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教案A--蓝鸿文版

《新闻采访学》教案A--蓝鸿文版
《新闻采访学》教案A--蓝鸿文版

《新闻采访学》

教案A

绪论P2

第一章记者的历史P 2

第二章记者的类型P 2

第三章记者的职责P 3

第四章记者的修养P 4

第五章记者的道德P 5

第六章采访性质P 6

第七章采访意识P 7

第八章采访原则P 8

第九章采访路线P 9

第十章采访作风P 9

第十一章采访方式P 10

第十二章采访方法P 12

第十三章采访重点P 13

第十四章新闻线索P 14

第十五章新闻策划P 15

第十六章采前准备P 16

第十七章访问规程P 16

第十八章开座谈会P 18

第十九章善于观察P 18

第二十章追踪采访P 19

第二十一章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采访P 19

第二十二章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P 20

第二十三章旅行采访与旅途通讯P 21

第二十四章隐性采访P 21

第二十五章积累资料P 22

绪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对象

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记者采访规律

第二节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历史

第三节新闻采访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记者的历史

第一节职业记者的起源和记者称谓的演变

一、记者的起源

唐代中叶在中央政府供职的官员和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的邸吏。

二、记者称谓的演变

“访员”

第二节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

15世纪的威尼斯,开始出现带资本主义性质的手抄小报。

第三节马克思和恩格斯——无产阶级第一批记者的杰出代表

马克思1844年创办《德法年鉴》

第四节我党记者队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1922年9月13日创刊的党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主编蔡和森;

1925年6月,党创办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问世,主编瞿秋白;

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

第二章记者的类型

第一节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

一、专业记者

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专业记者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专。

专业记者,一般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是编采合一的记者,后一种人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二、机动记者

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派遣与指挥。

第二节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

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特约记者的编制则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第三节地方记者

一、地方记者和记者站的源流

一条线索是从近代报刊发展“访事”、“访员”开始;

另一条线索是,先发展地方通讯员,再派记者常驻某一地方。

二、记者站记者编制类型

1.记者编制属报社;

2.记者编制归地方;

3.双轨制。

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建站,纵向建站与横向建站

记者站历来都是自上而下建的,对这种形式,可以称作纵向建站。

两种新形式:

一是一些外埠新闻单位,打破惯例,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在北京市设立记者站;

二是横向建记者站。

第四节驻外记者

中国驻外记者的历史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末,在国外延聘记者(访事、访员);

第二阶段:民国时期,从国内派驻外记者;

第三阶段:新中国时期,驻外记者大发展。

第三章记者的职责

第一节采写新闻报道

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

一、采写新闻报道责任重大,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二、记者要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1.要重视采写新闻

2.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

3.要会打大仗、硬仗。

4.要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地开拓创新

5.要在思想作风、职业道德、采访写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三、要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

1.服从编辑部调遣

2.从实际出发

3.发挥主动性

4.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

5.要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请示

6.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第二节反映情况

这里说的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

一、要及时反映情况;

二、要如实反映情况;

三、要贯彻全面反映情况的方针;

四、对工作中一些带试验性的做法,因为尚不成熟,记者可先写成“内参”,供领导机关参考。不少这样的“内参”,后来成为公开见报的重要稿件;

五、记者经过调查研究,对某些问题形成一些新的看法,为慎重起见,也可以先作为“内参”稿,送领导机关参阅;

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反映对象的变化;

七、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记者反映情况。

第三节做群众工作

记者做群众工作,一般只限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或报道组、作者积极分子)的工作。

一、做群众工作要有长计划,短安排;

二、要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

三、要经常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包括特约记者);

四、把编辑部每个时期的宣传意图、报道要点,告诉给自己经常联系的骨干通讯员,以便他们及时掌握,进行报道;

五、组稿;

六、和通讯员合作写稿;

七、征求通讯员和广大读者对宣传报道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反映给编辑部,以利宣传报道工作的改进;

八、给通讯员讲课;

九、关于读者来信、来访问题;

十、为搞好报纸发行,开展群众工作。

第四章记者的修养

第一节政治修养

一、政治立场;

二、政治方向;

三、政治观点;

四、政治纪律;

五、政治鉴别力;

