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凝血五项临床意义

凝血五项临床意义

凝血五项临床意义凝血五项是指血液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

这些指标通过测量血液在体外凝结的速度和质量来评估个体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凝血功能异常可以引起出血或血栓疾病,因此凝血五项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

首先,凝血五项可以用于评估出血风险。

凝血功能异常往往与出血倾向相关。

例如,凝血酶原时间(PT)和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可以评估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功能,如果这两个指标延长,说明一些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时间延长,出血风险增加。

因此,通过测定凝血五项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具有出血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凝血五项还可以用于评估血栓风险。

凝血功能异常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例如,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液中重要的凝血因子之一,它参与血栓的形成。

如果纤维蛋白原水平过高,意味着患者的血液具有较强的凝结能力,容易形成血栓。

此外,凝血酶时间(TT)可以反映血液中凝血酶的活性,如果凝血酶时间缩短,说明血液中存在高凝活性,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通过测定凝血五项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并选择适当的预防措施。

此外,凝血五项还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进程。

许多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例如肝脏疾病、血液病等。

通过监测凝血五项的变化,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进程,并指导临床治疗。

例如,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数量和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PT和APTT延长。

因此,通过测定凝血五项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肝脏功能的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

最后,凝血五项还可以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疗效。

抗凝治疗是许多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例如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口服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通过定期监测凝血五项,可以评估抗凝治疗的疗效,并调整药物剂量,以保持患者凝血功能在理想范围内。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目录
• 血常规指标 • 生化指标 • 免疫学指标 • 其他指标
01 血常规指标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感染的重要 指标。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 示感染、炎症或应激反应,而 白细胞计数降低可能表示免疫 系统抑制或骨髓功能异常。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主要成 分,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有关。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通 常表示细菌感染,而降低则可 能表示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异 常。
淋巴细胞计数反映免疫系统的 状态。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可能 表示病毒感染、免疫系统激活 或某些血液系统疾病,降低则 可能表示免疫系统抑制或淋巴 细胞减少症。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 示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或某 些血液系统疾病,降低则可能 表示免疫系统抑制或骨髓功能 异常。
C反应蛋白
• 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机体发生 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会急剧升高。其 增高常见于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降低则无临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其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 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降低则无临床意义。
04 其他指标
心电图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 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电图对 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 病具有重要价值。
心电图还可以反映心脏的负荷情况,例如运动负 荷试验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耐力。
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电活动,通过观察心电图 的波形变化,可以判断心脏的电传导是否正常, 从而对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诊断。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血液中各种气体和酸碱平衡情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血气分析的原理、常见参数及其临床意义,并具体举例说明。

一、血气分析的原理血气分析是通过采集动脉血液样本来分析血液中气体含量和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方法。

一般使用动脉穿刺的方式获取样本,通过专用的血气分析仪器进行分析。

血气分析仪器通过电化学法和光学法来测定各项指标。

电化学法通过测量电流来判断各种物质的浓度,而光学法则通过光的吸收和发射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二、常见血气分析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 pH值:pH值指血液的酸碱平衡程度,是衡量酸碱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的动脉血pH值范围为7.35-7.45,高于7.45属于碱性,低于7.35属于酸性。

临床意义:pH值的改变可以反映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紊乱情况。

如酸中毒、碱中毒等。

例如,代谢性酸中毒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血液中的pH值将下降。

2. 氧分压(PaO2):PaO2指血液中的氧气分压,反映了肺部的氧气交换情况。

临床意义:PaO2的降低常见于肺部疾病或呼吸衰竭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3. 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CO2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反映了肺部的二氧化碳排除情况。

临床意义:PaCO2的升高常见于肺部疾病或呼吸衰竭患者。

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伴有呼吸性酸中毒,PaCO2升高。

4. 氧合指数(PaO2/FiO2):氧合指数指动脉血氧分压与呼吸机氧浓度之比,用于评估呼吸功能。

临床意义:氧合指数的降低常见于弥散性肺病、ARDS等严重肺部疾病。

5. 碳酸氢盐(HCO3-):碳酸氢盐是人体体液中的重要酸碱缓冲系统之一,能够帮助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临床意义:HCO3-的浓度改变与酸碱平衡的紊乱有关。

