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目标: 知道原子的结构、知道同位素的概念

1.原子中微粒间的数学关系:

原子()Z A X 原子核质子个中子个核外电子个Z A Z Z ()-?????????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核电荷数=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符号角标含义

A ——代表质量数

Z ——代表核电荷数

c ——代表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 ——代表化合价

e ——代表原子个数

3.同位素

(1)概念: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是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2)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3)同位素的不同原子构成的单质是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的不同单质。

(4)同位素构成的化合物是不同的化合物,H OD OT O

222

、、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5)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原子量):这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接下来具体介绍)。

(6)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得出的数值。

4.相对原子质量的有关计算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我们平常所说的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丰度算出来的平均值。下面,我们介绍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平均值的算法。

设问:对于具有同位素原子的元素来讲,应该怎样求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呢?

如18

8O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数值求出:已知一个18

8

O的质量为2.657×10-26 kg,

一个12

6

C的质量为1.993×10-26 kg,

18 8O的相对原子质量=kg

10

993

.1

kg

10

657

.2

26

26

-

-

?

?

只要我们知道了某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在自然界中各同位素原子丰度。根据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就可得到其值。以氯元素为例,求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这样算出来的。在数值上,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我们平常做题时,常用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元素

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1.2 原子结构、同位素

一. 选择题:

1. 在一个电中性的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

A. 质子,中子,电子

B. 质子,中子

C. 质子,电子

D. 中子,电子

2. 某微粒用Z A n R +表示,下列关于这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含质子数=-An

B. 所含中子数=-AZ

C. 所含电子数=+Z N

D. 质量数=+Z A

3.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此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的比值

B. 此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的1/12比值

C. 按此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

D. 按此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

4. 硼有两种同位素:51

0B 和511B ,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则510B 和511B 的原子个

数比是( )

A. 1:3

B. 1:4

C. 1:2

D. 1:1

5. 与27.0克水含有相同中子数的D O 2质量为( )

A. 13.2g

B. 20.1g

C. 24.0g

D. 30.0g

6. 某元素所形成的气态单质分子M 2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70,72,74。三种分子

的物质的量之比9:6: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 有三种同位素

B. M 2的平均式量为72

C. 质量数为35的同位素占原子总数的75%

D. M 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37

7.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105B 和115B ,已知硼元素的原子量为10.8。下列对硼元素中105B 的质量分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等于20%

B.略小于20%

C.略大于20%

D.等于80%

8.核内中子数为N 的R 2+的离子,质量数为A ,则n 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 16+A n (A -N +8)

B . 16+A n (A -N +10)

C . (A-N+2)

D . A n (A -N +6) 9.11H 、21H 、31H 、H +、H 2是

A. 氢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氢元素

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10.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16667Ho 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 . 32

B . 67

C . 99

D . 166

1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 、17O 、18O ,氢的同位素有 H 、D ,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 3种

B. 6种

C. 9种

D. 12种

12.13C —NMR (核磁共振)、15N —NMR 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 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 、15N 叙述正确的是

A . 13C 与15N 有相同的中子数

B . 13

C 与C 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 15N 与14N 互为同位素

D . 15N 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3.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18O 与19F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6O 与17O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 12C 与13C 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 15N 与14N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14.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 存在,以下关于3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4He 的同分异构体

B. 比4He 多一个中子

C. 是4He 的同位素

D. 比4He 少一个质子

15.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重氢、超重氢

B 、氧、臭氧

C 、红磷、白磷

D 、乙酸、丙酸

二. 填空题:

16. 非金属元素X 有两种同位素Z A X 和Z B X ,由X 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可能有

_______种,它们的式量分别为___________。

17. 已知35Cl 和37Cl 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35.5,由233537N a C l C l 、、等微粒构成

的NaCl 晶体11.7g 中含有37Cl 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18. 由111213818816H H HOO 、、、、形成类似于H O 2分子的三原子化合物分子共有

_____

________种。

三. 计算题:

19.由23

11Na 分别跟3517Cl 和3717Cl 所构成的10g 氯化钠中含3717Cl 的质量为多少?

