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株鸽源沙门氏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诊治分析

2株鸽源沙门氏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诊治分析

鸽源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鸽子,也可感染家禽

和野生鸟类。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

和环境传播病原体。沙门氏菌对人类和动物都具有潜在的危害,能引起发热、腹泻和中毒

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鸽源沙门氏菌

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一、鸽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

1.样本采集和处理

在鸽源沙门氏菌感染疫情发生时,首先需要采集疑似感染的鸽子粪便、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样本采集要注意卫生条件,避免交叉污染。采集后的样本需迅速

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细菌的外界污染。

2.细菌分离和纯化

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稀释,接种于富含营养物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将

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孵育。经过适当时间的培养后,可观察到形态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然后进行单菌分离和纯化,得到纯种的沙门氏菌菌株。

3.生物学特性鉴定

接种纯种沙门氏菌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包括对沙门氏菌的菌落形态、生长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观察和测试,以确定分离到的细菌属于沙门氏菌。

利用PCR技术对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验证其属于沙门氏菌,并确定其亚型和基因型。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准确鉴定出鸽源沙门氏菌病的病原细菌,为后续的诊治工作提供

重要依据。

二、鸽源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临床症状诊断

鸽源沙门氏菌感染的鸽子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脱水、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在临床诊断中,可以根据这些症状进行初步的诊断,并结合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病史分析,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测诊断

通过对患鸽样本的细菌分离和鉴定、血清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测工作,确定沙门氏菌的存在和感染情况,进一步确认鸽源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3.病原学检测诊断

还可以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患鸽的实验室检测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观察组织病变情况,进一步确诊鸽源沙门氏菌病。

1.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药物以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为主,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兽医师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用药,避免过量或滥用药物引起耐药性或药物残留等问题。

2.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鸽舍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卫生消毒,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合理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保持鸽子的健康状况。

3.疫苗防控

开展沙门氏菌病的疫苗预防工作,对鸽子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鸽子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4.流行病学调查

及时开展鸽源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的传播和暴露病因,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消毒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通过药物治疗、饲养管理、疫苗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鸽源沙门氏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参考资料:

1. 赵静.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国兽医学杂志》2010年第5期.

沙门氏菌的检验过程

沙门氏菌的检验 因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细菌病原体,因此在本节中重点介绍沙门氏菌的检验。沙门氏菌是食物传播病原菌中研究最活跃的细菌。从食品中分离和鉴定沙门氏菌,当前通用的方法学分5个步骤: 1.前增菌-第一步使食物样品在含有营养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增菌,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2.选择性增菌-在含选择性抑制剂的促生长培养基中间,样品进一步增菌的一个步骤。此培养基允许沙门氏菌持续增殖,同时阻止大多数其他细菌的增殖。 3.选择性平板分离-这一步采用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生长,提供肉眼可见的疑似沙门氏菌纯菌落的识别。 4.生物化学筛选-排除大多数非沙门氏菌。也提供了沙门氏菌培养物菌属的初步鉴定。 5.血清学技术提供了培养物菌种的鉴定。 这五个步骤代表理想状况。不过一个有经验的检验员,可能在一个或几个步骤中看出特性和差别。 目前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按统计学取样方案为基础,25g食品为标准分析单位。 三、从食品中分离沙门氏菌样品的制备 下面的方法是以25g样品为检测单位,样品:肉汤为1∶9的比例。除非另有说明,根据混合程度,加足够的肉汤保持1∶9的比例。对不需准确称量检测的样品,例如:田鸡腿,可参看特定方法说明。 1、干蛋黄、干蛋白、干全蛋、液奶(去脂牛奶,含2%脂肪牛奶,全脂奶,和脱脂奶)、粉状调制食品(蛋糕,甜饼,炸面圈,饼干和面包)、婴儿食品、口食或软管进食含蛋的食品:

检验前的冷冻样品最好不要解冻。如果冷冻样品必须软化以获取待检测部分,则尽可能迅速的解冻所需部分,使竞争菌数少增加或降低沙门氏菌的可能损伤。解冻需在45℃以下,有自动调温器自控的水浴锅内不断搅拌进行15min或在 2�5℃,18小时内解冻。无菌操作称取25g样品,放入灭菌带螺旋帽的广口瓶中(500mL)或其他合适的容器内。非粉状的样品,加入225mL灭菌乳糖肉汤。如果制品是粉状,加入约15mL灭菌乳糖肉汤,用灭菌玻璃棒,匙或灭菌压舌器搅拌,使成均匀悬液。再加3份乳糖肉汤10mL,10mL,190mL,使总量为 225mL。充分搅拌,直到样品完全悬浮没有团块为止。盖紧瓶盖在室温静置 60min。振摇使充分混匀,用试纸测定pH值。必要时用灭菌的1NNaOH或 1NHcl调节pH至6.8±0.2。在测定最终pH前要盖紧瓶盖并充分混匀。然后将瓶盖旋松约1/4圈,置35℃培养24±2小时。以下步骤按四,1-10进行。 2、蛋类: A、含壳蛋:用硬刷子在水流下刷洗蛋。把蛋在含0.1%十二烷酸磺酸钠(SDS)的200ppm氯离子溶液中浸泡30min。加8mL 5.25%次氯酸钠到含1g SDS的992mL蒸馏水中,制备200ppm cl-/0.1%SDS溶液。这种消毒剂需在使用前临时制备。无菌操作打开蛋,使用灭菌的蛋分离器,弃去蛋白。无菌操作称取25g蛋黄到灭菌的500mL锥型瓶或其他合适容器内。加225mL胰胳胨(胰化物)大豆肉汤(TSB),并振荡充分混匀。在室温下静置60分钟。振摇使其充分混匀,用试纸测定pH值。必要时调节pH值至6.8±0.2,置35℃培养24±2小时,以下步骤按四,1-10继续。 B、液全蛋(均状):无菌操作称25g置于无菌的500mL锥形烧瓶或其它合适容器中。加225mLTSB并振荡充分混匀。按上面所述继续。 C、煮硬的蛋(鸡蛋,鸭蛋或其他蛋类):目前,不知道蛋白中的沙门氏菌抑制因子是否具有热稳定性。因此,无菌操作分离蛋白和蛋黄。称取25g粉状蛋黄固体到无菌500mL锥型瓶或其他合适容器中。加225mLTSB并旋转充分混匀。按上面所述继续。 3、脱脂乳粉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方案 实验原理: 1、大肠杆菌的性质: 大肠杆菌是G--无芽孢直杆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是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红色短杆菌。三糖铁琼脂上的反应为斜面和底部都变黄,产气,不产生硫化氢。生化特性为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不发酵蔗糖。MR试验,吲哚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2S,不能利用枸椽酸盐。半固体中沿穿刺线向四周生长。 2、沙门氏杆菌的性质: 沙门氏杆菌是G-直杆菌。在麦康凯平板上为细小半透明、圆形、无色小菌落,三糖铁斜面下层变黄色,上层仍为红色,穿刺处为变黑产生H2S。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能利用枸椽酸盐,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肌醇,MR阳性,VP阴性,不产吲哚,不分解尿素。 实验材料: 含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猪肝脏、培养基(琼脂平板培养基、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麦康凯琼脂、生化培养基、SC)、器械(剪刀、记号笔、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试管、玻片、培养皿)、药品(消毒酒精、结晶紫、碘液、酸酒精、品红、松柏油) 实验内容及操作程序: 一、培养基制备: 制备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平板、SC增菌培养基、生化培养基,制备方法见附1.二、标本制备: (1)取新鲜猪肝脏一小块,火焰表面消毒。 (2)用浸过消毒液的剪刀剪开一个小口于消过毒的猪肝脏。 (3)用接种环在剪开的肝脏小口沾取肝脏液,分别画线于麦康凯培养基和接种于SC中,37°C恒温培养24小时。 三、细菌分离培养: (1)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麦康凯平板。挑选麦康凯平板上的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菌落染色镜检,看是否为红色短杆菌,若是,即疑似为大肠杆菌,则取其接种于另一麦康凯平板,37°C 恒温培养24小时。 (2)取出培养了24小时的SC增菌培养基,染色镜检,看是否有疑似沙门氏菌,有则取其中细菌画线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上,37°C恒温培养24小时。 四、细菌的鉴定纯化: (1)检查疑似大肠杆菌的培养基是否长满了粉红色菌落,染色镜检。并取其分别接种于生化培养基上(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肌醇、枸椽酸盐、尿素、MR、VP、H2S),并做穿刺实验于三糖铁上。37°C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若实验结果满足预期效果,则可判定为大肠杆菌,则将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传代培养。 (2)检查疑似沙门氏菌的平板上是否长满细菌,染色镜检,看是否满足于沙门氏菌的染色特性。并取其接种于生化培养基上,并作穿刺实验于三糖铁上,37°C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若结果满足于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则可判定为沙门氏菌,则将其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传代培养。

鸽病

一、鸽I型副粘病毒病 该病病原为鸽I型副粘病毒,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鸡新城疫很相似,故俗称鸽新城疫,是危害养鸽业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分布广泛。各日龄鸽子均有易感性,以乳鸽敏感性最高,以腹泻和神经症状为主,剖检以颈部皮下、消化道和脑部充血出血为特征。 防治:接种鸽I型副粘病毒灭活苗或大剂量鸡新城疫IV系苗有较好免疫效果。发病后,可适当采用高免血清或蛋黄抗体注射,待疫情稳定后7~10天,再接种上述疫苗。 二、鸽痘 该病由鸽痘病毒引起,季节性明显,与蚊子等吸血昆虫活动有关。不同日龄鸽子均有易感性,日龄越小病情越重。临诊可见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以皮肤型多见,在喙、鼻瘤、眼睑及脚等无毛或少毛处出现结痂。 防治:用同源鸽痘疫苗早期接种,可获良好免疫保护。 三、鸽沙门氏杆菌感染 该病的病原主要是鼠伤寒沙门氏杆菌,主要侵害童鸽和成鸽,常见类似鸽新城疫样的神经症状、腹泻和关节肿胀,剖检可见肝脏有散在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坏死灶。 防治:因抗药菌株普遍存在,选择治疗药物要做药敏试验,以保证疗效。 四、鸽巴氏杆菌病 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流行性。多见于青年鸽和成鸽,急性死亡,慢性间歇性绿色下痢和关节肿胀。剖检的特征性病变是肝表面布满针尖大小、圆形灰白色坏死灶,以及全身性广泛出血和出血性病变。 防治:多种抗菌药物对本病有效但易复发。弱毒菌苗有效保护期3~4个月。 五、鸽大肠杆菌病 该病由多种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本病发生与环境因素和管理水平,以及其他疾病的存在有密切关系。各日龄鸽均易感,乳鸽多呈败血型,童鸽和成鸽多为肠炎型。心包、肝包膜及气囊等的纤维素性浆膜炎不明显。 防治: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减少各种应激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措施。 六、鸽念珠菌病 该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该菌广泛存在于鸽正常消化道内,当鸽抵抗力下降、维生素缺乏、

