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理功能,综述了其在发酵泡菜、发酵肉制品、酿酒工业、酿造酱油等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乳酸菌生物学特性菌落特征鉴定生理功能应用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为原核生物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乳酸菌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酸菌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益生菌能够帮助消化,有助人体肠脏的健康,因此常被视为健康食品。益生菌是一个庞大的菌群,有害菌也是一个不小的菌群,当益生菌占优势时(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则保持健康状态,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长期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它们数量的多和少,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寿命长短,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证明,乳酸菌对人的健康与长寿非常重要,因此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的运用。

1 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

乳酸菌均归类于乳酸菌科。这些细菌形态上差异颇大,既有长杆状或短杆状的,又有圆形的;所有种类都是革兰氏阳性菌,不形成芽抱,也不会运动(有例外)。它们从碳水化合物得到能量,分泌乳酸。是专性发酵菌。乳酸菌能够在空气或氧气下生长,它们是厌氧菌,但是耐氧的。一方面乳酸菌的生长需要辅助因子,他们大多需要某些维生素(核黄素、硫胺素、泛酸、烟酸、叶酸、生物素、氨基酸、嘌吟和嘧啶)。另一方面乳酸菌具有大部分微生物所没有的利用乳糖的能力,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一般仅形成少量的菌体生物量,仅长出淡色小菌落,直径1一2 mm,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浓度很低,这些是由营养、代谢等生理特性所决定。

2 乳酸菌的菌落特征与鉴定

2.1乳酸菌的纯培养

挑取3个或以上的可疑菌落,嗜热链球菌接种于MC琼脂平板,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接种于MRS琼脂平板,双歧杆菌需绝对厌氧,置36 ℃±1 ℃恒温箱内培养48 h±2 h,不含双歧杆菌需兼性厌氧,置36 ℃±1℃恒温箱内培养48 h ±2 h。

2.2乳酸菌的鉴定

涂片镜检:乳杆菌属细胞形态多样,从长的杆状和细长杆状到弯曲杆状及短杆状,一般形成链。通常不运动。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阳性。嗜热链球菌形态为球形或球杆状,直径为0.5 μm~2.0 μm,细胞成对或成链排列,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阳性。双歧杆菌属细胞呈多样形态,有较规则短杆状或纤细杆状具有尖细末段的细胞,也有呈球形者,可形成各种分支或分叉形。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阳性。常见几种乳酸菌的菌落特征与鉴定见表1。

表1 常见几种乳酸菌的菌落特征与鉴定

菌属MRS琼脂MC琼脂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平皿底为黄色,菌落中等

大小,凸起,微白色,湿

润,边缘整齐,菌落呈圆

形,直径为3.0 mm±1 mm。

平皿底为粉红色,菌落较

小,白色或淡粉色,边缘

不太整齐,直径 2.0 mm

±1 mm,可有淡淡的晕。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兼性需氧培养条件下不

生长。在绝对厌氧培养条

件下,平皿底为黄色,菌

落中等大小,瓷白色,边

缘整齐光滑,菌落呈圆

形,直径为2.0 mm±1 mm。

兼性需氧培养条件下不

生长。在绝对厌氧培养条

件下,平皿底为粉红色,

菌落较小,白色,边缘整

齐,直径1.5mm±1 mm,

可有淡淡的晕。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平皿底为黄色,菌落偏

小,白色,湿润,边缘整

平皿底为粉红色,菌落中

等偏小,边缘整齐光滑的

thermophilus) 齐,菌落呈圆形,直径为

1.0 mm±1 mm。红色菌落,直径

2.0 mm ±1 mm,可有淡淡的晕。

2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2.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

乳酸菌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K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其生长的作用。此外,乳酸菌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使肠道环境偏酸性,而一般消化酶的最适PH 值为偏酸性(淀粉酶6.5、糖化酶4.4),这样就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还可加强肠道的蠕动和分泌,也可促进消化吸收养分。

2.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情况下都寄生有大量微生物。就其作用而言,可分为三类:①共生性类型,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在生态平衡时,它们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和免疫等功能对宿主有利;②致病性类型,正常情况下数量少,寄生于正常部位,不至于使宿主发病。若失控,则会导致宿主的不良反应;③中间性类型,即同时具有生理和致病两种作用。微生物群的平衡,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而乳酸菌就能够调节这种微生态平衡,保障宿主正常生理状态。乳酸菌是肠道常在菌(常生菌),畜禽服用乳酸菌后,可以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调整胃肠道菌群平衡。乳酸菌通过粘附素与肠粘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粘膜表面定植占位,成为生理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达到恢复宿主抵抗力,修复肠道菌群屏障、治愈肠道疾病的作用。如果这个屏障遭到抗生素或其他因素的破坏,宿土丧失了对外来菌抵抗力,会使具有耐药性的肠内菌异常增殖而取代优势菌的位置,造成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失调。

2.3改善免疫能力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它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产生抗体及促进细胞免疫等,所以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Pergidon等(1988)报道,口服乳

酸菌后,对巨璇细胞的半乳糖甙酶活性、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等具有显著的激活和促进作用。当异物侵入机体时,免疫细胞被乳酸菌激活,增强了机体对异物产生抗体的作用。Chndra(1984)认为,乳酸菌之所以具有有激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是由于菌体通过淋巴结、粘膜刺激淋巴细胞接受刺激的淋巴细胞再通过肠系膜淋巴结(MIN)循环到血流中,并分布全身,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笞。

2.4抗菌作用

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腹泻、下痢、肠炎、便秘和由于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多种疾病以及皮肤炎症。其抗菌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生的乳酸等有机酸能显著降低环境pH值和Eh(氧化还原电位)值,使肠内处于酸性环境,对于致病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弯曲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拮抗作用;②产生的过氧化氢能够激活牛乳中的“过氧化氢酶-硫氰酸”系统,抑制和杀灭革兰氏阴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细菌如假单胞菌属、大肠杆菌类和沙门氏菌属等;③产生类似细菌素的细小蛋白质或肽类(抗菌肽),如各种乳酸杆菌素和双歧菌素,对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阔以及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有拮抗作用。另外,双歧杆菌等还可将结合的胆酸分解为游离的肌酸,后者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比前者更强。

