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研究发展综述

论文题目: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研究综述

学生姓名:潘洪双

年级专业: 2015级药学

学院:研究生学院

学号: 2015151

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研究综述

摘要:脂质体是一种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球状囊泡, 可作为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及靶向作用等特点,可应用于抗肿瘤、抗感染等领域。其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法、复乳法、离心法、逆向蒸发法、钙融合法、PH梯度法、注入法、超临界流体技术等。按其一般性能可分为四类:①普通脂质体②变形脂质体③修饰脂质体④智能脂质体。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的作用机制有①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快速吞噬效应②肿瘤组织中的渗透与滞留增强效应③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效应④阻断肿瘤组织血管新生效应等。虽然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优势明显,当仍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开展产业化,制约了脂质体的发展。本文对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研究予以综述。

1.前言

脂质体(liposomes),是纳米载药系统的典型代表。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所形成的一种超微球形载体制剂,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聚集,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闭合囊泡(vesicles)。脂质体立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脂质体立体结构图2脂质体药物传送系统早在1965年,已故亚历克班厄姆和他的同事就对磷脂系统的进行了首次描述·,磷脂分散在水中可形成多层囊泡,每一层均为脂质双分子层,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此发现奠定了模型膜系统的基础[1]。几年后,各种各样的单双层封闭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被相继提出,最初被称为“bangosomes”,之后称之为“脂质体”[2]。到1971年,GregoryGregoriadis等,将脂质体首次运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传送,建立脂质体可以截留药物和用作药物递送系统的概念[3](图2)。在囊泡内水相和双分子膜内可以包裹多种不同极性的药物。而且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在体内可以被正常代谢,因此,采用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开发潜力巨大。

2.脂质体作用特点

①靶向性:脂质体能选择性进入人体的某些组织或器官,如肝、脾等。采用脂质体药物其在肝中浓度是普通药物的200到700倍。因此也称为“药物导弹”;

②缓释作用:因为药物被包裹在脂质体内,其扩散速率降低,延缓肾脏的排泄和代谢,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③降低药物毒性:脂质体磷脂双分子膜与哺乳动物细胞膜相似,使机体免疫反应降低,不易引起过敏等免疫反应。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降低心脏毒性。

④提高稳定性:药物长时间存放容易变质,但在脂质体分子层的保护下,药物被氧化降解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从而延长药效;

⑤给药途径多样:脂质体可制作成各种制剂,不仅可以静脉给药,也可进行皮下、肌肉、粘膜给药,还可以做成涂擦剂、口服液等;

⑥药物分布可控:由于脂质体具有靶向性,因此在其制备过程中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质从而改变其靶向性,控制药物在体内组织器官的分布。

3.脂质体制备方法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如薄膜法、复乳法、离心法、逆向蒸发法、钙融合法、PH梯度法、注入法、超临界流体技术等。以下对一些主要的制备方法作以简单介绍:

3.1薄膜法(film dispersion method)

①用有机溶剂将膜材或脂溶性药物溶解,减压旋转除去溶剂,脂质在器壁形成薄膜;②加入缓冲液(含有水溶性药物),进行振摇,得到粗脂质体混悬液;③脂质体混悬液经超声处理或过膜挤压使脂质体粒径均匀。

此法用于脂溶性药物的包封和水溶性药物的包封均可,但前者包封率高,后者包封率一般较低。

3.2 逆向蒸发法(reverse phase evaporation method)

①将磷脂等膜材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中;

②加入待包封药物的水溶液;

③进行短时超声,至形成稳定的W/O型乳剂;

④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形成脂质体。

该法中有机溶剂可以采用超临界CO2代替[4],可以很好地解决有机溶剂的残留问题,称为超临界逆向蒸发法。

3.3 pH 梯度法(pH gradient meth-od)

①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空白脂质体;

②调节脂质体内外水相的pH值,形成内外pH梯度差,弱酸或弱碱药物顺pH梯度;

③药物以分子形式跨越磷脂膜,以离子形式被包封在内水相中。

这是一种主动包封法,解决了一些水溶性药物的高包封率脂质体的问题,但是主动包封技术的应用对药物结构有一定要求,不能推广到任意结构的药物,有一定的局限性。

3.4复乳法(multi-ple emulsion method)

①在大量的含磷脂的有机相中加入少量的水相,形成W/O初乳;

②将初乳加入到10 倍体积的水相中混合,乳化得到W/O/W乳液;

③除有机溶剂即得脂质体。

该法制得的脂质体包封容积、粒径均较大。

3.5钙融合法(Ca2+—induced fusion)

①在带负电荷的磷脂中,如磷脂酰丝氨酸中加入Ca2+,使之相互融合,呈现蜗牛壳圆桶状;

②加入络合剂EDTA,以除去Ca2+,产生单层脂质体。

此方法条件非常温和,适用于包封DNA,RNA和酶等生物大分子。

此外,对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还有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真空干燥法、薄膜沉淀法等。

4.脂质体分类

由于脂质体种类繁多,一种分类方法并不能将其完整概括,只能按其性能做一简单叙述:

①普通脂质体:一般脂质组成的脂质体;

②变形脂质体:在普通脂质分子层中加入一些表面活性物质,使其具有充分的柔性和变形性,使之可以大量透过皮肤角质层的脂质体;

