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

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
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

一、常见风湿病中医辨证论治:

1、类风湿关节炎:

(1)活动期:

风寒湿痹阻型

主证:肢体关节冷痛,肿胀或重着,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或恶风发热,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川芎、防己、乳香各10克,桑枝、海风藤各15克

加减:寒盛加附子;湿盛加苍术、薏米;风盛加防风、白芷。

湿热蕴结型

主证:四肢关节或肌肉局部红肿、疼痛、重着、触之灼热,下肢尤甚,或关节积液,屈伸不利,或伴发热,口苦口粘,口渴不欲饮,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热利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

薏米、牛膝、赤小豆各30克,蚕砂20克,防己、黄柏、滑石各10克,连翘、苍术、山栀各15克

加减:关节肿痛甚加忍冬藤、木瓜、桑枝;热毒盛者加地丁草、蒲公英、忍冬藤;热盛者加石膏、寒水石;湿盛加萆解、土茯苓;热灼伤阴去滑石、赤小豆,加元参、生地。

寒热错杂型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局部触之不热但自觉发热,全身热象不显,关节屈伸不利。舌质红,脉数。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清热除湿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

土茯苓30克,知母、赤芍各15克,桂枝、防风、防己、威灵仙、独活、川芎各10克,麻黄、甘草各5克,细辛3克

加减:寒重热轻者,重用麻黄、桂枝,加附片;热重于寒者,加金银花、牡丹皮、生石膏;阴虚发热者加青蒿。

阴虚内热型

主证:关节红肿疼痛,触之发热,甚则屈伸不利,筋肉痉挛,伴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喜饮,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丁氏清络饮加减

桑枝30克,蒲公英25克,生地、金银花各20克,丹皮、石斛、青蒿、白薇各15克,秦艽、牛膝、独活各10克

加减:兼有湿热者加苍术、黄柏、薏米。

(2)缓解期

痰瘀痹阻型

主证:肢体肌肉关节疼痛,痛处不移,关节肿大,甚则强直变形,屈伸不利,周围看见硬结,肌肤甲错或干燥无光泽。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化痰活血,搜风通络

方药:桃仁饮加减

当归、威灵仙各15克,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穿山甲、白芥子、土鳖虫、僵蚕各10克

加减: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痰瘀化热者加忍冬藤、牡丹皮;肢凉恶风者加麻黄、细辛、桂枝。.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

主证: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入夜尤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筋脉拘急,关节变形,难以屈伸。舌质淡,脉细。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黄芪、桑寄生各30克,党参、熟地、杜仲、牛膝、茯苓各15克,独活、秦艽、防风、当归、芍药、白术各10克,细辛、肉桂3克,甘草5克

加减:阴虚明显者加枸杞子、龟板胶;阳虚明显者加菟丝子、熟附片;血虚甚者加阿胶、龙眼肉;气虚甚者党参改人参;兼淤血者加桃仁、红花;痹久、肢体麻木者加地龙、土鳖虫、全蝎。

2、系统性红斑狼疮

(1)阴虚内热型

主证:长期午后低热,手足心热,两颧潮红,而有暗紫斑,夜间盗汗,渴喜冷饮,关节肿痛,心烦不寐,目赤齿衄。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苔薄黄,脉细数。此相当于SLE慢性活动期。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玉女煎合增液汤加减

生地、石膏、忍冬藤、虎杖各30克,薏米20克,玄参、牛膝、黄芩各15克,麦冬、知母、莲子心各10克,甘草5

加减:关节痛者加海风藤、木防己;低热加青蒿、地骨皮;口干加石斛、芦根;脱发加首乌、熟地。

(2)气营热盛型

主证:但热不寒或稍恶寒,面目红赤,高热不退,斑疹显露,咽干口燥喜冷饮,尿少而赤,关节热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相当于SLE急发期。

治法:泻火和营

方药:三石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

石膏、滑石、生地、寒水石、薏米各30克,玄参、银花、黄芩、丹皮各15克,知母、赤芍各10克

加减:高热不退加牛黄粉、羚羊角粉或紫雪散;关节痛加忍冬藤、桑枝、防己;衄血、尿黄加藕节炭、白茅根、水牛角粉;如有头痛呕吐寒战,舌苔转黄厚者,为热毒之象,加黄连、黄柏、大黄、贯众、板蓝根、大青叶等;若神志不清者急服安宫牛黄丸。

(3)热郁饮停型

主证:胸闷气促,胸痛不已,心悸怔忡,时有微热不寒,咽干口燥,渴不欲饮,烦热不安,红斑丘疹隐现。。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偶见脉结代。相当于SLE引起的心脏损害,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炎及胸膜炎等。

治法:清热泻肺蠲饮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泻白散加减

葶苈子、桑白皮、薏米、生地各30克,茯苓、沙参、黄芩、猪苓各15克,知母、郁金、杏仁、枳壳各10克,大枣6枚,甘草5克

加减:体实者可加制甘遂末吞服,但不宜多用,得泻即可;发热加生石膏;畏冷或白痰多加桂枝、白芥子;心悸、脉结代加龙齿、丹参、五味子并重用炙甘草;咳痰加象贝、百部;气急胸闷加苏子、瓜蒌皮、厚朴。

(4)淤热痹阻型

主证:手足瘀点累累,斑疹暗红,两手白紫相继,两腿青斑如网,脱发,口糜,口疮,鼻衄,肌衄,关节肿胀刺痛,月经衍期,小便短赤浑浊,低热或自觉烘热,烦躁易怒。舌光红或边有淤斑,苔薄,脉细涩而数。相当于SLE慢性活动期手足血管炎、关节炎为主,并出现狼疮样肾炎、蛋白尿。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方药:生地黄散加减

