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静脉血栓是指在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你对静脉血栓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静脉血栓的介绍相关知识。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两大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较为多样,其中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单一因素不能独立引发静脉血栓,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例如,孕妇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

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

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

三大病因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病因: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

一、导致血流瘀滞状态的病因有: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等。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血流缓慢、瘀滞,因而促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如下肢骨折后,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唧筒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发病率。

手术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较大的手术亦与血流缓慢、淤滞有密切关系,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肌肉松弛,静脉舒张;手术后又因刀口疼痛,患者长时间卧床、半坐位或侧卧位,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而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从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妇女产后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发因素,早在明代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即指出妇女产后“腰间肿两腿尤甚,此瘀血滞于经络…”.

除以上原因外,由于人体在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殊性,所以解剖原因也可是血流减慢。如左髂静脉在解剖上受右髂动脉骑跨,其远侧的静脉血回流相对的较右侧缓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常发生于手术后、骨折、产后等,其中血流缓慢时一个重要因素,临床上所见的患者亦大部分发生在左下肢。除此,静脉的瓣膜袋、腓肠肌静脉窦,也是造成血流缓慢的因素。

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的病因

通常,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及产后等,可是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专家指出,术后数日内血液中血小板较正常高2-3倍。血小板对胶原纤维有很强的亲和力,当静脉内膜损伤后,血小板迅速聚集粘附与损伤部位,同时释放出凝血因子,这些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循环,血液成分改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另外,血小板增高,在血小板内合成的血栓素也增高,血栓素具有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和收缩血管的作用。从而不能消除血栓速的生物效应,最终形成血栓。此外,创伤及大面积烧伤,由于严重的失血,脱水,造成血液浓缩,血细胞增多也可增加血液的凝固度。长期服用避孕药,亦可使血液中凝固因子增加和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而诱发血栓形成。

国外报告妇女口服避孕药发生静脉血栓形成比正常人多5倍。各种恶性肿瘤,在崩解产物中含有组织凝血因子,也可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据报道,肿瘤手术后并发下肢神静脉血栓形成率高达40.9%。

三、导致静脉壁损伤的病因

当静脉壁受到任何因素(常见的有机械性损伤、感染性及化学性损伤等)损伤时,都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裸露,血小板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又可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形成血栓。总之,当静脉壁损伤后所发生的各种改变,都可引起局部血小板粘附、聚集,纤维蛋白及血细胞沉积,最终形成血栓。

1.机械性损伤

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骨折碎片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等机械性损伤,均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如股骨干骨折损伤股静脉,股骨颈骨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损伤髂总静脉等,均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施行直接涉及静脉的手术,如深静脉瓣膜修复术、静脉转流术和静脉段移植术等常可并发静脉血栓形成。反复穿刺静脉或于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亦可并发静脉血栓形成。据有关报道120例,因静脉或静脉内膜受损者4例,分别为静脉穿刺、大隐静脉切开术、大隐静脉剥脱术和腘静脉铁皮伤。因血管术后发病者43例。妊娠期子宫体逐渐增大,对髂静脉产生压迫;骨盆、髋关节及股骨上端的手术,也可间接或直接地损伤股髂静脉,而诱发静脉血栓形成。

2.化学损伤静脉输注大量的高渗葡萄糖液、各种有刺激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抗癌药物以及造影剂等。均能不同程度的激惹静脉内膜,内皮细胞受损,诱发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细菌血行感染也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如分娩前后盆腔充血、感染和子宫内膜炎及其他感染均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4.其他病因如年龄肥胖及抗火化蛋白C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多为中年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特别高,而儿童则几乎不发生本病。老年人血液高凝可能是生理性的,多患血液易凝的多种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这都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其次老年人的静脉逐渐老化,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还有报道,一种由抗凝因子缺陷,导致的蛋白C抗凝途径中抗活化蛋白C现象,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本病可能与遗传因

素有关。

相关阅读:

肺梗塞的概述

病理

肺栓塞的病理改变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及肺血液循环的状态。栓子大小为由微血管内的小栓子至大动脉的骑跨性血栓不等。较小的栓子未能完全堵塞血管时不易引起血循环障碍。多发小栓子能引起多发性小动脉分支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被大的栓子堵塞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以致死亡。严重肺淤血患者的肺栓塞可导致肺梗塞。肺梗塞以下叶多见,外形呈锥形,尖端指向肺门。病灶中心为坏死区,周围有水肿和出血。水肿和出血可吸收,坏死区愈合后发生纤维化。

表现

患者起病急,有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咯血表明有肺梗塞发生。单发的小分支栓塞症状轻微或无明显不适,大分支或肺动脉主干栓塞,或小分支广泛的栓塞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紫绀。听诊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心前区可听到杂音及心率异常。急性肺栓塞约10%的病人于发病1小时内死亡。若未及时诊断及治疗,大约有30%的病人因肺栓塞复发而死亡。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导致血栓形成。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或盆腔腹部手术后,严重创伤、急性感染、妊娠、恶性肿瘤和心脏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血小板增加和血液凝固增加,当血管内皮轻微损伤时,可促进血小板粘附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然后纤维蛋白沉着,血栓增加,使血管腔闭塞。 静脉血栓形成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传染性患者多见于急性感染,如分娩、盆腔或腹腔手术后;非传染性患者是由血瘀引起的,多见于小腿后部静脉。发病机制:由于各种原因,小腿静脉回流压降低,血液粘度和血小板增加,血液凝固增加。当血管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进血小板粘附在局部形成血栓形成,然后纤维蛋白沉着增加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甚至影响附近或远离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包括浅静脉血栓形成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具体症状如下: 一、浅静脉血栓形成 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其分支经常累及,主要发生在静脉曲张的基础上。其主要特征是血栓形成部位疼痛。可以看出,浅静脉有红色、低热的索状物、触痛和周围红肿。其栓子不易脱落,一般不会引起肺动脉栓塞。此外,迁移性浅静脉血栓形成通常是癌症的提示性症状。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

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情况,可分为以下两类: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在小腿深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多见于卧床少动的患者,常发生在手术后第二周,左下肢最常见。其特点是小腿腓肌肉疼痛和压痛,活动后疼痛严重,足背屈曲时更严重。全身症状不明显,检查时可有Homan征,即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肠肌内病变静脉牵引引引起疼痛,也可出现腓肠肌周径较强侧增厚5cm以上。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继发于小腿静脉血栓形成,但主要原发于髂股静脉,常见于产后,疾病突然。患肢严重弥漫性水肿、皮肤温度升高或轻微发绀、浅静脉扩张、大腿内侧疼痛难以忍受,尤其是股三角形区域。全身症状并不严重。 除了临床表现外,辅助检查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必要诊断方法。主要检查如下: 1.静脉造影本法是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最有意义的检查。它可以显示静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和侧支循环血管。 2.静脉压测量患肢静脉压升高。站立时足背静脉弓的平均压力为1。84kPa(18.8cmH20),静脉压力0.69kPa(7cmH20)。下肢静脉压略高于上肢。 3、放射性核素检查碘125记纤维蛋白原可进入局部血栓形成,增加患病部位的发射性。 4.超声血管检查正常情况下,股票、胭脂和胫骨后静脉上可以闻到血流的声音,声音随呼吸而变化,肢体远端压力时声音增强。如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的常规措施 神经外二科 静脉血栓形成公认的三大因素: 1、静脉血流滞缓 2、静脉壁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 高危人群: 1)吸烟、年龄>40岁 2)手术时间>60分钟 3)先前有DVT或肺栓塞 4)恶性肿瘤、化疗病人 5)下肢、下腹、骨盆骨科手术 6)广泛多发损伤,严重骨折 7)肥胖、静脉曲张、糖尿病 8)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 9)心衰、心梗、脑卒中 10)长时间制动、卧床者,如术后、偏瘫、截瘫病人 一.预防 长期卧床的病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故凡是手术、骨折需卧床者及产后妇女,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体位,每1~2h/次,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2)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4)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5)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食品。 6)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7)戒烟——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8)勿使用过紧衣物:如腰带、紧张内衣,避免血液瘀滞。 9)应用弹力袜及气压治疗仪;也可以抬高双下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10)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1).右旋糖酐预防作用在于: ?①削弱血小板活动,降低粘稠性; ?②改变纤维凝块结构; ?③增加血栓易溶性; ?④有扩容作用,能改善血循环。 ?可在术前和术中应用,也可在麻醉开始晨用50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用500ml,然后隔日用1次,共3次。 ?(2.)抗血小板粘聚药物 ?一般用潘生丁25mg,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0.3,每日3次,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二.下肢血栓形成的治疗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四周,患肢抬高30°,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 ①绝对卧床——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如进食、大小便等,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及按摩挤压肿胀的肢体等。这些行为均可使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从而增加肺动脉栓塞的机会。 ②抬高患肢——是为了增加静脉回流,效果显著。 2)药物治疗观察:非手术疗法应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它们的共同副作用都是出血,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注射点青紫、鼻衄、齿衄、尿血,黑便 等。注射部位一般选取腹壁皮下注射。 3)病情观察: ①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患肢皮温、色泽、动脉搏动的情况。

