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绽放思维之花

数学课堂绽放思维之花

作者:丘芹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51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而思维能力的最快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说”“说数学”,可激发、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创造性,使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想说”“会说”“乐说”,让学生把数学说出来,激发、提升学生数学语言思维能力,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让思维之花绽放在数学课堂上。

一、激趣,使学生想说

激趣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会专心致志地聽老师讲课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渴望自己能够把问题解决。可见,无论从古到今,激趣教学是一种永不衰竭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学科领域的教学都离不开激趣教学法。教师的课堂引入一定要生动,要能打动学生的心弦。在数学课中,有效的课堂引入的方法有游戏、故事、歌曲、电影片段、多媒体课件、有效的活动(如变魔术、玩游戏等)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从学生学习心态所具有的好动、好奇、好胜等出发,结合教材本身,利用故事、悬念、情境等手段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做到课的开始设疑,引发兴趣;在新课教学中,时时注意使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在课的中间利用操作、求异、直观演示等手段质疑,增强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教具、学具及教学内容中的简便计算、多种解法和思考题为学生设计很想自己尝试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想学的欲望。

例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请学生拿出六根小棒,请他们摆三角形,看看谁摆得最多。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结果有的摆了一个,有的摆了两个。这时,我说:“大家都很聪明,有的摆了一个,有的摆了两个,老师给你们摆了四个三角形。”然后,我拿出摆好的教具(四面体)让学生看,学生顿时大悟,我接着点拨说:“你们摆的三角形在一个平面内,我摆的三角形不在一个平面内,今天我们就学习立体图形的概念。”这种情境的创设,大大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精彩有效的课堂导入会让课堂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更是让学生插上了思维活跃的翅膀。

二、会说,使学生敢想

会说—课堂教学中的第二步。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较低,识字较少,没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不善于思考问题。如何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的是多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通过“说一说”的活动,在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同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此外,“说一说”的活动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爱说、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某个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因为小学生之间思维方式较接近,说的学生较容易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听的学生对说的那位学生说的话也比较容易理解和进行质疑,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我先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说出谁多、谁少,再从图形上升到文字,让学生用谁比谁多几或少几,说话练习,这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既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教学《东南西北》时,我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东南西北,再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是怎么找到东南西北的,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如何根据一个方面来辨别其他三个方向?让学生观察操场的四周,说说操场的四周都有什么,并让学生把操场四周的建筑物记录下来。最后回到教室,让学生通过记录的内容,让学生讨论发现规律: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这样不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不仅捕捉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还成就了精彩的课堂,更让学生寓学于乐。

三、乐说,使学生愿学

乐说—课堂教学中的第三步。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必须具有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说。

1.教师的表情和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引导学生乐说

讲台就好比如舞台,我们教师就要像主持人那样,首先语言简洁生动而富有逻辑性,以巧妙、机智的语言,时而将繁复、艰涩的问题化为轻松有趣的对话,时而把观众从一个沉重和压抑的境地引导到和谐的、充满谐趣的氛围。同时,能够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明教学内容。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文化感,使语言表达的流程体现出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性,让学生听得舒服,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再次,教师的语言具有生活气息的恬美,具有亲和力,在表述过程中突出其温馨、娴雅、可亲的特色,让学生在一种平和与自由的气氛中体味到平等对话的愉悦。最后,教师的体态语言端庄、自然,表情恬静自然、语言娴雅温馨,这样与学生最为贴近,易于沟通。

2.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要新颖,使之乐说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组织还要进行游戏化、故事化、竞赛化、生活化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好,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模仿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活动,通过各种实物教具,让学生在亲手做一做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同时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必然会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乐趣。例如,我们在学习《认识平面图形》时,我让学生比赛看谁用立体图形变的平面图形又多又漂亮。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不会感到乏味的,同时也掌握了知识。

总之,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创造性,使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想说”“会说”“乐说”,让思维之花绽放在数学课堂上。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全书》编委会.素质教育全书[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2]严育洪.微雕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功夫[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自主学习 思维之花尽情绽放

