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景色作文的基本思路

2.规范学生的写作格式

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总结个人的独特感受。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写景作文的思路与流程难点:优美语句的积累和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口述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师整体把握和引导课文的种类,学生通过回忆和口述课文的内容,总结课文的结构、优美的语句和过渡句的使用

教学流程

一、明确概念

师:什么是写景作文

生:就是将看到的景色用优美的语句写出来。生:写出心中的感想

师:请大家听一组句子:

(出示例句,进行比较)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你一望无际的平静的海;强烈的日光在窜跳动着;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摇拽着丰满的穗头,犹如电影中的《红河谷》;而衰黄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的凋谢的颜色。

师:大家听了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A句写的特别的直接。B句写得特别的优美。不仅有了看到的,还加入了自己的联想。太美了。我也想去看一看。师:你们说的特别的好。其实这就是山区乡村的景色。A只景物叙述 B则景物描写

概念总结:写景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进行记录)

二、景物分类

师:我们平时学习过的写景作文有哪些?

生:(进行举例)

师:你们的记性还真不错,出乎了我的意料。有的是我想说的,有的是老师我也没回忆起来的。挺牛!下来我还想看看你们谁更牛?

师:试着复述课文,简单列出结构即可。(举例)《颐和园》:谁能按照老师的方式再举几个例子。生:口述举例师:我们对这些课文进行分类。生:(进行记录)

1.游记。浏览中的见到的景物。《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2.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山雨》《火烧云》等。3.我们的生活处所《第一场雪》《我们的民族小学》等。师:我们共同来回忆这些美丽的语言文字。(师引导,生进行口述)

三、描写顺序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这些课文的写作顺序?

生:(回答)

师:如《第一场雪》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生回答)《颐和园》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生回答)《桂林山水》又有什么样的特点?(生:其中还有总分总的结构)

师: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这些

1.空间顺序

《第一场雪》:由远及近 2.观察的先后顺序

《颐和园》: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 3.接时间推移的顺序《山雨》《观潮》《海上日出》

4.景物的不同类别

《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生:《桂林山水》先总说桂林山水佳天下。再分说水、山,最后再进行总结。《索溪峪的野》分为山野、水野、动物野和人野。)

生:(进行记录)

师:其实这些方面的作文我们以前都写过。我们今天只是进行一次总结。

四、结构

师:我们常用的结构要点有这些生:(进行记录)

1.总分结构例:《桂林山水》 2.移步换影例:《颐和园》

3.时间的变化例:《海上日出》

五、写作要点

师: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细节决定成败。作文也是一样,结构都大致相同,平庸和优秀的区别在于对细节的处理。如语句的优美程度、关联词的准确运用、过渡句的巧妙处理等。生:仔细聆听,细细体会。师进行总结: 1.感受细微不同(出示例句)

A、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美丽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有半圆型的、椭圆型的。。。。。。

B、一层层波浪像巨人在奔跑,它吐着白色的泡沫向我冲来。它越来越大,越来越响,最后一下子撞在岩石上,浪花四溅。。。。。。学生进行比较:

A眼中的海只是一块蓝色,无海浪、白沫和滚动之分。

B则形象的将波浪描述出来,纤微必见。

2.要把吸引眼球的景色写动起来(出示例句)

湖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柳树的影子倒映其间,茎叶毕现。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微风过后,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3.写出自己的心境。《记金华的双龙洞》 4.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

六、作文评价:

师:还记得原先老师告诉大家的好作文的标准吗?生:进行总结

1.中心明确。每一句话都紧紧地围绕中心

2.结构清晰。准确的判断出开头、结尾、过渡等关键点。 3.详略得当。

4.语句优美。

5.字迹工整、清晰、整洁。 6.字数达标

师:总结得不错。希望你们在训练中仔细运用。你们说的是作文的通用标准。老师针对写景作文再加两条:

7.要注意方位顺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8.要注意景物类别。

9.充分观察。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出它的动态效果。生:(仔细记录)

师:这节课至此为止,下课!

作业设计:

1.以《可爱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400字。 2.对照作文评价,进行自我修改。

选作:以优美的语言对我校校园进行描述。不少于100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一、明确概念二、景物分类

1.游记。浏览中的见到的景物。 2.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3.我们的生活处所。三、描写顺序四、结构五、写作要点

教学反思:

(成功)学生们基本上明确了写景作文的写法和注意事项,对写景作文不再恐惧。对以后的此

类课文的自学也有了一定的思路。

(不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教学进行得较少。(改进)以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湖北部优】《学习描写景物》课堂实录

