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汽车行业】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汽车行业】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汽车行业】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玩转四驱(23)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2011年06月02日01:00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苑璐

[汽车之家技术]奥迪品牌给国人的印象一直是大气稳重的行政用车,从奥迪Q7和Q5的推出便打破了这个局面,原来主打轿车的品牌同样可以做出高品质的SUV。优秀的品质也让奥迪Q5国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场面。

既然说到了SUV车型,必然要关注它们的核心部分,那就是四驱系统。我们对奥迪的quattro 四驱系统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最早将四驱装置运用于拉力赛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汽车厂商。在对其四驱系统进行解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的历史。

『奥迪quattro与大众4Motion之间的区别』

●奥迪品牌介绍

奥迪品牌由奥古斯特·霍希(AugustHorch)于1909年7月16日创立,奥迪著名的四环标志代表了四个汽车品牌:奥迪(Audi),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四大品牌于1932年6月29日组建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UnionAG)。

『奥古斯特·霍希(左)』

1965年,二战后在巴伐利亚重组的新汽车联盟被大众公司收购,随后1969年3月10日,新汽车联盟与NSU汽车公司合并。新公司定名为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的名称被简化,简称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AG),同年,公司总部迁往了英戈尔斯塔特。奥迪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

●奥迪四驱技术历史回顾

奥迪目前使用的四驱系统即我们所熟悉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车上的标志为中网的“quattro”和尾部的小壁虎的Logo。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还有其他含义。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奥迪quattro赛车』

『奥迪quattro概念车』

奥迪的quattro技术亮相于1980年,到目前为止经历了6代技术的沿革,最早该技术是应用在轿车上面,采用了开放式中央差速器(手动锁止)+前轴开放式差速器+后轴开放式差速器(手动锁止)的结构。1987年,奥迪将标志性的托森中央差速器(A型)正式引入到第二代quattro体系中并沿用至今,期间quattro体系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

第三代quattro首次应用于自动挡车型。到了第四代quattro系统,首次应用B型托森中央差速器和EDL电子差速锁,通常情况下前后轴扭矩分配比例为50:50,差速器自动锁止时可将最多80%的扭矩传输给前轴或后轴。而第五代quattro则与ESP系统进行了结合。

『奥迪Q7是Q系列的首款车型』

2005年,奥迪的第六代quattro技术正式推出。quattro的核心技术中央差速器升级到了C型,采用行星齿轮结构的扭矩感应式C型中央差速器结构更加精巧,自动锁止功能的反应时间更为迅速。同年,全系标配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的奥迪Q7正式问世,这款充满动感的顶级豪华SUV标志着奥迪Q系列车型的诞生。

第六代quattro系统采用了托森C型中央差速器,它与上一代产品最大的变化是在一般状态下,前后轴的扭矩分配比被控制在40:60。在路况不理想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至25:75或75:25。

由于前后轴之间使用了开放式差速器,所以当遇到某个车轮因失去抓地而空转时,四驱系统中的电子差速锁会通过ABS系统给打滑车轮施加制动力,避免了打滑车轮损耗掉更多动力,从而保持同轴的两个车轮尽可能的保持相同的转速。

●关于托森差速器的作用原理,我再次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

Torsen这个名字的由来取Torque-sensingTraction——感觉扭矩牵引,Torsen的核心是蜗轮、蜗杆齿轮啮合系统,从Torsen差速器的结构视图中可以看到双蜗轮、蜗杆结构,正是它们的相互啮合互锁以及扭矩单向地从蜗轮传送到蜗杆齿轮的构造实现了差速器锁止功能,这一特性限制了滑动。在在弯道正常行驶时,前、后差速器的作用是传统差速器,蜗杆齿轮不影响半轴输出速度的不同,如车向左转时,右侧车轮比差速器快,而左侧速度低,左

右速度不同的蜗轮能够严密地匹配同步啮合齿轮。此时蜗轮蜗杆并没有锁止,因为扭矩是从蜗轮到蜗杆齿轮。而当一侧车轮打滑时,蜗轮蜗杆组件发挥作用,通过托森差速器或液压式多盘离合器,极为迅速地自动调整动力分配。

可能通过我们对于奥迪quattro系统每代的讲解,大家还不能清晰的对它们区分,所以我们制作了下面的表格,相信通过它您会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每代四驱系统的区别。

●在售的奥迪品牌四驱车型

奥迪品牌搭载“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车型包括A4、A6、A8以及TT、R8等轿车、跑车以及Q5、Q7两款SUV车型。而刚刚发布官图的奥迪Q3也正式加入了奥迪的四驱车型之中。我们今天的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SUV车型,所以其它轿车车型暂时没有被提及,在以后我们还会推出四驱轿车篇,请大家稍安勿躁。

除了经典的纵置发动机并采用托森差速器外,奥迪旗下TT以及刚刚上市的奥迪Q3都是使用了横置发动机平台的车型,采用了Haldex多片离合式中央差速器,这种结构虽然原理上是大众的4motion系统,但是由于属于奥迪品牌下,因此同样叫做quattro。

奥迪Q3与大众途观使用的是相同的平台,在四驱的结构上使用的仅是多片离合器结构而并非是中央托森差速器结构,在这点上与大众途观也是一样的。途观在我们的四驱测试中,由于其车轮电子辅助系统介入的力度不够,在交叉轴的测试中没能顺利的通过。这次奥迪Q3的推出,会不会也在面对交叉轴测试中以失败告终呢?还是等到我们拿到测试车,再为大家展示吧!对于此篇文章,我们也会及时更新,请大家随时关注。

下面,我们就将进入到今天玩转四驱的具体内容当中,向大家分别来具体介绍一下奥迪Q5和奥迪Q7这两款车型的四驱系统以及它们在测试中的表现。

●奥迪Q5车型介绍

之前奥迪Q5在国内有进口和国产两种车型,在动力配置上,进口车型可以选择2.0L涡轮增压和3.2L自然吸气两款发动机,与其搭配的变速箱均使用了当今先进的S-Tronic双离合器变速箱。2.0T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55kW(211马力),最大扭矩输出达到了

350N·m/1500-4200rpm;3.2LV6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199kW(277马力),最大扭矩为330N·m/3000-5000rpm。相比之下,在扭矩的输出上2.0T发动机表现的更好,而且输出的转速范围也更加宽泛。

『奥迪Q5共有进口(左)和国产两种车型』

2011款国产奥迪Q5仅有2.0L涡轮增压发动机一款配备,在动力输出上与进口车型完全一样。在变速箱的配备上,除了2.0T动感型之外,其它车型均放弃了之前的双离合变速箱,而使用的是8速Tiptronic变速箱,原因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普通的“8AT变速箱更耐造,可以更好的承受扭矩施压,最终也使(2011款国产)奥迪Q5的四驱能力得到了提升。通过下面的介绍你会更清楚的了解这一点。

●奥迪quattro四驱结构

奥迪Q5是以托森差速锁结构为主的全时四驱系统,前后轴之间都使用了常规的开放式差速器,它们并不具备锁止能力。为了有效的达到轮间限滑,奥迪Q5是通过EDL电子差速锁而实现的。

奥迪Q5在一般情况下,quattro系统会在驾驶中根据路况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动力分配。在平时使用时,前后轴分配比为40:60,极限状态下,前轴最多可获得65%的动力,而后轴最多可以得到85%的动力。