自主学习思维之花尽情绽放 如果说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放飞梦想的地方,那么课堂就是他们收获快乐、成功的梦工厂。学生渴望成长在自主、高效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多样的课堂形式,会给他们插上 智慧的翅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唯有乐学、好学、会学,他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汲取无尽的营养。我愿倾听着他们思维花开的声音与他们共同成长! 知之、好之方能乐之: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世界充满了太多神奇的色彩,孩子们都有好奇心,探 索的欲望也很强。我要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变得让 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喜爱!抛开枯燥的数学题,我不再只让学生漫游茫茫题海,经常和学生一 起遨游数学知识乐园,玩好玩的数学游戏,听有趣的数学故事,举办数学知识PK大赛……, 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昔日令人讨厌的x、y也变得可爱起来。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数学,有的学生竟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数学真有趣,原来学好数学并不难”。 记得在学习图形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时,一副小小的扑克牌成了同学们的最爱。我首先 让同学们认识扑克牌,很快同学们就掌握了知识点:它们的外形都是矩形的,矩形既是轴对 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矩形对角线的交点。 游戏: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共同完成以下闯关: ⑴、找出扑克牌中所有轴对称的纸牌; ⑵、找出扑克牌中所有中心对称的纸牌; 说出你寻找的方法,要求又对又快,你还可以给别人当裁判。(闯关时,老师可以根据情况,激励同学们踊跃闯关。如果学生独具慧眼,指出别人的错误,要适时表扬、奖励。)通过闯关,学生明白了扑克牌中并没有轴对称的纸牌,是不是中心对称要看中心点的图案。 最后我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小的魔术,我当刘谦,看谁能把我揭穿。(同学们,一个个摩拳 擦掌,都想找到魔术的机关。)我在桌上摆上四张扑克牌,背转身子后,一位同学随意将一 张扑克牌旋转180°,我可以准确指出他动过的那张扑克牌。反复做过几次,同学们都表示惊叹。故作神秘的我让他们找出我选的扑克牌,自己也来玩玩看。不一会儿有的同学就找到了 问题的答案,原来我找的四张扑克牌只有一张是中心对称的图案。有的同学竟然学会了举一 反三,知道这个游戏还可以四张都选不是中心对称的图案。小小纸牌不简单,让孩子在玩中 学到知识,想要忘掉都难! 这真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啊,我欣喜着同学们的表现! 自主探究、在讨论、辩论中收获成功体验: 如果说兴趣为孩子们开启了探索数学的大门,那么成功体验则是一张保证他们勇往直前的风帆。孩子们的兴趣总是不能持久,“三分钟的热血”在他们身上表现的非常自然。如何让他们 对数学的兴趣变得持久,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难点。 实践中我大胆尝试小组合作,动态分组很好的弥补了学生自身的不足,学习时同学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都能收获成功体验,课堂变得越来越和谐、自然。工作中我不断寻求方法, 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让他们得以自由、积极、主 动地发展。讨论课上同学们或“环形围坐”或“马蹄型围坐”畅所欲言。不拘一格的课堂形式不 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参与到讨论中来,而且很好的激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的采用促进了辩论和竞赛的出现,我们的课堂变得灵动起来。看,调动起来的 学生他们的能量可真不一般。例如:在解决“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相等的四部分?”的

思维之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思维之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作者:廖美素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8期 【摘要】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开拓学生思维空间的策略,在“对话”中绽放思维之花;在“竞争”中绽放思维之花;在“操作”中绽放思维之花;在“抽象”中绽放思维之花;在“等待”中绽放思维之花,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氛围、条件,拓展学生思维和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绽放思维之花。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思维;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是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让数学课堂绽放思维之花,将数学思维贯穿于整个数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用数学思维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思考有条理、说理有依据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落到实处。 一、在“对话”中绽放思维之花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可以通过言语发展的水平来反映出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对话”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的课堂中,不仅需要有知识的传递、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要有思维的“对话”。教师提出问题的“对话”是基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反馈中随机进行的,要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脉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要经历思考与分析,产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的热情,经过独立的思考,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思维的“对话”可以是师生之间产生的,也可以在生生之間合作学习中产生。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进行了“小组学习”,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问意识、对话意识。笔者把学生分为每4人一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起到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的作用。此外,笔者在课堂上构建互动空间,使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讨论、对话。小组中有明确分工,如职位有组长、纪录员等,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争论,使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力量。小组汇报、交流时,小组要派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各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在组内、组间交流的讨论对话中学到知识,运用知识,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思维之花在“对话”得到绽放。 二、在“竞争”中绽放思维之花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内部动力推动他们去学习。这种动力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时,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让思维之花绽放课堂

