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美术名词解释

中世纪欧洲美术名词解释

中世纪欧洲美术是指欧洲中世纪 (公元 5 世纪至 15 世纪) 时期的美术,这一时期的美术风格受到了基督教文化和罗马传统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在中世纪的欧洲,美术更多地是为了宗教目的而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哥特式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教堂的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特征包括高大的拱顶、尖顶、细长的柱式和彩色玻璃镶嵌等。

除了哥特式建筑风格,中世纪欧洲美术还包括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罗马式建筑风格、文艺复兴艺术、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等。

在中世纪的欧洲,美术创作主要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神或对神的崇拜。因此,这一时期的美术通常呈现出一种宏大、庄严、神秘和富有宗教色彩的风格。此外,由于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掌握了大部分的文化和宗教权力,因此美术创作也受到了教会的控制和引导。

中世纪欧洲美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罗马传统和基督教文化,以及对神的表现和对自然的赞美。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强调了对宗教的信仰和对圣人的崇拜,常常表现出一种宏大、庄严、神秘和富有宗教色彩的风格。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中世纪美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故称“中世纪”。艺术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有人将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罗马式美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人们将哥特艺术以前的所有艺术都称之为“罗马式”。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与加洛林文艺复兴.奥托王朝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到古希腊时代的古典艺术,早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拜占庭和克尔特-日耳曼的传统。 3.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原义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艺的复兴”。思想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思想体系人文主义。驱散中世纪的黑暗,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 4.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 5.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代表人物:贝尼尼。 6.荷兰小画派:原因有二:第一,作品的画幅比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居室之用;第二,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表明荷兰艺术在蓬勃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代表人物:特鲍赫。 7.巴比松画派:面对法国大地所作的写生从此更彻底地驱逐了意大利风景,这就是影响巨大的巴比松画派。主将卢梭画风沉郁浑穆,尤擅描绘树木的性格和森林沼泽的深邃。代表作《森林出口》。代表作《橡树林》出色地刻画了阳光下的草地和在浓重树影中嚼草饮水的牛群,生趣盎然,美不胜收。 8..印象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褐色调子,根据画家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印象主义内部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画家群。一是以德加为代表;一是以莫奈为代表。莫奈的代表作:《印象.日出》。 9.新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试图用光学科学的试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不经调混地并列在一起。用这种方法,颜色的彩度和亮度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调绘中形成的。被称作“分割艺术”,又被称作“点彩派”。新印象主义不仅是印象主义在技法上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对印象主义的经验写实的某种反拨,在艺术中灌注古典理性精神。新印象主义的发起人是修拉。