六、政治敏感性;

七、政治远见。

第二节理论修养

记者的理论修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马克思主义水平。

要提高理论修养的原因——

第一,历史的经验教训;

第二,宣传中常常出现片面性的问题,和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方法片面有关;

第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等等,都需要在理论上给以说明;

第四,读者的思想水平越来越高,识别能力越来越强。

如何提高理论修养——

第一,要克服轻视理论的思想,有计划地读些马列著作;

第二,要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

第三,要努力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要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

第三节知识修养

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看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

“博”的五个层次(方面)——

第一层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层次:文学知识;

第三层次:自然科学知识;

第四层次:新闻业务知识;

第五层次:外语知识。

第四节专业修养

一、要学好新闻学

要学好无产阶级新闻学,掌握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了解中外新闻事业史,具备关于采访、写作、编辑等新闻业务的系统知识。

二、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独立作战能力主要包括采访能力和写作能力;写作上的一专多能,主要是指写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等)要专,同时也能写评论,写报告文学,写散文等。

第五章记者的道德

第一节新闻职业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简要回顾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于1908年提出的《记者信条》;

1991年1月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

第二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准则》的第一条,也是《准则》最根本的一条,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如何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落在实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在采访和日常生活中,心中要装着群众。

第三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的真实性,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第四节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

“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

1.广告式新闻;

2.拉广告,用新闻作交换;

3.“三包”(吃、住、行);

4.“红包”;

5.“重奖记者”;

6.出卖版面。

第五节道德与法律边缘问题

1.诽谤;

2.揭人隐私;

3.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六节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首先,由于记者能较多地接触党和国家的秘密,就容易成为外国情报机关收买的对象。记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情况,提高警惕,增强保密观念,遵守保密纪律;

其次,不能放松世界观改造,要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长城。

第六章采访性质

第一节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记者的调查研究与其他行业的调查研究的异同

(一)共同点

第一,从指导思想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第二,从目的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二、记者的调查研究的特点

首先,记者是为传播新闻信息,搞好新闻宣传报道去进行调查研究的;

其次,由于新闻宣传的特殊要求,必然赋予记者在进行调查研究时具有种种特点

1.新闻性;

2.政策性;

3.全局性;

4.广泛性;

5.时效性;

6.连续性;

7.公开性。

第二节采访决定写作

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作用,用一句话来表述,即:采访决定写作。

第七章采访意识

第一节信息意识

一、“信息”一词的渊源和涵义

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申农首先在通信领域把“信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提出来。

申农:“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接受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二、树立信息意识涉及新闻采访报道的几个理论性问题

1.新闻和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2.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

3.开发与传播信息资源的关系。

三、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

1.广辟新闻信息源;

2.增大新闻信息量;

3.传播正确的信息;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

5.让信息增殖;

6.快速传递信息;

7.重视信息反馈;

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第二节受众意识

一、记者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归根到底要解决为受众服务和服务得更好的问题受众意识的核心问题,是为受众服务。

记者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归根到底,要解决为受众服务和服务得更好的问题。

二、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几个基本点

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

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

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

4.报道要引导读者;

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第三节监督意识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由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三、要知难而进,迎着矛盾上;

四、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揭露和解决矛盾;

五、要掌握批评报道艺术。

第四节未来意识

一、树立未来意识,重点要落实在搞好预测性报道上,给受众展示一个未来世界;

二、预测性新闻的种类。

三、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1.重根据;

2.重比较;

3.重辩证。

第五节竞争意识

一、竞争的目的与态势

树立和强化竞争意识,首先要明确新闻竞争的目的,认识当前新闻竞争的态势。

二、记者竞争的舞台

记者竞争的舞台,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

有形舞台,是指国内外记者云集的舞台;无形舞台指的是在采访时,只有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在场,不存在竞争对手。

三、竞争的方面

独家新闻,指独家发布的新闻,人无我有的新闻;或者说,大家都应该采访到的新闻,而别人没有察觉,没有采访到,唯独你察觉到了,又采访到了。

四、竞争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二,形成合力。

第八章采访原则

第一节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

一、党报记者多年形成的传统

在采访工作中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是党报记者多年形成的传统。

二、为什么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要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

