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合集下载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给国家形象带来了不良影响。为了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刑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与制裁。

在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问题构成犯罪的相关罪名和法律责任。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行为予以了明确定罪与处罚。刑法还规定了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换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构成的犯罪,对此予以了打击和制裁。这些规定明确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利于维护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在刑法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刑事制裁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关修正和完善。2011年修改的刑法增加了食品草料污染罪、食品卫生违法罪等罪名,对于违法者的惩罚更为严厉。对于特别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还规定了死刑的适用条件,以进一步堵塞食品安全领域的漏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刑法保护食品安全既通过对犯罪行为的惩罚,也重视预防和打击机制的建立。在刑法中,规定了对于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刑罚幅度,以警示和威慑违法犯罪。刑法还要求加强对于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和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控制和预防的能力。该法规定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定罪标准,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支持。

尽管刑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与保护,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和打击机制方面,有时候存在着执行不力、法律空白或者是法律适用的模糊性等问题。这意味着即使有法律规定,但是对于实际违法行为的查处与处罚,并不总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

刑法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制裁上仍然偏重于个别违法行为的惩处,对于社会责任主体与机构的法律追责相对较少。值得重视的是,刑法保护食品安全问题既要担负好对于违法个体的打击与追责,也要积极推进企业、组织以及政府机关等社会责任主体的法律追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构建起刑法保护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而有效的法律体系。

刑法毕业论文 国外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及其借鉴

刑法毕业论文 国外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及其借鉴

刑法毕业论文国外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及其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及其借鉴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受到广泛关注。

尤其是一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许多国家纷纷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本文将以国外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为核心,分析对比不同国家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并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方面的借鉴。

一、国外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现状与特点1. 刑法对食品安全的罪行界定国外各国对于食品安全罪行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美国法律将制备、运输、销售污染食品定义为犯罪行为,而德国则主要依靠民事法律来保护消费者权益。

尽管存在差异,但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对于制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添加有害物质的行为均予以刑事处罚。

2. 刑法处罚力度加大国外许多国家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对相关刑事犯罪进行了严厉的判决,从而起到震慑作用。

例如,日本对于食品安全犯罪分子实行无期徒刑的判决,美国更是针对食品伪造行为设立了极高的罚金和刑期。

3. 法律适用范围广泛国外对于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不仅仅限于食品制造、销售环节,也包括了食品进口、出口、餐饮服务等多个环节。

这种广泛的法律适用范围能够更有效地保护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二、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 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刑法法规我国当前在食品安全刑法保护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过于侧重行政处罚,缺少对刑事犯罪的有效打击。

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适时制定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刑法法规,提高刑事犯罪的处罚力度,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犯罪的打击力度。

2. 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国外的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体系通常与行政监管机构相辅相成,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监管体系。

我国应当借鉴这一经验,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行政监管,并与刑法保护体系相互协调,形成完备的食品安全保护体系。

3. 提升法律意识和法律教育水平维护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而法律意识的普及和提升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摘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从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根源入手,探讨了刑法在食品领域的保护措施及其应用情况。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指出了刑法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加强刑法保护的建议。

文章认为,刑法在食品安全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相关的保护措施。

未来应该加大对违法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惩罚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刑法的有效落实将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刑法保护、我国、现状、根源、应用、建议、重要性、加强、措施、结语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我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屡次被曝出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消费者的信任度逐渐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刑法的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刑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对犯罪行为实施刑事制裁的法律规范,对于保护食品安全、惩治违法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刑法的制裁力度和震慑效果,对于预防和打击食品安全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刑法领域的保护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加强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本质,为未来的刑法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刑法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和效果进行评估,可以找出现有法律制度中的不足之处,为相关部门改进法律政策提供建议。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权益,我国刑法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刑法保护。

本文就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进行探讨。

我国刑法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相关罪名的设立。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中明确将危害食品安全视为危害公共安全的一种情形,并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

我国刑法中还设立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罪名,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刑事制裁。

这些罪名的设立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明确的法律界定,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国刑法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刑罚设定。

根据我国刑法,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犯罪行为,法律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幅度。

对于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犯罪行为,可以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在执行刑罚时,我国刑法还强调了对于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财产刑罚,如没收违法所得、追缴罚金等,以此来强化刑罚执行的威慑力。

我国刑法通过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形成了食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

为了有效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我国刑法设立了举报、赏罚制度,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行动。

我国刑法还强调了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查处,加大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侦查和追诉力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食品安全犯罪分子在我国法律面前无处遁形,有效遏制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我国刑法在保护食品安全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重,仅仅通过刑法的打击力度可能难以完全解决。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包括加强监管、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的努力。