留置针静脉血栓形成危害、形成原因以预防处理

留置针静脉血栓形成危害、形成原因以及预 防及处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一种新型输液方式,特点为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相对钢针操作更方便、安全;相对于中心静脉置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间更短、更快捷。外周静脉导管是使用最广泛的医疗设备,留置针的便利及相关感染的风险,其主要并发症有静脉炎、静脉血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血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是一种静脉血管腔内血液凝固所致的血管阻塞性疾病,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甚至致残。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手术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 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危害 1.1 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血栓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其造成的堵管现象可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留置针致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主要是由于留置针套管堵塞血管、血管内血液反流至套管内、肢体制动及局部粘贴透明贴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静脉血液流动速度变缓,内皮细胞结构破坏,蛋白质吸附并覆盖于留置针外部套管表层,同时留置针损伤血管壁,使血小板被迅速激活,而发生聚集、活化、启动凝血功能,从而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 1.2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常粘附在血管壁、留置针导管内或套管尖端,进而常造成导管堵塞;当管道不通畅时,致使抽取血标本困难,若用力抽取极易造成溶血,同时,导管堵塞后拔管,缩短了留置针留置时间。如果一旦栓子脱落,会随血液运行至组织或重要脏器,而引起组织器官栓塞、坏死,若脱落栓子进入

肺动脉,会导致肺栓塞,脱落栓子还可引发广泛性微血栓形成,甚至发生DIC、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穿刺部位因人而异,穿刺前应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原则上应该选择弹性较好,粗、直的血管,以免输液速度减慢形成血栓。 穿刺技术不熟练。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由于穿刺熟练度较差、所用导管过粗或者进行穿刺时反复穿刺同一条静脉以及穿刺手法粗暴等均会加大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 封管因素。封管因素导致的血栓形成主要受2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封管液、封管技术。目前应用生理盐水封管是静脉留置针最常用封管方法,其操作简单方便,但长时间应用生理盐水封管可能会增加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输液结束后,封管液量不足,封管手法不正确,都有可能导致血液回流,堵塞导管。 2.3药物因素 输注药物性质。当输注某些刺激性强、浓度高的液体时,静脉压与血管壁压力增高,静脉回流受阻,进入血管的药物得不到及时的血液稀释,增加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同时使血管壁失去正常的血液供应,增加静脉炎的概率。 输液速度缓慢。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输液泵输液,泵速调节速度缓慢,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预防及处理 根据病情,遵医嘱用药。对于血液粘稠及D-二聚体增高的患者,严格遵照医嘱使用抗凝药物,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患者水分的摄入并注意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病人要密切观察,减少留置针留置时间。