欧洲中世纪美术

欧洲中世纪美术 祭坛画 中世纪西欧宗教绘画之一。专门用于教堂正面的祭坛。其画像明显受当时神权统治、宗教秩序的制约,有严格的布局要求和程式化的形象刻画规范,充斥着禁欲主义的味道。 圣像画: 特指欧洲中世纪绘制于板上的基督教神明和圣徒的画像。题材受到教义的严格束缚和程式化规定。多以蛋彩形式画成。画中形象冷漠而呆滞,缺少生活气息和世俗风韵。 1、早期基督教美术(圣彼得教堂)是规模最大的“巴西里卡”式教堂,巴西里卡式后演变成罗马式教堂 2、拜占庭美术(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圣维它尔大教堂及其镶嵌画就是拜占庭艺术的辉煌成就之一。 3、罗马式美术英国杜勒姆教堂的建成标志罗马式风格的形成。最早的出现(肋拱)。 4、哥特式美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5、印度孔雀王朝的雕刻引进了伊朗、希腊的石雕技术, 萨尔纳特的阿育王狮子 柱头是象征性、写实性与装饰性完美结合的雕刻杰作。 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教堂建筑风格。流行于4-5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其综合了古西亚的砖石拱券技术和装饰手法,希腊古典柱式和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内部装饰的五彩缤纷与外形朴实浑厚的强烈对比为主要艺术特征。著名建筑有圣菲索亚教堂等。 罗马式建筑的特点:1)普通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2)大龄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纪念碑式的雕刻装饰教堂。3)具有封建城堡的特点4)人物形象夸张、变形,表情恐怖冷漠。构成中世纪艺术中特有的造型方式。 欧洲中世纪艺术同古希腊艺术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古希腊时期,人类文明呈现出空前的活跃,形成了人类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的高峰期。其基本特征:赞美人性,注重情趣,强调模拟自然;注重内在结构,追求理想境界;追求理想是古希腊发展自始至终的主旋律。 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宣扬神学思想和崇拜封建帝王的观念,为巩固贵族和教会的统治服务。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中世纪(约476——1453)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有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算起知道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十五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生产力发展停歇不前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起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中世纪神学在知识活动的整个领域中的这种无上的权威是教会在当时封建制度万流归宗的地位的必然结果在漫长的中世纪里上帝成为最高的存在被视为终极点是最完美最神圣的在上帝就是没美就是上帝的美学思想指导下人们似乎永恒的体验着无限美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认为中世纪是人们精神最自觉的时代 白地彩绘陶:公元9世纪拜占庭白色陶器多采用罗马时代浮雕制陶的模印浮雕的装饰形式再施挂釉色而成后来则直接在白色素胎上描绘彩色模印浮雕的装饰多是简单的十字架纹样鸟兽纹样特别是89世纪立奥三世和君士坦丁五世下令禁止供奉偶像的时期内上述纹样更被广泛采用 造型:1.盘钵杯壶碗以及西长足的器皿等 2.教会或其他建筑室内装饰用的陶板圣像或者壁画边框以及陶制的圣 像等 装饰技法先以褐色黑色勾勒出纹样轮廓再填入黄绿红青烧成后出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形成丰富的色调这样丰富的色彩与洁白的质地互相映衬产生 富丽而洁净的效果有时还用金银等色但是更多的是以浅茶色代替金色 有时仅仅用白和金装饰器物的内侧而外侧采用刻线纹样施挂绿釉甚至 还有阿拉伯文字作为装饰的主体课件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哥特式风格:哥特这个词出处最早来源于欧洲早起一个叫西哥特的部落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了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哥特式艺术是一种源自欧洲 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与13至14世纪末期 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成为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 文艺时代的来临而迅速没落不过在北欧的一些地区这种风格依然持续 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该风格的特点是夸张不对称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 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主要特点在18世纪再次被肯定哥特式复兴运 动推崇中世纪的阴暗情调在十九世纪以后仍偶尔应用 哥特式家具主要特征是与当时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一致如采用尖顶尖拱细柱垂饰罩线雕或者透雕的镶板装饰与具有厚实感的罗马式家具形成迥然不同 的风格哥特式家具的艺术风格还在于其精致的雕刻装饰上家具每一处 的平面空间都被有规律的划分成矩形矩形内部布满了藤蔓花叶根茎 和几何图案的浮雕这些纹样大多具有基督教的象征意义箱柜等常常装 饰以浮雕有时镶嵌金属装饰附加柳丁 金银细丝工艺:欧洲中世纪拜占庭金属工艺的装饰方法是将细丝进行在加工的制作过程经过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点翠等工艺进行再次塑造 珐琅:佛郎法蓝是一外来语的英译词珐琅一次源于中国隋唐时西域的地名珐琅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 盐类的物质 中国古代习惯将附在陶或瓷胎表现的称为釉附在建筑上的称为琉璃 附在金属上的则称为珐琅

