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一、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使用的栽培管理方法,加工工艺,乃至茶叶的品饮,应用等等,莫不源于中国。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并且,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茶叶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对福建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另外,品牌的缺失使福建茶叶不能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

为此本文从行业、政府、企业三方面对福建茶叶的进出口状况进行分析,根据现有问题,作出一些推动发展的措施。

本文以福建往年进出口量及金额的列表比较福建茶叶贸易的位置以及现状。并与外国其他国家的规章制度比较我国福建对茶叶的安全卫生检测,质量技术水平等,从不同角度,分析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

二、主要参考资料

[1] 欣华.期待中国茶叶进入欧洲市场[J].中国贸易报2009(6).

[2] 姜含春.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3):23-28.

[3] 蔡知凌.福建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J].思考-探讨,2011(7):45-47.

[4] 李连清.十年来中国近代茶业研究综述[J].贵州茶叶,2009(5)112-115.

[5] 张紫琴.福建安溪茶叶生产集聚现象的成因分析[J].茶世界,2011(2):33-36.

[6] 蒋颖.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4):23-26.

[7] 陈荣冰.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福建茶叶,2011(4):89-92.

[8] 沈佐民.我国茶叶出口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10(1):78-80.

[9] 王泽农.中国茶出口还要“补”哪几门课[J].中国经贸,2009(7):90-93.

[10] 王志成.从茶业大国到强国[J].2010(6):156-158.

[11] 郭建义.商标缺失中国产业之痛[J].2009(2):132-134.

[12] 沈亚青,何承耕.安涣县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2011(4):26-30.

[13] 陈朝辉.福建茶叶日本市场4C营销策略[J].福建质量管理,2011(3):24-26.

[14] 陈栋,卓敏.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以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茶叶,2009(6):56-59.

[15] 庄鸿恩,黄光钦.福建茶叶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 67-69.

三、进度要求

2011年12月24-30 完成选题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开始收集材料,

寒假期间及开学第一周完成开题报告、开始毕业实习

第二周进行并完成开题答辩。打印开题报告,论文提纲,制作PPT。

第三周根据开题答辩结果和答辩组意见开始撰写论文初稿

第五周完成初稿提交批阅

第七周毕业论文工作期中检查,填写“毕业论文中期自检表”。完成提交二稿。第八周定稿、修正格式。

第九周完成论文评阅

第十周审核答辩资格。论文装订。制作答辩文件,包括PPT、论文摘要、论文目录。

十一周5月7、8、9日进行论文答辩,推荐优秀论文。

十二周论文二次答辩,推荐校级优秀论文。

指导教师:(签字)

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签字)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一)选题背景

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使用的栽培管理方法,加工工艺,乃至茶叶的品饮,应用等等,莫不源于中国。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并且,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茶叶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对福建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二)研究目的

福建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与世界上其他茶叶大国相比,我们在生产、贸易上并不领先。研究此题目的目的在于通过以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为例从不同方面分析中国茶叶贸易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三)主要任务

本文主要任务研究中国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以及国内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调研资料情况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共同开发提升中国茶产业的价值

海恩(2009)提出中国在茶叶的种植、消费和文化等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也向来是欧盟市场上茶消费品最重要的进口国之一。他期待能够通过欧盟茶叶委员会和中国茶产业界的对话,加深双方的交流,交换更多供需信息,共同开发提升中国茶产业链的价值[1]

(二)国内研究现状

1、中国福建茶业进出口贸易现状

(1)年产量居全国第一

姜含春(2009)指出“十五”以来,中国茶产业处在新的发展高潮。茶科技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2]

蔡知凌(2004)提出茶业是福建省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产量全国第一。年出口金额全国第三位。[3]

(2)支柱产业论

李连清(2009)提出中国近代以来,茶叶是对外贸易的大宗,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赚取外汇的拳头产品之一。茶业在近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古到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近代,它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所以,近代茶业的研究是近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4]

张紫琴(2007)提出茶叶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产生集聚效应,推动着当地经济增长。

[5]

(3)出口量有下降趋势

蔡知凌(2004)提出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空间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国不断设置新的技术壁垒。茶叶质量尤其是农药残留的安全隐患。成为制约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瓶颈。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自2001年以来呈逐年下降之势。[3]

蒋颖(2008)提出世界茶叶市场上近年来一直都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目前世界茶叶年生产量为300万吨,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年需求量保持在250万吨左右,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6]

2、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

(1)面临国外新增绿色贸易壁垒难题

陈荣冰(2002)指出福建茶叶能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首先是茶叶卫生质量问题,这是当前影响茶叶销售的主要障碍,可以说,关系到福建茶业的兴衰。[7](2)福建出口茶叶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沈佐民(2007)提出制约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是:茶叶出口经营管理体制滞后,出口经营主体素质不高;出口茶叶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茶叶均价低;茶叶生产、出口规模小,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茶叶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等。[8] 王泽农(2009)提出中国茶产业仍面临着一些等待解决的问题:茶叶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面临新的挑战。[9]

(3)品牌意识淡薄

王泽农(2009)提出中国茶产业仍面临着一些等待解决的问题:茶叶产量大,品牌少,培育自主品牌刻不容缓;茶产品在国际市场影响和宣传力度不够;茶叶生产和出口市场的规范需进一步加强等等。[9]

3、福建茶业发展策略

(1)加强基础建设并扩大茶产业规模

沈亚青、何承耕(2003)提出安溪县目前茶叶生产效益不高。通过分析安溪县茶叶生产的条件以及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如茶叶生产成本上涨等,并提出走产业化道路,以充分发挥茶叶资源优势。[12]

陈朝辉(2009)提出福建茶叶开拓日本市场是要时刻以消费者为中心,以4C理论为指导,指定切合实际的。[13]

陈栋、卓敏(2009)提出要促进中国红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中国红茶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原因,瞄准国际国内茶叶市场供求关系、贸易格局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14]

