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a18598160.html,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高洋洋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9年第22期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目录 摘要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二、福建茶叶生产规模 三、福建茶叶产品结构 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二)国际市场价格 五、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遇 (四)挑战 六、福建茶叶出口贸易战略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历史上,福建茶叶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福建省茶叶出口也不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当前分析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对提高我省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福建茶叶进出口现状发展战略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乌龙茶,原对全国茶叶的影响可谓是无关大局的,市场份额也不大。长期以来,福建茶人辛勤耕耘,勇于开拓,使得福建乌龙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福建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 二、福建茶叶的生产规模 茶区遍布全省九个地市、64个县市区成为我国最大、茶类品种最多的产茶省份。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茶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全省从事与茶叶有关的生产、加工、运输、经销、机械制造、生产资料供应等行业的人员超过30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近四分之一。 三、福建茶叶的产品结构 福建省茶类主要有乌龙茶、白茶、绿茶、红茶和花茶等,其中又以绿毛茶和乌龙茶为主。近几年来福建茶叶生产年年增长,特别是乌龙茶产量的增长更为显著。另据了解,从出口品种看,主要为乌龙茶、花茶、绿茶、红茶和普洱茶。在国际市场上,绿茶和乌龙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乌龙茶为福建省特有的茶叶品种,其他国家没有生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大竞争优势。福建省生产的花茶也是国际市场上主要花茶来源之一。 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我国福建茶叶近几年的单位出口金额是最高的,但几年的出口量排在我国出口量排名的第二位。浙江省茶叶出口位于第一位,2012年出口量达到16.61万吨,占全国出口份额的57.39%;出口金额达到31849.1万美元,占全国比重的52.46%;福建省2012年出口金额为13868.5万美元,居第二位。出口数量为4.78万吨;茶叶出口额居前三位的还有上海。 (二)国际市场价格 从出口产品价格看,福建茶叶出口单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茶叶出口价比斯里兰卡出口茶价高20%左右。20世纪80年代保持在3.0美元/kg左右,90年代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茶价稳定。2000-2002年福建茶叶出口单价在2.56美元/kg左右,高于全国2000-2002年1.37美元/kg的平均价,高于斯里兰卡2.46美

2020中国茶叶进出口分析情况

2020中国茶叶进出口分析情况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大国。近几年,中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茶叶种植面积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长。 红茶仍是主要进口品种 中国茶产业在2019年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总产量以及产值等主要指标均创新高,与此同时,困扰产业发展的产销矛盾也日益突出,消费人口与消费总量增速持续趋缓,市场存量继续增加。 面对国内茶叶市场内销趋缓局面,2019年,我国进口茶叶数量仍在持续提升。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茶叶4.43万吨,同比增长22.25%,其中红茶进口量为 3.64万吨,占总量的83.77%。进口茶叶总金额为1.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其中红茶进口额为1.26亿美元,同比增长7.07%,占总金额的67.3%。 具体到地区来看,2019年,我国进口茶叶超过千吨的地区共8个,其中浙江、福建以及江苏分列前三,进口茶叶量均在7千吨以上,浙江以9260.5吨的茶叶进口量排名第一。另外五个千吨以上茶叶进口量的地区是广东、北京、上海、广西以及安徽。 出口品种绿茶最多 出口方面,2019年,面对摩洛哥、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的可预见性下降,中国茶企及时调整战略布局与结构,全年茶叶出口呈现出总量盘整、价额大增的态势,量价额均创历史新高。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36.65万吨,同比上升0.52%;

