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形外科原则与技巧

矫形外科原则与技巧

矫形外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矫正畸形原则: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矫正畸形”这一基本原则。对于患者存在的畸形,无论病因是什么,都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生物力学原则: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生物力学原则。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肌肉收缩、骨骼变形等。这些因素会对患者的畸形矫正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 整体观念原则: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整体观念原则。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身体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例如,在矫正脊柱侧弯时,需要同时考虑脊柱和髋关节的生长发育情况。

4. 动态观察原则: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动态观察原则。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综合治疗原则: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综合治疗原则。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治疗

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这些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6. 手术治疗技巧:在矫形外科的手术治疗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手术技巧。例如,如何正确地暴露手术部位、如何准确地判断病变组织、如何有效地去除病变组织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7. 患者教育: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矫形外科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向患者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过程。

总之,矫形外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遵循科学的治疗方法,注重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一.切开 切开是外科手术的第一步,是指使用某种器械(通常为各种手术刀)在组织或器官上造成切口的外科操作过程,是外科手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1.切口及选择切口的原则: 切口:正确的切口是做好手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外科专家们对很多外科疾患创造了许多典型的定型切口,这对手术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以腹部切口为例,典型的切口如图1所示。 图1 腹部常用切口示意图 选择切口的原则: 切开首先是选择切口,切口的选择是手术显露的重要步骤,对各部手术的切口选择应根据各种手术的特殊性以及手术野显露的需要全面分析而定,在切口选择上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 切口应选择于病变部位附近,通过最短途径以最佳视野显露病变; ② 切口应对组织损伤小,不损伤重要的解剖结构如血管神经等,不影响该部位的生理功能; ③ 力求快速而牢固的愈合,并尽量照顾美观,不遗留难看的疤痕,如颜面部手术切口应与皮纹一致,并尽可能选取较隐蔽的切口; ④ 切口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使能容纳手术的操作和放进必要的器械,切口宁可稍大而勿太小,并且需要时应易于延长。应根据病人的体型、病变深浅、手术的难度及麻醉条件等因素来计划切口的大小。 2.切开方法及要点: 将选定的切口线用1%龙胆紫划上标记,外涂2.5%或3%碘酊,然后消毒皮肤及铺巾,较大的切口由手术者与助手用手在切口两旁或上下将皮肤固定(如图2),小切口由术者用拇指及食指在切口两旁固定,术者拿手术刀,将刀腹刃部与组织垂直,防止斜切,刀尖先垂直剌入皮肤,然后再转至与皮面成45度斜角,用刀均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预定切口的长度,再将刀转成90度与皮面垂直方向,将刀提出切口(如图3)。切开时要掌握用刀力度,力求一次切开全层皮肤,使切口呈线状,切口边缘平滑,避免多次切割导致切口边缘参差不齐影响愈合。切开时也不可用力过猛,以免误伤深部重要组织。皮下组织宜与皮肤同时切开,并须保持同一长度,若皮下组织切开长度较皮肤切口为短,则可用剪刀剪开。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随即用手术巾覆盖切口周围(现临床上多用无菌薄膜粘贴切口部位后再行切开)以隔离和保护伤口免受污染。

外科学:骨科常用治疗技术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 第一节骨折的手法复位 大多数骨折都可以采用手法复位,取得满意的效果。手法复位的要求是及时、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争取一次复位成功。 一、复位前准备 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片明确骨折诊断及骨折类型,了解外力的大小、方向,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作用,仔细检查患者有无其他并发症;清洁皮肤,给予良好的麻醉。 二、复位方法 骨折复位必须掌握以远端对近端的复位原则。现将复位的基本手法介绍如下。 1手摸心会在复位前先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远及近,确实了解骨折端在体内的方位,将患者骨折的移位实际情况与X线片对照分析。 2拔伸牵引主要是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着肢体纵轴,向远侧端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软组织的骨折断端慢慢拔伸出来,为下一步整复创造条件(图601)。 图601拔伸牵引 3旋转回绕主要纠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背向移位。肢体有旋转畸形时,可由术者握其远端图602旋转回绕拔伸,围绕肢体纵轴向内或向外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当有背向移位(即两骨折面因旋转移位而反叠)的斜形骨折,单用拔伸手法难以复位,应根据受伤机制和参照原始X线片判断发生背向移位的旋转途径,然后施行回旋手法。术者可一手固定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按移位途径的相反方向回旋复位。如操作中感到有软组织阻挡,即可能对移位途径判断有误,应改变回旋方向,使骨折端从背对背变成面对面。选用此手法时,应适当减少牵引力,使肌肉稍松弛,否则不易成功(图602)。 4屈伸收展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成角畸形。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而且牵引力量越大,成角越大。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侧骨折端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端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复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再前屈上举过顶,最后内旋扣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移位(图603)。 5成角折顶适用于肌肉发达的横断或锯齿形骨折,只靠牵引力不能完全矫正移位时,可用折顶手法。术者两手拇指向下抵压突出的骨折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另一骨端,加大成图603屈伸收展 角拔伸,至两断端同侧骨皮质相遇时,骤然将成角矫直,使断端对正。操作时要仔细、协调、敏捷,避免骨端损伤重要的软组织(图604)。 图604成角折顶图605提按端挤图606夹挤分骨 6提按端挤重叠、旋转、成角畸形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骨折的主要畸形。对前后移位用提按手法。操作时用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折远端或外端内挤或上提下按,部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当,着力点要稳。对内、外侧移位(即左、右移位)可用端挤手法(图605)。

