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培养方案.(优选)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培养方案.(优选)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培养方案.(优选)

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湖北大学新闻学专业始创于1987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创办的新闻学教学点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新闻学专业已拥有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结构层次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业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现拥有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012年新闻传播学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发挥整体学科优势,凸显专业教育特色,关注新闻传播学理论前沿,着重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理论与实践。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责任感和大局观。

本专业实践教学已形成了适合专业特点的复合型实验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建有湖北省人民政府授牌的“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湖北广播电视台)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省内外十几家媒体的专业实习基地。形成了校媒(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强化了新闻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为学生专业实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本专业在长期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途径,为国家输送了大量有用人才。他们中间,许多已成为新闻媒体、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专业编号:110221

专业代码:050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广告及相关学科领域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伦理和较强专业能力,熟练使用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对社会发展和媒体融合有较敏锐的洞察力,能在新闻媒体、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报道、新闻编辑、新闻策划,文化宣传,媒介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了解我国现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具有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国内外新闻界的动态发展,我国大众媒体现行的管理机制、媒介市场的变化,媒体技术的创新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具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和评论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公关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摄影、摄像等工具的基本技能,英语达到四至六级水平,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采取新闻与传播大学科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培养方式。

三、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新闻编辑、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传播史、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道德与法规等。

四、学制及授予学位

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六、课程计划表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八、说明

1.学校统一开设《形势与政策》、《创业基础》、《公益劳动》等课程,课程实施按照相关文件执行,课程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2.学生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修满不少于8个课外活动学分。

3.第一至四学期进行新闻传播大类教学,第五学期进行专业分流。

4.本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16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达到130学分,专业类选修课程达到22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达到8学分,满足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外语考试成绩符合本科毕业生的要求,通过论文答辩者,准予毕业。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所修双学位课程达到50学分,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双学士学位。

撰写人:聂远征

校对人:胡远珍

分管副院长:廖声武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代码:082801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学制:五年修业年限:4-7 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212.5 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建筑学。 相近专业:城市规划。院部负责人:胡跃进审核:方辉平校长:汪建利日期:2016年8 月 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能从事城市与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安徽省及华中、华东等地区,从事城市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2、培养要求 (1)科学知识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宽泛的人文科学社会基础。包括: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军事。 2)自然科学知识:了解高等数学、物理学、力学、材料学、生态学、信息工程学、环境学、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3)工具性知识: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通信原理,掌握流行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至少掌握1 门计算机语言,并能进行编程;能用英语进行书面、口头表达,能较好地阅读专业文献。 (2)专业知识要求 1)工程制图与识图:掌握各种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掌握制图的原理及规范制图的基本步骤、方法;掌握施工图的识度和使用,相关规范和图例。 2)建筑基础知识要求:掌握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素描与色彩、景观建筑学、生态建筑概论,掌握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物理等基 本知识。 3)建筑专业核心知识要求:掌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城市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50301) 一、专业介绍 新闻学专业创办于1981年,并于1982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8年获得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新闻学专业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成为全国800余个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点中仅有的20家具有此项称号的专业之一;;2010年获得国家首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同年在新闻专业基础上建立的“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为河北省6个哲学社会科学基地之一;2011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新闻学专业获得河北省和国家两级“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新闻学专业获批河北省重点学科。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新闻学专业形成了基础厚、口径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特色。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具有多学科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在专业培养方面,在突出新闻专业能力的同时,兼顾与之相关的宣传、沟通、公关、创意等传播能力的培养;新闻专业是实用性学科,因此,在培养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包括实践课、实验室仿真教学、实习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各类媒体培养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为社会机构(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培养懂新闻业务、编辑技术和公关技巧的新闻人才;为政府培养既能够从事政府信息发布工作,又能够为政府进行国际传播、危机公关的新闻人才;为各类新媒体培养具有新闻传播能力、内容制作能力、网络编辑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学科着力培养的新闻学专业人才,按照以下几方面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熟悉我国关于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站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新闻传媒业的前沿发展动态。 3.掌握新闻学、编辑学、传播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于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专业技能中。 4.熟练掌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基本专业技能,并能够适应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不同要求。 5.掌握哲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修养。