记者去各地采访,在工作中要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是由我们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工作需要决定的。

三、地方记者要接受双重领导

地方记者站或地方记者要在当地党委领导或指导下进行工作,同时地方记者还要接受编辑部的领导。

第二节地方记者怎样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

一、关键是主动

把自己看作当地一分子,深入当地生活,不把自己置于“客人”地位。

二、争取地方党委或政府领导的途径

1.争取党委同意,列席党委或政府的有关会议;

2.经党委同意,阅读有关文件、电报,听传达报告;

3.报道计划送当地党委或政府征求意见;

4.跟党政负责同志去基层搞调查研究;

5.重要报道和“内参”稿,送党委或政府领导审阅;

6.力所能及地承担当地党委或政府交给的任务;

7.地方记者还要起新闻单位与地方党政之间的桥梁作用;

8.接受报社委托,争取地方党委或政府支持,筹备记者会。

三、地方记者要正确处理同地方党委关系中容易出现的矛盾

一是多写与少写的矛盾;

二是登与不登的矛盾;

三是好与不好的矛盾;

四是批评方面的矛盾。

第九章采访路线

第一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采访工作的优良传统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采访工作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对形成这个传统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节怎样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

一、要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

二、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第三节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好采访领导机关和深入基层的关系;

二、要正确处理好形体深入和思想深入的关系;

三、要正确处理好报道实际工作和关心实际工作的关系。

第十章采访作风

第一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首先,记者走到哪里,应该主动去接近哪里的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不自恃特殊;

其次,记者联系群众,要讲究方法,有一套接触群众的本领;

第三,联系群众,还要广交朋友。

第二节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

一、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要带主观框框调查。二、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下述几种情况,尤其需要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一是重大的典型报道,包括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大案要案等的报道;

二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分歧意见的问题,或疑难的问题;

三是弄虚作假,对付上级检查团检查。

第三节战斗敏捷的作风

采访,既要扎实,搞好调查研究,又要敏捷,讲究工作效率。

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以往人们一提到快,往往容易联想到西方记者如何抢时间、争速度,很少注意到快也是无产阶级办报的一个传统;

其次,具备战斗敏捷的作风,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强化竞争意识、树立时间观念;

二、分别不同新闻类别,在采访时采取不同对策;

三、晚报记者打“时间差”;

四、发稿快的有效办法

1.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

2.多写短新闻

3.分段发稿;

4.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

第四节不畏艰险的作风

不畏艰险的作风,是指在采访中为了职业的需要,不怕艰苦,不怕危险。

“记者工作是世界上最艰苦的劳动之一”。其所以艰苦,是因为记者所从事的新闻工作决定了他的任务总是一个接一个,长年累月得不到很好休息;

不仅如此,记者职业还是一种危险的职业。所谓危险,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政治上要担风险,二是有些任务有一定危险,要求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访。

第十一章采访方式

第一节直面采访

一、直面采访的定义

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是,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

二、直面采访的原则

(一)平等;

(二)因人而异;

(三)主动权。

第二节视觉采访

一、认识和发挥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

1

2

3

4

5

6

二、视觉采访与视觉新闻

“所谓视角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第三节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一、书面采访的起源

书面采访大约在民国初年已露端倪。

二、在哪些情况下可用书面采访

1.在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亲自接受记者面访的情况下;

2.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分身前往,但又必须采访;

3.记者在无法接近采访对象的情况下,书面采访往往成为传递信息、达到采访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

4.记者在无法接近采访对象的情况下,书面采访往往成为传递信息、达到采访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

5.书面采访是进行补充采访的一种方式。

三、书面采访的具体操作

第一,要说明采访意图,讲清为什么非要进行这次书面采访不可,表示出恳切之意,以引起对方重视;

第二,要设计好问题;

第三,要给对方答复一个限期,并给对方的答复以反馈。

第四节体验式采访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

一、弘扬优良传统

提倡体验式采访,也是为了弘扬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二、怎样搞好体验式采访

1

2,学劳动本领,学他们的好思想、好风格;

3更好的报道;也不是只体验不采访,要把体验和采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验中采访,在采访中进一步体验;

4,要视需要而定;

