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

【实用范文】

春天最美是黎明。【这个句子很独特。独特之一,春夏秋冬四季打头句式都是一致的,显得全文和谐而统一。独特之二,“最美”两字,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喜爱。如果把句式改成“春天美在黎明”,表达的情感就平和许多,但不如“春天最美是黎明”来得鲜明和强烈。】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句子中“泛”“染”“飘”三个动词用得特别传神,生动地写出了东方日出前夕天空色彩的变化之美。先是泛着鱼肚白,然后是染上红晕,接着是飘着红紫的彩云。如何写出景色变化之美?这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可让学生换成其他动词比较优劣,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夏天最美是夜晚。【夏夜是迷人的,令人神往的。夏夜到底美在哪里呢?美在月色?美在晚霞?】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作者把月夜一笔带过,却突出暗夜的萤火虫,这是她独特的视角。用“翩翩飞舞”形容萤火虫似可商榷。“翩翩”一般形容鸟轻飞的样子,用来形容黑夜中的萤火虫好像不是很准确,黑夜中的萤火虫我们只能看到忽明忽暗的光亮。有一个翻译版本为“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可能更为传神。因为在漆黑的夜里,萤火虫在人的眼中就是“乱飞”和“闪烁”,这才抓住了萤火虫的特点。我想,这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可能是译者用词欠考虑。】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即使”两字是退一步讲,即使是细雨之夜,细雨、微风、萤火,仍然显现出夏天雨夜独特的美景。】秋天最美是黄昏。【黄昏之美在哪里呢?一般人可能会写夕阳西照,暮色降临,看看作者写了什么。】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乌鸦归巢为什么在作者眼里会“动人”呢?其一,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乌鸦是吉祥之鸟,是国鸟,作者见之特别亲切。其二,鸟儿归巢犹如人之归家,那一份恋家之情让人动容。】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见到大雁齐飞,为什么更叫人感动呢?是什么让作者感动呢?感动于大雁的团队精神?感动于大雁的比翼齐飞?这齐飞的大雁是配偶?是父子?抑或是兄弟姐妹?】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心旷神怡”是指美景让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可是秋天黄昏的风声,秋天黄昏的虫鸣,怎么会让人心旷神怡呢?似乎值得推敲!当然,感受会因人而不同,作者

感到心旷神怡,我们可能会黯然神伤,可能会叹息秋风萧瑟,虫鸣短暂,时光易逝。这里可以成为品味词语的一个极好的教学点。】

冬天最美是早晨。【冬天最美是早晨?这好像出乎大多人的意料!冬天的早晨多冷啊,可能大多数人还躲在温暖的被窝里呢!这又是作者独特的感受。】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冬日的早晨美在哪里?美在闲逸的心情与冬日早晨的闲静,和谐而默契。这是宫廷侍女闲适而富足的生活所带来的闲逸心情,就是所谓的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把中午火炭变成白灰和早晨暖和的火盆做对比,更突出了冬日早晨的清闲和温暖。】

教学实录

一、抓住特点,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的课文题目叫——

生:(齐)四季之美。

师: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你认为写景的文章到底学什么呢?

生:我认为写景的文章应该是学里面的好词好句好段。

师:那孙老师问你,写事写人的文章就不需要學好词好句好段了吗?(笑着问)我追问一句,你认为写景的文章和写人、写事的文章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生:我认为是如何把景物写得好、写得妙。

师:给他掌声!写景的文章就是学习作者如何把景物写得好、写得妙。生活中的美景有很多,学习写景的文章要掌握两个本领。第一个本领: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板书:发现美)第二个本领:如何表达生活中的美。(板书:表达美)写景文章需要学习的两大任务,第一个任务是——

生:(齐)发现美。

师:第二个任务是——

生:(齐)表达美。

师:语文更重要的是后一个任务——怎么表达景物之美。那么《四季之美》究竟写了什么美景,是怎么表达的呢?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开。

二、咬文嚼字,品味变化美

师:四季,大家都很清楚,是哪四个季节呢?

生:(齐)春夏秋冬。

师:请四个小组分别读不同的季节,比比哪一个小组读得最好。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究竟写了哪些美景。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朗读课文中春、夏、秋、冬四段。)

师:这篇文章不是中国作家写的,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生:日本作家。

师:名字叫——

生:(齐)清少纳言。

师:你们了解清少纳言吗?她是做什么的?

生:她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女作家。

师:平安时代距离我们有1000多年的时间,说明她是古时候的作家,这是一个信息。

生:她是皇后身边的女官。

师:她的职业是陪伴皇后、伺候皇后的,但她又是一个文人。你想想看,陪伴皇后的文人有地位、有身份、有闲情、有雅致,所以她写了一系列的散文,对日本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篇文章是中国作家翻译过来的,是一篇译文。作者虽然写四季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句式是一样的,你发现了吗?

生:四段的开头“最美是……”是相同的。

师:没错,这是一个共同的句式。我们一起把这四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四句话,师生配合读。)

师:这个句式值得研究,文中写“春天最美是黎明”,如果我把它改成“春天美在黎明”,表达有什么不一样?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是说春天最美的时

候是黎明,“春天美在黎明”,难道春天其他时间不美吗?

师:是啊,春天美的东西很多,你还可以说春天美在哪里?把这个句子改一改。

生:春天美在公园。

生:春天美在鲜花。

生:春天美在校园。

师:春天美的东西很多,花草树木,万紫千红,都很美。但是换成课文中的句子“春天最美是什么”就不一样了,最美的只有一个。中午、晚上能美过黎明吗?在作者眼中,“黎明”就是最好最好的,我们一起把最美的感觉读出来。

(生齐读“春天最美是黎明”。师强调“最美”,示范朗读。)

师:黎明到底美在哪里呢?读下去。

生:(齐)“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师:黎明到底最美在哪里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黎明美在太阳的红光。

生:我觉得最美是在太阳升起时,围绕在太阳周围的彩云。

师:“围绕在太阳周围的彩云”这个说法有点问题,是东方天空的彩云,太阳周围的彩云是看不见的,对不对?

生:我认为美在太阳初升的时候。

师:太阳初升的时候让东方的天空——

生:慢慢地变红。

师:慢慢地变化,色彩发生变化,作者主要抓住东方色彩的变化。她写了哪三种色彩?从课文中找一找。

生:刚开始是鱼肚色的,然后是红色的,最后彩云是红紫红紫的。

师:刚开始的天空是鱼肚色,鱼肚子是什么颜色?

生:鱼肚子是白色的。

师:有一个词语叫鱼肚白。刚开始是白色的,接着就变成什么颜色了?——红色。最后变成——红紫红紫,红色再加重就变成了红得发紫。如果说一个人很有名气,我们说他很红;再红就说他红得发紫,紫色是红再往前一步,所以叫红紫红紫。作者主要写东方太阳日出时色彩的变化,请你拿出笔来,找出表示变化的三个动词。

生:(齐)泛、染、飘。

师:好,我们看着大屏幕读一读,把这三个动词强调一下。(出示第1自然段,

生齐读。)

师:作者用了三个动词“泛、染、飘”,我们来研究一下。如果把“泛”换一个动词,你能换什么词?同桌两人讨论讨论。

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映着鱼肚色的天空。

师:给他热烈的掌声!他用“映着”,还可以用什么?

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透着鱼肚色的天空。

师:给他掌声!想到了其他人没有想到的词“透着”,还可以换什么词?

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浸着鱼肚色的天空。

师:还有吗?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咬文嚼字。

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绣着鱼肚色的天空。

生:东方一点儿一点儿衬着鱼肚色的天空。

师:那么,这些“映”“透”“衬”“绣”和“泛”比较一下,哪个词更准确一些?

