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及其启示_陈宝华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及其启示_陈宝华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及其启示_陈宝华

2009年第4期

高教探索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收稿日期:2009—03—18

作者简介:陈宝华,深圳市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广东深圳/518055)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及其启示

陈宝华

要:本文从历史纵向角度追溯英国高等教育体制从二元制到一元制变迁的历程,分析其变迁的原因,

并进一步阐述其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高职教育;启示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从二元制到一元制的变迁历程近年来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导致1992年英国废除二元制的因素是什么?这对探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到什么启示?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与实践直接相关的问题。

一、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由“二元制”到“一元制”的变迁

1965年4月,英国教育与科学部大臣克罗斯兰(A.Crosland)在伍尔维奇多科技术学院发表演说,宣

布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双元制”。

按照双元制,英国高等教育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大学为代表的自治部门;另一部分是以技术学院和教育学院为代表,属于公共部门。克罗斯兰认为,统一的高等教育制度应按照阶梯原则实行分层,大学在上层,其他院校在下层。两类院校最重要的区别是:大学是自治的,可以获得大学拨款委员会的资助,且有学位授予权;而公共部门的院校则属于地方管理,经费由地方资助,且自身无学位授予权。

[1]

1966年,英国教育与科学部颁布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计划》白皮书,将巴思等8所高级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并将原有90多所独立学院合并为30所与大学平起平坐的多科技术学院,

使之成为二元制中“公共部门”的高等教育。这一决策的出台受到大学校长委员会以及拥护1963年《罗宾斯报告》的民主进步人士的批评。5年后,克罗斯兰本人也承认“犯了一个令人吃惊的错误”[2]。

1987年4月,议会和下议院发布了《高等教

育:迎接挑战》白皮书,认为多科技术学院和地方学院应当脱离地方政府,并决定改组大学拨款委员会为大学基金委员会,建立多科技术学院和学院基金委员会,分别负责各自的资金筹措和分配。1988年《教育改革法》公布后,两个基金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二元制中大学与非大学的结构与经费两部分联结起来了。1991年5月,教育和科学部公布《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白皮书,建议废除高等教育二元制,建立一个单一的高等教育框架。这个新框架的主要特征包括:建立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允许多科技术学院及其他合格的学院升格为大学。时任首相梅杰认为,

“我们的改革将主要结束大学

与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之间日益严重的人为区分”。1992年英国颁布《继续和高等教育法》和《苏格兰继续和高等教育法》,宣布成立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同时撤消1989年才设立的大学基金委员会和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基金委员会;同时,还宣布解散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授予多科技术学院大学地位;同意多科技术学院申请改名为大学,使其具有和大学相等之地位,享有自行颁授学位之权力。这两个法案成为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变革的分水岭,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框架的形成。最后,英国34所多科技术学院以及部分其他学院被改称为大学。一个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取代了运行20多年的二元制,实现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新融合,从而完成了由二元制到一元制的变迁。这

71··

场变迁被称作是“英国高等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结构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3]

二、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原因分析

1.二元制是一种教育机会不平等的教育制度

二元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调解了“精英”与“大众”型高等教育之间的矛盾。二元并进的格局使英国高等教育从“精英”体系演变成“精英—大众”体系。尽管从二元政策的意图看,其目的是实现“平等存异”原则,但事实上它却使高等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分层。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校在与大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人们的观念中两类高等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管理和经费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首先,从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原则看,大学保持自己传统的学术任务,而非大学的公立高等教育部门则必须发展职业高等教育和相关类型的高等教育。其次,在经费拨款方面,大学具有自治权,经费由政府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拨给,财政开支有较大的独立性,而且经费充足;非大学由地方教育当局管理,人权和财权都在地区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只能由其按照预算申报年度经费拨给学校资金。最后,从特征方面看,具有“自治传统”的大学有超然性、学术性、保守性和排外性;而“服务传统”的非大学却具有回应性、职业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另外,大学与非大学的区别可以从管理、学位、学制、教学和招生范围等方面看出。

2.高等教育的“学术漂移”使两种体系趋同化

1983年克拉克提出高等教育的“学术漂移”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能并非一定要忠实于创办初期制定的目标,可随着学生的就业选择、高等教育灵活性结构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发生变化。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自建立之日起,就选择了更像大学的道路,向着“学术”目标迈进。通过所谓“在学术上的漂移”过程,多科技术学院缩小与大学的差别,努力确立自己与大学相同的质量与标准。在学位方面,学校考试的学位授予课程给非大学造成较大压力,由此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多元学位。在课程方面,几乎所有非大学都逐渐偏离最初以地区性学生及职业性课程为主的定位,提供了“学位”课程。在招生方面,它们也不再局限于社区和在职学生,而向全国招生。总之,多科技术学院不甘心保持“非正统”大学的地位,一直都想努力提高地位,成为大学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它越来越多地追求学术、越来越近地趋向传统大学。这种“学术漂移”的转变是对学生需求、教师期望等各种需求的理性反应。

同时,由于20世纪80年代政府的经费削减,需要整个高等教育更具有“走向市场”的经营特点。由于职业性学科教学的变革,大学与非大学在许多方面变得比较相像。多科技术学院在追求学术漂移的同时,仍然保持自己固有的特色,继续发挥着原有优势。而人们对“大学”一词的理解也扩大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学发现它们自身在压力下呈现了“多科技的”特征。大学和非大学机构在研究能力、学术力量和教师资格等方面都越来越相似,都体现了同样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方针,提供同样内涵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由于大学与非大学的彼此漂移进一步扩展,大学与非大学都逐渐将触角伸进彼此领地,逐渐趋同化。

