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进行锻炼和训练的动机是什么

你进行锻炼和训练的动机是什么
你进行锻炼和训练的动机是什么

你进行锻炼和训练的动机是什么?

锻炼和训练需要大量的工作。个人可能会偶尔发现很难尝试做同样的例行每一个星期。最糟糕的是,少数人最终会感到厌烦,完全停止健身和锻炼计划。有一些方法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并继续把锻炼和健身作为一种习惯。

在遵循任何锻炼和训练计划并坚持下去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有正确的动机。没有足够的动力去锻炼,没有足够的纪律性去坚持锻炼作为一种习惯,可能会使任何一种健身计划都不可行。简言之,霍伊·波洛伊不可能长期坚持任何健身计划,坚持的时间足以从活动中获得任何结果。

动机不是瞬间产生的。这是应该努力的。当一个人很容易发现足够的动力时,同样也很容易失去动力。这就是为什么你应该试着让自己冷静下来,并在动力衰退之前保持这种动力。

锻炼和训练的正确动机来自于你为什么想开始锻炼。如果你需要这么多来瘦身或建立一个伟大的体格,那么这将是你的主要动机遵守锻炼和训练计划,这将有助于实现你想要的结果。然后你所要做的就是每天不断地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做你所做的事情,以及你希望从中得到什么。

提醒自己要做什么来保持动力的一种方法是,学会在特定的锻炼计划之后,从视觉上暗示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想瘦身,你可能希望有一个可视化的什么,你可能看起来像你完成目标后。你可能希望有一张你减肥后想要的那种身材的海报。

另一种保持运动动机的方法是不要单独做。你可能想带一个熟人或同事一起工作,他们也可能和你一样追求同样的健身目标。这样的话,你就有了一个能让你做得更好的人。有一个熟人一起锻炼可以帮助你提供必要的动力,你需要坚持下去,并达到你的健身目标。

如何激发和培养个体的运动动机

如何激发和培养个体的运动动机 ———以体育教学为例 王银晖 (安阳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安阳455000) (P.E. Department,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Henan, 455000) 摘要:运动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对于参与运动个体形成良好的终身运动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参与运动个体心理特征以及对体育的兴趣特点,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激发培养运动动机体育教学 一运动动机的定义 运动动机是指人们参加活动的动力,具有启动人的行为,并使其以一定强度在运动中保持的特性。一般来说,运动动机可划分为运动参与动机和运动成就动机两个方面。在不同的领域中,其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在竞技体育中,对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上。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往往伴随有高成就动机,其运动参与动机也较一般人要高。而在大众体育这一领域,运动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们参与动机上。达到一定水平的运动参与动机和运动成就动机对运动员的训练有良好的影响,可以使运动员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训练,最大程度调动运动员自己的身心力量去实现目标,在困难面前更加努力,坚持的时间更久。而低参与动机和成就动机则可使个体对运动本身缺乏兴趣,训练时积极性不高,有时甚至放弃参加体育活动,这对个体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对运动行为的研究更离不开对动机的分析,不论是运动员为了在体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而进行的刻苦训练,还是体育爱好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而参与体育锻炼,或者是一个学生为了在体育课上取得好成绩而进行的反复练习,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 二恰当激发运动动机 1内部心理品质,转化学习动机 内驱力和诱因是动机存在的必要条件。内驱力由内部心理品质:好胜心、责任感、愿望、理想等来表现;内部心理品质可以直接转化参与运动动机,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内部心理品质对参与动机具有良好的激发作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以体质、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等内容为中心,为使体育课成为学生在未来人

