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洛书

解析洛书
解析洛书

解析洛书、河图、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之内在联系

一、前言

河图、洛书在易史上,争议甚大。

有者争论刘牧所传河洛之真伪,有者争论河洛之称谓,有者争论河洛出世之年代,有者甚至认为河洛本身是虚妄而不可信的。实际上,河洛在揭示易理方面,有其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河洛之争,实无损河洛于易学之重要地位。

至于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前人多谓伏羲八卦属先天而文王八卦属后天,后人亦有不赞同此说者。这问题应当如何看待?

论及河图、洛书、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前人多谓河图为体为先天,洛书为用为后天,故河图与伏羲八卦相合,洛书与文王八卦相合。亦有学者将洛书与伏羲八卦相合,河图与文王八卦相合。这两种方式,究竟孰是孰非?

在探究河洛八卦之内在联系时,少有人能以严密的理象数,作为研究的基础。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不一定可信,不一定可靠。因为易学是理象数一体的,象中有数,数中有象,而理寓于其间,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结合,才能准确深刻的理解河洛八卦。

本文的目的,旨在以理象数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剖析河洛八卦的先后天意涵,并探究河洛八卦之内在联系,进而提出这样的观点:

(1)洛书与伏羲八卦,表述的是先天之理。洛书乃伏羲八卦之图书,伏羲八卦乃洛书之卦象。

(2)河图与文王八卦,表述的是后天之理。河图乃文王八卦之图书,文王八卦乃河图之卦象。

二、先天与后天之概念

先天与后天,是蕴含在河洛八卦的最基本信息,在探究河洛八卦的内在联系之前,必须先对此有明确的概念。

先天者,阴阳未分,形质未成;后天者,二气交互,品物流行。

《易经证释》:“先天不变,后天重在变;先天不用,后天重在用。由道言之,先天为主,后天为从;由人事言之,皆在后天,一至先天,无所为矣!故周易之用,为人道也,因时之宜,立道之极,而原始要终之事也。先天之易常静,后天之易常动,而静中有动,故先天必生后天;动中有静,故后天不离先天。二者异途同归,知其一则通其二。斯文王之圣智,乃能尽其变化,而建立周易之极,以全易之用也。”(《易经证释》上经第一册,全易大旨及习易要例,宣圣讲义,页四四至四五)

先天与后天,一为体而一为用。所谓体用,譬如河江海冰霜雨雾露云,皆水所化,水为体而河海诸物皆为用,无体用难成,无用体不现,体用浑然一体,非可截然分开。而天地万物,森罗万象,均先天之气所化现。《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论衡.言毒》:“万物之生,皆禀元气。”《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鬼臾区引《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周易.干卦彖辞》:“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所谓“一气”、“元气”、“太虚”、“干元”,同具肇基化元之义,均为先天之气之别名。

干乃诸卦之根,干生坤,乾坤交互生六子,合而为八卦,八卦化而为六十四卦,诸象成矣!故知古哲元气论,实有易卦为本,并非虚妄之言。

干乃纯阳之卦,故先天之气,亦名纯阳之气。道家典籍载之甚详──

《云笈七签。元始天王记》:“道本无名,亦无物耳!当鸿鸿蒙蒙之世。无所谓天,亦无所谓地,一囫囵炁胞耳。及气生于炁,阴生于阳,两仪始判,盘古生矣!太极成矣!万象乃垂!于是乎有天地,有万物……”

《修道办难后编参证》:“真一祖炁,历万劫而不坏,超群类而独尊,生死不拘,有无不立,为后天精气神之本,为先天精气神之主宰,乃至阳之物,天上之宝。”

《体真山人教外别传》:“一点真阳,生于天地之先,长于万物之前……”

先天纯阳一气,其数为一;后天阴阳二气,其数为二。O者,环互无端,先天阴阳未分之象也;一者,左右两端,后天阴阳分化之象也。故换个角度来看,O为先天,一为后天。角度不同,数的表达方式就不同。

三、洛书、河图之数字排列

三之一、洛书之数字排列

洛书之数,自一至九,布列九宫。

五为中数居于中宫。一三七九为奇数为阳数,位居四正,一在北方,三在东方,九在南方,七在西方;二四六八为偶数为阴数,位居四隅,八在东北,四在东南,二在西南,六在西北。《黄帝九宫经》:“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兑御得失。”九数相合共四十五。

洛书每行、每列与两对角在线之三数相加皆十五。朱熹谓“分合进退,纵横逆顺,无往而不相值焉。”

三之二、河图之数字排列

河图之数,自一至十,布列五方。

一三五七九为奇数为阳数,亦称“天数”;二四六八十为偶数为阴数,亦称“地数”。

《周易.系辞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一六居北,三八居东,二七居南,四九居西,五十居中。《太玄经》:“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五相守而居乎中。”

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生数为阴,成数为阳,阴生阳成,生成互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生数居内而成数居外。

河图五行流行相生之序为:三八木生二七火,二七火生五十土,五十土生四九金,四九金生一六水,一六水生三八木。

河图五行对待相克之序为: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五十土,五十土克一六水。

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之间,五为根数,相减均见五。

四、洛书、河图的天文学依据

关于洛书、河图之由来,众说不一。

《尚书》记载:“河出龙图,洛出龟书,赤文绿字,以授轩辕。”

汉孔安国则云:“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据朱震《汉上易传》所载,第一个把河图洛书图式公诸世的是北宋的刘牧。朱震谓河洛的传承,乃“刘牧传于范谔昌,谔昌传于许坚,坚传于李溉,溉传于种放,放传于希夷。”陈

抟(希夷)从哪里传来没有再往下讲。依据太极图的传承,大概要上推到魏伯阳,再上推到河上公。黄宗炎《图学辨惑》:“太极图者,始于河上公,传自陈图南。”

汉前虽有关于河洛之论述,但历来有说无图,宋人突然把图公诸于世,这图究竟是前人所传,或是宋人所创,引发了许多争论。

从宋朝欧阳修开始,人们对河图洛书的真伪问题就提出质疑,以后愈演愈烈。起初还争论刘牧所传河图洛书的真伪,后来就发展到连河图洛书本身也成为…虚妄?而…不足信?了。尤其是清朝的胡渭,他在《易图明辨》里,大有把河图洛书辨没有了才肯罢休的气势。

对此,马恒君在《周易正宗》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可能性:“古人既然认为它是大宝,当然也就不会轻易示人,珍藏必秘,也就只能在少数人中秘密传承。朝代的变革、战争的频仍、年代的久远,都可能使它流落在野,宋朝才公布出来也是合乎情理之事,至于原物那就更难找到了。依据发展的线索,似乎先流落到道家手里(老子本人就做过柱下史),在道家学派中秘而不宣多年,然后才露出端倪。”(以上均节选自马恒君《周易正宗》一书)在缺乏可靠考古实物的情况下,本文不拟推究河图洛书的真实起源,也无意加入河洛真伪的论辨,而是在今本河洛实具备客观依据的基础上,直接探究其义理内涵及其与伏羲文王八卦之内在联系。

邹学熹在《易学精要》一书中指出:

“洛书数字本太一下九宫而来,以45数演星斗之象。洛书的实际天象,可参看古代遗传下来的《洛书九星图》。《洛书九星图》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便于斗柄在天上辨方定位。从图中发现九星的方位和数目,即洛书的方位和

数目。中宫五星称…五帝座?乃北极帝星之座,为五行之首,居中央而临御四方;…五帝座?下方为…北极?一星,恒居北方,以此定位;北极对宫南方是…天纪?九星;正东方是…河北?三星;正西面是…七公?七星;…天纪?之左是…四辅?四星;…天纪?之右是…虎贲?二星;北极之左是…华盖?八星;…北极?之右是…天厨?六星。

“洛书九宫之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为五行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医家以土居中央而布四旁,各寄旺十八日;术数家以中宫为虚数,作零,乃观测和计算四时八节之基点。洛书数字的多寡,标志着气候寒温的变化,昼夜辰昏光热的强弱。”

“河图乃据五星出没而画成,以55数演五星之象。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五星运行,以二十八宿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故用以纪日。五星运行各有出没时节,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 天,五星运行合周天360度。木、火、土三星轨道大而在外,恰合干策216之数;金、水二星轨道小而在内,恰合坤策144之数。因五星定时出没有如下规律,故构成了河图的上述图式:

“水星于每天一时(子时)和六时(巳时)出现于北方;每月一、六(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日月会水星于北方;每年十一月、六月,黄昏时见于北方,故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火星于每天二时(丑时)和七时(午时)出现于南方;每月二、七,日月会火星于南方;每年二月、七月,黄昏时见于南方。故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木星于每天三时(寅时)和八时(未时)出现于东方;每月三、八,日月会木星于东方;每年三月、八月,黄昏时见于东方。故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金星每天四时(卯时)和九时(申时)出现于西方;每月四、九,日月会金星于西方;每年四月、九月,黄昏时见于西方。故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土星每天五时(辰时)和十时(酉时)出现于中央;每月五、十,日月会土星于中央;每年五月、十月,黄昏时见于天中。故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邹先生认为,五行的概念亦是由此而来。

河洛是否源于古人的天象观测,自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但有一点却是可以充份肯定的,那就是河图洛书并非随意绘制,而是有天文学作依据,这就为河洛所载的信息,具备科学性与客观性,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凭据。

五、推演洛书、河图与伏羲八卦

《易经.系辞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后人据此认为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皆圣人本河洛而作。江永在《河洛精蕴》中,就尝试据河洛推演八卦。这样的看法是否正确,姑且存而不论。但是研究河洛八卦的结构、推演河洛八卦、探索河洛八卦之内在联系,却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河洛数字布列以及八卦卦象排列之奥妙,以及寓含其中之义理内涵,故实有必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究其精深,宏其体用,择善扬粕,拾遗补阙,进一步将之完善化。

据笔者的研究所得,河图、洛书以及伏羲八卦,可以不依于其它图书或卦象,单独演绎出来。五之一、推演洛书

方法一:

依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所载,参以己意,叙述如下:

1. 先天纯阳,9为老阳之数,故以9数布列9方,画宫列数以示先天。

2. 阳气清轻,居上而左行,故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布列其数。

3. 1、3、7、9为奇数为阳数,阳动阴静,四数互易其位。

4. 9为数之极,示纯阳象天;1为数之始,示纯阴象地,天地定位,故外围数字顺时移动一位,将9、1移至四正位之中位即得洛书。

方法二:

江永《河洛精蕴》所载,甚为繁琐,现以江永所载为基础,参以己意,叙述如下:

1. 阳消阴长之序:太阳--少阴--少阳--太阴。

2. 以1、2、3、4四数代四象,则太阳为1,少阴为2,少阳为3,太阴为4。

3. 现欲以9数配9宫,理同上。先将四象数依阳上阳左、阴下阴右之理填入九宫四正位。与来子太极图相合会更直观。

4. 这样的排列表述的是先天之理。太阳与太阴相错而对,相合为0;少阴与少阳相错而对,相合亦为0。0即先天阴阳相融为一之绝对平衡状态。

5. 先求中数(详见后文)。

(1)阳数:1 3 5 7 9

阴数:2 4 6 8 10

(2)阳数以5为中数,且10二分而得5,5居10数之中位,故以阳数而言,5为中。(3)阳数数序不动,更移阴数位置,阴数与阳数相加需为5之倍数,以示合中。中即先天万化未生之状态。

阳数:1 3 5 7 9

阴数:4 2 10 8 6

(4) 9为老阳之数,6为老阴之数,故《周易》以九六代阴阳,阳爻曰九,阴爻曰六。现以文字来表达阴阳之消长盛衰状态,会更明白。

阳数: 1(一阳) 3(二阳) 5(中) 7(三阳) 9(四阳)

阴数: 4(一阴) 2(二阴) 10(中) 8(三阴) 6(四阴)

(5)阴数以10为中数,且10为5之倍数。

(6)故10数以5、10为中,而10则根于5。前人谓5为天地之心,为阴阳二数之中极,亦阴阳二气之中和。天以此立极,地以此立枢,万物以此为纽。

6. 以中数5、10减四象数,以示诸数均由中数所化。

7. 先天纯阳,故阳数居四正,阴数退居四隅,5为天地之心,居于中宫即得洛书。

按:

2、4、6、8、10之序,人多知之,4、2、10、8、6之序,则人多不识。9为老阳、6为老阴,人或知之,而其源实本于河图,则人多不识。5、10为中极之数,实亦本于河图奇偶数序。现引《易经证释》详论之──

“河图之数,以二数合而成一象。故十数合为五,以成水火木金土。唯其合也,有变化见焉,以六为成数之始,又地数也;九为天数之终,又成数也,二数实天地之主数。故易干用九,坤用六。干天也,阳也;坤地也,阴也。阳数用九,阴数用六,此中亦有自然之序存焉。试就河图观之,自北之阳数一始,转东之三,南之七,西之九,与中央之五,其次自然顺行,

为一三五七九,是阳数始一终九,九则阳气已极,曰老阳,亦曰纯阳,故干取之为用。

再就图之阴数观之,阳终则阴始,阳数终于西方之九,即交于同方之四,阴数自四始,转而南之二,东之八,北之六,合中央之十,其次亦自然逆行,为四二十八六,是阴数始四终六,以六为至阴,阴气亦极于六,故阴数用六。

以与阳九相接而正相得,盖以图平列其数观之,阳之数自一至九,阴之数自四至六,自成一环,不待移易。阳气方终,阴气即起;阴气甫尽,阳气即伸。阳老于西而阴即始于西,阴极于北而阳即始于北,二者相环相合,以成五行,周流无尽,以遂其生生不息之道,而天地以立,万有以生,一切物事,于以循环变化,此则大气自然之序,大道自存之规……”(《易经证释》上经第一册,河图讲义,宣圣讲义,页一五八至一五九)

“人不知九六之来自河图之数,而不明用九用六,与…-?之为九,…--?之为六之何义,实由不习河图,遂不解九六之为阳阴之主数。阳主九,阴主六,唯河图中已明示之。易虽言九六,未指所出,后人莫能解。故河图者,全易所本。欲明易象而忘河图,宜其惝怳于文字间,而不得圣人取象之旨趣矣。

河图之数,因阴阳之分合变化无尽,而万物之气数,由此以见。全易卦爻皆由此推移转变而来,以象天下万物万事,其始则仍是二气五行而已。图中之象虽寥寥,而生化之物不可纪极………

乾坤用九六为天地大用,亦数之总纲。由九六而生化者,不可纪极,而不外乎中极。

此图中以五为中心也。试就阴阳各数直列之。一三五七九与四二十八六,两者相偶而加之,其和皆五,此即天地之心,为阴阳二数之中极,亦阴阳二气之中和。天以此立极,世以此立枢,万物以为纽,故并育不害,并行不悖,并生存往复不失其序。此神之所存,道之所见,而为易之中极者也。故阳者顺行而奇,阴者逆行而偶,而皆集于中五,以为主宰之枢,以行鬼神而通变化。此所谓位之相得而有合者,以其建中立极,而不失其次也。”(《易经证释》上经第一册,河图讲义,宣圣讲义,页一六O至一六二)

“阴阳二数相抱相接,而合化以成诸数,其用则九六。以九为阳数之纯数,六为阴数之纯数,故也。

试以九乘各数,其得数不变,以六乘之亦然……至阴数逆行,人多知之;而始四终六,则往往不解,不知此河图明明次列之序。

今试以纯阴数六,乘阳数一三五七九,其所得数即六八十二四,恰为阴数之反。从左而右,则为四二十八六逆行之序,与河图合。

又如以九乘阳数一三五七九,其得数亦恰为阳数之反,即九七五三一。从左而右则为顺行之序,亦合河图。

又如以九除阳数一三五七九,其得数亦合其余数。若以九除阴数,其余数仍同阴数。

由此可见九六之用,与阴数逆行之序,皆属自然,毫无牵强……”(《易经证释》上经第一册,河图讲义,宗主附注,页一六三至一六四)

奇数数序为1、3、5、7、9,偶数数序为4、2、10、8、6,奇偶数序始终之数为一九、四六。河图十数中,唯有此四数与奇偶数序乘或除后仍可恢复奇偶数序。一四为生数,九六为成数,成数可包括生数,生数却无法包括成数,故取九六而舍一四。

以“参天两地”论之,《周易.说卦传》:“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化于阴阳而立卦。”十数之中,除中数5、10之外,奇数1=30,3=31,7=33(27尾数为7),9=32,根数均为3;偶数2=21,4=22,6=24(16尾数为6),8=23,根数均为2。故奇数在运算时,具有

3的特性,可以3进行推算;偶数在运算时,具有2的特性,可以2进行推算,如此即可推演天地之变化。生数之中,奇数一、三、五相加得九,偶数二、四相加得六,如此即得九六之数。