外科针线分类及使用

外科针线分类及使用 般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 1/4弯形、1/2弯形、3/8及 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 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 故多用在坚韧的结缔组织和皮肤。现在用的缝针种 1 ?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 腹膜、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 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的。 3?三角形角针:针尖至带线的部位皆为三角形,用于穿透坚韧难穿透的组织,如筋膜 及皮肤等。 4. 金属皮夹:这种金属皮夹,装人特制钉匣内,用特制持 夹钳夹住金属皮夹,多用于 缝合皮肤及矫形外科。 5?无损伤缝针:这一类型的针附于缝线的两端,多用于血管吻合及管状或环形构造时, 亦用于连续缝合,如肠道吻合和心脏手术时,有弯形和直形两种。 6?弓I 线针:有手把,前端为扁圆钝弯形针尖及针身,深部组织 结扎血管时使用,不易 割伤,便于操作,常用于肝脏手术时。 手术缝针的型号有 5 X 12、6 X 14、7 X 17、8 X 20、9 X 24、9 X 34、10 X 28、 11X 24 等。 选用以上各种类、各型号的缝针时,应选用大小不同的持针钳配搭, 避免配搭不当造成针体 弯曲或折断,影响手术进行。 缝线: 各种缝线在手术中为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 直到手术伤口愈合为止,又可结扎缝合血管, 起止血作 用。所有的缝线在人体组织内均为异物, 都可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大小不同而已。 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各种缝线的粗细 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常用的有 1#、4#、7#、10# ;零数越多表示缝 线越细,常用的有 1/0?10/0。 1 ?医用丝线:分板线和团线两种。是外科广泛、基本使用的缝线。柔软强韧,容易操 直形等。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 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 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 利度及针眼的大小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 度。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 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

正畸学习题-第八章 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

第八章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 (一)早期矫治的概念及内容 1.早期矫治的概念 2.早期矫治的内容 (二)预防性矫治。 (2)阻断性矫治。 (3)早期颌骨生长控制。 (二)早期矫治的优点与不足 1.早期矫治的优点 2.早期矫治的不足 (三)早期矫治的原则 (四)早期矫治的常用方法 1.活动矫治器 2.功能矫治器 3.口外矫形装置 4.序列拔牙 5.肌能训练 (五)预防性矫治 1.胎儿时期的预防 2.婴儿时期的预防 3.儿童时期的预防 4.乳牙或恒牙早失(常用缺隙保持器)

5.乳牙滞留 6.恒牙萌出异常 7.系带异常 (六)阻断性矫治 1,口腔不良习惯的矫治(吮咬习惯、异常吞咽、吐舌习惯、口呼吸习惯、偏侧咀嚼习惯)。 2.牙齿数目异常的早期矫治(多生牙、先天缺牙)。 3.个别牙错位的早期矫治(上中切牙旋转、上中切牙间隙)。4.牙列拥挤的早期矫治(轻度、中度、重度牙列拥挤)。 5..反牙合的早期矫治 1)前牙反牙合的矫治(调磨法、咬撬法、上颌牙合垫附双曲舌簧的活动式矫治器、下颌联冠式斜面导 板、简单固定矫治器)。 (2)后牙反牙合的矫治(调胳、活动式矫治器) 6.深覆盖的早期矫治I 7.开始的早期矫治(牙性及骨性) (七〕旱期颔骨士长控制I I.骨性(或功能性II类错贻的矫形治疗 (1)下颌后缩。I (2)上颌前突。I (3)上颌前突合并下颌后缩。】 方法:功能矫治器,口外向后牵引抑制上颌生长,附口外牵引弓

的头帽式肌激活器(headgear-acti-vatar). 2.骨性(或功能性)皿类错牙合的矫形治疗】 (1)下颌前突I (2)上颌后缩I 方法:活动矫治器,功能矫治器,头帽、额兜向后牵引下颌,面罩向前牵引矫治器。 3.骨性开牙合的矫形治疗:口内牙合垫压低后牙,同时重力口外垂直向上牵引。 11.重点I 早期矫治的概念,原则,方法。 2.难点 序列拔牙治疗,牙列拥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早期颌骨生长控制。 试颗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早期矫治2.预防性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3.阻断性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es) 4.序列拔牙(serial extraction)5.早期颌骨生长控制 B[简答题] 6.早期矫治的概念及内容. 7.早期矫治的原则及常用方法。 8.早期矫治的优缺点。