让思维之花绽放课堂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其他能力的基础.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尚处于开发阶段,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与学生思维活动关系密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活动,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抽象、比较、推理、判断、概括、综合等各项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平 一、重视预习环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预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大都非常好,但是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预习环节,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进行开放式预习,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在这种开放式的预习中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预习《负数》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 米,最低的盆地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155 米,通过学生对这两个数值表示方法进行讨论,比海平面高8844.43 米就应该记为+8844.43,而比海平面低155 米就要记为-155,采用讨论方式的预习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科学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分析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就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地设计数学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寻求解题规律,发展思维能力.如《比例》的课后练习题中,设计了一道如下的题目:工厂制作一种零件,现在每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革新前的8 分钟减少到 3 分钟,原来制造60个的时间现在能生产多少个(用比例方法解答)?由于学生对正反比例都已学完,在学生分析题目,搞清此题的比例关系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后,设原来制造60 个的时间现在能生产x个,得出了正确的比例关系,3 : 8=60 : x,解得结果.这样通过数学练习的解决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加强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 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概念教学大 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分

让数学“思维之花”在“实践”中绽放

让数学“思维之花”在“实践”中绽放 一、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它可以帮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比如我们在购物时, 如何计算出打折后的价格,如何计算出每个月该还多少房贷等等。这些问题都能很好地应 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例如百分数、比例、等比数列和贷款计算等等。我们可以在实际 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 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在游戏中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游戏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辅助工具。通过玩游戏,我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学习数学,同时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常见的数学游戏包括数独、填字游戏、数学趣味游戏等等。这些游戏涉及到的数学知识非常广泛,比如集合、排列组合、几何、概率等等。通过享受游戏的过程,我们能够更加自然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在操作 和思考中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在实验中探索数学奥秘 数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科学。数学实验是一种非常好 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加深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数学实验可以涉及到多个 领域,比如几何、统计、代数、数论等等。常见的数学实验包括测量、图形绘制、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等。通过数学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抽象数学理论的理解,发现数学奥秘,并且更加自然地掌握数学。 四、在数学竞赛中拓展数学思维 数学竞赛是一种非常好的拓展数学思维的方式。数学竞赛所涉及到的题目往往比较难,需要考生具有很强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参加数学竞赛能够让我们接触到一些高深的数 学问题,并且学习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同时,数学竞赛能够让我们在思维上有所拓展,开 阔我们的视野,在思考中加深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和热爱。 总之,让数学“思维之花”在“实践”中绽放就需要我们找到切入点,注重实际应用、游戏娱乐、数学实验和竞赛等方面。这些方法能够让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理论和实际生活联 系起来,让数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不仅可以 让我们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更能够增强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让数学真正成为我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学课堂绽放思维之花