西方美术名词解释

包豪斯学校 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W.格罗皮乌斯1919年任魏玛实用美术学校校长时,该校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一专门研究建筑设计和工业日用品设计的学院,取名“公立包豪斯学校”,格罗皮乌斯担任校长。包豪斯教师阵容整齐,人才辈出。1925年,包豪斯由于在学术见解上同当地名流发生分歧,迁至德绍,改名为“设计学院”。1928~1930年瑞士建筑师H.迈耶任院长,1930~1932年L.密斯·范·德·罗任院长。包豪斯于1932年迁柏林,不久停办。教师大多流往国外,包豪斯的学术观点和教育观点随之传播四方,一度为欧美许多大学所采纳。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产生受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建筑师A.W.Pugin等人的影响,参考了中世纪的行会制度。运动的时间大约从1859年至1910年。得名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据比较一致的理解,工艺美术运动是从1851年在伦敦的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开始的。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他与艺术家福特·布朗、爱德华,柏恩·琼斯、画家但·罗西蒂、建筑师飞利浦·威伯共同组成了艺术小组拉菲尔前派。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同时也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回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织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从1855年开始,这个协会连续不断地举行了一系列的展览,在英国向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好设计及高雅设计品味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不但如此,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开始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比如苏格兰格拉斯哥的设计师查尔斯·马金托什、英国设计师沃塞、阿瑟·马克穆多。在美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影响到芝加哥建筑学派,特别是对于这个学派的主要人物路易士·沙里文和弗兰克·赖特的影响很大;在加利福尼亚则有格林兄弟、家具设计师古斯塔夫·斯蒂格利和柏纳德·迈别克等人受到很大的影响。到了世纪之交,“工艺美术”运动变成一个主要的设计风格影响因素,它的影响遍及欧洲各国,促使欧洲的另外一场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的产生。虽然“工艺美术”运动风格在20世纪开始就失去其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设计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生于1834年3月24日,1896年10月3日去世,是真正实现英国理论家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 构成主义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构成主义是兴起于俄国的艺术运动,大约开始于1917年受到马克思主义刺激之下的俄国革命之后,持续到1922年左右(G.Julier, 1993:56)。构成主义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为:他们的目的是将艺术家改造为「设计师Designers」。但是这是以我们现在可以理解的语句所言,事实上,在当时「设计Design」的观念仍未成形,当今所谓的设计的意义并未充分浮现,因而他们采取不同的说法:「生产艺术Production Art」。俄国构成主义者高举着反艺术的立场,避开传统艺术材料,例如油画\颜料、画布,和革命前的图像。因此,艺术品可能来自于现成物,例如:林材,金属,照片,或者纸。艺术家的作品经常被视为系统的简化或者抽象化,在所有领域的文化活动,从平面设计到电影和剧场,他们的目标是要透过结合不同的元素以构筑新的现实。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42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着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着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着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

西方美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西方美史) 1.巴比松画派 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2.汉谟拉比法典 是已知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典,它把国家典律和艺术结合起来的形式,成为古代记功碑的一种范例,为古巴比伦时期著名浮雕作品。 3.文艺复兴艺术 指13世纪末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兴起,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序幕。 4.超写实主义 就是反对抽象,认为应该排除主观意念,做到纯客观、真实地再现物象,它又称为“照相写实主义”。 5.野兽主义 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的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 6.达达主义 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个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代表人物是杜尚。 7.后现代主义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化、生活化反对静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术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大地艺术等。 8.洛可可艺术 是18世纪法国宫廷的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对所谓“纯美式”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称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华托、布歇等。 9.罗马式建筑 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 10.超现实主义 产生于20世纪的法国,后影响到整个欧美的现代主义运动,是涉及绘画、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等各个方面的,从理论到创作的现代文艺思潮,超现实主义们大胆地迈入前人所未涉及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潜意识梦幻世界,他们的画具有“真实的荒诞”的趣味。代表画家是达利、米罗等。 11.新印象主义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继印象主义之后出现的美术流派,这派画家根据光学的色彩分割理论进行创作,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是将各种纯色的小点块并置在画布上,以取得印象主义所追求的光感和色感。因此新印象主义又称为“点彩派”“分割主义”或“科学的印象主义”,代表画家有修拉和西涅克。 12.后印象主义 被用来泛指印象主义之后,在观念和时间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其特点是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代表画家有塞尚、梵高、高更。 13.现代雕塑艺术 一般指从罗丹之后的西方雕塑艺术,其特征主要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新的表现形式,注重感性和主观的自我表现,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具有表现性、抽象性、象征性。 14.威尼斯画派 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代表画家有乔尔乔涅和提香。

西方美术史 名词解释 经典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 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 4、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结合。

