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

摘要:国内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治疗主要还是以药物为主,然而对于难治性GERD患者则有外科治疗的适应证。从外科的角度,GERD主要是胃食管结合部抗反流屏障的减弱,腹腔镜抗反流手术主要就是通过胃底折叠来加强和修补抗反流屏障,但该手术在国内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国内GERD外科治疗现状、为什么要做外科手术、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并发症、手术疗效、复发等GERD外科治疗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

引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我国老年人群反流性食管炎(RE)检出率约为8.9%。老年GERD的主要原因为食管胃结合部(EGJ)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食管廓清能力下降、胃排空能力降低、腹内压升高等。此外,部分老年人群合并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可能长期口服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或茶碱类药物,此类药物会造成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从而诱发或加重反流症状。

GERD的治疗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质子泵抑制剂(PPI)最为常用,但有30%的患者对该类药物应用效果不佳,且长期使用PPI的安全性目前也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是一种新型抑酸药物,研究证实该药物在食管炎黏膜愈合率及反流症状控制方面不弱于PPI,但该药可能导致高胃泌素血症,长期服药的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解剖或神经层面存在的问题,往往需维持用药,而服药成本过高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最终可能导致老年患者依从性下降,影响最终治疗效果。探讨老年人群GERD的非药物治疗则显得十分必要。

1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的历史和现状

GERD的治疗方法从易到难分别是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

手术。GERD的外科治疗在西方历史比较悠久。1951年,Allison首次报道通过食

管裂孔疝修补来控制胃食管反流症状,开启了人类以外科手段控制反流的时代。1956年Nissen首次报道利用胃底360°包绕远端食管来达到控制反流的目的,

自此以胃底折叠术为主流的抗反流手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91年,抗反流手术

进入腹腔镜时代,手术损伤明显减少,国际上抗反流手术数量出现井喷,美国抗

反流手术一年的总数量最高可达3万例。我国的医学教育在GERD的外科治疗方

面长期存在不足,临床对其认知水平一直较低,抗反流外科手术开展数量较少,

与国际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可喜的是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

轮教材《外科学》已加入GERD外科治疗的内容,这对于普及医学生对GERD外科

治疗的认识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2发病因素

年龄≥50岁、吸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和肥胖等危险因素可导致

抗反流屏障出现结构和功能障碍,促使GERD发生。胃食管结合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GEJ)是抗反流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亦是反

流发生的最主要解剖部位和抗反流手术主要靶点。GEJ多个结构,包括下食管括

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的顺应性及其产生的腔内压力,膈

肌脚即食管裂孔的顺应性及其产生的腔外压力,膈食管膜的完整性将腹段食管固

定于食管裂孔,腹段食管及其与胃底组成His角(为锐角)构成的抗反流“阀瓣”等,这些结构的任一抗反流能力下降均可导致反流增加。特别是GEJ向后纵隔移位,进入异常增大的食管裂孔,形成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 , HH),可

使抗反流结构出现多重障碍。GERD病人较非GERD易合并HH。研究显示,50%~90%的GERD病人合并HH,而非GERD病人合并HH比例较低。一过性抗反流功能下

降是导致偶发反流症状的常见原因。这种一过性功能障碍通常可逆。不可逆的抗

反流功能和(或)结构障碍,突出表现为贲门不可逆性松弛和HH,是导致GERD

成为慢性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人群中HH发生率为10%~50%。胃镜检查显示,正常对照、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和反流性食管炎病人HH的检出率分别为21.2%、60.4%和78.1%。年龄>

59岁者HH检出率明显增加。提示多数HH在出现GERD症状前发生。部分病人则

先出现GERD症状,或再逐渐出现HH。故无症状或无食管炎的HH病人可能会在随

访中出现症状而演变为GERD。

3胃食管反流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目前经典的抗反流手术仍然是胃底折叠术,而胃底折叠的方式主要分为全胃

底折叠和部分胃底折叠,全胃底折叠包括经典短松Nissen胃底折叠和Nissen-Rossetti胃底折叠,部分胃底折叠的术式则比较多,包括Toupet、Dor、Thal、Belsey、Hill等术式。完全胃底折叠虽然疗效略为持久,但吞咽困难及腹胀等术

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部分胃底折叠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完全折叠相比有所

降低,但其疗效持久性也略低于完全折叠。2018年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开展了腹

腔镜新型W-H胃底折叠术,该术式不离断胃短血管,强化了食管裂孔的修复,在His角和膈食管膜重建的基础上进行前置90°加后置90°胃底折叠,形成了更加

接近生理形态的食管左侧方180°折叠,术后随访1年显示其与经典胃底折叠术

具有同样显著的症状控制率和PPI停药率,且术后吞咽困难及气体相关并发症明

显减少,同时因注重缝合固定,使结构更加牢固,术后近期复发率并无增高,具

有替代经典胃底折叠术的潜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清腹腔镜、3D腹腔镜乃至手术机器人逐渐进

入临床应用,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抗反流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最

为明显的是增强了可视性,具有高清的三维图像,改善了人体工程学和器械关节,使腔镜下操作更加灵活,同时改善了术者的手术体验,能坐着远距离遥控进行手术。长期随访结果显示,与腹腔镜相比,机器人抗反流手术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手术的总费用明显增高。腹腔镜磁性食管括约肌增强手术(magnetic

sphincter augmentation,MS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难治性GERD治疗方法,目前

的研究显示其手术效果相当或优于胃底折叠术。虽然MSA存在植入磁环后腐蚀食

管的风险以及核磁检查禁忌,该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结语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是目前GERD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存

在一定局限:首先,药物常需维持治疗,老年人认知及反应能力减退,长期服药

依从性较差。其次,部分老年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代谢。第三,老年患者常合并中重度食管裂孔疝等明显解剖结构异常,单用PPI效果欠佳,往往需配合使用胃肠动力药或抑酸药,长期服药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非药物性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各类临床研究的深入,GERD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不断拓展,尤其是内镜治疗手段多样,可在保证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传统手术带来的并发症,给予患者更多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汪忠镐,吴继敏,胡志伟,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9):30-56.

