试验,其目的是评价口服sGC激动剂维利西呱对HFpEF病人的影响㊂该试验共纳入789例HFpEF病人(条件为: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㊁射血分数>45%),随机分为维利西呱10mg/d㊁维利西呱15mg/d或安慰剂3组,治疗24周,主要结局评估KCCQ体能极限评分(physical limitation score,PLS)和6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㊂基线和24周后KCCQ PLS得分为:维利西呱10mg/d组57.3分和69.0分,维利西呱15mg/d组60.0分和68.3分,安慰剂组59.0分和67.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基线和24周后6MWD为:维利西呱10mg/d组292.1m和318.3m,维利西呱15mg/d组295.0m和311.8m,安慰剂组295.8m和311.4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症状性低血压㊁晕厥的病人比例在各组中分别为:维利西瓜10mg/d组4.2%㊁0.8%,维利西瓜15mg/d组6.4%㊁1.5%,安慰剂组3.4%㊁0.4%[18]㊂该研究表明sGC激动剂维利西呱治疗24周未能改善HFpEF病人的体能评分,但不良反应的占比低,维利西呱具有更好的安全性㊂心力衰竭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证明了寻找新的治疗药物的必要性,尤其VICTORYIA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对有较高住院风险的HFrEF病人加用维利西呱治疗的有效性[1,17,19]㊂维利西呱已在2021年1月19日被正式批准用于治疗CHF[8]㊂而且在202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衰学会(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中10mg维利西呱被建议用于治疗C期HFrEF且出现心力衰竭恶化的病人, COR(2b)级,LOE(B-R)级[20]㊂2.2sGC激动剂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中的研究及应用PAH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以肺血管进行性退化和重塑为特征的疾病,其特征是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后负荷增加㊁右心肥厚,最终导致右心衰竭㊂NO-sGC-cGMP信号通路及其产物被证明能有效降低肺血管阻力㊂Koress等[11]研究表明,sGC 激动剂的安全性㊁耐受性和疗效都与现有治疗PAH的口服药相似,是一种可单一治疗PAH的药物,同时也可与非静脉前列腺素联合治疗PAH㊂利奥西呱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用于治疗PAH和CTEPH的sGC激动剂㊂对于CTEPH,虽然外科手术仍是其治疗的金标准,但是对于那些因并发症和其他原因不能行外科手术的CTEPH病人,利奥西呱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改善病人肺血流动力学并增加心排血量[21]㊂在使用利奥西呱治疗的同时也会降低全身血压,因此已经低血压的PAH或CTEPH病人不建议使用sGC激动剂㊂2.3sGC激动剂在高血压中的研究及应用细胞内cGMP的增加会显著松弛平滑肌细胞,有利于发挥心血管系统内的自分泌/旁分泌作用,抵消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重构过程㊂sGC激动剂通过其独特作用机制主动增加cGMP,从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22]㊂在动物实验中,对比安慰剂,维利西呱能够改善肾性高血压犬的主动脉波反射参数,降低主动脉压力[23]㊂有研究表明在动物模型中sGC激动剂能中度降低血压[24]㊂在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病人中,sGC激动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s,ARNi)能主动舒张血管,降低血管压力,可能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病人,在未来需要更多的试验测试和证明[25]㊂2.4sGC激动剂在肾功能损伤中的研究及应用既往研究表明cGMP缺乏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机制有关,sGC激动剂能催化cGMP的形成,被证明减少了肾血管等组织重塑并对肾功能恢复有益[26]㊂在动物实验中,与未治疗的对照组试验动物相比,急性肾小球肾炎大鼠使用sGC激动剂后可显著降低尿蛋白和收缩压,从而减轻肾功能不全[24]㊂其原因可能是sGC激动剂提高了系膜细胞的cGMP水平,减少了系膜细胞的增殖和基质的生成㊂在VICTORIA临床试验中纳入了轻度和中度肾功能不全病人,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并未影响病人从维利西呱治疗中的获益(降低HFrEF病人的心血管原因死亡率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㊂这表明相较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滞剂对肾脏功能的损害,sGC激动剂或许能够更好地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27]㊂这种新药有可能为那些使用目前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无效并因此面临快速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病人提供更好的替代方案㊂但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这些临床前的发现并将其推广到临床㊂2.5sGC激动剂在老年血管纤维性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衰老伴随着氧化应激增加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积累,是纤维化的主要危险因素㊂纤维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塑的关键特征之一㊂在动物实验时,机体AGEs 增加减少了NO的产生,从而影响了NO-sGC-cGMP 信号通路,使cGMP减少,导致大鼠的成纤维细胞增生,这表示NO-sGC-cGMP信号通路与炎症依赖性纤维化之间存在关系㊂此外,sGC激动剂在实验中还表现出能不同程度地减轻肾小球硬化㊁肾脏和心脏的间质纤维化㊁肝脏纤维化和皮肤纤维化[27-29]㊂这些特性使得sGC激动剂有望成为治疗纤维化疾病的一种选择,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㊂然而这些都需要未来在更多的人体临床研究中不断探索加以证明㊂3安全性在一项产前和产后的研究中,大鼠在妊娠至哺乳期间口服维利西呱会导致母体毒性,使幼崽体质量增加减少[8]㊂根据动物繁殖研究的数据推测,孕妇服用维利西呱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因此,不建议妊娠妇女使用维利西呱[8]㊂在心力衰竭病人中,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维利西呱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19],仅与PDE-5i联用有降低平均动脉压的不良反应[11]㊂4小结全球大约有2600万人受心力衰竭的影响,在经过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后,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情仍有可能出现进行性恶化,导致住院要求和治疗费用的增加,进而使其生活质量大大下降㊂因此,不断恶化的心力衰竭需要新的治疗策略以及更大限度地优化现有的指导指南[30]㊂心力衰竭治疗传统方案为 