生:我觉得应该是“泛”,因为后面说到“染着微微的红晕”,这样和前面的“鱼肚色的天空”形成对比。

师:这个“泛着”是从里到外呈现,(指着一位小姑娘)我说:这个小姑娘长得多漂亮清秀,她的脸上泛出了红晕,这个红晕是从皮肤里面透出来的,叫“泛着”。课文中说的“鱼肚色”是天空从里到外一点儿一点儿透出来的,所以叫“泛着”。那么“染”呢?是从里到外吗?

生:“染”是从外到里的。

師:从外到里是太阳光给它染上的。一块布着上红色,是从外到里,这叫“染”。你看作者用得不一样吧,最后一个动词是“飘”。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泛”“染”“飘”这三个动词呢?

生:我们要体会出黎明的美。

师:我们不仅要体会黎明的美,更要体会作者是怎么用词句来表达美。学语文到底学什么?就是学习作者怎么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作者用了“泛”“染”“飘”这三个动词写出了春天的什么美?

生:写出了春天的色彩美。

师:它是一种色彩吗?它写了三种色彩,写出了色彩的什么美?

生:写出了春天色彩多样的美。

师:这个色彩一开始是鱼肚色,然后变成红色,最后变成红紫色。这写出了色彩的什么美?

生:写出了色彩的变化美。

师:给她掌声!色彩在变化,这就是写出了色彩的变化美。(板书:变化美)如果只写一个鱼肚色,这叫静态美。它不仅有鱼肚色,还有微微红晕和红紫红紫的彩云,写出了变化美。用三个动词“泛着”“染上”“飘着”写出春天色彩的变化美。如果只写一种颜色,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单调。

师:是啊,太单调了,如果写三种颜色呢?

生:层次很丰富。

师:没错,这就写出了色彩变化的丰富之美。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总觉得这个美缺了点味道,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让我们感受到朗读之美。(指名一位男生读,师示范朗读。)要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对写景文章的理解。(指名一位女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对比质疑,体会动态美

师:这是作者写的春天美景,用了三个动词写出春天景色的变化之美。那夏天作者还是这样写的吗?(板书:夏)作者写夏天着重写了什么?大声回答。

生:(齐)萤火虫。

师:萤火虫是一个活物,会活动。请你圈出第2自然段中表示萤火虫动作的词语。

生:我找到的是“翩翩飞舞”和“飞行”。

生:除了这两个词语,我还找到了“闪着”。

师:三个写萤火虫动态的词语,我们先来研究“翩翩飞舞”,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生:(齐)“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师:一般诗人和文人写夏夜都会写月亮,因为夏天的月亮是最美的,而本文

作者偏偏不写月亮。请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位作家。

生:这位作家很有个性。

生:这位作家独树一帜。

师:这位作家真是另辟蹊径。大家都写相同的有什么意思呢?写来写去都差不多。你们都写月夜我偏偏不写,这是写作中的一种技巧。她不写月夜,写什么夜呢?与月夜相对的叫——

生:暗夜。

师:那这漆黑漆黑的夜怎么写呢?作者写了漆黑的夜中的——萤火虫。这就是作者与众不同的地方,写文章选常人不选的角度写,这就是作家高明的地方。那萤火虫是怎么写的呢?作者用了一个词语形容它,是——“翩翩飞舞”。“翩翩”一般是用来形容什么东西的?

生:形容舞者的舞姿。

师:舞姿翩翩,好!

生:形容蝴蝶飞舞时候的状态。

师:蝴蝶飞的时候扇着翅膀,翩翩飞舞,那么轻盈,那么优美。

生:形容秋天的落叶在空中的样子。

师:落叶离开枝干,在风中翩翩起舞。你看,“翩翩”形容舞者、蝴蝶、落叶,给人一种形象感。蝴蝶飞舞的翅膀特别轻盈、动人,所以用“翩翩飞舞”,有一种非常美的形象感。那么,在漆黑的夜晚,你能看到萤火虫扇动着它的翅膀吗?

生:看不到萤火虫的翅膀,只能看到萤火虫发出的微光。

师:只能看到萤火虫尾部发出的微光,那

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这微光?四人小组讨论。

生:我会用“亮晶晶”。

师:天上的星星可以是亮晶晶,萤火虫好像还没有亮到这个程度。

生:微光闪闪。

师:给他掌声!他用了“微光闪闪”。

生:荧光闪烁。

师:他用了“荧光闪烁”,给他掌声!

生:隐隐约约。

师:萤火虫的光在漆黑的夜晚是隐隐约约

的,非常棒!同学们一共说了三个词,“隐隐约约”“荧光闪烁”“微光闪闪”,还有什么词语?

生:若隐若现。

师:说得真好!你觉得漆黑的夜晚用“翩翩飞舞”形容萤火虫准确吗?有的说准确,有的说不准确。这是中国作家翻译过来的,我们看看另一个作家是怎么翻译的。(出示。生齐读。重点读“群萤乱飞,银光闪烁”。)

师:“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和“翩翩飞舞”比较,你觉得哪一个更准确地写出了萤火虫的特点?

生:我更喜欢“翩翩飞舞”,因为翩翩飞舞写出了萤火虫在漆黑的夜晚飞行的美感。

生:我也同意用“翩翩飞舞”,因为翩翩飞舞体现了萤火虫的轻快。

师:还有不同的观点吗?我们来听听不同的意见,不要“一边倒”。

生:我不同意用“群萤乱飞”,因为这样感觉萤火虫是杂乱无章地乱飞。

师:当然是乱飞,萤火虫什么时候是排着队飞的?(生笑)还有谁想说吗?

生:我觉得如果用“群萤乱飞,银光闪烁”,会让人觉得一团乱麻。

师:听听孙老师的意见好不好?我不喜欢“翩翩飞舞”,为什么呢?因为在漆黑的夜晚根本看不到萤火虫飞舞的翅膀,轻盈的样子。只能看到萤火虫的光在闪烁,在上下乱飞。所以“群萤乱飞,银光闪烁”恰好写出了萤火虫飞舞的特点,译者用“翩翩飞舞”并不准确,这是译者自己添上去的。所以,我更赞同用“群萤乱飞,银光闪烁”。(走近举手的同学)你还有补充?

生:我还是更喜欢“翩翩飞舞”。这是一篇写景文章,如果用“群萤乱飞”的话一点美感也没有了。

师:为什么“乱飞”就没有美感了呢?你们觉得整齐的才是美的,是吗?

生:关键是这个“乱”字,感觉不好看。

师:哦,你觉得乱不好,而我恰恰喜欢“乱”,我从“乱”字中读出了萤火虫的自由。如果是整齐地飞,我反而觉得萤火虫是人为操控的,变成机器萤火虫了。

(生笑)

生:我也喜欢“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因为乱飞乱得很整齐。

师:(笑着问)你为什么觉得乱得很整齐呢?

生:就是一种看上去的感觉,不像“翩翩飞舞”那种整齐得死板。

师: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这是一位杂志主编上个礼拜在孙老师学校讲的。他说他到一所学校参观,六千余名学生队伍排得整整齐齐地做操,横平竖直。他到另外一所学校参观,操场上的学生站得乱七八糟,每个班级的学生站得都不一样。但是走到下面一看,每个班级每个小组都在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每个组乱中有序。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拔河,每个组都不一样。然后主编发现这所学校墙上的校训是:我们不一样。(生笑)你们是喜欢一样呢?还是喜欢发挥你的个性特长,人人不一样呢?