3 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乳酸菌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合成维生素,对脂肪也有微弱的分解能力,能显著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价,改善风味,促进消化吸收,提高营养价值,避免乳糖不耐症的发生,促进钙、磷等元素的吸收,能赋予食品柔和的酸味和香气,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营养,具有抗菌、降低胆固醇、维持微生态环境、抗肿瘤、抗变异原和增强免疫力等重要生物学功能,在食品中被广泛应用。

3.1乳酸菌在发酵泡菜中的应用

泡菜生产是利用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乳酸菌不具备分解纤维素和蛋白质的酶系统,所以不会破坏植物细胞组织,也不会隋低蔬菜原来的营养价值。相反,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中含多利氨基酸、维生素等,提高了泡菜的营养价值。乳酸菌通过同型或异型发酵,产生乳酸、醋酸、丁酸等有机酸,赋予泡菜制品酸味同时,在发酵过程中还可产生少量的2一庚酮,2一壬酮和酷类物质,可赋予泡菜爽口的口感和清香宜人的香味。乳酸菌发酵可为泡菜提供的酸性环境,

抑制一些腐败菌的生长同时,乳酸菌细胞还能产生许多抗菌的活性物质,如乳链球菌肤、乳杆菌素、嗜酸菌素、细菌素,从而提高产品的保存性。同时,泡菜发酵产生的大量乳酸菌被人体吸收后,能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人体消化道内有害菌的繁殖,使肠道内微生物分布正常化泡菜中乳酸菌和其他微生物能抑制消化道病菌,使肠内微生物的分布趋于正常化,有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大量的乳酸使环境pH 值降低,有利于2-NO 还原成NO ,从而降低亚硝酸盐的残留。

3.2乳酸菌在发酵肉制品中的应用

发醉肉制品与一般肉制品相比,具有保存期长、风味独特、色泽鲜艳、食用安全、消化吸收率较高等特性,这些特性与乳酸菌有着直接的关系。 乳酸菌能利用配料中的糖类,产生大量乳酸,使pH 降低,酸度升高,最终PH 可达到4. 8 ~

5..4。在这样的酸性环境中,有些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产品的保存及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同时,在+H 的作用下,有利于2-NO 还原成NO 。NO 可与肉中肌红蛋白结合形成一氧化氮肌红蛋白(NO -b H ),赋予肉制品明亮的鲜红色。乳酸菌的产酸作用不仅可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可将产生的22O H 还原成2O 和O H 2,防止肉色变绿和脂肪氧化。

3.3乳酸菌在发酵面包中的应用

在面包制作中应用植物多糖来改善面包质构及延长保质期已经很常见。研究利用乳酸菌产生的胞外多糖代替植物多糖来改善面包品质,结果表明,乳酸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对面团的流变特性及面包质构有积极的影响,而且面团利用自身合成的胞外多糖比从外部添加多糖,对面包质构的影响效果更明显。另外,乳酸菌在酸面团发酵中的代谢作用还会产生其他物质,如甘露醇,葡葡萄糖和醋酸盐等,这些物质都能起到改善面包品质的作用,还能对面包的面团吸水率、面团机械加工特性、面包体积及延缓老化等起到积极影响。同时,乳酸菌产生的多糖还具有益生作用,利于人体健康。

3.4乳酸菌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主要是苹果酸-乳酸发酵。在明珠串球菌、乳杆菌等乳酸菌的作用下,葡萄酒中酸涩味较强的苹果酸经脱羧生成酸味比较柔和

的乳酸和二氧化碳,降低了葡萄酒的酸度,pH上升0. 3~0.5,增加了酒的果香和酒香,口感柔和。

乳酸菌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乳酸菌产的乳酸来生产酸化麦芽和酸化麦芽汁。经过生物酸化处理的啤酒具有较浅的色度、较多的含氮物质和适宜的多酚。生物酸化有利于蛋白质的酶解,改善麦芽汁的过滤性能,提高啤酒的生物稳定性。乳酸菌能够产生各种抑菌物质,从而保持啤酒的新鲜度。

乳酒是一种新型的低度发酵乳饮料。酸乳酒的菌种是保存在多糖基质中的微生物混合物,将这些混合物加到奶中进行发酵即制得发酵乳酒饮料。乳酸酒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对胃肠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有独特疗效。

3.5乳酸菌在酿造酱油中的应用

乳酸是酱油的重要理化指标之一和呈味物质,酿造发酵酱油过程中适当地人工接种乳酸菌能使酱油香气浓,风味佳,质地好。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生成乳酸等小分子有机酸,进而与酵母菌产生的醇类生成醋类呈香物质,增加酱油香气;②产酸使酱体的pH值降低为4. 8~5.2,抑制有害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芽抱杆菌等的生长;③为耐盐酵母,如鲁氏酵母和假丝酵母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弱酸性环境,进而诱发醇类发酵;④抑制酱体着色,保持酱油色泽鲜艳、红亮。

4 乳酸菌的应用前景

当前国际上公认的乳酸菌,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菌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肠内益生菌,人体肠道内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数量越多越好。也完全符合诺贝尔得奖者生物学家梅契尼柯夫“长寿学说”里所得出的结论,乳酸菌=益生菌=长寿菌。

人类面对抗生素的日渐无能为力的现状,正在不断寻求新的更加有效的生物抗菌产品,世界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并开创了以使用乳酸菌为代表的免疫疗法革命。瑞典科学家研究发布的结果是,治疗胃和大肠炎症时直接喝乳酸菌比用抗生素更好,危险性几乎为零。而在日本,乳酸菌制品已占日本乳制品市场的85%以上,二十年来日本青年平均身高增加15厘米,人口平均寿命达85岁,居世界第一位。这都是乳酸菌制品所带来的直接健康功效。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集丰富营养和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乳酸菌发酵食品必将成为人们食品的首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此外,乳酸菌制品也必将广泛运用于保健品、药品及饲料用品的开发中。

参考文献:

赵龙飞.乳酸菌的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9,(6):0030-04 彭习亮,马成杰.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0):8708-8710

胡书芳,王雁萍.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275-9276 张富新.乳酸菌及其在发酵肉制品中的应用[J].黄牛杂志.1997,(23)