鸽病分析及治疗有图有真相

腺病毒感染症(Adenovirus Infectious) 病源:由腺病毒感染引起之急性传染病,也称为"幼鸽下痢症",是近年来引起赛鸽急性嗉囊炎、肠炎的元凶,令鸽友深为所苦,腺病毒常与大肠杆菌或球虫混合感染发病,每年的2~7 月是主要流行季,本病全年度皆会感染发病,尤其好发于春夏冷热交替,鸽车训练紧迫阶段传染速度快。传染途径:粪便、食入患鸽吐出之饲料或鸽车中与病鸽接触皆会传染。 症状:赛鸽出现呕吐、消化停滞,病况较轻者仍能进食,但消化速度很慢,吐出之饲料或排出之粪便皆含病源菌,多发生在赛鸽归返后,潜伏期3~5 天,发病后呈现脱水现象,体温上升,体重减轻,排绿色水便、粘便甚至血便,严重者2~3 天内急性死亡。 剖检:肝脏、肠管、脾脏出血,切片可见嗜酸性或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治疗:遇有发病请尽速处置即送医诊治,勿任意催吐或将嗉囊内饲料及水挤出,以防鸽子更形虚弱,先将患鸽隔离,避免其他鸽子接触或检食吐出之饲料。 处理方法:以"鸽绿仙肠炎胶囊" 加"噬菌灵E" 、凯迈特"金鸽素",与电解质混合灌服,正常约1 ~ 3 天可复原。 预防:可使用"噬菌灵E" 加电解质及"金鸽素" 供鸽子饮用,特别是训练比赛归返后立即饮用,对肠道整理及消化功能恢复有极好的效果。 预后:感染过腺病毒的鸽子通常会产生很好的抗体保护,在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但仍要注意是否完全复原,如肾脏及肠管的功能有否因其他并发症或处理不当而影响恢复。本并尚无疫苗,平时须做好健康维护,勿让鸽子过度疲劳,注意鸽舍通风、干燥及定期消毒。 鸽痘 (Pox) 病源:由鸽痘病毒感染所引起,多发生在一岁鸽 以内之幼鸽,每年3~6月为主流行季,其他季节 亦会感染,对未接种疫苗的赛鸽构成严重威胁。 传染途径:病鸽排出之唾液、鼻道粘液及泪液或 身上脱落之痂皮均含有鸽痘病毒,干燥后随空气 接触其他健康鸽,另鸽子打架户啄、蚊子或吸血 外寄生虫叮咬均会传染。 ▲脚部鸽痘感染 症状:病毒进入鸽子体内后即快速大量繁殖,潜伏期4~7 天,然后在皮肤及粘膜处爆发,如鼻部、嘴啄、口腔、眼睛周围、肛门口、脚部及体表其他不长毛的部位,严重时眼球及气管内亦会感染,影响赛鸽的体能及呼吸,亦常并发细菌感染或毛滴虫、球虫、呼吸道疾病发作,甚至造成死亡。 治疗:将患部痂皮小心剥离,痂皮含有病毒不可任意弃置,以"鸽痘精" 涂抹于患部,但不可触及眼球,口腔及鼻道内均可使用,另须补充营养,如维他命A以强化皮肤的愈合力,使用"传染病源治疗剂" 以防细菌性并发症感染。将病鸽隔离,使充分休息,避免打架,健康鸽应作紧急接种,感染发病过的鸽子能获得很好的免疫力,遇有鸽痘发生应即处置及送医诊治,并停止训练飞行,轻忽往往造成更严重的病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W4304沙门氏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传统鉴定-4-微教材

《农产品/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微教材 知识讲解 沙门氏菌操作程序及要点——传统鉴定 沙门氏菌操作程序及要点分为检验程序和操作步骤 一、检验程序 根据国标,沙门氏菌的检验程序为: 检样经无菌处理后,称取25 g(mL)样品加入到225 mL BPW中36±1℃培养8~18h;取培养物1mL 接种到10mL的TTB中同时取1mL 接种到10mL 的SC中,分别于42±1℃和36±1℃培养18~24h;取培养后的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BS琼脂平板和XLD琼脂平板(或HE琼脂平板、显色培养基平板)中,于36±1℃培养18~24h,BS 需延长至40~48h;培养后挑取可疑菌落做生化试验。 挑取2 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对照管、供做靛基质试验的色氨酸肉汤、尿素(pH7.2),KCN试验管和对照管,同时划线营养琼脂平板——