●奥迪Q5(进口)(7速双离合变速箱)

售价:57.7~67.8万元

进口奥迪Q5由于使用了S-Tronic双离合器变速箱,在面对单侧车轮打滑的情况时,系统对于打滑车轮的制动控制并不明显,这也是为了避免对离合器造成负荷过大的现象而做出的保护行为。在交叉轴的测试过程中,车轮空转造成了一部分的扭矩流失,不过,最终它还是勉强通过了测试,只不过整个过程还不够流畅。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一汽奥迪-奥迪Q5(8AT变速箱)

售价:37.98~56.77万元

进口奥迪Q5面对越野测试失败的表现,厂家对在一汽生产的2011款奥迪Q5进行了变速箱的更换,这次使用了来自ZF的8AT手自一体变速箱。结构上还是传统的液力变矩器结构,多档位的设计让其齿轮比更密,换挡速度也更快。

在四驱系统的结构上,与之前的奥迪Q5完全一样,更换了8速Tiptronic变速箱,厂家也宣称新款奥迪Q5的车轮电子辅助制动方面也更强。那么它在越野的能力上能否有所提升呢?还是让我们的测试来告诉您吧!

这次测试并没有沿用老款车型测试的斜坡和挖坑的方式,而是使用了难度更大也更加专业的四驱性能测试器械考验新款车型的脱困能力。在测试器械的坡道上,分别将滑轮组安放在车辆对角车轮位置。当新款奥迪Q5左前轮和右后轮同时到达滑轮组的位置上时,会出现短暂的打滑现象。不过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电子辅助制动系统接入迅速并明显,因此面对交叉轴的测试,新款奥迪Q5能够很顺利的通过。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通过对比配备不同变速箱的奥迪Q5,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车辆越野能力上有着不小的差距。之前奥迪Q5使用双离合器变速箱的车型,在面对车轮电子辅助制动时,发动机扭矩会继续输出,此时离合器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使本身过热而造成损伤,所以厂家减弱了车轮的电子辅助系统,这也是制约它脱困性的根本原因。

在推出的2011款国产奥迪Q5车型时,奥迪改用了传统液力变矩器结构的8AT变速箱,相比娇贵的双离合变速箱,8AT更经得起折腾,因此也就可以让电子辅助制动系统尽情的发挥,从而提高越野性能。

更换变速箱之后,奥迪Q5已经可以顺利通过交叉轴的测试了。相比科技性更高的双离合器变速箱,成熟的产品未必就是落后的,在这两款变速箱之间并不存在谁更好,而是谁更加合适。面对SUV车型,8AT变速箱能够让其发挥更好的越野性能,这才是最重要的。

●奥迪(进口)-奥迪Q7

售价:81.50~131.10万

奥迪Q7的四驱结构与Q5相同,都是以托森差结构为主的全时四驱系统。通常情况下,中央差速器会以40:60的比例将动力传递至前、后轴。当遇到特殊路况时,前轮可以根据需要分配到15%~65%的动力,后轮则可以分配到85%~35%的动力。

在日常行驶当中,后轮被分配到更多的动力,这样分配可以为车辆提供更好的操控性能,在直线加速或弯道中这点优势会比较明显的展现出来。奥迪Q7的车底安装了大尺寸的金属护板,避免了通过恶劣的道路时,底盘部件受损的现象。

奥迪Q7装配的可调空气悬架系统,尤其是针对前悬较长的车型,升高底盘增大了接近角,提升了车辆本身的通过性。不同的高度调节既可以让奥迪Q7保证高速性能,又可以提升自身的通过能力。

在奥迪Q7的四驱系统中,虽然车轮之间使用的是开放式差速器,但是为了保证其越野性能,它配备了强大的电子辅助制动系统。当某侧的车轮出现打滑时,系统可以对打滑车轮施加有效的制动,以此来达到限滑的目的,提高车辆的脱困能力。

奥迪Q7在进行驼峰交叉轴测试时,对角线两个悬空的车轮会出现短暂的空转,大约1秒左右的时间,就会看到打滑的车轮很快的被制动,此时并没有停止给油,这是由于电子辅助系统及时的介入,对打滑车轮进行制动。当稳住油门通过障碍物时,由于打滑车轮被电子辅助系统制动,所以使有附着力的车轮得到了更大的扭矩输出,使其具有更强的脱困能力。而后轮之间采用了开放式差速器,并没有其它限滑装置。由此可以看出奥迪Q7的电子辅助系统的制动力是很强的,并且效果非常明显,因此Q7也可以顺利的脱困。您可以通过我们的视频更加详细的了解奥迪Q7的实际表现。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汽车之家视频频道

奥迪的四驱系统没有模式选择或者差速锁锁止按键,所以在越野驾驶时也没有任何模式选择上的麻烦,只要驾驶者掌握好方向,控制好油门,便可以轻松脱困,难度并不大。这里需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在越野过程中车轮如果出现打滑的现象一定不要惊慌,而且千万不要松开油门,继续稳住油门,当辅助制动系统启动之后就可以顺利脱困。

Q7同样具有陡坡缓降功能,在下坡过程中通过对车轮的制动可以将车速控制在20km/h左右。当车速在20-60km/h之间时,该系统会根据车速和车身的稳定性调节制动力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车辆在下坡时的行驶安全。

奥迪Q7在国内使用的是一台3.0L机械增压直喷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200kW,扭矩达到400N·m。而厂家通过对该发动机不同调校还推出了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分别为245kW和440N·m的高功率版车型。在变速箱方面它们均使用了稳定性更强的8AT变速箱。

前面我们也提到,普通AT变速箱在动力的输出上要比双离合器变速箱的动力传递更加直接,也提升了车辆本身的脱困能力。为了能够有更强越野能力,奥迪Q7也选择使用了普通的8AT变速箱。

●小结:

奥迪Q7在面对交叉轴的测试中,打滑车轮被电子辅助系统很快的制动,在通过时可以看出电子辅助系统迅速介入并具有很强的制动力。可是奥迪Q7的四驱系统并没有低速四驱模式,也就是说当面对过于恶劣的道路状况,这台3.0T发动机在低转速时并不能提供更大的扭矩输出,所以如果您想开着奥迪Q7去挑战极限的话,我劝您还是放弃这样的想法吧!奥迪Q7的轴距已经超过了3米和配备的295/40R20轮胎也绝不是转为越野而设计的,面对

一些比较恶劣的道路能有一定的脱困能力,要想与专业的越野车相比,它还是城市化了很多,它的四驱系统更多的还是为了提升高速的稳定性和过弯的极限。

●编辑总结:

通过上面的文章,相信各位对奥迪旗下Q5、Q7的四驱结构和性能表现有了一个更具体的认识,下边我们简单总结一下quattro四驱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quattro四驱系统能够在任何路况下合理、迅速的分配各车轮间扭矩,托森差速器是纯机械式的,可靠性高。

缺点:quattro四驱系统重量较大、造价高。越野能力有限,驾驶者并不能主动控制驱动形式。

quattro是一个承载着太多荣誉、历史的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quattro已经成为了奥迪品牌的一个符号,一个奥迪为之自豪的资本。本次我们介绍了奥迪旗下Q5和Q7两款SUV 车型。作为奥迪旗下两个拳头车系,Q5、Q7都已经被各种高科技配置武装到了牙齿。奥迪将最体现自己科技水品的quattro四驱系统带入到这两个车系中也就显得理所应当了(当然,奥迪旗下还有许多车系搭载quattro系统,但是本篇只着重介绍SUV类型车系)。