生:我喜欢有个性的,因为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全场笑)

师:掌声给他。同学们,世界上没有两张相同的面孔,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相同的大脑,没有两个相同的心灵。你们怎么可能一样呢?不一样才是正常的,一样才是不正常的。请同学们拿出笔,如果认同了,就把原文中的“翩翩飞舞”删掉,换上你喜欢的词语。语文书就不能批判了吗?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本就等于没有书,读书就读傻了。那叫什么?——书呆子。我们可不能把你们教成书呆子。漆黑的夜晚,萤火虫当然是“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只能看到它的光,怎么会看到轻盈飞舞的样子呢?还用“翩翩”这个词,显然不恰当。我们把书捧好,齐读第2自然段,读到“翩翩飞舞”时换成你自己喜歡的词语。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作者第1自然段是写变化之美,第2自然段是写萤火虫“群萤乱飞,银光闪烁”,这是写什么之美?

生:萤火虫的动作之美。

师:能把这个“作”换一个字吗?

生:动态。

师:给他掌声!请你在孙老师的“变化之美”的下方写上“动态之美”,当老师的小助手。(生上台板书)有人说“动态”和“变化”这两个词不是差不多嘛。是不是差不多?不一样。谁来说说“动态”和“变化”有什么不一样?

生:“变化”是从浅到深或者是从深到浅,而“动态”是一直都是这样子的。

师:有点道理,给她掌声。谁再补充?语文就是要咬文嚼字,这才是学语文。

生:“动态”只是说它在动,而“变化”是指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在变化。

师:对啦!“变化”是指不同的状态,例如,你小时候长这个样子,20岁的时候长这个样子,50岁、100岁长这个样子,这是你样子的变化。刚开始是鱼肚色,然后是红晕,最后变成红紫红紫,这是“先……然后……最后……”的变化。而“动态”就是写事物动作的姿态,写萤火虫飞行的样子。它不是写萤火虫小时候怎么样,后来长大怎么样的过程,这叫“变化”。所以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四、品析心情,体会感受美

师:春天是写变化之美,夏天是写动态之美,那秋天是写什么之美呢?谁来把秋天的这一段朗读一下?(指名读)

师:这段当中有三个词语比较奇特,请同学们拿出笔对照屏幕,把红色的词语圈出来。(出示)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词语,这三个词分别是——生:(齐)动人、感动、心旷神怡。

师:这三个词都是写人的什么?

生:写人的心情。

生:写人的感觉。

师:是写人的心情、感觉、感受,还可以说是——

生:神态。

师:(摇头)不是神态。

生:写人的心理活动。

师:写人的心理活动,写人的感受,我們一起来读读,作者看到什么觉得“动人”呢?

生:(齐)“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师:作者看到什么风景觉得很动人?

生: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师:为什么看到乌鸦飞回窝里就觉得非常动人呢?

生:因为有“乌鸦反哺”这个成语,乌鸦可能是给自己的母亲带食物了,感觉非常动人。

师:给他掌声!这叫会思考啊,学习就要会思考。急急匆匆往窝里飞的是小乌鸦,它的爸爸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在窠里面。小乌鸦在外面觅食,把找到的食物急急忙忙地送给父母亲,让自己的父母吃饱。这个场景怎么不动人呢?还有不同的理解吗?日本人认为乌鸦是一种吉祥的鸟,是神鸟、国鸟。他们看见神鸟自然而然心里喜欢,又看见傍晚的乌鸦急忙地朝窝里飞,就联想到父母亲傍晚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是乌鸦反哺它们的父母。所以作者觉得特别动人。你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动人”是乌鸦为自己家人着想的情感。

师:对呀!不管是老的乌鸦还是小的乌鸦,它们都关怀自己的亲人,让作者感到特别动人。好,这个“动人”就有根了,否则“动人”是没有根的。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师:那么什么景色会让作者感动呢?接着读。

生:(齐)“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师: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更”。就是说比乌鸦要更进一层了,为什么看到大雁比翼而飞,作者觉得更感动呢?

生:大雁飞向南方要经历很多风霜,体现出大雁执着的精神。

师:他说大雁要飞到南方,要飞越千山万水,这种精神怎么不让人感动呢?

生: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年轻大雁和年老大雁比翼而飞,年轻大雁对年老大雁不离不弃的精神。

师:给他掌声!

生:我觉得有可能是大雁的家族团聚,在空中比翼而飞的欢乐的状态。

师:你看这一群大雁飞,恐怕是一个家族。飞在前面的是爷爷,爷爷说:“儿孙们跟着我飞啊!”一个人在前面飞呀飞呀。看到爷爷飞得吃不消了,爸爸就接力成为领头雁:“您让我来,您到后面休息休息。”后面跟着的就是儿女,比翼而飞的有可能是夫妻、兄弟、姐妹。这个家族比翼而飞的场景让人感动。

生:令人感动的还有可能是大雁的团结。

师:对呀。队形那么整齐,一会儿你领飞,一会儿它领飞。那种团结、那种互相帮助的精神,怎么不令人感动呢?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那么什么让作者心旷神怡呢?

生:风声和虫鸣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

师:好的,这个“心旷神怡”我们来讨论讨论,谁能告诉我“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

生:感觉心情很舒畅。

生:人看到美景之后心情很好。

师:给她掌声!看到美景之后心情特别愉快叫“心旷神怡”,你们一般到哪里会感到心旷神怡呢?(指着教室场地)你们在这里会心旷神怡吗?肯定不会。到哪里会觉得心旷神怡呢?

生:秋游出去玩的时候会觉得心旷神怡。

师:到郊外会心旷神怡,还有吗?

生:去公园里玩的时候。

生:在森林里呼吸新鲜空气,看着养眼的树木,闻着泥土的清香。

生:在乡下闻着油菜花的清香。

师:说的都非常好!一般到开阔之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会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看到的是什么景,我们一起来研读研读。“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天要黑了,“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秋天的风叫什么风?秋风。秋天的雨叫什么雨?秋雨。有句诗叫“秋风秋雨愁煞人”。虫子在秋天叫说明冬天要来了,它叫的时间还会长吗?秋天的虫鸣长不了。如果是你听到秋天呜呜呜的风声,听到秋天的虫子叫,你会是什么感受?

生:我会觉得很悲凉。

生:我会觉得很凄凉。

生:我会觉得很难过、伤感。

师:是啊,一般人听到秋风、秋雨、虫鸣,都会伤感,都会忧愁,都会觉得有悲凉之感。你觉得作者在这里用“心旷神怡”恰不恰当呢?

生:我觉得是恰当的,因为作者觉得抓住了秋天的尾巴,听到了最后的风声和虫鸣。

师:也说得通。

生:我觉得是恰当的,因为每个人对秋天都有不同的感受。

师:有道理,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作者对秋天的感受是心旷神怡,你们对秋天的感受是忧愁的。

生:我觉得恰当,可能作者比较喜欢大自然,喜欢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师:有可能作者在皇宫里面很悠闲,她在散步时听到风声和虫鸣,感到心旷神怡。我们一般人听到秋风和虫鸣都会感到忧愁、惆怅和伤感。每个人面对同一个景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生:也有可能作者听到风声就觉得凉风习习,很舒服,就感觉心旷神怡。

师:那清少纳言在原文中是不是用的“心旷神怡”呢?显然不是。这是翻译的人给它凑上去的,作者原来用的并不是“心旷神怡”,是什么呢?拿出笔来,如果你听到风声、虫鸣声会是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写进去。

(生写)

师:春天写变化之美,夏天写动态之美,秋天,作者写了自己的感动和心旷神怡,作者写的是什么之美呢?