张廷伟,张代玉,马景芳.乳酸菌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08.046

(16):0299-02 方靖,余权,冼灿标.综述乳酸菌在面包发酵工艺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6,

周秀琴.乳酸菌在调味品生产中的应用[J].发酵科技通讯.2009.04.012

王夫杰,鲁绊,纪凤娣,张建,李东文,黄持都.乳酸菌在中国传统酿造调味品中的应用[J].中国调味品.2009,(09):0024-03

乳酸菌的代谢、发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要点

食品微生物课程论文 题目乳酸菌的代谢、发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姓名费鹏学号2013309010006 专业食品科学评分 指导教师谢笔钧职称教授 中国·武汉 二○一三年十二月

乳酸菌的代谢、发酵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是最早被人类用于食品储藏加工的微生物之一,其通过发酵糖类,主要产生乳酸,被广泛应用于发酵肉制品、酱油、白酒、饮料等行业。本文对其代谢过程、发酵条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乳酸菌;代谢;发酵;食品工业 Abstract: Lactic acid bacteria is one of microorganisms which human being earliest used in food storage and processing. It can produce lactic acid by fermenting saccharides, which were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fermented meat product, soy, wine, beverage and so 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etabolism,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LAB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industry. Keywords: Lactic acid bacteria; metabolism; fermentation; food industry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1]。乳酸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属于真细菌纲(Eubacteriac)真细菌目(Eabacteriales)中的乳酸细菌科(lactobacillaceae )。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分类学上,目前已发现的乳酸菌,至少分布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链球菌属(Strptococcus )、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19个属的微生物中。其中,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较多的乳酸菌主要分布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七个属种。 乳酸菌是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个别属除外),不运动或少运动,不耐高温,但耐酸的球菌或杆菌,乳酸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适合于在氧含量低或无氧的环境中生长[2]。与其它细菌相比,乳酸菌对营养的要求比较严格,除了要供给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外,还需要加入维生素、氨基酸和肤等生长因子。乳酸菌都能发酵一定的糖类产生乳酸(分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但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能力微弱,过氧化氢酶反应呈阴性,适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其结果可使培养基pH值降到5.0以下,产酸及耐酸能力都较强。 1. 乳酸菌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其中分解代谢过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

浅谈乳酸菌在食品工程中应用

浅谈乳酸菌在食品工程中应用 摘要: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全民的生活水平,随着食品行业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型的食品逐渐占据了市场。乳酸菌的诞生给我国的食品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目前我国的乳酸菌种类之多,不同种类的乳酸菌都能够适应我国的食品生产过程。乳酸菌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十分广泛,我国也利用其在食品领域取得了许多的进展,给食品行业引领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乳酸菌种类,同时分析各自的特点并详细分析乳酸菌对我国食品工程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乳酸菌技术;食品发展;应用技术;前景 我国自古以来一直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基本准则,饮食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具备的食品工程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现如今人们更加追求食品的种类及入口的感觉,大家都十分注重食品的色香味、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群众的实际追求,乳酸菌的诞生解决了食品领域的这一问题,可以说乳酸菌是食品行业的一种有效工具,取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下述内容仅是笔者的个人意见,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各位工作者有所助益。 1乳酸菌背景简介 乳酸菌是我国的一项新兴技术,它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越来越多的乳品行业用该项技术能够制造出不同的奶制品,更好地迎合了大众的口味需求,同时也丰富了食品种类。目前乳酸卷在制造酸奶、奶酪等食品领域发挥了重要性的作用,相比于传统的食品工程来说,乳酸菌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乳酸菌的作用之大,与此同时,乳酸菌更加广泛的应用能够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应用成本,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利润空间。 2常见的乳酸菌种类 乳酸菌在我国的食品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种类也十分繁多,下面笔者将介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几种乳酸菌。 第一种乳酸菌:啤酒片球菌。该球菌主要在香肠的生产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生产香肠过程中,此种菌主要能够控制反映过程的pH值,pH值低的环境能够有利于香肠的生产,啤酒片球菌能够抑制反应过程中的腐败菌,降低食品发生腐败的情况,大大降低了不必要的浪费,此外啤酒片球菌还能够确保香肠的入口感良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哲, 冉艳红 作者单位:杨春哲(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济南,250100), 冉艳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刊名: 中国食物与营养 英文刊名: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年,卷(期):2003(1) 被引用次数:18次 引证文献(18条) 1.王琳琳.郑一敏.胥秀英.傅善权.李杰.周慧.曾品涛肠膜明串珠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筛选[期刊论文]-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9) 2.盛海圆.郭艳萍.常艳.张明传统泡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7) 3.陈飞平微生物发酵对蔬菜腌制品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9) 4.刘永娜.燕平梅.李锐绵白糖对发酵白菜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09(4) 5.罗凤莲.欧阳建勋.夏延斌.王燕发酵辣椒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7) 6.吴海波.张兰威.黄艳玲不同地域发酵蔬菜分离的乳酸菌抑菌效果及降亚硝酸盐能力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2) 7.李锐.燕平梅.刘永娜不同贮藏条件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8(4) 8.胡书芳.王雁萍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9.姜彬.陈一.冯志彪黄瓜在纯菌接种恒温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8(12) 10.孙锦婷.陈一.姜彬.张艳梅.高晨晨发酵过程中蔬菜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7(2) 11.田永峰.吴天祥.胡晓瑜.赵飞乳酸菌在酿造和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07(4) 12.蔡永峰.熊涛.岳国海.李绩.张贵林直投式生物法快速生产泡菜工艺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6) 13.杨荣玲.肖更生.吴晓玉.刘学铭我国蔬菜发酵加工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保鲜与加工 2006(2) 14.吴祖芳.刘璞.翁佩芳榨菜加工中乳酸菌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8) 15.张坤生.刘晨.任云霞复配型防腐剂延长巴氏杀菌鸡肉香肠货架期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8) 16.刘哲君.王海伟.霍建伟.周锐.姜莹.丁玉萍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的筛选[期刊论文]-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 17.乳酸菌在果蔬及谷物制品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5(4) 18.张岩.肖更生.陈卫东.张友胜发酵蔬菜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27788682.html,/Periodical_zgswyyy200301011.aspx