又,宋邵雍云:“易有真数三而已,参天者三三而九,两地者倍三而六。”

大衍筮法中,过揲法、参天两地法(奇三偶二法),均得六七八九之数,其中九为老阳六为老阴,与化数为爻法亦可相互参证(详参拙作《大衍筮法综论》)。

凡此均示九六之妙,亦可为1、3、5、7、9,与4、2、10、8、6奇偶数序之证,盖九六同居奇偶数序之终也。奇偶数序中,5、10居其中,是以易数以五十立其中极。

五之二、推演河图

方法一:

依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所载,参以己意,叙述如下:

1. 后天阴阳二气交感,五行生克制化而成万物资生,品物流形。

2. 10为二五,阴阳二数相配以示阴阳交感,10数布列五方以示五行制化。

3. 5、10为中数,位居中宫,余数由上方顺时排列,取法阳气顺行之义。

4. 1、7与3、9为阳数,阳动阴静,四数互易其位即得河图。

方法二:

1. 画五宫列十数以象后天。

2. 以1、2、3、4四数代四象布列四方,中宫为天地之心,取数0以示先天寂然不动之本体。

3. 后天太阳、少阳为阳。盖太阳为金,少阳为火,五行属阳;中医肺金、心火为阳脏。阳动阴静,故太阳少阳互易其位。

4. 以中数5、10减四象数与中宫数以示万化均由中气所化,即得河图。

按:

《易经证释》云:“图中之一三五七九奇数顺行,四二十八六偶数逆行,而其合也,遂成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各当其位,以生成水火木金土,依次列北南东西中,以示五者之所自出,本乎数之相得有合也……”(《易经证释》上经第一册,河图讲义,宗圣讲述,页一七一至一七二)

此所谓“一六共宗,二七为朋,三八成友,四九同道,五十相守”。天地相合二数,实由奇数数序一三五七九,与偶数逆行数序六八十二四相配而成。那么,偶数数序何以又要逆行?

《易经证释》云:“图中之数,虽自一至九,而五十二数,却在中心,故分数时,应分阳数一三七九,与阴数二四六八相对以合,另提五十二数为中心立极。依阴数逆行之例,与阴数之始四终六,则一三七九,与四二八六适恰相当,而生成之功见,生化之序明,而五十二数亦正相当。若不如是,则位与数失,阴与阳乘,不克生成万物矣!故一三七九阳数,必顺行,四二八六阴数,必颠倒而逆行,此必然之理。

人知阳数顺行,而不知阴数逆行,遂不明数之大用,此惑也。夫使阴数亦如阳之顺序而行,则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相对而论,皆不能合,更何生成之功可言?盖必一顺一逆,一依次一倒行,方能合其位,而成其用,而后一与四合,二与三合,七与八合,九与六合,五与十合,相得而皆有合,以成中极之数皆五也……

阳自一左旋至九,序位皆顺;阴自四右旋至六,序位倒逆,而恰合一六、三八、二七、四九、五十之五行数,不待移易,即此可知天地大数,不离阴阳生化之功,不外阴阳顺逆之

用,而万物以生,万事以立……”(《易经证释》上经第一册,河图讲义,宗圣讲述,页一七七至一八O)

河图之中,九四相合为太阳,三八相合为少阴,二七相合为少阳,六一相合为太阴。其理安在?

奇数数序中,一为一阳,三为二阳,七为三阳,九为四阳;偶数数序中,四为一阴,二为二阴,八为三阴,六为四阴。

九四相合,乃四阳合一阴,余留三阳,故称太阳;

三八相合,乃二阳合三阴,余留一阴,故称少阴;

二七相合,乃二阴合三阳,余留一阳,故称少阳;

六一相合,乃四阴合一阳,余留三阴,故称太阴。

大衍筮法中,九称太阳,八称少阴,七称少阳,六称太阴,俱本于河图之数也。

五之三、推演伏羲八卦

方法一:

1. 平列1至8数。

2. 按阴阳二分,先阳后阴之理画爻平列八卦。

3. 阳为上为左,阴为下为右,阴阳卦象相对而错以示先天,即得伏羲八卦。

方法二:

1. 1、3、5、7、9,为阳气渐盛;4、2、10、8、6,为阴气渐盛。

2. 取1、3、7、9与4、2、8、6八数以画八卦,5、10为中数故不取。

3. 1、3、7、9为阳数,故初爻为阳。

4. 阳中有阳,9、7居阳盛之位,故二爻为阳;阳中有阴,3、1居阳衰之位,故二爻为阴。

5. 阳中有阳,9居阳盛之位故三爻为阳,7居阳衰之位故三爻为阴;

阴中有阳,3居阳盛之位故三爻为阳,1居阳衰之位故三爻为阴。

6. 4、2、8、6为阴数,故初爻为阴。

7. 阴中有阳,4、2居阴衰之位故二爻为阳;阴中有阴,8、6居阴盛之位故二爻为阴。

8. 阳中有阳,4居阴衰之位故三爻为阳,2居阴盛之位故三爻为阴;

阴中有阳,8居阴衰之位故三爻为阳,6居阴盛之位故三爻为阴。

9. 依上法布列八卦,即得伏羲八卦。

六、河洛八卦之内在联系

六之一、洛书与河图之内在联系

1. 9、4为太阳,3、8为少阴,7、2为少阳,1、6为太阴。以四象而论,洛书之四象排列见左图,河图的四象排列见右图。

2. 河图太阳与少阳互易其位,阳动阴静之故也。

3. 洛书四象之数分,河图四象之数合。洛书5居中宫而缺10,河图则5、10俱全。(其理见后)

六之二、洛书与伏羲八卦之内在联系

一、由洛书推演伏羲八卦

方法一:

1. 8、3、4、9,为阳气渐盛;2、7、6、1,为阴气渐盛。

2. 8、3、4、9为阳,故初爻为阳。

3. 阳中有阳,9、4居阳盛之位故二爻为阳;阳中有阴,3、8居阳衰之位故二爻为阴。

4. 阳中有阳,9居阳盛之位故三爻为阳,4居阳衰之位故三爻为阴;

阴中有阳,3居阳盛之位故三爻为阳,8居阳衰之位故三爻为阴。

5. 2、7、6、1为阴,故初爻为阴。

7. 阴中有阳,2、7居阴衰之位故二爻为阳;阴中有阴,6、1居阴盛之位故二爻为阴。

8. 阳中有阳,2居阴衰之位故三爻为阳,7居阴盛之位故三爻为阴;

阴中有阳,6居阴衰之位故三爻为阳,1居阴盛之位故三爻为阴,即得伏羲八卦。

方法二:

1. 平列1至10数。

2. 5、10为中数,去而不用。现欲配以八卦以示后天阴阳交感之理。

3. 先天卦序流行乃阳消阴盛,后天反之,故1配以坤而9配以干。

4. 坤交干于2、3、4而得巽、离、兑,干交坤于6、7、8而得艮、坎、震。

5. 《周易.说卦》记载了乾坤交感而生六子之理:“干,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6. 以后天之数合洛书之数,将卦代入,以示由后天回归先天,即得伏羲八卦。

7. 1至5为生数属阴,6至10为成数属阳;1为老阴之数,9为老阳之数,与本法所得恰同,可相印证。

二、由伏羲八卦推演洛书

方法一:

1. 干兑为太阳之卦,其数为1,离震为少阴之卦,其数为2,

巽坎为少阳之卦,其数为3,艮坤为太阴之卦,其数为4。

2. 依“五之一”方法二即可得洛书。

方法二:

1. 将“六之二”之一方法二之后天数代入伏羲八卦,5居中宫即得洛书。

七、河图与文王八卦之内在联系

古往今来,对于文王八卦之生成,并没有令人满意的说法。《周易。说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干,劳乎坎,成言乎艮。”记载了文王八卦之排列与卦气流行,但这样的说法又是以何为本呢?千古以来,始终是个谜。实则文王八卦之推演,必本于河图,其结构与演卦法,是极其严谨的。

七之一、河图八方数

1. 将河图数布列八方以成八卦之位。

2. 94,72,38,16,相合均不等于5之倍数,乃离中生化之象,唯独5、10相合为15,乃合中之数,合中无生化,故5、10之数要分开。

3. 5为生数属阴,10为成数属阳(详见六之二)。后天太阳少阳属阳,太阴少阴属阴。后天阴阳交感,5为阴数,故移至少阳与太阳之间,成二阳挟一阴之象;10为阳数,故移至少阴与太阴之间,成二阴挟一阳之象。