5。

第五节电话采访

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叫电话采访。

一、电话采访的由来

187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1922)发明了电话。贝尔发明电话后,美国新闻业是最早享用这一现代科技文明成果的行业之一。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还特别注意到运用电话抢时间。

二、在哪些情况下宜用电话采访

1

2

3

4

5

6

7,澄清事实。

三、电话采访的具体方法

1

2;

3采访意图,争取对方和你合作;

4

5要完整地记下对方的谈话,还要尽可能记下对方谈话的语气,甚至感情色彩;

6

第六节因特网上采访

一、因特网的由来和传播信息的优势

首先,它的信息交流手段丰富;

其次,它的信息资源包罗万象;

第三,在网络空间之中,信息资源和传播者的身份是相当不确定和多元化的;

第四,信息组合方式不局限于一种信息符号,可以以“多媒体”的方式加以立体表现;

第五,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形式,同任何人的信息交流;

第六,相对于传统传媒的集中传播,它是经由分散传播到达为个人服务的个人化彼岸;

第七,它使大众传播从传统的线性交流走向交互性交流。

二、怎样在因特网上采访

1

2

3

4

5

第十二章采访方法

第一节上下结合

无论是先自上而下进行采访,还是先自下而上进行采访,一般都要辅之以另一面:自上而下时,要有自下而上这一面;自下而上时,又要有自上而下这一面。上下的范围多大,要视采访对象的情况而定。只有把自上而下的采访和自下而上的采访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情况,弄清一个事物的本来面目,避免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

第二节点面结合

一、对点面结合的两种理解

点上的采访,是指记者深入一点的采访活动,也即考察一个典型的活动;

面上的采访,是和点上的采访相对而言的,是指了解面上的情况。这是综合报道的需要。

二、蹲点调查与建立采访基点

解剖“麻雀”

如何建立采访基点:

1

2

3

4

第三节交叉采访与跨行业采访

一、交叉采访

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

二、跨行业采访

一种情况是,记者的采访任务涉及到另一行业,需要跨行业采访;

另一种情况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非本行业的重要新闻,只要时间允许就应该跨行业采访。

第四节易地采访

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

易地采访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地采访一般以专题采访为宜;

2.记者初到一个地方,情况不熟,更应谦虚谨慎,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了把握再写;

3.对当地记者要尊重,平等相待,不以特派记者自居;

4.不与当地记者抢新闻;

5.利用易地采访机会,学习外地记者的长处。

第五节抽样调查

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以达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认识的目的。

主要形式——

一是对媒介受众情况的调查;

二是调查结果被引用于传统的报道形式中,以加强说服力;

三是以“精确新闻”形式出现的抽样调查报告。

实施过程——

1.确定调查主题,分析其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2.确定调查计划和实施方案;

3.界定调查总体,抽取样本,拟问卷;

4.实施调查;

5.资料汇总分析和撰写报告。

第十三章采访重点

第一节抓新动向

首先,要关注政治新动向;

其次,要关注经济新动向;

第三,要关注社会思想新动向;

第四,要关注国际新动向。

第二节抓新事物

新事物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它是指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那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能给人们指明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一、要善于发现新事物;

二、要敢于支持新事物;

三、要热情扶持新事物。

第三节抓新成就

抓新成就,是指抓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在报道重大工程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用力气报道好“第一个”;

二、要权衡轻重;

三、要重视人的作用;

四、要做好“外”字文章;

五、要实事求是;

六、要选择恰当的报道时机;

七、要不忘后续报道。

第四节抓新风尚

一、报道要有长期观点;

二、同中求异,异中见新;

三、抓树新风的典型;

四、用对比方法进行报道。

第五节抓新经验

一、发现新经验;

二、传播新经验;

(一)传播内容:1.经验创造者; 2.经验接受者;

(二)传播艺术

第六节抓新人物

这个“新人物”,是一个内容较广的概念,凡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的人物,都可以称作新人物。

先进人物是新人物的突出代表。

记者在发现先进典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识别真伪;

二、要考虑典型性;

三、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推出全国性的重大先进典型,在一个时期内还要适度。

第七节抓新问题

一、着重抓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问题;

二、着重抓对生活具有影响意义的新问题;

