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褐煤掺烧的相关规定

关于褐煤掺烧的相关规定
关于褐煤掺烧的相关规定

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措施

关于掺烧褐煤运行调整措施编写:王育祥

会审:刁保圣石峰顾山袁电洪审核:沈玉兴

批准:孙建

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

2008年10月14日

关于掺烧褐煤的技术措施

一、目的

为降低发电成本,开拓锅炉燃烧煤种的多样化,按照公司的节能降耗的总体要求,拟采用褐煤掺烧,为在褐煤掺烧的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褐煤的不利影响,做好褐煤的堆放、掺配、加仓、燃烧的调整等各方面的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并在掺煤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和总结锅炉燃烧时的实际情况,调整使用褐煤掺烧在安全范围内的最大比例,使发电安全和效益最大化,特制定一下措施。

二、褐煤的特性

褐煤是一种地下贮藏期较短的煤种,从工业分析上看,其发热量、含硫量较低,水分、灰分和挥发份含量较高,ST温度与神华煤相接近。与我厂锅炉燃料的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相比,其水分和和热值偏差较大。若过多的使用褐煤会造成高负荷时燃料总量不能满足需求,主、再热器温度达不到设计值,或水冷壁超温,磨煤机干燥出力不足,制粉能力下降和锅炉受热面磨损加剧等不利影响。附:

褐煤一般性指标表:

三、褐煤接卸堆放及掺烧掺配措施

1、褐煤的接卸堆放措施:

1)加强储煤场管理,确保储煤场的安全,根据燃煤的特点和燃煤的特性,尽量

做到场地合理堆放的原则,特别是褐煤,#1和#2煤场合理堆放,一定要根据煤质的不同特性,科学的、严格的在指定区域分类堆放,并建立、健全了煤场示意图和堆、存量台帐,便于科学调配;做到煤堆单一堆放,整齐、成型,煤场四周不能有散积陈煤;煤堆距离两侧挡煤墙及斗轮机栈桥至少保持3米,煤堆高度合理,做到新旧煤分堆单独存放,且界限分明。

2)运行人员必须对煤场进行定期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并进行处理。定期对储煤场褐煤堆煤进行翻烧,做到清场彻底,及时将推煤机推起的底部煤取尽,不留底脚及边角陈煤,每堆煤用斗轮机取完,确保煤堆底层没有陈煤。翻烧周期一般不超过半个月。堆煤若有自燃现象,运行当班班长应及时汇报运行部,并及时用装载车进行翻堆,再用推煤机进行压实处理,如实在不得已时,应事先汇报运行部燃料主管,得到同意后,方可投用煤场水喷洒系统或要用水浇熄自燃煤,但决不能用潮煤加仓,(原则上是用手抓不成团即可加仓),锅炉上煤则优先考虑加仓并合理掺配其它煤种,

并通知到值班人员,及时投用各岗位的水喷淋,同时应向值长汇报,确保锅炉的正常燃烧。储煤场取煤加仓原则上按烧旧存新的原则进行,按照煤质化验结果来合理堆放或掺配沿C6A/B皮带机对称堆放,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班应根据煤的干湿度及天气情况开启煤场喷淋,控制煤的湿度,防止煤粉飞扬。

确保环境无污染。

2、褐煤的配煤掺烧措施:

1)从思想上认识实现配煤掺烧褐煤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运行人员配煤掺烧意

识;做到不同煤质合理的调配和科学掺配,增加煤种间掺烧的可行性;特别是褐煤,热值3500~3800大卡左右,水份30%~40%左右,灰份25%左右,挥发份35%左右,灰融点1250左右,运行班长一定要根据运行部关于褐煤掺烧掺配措施中的有关要求,在新来煤中化验报告出来后再对原煤仓进行掺烧掺配加仓,事先必须得到值长的同意后,方可采取掺烧掺配加仓,并在MIS 上做好相应记录。

2)根据不同煤质及锅炉设备特性,确定煤类级别并分类存放,然后根据不同的

特性,按入炉煤热值范围,合理进行搭配,确定掺烧配比方案和燃烧方式,达到长期稳定运行的效果;刚开始掺配时#1、2炉只对C、F仓进行掺烧,掺烧比列褐煤:神混煤#1炉为1:2,#2炉为1:1,也可以用平混煤与褐煤进行掺烧,掺烧比列与神混煤一致,在加仓掺配过程中,同时使用二台斗轮机进行掺配,班长必须到现场进行确认,并在MIS上做好相应加仓煤种的电子秤读数。(掺配褐煤时,以斗轮机悬臂皮带电子秤读数为准,主要考虑节能,其它均以C10A/B电子秤读数为准)。

三、褐煤掺烧期间锅炉调整的相关措施

经与锅炉制造厂、磨煤机厂家和相关科研单位的咨询,以及目前已使用褐煤掺烧的电厂所了解的情况,暂时决定在#1、2炉C、F仓中进行褐煤掺烧,在褐煤掺烧期间运行人员应按以下措施进行监视调整:

1、值长应通知煤控加仓人员,在#1、2炉对C、F仓各按1:1和1:2的比例(褐

煤:神混煤或平混煤),加入热值大于21MJ/kg的神混煤或平混煤与低热质的褐煤。

2、运行人员应及时了解加仓煤种的煤质情况,当掺烧的褐煤挥发份<30%时,

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75℃,挥发份>30%时,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70℃,在实际运行中因褐煤收到基水分较高,磨煤机出口温度达不到规定要求,应调整磨煤机的出力;

3、因褐煤的挥发份较高,磨煤机的出口风速应适当提高,运行中保持在

26~28m/nim,防止因着火太近损坏燃烧器;

4、掺烧褐煤的C、F层对应的二次风应适当减少,二次风量控制比燃烧正常煤

种层减少10%;

5、掺烧褐煤前必须确认#1、2炉C、F层燃烧器的旋流强度在最小位置。

6、加强对掺烧褐煤的C、F层磨煤机石子的及时排放工作,防止石子煤在刮板

室内堆积着火,引起磨煤机内着火;

7、掺烧褐煤的C、F层运行中若发生制粉系统内温度不正常升高,应严格按照

运行规程中制粉系统着火的事故处理规定执行;

8、掺烧褐煤的C、F层正常情况下应保持连续运行,若因特殊情况停运,时间

大于8小时,停运时应先关闭给煤机入口隔绝门,将给煤机皮带积煤走空,防止给煤机上原煤自燃着火。停运时必须将磨煤机存煤抽空,防止制粉系统内积粉自燃着火,对停运磨煤机的时间控制原则上不得大于16小时;

9、运行中若发生掺烧褐煤的C、F磨煤机跳闸,应及时对跳闸磨煤机进行隔绝,

如能在2小时内恢复运行,应及时启动。启动时应控制进口风量在不同计量下吹扫,并始终保持磨煤机出口温度低于60℃,若超过2小时不能恢复运行应联系检修人员对磨煤机进行人工清煤处理;