金额为20.20亿美元,同比上升13.61%;出口均价5.51美元/公斤,同比上升13.14%。 从品种来看,目前,我国茶叶出口仍以绿茶为主,2019年绿茶出口量为30.39万吨,同比增长0.33%,占总量的82.92%;绿茶出口额为13.18亿美元,同比增长7.77%,占总额的65.25%。 从出口国家/地区来看,2019年,中国茶叶在传统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制约出口在局部市场出现下降的两大因素包括技术壁垒和关税壁垒。 在技术壁垒方面。一是中国茶叶对摩洛哥这一最大传统市场的出口量仅为7.43万吨,同比下降4.2%;主要原因是该国于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进口茶叶农残限量新标准。二是欧盟不断增加农残检测项目,提高农残限量标准,使中国茶叶对欧盟出口量仅为2.8万吨,出口金额为1.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5%和12.1%。 在关税壁垒方面,2018年,美国是中国茶叶出口(量、额)的第四大贸易国。受贸易战影响,2019年9月1日起,美国对中国茶叶征收15%的关税,致使2019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茶叶1.47万吨、出口额为0.7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滑5.2%和21.35%。 具体到地区来看,2019年,我国出口茶叶超过万吨的地区共7个,其中浙江、安徽、以及湖南分列前三,出口茶叶量均在3万吨以上,浙江以15.88万吨的茶叶出口量排名第一。另外4个万吨以上茶叶出口量的地区是福建、湖北、江西以及四川。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学号;作者: [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本文从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入手,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四大主要能源现状作了初步考察,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对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对策分析。 [ 关键词] 能源;现状;挑战;发展前景;中国 一直以来, 能源问题都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因为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 世纪中, 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种, 就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 不加节制, 那么,地球上原油、天然气、煤炭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 分别只有40 年、60 年和220 年了。进入21 世纪, 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 确切地说, 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 整个人类社会所要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的现状 我国既是能源的消费大国, 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虽然1990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前茅, 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 但在另一方面, 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 为印度的2.2 倍, 为发达国家的4-6 倍; 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 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1]再者,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煤炭资源 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然而, 煤炭利用严重污染环境, 据统计, 每燃烧1 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6 公斤, 排放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排放氮氧化物约7 公斤。[2] 这不仅影响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还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二)石油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中国目前有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但勘查难度比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20 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 亿t, 届时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将有可能接近60%。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甚至称, 到2030 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激增至80%以上。[3] (三)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和使用方便的能源, 我国是开发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天然气资源储藏量达380000 亿立方米, 目前已探明储量仅占5%,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仅占2.1%,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目前, 国家已开始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特别是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序幕性工程的"西气东输"工程, 为天然气的合理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力资源 过去十多年, 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 2003 年发电量为1990年的3 倍。2003 年, 发电装机容量391 40GW。到2004 年5 月, 发电装机容量达400GW。2004 年9 月, 水电装机容量达100GW, 居世界首位。全国1GW以上电站共有107 个, 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已装机5 9GW; 最大火电站是山东德州电站, 2 4GW; 最大核电站是广东岭澳核电站, 1 98GW。[4] 但是, 中国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出现大范围缺电。造成严重缺电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体制问题, 包括: 高耗电产业过度发展, 电力预测和规划失误, 以及电力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垄断经营格局等。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分析)

中国茶出口,“凭什么”领跑世界? 发布日期:2010-03-23 来源:国际茶讯 茶界一直认为,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不是出口强国。可是,以近年的出口数据为支撑,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个话题了。中国早已经超越了出口大国的地位,事实上已经是出口强国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认为。我们也知道,虽然中国茶叶有没有国际品牌 “茶界一直认为,中国是茶叶出口大国,但不是出口强国。可是,以近年的出口数据为支撑,我们需要重新反思这个话题了。中国早已经超越了出口大国的地位,事实上已经是出口强国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认为。我们也知道,虽然中国茶叶有没有国际品牌,但“引领世界潮流”的说法也不为过,如果仅仅从品类和科技两个角度而言。尽管国际市场以红茶为主,但是,消费者对口味创新的喜好,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在不断提高。这样的话,中国茶类将是首选,也是唯一的选择。从这个大趋势看,中国茶叶必将引领世界潮流。 2009年,中国茶出口位居全球第二位 截止目前,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主要产茶国还没有正式公布2009年茶叶出口数据。根据2009年前11个月的数据估计,中国茶叶出口将可能位居全球第二位。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位居全球第三位。相比2008年,我国茶叶出口全球排名可能上升一位。 数据显示,2009年前11个月,斯里兰卡减产12%,产量为26万吨,全年产量大概在30万吨左右,除掉内部消耗,出口量约在30万吨以下。照此估测,中国茶叶出口将超越斯里兰卡,位居全球第二位。 往年排名第一位的肯尼亚,2009年前11个月生产茶叶27.8万吨,同比减少9.7%。2009年,中国茶叶出口量有可能与肯尼亚持平,或者超越肯尼亚。甚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文/谢雅玲陈永昌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茶叶贸易发展迅速。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有哪些发展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量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2009年,福建茶叶生产呈现乌龙茶质优价高、红茶产销两旺、白茶量稳价升的良好态势,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26万多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叶出口创汇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二、福建茶叶的出口现状 据统计2009年月,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为302,949.3吨,同比增长2.0%,金额为70,495.4万美元,同比增长3.3%,平均单价为2,327.0美元/吨,同比增长1.3%。而其中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为1,254.41吨,环比增长2.7%,金额1,221.7万美元,环比增长59.4%。出口量在全国第五位。 三、福建茶业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劳力资源丰富。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第四,福建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第五,科技不断进步。科技利用率不断提高,在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进展,保健茶、速溶茶及茶食品的开发利用,茶叶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应用等,足以表明福建茶叶在生产、加工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水平。第六,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倍受关注。近年开发出来的罐装茶汁、瓶装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并成为饮料市场的主打产品. 四、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本居高不下。福建省茶叶生产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 高。为科研而科研的传统研究模式与生产、市场不对接,导致许多研究项目的成果不能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成果转化率较低,一些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科技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 2、经营模式粗放、加工和深加工环节薄弱。福建省茶叶生