在我认为像Q5Q7这种“穿着体面”追求精致细腻的车型引入quattro系统还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大名鼎鼎的quattro用在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在日常行驶中提供更高的舒适、安全性。在通常铺装路面行驶情况下,托森差速器以40:60的分配比例将动力传递至前后轴。偏向后轮的动力输出特点为车辆提供了更高的操控性能,在直线加速和弯道中这一特点表现的尤为突出。而在非铺装路面情况下,托森差速器能够及时迅速的均衡分配各车轮间应得的动力,从而增强车辆在非铺装路面的脱困性。(文/汽车之家王寅苑璐王申梁巍)

汽车维修技师专业论文

汽车维修技师专业论文 浅谈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维修 姓名: 职业:汽车维修 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身份证号: 鉴定等级:汽车维修技师 年月日

目录 1、轿车空调制冷系统维修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1.1制冷剂泄漏 1.1.1 制冷系统严重堵塞 1.2 暖度风板控制系统的诊断与排除 1.2.1 冷凝器和水箱的诊断与排除 2、轿车空调故障检修实例 2.1 奥迪A6空调噪音过大 浅谈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摘要: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广大消费者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有所提高,基本都装了空调。空调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车内的温度,除了它的制冷和制热控制功能外,还起到除霜的作用。 本论文就是对汽车空调系统常见的故障做出简单的介绍并加以分析,且通过实例给出一些解决故障的简易诊断方法。另外还添加了奥迪实例的参考案例与大家探讨,更好的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让我们对空调更加了解,从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解决空调所出现的故障。 关键词:故障分析诊断检修 正文: 1、轿车空调制冷系统维修常见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通常表现在空调不制冷、不制热、制冷效果不佳、蒸发器结霜、、空调噪音大、压缩机不能启动或启动困难、散热效果差、从出风口出来的风有异味等。不但没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度,反而损耗发动机功率,影响其经济性和动力性。 1.1、制冷剂泄漏 空调制冷剂是制冷制热的载体,如系统出现漏点,制冷剂泄漏则空调制冷差或完全不制冷,而空调出现泄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两器的各焊接头,毛细管的焊接处,压缩机吸排气管,喇叭口,铜钠子裂,连接管等处,要检查时可先进行目测,重点检查连接各接头处,泄漏处一般都有油迹,首先要查明漏点,并将其修复好,再重新抽真空灌注制冷剂。 1.1.1、制冷系统严重堵塞 当压缩机工作时,若制冷系统中某个部位严重堵塞,制冷剂不循环,则就不制冷,这时,用压力表检测系统的高低压侧的压力,可发现高压侧压力比正常低,低压侧成真空状态,且堵塞部位前后有明显的温差,这一般出现在储液干燥罐或膨胀阀内,因此可用氮气对着储液干燥罐或膨胀阀进口或出口吹气,如不通畅,说明其堵塞需更换。 1.2 温度风板控制系统的诊断与排除 调节温度旋钮感觉温度是发生变化,若不变化则可能是风板控制拉线脱落,如脱落则重新调整安装,感觉出风口的风量是否足够大,如果风量小则是蒸发器堵塞,需要拆下蒸发器进行清洁。触摸空调管,高压管很热甚至烫手,当然低压管也不会凉。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压缩机频繁通断现象,尤其是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压缩机根本不吸合,切忌不可以长时间高速运转发动机,否则会很危险。 1.2.1、冷凝器和水箱的诊断与排除 查看冷凝器和水箱及其之间是否被污染物堵塞,如有,清除掉污物即可,确实无污物堵塞,则查看冷媒观察孔,看冷媒是否过多,现象是能看见液体流动,但看不到任何气泡,则证明冷媒的加注量过多了,需要重新做一次标准的抽空加注,对于高压管过热的现象,还要查清空调压缩机的下方是否有油渍,如有则证明压缩机的限压阀已经被高压破坏,需要更换压缩机。 2、轿车空调故障维修案例 前面提到汽车空调故障的几种简易诊断与排除方法。而这几种简单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在设备有限的情况下也是非常受用的,接下来就举个故障案例。 2.1、奥迪A6空调噪声过大 故障现象:客户反映空调出风小噪音大,并且一直存在。

【推荐】奥迪汽车4s店发展状况swot-范文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奥迪汽车4s店发展状况swot 篇一:汽车4S店销售模式的SWOT分析及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汽车4S店销售模式的SWOT分析及对策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汽车091班姓名:安明学号:09405050142 指导教师:陈晓平职称:副教授 定稿日期: 201X 年 04 月 28日 摘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市场不断地壮大,汽车销售——特别是轿车的 整车销售在销售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汽车交易市场、品牌专卖店以及汽车超 市为主,以汽车商务、厂家直销、汽车园区为辅的轿车销售模式。其中以品牌 专卖店中的4S店最为盛行,最为被人们所知。在国家出台并实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以后,汽车4S店在人们心中成了汽车最佳的销售模式并不断地被大量复制,不论车型与品牌。然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汽车销售由卖 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背景下,必须得对现在汽车4S店销售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在国外汽车售后逐步走向专业化,也就是汽车销售已经实行销售和售后的分离。销售是特许经营的,同时售后服务也有相对独立性。另外,在汽车售后方面也 逐步走向专业化,汽车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已经开始从原来的售后服务体系 中独立出来。在我国汽车4S店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借鉴借鉴,保证汽车行业在中国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4S店;销售;专业化;服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automobile market is constantly growing, car sales - especially in car sales in the sales process gradually formed a car market, brand stores and supermarket

奥迪a4l六方位介绍

奥迪A4L六方位绕车(车前方) 一:前方(品牌和动力) 1、(四环标识)XX先生,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2012款全新奥迪A4L,首先您站在车的正前方,整体的看下这款奥迪车,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它突出的四环标志,四环代表着奥迪这一品牌是由四家公司(霍希、奥迪、漫游者、小奇迹DKW)的联合,也代表了这四家创始公司的精神团结,它最早成立于1899年,由奥古斯特-霍希先生创建,自从奥迪品牌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致力于生产高档豪华品牌轿车,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奥迪将“突破科技‘启迪未来”作为自身的价值核心,以:进取、尊贵、运动、作为自身的品牌理念。 2、(格栅)新款奥迪采用了一体式进气格栅设计,前脸上原本被前保险杠分开的散热和进气格栅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梯形格栅。这种奥迪家族最新成员的标志性前脸设计,将复古、经典与现代、时尚有机地融为一体。V形的机舱盖配和前一体式的进气格栅,充分展现了这款车汹涌澎湃的力量,带给你无以伦比的动力。而且大的格栅可以带给发动机更大的进气量,从另外一方面的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和更好的来冷却发动机,使您的驾车更加的愉悦和轻松. 3. (V字型发动机盖)与一体化进气隔栅完美结合,时尚动感,很好的诠释了奥迪“运动”的品牌理念。V字型同样意味着胜利与成功,更好的显示您的尊贵地位。 4.(氙气大灯)奥迪前部大灯采用了远近光双氙气大灯,它的使用寿命更长亮度更强,带有聚光线设计,使光线呈光束状。不发散而且明亮,并配有14颗LED灯组成的北斗七星状灯组。更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同时双氙气大灯带有灯光范围内自动调整功能,当车辆行驶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时,大灯会随着路面的状况进行调节。大大提升了驾驶者的视线,。它还有大灯自动清洗功能,在大灯开启状态下,驾驶员者在驾驶室内通过档杆就可以操控,确保了您在泥泞的路况下,保持良好的视线范围,这些都提高了您夜间行驶的安全性。5、无骨架雨刮:“奥迪对于以前的有骨架雨刷,采用了改进的结构设计,简化了其中的金属骨架。金属骨架长时间使用会变形,在雨天行车时会产生刮不净、噪音大的烦恼,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寒冷的冬季玻璃上结冰的时候,无骨架雨刷可以防止刮伤玻璃。另为,无骨架雨刷增加了刮水的面积,增大了视野效果,使您在驾驶的过程中更加安全。”6、零间隙:“配合间隙是评价一款高档车的重要标准,看您对车这样专业,相信您对这方面也

