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

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
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

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1

第三章村镇体系规划2

第四章村庄布点调整规划3

第五章空间管制和资源利用规划4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

第七章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系统规划7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7

第九章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8

第十章给水设施规划9

第十一章排水设施规划10

第十二章电力设施系统10

第十三章燃气与供热规划10

第十四章通信设施规划11

第十五章防灾规划11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1

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11

第十八章实施对策与建议12

第十九章附则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临颍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引导、调控临颍县域城镇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临颍县域城乡建设活动的法律性文件。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第四条指导思想

1. 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2. 坚持统筹发展原则,统筹考虑城镇和乡村、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从促进县域整体发展角度进行空间资源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配置。

3. 坚持控制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从县域长远发展出发,确立以控制为主,适度引导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8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146号文发布)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文发布)

《河南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细则(试行)》(豫建村镇〔2007〕14号)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中原城市群规划(2006~2020)》

《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加快省25个重点县(市)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临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六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8~2025年,其中:近期2008~2015年,远期2016~2025年。

第七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为临颍县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21km2。

第八条规划重点

1. 结合发展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临颍县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策略,实现增长方式转变。

2. 统筹考虑城镇和乡村、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发展,优化县域空间结构。

3. 预测县域城镇化水平,合理布局县域城镇体系和农村居民点。

4. 综合布局县域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第九条文本中加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条款。

第二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第十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依托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等交通线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轴线,通过建设产业基地、发展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动工业走廊内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整合,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第十一条战略目标与步骤

近期(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4亿元,年均增长13.3%左右,人均达到38500元以上;全县总人口控制在80万人以内,城镇化率30%,含乡驻地城镇化率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500元和9000元。

远期(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年平均增长11.1%左右,人均达到89300元;全县总人口控制在84万人以内,城镇化率40%左右,含乡驻地城镇化率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人均预期寿命75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2%以上。

社会经济发展近期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远期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6亿元,年平均增长9.5%左右,人均达到58700元;全县总人口控制在82万人以内,城镇化率35%左右,含乡驻地城镇化率40%。

第十二条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

1. 推进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强化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

械电器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依托良好交通优势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现状的20:67:13调整到近期的10:72:18和远期的5:73:22。

2. 实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巩固粮食生产,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3. 落实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的战略任务,以提升工业化水平为核心,重点培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器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聚集。

4. 以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提高效益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和生态旅游,完善公共设施配置。

第十三条产业布局

1.以京广沿线产业带构建为主导,重点培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器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集聚,强化城关镇、杜曲镇在县域经济发展龙头地位和在工业化进程带动地区发展的作用。

2.推动县域北部乡镇和许昌市的联动发展,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县域南部应加强与漯河的联系,发展食品工业,推进产业经济和社会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拉动地区。

3.在东西两侧以繁城、王岗为主要集聚点,强化其农业基础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第三章村镇体系规划

第十四条县域人口

全县总人口近期达到79万人,远期为84万人,2020年82万人。

第十五条城镇化水平

近期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30%,城镇人口达23.7万。

2020年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35%,城镇人口28.7万人。

远期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40%,城镇人口达33.6万。

第十六条城镇化水平(含乡驻地)

近期含乡驻地的城镇化水平达到35%,乡镇镇区人口达27.6万。

2020年含乡镇驻地的城镇化水平达到40%,城镇人口32.8万人。

远期含乡驻地的城镇化水平达到45%,乡镇镇区人口达37.8万。

第十七条乡镇建制建议

建议大郭乡撤乡建镇,其余乡镇建制不变。

第十八条空间结构规划

根据对县域空间结构的分析,规划形成“一带、一轴、三区”的空间格局。

一带:南北向以京广铁路线、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形成的南北向交通走廊发展带,重点发展工业,成为临颍县交通走廊产业带。以县城为中心,带动南北两侧的城镇和产业发展。一轴:东西向贯穿全镇,由杜曲-城关-瓦店形成的贯穿县域的交通联系轴,同时也是服务县域农村地区的商贸发展轴。

三区:将临颍县分为三个空间片区。

中部片区:以县城所在的城关镇为中心,包括杜曲镇、石桥乡、王孟乡、固厢乡、巨陵镇、台陈镇和皇帝庙乡。依托其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工业,成为中原城市群郑新漯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部片区:包括繁城镇和大郭镇。该区集中了现状经济基础较好,规划以农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为主导,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业。