生:心情美。

生:感觉美。

生:生命美

生:感触美。

师:准确地说是感受美。请你来板书。(生板书:感受美)每个季节写的都不一样。

五、讨论交流,畅想冬天之美

师:春天写变化美,夏天写动态美,秋天写感受美,那么冬天写的什么美呢?快速阅读,在书旁标记。同桌几人讨论讨论。

生:心情美。

生:环境美。

生:和諧美。

生:心态美。

师:还有不同的吗?冬天写的究竟是什么美呢?想不想听听孙老师的?——我也不知道。(全场笑)冬天究竟写的是什么美呢?

生:我觉得是风景美。

生:我觉得应该是心情美,因为课文里说“闲逸”的心情。

生:应该是心情美,因为结尾说“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这是作者的心情。

师:好像都有点,但又不明显,我也概括不出来。概括不出来也没关系,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写作的方法,可以写——

生:(齐)变化美、动态美、感受美。

师:那么我课后布置一个练习题,关于冬天美,我们来写一段。在你眼中冬天最美是什么?

生:冬天最美是白昼。

生:冬天最美是雪后。

师:我特别赞同他的看法,如果是我就会写:冬天最美是雪后。下了雪之后多美哪!四周的景色多美,既有静态美,又有小朋友们打雪仗的动态美。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冬天最美是深夜。

师:最美是深夜,说说理由。

生:大雪都是在深夜下的。

师:大雪往往都是在深夜下的,所以最美是深夜。

生:冬天最美是雪时。

师:为什么下雪时那么美呢?

生:因为下雪时雪花飘飘扬扬的,很美。

师:每个人的角度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课后我们就写一段“冬天最美是”。下课。

(实录整理:孟玥)

教学评析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四季之美》教学赏读

像《四季之美》这类景美、文美、情美的写景散文,课堂学习时却常常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一个主要的原因还是教学的“程式化”问题。一些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依据文字想象画面,然后说说各自的感受,教学常常缺少变化,在文本的

表层滑行。发现美、表达美,是孙老师上课伊始就和学生在聊天中明晰的学习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对于美的发现和表达,孙老师没有大而化之地教方法,而是落实在具体语言文字的比较推敲中,用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中的一句话来说,可谓“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一、比较推敲中欣赏:让学生活泼泼地生长

写景散文的教学,欣赏语言自然是应有之义。“春天最美是黎明”,绝大部分教师都会抓三个动词“泛着”“染上”“飘着”,孙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第一,让学生在有所侧重的换词中体会表达的精妙。教学中,孙老师紧扣一个“泛着”,启发学生换个词来体会。学生把“泛着”先后换成“映着”“透着”“浸着”“绣着”“衬着”,大家在交流换词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对语言文字的比较推敲。第二,让学生在生活的现实场景中学习“泛着”,而不是望文生义、就词解词,因此教学进入到一个审美愉悦的境界。课堂上,孙老师指着一位小姑娘,笑着说:“这个小姑娘长得多漂亮清秀,她的脸上泛出了红晕,这个红晕是从皮肤里面透出来的,叫‘泛着。”我想,课堂上的孩子们必定是会心一笑,原来“接知如接枝”,这才是充满情智浸染和启迪的语文课堂,暖融融而活泼泼。第三,对动词的体会紧紧围绕着对“春天最美是黎明”的感受和发现,“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很容易理解为色彩美,而孙老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推敲中欣赏三个动词,水到渠成地在理解上往前走了一步,总结为:色彩的变化美。

二、比较推敲中质疑:让学生站着读书

孙老师经常跟我提及王栋生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更是身体力行地倡导站着教书、站着读书。夏天夜晚的动态美,孙老师抓住一个“翩翩飞舞”,让学生从舞者、蝴蝶、落叶的形象入手,比较“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和“翩翩飞舞”,哪一个更准确地写出了萤火虫的特点。显然,课堂上学生还是有一些思维惯性和从众心理的,孙老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引导质疑,让学生渐渐领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值得一提的是,周作人《四季之美》译文中关于夏天萤火虫是这么写的:“就是暗夜,有萤火到处飞着,也是很有趣味的。”林文月则这么翻译:“无月的暗夜,也有群萤交飞。”而孙老师选用的译本则是“群萤乱飞,银光闪烁”。这里的“秘妙”是什么呢?我以为还是更大的认知冲突。孙老师一直倡导深度学习,要让学

生经历思维的爬坡和头脑的流汗,显然,“萤火到处飞着”“群螢交飞”比较温和,而“群萤乱飞”则更具思维的冲击力,更能让学生历经一番思辨后痛彻顿悟。

三、比较推敲中体会: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秋天最美是黄昏”,对学生而言是有距离感的,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更多的还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为什么在作者眼里,秋天的黄昏是“动人的”“更是叫人感动”“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呢?孙老师没有过多地分析讲解,而是继续抓住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联想、体会,因为文字是有张力的——“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文章才是读者了解作者的桥梁和渡口。一个“点点归鸦”让人想到“乌鸦反哺”的动人场景;一个“成群结队”“比翼而飞”更让人联想到雁群的团结互助、坚持不懈、不离不弃;可是为什么“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呢?一方面,孙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作者的身份和生活体会;另一方面,孙老师更鼓励学生用自己听到风声、虫鸣的感受丰富文本,这是让读者与作者、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如此,学生就仿佛置身于秋天的黄昏,如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感其心。

其实,教学是一门取舍的艺术,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孙老师的《四季之美》教学之所以能举重若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四个季节的教学处理。春天抓动词“泛着”和“染上”进行比较,夏天抓“翩翩飞舞”质疑,秋天则抓一个“心旷神怡”体会,而冬天则索性留白,给学生一个大大的问号。学生讨论交流说,冬天写了心情美、心态美、环境美、风景美、和谐美,冬天写的究竟是什么美呢?孙老师风趣地告诉学生:“孙老师也不知道,孙老师也概括不出来。”读到此处,顿觉意蕴悠长。是呀,“书是永远也教不完的”,如何用好教材教儿童学语文,孙老师的“教学留白”止于当止之时,让学生围绕“冬天最美是”尝试表达冬天的变化之美、动态之美和感受之美——看似“不纠结”的设计背后,该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啊!

1.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主要描写天空、云。作者是抓住景物的静态美,描写了景物的色彩,如“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云”。

2.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

彩云。

“泛”表示大面积微微出现,“染”增强了颜色的立体感,“飘”体现了天空的动态美。这些词语表现了春天早晨天空的独特景致。

3.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第一句总写夏天最美是夜晚;第二、三句概括介绍了夏天夜晚的美景。

问题归纳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的。

2.归鸦为什么用点点?大雁为什么用成群结队?虫鸣为什么用听?

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

大雁南飞,成群结队,这样写比较真实可感。这是视觉描写。

夜幕降临后,看不到虫子,但是可以听到叫声,这是听觉描写,这样写符合常理。

3.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对冬天早晨的赞美?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既写出了冬天早晨的三种情况下的不同美景,又点出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写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重点写了天空。

第二部分(2):写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重点写了萤火虫。

第三部分(1):写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重点写了归鸦和大雁。

第四部分(1):写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重点写了落雪的早晨和无雪时清晨闲逸的心情。

四姐妹一年到头都在一起。它们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春天是淡淡的,夏天是浪漫的,秋天是崇高的,冬天是凝重的。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公园里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有粉色的玫瑰和彩色的菊花……冬天的寒冷停留在结冰的湖面上。当春姑娘来的时候,她又回到了清澈见底的地方,就像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那样:“蚕在死之前会死去,

每晚蜡烛都会把它们的灯芯抽走。”多么充满活力的季节啊!