奥迪历史

八代车型不断创新奥迪A4发展历史简介 2011年02月18日01:00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章宁 [汽车之家新闻] 奥迪A4,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它没有宝马3系运动,它没有奔驰C级舒适,它很中庸。但是作为一款入门级豪华轿车,它却很称职。坚固的车身结构,不错的操控性和行驶舒适性,无法做到极致却很好地取得了运动与舒适的平衡。历经39年8代车型的变革,奥迪A4在不断的改进中成长,终于可以与3系和C级并驾齐驱。所以中庸并不是件坏事,也许刚柔并济才是人们所需要的。下面编辑将为大家介绍A4的发展历史。 ● 奥迪80(B1 1972年-1978年) 奥迪A4与奥迪A6相同,是由一款车系换名而来,奥迪A6的前身奥迪100,奥迪A4则是由奥迪80发展至今。最早的奥迪80并不是一个车系,而是奥迪 F103系列中的一款车型,当时的奥迪F103以最大功率来命名系列中各款车,奥迪80即是最大功率80马力的F103车型。 『奥迪F103』 1972年,正值大众集团开发出了新的中型车平台B1,奥迪决定采用B1平台打造一款一款新车用来取代之前的奥迪F103车型。而这款新车就是奥迪80。1972年9月奥迪正式发布了奥迪80。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大众集团的车型在欧洲和欧洲以外的地区采用不同的命名方式。如同第一代Passat在北美叫做Dasher 一样。奥迪80进入北美市场后,也没有采用80的称谓,而是改名为奥迪FOX。

『第一代奥迪80』 『第一代奥迪80旅行版』 第一代奥迪80上市时推出了两门版和四门版车型,尺寸方面,当时的奥迪80轴距非常紧凑只有2.47米,不过车身内部空间表现却非常不错,这一点获得了当时很多奥迪车主的赞扬。 『第一代奥迪80两门版』 动力方面,奥迪80刚开始配备了1.3L、1.5L直列四缸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虽然只有两款发动机,但是根据车型的不同,这两款发动机各有高低调校两种功率版本。1973年9月奥迪为80车型增加了一款最大功率99马力的1.6L车型装备于奥迪80的运动版车型奥迪80 GT。 『同款不同年代的奥迪80』 1976年,奥迪80小改款车型推出,改款车型中将原来的圆形前大灯换为方形大灯,同时采用于奥迪100类似的保险杠以提升视觉效果。 『改款奥迪80』 编者语:以现代人的审美来看第一代奥迪80的造型在现代人看来稀松平常,而在当时,却博得了人们的喜爱。此外,奥迪80上市之后以精致的做工和不错的动力表现获得了非常好的销售成绩,从1972年推出到1978年停产奥迪80在短短6年间共生产了101万辆。这个数字足以证明奥迪80优秀。

玩转四驱(21) 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玩转四驱(21)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2011年05月03日 01:00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苑璐 [汽车之家技术] 奥迪品牌给国人的印象一直是大气稳重的行政用车,从奥迪Q7和Q5的推出便打破了这个局面,原来主打轿车的品牌同样可以做出高品质的SUV。优秀的品质也让奥迪Q5国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场面。 既然说到了SUV车型,必然要关注它们的核心部分,那就是四驱系统。我们对奥迪的Quattro四驱系统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最早将四驱装置运用于拉力赛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汽车厂商。在对其四驱系统进行解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的历史。 Quattro/4Motion核心技术与发动机布置形式关系列表

类型Quattro4Motion 纵置发动机Torsen中央差速器Torsen中央差速器 横置发动机Haldex中央差速器Haldex中央差速器 『奥迪Quattro与大众4Motion之间的区别』 ● 奥迪品牌介绍 奥迪品牌由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于1909年7月16日创立,奥迪著名的四环标志代表了四个汽车品牌:奥迪(Audi),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四大品牌于1932年6月29日组建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

『奥古斯特·霍希(左)』 1965年,二战后在巴伐利亚重组的新汽车联盟被大众公司收购,随后1969年3月10日,新汽车联盟与NSU汽车公司合并。新公司定名为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的名称被简化,简称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同年,公司总部迁往了英戈尔斯塔特。奥迪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 ● 奥迪四驱技术历史回顾 奥迪目前使用的四驱系统即我们所熟悉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车上的标志为中网的“Quattro”和尾部的小壁虎的Logo。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Quattro还有其他含义。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

谁主沉浮——奥迪Quattro还是宝马xDrive

奥迪quattro采用自身的四轮驱动系统到今年已经有25年的历史了。而宝马xDrive 采用自主研发的四轮驱动系统才只有两年的时间。它们之中,谁的四轮驱动系统更出色,又出色在哪儿呢?为了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奥迪A6 3.2 quattro和宝马525Xi身上。这是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较量,也是机械与电子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平衡四轮驱动与“后驱转四驱”之间的较量……总之,这是一场不同设计方案之间的斗争! 上图:一场雪地上的较量即将开始……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两个选手的基本情况。 我们来说明一下观念的问题。从1980年起,四轮驱动在所有装配纵向布置发动机的奥迪车型上就是必备配置,区别在于其采用对称的轴间差速器。也就是发动机的牵引力会在轴间平均分配,50%对50%。还有极少数的例外我们会在下文提及,奥迪A4,A6,Allroad 和A8 quattro所有车型都是这样的配置。其中包括我们用来进行测试的这款奥迪A6 3.2 quattro。 宝马公司同样也推出了四轮驱动的车型。不过在慕尼黑立刻就选择出了稍微不同的设计方案——非对称式。宝马第一款3系车型1985版325iX的前轴扭力分配比例只有38%,而后轴是62%。在为数不多的几款宝马车型上也是这样的设计。直到2003年,在慕尼黑否决了轴间差速器的设计方案并采用xDrive方案。这个系统更加“不对称”:只有后轮才拥有恒时驱动。而前轮驱动是根据电子系统的判断,借助于多盘式离合器自动接通。

上图:宝马车厢内饰的风格平淡简约,采用对称设计。 起初,我们比较偏爱奥迪quattro。因为对于这样的驱动系统,毕竟拥有25年的经验,以及众多成功的车型……除此之外,奥迪采用的Torsen差速器是纯机械装置。它的性能特性在切齿机床上加工时就彻底形成了。而xDrive……控制离合器的程序中都有些什么指令?它的摩擦片何时收紧,力度如何,前轮的扭力分配比例是多少?这一切都是由程序员事先设计好的。