第十四章 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第十四章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 的应用 提要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近年来在颅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领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牵张成骨属于内源性的组织工程学,通过机械牵张力使新骨不断地形成,牵张成骨不仅是骨愈合的过程,而且还是骨再生的过程,新骨生成速率可达儿童期自然生长率的4~6倍。近几年来随着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展现了该技术在颅颌面整形、肿瘤术后重建、牙槽种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牵张成骨的生物学基础、颌骨牵张成骨的适应证;熟悉颌骨牵张器的类型和基本组成、颌骨牵张成骨的临床经过、颌骨牵张成骨的并发症等。通过系统复习正颌外科和正畸学,将有助于熟悉和掌握牵张成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述 一、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发展史 20世纪之初意大利学者Codivilla首次在斜行切开股骨后通过外部骨骼牵张实施下肢延长。随后,Magnuson、Putti、Haboush和Finkelstein等外科专家通过其他术式和方法尝试对Codivilla的“持续牵张”外科方法进行某些改良。早期由于缺乏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有效的抗生素,该技术常导致术后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骨感染等许多并发症而影响其发展与推广。使其成为一项可以成功应用的临床技术则应归功于俄罗斯学者Ilizarov在20世纪50年代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工作。Ilizarov在矫形外科领域所进行的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被世界各国学者所认识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不仅通过实验研究奠定了牵张成骨的理论基础,而且通过临床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技术细节。迄今为止这些基本原则仍是指导各国学者临床应用牵张成骨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颌骨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for jaws)是由肢体长骨牵张成骨技术发展而来。文献记载显示,最早颅颌面骨牵张成骨病例报道见于德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Was-smund 出版的《口腔外科学》,书中描述了1927年Rosenthal用牙支持式口内弹簧牵张装置成功矫治1例小下颌畸形病例。1973年美国学者Snyder首次报道成功应用外置式牵张器牵张成骨修复一只犬半侧下颌骨长约15.0mm的骨质缺损。不久之后,Michieli和Miotti应用内置式牵张器牵张成骨延长两只犬的下颌骨。1976年美国著名颌面外科学者Bell和Epker报道成功应用牙固定式牵张装置进行牵张成骨扩宽上颌腭部以矫治横向发育不足畸形。1990年Guerrero首次成功应用自制内置Hyrax式颌骨牵张装置扩宽11例患者宽度不足的颏部。由于颅颌面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对于颅颌面容貌的重要性,真正意义上的颅颌面骨牵张成骨临床应用则由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学者McCarthy首次报道,1992年他成功应用口外牵张装置牵张成骨矫治4例半侧颜面发育不足患者。随着McCarthy的成功报道,牵张成骨随后逐渐被临床广泛用于下颌骨的延长、扩宽以及牙槽骨增高等。但由于McCarthy所报道的病例均采用口外牵张技术,在牵张过程中导致颜面部皮肤瘢痕形成和极有可能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等并发症发生,使许多学者对该技术心存疑虑。

小儿矫形外科

小儿矫形外科 小儿矫形外科 小儿骨科的检查 小儿矫形外科的检查可以通过望、触、动、量4个方面进行。 (一)望诊 步态、姿势的异常和动作的困难,如跛行步态、痉挛步态,颈部歪斜等。 (二)触诊 主要检查骨骼、肌肉、肌腱和韧带有无畸形、肿胀、包块及压痛。 (三)活动 主要是指检查关节的活动范围,一般采用中立位零分法,以此来了解肩、肘、腕、手、髋、膝、踝、足及脊柱的活动情况。但新生儿因宫内原因,髋膝关节的活动在出生后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在生后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应注意与关节挛缩症相鉴别。 (四)测量 1.肢体长度的测量 2.肢体周径的测量 3.成角畸形的测量 4.肌力的测量 小儿矫形外科的治疗原则 小儿矫形外科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1.恢复骨骼、关节、肌肉和神经的功能,以保证小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早期治疗,防止畸形和疼痛的发生。 3.手术从简,保守→软组织手术→骨性手术。术中不可损伤骨骺,以免影响生长发育。 治疗方法: 1.石膏绷带小儿矫形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要求: (1)石膏内加棉垫,尤其骨突部为主。 (2)温水浸泡(60℃),松紧度适宜。 (3)5~7分钟硬结定型,24小时干燥。 (4)固定上下两个关节。 (5)注意护理,防止褥疮发生。 (6)定期更换,尤其是长期石膏固定时。 (7)密切观察肢体血运变化,包括:颜色、温度、运动、感觉、血管搏动,尤其是6小时以内,一旦发生全部剖开;若大于6小时可发生肌肉缺血性坏死,如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缺血性挛缩。 2.牵引 用于骨折整复,关节复位制动,手术前准备。 分类:皮牵引 1~3kg。 骨牵引 1kg/岁或体重的1/10~1/7。 牵引过程中注意有无脱落、胶布皮炎、钢针针道有否渗液等。 3.支架防止畸形发展:背心支架。

矫形外科原则与技巧

矫形外科原则与技巧 矫形外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矫正畸形原则: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矫正畸形”这一基本原则。对于患者存在的畸形,无论病因是什么,都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生物力学原则: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生物力学原则。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肌肉收缩、骨骼变形等。这些因素会对患者的畸形矫正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 整体观念原则: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整体观念原则。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身体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例如,在矫正脊柱侧弯时,需要同时考虑脊柱和髋关节的生长发育情况。 4. 动态观察原则: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动态观察原则。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综合治疗原则: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综合治疗原则。即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治疗

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这些方法可以相互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6. 手术治疗技巧:在矫形外科的手术治疗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手术技巧。例如,如何正确地暴露手术部位、如何准确地判断病变组织、如何有效地去除病变组织等。同时,还需要注意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7. 患者教育:在矫形外科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重视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矫形外科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向患者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过程。 总之,矫形外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遵循科学的治疗方法,注重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正畸新技术

标准方丝弓技术 方丝弓矫正器(edgewiseappliance)是Angle医师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尝试于1928年推出的正畸矫治装置。这种矫正器的托槽沟为长方形,早期的矫正弓丝也多是矩形的,其主要特点是能控制牙齿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20世纪40年代初,Tweed在Angle的方丝弓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革,提出了Tweed方丝弓技术。目前应用的方丝弓矫正技术中,虽均使用方托槽,但在整个矫治过程中不仅使用方弓丝而且使用圆丝,尤其是在矫治开始阶段,因此其矫正技术中包括了细丝弓和方丝弓的原理,故可称之为方丝弓细丝弓矫正技术,简称为方丝弓矫正技术。 方丝弓固定矫治器是利用弓丝本身的形变复位排齐和移动牙齿的,矫治弓丝本身作为被动引导,牙齿移动靠其他弹性物品的牵引和挤推来实现的。并且利用各种有效装置,如头帽牵引器等实施矫形力对骨骼产生矫形作用达到矫治效果。 操作步骤和方法: (1)排齐牙列,整平牙弓: ①排齐牙齿:指改正牙齿的拥挤错位,将牙还位于牙弓上应占据 的生理位置,其中包括控制切牙牙轴的唇舌向位置及后牙牙轴的颊舌向位置,即牙弓长度与宽度的调整及改善牙弓形态。 ②牙弓整平:指将不正常的或病理性代偿的上下牙弓合曲线变 平,常通过前牙的压低或后牙的升高或二者的共同作用以改善