[2]汪忠镐,胡志伟.胃食管反流病及其食管外反流:一个常被忽视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1):5-11.

[3]吴继敏.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术式的演变和展望[J].中华外科杂

志,2020,58(9):677-682.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知识,包括胃食管反流病的分型、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及预防。希望通过学习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学会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初步诊断及正确用药。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怎么引起的?在门店里患胃食反流病的顾客都有哪些症状?该怎样治疗?) 定义: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反酸等及食管外症状(咽喉炎、声嘶、肺炎、咳嗽、哮喘等)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分型:糜烂性食管炎(RE)(该型临床最常见) 非糜烂性反流食管炎(NERD) Barrett食管(BE)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1)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最主要的是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2)食管对反流物清除能力下降 3)食管粘膜屏障功能降低,烟、酒、药物等对黏膜的刺激。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反酸、烧心 发作特点:a.烧心和反酸常在餐后1小时发生(所以一般抑酸剂都是空腹服用,饭前半小时左右,在服用后1.5h-2h血药浓度达到高峰) b.卧位、弯腰或夜间入睡时发生或加重 非典型症状:胸骨后疼痛、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吞咽困难(食管狭窄和食管痉挛)(胸骨位置:胸骨就位于胸廓前面两侧肋骨之间,上面是胸骨上窝,下面是剑突。胸骨上窝的位置,从喉结处往下摸,摸到骨头的上缘时就可以摸到一个夹在两侧锁骨头之间的小窝,那就是了。)

1.烧心和反酸 烧心,是指胸骨后和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端向上延伸,多在餐后一小时出现,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易发生;反流入口腔的胃内容物常呈酸性称为反酸,反酸常伴烧心,是本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 2.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有严重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时可出现吞咽疼痛,是由酸性反流物刺激食管上皮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所引起。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又可吞咽困难,且发生食管狭窄时,吞咽困难持续加重。

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精简背诵版)

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精简背诵版) 病例分析 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该病例的诊断包括吸烟、咳嗽、咳痰、冬秋季发作、双肺干湿性啰音和桶状胸。需要鉴别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弥漫性泛支气管炎和特发性肺纤维化。进一步检查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血气检查、胸部CT、痰涂片、痰培养、药敏以及 肺纤支镜。治疗原则包括稳定期的戒烟、氧疗、康复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药敏抗生素,急性期需要通畅气道、抗感染治疗、持续低流量给氧以及合并肺心病、右心衰治疗。 2、肺炎 该病例的诊断包括受凉、疲劳、醉酒感染、咳嗽咳痰(脓性)、发热(高热、寒战)、肺实变(语音震颤)和湿性啰音,WBC↑中性粒、核左移以及X线(大片状渗出或实变影、胸腔积液)。需要鉴别各种致病菌引起的肺炎之间的鉴别、肺结核、

急性肺脓肿、肺癌和急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检查需要进行病原学(痰涂片、痰培养、药敏)、胸部CT、肺纤支镜、血气分 析以及肝肾功能。治疗原则包括休息对症(退热、止咳、祛痰、吸氧)、抗感染(药敏)以及重症治疗(抗休克、机械通气)。 3、支气管哮喘 该病例的诊断包括变应原(冷空气、化学刺激、花粉)、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痰、哮鸣音(呼气相)以及哮喘家族史。需要鉴别心源性哮喘、COPD、支气管肺癌以及支气 管扩张。进一步检查需要进行肺功能、血气分析以及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治疗原则包括脱离过敏原、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感染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 4、支气管肺癌 该病例的诊断包括老年吸烟男性、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杵状指以及X线(团块状阴影)。需要鉴别肺结核、肺部良 性肿瘤、肺囊肿继发感染。进一步检查需要进行胸部CT(增强)、支气管镜活检、肿瘤标记物以及痰找瘤细胞。治疗原则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