如5项生化都符合——则直接判定为沙门氏菌——如五项中靛基质阳性——则补做甘露醇和山梨醇试验,如果两项均为阳性——为可疑沙门氏菌,但需结合血清学鉴定结果进行判定——如五项中H2S阴性——则需补做ONPG试验,ONPG阴性,同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为沙门氏菌——也可在三糖铁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初步判断结果后,使用商品化的生化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判定是否为沙门氏菌——如果5项反应中有2项以上不符合——则沙门氏菌阴性——最后报告结果 二、操作步骤 主要分为:1、样品处理与前增菌;2、增菌;3、分离;4、传统生化鉴定试验;5、系统生化鉴定试验;6、血清学鉴定。其中传统生化鉴定试验又分为三糖铁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靛基质、尿素和氰化钾试验、甘露醇、山梨醇以及ONPG试验三个部分。 本片以鸡肉为样品,演示沙门氏菌检验的样品处理和前增菌的操作过程。 1、前增菌: 在无菌室内,以75%酒精擦拭样品外包装,尤其是包装的开口处,用无菌剪刀在样品封口处剪开包装袋,换用一个无菌剪刀将鸡肉样品剪碎至无菌罐内,用无菌镊子称取25 g样品至盛有225 mL BPW的样品瓶中,再转入注明样品信息、检测人员以及检测日期的均质袋中,密封,用拍击式均质器拍击2 min。注意:若样品为液态,不需均质,振荡混匀即可;如需测定pH 值,用1 mol/mL的无菌NaOH 或HCl(调pH至6.8±0.2;均质完成的检测样品通过传递窗出无菌室,清理无菌室,打开紫外灯,辐照灭菌30 min。 将上述均质完成的检测样品放于预先设置36 ℃±1 ℃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8 h~18 h。 2、增菌: 将前增菌培养物通过传递窗入BSL-2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柜内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 1 mL,转种于10 mL TTB增菌液内,同时,另取 1 mL,转种于10 mL SC增菌液内。选择性增菌的目的是最大可能的检出沙门氏菌,原则上必须使用两种选择性增菌液,一种是抑制除沙门氏菌以外其肠道菌的生长,一种是在不影响其他肠道菌生长的情况下促进沙门氏菌的生长。注意区分两种增菌培养温度不同。SC增菌液经过培养后,肉汤没有变红,仍然需要转接分离平板;接种完成的物品通过传递窗出BSL-2实验室,清理BSL-2实验室与生物安全柜,分别打开紫外灯,辐照灭菌60 min。 将接种后的TTB增菌液和SC增菌液分别置于42 ℃和36 ℃培养18 h~24 h。 注意:下述步骤均在BSL-2实验室里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相应的准备和工作要求同前所示。

沙门氏菌分离和鉴定培养基

沙门氏菌分离和鉴定培养基 目前使用经典的培养方法来鉴定沙门氏菌(一种强致病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 沙门氏菌污染是全球食源性疾病的第二大成因。控制沙门氏菌的暴发是食品监管机构、餐馆和整个食品工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沙门氏菌家族包括 2,300 多种血清型的细菌,但其中有两种类型,即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约占所有人类感染的一半。大多数沙门氏菌的暴发可以追溯到乳制品、家禽和肉制品,但沙门氏菌几乎可以在任何食物上生长。鸡、鸡蛋及其衍生产品的风险特别高。 图 1.沙门氏菌 食品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在预防沙门氏菌暴发中起着关键作用。用于鉴定沙门氏菌的试验和培养基利用了沙门氏菌在生理学或生物化学上与其他属肠杆菌科不同的独特性质。例如,来自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多为兼性厌氧菌、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多数菌株都能运动并发酵葡萄糖,同时产酸和产气。目前用于区分和鉴定沙门氏菌的培养基仍然基于 pH 指示剂指示的碳水化合物发酵的检测(关于碳水化合物发酵能力,另见表 1 )、蛋白水解活性、硫化氢产量和选择性的检测。大多数现代培养基也结合了一些此类检测系统,使培养基更可靠。最常见的选择性培养基和差异培养基的列表见表 2。

阿东糖醇- - 55876阿拉伯糖+/- +/- 80372纤维二糖- - 56481右旋糖+ +/- 63367半乳糖醇+/- +/- 73044果糖+/- +/- 53901半乳糖+ +/- 89608肌醇+/- +/- 89614乳糖- - 28816麦芽糖+ +/- 77653甘露醇+ +/- 94438