③修饰脂质体:修饰脂质体有很多种,如在普通脂质体表面修饰聚乙二醇,延长其在血液中的保留时间称为长循环脂质体;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表面修饰脂质体(LP-SM-GA),能满足主动靶向肝,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价值;采用多糖及其衍生物进行修饰的脂质体对肝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另外,还有PAC膜修饰、RGD类似物修饰等其他膜修饰脂质体。

④智能脂质体:利用机体内外特殊的理化性质而构造的脂质体。如磁性脂质体和免疫脂质体。

多种复杂脂质体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5.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的作用机制

根据作用方式,脂质体的靶向性,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被动靶向性:在脂质体靶向性中较常见,如利用脂质体粒子大小,来提高脂质体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聚集,改善药效;

②主动靶向性:将特定的酶、抗体、配体等具有专一性或选择性的物质在载药脂质体的表面进行修饰,使脂质体具有主动寻靶作用,提高靶部位的药物浓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③生物物理靶向性:使脂质体在载药的同时携载特殊材料,如酸、碱、光敏感材料或磁性材料,使药物在靶部位聚集,以提高药效。

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主要应用在,抗肿瘤、抗感染等领域,其作用机制如下:5.1 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快速吞噬效应

药物在经过血液、肝脏、脾脏以及其他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

RES)丰富的组织或区域时常常被快速吞噬,降低血药浓度,影响药效。而经过表面修饰的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则可避免载药颗粒被快速消除。当载药脂质体表面呈较强疏水性时,脂质体容易被血液、肝脏、脾脏等RES丰富的组织或区域所摄取[5],而当其表面呈较强亲水性时,如利用聚乙二醇-磷脂衍生物修饰(亦称PEG化,pegylation)的脂质体,在血液、肝脏和脾脏中RES不会被快速清除,体内循环时间长,使药物在病变组织中的聚集增多,提升治疗效果[6]。

5.2 肿瘤组织中的渗透与滞留增强效应

渗透与滞留增强效应 (enhancedpermeabilityandretentioneffect,EPReffect)是指实体瘤组织中血管发生增生、血管壁间隙变宽、结构松散,有利于脂质体颗粒渗透并在肿瘤组织中滞留。EPR效应可促进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分布在增加载药脂质体的药效的同时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所降低[7]。

5.3 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效应

将特异性抗体/配体修饰在脂质体表面,使之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主动靶向作用。目前,由于肿瘤组织常过多表达某种受体(如整合素受体、凝集素受体和叶酸受体等),人们在载药脂质体上修饰与其表达受体相应的配体作为靶向分子,可实现脂质体的主动靶向性药物递送[8]。

5.4 阻断肿瘤组织血管新生效应

肿瘤生长依靠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为其提供丰富的营养,因而在治疗肿瘤过程中,阻断其血管新生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20-24]均可调控肿瘤组织血管新生的过程,因此在肿瘤治疗时,这些分子均可能成为载药脂质体作用的靶点。目前,阻断血管新生的治疗措施很多,目前主要以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抑制VEGF为主。例如以VEGF为靶点,将载药脂质体表面修饰抗VEGF单抗(如贝伐单抗),VEGF“诱骗”受体的配体(如阿柏西普,可以与VEGF受体结合但不参与其生理信号转导)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等,可以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阻断肿瘤组织的血管新生[9]。

6.脂质体的应用

6.1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

脂质体在淋巴系统中具有定向性,对癌细胞的亲和作用可以控制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使药物在杀死或抑制癌细胞增值时具有选择性。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载体可以改善治疗效果,减少用药剂量,降低细胞毒性,减轻甚至避免变态和免疫反应,减轻病人痛苦。张中冕等[10]研究发现脂质体猪苓多糖可以明显降低黑色素瘤肝转移癌生成作用,而空白脂质体或游离态猪苓多糖作为对照时没有发现明显作用。

6.2作为抗菌,抗寄生虫的药物载体

脂质体和生物细胞膜亲和力较强,利用这一特点,将抗生素包裹在脂质体内,可增强其抗菌效用。如消炎痛脂质体,相比于其混悬水剂,抗角膜穿孔伤炎性反应的作用有明显增强[11]。相对于游离的药物来说,脂质体和脂复合物或脂分散体的粒子主要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由此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利什曼病。同时由于脂质体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肾脏的摄取,当制成二性霉素B脂质体后,可有效降低在治疗过程中对真菌感染患者引起的急性肾毒症[12]。

6.3作为抗病毒药物载体

抗病毒药物制成脂质体可显著提高抗病毒疗效,还可降低用量和毒副作用。无环鸟苷[13]是一种水溶性差的核苷类抗病毒剂,但将其制成脂质体混悬液后,其水溶度大大提高,从而降低了用量。

7.脂质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当下,对脂质体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日趋成熟,无论进行全身给药还是局部给药,脂质体均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使药物在病变部位有效地聚集,在更好地发挥药效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脂质体生产工艺研究的深入, 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及医学的不断发展 ,脂质体的多晶型现象、脂质体在体内分配的生理学机制、脂质体和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点等逐渐被认识,各种新型

脂质体被研发出来,于是出现了诸如柔性脂质体、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免疫热敏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为不同药物提供了多种理想的载体。但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在实验室所取得的成功并不能使我们忽略其产业化问题,在大批量生产过程在,质量控制过程复杂冗长,原材料价格昂贵等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随着科学的逐步发展,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新型制药设备及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必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A.D.Bangham,M.M.Standish,J.C.Watkins,G.Weissmann,Thediffusionofionsfromaphos pholipidmodelmembranesystem,Protoplasma63(1967)183–187.