物色尽而情有余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实录 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谷业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抓住景物特征,提炼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领学生调动真情体悟融情于景,提升发现与感受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提炼方法,生动描写景物特征。 教学难点:调动情感,体悟学习融情于景。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景物开展观察活动。 2、教师准备好纸片、树形图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文激趣,明确景物含义 (微视频)导入:悬空白瀑、雨后彩虹、醉人花香、恋花玉蝶、穿空乱石、嶙峋奇岩、锦绣名城、精巧建筑、彤云密布、四时更替、润物雨水……自然景象、植物动物、古迹名胜、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 生:景物(板书)。 师:可供观赏的景致和事物统称景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描写景物(呈示课题)。 师:景物可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致。无论何种,唯有写出特色,才能流芳百世。纵情第三单元的优美篇章中,我们饱览了奇山异水的变幻之趣,领略了鸟鸣鳞跃的蓬勃之气,也沉浸于如水月华的空明之境(图文展示) 过渡语:掩卷回味,大千世界,无限风光,似尽收眼底。而这份真切的感受源于历代文人善于观形察色,悟情品理。 二、校园聚焦,初试描写景物 师:前不久,我们开展了“发现校园之美”的观察活动,老师注意到转角的那颗石榴树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兴趣。所以,老师课下拍了段它的小视频,请大家欣赏,看看你能把它描写出来吗?

1、播放景拍,学生试写。 2、交流评点,曝光问题。 生1:校园的石榴树开花了,看上去很红。 师:你们这一组谁来点评一下?(可以结合阅读经验评评) 生2:虽然点明了石榴花红的特点,但是描写不够具体。 生3:石榴树开花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生4:这句话很简单,但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描写石榴开花,将石榴花气味清香的特点描述出来了,但语言较平淡。 师:不过,他们在描写景物时都要抓住了一个特征(红和清香),想想,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和气味等。 师小结:看来观察景物要细致,要调动各种感官,从视、触、听、味和嗅觉等方面入手。 师:明确特征以后,用方法把它描写出来才是关键。 过渡语:怎样才能把景物的“特征”描写出来呢?让我们从名家经典中借鉴一些方法吧! 三、经典共析,引导提炼写法 1、析读课外名著片段 出示课外同步阅读的《昆虫记》片段 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 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 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 ——节选自《昆虫记》指名读。 师:这段文字写出了小田螺们的什么特点? 生1:沉静。 生2:稳重。 生3:好奇和可爱。

写景作文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景色作文的基本思路 2.规范学生的写作格式 3.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总结个人的独特感受。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写景作文的思路与流程难点:优美语句的积累和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引导,学生口述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师整体把握和引导课文的种类,学生通过回忆和口述课文的内容,总结课文的结构、优美的语句和过渡句的使用 教学流程 一、明确概念 师:什么是写景作文 生:就是将看到的景色用优美的语句写出来。生:写出心中的感想 师:请大家听一组句子: (出示例句,进行比较)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你一望无际的平静的海;强烈的日光在窜跳动着;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摇拽着丰满的穗头,犹如电影中的《红河谷》;而衰黄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的凋谢的颜色。 师:大家听了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A句写的特别的直接。B句写得特别的优美。不仅有了看到的,还加入了自己的联想。太美了。我也想去看一看。师:你们说的特别的好。其实这就是山区乡村的景色。A只景物叙述 B则景物描写 概念总结:写景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进行记录) 二、景物分类 师:我们平时学习过的写景作文有哪些? 生:(进行举例) 师:你们的记性还真不错,出乎了我的意料。有的是我想说的,有的是老师我也没回忆起来的。挺牛!下来我还想看看你们谁更牛?

师:试着复述课文,简单列出结构即可。(举例)《颐和园》:谁能按照老师的方式再举几个例子。生:口述举例师:我们对这些课文进行分类。生:(进行记录) 1.游记。浏览中的见到的景物。《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2.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山雨》《火烧云》等。3.我们的生活处所《第一场雪》《我们的民族小学》等。师:我们共同来回忆这些美丽的语言文字。(师引导,生进行口述) 三、描写顺序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这些课文的写作顺序? 生:(回答) 师:如《第一场雪》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生回答)《颐和园》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生回答)《桂林山水》又有什么样的特点?(生:其中还有总分总的结构) 师: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这些 1.空间顺序 《第一场雪》:由远及近 2.观察的先后顺序 《颐和园》: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 3.接时间推移的顺序《山雨》《观潮》《海上日出》 4.景物的不同类别

写景作文课堂实录

写景作文课堂实录 写景作文课堂实录 作为一名学生,写作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而写景作文更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要学习的一种文章类型。最近,我在语文课上参加了写景作文课堂实录,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和它对我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首先,我们老师对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告诉我们写景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他说,写作需要具体细致的感觉和观察力,尤其是写景作文,必须要通过观察和感受,将自然风光的美妙之处具体地展现出来。他强调说,写景作文要注重描写,要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同时,为了让文章更加鲜活生动,我们需要运用恰当的修辞,如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然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些经典的写景作品,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荷塘月色》等。通过这些作品,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优秀的写景作品所具备的特点,如形象具体、情感传递、语言生动等。同时,老师还为我们讲解了这些作品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如借景抒情、景情交融等。这些技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参考,也让我们对写景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老师要求我们动手实践,让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写景作文的练习。他要求我们选择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如校园、家乡等,用自己的感受和观察来进行描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断地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帮助我们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展现在文字之中。通过这次练习,不仅让我们深刻地体验到了写景作文的难度和挑战,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提升。 总的来说,这次写景作文课堂实录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它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写景作文的要素和技巧,也让我们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会更加注重细节和描写,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提高,写出更加优秀的写景作品。