甘露糖+/- +/- 94445蜜二糖+ + 93196棉子糖- - 94226鼠李糖+/- +/- 93999水杨苷- - 92971山梨醇+ +/- 93998蔗糖- - 94309海藻糖+ +/- 92961木糖+ +/- 07411表1.沙门氏菌的典型碳水化合物发酵能力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是一类常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沙门氏菌感染会导致沙门氏菌病, 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对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及 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传统培养法是将食品样品 转移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形状、颜色及生长情况来鉴别沙 门氏菌的存在。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借助PCR技术,通过特定引物扩增沙门氏菌的DNA片段,进而进行检测与鉴定。 沙门氏菌的分析主要包括对菌株的鉴定与分型。鉴定主要通过形态学、生理特性及生 化试验等方法,确定该菌株是否为沙门氏菌。分型则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多重引物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MLVA)、多重引物PCR分型(MLST)等,对沙门氏菌进行分型,进一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及流行病学相关信息。 沙门氏菌的检验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食品微生物学沙门氏菌检验方法 GB/T 4789.5-2013》等。这些标准明确了样品的采集方法、培养条件及检测指标等,确保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食品安全监测中,沙门氏菌的检验通常应用于肉制品、蛋制品、禽肉及水产品等食 品中。在取样时,应注意避免污染或交叉感染,同时需确保样品代表性。样品取回后,应 尽快送达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菌落生长过于旺盛,影响检验结果。 沙门氏菌的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参考相关标准。通常来说,如果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 出数目超过规定标准,则判定为阳性,表示该样品存在沙门氏菌污染,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反之,如果检测结果未能检出沙门氏菌,则判定为阴性,表示该样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沙门氏菌的检验与分析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合适的检验方法和分析技术,能够准确判断食品样品是否存在沙门氏菌污染,并提供科学依据来保障大众健康。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篇一:常见病原菌采样分离过程 金黄色葡萄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奶样的采集: 采集有乳房炎和隐形乳房炎症状较明显的奶牛,消毒挤奶人手、奶牛乳头,弃2-3把乳,以乳样收集管无菌收集每个乳区乳样10-30mL,编好编号,4个乳区按:左前LF、左后Lh、右前RF、右后Rh编号,采集后尽快返回实验室,如不能尽快返回,应放在低温环境中带回。 (2)乳房皮肤拭子 用0.5mL肉汤润湿的消毒棉球拭子从乳房皮肤檫拭到乳头顶端,如果乳房土较多的话先檫掉土。拭子放入5mL离心管中,再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处理。 (3)鼻腔拭子 用消毒棉球拭子插入动物鼻腔中,取出后放到盛有 0.5mL肉汤的5mL离心管中,放入冰盒中,迅速带回实验室

处理。 菌种的初步分离 首次分离时,用接种环蘸取样品在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平板上涂布接种,37℃,16-18小时培养后,从显色平板上挑取红色的单菌落,用脑心浸液(bhI)肉汤35℃培养18小时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金葡菌初次分离时,接种显色培养基后培养时间最好不超过18h进行观察,因为超过24h后所有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皆会导致显色培养基变色,进而出现假阳性。 2、菌种的保存 2mL灭菌离心管中加入400μL新鲜菌液+200μL60%灭菌甘油,-80℃(长期)或-20℃(临时)冻存。 3、菌种的复苏 如需再次纯化,或进行进一步实验,可将甘油保种的菌液在显色平板或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或者将保种的菌液直接接入液体培养基培养。 肠球菌采样分离过程 1、样本采集及初步分离 (1)肛门拭子 以灭菌长棉签采集猪肛门拭子或蘸取新鲜粪便,棉拭子应以捻转方式插入肛门4-5厘米深,取出后放入1mL营养肉汤的灭菌离心管中,如不能立即接种,应放于低温环境中迅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检验及分析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是一种肠道中存在的病原菌,也是一种会引起食物中 毒的细菌。因此,对食品中是否含有沙门氏菌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讨论沙门氏菌 的检验及分析。 一、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1、培养方法:沙门氏菌可以在常规的培养基上培养,最常用的是含有胆汁、钠氯和 肉汤的液体培养基。为了增强提取沙门氏菌的准确性和产出,一些特定的选择性平板可以 使用,例如MacConkey平板、SS平板或XLD平板。 2、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检测法是最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之一,它能够检测出非常小的沙门氏菌种群,而不用传统的培养方法。PCR检测法在物质的检测、生命科学和分子 检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沙门氏菌检测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检测方法。 二、沙门氏菌的分析方法 1、食物检测法:针对某些食品如肉制品、低酸奶、蛋制品等,一般采用已经证实的 正式方法来进行检测。一些具有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方法包括文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 子生物学方法等。 2、环境检测法:针对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环境样品进行检测。这些样品中可能包括牛 奶或鸡蛋残留的菌种和接触制造食品的各种人员的手、口腔及袍子等菌群。检测方法类似 于食物检测法,包括文化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细菌 可能不能够在环境样品中明显存在,这会使得结果有所偏差。 三、沙门氏菌的风险控制方法 1、仔细洗涤食品: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仔细阅读标签,确保食品是新鲜的。同时,食品应洗涤干净以去除可能存在的菌群。 2、食品加热:食品加热是消灭沙门氏菌最常用的方法。保健专家建议将肉品煮至中 间部位温度达到160°F(71°C),这可确保煮熟并杀死存在的细菌。 3、储存要注意:沙门氏菌喜欢在潮湿、潮湿的环境中繁殖。所以,消费者最好将食 品储存在干燥的地方,并注意食品的过期日期。 结论:

2株鸽源沙门氏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诊治分析

2株鸽源沙门氏菌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诊治分析 鸽源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鸽子,也可感染家禽 和野生鸟类。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 和环境传播病原体。沙门氏菌对人类和动物都具有潜在的危害,能引起发热、腹泻和中毒 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鸽源沙门氏菌 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一、鸽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 1.样本采集和处理 在鸽源沙门氏菌感染疫情发生时,首先需要采集疑似感染的鸽子粪便、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样本采集要注意卫生条件,避免交叉污染。采集后的样本需迅速 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细菌的外界污染。 2.细菌分离和纯化 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稀释,接种于富含营养物的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将 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孵育。经过适当时间的培养后,可观察到形态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然后进行单菌分离和纯化,得到纯种的沙门氏菌菌株。 3.生物学特性鉴定 接种纯种沙门氏菌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包括对沙门氏菌的菌落形态、生长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等进行观察和测试,以确定分离到的细菌属于沙门氏菌。 利用PCR技术对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验证其属于沙门氏菌,并确定其亚型和基因型。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准确鉴定出鸽源沙门氏菌病的病原细菌,为后续的诊治工作提供 重要依据。 二、鸽源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临床症状诊断 鸽源沙门氏菌感染的鸽子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脱水、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在临床诊断中,可以根据这些症状进行初步的诊断,并结合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病史分析,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测诊断

沙门氏菌鉴定和分型方法比对研究

沙门氏菌鉴定和分型方法比对研究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以引起沙门 氏菌感染。为了对沙门氏菌进行鉴定和分型,通常采用多种方法。本文将 对沙门氏菌鉴定和分型方法进行综述比对。 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传统的微 生物学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血清学方法和耐药性检测。形态学观察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沙门氏菌细胞的形态特征,如形态、 大小、颜色等。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包括酶活性检测、发酵反应、气体产生 和产物生成等。血清学方法主要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菌株表面的抗原特性,如凝集试验和血清型试验。耐药性检测主要针对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敏感 性进行检测。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沙门氏菌的鉴定和分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FGE(脉冲场凝胶 电泳)、MLST(多位点序列分型)、MLVA(多位点重复序列分析)、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等。PCR可以快速筛查并鉴定沙门氏菌的存在,对于 流行病学调查起到重要作用。PFGE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分型方法,可以对 沙门氏菌进行亚种和菌株水平的分型,并且可以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 手段。MLST是一种基于菌株基因组序列的分型方法,通过分析多个基因 的序列差异度,可以对不同的沙门氏菌菌株进行区分,从而研究它们的起 源和传播途径。MLVA是一种分析菌株重复序列变异的方法,可以对菌株 进行快速鉴定和分型,尤其适用于传播链的追踪。SNP是一种常用的分子 标记方法,通过检测位点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对不同的沙门氏菌进 行鉴定和分型。

总结起来,沙门氏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包括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和分 子生物学方法。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血清学方法和耐药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PFGE、MLST、MLVA 和SNP等。相比之下,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准确性不高 的问题。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快速鉴定和定 义沙门氏菌的不同亚种和菌株。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研究场 景下都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实验四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的检验

实验四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的检验 1 目的 1.1 理解沙门氏菌属生化反应及其原理 1.2 掌握沙门氏菌属血清因子使用方法 1.3 掌握沙门氏菌属的系统检验方法 2 原理 沙门菌属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其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种类繁多,少数只对人致病。其他对动物致病,偶尔可传染给人。主要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以及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常占首位或第二位。 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有五个基本步骤:1 前增菌;2 选择性增菌;3 选择性平板分离沙门氏菌;4 生化试验,鉴定到属;5 血清学分型鉴定。目前检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是按统计学取样方案为基础,25g食品为标准分析单位。本实验以蛋品为检测样品,以已知的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对照。 3 材料 3.1 菌种 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 大肠埃希氏菌(E.col.) 3.2 检样 冻肉、蛋品、乳品等。 3.3 培养基 缓冲蛋白胨水(BP)、氯化镁孔雀绿(MM)增菌液、四硫酸钠煌绿(TTB)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SS琼脂、EMB琼脂、亚硫酸铋琼脂(B S)、三糖铁琼脂(TSI)、蛋白胨水、尿素培养基、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鸟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丙二酸钠培养基、氰化钾(KCN)培养基、ONPG培养基、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DHL琼脂、HE琼脂。 3.4 试剂 吲哚试剂、V-P试剂、甲基红试剂、氧化酶试剂,沙门菌A—F多价诊断血清,革兰氏染色液等。 3.5 器具 天平(称取检样用)、均质器或乳钵、显微镜、广口瓶、三角烧瓶、吸管、平皿、