3.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构的调整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组织与高等教育组织之间的一个中介组织——

—大学与非大学的拨款机构。

英国大学的拨款机构先后有过两个:大学拨款委员会和大学基金委员会。作为政府与大学间的缓冲器,大学拨款委员会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其自治权被一点点地剥夺。1987年撒切尔政府成立的专门委员会发表的《大学拨款委员会评论》指出,大学拨款委员会存在很多问题。1988年《教育改革法》中提出让“大学基金委员会代替大学拨款委员会”。1989年4月,大学基金委员会取代了大学拨款委员会的位置。多科技术学院自诞生起就出现一个问题:缺乏一个类似大学拨款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协调各校的活动。1979年起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向多科技术学院的某些系和专业提供研究资金,但与大学相比,资助力度较小。直至1989年4月才成立了一个与“大学拨款委员会”平级的机构——

—“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基金委员会”。

1992年,政府颁布了《继续和高等教育法》之后,多科技术学院也被赋予了与大学同等的地位。1993年4月,“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作为惟一的拨款机构代替了大学的拨款机构“大学基金委员会”和非大学的拨款机构“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基金委员会”,成为新的拨款机构运行机制。新机制根据传统的“1992年前大学”和由多科技术学院升格的“1992年后大学”的科研能力和运作效率有选择地拨付经费,共同签署拨款备忘录和管理条例。这

72··

样就把大学与非大学的财政拨款运行以及其他有关经费的程序都统整在相同的一个机构之内,从而实现大学与非大学的统一。

三、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1.构建独立体系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国提高高职教育办学层次的呼声日益高涨,有人主张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并列的大专——

—本科——

—研究生的多层次、有梯度的高职教育体系。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考察,笔者认为,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显著加大,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构建独立的高职教育系统并不可行,此举必将会加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不平等,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发展本科甚至是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并统一改名为大学,由政府拨款资助,且有与大学平等的地位,享有自行授予学位的权力。同时,高职教育应借鉴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经验,继续保持自己固有的特色和定位,发挥原有的优势,即面向“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定位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分类”中的5B教育。

2.公平对待,为高职教育发展构建平等政策平台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和不均衡性,是不平等的高职教育政策的必然结果,应予以纠正。笔者现以教育财政政策为例。首先,政府应按照由教育成本确定经费配置比例的原则,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供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改变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区域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的不平衡现象,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成本投入体系。其次,应提高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在确保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应降低高职教育的收费标准,从而为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创造公平的投入环境。第三,应使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经费标准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经费标准大体持平,或者略高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经费标准,以改变目前两者在收费标准上出现的较大差异。第四,在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框架内,高职院校贷款的权力应受到一定的限制,保证高职院校的适度发展。

3.积极“漂移”,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借鉴英国大学与非大学彼此“漂移”的经验,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能并非一定要忠实于创办初期制定的目标,高等院校在追求其创建或升级后的初级目标后的一段时间,应把自己作为其他类型高等教育机构的竞争者来考虑自身的发展与定位。高职教育应在保持和发展自己固有特色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内涵,向着“学术目标”迈进,努力缩小与大学的差距。有人认为高职教育应专心做好“本职”工作,不应“越位”,甚至认为高职教育不应有科研,不应有“学术”,笔者不以为然。何为“本职”?本职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别,相互竞争的态势,作为一种后发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要站稳脚跟,赢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必须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后发优势,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尤其是应用性科研竞争力,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2]黄福涛主编.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89.

[3]张建新,陈学飞.从二元制到一元制——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

73

··

英国教育体系

英国教育体系 英国留学有很多优势。一.时间短:硕士一年,本科两到三年。二是水准高。三是可打工:法定每小时最低工资合计人民币70元以上。四是可移民:毕业后可无条件在英国工作生活两年,如果申请到正式的工资许可,则可移民。五是公费医疗:无需购买医疗保险,享受与英国公民同等的免费医疗待遇。近年来,到英国去的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增长是很快的,2005年英国大学正式注册的留学生人数是5万多人,现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在留学人员的层次方面,差距也逐渐加大。在回国服务的意识方面,留学生有很强的回国就业和创业的意识。而且留学生的年龄是逐年降低的。英国的教育体系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义务教育,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 一、义务教育 (Compulsory Education) 英国的学生从四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学校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家长必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小学教育一般持续到11岁,然后进入中学。一般来说,英国国立小学为5至11岁的儿童而设;在苏格兰及英格兰部分地方,小学学龄延至十二岁。小学通常分为幼儿及初级两部分。但有些地区由国立地方教育局所开办的学校则使用三级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学。小学生八或九岁转读高小,并在12或13岁时读中学。大部分小学都是男女同校的。私立小学通常被称为预备学校,为7至13岁的学生作好准备,通过考试入读私立中学。虽然英国的私立小学(Prep school)大多接受海外学生,但来英国留小学的为数实在不多。 英国的中学不分初中高中,从中一到中五共五年的时间。英国中学的类型包括私立寄宿中学、私立走读中学、公立中学、公立延续教育学院。在十三岁到十六岁的时候,学生们进入独立学校,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准备GCSE的考试,GCSE是一个普通中学教育证书, 是完成中学教育最后两年(中四、中五)后取得的文凭。学生们可以选择最多至十个不同的科目。拿到了GCSE的证书后,学生就可以决定是要念高等学校还是为工作做准备。由于英国的公立中学不能招收16岁以下的学生,因此国际学生一般只能选择私立学校,其中以寄宿中学为佳。学习GCSE课程的中国留学生较少,只适合16岁以下的少年学生选读。 二、延续教育(Further Education) 继小学(Primary)中学(Secondary)教育之后的“第三级教 育”(Tertiary)。为进入高等教育或者就业打下基础。是中国的高中学生留学英国的关键阶段。分为两种体系:学业路线(Academic Route)和职业路线(Vocational Route)。学业路线着重于培养学术研究方面的人才,职业路线则培养在各种行业中具有专门技能和知识的人才。