生地、红藤、丹参、六月雪各30克,知母、黄芩、牛膝各15克,川芎、玄参各10克,甘草5克

加减:若肌衄、鼻衄,出血不止加藕节、生地榆、水牛角;雷诺征严重、寒热错杂加桂枝、红花;闭经加当归、益母草;关节肿痛加忍冬藤、桑枝、木瓜。

(5)脾肾两虚型

主证:面色不华,但时有潮红,唇甲无华,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时而午后烘热、口干,小便短少,两腿浮肿如泥,进而腰股俱肿,腹大如鼓。舌胖,苔薄白,脉弦细。见于狼疮性肾炎、低蛋白血症、肾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治法:滋肾健脾利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生地、熟地各30克,黄芪20克,麦冬、龟板、白术、猪苓、赤小豆、大腹皮、牛膝各15克,枳壳10克

(6)气血两亏型

主证:面色无华,甲床苍白,气短无力,头晕目眩,皮肤红斑、淤斑、甚至鼻衄、月经量多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八珍汤

生地、熟地、女贞子30克,首乌、黄芪15克,白术、茜草、山茱萸、藕节、知母、白芍10克,陈皮、甘草各5克

三、干燥综合征

(1)燥热亢盛型

主证:口干唇燥,进食困难,牙龈溃肿,舌裂燥痛,眼干泪少,面红烘热,溲赤便结,或低热羁留。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润燥解毒,凉血养阴

方药:犀角地黄汤

水牛角、生地、北沙参各20克,丹皮、赤芍、玄参各15克,麦冬、火麻仁、枇杷叶各10克,甘草5克

(2)阴虚津亏型

主证:口干咽燥,入夜尤甚,唇燥裂,口干欲饮或饮不解渴,目干涩,少泪或无泪,视物昏蒙,头晕耳鸣,形体消瘦,干咳声嘶,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关节酸痛,便秘溲赤。舌光红无苔,脉细。

治法:滋阴生津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玉竹、扁豆、生地、石斛、白芍15克,天花粉、玄参、枸杞子各10克,甘草5克

(3)阳气虚衰型

主证:口眼干涩,皮肤干燥,形寒肢冷,神疲气短,乏力自汗,纳差便溏,或有低热不退。

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温阳益气,生津润燥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茯苓、白芍、生地、麦冬、沙参、黄芪各15克,附子、人参、白术、当归各10克,肉桂、甘草各5克

(4)淤血阻络型

主证:口眼干燥,肌肤甲错,眼眶黧黑,四肢关节疼痛固定或屈伸不利,肢端紫暗。舌质紫,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生津润燥

方药:大黄蛰虫丸加减

赤芍、生地、麦冬各15克,大黄、桃仁、红花、水蛭、杏仁各10克,蛰虫3克,甘草5克

4、强直性脊柱炎

(1)肝肾两虚型

主证:腰背疼痛,腰骶及项背强直畸形,活动功能障碍,胸廓不张,低热形羸,腰膝酸软,头晕目糊,耳鸣耳聋,畏寒肢冷,阳痿,面色苍白。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滋补肝肾,壮骨荣筋

方药:健步虎潜丸合补肾强督治尪汤加减

络石藤、鸡血藤、伸筋草各30克,骨碎补、川断各20克,生地、熟地、威灵仙各15克,补骨脂、羌活、独活、赤芍、白芍、白蒺藜、山茱萸、乌梢蛇、穿山甲、桂枝、制附片、黄柏、红花各10克,蜈蚣3条

加减:化热重者加大生地,另加丹皮、忍冬藤、秦艽;湿重者加防己、薏米、茯苓;痰瘀互结者加半夏、南星、丹参。

(2)肾虚督空型

主证:腰骶、髋部、颈部酸痛、冷痛,痛势隐隐,喜暖喜按,劳累或遇寒加重。或见关节强直,屈伸不利。或伴腿膝酸软无力,或肌肉萎缩,或畏寒肢冷,或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质淡,脉细。

治法:温肾补督,祛痹通络

方药:青娥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牛膝30克,核桃仁、桑寄生各20克,杜仲、熟地、独活、川芎、白芍、茯苓各15克,肉桂、补骨脂、秦艽、防风各10克,细辛3克

加减:畏寒肢冷、腰腿酸软明显者加桂枝、巴戟天、仙灵脾;督脉空虚、腰背酸软乏力者加鹿角胶、狗脊、续断、蛤蚧、锁阳、菟丝子;淤血较重、疼痛明显者,加桃仁、红花、穿山甲、王不留行、鸡血藤、土鳖虫、水蛭。

(3)寒湿痹阻型

主证:腰骶、脊背酸楚疼痛,痛连颈项,伴僵硬和沉重感,转侧不利,阴雨潮湿天加重,得温痛减,或伴双膝冷痛,或恶寒怕冷。舌质淡,苔白,脉濡缓。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当归、海风藤、桑枝各15克,桂枝、秦艽、川芎、乳香、木香各10克

加减:寒邪偏重者,加细辛、川乌、干姜;湿邪明显,有关节肿胀者,加茯苓、猪苓、泽泻、薏米、防己、车前子;血瘀明显者,疼痛日轻夜重,舌质紫暗或见淤斑,加桃仁。红花、牛膝、穿山甲、王不留行、皂角刺。

(4)湿热阻络型

主证:腰骶、脊背、髋部酸痛、僵硬、重着、活动不利,或伴膝、踝等关节红肿疼痛。或见烦热、口苦、胸脘痞闷,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络

方药:四妙丸合宣痹汤加减

薏米、滑石各20克,黄柏、牛膝、连翘各15克,苍术、防己、山栀、半夏各10克

(二)、治疗风湿病主要症状的中药:

1、关节疼痛:与经络痹阻、气血不畅有关,可选用忍冬藤、木瓜、桑枝、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五灵脂、川芎等。