10、在低负荷运行时,应控制好分离器出口温度不易过高,主再蒸汽温度可

用烟温挡板和送风量进行调整,并加强对水冷壁温度的监视,防止受热面超温的现象。在低负荷时停用磨煤机,应根据当时负荷磨煤机的出力裕度决定,选择停用磨煤机仍按低负荷停用磨煤机的规定执行;

11、在机组负荷大于550MW时,因掺烧的C、F层热值较低,入炉煤的总煤

量不能满足负荷要求,短时间内可启动六台磨煤机运行,若主再蒸汽温达不到规定值可适当提高分离器出口温度;

12、在C、F层掺烧褐煤时,A、D层磨煤机不要加入ST较低的煤种,B、E

层磨煤机加仓煤种的热值低不得低于20MJ/kg;

13、C、F层掺烧褐煤的制粉系统热风需求量较大,在掺烧前联系检修人员对

磨煤机进口冷、热风隔绝门和调整门进行详细检查,保证能够完全开启,防止节流现象;

14、在褐煤掺烧期间,运行人员要加强C、F磨煤机出口漏粉情况的检查,每

班检查两次,发现漏粉及时联系检修人员清理,防止积分自燃。

15、在燃煤掺烧期间,运行人员应认真执行吹灰工作,特别是对空预器的吹

灰,若发现空预器烟气或空气侧系统阻力增大时应增加吹灰时间和吹灰次数,空预器进口水平烟道的压缩空气吹灰在原有的基础上延长10分钟;

16、在褐煤掺烧时,因烟气中含尘量增加,电除尘的灰量增加,对干出灰系

统的排放间隔时间应做相应的调整。同样因褐煤中水分较高,烟气中含水量会有所增加,尾部烟道、空预器和电除尘器应做好防止低温腐蚀的工作,电除尘的加热系统及送风机进口热风再循环应按规定投用和运行维护;

17、在掺烧褐煤的试验运行过程中,运行人员应对制粉系统、风烟系统以及

汽水系统的各重点参数加强监视,并进行总结,发现异常及时汇报,以便对掺烧煤量和措施的修订。在机组长日记中记录本班燃煤量时单独列出燃烧褐煤的煤量;

18、褐煤的掺烧试验时间暂定为一周,待使用一周后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再进

行相应的调整。

四、掺烧褐煤过程中灰渣系统的运行措施

1、除灰系统的运行措施

1)、根据机组负荷变化情况,调整电除尘各个电场的电压。

2)、调整灰斗下灰时间(一电场称重按照设定值运行,根据锅炉负荷的变化调整二、三、四电场的进灰时间)。

3)、确保灰斗气化风机和电加热器正常运行。

4)、确保输灰压力不低于0.45Mpa,才能进行吹灰,否则由于压力偏小影响输灰。

5)、为了降低电除尘的积灰,在高负荷运行情况下,要将灰系统切为手动运行,在夜间或低负荷时,切自动运行。

6)、要加强对空压机和冷干机运行情况的检查,及时排水,降低吹灰气体中

的水含量。

2、除渣系统的运行措施

由于褐煤掺烧结焦的可能性比较大,渣系统运行中要注意以下情况:

1)、加强对捞渣机的检查,增加巡检次数,发现结焦比较严重时和渣块较大时,要及时地清理,切旁路运行,以防止影响碎渣机和斗提机的正常运

行。

2)、加强对碎渣机和斗提机的巡检次数,防止渣块较硬造成碎渣机卡涩。

3)、保证捞渣机船体内的水温不能超过50℃,如果水温过高会造成渣块的裂变,影响捞渣机、碎渣机和斗提机的正常运行。

五、褐煤掺烧过程中检修应做的工作

1、加强对掺烧褐煤的制粉系统的点检,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维护人员进行处理。

2、督促维护人员对相应制粉系统的检查和消缺,尽量控制消缺时间和质量,提

高设备的可靠性。

3、对相应制粉系统的漏粉,要提高消缺的及时性和质量,同时督促维护人员对

遗留的煤粉进行及时清理。

4、遇有停炉检查机会,加强对受热面进行防磨防爆检查,结合灰分分析对磨损

情况进行评定。

5、遇有停炉检查机会,加强对受热面和燃烧器的结焦情况检查。运行过程中可

通过看火孔和捞渣机渣块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6、遇有停炉检查机会,加强对尾部水平烟道积灰情况和空预器低温腐蚀和堵塞

情况的检查。

7、根据磨煤机出口温度情况,对磨煤机入口热风调门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开

足状态。

由于我公司褐煤掺烧还处于摸索阶段,以上措施请各部门认真督促执行,运行人员加强相关参数的监视褐调整,发现异常及时向部门汇报,同时根据实际掺烧情况,对褐煤的掺烧措施进行修订。

掺烧褐煤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080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掺烧褐煤安全技术措施 标准版本

掺烧褐煤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总则 1.1搞好掺烧工作,既是对国家负责、企业负责,也是我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市场形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掺烧的各电厂必须成立以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生产厂长为组长的工作组,认真贯彻有关措施的要求。 1.2处理好褐煤掺烧量和安全的关系,任何情况下,掺烧量都要服从安全。坚持安全第一、先试点后推广,积极稳妥地进行在运机组的试烧。 1.3 为保证试烧的安全,根据褐煤试烧工作组的要求,6月底以前仅进行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3、4号炉,辽宁发电厂13号炉、抚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0MW机组的掺烧,以暴露问题、取得经验。6月下旬进行总结,某些机组必要时还需进行必要的改造后再全面推广。 1.4 褐煤试烧工作必须确保在褐煤接卸、储存、输送和制粉安全的前提下才允许进行,严防在试烧中发生炉膛爆破、制粉系统爆破、煤粉仓着火、输煤皮带着火、煤厂自然的事故发生。 为加快试烧进度,锅炉的试烧,可在严防炉膛爆破的事故发生的前提下,与对锅炉的影响的技术分析和改进措施制定的同时进行。为此,试烧时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应配合进行调整试验。并根据计算分析和试运结果提出必须的改进措施,包括技术改造措施,以便下一步改进推广。如在试烧中发生结渣、超温、达不到额定出力等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如威胁安全,