数学课堂绽放思维之花 作者:丘芹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51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而思维能力的最快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说”“说数学”,可激发、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创造性,使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想说”“会说”“乐说”,让学生把数学说出来,激发、提升学生数学语言思维能力,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上的主人,让思维之花绽放在数学课堂上。 一、激趣,使学生想说 激趣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会专心致志地聽老师讲课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渴望自己能够把问题解决。可见,无论从古到今,激趣教学是一种永不衰竭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任何学科领域的教学都离不开激趣教学法。教师的课堂引入一定要生动,要能打动学生的心弦。在数学课中,有效的课堂引入的方法有游戏、故事、歌曲、电影片段、多媒体课件、有效的活动(如变魔术、玩游戏等)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从学生学习心态所具有的好动、好奇、好胜等出发,结合教材本身,利用故事、悬念、情境等手段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做到课的开始设疑,引发兴趣;在新课教学中,时时注意使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在课的中间利用操作、求异、直观演示等手段质疑,增强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教具、学具及教学内容中的简便计算、多种解法和思考题为学生设计很想自己尝试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想学的欲望。 例如,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请学生拿出六根小棒,请他们摆三角形,看看谁摆得最多。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结果有的摆了一个,有的摆了两个。这时,我说:“大家都很聪明,有的摆了一个,有的摆了两个,老师给你们摆了四个三角形。”然后,我拿出摆好的教具(四面体)让学生看,学生顿时大悟,我接着点拨说:“你们摆的三角形在一个平面内,我摆的三角形不在一个平面内,今天我们就学习立体图形的概念。”这种情境的创设,大大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精彩有效的课堂导入会让课堂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更是让学生插上了思维活跃的翅膀。 二、会说,使学生敢想

让数学思想方法之花在课堂悄然绽放

让数学思想方法之花在课堂悄然绽放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根据数学理论与内容采取的一定的途径、程序、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将“双基”扩展为“四基”充分彰显了数学思想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地位。可见比知识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重要的是思想,比思想更重要的是思维品质。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致力于追求数学思想的价值引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思地加以渗透和运用,启迪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促使学习形成牢固,完善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运用,并逐步内化数学思维品质。 如何将数学思想融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不生搬硬套,强加给学生?应该渗透到什么程度?如何处理好数学知识教学和数学思想渗透之间的关系呢? 一、研读数学教材,明确数学思想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研读教材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一环节,教师课前要从数学思想角度分析研究数学内容,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写在教材上的数学知识是显性知识,教材编写的数学思想是隐性知识。数学知识是有限的,而方法是无限的。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老师钻

研教材就要看到教材背后的内容,这就是教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应研读教材揣摩教材编写的内涵,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首先从整体把握教材,认清教材特点,梳理教材脉络,理清教材思路,从整体上构建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立体框架。其次,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合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然后弄清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将教材编排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找准新知识的特点,老师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方能有的放矢。 二、巧谈教学活动,经历、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蕴涵在数学知识之中,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正是数学思想外显的过程。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在发现探究,因为这种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基于上述认识,教师应该设计高效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概括等活动,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所体验和感悟。 例如我在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活动“仔细观察,为什么图形不同,分法不同,涂色部分形状也不同,都能用2 1 表示呢? 21 21 21 21 21 21

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绽放

让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绽放 ——浅谈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艺术 宿松县汇口初级中学张旺贵 我们知道数学学困生的思维品质不足主要表现有:综合能力差,思维过程中的广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思维深度不够;思维变通性差,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制约。数学老师根据学困生这一思维特征,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思维品质呢? 正因为学困生思维能力差,反应慢,那么在教学中,宁可把教学进度放慢点,也应该留给学困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这样,不仅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而且还能够让学困生思维碰撞更充分,创造课堂教学别样的精彩,从而更好地让学困生学而不困。 一、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留给学困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学困生反应迟钝,未探究出结果,有的教师为了抢时间,将这个环节安排得比较紧促,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流于形式。其实,这个环节正是需要教师留给学困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的好时机,以保证学困生发现问题的时间,让学困生有更好的、更惊人的发现。 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就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动力。 例如,沪科版中勾股定理的探究,我让学生先画出图形,然后再观察思考,并计算三个正方形面积S1、S2、和S3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困生操作慢,计算也慢,这个环节給予足够的时间,让学困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交流讨论中发现,有S1+S2=S3,教师