东部片区:包括窝城、王岗、瓦店、三家店和陈庄,规划以王岗镇和瓦店镇为主导,王岗镇发展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贸城镇,瓦店应发挥其商贸优势,规划成为东部片区的商贸中心,窝城应利用邻近许昌和商贸发达的优势,可发展档发产业,强化商贸职能。

第十九条乡镇等级规模结构

1. 等级结构

规划将县域城镇分为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乡镇3个等级:

中心城镇

临颍县城,为县域中心。

重点镇

繁城、杜曲、王岗。

繁城为西部的边界商贸城镇,社会文化特色显著;杜曲为近郊工业重点镇,经济实力较强,规划期内考虑作为以工业为主的重点镇,远景考虑并入县城;王岗镇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乡镇经济发展,力争成为带动县域东部发展的中心。

一般乡镇

一般乡镇包括其余11个乡镇,按照其规模又分为两个亚级:一般乡镇(I)和一般乡镇(II),因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规模上而非空间上的隶属关系,因此在等级结构中仍视为一个等级。一般镇(I)指发展条件较好的一般镇,包括瓦店、大郭和窝城,大郭为西部的三级城镇,窝城和瓦店为东部地区王岗南北两侧的三级镇。一般镇(II)为其余8个乡镇。

2. 规模结构

临颍县城人口规模为20~30万人,建议规模20万人;

繁城、杜曲和王岗3个重点镇人口规模为2~4万人,其中王岗的现状规模较小,建议规模2.0万人,繁城和杜曲建议规模为3.5万人;

瓦店、大郭、窝城为1.0~1.5万人,其余各乡镇规模为0.5~1.0万人。

表1 规划县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人口单位:万人)

幅较大。

第二十条城镇职能类型结构

综合型:临颍县城,1个。

工业型:杜曲镇、王岗镇,2个。

商贸型: 瓦店镇、窝城镇、繁城镇,3个。

集贸型:其余9个乡镇。

第四章村庄布点调整规划

第二十一条村庄发展策略

将村庄分为并入城镇村庄、集聚发展村庄、控制发展村庄和撤并村庄四类。规划期末,共有除原有43个城中村以外,有57个村庄并入城镇,合计城镇范围内的村庄为100个,撤并14行政村,集聚发展村庄73个,控制发展村庄202个,行政村由367个调整为353个,详见附表一。

表2 村庄发展策略表

注:1 “距离”为两个居民点CAD形状几何中心的距离

第二十二条村庄等级规模规划

1.按照村庄等级,将乡镇驻地以下的村庄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两个层次。

表3 规划村庄规模等级表

2.中心村规划

表4 规划中心村一览表

3. 中心村建设模式

内部更新模式:适用于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通过原村庄的改造更新形成中心村。

整体新建模式: 根据现有村庄的空间分布情况,重新选址,建设新的中心村.

归并整合模式:通过迁村并点,将具有一定条件的规模较小的村庄向具有中心村建设条件的大村或集镇集聚,或是把距离较近的两个或多个村庄合并,形成中心村。

4. 配套设施标准

中心村至少设置1所小学,1个卫生所,1座文化大院,1个公交线路停靠点。

第二十三条村庄职能类型规划

1. 村庄职能类型

规划村庄功能类型分为::特色农业型、工业产业型、乡村旅游型、综合服务型、一般农业型五种。

2. 村庄职能类型规划

表5 村庄职能类型规划一览表

第五章空间管制和资源利用规划

一)空间管制规划

第二十四条空间管制原则

1. 区域分异和整体协调原则

生态区划以区域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现状为基础,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合理引导自然生态和城镇人工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兼顾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生态的效益,做出有利全局发展的区划方案。

2. 生态主导和建设性保护原则

以发挥主导生态功能为前提,统筹考虑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等因素,确定地区的开发与保护重点。划定生态功能优先保护地区,同时确保城镇未来的发展空间,正确处理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第二十五条空间开发管制规划

规划将县域空间划分为以下三种开发管制类型:

1. 生态敏感与控制开发地区

生态敏感与控制开发地区内不进行高密度城建开发,不规划较大城镇功能组团,以自然景观维护为主,强化其对城镇生态的稳定功能和对城镇居民的休憩服务功能。

生态敏感与开发控制区主要包括:

1)清潩河的巨陵镇和王孟乡段以及新颍河西岸的杜曲镇段的易洪易涝区;