金三角 ,即RAAS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㊂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ARNi成为RASS抑制剂中最新且最受欢迎的药物,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类药物共同构成心力衰竭治疗的 新四联 ㊂维利西呱作为新型的口服sGC激动剂有着良好的药动学特征,且药物相互作用小㊁安全性高,对高危重度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显著,在未来可能与ARN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SGLT-2i形成新的心力衰竭治疗联合方案,给更多的重度心力衰竭病人带来希望㊂除此之外,sGC激动剂的适应证也在不断的探索中,例如系统性硬化和恶性高血压等疾病,期待未来sGC激动剂能够适用于更多的疾病,为更多的病人带来益处㊂参考文献:[1]AIMO A,CASTIGLIONE V,VERGARO G,et al.The place ofvericiguat in the landscape of treatment for heart failure with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J].Heart Failure Reviews,2022,27(4):1165-1171.[2]CAI Y,ZHANG B J,SHALAMU A,et al.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stimulator vericiguat alleviates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improving microcirculation[J].Annals ofTranslational Medicine,2022,10(12):662.[3]STUEHR D J,MISRA S,DAI Y,et al.Maturation,inactivation,andrecovery mechanisms of soluble guanylyl cyclase[J].Th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21,296:100336.[4]FOLLMANN M,ACKERSTAFF J,REDLICH G,et al.Discovery ofthe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 vericiguat(BAY1021189)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J].Journal ofMedicinal Chemistry,2017,60(12):5146-5161.[5]TSAI E J,KASS D A.Cyclic GMP signaling in cardiovascular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s[J].Pharmacology&Therapeutics,2009,122(3):216-238.[6]LIU R,KANG Y L,CHEN L.Activation mechanism of human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by stimulators and activators[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12:5492.[7]STASCH J P,HOBBS A J.NO-independent,haem-dependent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s[J].Handbook of ExperimentalPharmacology,2009(191):277-308.[8]VERQUVOTM(vericiguat)tablets,for oral use Initial U.S.Approval:2021[EB/OL].[2022-08-20].https:///product/usa/pi_circulars/v/verquvo/verquvo_pi.pdf.[9]BOETTCHER M,GERISCH M,LOBMEYER M,et al.Metabolismand pharmacokinetic drug-drug interaction profile of vericiguat,a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results from preclinical andphaseⅠhealthy volunteer studies[J].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2020,59(11):1407-1418.[10]HULOT J S,TROCHU J N,DONAL E,et al.Vericiguat for the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mechanism of action and pharmacological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emerging therapeutic options[J].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2021,22(14):1847-1855. [11]KORESS C,SWAN K,KADOWITZ P.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timulators and activators:novel therapies for pulmonary vasculardisease or a different method of increasing cGMP?[J].CurrentHypertension Reports,2016,18(5):42.[12]GHEORGHIADE M,GREENE S J,BUTLER J,et al.Effect ofvericiguat,a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on natriuretic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worsen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the SOCRA TES-REDUCED randomized trial[J].JAMA,2015,314(21):2251-2262.