褐煤提质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大唐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1 总则 1.1 本制度主要是规范施工现场管理、 1.2 本制度适用大唐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褐煤提质项目工程建设的所有施工单位。 2 组织体系和责权划分 2.1 公司可委托主要施工承包商(以下简称代管方)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施工道路进行统一管理,以满足施工现场的水、电供应和道路畅通,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2 项目公司褐煤提质组负责对施工承包商的道路、用电方案进行审批,并组织监理承包商对其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2.3 项目监理承包商应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 2.4 当 3.1条中代管方在施工现场的管理方面与其他施工承包商发生分歧时,由项目监理承包商负责对其协调,必要时请褐煤提质组予以裁定。 3 制度管理内容和方法 3.1 施工现场调度和报告 3.1.1 施工现场调度由每周定期召开的现场施工调度例会完成。 3.1.2 施工现场调度会闭会期间,就现场力能及机械互相协作使用、总平面管理交通堵塞等问题,项目监理承包商有权经各方协商后做出必要调度,施工承包商应予执行。有关费用按各方合同或协议执行,金额较大的问题应经公司主管经理批准。 3.1.3 施工承包商应于每月25日提供当月工程月报(包括完成工程量、工作量、形象进度、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同时提供质量月报(包括验评及混凝土生产统计)由项目监理承包商签署后报公司褐煤提质组及计划部。 3.1.4 施工承包商应按年、季、月提供其下一个年、季、月的工程进度计划(包括材料、设备、用款计划),报项目监理承包商审核并签署意见,再报公司褐煤提质组、计划部,经公司有关部门研究后,经公司领导批准实施。 3.1.5 施工承包商提出的有关施工中的问题,并且是根据合同应由公司解决的,项目监理承包商应及时签署并报公司且应在三天内协调解决,以免延误建设工期。对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应及时通知施工承包商,并根据具体情况在短时间内有解决的方案。 3.2 现场力能主干线管理 3.2.1 现场给水、排水、蒸汽、电、通信等主干线通称力能主干线。力能主干线由公司有关部门负责或者委托代管方进行检查、管理。 3.2.2 各施工承包商使用上述主干线时,应先提出申请,并与管理方办理有关协议和手续,

褐煤提质技术的现状浅析

褐煤提质技术的现状浅析 发表时间:2014-11-25T15:53:17.903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9月上旬供稿作者:贾梦阳 [导读] 中国富煤贫油少气,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Brown Coal Quality Upgrading Technology贾梦阳JIA Meng-yang曰邰世康TAI Shi-kang(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摘要院我国有较为丰富的褐煤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煤炭能源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对褐煤的加工利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褐煤高水分,高灰分,低发热量以及易自燃等性质使得其不宜经过洗选加工后直接利用,同时也不利于煤炭资源的长途运输以及储运,所以褐煤提质技术逐步发展起来,针对国内外对褐煤提质的研究,总结了褐煤提质技术的分类以及进展,并结合我国褐煤发展的现状对提质 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China has abundant lignite resources.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 expansion of coal energy is demanded, andthe demand for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brown coal are increasing. Howerer the brown coal has high moisture, high ash content and lowcalorific value and ease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nd other properties, so it should not be directly used after washing and processing,while it is not conducive to long-distance transport and storage of coal resources, so browm coal quality upgrading technology is graduallydeveloping. For the studies on browm coal quality upgrading,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rogress of this technology,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China,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rown coal quality upgrading. 关键词院褐煤;提质技术;发展Key words: brown coal;quality upgrading technology;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院TQ536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5-0073-03 0 引言 中国富煤贫油少气,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产量从上世纪80 年代超过10 亿吨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优质煤的供应日渐紧张,发展褐煤提质的技术以及应用可以缓解我国紧张用煤需求。 1 褐煤的特点褐煤是矿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煤质特点是水分大、孔隙率达、挥发分高、不黏结、热值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含氧量在15%-30%左右,热稳定性差,易风化不适合储存以及长距离运输,直接燃烧不仅热值低,而且污染环境,浪费巨大。提质后的褐煤,相比提质前,水分可以下降70%左右,发热量可提升6MJ/kg 左右,表面性质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不仅有利于贮存和运输,而且有利于燃烧,发电,化工方面的使用,所以,提质成为了褐煤较为环保并高效的利用方式。 2 褐煤提质的技术现状褐煤提质指的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脱除褐煤的水分,含氧官能团以及多余的灰分,提高褐煤品质的过程。提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的是将褐煤加热或与高温物质,如热烟气、过热蒸汽等,进行换热,脱除其中的水分和部分挥发分,提质过程中煤体不发生化学变化。化学法是在较高的温度下,在隔绝空气(或在非氧化气氛)条件下,褐煤发生热解反应,在脱除水分和大部分挥发分的同时,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或半焦的过程。此过程中,褐煤煤体发生了焦化和热分解等化学变化。 2.1 物理法物理法指的是干燥脱水提质,干燥法又分为两类:蒸发脱水提质,非蒸发脱水提质。 2.1.1 蒸发脱水提质褐煤蒸发脱水技术是指在较低温度下,通过使用过热蒸汽、烟道气或热油为干燥介质进行脱水的一种褐煤脱水干燥方法,下面介绍几种蒸发脱水提质的方法。 2.1.1.1 回转管式干燥工艺该工艺适用于褐煤的轻度干燥,在常压下褐煤在管式干燥器内在低压蒸汽的作用下被加热到100益左右,此时水分被蒸发出来,脱水后的空气通过除尘器和煤粉分离开,一部分空气进入回转窑作为脱水介质继续循环,剩余的排入大气。 此方法用于褐煤的快速、轻度干燥,但是干燥后不易长期储存、运输,干燥后的褐煤复吸现象严重,另外此法尾气排放量大,排空的粉尘较多,不环保且能耗大。 2.1.1.2 泽玛克(ZEMAG)褐煤干燥成型提质技术ZEMAG 技术工艺流程分为预制、干燥、破碎和成型。 褐煤经初步破碎处理后,进入管式干燥机,干燥后的褐煤经过进一步破碎以达到成型工艺要求的粒度,最后压缩成型。 该工艺采用低压饱和蒸汽作为干燥介质,运行成本低,三废排放少,具有较为成熟的运行经验。 2.1.1.3 褐煤脱水热压提质(HPU)HPU 技术是神华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同研究的课题,具体的工艺流程是:褐煤经过备煤系统破碎之后在6.4MPa 和150-350益的循环流化床高温烟气炉中被加热,通过粉煤直管式气流干燥装置,然后通过高压对辊成型机挤压成型。 此过程可脱去煤中80%左右的水分,同时发热量可提高约20%,经过热压作用,煤颗粒的孔隙减少,比表面积降低,而且煤分子的侧链含氧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甲氧基等减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复吸作用。另外产出型煤的成型率较高,跌落试验效果好,对其长距离运输和电厂燃用有一定的意义。 2.1.1.4 UBC 褐煤提质技术UBC 褐煤提质技术的脱水介质为再生油(通常是石油的轻油)和重油,脱水介质和经破碎处理过的褐煤混合成煤浆,然后再蒸发器中加热,褐煤孔隙中的水分被蒸发,同时重油进入到褐煤的孔隙中,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褐煤的复吸现象并降低了自燃反应,在通过细颈盛水瓶回收煤浆中的油,之后用干燥机加热脱除吸附在煤中的油,最后将提质后的煤品压缩成型。 UBC 提质技术应用在印尼的Satui 矿,经过工业测试,体制后的褐煤发热量可升高一倍以上,普遍提高到26.96MJ/kg 以上,水分大幅减少,不过,提质同时会造成一定量的油品浪费。 2.1.1.5 BCB 提质技术BCB 提质技术是由澳大利亚White 能源公司研发的,具体的工艺流程为褐煤经过充分破碎后(小于3mm)在干燥筒仓中被300-400益的烟气快速升温至105-110益,通过“闪蒸式烘干”脱除煤中的水分,再经旋风分离器捕集后压缩成型,由于型煤在生产过程中会升温,为避免自燃现象,常通过喷水对型煤进行冷却处理。 技术不改变煤的化学性质以及焦化特性,加工成本低,但是由于冷却过程又进行喷水冷却,所以脱水的效果不明显。 2.1.1.6 Coldry“冷干”提质工艺澳大利亚亚太煤钢公司提出的冷干提质工艺,具体过程是:褐煤在设备中经“剪切”作用打破煤的碳结构,实现煤的脱水过程,因为整个分离过程在20益-30益下进行,所以称为“冷干”。破碎之后的煤,经过成型作用,形成煤条,之后自然断裂成为棒状的型煤,经过传输过程的吹风冷却,以及自然硬化作用之后,经过将近两天的蒸汽干燥就可获得最终的型煤产品。