异常的合曲线,便于牙的移动和颌位的调整。一般常使用高弹 性弓丝进行排齐,弯制成标准弓形结扎于各牙的托槽,借助于 弧形弓丝的回弹力及附加的一些牵引力的作用使错位的牙齿 移入牙弓的目的。在排齐的过程中,弓丝的更换顺序遵从一个 从细到粗、从软到硬的过程。 (2)关闭拔牙间隙及调整磨牙关系:该阶段的矫治包括拉尖牙向远中、内收切牙关闭拔牙间隙、矫治前牙深覆盖及上下牙弓间关 系等内容,这是整个矫治过程中较为关键和疑难的步骤。这一 阶段要使用较大的牵引力移动尖牙及关闭间隙,同时开始使用 转矩力对前牙进行控根移动。若在矫治力与支抗之间设计不当,则会出现支抗牙前移过度、倾斜、扭转、矫治间隙不足、合关 系紊乱等失误,影响矫治效果,甚至失败。要获得最终满意的 间隙关闭效果,从一开始就应在磨牙及中线关系的改正中控制 拔牙间隙前后牙的相对移动量,要达到此点的关键是支抗的设 计。在关闭间隙过程中,要适时地使用颌间牵引或控制后牙的 前移量,矫治磨牙关系至中性。 (3)精细调整牙位及咬合关系: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第二期结束时,所有牙齿应已排齐,拔牙间隙关闭,磨牙关系中性。第三期使用理想弓丝进行精细调整,包括:牙轴倾斜度的调整,牙齿内外侧位置的调整,后牙间窝关系的调整以及上下颌中线的调整。(4)完成与保持:矫治基本完成后,以活动保持器进行保持,多用Hawley保持器,有时下颌可选用3-3或5-5的舌侧固定保持。

骨科实习指南

骨科实习指南 骨科实习指南 一、研究范围及进展 ㈠、骨科学研究范围及进展 骨科学又称矫形外科学。是医学的一个专业或学科,专门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以及治疗这一系统的伤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骨科学在诊断、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骨与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在全国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手外科的建立和发展,使手外伤的诊治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和提高;显微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使多趾游离再造手、神经束的吻合及松解,0.2mm的小动脉间的吻合已不再是神话;采用新的术式治疗脊柱侧凸、颈椎病及颈椎狭窄等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关节炎患者采取的各种有效的术式,使得多年卧床的患者从新站立起来;对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已从单一的截肢发展到综合的治疗,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和存活率;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不仅解决了一些疑难关节病的诊断,而且实现了诊断及治疗同步进行;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一些复杂的骨折同样也能行内固定治疗;人工关节、人工椎体的功能及性能也更趋完善。总之,骨科学的发展与基础医学,特别是实验医学及材料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㈡、骨科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人口的老化,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关节病增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骨

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应增多等等。骨科伤病谱的变化,要求骨科研究的重点以及防治重点必须适应这一转变,这也决定了骨科今后的发展方向。 现代科学的发展,既要有精细的分科,同时更强调多学科的合作,骨科的发展同样如此,未来的骨科发展,不仅要求更加重视同基础医学的结合,而且应该重视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例如,人工关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就必须依赖材料科学的发展,及时地将材料科学的新成果应用于骨科临床,将会使骨科的诊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学科特点及实习方法 骨科是实习的重点科室之一,要搞好该科室的实习,仅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是不够的,还应该把握住该学科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采取有效的实习方法,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骨科学是专门研究骨骼、肌肉运动系统疾病的科学,因此,要搞好骨科实习,首先应该复习有关解剖学的有关知识,特别是骨骼、运动系统及其相关的周围神经等知识,这些知识是骨科学研究的基础,学好这些,对于搞好骨科实习认识骨科常见疾病乃至今后进一步提高都十分重要,这一点同学们在骨科实习中将会有深刻的体会。 学习骨科有关疾病同学们最深的感受也许是,骨科疾病太多,仅常见的骨折就有数十种,还有各种类型的关节创伤、肌肉神经的损伤、骨与关节的感染以及骨肿瘤,如此众多的疾病要想在短短的几周实习时间内熟悉和掌握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实习中把握住骨科疾病诊治的共同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于学习认识具体的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骨科常见的疾病通常可分为:骨折、关节脱位、周围神经损伤、骨与关节感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麻醉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麻醉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脊柱后 凸畸形矫形术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29)与参照组(n=29),参照 组患者实施传统围术期管理,试验组患者在围术期管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CRP、Glu、Cor、VA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48h的CRP、Glu及Cor均低于参照组,VAS评分在术毕、术后24h及术后48h均低于参 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脊 柱后凸畸形矫形术麻醉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抑制患者应激反应, 减轻疼痛,促进预后康复。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麻醉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 1. 基础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患者采取抽签法分成试验组(n=29)和参照组(n=29)。参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3.15±3.37)岁;试验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3.84±3.62)岁。经患者及家属确认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上交医院伦理委员会,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数据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 1.