英国的教育体系

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实行5~16岁的义务教育,威尔士实行4~16岁的义务教育。虽然都是要实行义务教育,但是,英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的教育体制与苏格兰的教育体制是不一样的。 2.小学教育(Preparatory/Primary education) 与中国一样,英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小学学制为6年,但是儿童5岁(威尔士儿童4岁)就上学,在7岁时要参加关键阶段1(Key Stage 1)考试,11岁时参加关键阶段2(Key Stage 2)考试并完成小学教育。苏格兰小学学制为7年,12岁小学毕业。 很多海外(包括我国)学生在7岁时才接受小学教育,可以进入英国私立学校学习,通常是寄宿学校,这样的话,学生将在13岁小学毕业,以后各阶段教育完成年龄都要顺延两年。 3.中学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 英国中学教育持续7年,分为两个阶段,16岁前阶段和16岁后阶段。16岁是指英国学生的教育年龄。 这个阶段的教育也可称为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的。把英国学生16岁以后阶段的2年A level教育称为大学的预科教育是不妥的,其实,英国的2年A level教育毕业水平是高于中国的3年高中教育毕业水平的,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大学的学制是三年的原因了。 英国学生在14岁之前要学习科目众多的中学教育课程,并在14岁时参加关键阶段3(Key Stage 3)的考试。学生从14岁开始,除了学习英语、数学以及科学类等核心课程以外,还需要学习四到五门选修课程,两年后,也就是16岁时,参加关键阶段4(Key Stage 4)的考试,这就是中级普通教育证书(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考试,或者参加国际中级普通教育证书(IGCSE:International GCSE)考试,或者参加普通苏格兰教育证书(SCE Standard Grade:Scottish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考试。 在16岁完成了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后,可以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工作。当然,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学习,学习有两个方向:学术方向以及职业方向。如果想将来攻读学位课程,也就是想进行学术方向的学习,通常还要学习两年,最后参加高级普通教育证书(GCE A level)考试或者国际中学文凭(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考试,在18岁时完成中学教育。在苏格兰,16岁学生只需要学习一年高等苏格兰教育证书(SCE H-grade:Scottish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Higher Grade)课程并参加考试,成绩合格可被苏格兰大学录取,如果成绩不太理想或者想去苏格兰以外的大学上学,可以再学习一年,提高原来课程的成绩或者参加高级高等苏格兰教育证书(SCE Advanced Higher Grade)考试。

英国高等教育状况、发展趋势与借鉴

英国高等教育状况、发展趋势与借鉴 摘要:介绍英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大学的类型,发展阶段,发展趋势,涉及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教管理、质量监控机构与机制、科研与教学评估、教育拨款机制,学校收入与学生收费、海外招生、对非正规教育机构的清理整顿等方面,观察当前英国社会争论与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我国高教值得注意和思考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现状趋势管理 2004年暑期,我赴英国学习考察,对英国高等教育增进了了解,开阔了视野,现将英国高等教育的一些情况与个人的思考作一介绍: 一、英国高等教育基本情况与现状。 英国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目前,英国有100多所大学,在校大学生有200多万人,其中规模较大的(如伦敦大学)有10多万人,规模小的(如皇家学院)仅几百名学生,一般大学在校生规模为1.5万~2万人。英国大学均由国家设立,除了一所白金汉学院为私立大学外,其他均为公立大学。从目前英国社会的民意看,仍普遍希望国家保持公立学校的性质,延续教育、公共医疗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的传统。

目前英国高校的分布: 地区大学学院合计 英格兰 91 43 134 苏格兰 13 7 20 威尔士 9 4 13 北爱尔兰 2 2 4 英国(总计)115 56 171 英国高校大致可分为四种办学类型,即普通大学、专业学院、开放大学、私人大学。前三类高校的办学资金均由政府提供,后一类高校仅1所,其办学经费主要靠收取学费来支持。 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时期看,可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1、典型的传统大学,如牛津、剑桥大学,这些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建于12世纪),声誉卓著,拥有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队伍,学生素质较高,办学质量可靠,办学经费充裕。为保证其办学质量,校方一直注意控制学校的办学规模,在教学与科研上实行富有盛名的导师制。过去,这些学校的

