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的218例肿瘤病人细胞质胸苷激酶1在临床应用中的分析与研究

合集下载

胸苷激酶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胸苷激酶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胸苷激酶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刘晓雷;裘维维;宋军;王丽芳【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7(014)0z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7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宫颈鳞癌组)及60例健康体检女性(健康对照级)的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比较其在不同分组中以及宫颈鳞癌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该指标与宫颈鳞癌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和宫颈鳞癌组间的血清胸苷激酶1阳性率分别为1.67%、44.68%,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宫颈鳞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血清TK1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胸苷激酶1在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高水平TK1可能提示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差或临床分期较晚,并可通过观察治疗前后TK1水平变化评估肿瘤治疗效果.【总页数】2页(P345-346)【作者】刘晓雷;裘维维;宋军;王丽芳【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Sox4和E-cadherin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王浜;何玉2.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Np63α、DPC4/Smad4和P2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宋文庆;黄婷婷;俞岚;承泽农3.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鳞状上皮内病变中RGC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田杰;周东华;平静;秦艳;刘小燕;陈莹;范菊花4.CARM1、p16INK4a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刘丹丹;隋红梅;李爱华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IAH2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J], 甄娟;刘玉东;吴莎;宋春红;毕学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备受推崇的肿瘤“0级预防”,了解一下

备受推崇的肿瘤“0级预防”,了解一下

备受推崇的肿瘤“0级预防”,了解一下空气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经常熬夜加班压力大,肿瘤离我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遥远。

但肿瘤,并不是不可防治的,只要做好自身健康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便可极大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2017年《WHO癌症早期诊断指南》权威建议:即使无症状人群,也应该进行定期筛查,以早期发现无症状早期癌症及癌前病变。

那么,关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又有什么前沿项目推出呢?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现今肿瘤“0级预防”备受推崇的项目: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

为什么TK1可用于早期筛查?癌症的其中一个定义特征:快速产生异常细胞,这些细胞超越其通常边界生长并可侵袭身体毗邻部位和扩散到其他器官。

癌变发生之前,细胞已发生异常增殖,及时洞察癌变前的细胞异常增殖,就能主动出击,早诊断、早治疗,将肿瘤扼杀在摇篮里,降低死亡率。

胸苷激酶1 又称为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存在于细胞质中,是参与细胞的DNA合成的必需关键酶,它催化胸苷(TdR)合成1-磷酸胸苷酸(dTMP),1-磷酸胸苷酸(dTMP) 是细胞DNA合成的必需前体物质,因此监测TK1浓度可动态监测细胞增殖的情况。

TK1是现目前唯一能通过血液检测的细胞增殖标志物。

胸苷激酶1(TK1)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正常细胞增殖时TK1不会或极少释放到血液中,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当存在异常细胞快速增殖时TK1释放至血液中,导致血清TK1含量急剧升高。

故检测血清中的TK1浓度,可判断体内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增殖。

TK1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监测TK1的优点•与影像学相比,TK1可提前于影像学发现肿瘤,敏感性更高。

•与肿瘤标记物相比,TK1在整个肿瘤发展过程中都能起到监测价值,但是其无瘤种的特异性TK1的临床应用价值:•体检筛查与门诊排查癌前病变•恶性肿瘤进程风险评估•治疗方案有效性评估•通过对比TK1浓度变化,评估手术效果,动态监测肿瘤细胞增殖进程,以及评估放、化疗方案及疗效,及时调整治疗。