(2)健全和完善茶叶产品安全卫生和各项技术标准体系

庄鸿恩、黄光钦(2009)提出茶叶是福建出口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加入WTO后,福建茶叶出口更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优势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随着当前国际茶叶贸易绿色壁垒的兴起,茶叶出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15]

(3)实施品牌战略

安明霞(2007)提出当下看来,品种茶在中国茶叶市场占有主导地位,但从长远来看,品牌茶才是中国茶叶的发展方向和最终出路。[16]

夏文顶(2003)提出实施名牌战略,抢占市场空间。从茶叶国际贸易的特点来看,未来茶叶市场的竞争,最根本的是品牌竞争。[17]

童万亨、陈国裸(2009)提出安溪县茶叶市场的培育,提升了茶叶品牌、品质、品位,推动了茶产业的迅猛发展。[18]

陈清福(2009)提出要重新定位闽茶,为闽茶的发展重新进行品牌策划与品牌设计,使其发挥更好的产业效益与文化价值。抢占世界茶文化产业主阵地。[19] 4、中国茶叶未来展望的发展势头

从成长性角度,有观点认为:

(1)刚性需求增大

薛城(2009)提出在即将踏入2010年门槛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为茶产业未来一年的发展勾勒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让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扩大内需的措施,也将意味着产业能继续获得政府财政投入,同时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20]

(2)预期销量大增

傅志远(2009)提出根据福州海关2009年7月,今年上半年福建茶叶出口市场日本保持逆势增长,占同期福建茶叶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21]

刘辉霞(2009)提出今后几年内,人均茶消费增长率为1%~1.5%,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22]

张永恒、陈欣(2009)提出面对上海世博会,中国茶企决心抓住这一百年不遇盛会,请天下客人品尝中国茶。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中国十大名茶组成的“中国茶国家队”将集体亮相联合国馆。[23]

梅峰(2009)提出金融危机虽然给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对茶产业来说,更应看成是一次机遇。2009年国内茶叶市场在中央“扩大内需”的拉动下,茶叶消费将会持续增长。[24]

三、实施方案

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近年来我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我国福建茶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为例,依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策略。并相应找出中国整体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基于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国内外茶叶需求量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针对其现行政策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茶叶产业未来和我国茶出口企业找到比较适合的对策。

四、预期结果

(一)主要内容:

1 福建茶叶进出口的现状

1.1 进出口概况

1.2 国际市场价格

2 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

2.1 国外新增绿色贸易壁垒制约出口

2.1.1 卫生质量检测缺乏标准化

2.1.2 产品质量检测缺乏标准化

2.2 产品质量检测标准阻碍市场拓展

2.2.1 卫生质量检测缺乏标准化

2.2.2 产品质量检测缺乏标准化

2.2.3 制定的茶叶标准相对滞后

2.3 企业缺失市场品牌意识

2.3.1 缺失企业品牌

2.3.2 缺失产品品牌

2.3.3 缺失区域品牌

3 福建茶叶的策略与发展

3.1 宏观政府层面

3.1.1 加强茶叶基础设施建设

3.1.2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3.1.3 创新茶叶流通体系

3.2 微观企业和行业层面

3.2.1 实施品牌战略

3.2.2 优化产业结构

3.2.3 实施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

3.3 发展趋势

3.3.1 刚性需求增大

3.3.2 预期销量增大

3.3.3 成立品牌与海峡两岸交流

(二)预期结果:

本篇论文通过中国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思考,运用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并提出的相应的对策、建议。使历史悠久的茶叶大国变成名副其实的茶业大国。(三)结果形式:

完成一篇8000~10000字的,符合学校要求的毕业论文。

五、进度计划

2009年12月24-30 完成选题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开始收集材料,

寒假期间及开学第一周完成开题报告、开始毕业实习

第二周进行并完成开题答辩。打印开题报告,论文提纲,制作PPT。

第三周根据开题答辩结果和答辩组意见开始撰写论文初稿

第五周完成初稿提交批阅

第七周毕业论文工作期中检查,填写“毕业论文中期自检表”。完成提交二稿。第八周定稿、修正格式。

第九周完成论文评阅

第十周审核答辩资格。论文装订。制作答辩文件,包括PPT、论文摘要、论文目录。

十一周5月7、8、9日进行论文答辩,推荐优秀论文。

十二周论文二次答辩,推荐校级优秀论文。

六、参考资料

[1] 欣华.期待中国茶叶进入欧洲市场[J].中国贸易报2009(6).

[2] 姜含春.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3):23-28.

[3] 蔡知凌.福建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J].思考-探讨,2010(7):45-47.

[4] 李连清.十年来中国近代茶业研究综述[J].贵州茶叶,2009(5)112-115.

[5] 张紫琴.福建安溪茶叶生产集聚现象的成因分析[J].茶世界,2011(2):33-36.

[6] 蒋颖.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4):23-26.

[7] 陈荣冰.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福建茶叶,2011(4):89-92.

[8] 沈佐民.我国茶叶出口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9(1):78-80.

[9] 王泽农.中国茶出口还要“补”哪几门课[J].中国经贸,2010(7):90-93.

[10] 王志成.从茶业大国到强国[J].2009(6):156-158.

[11] 郭建义.商标缺失中国产业之痛[J].2009(2):132-134.

[12] 沈亚青,何承耕.安涣县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J].茶叶科学技术,2011(4):26-30.

[13] 陈朝辉.福建茶叶日本市场4C营销策略[J].福建质量管理,2009(3):24-26.

[14] 陈栋,卓敏.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以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茶叶,2009(6):56-59.

[15] 庄鸿恩,黄光钦.福建茶叶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67-69.