[13]PIESKE B,MAGGIONI A P,LAM C S P,et al.Vericiguat in patientswith worsen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ejectionfraction:results of the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 in heartfailure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EF(SOCRA TES-PRESERVED)study[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7,38(15):1119-1127. [14]FILIPPATOS G,MAGGIONI A P,LAM C S P,et al.Patient-reportedoutcomes in the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 in heartfailure patients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SOCRATES-PRESERVED)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17,19(6):782-791.[15]ARMSTRONG P W,ROESSIG L,PATEL M J,et al.A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icacyandsafety of the oral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theVICTORIA trial[J].JACC Heart Failure,2018,6(2):96-104. [16]ARMSTRONG P W,PIESKE B,ANSTROM K J,et al.Vericiguat in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J].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0,382(20):1883-1893. [17]COATS A J S,TOLPPANEN H.Drug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defining the role of vericiguat[J].Drugs,2021,81(14):1599-1604.[18]ARMSTRONG P W,LAM C S P,ANSTROM K J,et al.Effect ofvericiguat vs placebo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eartfailure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the VITALITY-HFpEF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2020,324(15):1512-1521. [19]LAM C S P,MULDER H,LOPATIN Y,et al.Blood pressure andsafety events with vericiguat in the VICTORIA trial[J].Journal of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21,10(22):e021094.[20] HEIDENREICH P A,BOZKURT B,AGUILAR D,et al.2022AHA/ACC/HFS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Circulation,2022,145(18):e895-e1032.[21] DASGUPTA A,BOWMAN L,D 'ARSIGNY C L,et al.Solubleguanylate cyclase: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fo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J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5,97(1):88-102.[22] ATAEI ATAABADI E,GOLSHIRI K,J ÜTTNER A,et al.Nitric oxide -cGMP signaling in hypertension:current and future options for pharmacotherapy [J ].Hypertension,2020,76(4):1055-1068.[23] BODEN K,SANDNER P,ROESSIG L,et al.Vericiguat improves aorticwave reflection parameters in a new preclinical model of hypertension [J ].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2022,15(1):e008735.[24] B ÉNARDEAU A,KAHNERT A,SCHOMBER T,et al.Runcaciguat,anovel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activator,shows renoprotection in hypertensive,diabetic,and metabolic preclinical models ofchronic kidney disease [J ].Naunyn -Schmiedeberg '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2021,394(12):2363-2379.[25] GALLO G,RUBATTU S,VOLPE M.Targeting cyclic guanylatemonophosphate 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 and heart failure:are sacubitril/valsartan and vericiguat synergistic and effective in both conditions?[J ].High Blood Pressure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2021,28(6):541-545.[26] STASCH J P,SCHLOSSMANN J,HOCHER B.Renal effects of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s and activators:a review ofthe preclinical evidence [J ].Current Opinion in Pharmacology,2015,21:95-104.[27] SANDNER P,BERGER P,ZENZMAIER C.The potential of sGC modula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age -related fibrosis:a mini -review [J ].Gerontology,2017,63(3):216-227.[28] FLEISCHMANN D,HARLOFF M,MASLANKA FIGUEROA S,et al.Targeted delivery of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GC)activator cinaciguattorenalmesangialcellsviavirus -mimetic nanoparticles potentiates anti -fibrotic effects by cGMP -mediated suppression of the TGF -βpathwa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1,22(5):2557.