浅谈赛鸽沙门氏菌病

浅谈赛鸽沙门氏菌病 作者:史玉颖刘玉山齐霖黄兵 来源:《家禽科学》2019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S858.39; ;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12-0036-03 秋赛结束后,鸽友在欢庆获取放飞比赛佳绩的时候,部分爱鸽也接二连三出现了顽固下痢、头颈歪斜、久治不愈的状况。如处理不当,急性死亡亦时常发生。此种情况往往是鸽沙门氏菌病在作怪。鸽沙门氏菌病是目前国内流传最广、危害较大、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1; 病原 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属有58种O抗原、54种H抗原,个别菌还有Vi抗原,近2000个血清型,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已发现200多个血清型,其主要寄生于肠道内。许多血清型都可以产生毒素,对幼畜、雏禽危害甚大,成年畜禽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其中引起禽类发病的病原体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为三类: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鸡白痢;禽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称为禽伤寒;一群有鞭毛可以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称为禽副伤寒。 鸽沙门氏菌病俗称鸽副伤寒,是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赛鸽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沙门氏菌病。该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可生存数周或数月,煮沸和常用消毒剂均能很快将其灭活。 2; 沙门氏菌对赛鸽的危害 赛鸽与其它禽类的经济用途不同,饲养赛鸽的目的是爱好,更重要的是为了参加竞翔比赛获奖,取得经济效益。鸽沙门氏菌往往造成赛鸽多个内脏器官器质性病变,失去竞翔能力;造成生殖系统的损坏,如雌鸽卵巢、输卵管炎症,卵泡变性,不产蛋;雄鸽睾丸、输精管炎症,少精甚至无精;雏鸽生长发育迟缓,饲料利用率低;防治费用大;是人畜共患病。试想一羽心功能低下、肺功能不全的赛鸽,很难经受住长距离、高强度的竞翔比赛。失去飞翔能力,也就失去了饲养价值。 3; 發病特点 本病潜伏期4~5d。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鸽沙门氏菌可感染各日龄的鸽子,主要侵害雏鸽,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耐过鸽生长发育受阻,更严重的是成为带菌鸽,通过粪便不时向外排菌,使此病绵延不断。成鸽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如体质虚弱、长途竞翔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成年鸽也可发病致死。

实验室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实验室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作者:殷欢 来源:《现代食品》 2019年第2期 沙门氏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能够导致人畜共患病的食源性致病菌,易通过人畜传播疾病,易造成水源、食品等的污染,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伤寒、急性肠胃炎、菌血症和 败血症等疾病皆是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的。严重致死病例多见于老人、幼童及免疫系统有缺 陷的易感人群[1]。在沙门氏菌的检验中,生化鉴定存在一定的难度,传统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生化鉴定需要操作者有较好的工做经验。因此实验室的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直接影响沙门氏菌 的检出率,提高检验能力势在必行。能力验证能够评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识别 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启动改进措施,提高实验室的检验能力等[2]。因此本实验室积极参加能力 验证活动,以期积累经验,提高本实验室的沙门氏菌检验能力。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待测样品巧克力,批号为NIFDC-PT-135,共3瓶,编号为0853、0149、0156,规格为10 g/瓶。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 1.2培养基及试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NA)、缓冲蛋白胨水(BPW)、四硫酸钠煌绿(TTB)增菌液、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亚硫酸铋(BS)琼脂、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三糖铁(TSI)琼脂以及赖氨 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均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CAS)由科玛嘉公司生产。SX2增菌液、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卡GN卡、API20E试剂盒、VIDAS沙门氏菌属筛检试 剂条(SLM)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RiboPrinter)配套试 剂由美国杜邦公司提供。 1.3实验仪器 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MINI VIDAS),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VITEK2Compact);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Ribo Printer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美国BAKER公司生产的SG603A-HE型生物安全柜;德国宾得公司生产的BD26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日 本Hirayama公司生产的HVA-85型高压灭菌器等。 1.4菌种 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 1.5方法 按照《NIFDC-PT-135巧克力中沙门氏菌检验作业指导书》,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依据 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检验以及生化鉴定。同时,辅以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MINI VIDAS)进行快速筛查,以API20E试剂盒、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2Compact)和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Ribo Printer)进行菌种鉴定以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作为阳性对照菌进行试验,最终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形成报告。 1.5.1前增菌和增菌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要点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它 是一种引起人和动物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沙门氏菌有两个主要的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和Salmonella bongori,其中Salmonella enterica是最常见的感染人类的菌株。 首先,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杆状形态,通常为直杆状。它 是兼性厌氧菌,可以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生长。沙门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 杆菌科,因此具有外膜、细胞壁和细胞膜等典型的细胞结构。 其次,沙门氏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生境中存活和繁殖。它可以在动物消化系统中生长,因此通过食物、水源或其他途径传播给人类。沙门氏菌还可以在动物皮肤、血液等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 沙门氏菌还能产生多种毒性产物,包括细胞毛、猪流感毒素、产碱酯酶、核磷酸腺苷酸二磷酸酶等。这些毒性产物能够破坏宿主细胞的完整性,导致宿主感染。 另外,沙门氏菌还具有抗药性。由于长期暴露于抗生素的压力下,沙 门氏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它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如β内酰 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四环素酰移酶等。 鉴定沙门氏菌的主要要点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形态学鉴定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沙门氏菌的菌 落形态多呈灰白色或深红色。菌体形态为短杆状或长杆状。

生理生化特性包括对营养源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沙门氏菌可以 利用葡萄糖、果糖等碳源进行发酵,并产生气体。它能够降解胆红素,产 生硫代硫酸盐和亚硝酸盐,以及耐久表型的产生。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利用PCR技术针对沙门 氏菌特异性基因进行检测。这些特异性基因包括invA基因、hilA基因等。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沙门氏菌。 总体而言,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致 病能力。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可以准确鉴 定沙门氏菌。对沙门氏菌的鉴定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相关感染疾病的传播。