2、关节肿胀:与湿邪、痰浊、淤血留滞关节有关,可选用忍冬藤、木瓜、桑枝、知母、丹皮、石膏、黄柏、大黄、生地、茯苓、猪苓、泽泻、薏米、防己、车前子等。

3、麻木:与气血不足、寒湿痹阻、痰瘀痹阻有关,可选用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红花、桃仁、苏木、附子、麻黄等。

4、皮下结节:与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互结有关,可选用陈皮、半夏、茯苓、浙贝、白芥子、白附子、制南星、僵蚕、皂角刺等。

5、皮肤硬化:与外邪痹阻、痰阻血瘀、气血不足、脾肾阳虚有关。可选用麻黄、乌梢蛇、生地、当归、赤芍、川芎、陈皮、红花等。

6、皮肤红斑:与风热外侵、热邪入营、热郁血脉有关。可选用:丹皮、赤芍、王不留行、泽兰、当归、红花、桃仁、川牛膝、香附、黄柏等。

7、晨僵:与寒湿、湿热、痰瘀痹阻经络、关节、气血不畅有关,可选用当归、红花、川乌、防风、透骨草、伸筋草、乳香、没药等。

(三)、不同部位病变引经药的使用:

上肢病变:选羌活、威灵仙、桑枝、桂枝、姜黄等。

下肢病变:选独活、牛膝、木瓜等。

颈部病变:选葛根、芍药等。

肩部病变:选细辛、麻黄、威灵仙等。

胸腰部病变:选狗脊、续断、土鳖虫、红花等。

颞颌关节病变:选白芷、细辛等。

胸锁关节病变:选香附、桔梗等。

周身疼痛:选桂枝、秦艽、花椒等。

(四)常用中成药的应用

1、雷公藤多甙片

本品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去皮)经粉碎、提取、精制得雷公藤多甙,压制成片剂。

【适应症】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麻风反应、白塞氏病、复发性口疮、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肾病综合征、紫瘢性及狼疮性肾炎、红斑狼疮、亚急性及慢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亦可用于过敏性皮肤脉管炎、皮炎和湿疹。

【用量用法】口服:每日每千克体重1~1.5mg,分3次饭后服。一般首次应给足量,控制症状后减量。宜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注意事项】1.孕妇忌服。服此药时应避孕。2.老年有严重心血管病者慎用。3.偶有胃肠道反应,可耐受。 4.罕有血小板减少,且程度较轻,一般无需停药。 5.可致月经紊乱及精子活力降低,数量减少,上述不良反应停药可恢复正常。

【规格】片剂:每片30mg、50mg、100mg。

2、昆明山海棠

本品为昆明山海棠经加工制成的浸膏片。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色;味微苦、涩。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注意】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规格】每片含昆明山海棠干浸膏0.25g

3、正清风痛宁(青藤碱)

【主要成分】青风藤。

【性状】本品为肠溶薄膜衣片,除去肠溶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味苦。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热痹证。证见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等及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4片次,3次日。饭前服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如出现皮疹,或少数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时,停药后即可消失。

4、帕夫林

【主要成分】白芍总甙

【性状】本品为胶囊,内含淡黄棕色粉末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克(2粒),一日2~3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偶见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变软或变稀,大便次数增多以及轻度腹痛、纳差等。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

【规格】 0.3克(含芍药甙104mg)。

5、昆仙胶囊

【主要成分】昆明山海棠、淫羊藿、枸杞子、菟丝子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和粉末。

【功能主治】补肾通络,祛风除湿。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属风湿痹阻兼肾虚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一般12周为1疗程。

【不良反应】可有恶心、胃部不适、便秘等。偶见肝功能轻度异常、白细胞减少;此时应减量服用或停药,并遵医嘱处理。可引起少数女性患者月经紊乱、男子精子减少。

【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青少年及生育年龄有生育要求者禁用;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胃及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严重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低下者禁用。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禁饮烈酒。服药过程中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规格】每粒0.3克

6、益肾蠲痹丸

【主要成分】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延胡索、寻骨风等。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小丸;味微苦、涩。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用于症见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用量】水丸剂,每袋8克,口服一次8克,剧烈疼痛时可加至12克,一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一般7~10天见效,一个月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在服用本丸疼痛减轻后才可逐渐递减至原服药量,不可骤停。

【注意事项】偶有皮肤瘙痒反应,停药后即消失,妇女月经期行经量多者暂缓服用,孕妇禁服。

7、通络开痹片

【性状】本品为糖衣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棕色;气微香,味苦。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用于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所致的关节疼痛、肿胀;类风湿关节炎具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晚饭后服,一次3片,一日1次;60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发生头晕、舌、唇麻,口干,胃部不适,便秘肌肉抽动,阳强,皮疹,全身发紧。

【禁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本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8、风湿液

【主要成份】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当归、白芍、白术、鹿角胶、鳖甲胶、牛膝、川芎、木瓜等16味。

【性状】本品为淡棕红色至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

【功能主治】补养肝肾,养血通络,祛风除湿。用于肝肾血亏、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麻木。

【规格】每瓶装500毫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2~3次。

【禁忌】儿童、孕妇、月经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忌寒凉及油腻食物、本品宜饭后服用、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其它泻火及滋补性中药、热痹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如灼、痛处发热,疼痛窜痛无定处,口干唇燥、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酒精及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复方夏天无片

【主要成份】夏天无、夏天无总碱、制草乌、希莶草、鸡血藤、鸡矢藤、威灵仙、广防己、五加皮、羌活、独活、秦艽、蕲蛇、麻黄、防风、全蝎、僵蚕、马钱子、苍术、乳香、没药、木香、川芎、丹参、当归、三七、骨碎补、赤芍、山楂叶、麝香、冰片、牛膝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气芳香,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驱风逐湿,舒筋活络,行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肿痛,坐骨神经痛,脑血栓形成肢体麻木,屈伸不灵,止履艰难及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规格】每素片重0.3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10、尪痹冲剂