14-卓越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五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人文自然科学与医学知识宽厚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强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热爱祖国,热爱医学事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遵纪守法,关爱病人,尊重生命,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操守。 3. 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4. 具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 5. 具有预防医学、中医药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辨能力,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 7.有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作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终身自主学习能力。 8.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9.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论、大学英语、人体结构、医学基础、感染与免疫、疾病机制、药物概论、血液系统与呼吸系统、消化与营养、机体平衡、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肌肉与骨骼系统、机能学实验、临床基本技能、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口腔科学、皮肤性病学。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预防医学实践、社区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选科实习、毕业考核。 五、专业特色 1.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每个模块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讨论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公共基础课1/3内容作为自习为主及教师课外辅导。 2.所有模块至少有一门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临床核心课程模块教学以床旁教学、PBL、CBL等教学形式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大班授课。 3.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模式: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接触病人及临床实践,并安排1名临床教师作为导师全程指导。第l~3学年以临床技能中心训练为主,第4~5学年在附属医院进行。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29.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83.5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8学分)16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248

眼视光学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眼视光学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视光学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有较强的眼视光学实践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就业于医院、眼镜行业以及眼视光产品企业,从事眼保健与视觉保健、视功能康复、医学验光配镜、眼视光特殊检查及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理想和创新、创业精神; 2、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和熟练的视光学专业实践技能,掌握眼视光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眼保健、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的综合技能; 3、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和人际沟通能力; 4、能够较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视光学科研工作方法,有参与现代视光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 5、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或通过校学位英语考试,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三、主干学科基础医学、眼视光学 四、主要课程(共19门) 物理学、医用化学、高等数学、头颈部解剖学、人体机能学、人类疾病的病原病理学基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视光学应用光学基础、眼视光学导论、临床视光学基础、眼科学、验光学、眼镜学、眼视光器械学、角膜接触镜学、斜视弱视学、低视力学、屈光手术学。 五、课程设置 必修课类(共32门、137学分) 公共基础课(共11门、59学分)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3英语258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2计算机基础9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3物理学7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1086医用化学724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军事理论724高等数学825 体育1308 专业基础课(共10门、37学分)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头颈部解剖学362人体机能学985 1237医用电子学543 人类疾病的病原病理学基 础

技工院校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技工院校数控加工 (数控车工)专业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015) ·1·

目录 一、专业基本信息 (1) 1.专业名称 (1) 2.专业编码 (1) 3.学制年限 (1) 4.就业方向 (1) 5.职业资格 (1) 二、人才培养目标 (1) 1.中级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1) 2.高级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1) 三、课程安排 (2) 1.课程设置和要求 (2) 2.教学安排 (4) 四、本专业专业课课程教学大纲 (13) (一)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13) (二)计算机制图教学大纲 (16) (三)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教学大纲 (18) (四)机床夹具教学大纲 (23) (五)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学大纲 (25) (六)机床电气控制教学大纲 (29) (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31) ·I·

技工院校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015) (八)车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34) (九)车工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38) (十)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41) (十一)数控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45) (十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教学大纲 (49) (十三)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教学大纲 (53) (十四)CAD/CAM 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57) 五、考核与评价 (59) 六、实施建议 (59) (一)师资配备 (59) (二)场地设备 (60) (三)教学组织形式 (60) (四)职业素养培养建议 (60)

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名称 数控加工(数控车工) 2.专业编码 0106 3.学制年限 4.就业方向 在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中,从事数控车床操作、编程、质检、生产线维护等相关工作。 5.职业资格 数控车工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数控车工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二、人才培养目标 1.中级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数控车床操作及编程的中级技能人才。能胜任按照作业规范熟练操作数控车床,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编程、加工与质量检测、数控车床的日常保养与维护等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取得数控车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 2.高级工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数控车床操作及编程的高级技能人才。能胜任按照作业规范熟练操作数控车床,完成复杂零件的编程、加工与质量检测、数控车床精度检验与调整等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以及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取得数控车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职业生涯发展能力。 ·1·

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湖北大学新闻学专业始创于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创办的新闻学教学点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新闻学专业已拥有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结构层次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业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现拥有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年新闻传播学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发挥整体学科优势,凸显专业教育特色,关注新闻传播学理论前沿,着重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理论与实践。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责任感和大局观。 本专业实践教学已形成了适合专业特点的复合型实验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建有湖北省人民政府授牌的“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湖北广播电视台)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省内外十几家媒体的专业实习基地。形成了校媒(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强化了新闻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为学生专业实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本专业在长期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途径,为国家输送了大量有用人才。他们中间,许多已成为新闻媒体、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骨干,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专业编号: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广告及相关学科领域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伦理和较强专业能力,熟练使用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对社会发展和媒体融合有较敏锐的洞察力,能在新闻媒体、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报道、新闻编辑、新闻策划,文化宣传,媒介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的现实背景 1.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 2.社会不规范用字屡见不鲜。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小到大每天都在说着、听着、看着。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却常常是错字百出、繁简不分。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但是辨别能力不强,这些随处可见的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给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网络语言也渐渐成为小学生的潮流语言。很多调查显示:中学生使用的规范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使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如,“头要爆炸了”,“很”、“非常”等表程度的副词已悄悄地被“超”所取代。如再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极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最终导致表达交流的混乱。面对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