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段振楠梁华忠罗国超王沁峰谢建将曾泽生 (四川高福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732)摘要:乳酸菌是食品发酵工业中重要的细菌,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发酵泡菜、郫县豆瓣、传统豆酱、酱油、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所起到的作用及其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制造的制剂通过人工接种在发酵过程所显现出的效果。同时,阐述了乳酸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发酵机理和一些特性功能。并对乳酸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乳酸菌,发酵食品,泡菜,豆酱,郫县豆瓣,肉制品发酵 Appl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In The Fermented Food DUAN Zhen-nan, LIANG Hua-zhong,LUO Guo-chao, WANG Qin-feng, ZENG Ze-sheng,XIE Jian-jiang (SiChuan Gaofuji Biotechnology CO.,Ltd,Chengdu 611732,China) Abstract:Lactic acid bacteria is a important bacteria in food fermentation industr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unc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raditional fermented kimchi , Bean paste, Pixian traditional miso, soy sauce, fermented meat product and the use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as demonstrated in the results. The article also demonstrate the ferment mechanism and certain features of lactic acid, prospect its applications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Lactobacillus; Fermented Food; Kimch; Bean paste ;

乳酸菌应用的意义

:乳酸菌饮料以蛋白质、有益活菌及口味独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近年来,添加各种果蔬汁的乳酸菌饮料更是受到研究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将苹果汁和乳酸菌饮料合理配伍,可以制造经济实惠、营养更为全面的饮品。本文重点研究以苹果为原料,乳酸菌为菌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苹果汁饮料的发酵工艺,为发酵苹果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正交实验乳酸菌发酵苹果汁优化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目的和意义 有史以来,蔬菜就是人类食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食品化学家和营养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目前人们已经基本认识了蔬菜果汁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化学成分研究了蔬菜汁饮料的营养生理意义。蔬菜汁饮料特有的营养生理和健康方面的意义表现在3方面:首先,蔬菜汁饮料内一些重要营养物质含量相当高;其次,它含有一些其他食品比较缺乏甚至非常缺乏的对人体组成有利的化学成分;再有就是一些食品所含有的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在蔬菜汁饮料中的含量相当少,甚至不含有。例如各类酒、咖啡或有些茶,均含有数量不等的乙醇或咖啡因,而蔬菜汁饮料不含。 蔬菜汁饮料含有许多对人体营养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化学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植物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等,所以他们往往具有一些治疗疾病的能力。例如,在古代,人们把甜菜原汁当作治疗肾脏或肝脏功能失调的药物,或者当作利尿药物。人民还发现萝卜和萝卜原汁可以用来治疗食欲不振;后来,人们又发现甘蓝能治疗坏血病等等。从热量的标准来衡量,蔬菜汁饮料的营养生理意义在于他的营养成分能够迅速被人体吸收,因此对运动员,病后恢复健康的人和脑力劳动者具有特殊意义。现在人们进一步发现,许多蔬菜以及用它们制成的饮料都有保健作用。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它们的保健机理,但是它们大部分的保健机理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 1.2 生物技术与饮料工业 饮料做为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具有市场广阔、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在个中传统饮料产品继续得到发展的同时,多种各具特色的新型饮料产品不断问世,极大的促进了饮料工业的发展。传统的饮料生产工艺各具特色,产品丰富多样。生物技术的采用,给现代饮料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物技术应用与饮料生产,可以在资源、开发产品、改进生产工艺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1.2.1 乳酸菌及其发酵制品 近年来,乳酸菌发酵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适宜作婴儿辅助食品和老年食品。乳酸菌是一类可发酵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人们应用乳酸菌的历史非常悠久,保加利亚酸奶、马奶酒及酱腌菜等均是传统的乳酸菌发酵制品。近年来,随着乳酸菌尤其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的肠道有益菌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确认,各种乳酸菌发酵制品更是风行全世界。 通过对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大量研究,目前认为乳酸菌之所以有益于人体健康是由于它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生理功能。 (1)对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乳酸菌可抑制肠道内病原菌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细菌的成长繁殖,增加人体诶有益菌的数量,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与普通乳相比,发酵乳制品的消化吸收性和营养价值及其风味都已大大提高。 (3)乳酸菌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以预防由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脏病。 (4)乳酸菌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5)乳酸菌对常见至病菌有拮抗作用。

细菌,酵母菌,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细菌,酵母菌,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细菌,酵母菌,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广泛,在食品加工中已被应用了几千年,从酿酒、制醋到生产酸奶、面包发酵,人们生活中各种风味各异的各色食品的生产几乎都离不开他们。 细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细菌在食品中应常用的菌种主要是醋酸杆菌,乳酸菌,非致病棒杆菌等。 醋酸杆菌: 醋酸杆菌主要常见于腐烂的水果蔬菜、酸果汁、醋和饮料等物质中,属于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兼性好氧。醋酸杆菌能把乙醇氧化为乙酸。醋酸菌如果在糖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葡糖糖变成醋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能将酒精氧化成醋酸,从而制成醋,因此常用于制造食醋,果醋等方面的发酵。乳酸菌: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发酵乳制品主要包括酸奶和奶酪两大类,生产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乳酸乳杆菌(L. Lacti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等。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它常用于酸牛奶、果蔬发酵饮料、酸泡菜等方面。具有提供营养,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功效。 非致病杆菌: 非致病杆菌主要以谷氨酸棒杆菌,力士棒杆菌,解烃棒杆菌等,它们经常从土壤、空气、水等分离出。常用于味精的制作。它们能将糖分解成有机酸,并将含氮物质分解成铵离子,再进一步合成谷氨酸并积累于发酵液中。 酵母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酿酒酵母: 酿酒酵母是酵母菌属中的典型菌种,也是重要的菌种,广泛应用与啤酒、葡萄酒、白酒、果酒的酿造和面包的制造中。由于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因而可作为药用,也可用于饲料,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面包酵母: 酵母是生产面包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为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产较好。酵母为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发酵。酵母生长与发酵的最适温度为26~30℃,最适pH为5.0~5.8。酵母耐高温的能力不及耐低温的能力,60℃以上会很快死亡,而-60℃下仍具有活力。生产上应用的酵母主要有鲜酵母、活性干酵母及即发干酵母。 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霉菌在食品制造中用途非常广泛,许多酿造发酵食品、食品原料的制造,如豆腐乳、豆鼓、酱、酱油、柠檬酸等都是在霉菌的参与下来进行生产的。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酱类和酱油两个方面。 酱类: 酱类包括大豆酱、蚕豆酱、面酱、豆瓣酱、豆豉及其加工制品,都是由一些