【主要成分】生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骨碎补、桂、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或棕色颗粒;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类风湿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g,一日3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袋装(1)3g (2)6g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中医理论

常见病辩证施治 第一节治则与治法 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 一、治病求本 (一) (二)正治与反治 1.正治 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 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2.反治

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又称从治。 二、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与祛邪的区别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 1.扶正 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 2.祛邪 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

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 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 5.先扶正后祛邪 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若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而后祛邪。 三、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其根本即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 病要根据季节、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

年龄 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一)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三)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第二节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感冒 感冒 辩证症状治法方剂中成药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 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 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 嗽,痰吐稀白。舌苔薄白,脉 浮紧。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 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 风热感冒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 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 痛咽红,口渴。舌边尖红,苔 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清热宣肺解表银翘散 银翘解毒(片)、感冒退热 颗粒、桑菊感冒片

中医内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范文5篇

中医内科实习医生自我鉴定范文5篇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

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 4.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 这段外科的实习经历,其中复杂的滋味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酸甜苦辣,无论是什么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了几个不错的朋友,或许这比书本更有价值吧! 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心内科的实习很快结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在基础理论方面,温故而知加强了巩固和提高;其次,在临床放面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处理方法。总之。经过在心内实习,是我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我一定把学到得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并不忘记老师的教诲,不断地学习进步。 由于实习时间不是很长,与学生交流少,目前学生的内心世界及现有的学习状态,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做到真正了解学生,不是易事,有待以后去探索,总之,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对于教师的工作已有所了解,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熟悉,尚待完善。

周乃玉教授治疗风湿病经方验案分析.doc

---------------------------------------------------------------最新资料推荐------------------------------------------------------ 周乃玉教授治疗风湿病经方验案分析.doc 周乃玉教授治疗风湿病经方验案分析【摘要】周乃玉教授是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继承名医,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5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造诣深厚。 记录周乃玉教授运用经方治疗风湿病的体会,分析验案探讨其治疗风湿病的学术思路及临床经验。 【关键词】风湿病;辨证思路;经典方剂;验案分析;周乃玉风湿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 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西医的结缔组织病[2]。 风湿病初期病在肌表经络,久则留恋筋骨,深入脏腑,引起全身病变。 周乃玉教授是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继承名医,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5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造诣深厚。 本文通过记录周乃玉教授对于经方运用的心得体会,总结其临床验案,领会其学术思想精髓,融会贯通,使周乃玉教授几十年来的学 1 / 19

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够不断传承。 1 辨证思路 1.1 六经辨证周乃玉教授指出,治疗风湿病一定要掌握六经辨证。 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结缔组织病多脏器、多部位受损,出现合病、并病的特点,符合六经病证的传变规律,所以辨证要精要准,否则会很快导致脏腑病理传变。 临床常见因辨证不准,治疗不当,使风痹、寒痹、湿痹等五因痹发展为五体痹、五脏痹,导致病情因失治、误治,而病情加重。 1.2 脏腑辨证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提出把脏腑经络作为辨证的核心,在病因上以脏腑经络分内外,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病因分类方法;在发病与病理传变上,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正与邪,人体内部各脏腑间的关系,提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在诊断上,通过四诊举例,结合八纲,把疾病的各种表现,具体落实到脏腑经络病变上。 因风湿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情缠绵难愈,所以辨证时困难重重。 脏腑内伤,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风湿病经久不愈、内传入里的结果。 治病求本,周乃玉教授临床治疗风湿病指出,无论病情如何复杂,辨证必须辨清脏腑,从本治疗。 2 经典方剂周乃玉教授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经典方剂,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小柴胡汤、乌头汤、真武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 猪头一个-__- 我是跷跷,欢迎光临。中医内科常见病症及方药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枳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菀、百部、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桑叶、扁豆、甘草) 三、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半夏、五味子、大枣)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3、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4、风哮证疏风宣肺,化痰平喘 华盖散(炙麻黄、紫苏子、杏仁、茯苓、陈皮、桑白皮、甘草) (二)、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2、脾虚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3、肾虚补肾摄纳 金匮肾气丸(肉桂、附子、熟地、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茯苓)