1.是遵法守法的体现。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一切都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说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2.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等要求。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 3.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管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 2.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4年制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其中4个创新创业学分为免费学分。实行弹性学年制,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特殊原因者,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规定学制3年。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管理学学士 符合《宁波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学位课程必须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通识教育课程42学分,学科大类课程33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包含经济大类课程6学分,管理大类课程10.5学分,本专业主干课程43学分。

2018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是一个以人文社科为基础、实行人文社科与信息计算机及通讯等工科交叉的新型学院。学院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传播学、广告学5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坚持“文工交叉见长,复合特色取胜”的宗旨,走新闻学与传播学并重、传播文化与传播科技结盟的办学新路,倡导学生在独特的文、理、艺交融氛围中全面发展,培养既有扎实人文社科功底又能掌握现代化传播工具的复合型新闻与信息传播人才。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含博士生导师)、副教授20余人、博导13人。有藏书丰富的资料室、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演播室、计算机与多媒体实验室、音像与影视制作实验室、网络传播实验室)等。

新闻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Journalism 一、培养目标 Ⅰ.Program Objective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复合型高级新闻传播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既可胜任全媒体流程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以及传媒经营管理工作,也可进入党政企事业单位、文化产业部门,从事宣传、策划、产品开发和文秘工作,亦可进一步深造,从事新闻传播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 This is a program that aims to teach students to be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journalism who can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age of media convergence. Students are prepared for various sections of news production across multiple media platforms, including news reporting, writing, editing, commentary, photography, and media business management. They will also be competent for the jobs in the departments of publicity, project planning, product development or work as secretaries in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al enterprises and companies. For those who have interest in academic, the program also provides them with a firm grounding for further education, which will lead them to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work related to news communication.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Learning Outcome 本专业学生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熟知各类媒体的传播特性,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传播技术传播新闻,并懂得媒介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形成“厚基础、宽口径、术理兼备”的知识结构。 The program requires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Maxist principles,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ories in news communication, and get familia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edia. They are expected to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multimedia techniques and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edia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The knowledge system they aquire must be deep in foundation, wide in scope, strong both practicaly and theoretically. 三、培养特色 Ⅲ.Program Highlights

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案 (2)

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关于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案 一、语言文字规范和能力培养的现实背景 1.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 2.社会不规范用字屡见不鲜。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小到大每天都在说着、听着、看着。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家招牌、广告宣传、电视媒体却常常是错字百出、繁简不分。小学生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但是辨别能力不强,这些随处可见的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给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网络语言也渐渐成为小学生的潮流语言。很多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使用的规范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使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如,“灰常好”,“很”、“非常”等表程度的副词已悄悄地被“超”所取代。如再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极可能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最终导致表达交流的混乱。面对复杂的语言环境,强化学校在学生学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让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规范义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教育。 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的意义 1.是遵法守法的体现。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

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9年12月,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00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一切都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在学校教学中的法律地位,说明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遵法守法的体现。 2.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对通过写字实现的书面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第四学段)等要求。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 3.是积淀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文化底蕴的重要部分。语言文字更是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正确、规范地使用母语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同时,规范使用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其内涵也是我们进入新的