下肢静脉血栓

病因及分型 (一)静脉壁损伤:注射、刺激性药物、肿瘤 (二)静脉血液滞缓:长期卧床、术中、后、肢体固定 (三)血液高凝状态:妊娠、产后、术后、感染、避孕药。 (四)年龄、吸烟、感染、高血脂、遗传等因素 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按部位可分为: 1、周围型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 2、中央型指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混合型指全下肢深静脉及其肌肉静脉丛内均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些病例起源于小腿静脉,另有些病例起源于股静脉、髂静脉。 临床表现 患侧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怒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临床表现,某些严重的病例还可表现为股青肿、股白肿。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脱落导致肺梗塞,严重者可导致猝死,但其发生率并不高 辅助检查 1、静脉造影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标准 2、磁共振静脉成像 3、CT 4、超声多普勒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治疗 是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灌注血栓内的一种技术,还同时可通过导管等器械进行抽吸及清除血栓,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肢血液回流,从而保护了静脉瓣的功能并有效地预防了肺梗死的发生,目前逐渐成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治疗手段 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极为复杂,担心术中会有意外,手术不成功,术中有痛苦。尤其是对介入溶栓法缺乏了解,对接受介入治疗信心不足。因此,护士应深入病房,详细向患者介绍该治疗方法的优点,适应症,术中、术后的配合以及注意事项等。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介绍术中应用的先进仪器设备。针对患者所担心的问题给予科学的通俗易懂的解答,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将科室同类病例介绍给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 2、术前准备: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备皮,造影剂及抗生素试敏。患者术前4h禁食水,术前晚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

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 一概述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病变主要累及下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常表现为发热、患肢肿痛,部分患者能在体表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常继发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及溃疡形成等。 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1、血流淤滞状态 由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缓慢,淤滞,促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血液高凝状态 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产后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易形成血栓。 3、静脉壁损伤 静脉壁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常见有机械性损伤,感染性和化学性损伤时,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暴露,血小板随后黏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同时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形成血栓。 4、其他因素 如年龄,肥胖及抗活化蛋白C等。 三常见症状: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患肢肿胀、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1.患肢肿胀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

肤可出现水疱。随血栓部位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整个患侧肢体肿胀明显;而小腿静脉丛血栓形成的病人,肿胀仅局限在小腿;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两下肢均出现肿胀。血栓如起始于髂-股静脉,则早期即出现大腿肿胀。如起于小腿静脉丛,逐渐延伸至髂-股静脉,则先出现小腿肿,再累及大腿。肿胀大多在起病后第2、3天最重,之后逐渐消退。消退时先表现为组织张力减弱,再表现为患肢周径逐步缩小,但很难转为正常,除非血栓早期被完全清除。血栓形成后期,虽然部分静脉已再通,但由于静脉瓣膜功能已被破坏,患肢静脉压仍较高,其表现类似于原发性下肢瓣膜功能不全。 2.疼痛和压痛疼痛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由于挤压小腿有使血栓脱落的危险,故检查时用力不宜过大。 3.浅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因此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4.股青肿下肢DVT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组织张力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上表现为疼痛剧烈,患肢皮肤发亮,伴有水疱或血疱,皮色呈青紫色,称为疼痛性股青肿。常伴有动脉痉挛,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进而发生高度循环障碍。病人全身反应强烈,伴有高热、神萎,易出现休克表现及下肢湿性坏疽。 5.股白肿当下肢深静脉急性栓塞时,下肢水肿在数小时内达到最高程度,肿胀呈可凹性及高张力,阻塞主要发生在股静脉系统内。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风险因素包括长时间卧床、手术后、体积过大的肿瘤、长时间乘坐飞机或长途汽车、怀孕等。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也较高。了解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对预防其发 生有重要意义。 1. 长时间卧床 长时间卧床不动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卧床状态下,体位改变 不频繁,缺乏运动刺激,导致下肢肌肉活动减少,拍打静脉回流顺利性下降,从而形成下 肢深静脉血栓。因此,在卧床状态下的病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活动,如进行简单的 肌肉锻炼、活动腿部、改变体位等方式,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外,长时间在办公室或家中坐着工作也会导致肌肉长时间收缩,引起下肢静脉血流减慢,也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2. 手术后 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需要卧床休息以及手术前的压力等因素,特别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 血栓。在一些高危人群中,例如已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既往史、正在接受激素治疗或使用 口服避孕药等,需要特别增强预防措施。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是手术后重要的一环, 包括早期活动和使用肌肉泵增强器,如弹性袜等。 3. 肿瘤 肿瘤患者长期卧床、放疗和化疗等治疗过程使得血管壁发生损害,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同时,恶性肿瘤分泌的凝血酶原活化物等化学物质,也可能刺激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因此,长期接受肿瘤治疗的患者特别容易患上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特别谨慎,进行血栓 形成的专门筛查和防止措施。 4. 长途旅行 长途旅行常常需要乘坐飞机或长途汽车,时间较长,座位空间较狭小,无法活动,静 脉回流受阻,从而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因此,旅游前,特别是对于乘坐飞机或 长途汽车旅游的人群来说,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穿着紧身的弹性袜,适当活动、食物 多样性等,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尽管存在多种因素,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可以预防的。掌握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 法和特点,对于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将有助于降低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公众 和医护人员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有更深入的了解,以预防和降低发病率。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预防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预防 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尤其是长期制动的患者。这不仅给患者及 家属带来痛苦,而且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康复治疗的进程,甚至危及生命。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与预防: 一、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 1、静脉血栓: 有23%~26%的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病人既往有过静脉血栓病史,且这些新形成的血 栓往往来自原来病变的静脉,研究发现,复发的下肢静脉血栓病人血液常呈高凝 状态。 2、外伤因素: 创伤死亡的尸体解剖发现62%~65%的死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由于创伤可能导 致下肢骨折,脊髓损伤,静脉血管损伤及需要手术治疗等,使创伤病人容易发生 下肢静脉血栓,另外机体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促使血栓形成。 3、手术创伤: 手术后DVT高发病率显示手术是下肢静脉血栓重要的易患因素,病人的年龄,手 术种类,创伤大小,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等都影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其 中手术类型尤为重要,普外科手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在19%左右,神经 外科手术在24%左右,而股骨骨折,髋关节成形术,膝关节成形术则分别高达48%,51%和61%,手术中用核素扫描已能发现约有半数病人在下肢有125I标记的 纤维蛋白原沉积,其余的在术后3~5天均能发现纤维蛋白原沉积,但这并不表 明下肢静脉血栓术后马上发生。 4、血流缓慢 有些人本身患有一些疾病,就需要卧床休息,或者是手术过程中所起的生理性反应,术后肢体制动、呈久坐状态或血管受压狭窄,都会引起肢体血流缓慢。血流 缓慢会导致其在瓣膜窦内形成涡流,瓣膜局部缺氧就会造成白细胞粘附因子发达,从而促成血栓的形成。 5、血管损伤