各种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各种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本表数据源自2005年IUPAC元素周期表 (IUPAC2005standardatomicweights),以12C=12为标准。 本表方括号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 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括号内。1氢H1.00794(7) 2氦He4.002602(2) 3锂Li6.941(2) 4铍Be9.012182(3) 5硼B10.811(7) 6碳C12.017(8) 7氮N14.0067(2) 8氧O15.9994(3) 9氟F18.9984032(5) 10氖Ne20.1797(6) 11钠Na22.98976928(2) 12镁Mg24.3050(6) 13铝Al26.9815386(8) 14硅Si28.0855(3) 15磷P30.973762(2) 16硫S32.065(5) 17氯Cl35.453(2) 18氩Ar39.948(1) 19钾K39.0983(1) 20钙Ca40.078(4) 21钪Sc44.955912(6) 22钛Ti47.867(1) 23钒V50.9415(1) 24铬Cr51.9961(6) 25锰Mn54.938045(5) 26铁Fe55.845(2) 27钴Co58.933195(5) 28镍Ni58.6934(2) 29铜Cu63.546(3) 30锌Zn65.409(4) 31镓Ga69.723(1)

33砷As74.92160(2) 34硒Se78.96(3) 35溴Br79.904(1) 36氪Kr83.798(2) 37铷Rb85.4678(3) 38锶Sr87.62(1) 39钇Y88.90585(2) 40锆Zr91.224(2) 41铌Nb92.90638(2) 42钼Mo95.94(2) 43锝Tc[97.9072] 44钌Ru101.07(2) 45铑Rh102.90550(2)46钯Pd106.42(1) 47银Ag107.8682(2) 48镉Cd112.411(8) 49铟In114.818(3) 50锡Sn118.710(7) 51锑Sb121.760(1) 52碲Te127.60(3) 53碘I126.90447(3) 54氙Xe131.293(6) 55铯Cs132.9054519(2)56钡Ba137.327(7) 57镧La138.90547(7)58铈Ce140.116(1) 59镨Pr140.90765(2)60钕Nd144.242(3) 61钷Pm[145] 62钐Sm150.36(2) 63铕Eu151.964(1) 64钆Gd157.25(3) 65铽Tb158.92535(2)66镝Dy162.500(1) 67钬Ho164.93032(2)68铒Er167.259(3) 69铥Tm168.93421(2)

高中化学《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373沪科课标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卷数学化学资料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同位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结构、质量数和XAZ式的含义; (2)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3)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和同位素概念,明白科学概念的完善过程。 (2)通过学习人类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认识方法,明白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间的关系,懂得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与相对原子质量。

2.难点 同位素的概念,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原子结构;二是同位素。新教材先讲述原子结构,再明确质量数的概念,最后在原子核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内容这样安排使学生思路清晰、流畅。 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处的内容容易产生枯燥感。为此,采用了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引导,并结合形象的比喻,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 高中数学课件数学教案数学试卷数学化学资料 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尽量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层层设问,学生不时产生认知冲突。 在强化训练书写时可以通过“自主、合作训练”增强趣味性,让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及训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2.流程图

3.流程图说明 (1)引言:可以复习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通过设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视频:原子的构成。从中学生可看出质子、中子与电子,并讨论比较这三种粒子。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并理解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教师提示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从而引出质量数的概念。 (4)学生根据质量数的概念和原子是电中性的,归纳出两个重要的关系式: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5)用符号AZ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 多媒 原子的结构 体演示: 讨论完成表1.1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 教案

1.我们知道,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那么我们怎么计算才能保证数字的有效程度呢? 构成物质的微粒体积很小,质量也很小。如 10-26Kg。

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则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3.19×10-25 Kg;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的9倍,则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 。 2、晶碱(Na2CO3·10H2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6 ,晶碱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62.9% 。 3、已知XgR2O中含有YgR,则表示R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式为( B A、(X-Y)/16 B、8Y/(X-Y) C、16/(X-Y) D、(X- 4、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 ..是( D A、质子 B、质子数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数和中子数 5、下列物质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B ) A、Fe2O3 B、FeO C、FeS D、Fe3O4 6、质量相等的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B ) A、1:1 B、11:14 C、1:2 D、2:1 7、某含氮氧化物中氮与氧的质量比为7:4,该氧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D )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E、+5价 8、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其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3,则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A、+3价 B、+2价 C、+1价 D、-1价 9、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电荷数为92,其核内中子数为143 ,核外电子数为92 。 10、绿矾(FeSO4·7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3% ,H2O的质量分数为45.3% 。 1、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表