英美高等教育分类政策比较——以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为例

#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 英美高等教育分类政策比较 )))以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0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0为例 陈 厚 丰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410082) 摘 要: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0和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0都是在20世纪60年代 出现的政府干预高校分类的典型案例,但二者实施的结果、成效和最终命运却截然不同。以这两个政策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对世界高等教育特别是中国制定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分类政策;英国高等教育/双重制0;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0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03(2009)1220088206 Comparison of Anglo 2American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To take Br itish binar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master pla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alifornia for an example CH EN H ou 2feng (I nstitution of E duca tion science ,H unan Univer sity ,Changsha 410082,China) Abstract:British binar 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California H igher Education Master Plan are the typical cases of higher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with gover nment interven 2tion appeared in the 1960s,but both the results of the implementation,effectiveness and ul 2timate fate are very different.These two policies as typical cases fo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has an impor tant inspiration for the world higher education,especially for China developing the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classification policy;British binary higher education sys 2tem;the Califor nia H igher Education Master Plan 1966-1991年英国实施的高等教育/双重制0政策,是英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高校分层的典型案例;同一时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施了5高等教育总体规划(1960-1975)6,这是加州政府 通过法令形式、运用司法及行政力量对公立高校进行分层的经典案例。这两个政策开始实施的时间都是20世纪60年代,当时英美两国的高等教育都处于大发展、大转变时代;实施的途径和方式都是政府 # 88#2009年12月第30卷 第12期 高等教育研究Jour nal of H igher Education Dec.,2009 Vol.30 No.12 *收稿日期:2009210220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0规划重点课题(DFA090214) 作者简介:陈厚丰(1963-),男,湖南攸县人,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从事高等教育分类与评价研究。

英国史(自己整理)

阿尔弗雷德(古英语:?lfrēd, ?lfr?d,英语: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另译艾尔弗雷德、阿佛列等,是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时期威塞克斯王国国王,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自称且名副其实之人。他因率众抗击海盗民族维京人的侵略,使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回归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治,并且在政治上、文化上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世尊称为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阿尔弗雷德大帝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英国国父”,也是惟一一个被授予“大帝”(the Great)名号的英格兰皇帝。 七国时代(Heptarchy)或七大王国指从7世纪初叶~9世纪中叶,不列颠岛上出现的七国并立的时代。从5世纪中叶起,欧洲大陆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裘特人跨北海侵入不列颠岛。在征服当地克尔特人的过程中,许多小国逐渐合并为7个王国。南部有西塞克斯、南塞克斯和东塞克斯;东北部和中部有麦西亚、诺森伯里亚和东盎格里亚;东南部有肯特。相互争雄,战乱不已。埃格伯特建立起统一的英格兰王国。七国时代结束。 《末日审判书》指1086年,由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为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派遣官员到英格兰的每个郡(县)进行土地情况调查之后整理而成的全国土地调查汇编。其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由于调查是如此事无巨细,对接受调查者来说调查就犹如上帝在末日的审判一样,故此将其称作《末日审判书》。《末日审判书》的出台使王室准确地掌握了英国的土地及其生产状况,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简述:威廉征服及其影响 1.封建制度在英国的引进和确立 (诺曼征服)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威廉以爱德华曾面许继位为理由,要求获得王位。 1066年9月25日,威廉公爵便率领一只诺曼大军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登陆。(9月末,威廉召集诺曼底、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进行策划,率兵)入侵英国。英王哈罗德迎战。10月14日上午9点,双方间的搏斗,即哈斯丁斯之战正式拉开帷幕。英军战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不战而降。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诺曼王朝(1066~1154)开始对英国的统治。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影响:威廉及其追随者建立了以民族差异为基础的双层社会结构,使在威廉征服后的大约一个世纪中,英格兰社会上存在着以种族差异而形成的两个社会阶级:作为贵族统治阶级的诺曼人和作为普通平民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在重组英格兰社会和政府的过程中,威廉将封建制度引入到了英格兰,建立了英国的封建制度,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2.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末日审判说》的出台 1086年,由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为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派遣官员到英格兰的每个郡(县)进行土地情况调查并在之后整理而成全国土地调查文册。其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由于调查是如此事无巨细,对接受调查者来说调查就犹如上帝在末日的审判一样,故此将其称作《末日审判书》。该书使王室准确地掌握了英国的土地及其生产状况,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3.纠结的英法关系 在征服英格兰之后,威廉成为英格兰国王,但与此同时,他仍然是诺曼底大公。(由于诺曼底是法国的一个省,理论上讲,威廉仍然是法国国王的属臣)。随后几个世纪中的英格兰国王都一直保持着这种不正常的模式。作为在法国拥有土地的贵族,他们本应服从法国国王,但作为英格兰国王,他们又是独立的统治者,而且他们有着足够的实力来与法国国王抗衡。这种模式从征服者威廉一直持续到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大多数英格兰国王都会卷入法国境内的战争。 4.英国人文化生活习惯的变化(婚姻习俗、语言) 建立效率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威廉征服后,继承了旧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利用这一制度编写出台了《末日审判书》。威廉的继承人继续发展英格兰的行政管理制度。并开始实践“普通法”的司法体系,普通法在英格兰继续得到了发展,并最终成为美国法律制度的基础。