“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给学困生创造分析、判断、联想、发现的思维空间。学困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实践活动,由具体到抽象,形成了关于勾股定理的猜想。 在实现证明勾股定理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自己拼一拼,拼成边长为a-b的正方形,怎么计算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证明,要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学困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形成证明思路和方法,培养了学困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教师提问时要留给学困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在课堂提问中,浅显的问题引不起学困生的兴趣,随声附和的回答也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但某些较浅的、超出学困生能力的问题又会使学困生不知所云,导致课堂冷场,难以一时形成思维的力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是必须符合学困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必要时,在问题的难点处要留给学困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我在讲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有(1)X2-4X-1=0,(2)X2-1.5X-0.5=0两小题解法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请你归纳出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配哪一项,这一项怎样确定?这些问题对于学困生来说,回答可能有点难,面对那些疑惑的眼睛,我没有立即抛出答案,把结论硬塞给他们,而是给了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等了数分钟后,一位学困生举手站起来说:“步骤是(1)化二次项系数为1;(2)移项;

让小学数学教学绽放“思想”之花

让小学数学教学绽放“思想”之花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深邃的学科,它关乎逻辑、推理和思维的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 数学教学既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过程。为了让小学数学教学 绽放“思想”之花,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为目标,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公式和 算法,而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尝试不同 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 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思考中得到成长。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立 解决问题的目标,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教师还 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评价解题过程,从中提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数学是一门需要合作和交流的学科,通过与同学 们一起讨论和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 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题,引导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 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 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自主学习的场景和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策略。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 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为了让小学数学教学绽放“思想”之花,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 决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位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全面,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思维之花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绽放

让思维之花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绽放 作者:王鑫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才能使学生在抽象的初中数学学习中抽丝剥茧,才能在烦琐的数学计算中发现规律,才能在浩如烟海的题海中归纳总结。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思维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敏感的时期,因此,这段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先天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习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动手操作,培养思维敏捷性。 一、创设情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学习不像是语文知识那样具有浪漫的想象力,也不像政治课那样具有丰富的生活故事,数学是一门集抽象的理论公式、严谨的逻辑推理、精准的推理计算于一体的学科。这样的学科特点常常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故事、生活等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面对此情此景,激起学习的兴趣,激活思维,进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轴对称》-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脸谱、五角星、飞机、汽车等图画,色彩鲜艳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图文并茂的畫面全方位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于是,一个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依此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我发现这些图形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一个学生说道。 “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有的图形是上下两边能够完全重合。例如数字3。”另一个学生立马补充道。 “我发现有些图形只能沿着一条直线对称,有的可以沿着很多条直线对称。”又有一名学生提出自己的发现。 就这样,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个性得到张扬、智慧得到启迪、思维被充分激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思维之花绽放

让思维之花绽放 一、背景 数学课堂上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主线,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发展学生数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规律展开,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实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思考,使之经历真实的探索过程,从问题的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增强思维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合适的思维空间里,通过自己的体悟,整合加工外部信息,将思维拓展到更深的学习领域中,并逐步向“理性认识”过渡. 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活动往往并不会按照教师的预设路线展开,甚至完全不同,这时,教师就需在预设与生成中作出抉择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对知识的自然、主动的探究. 下面以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1章第3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条件,进一步发展说理和简单推理的能力;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体验分类、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 活动预案:猜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一做三角形模型,测量、验证,归纳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条件. 二、案例描述 片断一:直觉的火花,引领探究的方向.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具备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现在要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ABC全等,该怎么画呢?试试看. 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从三角形的构成元素,即边、角的数量组合上开始思考,进而再深入到边、角位置组合上的讨论,逐步展开数学活动. 生1:可以用平移. 众生:也是这么想的. 回答出乎意料,但下面很多学生表示认同. 这时若生硬地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教师预设的轨道上来,而又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既然大多数学生对用平移的方法解决问题很感兴趣,不妨让其充分展示一下. 生1:如图1,沿AC方向平移,画出DE与AB平行且相等,再画出DF等于AC.