中国茶叶市场分析报告完整版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 国内茶叶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2.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2008年,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 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 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 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 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6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20多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一)我国保险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

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目前监管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5,641亿元,是2002年的1.8倍,在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也就是说,中国保险业的国际排名平均每年上升1位。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其中外资公司43家,比2002年底的22家公司增加了21家;中国保费收入达7035.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同期,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420亿元,是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科技创新任重道远转型升级大势所趋 我国茶叶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虽然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存有不少瓶颈需突破,茶企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加强宣传推广力度,走科技兴茶之路。同时要注意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需政府、行业、企业联手互动,形成合力,才能尽快、尽早实现茶业崛起,提升我国茶业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屡创历史新高,骄人成绩难掩背后隐忧,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棘手瓶颈问题,行业全面转型升级是中国茶引领世界茶叶发展潮流大势所趋。 2010茶叶出口金额创新高 自2005年以来,茶叶出口量始终徘徊在28-30万吨,2009年突破30万吨,创历史新高,2010年出口30.24万吨,同比基本持平,但出口金额再创新高,达7.84亿美元。分析来看,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有以下几大特点: 首先,绿茶、花茶、普洱茶出口量上升,红茶、乌龙茶出口量下降。2010年,我国绿茶出口23.42万吨,同比增2.12%,金额5.67亿美元,同比增8.07%,实现连续9年量价齐增;花茶出口7356吨,同比上升24.4%,出口金额3990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 四川茶叶是四川主要出口土特产品之一,最近一些年四川茶叶出口分额呈下降趋势。四川茶叶出口中存在生产水平较低,质量不能适应消费新需求;国际市场茶叶产品质量要求趋严,绿色壁垒不断出现;品牌建设跟不上市场需要产品单一,与市场不对路;四川茶叶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水平有待提高等的问题,因此四川茶叶出口发展应从茶叶生产的源头抓起,将农、工贸相结合,转变观念,加强四川茶叶的品牌建设,从而扩大四川茶叶的出口。 [关键词] 茶叶出口现状对策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上游。占据着四川盆地绝大部分。这块美丽而神奇的盆地,西被青藏高原扼控,东有长江三峡之险,南为云贵高原所拱卫,北是秦岭巴山屏障。四川省地形西高东低,大致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氛围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四川茶文化。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在《史记?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岐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 随着国际上贸易保护壁垒的不断加强,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拦截,加之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四川茶叶出口遭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就四川省茶叶自身的发展情况,找出一条内增竞争力,外抵壁垒的出路是当务之急。 一、四川茶叶的出口现状 四川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出口创汇有过辉煌的历史。1986年,四川茶叶自营出口1.13万吨,创汇1275万美元,名列全国第二。2004年,四川茶园面积达到209万亩,居全国第四,产量8.6万吨,列全国第五,茶叶总产值12亿元。但是2003年四川省茶叶自营出口却仅有111吨,2004年130吨,2005年204吨。而在2004年,四川所产茶叶以原材料供应到外省再出口的数量却达到了6000吨。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四川省的茶叶产量目前约占全国的10%,但出口值仅占全国的0.41%。在官方的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上,川茶是名落孙山。四川的出口状况与其产茶大省的身份不相匹配。