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研究1

收稿日期:2006210209;修回日期:2006211212 作者简介:刘新兰(19642),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与体育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研究 刘新兰 (东南大学体育系,江苏南京210096) 摘 要:从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出发,试图说明青少年的体育动机是影响其体育行为的内在动力因 素。青少年个体内在因素(自我效能、期望价值)、体育兴趣和父母影响是关注的焦点,这些因素对个体的自我认知系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进而影响其体育锻炼行为。关键词:动机;体育行为;自我效能;期望价值;体育兴趣中图分类号:G 804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60(2006)06-0053-02 Study on the Motivation F actors Influencing Adolescents ’Physical Exercises B ehavior L IU Xin 2l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 210096,Jiangsu ,Chi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ain that adolescents ’physical exercises motivation is the native influential factors on adoles 2cents ’physical exercises behavior.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focus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ersona (self 2efficacy ,ex 2pectancy 2value ),physical exercises interest and parents which directly contribute to personal perception and even to their physical exercises behavior. K ey w ords :motivation ;physical exercises behavior ;self 2efficacy ;expectancy 2value ;physical exercises interest 0 引言 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其体育行为构建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体育动机对激发青少年体育行为起着内在的动力作用。本研究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动机联系在一起,围绕决定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个体心理机制(自我效能、期望价值)、个人兴趣和其外部环境 (学校、父母的影响)的相互作用,重点关注对青少年体育锻炼 产生影响的各种变量的作用效果,准确地揭示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过程和关键所在。 1 动机的概念阐释 动机,作为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被定义为引起和维持有目标活动的心理过程。动机既给人活动动力,又对人活动方向予以调整。可见,体育动机是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 在我国,虽然人们开始对体育动机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有关体育动机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多体现在体育教学领域。对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因素研究比较少见,特别是从体育动机与体育行为的视角展开专门研究更为鲜见。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如何激励儿童青少年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已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 2 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因素分析211 个体内在因素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动机是直接建立在个体自我认知系统基础之上,这种自 我认知系统由个体认知到的能力、自我效能和期望价值组成。因此,能力信念和主观任务价值是行为动机的主要预测因素,它们管理和调节个体的行为过程并决定了个体的志向、动机水平和任务成就水平。以下有关个体自我效能和期望价值的研究对了解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21111 自我效能(self 2efficacy )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指 一个人通过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形成的对从事某特定工作成功率的期望信念。自我效能不只是个体对即将执行的活动的成功率的一种事先预估,还会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中的心理过程的功能发挥。班杜拉认为,人们往往选择自己觉得能够胜任和有信心完成的活动,而避开那些自己觉得不能够胜任和没有信心完成的活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活动中有较强的坚持性,愿意克服困难,情绪乐观。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相反。因此,自我效能被认为是影响行为取向、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选择建立在对自我运动能力信念的认知基础之上,故在体育活动中,那些自我效能处于适宜水平的个体更愿意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选择参加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体育活动项目,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困难达到成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能力信念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这一方面反映在教师本身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反映在教师是否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使学生的自我效能达到适宜的状态,在 第25卷第6期 2006年12月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enya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25No 16 Dec.2006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研究教学提纲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研究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一:选题背景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动机对其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不正、学习纪律涣散、成绩下降等现象,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究其原因,学习动机缺乏是根本.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二:选题的意义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核心作用。要通过对学习目的的教育,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通过加强考试和竞赛,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第一部分综述了学习动机的一些理论和这些理论对教学的启示。第二部分在理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导向,从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教师和教学的角度提出来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一般原则和策略。这些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三:研究的现状 前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不仅来自于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影响,同时先行的强化也会对学习的动机产生影响。因此,当前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低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成功的认识的偏失,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偏向于功利化,趋向于用利益或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算得上成功。大学也由以前的由少数人的教育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教育,基本上70%以上的高中生都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上大学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及能否发展的很好与在学校的学习关系不大,且如今毕业的大学生的结果强化了这一点。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效能期待,因此学习的动机下降。 2、大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来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明确,在校其间也没有一点的压力和忧患意识。对于自己想学什么,学好什么,没有清楚的认识,也没有很好的规划。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大多没有目标,学习动机不强。 3、学校缺乏一种竞争的环境,外在刺激因素不够。当前学校教学,基本上只是以每个学期的奖学金制度做为对学生一种奖励和考核;时效性

健身运动需遵守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精)

健身运动需遵守的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人们在饮食和工作方式中存在着不良习惯,不合理饮食和缺乏体育活动引起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全民健身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体育总局于2011年1月17日发表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15年白皮书,全面介绍了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到2010年的15年内,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白皮书指出,1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普遍提高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加强,群众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参与健身运动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国民体质显著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建成。但全民健身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基层群众体育组织覆盖面不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不高,体育发展资源与公众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为能充分发挥,新型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与机制未能完全建立,这五大矛盾成为当前全民体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健身运动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体育健身运动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而全面地选择运动项目 除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等运动项目,还有许多运动项目可供选择,如:交谊舞、健身舞、广场舞、健身球类活动、健身器械活动等等,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经济条件、环境条件、兴趣和爱好,选择几项适宜本人的健身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2、善于利用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效果上的互补 不同的健身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不同,一种健身运动项目一般不可能全面促进人体各项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我们要充分挖取适合自身条件的各种“黄金搭档”健身项目 健身运动强度因人而异