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 胃食管反流病(简称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烧心?反酸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来说,胃内贮存着胃酸,十二指肠腔内有胆汁液,这些都是消化液,可消化进食的肉类或其他食物。胃肉天生有层象瓷器层样的粘膜屏障保护,因此胃酸呆在胃内很安全。当进食时,大量胃酸分泌消化胃腔内的食物,将胃酸中和后排入十二指肠再进一步被该处胆汁的作用继续消化直到经小肠吸收后残渣变成粪便排出。若胃液反流入食管腔,食管无瓷器样的粘膜保护层,胃酸就会腐蚀破坏食管粘膜引起糜烂、溃疡。 疾病分类 胃食管反流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食管是否有明显破坏可分两种类型: 食管黏膜无明显病变者称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即所谓的“病症性反流”; 有明显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者,则称反流性食管炎(RE),即所谓的“病理性反流”?临床上通称的“胃食管反流病”多指NERD。过去认为病症性反流 (NERD)是病理性反流(RE)的轻型,胃食管反流病的发展过程是从NERD到RE,然后演变到Barrett食管(BE)与食管腺癌。最近的研究倾向于将NERD、RE和BE视为三种独立的疾病,每种疾病均有自己单独的发病机制和并发症,相互之间几乎无关?所以,许多患者诊断为该病时心理负担较重,怕病程进展加重变为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其实并不需要有这种担心。RE病变虽然较NERD重,但治疗效果反应反而优于NERD。目前尚没有证据支持NERD会逐渐发展为RE,也不能证明BE是由RE或NERD演变而来。 也可根据反流物的类型区分为酸反流或碱反流。前者是胃酸反流所致,治疗上抑酸效果较好,后者主要为十二指肠胆汁液反流,抑酸治疗疗效不佳。 发病原因 胃食管反流病是食管贲门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增强的结果?人体在成长过程中,开始进食时都有反流,如婴儿喝完奶后都会反呕,有经验的妈妈会将宝宝抱直拍拍后背让奶水顺利流入胃腔中。婴儿胃酸很少,虽然喝奶后胃内容物随奶水反流入食管甚或口腔,但反流物是奶水不会造成对食管粘膜的损害。成长过程中,胃肠道的蠕动也是一种驯化过程,慢慢形成了一种单行道,进食后食物只能往往胃腔、小肠方向走,不会逆蠕动走,如果长大后还是出现乱走的现象,就是胃肠功能紊乱,在食管就会引起反流病。 一般人理解在食管下端和胃腔相连处有道“门”称之为贲门,这扇门只容许食物从食管进入胃,而阻止胃内容物由胃进入食管,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胃酸对食管粘膜的破坏,如果没有了这道门(如胃手术后)或这扇门损坏了,就失去了把门功能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Barrett食管、食管裂孔疝就容易造成这扇门损坏,从而易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其实食管胃之间虽然有贲门,但并不是真正的“门”,它是由包绕著食管下端的肌肉构成称食管下括约肌(LES)。正常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一、概述 (一)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二)流行病学 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 (三)分类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其中NERD最常见。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诱因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 (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

1. 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 2. 食管清除反流物功能降低: 3. 食管黏膜屏障作用减弱: 长期吸烟、饮酒及刺激性食物等可使食管黏膜抵御反流物的损害能力下降。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断 1.临床表现: 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 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的不典型症状;胸痛由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发生在胸骨后。 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症状和牙蚀症等。 2.辅助检查: 的严重程度及排除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反流的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有效的工具。

状拟诊GERD或疑有反流相关食管外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阴性时,可采用PPI诊断性治疗。对表现为食管症状的患者,服用标准剂量PPI,如奥美拉唑20mg、 2次/d,疗程2~4周,治疗的最后一周如症状完全消失或仅有1次轻度的反流症状,则可诊断为 PPI试验阳性。 方法,包括食管pH监测、食管阻抗pH监测和无线胶囊监测,对未使用PPI的患者可选择该项检查以明确食管存在酸反流并指导治疗。 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的频率以及上食管括约肌的功能。 及胃食管反流,对诊断有补充作用,有助于鉴别诊断,但敏感性较低,不被推荐为GERD的诊断方法。 (二)诊断标准与诊断流程 1.诊断标准:

胃食管反流病怎样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胃食管反流病应该吃什么药。 *胃食管反流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GERD的非手术治疗对有明显反流病史而不能测食管pH 的病人,可采用抗反流试验治疗,来了解病人情况。其方法是服用PPI,如泮托拉唑40mg,奥美拉唑20mg或兰索拉唑30mg,1~2次/d,8~12周。如病情无进步,应在继续治疗中测定pH。采用双电极导管,一在胃内,一在食管下端,以观察胃酸抑制是否充分,评估食管酸暴露情况,并明确症状与反流的关系。 对已确诊为GERD的病人,应首先采用内科疗法。内科治疗的目的就是消除症状,包括使食管炎愈合,防止食管狭窄或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在慢性病人,维持症状的控制。 非手术治疗的原则是:①减少胃食管反流;②减低反流物的酸度;③增强食管的清除能力;④保护食管黏膜。 (1)改变生活方式:GERD病人改变生活方式和用药同等重要,轻症和间歇发作症状的病人,仅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便可奏效。

①改变饮食结构、进食习惯和控制体重:GERD病人应以高 蛋白、低脂肪食物为主,并减少每餐的食量,避免摄入脂肪含量大的食物,如肥肉和油炸食品。避免用巧克力和驱风剂,如薄荷制剂。少食粗糙食物,如玉米食品、甜食、酸性食物等。避免饮茶和咖啡等饮料,而牛奶是很好的食品。戒除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睡眠前2~3h尽量不进食。肥胖的病人应尽量减轻体重,达到合理的水平,有助于减轻反流。 ②体位:在非睡眠时,宜多采取直立位,避免弯腰扫地和用力提重物等。睡眠时,应取半卧位。简单的半卧位是垫高床头约30°,但此种卧位易于下滑,最好是后背和床尾均垫高。避免穿紧身衣服。 ③戒烟酒烟:酒影响食管清除酸,并降低LES张力,反流症状严重者应力求戒除吸烟和饮酒,特别是烈性酒的习惯。 ④避免服用促使反流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茶碱、安定、多巴胺、黄体酮、鸦片类药物等,均在禁用之列。一些年老GERD 病人,常同时服用治疗冠心病药物,如钙通道阻断药,产生治疗矛盾,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药物的取舍。 (2)药物治疗:应用药物是治疗GERD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低胃内容物的酸度和量;增强抗反流屏障 能力;加强食管酸清除力;增强胃排空能力;增强幽门括约肌张力,防止十二指肠胃反流;在有炎症的食管黏膜上形成保护层,以促 进炎症愈合。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