英国教育体制概况

英国教育体制概况 系别:物理与电信工程姓名:钟岳学号:2010110452 总概况 英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尽量发展个人才能,并将这些才能加以培训,进而贡献社会。 英国的中小学教育属于强制性教育。英国中小学校一般分为国立(免费)和私立(收费)两种,无论国立或私立,均有不少高水准的学校。因此,学校之水平,不可仅凭国立私立一概而论。对于中学毕业后意愿继续求学的学生,可进入高等教育或延续教育,延续教育由延续教育学院提供,设有各种专业的技术文凭课程文凭,同时也提供高等文凭课程和少量的学位课程。 属于高等教育的院校包括大学、一些艺术及设计学院,提供高等文凭、本科、硕士或博士学位课程。英国的所有高等院校都是国立的。 英国有语言教学的传统,各国的英语学校多源于此。英国语言学校众多,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规范。长期以来,英国语言教育相当繁荣,引人注目。 国立中小学 国立中小学的经费由政府拨给,提供免费教育。英国政府的视学官每四年审查所有国立中小学一次,确保学校能维持一定的水平。 小学在校学生年龄为5至11岁(1年级至6年级),中学为11至18岁(7年级至13年级)。学生在16岁时(即11年级末)会参加普通中学教育文凭考试(GCSE简称OLevel考试)。12年级至13年级(英文又称SixForm,中文也称中六)不是强制性教育,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的课程,13年级末学生会参加普通教育文凭中学高级程度及高级补充程度考试(GCEA/ASLevel简称A/ASLevel考试,AS课程相当于半个A课程)。合格的ALevel考试结果是大学入学的必备要求,不同的大学及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分数要求。 私立中小学 英国的私立中小学具有较高的平均水准,但不提供免费教育,经费来自学费和捐款。这些私立学校也需向政府注册,其学制与国立学校相似。英国有二千多所私立学校提供小学、预备中学、中学及SixForm课程(即ALevel课程,也就是12和13年级的课程),大部分私立学校提供住宿。 英国私立学校的收费根据地域、学校类别及名声而不同,英国学校一年有三个学期。 英语语言学校 全英国语全言学校是经英国文化委员会认可的,这些被认可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有所保证。英国文化委员会与ARELS和BASELT两个机构一同对英国的英语语言学校进行定期的检查以保证其符合一定的标准,检查内容包括教学质量、班级人数、教材、管理和学生利益等等。 各英语语言学校为不同英语水平和不同年龄的人士提供多种长期或短期的英语课程,其中有为培训基础听说写能力的课程,有为专门准备某些考试的课程,也有为训练专业英语的课程。如你准备进入商学院或某工程专业学习,有关课程将会特别注重那个专业方向的英语培训。几乎所有学校都会安排住宿,许多学校还给学生安排各类社会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英

英国教育体系的五大阶段

英国教育体系的五大阶段 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英国优越教育专家表示,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延续教育(Further Education)和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中英教育制度的差别使得两国的学生在年龄和学业程度上无法一一对应,因此中国的学生在考虑赴英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了解两种教育制度的区别,准确判定自己目前的受教育水平处于英国教育体系的哪一个位置。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课程和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 英国的教育体系 英国教育体系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 第二阶段是5-11岁的小学教育; 第三阶段是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 第四阶段为大学教育。一般从18岁开始,读本科需要3年-4年(医科为5年),可取得学士学位。硕士通常为1年-2年,博士为3年-5年; 第五阶段为16岁以后的继续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职业教育(正规大学不算在内),方式有全日、半日和业余时间。学制的长短在各地、各部门、各专业均不相同; 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cation) 英国的学生从四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学校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家长必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小学教育一般持续到11岁,然后进入中学。英国的中学不分初中高中,从中一(Form 1)到中五(Form 5)共五年的时间。 普通中学教育(GCSE) 普通中学证书(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是指完成中学教育最后两年(中四、中五)后取得的文凭。学习GCSE课程的中国留学生较少,只适合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学生选读。 GCSE的评分方法 Grade A* 杰出(A good result of exceptional quality) Grade A 进入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所需要的较佳成绩 (The higher grades needed for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Grade B Grade C Grade D 达到平均水平,是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成绩 (Regarded as average grades-a good base from which to grow) Grade E Grade F 成绩较低,总算有用。 (The lower, bu still useful, grades of achievement) Grade G Ungraded 没有评分(Unfortunately, no score) 以上就是英国优越教育专家对英国最新教育体系的相关介绍。

中西方教育体制差别

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差别之我见 英国的教育制度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扬名海外的高等学府及严格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最受推崇和普遍接受的留学国家之一。根据学习与技能委员会的统计,留学英国的海外学生给英国大学带来了大量英镑的收入。目前在中国,可以到英国念大学及研究生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的梦想之一。然而英国的教育体制与中国的教育体制却大相径庭。 首先从大体上来说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而英国却以专业兴趣为主。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要学很多的东西,虽然什么都会但是什么都不精!英国的学生培养个人的专业爱好,虽然不像中国学生那么“博学”,但是世界的每一个领域中都有最精英的一部分是英国人。其实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国人培养不出很多大家级人物,可是有很多响当当的人物都是华裔,这是为什么?是我们大陆的营养不好培养不出人才吗?其实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东西就是,由于观念不同,中国对职业化教育不够重视,所有学生都要上大学,而很少考虑上技术学校,这样造成了大学生过多,就像东西突然多了,不值钱了。下面将详细谈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学制、教育方式差异 第一,中国大学实行的是四年制,而英国实行的是三年制。中国注重掌握所学知识,英国却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考试上,中国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而在英国平时作业(一般为写论文约占25%~50%,期末成绩仅仅占50%左右。 英国大学第一年成绩不计入三年本科总成绩,英国学生在大学第一年所学课程均为各系公共课,各系派出优秀教师讲授本专业领域内经典课程,学校提供一个月时间给学生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专业;相反在国内,学生踏进校门的时候就已经选定了自己的专业,极少有在大学期间改变自身专业的情况与条件。 中国硕士的学制是两年至三年,英国硕士学制仅占一年,为全球时间最短。中国的硕士学习仍侧重于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而英国主要侧重于传授方式,方法,培养综合能力,比如盖高校大厦一般,先将框架搭好,至于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再填充上去。 中国博士实行的是三年制,英国博士恰好实行的也是三年制。但是中国的博士仍需要上一年的课,再做两年的研究,而英国三年几乎全部用于和导师一起做研究 第二,中国大学一学年分为2个学期,每学期20周,主要对课堂所学进行掌握;英国大学一学年分为3个学期,每学期10周,主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半工半读,且有专门老师帮助学生联系工作。英国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运动、艺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课外兼职等方面。 第三,英国的大学在每学年结束,都有一部分学生被要求留级或者退学,这是因为他们不适合这个专业或者这个学校。退学后他们可以更换专业或者学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在中国大学,因成绩等原因被退学的情况相对较少,在同一学校顺利毕业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学生在退学后难以更换学校或专业继续学习。 第四,中国大学课程一般分为考试和考查科目。英国没有考查课,所有科目都是以学分的形式体现,每科10~20学分不等,大学一般要修满120学分才算合格。 总体来说,中国大学注重课堂教育,以灌输式“应试教育”为主,高校教育