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

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MS) 以下题目是关于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体育成绩无关。参加体育活动,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由,因而自然有不同的回答,答案无“正确”“错误”之分。请您每题选择 一个与您情况比较相符的答案并在相应的数字上打“√”。 您为什么要参加体育运动呢? 完全完全 不符合符合 1 因为在令人兴奋的体验中我会感到愉快。 1 2 3 4 5 6 7 2 因为体育活动使我知道更多我所参加的运动方面的知识,这会给我带来许多乐趣。 1 2 3 4 5 6 7 3 我一直有充分的理由去运动,但是现在我不知道是否要继续参加运动。 1 2 3 4 5 6 7 4 为了体验发现新的练习方法时的快乐。 1 2 3 4 5 6 7 5 我不知道,我觉得自己似乎不能在所参加的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 1 2 3 4 5 6 7 6 因为体育活动使我得到熟人们的尊重。 1 2 3 4 5 6 7 7 我认为体育活动是与他人接触的最好途径之一。 1 2 3 4 5 6 7 8 因为当掌握了比较困难的运动技术时,我会体验到自我满足感。 1 2 3 4 5 6 7 9 我想为了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1 2 3 4 5 6 7 10 为了作为运动员的声誉。 1 2 3 4 5 6 7 11 因为体育活动是我选择用来促进自己其他方面发展的最好途径之一。 1 2 3 4 5 6 7 12 为了体验当我克服自己一些弱点后的愉快感。 1 2 3 4 5 6 7 13 为了感受当自己完全投入在体育活动中时的兴奋。 1 2 3 4 5 6 7 14 因为我必须进行体育活动,以便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 1 2 3 4 5 6 7 15 为了感受自己能力提高时的满足感。 1 2 3 4 5 6 7 16 因为我周围的人都认为,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 1 2 3 4 5 6 7 17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学到许多对生活的其它方面有益的东西。 1 2 3 4 5 6 7 18 因为当我进行我所喜爱的体育活动时,我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激情。 1 2 3 4 5 6 7 19 我现在不清楚,但我的确认为自己的身份和体育活动没有关系。 1 2 3 4 5 6 7 20 因为当我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我会感受到乐趣。 1 2 3 4 5 6 7 21 如果不花些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的话,我就会觉得心情不舒畅。 1 2 3 4 5 6 7 22 为了向大家显示我是多么擅长于体育活动。 1 2 3 4 5 6 7 23 为了从学习以往没有练习过的新技术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愉快感。 1 2 3 4 5 6 7 24 因为体育活动是我和朋友间维持良好关系的最好途径之一。 1 2 3 4 5 6 7 25 因为我喜欢那种完全沉浸在活动中的感觉。 1 2 3 4 5 6 7 26 因为我必须有规律的进行运动。 1 2 3 4 5 6 7 27 为了感受发现新的活动策略时的愉快感。 1 2 3 4 5 6 7 28 我经常对自己说:看来我不能达到自己设置的目标。 1 2 3 4 5 6 7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3、 参考文献 (10)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摘要: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我们通常称之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火车之所以能走起来是因为有火车头在拉动,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学习动机是对学习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自觉性,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这里不大对劲哦)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说培养与激发会不会好些)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培养,激发,意义,现状 一、绪论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同样,人的学习行为也是由动机驱使。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愿望的基础上,没有学习的愿望,任何外界条件(条件这个词放在这不大合适吧)都没有用。学生动机虽然是内在的,但它的产生却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我们应该正确、合理的结合内外部条件此处删掉了一个着手,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增强,相互转化,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含义及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这里有必要要逗号吗后面有必要加爱好吗)爱好,对学