摘要

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历史上,福建茶叶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但是,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茶叶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对福建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另外,品牌的缺失使福建茶叶不能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

为此本文从行业、政府、企业三方面对福建茶叶的进出口状况进行分析,根据现有问题,作出一些推动发展的措施。

本文以福建往年进出口量及金额的列表比较福建茶叶贸易的位置以及现状。并与外国其他国家的规章制度比较我国福建对茶叶的安全卫生检测,质量技术水平等,从不同角度,分析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壁垒政府监管品牌缺失

Abstract

Fujian is the origin of tea in China and it is the first area of find and use in the world.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5000 years, Fujian tea is not only very important in China but also very important in the whole world. Fujian tea is known for a long time in the world with long history, it is a traditional export products in Fujian, it is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export volume ranks the world.

But, the technical and the value-added products of Fujian tea is too low.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t does not hav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With the further opening of international markets, tea trade is becoming more competitive, consumer requirements are increasing in the products quality. The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regions) have taken a variety of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the exports of China's Fujian tea faced with increasingly severe test,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as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Fujian tea export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ujian tea industry produced a series of major impact. In addition, the lack of brand making Fujian tea in the world market can not be dominant.

The articles analyze the problem of Fujian import and export from the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the busines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promote some development measures.

In this paper, it use the list of previous year’s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and sum, to compare the location and the status quo of Fujian tea trade with other areas. And it with other foreign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other countries compared to the Fujian tea’s safety and health inspection, quality and technical level. It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Fujian Tea。

Key Words:fujian Tea export and import trade barriers government regulations band deletion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

I

引言 (1)

1福建茶叶进出口的现

状 (2)

1.1 进出口概况 (2)

1.2 国际市场价格 (3)

2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 (5)

2.1国外新增绿色贸易壁垒制约出口 (5)

2.1.1 增加产品出口成品 (5)

2.1.2降低产品国际竞争

力 (6)

2.2产品质量检测标准阻碍市场拓

展 (6)

2.2.1卫生质量检测缺乏标准

化 (7)

2.2.2产品质量检测缺乏标准

化 (8)

2.2.3制定的茶叶标准相对滞

后 (8)

2.3企业缺失市场品牌意识 (9)

2.3.1缺失企业品牌 (9)

2.3.2缺失产品品牌 (9)

2.3.3 缺失区域品牌 (9)

3福建茶叶的策略与发展 (10)

3.1 宏观政府层面 (10)

3.1.1 加强产品基础设施建设 (10)

3.1.2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10)

3.1.3创新茶叶流通体系 (10)

3.2微观企业和行业层面 (11)

3.2.1实施品牌战略 (11)

3.2.2优化产业结构 (11)

3.2.3实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 (11)

3.3发展趋势 (11)

3.3.1刚性需求增大 (11)

3.3.2预期销量增大 (12)

3.3.3成立品牌与海峡两岸交流 (12)

结论 (13)

注释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福建茶叶近几年的单位出口金额是最高的,但几年的出口量排在我国出口量排名的第二位,并且,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茶叶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对福建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另外,基础建设不完善,无法与国外先进水平,并具有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管的国家相抗衡;另外影响福建茶叶的出口还有另一方面,那就是品牌的缺失,众所周知,福建的茶叶好,但提不出一个响当当的牌子来,使出口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品牌的缺失使福建茶叶不能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

本文中主要在福建现存在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一是很重要的福建茶叶面临的国外新增的绿色贸易壁垒;二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对产品质量的检测问题应给予较大关注;三则是福建茶叶缺少自己的品牌效应。本人认为结合这三点分别从行业、政府、企业讨论福建茶叶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好的发展策略,对福建茶叶进行完善技术标准,加强基础建设,并对产业进行产业优化,走可持续发展,最终将福建茶叶发扬光大。

1 福建茶叶进出口的现状

近年来,福建茶叶产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茶叶出口贸易也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农

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本章主要从各省茶叶出口总量、出口金额角度对我国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状况进行展示,并提出我国福建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

1.1 进出口概况

我国福建茶叶近几年的单位出口金额是最高的,但几年的出口量排在我国出口量排名的第二位,想要真正提高福建茶叶的出口量,首先要了解其他各省的优势,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加以提高改进。其中福建产地的单位出口价格最高,达到2901.35美元/吨。这一影响的主要因素与本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关,与福建产地的地势,与茶叶行业要求,并与加强福建茶叶的基础建设,完善福建茶叶的安全卫生采取的各项技术有关。

表1显示了2008年我国各省茶叶出口金额排名前3位地区的茶叶出口情况。浙江省茶叶出口位于第一位,2008年出口量达到16.61万吨,占全国出口份额的57.39%;出口金额达到31849.1万美元,占全国比重的52.46%;福建省2008年出口金额为13868.5万美元,居第二位。出口数量为4.78万吨;茶叶出口额居前三位的还有上海。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金额排在前三位的省(市、自治区)全是沿海省(市、自治区),其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82.73%;出口量所占比重为81.44%。

其中,福建地区茶叶出口量为4.78万吨,占全国茶叶出口量的28.78%。茶叶出口金额为13868.5万美元,占全国茶叶出口金额的22.85%。出口单价为每吨2901.35美元。是全国出口单价最高的城市,比全国平均出口价格还要高出803.69美元每吨。

表1 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金额排名情况

注:表格内数据资料来源于商务部2008年农产品月度统计报告。

表2显示了2004到2007年上述各省(市)茶叶出口金额的排名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浙江省连续四年保持了茶叶出口额第一位的优势;福建省2005年排名第三,2006年以来保持在第二的位置。说明福建茶叶的出口量正在呈现出上升趋势。从上表中可看出福建茶叶近几年并没有夺冠,只是保持在第二的位置。本文将重点研究福建茶叶的出口情况,以及如何提高福建茶叶产品的产量与出口金额的问题。