相对原子质量表 ——(1-56H-Ba)——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1氢H1 2氦He4 3锂Li7 4铍Be9 5硼B10.8 6碳C12 7氮N14 8氧O16 9氟F19 10氖Ne20 11钠Na23 12镁Mg24.3 13铝Al27 14硅Si28 15磷P31 16硫S32

17氯Cl35.4 18氩Ar40 19钾K39 20钙Ca40 21钪Sc50 22钛Ti47.8 23钒V51 24铬Cr52 25锰Mn55 26铁Fe55.8 27钴Co59 28镍Ni58.6 29铜Cu63.5 30锌Zn65.4 31镓Ga69.7 32锗Ge72.6 33砷As75 34硒Se79 35溴Br80 36氪Kr83.798(2) 37铷Rb85.4678(3) 38锶Sr87.62(1)

40锆Zr91.224(2) 41铌Nb92.90638(2) 42钼Mo95.94(2) 43锝Tc[97.9072] 44钌Ru101.07(2) 45铑Rh102.90550(2) 46钯Pd106.42(1) 47银Ag107.8 48镉Cd112.411(8) 49铟In114.818(3) 50锡Sn118.7 51锑Sb121.760(1) 52碲Te127.60(3) 53碘I127 54氙Xe131.293(6) 55铯Cs132.9054519(2) 56钡Ba137.3——(57-71La-Lu镧系)——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57镧La138.90547(7) 58铈Ce140.116(1) 59镨Pr140.90765(2)

初三化学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

解析过程: 本题答案为A ,解本题只需从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出发即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m ×1/12) 规律方法: 解本题关键是: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内涵的领悟。 相对原子质量如何计算 ? [ 初三化学] ? 题型:简答题 相对原子质量如何计算? 问题症结:找不到突破口,请老师帮我理一下思路 考查知识点: 原子中的质量关系 难度:中 解析过程: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周期表查表即可,一般需要记忆,不需要计算。 如氢为1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钠为11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3; 氯为17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35.5;氧为8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6。等等 如果计算,也可以这样算,如果你知道一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则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如氢质子为1,中子为0,故相对原子质量为1; 氧质子为8,中子为8,故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原子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这个标准的值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原子量 计算就是利用这个方法,如:某原子的质量为ag , C 的原子的质量为bg ,则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 根据定义:标准值为 b ×121,相对原子质量为: b a b a 1212 = 若有疑问,可以直接留言,我会及时回复,谢谢你的配合祝你学习进步! 规律方法: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 所属知识点: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包含次级知识点: 原子中的质量关系、 常见元素的名称、 元素的概念、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元素的分类 知识点总结

2019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 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新版)

课题 教学 第2课时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 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课型新授课 1.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知识与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技能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 关系。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 布。 备课笔记 目标过程与 方法 2.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 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 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与价值观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1.离子的形成过程。 2.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叫阴离 子。 2.离子符号的意义: 课前 3Ca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预习3表示3个钙离子 1 3.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12 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 新课 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讲,原子核外空间很大,电子在这个空间 导入 里作高速运动。那么,电子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重点。 备课笔记 进 行 新 课 知识点一、离子的形成 [阅读]请学生阅读课本 P 55“离子的形成”一段内容,同时思考问题。 (1)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和阴离子? (2)如何来表示离子的符号呢? (3)讲述 NaCl 的形成过程。 (4)离子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生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 [回答]问题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叫做阴离子。 [补充]在化学反应中,由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容易失去电子, 而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 4,容易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 电荷。失去电子带的是正电荷,得到电子带的是负电荷,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就带 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 [回答]问题(2):离子符号表示式为 X n+或 X n-,X 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化学式,X 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 带 n 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 3+表示 1 个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 s o 2 表示 4 3 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离子的写法:先写出元素符号,再在右上角标明该离子带的电荷数,注意“+、 -”在数字后面,离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或 1 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 写。如:①阳离子:Na +,Mg 2+,Al 3+,NH 4+等;②阴离子:Cl -, so 4 等。③3 个硫 酸根离子:3 so 2 ;两个镁离子:2Mg 2+。 4 [回答]问题(3):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容易失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表