[29] BRUSILOVSKAYA K,K ÖNIGSHOFER P,LAMPACH D,et al.Soluble guanylyl cyclase stimulation and phosphodiesterase -5inhibition improve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reduce liver fibrosis in bile duct -ligated rats [J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2020,8(10):1174-1185.[30] BUTLER J,YANG M,MANZI M A,et al.Clinical course of patientswith worsening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9,73(8):935-944.(收稿日期:2022-10-22)(本文编辑王丽)白细胞亚型相关炎性生物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刘全宝1,马登峰2,邱 金2,裴志强2,苏 鑫2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一个慢性免疫炎症过程㊂白细胞亚型衍生的新型炎性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冠心病诊断准确性㊁进行疾病危险分层㊁提供预后信息㊁开发预防和治疗的新策略至关重要㊂本研究主要对与中性粒细胞㊁单核细胞㊁淋巴细胞等主要白细胞亚型相关的新型炎性生物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㊁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㊁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志物;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4.02.018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㊂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一个慢性免疫炎症过程㊂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 -LDL )及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低度炎症反应,触发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者单位 1.山西医科大学(太原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太原030000)通讯作者 马登峰,E -mail :*****************引用信息 刘全宝,马登峰,邱金,等.白细胞亚型相关炎性生物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2):306-312.调控下参与AS 的发生和发展㊂中性粒细胞㊁单核细胞㊁淋巴细胞等白细胞亚型炎性细胞在AS 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1]㊂从常规血液检查中获得的白细胞亚型相关的新型炎性生物标志物因其廉价易得的优点,近些年来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的诊断㊁危险分层㊁预后及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㊂本研究对与几种主要白细胞亚型相关的新型炎性生物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 ,NLR )㊁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 ,MLR )㊁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 )]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㊂。
心血管药物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单个心室肌细胞钠离子电流 具有浓度依赖 性阻滞作用 而呈现抗 ( ) 13 2 :4 . 心律失常作用 , 缬草单萜氧化物对供心具有缺血预处理类似 的保 [ 3 He d i s H,Bo r rk s R,Al rma t 1 h r c l gc l c e n n fv l l s ,e .P a ma oo i a s r e ig o a — e a 1]
宽叶缬草挥发油能缓解 冠心病心绞痛 和改善心 肌缺血。其
1] 蒋 沈 等. 机理 与扩张冠状脉血管 , 增加缺血心肌供 血 , 减慢心率 , 降低血压 [ 1 薛存宽 , 鹏 , 凯 , 缬草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含量影响因 素探讨 [ ] 中草药 ,0 3,4 9 :7 . J. 20 3 ( )7 9 及心肌氧耗有关 。含挥发油的缬草提取物还有 防止心肌缺血 ed n a , n ul MS,ta.S a o a r t n Of r e e 1 e sn lVai i ao [ 2 Bo 1 ] sR,W o, e b g HJ Va p t n F
参 考文献 :
[ 1] 黄宝康 , 郑汉臣, 秦路平.缬草属植物 的镇静催 眠作用及 机制[ ] J. 药学实践杂志 ,07,5 3 :3 . 20 2 ( ) 14 [ ] 张振学 , 2 姚新生.药用植物缬草的化学研究进展 [ ] J .中国药物化 学杂 志 ,0 0 1 ( )2 6 2 0 ,0 3 :2 . [ 3] 吴筑平 , 刘密新, 姚焕新 , 缬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 中国 等. J. 药学 杂 志 ,9 9 ,4 1 ) :3 . 19 3 ( 1 7 3 [ 4] 陈虎彪 , 徐学明, 赵玉英.毛节缬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中 国 中药 杂 志 ,9 82 ( :1. 19 ,3 7)4 8 [ 王立群 , 5] 熊义涛 , 陶福华 , 宽叶缬草 挥发油成 分分 析[ ] 中药 等. J.
心血管系统细胞保护剂的研究进展

治疗 , 但近 年也有许多 与 P E D 5抑制相关的其他活 性的报 道。在 高血 压动物模 型上, 某些双重 P E D1 和 P E 抑制剂显示 口服活性。例如清醒的 自发性 D5 高血压大鼠口服 1 gk 剂量的 WI- 59 0n ・g a N6 7 能引 5 起血压降低而不改变心率。化台物 S - 57 具有 R2 59 6
心血管系统细胞保护的概念 自2 世纪 8 年代 0 0 逐步形成后 ,有关研究正 日益受到重视。心血管系 统细胞保护的基本含意是 :某些 因子和药物 ( 细胞 保 护剂 )并 不 通 过改 变 器官 组 织 的血 流 量 起作 用 , 而是直接增 强组织细胞 对 内环境紊乱 ( 缺血 、缺 氧 、中毒 、酸碱失衡等)的耐受力或抵抗力而起细 胞保护作用 。在相关的药物研究 中,山莨菪碱 、牛 磺酸、金属硫蛋白、应激蛋 白( e oi,P 、 s s p tnS )钙 h s re 拮抗剂、 自由基清 除剂 以及抗氧化剂是 已被研究者 关注并予以系统研究 的心血管系统细胞保护剂 , 其 细胞保护和抗 损伤机制的发挥主要是通过 c2 a 调 节作用 、 自由基清除及抗氧化作用 、 直接稳膜作用和 内源性活性物质平衡的调节作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
止氧化损伤 。A E抗 氧化作用 的发挥主要是通过 G 清除 R S提高细胞中谷胱甘肽, 0, 增强细胞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和各胱甘肽过氧化物 酶活性 ; 可抑制脂质过 氧化 , 还 抑制低密度脂蛋 白 (D ) L L 的氧化修饰, 而保护 内皮细胞免受 氧化分 从 子损伤, 避免 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减轻 了缺血.