表2 2005年-2008年各省茶叶出口金额排序情况

注:表格内数据资料来源于商务部2005-2008年农产品月度统计报告。

1.2 国际市场价格

从出口产品价格看,福建茶叶出口单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1中数据所显示。福建茶叶出口单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表2数据所显示。福建茶叶出口价比斯里兰卡出口茶价高20%左右。20世纪80年代保持在3.0美元/kg左右,90年代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茶价稳定。2000-2002年福建茶叶出口单价在2.56美元/kg左右,高于全国2000-2002年1.37美元/kg的平均价,高于斯里兰卡2.46美元/kg平均出口单价,2003年福建茶叶出口价格跌入近年低谷,2004年之后经过各部门努力,福建茶叶出口单价出现恢复性增长(表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与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茶叶出口单价相比,福建茶叶出口价格竞争力不占优势。

表3 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价格

注:表格内数据资料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2004年统计数据。

2 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

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本文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福建茶叶行业现在存在的问题,其次政府对福建茶叶的要求与管理,最后从福建茶叶企业方面分析研究福建茶叶纯在的问题。

2.1 国外新增绿色贸易壁垒制约出口

茶叶是福建出口中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之一,在我国加入WTO后,福建茶叶的出口更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优势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随着当前国际茶叶贸易新增绿色壁垒的难题,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

茶叶行业主要面临的绿色壁垒为: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有害微生物和非茶异物。近年来发达国家常用的就是农药化学残留。随着全球茶叶市场对健康化高附加值等一些方面的各种要求,欧盟、日本等国家对我国茶叶的“设限”速度不断加快。欧盟将茶叶农残的检验项目从原来的193项增加到210项。日本也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这大大增加了福建茶叶出口的难度。[1]而重金属含量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新问题。根据福建省茶叶检站调查,该省乌龙茶铅含量明显高于绿茶,且含量和超标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也非常受该省茶检查站的关注。

对于有害微生物来说,应该属于风险最小的一类。但由于茶叶的生产过程环节过多,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藏及运输等过程中也会有被污染的机会。

关于非茶异物方面,这是茶叶危害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在福建国检局的监督管理和指导下,加大严控非茶类夹杂物,但一些小型以传统工艺生产为主的企业其机械化程度较低,因此产品中仍然存有诸如塑料残渣、毛发、石子等夹杂物,所以非茶类夹杂物问题依然严峻。

2.1.1 增加产品出口成本

由于茶叶行业面临国外新增绿色贸易壁垒难题,为了达到进口国的农残及卫生标准,必须改进生产环境,规范茶叶产品质量的检验、测试和认证等程序,并因此提高了茶叶产品的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茶叶进口国的标准,福建很多茶叶供应商积极开展无公害茶认证和有机茶认证。因此,与常规茶相比,有机茶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也相对降低。增加了福建茶叶的出口价格成本

2.1.2 降低产品国际竞争力

由于新增贸易壁垒影响到我国茶叶产品的出口范围以及出口的增长速度,在一定

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福建茶叶产品的竞争力。福建茶叶产品的流通范围和速度受到限制,难以进入某些区域内的巨大市场。在三大产茶国中,我国的机械化程度最低。印度的茶园规模较大,非常重视车间的卫生条件,每班都用蒸汽清洗机对车间进行灭菌。而且许多茶叶加工厂采用自动化、仪器测试和计算机等先进设备,生产效率较高。福建茶叶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低。

2.2 产品质量检测标准阻碍市场拓展

我国政府应从发展方针、产业政策上加以指导、调控,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作用。首先,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行茶叶生产准入制度。其次,根据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我国现有的国家和行业38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标准》、51项《茶叶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方法》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便和国际市场接轨。第三,建立健全的茶叶质量监控体系、HACCP管理体系和茶叶的认证体系,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第四,加快茶叶产业化建设,扶持茶叶龙头企业,使茶叶生产由分散、粗放的经营方式向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打造中国茶叶的“航空母舰”。

近年来,日本、欧盟等西方国家对茶叶贸易设置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越来越严格,检验项目不断增加,合格评定程序更加复杂多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主要障碍。自欧盟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苛刻的农残检测标准以来,近年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组织颁布了453项农药允许残留标准。对于茶叶中非茶类夹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的污染,黄曲霉素和其他有害微生物污染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都提出了限量指标要求,增加了检测项目,一些茶叶进口国还对进口茶叶及其企业有关认证及包装、标签等等出台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因而中国茶叶出口将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更多的“绿色的、技术性壁垒”。不仅如此,国内绿色消费需求趋势已逐渐明显,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卫生性日益关注。为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性,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茶叶产品2005年开始实施QS认证市场准入制度,这在近期对中国茶叶企业市场的拓展是一种威胁,但如能积极应对,又是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04年7月18日《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无公害茶叶肮脏出炉》的新闻,说明中国茶叶生产过程中在某些地区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质量、卫生问题,对茶叶的质量安全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这必将影响中国茶叶事业和茶叶出口的健康发展,给茶叶生产、出口带来严重后果和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国政府也对茶叶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规定。

2.2.1 卫生质量检测缺乏标准化

与国际标准及其他主要产茶国标准相比,我国的标准数量为世界之最,但是由于我国茶叶标准比较零碎,标准的制定源于多个部门,出现问题后既无相关机构承担责任又无相关人员解释有关条款,且标准之间相互交叉重复,有些技术指标要求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因此,我国茶叶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制定的标准没有起到预期效果。长期以来,中国福建的茶树种植以农户为主体,组织化程度低 ,大多数企业属于小型企业。由于缺乏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导致茶叶品质难以控制,标准化也较难推行。日本、欧盟等茶叶标准的提高减少了我国福建部分地区茶叶的出口量。例如,茶叶产值占全国1/3的福建省,仅2006年福建检验检疫局在福建全省口岸共查获不合格出口茶叶1250吨, 1998—2001年,中国对日本的茶叶出口额和出口量稳步上升,但2001年以后,中国对日出口量就开始下降,尽管2004年出口量略有增加,但2005年起又下降。2007年的出口量仅是2001年的58.71%,出口额仅是2001年的51.69%。如表4所示, 2005年我国对欧盟(15国)茶叶的出口量减少了19.60%;对欧(25国)茶叶的出口量减少了24.20%; 2006年出口量尽管与2005年相比略有上升,但仍低于2004年的出口量。目前出口的茶叶中75%以上是绿茶。2007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绿茶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的结果,抽查了9个省、直辖市41家企业生产的50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84%。可见,茶叶标准的提高导致我国茶叶对日本和欧盟的出口量减少。