怎样进行合理的健身运动

怎样进行合理的健身运动 运动是减肥的一种好方法。肥胖者增加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达到增加体内脂肪的“支出”,使体型恢复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使身体的各器官得到锻炼,增强体魄。因此说,增加运动是非常适宜减肥的好方法。 要增加肌肉的活动,就需要增加热量,这样可以促进脂肪库中脂肪的“燃烧”,改变肌肉与脂肪的比例。运动可以刺激脂肪的消耗,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促进脂肪代谢。运动可以降低血脂,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降低,减少脂肪在心脏、肝脏、血管中的沉积,减少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从而提高心肌工作能力,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增强了肥胖者的心血管系统对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运动可以增强呼吸力量,增加胸廓活动范围及肺活量,改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使气体交换加快,也有利于“燃烧”多余的脂肪。 运动为什么能减肥,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 一、调节神经与内分泌功能。正常人之所以能保持相对恒定的体重,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合成与分解代谢相对平衡的结果,肥胖者的这种调节机能发生障碍,代谢发生了紊乱,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多余的糖类、脂肪就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加强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恢复它对新陈代谢的正常调节,促进脂肪代谢,减少脂肪沉积。 二、增加体内脂肪和糖的消耗。食物中的脂肪进入体内后,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储存于脂肪细胞中,如果摄入含脂类物质愈多,脂肪组织就愈增加。另外,糖类食物过多摄入体内也会转变为脂肪组织储存起来。当增加运动时,肌肉活动需要热量,因此对血的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利用率增高,脂肪细胞得不到补充,反而还要支出,于是就缩小变瘪。 运动虽然可以强壮体魄、降脂减肥,但运动减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人而异。减肥者运动前一定要进行身体检查,如果患有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和肝炎、肾炎等疾病,不宜进行较大量的体育活动,要先治疗疾病,并选择行走、太极拳等和缓适宜的项目。老人、儿童、孕妇等也应该选择各自适宜的运动项目。 2.循序渐进。肥胖者平时缺乏体育锻炼,心肺功能和骨关节的灵活性都比较差,因此不宜一开始就大负荷运动,运动量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一般需要2—4周的适应过程。 3.准备充分。每次锻炼前应该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活动上下肢、腰部,使踝关节、腿部肌肉和肌腱充分活动开,肺的气体交换增加,心脏输出的血液增多,以避免肌肉、韧带拉伤和心悸气短。 4.活动适量。运动量太小,达不到减肥目的,运动量过大会出现副作用,特别是伴有其它严重慢性疾病的肥胖者和老年人,一定要格外注意。一般来说,运动量要掌握在中等强度,运动后脉搏数青年人每分钟不超过150次为宜,老年人以每分钟不超过110次为宜。运动时不应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脸色苍白等症状。运动后肌肉酸痛,睡眠、食欲正常。如果出现头痛、食欲不佳、失眠等症状,说明运动过量。 5.练后放松。放松活动又叫整理活动,每次运动结束后或运动间歇,做些走动、慢跑、深呼吸等节奏缓慢的活动,使心脏、呼吸、血压等尽快从运动状态恢复正常。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东关示范小学李文丽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学生(农村小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力图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寻找出培养农村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体育教育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终生体育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途径 前言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和《全国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现代社会正朝着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如何使学校体育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跨世纪人才方面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因此探讨和分析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技术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和顺县东关示范小学全体学生 1.2文献资料研究法,访问面谈,教学实践 1.2.1何为体育锻炼习惯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习惯的概念和体育锻炼谈起。所谓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体育锻炼: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关于衡量体育锻炼习惯是否形成的检验尺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已成习惯要之锻炼次数不应低于“体育人口”界定线:“即每周锻炼三次,每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2 讨论与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学生孟静 学号 1016800143032 专业小学教育 层次本科 通讯地址定州市怀德小学 邮政编码 073000 指导教师彭泽平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摘要 在学校教育当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因素是极其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鉴于学习动机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当今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想方设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采取措施,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以激励为手段,使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适当开展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意义,现状,激发,培养

目录 摘要 (Ⅰ) 一、绪论 (1) 二、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意义。 (1) 1、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决心就大,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意志就强。 (1) 2、学习动机对小学生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它可以增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1)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既是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途径,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4、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5、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们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它可以唤起、维持、指导人们的学习行为。 (2) 三、当前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 (2) 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内部动机薄弱。 (3) 2、外部学习动机很强,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还没有形成。 (3) 四、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建议。 (4)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 3、使用多媒体呈现学习材料,增强内部学习动机。 (5) 4、以激励为手段,树立学习自信心。 (5) 5、根据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6) 6、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孩子学习动力。 (6) 7、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7) 8、引导学生反思,分析失误原因。 (8)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初学者制定健身计划的四大原则