5. 少阳太阴位居正中之位,象先天中体,故72、16之数不分。又,少阳太阴既示先天,取先天之法观之,少阳太阴属阴,阴静故72、16之数不分。

6. 少阴太阳居于隅位,象后天生化,故少阴太阳之数要分。又,以先天之法观之,少阴太阳属阳,阳动故83、49之数要分。

7. 3,4乃生数,属阴,阴不动,故居四正位。8,9乃成数,属阳,阳动,故居四隅位。又,先天为阳,后天为阴,河图载述后天之理,以阴为主,故生数居四正,成数退居四隅。

8. 阳气顺行,故8顺时移至3与72之间,9顺时移至4与16之间,取法后天阴孚阳、坤孚干而动之意,即得河图8方数。

七之二、推演文王八卦

方法一:

zhq681君曾在国际易联论坛网站发表《后天八卦的内在规律》一文,对于文王八卦之推演,甚为精彩,可谓发前人所未发,但有三个问题,并没有解决:

1. 没有解释所以如此推演之机理;

2. 推演出来之卦序乃“干坎艮震巽离坤兑”,无法准确定位为文王八卦;

3. 文王八卦表述的是后天五行的气机流行,始于震而终于坎,艮居始终之地。推演出来之卦序无法反映此一基本信息。

现据zhq681君之推演,参以己意,并合以河图8方数,叙述如下:

一、推求卦序

左为阳象先天,右为阴象后天。

后天阴阳交感,一阴一阳相合成对,重之而成四。

左二爻:爻加于上以象阳,先阳后阴以象先天;右二爻:爻加于下以象阴,先阴后阳以象后天。

后天阴阳交感,一阴一阳相合成对,重之而成八。

左四卦:爻加于上以象阳,先阳后阴以象先天;右四卦:爻加于下以象阴,先阴后阳以象后天。即得“干坎艮震巽离坤兑”之卦序。

二、依河图八方数定位

1. 现以河图8方数定八卦之位。

2. 72与61居正中之位,阴阳数未分,象征先天阴阳未分之中体。推演出来之卦序,围成圆圈,唯离坎二卦相对而错,相合为O,故72配离而61配坎。又,离为坤交干之气,坎为干交坤之气,示后天交感,故离代干,坎代坤。

3. 离坎定位后,余卦顺时排列,与河图8方数相合,取法阳气顺行之义。

4. 所推演之卦序,依河图8方数定位,即得文王八卦。

5. 河图8方数表述了文王八卦之气机流行:震居少阴为始,坎居太阴为终,艮为中土居始终之间。

方法二:

1. 5居少阳太阳之间,乃离代干之象,10居少阴太阴之间,乃坎代坤之象,故72之位为离卦,16之位为坎卦。离坎相对而错,合72与16阴阳未分之象,象先天本体也。

2. 3、8少阴而9、4太阳。3之初爻二爻仍从少阴,4之初爻二爻仍从太阳。3、4为生数为阴数,故3、4三爻皆阴爻,即得震兑二卦。

3. 5、10乃五行中位,为体,文王八卦表述后天之理,以阴象之,故取太阴卦,阴气重浊下凝,故居1、2爻。后天以生成数定阴阳,5为生数为阴数,故于太阴卦上加阴爻而成坤卦;10为成数为阳数,故于太阴卦上加阳爻而成艮卦。

4. 8、9与5、10相对,故反之,取太阳卦以象先天纯阳。阳气清轻上浮,故太阳卦居二、三爻,与5、10相反,示先后天相对也。先天以奇偶数定阴阳,8为偶数为阴数,故取初爻为阴,得巽卦;9为奇数为阳数,故取初爻为阳,得干卦,即成后天八卦。

5. 四正卦求得之后,亦可以刘牧用数化爻之法推求四隅卦。

6. 剩余的四卦为干、坤、巽、艮。

7. 以阳爻为一、阴爻为二,可得卦数:干三、坤六、巽四、艮五。

8. 以河图四方的成数,余下三作本卦,然后把余数逆时向四隅展开推求四隅卦。

9. 坎水成数为六,余下三作本卦,六减三得三,故西北配以干。

10. 干金成数为九,余下三作本卦,九减三得六,故西南配以坤。

11. 离南成数为七,余下三作本卦,七减三得四,故东南配以巽。

12. 震木成数为八,余下三作本卦,八减三得五,故东北配以艮。

13. 后天八卦有一个特色,即离巽震、震艮坎、离坤兑、兑干坎之第一爻及第三爻均为二阳一阴,或二阴一阳之象,示阴阳交互而生造化。

方法三:

1. 38少阴木,27少阳火,5、10中土,49太阳金,16太阴水。

2. 将八卦依阴阳五行归类。

3. 伏羲八卦表述先天,以初爻定阴阳;文王八卦表述后天,故反是,以三爻定阴阳。此盖因阳气升发,自下而生,阴气沉凝,由上而降之故也。

将八卦依阴阳五行套入河图八方数(以生成数定阴阳),即可得后天八卦。

方法四:

按:据萧贺元《论后天八卦的错误之处》所载,参以己意,略作更动,叙述如下:

太乙式乃中国古代术数学中的三大秘术之一。太乙式、奇门式、六壬式同称“三式”,而太乙式又为“三式”之首。《史记.日者列传》所载术者七家,太乙家居其一。《汉书.五行志》载有《太乙阴阳》二十三卷,当为太乙家之书。

太乙八卦配数与传统后天八卦配数恰好相差一宫位。参见下图:

1. 现欲求后天八卦卦数。

2. 四阴爻居下象地,四阳爻居上象天,似地天否卦。否则万化难成,故四五爻互换,象阴阳交互通泰。八爻卦自初爻起为四阴四阳,现按太极图少阴、太阳、少阳、太阴之序,配以阴阳爻,可与八爻卦互参。

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

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 关于[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的字幕: 从先秦到唐代,各种典籍记载有关河图洛书问题时,对于河图洛书的内容和价值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是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和祥瑞意义。 先讲第一个问题河图洛书的典则意义所谓典则,典则,已被认定的常道、准则,或者已经实行的权威性的制度、法则。指已被认定的常道、准则,或者已经实行的权威性的制度、法则。《尚书·五子之歌》一篇中说: “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这里的典与则就是典章、法度的意思。《易经·系辞上》记,直接记述河图洛书的那段话是: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经·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意思是:上天生成了神物,圣人就取法于它。天地的自然变化, 圣人就仿效于它。天空显示天象,能预兆吉凶祸福,圣人就以此为警诫。黄河出现河图,洛水中出现龟书,圣人就以此为取法的依据。 对“圣人则之”的具体解释,就是伏羲据河图而创立了八卦,

大禹据洛书而创立了《九畴》。这种说法在汉代已经很流行。《汉书·五行志》引用刘歆的话说:“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西汉·刘歆《汉书·五行志》 “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洪范》就是《九畴》。孔安国注释《周易》,又进一步明确地说: “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东汉末年郑玄的《周 易郑氏注》引用汉代的纬书《春秋纬》说:“河以通乾出天苞,地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东汉·郑玄《周易郑氏注》“河以通乾出天苞,地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 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这里九篇、六篇的说法,似乎是说河图和洛书都是用文字写成的著作,而不是符号或者图形。郑玄的这种说法,后代的学者基本上是不认同的,而后世共同认同的是, 伏羲画卦依据了河图。汉代人的说法流传久远,影响很大,历代论述河图洛书的各种著作,大都是对这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考辨和论析。一伏羲据河图而创立八卦第一个问题是 伏羲据河图而创立八卦。 伏羲创立八卦究竟是怎样依据河图呢?各种书籍没有做出 令人满意的解释。后代学者的工作,多是在八卦的方位和河

《河图洛书系列之一:河图洛书简介》

河图洛书系列――河图洛书简介 -陈子娈 《河图洛书》是《易经》的源头。 今天就先和大家讲讲河图洛书有关的故事 这幅图大家都认识吧? 这就是河图。

这一幅就是洛书。 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 在育心教材《易经》上经大书的附录《周易本义图书》中的第一幅图。84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哈, 为什么要把河图洛书放在第一位? 我们知道中华文化的根是《易经》,而河图洛书是《易经》的前身,所以也可以说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之源。 就这简简单单的黑白子,1-10和1-9最简单的自然数,我们的祖先就能通过这奇妙的数阵排列而把万物生成之律包涵其中。 可以说,河图洛书包罗万象,传统文化的各种学说都蕴含于内,是中华文明之源。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四季八风……学数学的把河图洛书说成是数学之母,气象学家从中看到了四时变化规律,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都有深远影响……