胃食管反流病的手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手术治疗 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食管微量射频治疗、内镜腔内胃成形术、全层折叠术等。 胃镜下腔内折叠术(ELGP)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将缝合器安装在胃镜前端,于直视下在齿状线附近缝合胃壁组织形成皱褶,增加贲门附近紧张度,使皱褶阻挡反流,发挥治疗作用。 射频治疗用于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是镜下的微创治疗,通过热能治疗后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厚度,灭活神经末梢,使迷走神经受体失活,胶原组织收缩,从而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厚度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减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起到防止胃食管反流的效果。食管微量射频治疗技术在国外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已有数年。我们首先引入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仪,在国内首次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射频治疗。 射频治疗操作方法:静脉诱导麻醉,胃镜下确定胃食管连接部位,将射频治疗导管置于治疗部位,应用射频治疗仪多层面、多点射频治疗。该技术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带来了更为简捷的治疗,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恢复快等突出特点。外科手术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复发作,无法停药,甚至少数患者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无法缓解,尤其有食管裂孔疝患者,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对于严重或顽固的GERD以往需外科或腹腔镜下手术治疗。 外科方法短期疗效明显,症状缓解迅速,约可获得90%的烧心和反食症状缓解率,但远期疗效尚不理想,而且疗效受手术经验影响很大。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是目前首选的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方法。对表现有呼吸道症状患者,尤其有哮喘样发作患者,在不除外其他致哮喘因素存在时,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外,应适当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并禁服心得安、倍他乐克等β2,受体阻滞剂。我科于国内成立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并于国内首家引进美国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仪。具有日本电子胃镜及图文系统、荷兰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仪、丹麦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GERD)即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嗳气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外组织的损害。 食管病变可并发食管糜烂、溃疡、食管癌等。食管外表现可见有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慢性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等,以及非心源性胸背痛、突发性耳聋等表现。 根据目前临床现状分析,药物治疗存在停药复发,长期服用产生副作用。手术治疗效果佳,但远期效果受手术者经验影响较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更造成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时发时止的尴尬现状。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据病情的轻重程度,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和内镜治疗。 1、胃食管反流病不论轻重,首先应该做的都是调整生活方式,这是所有治疗的基础。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能提高其他治疗的疗效,而且可以明显降低停药后胃食管反流的复发率。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有时的确很困难,但为了对疾病治疗有利,应逐渐调整生活习惯,持之以恒也必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膳食指导 合理的膳食结构与习惯,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反流的发生,减少食物刺激导致的胃酸分泌过剩,改善食管胃运动功能抑制酸反流,促进食管及胃的排酸功能,保护受伤的食道黏膜。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以减轻反流: 1)避免食用高脂食物、巧克力、咖啡、全脂牛奶、蛋黄、干果,高脂肪餐会延迟胃的排空功能,并可以作用于食道下端括约肌,导致酸反流增加。 2)避免高蛋白质饮食,或者过多进食肉类、鱼类,高蛋白、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可以通过刺激胃泌素而使酸分泌亢进,故要避免此类饮食。 3)避免进食高温油炸食品,减少油脂的摄入。 4)避免食用柑橘类果品、甜瓜、番茄汁、绿茶,以及高浓度的酒精饮料,减少对食管黏膜的刺激。 5)注重膳食平衡,主食的量要大于辅食。 6)吃饭要慢,不要狼吞虎咽,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改善习惯 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在生活习惯中有很多是容易诱发疾病发生和加重的。例如吸烟、饮酒、肥胖等问题。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消除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发挥预防保健的作用。 为了缓解胃食管反流,平时要做到: 1)减少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如紧束腰带、便秘; 2)为减少夜间及卧位时所发生的反流,可适当抬高床头。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全文)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全文)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开展最多的减重术式[1]。相比腹腔镜Roux-en-Y 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LSG 的减重降糖效果同样明确,而且不改变胃肠道的走行,手术操作简单,术后不易出现营养缺乏等远期并发症[2]。然而,LSG术后患者更易出现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症状[3,4],表现为食物反流、反酸、烧心、呕吐,包括术前既有GERD患者症状加重和术前没有GERD患者的新发反流。目前,围绕LSG术后的胃食管反流问题,全世界已经开展了诸多研究,随着外科医生对术后GERD的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GERD治疗手段不断问世。本文就近年来LSG术后GERD 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一、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高发的原因 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进入胸腔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其症状主要有烧心、反流、反酸、嗳气等。正常人也会偶尔出现反流情况,其原因是食管下段括约肌一过性松弛(transien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TLESR)[5]。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是食管最重要的抗反流机制,由胃食管结合部的多种肌纤维组合而成,形成一个高压带,此处压力既高于胃腔,又高于食管中上

端,起到强力抗反流作用[6]。而GERD患者,其LES的压力通常较正常人低,胃中酸液与内容物更容易突破这一屏障,涌入食管乃至口咽部,导致反流症状频繁出现。 LSG术后的患者更易发生GERD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LSG术中去除了大部分胃底胃体后,残胃的容积较术前大大减小,胃内压力升高,胃顺应性下降[7],一旦进食过快,易导致反流。(2)在LSG术中,切割胃底时不可避免地会损伤LES的胃套索纤维,破坏LES的完整性,导致其压力降低,引起反流[8]。(3)正常形态下的胃底在充盈时可以超过His 角,通过形成一个锐角活瓣对胃食管结合部产生压迫,提高胃食管结合部处的压力,起到抗反流作用。His角越锐利,这种活瓣的压迫作用就越强。而LSG术中需要切除胃底,在这之后,His角的形状很可能变钝,胃底的压迫也变弱,使得His角的抗反流作用被破坏。(4)部分患者术前即存在食管裂孔疝,LSG术中如果没有探查患者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术后患者的袖状胃相较术前会更容易疝入胸腔,引起反流症状。 而且,胃底被切除后,残胃无法进行胃底折叠手术——抗反流的金标准手术,导致患者无法获得面向普通反流患者的标准外科治疗。 二、袖状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经典治疗方式