一、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健身的过程是很艰苦和枯燥的,但是如果你有决心改变自己的信念,那么健身的过程是充满惊喜和快乐的。因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明白怕苦怕累是练不出性感迷人的身材的。 二、意念集中 健身讲究“意念集中”,即锻炼哪块肌肉就全神贯注哪块肌肉。这样,不仅保证动作的正确,同时感受肌肉的工作,深度的刺激肌肉。 三、关注健身成果 健身要有目标,但目标不能夸大也不能过于拘谨。定期的纪录身体的体重、各部分围度,能拍出照片最好,做下纪录。这样能定期的感受健身的效果激励自己,同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摸索适合自己的、实用的健身方法 健身前,要充分的了解健身知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实用的健身方法和计划。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的健身计划也有所不同,但还是有基本的准则供大家参考,例如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锻炼部位(每次并非全身各部位肌肉都要锻炼)、部位锻炼组数、每组次数和负荷等。 1.锻炼次数。初练者一般每周锻炼3次,隔天一次。对初练者来说,锻炼次数每周超过三次或少于三次,效果都不好。次数少了,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刺激;次数多了,肌肉疲劳过度,又不利于肌肉的增长。 2.锻炼时间。初练这一般每次锻炼1小时左右。随着力量的增加,锻炼时间可适当增加,但不要超过2个小时。动作组与组休息时间不超过30秒;动作与动作之间,休息时间可稍微长些。锻炼时间以上午10点、下午5点左右为佳。但睡前1小时一定要结束训练,否则可能影响入睡。 3.锻炼部位。以腿部的锻炼为带动全身肌肉的增长,不少健身爱好者往往忽略腿部,尤其是小腿肌群的锻炼。作为健身运动爱好者一定要注意全身肌肉的匀称,唯有这样才能练出非常匀称、性感挺拔的体型。同时,腿部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增加身体激素的分泌,激素能促进全身肌肉的增长。 肌肉锻炼的顺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遵守一个原则:全身各部分肌肉在一个健身循环内都要得到锻炼,每次锻炼2-3个部位,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健身强度而定,局部肌肉锻炼要有48-72小时的修复时间。 4.锻炼组数。初练者头一周内,从小负荷、低次数的强度开始,然后循序渐进的增加,最后坚持每个部位3-4动作,每个动作3-4组。 5.动作次数。大负荷、少次数、少组数的方式对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何种有效;而小负荷、多次数、多组数的方式有利于缩减脂肪,使肌肉线条清晰、轮廓分明。(1~4次主要增长绝对肌力和体力,6~12次主要增长肌肉围度,16~20次主要发达小肌肉群和增进肌肉线条弹性,25次以上主要用于减脂、增强心肺功能、健身塑形等。) 6.每组次数。每组次数就是RM的概念,例如"8~10RM"所表达的就是"竭尽全力最多能重复8~10次的重量"。以增肌为目的的健身,采用8-12RM的重量。以减脂为目的健身,采用20-30RM的重量。 7.适时改变锻炼强度与方法。随着力量的增长,要增加负荷强度和多动作锻炼,以给肌肉新的刺激促进增长。 8.锻炼方法。一般健身者:在时间和体能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每周健身4—5次,每次40—50分钟。 增肌训练者:周一至五训练3次,中低强度,以器械训练为主,有氧训练为辅,周