风湿骨病的中医论述及历史发展

风湿骨病的中医论述及历史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东方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早在我国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风湿关节痛方面的记载,以及用“砭石”“针灸”之类的器物刺激人体相应部位以止痛的治疗方法。 《左传》、《战国策》已经有很多关于风湿关节疼痛的“病例”记载,说明当时已经把“关节疼痛”以及引起的疼痛的病因“天阴雨湿”“久卧湿地”“酒色所伤”作为诱发因素记载。以后在太史公的《史记》中更有关于“风湿病”内容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已经对于风湿骨病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记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痹论》认为痹病的成因是人体感受“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汉代张仲景对中医痹病的看法却有独到之处,虽然他自己认为《伤寒》、《金匮要略》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胎胪药录,并凭脉辩证”,但实际上贯穿了他自己对脏腑经络疾病的辩证论思想。《金匮要略》里认为痛症是属阳病,如“头痛、项、腰、脊背、脚挚痛”,是同伤于风寒之邪,“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因此凡是“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张仲景所指的风湿病类似于今天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之类。张仲景还提出“血痹病”,认为这些患者都是高新贵族或上层人士“夫尊荣之人,骨弱肌肤盛(肥胖),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这类人养尊处优,嗜酒及膏梁厚味,超重肥胖,生活不节,因此,易感外邪而诱发此病。张氏提出的血痹很像今天的痛风患者,同时张氏还提出与今天类风湿关节炎有骨质改变相似的症候“历节”。认为这类患者“身体赢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湿温欲吐”,认为这类病是血不足,风血相搏,即引起关节疼痛如挚,“历节疼不可屈伸”,严重的是因体内“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导致身体消瘦、关节肿大的类风湿关节炎后期关节功能障碍致残的后果。张仲景首次从临床的角度提出风湿病的症候特点和病理机转,认为导致这类疼痛发作的原因是营卫不利,气血不和,阴阳气血不调,而造成局部肿胀、麻木、恶寒、发热等症候。“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冷,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张氏在阴阳荣卫不通而致痹(历节)的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治疗痹病的方药,宣痹通络都是以桂枝汤、桂枝加黄茌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等,以补气益血,调和营卫为主的治疗方法。 公元五世纪,晋代名医名医皇甫谧对风湿病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在《针灸甲乙经》里提到“所谓痹者,个以其时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盛者,其人易已。···其入脏者死。”这里他还特别指出痹病除了出现关节肌肉等的痛、着、行各痹外,还可以看到有痛、痒、热等变痹或不仁。《针灸甲乙经》中还提出了治疗痹病的具体方案,如膝病可取犊鼻,”“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刺膝无疑”。“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膝寒痹不可屈伸,髀关主之。”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总论》对风湿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状肌肉顽厚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认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单元感冒 1感冒之名最早见于::《仁斋直指方》。2感冒的病机主要在于:卫表失和。3实行感冒的特点:传染性大,病情较重,不限季节,易于流行。4感冒的发病季节以:冬春。5感冒的主因:风。6明确提出“时行感冒”的是:《类证治裁》。7暑湿感冒,暑热偏盛,热盛烦渴:黄连香薷饮。8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虚体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第二单元咳嗽 1最早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的著作:《景岳全书》。2咳嗽初起忌用:棵子,五味子。3外感咳嗽的资料原则是:祛邪利肺。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内经》。5最早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的是:张景岳。6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鉴别:病程的长短。起病的缓急。疾病的新久。属实属虚。7 外感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内伤4痰湿蕴肺证: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咳声重浊,痰多胸闷)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 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干咳,咳声短促,脉象细数) 第三单元哮证 1哮病大发作期的病理性质:邪实。2哮病发作时的病理环节在于:痰阻气闭。3哮病最主要的发病诱因是:气候突变。4哮病的别名:呷嗽。哮吼。哮喘。齁齃。5哮病的宿根:痰。6寒哮久发易伤内脏,一般伤及:肺脾肾。7哮病之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8明以后首先提出‘哮’与‘喘’为两个不同病症的医 著始于:《医学正传》。9‘最早阐明哮喘病机为痰:朱丹溪。10哮病发作时以斜实为主,辨证应当分清: 寒热。11 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咳痰稀薄多沫咯吐不爽)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7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8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单元喘证 1最早提出喘证虚实分类法的:《景岳全书》。2实喘的表现:呼吸深长。气粗声高。痰鸣咳嗽。脉数有力。 3虚喘的治疗尤当重视:治肾。4实喘的治疗原则:祛邪利气。5喘脱的病机为:肺气欲竭,心肾阳衰。6喘证持续不已的病位在:心。7 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痰多稀薄带泡沫,恶寒发热)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恶寒无汗,咳吐黄稠痰)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感冒:恶寒(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 【辨证论治】 普通感冒,一般邪在肺卫,多属表证,故治疗采取解表散邪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论治。但是,在对感冒的治疗中,注意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宜补益太早。 1、风寒证 ☆主症: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藿香正气水) 气虚之人,可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 2、风热证 ☆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方药:银翘散 3、兼证 ⑴挟湿: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酸痛,苔白腻,脉濡。治宜疏风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 ⑵挟暑: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新加香薷饮 咳嗽△ 根据其发生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P63) 1、外感咳嗽 ⑴风寒咳嗽证 ☆主症: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可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楚、头胀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 方药:杏苏散 ⑵风热咳嗽证 ☆主症: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⑶燥热咳嗽证 ☆主症:干咳少痰,或痰粘稠粉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咳引胸痛,或兼有身热、形寒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咯数 ☆治方: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以上外感咳嗽诸证,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咯痰不爽,而表证、燥证不明显者,均可=可选止嗽散加减 2、内伤咳嗽 ⑴痰湿咳嗽证 ☆主症:咳嗽痰白而稀,胸脘作闷,或食纳不佳,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背) ⑵肝火犯肺证 ☆主症:气逆作咳,咳引胁痛,面红喉干,烦热口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法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 方药: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 ⑶肺虚咳嗽证 ①肺气虚证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感冒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 散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风燥伤肺疏风散寒,润燥止咳杏苏散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 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 加减泻白散合 黛蛤散 肺阴亏虚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哮病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发作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定喘汤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 膏汤 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缓解肺肾两虚补肺益肾 生麦地黄汤合 金水六君煎 喘证风寒壅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 散 实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合三子 养亲汤 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宣肺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 汤 虚肾虚不纳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 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 锡丹 肺胀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 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 肺痨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虚火灼肺滋阴降火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 散 气虚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or参苓白术散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胸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 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心悸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or朱砂安神 丸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 宁心安神 苓桂术甘汤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定义 “风湿病”的特点: 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b、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c、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个体差异甚大 d、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e、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延长 “风湿病”的范围 风湿: 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行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风 “痹证”: 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肿胀,活动不利,甚或灼热的疾患。 “风湿病”的病因: 正气不足邪气侵袭 风――》行痹寒――》痛痹湿――》着痹热――》热痹 感染,环境因素,遗传 “风湿病”的辨证(诊断)