胸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胸外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目录 气管、隆突肿瘤 (3) 一.疾病相关情况 (3)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4)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5) 贲门失弛缓症 (5) 一.疾病相关情况 (5)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6)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7) 食管裂孔疝 (7) 一.疾病相关情况 (7)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8)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8) 肺大疱/气胸 (9) 一.疾病相关情况 (9)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9)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10) 支气管扩张 (10) 一.疾病相关情况 (10)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 (11)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 (12) 胸外伤 (12) 一.疾病相关情况 (13) 二.分级诊疗指南 (13)

气管、隆突肿瘤 一.疾病相关情况 (一)定义: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止于隆突顶点,长约11-13cm,由18-22个软骨和其间的纤维平滑肌组织构成其前壁及两侧壁,膜样纤维平滑肌构成其后壁的管状器官,发生于该部位的肿瘤统称为气管肿瘤;气管肿瘤发病率低,肿瘤组织学类型与肺癌有明显区别,治疗相对较困难。隆突肿瘤更为少见,且多为继发性肿瘤,治疗方法与气管肿瘤治疗类似,故一并讨论。 (二)分类:1.原发性肿瘤; 2.继发性肿瘤。 (三)临床表现: 1.活动后气促:通常逐渐加重,但进展缓慢; 2.反复刺激性咳嗽,喘息、喘鸣,反复呼吸道梗阻。 3.部分患者有咯血; 4.反复发作单侧或双侧肺炎,多数对抗生素或物理治疗有效; 5.多种肿瘤都可能累及气管,需要手术治疗的继发肿瘤不多,且手术范围广,难度大,包括喉癌、支气管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等直接侵润。其表现既有原发肿瘤症状,也有气管肿瘤表现。 (四)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具有上述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或见反复单侧、双侧炎症,CT检查见气管受压或狭窄,或见凸向气

临床路径-消化内科

临床路径-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原因不明的呕吐、胸及上腹痛、反酸、烧心,小婴儿可有喂食困难、营养不良、发育停滞等症状,对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的哮喘等,应当考虑GERD可能。 2.实验室检查:通过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下端24小时pH值监测;胃镜检查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体位治疗。 2.饮食治疗。 3.药物治疗:胃肠促动力剂、抑酸剂、黏膜保护剂。

4.外科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1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隐血;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电解质; (4)食管下端24小时pH值监测。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 (2)胸部、腹部平片; (3)腹部B超; (4)食管钡餐造影;

(5)胃镜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胃肠促动力剂。 2.抑酸剂。 3.黏膜保护剂。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 2.除外其他疾病。 3.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其他疾病,需要处理干预。 2.内科保守治疗失败需外科干预。 二、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表单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 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3–5天

胃食管反流病知识及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一、引言 为了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证据进行综合评估和对诊断、治疗中的争议作出应答,八位对GERD和GERD相关疾病治疗和调查很有研究的临床胃肠病专家被召集在一起组成专门小组。这一小组的产生反映了增长中的认识,即专家有责任将最新的相关准确指南传输给同行。专家小组认明了以下最迫切需要教学的领域: ●在GERD处理中非处方药治疗起什么作用? ●Barrett 食管病人发生腺癌的危险性有多大? ●胃底折叠术对术后对进一步内科治疗需求有何影响?是否影响食管腺癌发生的危险性? ●GERD病人何时需要进行转诊、内镜检查或手术? ●GERD内镜治疗有效的证据是什么?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的疗效是否存在重要的临床差异? ●GERD与食管外肺部病症有什么关系? 该专门小组遵从和评估了现有证据,取得了可被同行和公众共享的推荐共识。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特征 GERD是高流行率的胃肠道疾病,是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最常见疾病之一。GERD的诊断是根据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多种病症和体征的联合临床表现。烧心是GERD的最主要病症,其他表现包括反酸和吞咽困难。一些GERD病人可无病症,而另一些可有非典型的病症,包括心绞痛样疼痛或呼吸道病症。虽然暂时或偶尔烧心很常见,但GERD病人有频发、反复和长期的反流病症,通常发生在夜间。 (一)病理生理学 有短暂烧心(如餐后)的个体与GERD病人间的病理生理学根底差异尚不清楚。反流的发生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LES)短暂松弛、LES压力降低而致自发性反流或腹压的增加。健康个体平均LES压力稍高于GERD病人,但仅根据LES压力缺乏以预测GERD。反流物去除(食管蠕动)和酸抵抗(唾液pH、食管上皮、碳酸氢盐分泌)是重要因素,胃液特性和产生的胃液量也被认为在GERD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与反流有关的外源性因素包括饮食、吸烟和某些药物。GERD的并发症有多种,包括糜烂性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溃疡、Barrett 食管(食管肠化生)、肺吸入和食管腺癌。 (二)疾病的负担 GERD可发生于所有年龄的人,虽然中老年人最常就医。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性别、种族不同而有差异。例如与女人相比,男人食管炎的发病率高1倍,Barrett食管高10倍以上。与非白种人相比,白种人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的发病率高数倍。 GERD的流行病学评估用烧心作为测量标志。1976年在美国健康成人进行的横断性调查显示,7% 的个体每天有烧心,14%每周有烧心,15%每月有烧心。孕妇的烧心率最高。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手术医生:XXX 手术助理:XXX 手术记录: 患者XXX,男性,XX岁,因长期胃酸逆流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明显,经临床检查和评估后,决定进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 患者于当日入院并接受全身麻醉。手术开始前,经导尿管插入以及局部消毒等常规操作后,患者被安置在仰卧位上,双上肢外展,头部略向后仰,腹部手术区域进行消毒。 切口选择:在脐部进行约1cm的切口,用于腹腔镜器械插入和观察。在右上腹部进行一个约0.5cm的切口,用于辅助插入器械。 手术操作顺序如下: 1. 插入腹腔镜:将腹腔镜通过脐部切口插入腹腔,观察腹腔内器官情况。 2. 操作器械插入:通过右上腹部切口插入辅助器械,用于操作和控制胃底组织。 3. 清理胃底:使用器械将胃底组织托起,清理胃底表面的黏液和异