例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血液中的HCO3-浓度下降。

三、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举例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血气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和PaCO2水平,以评估ARDS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血气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酸碱平衡、氧合状态和呼吸功能的检测方法。

通过血气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氧气饱和度、pH 值、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从而判断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而有效指导治疗。

血气分析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等临床领域广泛应用,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血气分析的基本原理血气分析是通过采集动脉血样进行检测,通常是从尺侧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进行采血。

采集的动脉血样一般用化学传感器或机械传感器进行实时检测。

其中,化学传感器可测量 pH 值、氧气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机械传感器则可测量血液的温度和离子浓度。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其他血液参数,如碳酸氢盐离子浓度、氧合度等。

二、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1. 评估酸碱平衡:血气分析可以定量评估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通过检测 pH 值和碳酸氢盐离子浓度,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酸中毒或碱中毒程度。

这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评估氧合状态:血气分析可以测量血氧饱和度,即血液中氧的含量。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氧合状态是否正常,及时发现肺部功能异常或循环系统问题。

3. 评估呼吸功能:血气分析可测量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通过该指标,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判断改善通气或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治疗效果。

此外,血气分析还可计算呼吸衰竭指数(A-aDO2),评估肺泡灌洗功能。

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1.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急需呼吸机抢救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气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氧合水平、酸碱平衡状况,以及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从而指导及时有效的治疗。

2. 重症监护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气分析可以通过测量碳酸氢盐离子浓度和血氧饱和度,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指导心血管支持治疗。

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往往伴有呼吸性酸中毒。

血气分析可帮助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监测疾病进展,制定有效治疗措施。

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被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它是药物在人体内的转化、代谢和消灭的关键过程。

药物代谢发生在肝脏、肠道、肺、肾脏、皮肤等部位。

药物代谢对药物活性和毒副作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其临床意义很大。

药物代谢对药物活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药物活性。

一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会被还原、氧化等,导致药物变得更加不活性化,无法继续发挥疗效。

2.增加药物活性。

有一些药物在代谢后会产生活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更强的药效。

3.药物互相影响。

一些药物代谢产物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交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或副作用,因此在同时用药时应注意鉴别。

而药物代谢对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降低药物毒性。

一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会被还原、氧化等,使得药物毒性减轻,从而减少药物副作用。

2.增加药物毒性。

有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从而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药物代谢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对药物代谢的研究,可以更
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1.指导药物选择。

药物代谢差异会导致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反应
不同,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应根据个体代谢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调整药物用量。

对于药物代谢能力较低或代谢速度较慢的个体,应考虑减少药物剂量,以免出现毒副作用。

3.评估药物疗效。

了解药物代谢过程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为临
床治疗提供参考。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与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样本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血常规检查中的白细胞计数是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

白细胞数量的异常可以提示机体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机体正在发生感染,而白细胞计数降低则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低下。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部位和炎症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的供氧能力,而血红蛋白浓度则反映了血液中携氧能力的强弱。

这两个指标的异常往往与贫血相关。

贫血是指机体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促使医生进一步查找可能的病因,如缺铁性贫血、骨髓病等。

通过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贫血病症,及时给予干预治疗。

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与止血功能密切相关。

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容易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鼻出血等。

血小板计数过高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因此,通过血小板计数的检查,可以对机体血液凝固功能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的疾病。

除了上述几个指标外,血常规检查还包括血沉、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异常往往与炎症、感染、免疫功能等密切相关。

在临床医学中,血常规检查是一项相对简单、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监测中。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帮助诊断疾病、判断疾病进展和疗效评估。

血常规检查对于提前发现疾病、监测治疗效果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体检项目的临床意义

体检项目的临床意义

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目 录基本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自选项目及临床意义注意事项2健康体检的意义:关注生命、关爱健康!基本检验项目:项目编号:1●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ASTA)、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 转肽酶( r- GT)、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定量。