辨证要点: 1、区分阴(风寒湿)痹与阳(热)痹 2、辨别风,寒,湿之偏盛,偏衰 3、辨别有无痰,瘀阻滞经脉 4、辨别虚实 辨证标准: 行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症: 恶风,发热,或自觉关节冒风,关节屈伸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痛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缓,遇寒则剧。兼症: 关节僵硬,不可屈伸,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着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肿胀,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 兼症: 周身酸痛,倦怠,手足沉重,活动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甚拒按,得冷稍缓。兼症: 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宁1舌脉: 舌红,苔xx,脉滑数 尪痹 主症: 痹证久治不愈,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强直 兼症: xx僵+脏腑虚弱症 舌脉: 舌脉变化明显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内科实习自我鉴定

中医内科实习自我鉴定 内科医生需要常常总结反思的,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篇中医内科实习自我鉴定,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内科实习自我鉴定篇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为期十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实习是我们将理论用于实践,用于临床所迈开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心得体会亦不少,下面为我对本次实习的自我鉴定: 我xx市中医院实习,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和规定,我分别到了内、外、妇、儿、五官、急诊、骨伤等七个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冻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十个月的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此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与所在实习医院的党支部取得联系,保证离开了学校,不在培养人的视野仍能继续吸取党的教育,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其间我踊跃参加了实习单位及各科室组织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各项活动,使自己的实习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总之,我对自己实习期间的表现是较为满意的,同时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也充满了信心,也诚挚希望大家能给我提更多宝贵的意见各建议,帮助我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人通过半年多的护理工作实习,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护理条例培训,多次参加护理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让病人满意,这是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丰富法律知识,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并且可以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都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内科实习自我鉴定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护士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风湿病中医药治疗体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风湿病中医药治疗体会 作者:王义军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 刊名: 中医药学刊 英文刊名: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6,24(1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丛培全.CONG Pei-quan风湿病中医学概念及研究现状探讨[期刊论文]-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7(3) 2.杨满菊.娄广亮治疗风湿病常见药物副作用的中医认识及处理要点[期刊论文]-光明中医2008,23(11) 3.庞国伟.谭光群.李晖.张东六种祛风湿中成药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期刊论文]-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14(3) 4.李军.龚孟怡芪藤活络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湖北中医杂志2003,25(6) 5.孟德青.张道云.陈书增.孟勤.刘顺海除痹止痛方治疗风湿病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2) 6.仲韦旭.金明秀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菁[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 7.陈伟.彭剑虹浅论类风湿关节炎HPA轴功能改变的中医药治疗[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5) 8.冯兴华《素问·痹论》与现代风湿病学[期刊论文]-中医杂志2008,49(4) 9.陆燕.周学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征研究探析[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3,21(6) 10.周明爱.单晓阳.于守杰.左振素左振素老师谈中医风湿病诊疗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7,27(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013184900.html,/Periodical_zyyxk200612056.aspx