物。 4. 折叠胃底:将胃底组织进行适当的折叠,使其与食管连接处更紧密,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 5. 确认操作效果:通过腹腔镜观察,确保胃底折叠的位置和程度达到预期效果。 6. 结束手术:将器械逐个取出,拔除腹腔镜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明显异常。手术时间约为XX分钟。 术后,患者转入恢复室观察,并按照术后护理要求进行护理。恢复期间,患者需遵循医嘱,饮食上逐渐恢复,并继续服用抗酸药物进行胃酸的调节。 术后第X天,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不适症状,术口愈合良好。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将进行术后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持久性。 本次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操作顺利完成,手术效果满意,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期待患者能够在术后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 以上为本次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手术记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

病例分析——胃食管反流病

第三章病例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 概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1. 2. 为间歇性发生。反流物刺激引起食管痉挛,造成胸骨后疼痛,酷似心绞痛。 3.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包括无季节性夜间哮喘、咳嗽、睡醒后声嘶等。 4.并发症:①食管狭窄;②Barrett食管;③上消化道出血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活检:诊断GERD的一线方法。但是NERD一般无特异性的变化或者仅有极轻微的变化。 验: 1.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下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病程长。食管吞钡可见“鸟嘴征”。食管镜可见食管扩张,贲门部闭合,但食管镜可通过。 2.食管癌:多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痛,反流,呕吐,一般病程较短,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活检可明确。 3.食管瘢痕狭窄:有吞食腐蚀剂

病史,多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钡餐显示食管不规则线状狭窄,管壁僵硬,粘膜消失。内镜检查可明确。 4.其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冠心病、纵隔肿瘤等,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不难鉴别。进一步检查消化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胆汁监测、食管下段测压、食管吞钡检查、胸部增强CT检查、食管脱落细胞检查等。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 1.抬高 二、 物治疗◆题例 5mm, 炎 (1) 鸟嘴征” PPI 实验性治疗,如有进一步提示可查胸部CT等进一步除外其他疾病。 4.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 1.抬高床头、避免进餐后立即卧床; 2.戒烟、禁酒,避免高脂饮食、刺激性食物;二、药物治疗 1.抑酸治疗 2.促动力药 3.胃黏膜保护药 4.维持药物治疗

长期咳嗽、咽部不适、反酸烧心!可能是得了这个病!

长期咳嗽、咽部不适、反酸烧心!可能是得了这个病! 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感觉到胸骨后烧灼样的不舒服,或者是烧灼样的疼痛,会感觉到酸性的液体从胃里面流到口腔,甚至会上窜到鼻子,会引起一些呛咳。 胸骨后或者上腹部有烧心、灼热的感觉,尤其是在吃完饭一小时左右。如果在吃完饭就躺下,或是弯腰,或者是做剧烈的运动,使得症状就会加重。 在吞咽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吞咽不畅,这种吞咽不畅,没有进行性地加重,而是出现时好时坏,间歇性的发作…… 如果出现上述这些情况,那就需要注意了,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裂孔疝发生率正逐年上升。然而大家对这两种病的认知率不高,加上有的重病人缺乏典型症状,所以很多患者长期受此病困扰,但主动就诊的是少数,得到正确诊治的更是少之又少。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在人体中,食管和胃之间存在食管下括约肌、膈肌脚等结构,能够防止胃内的食物逆流进入食管。当腹内压或者胃内压升高时,这些抗反流的屏障受损,酸性的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咽部,造成各种不适症状,称之为“胃食管反流病”。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指的是双倍剂量抑酸药物治疗8周后反流、烧心等症状仍无明显改善,或抑酸剂治疗虽然有效,但不愿长期服药,甚至继发精神、心理等问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时需要进一步行“食管测压+反流检测”等检查。 什么是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人体解剖中,食管由