沙门氏菌研究进展

3沙门氏菌的致病性研究 ^p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极大危害的一类致病菌, 由它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伤寒和副伤寒,另一类是急性肠胃炎。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985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已确诊的患病人数显著增加,在一些欧洲国家已增加5倍。据资料统计,在我国内陆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有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因此,开展食品中沙门氏菌的风险评估对有效管理食品的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3.1沙门氏菌感染途径的研究进展 3.1.1侵袭性沙门氏菌的侵入 在肠道黏膜表面派伊尔氏结(PP)上的滤泡上皮细胞,被认为是沙门氏菌入侵的最佳起始部位。滤泡上皮中稀疏分布着捕获抗原的微皱褶细胞(m icrofold cell, M细胞),M细胞被肠上皮细胞所包围。M细胞的基顶面有短而不规则的微绒毛及微褶,是其胞饮的部位沙门氏菌具有2个侵袭途径:一个是通过PP上M细胞进入上皮下组织;另一个是直接侵袭M细胞进入上皮下组织,而且侵袭是通过细胞的基顶面来进行的。当沙门氏菌黏附到M细胞或上皮细胞顶部后,利用Ⅲ型分泌系统将效应蛋白分泌到胞外并易位于宿主细胞,从而诱导宿主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排。这时细胞质形成一个向外突起将细菌包裹在细胞膜内,以细胞摄粒的作用进入细胞。 3.1.2非侵袭性沙门氏菌的摄入 过去一直认为,沙门氏菌是通过侵袭M细胞或肠上皮细胞进入宿主体内的,但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给小鼠口服侵袭力缺陷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后,在脾脏中发现有沙门氏菌的存在。这意味着除了侵袭途径外,还存在另一种途径,就是肠黏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对沙门氏菌的摄入。在PP中,DC与M细胞接触较紧密。DC可打开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联接,从上皮细胞间伸出树突,直接将肠腔中的细菌摄入。在这一过程中,肠上皮屏障依然保持完整,其中的分子机制是DC对紧密联接蛋白的表达和调控,如闭合素、闭合带Ⅰ、联接黏附分子等. 3.2沙门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2.1沙门氏菌感染途径和机制 沙门氏菌可经口感染、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被感染畜禽和啮齿类动物携带、排泄,污染环境、水源、饲料、食品,造成流行和传播。沙门氏菌感染后引发人的食物中毒、疾病和动物疫病的发生。其致病机理:在自然条件下,人和动物经消化道感染。急性经过时,病原菌经肠道进入血液循环,引发急性败血症变化,亚急性和慢性型多由急性转变而来。 3.3沙门氏菌对宿主的致病性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分布广,对人、动物均可引起疾病。它对幼年动物的危害大,而对成年动物危害相对较小。沙门氏菌对宿主有嗜好性。对宿主有偏嗜性的沙门氏菌型,只对特定的宿主致病;对宿主广泛的沙门氏菌型,可引起人类及各种畜禽的疾病。试验动物豚鼠、小白鼠和家兔对沙门氏菌敏感。 3.4影响沙门氏菌感染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 影响沙门氏菌感染发病的因素不外乎2个方面:①细菌本身的因素;②宿主因素。沙门氏菌的种类和感染数量不同,从而导致其致病性不同。沙门氏菌毒力岛与细菌的致病作用有关,沙门氏菌释放出内毒素可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诱生细胞因子,进而可引发宿主全身性炎症。宿主胃酸及小肠液pH高低可影响沙门氏菌的存活,宿主肠道淋巴样组织可抵抗入侵细菌,机体内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可杀伤细菌,也可致病。CD4+T细胞在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减弱,可引发严重的沙门氏菌感染。

新城疫不同宿主源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

新城疫不同宿主源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 潘群兴;王永山;杨建朋;王晓丽;诸玉梅;欧阳伟;李银;何孔旺 【摘要】选择6株(鹅DC01、鸡WJ10001、鸽DZ01、鸽DZ02、鸭NJ10、鸭SD09)分离自鸡、番鸭、鹅、鸽的新城疫病毒,接种于10日龄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中,通过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雏鸡脑内致病指数(ICPI)及融合蛋白(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6个分离毒株均为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株.对F基因的序列测定和遗传关系分析表明,2株鸭源NDV强毒株(鸭NJ10、鸭SD09)与1株鸭源NDV山东流行毒株(鸭 SDWF2005)高度同源;2株鸽源NDV强毒株(鸽DZ01、鸽DZ02)与1株鸽源DNA强毒株(鸽JS2000)高度同源.6株不同宿主源毒株的基因型分别为Ⅵ型和Ⅶ型,是中国目前流行的NDV毒株型.%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x strains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Chich WJ10001,Goose DC01, Pigeon DZ01 .Pigeon DZ02,Duch NJ10,Duch SD09) isolated from chickens, mallard ducks, geese and pigeon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mean death time(MDT) of chicken embryos, 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 (ICP1) of chicken brai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motif 112G/K-R-Q-K/R-R-Fll7at the cleavage site of fusion ( F) proteins. The six isolates were determined as velogenic.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wo isolates of NDV ( Duch NJ10, Duch SD09) from ducks were highly homologic with the reference strain Duch SDWF2005, and two isolates of NDV(Pigeon-DZDl, Pigeon- DZ02) from pigeons were highly homologic with the reference strain Pigeon JS2000. Gene type of six isolates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were type VI and VB, which are popular in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