夏天来了,蝉在唱歌。这时,池中所有的荷花都竞相开放。白色、粉色和红色的莲花在绿色的荷叶中隐约可见。荷叶衬托出莲花。荷花照看荷叶。多漂亮的《荷花绿叶图》啊!西瓜无疑是夏天最好吃的水果。当太阳在天空燃烧时,去买一个大西瓜回来。冷冻几个小时,然后拿出来放好。一切都会打开,红色的果汁会流下来。一股清新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用勺子挖出红色的果肉,放入入口。甜味和冰凉的味道立刻在我的舌头上蔓延开来。味道很好,缓解了夏天的炎热。剩下的果汁可以冷冻,当冰棍吃。

秋姑娘来了,到处似乎都有一股清亮的桂花香味陪在身边。在农田里,即将收割的水稻正低着头在风中微微摇摆。从远处看,一排排整齐的稻子偶尔会被凉爽的秋风卷起,变成金色的稻子浪,美丽而壮观。在玉米田里,玉米被裹在厚厚的棉袄里,就像一个怕冷的孩子早早穿上厚厚的衣服。果园里的水果也喜气洋洋。看看石榴。他们中的一些人笑得合不拢嘴,而另一些人笑得肚子都胀破了。石榴皮上,有宝石石榴籽,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白相间,一口下去充满清凉酸甜的味道。枫叶也从春天的油绿色变成了现在的火红色。漫步在枫林中就像被火焰包围,显示出额外的温暖。树叶不时落下,像黄色的蝴蝶轻盈地飞舞。秋天是一个凉爽的季节,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美丽的季节。

我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天。天空被雪覆盖着,地上的树被白雪覆盖着。鸟儿也从它们的巢中休息,很少有人出来参加广场上的活动,就像诗中所说的:一百座山没有鸟,一千条路没有脚印。这时,孩子们可以堆雪人,在白雪覆盖的雪地上打雪仗,冷清的玉洁雪球在空中一个接一个地蹿来蹿去。万一他们在“子弹”战场上被击中,他们很幸运地穿上衣服被击中,也很不幸地被击中头部,但对我来说这不算什么。冬天是多雪的,冬天寒风凛冽,冬天依然寒冷,但我喜欢这个有着数千英里冰和数千英里雪的冬天。

我真的很惊讶大自然能把四季装扮得如此美丽迷人.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材料、优秀作文和获奖活动。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2课《四季之美》(教案)

22. 《四季之美》(精读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旷、怡、凛、冽、逸”5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晕、蒙”等,会写“黎、晕”等9 个生字,会写“翩翩飞舞、比翼而飞”等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了解一年四季中不同的景色,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变化的方法。 5.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旷、怡、凛、冽、逸”5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晕、蒙”等,会写“黎、晕”等9 个生字,会写“翩翩飞舞、比翼而飞”等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朝霞、迷人的萤火虫、南归的大雁、早晨的白霜。认真观察图片,你能判断出每幅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吗?你能判断出图片中描绘的是一天中的那段时间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中美丽的景色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展示图片: 教师提示:春天,生机勃勃,万紫千红;夏天,烈日当空,晴空万里;秋天,天高气爽,金灿迷人;冬天,雪白一片,北风呼呼。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22 四季之美)学生齐读课题。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眼中的一年四季的美景。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一年四季的风光图,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趋力,把学生自然地引到本课的主题——四季之美。】 二、展示资料 1.作者简介: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的女官。 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执笔于在宫中供职的时候,成书于离开宫廷之后。作品记叙她在宫廷里的所见所闻,作者出身于中层贵族,这部作品虽然反映了社会等级之间的不平等和对时代的忧虑,但是着力渲染的还是对皇后定子的赞美,对日本贵族社会的肯定。 在《枕草子》之前,日本已经出现了物语文学和日记文学,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她的随笔为日本散文奠定了基础 2.作品简介:《枕草子》也是日本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是她在皇宫中担任官职时写成的许多片段见闻和感想,共300篇,有用列举的方式描写事物的篇章,有女人独居的随笔,也有回忆。她说:“这本随笔本来只是在家闲居无聊的时候,把自己眼里看到、心里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的,并没有打算给什么人去看……”然而,清少纳言凭着自己敏锐而纤细的感觉,用文字留存了眼前掠过的一些美好的形象,营造了一个清纯诗意的世界,丝丝缕缕,星星点点,轻如涟漪,淡如微云:“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夏天是夜里最好。冬天是早晨最好。”“(春天) ( ( ( ((

第22课《四季之美》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第22课《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第二课 时 教学目标】 1.研究并掌握“旷、怡、XXX、冽、逸”等5个生字和“黎、晕、漆”等9个字的写法。 2.通过多媒体展示,理解和感知课文。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 4.研究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5.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6.体会作者描绘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写法。 2.研究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描绘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生字: 1.复上节课研究的“四季之美”中的生字,让学生读出并造句。 2.回顾课文,让学生说出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 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四季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四季、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3.展示课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精读感悟 一)研究第1-2自然段 1.同桌合作研究: 让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并在朗读时做标注。

2.交流探讨: A。作者认为四季中最美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在那个时间,最美的景物是什么? B。“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 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有何特点? 3.回答问题: A。作者认为春天的黎明是四季中最美的时间,最美的景 物是鱼肚色的天空和XXX;夏天的夜晚也很美,最美的景物 是明月和萤火虫;秋天的黄昏也很美,最美的景物有归鸦、大雁、风声和虫鸣;冬天的早晨最美,最美的景物有雪、霜和火盆。 B。这句话描写了春天的黎明,通过“泛、染、飘”这三个 动词表达了春天黎明时天空中色彩的变化,不仅展现了一种动态美,给人以美好的想象,而且体现出了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二)研究第3-4自然段 1.同桌合作研究: 让同桌互相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并在朗读时做标注。 2.交流探讨: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四季之美》教案 一、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选自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而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四季之美》是日本散文鼻祖清少纳言写的一篇散文,按照季节顺序写出了一年四季独特的景物,动静结合写出了景物的变化。课文字数不多,介绍的景致也不多,但动静结合,韵味独特,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对于简单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区分起来比较容易,但如何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如何体会动态的画面美就比较困难了。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季”的美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五、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六、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看图猜诗的小游戏。 四句诗分别是: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四句诗分别对应一年四季,由此导入课文《四季之美》) 同学们,诗人笔下的四季我们已经见过了,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打开书,翻到21课,大家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 清少纳言,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让学生明确,清少纳言与王右丞、杜工部是同类型的称呼,都是姓氏加官职名。清少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2四季之美》第一课时【市级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2四季之美》第一课时【市级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部分(2-4):夏天最美是夜晚,描写了夏夜的美景和动物的生活。 第三部分(5-7):秋天最美是黄昏,描写了秋天的收获和美景。 第四部分(8-10):冬天最美是早晨,描写了冬天的雪景和人们的生活。 4.文章中有哪些词句描写了四季之美? 预设:春天--“黎明初露”;夏天--“夏夜的美景”、“虫鸣鸟语”;秋天--“秋高气爽”、“金黄的稻穗”、“红叶满山”;冬天--“银装素裹”、“雪花飘飘”、“温暖的炉火”。 三、精读领会 1.读一读,回答问题。 1)春天最美是什么?为什么? 2)夏天最美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秋天最美是什么?作者用什么词描写秋天? 4)冬天最美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标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描写词句。教师 逐个点评。 3.学生分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四、拓展延伸 1.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四季之美的诗句、歌曲、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 2.学生自行创作一首描写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诗歌或小故事。 3.学生观察身边的四季景色,拍摄照片,制作相册,进行 分享。 二、课文鉴赏 一)春天之美 1.小组之间汇总交流,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预设:鱼肚色、红紫红紫。体现出春天黎明的什么特点?预设:色彩美。 在东方,天空慢慢泛起鱼肚色,微微泛红,彩云红紫红紫地飘荡。从“染、飘”中感受到春天黎明的动态美,它是“一点 儿一点儿”变化的。 朗读提示:节奏要舒缓,读的轻一些,要读出黎明时的宁静。“一点儿一点儿”要读的慢一些,表现出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