乳酸菌及其乳酸菌发酵食品

乳酸菌及其乳酸菌发酵食品 发酵是一种古老、传统的食品储存与加工的方法,凡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而制得的食品都可以称为发酵食品。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发酵食品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微生物参与作用,进而可以形成一些特异性风味物质和营养因子,如乳酸菌参与牛乳发酵,产生乙醛、丁二酮、丙酮、3-羟基丁酮、挥发性酸等芳香物质,以及胞外多糖、乳酸菌素、γ-氨基丁酸等营养因子。 乳酸菌是发酵食品最主要的有益微生物之一,人类对于乳酸菌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在远古人类就在酿造食品方面不自觉地利用了乳酸菌。但是,人类能主动地去研究和掌握乳酸菌的生活规律,并加以应用,还是近百年的事。 1 乳酸菌 1.1 乳酸菌的分类 乳酸菌是一类以糖为原料产乳酸为主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属于真细菌纲(Eubacteriac)真细菌目(Eabacteriales)中的乳酸细菌科(lactobacillaceae)。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分类学上,目前已发现的乳酸菌,至少分布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p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19个属的微生物中。其中,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较多的乳酸菌主要分布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七个属种。 1.2 乳酸菌的基本特性 乳酸菌是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个别属除外),不运动或少运动,不耐高温,但耐酸的球菌或杆菌,乳酸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适合于在氧含量低或无氧的环境中生长。与其它细菌相比,乳酸菌对营养的要求比较严格,除了要供给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外,还需要加入维生素、氨基酸等生长因子。乳酸菌都能发酵一定的糖类产生乳酸,但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能力微弱,过氧化氢酶反应呈阴性,适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可使培养基pH 值降到5.0以下,产酸及耐酸能力都较强。 1.3 乳酸菌的发酵类型 乳酸菌的发酵根据产物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歧发酵。同型乳酸发酵是指发酵终产物中90%以上为乳酸的乳酸发酵过程,以乳酸链球菌和多数乳酸杆菌为主。异型乳酸发酵是指发酵终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二氧化碳等成分的乳酸发酵过程,以明串珠菌属的乳酸菌以及某些乳酸杆菌,如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甘露醇乳杆菌等。双歧发酵是双歧杆菌的产能模式,双歧杆菌是一类特殊的严格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它们对葡萄糖的代谢也可归入异型乳酸发酵,但与其他乳酸菌的异型发酵不同。 1.4 乳酸菌的代谢产物 乳酸菌发酵的代谢产物主要有有机酸类、细菌素类、乙醛等芳香物质、胞外多糖、γ-氨基丁酸等。有机酸类主要有乳酸、乙酸,及少量的甲酸、丙酸等,具有抗菌防腐的作用,并带给食品酸性的口感;细菌素又称乳酸菌素,具有固定抗菌谱,对病原菌和腐败菌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乙醛等芳香物质给乳酸菌发酵食品带来独特的发酵风味;胞外多糖作为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现象及生理过程的调节;γ-氨基丁酸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改善脑机能,调节情绪抗焦虑,降低血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乳酸菌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乳酸菌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系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摘要 (3) Abstract (4) 1乳酸菌概述 (5) 1.1乳酸菌种类 (5) 1.2乳酸菌基本特征 (6) 1.3乳酸菌发酵类型 (6) 1.3.1同型乳酸发酵 (6) 1.3.2异型乳酸发酵 (6) 1.4乳酸菌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 (6) 1.4.1产生有机酸 (6) 1.4.2产生细菌素 (7) 1.4.3产生过氧化氢 (7) 1.5乳酸菌保健功能 (7) 1.5.1产生特殊酶系 (7) 1.5.2具有粘附性和定植能力 (7) 1.5.3产生抑菌活性代谢产物 (8) 1.5.4降低胆固醇 (8) 1.5.5具有抗变异原性 (8) 1.5.6增强免疫功能 (8) 1.5.7具有营养作用 (9) 2乳酸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9) 2.1乳酸菌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9) 2.1.1酸奶 (9) 2.1.2凝固型酸奶 (9) 2.1.3乳酸菌奶粉 (9) 2.1.4酸奶油 (10) 2.1.5酸蛋奶冰淇淋 (10) 2.1.6酵母乳酸菌复合发酵奶 (10) 2.1.7干酪 (10) 2.1.8发酵果冻 (10) 2.2 在蔬菜深加工中的应用 (11) 2.3在肉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11) 2.4乳酸菌在酒类产品中的应用 (11) 2.4.1乳酸茵在白酒中的应用 (11) 2.4.2乳酸菌在葡萄酒中的应用 (12) 3乳酸菌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4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5发展前景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乳酸菌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邢春卿 (黑龙江工业学院环境工程系,黑龙江鸡西 158100 ) 摘要:乳酸菌通过产生乳酸、分泌乳酸菌素等方式抑制病原菌与腐败微生物的活性,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生素替代物。乳酸菌发酵的食品更是具有改善风味、延长保质期等特点,因此,乳酸菌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不再限于传统发酵的乳制品。本文对乳酸菌及乳酸菌的抑菌作用机理和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列举了乳酸菌发酵的新型乳制品及其他一些食品。 关键词:乳酸菌;抑菌作用;乳酸菌发酵产品;应用前景