三、着重抓对社会具有警钟意义的新问题。

第十四章新闻线索

第一节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

1、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

2、各种重要会议;

3、新闻媒体;

4、受众来稿来信来电来访。

归根到底,新闻线索是从群众中来的,是从沸腾的生活中来的,是从丰富的客观实际中来的,是从社会斗争和自然斗争中来的。

第二节增强新闻敏感

一、新闻敏感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新闻敏感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

二、西方记者的新闻敏感

强烈的新闻敏感是西方记者的长项之一。

三、怎样培养训练新闻敏感

第一,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第二,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理论;

第三,要胸有全局;

第四,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

第十五章新闻策划

第一节正确认识新闻策划

一、新闻策划是不是制造新闻

我们所谓的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前提下的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实行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它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要正确认识三个区别与联系

1区别与联系;

2

3

第二节记者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位置和作用

一、位置:实施者与参与者

新闻报道策划的主体的多层次性

第一层次是总编辑策划;

第二层次是部主任策划;

第三层次是记者策划。

记者既是策划的实施者,又是策划的参与者。

二、作为实施者与参与者的作用

一方面完成总编辑和部主任有关新闻报道的策划;

另一方面,开动脑筋,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抓住有意义的主题,精心策划,同时又关心全局,对整个媒体的新闻报道策划提出积极建议。

第三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具体运作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两种类型

(一)报道型;

(二)报道兼其他活动型。

二、新闻报道策划要把握的环节

(一)要有一个好的创意;

(二)要有一个实现策划的好环境;

(三)要会公关。

第十六章采前准备

第一节采前准备是初步认识采访对象的工作

认识采访对象,不应该从和采访对象直接接触开始,而应该在和采访对象接触之前,就通过一些间接渠道,对采访对象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下述几类采访更需要记者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采访高级领导干部、知名人士、国际要人;

2.采访重要会议;

3.采访重大典型;

4.采访特殊事件;

5.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

6.去陌生的地方采访;

7.国外采访。

第二节准备工作包括的内容

准备工作有临时性的和经常性的两种。所谓临时性的,指在接受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作。

临时性准备工作包括的内容:

一、明确采访目的;

二、熟悉采访对象;

三、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四、充实新知识;

五、准备一些问题;

六、设计作战方案;

七、物质准备。

第十七章访问规程

第一节分清访问类型与选准访问对象

一、分清访问类型

访问可以按照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两大类来分,即事件性新闻的访问与非事件性新闻的访问。

二、选准访问对象

我们所选择的访问对象无非两类:一类是唱“主角”的——他本人就是新闻中的主角,或者他虽不是新闻中的主角,但他提供的材料将构成新闻的主要事实;第二类是唱“配角”的——他本人在新闻中处于次要地位,或者他提供的材料只构成新闻的一部分事实。首先,

我们要把唱“主角”的访问对象选择好;其次,也不可忽视选择好唱“配角”的访问对象,“红花还要绿叶扶”。

第二节研究访问对象接受访问的心理

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有不同的心理反应,通常有三类:

第一类,愿意接受记者访问的;

第二类,不知应该怎么接受记者访问的,这一类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第三类,不愿意接受记者访问的。

第三节遵守时间讲究礼貌

信守诺言

一、遵守时间;

二、讲究礼貌;

1.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2.注意对方身份,提问得体;

3.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

三、信守诺言

1.为新闻来源保密的承诺;

2.不得发表的承诺;

3.不得透露姓名的承诺;

4.送审稿件的承诺。

第四节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谈话气氛

对正常情况下的访问而言,应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谈话气氛,以利于访问有效地进行。一问一答式的死死板板的访问,空气沉闷,效果不一定好。

第五节提问的技巧

一、看对象;

二、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三、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四、提问具体;

五、两面问;

六、提问要讲究方式

1.正问

2.侧问

3.反问

4.设问

5.追问

6.故问

7.借问

8.激问

第六节问与看相结合

所谓看,就是用眼睛观察。用眼睛观察,也是一种采访,是与问相伴而行的无声采访。

访问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访问与观察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为用。

观察的内容——

一、观察访问对象;