即景者,即心也——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___;景》习作教学课堂实录及点评

习作指导 第一步:审题。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写出它的变化特点,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第二步:立意。 表达对所写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的感情。 第三步:思维导图。 第四步:方法。 1.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抓住它们的特点,才能把景象写得真实,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同学们在确定好描写对象之后,一定要认真观察,切实把握景物特点。 2.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在写作时,一般来讲,写一种自然现象,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如写“观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写一处自然景观,可按空间顺序来写,如“窗外即景”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 3.抓住变化,展示形态。任何一种自然景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它的形态变化,这样写出来的景才会活泼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为了把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写得具体生动,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才会具体、形象,从而深深地感染读者,给人美好的感受。知识点 范文一:雨中即景

早上一起床,来到窗边,一缕凉风拂面而来,让原本睡眼蒙眬的我顿时清醒。望一望窗外茫茫的雨色,闻一闻室外飘来的阵阵花草的芬芳,使我神清气爽。我背上大书包,撑把小花伞,走出门去。看!雨丝如牛毛,像银针,斜斜地落到地面上,溅起朵朵小水花。听!雨点轻敲树叶,有节奏地“滴答”着,像是一位音乐家在演奏轻音乐。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挺直了腰板,贪婪地吮吸着这甘甜的雨水。刚走上天桥,雨点骤然变大了,“噼里啪啦”如子弹般猛打在雨伞上,水花四溅。行人急匆匆,我跟上疾走几步。雨水如注,像瓢泼似的,又密又急。不一会儿,天桥台阶水流汩汩,恰似小小瀑布。雨声、脚步声与桥下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曲交响乐。跑到学校,走进教室,一把把花伞依偎在桶里,像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一滴滴水珠,如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让人赏心悦目。雨一直下,我撑着小花伞去食堂吃午饭,从坡上流下来的雨水汇成了一条晶莹的玉带,缠绕在我脚边。滴落的雨珠好似一个个小精灵,欢快悦动,吻着我的脚背,跳上我的裤脚,黏着我的腿。哈哈,我要带着雨精灵去吃饭,去上课,去奔向前方。收起雨伞。仰面,看着小雨珠从天穹缥缥缈缈地飞落,敲击面颊,慢慢散开、流淌、浸润。摸一把脸,柔柔的,滑滑的,超级清爽。远望,操场上落叶纷飞,相聚相拥,给校园绣出了一条金黄色的地毯。近看,水池中泡沫聚散,宛如串串透明的珍珠。一路上坑坑洼洼,同桌“羊角辫”飞奔而过,泥浆四溅,校服变成“迷彩服”,快活!几个同学变成“大花猫”“斑点狗”,打闹着,嬉戏着,笑声不断。放学回家,天已渐暗,雨已渐小,被雨水冲刷了一天的城市早已疲惫不堪,悄悄地入睡了。雨,不肯罢休,“沙沙沙、沙沙沙”,沿着芳馨的巷道,迈着轻盈的步伐,哼着欢快的调子,踏进了城市的

名师作文课: “学习描写景物”课堂实录

名师作文课:“学习描写景物”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开始上课了。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一起说。 生:12班。 师:好。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八年级12班。我们今天上一节作文课,学习描写景物。本来布置你们看一看语文书八年级上册65页“学习描写景物”的知识短文的,主办方忘掉布置,你们都没看。现在书又没带。丁老师就大概的提示一下吧。看屏幕……这是知识短文中的死的知识,我们下面要用起来,要活起来,好不好?别坐得这么工整,放松哦!你们坐得这么工整,丁老师有点害怕。 师:(板书:油菜花)油菜花,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 生:魅力油菜花, 师:你说油菜花很有魅力。你来说。 生:金黄的。 师:金黄的,能不能换一个雅一点的词?哦,不错,金灿灿的油菜花。这是从颜色角度说的。 生:灿烂的油菜花。 师:灿烂的油菜花,灿烂得像笑脸。(台下笑。) 生:一大片一大片的。 师:从数量上形容。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灿烂得像一张张笑脸,你来说。(转一男生)你见过吗?(生迟疑)用最朴实的话来说。 生:生机勃勃的。 师:生机勃勃的,说到内在精神上去了。由外而内的,是内在特征。 生:我觉得油菜花被微风吹过,像一大片金色的麦浪。 师:金色的“麦浪”。(台下笑)哦,波浪。由静态到动态。非常好。你来说说看。 生:油菜花的香弥漫四周。 PPT显示: 师:(打开图片)刚才大家说出的是印象中的油菜花。看这里:油菜花漫山遍野。我们进入这张照片的情境中,看看这里的油菜花有什么特点?我们以油菜花为主体,你还看到