褐煤的煤质特征及利用途径初探123

毕业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褐煤的煤质特征及利用途径初探专业班级:煤化工生产技术131班 学生姓名:蔡廷柳 指导教师:周诗健 设计时间:2016.5.8—2016.6.5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下达日期:2016年5月9日 设计(论文)题目:褐煤的煤质特征及利用途径初探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本文叙述了我国褐煤的分布、储量及利用概况,介绍了目前我国煤化工常用的工艺途径,及以往我国利用褐煤作为煤化工原料的一些情况,并对利用褐煤为原料制成合成气、联产天然气和部分油产品等几种煤化工途径进行了探讨。鉴于我国褐煤资源较为丰富、硬质、灰分含量中等等特点,建议在开发利用上应考虑这些特征,扬长避短。 褐煤资源在我国的内蒙古、云南等省(区)较为丰富。如何开发利用好我国的褐煤资源,是广大煤化工业内人士所关切的重要课题。褐煤提质技术不但可以解决褐煤直接燃烧时环境污染严重、热利用率低的问题,还可以得到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多种煤基产品,是褐煤高效、低污染利用的重要途径,完全符合我国发展洁净煤技术能源多元化的战略。同时,回收高附加值的焦油产品,实现褐煤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教研室主任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学生姓名 蔡廷柳 系别 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煤化131 设计(论文)题目 褐煤的煤质特征及利用途径初探 说明书共 19 页,图纸共 0 张 答 辩 情 况 提 出 问 题 回 答 问 题 正确 基本 正确 有一般性错误 有原则性错误 回答不清 1 2 3 4 5 6 7 8 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年 月 日

煤炭提质方案

选煤加工部褐煤提质试验方案 一、目的: 为了执行《开展高热值煤试验活动方案》,提升煤炭热值,使我公司煤炭价格得到一定提升、创造更多利润,特制定此方案。 二、时间安排: 1、按照公司技术部关于《开展高热值煤试验活动方案》要 求,于2012年3月1日至11月30日间完成3500大卡 褐煤生产工作任务; 2、2012年5月17日前完成煤炭提质试验方案的制定、审 核及批准工作; 3、2012年5月25日前完成煤炭组堆及吨数统计工作; 4、2012年5月25日正式对组堆煤垛进行化验跟踪工作; 5、2012年5月20日前完成制样及化验设备效准工作; 6、2012年5月25日完成测温元件的掩埋工作; 7、2012年5月20日前完成采样、制样、化验及现场管理 工作记录制定,记录内容要具体、详细。 三、组织机构:

1、工作职责: 1.1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全程掌控试验工作进度,平衡、协调 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1.2组员张建军负责各项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出现异常及 时分析及上报处理; 1.3组员周浩亮、刘殿军负责指导、监督煤炭化验工作按标 准执行,及时准确提供化验数据,并做好煤质分析工作记录,分析异常化验数据产生的原因,负责效验煤质分析试验设备,保证符合标准要求; 1.4组员辛隆岩、乌尼特负责指导、监督煤炭采样、制样工 作按标准执行,并做好采样、制样工作记录,负责效验制样设备,保证符合标准要求;

1.5组员韩志强、姜小亮负责煤炭调配、生产、储存及测温 元件(煤垛表面下0.5m和1m处掩埋)安装工作,按 要求做好相关巡视和巡查记录工作,出现自燃等异常现 象及时上报处理; 1.6组员李伟负责检查、监督褐煤提质工作进度。 1.7组员冷忠负责试验煤储存、自燃等安全管理工作; 1.8组员依春林负责试验煤站台堆放、发列监装及巡查记录 工作。 2、检查与考核: 2.1 本方案的执行情况由公司主管领导和生产技术部进行检查与考核; 2.2 依据本工作职责和《开展高热值煤试验活动方案》进行检查与考核; 四、配备设备: 1、采样和制样设备: 采样铲一把、采样桶十个、6mm制样机一台、3mm制样机一台。 2、煤质分析设备: 鼓风干燥箱一台、高温炉一台、量热仪一台、电子天平一台、0.2mm制样机一台、干燥器四个。 3、其它设备:

褐煤掺烧的积极意义及其风险控制分析

褐煤掺烧的积极意义及其风险控制分析 1、燃烧褐煤的积极意义 燃烧褐煤,最主要是为了控本增效,褐煤属于差煤,价钱便宜,它折算标煤后的煤价低于相对好煤折算标煤后的价格,例如,2011年初以来,5000Kcal/kg 的好煤按市场价折算成标煤的到厂平均价为1018元/吨,而我厂实际燃用的3500Kcal/kg 的褐煤现价折算成标煤到厂平均价低于918元/吨。根据运行部试验及策划部测算,在一定范围内多燃烧褐会降低发电成本。其次, 褐煤形成年代短,易于开采,煤源广,多燃烧这样的煤,扩大了购煤主动权。还有附加的客观有利之处是对社会的:因为电厂大型锅炉自动化程度高,燃烧效率高,增加了差煤的燃尽率,提高了能源有效利用率,又由于一般褐煤自身含硫量、含氮量较低,掺烧后有利于降低总SO2和NO X的排放量,减轻我厂脱硫系统的压力,含硫量的降低也有利于减轻炉膛高温腐蚀与尾部烟道的低温腐蚀。 2、燃烧褐煤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褐煤的挥发份高,发热量低,水分高,粘性大,灰熔点偏低。以下是其各种分析指标对电厂锅炉燃烧的影响: ①挥发分。是判别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它和煤化的时间和所处位置的深浅有关,挥发分含量越高,着火越容易。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发分值的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如原设计燃用低挥发分的煤而改烧高挥发分的煤后,会因火焰中心逼近喷燃器出口而烧坏喷燃器;若原设计燃用高挥发分的煤种而改烧低挥发分的煤,则会因着火过迟使燃烧不完全,甚至造成锅炉熄火事故。 ②灰分。灰分含量高会使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着火时间推迟,燃烧不稳定,炉温下降。各地区产褐煤的灰分不尽相同,但总体平均值偏低。 ③水分。水分是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制粉及燃烧中需要吸受大量的热量,同时水份蒸发的过程中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对锅炉的影响相比灰分的影响大得多。水份高是褐煤最大特性和不利因素。 ④发热量。发热量是锅炉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总发热量会涉及到制粉系统出力和机组出力要求,因此要煤的发热量与锅炉设计要求大体相符。褐煤的发热量比较低,正是它价格便宜的主要原因。 ⑤灰熔点。由于煤粉炉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多在1300℃以上,在这样高温下,煤灰大多呈软化或流体状态。若煤灰熔点的软化温低,则易结焦,造成炉内金