静脉血栓—搜狗百科

静脉血栓—搜狗百科 病因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较为多样,其中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因素。 研究表明,单一因素不能独立引发静脉血栓,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孕妇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 病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因|静脉血栓病因|下肢静脉血栓病因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病因: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病因统计 发病 原因 病例数产后术后外伤感 染 输 液 肿 瘤 卧 床 劳 累 血 管 病 心 脏 病 寒 冷 其 他 不明 报 告 646044251615 666123303640 514831124218 21314 13310 11295 16363 1477 9132567 6524104 3371204 0273 811735 118587 395223 160 862 410 198 259 3 4 6 1 3 4 4 3 9 2 926 829 124 8 97 21 42 36 4 79 63 63 54 2 1 2 3 9 3 8 2 12 32 63 35 15131931 97311426 19151568 799496 北 京 上 海 河 南 上 海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下面由为你详细介绍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 :病因 目前公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1.静脉血流滞缓 静脉血流滞缓增加了激活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与静脉壁接触的时间,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若发生在受损的静脉内膜,则血栓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 2.静脉内皮的损伤 静脉内皮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若静脉内膜受损可致静脉内血栓形成。常见于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感染性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 血液高凝状态使血液在静脉系统内易于凝固,加之内皮损伤或血流缓慢则可形成深静脉血栓。

在以上三大因素中,每一因素都与血栓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表现 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boi,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临床上可出现: ①术后呼吸骤停见于80%肺栓塞病人。 ②胸膜炎性胸痛见于3/4病人中。不常伴咯血,如出现,提示已有梗死。 ③其他症状干咳、出汗、晕厥等。 ④体检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但无系统感染征候;广泛栓塞时,心脏听诊可闻及奔马律。但紫绀不常见,仅见于广泛栓塞引起严重缺氧时。 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 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 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目前国内对于深静脉血栓的规范治 疗做的比较优秀的是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他们的血管外 科带头人Smie张强医生是最早开始重视这种病症的几个专家之一。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 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 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 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 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 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 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 发病时间判断 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 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 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