酵母菌的应用

酵母菌在工业上的应用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有着天然丰富的营养体系。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矿物质和水分。有机物占细胞干重的90%~94%,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5%~60%,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5%~60%,脂类物质的含量在1%~5%。酵母细胞中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酶类,能促进其被消化吸收。此外它还含有多种鲜为人知的活性物质,如麦角固醇、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辅酶A等。酵母由于具有很高的营养成分,不仅直接被开发为营养食品,还可进一步制成多种营养活性物质,作为营养食品的载体,进一步深加工则成为更具营养和保健价值的食品。 1.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 酵母在发酵时利用原料中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糖类及a-淀粉酶对面粉中淀粉进行转化后的糖类进行发酵作用,产生CO2,使面团体积膨大,结构疏松,呈海绵状结构; 改善面包的风味。发酵后的面包与其他各类主食品相比,其风味自有特异之处。产品中有发酵制品的香味,这种香气的构成极其复杂。 增加面包的营养价值。在面团制作过程中,酵母中的各种酶对面团中的各种有机物发生的生化反应,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物质变成结构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能为人体直接吸收的中间生成物和单分子有机物,如淀粉中的一部分变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水解成胨、肽和氨基酸等生成物。这对人体消化吸收非常有利,提高了谷物的生理价值。酵母本身蛋白质含量甚高,且含有多种维生素,使面包的营养价值增高。 2.酵母菌在酒工业中的应用 1啤酒酿造 啤酒酿造是以大麦、水为主要原料,以大米或其它未发芽的谷物、酒花为辅助原料;大麦经过发芽产生多种水解酶类制成麦芽;借助麦芽本身多种水解酶类将淀粉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溶性糖类、糊精以及氨基酸、肽、胨等低分子物质制成麦芽汁;麦芽汁通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生成酒精和CO2以及多种营养和风味物质;最后经过过滤、包装、杀菌等工艺制成CO2含量丰富、酒精含量仅3%~4%、富含多种营养成份、酒花芳香、苦味爽口的饮料酒即成品啤酒。 2果酒酿造 果酒酿造是以多种水果如葡萄、苹果、梨、桔子、山楂、杨梅、猕猴桃等为原料,经过破碎、压榨,制取果汁;果汁通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形成原酒;原酒再经陈酿、过滤、调配、包装等工艺制成酒精含量8.5%以上、含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称为果酒。在各种果酒中葡萄酒是主要品种,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饮料酒种。 3白酒酿造 酒曲的主要种类 (1)大曲大曲是固态发酵法酿造大曲白酒的糖化发酵剂。它以小麦或大麦、豌豆为曲料,经过粉碎、加水拌料、踩曲制坯、堆积培养,依靠自然界带入的各种酿酒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在其中生长繁殖制成成曲,再经贮存后制成陈曲。大曲有高温曲(制曲温度60℃以上)和中温曲(制曲温度不超过50℃)两种类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著名的大曲白酒均采用高温曲生产,如茅台、泸州、西风、五粮液等。 (2)麸曲麸曲是固态发酵法酿造麸曲白酒的糖化剂。它以麸皮为主要曲料,以新鲜酒糟为配料,经过润水、蒸煮、冷却后,接种黑曲霉和黄曲霉混和(混和比例为7:3),再经通风培养制成成曲。 (3)小曲(米曲)小曲(米曲)是半固态发酵法酿造小曲白酒(米酒)的糖化发酵剂。它以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中草药,经过浸泡、粉碎,接入纯种根霉和酵母

乳酸菌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乳酸菌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陈杰 (宜宾学院食品与科学工程2011级) 摘要:阐述了乳酸菌的定义、基本特征、分类、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营养、抗菌、降低胆固醇、维持微生态环境、抗肿瘤、抗变异原和增强免疫力功能。综述了乳酸菌在酒类、乳制品、植物蛋白饮料、蔬菜深加工、肉制品生产、食品防腐及保鲜中的应用。 关键词:乳酸菌;分类;发酵特性;食品工业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乳酸菌的研究越来越受微生物学家、营养学家、免疫学家和医学家们的关注和重视。由于乳酸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也是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菌种,乳酸菌具有抗菌、降低胆固醇、维持微生态系统平衡、抑癌和增强免疫力等重要生物学功能,赋予食品特殊的风味,改进食品的品质和营养,所以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的运用。 1 乳酸菌的定义 乳酸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指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或杆菌的统称。它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细胞为革兰氏阳性;2)细胞形态为杆菌或球菌;3)过氧化氢酶为阴性;4)消耗的葡萄糖50%以上产生乳酸;5)不形成内生孢子;6)无运动性,或极少运动;7)分解蛋白质,但不产生腐败产物;8)脂肪分解能力较弱。 培养特征:乳酸菌能够在空气或氧气下生长,是厌氧菌,耐氧。一方面乳酸菌的生长需要辅助因子,它们大多需要某些维生素(核黄素、硫胺素、泛酸、烟酸、叶酸、生物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另一方面乳酸菌具有大部分微生

物所没有的利用乳糖的能力。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一般仅形成少量的菌体生物量,仅长出淡色小菌落,直径1~2mm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浓度很低,这些是由营养、代谢等生理特性所决定。 2 乳酸菌的分类 对于乳酸菌的分类,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依据《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9版第2卷(1986年),乳酸菌主要归于6个属。另外,工业上应用的肠球菌属和乳球菌属也包括在内。因为双歧杆菌所产的乳酸不足50%,所以双歧杆菌不归于乳酸菌,而单独另辟双歧杆菌属。但考虑其保健作用,双歧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也包括到乳酸菌中。 3 乳酸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乳酸菌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合成维生素,对脂肪也有微弱的分解能力,能显著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价,改善风味,促进消化吸收,提高营养价值,避免乳糖不耐症的发生,促进钙、磷等元素的吸收。乳酸菌是定居在肠道中的有益菌群,通过代谢产酸降低肠内pH值,或产生抗菌的细菌素,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维持生态平衡和正常机能。乳酸菌产生的有机酸还能刺激肠管蠕动,增加粪便含水量,有润肠通便功效,对小儿下痢、成人溃疡性肠炎、细菌性下痢有显著治疗效果,并能有效缓解老年人和孕产妇的便秘症状。肠道微生物的水解酶类可以将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前体转化为致癌物,乳酸菌的抑癌能力发挥作用的是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对这些酶类(如B一葡萄糖7a-羟化酶、胰蛋白酶等)的抑制作用。乳酸菌细胞直接吸收胆固醇;乳酸菌的胆盐水解酶的活性使胆盐结合态转变为脱合态与胆固醇发生共同沉淀;菌体吸收和共同沉淀的联合作用,不同条件下乳酸菌会表现出某一种作用方式为主的能力。乳酸菌是一种被公认的益生菌,能够刺激免