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2 锗 Ge 72.64(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通过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是人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中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原子结构的一部分,它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本课时是从量的角度,继续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继续形成微粒观。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水分子的引领下进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原子质量到底有多小”、“怎么表示这么小的质量”、“用常见的方法行不行”等潜在疑问,这是本课时的生发点。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教学设计思想】 1.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从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入手,引领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分析、猜测原子质量的大小,再根据原子的实际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最后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比较,让学生建立起原子、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联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重视科学观念的形成。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把原子与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从而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 教学方法 学、议、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下列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Cl 2二氧化硫SO 2 尿素CO(NH 2 ) 2 碳酸氢铵NH 4 HCO 3 说出上述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2、原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在化学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分子质量也很小, 分子由原子构成,那么在化学中怎样表示分子的质量呢?(点题) 二、阅读学习目标(见学案) 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自学指导(1)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阅读教材84—85页内容: 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2、“总和”意味着用什么运算方法? 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Cl 2 、SO 2 、CO(NH 2 ) 2 、NH 4 HCO 3 的相对分子质量 (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4=60 或=12+16+(14+1×2)×2=60 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一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 4、强化训练:再求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 5、迁移发散: (1)求分子个数相等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2)求等质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中的分子个数比。 自学指导(2): 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阅读教材85页内容 1、从字面上如何理解“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二氧化碳为例说明 2、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就等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用化学式也可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SO2、Ca(OH)2、NH4HC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2)=3:8”能否写成“=16×2:12=8:3”,为什么?注意前面所列元素的顺序与后面的计算顺序要一致。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二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 4、强化训练:再求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5、迁移发散: 已知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7:4,求其化学式。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关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依据 教学方法 学、议、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下列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Cl 2二氧化硫SO 2 尿素CO(NH 2 ) 2 碳酸氢铵NH 4 HCO 3 说出上述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是由几个什么原子构成? 2、原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在化学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分子质量也很小, 分子由原子构成,那么在化学中怎样表示分子的质量呢?(点题) 二、阅读学习目标(见学案) 1、学会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学会求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会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自学指导(1)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阅读教材84—85页内容: 1、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2、“总和”意味着用什么运算方法? 3、自学例题,并当堂训练:求Cl 2、SO 2 、CO(NH 2 ) 2 、NH 4 HCO 3 的相对 分子质量 (与学生一起纠错、点拔: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1×4=60 或=12+16+(14+1×2)×2=60 交流、讨论、纠错学会第一种计算,学会交流与合作)

相对原子质量表大全

氢气H2 2 五氧化二磷P2O5142 氧气O232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74 氯气Cl271 氢氧化铜Cu(OH)298 氨气NH317 氢氧化钠NaOH 40 氮气N228 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34 一氧化碳CO 28 碱式碳酸铜(绿)Cu2(OH)2CO3222 二氧化碳CO244 盐酸(氯化氢)HCl 36.5 一氧化硫SO 48 氯化钙CaCl2111 二氧化硫SO264 氯化钾KCl 74.5 三氧化硫SO380 氯化铁(淡黄 FeCl3162.5 溶) 二氧化锰MnO287 氯酸钾KClO3122.5 碳酸H2CO362 高锰酸钾(灰锰氧)KMnO4158 碳酸钙CaCO3100 硫酸铜(白固蓝 CuSO4160 溶) 碳酸氢铵NH4HCO379 硫酸钠Na2SO4142 硝酸HNO363 硝酸铵NH4NO380 硫酸H2SO498 甲烷CH416 亚硫酸H2SO382 尿素CO(NH2)260 磷酸H3PO498 甲醇CH3OH 32 水H2O 18 乙醇(酒精)C2H5OH 46 氧化铜(黑)CuO 80 乙炔C2H226 氧化镁(白)MgO 40 乙酸(醋酸)CH3COOH 60 氧化钙(白)CaO 56 四氧化三铁(黑)Fe3O4232 氧化铁(红)Fe2O3160 氧化亚铁(黑)FeO 72