中国与英国中学教育体制比较

中国与英国中学教育体制比较 摘要: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教育体制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但与西方教育体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课程设置;班级制度;作业与评价形式;中英对比 21世纪,世界科技文化水平高速发展,世界各国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上都竞争激烈。而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最终依赖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教育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 英国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课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他们的课程分为两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由教育部规定的,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定的课程。 在中国,初中生所学的全是必修科目。主要学习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地理、生物、政治、历史等。 根据以上比较,笔者认为英国的课程设置有以下两个优点: 1.学生就必修课以外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有利于他们开发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做教长远的规划。

2.学生参加课程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二、班级制度 英国中学也实行班级授课,但他们的班很小,一般每个班20~30个人。他们的一个班的同学并不是一直在一起上课。每天早上班上的同学集中,班主任点一下名,布置一下相关事宜,然后就到自己所选的课程的教室与来自其他班的同学一起上课。 中国应该可以说是实行大班教学。一个班少则50~60人,多可达80~90人,一个教室除了基本的教学用具和学生就没有多少剩余空间了。在分班的时候,很多学校采取的是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分成快、慢班。 我们不难看出,英国的这种班级制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 1.小班上课让学生更有学习主体的感觉,有利于教师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容易把握教学进度。 2.不同班的学生在一起上课有利于大家交流不同的意见,拓宽自己的思维。 3.根据每门课程的学习水平来把学生分成不同等级来上课更有助于学生接受到适合自己各科水平的教学。 三、作业和考试形式 英国中学生的作业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可以分为

英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程玉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 英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程玉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文中简要介绍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管理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特 点。结合教学实际,从办学定位、品牌建设、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9.3/.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4-0116-02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11-12 程玉柱(1980-),男,安徽安庆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研究。一、引言 2011年9月底,笔者受学校派遣赴英国知山大学访问学习三个月,期间走访了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及剑桥大学等高校,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管理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实践及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做了一些比较研究,以此为基础,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拿什么吸引学生、怎样培养学生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二、英国高等教育的特点 英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英国不仅拥有牛津、剑桥等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还有一批虽然建校时间短但发展迅速、富于创新、已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新兴学府。英国的高等教育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和造就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宗旨,密切跟踪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促教学、严格管理保质量、以国际标准为尺度、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办学体系。 1、办学定位 英国高校的战略定位和办学使命因层次和类型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剑桥大学定位于追求国际最高水平的教育、学习和研究,为社会做出贡献。尽管各高校对办学定位的陈述各异,但每所高校都力争根据其教学科研水平及其面向社会的辐射能力进行准确定位,并以此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导向标准。 2、管理体制 英国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体系一般分为高校、学部和系三个层次,所建立的管理架构形成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均衡和制约的状态。学校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运行并享有高度自治权,政府对于大学内部事务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3、教育理念 英国高校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主要任 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咨询。 英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因此,一道问题经常没有唯一答案。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学生经常以自由组合或指定的方式组成小组,开展讨论、活动和学习。 4、教学实践 英国高等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经常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与实际相结合。 英国高校对学生成绩考核一般采取过程考核与期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即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或实验情况以及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过程考核一般占总成绩的50%左右。 5、教学质量保障 英国设立了一个科学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对每所注册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证书质量等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经过这样一个管理和认证体系的运作,英国每一所大学颁发的文凭都得到了国际公认,而且大学之间的文凭也可以互相认可。 三、几点思考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就笔者走访的一些高职院校来看,课堂出勤率并不高,或者即使人在课堂,也经常有睡觉或者玩手机、玩游戏的。下课则三五成群泡网吧、逛商场,更有甚者通宵玩游戏。因此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并不受用人单位欢迎,即使就业也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被迫频繁跳槽。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从中学迈进大学后,突然多了很多课余时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也不会转变学习方法,只习惯于中学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等发现跟不上课程教学节奏的时候,已是无所适从,只能破罐子破摔,转而寄托于网络游戏、社团活动等。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还不知道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第19卷第4期2012年12月 Vol.19No.4 Dec .2012