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检测各项生命体征,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吸入式七氟醚,术中间断采用芬太尼,必要时增用维库溴铵。 参照组实施传统围术期管理。试验组在围术期管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具体措施:(1)术前准备:根据患者基本资料充分评估,指导其进行肺功能及俯卧位训练,心理上安抚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禁食至少6h,不能用抗胆碱药或镇静药物。(2)术中通气管理:术中运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呼气末正压通气6~10cmH O,潮气量为5-7mL/kg,呼吸频率为10~15次/min。(3)血液保护: 2 在切皮前输注聚明胶肽12ml/kg,采用自体血回收仪,在截骨与脊椎暴露期间通过血管活性药或控制麻醉深度来进行降压控制,保持有创血压不高于基础的25%。(4)体温保护: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3~25℃,全麻后将温度探头置于鼻咽处,麻醉前用鼓风式加温毯对下身加温30min左右,设定温度为38℃,麻醉后持续对下身加温至43℃,输液及呼吸回路均采取加温操作,控制鼻咽温度不低于36℃。(5)术后镇痛:镇痛方式采取多模式镇痛,术前实施5mg地佐辛,切口缝合前局部实施0.25%罗哌卡因浸润,术后实施静脉镇痛泵,将85mL生理盐水、150mg 氟比洛芬酯、100μg舒芬太尼混合溶液设置2mL/h背景剂量,自控镇痛2mL,时间锁定为30min。 1. 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及血糖(Glu);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满分10分,分数越低表示疼痛感越弱;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以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基本操作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手术前准备 在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X光片、CT扫描等。同时,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血压、血糖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二、麻醉 在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时,一般会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局部麻醉通常通过局部注射麻醉剂,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全身麻醉则需要将患者完全昏迷,由麻醉医生负责管理。 三、手术切口 根据手术的需要,医生会在患者的口腔或颌面部位进行相应的切口。切口的位置和大小需要根据病情和手术目的来决定,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操作。 四、组织分离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将周围的组织分离开来,以便暴露出手术目标部位。这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和技巧,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五、手术操作 根据手术的具体目的,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手术操作。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种类很多,包括拔牙术、矫正手术、牙槽突矫形术等。每种手术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六、止血和缝合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控制出血,并进行必要的止血处理。通常会使用电凝、结扎或填塞等方法来止血。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切口进行缝合,以促进愈合。 七、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后护理。医生会给予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如饮食、口腔卫生等。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口腔的健康状况。 八、风险与并发症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虽然常见,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例如,术后出血、感染、伤口裂开等。患者在手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操作,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通过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可以有效解决口腔颌面相关的疾病和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习骨外一科实习岗位任务及要求

实习骨外一科实习岗位任务及要求 一、实习目标 学员通过矫形外科(骨科)的临床实习,预期应达到的目标: 1、掌握娇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查、治疗; 2、掌握石膏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清创缠合; 3、能够进行一定水平的阅片,包括X线,CT。MRI等; 4、能够熟练掌握骨科常见体格检查; 5、掌握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常见病的诊断、治疗计划; 6、掌握创伤骨科多发伤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及急诊的处理原则; 7、鼓励学有余力的学员选择性参加科室相关的临床科研工作。 二、实习时间 一般为2个月。其中创伤骨科1个月,脊柱外科或关节外科1个月(由医院教务科和外科教研室统一安排) 三、实习具体要求 (一)知识目标 1、必须掌握如下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操作的原则及相关知识: 2、上肢:锁骨、监骨、前臂(尺、桡骨、腕舟状骨)骨折; 3、下肢:股骨及粗隆间、股骨颈(干)、髌骨、胫、肺骨干、胫骨平台、課、足部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4、其他:关节(肩、、腕、髋、膝关节)脱位;膝、踝关节扭

伤;手外伤;脊柱、脊髓、骨盆(骨折)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痛(慢性腰肌劳损)等主要病症, 5、应该着重了解骨科如下疑谁疾病临床诊泊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平(战)时火器性关节及高新武器伤(开放与闭合性)、断指(肢);周围神经伤;急、慢性骨与关节血源(化脓)性骨髓炎与关节炎;肩、肘关节炎;肱骨外上躁炎骨与关节结核: 四肢火器伤与异物等较常见的病症。 6、应了解如下常见疾病临床诊治的进展及相关知识: 颈椎管狭窄症;下腰椎不稳症;脊柱、膝、髋关节结核;脊柱侧凸、腰椎滑脱;先天性韤关节脱位;狭窄性键鞘炎;骨瘤、骨旁骨瘤、骨软骨(肉)瘤、内生软骨瘤、骨纤维肉瘤、睡狭窄症;騝鞙囊肿;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恶性淋巴肉瘤、转移性骨肿瘤:骨质疏松症等。

矫形外科题库及答案-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一、填空题 1、上肢的功能集中表现在。 2、手外伤常见的几种损伤原因是、、、 、。 3、拇指对掌以拇指与指腹对合为标准。 4、一期闭合伤口的方法有、、。 5、一般断肢再植时限为小时,断指再植时限可延长至小时。 二、判断改错题 1、屈肌腱断裂不影响手掌指关节的屈曲。 2、Froment 征是用于检查正中神经有无损伤的体征。 3、Froment 征的阳性体征是用拇指与食指对指时,食指近节指间关节过屈,远节指间关节过伸,拇指掌指关节过伸。 三、选择题 [A型题] 1、断离下的肢(指、趾)的保存哪一项是禁忌的。 A.干燥冷藏法B.用无菌敷料包裹 C.用生理盐水或75%酒浸泡D.用干净的毛巾包裹的放入4度冰箱内 E.运送距离较近者可用清洁布类包好,勿须任何处理。 [B型题] A.3周B.3-4周C.4-6周D.2周 2、手部肌腱缝合后固定。 3、手部神经修复后根据有无张力固定。 4、手部关节脱位复位后固定。 5、手部指骨骨折固定。 [C型题] A.掌指关节平面的屈肌腱鞘起点到指浅屈肌腱中节指骨的止点 B.掌横纹到中节指骨的中部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6、手指的所谓“无人区”是。 [X型题]