西方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部分 (一)原始及古代美术 1《书吏凯伊像》:埃及古王国时期写实主义的杰作。这座雕像不仅表现了典型的书记官的动作,而且表现了这个书记官富有个性的面貌特征。 2方尖碑:古埃及的艺术杰作,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铜货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像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这种石碑具有宗教性、纪念性、和装饰性。 3正面律:古埃及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正面律表现在圆雕中,即人物无论站立或坐姿,都须正面直对观众,头部和躯体保持笔直状态。表现在浮雕与壁画中,即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肩和胸围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4《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所颁布的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楔形文字。 5爱琴美术:欧洲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初期的美术,包括季克拉基斯美术、克里特美术和迈锡尼美术。克里特和迈锡尼为爱琴美术前后期的两大中心,故爱琴美术又称“克里特—迈锡尼美术”,它是古希腊美术的前源。6古希腊瓶画:希腊人绘制在陶瓶上的情节性绘画。共有五种风格:几何风格、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和白底彩绘风格。 7古希腊柱式:希腊神秘建筑的典型是围柱式,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形成于古风时期。希腊三柱式:多利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8帕特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神庙的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长方形的列柱围廊式。列柱采用朴实而浑厚的多利克柱式,屋顶为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整座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简约庄严,并应用了视差矫正手法以加强效果,是希腊人追求理性美的杰作。神庙东三角楣上的《命运三女神》处子希腊雕塑家菲迪亚斯之手。 9《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即断臂维纳斯,约创作于公元前 1 世纪,是希腊同一题材中最受赞美的一件杰作。其表情含蓄深邃、肌肤圆润丰满,具有妩媚的特点,成为表现女性人体美的最高典范,是理想没与真是没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美学理论。 10《拉奥孔群像》:希腊化时期,由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公元前 1 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作品呈金字塔,稳定而富于变化,表现了雕塑家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和对自然的精确观察,以及纯属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 (二)中世纪欧洲美术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 1000 年之久。总体特征是威严庄重又豪华富丽,形式上高度提炼和简化,具有程式化手法,赋予形象以稳固、永恒的精神。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玻璃转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代表:圣菲索亚大教堂。壁画:《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 2圣菲索亚大教堂:拜占庭美术中的代表作,东罗马建筑中的佼佼者,建于 6 世纪,集东、西方建筑艺术之大成。建筑师是安特米俄斯和伊西多鲁斯。结构简单、明晰,一个大的矩形中容纳一个正方形,四角竖立着巨大的方柱支撑穹窿,在中心穹顶的东、西下方各有一个半径相等的半穹窿,每个半穹窿两侧又有更小的半穹窿。 3 哥特式美术: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 成就主要表现在教堂建筑及其雕塑装饰方面,哥特式教堂才采用拉丁十字式形制,以巨大的彩色玻璃华创取代墙壁,并普遍采用肋拱框架结构体系,使教堂的内部空间、外部造型、门窗拱券都具有高、尖、直的特点,正门两侧多配置高耸的尖塔,总体感觉高耸挺拔,从满强烈的向上动感。反应出中世纪末期艺术趋向世俗化和现实化的特点。代表:发过的巴黎圣母院、兰斯大教堂;英国的科罗斯达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完整版)外国美术史——中世纪美术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称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 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问题: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含义?为什么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 征.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早期基督教艺术就反映了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的疆域。因为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在私人宅邸内举行宗教仪式,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场所被称为“民居教堂".后来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这种仪式便转移到一种公共地下墓窟,这种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因此它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这种形式主要流行于罗马城区,如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其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这是早期基督教艺术最常见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着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而逼真。基督肩托羔羊站立,生气勃勃,线条简明流畅,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 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教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平 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平时供市民集会使用,称为“巴西里卡”。基督教徒把它直接搬用过来,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题材绘画.这种形式为以后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样式定了基调.公元320年前后开始兴建的圣彼得教堂是规模最大的“巴西里卡”教堂之一。因为建于山腰上,在入门处外加壮观的阶梯.建筑分为两部分:1。前面是一个方形院落,三面有过廊。正殿入口是巨大的柱廊,内有净身用的喷泉。2.殿堂分为五个长廊,以四排柱子分隔,中间最高最宽,长廊的顶端是祭坛,上有半圆形的拱顶,祭坛与正殿之间还有左右两个横廊,称为袖廊. 基督教曾遭受了200余年的迫害,不少信徒为之殉身,对“殉教者”的崇拜是教徒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徒们在死去的教友亲人的石棺上刻上宗教内容的雕刻,寄托自己的信仰和对死者的祈祷,但在表现手法上与古罗马石棺的雕刻风格无大差别。 第二节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15世纪)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改称君士坦丁堡。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为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为都城,而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的国都,史称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受“蛮族”破坏较少,在经济上、政治上都较稳定、繁荣,而且东罗马的主要疆域正是古代希腊文化发达的中心地区,昔日罗马帝国的强盛之势也在这儿留下了踪迹,因此在拜占庭艺术中,可以看到古希腊罗马传统的强大影响。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政体的产物,为宗教和王权服务。皇帝是当然的教会领袖,他不仅代表世俗权力,也象征神的意志。因此体现着这种精神的拜占庭艺术形象总是威严庄重、动人心魄,严格程式化的形式高度提炼和简化,更赋与形象以稳固、永恒的精神。拜占庭的神像必须在天神与君王之间取得统一,