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在一片油菜花中……(台下笑。) 师:有一个有个女孩是吧?我们看到的是她的…… 生:背影。 师:可见我们站在哪里看的?站在她的背后看的,还有什么? 生:绿树和天空。 生:还有房子。 师:这绿树中隐隐约约有房子。婺源是油菜花最多最美的地方。听说过吗?(生摇头)有人去过吗?都没有哦。看我们的写作任务:如果在婺源看油菜花,你就是这幅照片的拍摄者,你要向你的爸爸妈妈描绘这幅画面,你该如何写?但这个写作任务跟平时的“看照片写景物”有什么不同?任务里还强调了什么? PPT显示: 写作任务: 如果在婺源看油菜花,你就是这幅照片的拍摄者,你要向你的爸爸妈妈描绘这幅画面,你该如何写? 生:向别人描绘。 师:向谁? 生:向爸爸妈妈。 师:我们写出来给谁看?给爸爸妈妈看的,怎么跟爸爸妈妈说话?我是谁?这个时候我是照片的拍摄者,对不对?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写作对象的主体是油菜花,还要注意作者的身份,读者的身份。“我”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爸爸妈妈呢?看这幅美景拍下来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写起来吧!给大家8—10分钟,写150字到200字,看谁写得又快又多,能够写得好就更好了。 (学生动笔写。10分钟。) 师:差不多了,放下笔,大家自己读一读。读不通的那个地方,可能句子就有问题。对照这张图表,看看你做到了哪几点?自己读,拿出红笔,对照自己的文字自我评价一下,我做到哪几点。看看我在拍摄的现场吗,我跟爸爸妈妈有对话吗。照片上你写的它的形、色、态了没?这是看得到。还有哪些是看不到的呢?什么东西看不到?

中考作文写作教学:细描景物,寓情于景 课堂实录

中考作文写作教学:细描景物,寓情于景课堂实录 【学情分析】 初中七年级学生对“寓情于景/物”的写作手法有所了解,但仅仅停留在概念上。绝大部分学生笔下的花草树木千篇一律,平淡无奇,吸引不了读者,更不要说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写作内容知识,由于学生不注重观察身边事物,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生活在别处”一样,纵使相逢也不识,叫不出名字,察不出特点,不用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二是缺乏写作策略性知识,不知道用怎样的写作策略可以做到细致描绘景物,做到寓情于景/物。 【教学设想】 我们以花为媒介,通过现场展示花的美、朗诵名家笔下花的美,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进行头脑风暴,总结制作出打开写景状物写作思路的滑栏表,学会细致描绘一种景物的方法;再设置侦探推理游戏,引导学生在描写花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把眼中的花写出自己的味道,让人间草木落到“我”的笔尖,让世间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学习准备】 1.美文引路:在老师指引下品读关于花草的美文,如张晓风的《问名》、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等,唤起学生对身边花草树木的兴趣。 2.观察植物:发动家长带孩子观察小区里的植物,用手机下载“形色”APP去了解陌生植物的名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心、善于发现人间之美的眼睛。 【教学实录】 一、了解学情:观花不语非君子 师:同学们,有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叫走马观花,指观察不仔细,随便看看。我们

今天恰好相反,要认真仔细观花。古人讲“格物致知”,我们今天来个“观花致知”——通过观赏一支夹竹桃学会“借物寓情”的写作方法,让人间草木落到我的笔尖,最后达到花与情感融为一体,让世间万物皆着我之情感色彩,这是文学写作的一种基本素养。现在大家看PPT上展示的深圳很常见的一种植物——夹竹桃,请大家观察、构思一分钟,然后花三分钟时间动笔写几句话,可以只记关键词,尽可能地描绘它,写出它的特点。 (学生观察、构思一分钟,动笔写三分钟)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你观察到的夹竹桃描绘一下。(有学生举手)你很有勇气,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请你来描绘图片上的夹竹桃。 (屏显) 生:夹竹桃十分美丽动人,叶子很茂盛,花朵很鲜艳,看起来花枝招展。 (板书:叶子、花朵) 师:谢谢,你观察到了夹竹桃整体的美。请下一个同学描绘。 生:夹竹桃的枝干很有力量,稳稳地挺起叶子和花朵。它的叶子尖尖的,苍翠欲滴。粉红色的花从绿叶间探出头来,鲜艳可爱。花瓣层层分开,每朵花五片花瓣,像风车叶,轻如纱。 (板书:枝干、叶、花朵、花瓣、探出头、像风车) 师:这位同学观察到夹竹桃叶子和花朵有迷人的美,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不错。 生:我看到一大片的夹竹桃,像一群美丽的舞者,对着路人翩翩起舞。走近一看,一朵朵小花在我面前肆意绽放,粉嫩的花瓣里夹着粉白色的花蕊,像蝴蝶的觸角,让人遐想