表4 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茶叶出口贸易情况

注:表格内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4—2007),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2007年12月)数据整理

2.2.2 产品质量检测缺乏标准化

标准的制定追求数量,但质量不高。据不完全统计,在收集到的116个茶叶行业

标准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之间重复的就达30个,且部分技术指标要求不一。制定的茶叶标准缺乏系统研究和科学规划,难以在生产中组织实施,茶叶产品的质量仍然没有保障。

福建茶叶以小农生产为主,对茶园管理水平的缺乏及农药喷洒不规范,致使茶叶中存在农药残留,对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2000年欧盟逐步加强对进口茶叶农残检测,福建绿茶因为农残检测达不到要求,产品在当地销毁或是直接退货,出口到欧盟市场的绿茶数量自此后迅速下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和国际市场上竞争加剧,进口国对茶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注重进口茶叶的品质质量及卫生状况。发达国家通常制定严格的茶叶进口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检测标准,提高茶叶进入本国市场的门槛。为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门槛,主要竞争对手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等国利用现代化生产手段和高科技对茶叶进行加工和生产,成为福建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其次,茶叶生产基础设施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较落后,如通往茶园道路不畅,加工企业用电价格高,茶厂设备陈旧等,福建茶叶加工企业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建立,不少上世纪50、60年代建立的茶厂仍在使用,加工机械以上世纪从日本进口的茶叶加工机械为主。因此制作茶叶的卫生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2.2.3制定的茶叶标准相对滞后