食品安全问题的惩治应该更加注重预防,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企业自律等措施都是有效预防食品安全犯罪的手段,不仅要依靠刑法的打击力度,更要注重预防和整体治理。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随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刑法保护在食品安全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刑法的有效保护。

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刑法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我国刑法对此进行了严厉打击,明确规定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刑事责任。

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给予相应的刑罚。

我国还设立了食品安全刑事责任追究制度,对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进行刑事追究,保障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人们生命健康权利的犯罪行为,对此,我国刑法予以明确规定,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予以打击。

包括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等行为,都将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明显加大,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刑法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责任追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监管不力,或者有渎职失职行为,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也需要受到相应的刑事责任的追究。

刑法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责任追究进行了规定,有效遏制了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慢作为等行为,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的进行。

四、刑法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犯罪预防刑法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犯罪预防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犯罪行为进行严格的打击和惩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这类违法行为的发生,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在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保护是非常严格和完善的,但是在实际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刑法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刑事责任规定还需要不断完善和细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需求。

刑法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犯罪预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加大刑事打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减少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

再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保护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打击食品犯罪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刑法作为国家的法律工具,对于保护食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刑法保护食品安全的角度进行讨论。

我国刑法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刑责是明确的。

根据我国刑法,制售伪劣食品、毒害食品、有毒或者有害食品等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涉及到的刑罚有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这些法规的制定为打击和惩治食品安全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起到了震慑作用。

刑法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刑责是具体的。

我国刑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比如制售伪劣食品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三种情形,即情节较轻、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刑罚程度也有所区别。

这种具体化的规定有利于对食品安全犯罪深入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刑事处罚措施。

刑法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刑责是与时俱进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刑法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比如在制售伪劣食品的刑罚规定中,最高的刑罚是死刑,这体现了我国对于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犯罪行为决不容忍的态度。

专门提出了对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物品或者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处理方式的行为进行处罚,以更好地保护食品安全。

刑法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刑责也强调了对犯罪分子的追责。

在伪造、售卖假冒伪劣食品案件中,除了以刑事处罚为主外,还要追缴全案所得,实行违法所得的没收制度。

这种制度不仅增加了犯罪的代价,也保护了受害人的利益。

虽然我国刑法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刑责是明确而严格的,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些食品安全案件难以发现和查处,特别是那些由小作坊或者个体户制造的食品。

一些犯罪分子通过转移资产、隐匿身份等手段逃避刑责,挑战了司法机关的执法能力。

我国刑法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刑责是非常重要的,它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打击了食品安全犯罪。

《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范文

《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范文

《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是关乎国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而食品安全犯罪则是指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犯罪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现状、问题及完善建议。

二、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现状1. 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界定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有明确的界定,包括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

这些犯罪行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国刑法给予了严厉的刑事制裁。

2. 刑法规制的实施情况目前,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司法实践中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量刑趋于严格。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犯罪手段隐蔽、跨区域作案、证据难以收集等。

三、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1.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规定尚不完善,部分条款过于笼统,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同类案件的定罪量刑存在差异。

此外,对于一些新型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如网络食品销售中的欺诈行为等,现行法律尚未作出明确规定。

2. 执法力度不够严格尽管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仍存在执法不严、以罚代刑等现象。

这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心存侥幸,继续从事食品安全犯罪活动。

3. 社会共治机制不健全食品安全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

然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尚不健全,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紧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社会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四、完善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建议1. 完善法律体系首先,应完善刑法中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定,明确各类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应针对新型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及时修订法律,填补法律空白。

此外,还应加强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食品安全状况开题报告(精选8篇)

食品安全状况开题报告(精选8篇)

食品安全状况开题报告(精选8篇)食品安全状况开题报告(精选8篇)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在认真的做毕业设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状况开题报告(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食品安全状况开题报告1这些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不仅使“食品安全”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社会热点词汇,人人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极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今的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是怎样的一个认识呢?县食安委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开展,组织监管工作人员展开了一次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调查。

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掌握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和影响因素,获取校园相关教育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20xx年6月,我县有关监管工作人员对七里营镇中学100名高二学生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份。

根据统计问卷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与家人、同学或是朋友经常谈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占21%,由于频发食品安全事件才开始谈论的占32%,只是偶尔会聊上几句的占45%;从课堂上了解到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占6%,由网络电视广播了解到占67%,阅读报刊杂志占22%;对食品安全的专用名词如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了解占19%,HACCP(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占4%;认为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很高的占6%,一般占75%,比较差占14%。

情况分析:中学生当中关注食品安全的不多,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对食品安全相关专用名词81%的人不知道,他们所了解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大部分来自网络电视广播,说明对中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匮乏。