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

(三)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 19世纪牛叶以前,个国是世界的王要产茶国和出口目,几乎垄断着国际 茶叶市场。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帝国王义的入侵、国内战祸连绵等因素的影 响,加之印度、斯里兰卡等国茶业兴起,至新牛国成立前夕,中国茶叶几乎退 出F国际市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出口增长很快,茶叶出。量由1950 年的〔).85万吨增加到200 5年的28.7万吨。出口金额由811.55万美元增加到4.85亿美元,分别增长了33倍和58倍。多年来中国茶寸出。保持在当年茶 叶生产总量1/3左右。KEMET代理商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三大茶叶出。国之一、约占全球茶叶 贸易色量的20%。 绿茶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农产品,我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中国绿茶已占 有世界绿茶市场80%的市场份额,随着世界范围的绿茶需求不断上升,国际 市场对绿茶的需求增长超过了红茶。2004年,我国出口绿茶19.62万吨,出 口金额2.94亿美元,占当年茶叶出口总量的70%,占出口总金额的67%。中 国出口绿茶约80%销往非洲和亚洲,其次是欧洲。摩洛哥、日本、加纳、毛 里塔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是中国绿茶的主要外销市场。此外, 中国绿茶对美国、伊朗、俄罗斯和新加坡的出口前景也被看好。 红茶是国际茶叶贸易中的主要茶类,但占中国红茶出口总量70%以上的 红碎茶是由中小叶种生产出来的,其品质与国际市场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因 此我国红碑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软弱。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红碎茶 出。逐年下降,近年基本稳定在年出g 4万吨左右的水平,约占世界红碎茶出 口量的7%。2004年我国出口红茶3.94万吨,创汇4118万美元*我国红茶 的主要买家为俄罗斯、美国、波兰、英国、德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 鸟龙茶、普洱茶、花茶、白茶等仅在我国有生产,是我国独有的出M商 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份额,特种茶的出口是我国的特色,具有一定的 增长潜力。2004年我国出口特种茶4.46万吨,金额10100万美元。其中鸟 尤茶1.95万吨,金额4499万美元。特种莱主销亚洲、欧洲、北美的部分国 家,其中鸟尤茶出口日本L 36万吨,金额3200万美元。近年来,日本、俄 罗斯、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斯里兰卡、越南、荷兰、加余大、英国等国 进口我国特种茶增长较快。 。世界茶文化的发展现状 近20年来,中国茶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茶文化内容, 也推动了世界茶文化事业的向前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茶文化几皮沉 浮,历经坎坷。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古老的中华茶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 咋产品更如丰富多彩,茶产业的内涵不断丰富,中国再次成为世界头号产茶大 国。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茶叶科研和科技推广体系,建立了国家级和省 部级的茶叶科研院所10多个,国内有10多所高校设有茶学专业,形成了从专 科到博士的完整高等茶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茶学学术团体、与茶相关的专 业协会的工作充满活力,每年有上百种茶学专著间世,出版冬层次的茶学专业 期刊数十种,推动了茶外科学的进步和茶文化知识的推广和普及。茶科学的发 展,茶产业的进步,茶经济的繁荣,为条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改革开放后,国人对文化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呈现出来,茶文化的发展迎来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自u90年以后,茶馆在各地相继涌现,推动7茶文化的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分析

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对策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使外资公司进入市场更加有法可依,保监会也努力提高保险市场的专业化监管水平,也按照世贸组织透明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法的制订和监管工作透明度,加强了监管工作的程序化和规模化的建设。这两年来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明显快速化,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煤炭开采的安全、利用率、深加工的研发,石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煤层气等个别气体产业化建设问题等等都在制约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发展在20年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GDP翻2 番,能源消费翻1 番,完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 一 对中国能源现状的认识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资源储量的勘探也越来越清楚。中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据2006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8972.1 万t、天然气28185.4亿m3、煤炭3326.4 亿t;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2006 年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9t, 人均天然气储量2168m3,人均煤炭储量256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中国的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二 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占主导地位,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主流。落后的用煤方式、生产设备、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中国经济现代化正面临能源的严峻挑战: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转换方式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1、 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能源矿产人均探明储量相对较少,煤炭资源可以满足较长期需求,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需要以国外资源作为重要补充,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求。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 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 2、 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尽管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400 亿m2建筑中, 99%属于高能耗建筑。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 ~30%。 3、结构不良,污染严重 能源资源决定了中国能源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不论是火力发电还是工业用煤, 都会造成大量污染排放。SO2和CO2排放量分别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浙江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一个重要省份,茶叶是其最主要的传统产业中之一,浙江茶叶在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出口量等方面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在我国的茶叶出口市场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茶叶市场的开放,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浙江茶叶出口的价格、劳动力和资源优势已经逐渐失去往日的比较优势,出口前景不容乐观,浙江茶叶出口将在曲折中发展。本文从浙江茶叶出口现状入手,对浙江茶叶的出口量、出口规模、出口市场、出口价格和出口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影响浙江茶叶出口的因素,最后提出一系列浙江茶叶出口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浙江,茶叶出口,出口竞争力,现状,对策 I

An Analysis of Zhejiang Tea Export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bstract】Zhejiang being one of Chinese important tea export provinces, tea industry is its traditional industry. Ranking in our country’s top place in tea gardening areas, outputs, exports and so on, it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ort of tea market in China. With the opening of tea market and increasing inten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re no longer obvious as before, the situation of exporting is not optimistic. Zhejiang’s tea export develops tortuously. By means of studying the situation of Zhejiang’s tea export, this paper analyzes Zhejiang’s tea export quantity, export scale, export market, export quotation and export competitiveness. Meanwhi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reasons influencing Zhejiang’s tea export. Finally,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tea export. 【Key Words】Zhejiang, Tea export, Export Competitivenes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