但大家是否知道在宋朝以前,《易经》的后面可没有这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图表。 在《河图》、《洛书》图传出之前,除了神话传说之外,没有任何文献对河图洛书图象做过具体的说明。 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很多,最经典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

河图洛书释义

【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 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上,排列 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 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 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 - 释义 《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

之。”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b5E2RGbCAP 河图洛书 4 9 2 ,3 5 7 ,8 1 6 ,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孔传认为河图即八卦。有文献说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也有尧,禹受图的说法。《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风后受图的说法流传很广。有人以为龙马为东方七宿的龙与天马四,与《山海经》中的“马身而龙首”相符,当为上古龙马图腾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龙

幻方解析

预备: 请你将1——9各数填到这个表格中,使得横行、竖行、斜行的和都是15。 传说公元前二千多年,在洛水里浮起一只大乌龟,它的背上有个奇特的图案,(如图1),后来人们把它称之为洛书,实际上它是由九个数字排成一定的格式(如图2),图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性质:它的横、竖、对角线上的每三个数字之和都是15。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图中的九个数字,有没有别的填法?如果把图形变成4×4个方格,是否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填数游戏? 【知识要点】 在3×3(三行三列)的正方形方格中,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填上1~9这九个连续的自然数,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自然数的和均相等,这样的图形叫做三

阶幻方。 如果在44 ??(四行四列)的正方形方格中进行填数,就要不重复,不遗漏地在44方格内填上16个连续自然数,且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四个自然数之和均相等,这样的图形叫四阶幻方。 一般地,在n×n(n行n列)的方格里,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填上n×n个连续自然数,(注意这些连续自然数不一定非要从1开始),每个数占一个格,且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n个自然数和均相等,我们把这个相等的和叫做幻和,n叫做阶,这样排成的数的图形叫做n阶幻方。 中心方格中这个数叫做这个幻方的中间数。 任意阶数幻方的各行或各列或两条条对角线上所有数的和成为幻和! 幻方的幻和等于n (n2 +1) ÷2 。 幻和=总和÷阶数 二、幻方的特征: 1、对称性 2、轮换性 三、幻方的种类: 按照纵横各有数字的个数,可以分为: 三阶幻方、四阶幻方、五阶幻方、六阶幻方…… 按照纵横数字数量奇偶的不同,可以分为: 1、奇数阶幻方 2、偶数阶幻方 (1)单偶数阶幻方,阶数是2的倍数,形如:2n+2 (2)双偶数阶幻方,阶数是4的倍数,形如:2n+4 四、幻方的构造方法 1、杨辉口诀法(仅仅适用于三阶幻方) 早在公元1275年,宋朝的杨辉就对幻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称这种图为“纵横图”,他提出了一个构造三阶幻方的秘诀:

可以用河图洛书解

可以用河图洛书解: 1,天干合,地支冲,皆从1起,乃生数也。故从甲,子,起。 2,甲己子午9,9为阳首,乃金之成数也。从多数算,午为9,故9也。 3,丑为8,辛7,壬6,戊5,巳4。 4,1,6,为水运,现行4,9,金运。 5,太玄数2卦值9天,每卦4天半,以4--9校时运也。故太玄数主用于测吉日吉时也。欢迎探讨。 杨子之太玄经曰:子午之数9,丑未8,寅申7,卯酉6,辰戌5,巳亥4. 律42,吕36. 甲,己之数9;乙,庚8;丙,辛7;丁,壬6;戊,癸5.声生于日,律生于辰.即用声律记日、记时辰的数字表现方法。 可以用河图洛书解之,如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9 8 7 6 5 4 甲6己9子1午9(洛书)乙2庚3丑8未2(洛书)丙8(河图7)辛4寅8申2 丁7壬6卯3酉7(洛书)戊1(河图5)癸2辰4戌6 巳4亥6 1、天干合,地支冲,皆从1起,乃生数也。故从甲、子起。 2、甲己子午9,9为离,为阳首,从多数算,己午为9,故9也。 3、乙庚丑未8,8为艮,从多数算,丑为8,故8也。 4、丙辛寅申7,7为兑,8己经有了,从顺数算,丙为8河图中又为7,故7也。 5、丁壬卯酉6,6为乾,7已经有了,从顺数算,壬为6,故6也。 6、戊癸辰戌5,5为中为土,6已经有了,从顺数,戊为1河图又为5,故5也。 7、巳亥4,4为巽,5已经有了,从顺数算,已为4,故4也。 8、1、6为水运,现行4、9金运。 9、太玄数卦2卦值9天,每卦4天半,以4--9校时运也。故其数从9下行至4,主用于测吉日吉时也。 《太玄经》云: “子午九者,阳起于子,讫于午,阴起于午,讫于子,故子午对冲,而阴阳二气之所起也。寅为阳始,申为阴始,从所起而左数,至所始而定数,故自子数至申,数九,自午数至寅,亦九,所以子午九也。

河图系列学习笔记(一)

河图系列学习笔记(一) 宣圣讲义 孔子 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言河图洛书所由来也。 闲云老叟:段是说河洛之由来,则是说在文字上的阐发。 天地之间。运行者气。纪量者数。显示者象。而主其中御之以合度者道。道兼神形。气数则神之见也。象则形之呈也。凡天文地理。可纪可指可名者。皆不外此三类。而皆不离乎道。 闲云老叟:此处是说道是体,气数象是道这个体之用在三个方面的表现。而这三个方面就完全可以把握住了一个事物的根本。 河图者。天地自然气数所赋。而成其自然之象也。盖天地既奠。神形全具。有其气者有其数。有其数者有其象。河图之出。以象之显也。其象之所示则数也。其数之所在则气也。气有阴阳。名曰两仪。言既生成之后。必有此两者之质。以为其成物之本也。两仪化合。遂分为水火木金土五者之气。名曰五行。 言两仪既化。必有是五者流行其间。以辨其性而别其类。亦

物之始成所秉者也。两仪既见。五行乃名。二五构精。万有始生。此属天地万物生生之本。莫之能外者也。 五行之气。因二为五。虽五仍二。然言其本质。必自五者始。后人或云为四。或云为三。其意大同。究不若别之为五。适合天地自然之气与数。试证之河图。可见其旨矣。 河图之中。点画成象。自一至十。各相连而不混。相离而不乖。其数之自然。足见其气之自在也。 气之动也。以二气之分合而后化。故生成之数。必属于天地。天地者。二气之所生也。物之生化。以五者为类。而水火木金土。以辨以名。以成其五行。水火木金土者。 五行之所主也。故河图之数。生成自天地。而名类止于水火木金土。而天下万物莫不尽于是。 是故河图之象。即天地生化终始之图。其气与数。即天下万有分合变化之本。斯所以为天道之所见也。而圣人则之。因以明天道。以立天下万物有生成变化之规。而述之为易。则河图者易之所自仿也。 易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云者。即河图中之数也。 河图以天地统全数。以水火木金土分配各数。而建立天地万物万数之本。以明天下之物。莫不有数。莫非生成于天地。而得其气与数以成其气数。