[2] D.W.Deamer,From“banghasomes”toliposomes: amemoirofAlecBangham,1921–2010,FASEBJ.24(2010)1308–1310.

[3]

G.Gregoriadis,Thecarrierpotentialofliposomesinbiologyandmedicine.Part1,N.Engl.J.Med. 295(1976)704–710.

[4] SAKAIH,GOTOHT,IMURAT,etal. Preparationandpropertiesofliposomescomposedofvariousphospholipidswithdifferenthydrophobicchainsusin gasupercriticalreversephaseevaporationmethod[J].JOleoSci,2008,57(11):613-621.

[5] BRIGGERI,DUBERNETC,COUVREURP.Nanoparticlesincancertherapyanddiagnosis [J].AdvDrugDelivRev,2002,54(5):631.

[6] BAZILED,PRUD'HOMMEC,BASSOULLETMT,etal.PEGPLAavoiduptakebymononuclearphagocytessystem

[J].JPharmSci,1995,84(4): 493-498.

[7] TEICHERBA.Moleculartargetsandcancertherapeutics:discovery,developmentandclinicalvalidation[J].DrugResistUpdate,2000, 3(2):67-73.

[8] FREIAP,JEONOY,KILCHERS,

etal.Directidentificationofligand-receptorinteractionsonlivingcellsandtissues [J].NatBiotechnol,2012,30(10): 997-1001

[9] KELLYRJ,DARNELLC,RIXEO.Targetinhibitioninantiangiogenictherapyawidespectrumofselectivityandspecificity[J ].CancerJ,2010,16(6):635-642.

[10] 张中冕,段方龄,张明智.脂质体猪苓多糖抗肝转移癌作用的研究[J].白求恩医科

大学学报,1999,8(3):180—182.

[11] 吕延长,母敬郁,王友联,等.消炎痛脂质体对兔角膜穿孔伤的疗效观察[J] . 白求

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23(2):139—140.

[12] 郭宁如,吴绍熙.二性霉素B脂质体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1996,5(4):264—265.

[13] 周青.无环鸟苷脂质体混悬液的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3):115—116.

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前言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合同管理是企业健康运作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合同形式的多样性和履行过程的多变性,许多企业对此很少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来及时有效地实施合同的起草、修改、统计、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一个合格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签署合同方资料档案、合同资料档案的管理,合同付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合同收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以及合同到期未付完款、到期未收完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并具有严格的系统用户及分级权限控制,保证了企业合同数据的严格保密性。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结合电子表格来进行合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电子表格容量小、关联性差、,不易于查询、更新和维护等。 2合同管理及合同管理系统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绩效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平台。 2.1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1 毕业设计材料: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专业:软件开发与测试 学生姓名:李祥坤 班级:0813113 学号:30 指导教师:卢正洪 完成日期:2011-10-23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己经成为企业与公司争夺的焦点。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CRM 系统的结构和分类,以及CRM 的发展,同时对CRM 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功能作出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管理系统、CRM 系统、客户 一、CRM 概述 1、CRM 的体系结构

CRM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一种数字、实时、互动的交流管理系统[1 ] 。从逻辑模型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CRM 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其中,界面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获取或输入信息的接口。通过直观的、简便易用的前台界面,为各项用户操作提供方便。功能层是由各种功能模块构成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自动化、客户支持与服务、呼叫中心、电子商务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执行CRM 的各项基本功能。支持层是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 2、CRM 分类 通常,CRM 系统分为操作型、分析型和协作型三类。 (1)运营型CRM 。运营型CRM 为分析和客户的服务支持提供依据。运营型CRM 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市场活动信息和客户服务的信息,使得销售、市场、服务一体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主要包括销售、市场和服务三个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在销售方面, 包括销售信息管理、销售过程定制、销售过程监控等。在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从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管理、计划预算、项目追踪等功能。 (2)分析型CRM 。分析型CRM 主要是将大容量的销售、服务、市场以及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决策支持技术,将完整的和可靠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可靠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而有意义的预测,为整个企业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商业决策,为客户服务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协作型CRM 。协作型CRM 是为了实现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交互服务与

2019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2019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学习要点 1.快速释放制剂:口服速释片剂、滴丸、吸入制剂 2.缓释、控释制剂:基本要求、常用辅料,骨架片、膜控片、渗透泵片 3.经皮贴剂剂型特点 4.靶向制剂:基本要求、脂质体、微球、微囊 第一节快速释放制剂 1.口服速释片剂(分散片、口崩片) 2.滴丸 3.固体制剂速释技术与释药原理: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 4.吸入制剂 二、滴丸剂 1.发展了多种新剂型 2.圆整度、溶散时限 3.适用药物:液体、主药体积小、有刺激性 4.基质 水溶性:PEG/甘油明胶/泊洛沙姆/硬脂酸钠 (冷凝液:液状石蜡)