血清胸苷激酶1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检测的意义

血清胸苷激酶1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检测的意义

血清胸苷激酶1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检测的意义王培荣;张纬建;蔡传书【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5(028)001【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组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118例,测量其化疗前后的S-TK1水平.结果 1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S-TK1水平为(1.58±1.32) pmol·L-1,低于化疗前的(1.84±1.40)pmol·L-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S-TK1阳性率为18.64%,低于化疗前的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K1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部位、TNM分期、化疗方案、既往治疗史、检测时间无关.结论 S-TK1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其影响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总页数】3页(P12-14)【作者】王培荣;张纬建;蔡传书【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福建福州3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R730.53【相关文献】1.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OD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J], 胡彬;胡长路;姜晓东;姚艺玮;郑海燕2.血清胸苷激酶1在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检测的意义 [J], 陈赛英;史佃云3.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脂蛋白a和胸苷激酶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李娟;向保云;聂艳霞;张志彪;徐江海4.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8表达的临床意义 [J], 石怡珍;王小侠;黄宏;吾为一5.恶性肿瘤患者检测细胞质胸苷激酶1的临床意义 [J], 王丽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胸苷激酶1的检测意义的开题报告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胸苷激酶1的检测意义的开题报告

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胸苷激酶1的检测意义的开题报

背景: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

胸苷激酶1 (TK1) 是一个细胞增殖标志物,其水平与人体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

许多研究表明,血清中 TK1 的检测可以作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随访的重要指标。

但是,目前尚无关于患有鼻咽癌的患者血清中 TK1 水平的详细研究报道。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鼻咽癌患者血清中 TK1 的水平,并评估其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和治疗随访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经临床诊断和组织学检查确诊的 50 名鼻咽癌患者和 50 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样。

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 TK1 的水平,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通过 ROC 曲线分析确定 TK1 的最佳诊断阈值,并计算 TK1 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此外,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预期结果:
预计患有鼻咽癌的患者血清中 TK1 的水平将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TK1 可能成为鼻咽癌的潜在诊断标志物。

我们还预计,血清中 TK1 水平将与鼻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联。

结论:
本研究将评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 TK1 的水平,并评估其在鼻咽癌早期诊断和治疗随访中的潜在诊断价值。

此研究结果可能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目标。

胸苷激酶1是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动态标志5

胸苷激酶1是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动态标志5

胸苷激酶1是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动态标志国内外学术界近十余年来,针对TK1作为肿瘤预后标志物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小结如下:1、肿瘤的恶性行为和DNA加速合成密切有关,以满足其异常快速增值的需要。

TK1反映了肿瘤增殖时S期嘧啶补救途径合成的关键酶的活性,是有特殊价值的S期增殖标志物,能用于监测和随访肿瘤患者,当肿瘤恶化时细胞快速增殖,该酶显著升高。

2、TK1升高和肿瘤恶化的关系得到了细胞试验、动物实验和大量临床资料的验证:国内外论文都表明一致的规律:不管什么肿瘤,当血清TK1处于正常状态,意味肿瘤处于稳定期或缓解期,TK1浓度或活性升高,意味肿瘤复发,预后较差,生存期明显短于TK1活性或浓度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一结论已为肿瘤学术界所公认,认为有里程碑价值。

35届世界肿瘤大会经专家讨论,建议在肿瘤诊治中,将TK1作为常规检测项目,定期监测。

3、为了进一步探讨TK1在判断肿瘤预后中的价值,不少研究都做了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本文中引用了多种肿瘤的COX报告结果,这些报告除了TK1外,比较了大量公认的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统计结果表明TK1属于风险率最高的风险率因子。

4、TK1是一个独立的动态的预后标志物。

该标志物和肿瘤类型无关,只反映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和恶化程度。

临床经验表明,TK1主要用于预后评估,令学术界倍感兴趣的是该标志物是动态的,其敏感性取决病情,恶化程度越高,敏感性越高。

TK1在恶化症状出现3个月、6个月甚至9个月前,即出现异常,可提醒临床及时采取措施。

临床试验表明,当特异性为95%时,肿瘤恶性度高时,敏感性>70%可靠性较大。

5、TK1也是制订临床抗肿瘤治疗方案的有效依据。

世界肿瘤大会和随后出现的大量临床研究结果都表明:肿瘤术后若TK1不高,可不必使用有强毒副作用的化疗药物。

抗癌治疗时若TK1逐渐降低,说明治疗有效,TK1不降甚至升高,意味治疗无效。

综上所述,TK1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监控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正逐渐认识,广泛应用TK1,提高临床肿瘤的诊治效率,造福肿瘤患者。