褐煤的利用技术

青春岁月 一、前言分为低温(550~600℃)干馏和中温(700~800℃)干馏。褐煤干馏产出的煤气产品可以作为燃料气和化工合成气,焦油或酚类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它是泥炭沉积后经脱水、压实可作化工原料,半焦是良好的炭质还原剂和无烟燃料。 转变为有机生物岩的初期产物,因外表呈褐色或暗褐色而得名。 5、腐植酸制品 中国的资源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煤储量比较丰富,煤褐煤用稀碱溶液萃取出的物质中,扣除沥青和矿物质的那一炭资源种类齐全。包括从褐煤到无烟煤各个煤种。中国褐煤资源部分即为腐植酸,它由溶于水的黄腐酸、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的丰富,己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303亿t,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其棕腐酸和只溶于碱的黑腐酸组成。利用褐煤生产的腐植酸产品类中内蒙古的褐煤储量最大,占全国褐煤储量的77%。褐煤是煤化程型很多,目前已成功用于生产的产品包括:硝基腐植酸、硝基腐度最低的煤,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植酸铵、硝基腐植酸钾、腐植酸钠、磺甲基腐植酸钠、腐植酸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钾、黄腐酸、黄腐酸铁、腐西酸复混肥等。褐煤腐植酸还可以生褐煤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产钻井液添加剂、陶瓷用腐植酸钠、混凝土减水剂、蓄电池阴极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 膨胀剂、锅炉防垢剂等。磺化褐煤是褐煤腐植酸的衍生物,是褐园的有机肥料。 煤在磺化剂、适当温度等条件下合成制得的,其外观性状为棕黑二、褐煤的基本特征色粉末,是一种廉价、高效的钻井泥浆处理剂。主要用于石油、我国褐煤资源主要形成于晚侏罗纪、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地质勘探钻井,在钻井泥浆中具有明显的降滤失和抑制降粘作晚第三纪褐煤多为土状褐煤。褐煤储藏基本特点为埋藏浅,煤层 用。 厚度大。 3 6、褐煤中提取微量元素 褐煤大多数无光泽,真密度在1110~1140g/cm 之间,水分高依据煤中对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可对达到工业利用品位的达30%~60%,挥发分高,燃点低,不粘结,易风化变质,含原生微量元素进行回收利用,例如锡林郭勒盟胜利煤田中的不同含煤腐植酸,含氧高,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原生腐植酸是褐煤 地段,对锗元素的回收利用。 区别于其它煤种的主要特征组分。 四、褐煤加工利用的新进展三、褐煤的利用途径1、吸附及离子交换剂 1、作为燃料直接燃烧 褐煤本身的孔隙及含有羧基、醌基、羰基、甲氧基、酚羟基由予褐煤储量较大,且其热值低,易自燃,如果配套建设坑等活性基团,使褐煤成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有机离子吸附剂,具有口电厂作为燃料利用是合理的。但是基于褐煤水分高,热值较优异的吸附、络合及交换性能。经加工可制得活性炭、分子筛低,利用露天或矿井生产的毛煤直接燃烧往往难以满足电厂对褐等。 煤的最低热值要求。因此应清楚地掌握褐煤的本质特征,并且应2、水煤浆添加剂 该按照其赋存的煤质特征,有区别地加以利用。才能使众业取得目前,水煤浆专用分散剂生产原料多以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应考虑各种利用途径产品的市场 为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在以往的试验研究中得出,腐和满足所利用工艺对外部条件的要求。 植酸基水煤浆分散剂性能良好,根据其试验研究结果,可将腐植2、褐煤的气化酸合理地分级抽提,并适当改性,充分利用棕、黑腐植酸获得腐煤炭气化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用气化剂对煤进行热化植酸基水煤浆添加剂,同时将黄腐酸有效地抽提出来。众所周学加工,将固体煤转变为煤气的过程。对所产煤气进一步加工,知,在腐植酸混合物中,黄腐酸在工农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可制得其它气体、液体燃烧料或化工产品。煤炭气化技术是洁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极高,单独提取出来,将大大提高水煤浆专用净、高效利用煤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是煤炭化工合成、煤炭直添加剂生产厂的综合经济效益。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腐植接/间接液化、IGCC技术、燃料电池等高新洁净煤利用技术的先导 酸加工成本低,用褐煤腐植酸生产水煤浆添加剂,其价格只相当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于萘系添加剂价格的1/5~1/6,但成浆性能与萘系添加剂相当。 褐煤是化学活性非常好的煤种,比较容易气化,褐煤气化技五、结语 术已经非常成熟,褐煤气化厂广泛分布于许多国家。 在当今能源问题日益紧张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下,3、褐煤液化对褐煤进行加工利用必须同时考虑环境和经济效益,应根据其特褐煤炼油有2种方法。①低温干馏法,是将煤置于550%左右性及市场需求,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积极进行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的温度下进行于馏,以制取低温焦油,同时还可以得到半焦和低用,合理开发利用褐煤资源。 温焦炉煤气。对原料煤的质量要求是:焦油产率(T)大于7%,胶质层厚度小于9mm,热稳定性s+13大于40%,粒度6~13mm,最【参考文献】 好为20~80mm。②加氢液化法,是将煤、催化剂和重油混合在一[1] 戴和武, 谢可玉. 褐煤利用技术[M].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8.起,在高温高压下使煤中有机质破坏,与氢作用转化成低分子液[2] 虞继舜. 煤化学[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 态或气态产物,进一步加工可得到汽油、柴油等燃料。要求煤的[3] 李华民, 初 茉. 霍林河褐煤腐植酸开发利用技术探讨[J]. 煤炭工程, 碳氢化(C/H)小于l6,挥发分大于35%,灰分(A)小于5%,煤 2002(3). 岩的丝炭含量小于2%。 [4] 杨茂生. 褐煤的加工利用途径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1).4、褐煤干馏 [5] 初 茉, 李华民. 褐煤的加工与利用技术[J]. 煤炭工程, 2005(2). 褐煤干馏(热解)是指在隔绝空气(或在惰性气体、或在氢气存在)的条件下将褐煤加热,最终可得到热解煤气、焦油或酚类产品、半焦产品的加工方法。对于褐煤,按加热的温度主要可 褐煤的利用技术 □ 李 明,刘志佳,刘海雄(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要】综述褐煤利用现状,介绍其在我国煤炭资源储备中的地位,并提出褐煤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褐煤;利用技术