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关于《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静脉静脉血栓产生的位置是比较多的,例如产生在颈部下静脉静脉血栓,这经常会造成病人出現上肢发胀,造成疼痛的状况,有时皮肤会产生乌青的色调,还会继续造成身体功能问题,造成颈部下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比较多,最关键的便是原发性发病的原因,此外继发性的发病原因也是比较多的。 颈部下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1.原发性发病原因原发性的发病原因在血管外,一般因上肢的姿势改变或超强力活动,导致血管受力,可伴随或无解剖学出

现异常引发的膈肌出入口被压迫征,如颈部下静脉在越过肋锁三角时,遭受肋锁肌腱、颈部下肌、前斜角肌和突显的斜角肌包块等被压迫,当上肢做强大的活动(游水、攀爬、举重、铅球羽毛球等),或是因一些岗位导致上肢的不习惯姿势等,均可使颈部下静脉遭到反复损害而内膜增厚,最后造成血栓形成,这就是传统式所指的Paget-Schroetter综合症,别称“挫败性”静脉血栓形成(effort thrombosis)。 2.继发性发病原因继发性原因较多,如在血管内嵌入软管、不锈钢丝,刺激药品引入等。静脉置管后,约有1/3的病人可产生血栓形成,在其中1%~5%有临床表现。除此之外,也有心力衰竭怀孕避孕药、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问题、血透的动静脉瘘等。另一些发病原因在血管外,如癌瘤、肿瘤放疗第1肋或锁骨骨折等。 临床症状男、女和一切年纪均可病发继发性者经常出现病发

原因追朔;而Paget-Schroetter综合症则以青年男士多见,2/3变病产生于右上肢,这可能与右上肢用劲较多相关。4/5的病人在病发前24h有挫败病历,如上肢强大的活动或长期上肢处在不习惯的姿态,约1/10的病人可无一切发病原因,仅仅历经一夜睡眠质量后,早晨醒过来后发觉。 上肢发胀、疼痛、皮肤乌青和浅静脉曲张是4大主症。上肢发胀是最开始出現的病症,从手指头到手臂延及全部上肢而近侧比较比较严重。疼痛可与发胀另外出現,或是仅主要表现为酸胀,活动上肢时加重,有时候可扪及条索状、有触疼的静脉血栓静脉。约有2/3的病人因静脉积血,患侧呈暗紫色或青紫色改变浅静脉曲张多在1~2天之后产生,以肩膀和手臂最显著。大部分病人的发胀和疼痛等急性症状,几日或几星期或可自主减轻,但尚难做到彻底还原,约2/3以上的病人残余后遗症变病,主要表现为不一样水平的发胀和酸疼或是是活动后出現发胀和疼痛。

静脉血栓的成因和注意事项

静脉血栓的成因和注意事项 深部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部静脉腔内凝结而形成血栓,栓子脱落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要静脉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下肢深静脉。 (1)长时间限制活动或卧床:如肿瘤手术后长期卧床可以引起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升高而发生血栓。 (2)静脉壁损伤:如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外伤和感染,均可造成静脉壁损伤。损伤的血管壁有利于凝血因子激活,促使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肿瘤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引起血栓形成。 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医生可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抗凝药物治疗适用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或称急性期),药物治疗时间一般可持续到患者恢复正常活动,然后再维持抗凝治疗3到6个月。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患者,手术越早效果越好。 在治疗康复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卧床1到2周。(2)抬高患肢,使患肢位置高出心脏平面20到30CM。