数学课堂,让思维之花静静绽放

数学课堂,让思维之花静静绽放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小学阶段是培养人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需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适时地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有方向。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向明显特点是单向直进,即顺着一个方向前进,对周围的其他因素“视而不见”。而皮亚杰认为思维水平的区分标志是“守恒”和“可逆性”。这里在所谓“守恒”就是当一个运算发生变化时,仍有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这不变的恒量称为守恒。而“可逆性”是指一种运算能用逆运算作补偿。学生要能进行“运算”,这个运算应当是具有可逆性的内化了的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定向集中思维,又要注重多向发散思维。前者是利用已有的信息积累和记忆模式,集中向一个目标进行分析推理,全力找到唯一的合理的答案。后者是重组眼前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解答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朝不同方向进行思索,探求多种答案。在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向性,要利用一切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思维方法。 2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给材料。 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本身的性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和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具体形象的成分逐渐减少,抽象成分不断增加。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理性材料日益积累,构成思维的素材,成为构建相应的数学认识模式的知识基础。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人才。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学生形成数的概念,构建四则运算系列的模式,掌握几何形体知识的结构大都需要丰富的材料。总的是遵循具体形象──形象抽象—逻辑抽象的规律,并带有某种创造性的萌芽。 3 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有系统。 散乱无序的思维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所谓智力的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要使数学知识在考虑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相互作用下,能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整合成一个纵向不断分化,横向综合贯通,联系密切的知识网络,使数、形、式各部分知识纵横联系,相互促进,广中求深。实践证明,知识联系越紧密,智力背景就愈广阔,迁移能力也就越强,创造性思维就越有可能。一个多方向、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储存、检索和应用愈有利。但由于小学身心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知识一下子整体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

让直觉思维之花绽放在初中数学课堂

让直觉思维之花绽放在初中数学课堂 摘要:初中数学老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 而帮助学生逐步建成对数学的直觉,形成敏锐的数学眼光。直觉思维能力是将所 学知识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思考所形成的一种感性认知。在数学的学习 过程中,直觉思维能力是进行数学问题分析的重要能力。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初中 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直觉思维作用方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我们 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 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直觉思维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取得成功的必要的信心,从而丧失 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过多地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 在谈论直觉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之前,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直觉思 维能力。直觉思维就是在没有逐步分析问题,只根据内部感知,猜测答案并迅速 做出判断,或者对那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突然“灵感”和“顿悟”找出解决问题的 办法。在对直觉思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现在谈论直觉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 的作用。直觉思维最大的优点也就是其最大的缺陷,它是不遵循任何逻辑突发的 闪烁在人脑中的能力。如果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 一种具有直觉思维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可以感觉到以前所谓数学学习的枯 燥不复存在。 二、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方略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培养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前提。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直觉活动,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处理复杂事物的感 知活动,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理解性。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学生“见微知著”,“一 眼看穿”问题的实质。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数学问题本身的结构特征、数式特征、数形结合特征、关系特征、图形特征等,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将要 解决的问题化归到已有的知识技能体系中去,努力突破思维定势,充分运用直觉 思维,及时敏锐地做出决策,解决问题。观察本身就是一种解题方法。对某些数 学问题,通过观察题设和题干的结构、图形的变化规律、题目所给出的数据关系 等显信息,以及问题所联系的背景知识和隐含条件等信息,有利于洞察数量关系 和结构关系,进行跳跃性思维,缩简某些推理环节,增强直觉意识,提高学生的 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2.让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当对一个数学问题有着整体性的了 解就是直觉产生的原因,而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很多美学性的东西,不管是公式、图形还是一些定理,当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的时候,就能发现这些内容中体现 出很多美学来。例如在这边有一个公式(a+b)·c=ac+bc。这是一个乘法结合律的公式,当用一种观察美的眼光去看,就能发现这个公式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美的感受。当学生产生这种感受的时候,就能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在数学思维上更加 活跃。再如当遇到一些数学图形的时候,首先进行观察,这个图形虽然看着有点 别扭,但当对它添完辅助线的时候,整体看上去就觉得是一个对称图形,看着是 一种美的享受。这样就对数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有利于直觉思维的运用。