2)大郭乡的胡桥,巨陵的娄庄,石桥乡的驼铺的成片林区;

3)沿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等主要干道的道路林带;

4)清潩河、新颍河等主要河流沟渠的河滩缓冲区;

5)沿主要河流分布的四类基本农田;

6)皇帝庙乡小商桥地区的历史文物保护区域。

7)南水北调蓄水库

2. 生态功能维护与适度开发地区

生态功能维护与适度开发地区内的建设和占用要在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严禁城镇无序发展和随意占地,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农村居民点建设要强化集聚,消除分散,扩大农业有效利用空间,为农业现代化铺路,通过促进人口、产业向心集聚,避免大面积的、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和乡村工业化。

该类用地主要分布在县域周围距城镇中心较远、生态功能相对较好的区域,集中在陈庄乡、皇帝庙乡、大郭乡、繁城镇、三家店镇、王岗镇以及石桥乡、窝城镇部分地区,其范围以三类基本农田为划分标准。

3. 城镇建设与引导开发地区

城镇建设与引导开发地区是在保护自然生态基础上,根据城镇社会、经济、生活需要而划定的,作为城镇各功能组团生存与生长的区域。该类用地主要是沿“四十五里黄土岗”东西向,沿老颍河南北向的丁字形的建设用地格局以及窝城镇,繁城镇,王岗镇等乡镇镇区。

其开发管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1)强化城镇的主体功能,优化城镇间的配置组合。

2)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满足和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舒适度。

3)强调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间的融合与空间协调。营造优良舒适的城镇生态环境。

第二十六条城镇(含乡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及范围控制

各乡镇(含县城)依据推荐人口规模、现状用地指标估算规划期末的建设用地规模,并按照1.2~1.3的系数划定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其控制指标参见下表。

表6 城镇(含乡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及控制范围

二)水资源保护利用

第二十七条加强地表水资源的利用

1. 加强地表水的拦蓄工程建设,完善临颍县一纵(颍河)四横(外沟河、黄龙渠、北马沟、南马沟)引水清源工程,河道节节拦蓄,年均可引水0.98亿m3,回补县域地下水。

2. 加强雨水利用,加强小型多样的集雨蓄水工程,结合土壤保墒发展雨养旱作农业。适度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增加地表水量,以回补地下水。

3.兴建分洪蓄水工程。从襄城化行闸每年承接闸下弃水1363 万m3中引水2000 万m3,在颍河上游利用吴刘闸拦蓄, 由引水闸分水到老颍河, 通过五条支流分水到12 个乡镇, 覆盖

面积467km2。

第二十八条加强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境内10号分水口门位于河南省叶县境内,供水目标为漯河市、临颍县、周口市、商水县2市2 县。口门设计流量1010m3/s,年均供水量20900万m3,其中漯河市6670万m3、临颍县3930万m3、周口市9180万m3、商水县1120万m3。该口门输水干线长达145108 km,分设9条支管总长66110 km。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城关镇东北,黄龙渠北,北场村东建蓄水池一处,搞好城区水资源规划利用方案,将更大地改善城区生活和生态环境。

第二十九条农业节水措施

建立适水种植的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旱地农业和雨养农业。

适当压缩灌水定额,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强化渠道和机井垄沟的防渗措施,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

因地制宜地发展喷灌、滴灌、渗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杜绝大水漫灌。

第三十条工业节水措施

近期工业用水重复率提高到82 %,城市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到23 m3/万元。远期工业用水重复率提高到83 %,城市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下降到8 m3/万元,计划用水和自备水管理率达到100 %,卫生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 %。

制定合理的工业用水定额,调整水资源费和工业用水水价,采取经济手段,促使节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十一条生活节水措施

实行累进水价,减少用水的浪费。

全面推广节水器具,可以有效减少生活用水量。

开展中水利用工程措施,使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废水得到二次使用。

三)能源开发利用

第三十二条能源利用策略

未来的农村能源使用,应该向着低污染,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其主要措施有:第一,在农村能源结构优化的背景下,秸秆生成沼气是解决能源与环境并举的措施,须大力提倡;第二,太阳能为清洁能源,已得到一定发展,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第三,近年来煤价上升,用电来代替用煤已成趋势,应充分考虑各乡镇未来的电力设施规模。