维普资讯
F rg ek l cne Sco n -啊口 20 e ; 9 1 ae nM ,a i c tn。 , 一 0 2Fb 2 ( ) i i Se s e i r ≈
SGLT2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SGLT2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摘要: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
SGLT2抑制剂被广泛地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已经显示出具有心血管保护功能的可能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SGLT2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并深入研究其生物学机制,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以及对SGLT2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从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来看,SGLT2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心脏和肾脏疾病的风险,降低全因死亡率,同时也能改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其生物学机制,SGLT2抑制剂能促进心肌细胞的自噬过程,减少心血管炎症反应,从而实现心血管保护。
尽管已有SGLT2抑制剂具有心血管保护功能,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究其与心血管保护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指导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SGLT2抑制剂;心血管保护;糖尿病治疗一、SGLT2抑制剂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1SGLT2抑制剂对心血管的影响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起作用的地方是在肾小管上,通过阻止肾小管中的钠糖共同转运体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简称SGLT2)促进糖尿病患者排泄多余的葡萄糖而减少血糖水平。
SGLT2抑制剂不仅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还显示出了许多非糖尿病相关的有益作用,其中包括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通过减轻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和直接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SGLT2抑制剂被证明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也是该类药物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
首先,SGLT2抑制剂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该类药物还可以减少身体内部硝酸盐的排泄,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
此外,SGLT2抑制剂对体重控制和代谢有很好的作用,该类药物既可以降低体重,也可以增加脂肪酸的氧化代谢,这也是确保心血管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王喜梅【摘要】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显示DPP-4抑制剂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引起广大心脏病学者的极大兴趣.DPP-4抑制剂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代谢等作用,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稳定心肌缺血时电生理状态,改善心室重构,并动员干细胞至心血管损伤处,促进组织修复.现将DPP-4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Dipeptidyl peptidase 4 ( DPP-4) inhibitors are a new class of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PP-4 inhibitor has an important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DPP-4 inhibitor can suppress inflammation, atherosclerosis and improve myocardial metabolism. It results in smaller infarct size, reduces ischemia/repernision injury, stabilizes the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ical state during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improves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addition, DPP-4 inhibitor can mobilize stem cells to the site of cardiovascular injury, and promote tissue repair. This article reviews recent progress in researching th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of DPP-4 inhibitors.【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2(033)005【总页数】4页(P593-596)【关键词】DPP-4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者】王喜梅【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二肽基肽酶 4(dipeptidyl-peptidase 4 inhibitor,DPP-4)抑制剂作为一类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通过竞争性结合DPP-4活化部位形成DPP-4复合物,降低酶的催化活性,从而抑制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的降解速度,延长其半衰期,有效地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
心血管系统药理学

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和康复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相关药物,控 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危险因素。
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心脏康复、运动 康复等,改善心血管功能。
定期检查
心理干预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 心血管健康状况。
采用心理干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等, 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心血管的影 响。
心血管疾病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指导
自我监测
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充足睡 眠、减少压力等。
合理膳食
遵循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