美术专业名词解释

美术名解 1.后印象派: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派之后的美术流派,代表有塞尚高更梵高等。反对片面追求客观表现及外光和色彩,强调艺术形象要区别于客观物象,体现艺术家主观情感。 (7)文人画:也叫“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 3.计白当黑:书法术语。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务需有疏密虚实,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 1.速写:用简练的表现方法,迅速的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动态,生活场景及服饰道 具等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2)素描:以线条或明暗色面来描绘物体形象的单色画,统称素描。 (3)国画:以水调和,以墨为主要颜料(包括国画颜料),以毛笔为主要工具,在宣纸或绢上创作的绘画。?按艺术手法分有:工笔、写意和兼工三种。松,竹,梅三友。(4)油画:用易于油剂(亚麻仁油,核桃油,松节油)调和的颜料,在亚麻布、纸板 或木板绘画的画种。? (5)构图:在美术创作中,围绕创作意图组织画面元素的过程。一般指在平面物质空间中,安排处理物象位置和关系,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形象与审美效果。 (6)平行透视:凡平行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成九十度,依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 (7)成角透视:…两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所画透视为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 (8)质感: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液气态)特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用不同手法所表现出的真实感。 (9)纹样:也称模样。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变形手法: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

简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_

简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 1. 引言 1.1 概述 欧洲中世纪美术是指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期间的艺术创作与表达形式。中世纪时期,基督教信仰在欧洲广泛传播,这对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中世纪美术融合了基督教和古罗马时代的文化特征,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独特而多样化的风格。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以大纲所提供的目录为基础,按照时间顺序描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特点和要点的分析。首先,我们将介绍基督教艺术在早期中世纪的兴起和发展;其次,我们将探讨罗曼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在中世纪后期出现与演变;最后,我们将探讨文艺复兴时期对中世纪美术产生的影响与变迁。 1.3 目的

本文旨在简要描述欧洲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并突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要点。通过对中世纪美术的概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文化史上这一重要时期的艺术成就,并从中汲取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和借鉴。同时,本文也将探讨中世纪美术在欧洲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加深读者对该时期艺术文化的认知。 2. 中世纪美术的主要发展阶段 2.1 基督教艺术的兴起与早期中世纪艺术 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成为了主导宗教,因此基督教艺术的兴起对整个欧洲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中世纪艺术主要体现在罗马帝国衰落后至12世纪之间,其特点是受到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古代艺术影响。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多以拜占庭风格为主,表现出宗教信仰和宇宙观念。 2.2 罗曼式艺术与哥特式艺术的出现与发展 罗曼式艺术是11至12世纪欧洲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种风格。该风格注重平衡、壮观和威严,呈现出庄重而厚重的氛围。而随着时间推移,罗曼式风格逐渐转变为更加轻盈和优雅的哥特式风格。哥特式艺术兴起于12世纪,以其曲线和尖角的建筑风格与精细雕刻而闻名。此时期的艺术作品逐渐从宗教主题拓展到世俗主题,呈现出更多元化的风格。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古风的微笑: 古希腊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雕刻的主要特征之一,其目的是使雕像更为生动。 其表现是雕像面部嘴唇紧抿,微微上翘,千篇一律的微笑。代表作品有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库罗斯雕像》、雅典卫城博物馆收藏的《科瑞雕像》、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收藏的《克洛伊索斯》等 2、哥特式建筑: 诞生于1137年-1144年之间,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其影响范围从法国,扩展到到整个西部和不列颠。 哥德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主教座堂、大修道院与教堂。 强调和谐、比例、几何秩序。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等方法,加以巨大明窗和花窗玻璃,营造出上升感和浓厚的宗教氛围。 代表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兰斯大教堂,英国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 3、罗马式建筑 11、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教堂建筑采用圆拱代替木结构天顶,坚实而厚重,更接近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因而被称为“罗马式”。罗马式风格在西欧同时出现,由各种各样的地域性风格组成。 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建筑规模宏大,因采用古罗马式的拱顶而得名。还有结实的质量、厚重的墙体、半圆形的拱券、坚固的墩柱、拱形的穹顶、巨大的塔楼以及富于装饰的连拱饰,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 最具独创性、最多样化的罗马式建筑出现在法国,如图卢兹的圣赛尔南教堂、奥顿大教堂;意大利的罗马式建筑是比萨大教堂和佛罗伦萨洗礼堂。