九数为《河图》,十数是《洛书》——河图洛书研究之三

九数为《河图》,十数是《洛书》——河图洛书研究之三 袁立 一、谁是《河图》,谁是《洛书》 《河图》与《洛书》其实并不很难辨别。根据宋代以前的文献,我们至少可以有不下十项理由确定九数图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 首先,我们看《周易》怎么说的:《易系辞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个数据包括地数十,显然它记述的是十数图。《易经?系辞上》实际已经告诉了我们十数图的排列方式,即“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把这句话更清晰的表达就是《青囊经》的“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用白点表示天数,用黑点表示地数,十数图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都知道文王画出的是后天八卦,《周易》就是文王根据后天八卦撰写的经文,那么《周易系辞》记载的必是后天八卦来源的《洛书》数据。即十数图为《洛书》。 其次,我们再从传承上核实一下。宋代明确坚持《河图》为九数图者和坚持十数图为《河图》者各有一部分人,我们为叙述方便把他们分别称为九数派和十数派,在辩明谁是《河图》谁是《洛书》之前,我们暂称其一为九数图,另一为十数图。从宋代九数《河图》派和十数《河图》派的传承审查,有传承者当为正确的,没有传承者自然就是比附无知的乱说。 宋代朱震的《汉上易解》记载:“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北宋邵雍之子邵伯温在《易学辨惑》记述:“陈抟好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修授李之才,之才授邵雍(尧夫);以象学授种放,放授庐江许坚,坚授范谔昌;此一枝传于南方也。” 两者经整理就是:陈抟(-种放)-穆修-李之才-邵雍;穆修-周敦颐-程颢、程颐;陈抟-种放(-李溉)-许坚-范谔昌(-刘牧)。 无论邵伯温的《易学辨惑》或朱震的《汉上易解》中都没有阮逸或蔡元定以及朱熹什么事,没有传承的说法当然也不排除有可能是正确的,但多数都是错误的。那么阮逸以及蔡元定、朱熹的《河图》十数论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易学自古就有象数和义理两大派别,阮逸以及蔡元定、朱熹既然不在象数派传承之内,当然最多就是儒家的义理派传承。义理派正是被传出《河图》与《洛书》的麻衣陈抟师徒在《正义心法》和《正义心法注》里批评的“周孔孤行”的继承者。所谓“周孔孤行”就是只知读诵《易》的周孔经文而不通过卦爻推演探求易理真髓的儒家门徒,这些人关于象数问题的解释是根本不可取信的。因此,九数图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 其三,看看谁更容易推出五行,五行就是洪范九畴的主要内容。谁更明显的含有五行,则它必然是《洛书》。秦代黄石公的《青囊经》对十数图的记述是:“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阖辟奇耦,五兆生成,流行终始,八体洪布,子母分施。”所谓子母者,这里是作生数和成数来讲的。《青囊经》对九数图的记述是:“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青囊经》有关九数图根本没有提到五和十,而对十数图明确提到“五兆生成”“子母分施”。五兆生成就是五行生成,子母分施就是生数成数。十数图再次被确认为《洛书》。 其四,天圆地方,天数图为《河图》,地数图为《洛书》,我们再看看谁由天数组成,谁

河图洛书九宫算术

1 1 九宫(又称洛书) 九宫图都知道吧,就是把1~9九个数字填到3×3,使其每一横坚斜之和都相等,如下:4 9 2 3 5 7 8 1 6 之后已经延伸成一种数字艺术,可以无限延伸(因为有规律可寻,据说有人做到精品文 档,你值得期待 1999X1999,还是比这个更大来着???) ●●●●●●●●●●●●●●● 先说5*5 17 24 1 8 15 23 5 7 14 16 4 6 13 20 22 10 12 19 21 3 11 18 25 2 9 ●●●●●●●●●●●●●●● 4*4在这里 16 2 3 13 5 11 10 8 9 7 6 12 4 14 1 5 1 ●●●●●●●●●●●●●●● 古老而悠久的中华文化的宝殿中,有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河图洛书,至今吸引着众多 学者的研究热情,人们为河图洛书的神话般的传说,高深的奥义,丰富的内容,简洁的形式万分惊讶,对河图洛书与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系更是迷惑不解。 种种论述表明,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过深刻的影响。然而,令我们每个人吃惊和迷惑不解的是,河图洛书只是两个简单的数字图。 龙马载河图,神龟背洛书 河图洛书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翻遍祖国的各种古典著作,我们根本找不到这位创始人。河图洛书的产生,至少要追溯到四千五百多年以前,那时,人类尚处于无文字时代,人类的认识水平还十分低,很难想象那时就有人能够制造出如此高深莫测的图书。在我国各种古籍中,对河图洛书的起源,仅有两个龙马载河图,神龟背洛书的传说。 一、龙马载河图 相传远古时期的孟津河边,一天河水忽然大涨,波浪滔天,水中有一巨兽,似龙非龙, 似马非马,浪里飞腾。当时的伏羲黄帝与众臣听到有人报告,立即去河边观看,只见河中洪 涛巨浪,波浪中一巨兽踏水如登平地,大体象马却身有鱼鳞,高八九尺,有两翼,形体象骆 驼,身上负有由花点构成的图案,黄帝命人走近河边,将图案记录下来,刚刚记下,怪兽即 没而不见。后伏羲皇帝认真研究了这副图发现它正是由十种花点组成,这十种花点代表1-10这10个数,两种花点构成一组,布局在东西南北中五个位置上,每组花点所表示的数,其 差均是 5.这种和谐统一,四方对称的特征,黄帝越研究越感到奇妙无比,后来他就依此画八卦,建甲历,定时辰,治理国家。由于此幅图是在孟津河中发现的,故称此图为河图。 二、神龟背洛书 公元前23世纪,大禹治水的时候,在黄河支流洛水中,有一天突然浮规出一个大乌龟,当时,大禹与治水士兵正在河边现察洛河水情,商议治理黄河大计,遇到乌龟在河里上下翻

解析洛书、河图、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之内在联系

解析洛書、河圖、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之內在聯係
一、前言 河圖、洛書在易史上,爭議甚大。 有者爭論劉牧所傳河洛之真偽,有者爭論河洛之稱謂,有者爭論河洛出世之年代,有者甚至認為河 洛本身是虛妄而不可信的。實際上,河洛在揭示易理方面,有其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價值與意義。河 洛之爭,實無損河洛於易學之重要地位。 至於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前人多謂伏羲八卦屬先天而文王八卦屬後天,後人亦有不贊同此說者。 這問題應當如何看待? 論及河圖、洛書、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四者之間的內在聯係,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前人多謂 河圖為體為先天,洛書為用為後天,故河圖與伏羲八卦相合,洛書與文王八卦相合。亦有學者將洛書與 伏羲八卦相合,河圖與文王八卦相合。這兩種方式,究竟孰是孰非? 在探究河洛八卦之內在聯係時,少有人能以嚴密的理象數,作為研究的基礎。這樣得出來的結論, 不一定可信,不一定可靠。因為易學是理象數一體的,象中有數,數中有象,而理寓於其間,三者缺一 不可,三者結合,才能準確深刻的理解河洛八卦。 本文的目的,旨在以理象數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剖析河洛八卦的先後天意涵,並探究河洛八卦之內 在聯係,進而提出這樣的觀點: (1)洛書與伏羲八卦,表述的是先天之理。洛書乃伏羲八卦之圖書,伏羲八卦乃洛書之卦象。 (2)河圖與文王八卦,表述的是後天之理。河圖乃文王八卦之圖書,文王八卦乃河圖之卦象。

二、先天與後天之概念 先天與後天,是蘊含在河洛八卦的最基本信息,在探究河洛八卦的內在聯係之前,必須先對此有明 確的概念。 先天者,陰陽未分,形質未成;後天者,二氣交互,品物流行。 《易經證釋》:“先天不變,後天重在變;先天不用,後天重在用。由道言之,先天為主,後天為從; 由人事言之,皆在後天,一至先天,無所為矣!故周易之用,為人道也,因時之宜,立道之極,而原始 要終之事也。先天之易常靜,後天之易常動,而靜中有動,故先天必生後天;動中有靜,故後天不離先 天。 二者異途同歸, 知其一則通其二。 斯文王之聖智, 乃能盡其變化, 而建立周易之極, 以全易之用也。 ” (《易經證釋》上經第一冊,全易大旨及習易要例,宣聖講義,頁四四至四五) 先天與後天,一為體而一為用。所謂體用,譬如河江海冰霜雨霧露雲,皆水所化,水為體而河海諸物皆 為用,無體用難成,無用體不現,體用渾然一體,非可截然分開。而天地萬物,森羅萬象,均先天之氣 所化現。《莊子.知北遊》:“通天下一氣耳。”《論衡.言毒》:“萬物之生,皆稟元氣。” 《黃 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鬼臾區引《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 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 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周易.乾卦彖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 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 國咸寧。”所謂“一氣”、“元氣”、“太虛”、“乾元”,同具肇基化元之義,均為先天之氣之別名。 乾乃諸卦之根,乾生坤,乾坤交互生六子,合而為八卦,八卦化而為六十四卦,諸象成矣!故知古哲元 氣論,實有易卦為本,並非虛妄之言。 乾乃純陽之卦,故先天之氣,亦名純陽之氣。道家典籍載之甚詳── 《雲笈七籤。元始天王記》:“道本無名,亦無物耳!當鴻鴻濛濛之世。無所謂天,亦無所謂地,一囫 圇炁胞耳。及氣生於炁,陰生於陽,兩儀始判,盤古生矣!太極成矣!萬象乃垂!於是乎有天地,有萬 物??” 《修道辦難後編參證》:“真一祖炁,歷萬劫而不壞,超群類而獨尊,生死不拘,有無不立,為後天精 氣神之本,為先天精氣神之主宰,乃至陽之物,天上之寶。” 《體真山人教外別傳》:“一點真陽,生於天地之先,長於萬物之前??” 先天純陽一氣,其數為一;後天陰陽二氣,其數為二。O 者,環互無端,先天陰陽未分之象也;一者, 左右兩端,後天陰陽分化之象也。故換個角度來看,O 為先天,一為後天。角度不同,數的表達方式就 不同。 三、洛書、河圖之數位排列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追源至此。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乎没有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后人会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1、河图由来 相传在上古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七八千年前的某一天,伏羲沿黄河查看民情,在今天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边,他忽然发现在湍流的河水中,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的马头龙身的神兽——龙马凌波而驰。龙马奇异,头似龙,身若马,有龙鳞,赤纹绿色,踏水而行。伏羲心惊,再仔细观之,更见龙马背负图点,神光迭现。伏羲大喜,以为龙马降临,必有天书神授。于是,他紧随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待伏羲追上时,龙马倒显得非常温顺。伏羲用草绳系之,拴龙马于树桩之上,而后观察其体态,摩其皮毛,竟发现其背上卷毛形成多个较为规则的旋涡。是龙马把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了伏羲,伏羲心中奇怪,认为其中必有奥妙。于是他依龙马旋涡排列方位的图点绘制了图形。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龙马背负河图”。“河图”,或曰“八卦”。 2、河图内容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