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心血管 功能和运动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血管药物通过作用于心肌、血 管平滑肌、内皮细胞等靶点,发 挥其药理作用。
02
心血管药物的代谢 和排泄
心血管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途径,以及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 的因素。
03
心血管药物的相互 作用
心血管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及其机制,以及可能产生 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管药物的治疗策略和研究方向
心血管系统药理学
目 录
• 心血管系统概述 • 心血管药物药理学 • 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方案 • 心血管药物的研究进展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01
心血管系统概述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
01
作为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富氧血液泵至全身各组织,同时
将低氧血液返回至肺部进行氧合。
血管
02
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负责运输血液,维持血液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李龙 学号:14072701178 序号:18 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对近来研究的丹皮酚、氧化苦参碱、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及天然人工麝香四种药的作用机制、主要疗效做了综述。为其在心血管药物筛选和开发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机制;主要疗效
引言 心血管药物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发病率高。根据疾病类型,心血管药物主要分为调血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和强心药。调血脂药调血脂药通过阻断内源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或促进体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代谢,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调血脂药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可被看作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药物。 按照作用机制分类,调血脂药物可以分为影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药物和影响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的药物。本文对近来研究的丹皮酚、氧化苦参碱、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及天然人工麝香四种药的作用机制、主要疗效做了综述。
1 丹皮酚 丹皮酚(Paeonol,pae)又称牡丹酚,是中药牡丹皮(Paeonol Suffruticosa的根皮),和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的全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牡丹皮为安徽地道药材,以安徽铜陵凤凰山所产质量为佳称凤丹皮,安徽南陵所产称瑶丹皮[1]。丹皮酚(以下简称Pae)药理活性广泛:镇静,解热,催眠,抗炎,抗过敏,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近年来其在心血管方面药理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1.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戴敏[2]等通过丹皮酚灌胃给药(600,300mg/Kg)后,观察实验动物鹌鹑血清中血脂含量变化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发现丹皮酚大小剂量组均可以显著降低实验动物血清脂质TC、TD、LDL、HLDL及载脂蛋白apoB100含量,提高HDL含量及apoA/apoB100等比值,并能降低低切变率下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比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显示口饲Pae 具有通过调整脂质代谢抗鹌鹑实验性动脉硬化(AS)作用。 周晓霞[3]等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Pae 对人高脂血清刺激的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发现人高脂血清可以显著刺激大鼠主动脉SMC的增殖,而Pae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MC的增殖并对高脂血清刺激的SMC异常增生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Pae 抗AS 机理可能与抑制SMC异常增殖有关。另周晓霞[4]等观察Pae 对人胎儿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得出相似的实验结果,提示Pae的抗AS 作用可能与其抑制SMC的异常增殖有关。 1.2抗血栓 李巍[5]等通过Pae和阿司匹林两个药物对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影响的比较,发现Pae在降低全血表观浓度,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和血小板黏附性,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方面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阿司匹林改善血液流变学能力较为局限,显示Pae作为防治心血管病特别是抗血栓和抗AS 方面潜力更大。 1.3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卫国[6]等通过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发现缺血再灌注组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PK)浓度明显升高。而事先i.v. 给予Pae(60 mg/Kg)组心肌组织MDA 含量,血中CPK 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提示Pae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 1.4抗心律失常 张广钦[7]等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Pae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发现, Pae(160,80 mg/Kg,ip7d)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室颤(VF)及室速(VT)的发生率,缩短其持续时间,缩小心肌梗塞范围,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自律性增高,折返,及后除极引发的触发活动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1.5 抗脑出血作用 丁卫祥[8]等采用立体定向术和新鲜未肝素化的血液注入尾状核而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用和尼莫通干预后的脑出血组较对照组在局部脑血流量脑水分含量及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变化。实验中用氢清除法测定,用干湿重法测水份含量,并观察两组大鼠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限的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改变。结果显示和尼莫通干预后的脑出血组较对照组不论在的增加,脑水份含量的降低和神经行为学改善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和尼莫通在治疗脑出血的前景。