目前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电视和家长,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一)理论意义
食品是人民用来维持生命的物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但是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的被曝光,
引起了人们的惊慌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和不法食品商有关,问题还
在与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者,通过对于相关的文献的查找和分析,发现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比较小,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弥补刑法保护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的不足,能够为我国刑法保护食品安全提供
一定的借鉴的作用。
(二)实际意义
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能够使政府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责,保障食品安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通过对于刑法对于食品安全的保护制度的完善,能够震慑住不法分子,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有利于维护我国的食品经济市场的正常的运转,有利于我国食品市场的正常的运行提供了法律的
保障。
二、论文综述
国内外有关的学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的结
果,具体的研究的结果如下所示:
(一)国内研究现状
杨珲(2018)食品安全刑法保护出于保护食品安全的目的,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追究行为人
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刑法具有谦抑性,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只有在行政法、民法
等其他法律手段保护不能的时候才能够由刑法来调整。
万泓(2018)现代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各种风险,而这其中以人为风险居多,食品安全
问题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化学违禁品的违规添加,制作过程中的违法操作,
原材料的以次充好等等,都是制造食品安全风险的元凶。工业社会由其自身系统制造的危险而身
不由己地突变为风险社会。
刘垒(2018)食品能达到的国际或者国内规定的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指的是食
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要求,不
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王强(2018)法的实际运作已发生重大变化,理论的叙述方式却没有作出相应调整。需要警
惕的并非这些制度技术本身,而是刑法立法或司法中对它们的滥用,即利用它们任意突破原则所
设定的界限。
(二)国外研究现状
1

Ingrid Julien-Gau(2014)认为:罚金刑的设定主要是依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量刑 的,
只有具备一定的惩戒力度才能真正起到警示作用,过于轻量 和模糊的金额设定不仅难以在量刑过
程中进行统一,同时还会失 去刑法的威慑力。只有和其他刑种同步进行,才能在预防和惩戒 的
过程中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Nida Kilinc(2015)认为:刑法作为食品安全的刑事法律武器,必须要以更全面完善的 立法
来加以保护。这就要求在刑法中,需要针对食品的种类和范 围进行一定的扩充,单一的加工食品
不仅遗漏了食品安全中的复 杂性,同时对于新兴的食品安全隐患也难以解决。
Hashem Aghazadeh(2015)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我国民生大计的重要一环,不仅需要行政 法规
的严格监督,同时也需要刑事法律的强硬保护,只有将三法 有效利用,不断完善其不足,才能更
好地实现法律之间的对接,互 相弥补其不足之处,为中国未来的食品安全建立一张严丝合缝的 法
律保护网。
三、论文提纲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1.3.2国外研究现状
1.4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2食品安全相关概念
2.1食品安全的概念
2.2食品安全的特征
2.3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3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现状
3.1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3.1.1本罪的犯罪构成
3.1.2本罪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3.2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
3.3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
3.3.1本罪的立法背景和理论基础
1

3.3.2本罪的犯罪构成
3.3.3本罪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4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4.1立法理念上的不适应
4.2立法实践上的缺陷
5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建议
5.1确立现代食品安全刑事立法理念
5.2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具体措施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
[1]杨珲.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25):20-21.
[2]万泓.关于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理性思考研究[J].法制博览,2018(24):152+151.
[3]刘垒.食品安全刑法的保护[J].法制博览,2018(17):152+151.
[4]王强. 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缺陷与完善[D].南昌大学,2018.
[5]刘素君.食品安全管理的刑法规制问题[J].食品与机械,2018,34(04):85-88.
[6]宁维娜.探讨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J].法制博览,2017(36):199.
[7]李蔚. 论食品安全犯罪的过失犯[D].安徽财经大学,2017.
[8]臧冬斌.食品包装安全刑法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7(18):62-63.
[9]马雪菲.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7.
[10]丛花雪. 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
[11]李凯军.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法律规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7.
[12]郑越. 论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D].黑龙江大学,2017.
[13]f57f4.4p::gfp as a fluorescent reporter for analysis of the C. elegans response to bacterial
infection[J] . Ingrid Julien-Gau,Marion Schmidt,C. Léopold Kurz. Developmental and Comparative
Immunology . 2014 (2)
[14]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Client in Driving Innovation for Design-build Projects: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J] . Nida Kilinc,Gozde Basak Ozturk,Ibrahim Yitmen.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
2015
1

[15]Strategic Marketing Management: Achieving Superior Business Performance through
Intelligent Marketing Strategy[J] . Hashem Aghazadeh.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2015
五、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时间 工作内容
2019/5/27-2019/6/7 论文选题
2019/6/22-2019/7/1 拟写学生情况调查表
2019/7/1- 2019/7/15 开题报告和题纲
2019/7/18-2019/8/20 论文初稿
2019/8/24-2019/9/26 论文终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