作文课课堂实录

作文课课堂实录 作文课是语文老师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的重点课堂。以下是作文课课堂实录,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内容: 师: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让同学们说说看到的春天的景象) 生1:我看到了外面的柳树,它已经发出了嫩芽。 生2:我看到了桃花,是粉红*的,表示春天已经来了。‘ 生3:我看到了河里的*已经融化了,而且还有小鱼在水里面游来游去。 ………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这都是你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来的。那么,你们能把你观察到的漂亮景物用自己的笔写出来吗? 二、带领学生回忆写景要求 生:老师,三年级我们已经练习了写景的作文,升入四年级为什么还要重复同一个文题呢? 师:是啊,同学们,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认知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如果把这种提高运用到我们作文中去,那么我们就能写出与以前的作文不同的感觉的文章来了。 生1:我能,因为我仔细观察 生2:我也能,我还能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好的文章来了。 …… 3、回忆写景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我们的第一单元的课本上的文章有什么特点呢?(自由讨论) 三、共同探究写景作文的特点及其方法: 生1:按一定顺序

生2:选定一个景物 生3:抓特点 教师板书:按一定顺序选定一个景物抓特点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来,掌声鼓励一下我们自己。(同学们掌声鼓励自己)可是,我们掌握了写景作文的习作要求,那么我们要想把这样的作文写好,最关键的怎么做? 生齐答:平时仔细观察。 师:这按一定顺序指哪些顺序,又要抓住哪些特点? 生1: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到部分,从左到右…… 生2:颜*形态 生3:气味声音 生:大小它的变化过程…… 教师板书:颜*形态气味声音大小它的变化过程…… 师总结:如果我们把上面说的方法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那么我们在写作文时肯定不会无话可说,可是,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生动形象具体 四、老师读范文、学生从中受启示、解疑团 师:看来同学都有同样的感慨,为了解开同学们的写作疑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篇文章,听听小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家乡的春天的。(师读) 教师提出听的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她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生汇报) 生1:因为它写得很生动 生2:因为它写得很形象 生3:因为它写得像真的……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你们听得很仔细,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 比喻

《春》课堂实录

《春》课堂实录1 【设计思想】 《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语文版)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本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组织: 2、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写景的能力。自始至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堂实录】 师:老师昨天读了一则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曾经有个盲人行乞,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一次,他 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给那块牌子换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给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话? 生1:诗人送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生2:诗人送的是:“献出你的爱心,温暖我的心”。 生3:诗人送的是:“我渴望光明”。 …… 师:谁愿意与老师合作读课文?(与学生商定,教师读第一部分,由两个学生合作读完第二部分,第三个学生完成第三部分)请其他同学带着喜爱和赞美春天的感情欣赏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投影显示: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第二部分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画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读完课文后,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与鼓励!我想,你们热烈的掌声已给我们四个人的朗读打了高分。这三个同学的朗读比我更出色,有几个字需要大家注意。 (老师板书:酝酿宛如应和蓑衣,并简要讲解) 师:请大家分别用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生1:本文分别写了“盼望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师:盼春、绘春、赞春。(边说边板书) 生2:可以概括为“盼春”、“画春”、“颂春”吗?

写景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写景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写景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写景作文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下面是写景作文课堂教学实录的内容,欢迎阅读! (老师还没到,一学生已经带头背诵起来)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生: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师:刚才同学们背的特别精神。我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和作者一起走进了大自然,领略了大自然的迤逦风光。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第一单元中,我们一起和作者去了哪些地方? 生:鸟的天堂 师:是的,有“鸟的天堂”之称的广东的一个小县城中的大榕树 生:杭州的“钱塘江大潮” 师:我们还看了一个视频 生: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哪里 生:青藏高原 师: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还有没有 生:火烧云 师:哦,还看了火烧云,非常壮观的自然景观。火烧云在什么时间段能看到 生:傍晚 师:对,傍晚时分,同学们看到过火烧云吗?、 生:没有 师:老师看到过,在傍晚时分,偶尔能看到天边出现红彤彤的云彩。所以我们说,大自然真是一个厉害的魔术师,能把大自然的描绘得这般独特。下面,请同学们跟着于老师去几个地方看一看。这些地方有的同学没去过,有的同学去过。首先,看这幅图片,同学们猜出这是哪里了么?