2016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2016级焊接技术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职业岗位分析 (一)焊接专业及现状 焊接是加工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应用广泛,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机械制造、安装、维修业也逐步向精、细方向发展,对焊接专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焊接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焊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增大。 (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1)石油和化工建设行业 50% (2)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 45% (3)其它行业 5% (三)、主要职业岗位 (1)焊接加工、焊接设备的设计与制作工作 (2)焊接设备维修工作 (3)工业设备维修 (4)其它岗位工作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焊接专业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牢固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中级应用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能在各个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焊接技术相关的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各种焊接加工技术人员。 (二)专业要求 1、文化知识要求 毕业生具有中等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对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综合能力(交际、公共、协同工作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焊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具有焊接施工、设备维修方面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焊接安全、劳动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②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组成、类型、作用及常用焊接材料的选用 ③金属材料、焊接装配识图基本知识 ④焊缝符号及代号,坡口形式尺寸及坡口选用,焊接变形及预热知识 ⑤常用焊接和切割方法,如碳弧气刨、气割、焊条电弧焊、CO2焊、埋弧焊、 氩弧焊、等离子焊、电阻焊等分类、原理、工艺参数及常用设备的组成 ⑥熔化焊基础知识 ⑦低碳钢、低合金钢、珠光体耐热钢、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焊接性及焊接 工艺 ⑧焊接检验分类,X光探伤评定标准;焊接缺陷形成原因、防止方法及修补 要求 (2)具有一定的钳工和机械设备维修与安装等相关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能力要求: 1.能正确选择的使用常用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 2.能进行低碳钢的平、横、立、三个位置的焊接; 3.能进行低碳钢的水平固定和垂直固定管的焊接; 4.能进行氩弧焊、CO2焊、埋弧焊、电阻焊等之一的焊接操作; 5.能控制和矫正焊接变形,能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

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新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Journalism)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新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适应现代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突出,毕业后能在网络等新媒体、各级各类传统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创意策划、媒介经营管理、文化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现代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和素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并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理论基本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2.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及新闻采写、编辑等业务能力,熟练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并能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最新的报道内容与表现形式;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英语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计算机达到全国或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核一级水平。完成规定周数的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3.能力结构要求 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新闻学专业领域和相关的文化传播行业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 四、学制与学位 1.标准学制:四年 2.弹性学制:三——八年(根据所获学分确定修业年限) 3.学位:文学学士 五、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报刊版面编排、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 军事理论与军训;相关课程的课内实验;毕业论文;另有社会调查、新闻采写实训、新闻业务综合实践、“读百部书,看百部电影”、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专题教育、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实践。 六、学分 最低毕业学分:170学分(其中第一课堂160学分,第二课堂10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20171125(总1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三)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 1.专业定位与建设规划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动态调整情况(具体包括 专业调研数量,调研企业、院校情况,专业论证等开展情况)) 专业定位与建设规划(2分)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1 分) 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英语专业在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服从于高职高专教育“应用”和“度”的特色,重在培养技能型人才。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讲解理论时注意广度和深度。反复操练运用所学的理论,通过不断实践,达到运用自如、举一反三的目的,以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本专业强调在综合素养上下功夫,强调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应用英语专业旨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以及根据高职高专教学和培养特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适合在外资企业、涉外旅游、中小学以及等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工作,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学院办学理念及专业规划进行专业设置,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我们定期开展应用英语人才需求调查,从行业企业取得宝贵的一手资料,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建设符合市场需求,进而保证专业的良好发展。在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在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地区(除中等学校、小学、幼儿园外)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最近三年总需求专业作出排序,在所调查的41个专业大类中,电子通讯类、计算机软件类、贸易类、机械工程、英语类位居前五,成都地区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使得市场对于应用英语人才的需求会逐年增多。因此,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较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掌握应用英语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及外事机构所需要的礼仪、接待、文秘、商务等理论专门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独立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涉外文秘和外事英语等实际工作,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在经过三年系统的语言和专业训练后,具备英语应用能力,获取等级证书,利用英语体现良好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职业操作能力,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保守岗位秘密,熟练业务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积极有效沟通,创造性开展工作,良好的协调团队关系等等;具备电脑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可选择在国内各类教育类、商贸类和外资企业、驻外和对外机构中从事以英语为核心的交际沟通工作为初始岗位。在积累一定工作一线经验后,通过继续自学或参加培训班的途径,毕业生可以

高技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高技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适用于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本行业造就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重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中要注意,促进学习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变化。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校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程中强调任务导向、情境导向,加强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实用型汽车高技维修技能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具有汽车及其零部件维护、修理、检测盒故障诊断的能力,成为社会急需的汽车维修技能人才。 1.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重诚信、守纪律,自觉遵守公共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