胸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1,简称tk1)[指南]

胸苷激酶1(thymidinekinase1,简称tk1)[指南]

细胞质胸苷激酶也称为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简称TK1),它和线粒体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2,简称TK2)为同工酶,是胸苷激酶在细胞内存在的两种形式。

胸苷激酶1(TK1)与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

胸苷激酶1(TK1)是DNA合成中的关键酶之一,它催化胸苷(Tdr)磷酸化为胸苷一磷酸(TMP),进而形成的胸苷三磷酸(TTP——DNA合成中的4中必须脱氧核苷酸之一),从而参与DNA合成(如图1)。

TK1在细胞增殖DNA合成中的作用(图1:TK1在细胞增殖DNA合成中的作用机理图)TK1水平的升高和DNA的合成成正相关,在细胞周期中,TK1在G1期晚期开始升高,S期达到最高,至G2期开始下降,由于TK1与细胞周期S 期的特殊相关性,又被称为“S期关键酶”,与细胞增殖相关。

研究表明,对于异常增殖类病变(如:恶性组织病变,肿瘤等),由于病变细胞缺失了凋亡调控,DNA合成剧增会导致TK1水平的异常升高,即存在恶性增殖病变患者血清内TK1酶含量会比正常人有2-200倍的升高(图2)。

目前,胸苷激酶1检测被广泛应用于体检及临床中的恶性增殖病变筛查和治疗后的跟踪监测。

TK1水平在正常与异常增殖中的变化(图2:TK1在正常增殖与异常增殖患者血清中的差异)编辑本段研究历史1950s 胸苷激酶1被发现;1980s 胸苷激酶1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热潮,美国、欧洲、日本均开始胸苷激酶1的相关研究;1986 极富盛名的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在的瑞典Karolinska医学院在Bernhard Tribukait教授(瑞典Karolinska大学终身教授,流式细胞技术发明者)的倡导下,成立了胸苷激酶1研究组,开始TK1的基础及应用研究;1990s 胸苷激酶1活性检测方法及试剂盒问世,但是终由于操作方法的繁琐和对实体肿瘤灵敏度偏低等问题,在掀起一段热潮后终归沉寂;1996 血清胸苷激酶1浓度免疫化学发光检测方法问世,解决了之前的实体瘤灵敏度偏低问题,同时免疫化学发光法更易操作,无放射污染;2006- 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再次掀起了医学临床研究热潮。

一种新肿瘤生长相关生物标志物胸苷激酶1临床应用进展

一种新肿瘤生长相关生物标志物胸苷激酶1临床应用进展

一种新肿瘤生长相关生物标志物胸苷激酶1临床应用进展刘秀菊;周际;李远;刘森波;方聪;宇莉君;Ellen HE;Sven SKOG【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年(卷),期】2011(025)001【摘要】胸苷激酶1(TK1)是一种嘧啶补救途径的激酶,能催化脱氧胸苷磷酸化为一腺胸苷酸,与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多项实验证明,TK1可用于健康体检、肿瘤早期筛查、常规检测、疗效监视和预后等方面,是一种灵敏有效地评估人体肿瘤增长的标志物.本综述概述了近年关于TK1临床应用的新进展.%Thymidine kinase1 (TK1), an enzyme of the pyrimidine salvage pathway, can catalyze phosphorylation of thymidine to thymidine monophosphate and is related to cell cycle regulation and cell proliferation. TK1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y different research groups and considered a sensitive and useful marker for human tumor growth. It can be us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tumor screening, prognosis, recrudesce. In this paper, The clinical TK1 use of in recent years is reviewed.【总页数】4页(P123-126)【作者】刘秀菊;周际;李远;刘森波;方聪;宇莉君;Ellen HE;Sven SKOG【作者单位】华瑞分子生物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7;华瑞分子生物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7;华瑞分子生物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7;华瑞分子生物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7;华瑞分子生物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7;华瑞分子生物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7;华瑞分子生物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7;Department of Oncology,Karolinska UniversityHospital,Stockholm,Sweden;华瑞分子生物医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57;Department of Oncology,Karolinska UniversityHospital,Stockholm,Sweden【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3【相关文献】1.感染相关性血清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J], 杜洪良;傅占江;;2.一种新的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血浆microRNA-21 [J], 黄圆圆;杨琼;谢德荣;杨丽辉3.血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J], 严其容;王成;张春妮4.感染相关性血清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 [J], 杜洪良;傅占江5.抗内皮素:一种新的肿瘤生长及转移抑制因子 [J], 吴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k1简介