四)土地资源保护利用

第三十三条土地利用对策

县域城镇体系用地规划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土地集约化与合理化利用为核心,控制耕地占用,确保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和质量,以改善、挖潜为重点,实现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相互协调。

土地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占补平衡”,加快土地复垦进程,稳定耕地面积;2)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严格控制用地指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建立引导制约机制,充分利用存量土地,采用土地置换、内涵挖潜等方式协调城镇建设的发展。4)加强中低产田的改造,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三十四条规划原则

1. 依据城镇体系规划的等级结构,统筹安排不同等级镇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和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城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城镇体系的整体效益取得最大。

2. 规划按照“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5个等级,根据发展条件和人民需求,配备不同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十五条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1. 落实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形成以县城点为龙头,乡镇点为骨干,村级点为基础的农村商业经营网络,各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2. 逐步固化绠会、庙会,有条件地转变为集贸市场。

3. 结合乡镇物产特色建设专业市场,在台陈、王岗、大郭、繁城等乡镇建立大蒜、辣椒、烟草、牛羊肉等生产服务性专业交易市场。

第三十六条教育设施规划

1. 提高中小学建设质量。小学生均用地面积不少于22平方米,初中生均用地面积不少于26平方米。完全小学一般为1~4轨,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初中一般为4~8轨,班额控制在50人以下。

2. 小学和初中在乡集镇等级以下以撤并为主,在农村增加教学点。原则上每0.5万人左右设一所完全小学,每2~3万人设一所初中。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不宜超过2公里(寄宿制例外)。远期规划布置初中34座,小学(含教学点)170座,原则上布置于乡镇镇区和主要中心村。

3. 高中布置于县城,在繁城、王岗设置高中教学点。

4. 重点建设1所特色职业教育中心或1~2所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和县城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接受各种培训人数的比重要分别达到70%和80%。

第三十七条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1. 实现村级卫生组织覆盖率100%,病床数达到15床/千人。

2.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参合率达到95%以上。

3. 搬迁临颍县中心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综合性公立医疗机构。

第三十八条文化设施规划

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对未达标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进行改造。

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农村居民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广播电视;扶持建设农村固定和流动电影放映点,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一次电影。190个行政村建成文化大院。

第三十九条体育设施规划

1. 县城建有体育公园或建身广场。

2. 中心镇以上城镇配置设施齐全的公共体育场所。

3. 行政村体育设施建设覆盖率达到20%左右。

第四十条公共设施配置

表7 居民点公共设施配置标准

注:表中●---应设的项目;○---可设的项目

第七章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系统规划

(一)历史文化保护

第四十一条指导思想

坚持整体保护、分级分类保护和保护利用相结合的思想。

第四十二条分级保护

1. 绝对保护单位

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为绝对保护单位,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尊重其历史、审美、体型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材料,必须增添新材料予以修缮时,应在颜色、色调、材质、外形和尺度上保持和谐。

2. 重点保护单位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不改变外观的情况下,可适当改变内部使用功能,总体上保持文物的原有造型与风格,不能进行破坏文物本身的改变、修缮。

3. 一般保护单位

其它待保文物古迹为一般保护单位,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内、外部的局部改变,体现原有造型、风格。

第四十三条分类保护

古建筑类文物古迹的保护应保持城镇风貌和历史文脉,展现临颍县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古碑刻文物古迹的保护应体现历史价值和地方特色。

革命根据地遗迹的保护应建设为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四十四条文物古迹利用

对文物古迹应加以合理利用,合理利用的方式有:继续它原有的用途和功能;作为博物馆使用;作为参观旅游的对象和教材;作为城镇节点及重要标志。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模板】