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综述_张丹霞

Vol.28No.11 Nov.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1期(上) 2012年11月本论文以 “体育锻炼动机”为关键词,通过《CNKI全文期刊、专利库》进行检索,从1994年到2012年共检索124篇相关研究成果.体育锻炼动机的理论依据:(1)健康信念模型,最先是在健康心理学领域提出的,之后被移植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中来[1].HBM模型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它的核心部分是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2)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SET)是一种能力自我评价的理论,即如果个体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特定的成绩,那么他就会受到激励,从而奋发努力,去争取预期的成绩,最终达到对行为进行干预的目的[3].(3)Deco和Ryan提出一种内部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形成一个连续体,不同类型的非本质相关行为在连续体上由相应的位置[2].(4)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vetheory)对体育运动领域整个动 机研究的方向所引起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Roberts,1992)[13] . 1我国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 本论文以“体育锻炼动机”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从1994年到2012年共检索到124篇相关研究成果,根据不同年份的篇数进行统计,不难发现对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呈攀升的趋势(图1),同时笔者根据现有发表的研究成果中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结合图书馆的图书,初步掌握了20余年来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概况. 2 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方法 我国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对体育锻炼动机的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体育锻炼动机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访谈法、测量方法、文献综合法、统计方法等.图2是笔者通过《CNKI全文期刊、 专利库》搜索124篇有关体育锻炼动机研究中使用的方法的描述统计,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测量方法和文献综合方法以及统计方法在体育锻炼动机研究中占绝对的优势,研究者在进行测量研究的同时还使用了访谈法等. 2.1 测量工具 我国国内学者测量体育锻炼动机的量表很多.这些量表在我国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图3),为我国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些量表产生于国外的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其的价值取向与我们存在着差异,所以,这些研究测量工具需要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我们应该吸收符合我 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综述 张丹霞,张小楠,马丽娜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摘要:本论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我国近年来发表的124篇有关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旨在了解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现状,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者提供相关参考.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体育锻炼动机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研究结论:(1)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方法有待改进;(2)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对象过于单一;(3)体育锻炼动机的研究水平需深入;(4 )体育锻炼动机应加强中西方学术交流.关键词:体育锻炼;动机;文献述评;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1-0170- 03 图1 不同年份体育锻炼动机研究成果统计 图2 各种研究方法使用统计图 图3 我国学者研究体育锻炼动机使用研究工具统计 170--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受应试教育负效应的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从而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效果。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前人的教学经验,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善于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法,使体育教学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自我增值,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保证示范动作的准确规范,从而达到示范教学的目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应充分发挥其多种教育功能。这给我们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运动项目的增加和变化,也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掌握多种技能,自我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形象对学生有强烈的影响力,学生会模仿教师示范的技术动作,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学生对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在教学上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热爱本职工作,不断发扬创新的积极进取精神,树立和提高自己的威信,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 兴趣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它能推动人去寻找知识,激励人去用心钻研,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乐而不疲,甚至不愿下课,并且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去练习;若不感兴趣的活动,就表现情绪不高等。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激发兴趣”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观念激发 人的思想意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现代体育观的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与人的成长发展进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体育运动并非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可以开拓智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愿望,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好”为“好学、乐学”,真正使体育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好学乐学的过程。例如,对哪些认为上不上体育课都无所谓的学生,我耐心教育,利用名人事迹去感化他们。马克思著书立说,繁忙之至不忘记骑马锻炼;毛泽东从小就喜欢爬山、游泳、他七十高龄还畅游长江,令世人仰慕。领袖们都明白:旺盛的精力基于健康的体魄。伟大的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同学们将来要成为有用人,一是精神、人格上的需要;二是自身体魄的需要,青年人更应该积极体育锻炼,并将会在体育锻炼之中获得发展和快乐。如此有情有理,明人心扉的一番话,就会强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

动机的培养与开发

第二章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三、奥苏泊尔的学习内驱力理论 四、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六、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明确学习目的和近期目标,引发和强化学习动机 二、通过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动机的迁移 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六、合理组织竞赛与合作 七、及时反馈,合理利用表扬与批评 第二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人不会无缘无故地采取行动。人的行为活动,都是在动机的驱使下,为了满足和实现某种欲望和需要而发生的。动机能够激发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具有策动、驱使有机体采取某种行动的作用。 2.指向功能 动机的激活功能决定人是否开始采取行动,而指向功能决定人接受什么样的信息,采取朝向什么对象的行动。动机能够使个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决定人的信息接受方向,即具有将行为引向某一特定接受对象的指向功能。如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知识分子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3.维持和调节功能 动机产生后,动机推动着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调节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活动达到了目标,动机将使个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活动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促使个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者转换活动方向以达到目标。 4、强化功能 当行动达到预定目标时,动机会促使有机体强化被肯定行为的发生频率,从而形成一种行为模式或接受习惯。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1)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2)诱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可以是简单的物体如食物、水等,也可以是复杂的事情如名誉、地位等。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例如,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措施中,教师所提供的奖品、

体育健身及其原则

1、体育健身的概念:以谋求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并结合自然力等一系列综合活动的总称。 2、体育健身的形式 体育健身活动应遵从:可选择性、适宜性、习惯性 3、体育健身的意义和作用 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 促进个体的技能发展,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体育健身活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绪 可以促进身体的健美,起到塑身的效果 体育健身活动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优良好的作用 4、进行体育健身的条件: 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自身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是指环境条件,包括健身地点、时间、气候、空气等。 社会条件,主要是指社会宣传、社会舆论、健身氛围、政策法规、