脂溶性:硬脂酸/单甘酯/氢化植物油/虫蜡/蜂蜡 三、固体制剂速释技术 3.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药物特殊分散状态+载体促进溶出作用—→润湿、分散、抑晶—→阻止已分散的药物再聚集粗化—→有利于溶出。 吸入制剂质量要求 ①气溶胶粒径需控制 ②多剂量:释药剂量均一性检查 ③气雾剂:泄漏检查

④定量:总揿/吸次 每揿/吸主药含量 临床最小推荐剂量的揿/吸数 抑菌剂 随堂练习 A:适用于呼吸道给药的速效剂型是 A.注射剂 B.滴丸 C.气雾剂 D.舌下片 E.栓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气雾剂是适用于呼吸道给药的速效剂型。 A: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载体形成低共熔混合物药物的分散状态是 A.分子状态 B.胶态 C.分子复合物 D.微晶态 E.无定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药物与载体形成低共熔混合物药物的分散状态是微晶态。 A:下列关于β﹣CD包合物优点的不正确表述是 A.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D.使药物具靶向性 E.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包合物没有靶向性。

药剂学综述栓剂的研究进展[1]

栓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栓剂是古老剂型之一,栓剂不仅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还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近年来栓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应用筒单方便,效果明显可靠。对近年来栓刺的特点、处方组成、制备工艺、新型栓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随着新制药技术和新基质的不断出现,国内外对栓剂的研究及使用也显著增加,出现了很多新型栓剂,如中空栓剂、双层栓剂、泡腾栓剂等,中药栓剂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关键词】栓剂;研究概况;综述;新剂型; 引言:栓剂是古老的外用固体制剂。在我国,汉代时期就已有对栓剂的记载。栓剂系将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随着栓剂新基质的不断出现和栓剂生产自动化的实现,栓剂现已生产的品种和数量都显著增加,如中空栓、泡腾栓、微囊栓、海绵栓、凝胶栓等新型栓剂,尤其中药栓剂不断涌现,栓剂的研发热潮仍在进行中。 1 .栓剂概述[1] 栓剂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 体状外用制剂。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人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栓剂因使用腔道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喉道栓、耳用栓和鼻用栓等。目前,常用的栓剂有直肠栓和阴道栓。这两种栓剂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肛门栓的形状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阴道栓的形状有球形、卵形、鸭嘴形等;尿道栓呈笔形,一端稍尖。 2.栓剂分类 2.1按作用

分局部作用栓剂和全身作用栓剂。 2.2按应用部位 分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脐栓、耳栓等,其中直肠栓和阴 道栓最为常见.Kyong-Hoon Eun等【2】曾用家兔做过栓剂直肠实验。2.3按形状大小 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和球形、卵形、鸭嘴形等,前者多为肛门栓,塞人肛门后,由于括约肌的收缩容易压人直肠内。后者多为阴道栓,亦称阴道弹剂,因相同重量的栓剂,鸭嘴形的表面积较大,因此以鸭嘴形较好。 2.4按基质 1.脂肪性基质,包括可可豆油、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类、乌桕油和氢化油等。 2.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包括甘油明胶、聚乙二醇类、吐温一6l等。 2.5按剂型 分双层栓剂、泡腾栓剂、微囊栓剂、中空栓剂、海绵栓剂、渗透泵栓剂、不溶性栓剂、凝胶栓剂等。【3】 3.栓剂作用特点【4】 栓剂给药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栓剂在腔道内起局部作用;其二为栓剂中的药物经由腔道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全身作用。局部作用主要为润滑抗菌、消炎、收敛、止痒、止痛局麻等作用,例如甘油栓,紫珠草栓及苯佐卡因栓等。这类局部作用是栓剂的特色和长处之所在,因其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病所。所以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全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班级:信管11302 姓名:王丽健学号:201306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建立一个优良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随着当前信息化人才的分工细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大专业中的不同培养方向。这既符合企业的不同需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6年起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为了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又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因而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专业培养方案更新的建设意见和思路 培养目标的细分和完善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l、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信息化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所接受。该方向应该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为培养重点。利用目前管理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制

造企业金蝶所共同建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实验室,开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重视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熟练掌握ERP的使用,了解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某个流程如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相当熟悉。 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中或专业汀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大部分建立了自身网站的企业缺乏网络人侵防御机制,没有响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一旦遭到黑客的人侵,企业的重要信息将泄漏,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网络(D扛RENET)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对网络的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应合理调配资源,控制企业中的不良访问。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分销体系,例如温州的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采用了远程分销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部远程调控,实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虚拟网(VrN)因而在该方向的培养中应该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建设相应配套的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网络管理的模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学习。 3、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正处nN4向正佰的过渡中,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流媒体点播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并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盈利模式。而月少6H动画的风靡更证明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经济的新动力,并形成了产业。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事多媒