临武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文本目录 第一篇总则 (1) 第二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 第一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二章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 (3) 第三章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4) 第四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4) 第一节村镇空间结构 (4) 第二节村镇等级与规模结构 (4) 第三节村镇职能结构 (5) 第四节重点村镇发展指引 (5) 第五节村庄建设与发展 (5) 第六节土地利用与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5) 第五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6) 第一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6) 第二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 (6) 第三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7) 第四节供电工程设施规划 (7) 第五节邮电通讯工程设施规划 (8) 第六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8) 第一节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规划 (8) 第二节文化体育发展规划 (8) 第三节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9) 第四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9) 第五节保险、社会福利及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9) 第六节市场服务体系规划 (9) 第七节公安派出所和警务室规划 (9) 第八节社会服务设施配制规划 (10) 第七章县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11) 第一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11) 第二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 (13) 第三节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 (13) 第四节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14) 第五节耕地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 (15) 第八章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15) 第九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16) 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 (17)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政策与措施 (17) 第三篇县城区规划 (18) 第十二章城市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 (18)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 (18) 第二节城市建设目标 (18) 第十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 18第十四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9) 第一节城市总体布局 (19) 第二节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0) 第三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21) 第四节城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2) 第五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22) 第六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23) 第十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3) 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3)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23) 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24) 第十七章景观系统规划 (25) 第十八章环境保护规划 (26) 第十九章市政设施规划 (26)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6)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7)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27)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27) 第六节环境卫生规划 (28) 第七节殡葬设施规划 (28) 第二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防洪工程规划 (28) 第二节防震工程规划 (28) 第三节消防安全规划 (28)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29) 第二十一章空间管制与“四线”控制规划 (29) 第二十二章城市空间发展时序 (30) 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节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31) 第二十三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 (31) 第二十四章附则 (32) 附表1:XX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目标指标体系汇总表 (33) 附表2:各乡镇城镇人口规模表 (33) 附表3:县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 (33) 附表4:县域行政区划调整一览表 (34) 附表5:县域村镇体系职能类型结构一览表 (34) 附表6:XX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34) 附表7:县城区规划用地汇总表 (34) 附表8:县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35) 附表9:县城区主干道一览表 (35)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一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1条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石牌镇镇域人口近期2022年为10.35万人,远期2035年为12.90万人。 石牌镇近期2022年城镇化水平为48%,远期2035年为70%。 第2条镇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1135N”的空间结构: (1)1个镇域引擎 指引领镇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包含两个吸引核:湖区论坛演艺核、以及老镇朝 圣体验核。 (2)1条城乡联动发展轴 依托普济路、皖裕路等内部主干道路,由西北向西南,连接普济村、镇区、 皖河村、万明村、同福村等,形成城乡联动发展主轴。 (3)3个重要发展板块三片 北部片区:城镇产业集聚发展区; 西南片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东部片区:绿色粮油种植示范区。 (4)5条对外联动辐射发展带 石牌-腊树辐射带:依托省道S344,吐舌腊树及太湖、潜山县周边乡镇。 石牌-雷埠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带动雷埠及望江县周边乡镇。 石牌-平山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平山等怀宁县周边乡镇。 石牌-赛口辐射带:依托新建石牌——安庆公路,辐射皖河农场等乡村区域。

石牌-高士辐射带:依托石牌——高士——望江公路,辐射高士等周边乡镇。 (5)N个特色美好乡村。 指镇域内美好乡村。 第3条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粮油种植型乡村、农业休闲型乡村、文化休闲型乡村四类。根据石牌镇的现 状和镇区发展条件,将镇域村镇职能分为综合服务型城镇、 表4-2镇村职能结构规划表 职能类型行政区名称中心村名称 综合服务型镇区—— 粮油种植型彭星村彭家墩万明村郑家湾永裕村红星同福村娘娘庙南保村苏方 农业休闲型保湖村钱湾、湖港墩青圩村陈家二房万全村鲁家牌 杨塅村陈家上八屋五一村王家桥 双一村张家墩 文化休闲型广丰村王家墩广丰村王家墩皖河村杨家牌普济村产家中垅 第二章镇区主要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4条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镇区总建设用地903.54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96.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 32.8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80.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8.88%;工业用 地31.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43%;交通设施用地164.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8.22%;绿地139.4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5.43%。

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建设部关于印发《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建规[2006]183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规划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进一步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我部制定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城乡规划司。 二○○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统筹县域城乡健康发展,加强县域村镇的协调布局,规范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县、自治县、旗,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适用本办法。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与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一同编制,也可以单独编制。 第三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政府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和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合理确定村镇体系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六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直辖市、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七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第八条承担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的规划编制资质。 第二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组织 第九条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具体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第十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按照以下程序组织编制和审查: (一)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向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 (二)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先编制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应当提请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三)依据对规划纲要的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成果,并按程序报批。 第十一条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十二条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中,应当在县级人民政府组织下,充分吸取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专家的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征求包括村民代表在内的社会公众的意见。对于有关意见的采纳结果,应当作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报送审批材料的附件。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