公共健身设施机场所等。 自身条件,具体的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机能水平以及爱好、习惯、所掌握的技能等(应该包含个人的经济条件和消费能力)。 体育健身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循序渐进性原则 4、经常性原则 5、合理负荷原则(适量性原则) 6、差异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一般指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或是指以什么为主,以什么为辅,在主观上欲获得什么。如,以健身为主,以塑身为辅;或以康复为主,以健身为辅等,但是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是“健康”。 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是指使身体在形态、技能、素质、心理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循序渐进性原则:是指健身活动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应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即:在内容选择上由易到难,又简到繁;在强度和运动量上,有小到大等。 经常性原则:就是指要持之以恒,使健身活动成为生活化,成为习惯。 合理负荷原则(适量性原则):根据个人的实际身体状况、机能水平合理安排运动的量和强度。 差异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从个人的实际出发,针对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生活条件、消费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行之有效的项目、内容、方法、符负荷量等。

动机培养论文:浅谈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动机培养论文:浅谈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他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关键词】动机培养趣味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的问题。就当代青少年而言,其学习动机主要由以下几种成分构成:①求知动机。就是学生为学得知识,并指向于学习活动本身的一种学习动机。这种动机是我们必须刻意培养,并为求使之强大的动机成分。这是因为学生的求知动机是一种隐定性大,强度高,层次高的内部动机。②趋誉动机。它是学生为赢得外界的赞赏,获得一定的荣誉和身份,指向于外来报偿的一种学习动机。它是我们教学活动中应妥善利用,并正确引导的动机成分。③升学动机。它是学生为升入某一级别的学校或年级,为实现自身和外界的期望而学习的一种动力。这也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并充分利用的有效动机成分。升学动机力量强,稳定性也较大,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呢? 1使每一学科都有变得趣味,使学习具有主动性和实用性

有的学科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单调无味的,而有的学科则是具有内在的吸引力。无论何时都应运用多样化的例证,活动及学生感兴趣的其它内容来达到课程目标。如果教师没有计划的动机策略就可能使有趣的学科变得死气沉沉,班级中兴趣的缺乏常常导致各种危机。那么如何使学科具有吸引力呢?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桂林山水》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联系生活,激趣引题。①请同学交流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请去过桂林的同学交流感受。②引出课题“桂林山水”。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桂林旅游,去欣赏桂林的优美景色。(联系刚结束的暑假生活引入课题,学生会感到亲切,提出去旅游让学生感到好奇,引起他们的兴趣。) 2让学生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将如何做以及是否达到目标 从动机角度看,目标要为全体同学所理解并能在短期达到。心理家的实验已证明了:如果学生经常得到强化,他们的学习就能顺利进行;如果学习的目标太难或太远,那么,由于缺乏近期动机,学生的活动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当教师要求学生为远期目标而学习时,必须在实现远期目标的过程中,建立一系列的短期目标。如在学期初就让每一位同学定制学习目标,在教学完每一个单元就进行一次学习测定。当他完成目标时,就给予相应的鼓励,通过这样的方法,使

体育健身及其原则

体育健身及其原则 1、体育健身的概念:以谋求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并结合自然力等一系列综合活动的总称。 2、体育健身的形式 体育健身活动应遵从:可选择性、适宜性、习惯性 3、体育健身的意义和作用 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 促进个体的技能发展,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体育健身活动可以调节人的情绪 可以促进身体的健美,起到塑身的效果 体育健身活动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优良好的作用 4、进行体育健身的条件: 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自身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是指环境条件,包括健身地点、时间、气候、空气等。

社会条件,主要是指社会宣传、社会舆论、健身氛围、政策法规、公共健身设施机场所等。 自身条件,具体的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机能水平以及爱好、习惯、所掌握的技能等(应该包含个人的经济条件和消费能力)。 体育健身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循序渐进性原则 4、经常性原则 5、合理负荷原则(适量性原则) 6、差异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一般指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或是指以什么为主,以什么为辅,在主观上欲获得什么。如,以健身为主,以塑身为辅;或以康复为主,以健身为辅等,但是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是“健康”。 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是指使身体在形态、技能、素质、心理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循序渐进性原则:是指健身活动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应有一个合理的顺序。即:在内容选择上由易到难,又简到繁;在强度和运动量上,有小到大等。 经常性原则:就是指要持之以恒,使健身活动成为生活化,成为习惯。 合理负荷原则(适量性原则):根据个人的实际身体状况、机能水平合理安排运动的量和强度。 差异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从个人的实际出发,针对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生活条件、消费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行之有效的项目、内容、方法、符负荷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