7、成人上肢应用气囊止血时,哪些是正确的。 A.气囊止血应缚于上臂中1/3 B.压力控制在33、3-40kpa C.压力控制在250-300mmkg D.止血带每次应用止血时间在1小时内 E.止血达1小时应开放止血带10分钟 四、名词解释 1、手的休息位 2、手的功能位 3、Allen试验 五、问答题 1、手外伤后有哪些方法判断皮肤的活力。 2、简述Allen试验的方法。 3、哪些情况不宜再植。 4、手外伤治疗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手部 2、刺伤、锐器伤、钝器伤、挤压伤、火器伤 3、指腹、小指 4、直接缝合、自体皮肤移植、皮瓣转移或皮瓣移植 5、6-8、12-24 二、判断改错题 1、对 2、错改为尺神经 3、对 三、选择题 1、C 2、B 3、C 4、A 5、C 6、C 7、BCDE 四、名词解释 1、手的休息位:即手处于自然静止态的姿势。 2、手的功能位:是手可以随时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如张手、握拳、捏物等。 3、Allen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查尺桡动脉通畅和两者间手部交通支吻合是否正常的方法。 五、问答题 1、答:①根据皮肤颜色与温度。 ②毛细血管回流试验。 ③皮肤边缘出血的情况。 ④皮瓣的形态和大小。 ⑤皮瓣的长宽比例。

外科针线分类及使用

外科针线分类及使用 一般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1/4弯形、1/2弯形、3/8及直形等;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利度及针眼的大小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度;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故多用在坚韧的和皮肤;现在用的缝针种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1.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的; 3.三角形角针:针尖至带线的部位皆为三角形,用于穿透坚韧难穿透的组织,如筋膜及皮肤等; 4.金属:这种金属皮夹,装人特制钉匣内,用特制持夹住金属皮夹,多用于缝合皮肤及矫形外科; 5.缝针:这一类型的针附于的两端,多用于血管吻合及管状或环形构造时,亦用于连续缝合,如肠道吻合和心脏手术时,有弯形和直形两种; 6.引线针:有手把,前端为扁圆钝弯形针尖及针身,深部组织血管时使用,不易割伤,便于操作,常用于肝脏手术时; 手术缝针的型号有 5 X 12、 6 X 14、 7 X 17、 8 X 20、 9 X 24、9 X 34、10 X 28、 11X 24等;选用以上各种类、各型号的缝针时,应选用大小不同的持针钳配搭,避免配搭不当造成针体弯曲或折断,影响手术进行; 缝线: 各种缝线在手术中为缝合各类组织和脏器,直到手术伤口愈合为止,又可结扎缝合血管,起止血作用;所有的缝线在人体组织内均为异物,都可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大小不同而已;选用缝线最基本的原则为:尽量使用细而拉力大、对组织反应最小的缝线;各种缝线的粗细以号数与零数表明,号数越大表示缝线越粗,常用的有1、4、7、10;零数越多表示缝线越细,常用的有1/0~10/0; 1.医用丝线:分板线和团线两种;是外科广泛、基本使用的缝线;柔软强韧,容易操作;多用于缝合体内各种组织、脏器及血管等;在组织内反应小,但在体内不吸收而形成异物,手术感染后影响切口愈合;一般缝线多采用黑色,操作时易与组织分;板线常用型号为“000”、“0”、“1”、“4”、“7”、“10”号,线长60 cm或70 cm;团线型号与板线相同,目前有条件的医院已较少使用团线,已被一次性医用板线所取代;丝线不宜重复消毒使用,以免影响拉力; 2.无损伤缝线:分不可吸收和两种; 1不可有线尼纶线、线、线; 锦纶尼纶线:即聚酚胺纤维缝线,系制成;抗及韧性皆强于丝线,在组织内反应小;型号有6/0—11