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 4、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最初含有贬意,意为“不规则的、扭曲的、 形状奇怪的”。这种风格于1600年左右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随后便散布到欧洲的大部分 地区。它是宗教政治和思想发展的在艺术方面的综合反映。这种风格运用夸张的运动性和清晰可辨的细节来营造戏剧、紧张、繁琐、恢宏的效果。这表现在绘画、建筑雕刻等各个领域。代表人物及作品贝尼尼《圣彼得大教堂》、卡拉瓦乔《召唤圣马太》、鲁本斯《下十字架》、委拉斯凯兹《宫娥》、伦勃朗《夜巡》等 5、罗可可艺术 产生于18世纪风行于法国的一种艺术形式。 指用贝壳石块做成的装饰,初为谑称。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风格。 其体现在绘画上,含蓄优雅,风格细腻,刺激感官 代表人物及作品,布歇《被迷住的丘比特》,瓦托《舟发塞西拉岛》等 6、样式主义/风格主义 特指1520年-1590年流行于意大利的美术风格,佛罗伦萨是样式主义的发源地。 其基本特点为多表现裸体人物,且体态扭曲古怪,肌肉发达,人体常被拉长;主题朦胧晦涩;透视夸张,构图拥挤,色彩比较生动。从雕塑方面,追求各个角度都有非常舒适的感觉。 代表人物及作品,布隆基诺《揭露奢华》丁托列托《最后的晚餐》等。 建筑代表:朱利奥罗马诺茶宫 7、达芬奇 1452-1519 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与简答(2)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与简答(2)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与简答 13、凯旋门 是欧洲一种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始建于古罗马时期,帝国时期凯旋门的建造十分频繁,几乎每次战胜利必建。君士坦丁凯旋门是罗马城现存最晚的凯旋门,是罗马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彻底战胜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这是一座晚期三跨式凯旋门,柱基和门墙上都装饰着浮雕。 14、巴西里卡式 是欧洲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美术的建筑形式之一。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平面是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割过廊。平时拱市民集体使用,称为“巴西里卡”这种建筑从外表看来虽然朴素,然而内部装饰十分奢华,在涂有灰面的墙上镶嵌彩色大理石成金银珠玉等装饰图案。圣彼得教堂市规模最大的巴西里卡式教堂之一。 15、拜占庭建筑 诞生于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它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拜占庭建筑市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窟窿顶”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创造了把屋顶支撑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16、哥特式 意大利文艺复兴者把12世纪到15世纪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它是中世纪艺术发展的定点。哥特式艺术起源于法国,开始于建筑领域。而后逐渐波及雕刻和绘画。纵观整个哥特式艺术,它的发展重点是从追求建筑的效果而转向绘画效果的。早期哥特式雕刻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分,而晚期的建筑和雕刻则追求平面装实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 17、祭坛画 中世纪西欧宗教绘画形式之一,专门用于教堂正面祭坛,其画像明显受当时神权统治,宗教秩序的制约,有严格的布局要求和程式化