中医内科常见病病因、病机、治则

1、感冒病机:体虚心失所养、邪扰心神不宁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相关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治则:虚补养、实祛邪 病位:肺卫8、胸痹 治则:解表达邪病因:寒邪、饮食、情志、劳倦、体虚2、咳嗽病机:心脉痹阻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治则:先治标,后治本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9、不寐 治则:实证祛邪利肺、标实祛邪止咳、本虚扶正补虚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体虚 3、哮病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 病机:伏痰遇感,痰随气升治则: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密切10、头痛 治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病因:外邪情志、劳倦体虚、外伤 4、喘证病机:外感邪扰清空、经络不通或失荣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病位:肝、脾、肾病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肾失摄纳治则:实祛风、虚益肝肾 病位:主在肺肾,涉及肝肾11、眩晕 治则:实祛邪利气、虚培补摄纳病因:情志不遂、体虚血瘀、饮食失节5、肺痈病机:失养、痰扰,风火痰瘀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病位:头窍、与肝、肾、脾 病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瘀热互结治则:补虚泻实,调理阴阳 病位:肺12、中风 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病因:内伤劳欲、饮食情志、气虚邪中6、肺痨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因:正虚体弱、感受痨虫病理:虚、火、风、痰、气、血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病位:在脑,与心、肝、肾 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相关、涉及心肝治则:平肝熄风、化痰祛瘀 治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13、痫病 7、心悸病因:七情饮食、六淫外伤、它病之后病因:体虚劳倦、七情药食、感受外邪病机:脏腑失调、痰浊逆乱、蒙蔽清窍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_黄颖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黄 颖 (陕西中医学院伤寒金匮教研室,陕西 咸阳 712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犯小关节为主,同时也可累及全身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常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由于滑膜炎的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骨质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坏,终致关节畸形、强直、活动功能障碍。临床上致畸和致残率很高,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本病属中医学之“痹证”、“历节”、“痛风”范畴。中医药对RA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本文旨在探讨RA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从而为临床更好地辨证论治提供借鉴。 1 邪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1.1风寒湿邪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胜者为着痹。”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多是由外而内,由于久居寒冷,或触冒风雨,或劳累后感受寒湿之邪均可使人体卫外功能减弱,风寒湿邪侵入经脉,致使关节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病。风为百病之长,其为阳邪,开发腠理,穿透力较强,寒邪凝滞,其性收引,寒邪借助风力内侵,风寒交结,而致经脉拘挛。加之湿邪黏着、胶固之性,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筋脉失养,绌急而痛。由于感邪偏盛的不同,临床表现有所不一。如风气盛者,因风性善行数变,易使痹证游走不定而成行痹;如寒气盛者,因寒性凝滞,易使痹证固定部位,疼痛剧烈而成痛痹;如湿气盛者,因湿气黏滞重着,留注关节,所谓“湿胜则肿”,易使肌肤、关节麻木、重着、痛有定处而成着痹。 1.2风湿热邪 人体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是形成热痹的原因。风热之邪与湿相并,合邪为患,湿热之邪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以致局部红肿灼热,关节疼痛不能屈伸。素体阳盛,阴虚有热,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以致出现关节灼热红肿疼痛,发热而形成风湿热痹。湿热交蒸,气血瘀滞于经脉关节,因湿性黏滞,病程缠绵难解。临床上可见关节肌肤红肿,疼痛,重着,抚之有热感,或久触而灼。 1.3痰浊 痰浊是由水液输布障碍,水湿停滞,聚湿而成。在RA中痰浊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外感湿邪,日久不除,湿聚成痰;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或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湿不行,聚湿成痰;瘀血阻滞,经脉不利,水液道路不畅,水湿停滞,聚湿成 痰。痰浊留窜骨节经络,闭阻气血,凝而为痹。 1.4瘀血RA与瘀血的关系,古代医家已有所认识。脉络痹阻是痹证的重要病理环节。且RA 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则影响血液运行而见瘀血,故《类证治裁?痹证》说:“痹久必有瘀血”。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也有“瘀血致痹”说。痹证夹瘀的原因有很多,如寒邪侵犯经脉,使经脉收引,血液运行迟缓,而导致血瘀;热邪循经入血,热盛则伤津耗液,使血液黏稠凝滞,瘀塞经脉;久病耗伤正气,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经脉失温,血行滞涩,都可导致瘀血的发生。瘀血既是RA病理过程中的产物,瘀血的形成又可加重各种证候。RA 患者常有关节肿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久治不愈,以及局部硬结瘀斑,肌肤干燥无光泽,甚则肌肤甲错、舌质紫黯等瘀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 正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 正气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人体的一切抗邪能力,如卫气的卫外功能、脾胃滋养功能、肾精的充养功能、血液的濡养功能、经络系统的调节功能等,均属正气的范畴。正气虚弱,则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其抗病能力、康复能力减弱,早在《内经》中就认为正气充盛,邪气无从入侵,正气亏虚,邪气才可乘虚而入。如《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在RA的发病机制中,正虚是致痹的内在因素。机体正气不足时,外来风寒湿热邪才可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阻不通,而发痹病。2.1脾虚 饮食失节,或因劳倦内伤,或外受寒湿之邪,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浊内生,湿浊为患而致痹,如《素问?痹论》指出:“饮食居处为其病本。”脾位于中焦,主运化、升清和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脾是人后天之本。脾虚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筋骨血脉失于调养,发为痹病。 2.2肾虚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只有当肾气充盛时,方能“筋骨坚”,从而达到“筋骨劲强,肌肉满状”的状态。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当、房室不节而致肾精亏虚,则骨髓失充,筋骨失养,发为骨痹。华佗在《中藏经?论骨痹》中说:“骨痹者,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7)04- 0036- 02 收稿日期:2007-02-16 作者简介:黄颖(1978-),女,甘肃兰州人,助教,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36

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医科实习心得体会1 本人于20xx年8月开始在XX市中医院实习。本抱着潜心学习中医的决心来到大连,但实际情况与我所想竟全然不同。第一次是在内科门诊与中医老教授抄方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我经常与肾病的中医专家王荣欣老师谈论中医的各种学术问题。我们畅所欲言,我的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最后我们既是师生,又是好友。她常借我买的一些书看,我也经常到她的门诊去听她看完书后的体会,我就能比较和我看完书后的体会有何不同。那三周和后来的几次拜访是我学到东西最多的时间。后来就是连续的病房实习。那时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医生对中医知识的缺乏。我有时问自己:“这是中医院吗?”因为他们看病治疗几乎都是以西药为主。中药只是补一补正气,提高一下免疫力之类的,根本不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他们还含笑而说:“周四是开大方的日子。”而开一些很大的方,很多味药,价格也很高。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学生开这些方,“看着差不多就行”就下医嘱了。偶尔有时候会改方,但原因竟然是学生开的某几味药太便宜,换几个差不多功效的而价格高一些的药。难道这就是我将来要工作的我们中国的中医院的情况吗?在神经二病房的时候,我的同学因没在带教老师陪同下去与患者交流而被主任痛骂。他只是想去补充收集一下老师没有收集完整的中医四诊资料而已。学校要求我们要写16篇临床病历。我虽然觉得抄这些病历几乎提高不了自身的什么修为,但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抄两篇交差。还没等下笔就被主任痛骂,说些什么这是患者的隐私,不能让你抄之类的。看来她对我印象不怎么样。骂得好!我本就觉得这是浪费我时间,不抄了。当我要转到普外实习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了。我断然拒绝了医院的安排,自己去找了内科门诊的主任———大连治脾胃病最有名的中医—李吉彦教授。他平时是不带学生的。但看到我的诚意,又经我跟科教那边多方协谈,他终于同意了。我终于感觉到我开始学中医了。他先看一个患者,写方,递给我,我抄,我再重新看一遍那个患者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内科常见病-肺系病证练习题