脂质体—神奇药物递送系统汇总

Han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药物化学, 2016, 4(3), 19-2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3935841.html,/journal/hjmce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3935841.html,/10.12677/hjmce.2016.43003 文章引用: 王继波, 刘继民, 袁红梅. 脂质体—神奇的药物递送系统[J]. 药物化学, 2016, 4(3): 19-24. Liposome—A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Jibo Wang 1, Jimin Liu 2, Hongmei Yuan 3 1 School of Pharmacy, Medical Department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Division of Microbiology, Medical Department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3Pharmacy Department,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Oct. 27th , 2016; accepted: Nov. 12th , 2016; published: Nov. 15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3935841.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study of liposome has become a focus in physical pharmacy recently and showed the prospec-tive value of application in many ways. The summarization of origin, basic concept, types, prepa-ration, in vivo characteristics, quality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of liposome was made. The stability and target design of liposome are the fundamentality of its applicati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iposome was viewed. Keywords Liposome, Drug Delivery System, Stability, Lipid Bilayer, Target 脂质体—神奇的药物递送系统 王继波1,刘继民2,袁红梅3 1 青岛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山东 青岛 2青岛大学医学部微生物教研室,山东 青岛 3青岛市立医院药剂科,山东 青岛 收稿日期:2016年10月27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12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5日 摘 要 近年来,脂质体已成为物理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并且已经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Open Access

脂质体透皮给药研究

脂质体透皮给药研究 摘要:经皮给药制剂是通过皮肤使药物吸收入体内发挥全身作用的新剂型,是药剂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领域,众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以达到治疗水平上的经皮和黏膜透过量。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笔者综述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脂质体经皮给药的渗透促进作用机制、透皮影响因素、最近脂质 体用于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脂质体;透皮给药系统;透皮吸收 引言:经皮给药系统指在皮肤或粘膜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或粘膜,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制剂1.经皮给药系统有以下优势:保持血药浓度稳定在治疗窗范围;避免药物口服经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经皮传递比口服给药更稳定地直接进入血液;改善患者顺应性,不必频繁给药;提高安全性,如发现不良反应,可立即移去,减少口服或注射给药的危险性。脂质体是由磷脂和其他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由一层或多层同心的脂质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球状体。脂质体以其低毒性、相对易制备,可避免药物的降解和可实现靶向性给药等优点,而被广泛作为药物载体使用。脂质体作为经皮给药的载体,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具有显著的促渗透效果。脂质体药物经皮传递中具有更好的性能2,如:①可使用的赋形剂广泛,无需使用高浓度表面活性剂;②较高载药量;③提高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降解或泄漏,并减少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④可使药物突释或缓释,药物突释可提高药物对皮肤的通透性;由于药物存在于固体基质中,也可缓释,使皮肤表面及皮肤组织中长时间保持较高药物浓度;⑤纳米粒尺寸较小,能够与角质层紧密接触,而且其较高的表面积,大大地增加药物与角质层的接触时间和面积,有利于药物经皮吸收;⑥能够在皮肤表面成膜,起到包封作用,减少表皮水分流失,有利于药物对皮肤经皮通透。固体脂质纳米粒应用于经皮给药具有较大潜力,其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在皮肤表面形成闭塞效应膜,增加角质层水合作用,增加皮肤角质层流动性,提高经皮给药效率3。 1.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脂质体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乙醇注入法、逆向蒸发法、乙醚注入法、pH 梯度法、散法、冻融法、超声分散法、冷冻干燥法4等。近几年又产生几种新的方法。 1.1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毒、惰性且对环境无害的介质,较传统制备方法安全,且包封率较高。文震5等利用超临界CO2 技术先将膜材和药物制成脂质体混悬液,再真空干燥制备脂质体,影响脂质体包封率和粒径的因素有压力(脂质体的包封率、载药量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当温度低于323 K(磷脂相变温度)Tm 时,包封效果较差;当温度高于323 K,包封率、载药量随温度增加而增大;再继续增高就会下降]、共溶剂。测得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7.2%,平均载药量为5.9%,平均粒径448nm。 1.2 微乳法用微乳法制备脂质体包封率比较高,粒径较大。用有机溶剂溶解磷脂和胆固醇后加入待包封的药物溶液,乳化得W/O 乳液;再加入大量的水中 1 2 3 4

白芍总苷的研究进展综述

白芍总苷研究进展的综述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白芍化学成分研究 1.1 单萜及其苷类成分 (2) 1.2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2) 1.3 鞣质类 (2) 1.4 多糖 (3) 二、提取工艺 2.1 回流提取法 (3) 2.2 煎煮法 (4) 2.3 超声提取法 (4) 三、精制工艺 3.1 大孔树脂纯化法 (5) 3.2 联合技术纯化 (6) 四、检识 4.1 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6) 4.2 薄层色谱检识 (7) 4.3 指纹图谱检识 (7) 五、含量测定的方法 5.1 高效液相法测白芍中白芍总苷的含量 (8) 5.2 其他方法测白芍中白芍总苷的含量 (8) 六、药理作用 6.1 TGP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9) 6.2 TGP对神经系统作用 (9)