渗透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绽放思维之花

渗透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绽放思维之花 摘要: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 总结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在实施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进而达到增强解决问题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是近来年国 际上数学教育的研究热点,也是国内外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课程标准明确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以“问题情境”为前提的解决问题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问题情境有两种:一种是明确的问题情境,问题是给定的,条件是明 了的,答案是确定的。学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已知的,所以这种问题情境是封闭的,过去的应用题大都是这类题型。另一种是需要学生 发现和选择信息的问题情境。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出来,或者问题已给出, 但是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需要学生去创设或补充,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学生去探索,所以这种问题情境是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其教育价值和意义是重大的。 二、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新课标中明确提到:“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应放弃数量关系。 所以,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教学应当进一步传承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 注重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适当地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表、简化分 析或综合法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只有学生经历 过对数学问题的收集与处理,尝试对问题进行解答与验证,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解 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量分析,寻求策略 首先,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 体参与的目的。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其次,交流算法,归纳整理。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在学生完成后,适时组织交流,特别注意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交流,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 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使学 生获得欣赏自己和小伙伴的愉悦心理体验,并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 理解。再次,确定算法,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步 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列式算出结果。最后,自我评价,检验 成果。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

激活数学课堂,绽放智慧之花-2019年精选文档

激活数学课堂,绽放智慧之花 当今社会的知识信息和竞争压力激增,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二期课改、减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工作已逐渐开展,因此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并引发数学课堂教学的巨大变革。这些应该引起我们一线教师足够重视,大胆尝试、积极实践,做到与时俱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单纯从听觉获得的信息,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获得的知识一般记住65%。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良好的交流互动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有效学习;超文本结构信息容量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逼真的音响的综合运用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探索过程多样化、无限问题有限化,等。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效果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与传统教法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一、充分让图形说话,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 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多媒体正是由于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性的交互性和可控性,而能够充分地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探究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时(八年级北师版): (1)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种动态的相似三角形后提 问:“谁能说出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一旦相似就具有什么性质?”在学生回答出相似三角形定义,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教师:“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教师提出需要通过在“几何画板”上进行实验研究,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在计算机上动手实验。 (3)要求学生作△ABC与△DEF,学生按实验要求测算∠A与∠D的度数、用鼠标调整角使这两个角相等并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后又测算出两个角的度数并调整角使之相等。 (4)在学生印证两个三角形相似后,他们又按实验步骤的要求测算各边的长并验证对应边是否成比例。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进行实验、观察,之后学生们进行交流。此时再要求学生用当堂得到的结果画两个相似三角形,有的学生思考: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当堂有好几位同学画出了不同位置的相似三角形,真正实现了创造性学习。

2021年《八中 吕金莉 绽放思维之花》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绽放思维之花 ——浅谈对学科思维导图的一点认识 乌兰浩特市第八中学吕金莉 【关键词】 教育教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效率 【摘要】 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着,已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使教师能够更有效率的备课、授课,使教学过程更有趣、更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图形、符号、关键词等要素的组合运用,将各知识点的层级关系进行梳理,并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通过教师的发掘和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通过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目的。 2021年9月我有幸聆听了刘灈源教授关于学科思维导图的讲座,初次接触学科思维导图,对学科思维导图有了浅显的了解。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我将学科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经过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 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曾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任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的教授首先提出的,它是广泛应用于“教学体系”中的教学思维工具。学科思维导图指以图示(以层级结构为主)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结构化表征(解

构、建构、重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科思维的本质及规律性,最终实现学科思维的内化,促进学习者心智结构的发展。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应用于初中生物学教学中。 一、学科思维导图的优势 1、学科思维导图的制作非常灵活,没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其关键点在于能够体现制作者自己的思考特点和制作目标,并发展其思考能力和提高其思考水平通过运用“学科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考能力。 2、学科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 3、学科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考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具体地讲,就是说相对于同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来说,由于制作者的知识结构、思考习惯、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非常不同,因此,思维导图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充分体现个体思考的多样性。 4、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甚至是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 5、只要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水平,挖掘出自己的思考潜力 二、学科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