二)夏天之美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夏季静谧的氛围。哪几种不同景 致的夏夜?预设: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作者最喜欢哪种夜晚?原因是什么?预设: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因为这些夜晚有萤火虫。 夏天的夜晚真美!翩翩飞舞的萤火虫为夏夜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朗读提示:语气轻柔,读出夏夜的静谧。朗读萤火虫这一部分时,要突出安静的夜晚中的动态变化,让人感到惊喜之情。 三)秋天之美 1.第三部分这些四字词语的意思,你都明白吗?出示:点 点归鸦、急急匆匆、成群结队、夕阳西沉、比翼而飞、夜幕降临、心旷神怡。(1)小组之间交流;(2)查阅字典;(3) 请教老师。 2.这一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秋天的黄昏?(1)“急急 匆匆、比翼而飞”描写的是?预设:归鸦、大雁。这些都是对 秋天宏观之美的描写,朗读这一部分要加快节奏,体现归鸦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说课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说课稿 (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6号。我抽到的课题是《四季之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基于以上理念,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方法、说过程、说板书5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纵横联系说教纵材 《猎人海力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自然之趣为单元主题,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篇课文出自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文章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年四季不同时段景物的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的动态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着眼素养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窠”等6个字,会写“黎”等9个字,正确读写“黎明”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四季之美的韵味,体会文中

的动态描写。 3.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感受四季之美的韵味,体会文中的动态描写。 难点是:体会作者对四季之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基于学情说方法 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方法是一种至高无上、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但在深入理解课文,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中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引导启发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上,我将放手课堂设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读、找、品、诵中学习课文。 四、落实目标说过程。 我紧扣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情设计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将它们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导入,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爱的季节,在多元的交流中顺势导入本课课题并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

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3篇

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3篇 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篇1 春天最美是黎明。【这个句子很独特。独特之一,春夏秋冬四季打头句式都是一致的,显得全文和谐而统一。独特之二,最美两字,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喜爱。如果把句式改成春天美在黎明,表达的情感就平和许多,但不如春天最美是黎明来得鲜明和强烈。】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句子中泛染飘三个动词用得特别传神,生动地写出了东方日出前夕天空色彩的变化之美。先是泛着鱼肚白,然后是染上红晕,接着是飘着红紫的彩云。如何写出景色变化之美?这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可让学生换成其他动词比拟优劣,体会作者用词之妙。】 夏天最美是夜晚。【夏夜是迷人的,令人神往的。夏夜到底美在哪里呢?美在月色?美在晚霞?】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作者把月夜一笔带过,却突出暗夜的萤火虫,这是她独特的视角。用翩翩飞舞形容萤火虫似可商榷。翩翩一般形容鸟轻飞的样子,用来形容黑夜中的萤火虫好似不是很准确,黑夜中的萤火虫我们只能看到忽明忽暗的光亮。有一个翻译版本为群萤乱飞,银光闪烁可能更为传神。因为在漆黑的夜里,萤火虫在人的眼中就是乱飞和闪烁,这才抓住了萤火虫的特点。我想,这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可能是译者用词欠考虑。】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即使两字是退一步讲,即使是细雨之夜,细雨、微风、萤火,仍然显现出夏天雨夜独特的美景。】 秋天最美是黄昏。【黄昏之美在哪里呢?一般人可能会写夕阳西照,暮色降

临,看看作者写了什么。】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乌鸦归巢为什么在作者眼里会动人呢?其一,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乌鸦是桔祥之鸟,是国鸟,作者见之特别亲切。其二,鸟儿归巢犹如人之归家,那一份恋家之情让人动容。】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见到大雁齐飞,为什么更叫人感动呢?是什么让作者感动呢?感动于大雁的团队精神?感动于大雁的比翼齐飞?这齐飞的大雁是配偶?是父子?抑或是兄弟姐妹?】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心旷神怡是指美景让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可是秋天黄昏的风声,秋天黄昏的虫鸣,怎么会让人心旷神怡呢?似乎值得推敲!当然,感受会因人而不同,作者感到心旷神怡,我们可能会黯然神伤,可能会叹息秋风萧瑟,虫鸣短暂,时光易逝。这里可以成为品味词语的一个极好的教学点。】 冬天最美是早晨。【冬天最美是早晨?这好似出乎大多人的意料!冬天的早晨多冷啊,可能大多数人还躲在温暖的被窝里呢!这又是作者独特的感受。】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冬日的早晨美在哪里?美在闲逸的心情与冬日早晨的闲静,和谐而默契。这是宫廷侍女闲适而富足的生活所带来的闲逸心情,就是所谓的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把中午火炭变成白灰和早晨暖和的火盆做比照,更突出了冬日早晨的清闲和温暖。】 教学实录 一、抓住特点,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的课文题目叫

四季之美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

四季之美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 第一篇示例: 四季之美是一个全国性摄影比赛,旨在展现中国四季之美,记录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每年,该比赛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参与,他 们用自己的镜头捕捉到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瞬间。今天,我们将带 您进入一等奖得主们的课堂实录,一起感受四季之美的魅力。 春天的课堂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一等奖得主分享了他在阳春三月 里拍摄的精彩作品。他用卓越的摄影技术,捕捉到了春天里万物复苏 的场景。一张娇嫩的花苞在微风中摇曳,一簇盛开的桃花在阳光下绽放,一只蜜蜂在花丛中忙碌……这些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春天的美丽。 夏天的课堂里,另一位一等奖得主向我们展示了她在骄阳似火中 捕捉到的夏日景象。她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炎炎夏日里的水波荡漾,绿叶婆娑摇曳,山川河流饱满生机。她还用镜头记录下了人们在夏季 的欢乐时光,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人们在海滩上尽情享受夏 日悠闲。这些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夏日的热烈,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夏 日的活力。 秋天的课堂里,一位一等奖得主分享了他在金色秋天里拍摄到的 壮丽景象。他的照片中,金黄的稻田随风摇曳,火红的枫叶在阳光下

熠熠生辉,湖水倒映着天空中的蓝天白云,家园里人们收获的喜悦……这些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秋天的丰收。 冬天的课堂里,又一位一等奖得主向我们展示了他在洁白雪野中捕捉到的冰雪世界。他的照片中,雪花飘落,银装素裹的树林宛如仙境,湖面上结着厚厚的冰层,人们在冬日玩耍的欢乐场面……这些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冬天的纯净,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冬天的美丽。 在这些课堂实录中,我们看到了一等奖得主们对于四季之美的独特见解和精彩表现。他们用自己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四季更替中大自然的神奇变化,让我们领略到了四季带给我们的美丽与奇迹。他们也传递给我们了一种珍视自然、珍爱生活的态度,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四季之美全国一等奖课堂实录,是一次对四季之美的深入探索和感悟,是一次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反思和表达。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些一等奖得主们,愿我们在四季之美的世界里,也能用心捕捉每一个瞬间的美好,珍藏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第二篇示例: 四季之美是一项全国性的摄影比赛,旨在展现中国各地四季变化的美丽风光。今年,某市一中的学生凭借他们对四季之美的独特理解和用镜头捕捉四季变化的才华,荣获了全国一等奖。我们有幸进入了