6.3 TGP对内分泌代谢系统作用 (9) 6.4 TGP对消化系统作用 (9) 6.5 TGP对泌尿生殖系统作用 (10) 6.6 TGP对皮肤及骨骼系统作用 (10) 七、展望 (10) 八、参考文献 (10)

【摘要】: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类化合物, 合称白芍总苷。近年来由于提取工艺以及检测方法的提高,对白芍中的白芍总苷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就白芍中的白芍总苷的提取分离、含量等研究作综述。 【关键词】:白芍总苷,提取,纯化,含量测定 白芍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 loraPa ll1 的干燥根, 别名金芍药,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白芍性微寒, 味微苦、酸, 归肝、脾经, 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白芍中主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类化合物, 合称白芍总苷( TGP) [1] ,也是白芍的有效部位, 具有镇静镇痛、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因 此对于白芍总苷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的研究很有必要性。 【 abstract 】: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from ranunculaceae plant peony dry root, including paeoniflorin,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glycosides, oxidation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nd single terpenoids,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are total glycosides.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etection method,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research more and more thorough, in this paper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extraction separation, content and research review. 【 key words 】: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from ranunculaceae plant peony Paeonia lactif loraPa ll1 dry root, alias gold peony, mainly produced in zhejiang, anhui, sichuan, etc.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sex small cold, taste slightly bitter, acid to the liver, spleen, liver pain with flat, keep blood to regulate the menstrual function, gathered Yin hidroschesis effect and so on. The main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contain peony glucoside, paeonia lactiflora lactone glycosides, oxidation paeoniflorin, benzoyl paeoniflorin and single terpenoids,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are total glycosides (TGP) [1], is also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effective parts, have composed analgesic,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regulation effect. So for the root of herbaceous peony total glycosides in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content determination, the research is a necessity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徐振兴 摘要:随着现代高校的学生日益增多,高校的信息管理越来越复杂。以前 的管理模式很快就适应不了现在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基于此,开发一个针对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变得有必要,此系统可以让所有的管理学校信息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一.前言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 是一个由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的用以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二.国内相关研究及现状 高校信息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易于出错且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业务。特别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如果全由手工完成,耗时巨大,效率却很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一部分的高校信息信息管理更应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开发一套适合学校专业设置的计算机化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而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以尽可能的方便用户使用为宗旨,还要尽可能的实用。纵观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数据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仍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现有系统资料单独建立,共享性差;在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方式中,信息取舍依赖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认知与喜好,较不容易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在现已开发设计的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中,有些系统仍需较多的人工干预及用户操作,有些系统的人机界面不是很好,有些系统则出现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能够较好地运行,而子系统之间却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数据共享性差的情况。另外,各个子系统之间在界面风格上也相差甚远。这样,给软件系统的

药物递送系统

第五章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学习要点 1.快速释放制剂:口服速释片剂、滴丸、吸入制剂 2.缓释、控释制剂:基本要求、常用辅料,骨架片、膜控片、渗透泵片 3.经皮贴剂剂型特点 4.靶向制剂:基本要求、脂质体、微球、微囊 第一节快速释放制剂 1.口服速释片剂(分散片、口崩片) 2.滴丸 3.固体制剂速释技术与释药原理: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 4.吸入制剂 二、滴丸剂 1.发展了多种新剂型 2.圆整度、溶散时限 3.适用药物:液体、主药体积小、有刺激性 4.基质 水溶性:PEG/甘油明胶/泊洛沙姆/硬脂酸钠 (冷凝液:液状石蜡)

脂溶性: 硬脂酸/单甘酯/氢化植物油/虫蜡/蜂蜡 三、固体制剂速释技术 3.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药物特殊分散状态+载体促进溶出作用—→润湿、分散、抑晶—→阻止已分散的药物再聚集粗化—→有利于溶出。 吸入制剂质量要求 ①气溶胶粒径需控制 ②多剂量:释药剂量均一性检查