(3)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引起血栓脱落。 (4)开始起床活动时,需要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用时间可因血栓位置而异:小腿肌肉静脉层血栓可用1到2周;国静脉血栓使用不超过6周;而髂——股静脉血栓至少使用3个月。最好长期使用强力袜或绷带,以保护浅静脉和交通静脉的瓣膜功能。 (5)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6)患者应该戒烟,以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 (7)要注意保暖。 (8)进食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加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9)恢复期患者应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下肢肌肉活动强度,以促进下肢深静脉再通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血液改变、血管受损和血流淤滞。 一、血液因素 主要是血小板、凝血、抗凝血、纤溶及其他血细胞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1)血小板改变:a、血小板计数增高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若血小板计数超过(800- 1000)*109/升可并发血栓、栓塞。继发性血小板增高一般很少引起血栓形成。b、血小板功能亢进或被激活血小板的聚集随年龄而增高,血液循环中出现凝血酶、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使血小板功能亢进。c、血小板膜上糖蛋白的数量和组合改变。(2)凝血因子异常:a、先天性的凝血因子增高或结构异常,如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引起的血栓;b、人工心脏、人工瓣膜、人工血管、体外循环时凝血因子被激活,导致血栓形成;c、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组织损伤、感染、过敏毒素、肿瘤细胞、免疫复合物、内毒素血症、炎症,都可促组织因子释入入血液循环,导致血栓形成。(3)抗凝血因子缺乏、减少或结构异常:遗传性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缺乏引起血栓形成。遗传性抗凝血因子缺乏的发生率较高,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中可达40%. (4)纤溶活性减低:纤溶是人体防止和清除血管内血栓的重要功能,遗传性纤溶活性降低,另外缺血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者均易引起纤溶活性降低,形成血栓。(5)血液及血浆黏稠度增高:血温度从37℃下降至22℃时,

其黏度增高60%-70%,血中纤维蛋白原增高、球蛋白增高、血脂增高,均使血液黏稠度增高。 二、血管因素 血管受损是引起血栓的重要原因,血管在下列因素下可发生受损:1.物理因素如高血压、放射线;2.化学因素一氧化碳中毒、血糖增高、血乳酸增高、儿茶酚胺增高;3.生物因素病毒、细菌、内毒素、凝血酶、肿瘤坏死因子等;4.免疫因素免疫复合物、补体激活的产物、白介素等。血管受损后血管内皮细胞下组织可暴露,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三、血流因素 血流速度变慢、淤滞和血凝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心力衰竭、静脉受压、长期卧床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而狭窄、受压而弯曲、血管分叉、瓣膜等原因导致血流紊乱造成涡流时,血细胞在涡流内滞留时间长,促进血栓形成。

护理常识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护理常识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障碍,是在静脉内形成的血块。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对于日常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遗传因素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某些人天生对血栓形成有特殊的易感性基因,使他们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这种易感性基因是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的,因此家族史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易患静脉血栓的重要依据之一。 除了遗传因素外,生理因素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风险因素。例如,长时间卧床不动或长时间坐着不活动的人容易形成静脉血栓。这是因为长时间的静止会导致血液在静脉中滞留,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另外,肥胖、妊娠和老年人等人群由于血液循环受限等生理原因也更容易发生静脉血栓。 环境因素也对静脉血栓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吸烟、饮酒、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和长时间乘坐飞机等都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环境因素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血液流速减慢,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风险因素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引起静脉血栓的形成。例如,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和某些激素类药物)、手术、外伤和长时间的炎症等都可能增加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

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至关重要。这 将有助于他们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并进行干预,减少患者发生静脉血栓 的风险。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和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高 风险人群,并采取措施,例如鼓励活动、按摩、使用抗凝剂等,可有 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总而言之,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对于护理工作者至关重要。从遗传因素到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护 理工作者应该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和危险因素,采取积 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患者患上静脉血栓的风险。这将为患者提供更 好的护理和保障其健康。

泌尿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 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泌尿外科大型手术如全膀胱切除肠代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手术时间较长、术后予止血药物、术后卧床等,都有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 1.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大手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大手术后,因切口疼痛或其它问题须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有时膝下垫枕呈屈曲状态,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手术后的感染可致血管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亦可损伤静脉管壁的内膜,使血小板黏附在病变的内膜上,进而发展成血栓。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 的发生率高。大于35岁,肥胖以及术前长期住院,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流缓慢,故DVT 的发生风险也升高。此外,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血凝异常疾病,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发生DVT的风险。 2.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致死原因的第三位。手术是引起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肺栓塞发生的危险程度与手术大小、手术时间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是静脉系统的血栓随血流堵塞肺动脉而发生的疾病,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约80%存在深静脉血栓。在致死性肺栓塞的病例中,下腔静脉、髂总静脉、股静脉血栓出现的几率是腘静脉、足部静脉血栓发生率的3倍。 二、、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