汽车维修技术技巧:奥迪Q7空气悬挂系统

【技师帮】汽车故障维修技术资料分享 奥迪Q7空气悬挂系统 一、目标 使之成为在同级别车辆中,具有最佳的运动特性(敏捷和精准的操控)的同时,还具有最佳的舒适性。 更高水平的主动防护性能 出色的越野性能: ①超过200mm的离地间隙 ①长的弹簧行程 ①High possible axle articulation ①牢固的部件。 二、技术亮点 双叉型独立前悬挂 双叉型独立后悬挂 结合可变齿轮比的可变随速助力转向系统 选装的自适应空气悬挂系统 前轮的18英寸通风刹车盘 后轮的17英寸通风叉车盘(4.2FSI:18英寸) 附加功能的ESP系统 三、前悬架 【双横臂独立悬挂】 以下部件是铝制以减少自重:

·下横臂(锻造铝件) ·上横臂(铸造铝件) 减震器支撑轴承也是铝件以减少自重 独立副车架也支撑转向机 优化的弹性力学的橡胶金属轴承以保证更好的舒适性 四、后悬架 双横臂独立悬架(下横臂,2个上横控制臂,后悬架联杆用以控制车轮运动)下横臂和上横臂控制是锻铝部件以减少自重,上横臂副车架是铸铝部件 对角安装的减震器以减小安装空间从而增加车内部空间 所有悬挂部件都安装在副车架上。副车架通过静音块并且优化了弹性力学而安装到车身上,从而提高了行驶动感和舒适性

五、制动系统 前后内部通风制动盘 优化的空气流动以保证更加的冷却潮湿气候下的制动盘干燥功能 四轮制动踢片磨损警报器

六、ESP及其附加功能 【ESP具有以下功能】 七、ESP越野模式 ESP控制系统优化以改进汽车在松软路面上的抓地力和制动力司机可以通过短暂按ESP关闭

根据车速决定是否启动 在驾驶员信息显示上显示提示信息 包含下坡辅助功能 八、翻滚稳定系统(RSP) 车辆侧倾角和翻滚危险性由传感器监控 如果危险到达极限,RSP将切断发动机输出同时对一个或多个车轮制动,恰好能保持车辆的姿态以帮助驾驶员保持对车控制 通过对弯道外侧车轮的制动,迫使汽车开始侧滑以免翻滚 九、制动系统紧急制动准备

奥迪车型发展史

Audi 历史概览 AUDI, 1909HORCH, 1899NSU, 1873 DKW, 1904WANDERER, 1885 AUTO UNION AG, 1932 AUTO UNION GmbH, 1949 AUDI NSU AUTO UNION GmbH, 1969 1964 AUDI AG, 1985/1994 1958 1873-19181919-19321933-19451946-19641965-1984

Audi 车型分类 级别Audi 车型变形车型竞争对手 A00-Seat Marbella A0A2VW Polo A(A3)S3 BMW 3 series Compact, (A2)(A1)Audi TT MB A-Class S4 B A4 Audi 80Cabriolet BMW 3 series, MB C-Class (B6) (B5)(B4)(B3)(B2)(B1)A4 Avant Volvo S60 C A6 Audi 100S6 Plus BMW 5 series, MB E-Class (C5) (C4) (C3)(C2)(C1)A6 Avant Volvo S80 D A8 V8S8BMW 7 series, MB S-Class (D3)(D2)(D1)Jaguar, Lexus, Volvo

Quattro (1980-91) Sport quattro/S1 (1983) S2 Coupé (1990-95) S2 Saloon/ Avant (1991-95) S6/S6+ (1995-97) S4 (1991-95) RS2 (1994-95) S8 (1996) New: RS4 NEW: S6 S4 (1998) S3 (1999) 车型历史. (II)

奥迪的quattro技术

奥迪的quattro技术图文 quattro,中文译名“昆特”,通俗诙谐叫法“裤衩”,明白奥迪的人对它都不会陌生,他们会第一时间想到奥迪独有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确实,该系统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关于该技术或者系统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是在本文中,笔者会为您带来一些很多人不知道的东西,比如quattro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和无极变速箱搭配等等。当然,quattro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肯定是文中重点。Quattro从实质上说是一家德国的改装公司,隶属于奥迪公司,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改装奥迪的各个车型,同时为奥迪提供技术支持,它和奥迪的关系就如同AMG和奔驰。四驱技术就是quattro公司最为有名的技术系统,叫的人多了,人们就把quattro等同于了奥迪独有的四驱系统,而很少有人知道quattro其实也是一家改装公司。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一点,笔者再提一句:奥迪高性能车S、RS系列都是出自quattro公司之 手。说完厂家,下面切入正题,开说quattro技术。 上图是搭载quattro系统汽车的结构图,动力从发动机发出后通过变速箱传到前差速器和中央差速器,前差速器将动力直接传给前轴驱动,中央差速器将动力传给传动轴再到后桥,驱动后轮。 Quattro四驱系统最大的特点是托森中央差速器和紧凑的传动结构设计。

从图上可以看出,quattro系统的变速箱、前差速器和中央差速器整合在一个壳体里,这种设计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成本比分体式低,传动效率却比分体式高。 发动机的动力从变速箱输出以后直接连接到托森中央差速器上,通过齿轮驱动托森中央差速器的壳体旋转,壳体再带动蜗杆行星齿轮转动,然后把动力分到两跟输出轴上。前端的输出齿轮通过一跟短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前桥差速器上;后端直接连接长长的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后差速器上。很显然,变速箱输出的动力首先要经过托森中央差速器,然后再分配到前后桥。然后转动前后四轮以驱动汽车前进。 接着说驱动桥,前桥好说,前差速器直接就传过来动力,主要是后桥,

奥迪汽车安全气囊维修手册

第四节 奥迪100轿车汽车安全气囊的构造与维修 汽车上的安全措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另一类是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就是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事故的产生;被动安全性则是在汽车发生事故后,尽量减轻对人的伤害和对财产的损失。 奥迪轿车上的安全气囊系统即为一种具有被动安全措施的系统,它是作为座椅安全带系统以外的一个选装件。 一 安全气囊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见图3-1,主要由气囊装置、螺旋弹簧、气体发生器、引爆装置、储能装置、电压转换器等元件组成。 气囊紧紧地折叠后,放置于专用气囊式转向盘的缓冲垫下面。 汽车在行驶时,任何颠簸都不能引爆气囊系统。只有当汽车以20km/h 以上的车速行驶,而又与前面的障碍物相撞时,气体发生器在30ms 内使气囊完全充满气体,横置于转向盘和驾驶员之间,从而避免或减轻对驾驶人员头部及身体上部的 伤害。 汽车撞车时,气囊 系统被引爆的有效范 围见图3-2。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正面相撞或以汽车纵向轴线为基准,从气囊转向盘的位置相对于汽车纵向轴线引出两条左右各成30°的直线,在汽车前方±30°的角度范围内撞车,而撞车后,汽车纵向减速度又达到某一值,气囊就会被引爆。 汽车从侧面撞车或绕纵向轴线的侧 翻,以及在正常或恶劣地行驶条件下,甚至是从后面撞车时,气囊系统都不会引爆。 假设汽车以50km/h 的车速行驶,从正面与障碍物相撞,气囊引爆的时序可见图3-3。 这个例子表明从撞车起大约过100ms 之后,对于车内乘员来说,事故危险期就结束了。100ms=1/10s ,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在这里,气囊的引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汽车撞车10ms 之后,见图3-4a 。这时达到气囊系统的引爆极限, 图3-1 奥迪轿车安全气囊系统 图3-2 撞车时气囊系统的有效范围