Tk1简介

检验科新开展项目之胸苷激酶1(TK1)简介胸苷激酶1(TK1)是肿瘤细胞DNA合成关键酶之一,是S期(DNA合成期)的特殊酶。

它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紧密相关,因此,TK1是国际公认的检测肿瘤细胞增殖速率的优选标志物,可实现动态、连续检测和评估。

TK1的临床应用价值体现在:1、动态监控手术、放化疗效果;2、独立的肿瘤评估预后因子;3、更早评估肿瘤复发风险;4、评估各类增殖类疾病恶变风险。

另外TK1在健康体检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早期发现体内的恶性增殖状况,具有早期性;2、筛查出进展期癌前病变,预防肿瘤发生,具有广谱性。

建议以下人员重点检测监控TK1:1、有肿瘤家族史人群 2、肿瘤治疗后的康复期患者 3、良性肿瘤者 4、不典型组织增生 5、年龄超过35岁的人群 6、从事特殊行业者:如采矿,石化等
TK1水平以2Pm/L 为标准,检测结果解读如下:
临床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如CEA,AFP,PSA等只能发现部分器官的临床期肿瘤。

增加TK1细胞增殖度检查,能更准确地排查病变部位的癌变风险,是肿瘤标志物不能替代
的指标,在门诊检查中,不仅比肿瘤标志物有更大的排查范围,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判别肿瘤增殖速度的准确度。

肿瘤标志物是探测人的体内是否已存在癌症,是“完成时态”,而TK1检测的是人的身体目前所处的风险状况,是“进行时态”,PET-CT是检测癌细胞的“代谢”状况,几者不能相互替代,但能相互补充,相互参照,互补信息。

应临床需要,检验科及时开展了TK1的外送检测,样本要求为新鲜空腹静脉血(不含任何抗凝剂),检测时间为每周一、周四,五个工作日出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医药2012年第33卷第6期·论著·体检发现的218例肿瘤病人细胞质胸苷激酶1在临床应用中的分析与研究王朝敏1,徐道亮2,李斌3(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肿瘤科,2.内科,3.核医学科江苏扬州225001)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

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218例肿瘤患者血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TK1水平。

结果肿瘤病人TK1阳性率为45.29%,健康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为5%。

鳞癌TK1阳性率为26.09%,腺癌TK1阳性率为54.29%。

其中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其它肿瘤TK1阳性率较高,分别达55.57%、62.51%、53.86%。

肺部肿瘤及宫颈肿瘤的TK1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2.51%、14.3%。

结论血清TK1检测在腺癌的辅助诊断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

关键词:细胞质胸苷激酶1;肿瘤标志物;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中图分类号:R73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41(2012)06-0516-03Clinicalapplicationofcytosolicthymidinekinase1in218caseswithtumor.WANGZhao-min,XUDao-liang,LIBin.(DepartmentofTumor,SubeiPeople'sHospital,Jiangsu225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cytosolicthymidinekinase(TK1)intumorpa-tients.MethodsUsingimmunoblottingenhancedchemiluminescencetodetectserumTK1levelsin218cancerpa-tientsand40healthycases.ResultsThepositiverateofTK1intumorpatientswas45.29%,andinhealthysubjectsthepositiveratewas5%.Insquamouscellcarcinoma,thepositiveratewas26.09%andthepositiveratewas54.29%inadenocarcinoma.Inbreastcancer,digestivetracttumorandothertumorsthepositiverateswerehigher,of55.57%,62.51%and53.86%respectively.Inlungcancerandcervicalcancer,TK1positiverateswerelow,respectivelyof12.51%and14.3%.ConclusionTheTK1inserumaidsdiagnosisforadenocarcinomaandisavaluablemarkerfortumor.Keywords:Cytoplasmicthymidinekinase1;Tumormarker;Immunoblottingenhancedchemiluminescencemethod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是胸腺嘧啶核苷合成DNA的关键酶之一。