详解英国的教育系统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4957809.html, 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说分为三个阶段:义务教育(CompulsoryEducation)、延续教育(FurtherEducation)和高等教育(HigherEducation)。中英教育制度的差别使得两国的学生在年龄和学业程度上无法一一对应,因此中国的学生在考虑赴英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了解两种教育制度的区别,准确判定自己目前的受教育水平处于英国教育体系的哪一个位置。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课程和安排合理的学习计划。 一、义务教育(CompulsoryEducation) 英国的学生从四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学校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家长必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小学教育一般持续到11岁,然后进入中学。英国的中学不分初中高中,从中一(Form1)到中五(Form5)共五年的时间。普通中学证书 (GCSE-GeneralCertificateofSecondaryEducation)是指完成中学教育最后两年(中四、中五)后取得的文凭。学习GCSE课程的中国留学生较少,只适合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学生选读。 二、延续教育(FurtherEducation) 延续教育是英国教育体系中最有特色也最精彩的部分,它是继小学(Primary)中学(Secondary)教育之后的“第三级教育”(Tertiary)。为进入高等教育或者就业打下基础。也是中国的高中学生留学英国的关键阶段。一般来说接受延续教育的学生介于16和18岁之间。 它分为两种体系:学业路线(AcademicRoute)和职业路线(VocationalRoute)。学业路线着重于培养学术研究方面的人才,职业路线则结合社会各层面的职业需要,培养在各种行业中具有专门技能和知识的人才。这两种体系在英国受到同等的重视。 1、学业路线(AcedemicRoute)及GCEA-Level A-Level的全称是“普通教育高级证书”(GeneralCertificateofEducationAdvancedLevel),是学业路线的重要阶段,它总共有100多个科目,学制一般为两年,专业分科极为细致。虽然读此类课程的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但也决不能认为等同于我们中国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课程。我们倾向于把A-Level看作大学的基础课,相当于中国大学本科课程的前两年。目前每个学生必须从这些课程中选读三门科目,但根据最近英国教育部最新的改革方案,每个学生在第一年的科目要增加到四门,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具体规定尚待公布。 A-Level的选科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一般有以下两个原则: ①专业目标原则:A-Level的三门(或四门)科目应围绕学生自己在大学本科中希望学习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目标来选择。虽然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大部分专业都没有严格要求一定要选修了相对应的A-Level 科目,但对于英文程度有限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还是应该在A-Level中选择一门与将来大学专业有关的科目。例:假设你希望将来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则可以考虑选择以下科目:计算机科学(ComputerScience)、数学(Mathematics)、物理学(Physics)、商学(BusinessStudies),或者数学(Mathematics)、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物理学(Physics)、化学(Chemistry)

英国教育制度简介

英国教育制度简介 英国教育一直吸引很多的海外留学生,英国的历史文化深厚、学术氛围严谨,这些优点都成为留学生向往英国教育的理由。为了能够接受到正规的英国教育,首先应该对英国教育制度有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为英国留学选择适合的学校,更好的为英国留学做好准备。 由于历史和传统原因,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的教育制度与英国教育制度略有不同。在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学生完成普通中等教育后,经过2年 A-Level(中学高级水平课程)学习和考试,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本科学制为3年,授予学士学位;在苏格兰地区,学生完成普通中等教育后,经过1年学习,获得苏格兰高级课程证书后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本科学制为4年,授予学士学位。但在所有地区的英国教育中,英国的硕士学制通常都为1年,博士学制为3年。 英国教育的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层级按地区分为两个体系。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高等教育学历体系第6级为普通学士学位、荣誉学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第7级为硕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第8级为博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 而在英国教育体系里,尤其是苏格兰学分和学历体系第9级为普通学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第10级为荣誉学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第11和12级分别为硕士和博士学位及相当水平的学历学位资格。 英国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依据皇家特许或法规设立并自主办学。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学位授予权,须经皇家特许、议会法案或者枢密院予以批准。目前,已有150余所院校获准授予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位。 大致了解英国教育制度后,选学校对于我们来说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些。英国政府对此也出版了官方认可的大学名单,在英国拥有的150多所大学中,选择接受英国教育的留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

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立足现状,放眼未来,是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点;着眼经济,服务社会,是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它的发展过程,折射出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变迁的时代之光。本文着重从政府导向、教育体制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推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5个方面探讨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标签]英国高等职业教育政府导向体制改革经济建设普通国家职业资格 立足现状,放眼未来,是英国职业教育的基点;着眼经济,服务社会,是英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它的发展过程,折射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变迁的时代之光,不乏许多可资借鉴的特点。 一、政府重视政策引导 英国政府一向重视职业教育。早在19世纪末,为了使技术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及工商部门的要求,英国首先建立了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此后又成立了全国技术教育促进会。在促进会的努力和推动下,英国议会于1889年颁布了《技术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把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固定下来,成为国家引导和干预职业技术教育的开端。 此后,英国政府相继发布研究报告、白皮书,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各种措施,引导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英国政府1945年发布的《帕希报告》,是对战后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第一个文献。1956年,英国政府发布《技术教育》白皮书,制定5年发展规划,并得以成功地付诸实施,成为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又一转折点。1959年,英国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发表《克劳瑟报告》,对扩大青年职业教育机会产生了深远影响。196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培训法》,使英国首次有了国家培训计划,其主要目标是:(1)把培训与广泛的经济技术发展需要结合起来;(2)提高培训质量;(3)使各公司企业比较公平地承担培训费用。10年后,英国成立了“人力服务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能是:(1)制定主导性工业培训政策;(2)规定培训目标;(3)制定不同职业的培训大纲;(4)对经过培训的徒工进行考试;(5)规定并考核教师资格;(6)在委员会所属培训中心开设培训课程;(7)向公司、企业索取培训人员助学金,以资助有关单位的培训费用等。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自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政府开始组织各种专门的研究机构对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酝酿职业教育系统的重大变革,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专题报告、规划和白皮书,为世纪之交的英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提供各种选择方案,如1982年的《新的培训起点》、1983年的《青年培训计划》、1984年的《工作培训》白皮书、1986年的《90年代的就业》以及1991年的《为了2l世纪的教育与培训》。这一时期所发表的各种形式的政府文件多达数十种。这些方案和白皮书分析了英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中存在的不