最新四驱技术基础知识讲解篇

四驱技术基础知识讲 解篇

四驱技术基础知识讲解篇 一、差速器/差速锁——不能混淆的基础概念! ①差速器 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的同时,差速器这个东西也就随之存在了,它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为了汽车能正常转弯。过去的马车两侧车轮是通过一根硬轴链接的,所以两侧的车轮的转速永远是相同的,因为无法差速,转弯的时候内侧的车轮除了滚动摩擦外还会有滑动摩擦,还好马车的车轮是木头做的,耐磨……同理汽车在转弯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如果还是采用一根硬轴链接,那么转弯时汽车的轮胎等部件将会受到严重的损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今汽车都是两个半轴的设计,将两个半轴链接起来的就是差速器,有了差速器也就允许两侧车轮有转速差。 『直行状态下差速器不工作』『转弯状态下差速器工作』能达到实现两侧车轮转速不一样,最重要的是差速器里面的一组行星齿轮。为了通俗易懂,我们做一个比喻:差速器壳体里面的一组行星齿轮就可以抽象

地看作为只有一个齿的“齿轮”,也就是一根棍子,这个棍子可以链接两侧的半轴,并带动两个半轴旋转。注意,这个棍子除了随着传动轴公转,同时还可以自转。如果两侧的车辆受到的摩擦力是相同的,那么这根棍子就不会有自转,即两侧车轮转速也相同;如果有一侧车轮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另一侧,那么这根棍子本身就会发生自转,这样在不改变公转转速的情况加上自转,就可以达到两侧转速不一样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侧的轮子被卡死不能转动了,那也无妨,虽然动力依然存在,但这个会自转的棍子就会带动那个没有被卡死的轮子转动。如果再加上更多的棍子,也就形成了齿轮,即行星齿轮,也是差速器的核心部分。当今的汽车通常有一组四个行星齿轮。 优点:可以让车辆正常转弯,允许两侧车轮有转速差; 缺点:在越野路况下差速器会影响车辆的脱困性。 小贴士:一般来说,越野性能的是否优良一般是由两个指标来判断的。 ①通过性:接近角、离去角、车身最小离地间隙越大的车通过性越好。 ②脱困性:在极限路况下能够自救的能力。(有差速锁的车型脱困性较强)差速器对越野性能的影响: 由于差速器允许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动,所以在泥泞等路面,当一个车轮打滑时,动力全部消耗在飞快转动的打滑车轮上了,其他车轮会失去动力。通俗的话说,差速器是让车辆转弯时候内外轮有轮速差用的,否则车辆转弯就会困难,但是差速器在越野道路上就是帮倒忙的。

大众奥迪汽车维修技术手册故障码分析数据流分析基本调

大众/奥迪 汽车维修技术手册 —故障码分析 —数据流分析 —基本调整 —匹配

前言 随着环保的要求以及电喷车的普及,对广大的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用现代的检测技术对电喷车进行全面的故障诊断,是维修人员迫切需要掌握的诊断技术,本技术手册告诉你如何使用解码器对大众/奥迪汽车的电控系统如:发动机系统、自动变速箱、ABS系统、空调、防盗系统等进行故障诊断,以及故障排除方法等。 目前在我国常见的大众—奥迪系列的车型有:A6、V6、桑塔纳2000(包括GLI和GSI),奥迪100(包括2.6L和2.8L、1、8T),奥迪200,捷达王,高尔夫,帕萨特及一汽开发的红旗。由于这些车型使用的控制系统不同,其显示的数据参数和显示位置会不同。但这些车型均可使用大众—奥迪的专用仪器英文1552或金奔腾中英文1552对发动机系统、自动变速箱、ABS系统、空调等电控进行综合测试。该仪器具有以下功能; 1、读电脑版本型号:读取所测电控系统的电脑版本型号,系统类型,发动机 类型,适用配置的设定号及服务站代码等。 2、读取故障码:读取电脑控制系统存储的故障码及故障码内容。 3、测试执行元件:驱动执行元件单独工作,检测执行元件工作是否正常。 4、基本调整:电控系统某些基本运行参数的设定。 5、清除故障码:清除控制电脑中记忆的故障码。 6、控制单元编码:根据车辆使用的国家、地区和发动机、变速器及其他配置 输入适当的设定号(CODINGNUMBER控制单元编码)。 7、读取数据流:读取控制电脑的运行数据(以数据组形式显示)。 8、读取独立通道数据:读取控制电脑的运行数据(以单通道数据显示)。

玩转四驱(30) 奔驰四驱技术详细解析

玩转四驱(30)奔驰四驱技术详细解析 2011年06月30日 02:34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翟元 [汽车之家汽车技术] “玩转四驱”系列文章今天进入最后一期,我们将为大家带来奔驰品牌旗下几个SUV车系的四驱系统详细介绍。 ● 奔驰品牌历史简介

戈特利布·戴姆勒卡尔·本茨(Karl Benz)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奔驰品牌,是由两家公司合并而来,这两家公司分别是卡尔·本茨(Karl Benz)在1883年创立的Benz & Cie.汽车,以及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在1890年创立的DMG(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戴姆勒发动机公司)。 1885年,卡尔·本茨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台三轮汽车:Benz Patent Motorwagen,并在次年申请专利,而1886年被公认为汽车历史的元年。1888年,经过数次改进之后,本茨开始在市场上销售这款车,这也开创了汽车商品化的先河。

戈特利布·戴姆勒在1885年制造了被称为现代汽油内燃机鼻祖的动力单元,并且把它装配在了一辆两轮车上,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摩托车。1886年,他和工程师朋友威尔·迈巴赫(Wilhelm Maybach)把一台汽油发动机装在了马车上,制造出他们的第一台四轮汽车。 有意思的是,虽然本茨与戴姆勒这两位祖师级人物,居住的地方相距不过几十公里,但两人一生从未谋面,如果合作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有更有趣的设想变为现实,这都是题外话了。 威廉·迈巴赫埃米尔·耶里内克另外两个不得不提的人,分别是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和埃米尔·耶里内克(Emil Jellinek)。迈巴赫是DMG的首席工程师,而埃米尔·耶里内克是一位眼光长远的富有商人,在一系列的亲自考察、亲身体验之后,决定代理销售DMG汽车。 1900年4月时,耶里内克与DMG达成一个协议,将“Mercedes”正式作为新产品的品牌:

奥迪八种配置介绍

1 A VS 对于某些其它品牌不配有A VS系统的涡轮增压车型来说,起步阶段涡轮迟滞现象会非常明显,也就是说车辆只有在到达一定的速度,发动机转速较高的情况,涡轮才会开始工作,而我们奥迪的涡轮增压车型配备了AVS,既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他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改变气门开启的时间,就想咱平时用软水管浇花一样,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我们捏住软水管的中央,就能使得水流的速度加快,低速情况下A VS系统可以减少气门开启的行程,使得排出废气的速度加快,从而更好更快的冲击涡轮,使涡轮能够在较低的转速下即可发挥作用,而高速时则增大气门开启的行程,增加进气量,这样就可以使您的爱车在起步阶段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动力,而在高速情况下使燃油充分燃烧,降低您的使用油耗。您看我们奥迪配备的AVS系统是不是非常的实用? 生活比喻法 2 Stronic 像王先生您平时应该参与或者见过接力跑这项活动把?交接棒的时候前后两个运动员都在跑,这样使得交接更为顺畅同时保证了速度,我们奥迪运动的Stronic变速器运用了类似的原理,它的名称叫双离合变速器,两个离合器就像接力跑的前后两个运动员一样,在一个档位齿合的情况下相邻的一个档位已经做好了换挡准备了,这样就能使得换挡过程更为迅速流畅,换挡冲击较小。对咱平时驾驶来说就会使得咱的车辆动力更好,舒适度更高,而且节省燃油。我们奥迪在1985年就推出了这项技术,他最早被用在赛车上,装备了此变速器的奥迪赛车在4300米高的派克峰比赛上多次获得冠军,经过多次技术提升,我们现款的Stronic 变速器是目前最成熟,可靠性最高的双离合变速器。您看王先生这款变速器是不是非常适合您? 生活比喻法数字对比法 3 ESP 像王先生您平时应该有过这种经历把,雨雪天等一些恶劣天气条件下,路面可能非常湿滑,我们走路脚底可能经常会打滑,但在我们即将摔倒的时候身体总会做出一些反应来保持我们的平衡,这就是我们小脑的作用之一,它就像一个指挥官一样,指挥着我们的四肢做出反应保持我们身体的平衡。我们车辆配备的ESP系统原理和小脑相似,它就像是车辆的指挥官一样,当车辆遇到打滑或者转向不足转向过度即将失控的情况下,及时指挥某一个或几个车轮进行刹车,或者直接指挥发动机降低动力输出,从而保证车辆平稳的行驶在正常的轨道上。它可以极大的增加我们行车的安全,提高我们乘坐的舒适度。王先生您看这项装备是不是非常的实用? 生活比喻法 4 五连杆前悬挂梯形后悬挂 相对与普通的四连杆悬挂来说,我们奥迪的五连杆前悬增加了一根横向稳定杆,并且将转向控制机构由轮胎中央移到了轮胎下端,就像我手中的这个模型(笔和纸杯)一样,转向杆下移可以使得转向控制更加精确。对咱驾驶员来说可以车辆行驶更加平稳,乘坐更为舒适,转向操控更加精准,运动感强,还可以增大前排的乘坐空间;我们后部采用了梯形连杆悬挂,王先生您可以来看看我们的后备箱,普通车辆后备箱底部两端均有突起的鼓包,不仅不美观而且影响实用性,而我们奥迪的后备箱则非常的平整,这是因为我们奥迪的后悬挂采用了减震器和减震弹簧分离的设计,减震弹簧直接连接在底盘上,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由于直接和车身底盘连接,使得车辆行驶稳定性,舒适型更好,更具整体感。另外我们的后悬挂造型

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2011年06月02日 01:00 来源:汽车之家类型:原创编辑:苑璐 [汽车之家技术] 奥迪品牌给国人的印象一直是大气稳重的行政用车,从奥迪Q7和Q5的推出便打破了这个局面,原来主打轿车的品牌同样可以做出高品质的SUV。优秀的品质也让奥迪Q5国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场面。 既然说到了SUV车型,必然要关注它们的核心部分,那就是四驱系统。我们对奥迪的quattro四驱系统并不陌生,因为它是最早将四驱装置运用于拉力赛中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

功的汽车厂商。在对其四驱系统进行解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的历史。 『奥迪quattro与大众4Motion之间的区别』 ●奥迪品牌介绍 奥迪品牌由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于1909年7月16日创立,奥迪著名的四环标志代表了四个汽车品牌:奥迪(Audi),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四大品牌于1932年6月29日组建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

『奥古斯特·霍希(左)』 1965年,二战后在巴伐利亚重组的新汽车联盟被大众公司收购,随后1969年3月10日,新汽车联盟与NSU汽车公司合并。新公司定名为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的名称被简化,简称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同年,公司总部迁往了英戈尔斯塔特。奥迪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 ●奥迪四驱技术历史回顾 奥迪目前使用的四驱系统即我们所熟悉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车上的标志为中网的“quattro”和尾部的小壁虎的Logo。

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

Quattro 奥迪quattro 提到全时四驱,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现一个词,那就是奥迪的quattro!奥迪是最早将四轮驱动装置运用在拉力赛中并取得巨大成功的车厂。那么究竟什么是quattro?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quattro还有其他含义。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托森差速器结构图』 提到了quattro,很多人又会紧接着联想到另外一个词那就是Torsen差速器,在这里我们翻译成托森差速器。托森差速器是一个扭矩感应式限滑差速器,在quattro系统中,它作为中央差速器安装在变速箱的输出端,动力从变速箱出来后会先经过托森差速器,之后再分配到前后桥。多数带有quattro标志的奥迪车都装备了托森差速器,对于这些车来说,托森差速器是实现全时四轮驱动的核心部件。

关于托森差速器的作用原理,我再次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 Torsen这个名字的由来取Torque-sensing Traction——感觉扭矩牵引,Torsen 的核心是蜗轮、蜗杆齿轮啮合系统,从Torsen差速器的结构视图中可以看到双蜗轮、蜗杆结构,正是它们的相互啮合互锁以及扭矩单向地从蜗轮传送到蜗杆齿轮的构造实现了差速器锁止功能,这一特性限制了滑动。在在弯道正常行驶时,前、后差速器的作用是传统差速器,蜗杆齿轮不影响半轴输出速度的不同,如车向左转时,右侧车轮比差速器快,而左侧速度低,左右速度不同的蜗轮能够严密地匹配同步啮合齿轮。此时蜗轮蜗杆并没有锁止,因为扭矩是从蜗轮到蜗杆齿轮。而当一侧车轮打滑时,蜗轮蜗杆组件发挥作用,通过托森差速器或液压式多盘离合器,极为迅速地自动调整动力分配。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托森差速器是一套纯机械式的装置,其中没有任何电子设备介入,驾驶员也不能手动设定。这就意味着该装置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因此这套系统可以被装在拉力赛车等高性能车上,在复杂路况下提供无与伦比的抓地力。在奥迪产品序列里,装备quattro系统的车往往就意味着高性能! 不过由于在国内的普及度不高,人们对这套系统缺乏了解,而许多零零散散的介绍又不是很详细,渐渐的使人们对quattro产生了很多误解,误解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是一套纯机械的四驱系统;该系统可以保证即使三个车轮全部失去抓地也会将100%的动力传递到没有失去抓地的车轮上;Torsen 差速器是quattro系统的核心,而像奥迪TT和A3这种发动机横置的、没有装备托森差速器的车虽然名字里有quattro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quattro! 要解答前两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quattro的结构说起。目前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所使用的中央差速器是一个托森差速器,然而我们总是在感叹托森差速器带给车辆的高性能,却忽略了这是一个系统,仅靠这一个差速器是不可能实现完美操控的。之前已经说过,要实现全时四轮驱动必须有三个差速器,作为中央差速器的托森差速器可以分配通往前后轴的扭矩,可是扭矩到了前后轴之后还要通过差速器分配到左右车轮。