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药物肝炎、肝硬化、肝癌晚期等肝胆疾病。

●血脂四项:胆固醇(TCh)、TG(酣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临床意义:了解体内血脂情况指导治疗及日常饮食,预防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肾功三项:BU、CR、UA临床意义:肾功能受损害的早期指标。

增高:各种肾脏病症所致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减低:严重肝病、肝坏死等;指导日常饮食预防痛风症。

●血糖(空腹)临床意义:评价人体空腹状态下糖代谢是否正常,评估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是否达标。

空腹血糖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最常用和最重要指标。

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监测项目编号:2●乙肝一对(定性):临床意义:了解乙肝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诊断乙型肝炎。

注:如果需要检验的同事,需要签订《乙肝项目检测知情同意书》一、基本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项目编号:3●血常规(24项):分为计数指标和计算指标计数指标:如RBC、WBC、Hb、PLT等;计算指标:如红细胞压积等。

临床意义:了解贫血、感染、出血倾向等,也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一、基本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项目编号:4●尿十项:临床意义:用于泌尿道疾病诊断和鉴别,如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结石及了解肾功能,还可用于协助检查其他系统疾病,糖尿病、肝胆疾病辅助诊断。

项目编号:5●肿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定性、癌胚抗原(CEA)定性、EB病毒壳抗体(VCA-IgA)定性。

临床意义: AFP:早期肝癌筛查、;CEA:早期肺癌;消化道癌筛查;VCA-IgA:辅助诊断EB病毒感染,预防鼻咽癌项目编号:1●食物不耐受14项:项目包括: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等。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通常用于评估痛风、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尿酸水平可能导致痛风、肾结石和其他肾脏问题
血糖:血糖是评估糖尿病的重要指标。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长期糖尿病可能导致 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见生化点检击验项添目加的临标床题意义
胆固醇:胆固醇是 评估心血管疾病风 险的重要指标。高 胆固醇水平可能导 致动脉硬化、冠心 病和其他心血管疾 病
钙:钙是维持骨骼和肌 磷:磷是维持骨骼和细
肉正常功能的重要离子。 胞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
低钙可能导致肌肉痉挛、 低磷可能导致肌肉无力、
骨质疏松和其他骨骼问 骨折和其他骨骼问题;
题;高钙可能导致肾结 高磷可能导致肾结石和
石和其他肾脏问题
其他肾脏问题
镁:镁是维持心脏、肌 肉和神经正常功能的重 要离子。低镁可能导致 肌肉痉挛、心律失常和 其他问题;高镁可能导 致心脏骤停和其他严重
点击-添加标题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观看
XXXXXXXXX
甘油三酯:甘油三 酯是评估心血管疾 病风险的重要指标 之一。高甘油三酯 水平可能导致动脉 硬化、冠心病和其 他心血管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 密度脂蛋白:高密 度脂蛋白通常被称 为"好胆固醇",因 为它有助于清除动 脉中的胆固醇;低 密度脂蛋白则被称 为"坏胆固醇",因 为它可以促进动脉 硬化和冠心病的风 险
问题
铁:铁是维持体内血红 蛋白和氧化酶正常功能 的重要元素。缺铁可能 导致贫血、乏力、易疲 劳等症状;高铁可能导 致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损

铜:铜是维持体内酶活 性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 缺铜可能导致贫血、骨 质疏松和其他骨骼问题; 高铜可能导致肝脏和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意义1.白蛋白测定试剂盒白蛋白是主要的血清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是衡量肝合成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白蛋白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它成为多种物质如胆红素、脂肪酸、尿酸以及各种药物和抗体的运输载体,此外,白蛋白还具有维持机体渗透压的功能。

白蛋白升高主要见于脱水,降低主要见于营养不良、肝脏疾病、肾功能紊乱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2.纤维蛋白原值升高时:感染症、手术后、脑血栓、心肌梗塞、糖尿症。

值降低时:无血纤维蛋白原症、低血纤维蛋白原症、血纤维蛋白原异常症、肝硬化、大量出血,尿激酶大量投入后。

3.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中,临床上主要用于肝胆系统和骨骼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成人的绝大多数碱性磷酸酶来自于肝胆系统,处于骨生长活跃期的儿童,碱性磷酸酶也会升高。