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

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常见使用的一个概念,它的本意是指黄河、洛河流域的文化形态。以河洛并称古已有之,如《史记·封禅书》说“三代之居,皆在河洛间”,又《史记·郑世家》说“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洛之间,人便思之”,这两段话指出在夏商周三代河洛之间就是中华民族生活和居住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民众对河洛一带也都十分向往。这里的文化开发较早,最早进入民众定居的农耕社会;这里建立起第一个王朝夏朝,最早出现国家的形态;这里的文化创造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源头。 河洛文化之所以形成一个含义固定的文化概念,最主要的标志是河图和洛书。《易经·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说,黄河里出现龙图,洛水里出现龟书,圣人行事便以它为准则。据传说,中华始祖伏羲时代黄河中跃出一匹龙马,背负“河图”,伏羲接受了它,依据此图创立了八卦;大禹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大禹依据它创立了“洪范九畴”。至于河图和洛书什么样子,《易经》没有绘图,也没有具体的文字解释。先秦时期的其他著作如《管子》、《墨子》中也提到河图洛书,都没有绘出图形。汉代的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今天人们看到的以黑白圈点表示的河图洛书出自宋代,据说是北宋初年著名道士陈抟绘制,以一至九的排列为河图,一至十的排列为洛书。北宋刘牧著《易解》,改变陈抟的说法,以一至十的排列为河图,一至九的排列为洛书。南宋朱熹《周易本义》肯定刘牧的说法,于是世人皆信从十为河图,九为洛书。但是,明清时期的学者又对河图洛书的图样提出种种疑问。如清代乾隆年间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说: 世传河图洛书,出于北宋,唐以前所未见也。河图作黑白圈五十五,洛书作黑白圈四十五。考孔安国《论语注》,称河图即八卦。是孔氏之门本无此五十五点之图矣,陈抟何自而得之?至洛书既谓之书,当有文字,乃亦四十五圈,与河图相同,是宜称洛图不得称书,系词又何以别之曰书乎? 诸如此类的疑问,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尽管难以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是应该肯定,河图洛书的图式在北宋出现,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今天看来,它仍然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河洛文化的基础。从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河图洛书的图式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图中的黑白两种圈点和八卦中的太极图的道理相同,代表着阴阳,五居中央表示五行居于核心地位,而阴阳五行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四方加中央的格局形成八卦的基本方位,合成一幅完整的图,表示阴阳五行所生成的物质物象居于一个统一体中,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相克相生,和谐发展。这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存在、物质运动的基本认识。河图中一至十的排列,洛书中一至九的排列,无重复数字,也未缺少某一基本数字,秩序井然。这表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人类社会的有序性的基本认识。河图洛书中数字排列的位置上下左右交叉安排,大数小数调配适当,隐含着一种内在的规律;尤其是洛书中横行、竖行、对角线的每一组数字相加之和都等于十五,这种特异现象十分典型地表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均衡思想。 河图洛书的数字概念,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数学成就。洛书中的数字排列,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幻方,或称纵横图。近代世界范围内数学的发展过程中,幻方理论是数论的组成部分,即在边为n的正方形方格中填充适当的数字,使横行、竖行、对角线各组数字相加之和都相等(如边为5的幻方)。中国古代对幻方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多年,东汉时就出现每边为3的幻方,称为九宫,这是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此八卦的八宫加上中央,合为九宫。《后汉书·张衡传》中记载张衡上疏请禁绝图谶等迷信活动,疏中有“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语,说明当时已有术士利用九宫进行占卜。而从数学的观点来看,九宫就是幻

河图洛书的旋机与卍字符

河图洛书的旋机与卍字符(图) 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呢?九百年前,北宋理学家邵雍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 上古是什么时候啊?自然是史前文明了。也就是大洪水之前的那一个文明。他们的科技非常发达,河图洛书八卦这些东西,就是那时候人类掌握的。史前人类被大洪水毁灭了,史前文化的河图洛书八卦却在东方被保留下来了。 如果是星图的话,那自然就要仰观天文了,人类能够看到什么呢?看太阳系,见到的是转盘结构,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在转;看银河系,见到的是螺旋结构,每条螺旋都布满了星辰,整体的围绕银河中心在旋转。你看,星辰的世界多么美妙! 卍字符又是什么呢?在人类的观察来说,理解为银河系的缩影。这样,看到了银河系,我们就想起了卍字符;同样,看到了卍字符,我们也想起了银河系。 四九二 三五七 八一六 古时候,人们最先认识洛书的时候,没有中文数字,只是黑白圆点。看上去,圆点更像星辰。洛书归结为九数,好比从“像”到了“数”。 洛书旋机方程组

a+b+c+d=e+f+g+h a^2+b^2+c^2+d^2=e^2+f^2+g^2+h^2 a^3+b^3+c^3+d^3=e^3+f^3+g^3+h^3 我们还是采用九九八十一数的方阵形式,天上的星图是圆的,地上的汉字却是方的,也许这就是中国人说的“天圆地方”的道理吧。字里乾坤,我们依然可以窥见天道。卍字符,我们写出来是方方正正的,本篇寻找的是数阵中的螺旋结构,形如卍字符。 31,36,29,76,81,74,13,18,11 30,32,34,75,77,79,12,14,16 35,28,33,80,73,78,17,10,15 22,27,20,40,45,38,58,63,56 21,23,25,39,41,43,57,59,61 26,19,24,44,37,42,62,55,60 67,72,65,04,09,02,49,54,47 66,68,70,03,05,07,48,50,52 71,64,69,08,01,06,53,46,51 上一篇,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九九八十一数阵是精心选择的。实际上,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数阵,有无数无数之多。 第五层卍字符——每条螺旋九个数 31,36,29,76,81,○,○,○,11 ○,○,○,○,77,○,○,○,16 ○,○,○,○,73,○,○,○,15 ○,○,○,○,45,○,○,○,56 21,23,25,39,41,43,57,59,61 26,○,○,○,37,○,○,○,○ 67,○,○,○,09,○,○,○,○ 66,○,○,○,05,○,○,○,○ 71,○,○,○,01,06,53,46,51 正向取数 41→45→73→77→81→76→29→36→31, 41→39→25→23→21→26→67→66→71, 41→37→09→05→01→06→53→46→51, 41→43→57→59→61→56→15→16→11; 31,○,○,○,81,74,13,18,11 30,○,○,○,77,○,○,○,○ 35,○,○,○,73,○,○,○,○ 22,○,○,○,45,○,○,○,○ 21,23,25,39,41,43,57,59,61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

易学之象数理之河图洛书 [中国战略论坛] 2008-06-23 00:45 分类:古圣先贤 一、河图洛书 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卦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 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 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二、图书之争亦称河洛之争 宋以来围绕河图洛书真伪八卦是否据河洛而画等问题的论争,《周易?系辞下》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先秦两汉至唐代文献基本持此观点。然河洛图式早已失传,至少唐末已不可见。宋初陈抟以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世,于是引起肯定派(图书派)与否定派(疑古派)的论争。图书派内部针对何谓河图、何谓洛书,有图九书十与图十书九的分歧。前者以刘牧为代表,王湜、朱震、