乳酸菌农业中的应用

乳酸菌生物农业 一、中国农业发展和现状,存在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科技的水平,部分领域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27%提高到现在的43%。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均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我国的农业科技还存在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是不可否认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整体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3%;建立了生物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为代表的新品种培育体系,杂交水稻和抗虫棉等60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投放农业生产中,为粮食生产,特别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以及种养、机械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50公斤,总产达到5亿吨,已经达到了丰年有余的水平;建立了畜牧水产等良种繁育、集约化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畜牧总产跃居世界首位,科技贡献率达50%,肉、蛋等产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劳动产比率偏低、生产和经营方式较落后。一方面我国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率编低。如:我国农业有很多地方仍采取漫灌措施,灌溉利用效率不到40%,比先进国家低1倍;肥料利用效率不到35%,低于世界一般水平1 5%~20%;农药利用效率也不到30%;高产稳产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35%。 此外,农业生态受到很大威胁。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每年造成35%的减产,畜禽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率达10%~15%;农药、化肥和抗生索等的施用过量和残留问题等加剧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并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由于品种类型单一、产品质量偏低,粮食单产仅是发达国家的50%~70%。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世界每万农业经济活动人口所拥有的农业科研人员为140人,我国还不到80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到4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尽合理。农业科研与农业技术推广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二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农技推广和农民教育工作多头进行,使得有限的经费“撒胡椒面”,难以达到快速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的目的。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初步估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总体差距达15到2O年。 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1.农业资源匮乏制约了未来农业的增长 中国农业发展所依赖的农业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日益减少,前景堪忧。如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5亿亩,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2亩,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不足2 700 m3 ,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据估计,在

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第一节食品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其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史(略) (4) 第三节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7) 第四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7)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9)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9)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结构 (10) 第三节放线菌(Actinomyces) (20) 第四节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酵母菌 (21) 第五节霉菌 (24) 第六节病毒 (26)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 (29)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元素和细胞的化学组成 (29) 第二节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32) 第三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3) 第四节培养基 (35)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 (39) 第一节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39) 第二节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40) 第三节能量转换 (41) 第四节微生物独特的合成代谢 (42)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44) 第一节微生物生长 (44) 第二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50)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63)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63)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65) 第三节微生物基因重组 (67) 第四节菌种的保藏及衰退与复壮 (70)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74)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75) 第二节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78)

第三节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80) 第八章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82) 第一节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82) 第二节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84) 第三节霉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86) 第四节微生物酶制剂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87) 第九章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及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89) 第一节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 (89) 第二节食品的细菌污染 (89) 第三节霉菌及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90) 第十章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92) 第一节食品的腐败变质 (92) 第二节腐败变质的控制 (95)

乳酸菌的功效和作用

乳酸菌的功效和作用 乳酸菌是一种发酵制品.一般来说在葡萄糖中发酵的细菌都被叫做乳酸菌.它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菌.像人们平时所喝的酸奶,啤酒等等需要用来发酵的都有它的加入.像电视上的酸奶广告,就经常会说此酸奶中添加了活性乳酸菌.这个活性乳酸菌就是对人体很有的益生菌.可以说乳酸菌在生活中被用到的地方很多. 乳酸菌一般被分为两类,一种是从动物中提取的,一种是植物.也就是常说的动物源和植物源的乳酸菌.那么乳酸菌都有什么对人体好的功效和作用呢?今天就来说一下. 乳酸菌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许多的生理功能.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乳酸菌能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效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乳酸菌通过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特殊酶系、酸菌素等物质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可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等产生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乳酸菌如果能在体内正常发挥代谢活性,就能直接为宿主提供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K等),还可提高矿物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需营养物质、增强动物的营养代谢、直接促其生长的作用.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

正常情况下都寄生有大量微生物. 3.改善免疫能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 常喝含乳酸菌的酸奶,对身体是非常好的,多吃含有乳酸菌制成的食物,能够帮助身体吸收营养,而且乳酸菌在进入人体内后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自己身体内的毒素,防止毒素继续生长.

酵母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酵母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涉及到人类食品中的酵母菌种类繁多,其中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功能,这使得酵母菌在食品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酵母菌一定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字:酵母菌应用前景 酵母菌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依照荷兰科学家Loddoy在1970年提出的分类系统,将有无形成有性孢子作为分类的起点,属上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种的规划主要依据生理的特性,将酵母菌分为三个亚门:1.能形成子囊孢子的酵母属子囊亚门,共4个科22个属139种酵母。2.能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的酵母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子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共9个科。3.能产生掷孢子的酵母菌,属于担子菌亚门、东孢子纲、掷包酵母科、科内有三属。4.不能产生有性孢子,尚未发现有性过程的酵母属于半知菌亚门,共12个属170个种。但就我国目前所常用的分类是将酵母菌分为:鲜酵母、活性干酵母、即发酵母。酵母菌在生物界中的种类繁多,其在人类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据科学家推测,早在史前三千多年,人类就已经懂得酵母的发酵技术,虽不知原理,但却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据考古学家考证,在史前2500年的埃及Theban法王填墓内找到经发酵的面包实体和证明酒和啤酒酿造的壁画和宝物,以及在公元前2698年中国史记记载了自黄帝开始已有教民烹煮面食的记载,都证明人类在这之前就已懂得种植稻米、小麦以及储存、磨粉和利用酵