师:你有没有跟爸爸妈妈去过桂林? 生:没有 师:你是怎么知道桂林的呢 生:网上乱查查到的。 师:哦你是在网络当中看到了桂林的图片。这是我们非常著名的一个景区,叫做桂林山水。我们有篇课文学过有关桂林的句子,是怎么说的?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恩很好,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们都没有去过桂林,但是我们可以欣赏一下桂林的优美风光。你看到的桂林市哪样的?谁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生:我看到的桂林是山峦起伏的。 师:这个词用得好,山峦起伏,同学们看到了吗?一座座的山连绵起伏。 生:看到了,很高耸的山峰。 师:说得很好,还能看到这些山是有形状的。其他同学看看。 生:长方形 生:像宝塔 生:靴子 生:火车头 师:那同学们都看到了山,有峰峦起伏的山,其中中间一座山高高耸起,有点像靴子,像火车头等等,那除此之外,你们可还看到了什么? 生:天上有白云 师:噢那谁能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些白云是怎么样的。 生:蓝天白云 生:一望无际 师:这个白云看上去有形状吗? 生:有

《日月潭》课堂实录及点评

《日月潭》课堂实录及点评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9、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咱们的祖国可美了,你以前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 生1:我去过庐山。 生2:我去过北京。 生3:我去过香港。 2、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我听说祖国宝岛台湾有一处景点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就是日月

潭。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它为什么叫日月潭? 生2:我想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3:它美在哪儿? (师随机板书在黑板上) 点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简单归纳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这样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为中高年级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打下基础。 3、师:你们真会提问题。现在,孙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去日月潭看看,再读读课文,相信这些问题你们一定能自己解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各位小旅客系好安全带,我们的飞机就要起飞了。今天我们前往的目的地是台湾省的日月潭,请大家观看录象。 (课件播放录象) 点评:将整堂课的学习设置在一次旅游的情景中,在欣赏美景时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时趣味盎然。 2、师:各位小旅客,刚才看见了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日月潭真的很美。

生2:我真想亲自去一趟日月潭。 3、师:要想欣赏日月潭的美景,我们得来读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解决。看谁最先读正确、流利。 (学生自由大声读,师相机指导,遇到读书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及时鼓励) 4、检查读书情况: ⑴ 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 (有一位学生读错,请小老师带读后读对,老师及时给予鼓励。) ⑵ 指名读去掉注音的生字 ⑶ 指名读课文中的生词: 师: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认识吗?读得正确、大声的,老师奖励给他一幅图,这些图还能让你们有一些发现呢。 (指名读词,课件随机出示表示该词语意思的图片。如读到“隐隐约约”时,日月潭就有些模糊) 你们发现了什么? ⑷ 游戏巩固识字:摘苹果。 (课件演示) ⑸ 学生选择一段展示读,目标是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欣赏美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登勃朗峰》课堂实录

部编版(2016)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登勃朗峰》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第一遍读这篇游记就能发现他的与众不同,真好!那么同学们马克吐温又是怎样来描写他所见到的景物的或者说马克吐温是怎样来描写勃朗峰的呢?我们读文章2—5小节,我们做一个自读活动,仿造第五小节的旁批给2、3、4三个段落也做旁批,明白了吗?我们先看一下第五小节的旁批。 师生一起读旁批 师:首先都是属于四字短语,那我们也要用到。再来看这四字短语的排列,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仰面遥望写的是作者看的角度,就是观察的视角,我们要关注。满目华彩是作者见到的景物,第三个短语变幻无穷是景物的特点。这些同学们批注的时候都要关注。 学生开始批注 师:先你说,第三小节 生:俯瞰峡谷,清流急湍,美不胜收 师:好,她关注到了一个视角的词语就是俯瞰,俯瞰峡谷清流急湍美不盛收,找了一个特点词——美不胜收,真好。其实还有一个视角的词语,是什么? 生齐:环顾四周 师:环顾四周看到的是? 师生齐: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师:关于这一小节,我们仿造第五小节批注没有难度,对吧?同学们根据这个旁批,发现了这一小节的视角有俯瞰有环顾,见到的景物总体特点用文本的词语就是美不胜收。再读读第二段,为了要写好景物,作者在这里还用了哪些写景方法?你看出来了吗?(冷场后提示)同学们,作者不仅描写了清流急湍,还写了环顾四周看到的岩壁巉峻,比较一下这两种景物,这是什么景? 生:静景 师:对,静景是岩壁巉峻,清流急湍则是动景,动的是水,静的是山,动静结合,批注一下。再读这一节,还能不能再发现其他的写景方法呢?梦婷你发现了吗? 生:多感官角度,还写了瀑布,瀑布的特点是轰鸣作响,这是听觉。

写作 学写游记 空中课堂实录

写作学写游记空中课堂实录 同学们好。 环节一:导入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阅读了4篇游记。 《壶口瀑布》一文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凸显黄河博大宽厚不屈的精神,再由黄河的伟大联想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的作者以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自己的见闻感受,让读者领略各拉丹东原始风景的壮美,感悟其中蕴含的关于生命的思考。 《登勃朗峰》的作者描写了自己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记叙了下山投宿途中的奇人奇事,我们在阅读时领会到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以一滴水的自述的方式展现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历史发展,当代风貌、文物古迹、民风民俗,带领读者全面了解丽江。 同学们,你们也一定外出旅行过,是否曾被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是否曾为那恢弘的人文景观感叹?写游记能帮助你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和游览时的独特感受长久地留存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撰写游记。 环节二:阐释概念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环节三:指导方法 请大家先来看看课本第111页上的这段文字,读来你有什么感受呢?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 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读完这段文字,大家有没有对北海留下什么印象? 几乎没有。因为这位同学在写游记时,只是流水账式的叙述了自己的游览过程,没有详略,没有描写,更没有感受。蜻蜓点水式的介绍,不能突出北海景物的特点,也没能表达出自己游览时的独特感受。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引人入胜,让人留下印象的游记呢? 我们结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来讲解一下游记的写作方法。