的形象刻画规范,充斥着禁欲主义的味道。 18、文艺复兴 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愿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其变化的思想基础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文艺复兴作为欧洲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其含义还要宽广的多,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 人们的重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可与宗教神权文化对立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它提倡个性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文艺复兴美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而后迅速波及尼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地。 20、乔托 乔托是佛罗论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乔托的艺术创作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他的主要创作形式是壁画,虽然大多是圣经题材,但桥托却以人文主义精神来理解他们。但乔托所塑造的还是典型的而不是个性的人得形象,他使人得形象渗透着崇高的道德内容,同时,在乔托笔下开始出现具有体积感的圆形人体,他所描绘的每一个人体均贯穿着充分真实的重量感,他所创立的现实主义原则超越一般技法的范畴,而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1、米开朗基罗 a文艺复兴盛期美术三杰之一 b作品表现内在结构和力学原理肢体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潜在力量 c带有明显的人民性时代性,悲剧色彩 d其艺术强劲雄浑,崇高而又富于激情,代表作有天顶画《创世纪》和雕刻《大卫》。 22、拉斐尔

(完整word版)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拉文特岩画 拉文特岩画位于西班牙东部,临地中海。岩画大部分发现分布在山崖间的浅洞或岩厦中,有的可以沐浴阳光。这里先是猎人,后来是牧人领地,他们分散地居住在山野之间。所绘制的岩画具有以下特征:人物精力充沛,动作极度夸张,人物动物混杂,画面复杂; 采取“旋转透视法”构图和善于利用圆形或对角线方式;多数画面朝向西沉太阳的西方,可能与某种落日的宗教仪式有关;造型富于概念化,多数为剪影式,并变形,夸张。该岩画是中石器时代岩画典型的代表。 2.斯通亨奇巨石环 斯通亨奇巨石环是位于英格兰新石器时代建筑代表作之一。他们是由多个三石塔结构联合组成的大圆环。其功用说法不一,据猜测可能是:宗教仪式场所?界石?纪念死者? 或者是历法?这种建筑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部分经过雕琢、磨制、以十分惊人的精确性、均匀、统一的概念,反映出原始人的创作力。 3.《纳美尔王石板》 《纳美尔王石板》是为埃及第一王朝的缔造者纳美尔王歌功颂德的纪念碑,是一件双面都有浮雕的略呈梯形的板块,约创作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其浮雕精致,构图分上、中、下三层,十分有条理,造型采取标准式的正侧面结合手法,为埃及后来的浮雕壁画奠定了基础,历经3000年的造型规则从此时已经确定,影响深远。 3.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呈方锥形,一般采用石灰石砌筑。其外观造型如同阳光透过云缝普照大地的光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内部用长长的甬道连接上中下墓室。 金字塔盛行于旧王国时期,保存完整的最著名的是基萨地区的三座,其中胡夫金字塔最高,达146米多。如今金字塔已经成为埃及的

标志了。 4.“正面律法则” “正面律法则”,也称“正面式法则”,即在埃及古代大多数雕像中,无论站立、坐姿、走动的人物都是直面观众。头、颈、肩部连接处以及身体的中心处于同一垂直面上。两手上下略有变化。这是法老、神像和部分贵族像必须遵守的造像规则。 5.《涅菲尔蒂像》 《涅菲尔蒂像》是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肖像雕刻的精品。此作品由于受到“阿玛尔纳”风格的影响,增加了世俗性、写实性、强化了肖像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有美化的成分,表明宗教改革后埃及肖像雕刻的新趋势。 6.“法尤姆肖像” “法尤姆肖像”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重要的绘画遗物,由于最先在法尤姆地区发现故得名,即放在木乃伊头部的死者生前肖像。这种肖像是使用蜡颜料画在木板或亚麻布上的,具有便于写实、深入刻画、耐久的特点。 7.新巴比伦城 新巴比伦城是两河流域新巴比伦时期重要的城池建筑,其遗址在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数十里,是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重修的新城,城内有著名的“空中花园”,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城池为长方形,有三道城墙,有完备的防御体系。城墙中的每道塔门都用一个神的名字命名,墙面采用琉璃砖装饰,极富美学意义。该建筑影响了东方阿拉伯建筑,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 8. 《纳拉姆辛纪功碑》 《纳拉姆辛纪功碑》是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纪念纳拉姆辛战功的一件纪念碑浮雕,重点人物纳拉姆辛被刻画得较大,其他人物较小,表明等级观念的存在。画面具有情节性、戏剧性特征,并且还有风景的表现。人物与景物处理得体,显示出作者的独具匠心,成为美术史上最早用艺术品形式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佳作之一。 9. 克诺索斯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