英国教育体制

在西方近现代国家中,英国具有最古老的教育体系之一。凡古老的事物,往往优点缺点兼具。至于优点缺点各自的比重,就要看特定文化中所强调和重视的东西是什么了。 总的说来,英国教育体现了英语文化脉系的正宗,除了在研究生以上的教育段,美国主要由于财大气粗而总体上比英国优胜以外,其他国家都很难与英国比肩。传统的英联邦国家或地区,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教育,都受到英国教育体系的影响。 英国本土有四个地区,即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这四个地区教育结构与院校种类基本相同,但是苏格兰的教育制度在某些方面则与其他地区有较大不同。本文也将对这两个教育体系分别做详细介绍。 与所有现代国家一样,英国的教育同样分为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两大阶段。其中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实行5~16岁的义务教育,威尔士实行4~16岁的义务教育。 英国的教育体系大体分为学前教育(nursery,3至5岁)、小学阶段(primary,5岁至11/12岁)、中学阶段(secondary,11/12岁至16岁)和16岁后教育(post,16岁以上,包括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在16岁后教育阶段,学生开始分流,学生根据自愿可选择上大学(university)或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的专科学校(college)或就业(doing job)。 英国基础教育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公立与私立并举,第二是有全国性的课程体系和评估系统。现代西方国家中,基础教育阶段一般都是公立教育占绝对主导,私立教育日渐式微。但英国在基础教育段有相对发达的私立学校群体。现代西方英语大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基本是各省/ 各州各自为政,缺乏全国性课程体系的建设。但英国有全国性的课程建设体系和评估督导体系。 英国的高等教育,则几乎清一色是国立大学。 下面分别详述英国/威尔/北爱教育体系与苏格兰教育体系。 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教育体制 1、学龄前教育阶段:3-5岁 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都提供学龄前教育。很多儿童在三岁或者四岁时开始在幼儿园或者 在小学的幼儿班接受教育。 2、中小学教育阶段:5-16岁 英格兰教育体系施行的是小学6年、中学5年的学制。分别对应于1 年级到11 年级(Year 1 to Year 11 )。从课程体系上,这11 年划分为四个阶段,英国人称作Key Stage ,从阶段一到阶段四。 英国基础教育段学校体系实行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的双轨制:公立学校提供免费教育,而私立学校一般由家长负担学费。在义务教育阶段,约有93%的学生在公立学校读书,

英国高等教育的若干特点

英国高等教育的若干特点 2009年10月,我作为辽宁省委组织部第十一批出国培训人员之一到英国参加为期一年的硕士学历教育。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对英国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梳理总结和比较研究。 一、英国高等教育基本状况 英国现有高等教育机构165个,其招生规模近几年总体有所上升,2008/09学年已达到239.6万人。本土、欧盟国家和其他国家学生比例约为17:1:2。2008/09学年,教职工总数为38.3万人,其中学术人员17.9万人,生师比13.4:1。学术人员中,从事教学的占25.6%,从事研究的占22.3%,同时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占51.5%,兼职教师占34.4%。 二、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政府宏观引导,高校自主运行。英国政府的商业、创新和技能部负责制定宏观政策;高等教育保障署和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开展质量控制、审计和评价,同时向高校提供资金支持和其他服务。 英国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体系一般分为大学、学部和系三个层级。所建立的管理架构形成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均衡和制约的状态。在大学层次,通常设立校务委员会、理事会和评议会三个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任命名誉校长、听取年度报告以及审核会议记录和财务账目;理事会是学校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成员含有社会人士,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资源的经营和管理、办学经费的筹措、任命校长和其他重要官员、聘任教师以及受理最终投诉等;评议会是学校中负责学术管理的最高机构,主要职责是教学调控、科研促进和学术人员培训等。学部和系的部务委员会和系务委员会为各自的权利组织,其组成是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的混合体。 三、英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 英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学费、科研收入、社会捐赠和其他收入。由于科研收入中有较大部分来自于英国政府下属各机构,因此高校经费来源中大约50%源自政府。教学经费方面,基于学生人数和专业标准,采取计算标准资源与假定资源的来实现;科研经费方面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质量研究基金,根据高校科研质量的评估结果决定拨款数。高校经费的非政府来源主要是学费收入,从2006年起,学费在规定上限的基础上自由定价。英国高校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可以自主的从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但是英国高校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所得的社会捐赠远远低于美国的院校。 四、英国高等教育办学定位 英国大学的战略定位和办学使命各不相同,但是每所大学都根据其教学科研水平及其面向社会的辐射能力做出了清晰和准确的定位,并以核心价值或者分解目标的方式对使命进行了具体陈述,以此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导向标。如剑桥大学的办学使命是通过追求国际最高水平的教育、学习和研究为社会做出贡献。曼彻斯特、肯特、德比等大学也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使命。 五、英国高等教育教学理念 英国高等教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团队合作和批判精神。 英国高等教育基本没有统编教材,教师会选择最新、最前沿或者最实用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