褐煤的基本性质

(1)褐煤的基本性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特点是水分高,孔隙度大,挥发分高,热值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氧含量高达15%~30%,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存放在空气中很容易风化变质,碎裂成小块甚至粉末状,使热值更加降低,灰熔点也普遍较低,煤灰中常含有较多的钙盐,其中有的来自腐植酸钙,有的来自碳酸钙和硅酸钙。 (2)褐煤中的水分 水分是褐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对其使用影响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褐煤的水分在各类煤中是最高的,全水分Mt 一般可达10%~40%,其中第三纪年轻褐煤的Mt 可达30%~40%,侏罗纪褐煤的Mt一般不超过30%。根据水分的结合状态可分为游离水和结晶水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2种。 褐煤的提质是指褐煤在高温下经受脱水和热分解作用后转化成具有烟煤性质的提质煤。褐煤脱水过程除脱去部分水分外,也伴随着一些煤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它主要是由脱水作用和过程引起的。所以,褐煤的提质过程主要是褐煤的脱水过程。 国内外褐煤干燥技术比较: 采用目前水蒸气干燥或烟气干燥后的褐煤由于活性很高,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自燃。烟气干燥工艺还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近年来: 澳洲褐煤研究中心(Lignite CRC)研究的机械热挤压(MTE)技术尚处在实验室开发阶段,而且只能将水分从65%降低到20-30%; 环太平洋有限公司开发的褐煤热压干燥技术目前处在5 吨/小时的小试阶段; 日本NEDO 针对印尼褐煤开发的重油煤浆干燥技术也处于小试阶段; 国内一些企业和科研部门也进行了褐煤干燥和提质的技术研发,主要采用滚筒干燥、管状干燥、气流干燥、流化床干燥、热风炉干燥,普遍存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但目前尚没有工业化的报道。 各种改性提质工艺对比 比较项目低温干燥高温干燥神户制钢长青能源洛阳万山 干燥工艺低温直接干燥高温半干馏油炸法高压蒸汽蒸煮高温水蒸汽 工作介质热空气隔绝空气加热轻油和沥青高压蒸汽低压蒸汽 工作温度100℃-300℃500℃以上150℃300℃350℃ 工作压力常压常压常压高压4.5MPa 低压 干燥时间长短长短短 降水率10%内20%内20%内30%内40%内 热值提高约15% 约20% 约20% 30%以上33%以上 产品稳定性易返水较少返水不返水不返水可提取蒸馏水 复杂程度简单较低高高低 工艺安全性易生煤层易爆燃含油要求高高压设备低压安全无操作工艺成熟度简单成熟在试验在试验成熟成熟 投资低较低高较高中 产品价值提高少较高高高高适应用途当地少量提质少量提质少量提质大规模提质干燥成型一体化 结论要求低小规模要求高小规模要求高小规模要求高大规模年处理量500万吨以上

国内外褐煤利用现状

电站锅炉掺烧褐煤结焦特性实验研究 中国电力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尤其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燃煤电厂越来越多,火力电站的装机容量也越来越大,单机容量已经由70年代的以100~200MW为主力机组发展到了现在以300~600MW作为主力机组。预计到本世纪末,火力发电用煤量约占据原煤消耗的1/3,每年耗煤量达5亿5000万吨左右。尽管如此,燃煤发电仍然占据电力行业的主导地位,而且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仍然难以根本扭转。 中国处于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的地位,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几乎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消耗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而且其中50%左右的原煤应用于燃烧发电。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13年我国火电供电平均煤耗量为321克每千瓦时,燃煤发电的整体效率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随着我国燃煤发电装机容量及其年发电量的迅猛增长,呈现了以烟煤和无烟煤为主的动力煤储量逐年减少的现状,从而不得不面临优质煤炭资源难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长期而且稳定发展的问题。因此,从节约能源及经济性方面考虑,电厂已经逐步开始开展混煤掺烧技术,即将一种或多种非标准煤与设计煤种混合,从而供应于燃煤锅炉。 此外,我国褐煤资源丰富,到1995年年底,我国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为130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1】。但是褐煤在燃烧发电的应用方面远远地落后于烟煤和无烟煤等优质动力煤,考虑到国内绝大多数电厂对设计煤种的要求,同时随着混煤掺烧技术的发展,决定进行掺烧褐煤来解决电厂用煤紧张,锅炉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问题,同时实现对品质相对较差的褐煤资源的充分利用。然而褐煤具有高灰分、高挥发分、灰熔点低等煤质特性,不得不考虑掺烧褐煤对电站锅炉结焦特性的影响以及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掺烧褐煤总结

*******有限公司 褐煤掺烧心得体会 我公司于10月31日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详细介绍了苏龙等电厂掺烧褐煤的经验,并传达了华北公司总经理李恩仪的指示精神,并就公司掺烧褐煤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生产副总经理为常务副组长的褐煤掺烧领导小组。 公司本着“快速掺烧、大比例掺烧、科学掺烧”的原则,设备管理部加强设备的巡视检查,尤其是加强了制粉系统的消缺和维护工作,同时着手设备改造工作,为下一步提升掺烧比例打好基础;运行人员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技术措施,认真监视、精心调整,确保制粉系统各参数在规定范围内不越限,牢固树立安全警戒意识,将制粉系统防爆工作放在首位,确保掺烧褐煤工作顺利进行。 我公司掺烧目标暂定为燃煤量总数的20%,根据设备状况逐步加大掺烧量。11月3日至11月13日掺烧量为4000吨,11月13日至11月20日为5500吨,11月20日至11月26日掺烧8500吨,截至目前共计掺烧约18000吨,掺烧比例由最初的10%已加至20%以上。 掺烧中暴露的问题如下: 我厂锅炉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燃烧方式为四角切圆、固态排渣,五层煤粉燃烧器配置五套制粉系统,七层二次风、两层燃烬风。每层煤粉燃烧器周围配有周界风。点火方式为等离子点火方式(A磨)。为了做好节油和锅炉燃烧的稳定,掺烧基本方式为#1、#2煤仓大同煤,#3煤仓褐煤,#4煤仓轩岗煤,#5煤仓为混煤。此种方式优点如下:1、有效地保证了各种负荷下褐煤均得以掺烧。2、能够满足高负