硫酸亚铁(淡绿)FeSO4152 硫酸锌(白/无)ZnSO4161 初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 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 碳原子质量的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 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 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 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教材分析] 本章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开始,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教材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引出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在学生探究空气成分的活动中,接触一些化学现象。通过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介绍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使学生及时地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确认自然界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并能从本质上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使学生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材还编入了“空气组成的发现史”、“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分子有多大”、“原子-分子论是怎样提出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大气污染的危害”等内容,供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化学发展史,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本节主要学习相对原子质量,采用复习提问、例题演练、学生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点内容、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4、能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知识结构,使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感受世界的物质性,初步形成微观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能用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建立。 2、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相对原子质量及元素的质量计算

《化学式计算》专题 1、一定质量的物质与一定质量的元素之间的相互换算 (1)160吨硝酸铵[NH 4NO 3]中含有多少克氮元素 (2)100克含碳酸钙(CaCO 3)90%的石灰石中含有多少克碳元素 (3)200吨含杂质20%的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中含有多少吨铁元素 (4)90千克含硝酸铵(NH 4NO 3)90%的硝酸铵样品中含有氮元素多少千克 (5)多少克Fe 2O 3中含有72克铁元素 (6)硫酸亚铁[FeSO 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1.40克铁元素,服用的药物中应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 克。 (7)多少吨含CaCO 390%的石灰石中含有72吨钙元素 (8)多少克含杂质15%的尿素[CO(NH 2)2]样品中含40克氮元素 (9)多少克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与98克硫酸(H 2SO 4)中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10)尿素[CO(NH 2)2]和碳酸氢铵(NH 4HCO 3)是常见的氮肥。根据资料:某地尿素的市场价格为2500元/t ,碳酸氢铵的市场价格为800元/t 。若分别用10000元采购尿素和碳酸氢铵,请通过计算说明哪种化肥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多(要求写计算过程和结果) (11)肾病患者需要食用低钠盐的食品。目前,市场供应的低钠盐多为苹果酸钠盐(C 4H 5O 5Na )。每日食用5g 苹果酸钠盐,人体摄入的钠元素质量仅为等量食盐中钠元素质量的A. 18.7% B. % C. % D. % (12)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可溶性的氯化镁、氯化钙杂质和不溶性的泥沙。常温下,将140g 该粗盐样品溶解于水中,过滤得到不足3g 泥沙和1000g 溶液。取出500g 溶液进行测定,其中含有镁元素1.2g ,钙元素2g ,氯元素42.6g 。则原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 A. %6.83 B. %3.86 C. %1.88 D. %6.91 (13)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许多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有效解决了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提高了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小明家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39kg ,氮元素42kg 。请你帮小明算算,至少需购买硝酸钾、硝酸铵各多少千克 2、关于求物质质量比、元素质量比、分子个数比、原子个数比的问题 (1)等质量的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分子个数比为 。 (2)含有相同质量铁元素的氧化铁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 ,分子个数比为 。 (3)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元素质量比为1:2时,其物质的质量比为 。 (4)当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3:2时,其物质的质量比为 。 (5)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目的二氧化氮与一氧化二氮的质量比为 。 (6)当水与过氧化氢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8:17时,其分子个数比为 ,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推导物质的化学式及其元素的化合价 (1)某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则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某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某种化合物由A 、B 两种元素组成,其中A 、B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8,A 、B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某+3价的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它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则这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这种金属元素的名称为 。 (5)X 、Y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X 、Y 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3,且其中Y 显-n 价,则此化合物中X 元素的化合价为 (6)某+2价的金属氧化物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2,则该金属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氮与氧两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硫的氧化物中,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9)某+2价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那么它与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州五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成功。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器的常用燃料。已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及摩尔质量的比较)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及摩尔质量的比较 莫俊华 一、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一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C 12质量的121 作为标准,其他元素的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 2、几个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区别 (1)质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但质量数不只是微粒个数,它 是一个属于质量范畴的数值。质量数是对某种同位素而言的,如Cl 3517的质量数是35。对于一种元素来说,没有一种质量数跟它相对应,因此讲氯元素的质量数是35是错误的。 (2)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把该同位素原子质量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C 12原子质量的121 的比值,通常它不是整数。一种元素通常有几种同位素,这几种同位素原子因 其核内中子数目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质量,与C 126的121 的比值也不相同。如氯元素的两种同 位素Cl 3517和Cl 3717,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34.969和36.966。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或称丰度)算出来的平均值(注意此处用的是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 )C (M %b )B (M %a )A (M [ )C (M ),B (M ),A (M 是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b%,c%…是各同位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国际原子量表》中列出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各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如天然氢是由两种同位素H 1和H 2 组成,它们的同位素相对质量分别是1.00782和2.0140,同位素丰度分别是99.985%和0.015%,所以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985.99%00782.100794.1%015.00140.2=?。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的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和所占的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或称丰度)计算出来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只是式中M (A ),M (B ),M (C )…是表示各同位素的质量数。 例1:自然界中硼有两种同位素:B 10和B 11,又测得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试求B 10和B 11的原子个数比。 解析:设自然界中硼的原子总数为100,其中含B 10为x ,含B 11为x 100-。 则8.10100) x 100(11x 10=-?+,解得:20x =。 故含B 11为80,则4:180:20)B (N :)B (N 1110==。 二、相对分子质量 1、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把构成分子的每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还要乘上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相加,得出的数值即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也是“1”。 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适用于混合物,常用于混合气体。