2.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专业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本工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汽车构造、性能、使用、检测、维修、技术管理等理论知识;了解本工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培养学生掌握汽车专项维修技能,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维修与调试能力,掌握常见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具有对汽车及总成、零部件进行性能检测的能力,养成文明生产的习惯,达到相应工作的高技技能要求。 4.身心健康 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监考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周数分配 1.五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总周数260周,其中理论与实践教学196周,入学、毕业教育各2周,考试14周,公益劳动和机动6周,假期40周。 2.三年制: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总周数156周,其中理论与实践教学116周,入学、毕业教育各1周,考试8周,公益劳动和机动6周,假期24周。 四、教学计划表 (一)五年制教学计划表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4级连锁经营及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20504)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连锁商业发展要求,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连锁企业业务流程,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运用所掌握的连锁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在连锁零售企业一线从事门店运营及管理、营销策划、门店开发及设计、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和特许加盟等业务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培养规格一)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结构要求、能力结构要求及素质结构要求 1、知识结构: 1.1公共基础知识 ①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知识。 ②掌握及专业相关的数学、英语、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 ③学会文字和表格处理,会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和Exce l)应用技术。 ④具有阅读、熟练的会话和写作基础知识,能熟练阅读一般专业英语资料。 ⑤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 1.2职业基础知识 ①具有连锁零售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连锁经营原理、零售学、商品学、经济学原理、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服务管理等。 ②熟悉行业法律法规,了解连锁门店运营及管理、连锁零售企业总

部采购及配送基本业务流程,熟悉特许经营业务的基本业务流程。 ③掌握连锁零售经营业务的流程图,能熟悉超市或门店各管理岗位作业单据的填制及传递等信息流工作,能熟练操作相应管理软件。 1.3职业核心知识 ①掌握门店运营及管理基础知识,门店(超市)营销及服务、特许加盟、公关及礼仪等基本知识。 ②掌握连锁经营基本理论及方法,掌握国内外连锁零售业、特许经营企业的政策及法规的应用。 ③掌握网络营销知识,采购、配送。储存、超市(门店)运营管理、客户服务、信息处理等知识,掌握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 ④掌握连锁门店经营业务流程、连锁零售企业各职能部门业务所涉及各种单据和凭证的填制和传递、连锁特许经营企业经营业务运作基本流程的应用。 ⑤能够用简单的外语进行日常交流及写作。 ⑥掌握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自动订货及补货等商品采购技术。 ⑦掌握不同配送模式下的配送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等技术。 ⑧掌握POS技术、数据分析技术、连锁经营技术、MIS系统、商业自动化等信息技术。 ⑨掌握市场调研、消费心理、商品推销、现场服务等市场营销技术。 ⑩掌握商品管理、物流管理、人事管理、商业核算及财务管理、门店选址及规划、门店营运管理等商超经营及管理技术。 2、能力结构: 2.1职业基本能力 ①具备应用职业岗位知识,综合分析连锁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具有收集、处理及甄别及利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利用网络进行零售信息管理的能力。 ③具备日常英语交际能力和阅读、翻译能力,以及模拟整套简单信函等涉外业务应用文的能力。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1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 6月1日修订)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因此,为积极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中国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为促进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入学、培养、毕业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依据南京大学有关本科生培养的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作为南京大学培养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其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以及培养对象、方式及学习年限,并就其课程设置、课程修读和学位论文要求等给出指导性意见。 一、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 1、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及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能够

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具有国际水准的)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 2、培养方向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强化基础、注重实践。针对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本科生阶段强调宽口径培养,不具体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但考虑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从而使得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又较深入地认识某类软件系统和应用领域。 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应涵盖软件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学、工程与职业基础。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应覆盖软件设计开发、软件过程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软件、信息系统、图形系统等。 3、培养要求 1、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掌握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

2017年技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doc

2017 年技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为全面推进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加强新时期的技工学校德育教育 工作,坚持以德治校,强化管理,争先创优,坚持综合治理,培养学 有所长、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主动性,特制定 20XX年上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学校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当前的实际,加强德育方法的创新和实践,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业务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 高的师资队伍,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规范等 的养成教育。打造 *** 校园,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劳动者。促进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新 台阶。 二、工作要点: 1、每位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育人能 力; 2、各班级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体系文件内容,强化班 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3、以稳定为主旋律,落实全方位、全员化育人工作,创设*** 的德育教育环境 ;

4、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建 立融洽 *** 的师生关系 ; 5、重视树立学生诚信人格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 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实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立志做讲信用、讲道德的人,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 ; 6、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同时根 据学生实际开展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创设积极向 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使校园处处见德育,时时再育人; 8、认真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加 强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 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 10、认真抓好各项检查评比工作,促进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规 范学生的言行,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1、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做好扶贫助学金的评选以及后进生的 转化工作 ; 12、拓宽德育教育工作社会化的空间,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教育综合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