工作大纲

一、设计前言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 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并且认真学习了国 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 和《镇规划标准》等。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 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 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X土地利用规划》 四、规划层次 五、规划工作内容

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

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 说明书 济南市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

目录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4) 1.1规划背景 (4) 1.2规划依据 (4)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5) 2 现状分析 (6) 2.1现状概况 (6) 2.2镇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6) 2.3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8) 2.4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8) 2.5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9) 2.6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9) 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14) 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14) 3.2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15) 3.3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 (15) 4 城乡统筹发展 (17) 4.1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7) 4.2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18) 4.3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19) 4.4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20)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21) 5.1发展定位 (21) 5.2发展规模 (21) 5.3城镇化水平 (22) 6 镇村体系结构 (23) 6.1镇村等级结构 (23) 6.2镇村规模结构 (25) 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25)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29) 7.1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29) 7.2村庄迁并与整合 (29) 7.3村庄布点规划 (31) 7.4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37) 7.5历史文化与特色保护 (37) 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8) 8.1规划原则与标准 (38) 8.2行政办公设施 (39) 8.3商业服务设施 (39) 8.4教育设施 (39) 8.5医疗设施 (39) 8.6文化体育设施 (40) 9 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43) 9.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43) 9.2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43) 9.3排水工程规划 (44) 9.4电力工程规划 (44) 9.5通信工程规划 (44) 9.6燃气工程规划 (44) 9.7供热工程规划 (45) 9.8防洪规划 (45) 9.9消防规划 (45) 9.10环境卫生规划 (45) 9.11防灾规划 (46) 9.12环境保护规划 (46) 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48) 10.1近期建设重点 (48)

济南市市区镇村体系规划桑梓店规划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 说明书 济南市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 目录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规划背景.................................................................................. 规划依据..................................................................................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现状分析.................................................................................. 现状概况.................................................................................. 镇村建设现状.............................................................................. 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济南市北跨与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 《黄河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及天桥工业园选址研究》............................................... 《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4 城乡统筹发展.............................................................................. 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发展定位.................................................................................. 发展规模.................................................................................. 城镇化水平................................................................................ 6 镇村体系结构.............................................................................. 镇村等级结构.............................................................................. 镇村规模结构.............................................................................. 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村庄迁并与整合............................................................................ 村庄布点规划.............................................................................. 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8 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原则与标准............................................................................ 行政办公设施.............................................................................. 商业服务设施.............................................................................. 教育设施.................................................................................. 医疗设施.................................................................................. 文化体育设施.............................................................................. 9 基础设施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XX县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XX县XX村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村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按照农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最终达成: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的乡村振兴蓝图。 二、发展原则: 1.尊重现状·合理布局 2.整体推进·重点先行 3.设施配套·技术可行 4.传承历史·突出特色 5.注重文化内涵 三、发展目标: 搞活农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早日实现村民脱贫奔小康。实施村庄土地环境整治,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最终将李家源、阿东村建成布局合理、

产业突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成为陕西省深度贫困村整治振兴的示范村。 四、资金来源: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1.移民搬迁工程:XX万元×300户=XXXX万元 2.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约XXXX万元 3.旱改水项目:XXXX元×XXXX亩=XXX万元 4.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5.城乡发展建设项目 6.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 7.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8.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项目 9.乡村教育文化体育发展项目 10.其他政策性扶持项目 五、特色产业: 1.建立万亩新品种苹果基地 2.美丽生态乡村体验基地 3.种植业 4.养殖业 六、乡村新格局: 新农村居住区、村民委员会、乡村超市、医疗站、文化站、接待站、食堂、幼儿园、图书馆、公共浴室、文化体育广场、

3A级公厕、沼气池、涝池、养殖场等。 村庄道路、居民区实现绿化、美化。 七、创新机制: 1.建立村民股份机制,成立股份合作经营公司,实行所有权、产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土地、宅基地、房屋、规模生产资料等评估入股,经营公司全权负责各项经营活动,优先使用村里人才和劳动力。 2.经营公司与投资商建立联营机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产品销路与市场问题。 3.经营公司与科研、大专院校建立协作机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 八、规划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18】1号文《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依据省、市、县扶贫总体规划,结合XX村的实际现状,编制《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规划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规划背景 第二节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第三节村庄建设现状 第四节现状问题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为适应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推动村镇体系协调布局,规范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根据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技术规范,制定本要点。 全省的县、县级市、城市具有村镇部分的区,可参考本要点编制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和山东省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等技术规范、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上位总体规划进行编制,与相关规划有机衔接。 一、规划内容 (一)县域村镇体系发展条件评价 1、区位分析。重点分析县域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中心城镇与周边城镇的空间关系,铁路、高速公路及其他主要公路等对外交通条件。 2、自然条件分析。分析县域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基础。分析县域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现状土地利用、社会架构等。 4、村镇体系布局现状。根据村镇体系现状,总结村镇体系在规模、职能、空间分布和内部关系上的基本特点。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 6、综合评价。根据发展条件分析,总结县域村镇体系发展的优劣势。