相对原子质量表模板

相对原子质量表

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 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点燃 Fe3O4 铜在空气中加热: 2Cu+O2△ 2CuO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3O2点燃 2Al2O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O2点燃 2H2O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5O2点燃 2P2O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2点燃 SO2 碳在空气中燃烧: C+O2点燃 CO2 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 2C+O2点燃 2CO ( 2) 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O2点燃 2CO2(化合反应)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2点燃 CO2+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2MnO4+MnO2+O2↑ 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加热氧化汞: 2HgO △ 2Hg+O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2O2 2H2O+O2↑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 CaO+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 Cu+H2O 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 2Cu+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 4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 Cu+Cu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 2Fe+3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27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28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29锌和稀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 30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31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32铝和稀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34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ZnSO4+Cu 35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Hg(NO3)2==Cu(NO3)2+Hg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三节中的内容。本课时内容也是原子结构的一部分,它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本课时是从量的角度,继续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继续形成微粒观。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水分子的引领下进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原子质量到底有多小”、“怎么表示这么小的质量”、“用常见的方法行不行” 等潜在疑问,这是本课时的生发点。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想 1.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从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入手,引领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分析、猜测原子质量的大小,再根据原子的实际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最后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比较,让学生建立起原子、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联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重视科学观念的形成。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把原子与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从而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应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3、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方法 2.会用查阅资料、观察分析、整理与归纳数据、推断与假设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科学精神。 2.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 2.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比较。 六、教学过程

相对原子质量表大全

氢气H2 2 五氧化二磷P2O5 142 氧气O2 32 氢氧化钙(熟石灰a(OH)2 74 氯气Cl2 71 氢氧化铜C U(OH)2 98 氨气NH3 17 氢氧化钠NaOH 40 氮气N2 28 过氧化氢(双氧水)2 34 一氧化碳CO 28 碱式碳酸铜绿)CU2(OH) CO 222 二氧化碳CO2 44 盐酸(氯化氢)HCI 36.5 一氧化硫SO 48 氯化钙CaCl2 111 二氧化硫SO2 64 氯化钾KCl 74.5 三氧化硫SO3 80 氯化铁(淡黄FeCl3 162.5 溶) 二氧化锰MnO2 87 氯酸钾KCIO3 122.5 碳酸H2CO3 62 高锰酸钾(灰锰氧MnO4 158 碳酸钙CaCQ 100 硫酸铜(白1 蓝CuSO4 160 溶 碳酸氢铵NH4HCO3 79 硫酸钠Na2SO4 142 硝酸HNO3 63 硝酸铵NH4NO3 80 硫酸H2SO4 98 甲烷CH4 16 亚硫酸H2SO3 82 尿素CO(NH2)2 60 磷酸H3PO4 98 甲醇CH3OH 32 水H2O 18 乙醇(酒精)C2H5OH 46 氧化铜(黑)CuO 80 乙炔C2H2 26 氧化镁(白)MgO 40 乙酸(醋酸)CH3COOH 60 氧化钙(白)CaO 56 四氧化三铁黑)FmO4 232 氧化铁(红)Fe2O3 160 氧化亚铁(黑)FeO 72