TK以两种同工酶的形式出现: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和线粒体胸苷激酶(TK2)。

TK1是评估增殖细胞的增殖度的重要标志。

TK1和DNA合成呈正相关。

故TK1的升高与肿瘤细胞生长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对218例各类恶性肿瘤病人的TK1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旨在研究TK1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应用上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本院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218例,男性120例,女性92例,年龄32~76岁(女性45±11岁,男性52±9岁)。

其中乳腺肿瘤36例,肺部肿瘤32例,消化道肿瘤64例,宫颈肿瘤28例,其它肿瘤52例。

所有病例中腺癌70例,鳞癌46例,其它肿瘤96例。

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5~73岁(47.5±8.5岁)。

二、材料及仪器:硝酸纤维素薄膜,anti-TK1Ab,TK标准品(2.2、6.6、20pmol/L),ECL试剂,生物素化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封闭剂,抗体稀释液,抗体洗涤液(以上组成TK1诊断试剂盒)。

CIS-Ⅰ型化学发光数字成像分析仪。

试剂及仪器均由深圳华润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三、方法和步骤:⑴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静收稿日期:2012-08-12作者简介:王朝敏(1963~)女,副主任医师,从事肿瘤综合治疗20余年。

通信作者:徐道亮。

yzxdl@126.com516··云南医药2012年第33卷第6期脉血,分离血清,贮存于-20℃备用。

⑵实验准备,根据试剂盒说明书配制pH为7.6抗体稀释液,洗液和封闭剂。

⑶加待测样品、标准品,根据人份选择模板的大小,在A1、A2、A3按顺序点上标准品1、标准品2、标准品3,待测样品按顺序点在后面的空上,室温下晾干20~30min。

⑷洗膜,在反应盒内用稀释液振摇洗膜2次,每次5min。

⑸加入一抗,按1∶1500稀释一抗加入,在25℃下振摇反应2h或4℃下冰箱过夜。

⑹洗涤,先用洗液快速漂洗2次后,振摇洗涤3次,每次5min。

⑺加入二抗,按1∶20000稀释二抗后室温反应40min。

⑻洗涤。

⑼加酶复合物,按1∶10000稀释链酶亲核素-酶复合物室温精确反应1h。

⑽洗涤。

⑾加入ECL发光剂,加入发光剂过膜浸湿,精确反应1min,将膜片用吸水纸吸干,然后放入塑料膜内挤干剩余的溶液。

⑿化学发光图像分析,将膜放入CIS-Ⅰ型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系统内进行分析。

TK1测定值以2.0pmol/L为标准阈值,>2.0pmol/L为异常。

四、资料分析:计量资料分析结果以阴阳性结果数目表示。

SPSS统计软件11.0用于统计分析,不同人群中的肿瘤之间TK1阳性率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一、不同组织类型TK1检测结果:70例腺癌病人中,有38例TK1为阳性,阳性率为54.29%,与正常对照TK1阳性率(5.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6.37,P=0.00)。

而鳞癌中,TK1水平较低,46例鳞癌病人中仅有1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6.09%,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3.49,P=0.062)。

腺癌TK1检测结果的阳性率较高,与鳞癌相比,两者TK1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5,P=0.034)。

见表1。

二、不同病种TK1检测结果:不同的肿瘤TK1含量有差异。

以乳腺肿瘤和消化道肿瘤TK1含量较高,阳性率分别为55.57%与62.51%。

与正常对照相比,其P值分别为0.01、0.00,差异有显著性。

而肺部肿瘤和宫颈肿瘤TK1含量较低,阳性率分别为12.6%与14.1%,与正常对照相比,其P值分别为0.419与0.348,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2。