作为产茶大国和茶叶出口大国,我国目前对茶叶技术指标及农残限量指标的规定较国际上主要茶叶消费国的茶叶安全卫生指标宽松很多,这造成了我国生产的茶叶很难达到欧盟、日本和美国等主要茶叶进口国(地区)的标准,安全质量隐患威胁着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回顾中国福建茶叶出口体制的发展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叶经营是垄断性的,内销为国营和集体企业,外销为外贸。茶叶出口由国家指定的外贸管理部门所属的国营进出口贸易总公司集中统一经营,国家统负盈亏。我国福建的茶叶生产还处在一个低水平、分散生产、加工、小规模经营的时期,因此,茶叶质量安全还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是茶叶进入市场的最低门坎,在发达国家近几年出台的出口茶叶新的卫生检验标准中,出口茶叶的质量要求和卫生标准远远超过了《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要求。2003-2004年,欧洲几乎全面禁止了对我国农残问题突出的乌龙茶进口。2006年日本和欧盟启动了新的食品检测标准,检测指标要求更为苛刻。因此,中国茶叶出口在一定的区域内和条件下还将受到较大的限制。茶叶标准制定的滞后性无疑给我国福建茶叶出口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2.3 企业缺失市场品牌意识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目录 摘要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二、福建茶叶生产规模 三、福建茶叶产品结构 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二)国际市场价格 五、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遇 (四)挑战 六、福建茶叶出口贸易战略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历史上,福建茶叶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福建省茶叶出口也不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当前分析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对提高我省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福建茶叶进出口现状发展战略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乌龙茶,原对全国茶叶的影响可谓是无关大局的,市场份额也不大。长期以来,福建茶人辛勤耕耘,勇于开拓,使得福建乌龙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福建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 二、福建茶叶的生产规模 茶区遍布全省九个地市、64个县市区成为我国最大、茶类品种最多的产茶省份。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茶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全省从事与茶叶有关的生产、加工、运输、经销、机械制造、生产资料供应等行业的人员超过30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近四分之一。 三、福建茶叶的产品结构 福建省茶类主要有乌龙茶、白茶、绿茶、红茶和花茶等,其中又以绿毛茶和乌龙茶为主。近几年来福建茶叶生产年年增长,特别是乌龙茶产量的增长更为显著。另据了解,从出口品种看,主要为乌龙茶、花茶、绿茶、红茶和普洱茶。在国际市场上,绿茶和乌龙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乌龙茶为福建省特有的茶叶品种,其他国家没有生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大竞争优势。福建省生产的花茶也是国际市场上主要花茶来源之一。 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我国福建茶叶近几年的单位出口金额是最高的,但几年的出口量排在我国出口量排名的第二位。浙江省茶叶出口位于第一位,2012年出口量达到16.61万吨,占全国出口份额的57.39%;出口金额达到31849.1万美元,占全国比重的52.46%;福建省2012年出口金额为13868.5万美元,居第二位。出口数量为4.78万吨;茶叶出口额居前三位的还有上海。 (二)国际市场价格 从出口产品价格看,福建茶叶出口单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茶叶出口价比斯里兰卡出口茶价高20%左右。20世纪80年代保持在3.0美元/kg左右,90年代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茶价稳定。2000-2002年福建茶叶出口单价在2.56美元/kg左右,高于全国2000-2002年1.37美元/kg的平均价,高于斯里兰卡2.46美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文/谢雅玲陈永昌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茶叶贸易发展迅速。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有哪些发展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量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2009年,福建茶叶生产呈现乌龙茶质优价高、红茶产销两旺、白茶量稳价升的良好态势,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26万多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叶出口创汇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二、福建茶叶的出口现状 据统计2009年月,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为302,949.3吨,同比增长2.0%,金额为70,495.4万美元,同比增长3.3%,平均单价为2,327.0美元/吨,同比增长1.3%。而其中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为1,254.41吨,环比增长2.7%,金额1,221.7万美元,环比增长59.4%。出口量在全国第五位。 三、福建茶业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劳力资源丰富。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第四,福建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第五,科技不断进步。科技利用率不断提高,在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进展,保健茶、速溶茶及茶食品的开发利用,茶叶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应用等,足以表明福建茶叶在生产、加工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水平。第六,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倍受关注。近年开发出来的罐装茶汁、瓶装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并成为饮料市场的主打产品. 四、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本居高不下。福建省茶叶生产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 高。为科研而科研的传统研究模式与生产、市场不对接,导致许多研究项目的成果不能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成果转化率较低,一些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科技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 2、经营模式粗放、加工和深加工环节薄弱。福建省茶叶生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导论 (1)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 2.1数据样本与变量指标 (1) 2.1.1数据来源 (1) 2.1.2数据处理 (2) 2.2统计分析 (2) 2.2.1相关分析 (2) 2.2.2初步OLS回归 (3) 2.2.3平稳性检验 (5) 2.2.4协整检验 (10) 2.2.5 ECM误差修正模型 (11) 2.2.6对回归模型的检查 (11) 2.2.7迭代估计法 (13) 2.2.8预测 (14) 3.结论 (16) 4.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根据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ECM 误差修正模型、迭代估计法相关知识,对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对GDP和进出口关系的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都会带来GDP的增长,而且进口对GDP增长的解释能力较强;并且对GDP进行了2013和2014年的回归预测。因此我国应适度扩大进口,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减少出口受国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GDP增长的稳定。 关键词:GDP;进出口;协整理论;ECM误差修正模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978 ~ 2012 China's GDP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related dat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modified iterative estimation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of GDP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78 to 2012,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GDP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y estimating the GDP and import & Export relationship model can be seen in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growth will bring about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import has stronger ability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regression forecast of 2013 and 2014.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expand imports,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improve the export product quality level,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foreign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growth of GDP stability. Key Words:GDP; import and export; cointegration theory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I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福建省茶叶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福建省作为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多年来其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在全国都位居前列。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茶叶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茶叶出口也在福建省出口创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茶叶市场的开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阐述了福建省茶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企业、政府、行业组织协会三个角度提出了促进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从而使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Abstract Tea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and it is China's important area where the tea is produced . As the major province of tea production and export in China, over the years, the tea production and export in the country are in the forefront. After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tea industry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ujian Province,tea export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jian .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tea market is ope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in this economic environment, Fujian tea exports are also facing vario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Fujian province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xport trad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ea export trade in the Fujian province , and from three angles ,the enterprise,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tea export trade, so that the tea export trade can realiz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Fujian province. Keywords:The tea of Fujian province Export trade Problem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茶出口,“凭什么”领跑世界? 发布日期:2010-03-23 来源:国际茶讯 茶界一直认为,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不是出口强国。可是,以近年的出口数据为支撑,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个话题了。中国早已经超越了出口大国的地位,事实上已经是出口强国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认为。我们也知道,虽然中国茶叶有没有国际品牌 “茶界一直认为,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不是出口强国。可是,以近年的出口数据为支撑,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个话题了。中国早已经超越了出口大国的地位,事实上已经是出口强国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认为。我们也知道,虽然中国茶叶有没有国际品牌,但“引领世界潮流”的说法也不为过,如果仅仅从品类和科技两个角度而言。尽管国际市场以红茶为主,但是,消费者对口味创新的喜好,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在不断提高。这样的话,中国茶类将是首选,也是唯一的选择。从这个大趋势看,中国茶叶必将引领世界潮流。 2009年,中国茶出口位居全球第二位 截止目前,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主要产茶国还没有正式公布2009年茶叶出口数据。根据2009年前11个月的数据估计,中国茶叶出口将可能位居全球第二位。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位居全球第三位。相比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全球排名可能上升一位。 数据显示,2009年前11个月,斯里兰卡减产12%,产量为26万吨,全年产量大概在30万吨左右,除掉内部消耗,出口量约在30万吨以下。照此估测,中国茶叶出口将超越斯里兰卡,位居全球第二位。 往年排名第一位的肯尼亚,2009年前11个月生产茶叶27.8万吨,同比减少9.7%。2009年,中国茶叶出口量有可能与肯尼亚持平,或者超越肯尼亚。甚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 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 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 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 39%,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 , 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 , 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 , 都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 , 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 , 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 服务贸易将越来 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 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 , 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货物贸易正在萎缩 , 高知识 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 , 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 , 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 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 , 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 , 刺激了整 个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 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 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1

福建出口产品结构

目录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I 一、前言 (1) 二、福建出口贸易现状 (1) (一).....................................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结构不够完善1(二)...............................................一般贸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2(三).................................................. 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快2(四)...............................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比重降低2(五)...................................................... 服务贸易行业发展2三、当前福建出口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3) (一)...............................................出口产品集中于密集型产品3(二)........................................... 缺少自主品牌,产品以加工为主3(三)................................... 外贸依存度高,贸易摩擦易导致风险升级4(四).............................................外贸企业的自身竞争力水平弱4(五)......................................... 经济增长模式粗放,资源消耗严重5(六)...............................................商品附加值低,档次水平低5(七)....................................... 外商投资结构单一,外资的利用率低5四、促进福建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方式 (6) (一)......................................... 改变自身发展模式,实现结构优化6(二)..................................... 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加速培育产业集群7(三)....................................... 加大科研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7(四)......................................... 积极参加区际合作,缩小区域差异8(五).........................................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8(六)................................... 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吸纳劳动力就业9(七)......................................... 加强加工贸易,结合各种贸易方式9五、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0)