硫酸亚(淡绿)eSO 152 硫酸锌(白无)ZnSO4 161 初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一.常用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1/12 (2)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Xm+ B的相对原子质量X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X m: B的相对原子质量X 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3 =A的相对原子质量X m /AmBn 的相对分 子质量

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是人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中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原子结构的一部分,它使原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本课时是从量的角度,继续构建微观与宏观的联系,继续形成微粒观。同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后续的定量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在水分子的引领下进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已经建立了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并且知道原子质量很小,这是本课时的知识基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原子质量到底有多小”、“怎么表示这么小的质量”、“用常见的方法行不行”等潜在疑问,这是本课时的生发点。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微观粒子的计量,而相对原子质量又比较抽象,对一般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设计思想 1.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从学生已有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入手,引领学生根据原子结构分析、猜测原子质量的大小,再根据原子的实际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最后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通过几次有针对性的比较,让学生建立起原子、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联系,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重视科学观念的形成。通过学习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把原子与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体会衡量原子质量的大小,要用特定的标准,从而简化用宏观的单位进行计量带来的复杂,进而感悟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计量观念和计量意识。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应用概念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3、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相对值代表实际值的方法 2.会用查阅资料、观察分析、整理与归纳数据、推断与假设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科学计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计量观和计量意识以及敢于向权威质疑的科学精神。 2.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 2.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六、教学过程

化学中常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氢H 1 碳 C 12 氮N 14 氧O 16 钠Na 23 镁Mg 24 铝Al 27 硅Si 28 磷P 31 硫S 32 氯Cl 35.5 钾K 39 钙Ca 40 锰Mn 55 铁Fe 56 铜Cu 64 锌Zn 65 银Ag 108 碘I 127 钡Ba 137

常用的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 氢气H2 2 氨气NH3 17 氮气N228 氧气O232 水H2O 18 过氧化氢H2O234 一氧化碳CO 28 二氧化碳CO244 一氧化硫SO 48 二氧化硫SO264 三氧化硫SO380 二氧化锰MnO287 二氧化硅SiO260 一氧化氮NO 30 二氧化氮NO246 五氧化二磷P2O5142 氧化铁Fe2O3160 氧化亚铁FeO 72 四氧化三铁Fe3O4232 氧化铜CuO 80 氧化亚铜Cu2O 144 氧化钠Na2O 62 氧化镁MgO 40 氧化钙CaO 56 氧化铝Al2O3 102 氧化锌ZnO 81 氧化汞HgO 217 氧化银Ag2O 232 氧化铅PbO 223

氯气Cl271 氯化氢HCl 36.5 氯化钾KCl 74.5 氯化钠NaCl 58.5 氯化镁MgCl295 氯化钙CaCl2111 氯化铜CuCl2135 氯化锌ZnCl2136 氯化钡BaCl2208 氯化铝AlCl3133.5 氯化铁FeCl3162.5 氯化银AgCl 143.5 氯酸钾KClO3122.5 氯化铵NH4Cl 53.5 氯化亚铁FeCl2 127 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硫酸H2SO498 硫酸锌ZnSO4161 硫酸铵(NH4)2SO4132 硫酸铜CuSO4160 硫酸钡BaSO4233 硫酸钙CaSO4136 硫酸钾K2SO4174 硫酸钠Na2SO4142 硫酸镁MgSO4120 硫酸铁Fe2(SO4)3400 硫酸亚铁FeSO4152 硫酸铝Al2(SO4)3342 硫酸氢钠NaHSO4120 硫酸氢钾KHSO4136 亚硫酸H2SO382 亚硫酸钠Na2SO3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