101125讲课实录-洛书时间数字分析法

洛书时间数字分析法 今晚主题是《洛书时间数字分析法》 1.洛书 《洛书时间数字分析法》我第一次公布是在我的博客上,好像是08年年底那段时间发布的《时间窗口计算的数学和技术原理》,以前发布过很多案例,主要是大盘的案例,后来太多人看不懂找我问问题的人太多就不发案例了,很难一两句话讲得非常清楚,今天我尽量讲得清楚些,讲得简单点,希望有兴趣的群友有所收获。 以前讲过《江恩理论的时间周期》,以前说那是基础,现在讲是《洛书时间数字分析法》更深入的,有《江恩理论的时间周期》的基础容易理解洛书时间数字分析法》些,没有基础还是比较难理解的,以前将的“共振”还是处于核心地位。理解和掌握的关键词是“对称”和“共振”。 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洛书时间数字计算方法》是结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独创了一种计算时间窗口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仅仅适用用计算大盘指数的时间窗口,还是适用于个股的时间窗口计算,不仅仅日线上适用,年线、月线、周线和其他小于日线级别的时间级别都适用,该方法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方法,那么如何理解和掌握该方法呢? 首先,我们得有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理解,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周易八卦也是由河图与洛书演化而来的,研究过洛书(九宫)图的人,都知道它是加减法的魔方,研究过河图的人,都知道它是乘除法的魔方。乘除法和加减法是内在统一的,乘除法可以看成由加减法演化而来,河图洛书所表达的可以说是一种数学思想,数字性,万物皆有定数: 1、可以度量的数字; 2、相对极限的数字 河图洛书就是由简单的数字组成的,还有就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数字对称性,可以说数字性和对称性是“河图洛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加减乘除的数理运算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和演算方法,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即是乘除法和加减法的一致性。 《洛书时间数字计算方法》主要应用是的洛书,洛书古称龟书 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也叫天数),四隅黑点为阴数(也叫地数)。所以“洛书”和“河图”中的数叫“河洛数”,也叫“天地之数”。 形象表达就是看下面截图:

仿佛谈“河图洛书体用论”

陆锦川先生(仿佛居士)(养生修真证道弘典十一、启迷正道门)P195 【河图洛书体用论】 河洛之图,承传千古,妙喻万端,稽古来之释说,见仁见智,言焉不详。今且试以新释,抑或于好河洛奥义之学者,有所俾益。 疱羲之世,民智未开,何能创此河洛之象数,故历来以河洛于三皇时得泄于天,史传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出河,其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则之以画八卦,后别称先天八卦,此即河图。洛书传亦同时,然汉儒以洛书为五帝时出。史传:大禹治水,神龟负图出洛,文列于背,其数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禹因第之,以成九畴。后经文王演之,以成后天八卦。成此说者,其意盖谓“天一生水”,故河洛皆自水出,得之天也,孔子以河洛皆出羲皇之世,启智发慧,纵横成哲,是河洛相因成理也。 河洛之象,盖以数因理,以理成象,以象格物。穷幽达显,见微知著,大之际极天地,小之曲尽纤细,一以通万,万以归一,天地人物莫不由之,姑名曰道也。 河图洛书图说 孔子但言“河出图,洛出书”,未言及有文字,后世河图九篇,洛书六篇等文,当皆后人附会之作。河洛玄奥古幽,先圣皆以其象数而临境发微,然得其旨要者鲜,昔余沉究河洛,了得对待之蕴,臆说如次,质诸明哲。 《易·系辞上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惊鬼神也。”天地之交,五行生会,其数五,故五为数理之根,而五又为阴阳奇偶之会。(盖天一地二,阳奇阴偶。偶者偶之,其倍得四;奇则独之,其数仍一。四一相加则为五,故五为阴阳奇偶之会也。)天道数奇,五而倍奇,故五五而二十有五,地道数偶,五而倍偶.故五六而三十。天地数交,五十有五,合而成河图之象数,由是而奇偶阴阳成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至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行生成之数定焉。阴阳一气流转,五行生克制化,大道由是而生焉。当年伏羲则河图而画先天八卦;后孔子复以河图法阴阳五行,故知象数则理之规,贯其道,明其理,亦一而已,余故为推衍如次。 一、成两仪之对待:河图白圈象阳,黑圆象阴;白圈数奇,一三五七九;黑圆数偶,二四六八十,由是而阴阳奇偶之道显,对待成焉。

奇门遁甲八卦图:解析数字的五行属性

奇门遁甲八卦图:解析数字的五行属性 数字极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事离开了数字甚至没法表达清楚。《易经》认为万事万物分阴阳五行,数字也不例外。事实上有观点认为,数理是先于五行存在的,五行是由数生出来的,先后天八卦之象是由数理生出来的,概括起来为理生数、数生相。 《易经》中的数来自河图、洛书。《易经》本身非常神秘,成书于何时、为何人所著一直有争议,比《易经》更久远的河图、洛书神秘程度更要加倍,简直可以称为天书。伏羲氏见到在黄河里见到了一个长着既像龙又像马的怪兽,看到它身上的花纹和斑点受到启发,画出了八卦的符号。后人将这个怪兽称为龙马,其背上的图案叫河图,伏羲氏所画八卦称为先天八卦。 与“河图”的形成相似,大禹治水的时候遇到瓶颈找不到解决方法,有一天洛水中冒出来一直乌龟,乌龟背上也有很多图案,被后人称为“洛书”,这大禹见到洛书,茅塞顿开,成功地治好水患。 这河图、洛书上讲的是啥呢,讲的是一种道理,这个道理可以数来说明。河图之数讲究天地生成(阴阳正配)之数,其中单数为阳、为天,有五个(13579)合数是25;偶数为阴、为地,也有五个(246810)和数是三十。 具体到水火木金土五行的出现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古人认为河图是先天,洛书是后天,河图以天地化合生成五行分在四方,洛书则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而变为九宫。 洛书以五居于中,取1234 6789居于四周,其对角、纵横三数之和均为15,其中:一六生成水居于北和西北,二七生成火居于西和西南,四九生成金居于南和东南,三八生成木,居于东和东北,五居于中土,统乎四方。 关于河图八卦与节气、方位如何相配,洛书九宫与八风、节气、方位如何相配历来也是研究者争论的不休的话题。现代观点,在涉及楼层五行,鱼数目五行时,一般采用:一、六五行为水,二、七五行为火,三、八五行为木,五、十五行为土。

河图洛书体用论

河图洛书体用论 河图洛书,象中有哲,哲中有数,数中寓哲,哲中存象,象理、哲理、数理三者一体,相辅相成,为研究道学、《易经》及中医所不可不通者也。此篇选自仿佛先生《启迷证道门》,大论象、哲、数之玄妙奥义。 河图洛书体用 论 河洛之图,承传千古,妙喻万端,稽古来之释说,见仁见智,言焉不详。今且试以新释,抑或于好河洛奥义之学者,有所裨益。 庖羲之世,民智未开,何能创此河洛之象数。故历来以河洛于三皇时得泄于天。 史传: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出河,其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则之以画八卦,后别称先天八卦,此即河图。洛书传亦同时,然汉儒以洛书为五帝时出。史传:大禹治水,神龟负图出洛,文列于背,

其数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禹因第之,以成九畴。后经文王演之,以成后天八卦。成此说者,其意盖谓“天一生水”,故河洛皆自水出,得之天也,孔子以河洛皆出羲皇之世,启智发慧,纵横成哲,是河洛相因成理也。河洛之象,盖以数因理,以理成象,以象格物。穷幽达显,见微知著,大之际极天地,小之曲尽纤细,一以通万,万以归一,天地人物莫不由之,故名曰道也。 河图洛书图说 孔子但言“河出图,洛出书”,未言及有文字,后世河图九篇,洛书六篇等文,当皆后人附会之作。河洛玄奥古幽,先圣皆以其象数而临境发微,然得其旨要者鲜,昔余沉究河洛,了得对待之蕴,臆说如次,质诸明哲。 《易/系辞上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惊鬼神也。”天地之交,五行生会,其数五,故五为数理之根,而五又为阴阳奇偶之会。(盖天一地二,阳奇阴偶。偶者偶之,其倍得四;奇则独之,其数仍一。四一相加则为五,故五为阴阳奇偶之会也。)天道数奇,五而倍奇,故五五而二十有五;地道数偶,五而倍偶,故五六而三十。天地数交,五十有五,合而成河图之象数,由是而奇偶阴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