胸腔经过膈肌的食管裂孔穿入腹腔,除食管之外的腹腔脏器组织通过食管裂孔向上进入胸腔,便形成了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的病因 人体解剖中,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结构,食管由胸腔经过膈肌的食管裂孔穿入腹腔,但是由于腹内压升高或是食管瘢痕缩短以及年龄增长食管裂孔自然扩大等因素,除食管之外的腹腔脏器组织通过食管裂孔向上进入胸腔,便形成了食管裂孔疝。 疾病症状 (一)胃食管反流 1.反流和烧心 反流常伴烧心感,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还可伴恶心、嗳气。 2.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 有食管溃疡时可出现吞咽疼痛。反流物刺激可引起食管疼痛。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部分患者又可出现吞咽困难。 3.其他 反流物刺激咽部黏膜可引起咽喉炎,出现声嘶,咽部不适或异物感。吸入呼吸道可发生咳嗽。个别患者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 (二)食管裂孔疝 较小的疝症状不明显,若疝块较大,可能会有以下表现: 典型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外科诊疗共识(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外科诊疗共识(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2006年、2007年和2014年我国发布了GERD内科诊治指南[2,3,4],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由于外科手术干预在GERD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迫切需要国内外科诊疗共识意见来规范治疗,为从事本专业的临床医师提供诊疗纲领,指导相关学科专业医师正确认识和处理此类疾病。 一、定义及症状 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或并发症[5]。GERD的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流,烧心指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不典型症状有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GERD还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鼻窦炎、复发性中耳炎、哮喘和牙蚀症等。对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部分合并贫血。 二、分型 GERD临床上一般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或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非糜烂性食管炎(non-erosive refiux disease,NERD)和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3种类型[5]。 三、病因

正常情况下,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当前者防御机制下降或者后者攻击作用增强,平衡打破,就可能导致GERD。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失调致抗反流能力减弱以及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等。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包括上皮前、上皮及上皮后屏障。当屏障功能受损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亦可致RE。各种原因引起的胃排空不良可以使近端胃扩张,引发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ransi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TLESR),是反流形成的诱因之一。引起GERD的机制是复杂的,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 四、诊断 GERD诊断标准:(1)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症状者;(2)质子泵抑制剂实验阳性者;(3)内镜检查提示RE阳性者;(4)24 h食管pH监测阳性者;(5)GredQ量表对烧心、反流、上腹痛、恶心、有无睡眠障碍和是否需要服用非处方药物这6项症状在1周内的发作频率进行评分,将烧心、反流、有无睡眠障碍和非处方药物服用频率按0、1、2~3、4~7 d分别评为0、1、2、3分;(6)将上腹痛和恶心的发作频率,按0、1、2~3、4~ 7d分别评为3、2、1、0分,总分18分,≥8分即可诊断为GERD[7] ;(7)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可明确是否合并食管裂孔疝。其36通道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含36个固态环周压力测量通道,每通道包括12个由电容式压力感受器构成的环绕测压点,可对整段食管的张力及蠕动收缩情况进行同步监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食管测压主要表现为食管下段出现双

2023胃食管反流病MUSE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2023胃食管反流病MUSE内镜下胃底折叠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或以上部位,进入口腔(包括喉部)或肺,引起相关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尽管GERD的药物治疗的疗效较好,但仍有约40%的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无应答或应答不完全。有研究发现,即使在食管炎愈合后应用PPI或新型抑酸药物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维持治疗6个月,仍分别有16.8%和5.1%的患者食管炎复发。因此,对于存在食管裂孔疝、经正规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停药后症状反复出现、需长期依赖药物治疗或疾病进展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因治疗药物发生难以接受的不良反应的GERD,可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MUSE内镜下胃底折叠术(以下简称“MUSE手术”)是一种融合超声与内镜下抗反流微创技术、用于治疗中重度GERD的新型手术。该手术操作步骤较多,需要通过培训学习并取得相关资质方可进行临床治疗。目前国内外关于MUSE手术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有限,手术培训和术中规范操作尚缺乏共识指导。本共识意见参考国内外文献,由国内有操作经验的专家讨论制定,为该技术在国内开展培训与临床规范操作提供指导意见。 一、MUSE手术相关定义 MUSE手术由以色列Medigus公司研发。MUSE内镜系统由内镜钉合器主机、一次性内镜钉合器与相关配件组成。通过操作一次性内镜钉合器,

经口插入内镜、经过食管、在胃底翻转内镜、选择2个以上位置将胃底钉合到食管下段进行局部胃底折叠,如图1所示。通过将贲门区胃底部分包扎在食管下段周围来增加食管胃连接部位的压力,恢复食管胃角(又称His角)和胃食管阀瓣(GEFV),建立阻止胃食管反流的有效屏障,用于治疗中重度GERD。术后6个月患者PPI停药率可达64.6%~83.8%,术后4~5年PPI停药率仍保持在54.0%~69.4%。 GEFV是由位于胃食管连接部下方、贲门上部胃底侧的肌性黏膜皱襞组成的一个呈180°、扁半环形的功能性阀瓣,薄且可移动,正常状态下的GEFV 是牢固包绕在贲门周围的尖锐褶皱,当其褶皱松散或消失时称为GEFV受损。根据GEFV的内镜下不同表现可对其进行分级(临床常用Hill分级),行常规内镜检查后,翻转内镜、充分注气充盈胃腔、观察胃食管交界处。Ⅰ级为组织脊边缘明显,沿胃小弯侧紧密包绕内镜;Ⅱ级为可观察到组织脊边缘,但跟随呼吸动作偶有松放;Ⅲ级为组织脊不明显,且不能紧密包绕内镜;Ⅳ级为不存在组织脊,胃食管连接处开放,食管上皮易见。Ⅰ、Ⅱ级为正常GEFV,Ⅲ、Ⅳ级为异常GEFV。 二、MUSE内镜的构成与原理 见图2,MUSE内镜中的一次性内镜钉合器前端有一超声传感器,钉仓上有一超声反射镜,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超声传感器与超声反射镜之间的距离以确定钉合的食管-胃组织厚度,检查内镜顶端与钉仓是否对齐,从而引