荷所需的燃料量,不至于因褐煤的发热量低被迫降出力运行。3、底部两层制粉系统为设计煤种,能满足低负荷的燃烧稳定。4、在事故情况下可以做到等离子点火投入运行,保证A制粉系统燃烧稳定,节约燃油。5、避免了#3磨的频繁启动,减少了煤粉自燃的几率,安全性最高。 因褐煤远远偏离设计煤种,运行过程中还是要做些调整,煤种对比表如下: 设计煤种是大同煤 褐煤煤质报告

褐煤燃烧特性

褐煤燃烧特性 中国煤炭分类,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一、燃煤产生烟尘的主要因素: 煤燃烧产生的烟有两种:一种是煤粉太细,直接被风力带出形成黑烟,这种情况较少;第二种是煤的挥发分高,还没有完全燃烧,就变成烟尘飞出去了,变成黑烟。 在燃烧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改变时,在设计燃用烟煤的锅炉燃烧褐煤或部分掺烧褐煤,与设计用煤偏差较大, 发热量低, 入炉煤的灰分、水分均高于设计煤种, 更由于炉膛截面积相对较小,在锅炉输出热功率相同时的烟气量相对大, 导致炉膛烟气速度相对高,造成燃烧不充分,形成黑烟。 二、褐煤主要特性: 1)热值低, 一般收到基低位发热值Qn e.t ar为8 370~ 16 750 kJ/kg, 即2 000~ 4 000 kcal/kg, 蒙东褐煤大致为3 000~ 4 200 kcal /kg。在锅炉保持同样蒸发量的条件下, 褐煤的燃料消耗量要比烟煤更多。由于褐煤热值低, 相同负荷下, 相比燃用烟煤其煤耗会增大。如果总燃煤量不增大, 锅炉出力可能相应降低。 2)水份大, 一般收到基水分Mar为20~ 40%,蒙东褐煤为28~ 32% 左右。在制粉系统中不易被干燥, 要求干燥介质的输入热量更高一些。 3)挥发份高, 一般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为40~ 60% , 蒙东褐煤为45% 左右, 容易着火燃烧,但也容易引起堆放自燃;褐煤中挥发分析出温度点低,前期燃烧迅速,着火前移相对较多;同时,由于烟气量的增大,导致烟气流速增大,使得煤粉颗粒与碳颗粒在炉内停留时间减少,致使褐煤不充分燃烧,加剧污染物排放浓度; 4)易结渣, 一般灰渣软化温度t2 比较低, 蒙东褐煤t2 为1200e 左右; 褐煤的煤灰成分中多数表征为A l2O3 含量偏低、C aO偏高, 灰熔点及灰特性表征褐煤大多为易结渣煤种。 三、改善措施 1、燃料对锅炉的适应性

掺烧褐煤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426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掺烧褐煤安全技术措施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of blended burning lignite

掺烧褐煤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总则 1.1搞好掺烧工作,既是对国家负责、企业负责,也是我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市场形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掺烧的各电厂必须成立以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生产厂长为组长的工作组,认真贯彻有关措施的要求。 1.2处理好褐煤掺烧量和安全的关系,任何情况下,掺烧量都要服从安全。坚持安全第一、先试点后推广,积极稳妥地进行在运机组的试烧。 1.3为保证试烧的安全,根据褐煤试烧工作组的要求,6月底以前仅进行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4号炉,辽宁发电厂13号炉、抚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0MW机组的掺烧,以暴露问题、取得经验。6月下旬进行总结,某些机组必要时还需进行必要的改造后再全面推广。

1.4褐煤试烧工作必须确保在褐煤接卸、储存、输送和制粉安全的前提下才允许进行,严防在试烧中发生炉膛爆破、制粉系统爆破、煤粉仓着火、输煤皮带着火、煤厂自然的事故发生。 为加快试烧进度,锅炉的试烧,可在严防炉膛爆破的事故发生的前提下,与对锅炉的影响的技术分析和改进措施制定的同时进行。为此,试烧时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应配合进行调整试验。并根据计算分析和试运结果提出必须的改进措施,包括技术改造措施,以便下一步改进推广。如在试烧中发生结渣、超温、达不到额定出力等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如威胁安全,应暂停试烧,并及时报告试烧工作组和技术组. 1.5该《掺烧褐煤安全与技术措施》(试行),主要参照大型电站锅炉防爆规程、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 DL/T5145—2002、通辽发电总厂煤场和制粉系统运行规程、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发电厂、抚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行规程以及具体设备情况制定。主要内容包括:总则、通用措施、各厂具体安全技术措施三部分,其中技术措施仍需要现场试验进一步补充

褐煤利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 褐煤利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杨兆海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化工10-4班,学号:06102631) 摘要: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它是泥炭沉积后经脱水、压实转变为有机生物岩的初期产物,因外表呈褐色或暗褐色而得名。我国的褐煤资源丰富,已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303 t,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7%,在我国煤炭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褐煤平均水分在30%左右综述褐煤的利用现状、影响因素及有效解决办法,比如褐煤热解、褐煤液化、褐煤气化、褐煤生产腐植酸、褐煤的三高一低、褐煤的干燥等。 关键词:褐煤;利用 Abstract: Lignite is the lowest degree of coalification coal, it is after peat deposits by dehydration, compacted into organic biological rock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product, because of surface brown or dark brown. Our country is rich in coal resources, has proven reserves of 1303 t, about 17% of the national coal reserves, occupie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coal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Average moisture lignite in China at 30% utilization of lignite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influence factors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such as coal pyrolysis, coal liquefaction, lignite gasification, lignite humic acid production, 3 tall one low, lignite drying lignite. Key words: lignite; utilization 1褐煤的综合利用 1.1褐煤液化

浅谈煤炭深加工及利用的措施与方法

浅谈煤炭深加工及利用的措施与方法 摘要:煤炭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由于我国对煤炭的大量使用和开发,导致我国的环境问题十分严重。煤炭深加工和新技术的开发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详细的分析了煤炭深加工技术及其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对煤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煤炭;深加工;洁净煤;煤焦油 前言 目前,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虽然我国的煤炭资源很丰富,但是,传统的煤炭工业采用的还是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仅使用率低,而且对煤炭的浪费也很严重,最重要的是,其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大。因此,必须大力的发展煤炭的深加工技术,加强煤炭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进而建设煤炭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一、煤炭深加工中的环境问题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且种类齐全,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率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对能源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在短时间内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然而,我国的大气污染与煤炭有关的污染源占很大比例。这种由于煤炭的非洁净利用而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重大的威胁。在煤炭深加工等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深加工技术严重落后力度不够,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问题。同时,我国的煤焦油加工技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差距也较大。主要表现是生产规模小且高附加值产品少。因此,我国的煤炭深加工中的环境问题很严重,急需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二、煤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煤炭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不但可以节约煤炭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现在煤炭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有煤矸石、煤层气和粉煤灰等。 2.1煤矸石、煤泥及煤层气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同时也是我国目前年排放量和堆积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之一。对它的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煤矸石代替燃料用于发电,当建筑材料使用,还可以生产肥料和铺设铁路等。第二,作为制备超细煅烧高岭土和合成碳化硅的原料等。第三,用于制备结晶氯化铝、氢氧化铝、氧化铝等化工产品。第四,回收其中的有益成分,