假肢矫形器支具取型要点原则及方法技巧

假肢矫形器支具取型要点原则及方法技巧 一、基本原则 1、矫正用的矫形器都会有“不合适”的现象,因为患者体形有异于常人; 而保持用的矫形器,如仅是石膏代用品,则舒适度良好;而要求关节固 定的支具,则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感觉,也要引起注意。 2、使用寿命方面,一般矫形器,参考患者生长发育因素,大多不超过一年, 如患者经济基础尚可,则半年可更换。总之,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 合考虑。 二、具体项目 1、背心《侧凸》 1》标记:锁骨、乳轮廓、肋弓、髂嵴、髂前上嵴、耻骨联合、脊柱走 向、肩胛轮廓、尾骨、臀窝及异常突起。 2》测量:平腋窝胸围、平髂嵴上缘腰围、平髂前上嵴髂围、左右腋窝 《中线》到髂嵴上缘高度。 3》取型: A、体位:站立位(标准体位) B、石膏绷带厚度均匀,不少于三层,下缘要超过尺骨联合或尾骨;剖 开部位为胸前正中位。 C、阴型要保持原貌。外地办事处应将剖开部位封闭好,并保持阴型晾 干。 4》试穿: A、腋下高属合适——因矫形器需要纵向牵引力(比正常高2厘米) 锁骨、耻骨部位长属正常——因要保持直立身姿(后缘距椅面2厘米) 加压区轻度痛属正常——因患者柔韧性不同,对痛觉敏感性不同 B、加压区宽松、减压区紧属不正常;下缘太长,不能保持高凳坐位, 属不正常。 2、胸腰固定矫形器 1》标记:同前,加划伤口位置。 2》测量:同前,加测左右髂前上嵴距离及围长水平体厚。 3》取型: A、尽量站立位,否则取卧位前后片,上下缘要足够长,超过或达到标记 位置;两侧应达床面(过体厚中线) B、涂抹均匀,按出髂嵴轮廓。 C、取下阴型不可变形,最好立即测量左右宽度(可测平三围长处的三宽 度) 3、足托 1》标记:腓骨小头、内外踝、第1和5跖骨头。 2》测量:平腓骨小头围长、小腿最粗围长、踝围、足长(后跟——最长趾)足宽(第1——第5跖骨头) 3》取型:A、保持中立位——即下肢重力线所在矢状面过第1、2趾中线或第2趾,无内外旋。 B、踝关节矫正位——保持90度,无内外翻。 4、臂托

缝线选择-西京医院整形外科

缝线选择 理想的逢线应有优良的抗张强度;打结的牢固性;易于操作;引起的炎症反应最小;能够抗感染;愈合后创面的强度一旦能替伤口缝线的强度,逢线就应逐渐被吸收。然而任何一种逢线都不能完全具备这些特点。 选择创面缝线时要考虑创面的张力、缝合的组织层次、创面的部位、美容的考虑等等。 理想的创面闭合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1.术前伤口精确的标记,如果是巨大皮瓣需用U形钉暂时固定皮瓣以确保适当的调整。对于小的创面则不需要标记,可用皮肤拉构来延长并调整皮缘。 2.网状真皮层是胶原沉积的一个特殊区域,这些胶原对瘢痕最后的形状有重要影响。此层张力应尽可能减少。如果选择可吸收缝线来缝合此层,就应选择伤口最初愈合期间可保持这种张力的缝线。否则伤口边缘分离导致较宽的瘢痕。 3。创面的闭合应使皮缘对合轻度外翻,否则重塑期瘢痕会向下收缩造成伤口闭合部位向下凹陷。垂直或水平褥式或U形缝合均易达到创缘外翻。 4。瘢痕下的不规则可引起术后不适,这主要是由于皮下缝合时没有将可吸收缝线的节置于皮下深层所致。选择皮下连续缝合,缝合末用胶带将缝线粘在皮肤上,从而皮下不留线结,避免术后的不适,同时皮下连续缝合可以节省时间,其安全性较好。 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缝线的作用是不同的: 创面愈合分三个阶段, 在酶作用阶段,创面的硬结及肿胀与最初的炎症反应相关。创面缝合后4~5天,伤口主要依靠缝线来维持创缘的位置及创面的闭合。 增生阶段(术后5~42天),成纤维细胞开始产生使创面快速获得抗张强度的胶原,尽管创面的强度不断增加但缝线在防止伤口裂开中仍起着重要作用。此阶段的早期,缝线完整性的丧失(如逢线的吸收)可使较高张力创缘之间的裂隙增宽,从而使瘢痕形成明显。 最后塑形阶段(成熟阶段)从术后42天到术后1年,随着胶原纤维进一步交联,创面不断获得强度。在这个阶段,大多数的可吸收缝线已经溶解吸收,对瘢痕的形成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因此选择可吸收逢线时缝线张力的丧失应该等于或低于伤口通过胶原的沉积、交联获得的张力。粗线其抗张力的强度较大,细线侧相反,在保证创面充分闭合的情况下也要考虑逢线的粗细,在某些情况下不必要的粗线缝合可留下较大且明显的瘢痕,而用细线缝合较为肿胀的组织则可能切断肿胀的组织而没有起到将肿胀的组织缝合到一起的作用。在保证伤口闭合严密,张力不大的情况下,缝线越细越好,至少病人看着心里会舒服些。但实际情况是,缝线过细,则拉力不够大,往往打结后导致伤后张力过大甚至断裂。所以一般常用0或5-0的线闭合创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充分皮下减张的情况,皮肤的缝合通常使用细线,其在美观上比使用粗逢线更为重要。 一)手术缝针 一般手术缝针分针尖、针身及针孔(针眼)。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弯形、半弯形及直形。各类缝针亦属于精密器械。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选用时必须注意针尖的锐利度及针眼的大小。避免造成组织的创伤;依组织脏器部位的深浅,选用时注意缝针的弯曲角度。三角形缝针穿过组织时易撕裂组织,故多用在坚韧的结缔组织和皮肤。现在用的缝针种类很多,将目前常用的几种介绍如下。 1.圆形缝针:主要用于柔软容易穿透的组织,如腹膜、胃肠道及心脏组织,穿过时损伤小。 2.三角形缝针:适用于坚韧的组织,其尖端是三角形的,针身部分是圆形的。