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肢体经络病证(腰痛、痹证) 一、最佳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寒湿腰痛症状特点的是 A、腰部冷痛重着 B、腰痛如刺 C、静卧疼痛不减 D、寒冷阴雨天气加重 E、转侧不利,逐渐加重 2、瘀血腰痛,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身痛逐瘀汤加减 B、少腹逐瘀汤加减 C、血府逐瘀汤加减 D、膈下逐瘀汤加减 E、补阳还五汤加减 3、下列不是湿热腰痛特点的是 A、腰部重着而热 B、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 C、身体困重 D、腰部冷痛 E、舌质红,苔黄腻 4、肾虚腰痛,偏于肾阴虚者,可服用 A、河车大造丸 B、左归丸 C、六味地黄丸 D、青娥丸 E、右归丸 5、患者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身体困重,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治宜 A、清热化痰,舒筋通络 B、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C、利水消肿,舒筋通络 D、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E、健脾渗湿,舒筋止痛 6、痹证的发病因素不包括 A、风 B、寒 C、暑 D、湿 E、热 7、某男,69岁。常日工作于海鲜市场,近日偶感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患处肿胀且固定,手足沉重,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滑。治疗宜选用的治法是 A、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B、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C、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D、化痰祛瘀,滋养肝肾 E、解表散寒,祛暑化湿 二、配伍选择题 1、A.甘姜苓术汤 B.独活寄生汤 C.四妙丸 D.身痛逐瘀汤 E.右归丸 治疗腰痛时, <1> 、肾阳虚腰痛,治宜选方 A B C D E <2> 、湿热腰痛,治宜选方 A B C D E 2、A.腰部疼痛,重着而热 B.腰痛如刺,痛有定处 C.腰部冷痛重着 D.腰部隐痛 E.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 <1> 、寒湿腰痛的特点是 A B C D E <2> 、湿热腰痛的特点是 A B C D E <3> 、瘀血腰痛的特点是 A B C D E <4> 、肾虚腰痛的特点是 A B C D E 3、A.乌头汤 B.桃红饮合独活寄生汤 C.防风汤 D.归脾汤 E.薏苡仁汤 <1> 、症见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可选用 A B C D E <2> 、症见肢体关节酸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温痛减,可选用 A B C D E <3> 、症见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患处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可选用 A B C D E <4> 、症见痹证日久不愈,肢体、关节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可选用 A B C D E 4、A.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疼痛呈游走性 B.肢体关节疼痛,部位固定,遇寒痛甚 C.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肿胀散漫

风湿病地机理病症

中医风湿病概论 中医风湿病(原称为“痹症”或“弊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淤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 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根据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中医风湿病包括的疾病范围很广,更加符合实际。西医学所指的风湿病,全称应是“风湿类疾病”(rheumatic diseases rheumatism)。反侵犯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均属风湿病范畴。 一、风湿病的分类 (一)风痹 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以其性走窜,疼痛游走不定为症状特点。因风为阳邪,“上线受之”,故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腠理空虚,故有恶风、汗出之表现。也称“行痹”。 (二)寒痹 因阳气不固,感受寒邪为主,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 痛减或缓解。《内经》所谓“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因阳气不足,又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其症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也称“痛痹”。 (三)湿痹 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肉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重着麻木为特征。因脾主湿,而湿性粘滞,阻碍气机,故一般湿痹多兼有脾湿不运或湿困脾 土及气机不畅等症状,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濡缓等。也称“著痹”、“着痹”。 (四)热痹 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 口渴、舌苔黄腻、脉相滑数为特点。因火热阳邪,色赤入心,且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这种风湿病疼痛显著,关节不能屈伸,医家多称之为“疼烦”。(五)燥痹 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的一类痹症。《内经》即已论及:“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对于燥邪致痹,虽未展开论述,但以意在其中。“燥痹”之表现,因“燥胜则干”,以阴血津 液不足,筋骨关节失于濡养,出现肌肉瘦削,关节不利,口鼻干燥,目干而涩等症为主要特 点。 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很少独伤人,多兼夹而至。故上述风、寒、燥、热、湿诸痹,是以某一外邪为主致病,并非不兼夹他邪。 二、风湿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对风湿病病因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代表了古人对风湿病外因的认识,同时古人也意识到外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内

中医内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5篇(通用)

中医内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5篇 中医内科护士实习心得体会(1) 五个月实习生活中,有疲累也有无奈,有时脚磨得起泡,有时忘记吃饭,有时为病患间的不适而烦恼,但渐渐地随着实习生活的深入,我们开始懂得这一份责任在我们肩头的重量,间或会出现有些病患的不理解,我们的操作会让他们疑虑和担心,但生活的很充实却也独立孤寂,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好朋友们也已“四分五散”;生活的现实与梦想就像一个个被充实盈彩的泡沫,有着一份期待,也有着一份破碎的沉重。短短的十个月,让我懂得生活或许就是这样,有苦才能体会到甜的味道,才会懂的珍惜! 在神经内科实习的时候,高竹霞老师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170的个子,挺着怀有8个月多的小BABY还坚持着上班。她干活麻利,动作漂亮,操作规范,有时操累到双脚都水肿了,但依旧每天笑呵呵的,并没有那些孕妇的矫情。这就是护士的一种精神,不管怎么样都坚持在岗位,把病患放在第一位,有时我也感觉很大的压力,护士确实很辛苦,即使挺着大肚子还是要照常上班,坚持着一份责任与执着,有时会遇到病患及其家属的不理解,但是我们依旧微笑着生活,因为我们是坚强的打不倒的护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想起高竹霞老师挺着大肚子忙碌的身影和那美丽的笑容,我就会甩甩头,调整心情继续工作。 第一个月中虽然缺乏操作的机会,但是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紧接着进入了普外科,这个科室里真的很和谐很温馨,学生和老师就像朋友一样的工作,也正是由于在这个科室和老师们温馨的相处,我学会了更多基本操作的方式和技巧,没有压力和负担,工作麻利,很少出错,得到了老师们的鼓励和和好评,在治疗室的一星期中,许多老师都说我是柏芝华老师的得力助手,就如小宰相一样,说柏老师都可以把治疗室放心的交给我!我听了之后,心里不 知有多高兴,这份鼓励和认可,使我工作的更加仔细,认真与负责,说起柏老师,她是一位温柔而宽容的女性,记得交我们配三升袋时,其他学生也在旁听,由于我粗心将一个液体加错,导致了其他液体的浪费,然而她没有在学生面前指责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