讨论1960年Weissman等证实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是胸腺嘧啶核苷合成DNA的关键酶,其催化ATP磷酸化形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故TK与细胞的分裂密切相关。

TK有两种同工酶,分别为细胞质TK(TK1)和线粒体TK(TK2)。

增殖周期中的TK1含量从细胞分裂G1期开始增加,在S期时逐渐升高,至G2期达到最高,其浓度增加和细胞的DNA合成增加相一致。

而正常成人细胞中TK1的含量极低,只在细胞过度增生的情况下,TK1浓度才升高[1]。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TK1来了解肿瘤细胞的增生情况。

从本实验结果看,腺癌TK1阳性率高于鳞癌。

腺癌TK1阳性率与正常对照及鳞癌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究其原因,腺癌因其恶性程度较高,细胞增殖较强,故表现出高浓度的TK1水平。

而鳞癌恶性程度较低,肿瘤细胞增殖较弱,故TK1浓度不高。

由此可见,TK1的含量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关。

此与Hallek等[2]的报道相似。

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TK1阳性率较高,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而肺部肿瘤、宫颈肿瘤TK1检测阳性率较低,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可能是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以腺癌居多,而肺部肿瘤、宫颈肿瘤以鳞癌居多所致。

Broet等[3]发现,高浓度的TK1和体积大的乳腺肿瘤呈正相关。

Mizutani等[4,5]报道TK1与肿瘤的复发转移相关。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清TK1的检测,对患者的肿瘤大小、是否转移和复发进行监测。

目前,在临床上已通过检测3′-脱氧-3′-[18F]氟胸腺嘧啶来反映TK1的活性,从而间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况[6,7]。

由此可见,TK1检测结果反映体内肿瘤细胞的分类腺癌鳞癌正常对照阳性率(%)54.2926.095.00其它肿瘤47.93标本数(例)70464096阳性数3812462表1按组织类型分类的TK1检测结果分类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正常对照阳性率(%)55.5762.515.00标本数(例)366440阳性数20402肺部肿瘤12.51324宫颈肿瘤28414.21其它肿瘤522853.86表2按病种分类的TK1检测结果517··云南医药2012年第33卷第6期增殖水平,是临床上对肿瘤增殖程度监测的重要手段,并在肿瘤的组织分型上有辅助诊断的意义。

[参考文献][1]ARNERES,ERIKSSONS.Mannaliandeoxyribonucleosidekinases[J].PhamacTher,1995,67(2):155-186.[2]HALLEKM,TOUITONY,LEVIF,etal.Serumthymidinekinaselevelsareelevatedandexhibitdiurnalvariationsinpatientswithadvancedovariancancer[J].ClinChimActa,1997,267(2):155-166.[3]BROETP,ROMAINS,DAVERA,etal.Thymidinekinaseasaproliferativemarker:clinicalrelevancein1,692primarybreastcancerpatients[J].JClinOncol,2001,19(11):2778-2787.[4]MIZUTANIY,NAKANISHIH,LIYN,etal.Prognosticsignificanceofthymidinekinaseactivityinrenalcellcarci-noma[J].ProcAmerAssocCancerRes,2004,45(3):267.[5]BROCKENBROUGHS,RASEYJ,GRIERSONJ,etal.As-sayofcytosolicthymidinekinaseⅠ(TK1)activityinhumanlunglesions[J].JNuclMed,2007,48(Suppl2):81P.[6]BARTHELH,PERUMALM,LATIGOJ,etal.Theuptakeof3′-deoxy-3′-[18F]fluorothymidineintoL5178Ytu-moursinvivoisdependentonthymidinekinase1proteinlevels[J].EurJNuclMedMolImaging,2005,32(3):257-263.[7]BUCKAK,BOMMERM,STILGENBAUERS,etal.Molec-ularimagingofproliferationinmalignantlymphoma[J].CancerRes,2006,66(22):11055-11061.5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