2 氧化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Oxymatfine,OMT)为苦参类生物碱之一,是从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Ait.)、广豆根(S.SubprostrataChunetT.Chen)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四环喹嗪啶类(quinolhidine)结构。以往研究发现,该药物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功能,近年来,OMT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作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和兴趣,众多研究结果提示:OMT是一类具有开发前景的药物。 2.1抗心律失常作用 多项研究证实[9],OMT能明显对抗乌头碱、喹巴因、氯化钙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也能明显对抗氯化钙一乙酰胆碱混合液诱发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大鼠心电图试验证明OMT有负性频率作用,负性传导作用,并使卜R间期和QrI间期显著延长。此外,曾建新等研究表明[10],OMT可以明显提高心肌舒张期兴奋阈值(DET),明显延长有效不应期(ERP),但对左室ERP离散度无明显的影响,对心室程控刺激诱发的室速、室颤无明显的对抗作用。 2.2正性肌力作用 李青等[11]对大鼠在位心脏的研究表明,OMT可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同时有降低心率的倾向,即OMT在增加收缩力的同时并不增加心率。从而提示提示OMT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2.3降压、降低心率作用
静脉注射OMT可使麻醉大鼠和犬产生快速、可靠的降压效果旧j。又有研究证实,OMT可明显降低整体动物心率,延长PR和QT间期,并可减慢右心房自动节律[12]。刘芬等[13]发现静脉给予OMT 30、60和90mg·kg。具有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的作用,且OMT能增强多沙唑嗪的降压作用,但与普萘洛尔无协同降压作用。该实验中观察到OMT降压作用较强、作用出现迅速、持续时间较短,推测在临床上适合于治疗短暂的血压骤升的情况。也为今后临床治疗高血压病联合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2.4抗柯萨奇病毒(cVB3)和调节免疫的作用
抗柯萨奇病毒(CVB3)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OMT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训[14]。在研究OMT体外抗病毒性心肌炎(viraj Myocarditis,VMC)的实验中发现,
OMT能有效抑制柯萨奇病毒(cv)所致的VERO和大鼠原代细胞病变及病毒繁殖,对心肌细胞释放的心肌酶(LDH、CK-MB)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嗌J。实验表明OMT抗CVB3的机理是通过影响病毒侵入细胞的某个环节,主要是抑制cV琰在细胞内的复制,影响病毒衣壳蛋白的组装。该实验是对OMT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在细胞水平上的实验研究,其作用机制和整体动物实验尚需进一步探讨。 3 胰高血糖素样肽l 胰高血糖素样肽l (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又称肠促胰岛素,在体内调节葡萄糖稳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LP-l可以促进血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促进胰腺B细胞的增殖、增生,抑制其凋亡,同时能减慢胃排空、促进饱食感、抑制食欲,因而能降低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由于GLP-l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是葡萄糖依赖的,故不引起低血糖,因此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药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GLP-1除能降低血糖外,在心血管、胃肠道、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胰外组织或器官中也有其独特作用。 3.1对血管及血管内皮的作用 既往研究证实GLP-l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舒张血管的功能。GLP-1及其代谢产物GLP-1(9-36)均能舒张大鼠的主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口。Sokos等哺1用GLP-1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发现GLP-1治疗后心排血量明显增加,而血压无明显变化,证实GLP-1能引起外周血管舒张。另有学者发现,GLP-1可增加非糖尿病患者前臂动脉内皮依赖的血流。然而Nystrm等研究表明,GLP-1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相似的作用,但不能明显影响健康受试者的动脉血流。目前认为,GLP-1可改善炎症导致的内皮功能损伤,减少渗出,但对正常的血管内皮无上述作用。 3.2GLP-1对心肌收缩力和左室功能的影响 GLp-lR对维持正常的心肌结构及收缩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动物研究表明,GLP-1能降低离体大鼠心脏的左室收缩力,而缺乏GLP-1R鼠左心室室壁明显增厚,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并表现出心肌收缩功能受损。Sokos等对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予以GLP-1连续治疗5周后,其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功能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心排血量增加,全身血管阻力降低,血流动力学亦得到明显改善。上述作用系GLP-1对心肌直接作用或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所致的间接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人推测,心力衰竭或扩张性心肌病晚期者均伴有心肌胰岛素抵抗增加、葡萄糖摄取障碍、ATP水平降低等,GLP-1可改善上述病理情况下的胰岛素抵抗,促进心肌葡萄糖摄取及氧化,加速ATP生成,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左室功能恢复。 3.3GLP-1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外周静脉或脑室内注射GLP-1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动物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已证实,该作用通过GLP-1R介导,可被GLP-1R拮抗剂阻滞,而缺乏GLP-l R的大鼠静息心率下降,但在人类短期或长期使用GLP-l或GLP-1R激动剂均未发现心率或血压明显增加,相反,长期使用GLP一1R受体激动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不明显增加心率。这可能是GLP-l的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