执业医师外科学食管疾病

第三十九章食管疾病 第一节概述 食管(esophagus)是一长管状的肌性器官,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上方起至咽食管括约肌,下方止于胃食管连接部,成人长约25cm~30cm,中切牙距食管人El约15cm.食管有_叵个生理狭窄,即咽部、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及膈肌食管裂孔处。这三个狭窄是食管异物容易悴留的部位,也是食管发生腐蚀伤最严重的部位。为便于食管病变的定位及手术切口和方式的选择,将食管全长分为四段:从食管人口至胸骨切迹为颈段;胸骨切迹至气管分叉为上胸段;气管龄叉至贲门人口等分为二,分别为中胸段和下胸段。对跨段病变应以病变中点归段,如上下长度相等,则归人上一段。 食管壁全层厚约4mm,自管腔向外为粘膜、粘膜下、肌层和外膜。食管肌层由横纹肌翱平滑肌构成,食管上端5%全部为横纹肌,远端54%~62%为平滑肌,中间部分则为横纹肌和擎滑肌混合构成,因而食管平滑肌瘤多见于下段。食管外膜仅为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这给食管吻恰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 食管血供呈节段性,颈段食管由甲状腺下动脉分支,胸内段支气管分叉平面以上食管来旧主动脉弓发出的支气管动脉的食管分支,支气管分叉平面以下食管接受胸主动脉起始部食管固枵动脉及肋间动脉分支,胃食管连接部由胃后动脉及膈动脉分支供给。食管有丰富的粘膜及粘膜萨淋巴网,淋巴经垂直方向通过肌层引流至淋巴结,颈及上胸段食管引流至颈淋巴结,部分注入锁骨上淋巴结,胸段食管注入气管旁、纵隔淋巴结,下段食管注入腹腔淋巴结。 食管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迅速输送人胃内。食管存在两个括约肌,即食管上括约肌,亦称咽括约肌,主要由环咽肌组成,长约4cm,相当于第5至第6颈椎之间,距中切牙约l5cm,静息压力为35mmH9;食管末端括约肌为一功能性括约肌,并无解剖括约肌存在,但在食管胃连接部有一高压区,静息压力为l3"~30mmH9,明显高于食管腔内和胃内压。静息状态下,括约肌一般处于关闭状态,既阻滞空气由咽进入食管,也避免胃内容物反流。㈡食管无论是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吞咽困难是最突出的症状,其它症状为胸骨后烧灼感E疼痛、呕吐及呕血等,而体格检查多无阳性发现。只要仔细询问病史,80%的食管疾病可以根据病史作出初步诊断。 第二节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the cardia)是最常见的食管功能性疾病。过去称为贲门痉挛(cardiospasm),但经食管动力学研究,发现食管末端括约肌压力并未增高,而是在吞咽时不松弛,食管体缺乏蠕动,造成吞咽困难。因而,国外多用食管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the esopha- gus)命名,我国在全国第一次食管良性疾病学术会上决定用贲门失弛缓症这一名称。 病因及病理 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食管肌层内Auerbach神经节细胞变性、减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经分布缺陷有关,食管壁蠕动和张力减弱,食管末端括约肌不能松弛,常存在2~5cm的狭窄区域,食物滞留食管腔内,逐渐导致食管:旷张、伸长及屈曲。食物滞留可继发食管炎及溃疡,在此基础可发生癌变,其癌变率为2%~7%;。 临床表现及诊断 贲门失弛缓症多见于20—50岁青、壮年,病程多较长。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时轻时重,与精神因素及进食生冷食物有关。呕吐多在进食后20—30分钟内发生,可将前一餐或

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外科的回顾(全文)

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外科的回顾(全文)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及其并发症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对这类疾病的认识逐渐提高。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已成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外科手段,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目前我国开展胃食管反流病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已有10余年,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快速发展,在全世界该领域提供了中国证据。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外科亦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全面推广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培养专业临床医师、提升手术疗效是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外科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团队经验,回顾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外科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抗反流;外科手术;现状;展望;腹腔镜检查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包括肺及口腔)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1]。糜烂性食管炎,非糜烂性GERD和巴雷特食管是GERD的3种表现形式[2]。全世界GERD的发病率为2.5%~33.1%[3]。GERD的主要症状有反酸和烧心。此外,GERD可

引起病人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声音嘶哑、非心源性胸痛、心律失常、缺铁性贫血、哮喘和睡眠障碍等[4-6]。GERD病人的非手术治疗主要为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有文献报道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引起营养缺乏(镁、维生素B12),腹泻,结肠炎,骨质疏松和骨折,缺血性心脏病,慢性肾损伤以及痴呆症等[7]。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应运而生。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提高病人生命质量,成为目前治疗GERD的主要外科治疗方式[8-10]。此外,抗反流手术还可大幅改善反流症状且能治愈并发症,包括慢性咳嗽、哮喘等[11-13]。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团队经验,回顾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GERD抗反流外科起源与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发展 GERD抗反流手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1936年Nissen博士施行全世界首例抗反流手术,并命名为Nissen胃底折叠术,随后Rossetti、Dor和Toupet等改良抗反流手术[14]。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问世,1991年Dallemagne施行第1例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15]。这意味着抗反流手术迎来微创时代,腹腔镜技术降低抗反流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历经开胸时代,发展进入微创时代。2006年,汪忠镐院士报道1例被诊断为哮喘并经正规治疗>1年基本无效、最终接受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病人[16]。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采用多学科团队诊断与治疗模式,汪忠镐院士牵头成立中国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