母调制不同的食物。由此看来,酵母菌的利用已深入人类的发展史。 1.酵母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酵母菌在酿造、奶制品、焙烤食品等有着飞速的发展。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贺银风教授探究了国内外传统的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了酵母菌在发酵品中的与乳酸菌有着同样的作用,菌种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控制产品的风味特点、营养特征、医疗和保健作用。这为研究酵母菌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的参考,不同的乳制品中的酵母菌存在着多样性,往往是多种酵母菌的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的风味,不同的品质,而不同地区也有着自己特有的酵母菌,这是由于酵母菌的多样性所决定的。酵母菌在发酵乳制品中存在着许多的优点,主要是对于干酪的成熟有着诸多作用,例如:“(1)酵母菌能利用凝乳中由于乳酸菌的乳糖发酵所产生的乳酸,使凝乳的pH值有所提高,由起初的5到6左右。酸度的降低,刺激了对干酪成熟也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的生长繁殖;(2)某些酵母菌能产生胞外蛋白分解酶和脂肪分解酶,分解干酪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加速干酪的成熟,使干酪中可溶性含蛋物和辛酸、癸酸等其他高级脂肪酸增加L3J,对干酪的风味和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干酪内部的某些酵母菌能发酵牛奶中的乳糖,产生少量的CO,影响干酪的组织结构;(4)某些酵母菌能影响干酪某些风味物质如甲基酮的形成[IJ];(5)酵母菌能产生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增加干酪的营养价值;(6)酵母菌在干酪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作用,还能抑制腐败微生物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LIJ5。酵母菌在乳制食品中的主要

食品与乳酸菌

食品与乳酸菌 杨鑫201402001 张志峰201402003 王振进201402004 苏祥祥201402005 张友泽201202009 1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班 摘要乳酸菌赋予发酵食品较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因此在发酵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较为广泛。对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乳酸菌发酵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乳酸菌是一群形态、代谢性能和生理特征不完全相同的革兰氏阳性菌的统称,其总的特征是G+ 、不形成芽孢(个别属除外) 、不进行呼吸的球菌或杆菌,在发酵碳水化合物时主要的代谢产物为乳酸。乳酸菌发酵食品,能有效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赋予食品柔和的酸味和香气,改善食品风味; 其具有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血压等益生保健功能。随着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和经济价值逐渐受到食品科学研究和开发人员的重视。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乳酸菌及其制品在饲料工业及医药保健品中的研究与应用。 1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1.1维持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在动物肠道中栖息着大约1014 个细菌,这一微生物生态构成了肠道正常菌群。乳酸菌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优势菌群,与肠粘膜紧密结合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能通过与致病菌竞争消化道上皮的附着位点、营养竞争及其分泌的各种代谢产物及细菌素等抑菌物质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及外来致病菌的入侵,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1.2食品原料( 乳制品、肉制品、蔬菜谷物等) 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营养物质经乳酸菌发酵后,氨基酸、多肽、维生素等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都大大提高,从而显著提升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另外,益生菌在动物体内还可产生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和葡萄糖苷酶等,促进了营养物质特别是下消化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1.3增强免疫功能乳酸菌群作为肠道正常菌群,可以刺激肠道粘膜组成,影响粘膜免疫系统,调节Th1 与Th2 免疫反应的平衡,促进NK 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 另外,可以刺激特异性免疫应答,如加强粘膜表面和血清中IgA 和IgM、IgG 水平以加强体液免疫,促进T、B 淋巴细胞的增殖,加强细胞免疫。因此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如消化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癌症、泌尿系统疾病等。 1.4其他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的菌体或用其制成的酸奶食用后可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全身性免疫应答,显示较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另外,益生菌或其代谢副产物可通过影响结肠上皮细胞的变化过程,阻抑结肠和其他器官中发生的非基因型和基因型突变,达到降低癌细胞增殖的目的。 2乳酸菌研究新进展 2.1无耐药因子的乳酸菌菌株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为人类保健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微生物的抗药因子也越来越多,给人类及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危险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以乳酸菌、双歧杆菌为代表的益生菌和活菌制剂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弊端而产生的。然而目前发酵食品和活菌制剂使用的益生菌菌株基本上都是野生菌株没有进行耐药性的检测,有的菌株本身就抗多种抗生素,因而在其使用过程中,抗药基因

分子技术在食品乳酸菌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

分子技术在食品乳酸菌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 近年来,乳酸菌的各种菌株用于多种食品和益生产品。由于乳酸菌的益生功效为菌株依赖性,而单纯采用表型鉴定方法都无法准确鉴别到种属水平。而基于DNA的基因型鉴定技术,因其检测的准确、稳定和灵敏可以实现乳酸菌种属甚至菌株水平的分类和鉴别。本文对目前的主要分子技术在乳酸菌菌株分类和鉴定中 的应用做一综述。 标签: 乳酸菌;益生菌;鉴定;食品;分子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广泛关注益生菌食品。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摄入足够量就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而促进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目前益生菌中应用较多的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益生菌功效主要集中在维持和调节机体的正常肠道菌群上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益生作用,但其益生功效为菌株依赖性。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牵头的研究结果证实,含有B益畅菌(即双歧杆菌DN173010)的酸奶能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对肠易激综合征人群、便秘人群的胃肠道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由于不同菌株改善肠道的机制不同,所以对乳酸菌在菌株水平的鉴定就至关重要。传统的表型法鉴定主要建立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基础上,但因其种间生化性状相似,单纯使用该法往往无法准确区分各个种。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基因型鉴定法以核酸为检测对象,因其更加灵敏和准确而被国内 外学者用于乳酸菌的鉴定。 1 乳酸菌 乳酸菌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益身菌。按照生化分类法,用于食品中乳酸菌分为5个属:乳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汁球菌属,每个属包括多种菌种,某些菌种还包括数个亚种。目前益生菌产品中应用较多的是乳杆菌属(Lactobacillaceae L)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a B)。乳杆菌属中同型发酵乳秆菌包括:德氏乳杆菌(L.delbrueckii)、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瑞士乳秆菌(L.helveticus)、嗜酸乳秆菌(L.acidophilus)和干酪乳杆菌(L.casei);异型发酵乳杆菌包括:短乳秆菌(L.brevis)和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主要用于发酵工业。双歧杆菌属目前已知的双歧秆菌有24种,而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仅有5种包括:两歧双歧秆菌(B.bifidum)、长双歧杆菌(B.longum)、短双歧秆菌(B.breve)、婴儿双歧秆菌(B.infantis)和青春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它们都存在于人的肠道内。2001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包括:B.bifidum、B.infantis、B.longum、B.breve、B.adolescentis、L.bulgaricus、L.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Casei subsp.casei)、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