掺烧褐煤制粉系统防爆技术研究与应用

掺烧褐煤制粉系统防爆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通过控制煤粉爆燃三个条件、实际运行工况控制相结合的手段,提出了双进双出磨煤机掺烧褐煤防止制粉系统爆燃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磨煤机;褐煤;爆破;直吹式制粉系统 1 引言 大唐七台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2×350MW机组,其锅炉型号为HG—1170/17.4—YM1,采用平衡通风、固态排渣方式,最大连续蒸发量是1170t/h,制粉系统为正压直吹式,每台炉配有3台法国阿斯通(ALSTHOM)公司生产的BBD4060型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和6台沈阳重型机械厂生产的型号为600型电子称重式皮带给煤机以及2台上海鼓风机厂生产的1854B/1182型单吸离心入口导叶可调式一次风机。每台磨煤机配有两台给煤机、两台分离器、两台磨的密封风机、一个主电机、一个辅助电机、一个轴承润滑油站、一个减速机润滑油站、一个大齿轮润滑油站。在MCR工况下,3台磨煤机运行。每台磨煤机每端有4根煤粉管接入同一层喷燃器,3台磨煤机共带有24只喷燃器。燃烧器为摆动式四角布置,切向燃烧。两台离心式一次风机,将环境空气,直接送入两台三分仓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仓格中加热至300℃,分别送入3台双进双出滚筒式钢球磨煤机的一次风入口端,作为磨煤机的干燥剂,并将磨制的煤粉送入炉膛;磨密封风机出口压力冷风,分别进入磨煤机的各部位,作为磨煤机、给煤机的密封风。原煤由原煤仓下来,经两台皮带式给煤机,从磨煤机两端分别送入磨煤机,原煤在磨煤机内与一次风混合,风粉混合物经磨煤机两端的分离器分离后,粗粉重新回到磨煤机内,细粉和一次风则通过磨煤机两端的4根一次风管,分别进入该磨煤机所对应的4台切向摆动式燃烧器,送入炉膛进行燃烧。双进双出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掺烧褐煤防止煤粉爆燃的机理、危险工况及控制措施进行技术研究与应用。 2 煤粉爆燃的机理 当风粉混合物温度、含氧量、煤粉浓度三个条件同时达到爆炸范围,是煤粉爆炸的必要条件。 3 制粉系统发生爆燃的最危险工况 褐煤掺烧比例大、启停磨煤机、磨煤机断煤或给煤机跳闸、磨煤机堵煤、磨煤机清分离器、给煤机及磨煤机检修、单进单出、单进双出、砸石子、磨出口一次粉管堵塞未吹扫干净且该粉管长时间停运等工况时,是发生制粉系统爆燃的最危险工况。 4 制粉系统防爆重点控制措施

褐煤介绍

褐煤 褐煤是一种煤化程度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的低级煤。是泥炭经成岩作用形成的腐殖煤,煤化程度最低,呈褐色、黑褐色或黑色,一般暗淡或呈沥青光泽,不具粘结性。其物理、化学性质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水分大、挥发分高、密度小,含有腐殖酸,氧含量常达15~30%,在空气中易风化碎裂,发热量低。按照中国煤炭分类标准还分为两小类:透光率PM大于30~50%的年老褐煤和PM小于或等于30%的年轻褐煤。中国褐煤多属老年褐煤。褐煤灰分一般为20%~30%。东北地区褐煤硫分多在1%以下,广东、广西、云南褐煤硫分相对较高,有的甚至高达8%以上。褐煤全水分一般可达20%~50%,分析基水分为10%~30%,挥发分高15%~30%、低位发热量一般只有11.71~16.73MJ/kg,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 褐煤有着清洁、低挥发和低硫的优点,但同时又存在着湿度大、燃点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缺点,是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目前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褐煤的经济价值及其相关加工生产技术又重新被世界能源界所重视。东北、中南、西北和华东4大区褐煤资源的数量均较少。 表一中国各大区褐煤储量分布 为了保护宝贵的炼焦资源,充分利用褐煤等年轻高挥发分煤作为主要动力用煤,中国规划到2010年将生产 原煤18.5亿t,其中东北地区的褐煤年产量将达13350万t,到2020年的全国原煤规划产量21.5亿t,其中东北地区的规划年产量将达19050万t,褐煤规划产量中主要未开发露天矿。到2010年和2020年的东北规划区的褐煤露天矿年产量将分别达到7800万t和10500万t,其中以霍林河的露天矿产量最大,到2010年和2020年年产量将分别达到3000万t和4000万t,宝日希勒露天区的褐煤规划年产量到2020年将达到3000万t。总之,本世纪中国的动力用煤的结构应以高挥发分的褐煤等煤种为主。 二、传统褐煤电厂的发展潜力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能源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于是一些大规模甚至是超大规模的电厂纷纷上马以满足日益紧张的能源需求。无庸置疑,世界燃煤电站将继续严重依赖高阶煤,但拥有丰富褐煤资源的国家将积极增加褐煤燃料的使用量,这些国家包括: 德国、俄罗斯、美国、波兰、捷克、希腊、土耳其、澳大利亚、中国、罗马尼亚、加拿大、保加利亚、印度、泰国、匈牙利、西班牙和印度尼西亚。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电力供不应求的亚洲环太平洋国家拥有大量的褐煤资源。 褐煤发电对经济而言,在于成本低廉,是黑煤发电成本的1/3~1/4,天然气1/6~1/7,世界许多褐煤煤田可 以大规模露天开采。但是褐煤的物理特性使其本身的使用面临特殊的挑战。褐煤的物理性质: 高水分含量、低灰熔点和易结渣性。褐煤的高水分含量和常规采用粉煤喷吹技术的电站的低发电热效率,导致褐煤发电遇到了战略性挑战,即温室气体(GHG)的排放问题。褐煤燃用的缺点是高排放量和低热值,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开发研究。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发褐煤提质干燥技术为中国经济发展服务。 三、褐煤的性质 (1)褐煤的基本性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特点是水分高,孔隙度大,挥发分高,热值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氧含量高达15%~30%,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存放在空气中很容易风化变质,碎裂成小块甚至粉末状,使热值更加降低,灰熔点也普遍较低,煤灰中常含有较多的钙盐,其中有的来自腐植酸钙,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