(二)规划信息整合 1、上位规划。总结上位规划对本区和村镇发展的要求。 2、相关规划。总结已有相关规划的建设要点和协调任务。 3、下位规划。收集整理已编制和已批复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工业区和开发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各类保护区规划等下位规划,查找规划存在的问题,明确整合内容。 (三)县域城乡统筹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近远期目标体系。 2、总体定位。明确全县发展定位。 3、发展战略。提出为实现发展目标需采取的发展战略。 (四)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概括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总结产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 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思。 3、重点产业规划。对县域的优势产业和战略产业进行规划指引。 4、产业空间布局。划分经济区,提出县域产业布局的总体形态和发展要点。 (五)城乡人口空间布局 1、县域城乡人口分布现状。总结人口及其城乡分布的现状特征。 2、县域人口规模预测。一般应通过多种不同方法预测县域人口近远期规模,提出综合方案。 3、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应通过多种不同方法确定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近远期预测值。 4、人口和城镇人口空间分配。根据对区域发展形势的客观判断,对人口和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规划。

慈利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慈利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颁发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张家界市及慈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其它关于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规、规定、标准编制而成。 第二条本规划通过对慈利县的人口、产业、城镇、县域大型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布局,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是慈利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第三条本规划的范围为慈利县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3480.5平方公里。 第四条为与《慈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相衔接,本次规划期限:近期至2005年、远期至2020年,对2040年提出远景构想。 第五条本规划经慈利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应,作为政府指导全县城镇化进程,小城镇建设、协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县域与城镇发展宏观调控的决策依据。

本规划指导全县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县域内各乡镇村镇规划应服从本规划,县域内其它专项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二章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六条慈利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92亿元,保持张家界市经济强县;调整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由37.3%,26.5%,36.2%变为21%,35%,44%。城镇化水平达44.1%,全县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城镇体系,实现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发展目标。 第七条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 1.城镇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合理扩大县城城市规模,以强化县城发展为核心,建立由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城镇发展的格局。加快小城镇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分工有序的城镇网络。 2.交通带动战略——充分利用中西部大开发,以交通建设为先导,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3.旅游带动战略——积极配合张家界东线旅游开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建设标准,提升城市形象。 4.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多种产业模式,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集中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建设,促进小城镇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最大限度地协调城镇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力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澧县概况 澧县,因澧水流经县境而得名。地处湘鄂边界,常德地区的北部,东临安乡县,南靠临澧,西接石门,北与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接壤。澧县行政区划面积为2107.3平方公里,现辖15个建制镇(包括澧阳镇)、17个乡。作为澧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澧阳平原上,南濒澧水,东距津市市8公里。 澧县是位于我国三级经济开发轴线(焦柳铁路线和二广高速)上的节点城市,常德市和荆州市的几何中心。处于湖南西北部边境,临近中部两大城市群—长株潭“3+5”城市群和武汉“1+8”城市群,处于两大城市群的直接辐射交汇地域的西部。澧县在湖南自东向西的经济梯度格局中处于第二梯级的位置,并且是环洞庭湖城市群以及我国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必将成为未来湖南省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 澧县经济发展迅速,是个农业大县和资源大县。20世纪80年代后,澧县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经济实力迅速增加。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21568万元,同比增长6.6%;二产业增加值353176万元,同比增长17.3%;三产业增加值334158万元,同比增长15.3%。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9:35:33.1。全县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45103万元,增长7.9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431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9815万元。 澧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焦柳铁路由北向南跨过长江进入湖南。G207国道线和省道S302线、S304线是澧县境内的主要对外交通线路。澧水通过洞庭湖水系可直达长沙、沙市、武汉及上海等地。县域内沿澧水有黄沙湾、羊湖口两个货运码头。县域内河网纵横,有大小河流56条,大小湖泊38个,拥有水面13.7万亩,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7.3万千瓦。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讲解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与内容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求 第一条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 引导和调控县域村镇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以下重点: (一综合分析评价县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二)研3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三)分析研蝕域人口增长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趋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确定城镇化模式及水平。 (四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确定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确定村镇体系结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确定村庄布局的基本原贝明确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农村居民聚居点治理和建设的管理策略。(五)确定弦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实施措施,防止灾害、确保安全,提出县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六)按照墉统筹、共建共享的原贝统筹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防止重复建设。 第三条 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村镇建设现状及农村生产方式的差别,强调不同的原则和内容。要区别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域,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体现不同的地域特色,突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布局特点,选择不同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第四条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划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强制性内容应在图纸上准确标明,文本上明确,规范表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管理措施。 第五条对涉及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具体包括:

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文本)

双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文本 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 第三章县域城镇发展战略 (5) 第四章城镇化水平预测 (6) 第五章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 第六章县域重要城镇规划 (7) 第七章土地利用与城乡建设控制区管制 (7) 第八章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8) 第九章社会化服务设施规划 (10) 第十章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12)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12)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13)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7)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18)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18) 第十六章附则 (19)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正确指导县域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全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推进县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协调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城镇与乡村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令《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颁发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以及其它关于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法规、规定、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双峰县城镇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第1.03条本规划的范围为双峰县行政区域范围。 第1.04条本规划期限为2001年—2020年,其中近期到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第1.05条本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本次规划指导思想为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有利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县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整体效益,有利于双峰县城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及近期效益与长远利益。 2.坚持区域整体化发展原则。强调区域整体化发展,加强区域经济网络的整体性、空间发展的整体性、城乡发展的整体性、时间发展的整体性。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适度的人口规模,构筑宜人的生活环境。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适度的产业规模。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构筑综合性多功能的绿色空间。注重提高社会设施,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 4.坚持现代化导向原则。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促进城市的现代化为核心,以推进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为主线,从各个领域全方位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第1.06条本规划是双峰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经双峰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应。作为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全县城镇化进程以及县域城镇的合理发展和布局,指导各级城镇规划编制的依据。 第1.07条县域各镇村镇体系规划应服从本规划,县域内其它专项规划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2.01条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

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

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 第三章村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村庄布点调整规划3 第五章空间管制和资源利用规划4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 第七章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系统规划7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7 第九章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8 第十章给水设施规划9 第十一章排水设施规划10 第十二章电力设施系统10

第十三章燃气与供热规划10 第十四章通信设施规划11 第十五章防灾规划11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1 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11 第十八章实施对策与建议12 第十九章附则1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临颍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引导、调控临颍县域城镇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临颍县域城乡建设活动的法律性文件。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第四条指导思想 1. 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2. 坚持统筹发展原则,统筹考虑城镇和乡村、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从促进县域整体发展角度进行空间资源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配置。 3. 坚持控制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从县域长远发展出发,确立以控制为主,适度引导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8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146号文发布)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文发布) 《河南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细则(试行)》(豫建村镇〔2007〕14号)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中原城市群规划(2006~2020)》 《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加快省25个重点县(市)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临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六条规划期限

最新村镇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镇规划标准 GB 50188 — 2007 Standard for planning of town 1 总则 1.0.1为了科学地编制镇规划,加强规划建设和组织管理,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规划,乡规划可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镇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镇 town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镇。 2.0.2镇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 2.0.3镇区 seat of government of town 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 2.0.4村庄 village 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2.0.5县域城镇体系 county seat town and township system of county 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镇(乡)群体。 2.0.6镇域镇村体系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 2.0.7中心镇 key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 2.0.8一般镇 common town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中心镇以外的镇。 2.0.9中心村 key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 2.0.10基层村 basic-level village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3.1.1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进行制定。 3.1.2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2、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3、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4、确定镇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3.1.3镇区和村庄的规划规模应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 在进行镇区和村庄规划时,应以规划期末常住人口的数量按表3.1.3的分级确定级别。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

作 大 纲 一、设计前言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

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并且认真学习了国 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 和《镇规划标准》等。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 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 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X土地利用规划》 四、规划层次 五、规划工作内容 1、收集整理基础现状资料。 2、讨论规划设计思路,据设计内容分工; 3、完成初步设计内容(图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