奥迪汽车的发展史及主要车型介绍

奥迪汽车的发展史及主要车型的介绍?奥迪汽车的介绍 奥迪汽车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年产轿车为45万辆左右。奥迪是整个汽车历史中最具神话而多彩的传奇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是历史最悠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之 一。从无到有,由衰入兴,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数次经济危机的磨难, 被前苏联没收,被奔驰并购,被转售大众,它经历过20世纪30年代的辉 煌,也曾走到几近消失的边缘,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锐、历尽辉煌而又饱 含沧桑的品牌,几经沉浮和跌宕,百年风云变幻,但最终屹立全球高档车 之林。 ?奥迪汽车的发展历史 奥迪汽车属于大众血脉一支,其构成高贵血统的基因极为独特,并有着异 乎寻常的超凡生命力,这个诞生于1899年的贵族品牌,几乎与百年车坛同龄,而这一切都起源于一个天才的执着。 奥迪的创始人名叫奥古斯特?霍希,19世纪末,德国的无数年轻人怀着雄心和热情投入到汽车的新纪元,霍希就是其中一员。这个毕业于萨克森技术 学院的年轻工程师,在完成他的学业后,曾在多家公司的设计部门任职, 这其中就包括在奔驰公司担任车辆制造部经理。然而,年轻人总是对自己 的梦想坚持无疑。在霍希31岁时,他毅然辞去了工作,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在莱茵河畔建立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奥古斯特?霍希公司,这一年是1899年,也是奥迪元年。 1902年,霍希把公司迁移到了德国的萨克森,很快霍希就用自己的产品和发明证明了他的天赋,树立了霍希作为汽车品牌的知名度。1909年6月,一次发动机试验失败,导致了霍希和霍希公司其他投资者激烈的争吵,生 性桀骜的霍希离开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不到一个月,另外一家奥古斯 特?霍希公司居然在原来汽车公司的对面开张了,这当然是霍希本人另起炉灶。这两家同名公司很快对簿公堂,互告对方侵权。最后霍希本人败诉, 将新公司的名字更改为“奥迪”。 奥迪名字的由来 奥迪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公司在侵权官司中败诉,不得已 霍希必须为自己的公司起一个新名字。于是新公司的名称成了令人挠头的问题。懊恼之极的霍希急忙到他的铁杆追随者菲肯彻尔家中与自己的人马开会商量起名。由于霍希公司先下手注册了一大批与霍希相近的名字,他们讨论了半天仍 没有找到能用的名字。这时,一直在角落里写拉丁文作业的菲肯彻尔的小儿子 突然喊道“AUDI,为什么不叫霍希?奥迪呢?”霍希立刻茅塞顿开,因为霍希是 德语中“听”的意思,而拉丁文中的“听”读作“奥迪”。于是这个出自孩童 之口的“奥迪”成为新公司的名字。奥迪用这个更加响亮干脆的名字―“听吧”,在汽车百年历史中回响了一个世纪。 奥迪的标志是奥迪起源最直接准确的表示。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 环徽标(如下图),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霍希和漫游者合并为汽车联盟公司。四个半径相等的紧扣圆环,象征着公司成员平等、互利、协作的密切关系和奋

奥迪案例分析报告

汽车市场营销作业 作业题目:奥迪汽车营销案例分析 姓名:罗峰1035101032 班级:汽营10111 2011年 4月 28日

奥迪汽车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奥迪汽车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豪华车,在我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都取得了辉煌的销售成绩和较高评价的公关形象,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的豪华车市场竞争是日趋激烈,而奥迪还是保住了自己稳定的销售成绩,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面对宝马、奔驰、VOLVO等豪华车的冲击,同时还有新起之秀的其他豪华车,奥迪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它的A4、A6乃至A8都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本篇报告就是重点写的奥迪。 关键词:奥迪中国、消费者行为、SWOT、市场环境、竞争对手; 正文: 一. 奥迪简介 奥迪中国是大众集团奥迪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建立于1988年,负责奥迪品牌进口车在中国的整车及零部件的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自建立以来,奥迪中国成功地在中国销售了10万辆进口奥迪轿车。目前为止,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奥迪公司在亚洲最大的市场。 在国际权威调查机构J.D. Power公布的2006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指数(SSI) 调研报告中,奥迪凭借在交付进程、销售人员、经销商设施、交易过程、交付期以及手续办理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连续第三年摘得销售满意度排名桂冠,荣居31家著名汽车品牌之首,充分显示了奥迪在销售网络和服务水平方面强大实力,也使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以用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得以广为传播。 2007年3月,奥迪A4销量突破5万辆,2007年4月,第10万辆奥迪A6L在长春一汽-大众一厂下线,从而再次证明了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在同步引入全球最新产品、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国产化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绩。 奥迪品牌所代表的独特生活方式也在一系列活动中得到诠释,另外,奥迪不断建立新的平台,如奥迪驾控之旅、北京奥迪品味车苑和上海奥迪媒体中心等,让消费者充分体验到奥迪品牌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目前奥迪在中国市场的经销商网络已覆盖87个城市,拥有124家经销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水平最高的高档豪华品牌轿车服务网络,在所有国际顶级轿车品牌的服务网络中有着突出的优势。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四大四驱系统比较

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四大四驱系统比较 奔驰、宝马、奥迪和大众这几家德国顶尖的汽车制造商在四驱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看家本领。在国内,人们对奥迪的QUA TTRO四驱技术可能早就耳熟能详。奥迪官方也把QUA TTRO 四驱作为奥迪的一个很独特的技术亮点。但同是德国血统的奔驰4MA TIC,大众4MOTION,宝马Xdrive就鲜为人知了。事实上,这些四驱都跟QUATTRO一样,是经过了几代的演变才变得成熟起来的。 『军用吉普』 ● 说在前面:为什么需要四驱技术? 要了解这些复杂的四驱技术特性,以及性能上的优劣,首先还得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四轮驱动的发展史。四轮驱动技术主要分为越野四驱和公路四驱。越野四驱最早时从战争中发展出来的。 二战美军为了加强前线步兵和指挥官作战的机动性,开发了一款轻便的四轮驱动小车吉普威利斯。它采用的是分时四驱的设计结构。在当时几乎还没有全时四驱的设计理念。 之所以不能把动力固定的以刚性的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轮时因为汽车在转弯时,四个车轮所运动的轨迹各不一样,转弯圆弧的半径也都不相同。所以要想把动力刚性的分配给前后车轮就必须让前后车轮保持完全相同的转速,这在直线行驶时并没有什么坏处,相反还能提高轮胎的有效抓地,但在转弯时问题就出来了。

『过弯弧线各轮不同』 由于每个车轮在转弯时所压过的弧线不一样就意味着每个车轮的转速都不能一样。如果刚性的把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分配给前后车轮的话,那么每个车轮的转速都只能完全相同那么在转向时,前后车轮就会发生转向干涉,如果是干燥路面就会产生一个制动力让车不能前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向制动。当然,不光是前后车桥有转速差,从图上看左右车轮也存在转速差。 我们知道在汽车的驱动桥上都装有差速器。差速器的作用就是能够调节左右车轮的转速差来适应不同的转向轨迹。普通的这种差速器由于没有任何差动限制,发动机的动力被差速器自动的分配给受阻力较小一侧的车轮,所以这种叫做开放式差速器。几乎所有两轮驱动的汽车上都装有这种差速器。 那么,如果一台汽车是由四个车轮驱动的,那么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要刚性地按照5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