2021年浙江茶叶出口

历来我国就是全球茶叶最大产地,而我省近年来的茶叶出口量一直居全国首位。但随着国际贸易壁垒频增、金融危机外需收缩、灾害性天气等不利因素,浙茶屡屡遭遇出口难题。 7月26日,我省新成立的茶叶外贸预警点发布最新市场信息欧盟在最新文件中对茶叶中农药标准重新作出规定。专家表示,其中取消硫素含量检查的规定,对茶叶出口是个利好消息。 据了解,浙江是在全国第一个成立茶叶外贸预警点的省份。 欧盟取消或放宽三项指标 面对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盛行,由中国贸促会浙江调解中心、浙江省国际茶叶商会合作,我省成立了全国首个茶叶对外贸易预警点。自5月试运行至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预警点小组成员中,不但有茶叶出口企业和研究机构、贸促会的对外经贸专家,还有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和外贸法律权威。 预警点领导小组副组长严佳告诉记者,目前小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网站、刊物,发布和分析国际茶叶市场信息,帮助企业把握市场、调整出口策略和方向。二是协助企业解决出口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针对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和外方进行交流磋商。” 据预警点7月发布的最新信息,欧盟今年459号公报中,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标准有了3个最新改变。其中,噻虫啉(Thiacloprid)的MRL标准由.5 mg/kg 变为1 mg/kg;硫素由5 mg/kg变为取消;喹螨醚(Fenazaquin)从.1mg/kg改为1mg/kg。 预警点专家小组名誉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表示,这次硫素含量监测的取消,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是个好消息。 据介绍,在去年5月的伦敦会议上,由于欧盟等规定的硫素残留标准过高,中国和印度代表都提出反对意见。 在我国茶区,普遍应用石灰硫黄合剂作为秋季停采后的一种封园农药,而硫素是其中的成分之一(茶园秋冬季会停止采茶,称为封园期,期间配合农药,可以有效防治茶叶病虫害,令来年茶树生长更好)。石硫合剂是普遍使用的封园杀虫农药,主要成分是石灰、硫黄、水,其中的硫元素经过降解,仍会有部分残留在茶叶中。如今欧盟取消检测硫素,对我国十分有利。 预警点表示,今年9月,美国、加拿大还将召开会议,共同制定一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新标准,届时他们也将密切关注。 上半年出口喜人,但仍遇西方壁垒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对外贸易的理论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及特点 ......................................................................... (一)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特点 ................................................................................. 1.对外贸易商品特点............................................ 2.对外贸易方式特点............................................ 3.对外贸易地理特征............................................ 三、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够完善 ..................................................................................... (二)对外贸易方式不够平衡 ..................................................................................... 1.重视创汇能力而忽视品牌打造.................................. 2.重视出口贸易而忽视进口贸易.................................. 3.重视出口产品而忽视高端价值.................................. (三)对外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 四、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化对策 ................................................................. (一)健全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 (二)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 (三)推动对外贸易技术创新 ..................................................................................... (四)加强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 (五)引导企业对日直接投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332737.html,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 作者:张志雄 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10期 [摘要]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也是茶叶出口大省,茶叶出口有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茶叶生产面积的大规模扩张及进口国对茶叶质量要求的提高,茶叶出口阻力加大。福建省应提高茶叶质量,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打造知名品牌,扩大企业规模,以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福建;茶叶出口;绿色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02 茶作为一种天然的健康饮品,越来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但面对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提高,福建省茶叶出口阻力加大。克服困难,跨越壁垒,迎接挑战,对于福建省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 福建省是茶叶生产大省,茶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农业的支柱性产业,茶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福建省农村经济发展。茶叶作为福建省重要的传统出口农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省主要出口乌龙茶、花茶,其次是绿茶、红茶和白茶,还有少量保健茶。其中乌龙茶作为福建特种茶的龙头品种,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85%左右。福建省茶叶出口在我国茶叶总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主要出口日本、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65%出口到日本。2013年上半年,福建口岸出口茶叶6139.3吨,货值4177.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4.2%,出口量与出口货值实现齐涨。其中输日茶叶3258.1吨,货值1358.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和19.6%,成为带动福建省茶叶出口的“主力军”。另外,乌龙茶和花茶的出口形势也较为喜人。1—6月,福建出口乌龙茶4439.4吨,占全国乌龙茶出口量的52.47%,比2012年同 期增长1.21个百分点;出口花茶942.5吨,占全国花茶出口量的33.90%,比2012年同期增长8.21个百分点。 二、福建茶叶产业存在问题 (一)与国际标准不接轨 福建茶叶种植分散,以农户为主体,大型茶叶生产企业较少,茶叶开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许多中小企业的标准意识、卫生安全意识薄弱,生产技术落后,茶叶生产技术标准不一。茶叶生产技术含量低,致使茶叶品质较低,福建茶叶农药残留、非茶异物等问题屡见不鲜,从而影响福建茶叶的出口。目前,福建茶叶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有一定的成果,但仍不完善2。一些标准对茶叶内销部分十分宽松,主要针对一些大型茶叶生产企业,中小茶商、茶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开题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福建省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 专业:指导教师: 学院:学号: 班级:姓名: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一)选题背景 茶叶是世界上消费人群最多的无酒精饮料之一,以其天然、健康、环保以及文化的非凡魅力,正受到全球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生产一直在实际占据着重要地位,茶叶是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且正好顺应了世界消费潮流的变化方向,未来极具出口潜力。 作为中国最大的产茶省份,茶叶是福建出口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加入WTO 后,福建茶叶出口更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优势和明显的比较优势,其茶叶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是福建省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以前,中国垄断了世界茶叶生产。19世纪以后,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茶叶生产快速发展,打破了中国茶叶垄断世界的局面。随着当前国际茶叶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强,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提高,使得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二)研究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产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限制,农产品已经成为受技术性壁垒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找到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制约福建茶叶出口的因素,并通过对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方法,从而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更大的价值,加快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提升福建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成为茶叶大国,茶叶强国做出贡献。 (三)主要任务 通过研究福建茶叶的现状,问题及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本文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 2.福建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 3.福建省茶叶出口问题题产生的原因;