何杰金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腹部感染等亦可升高,妊娠期第6-9个月也可升高。

4.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主要分布于人的心脏、肝脏、肌肉和肾脏中,在体内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分成五种不同类型的同工酶。

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升高可能与心肌梗塞、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某些贫血以及一些恶性疾病和进展性肌营养不良有关。

5.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心肌梗塞:心脏富含LDH1(Lactatedehydrogenase isoenzyme),心肌梗塞后可释放入血流中,引起血清LDH同工酶谱特征改变。

LDH1升高与心肌细胞损害程度、范围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LDH1酶活性增加,LDH1/LDH2>1以及LDH1比值增高已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中LDH1增高,LDH5降低。

6.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广泛的分布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肝和红细胞不含此酶。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

在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多发性心肌炎、肌肉损伤、脑膜炎等疾病此酶活性升高。

7.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中,急性心肌梗塞后3小时,血清内CK-MB即可升高,36小时后100%升高。

因此(CK-MB)活性增高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对心肌梗塞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8.总胆汁酸胆汁酸是由肝脏分解代谢产生的,能反映肝实质损伤。

一旦肝细胞发生病变,血中胆汁酸浓度极易升高。

急性肝炎、慢性活肝、肝硬化TBA结果明显升高。

与ALT进行比较,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两项指标都较敏感,但肝硬化两项指标结果差异明显:TBA阳性率高达95%,而ALT阳性率仅为20%。

因此,TBA测定对于监测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的早期诊断价值很大。

TBA测定对于测定方法简单,是一项很具有实用价值的肝功能指标。

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高胆固醇血症最常见原因,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

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浓度与代谢、感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密切关系。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11.肌酐肌酐是肌酸的终末代谢物。

肌酸由精氨酸、甘氨酸和甲硫氨酸在肝脏和肾脏中合成,经由血液循环,在肌肉组织和脑中磷酸化生成磷酸肌酸。

其中一些自由的肌酸在肌肉组织中转化为肌酐。

肌酐的含量与肌肉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没有肾病的个体中,肌酐的含量是恒定的。

此外,肌酐的排泄量与肌肉总量成一定比例,不受饮食和尿量的影响,经肾小球过滤后不被肾小球吸收,因此肌酐含量的检测可以用来判断肾脏疾病和肾功能的状况。

12.α-淀粉酶Α-AMY是一种不均一性的钙依赖金属蛋白酶,它作用于淀粉和糖原的1,4-α-葡萄糖苷键,生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

α-AMY主要存在于胰腺、唾液腺及其分泌液中,当发生胰腺炎时,血清α-AMY活性升高。

因此检测α-AMY是临床诊断胰腺炎的一个良好指标。

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

血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来源于肝脏。

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增高常见于某些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增高也见于心肌梗塞的病人。

14.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A1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主要形式。

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LCAT)和从肝外组织清除游离胆固醇。

载脂蛋白A1是一个抗动脉搏粥样硬化的指标。

15.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成分。

ApoB的浓度与动脉硬化相关联,也是评价冠心病的有效指标。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一般具有比较高的ApoB水平。

16.α-羟丁酸脱氢酶心肌含有很高的HBDH,当心肌受损时大量HBDH释放入血,因此测定血中HBDH常用于心肌梗塞的辅助诊断。

17.甘油三酯甘油三酯为脂类物质,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糖尿病、肾病、胆管疾病以及由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的代谢异常也会引起甘油三酯含量改变。

18.β2-微球蛋白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BMG的浓度。

BMG的检测主要应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其准确性和敏感度均高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

特别用于肾移植后,如有排斥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可出现BMG增加;在肾功能衰竭、炎症时浓度可升高。

19.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广泛存在于人体的不同组织中,但血清中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主要来自于肝胆系统,现已证明GGT的升高与肝胆疾病有关,临床上常用于肝炎、胆管炎、胆囊炎等的辅助诊断。

胰腺疾病、糖尿病、心肌疾病亦可引起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升高。

20.尿酸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尿酸的含量。

增高:见于通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降低:见于恶性贫血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21.总蛋白血清蛋白通过影响血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来维持水在体内的正常分布。