矫形外科学发展简史

矫形外科学发展简史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矫形外科学(OrthopaedicSurgery)的定义:矫形外科学是外科学和内科学共有的一个分支,是维持和恢复脊柱、四肢和有关的神经、血管、肌肉等系统功能的_个专科,也即是运动系统的疾病与损伤,以及因而发生的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或全身性疾病在该系统中所发生的局部改变,都包括在矫形外科的范畴之内。 国际上将Orthopaedics多译成矫形,曰本人则译成整形,我国将矫形外科学又称为骨科学,并于1937年在上海成立由胡兰生等人组成的第一个矫形外科(骨科)学组,1980年5月正式成立中华骨科学会。1982年《中华骨科杂志》创刊,1994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创刊,矫形外科与骨科为同一意义,但狭义讲,矫形外科不包括创伤急症。由于骨科学除骨骼系统的疾病外也包括损伤在内,所以我国骨科学在中医领域称为正骨科学,主要包括闭合性骨折、脱位及其后遗症的治疗。我国北方通常用正骨科,在南方通常用伤科,这一名称在治疗的病种上中医正骨或伤科与现代的骨

科(矫形外科)基本相同,仅方法上大同小异,故目前多称为伤骨科。 矫形外科学的起源,远溯至古希腊即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时代即将这一门医学的主要意义归纳起来,并分别在各种著述中论及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与明显的区别处。对脊柱侧凸、足踝畸形、骨折和关节脱位、慢性骨关节感染以及创伤感染有了非常清楚的叙述。在罗马时代,Galen介绍了实验外科的方法,于是开阔了有关功能性骨科学和应用神经肌肉生理学的领域。十七世纪Aegina城的Paul提出用椎板截骨术来治疗椎弓骨折并描述了有关髌骨骨折的治疗和骨折骨不连的治疗,至中世纪时(1300~1360)GuydeChauliac在矫形外科开始应用重量和滑车来维持牵引治疗。在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基础上矫形外科学随着Clopton-Havers的骨学,NielStenson 的肌学,Leewenhoek的显微镜学,Pare和Devanter 等人的肌肉骨骼外科,以及Wiseman、Daleschamp、Petit和Glisson的病理学而建立起来。这些学者将临床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为矫形外科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激发了人们对肌性斜颈、骨关节感染和儿童的一般畸形,特别是佝偻病所引起的畸形等的重视和研

正畸完整版

大题: 1..X 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1)研究路面生长发育(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3)确定错颌畸形的矫治设计(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 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变化(5)外科正畸诊断和矫治设计(6)下颌功能分析 2.加强支抗的方法 (1)增加支抗牙的数目(2)将支抗牙连成一个整体(3)增大活动矫器的基托面积(4)在应用颌内或颌间支抗的 同时,加用口外唇弓等颌外支抗(5)下6-6 间加恒腭杆(6)下6-6 间加Nance 弓(7)上6-6 间加舌弓(8)种植体支抗。 3.方丝弓矫治器特点及原理 特点:(1)使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2)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原理:(1)能有效地控制矫治牙 各个方向的移动(2)牙弓由弓丝连成一整体,具有较大的支抗力,故能减少支抗牙的移位。 4.邻面去釉适应症 ①轻度或部分中度牙列拥挤,特别是低角病例;②成年患者;③牙近远中经较大,牙冠形态切缘或颌面宽、颈缘窄,且邻面接触点近颌向的牙;④患者口腔卫生及牙周状况良好,龋坏牙少;⑤上下牙弓牙大小比例失调。 5. 骨性前牙反合的诊断? ①近中磨牙关系;②ANB 角<0°,III 类骨面型;③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或下颌虽可后退但后退位时ANB 角<0°;④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大小、形态和位置异常;⑤前牙代偿明显。 6. 恒牙期安氏II 类1 分类错颌正畸治疗目标? ①解除可能存在的牙列拥挤,排齐牙列;②纠正前牙的深覆合;③纠正前牙的深覆盖;④矫正磨牙园中关系;⑤改 善患者侧貌外形 7.术前正畸的目的 (1)排列牙列整平牙弓,消除合干扰,便于手术过程中牙弓及颌骨段的移动(2)术后牙齿能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3)减少或避免对颌骨的分块截骨,简化手术过程,降低手术风险。 8. 成年人正畸治疗的目标 (1)个体化的最佳关系(2).前牙区美观和协调( 3.)保障牙周的健康(4.)维护颞下颌关节功能 9.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原则 (1)全面系统考虑(2)充足的支抗(3)策略性拔牙(4)选择合适的矫治器(5)正确地应用矫治力 10. 保持的原因 ①牙矫正后有退回到原位的倾向;②矫治后牙周围的骨骼及邻接组织的改建需要一定的时间。③合的平衡尚未建立; ④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⑤生长型及性别对矫治效果的影像;⑥第三恒磨牙的萌出;⑦超限矫正。 11.颌面部生长发育快速期 第一快速期: 3 周-7 个月,乳牙萌出;第二快速期:4-7 岁,第一恒磨牙萌出;第三快速期:11-13 岁,第二恒磨牙萌出;第四快速期:16-19 岁,第三恒磨牙萌出。 12.记存模型的用途 (1)在治疗过程中作对照观察(2)用于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3)病例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4)司法鉴定时的重要法律依据 13.错颌畸形治疗的适应症 (1)乳牙期(3-6 岁):a 前牙反合,下颌前突 b 后牙反合 c 严重深覆合,远中合 d 凡妨碍颌、面正常发育及正常 功能的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开合、下颌前突等错颌畸形。(2)替牙期(7-12 岁):影响不大者可暂不治疗, a 前牙反合b 后牙锁合,反合 c 第一恒磨牙严重错位 d 个别牙严重错位 e 上下牙弓间关系错乱 f 不良习惯未破除造成的各类 错颌g 上中切牙间隙在单尖牙已萌出而不能关闭者(3)恒牙期(12-18 岁):第二恒磨牙若12 岁左右萌出为最好矫治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