福建省对外贸易问题及现状分析

福建省对外贸易问题及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对外贸易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对外贸易在我国和福建省的现状。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而福建作为一个贸易大省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甚至是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瓶颈”。本文通过图表、数据等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福建省、对外贸易、出口 一.引言 我国的对外贸易最早可以上溯到汉代“丝绸之路”的出现,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发之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得到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分重要作用。福建省借助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引进外资,拓展对外贸易,使得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外贸竞争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对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对外贸易及其现状 (一)对外贸易概念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 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报告指出,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7.8%,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回落8.5个百分点;进口11330.8亿美元,增长18.5%,回落2.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入世”7年来增长速度首次低于20%。2008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有: 1、第4季度外贸规模明显萎缩,最后两个月进出口增速表现为下降 2、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提高,其项下顺差减少;加工贸易比重下降,进口增速低于出口 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步伐放缓,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速有所提高 4、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与印度双边贸易增速大幅回落 5、广东、江苏、上海继续位列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甲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浅谈福建茶文化的发展

浅谈福建茶文化的发展 赖英斌 (福建农林大学) 摘要: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关键字:福建茶文化武夷岩茶安溪茶客家擂茶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 1、茶文化之历史渊源 莲花茶襟书东晋,南洋思乡忆石亭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闽之山何苍苍,闽之水何泱泱”,山水交融的八闽大地,遍植被茶圣陆羽誉为“南方嘉木”的茶树。饮茶始于神农,品茗盛于中唐。福建历史与嘉木一起成长,八闽农耕与茶品一起芬芳。这些都足以证明事茶、饮茶自古就是我省百姓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省不仅种茶历史悠久,茶叶产量高,而且茶品种类繁多。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还有花茶。每个种类中又有许多佳品,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正山小种和红茶三大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天山绿茶,福鼎白毫银针,福州茉莉花茶等,形态色泽各有别,甘苦滑涩皆不同,构成了福建茶品的多彩多姿。由于茶与人们生活之息息相关,制茶工艺之神奇有趣,茶汤滋味之丰富多彩,以及茶于健康之特殊功效,因此,茶不仅是物质的东西,还是精神的载体。辞书说,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谓之文化。千百年的日积月累,也就形成了底蕴丰厚的茶文化。 2、茶文化之福建名茶文化 茶文化萌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唐陆羽《茶经》载曰:“岭南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又说,“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指明了闽北和闽东一带皆为茶文化肇始之重要地域。福州腊面贡茶和建州(今建瓯)北苑贡茶,闻名遐迩尤其是后者“初露于唐季,发展于南唐,盛于北宋”更是茶中极品。福建茶文化闻名于世,

福建省进出口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浅析

[他山之石] 福建省进出口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浅析 彭向升 (漳州师范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 要]近年来,福建省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对外贸易总额不断攀升。但是,在外贸快速发展的背后却 存在着贸易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提升贸易层次,有必要了解福建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进出口结构的举措。 [关键词]进出口结构;福建省;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0(2008)11-0124-0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建省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进步,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也为福建省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的数据,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212.2亿美元升至2007年的744.6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9.6%。2008年上半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1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其中,出口273.4亿美元,进口144.7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9%和31.5%,累计贸易顺差128.7亿美元。然而,在对外贸易总体发展趋势良好的情况下,福建省外贸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长期以来,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一直制约着福建省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瓶颈”。 一、福建省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 (一)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结构不断改善分析近年来福建省出口产品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总的趋势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仅在个别年份有所反复。2001年,初级产品比重为9.3%,工业制成品比重为90.7%,到2006年,比重分别为6.4%和93.6%。见表1: 表1 福建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单位:%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初级产品9.37.9 6.5 6.8 6.2 6.4工业制成品 90.7 92.1 93.5 93.2 93.8 93.6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07) (二)一般贸易仍然是主要的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仍然是福建省主要的贸易方式。2007年福建省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79.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增幅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额的比重由上年的47.5%提高到51%,其中:出口274.33亿美元,增长27.8%,进口105.26亿美元,增长27.1%,增幅 分别比加工贸易高出15.6和19.6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9%,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68.8%,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4.4个百分点。 然而,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明显加快。2008年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出口207.9亿美元,增长18.3%,占同期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9.7%。其中,出口146.7亿美元,增长14%;进口61.2亿美元,增长29.7%。加工贸易进出口173.1亿美元,增长33%,比重占41.4%。其中,出口113.1亿美元,增长28.5%;进口60亿美元,增长 4214%。 (三)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提高,受调 控商品出口增幅回落明显 2008年上半年,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133.2亿美元, 增长36.6%,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48.7%,比上年同期 提高6.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出口66.5亿美元,增长46.3%,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24.3%,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2007年7月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涉及2831项商品。据数据显示,福建省涉及出口退税调整的 纺织服装、鞋类、钢材、塑料制品等传统大宗商品受影响较大。2008年上半年,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34.2亿美元,增长7%,增幅回落21.4个百分点;鞋类出口25.3亿美元,增长7%,增幅回落11.3个百分点;塑料制品出口5.9亿美元,下降19.3%,2007年同期增幅为10.7%;钢材出口2.6亿美元,下降13%,2007年同期增幅为2.4倍。 (四)国际服务贸易总量规模稳步攀升,增长速度较快 近年来,福建省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提高,涉及领域日益拓展,贸易伙伴不断增多。2001年全省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22.81亿美元,其中,出口12.02亿美元,进口10.79亿美元。2006年迅速扩大到60.84亿美元,其中,出口29.79亿美元,进口31.05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总额的增速均快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水平,尤其是 — 421— 2008年第11期 总第173期黑龙江对外经贸 H LJ F 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 rade N o.11,2008 Serial N o.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