③气雾剂:泄漏检查 ④定量:总揿/吸次 每揿/吸主药含量 临床最小推荐剂量的揿/吸数 抑菌剂 随堂练习 A:适用于呼吸道给药的速效剂型是 A.注射剂 B.滴丸 C.气雾剂 D.舌下片 E.栓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气雾剂是适用于呼吸道给药的速效剂型。 A: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与载体形成低共熔混合物药物的分散状态是 A.分子状态 B.胶态 C.分子复合物 D.微晶态 E.无定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药物与载体形成低共熔混合物药物的分散状态是微晶态。 A:下列关于β﹣CD包合物优点的不正确表述是 A.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B.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pH敏感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pH敏感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8-03T13:56:01.3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作者:王鹏[导读] 各种不同的酸敏感基团的使用,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获取不同pH响应行为的聚合物分子,进而在不同的体系中加以应用。王鹏 (国药控股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040)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76-02 人们已经认识到,在许多治疗方案中,药物比如抗癌药等要想发挥高效作用。药物运载系统要想将药物运载到靶向部位,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总体概括为细胞外与细胞内。在细胞外,运载体在血液中的稳定性,血液中的循环时间,靶向组织部位的累积情况等等。在细胞内,运载体如何高效进入细胞,内含体逃逸问题,药物可控释放等等。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具有酸敏感的聚合物分子的合成以及特点。首先是在主链上引入酸敏感基团。在主链上引入酸敏感基团,设计合成的聚合物分子在中性条件(pH=7.4)具有稳定的结构,而在酸性条件(pH=5.0-6.0)下会发生降解为小分子的行为。缩醛结构在pH敏感药物运载体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是由于其在酸性条件下比较快速的水解反应,而且其水解产物为可生物降解的醇与醛。Jin-Ki Kim等合成出一种新颖的pH敏感的基于缩醛结构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的药物运载分子PEG–PEtG–PEG,同时使用水溶性极差的药物分子紫杉醇PTX作为药物控制释放实验。经实验得知,该嵌段聚合物由于具有缩醛结构,所以在酸性条件可酸催化水解[1]。在不同的pH条件下,经过24h,考察释药环境的pH对载药体释药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pH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药物分子的释放行为。在PEtG–PEG500聚合物胶束中,在pH=5.0时,1h内的PTX释药量达到了50%,而对于pH=7.4,在1h内的PTX释药量仅仅为20%。在释药6h后,对应pH=7.4,6.5以及5.0的条件下,PTX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49.3%,71.7%以及94.1%。对于聚合物胶束PEtG–PEG750而言,其释药行为也有类似的趋势。在释药6h后,对应不同的pH=7.4,6.5以及5.0,其PTX释药率分别为54.4%,68.3%以及89.1%。总的实验结果证明,具有缩醛结构的聚合物胶束搭载药物后的释药行为是收到释药体系的pH条件控制的。在弱酸条件下,聚合物胶束中的酸敏感基团的水解速率较快,导致药物分子的释放速率大为增加。 另外,与缩醛结构类似,缩酮结构也常常被用于聚合物结构中,赋予聚合物分子酸敏感功能。Dongwon Lee等人合成出具有pH敏感的两亲性聚合物分子聚缩酮己二酸-co-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KA-PEG)[2]。在该聚合物的疏水骨架中,具有酸敏感的缩酮键结构。该两亲性聚合物分子可以自组织成核/壳层结构,利用其疏水内腔可以搭载疏水性药物分子。搭载药物后,在酸性条件下,药物运载体结构破坏,从而将药物分子释放,即在弱酸性条件下具有可控药物释放功能。该嵌段共聚物(PKA-PEG)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作为对比,作者又合成出没有酸敏感基团的聚合物胶束聚环己基己二酸-co-聚乙二醇(PCA-PEG),结构示意图1如下。 * 图1 PKA-PEG与PCA-PEG示意图 两聚合物胶束均可经自组织形成壳层结构,都可在疏水内腔搭载药物分子。为了研究其对pH的响应性,作者采用模型分子尼罗红Nile Red来研究其释放行为。Nile Red是一种疏水性荧光探针,在水溶液中其荧光强度很低,然而在疏水性环境中,其荧光强度变得很高[3]。据此,研究聚合物胶束在中性条件以及弱酸性条件下的结构变化。下图为聚合物胶束PKA-PEG与Nile Red复合物的荧光强度随pH变化情况。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pH=7.4,在观察18h后,体系的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变化,然而对于pH=5.4而言,荧光强度有着显著的下降。这说明,在弱酸性条件(pH=5.4)条件下,聚合物胶束中的缩酮结构水解从而胶束结构被破坏,导致疏水性荧光分子从胶束中转移到水溶液中,从而降低了荧光强度。这说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由于具有缩酮结构从而对酸敏感,可以根据体系的pH来控制药物分子的释放行为。 *

脂质体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摘要 当两性分子如磷脂和鞘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尾部倾向于聚集在一起,避开水相,而亲水头部暴露在水相,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泡,称为脂质体。脂质体的直径为25-1000nm不等,因为其与细胞膜有良好的融合性,所以可以利用脂质体将药物送入细胞内。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已有很长时间,本文首先描述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如免疫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然后本文对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作用进行了介绍,有抗体介导靶向,叶酸介导靶向,转铁蛋白介导靶向等;最后总结了各种有药物控释作用的脂质体,主要有pH敏感型,温度敏感型,光敏感型和磁敏感型。 关键词:脂质体,靶向,控释,免疫,长循环。