血清蛋白的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合成障碍,蛋白的过分代谢以及蛋白的丢失如出血;升高常见于脱水。

22.钙血清钙增高常见于下列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增多症、代谢性骨病以及结节病引起肠道过量吸收钙而使血钙增高等。

血清钙降低常见于下列疾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吸收不良性低血钙症、佝偻病与软骨病等。

23.尿素增高:常见于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无尿,尿毒症前期,肝硬化,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24.D二聚体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1.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2.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3.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4.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疾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

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指标。

25.腺苷脱氨酶ADA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T淋巴细胞含量尤其丰富。

血清ADA活性升高见于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病人。

结合ALT或γ-GT,检测病人血清ADA活性对肝脏疾病诊断有独特价值。

26.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又叫激肽酶II,是一个双羧肽酶(EC 3.4.15.1),分子量大于129kDa,是单链含多醣残基和锌离子的多肽。

ACE存在于多种细胞,如神经细胞和肾小管基底细胞,内皮细胞多见,它附着于内皮细胞表面可被分解释放入血循环。

ACE可裂解血管紧张素I的羧基端,使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

ACE活性升高是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DD基因型与高血清ACE浓度相关,易导致心梗和心肌病。

用ACE抑制剂监测抗高血压药治疗时,检测ACE的浓度有利于抑制剂的用药量监控。

血清ACE活性明显升高对未治疗的活动期结节病患者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ACE活性明显增高时,又可以排除肉状瘤病,大部分可能是高雪氏(Gaucher’s)病。

其他如艾滋病、麻风病、糖尿病II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以及良性前列腺肿大都可能引起ACE 水平升高。

27.单胺氧化酶肝硬变、暴露性肝炎、肢端肥大症可引起MAO显著升高。

慢性肝炎、亚急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全身性进行性硬皮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可引起MAO轻度升高。

烧伤、高尿酸血症、应用MAO抑制剂可使MAO活性下降。

在脏器纤维化,特别是在肝硬化的时候,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会明显升高,所以,MAO被认为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非常有用的指标。

28.葡萄糖(己糖激酶法)葡萄糖是存在于人体血液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

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其它各种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颅内高压、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脱水引起高血糖。

病理性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肝病、用降糖药物过量、尿毒症晚期、严重营养不良、肝脏疾病等。

29.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中,按含量的多少依次为心脏、肝、肌肉组织和肾,上述组织的损伤会引起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增高。

在心肌梗塞48-60小时后,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会达到高峰;一些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病毒性肝炎等也会引起AST的增高。

30.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E包含于极低密度、高密度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配体中。

载脂蛋白E在脂类代谢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对脂类代谢类疾病有辅助诊断作用。

31.脂蛋白(a)脂蛋白(a)[Lp(a)]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2.胆固醇胆固醇是一种存在于血、胆汁和大脑中的脂肪物质,是合成胆汁酸、类固醇和维生素D的必备物质。

临床上测定胆固醇主要用于高脂血症的诊断和分类。

其它疾病如肝脏疾病和甲状腺疾病也会引起胆固醇的变化。

33.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MA是心肌梗死发生前诊断心肌缺血的一个早期标志物。

本试剂适用于急性心肌缺血的辅助诊断,对排除急性冠状综合征(ACS)以及ACS危险性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34.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胆、肾、小肠以及子宫肌层内含量最多。

血LAP显著升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中度升高常见于慢性肝炎、孕妇和习惯饮酒者。

35.肌红蛋白肌红蛋白(Myo)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心肌及骨骼肌中,是一种小分子量氧结合蛋白,在肌细胞内具转运和储存氧的作用,是肌细胞损伤后较敏感的标志物。

肌红蛋白在正常人的血清中含量甚微。

当心肌和骨骼肌受损时可从受损的肌细胞中释放出来。

由于其分子量小,很容易较早地释放入血循环,AMI患者在发病后2-3小时肌红蛋白即开始升高,7-10小时达峰,约24小时恢复至参考范围,所以Myo成为近年来测定AMI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