五年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实录

读中感悟说中积累演中迁移 ──《四季》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所学生字及笔画“乙”,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堂实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找朋友”歌曲,师生拍手。 师:孩子们听出了是什么歌儿了吗? 师:好,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等会儿我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他出示拼音卡片,下面的孩子赶快找生字卡片进行抢答。我就是小老师的大助手。 (生活动。) 师:你太能干了,祝贺你成为今天的“识字大王”,并奖给你一个奖品。 (其余学生鼓掌。) [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导入,使学生不但复习了生字,而且评出识字大王,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大自然可神奇啦!她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可以让太阳变成火球,晒得我们直淌汗;可以让红红的果实爬上枝头;还可以呀,让世界一夜之间变得一片雪白,想和这四位小姑娘做朋友吗? (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我这里有几幅美丽的四季的画儿,谁来给它们找一找家呢? (生上台贴画。) 师:一年四季的景色可真美,一位作家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首儿歌,去听听、看看。 (课件显示课文内容,并伴有配乐朗读录音) 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答,并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想读吗?读你最喜欢的季节,要读出喜欢的语气。 (生自由朗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现在,有谁愿意把他最喜欢的季节读给大家听。 (抽生读,评,并指导“尖尖”“圆圆”“一挺”的读法。) 师:所有的孩子都想读,那么,去读给你的同桌和好朋友听吧,读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生自由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课文的内化是孩子们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必须让孩子们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色彩鲜艳的贴图、动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去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三、拓展识字,训练说话 师:你们收集的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都带来了吗?想不想告诉小组的同学你的生词卡怎么

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吴敏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奖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思想简单阐释 《四季之美》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则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同时本单元也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围绕这样的学习任务,教材安排了《古诗词三首》和三篇散文。其中第21课的《古诗词三首》与日积月累中的《渔歌子》相呼应,引导学生借助诗句中的画面,初步感受动态、静态描写,同时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学特色。三篇散文则分别从动态描写、动态与静态的对比描写中,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读出画面,从画面中读出情感,即形成由“言”生“象”,由“象”到“意”的诗歌散文品鉴能力。 本文作者是日本平安时期的著名女作家清少纳言,其作品的特点是所写景致不多,却能营造出美的氛围。本文围绕题目仅仅用了四个自然段,就写出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美,展现出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从文字中想象画面是中年级已具备的阅读能力,但在本课学习中由于文字意韵深远,学生很难全面感受文字中的画面美。帮助学生完成由文字到画面的转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通过体会文字中的画面美来感悟独特韵味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如何突破重难点呢?我们首先遵循阅读散文的规律,反复朗读课文,在情景、上下文、时代三重语境中,引导学生寻着“言象意”的相互关系,品文字读出画面,想画面读出韵味。我们更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用已有阅读散文的经验,通过自主学习,初步建立文字(言)与画面(象)的关系。根据学生真实需要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字中的动态美,完善从“言”到“象”的转化,再通过朗读感受品味,完成从“象”到“意”的转化。教的本质是教会学生生活,教学中我们力求让散文学习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到作者的生活中去,再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课堂教学 实录 四季之美》 师:让我们先看一组词语(课件出示),想想你发现了什么?(生读,生答,师评) P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挥汗如雨、骄阳似火。 P秋高气爽、稻谷飘香、鹅毛大雪、冬日暖阳。 师:今天我们研究第22课,看看作者清少纳言眼中的四季是否和你想的一样。(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 师: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的三大才女。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是她的代表作,记叙她在宫廷里的所见所闻。这部作品虽然反映了社会等级之间的不平等和对时代的忧

虑,但是着力渲染的还是对皇后定子的赞美,对日本贵族社会的肯定。 师:现在请你们默读原文,把文章读通顺,同时思考:四季之美,各美在哪里?(课件出示)(生默读,师巡视)。 P 春天美在黎明。 夏天美在夜晚。 秋天美在黄昏。 冬天美在早晨。 师:请把这些关键词在文中圈出来。(生圈画)发现了什么?(都是表示时间段) 师:在没学本文之前,如果问你四季之美在哪里?你可能会说——(生答),还可能会说——(生答)春天的花、秋天的大雁、冬天的雪等这都是常规思维能想到的。但是,清少纳言呢?她笔下的四季之美是从哪里写起的?(时间)四个季节的特定时间段(B板书:特定时段)(课件出示)

P春天最美是黎明。 P夏天最美是夜晚。 P秋天最美是黄昏。 P冬天最美是早晨。 师:(师指板书)老师为什么用的是“时段”,而没有用“时间”?(生答,师评)是的!黎明、夜晚、黄昏、早晨都是表示一个时间段。 生:这些表示的都是一段时间。比如:从太阳将要升起到刚刚升起的那一小段时间是黎明。所以,老师用时间段而是时间来表示。所以,作者用四个特定的时间段来写四季之美,非常特别。 师:而且,你们发现没?这几个关键词所在的句子分布在文中哪里?(每段段首)作者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直接写明她眼中的四季最美,文段也非常简洁明了,有一种自然的美,也有简洁的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说课稿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染、晕、紫、昏、鸦”,学习多音字“晕”和“着”。 2、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教学重点: 能抓住表示时间的词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师:播放有关四季的,问学生这些都是哪个季节的? 生:举手自由发挥。 师: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继续学习第六课,看看作者眼中的四季是不是和你一样!(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生:齐读课题。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8页,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不懂的字词。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贴卡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生答) 哪位同学能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举手朗读,之后再指出一名学生朗读。 师:这两位同学读的好不好?那谁能说一说,春天最美是什么?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 师: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 生:第一句话。(黑板板书:黎明) 师:很好,那请拿起你的笔,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师:在读的过程中,谁发现了一个多音字? 生:“晕”是多音字,它在课文当中是四声,红晕,还有一个音是一声,晕倒。 师:你真聪明!(课件出示多音字) 师:那我们把这个多音字带入这个自然段中,再来读一读。 师:看你们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了,但是在老师读的过程中,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是怎么去读的?(范读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读完了,你们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那谁能像老师一样读一读? 生:请一个组的学生读,读完,相互学习生字“染、晕、紫”。 师:你们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那过了春天,就会迎来美丽的——夏天!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窠、旷”等 6 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四季的风景图,并配以和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在那样的意境中。 导语:大自然中四季的风景各异,我们感受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喜悦,欣赏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丽,品味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烈;体验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情趣。季节的交替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和大家分享你眼中的四季之美吧!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 生1:我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从头到尾都给人以希望,小草破土而出,柳枝抽出嫩芽,花苞绽开,笑脸都给人以蓬勃向上的美! 生2:我最喜欢夏天,因为在夏天我可以到小溪捕鱼捉虾,可以在田野里倾听鸟叫虫鸣! 生3:我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看麦浪金黄,你闻瓜果飘

香,你听农民伯伯在哼着丰收的小曲! 生4:我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那是一种冰清玉洁的美,一种圣洁的美! 2.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新课 师:春天给人以生机,夏天给人以热情,秋天给人以丰盈,冬天给人以沉静!是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轮换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一起去感受他笔下的四季之美吧! 3.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四季之美 (明确课题的意思就是四季的美,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小组活动,大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长检查小组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 4.每个小组在向老师汇报学习生字的结果时,要总结出本小组的识字方法。生汇报识字情况,并总结识字方法。 简单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配乐朗读,生听朗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哪个时候什么景物最美? (预设,学生找出显示文章脉络的词句,找出时间节点,如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冬天最美是早晨,明确是时间顺序,) (明确一,春天最美是黎明,最美的景物有鱼肚色的天空彩云二,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最美的景物有明月,萤火虫三,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最美的景物有归大雁,风声虫鸣寺,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最美的景物有雪霜火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季之美》精品教案