秋天的实录

《秋天》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谢谢老师! 师:秋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濉溪,秋天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轻轻抹去。秋天来了,你们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看到谁了? 生:秋天。 师:看到我了吧,我就是秋天仙子,我已经到了人间,带了几幅图给同学们看一看。 师:欣赏一下,这些图片美不美? 生:美! 师:你们看了这些图片有没有想起秋天诗句呢?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好!很好!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人们对秋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秋天感到悲伤,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也有的人对秋天很赞美,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说这么美的秋天比春天还要美好。那么诗人何其芳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下面请同学们读第十四课《秋天》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读音,要读的正确、流利。 学生读诗歌,教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读一下。哪位同学愿意试一下? 生:秋天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师:同学们说她读得好不好?掌声鼓励!请坐下! 师:我们可以这样读,读的时候注意诗的节奏。请同学们划一下,划完之后自读一下。师:划完了吗? 生:划完了。 师:下面请同学读一读,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 生: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师:好!他读的有什么问题吗? 生:他读错了几个字,字音错了,应该是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还有背篓和竹篱间。师:你把她错误的读音指出来了。她把镰刀读成了锄刀,竹篱间读成了竹笋间,她想吃笋子啦!那么第二节和第三节怎么读呢?请同学们把诗的节奏划一下。 师:划完了吗? 生:划完了。 师:哪位同学愿意试一下? 生: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师:请坐!你给他评价一下。他有那些方面需要注意的呢? 生:要注意字音。 师:哪个字音?

2023年《春》课堂实录

2023年《春》课堂实录 2023年《春》课堂实录1 师: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生(齐声):能! 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春天是最富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蓬蓬勃勃。 师:感受真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末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后说说。 (两分钟后) 生:春天是新生的娃娃。 生: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 生: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 师: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 生:娃娃。 师: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师: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哪个同学能具体说说“新”在哪里? 生: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 生: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生: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 生: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师:都说得挺好。由是,末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是让人—— 生: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 生: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师:意蕴很深刻。那有没有喜欢春姑娘的? 生:有,我喜欢,喜欢春姑娘的美。 师:春姑娘确实很美,花技招展的,能否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在叙述她的美中渗透进自己的感受? 生: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 生: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生: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舒舒畅畅,给全种愉悦的美。 生: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 生: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初中景物描写作文讲评课堂实录

初中景物描写作文讲评课堂实录 “加油,加油!”操场上响起了一片助威声,这是四(1)班和四(2)班的同学正在 紧张地进行拔河比赛。 前两局双方战成一比一平,第三局刚开始,四(1)班就先发制人,只见他们一个个 像小老虎似的使足了劲,双手紧握大绳,身子后倾,双腿使劲地蹬着地。四(2)班的同 学没有防备,那大绳子一寸一寸地拽了过去。“四(2)班加油!四(2)班加油!”场地 上爆发出一片呼喊声。顿时,不知从哪来了一股劲,四(2)班同学有的咬着牙,有的紧 绷脸,有的屏住呼吸,个个瞪圆眼,用足劲。只见那大绳一点一点向四(2)班方向挪。 突然,绳子不动了,比赛进入了僵局,这时,操场上又响起了加油声。鼓劲的同学挥着小 红旗,有节奏地喊着:“四(2)!一二!四(2)!一二!”双方大约相持了七八秒之后,四(2)班同学齐心协必,迸发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一拉大绳,红标志一下子过了河界。”二班胜利了!二班胜利了!”同学们唱呀,跳呀,心里十分欢畅。 《麦哨》(人教版课标本八册)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 戏的情形,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紧跟着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在这种天 然娱乐场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 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 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 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 又有音乐的韵律美。一、在读文中赏析赏析有玩赏的意思,指因爱好某种东西而观看,后 解释。 在读文中赏析,有细细品味的意思,而且这种细细品味有两层要义:首先,这是乐于 参与、主动积极的参与。不是教师的牵引下,对知识点的枯燥分析;其次,赏是为了析。 反复读文后能体验写作特色、方法以及优美的词句。在读文中赏析,使语文学习学得 趣味十足,又学习文章写作方法,从而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如《麦哨》第3自然段:“那 一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把蒙上了一层晶莹细汗的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比成是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既写出了孩 子的可爱,又非常贴切,连蒙上的晶莹汗珠也考虑到了,带了进去,成了“沾满露珠的”,对这一句的赏析,可以是这样的: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看看其中用了什么修辞方