1 脂质体给药的最新进展 过去30多年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最近,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又有了新的发展。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存在的严重缺点是脂质体很容易被淋巴和网状内皮系统从血液中清除,致使能达到病灶的药物很少。针对这个缺点,科学家们研发了几种新的脂质体。 1.1 免疫脂质体 在偶联剂的作用下,将天然或修饰的抗体分子偶联到含有适当功能基因的脂质体上,可形成免疫脂质体。免疫脂质体携带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运载量大等优点2。免疫脂质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1。第一代免疫脂质体,是指连有单克隆抗体的脂质体。通过单克隆抗体与靶细胞的特异结合,将脂质体包载的药物导向靶组织,赋予脂质体主动靶向性,但由于巨噬细胞的吞噬会很快被血液清除。第二代免疫脂质体,此技术包括PEG含有的长循环脂质体,但PEG长链对单抗的屏蔽使抗体与靶细胞的结合能力降低。第三代免疫脂质体,为了增加长效脂质体的靶向性,将抗体或其它配体连接于长效脂质体表面上的聚合物(如PEG)链的末端上,从而避免了PEG链对靶位识别的干扰,得到一种新型脂质体。免疫脂质体具有制备工艺简便,无毒、无免疫原性及可被生物膜利用的特点,它携带、保护及释放药物的能力高于Mab(单克隆抗体),是现阶段抗体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图1 三代免疫脂质体 根据靶向特异性细胞和器官的原理可将免疫脂质体分为抗体介导和受体介导两类3。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将单抗与脂质体偶联。Audrey Roth4等研究了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anti-CD166 scFv(H3)在前列腺癌细胞的药物输送,用anti-CD166 scFv包覆topotecan, vinorelbine和doxorubicin三种抗癌药物作用于三种前列腺癌细胞Du-145, PC3, LNCaP。结果显示脂质体包覆的药物的细胞毒性远大于未包覆的药物,如图2。受体介导的脂质体是利用受体与配体结合的专一性,针对体内某些组织和器官中存在的特殊受体能选择性识别配体,将脂质体与配体共价结合3。张小文5等人研究了整合素受体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虽然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比其他商品严格。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等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来全面保证、控制以及提高药品的质量。传统的药物分析手段大多包括化学方法来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但是,如今的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的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体外分析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分析发展到联用分析,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从而使得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门分析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采用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光谱、色谱及连用技术,对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药物分析学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梳理并逐步明确了重点方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关键的技术和方法,观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宽。分析科学、计算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药物分析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药学学科的发展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药物分析学不仅是静态的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分析,而且拓展到对生物体内、代谢过程、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的动态分析、检测和综合质量评价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新药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药物分析学已从以物质为中心转移到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即药物成分和药物活性的相关分析。现就药物分析学的一些较重要发展领域和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手性药物分析 美国药典药名字典所收载的药物中有一半至少含有一个不对称中心。而其中绝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手性药物,例如90%抗癫痫药,β-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口服抗凝剂,50%抗炎药和局麻药都以其外消旋体供药用。生物系统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如蛋白质、糖脂、多核苷酸、受体等,这些生物大分子都由L-氨基酸和D-糖类构成,因而生物体是一个手性环境。在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分子被引入体内后,具有手性的受体、酶蛋白质将其作为两个不同的化合物处理,因而药物对映体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药理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疗效或毒副作用。另外,一些药物在体内发生手性转化,如S-(+)-布洛芬是优映体,但低活性的R-(-)-劣映体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高活性的S-(+)-体。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使用外消旋体不易控制有效剂量,特别是当肾功能减弱时,S-(+)-优映体易在体内蓄积,通过抑制肾环氧化酶,加剧肾局部缺血,而发生毒副反应。美国等国药品管理部门已要求在申请新手性药物时,提供每一种对映体的药动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并对研制外消旋体而不是单个对映体做出合理的解释。常规的分析方法用于外消旋体药物的药动学、浓度-效应关系研究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目前需要建立对映体选择性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手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对映体的分离和测定在分离科学上曾被认为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经典的分级结晶、旋光等方法的重现性或灵敏度欠佳。随着手性色谱学,尤其是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性气相色谱法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色谱法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间接法(手性衍生化试剂法,CRD)和直接法。间接法采用手性衍生化试剂与手性胺类、醇类、羧酸类等反应形成非对映体衍生物。非对映体对在常规色谱系统中,根据非对映体分子的手性结构、手性中心所连接的基团、色谱系统的分离效率(包括溶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011002240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Java 的人事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许耀辉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42班 学号201011002240 系(部)理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董西广(讲师) 完成时间2014年3月4日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现阶段的人事管理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极其容易出错,设计一种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企业人事管理的基本应用,包括人事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考勤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个人简历信息管理等基本应用,设计的人事管理涉及MySQL数据库的操作,Eclipse以及jdbc数据库的连接等相关知识。 关键词:Java/MySQL/Eclipse/人事管理 1 引言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当属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或许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 本次论文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款简单、易操作的现代人事管理系统,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我借助学校和个人收集的相关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渠道,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系统设计思路。 2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 2.1人事管理系统的国外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容

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本文对脂质体特点、制备方法、最新进展及其在药剂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总结分析脂质体在药剂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方法:查阅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等主流数据库的文献,并总结归纳。结果:发现脂质体在药剂领域(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等)应用广泛,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部分药物已用于临床。结论: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不断发展与完善在药剂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递送、靶向、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Liposome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Dan Zhao, school of pharmacy, Pharmaceutics 1302, 3131602034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posomes, preparation methods, latest develop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pharmacy field, and to conclud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prospects of liposome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Methods: The literatures of mainstream databases such as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Sciencedirect and Web of Science we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Liposom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cal medicine, biological products, etc.) and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Some drugs have been used in clinic. Conclusions: As a new drug carrier, liposomes have very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pharmaceutical field. Keywords: liposomes, drug delivery, targeting, research progress 脂质体是指由磷脂等类脂质构成的双分子层球状囊泡,它将药物包封于双分子层内而形成微型载药系统。除常见的类脂质双分子层外,它也可以是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层。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脂质体技术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但直到 20世纪 70年代才将脂质体应用于药物载体, 并引起广泛关注1。因为脂质体具有诸多优良的特性,例如可通过修饰进行靶向给药、毒性及免疫反应小2等等,其后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及工程领域。 1.脂质体及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特点 脂质体具有以下特点3: 1)脂质体本质上是一种囊泡; 2)脂质体很小一般在 1 μm 以下(1 000 μm =1 mm); 3)脂质体的囊泡壁一般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也可以是多层同心脂质双分子层; 4)磷脂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脂质体 ,并非把磷脂放在水中就产生脂质体 ,磷脂在水中或甘油中搅拌只能形成乳化颗粒; 5)脂质体可以包裹其他物质(如药物)形成不同内容物脂质体,通过电、超声、热、光等致孔可以使药物从脂质体释放,并且所形成孔的大小和分布会影响释药速度4。 脂质体药物制剂具有以下特点5: 1)体内可降解; 2)低免疫原性; 3)保护药物活性基团; 4)可制备靶向制剂; 5)延长药物半衰期。 理想的脂质体载药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包封率高,药物不易渗漏、粒径分布范围窄、稳定性好,氧化降解速度缓慢3。虽然近年来脂质体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多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