《四季之美》精品教案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四季之美,作者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这首散文诗结构简单,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值得品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培养欣赏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旷、怡、凛”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漆”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朗读和想象中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 3.理清顺序,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5.体会想象的妙用,能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四季的风景图,并配以和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 导语:大自然中四时的风景各异。我们感受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喜悦,欣赏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明丽,品味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烈,更体验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

却输梅一段香”的情趣。季节的交替,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和大家分享你眼中的四季之美吧!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 示例: 生:我最喜欢春天。因为春天从头到尾都给人以希望,小草破土而出,柳枝抽出嫩芽,花苞绽开笑脸,都给人以蓬勃向上的美。 生:我最喜欢夏天。因为在夏天我可以到小溪捕鱼抓蟹,可以在田野里倾听鸟叫虫鸣。 生:我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看,麦浪金黄;你闻,瓜果飘香;你听,农民伯伯在哼着丰收的小曲。 生:我最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那是一种冰清玉洁的美、一种圣洁的美。 3.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新课。 小结:春天给人以生机,夏天给人以热情,秋天给人以丰盈,冬天给人以沉静。是啊,“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轮换,为我们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一起去感受她笔下的四季之美吧! 4.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四季之美。) 明确:课题的意思是“四季的美”,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了解作者: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真实姓名不详。日本平安时期著名女作家。“清”取自她的家族姓氏“清原”,“少纳言”为她在宫中的官职。清少纳言因家学渊源,自幼熟读《汉书》《蒙求》《白氏文集》等汉文著作,才华不凡。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与《源氏物语》合称“平安文学双璧”。 ◆相关背景: 课文选自《枕草子》。这部随笔作品执笔于清少纳言在宫中供职的时候,成

从文字之美到意境之美—《四季之美》课堂实录与解析

从文字之美到意境之美—《四季之美》课堂实录与解析 一、诗词说四季,激发品读兴趣 师:一年有几个季节? 生:四个。 师:当说到春天时,你脑海中会蹦出哪些词语? 生:鸟语花香。 生:百花齐放。 生:生机勃勃。 师:如果是夏天呢? 生:炎热。 生:郁郁葱葱。 师:秋天呢? 生:秋高气爽。 师:冬天呢? 生:鹅毛大雪。 生:银装素裹。 师:我们换个角度,一旦说到春天,这个季节从温度上感觉有什么特点? 生:温暖。

师:夏天呢? 生:炎热。 师:秋天呢? 生:凉爽。 师:冬天呢? 生:寒冷。 师:古诗词里又是怎样来写春夏秋冬的呢?关于春天的诗句,你脑海中蹦出了哪句?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夏天——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秋天—— 生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师:冬天呢?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师:我们刚才既交流了词语,又交流了古诗词,我们看到了四季不同的美。当我们看到这些诗句时,春夏秋冬分别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生:春天是生动。 生:夏天是热烈。 生:秋天是萧瑟。 生:冬天是凛冽。 师:我们想到的春夏秋冬,总有各自的特点。那我们今天学习的《四季之美》,是不是也是这样,四个季节各有各的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品读《四季之美》。 【解析:人们对四季的感受和体会,无论是直接生活经验的积累,还是在阅读中间接经验的积累,都在不断强化一种印象,即每个季节都有其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给人带来不同的直觉和情感体验。但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没有跟着一般的感觉走,而是以作者独特的情趣和视角,写出了自己在四季中与众不同的发现和体验。这就是经典的价值所在。这个板块,既是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语言经验,也是为了埋下伏笔,为接下来对比感受《四季之美》中对四季的抒写做铺垫。】 二、词句品四季,感受恬静韵味。 师: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生:清少纳言。 师:谁会读这个名字?

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

师:我们是北京东路小学五几班的 生:五六班 师:五六班的同学,我们就开始上课,好不好 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您好 师:请坐,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大家认识不认识,什么字 生:羊 师:都认识,一年级小朋友就认识了,我把这个字变一下,看孙老师怎么变的? 生:美 师:这个字也认识,是不是,这个美呀,是怎么变化来的呢?下面一个什么字啊? 生:大 师:上面一个什么字啊 生:羊 师:大羊和美有什么联系呢?中国汉字很有意思,猜,大胆的猜……你说生:我觉得古代人是认为羊肥大而美 师:给他掌声,你叫什么名? 生:我叫周科宇 师:周科宇同学,他特别会思考,他认为我们中国古人创汉字的时候啊,以为大羊为美。为什么大的羊就美了,再猜猜看,孙老师就不断地追问你 生:因为可能大羊就是肥肥大大的,然后比较可爱,然后就比较美 师:大而可爱,你认为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古代以肥为美,而大羊,非常的肥,所以我觉得古人以大羊为美 师:请坐,羊我们观赏他,不主要是品它的大和小关键是看它的味道怎么样啊? 生:肥美 师:古人认为大羊肥而鲜美,所以这个美就这样创立起来了,美下面是个什么字啊 生:大 师:上面是个什么字啊? 生:羊 师:那么今天这个美的含义就扩展了,是不是啊?一切好的事和人,景都叫做什么啊? 生:美 师:那我们都是南京人,你说说看,你觉得南京什么地方的景色最美呢?你说生:我觉得南京的栖霞山的秋天最美 师:美在哪里? 生:就是满山原来的叶子都绿的,在秋天,突然就变成红色的,还有金黄的,然后看上去就特别的漂亮,然后又有一个栖霞寺在中间凸显出来,就让人看得更加雄伟一点

师:她讲了三层意思,栖霞山葱葱郁郁之美,栖霞山的枫叶红之美,栖霞寺的建筑之美,构成了栖霞山的秋天的美景,说的好,我们给他掌声,你觉得呢?南京哪里最美呢?说 生:我觉得南京的玄武湖在夏天很美 师:他说,南京的玄武湖夏天最美,美在哪里? 生:就是那里的玄武湖,有一片那个荷花都开了,非常好看,然后那个碧绿的荷叶也比较好,也非常好看,碧绿碧绿的 师:夏天,玄武湖的荷花池,特别的美,碧绿的荷叶映衬着 生:粉红的荷花 师:粉红的荷花,色彩是那么的鲜艳动人,给他掌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什么?对美的什么啊, 生:发现 师:对,美是需要发现的,美更需要去表达,今天我们就学习我们五年级的这篇文章,题目叫什么? 生:四季之美 师:四季之美,我们都知道我们四季包含什么? 生:春夏秋冬 师:那我们就走进去篇课文的四季之美,作者是怎么发现美又是怎样表达美的呢?请把书拿起来,我请四个同学来读这篇文章,谁愿意来读?嗯,好,请你们四个,春夏秋冬,你来 生: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师:这是春天之美,夏天之美呢 生: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师:秋天之美呢? 生: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师:冬天之美在哪里呢? 生: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升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师:嗯,刚才四位同学读得不错,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把书放下,这篇课文当中有一些生字词,我们要关注一下,谁来读一读?第一组的两个词。 读一遍,然后把它组一个词,你来 生:黎,黎明。漆,漆黑 师:一起来,起 生:黎,黎明。漆,漆黑 师:猜猜老师为什么把这两个字放到一组去?为什么把他们两个放到一组?你说 生:额,因为黎明的黎,它的下半部分和漆黑的漆右边下面的部分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