关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实录【六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优质课课堂实录

关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实录【六篇】富饶的西沙群岛优质课课堂实 录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实录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段落的写法。特别是描写鱼的一段,结构、句式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典范。 我在预设这节课时,针对三年级孩子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去思考:第一,突出“美”字。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是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景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第一、二课时的教学中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情境美之中学习语言美,并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了生字、新词,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突出“练”字。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重视语言的积累”,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

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拓展,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学到方法,让他们在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材,也能够自己去发展学习。 静下心来想,如果我在教学设计时,预设课堂的容量不要那么大,重点只体验学习课文的第二段和第六段,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会更加到位,所以教学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其次,对课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够细致,引导不够到位,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彻。再次,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贫乏,以后应该加强学习,丰富评价语言。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教学实录2 1.题目:富饶的西沙群岛 2.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5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一): 课前准备: 孩子们,你们明白吗?我和很多老师都第一次来山西,人们都说,山西好风光啊,这天就请同学们为我们做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西。 生:五台山/绵山/壶扣瀑布/刘胡兰庙,武则天纪念馆//凤凰山。 师:能不能介绍离太原近一点的? 生:双塔寺 师:我听说太原很近的有晋祠,是不是?谁来帮我介绍一下 生:不老泉,长寿松柏,宋塑侍女 此刻我们能够上课了吗? 一、导入 老师:刚才阿,你们这些优秀的小导游领着我们游览了山西的优秀的风光,这节课啊,赵老师啊将带来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 学生:跟老师一齐写课题。 老师:这个兴字啊,读一声。来一齐读读课题吧 学生: 老师:透过预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我明白了小兴安岭的四季的景色十分优美,(并分别说出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景色)。 老师:从你说的过程赵老师听出来了,这篇课文是按照 学生:春夏秋冬的顺来写的 老师:板书。 师:透过你的预习,你还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十分多,种类也十分多 老师:你时怎样明白的,能给大家读一读马? 学生:读相关句子

老师:还有吗? 学生:我明白了夏天的花个性好看 老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你们明白吗?出示课件,并对小兴安岭做介绍。 学生:看课件并听老师的介绍。 老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学生:读课题 二、 1,老师: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正等着我们来欣赏呢,快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吧,明白读课文的要求吗? 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那就按照你们明白的要求开始读吧 学生:读书 老师:自己读自己的。 2,老师:谁愿意来读读这个词? 学生:淙淙, 老师:全班跟着读一读 学生: 老师:这个词,老师告诉你,这个词是约定俗成要读儿化的:野花 学生:读 老师:这个词跟第二个一样:松子 学生:读 老师:谁愿意当小老师,他读的正确就跟着他一齐读 学生: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一些词语。 老师:欣赏,课文中的小鹿是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欣赏自己的影子的? 学生:高兴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4篇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4篇 《岳阳楼记》课堂实录1 师: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使滕王阁名扬天下,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使黄鹤楼饮誉四海;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成为千古名胜。今天我们有幸走进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的传世佳作《岳阳楼记》,共同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板书课题) 师:多媒体播放洞庭湖四时风景图片,配乐名家朗读课文,同学们可以悄声跟读,标出不认识的字。 生:悄声跟读。 师:请看小黑板,哪位同学上来完成拼音汉字互写? (一学生上去书写,其他同学指指点点,表示有意见) 师:有不同意见的,请说明。(学生纠正两处错误) 师:(指着板书)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听读,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读一读相信大家很快就会找到。 学生思考 生:“属予作文以记之。” 师:为什么读“zhǔ”,不读“shǔ”呢? 生:因为它是通假字。 师:大家看的很仔细,请将这个字标出来。是谁嘱托作者来写这篇文章的? 生齐声答:滕子京。 师:滕子京是干什么的?他为什么让范仲淹写这篇文章? 生:滕子京是岳州太守,他让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记述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师:很好,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由于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知泾州,后知庆州。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被贬谪守岳州。 师:滕子京这个人的能力如何呢?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师:用了多长时间呢? 生:“越明年。” 师:“越明年。”是几年? 生:不到一年。 师:对,这说明了…… 生:说明滕子京的工作能力很强。 生:说明滕子京的工作范仲淹很认可。 师:很好,那么在范仲淹眼中的岳阳楼景观如何呢? 生:“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师:你找的很准,读的很准确、流利,如果我们将“衔”“吞”换成“连”“接”,好吗? 生:不是太好,好像缺了一点气势。 师:“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如换成“连”“接”,只是客观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我们一起来读,感受一下好吗?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的很有气势,把洞庭湖广阔浩渺的壮丽景象读了出来。 师:按常理作者应写岳阳楼的雄伟奇特,但作者为什么没写呢? 生:是因为“前人之述备矣”。 师:那作者又写什么呢? 学生思考。 生:“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