包括访问对象的年龄、相貌、身材、穿着打扮、表情、举止、心态等。

二、观察访问对象置身的环境。

包括工作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等,或者说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

第七节记录

在一般情况下,以当场少记,事后多记为好。所谓当场少记,不是不记,而是记要点,记精粹的话,记生动的语言,记人名、地名、物名、数字之类。所谓事后多记,就是在访问结束后,抓紧时间尽可能详细补记。

第十八章开座谈会

第一节开座谈会是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

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报道座谈会,座谈会本身就构成新闻;二是通过座谈会了解情况,搜集材料,不报道座谈会本身。

为了了解情况、搜集材料而召开的座谈会的好处:

第一,有利于较快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

第二,有利于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

第三,有利于了解争论双方的意见;

第四,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

第五,有利于解决某些矛盾。

第二节怎样开好座谈会

一、参加座谈会的人,要慎重选择

一要注意到会人的代表性,二要注意到会人能为报道提供情况,发表意见。

二、参加座谈会的人以多少为宜

这要看座谈什么问题,不能硬性规定。需要见报的座谈会,大约以5人左右为宜,这样代表性可以广泛一些。

三、为了收到好的效果,要开有准备的会

有些座谈会,要调查某个问题,还要把调查的纲目先分送给到会的人作准备。

四、要开展讨论;

五、要善于启发引导;

六、自始至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第十九章善于观察

第一节对观察的基本要求

一、观察要锐敏;

二、观察要独特;

三、观察要准确;

四、观察要抓要害;

五、观察要抓特点;

六、观察要深刻。

第二节观察术

一、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

采访,在观察某些事物时,也要选择恰当的位置,可以更好地观察事物,完成采访任务。

二、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新闻报道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的材料来教育读者、影响读者、吸引读者的。一般地说,记者报道方面的问题,也常常出在材料不够细上。

关于细节,记者可以通过访问获得,也可以通过眼睛观察,在现场捕捉细节。

三、用眼睛调查数据

有些数字则要靠记者到现场去观察,一个一个地统计。

四、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

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抓特征。怎样抓事物的特征?孤立地看一个事物,不易抓住特征,这需要把同类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

五、观察中联想

一是纵向联想,即历史的联想;

二是横向联想,即同类事物之间的联想;

三是纵横交错联想。

第二十章追踪采访

第一节追踪采访的特点

它是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它又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第二节追踪采访的种类

一、人物追踪采访

1.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

2.人物追踪采访的两种类型;

3.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

二、事件追踪采访

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

三、其他追踪采访

除人物追踪采访、事件追踪采访外,还有问题追踪采访、新事物追踪采访、名胜名城追踪采访等。

第二十一章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采访

第一节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简史

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均源于西方。

美国白宫总统的记者招待会,大概是从总统接见记者脱胎而来的。

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问题发出《关于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问题的通知》,1993年8月又发出补充通知,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申请、注意事项等问题作出

规定。

第二节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访的特点和要求

一、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的采访特点

1.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是举办一方——即“新闻源”,经过充分准备,主动向记者发布新闻的一种形式;

2. “新闻源”不是向个别记者发布新闻,而是面向新闻界,向一批记者发布新闻,向一个记者群体发布新闻;

3. “新闻源”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一般一至二小时。

二、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访的要求

1.排除思想障碍;

2.要做充分准备;

3.竞争表现在“抢”字上。

第二十二章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

第一节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特点

一、突发事件的种类

1.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

2.突发的政治军事事件;

3.突发的恶性交通事故;

4.其他,如火灾、劫机、爆炸等。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

2.异常性;

3.破坏性;

4.紧迫性。

第二节对突发事件采访的要求

一、关心形势;

二、反应灵敏;

三、有紧迫感;

四、既要不怕危险,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第三节突发事件的报道

一、关于急报、缓报、不公开报的问题

对重大突发事件,应从政治着眼、大局着眼,分别情况,采取急报、缓报、不公开报的方针。

二、关于如实报道的问题

对灾情采取如实报道的方针,对其他突发事件也应如实报道,因为真实性是我们的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重大突发事件,有的是要载入史册的,采取如实报道的方针,既是对实际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

三、关于从积极着眼报道的问题

报道自然灾害,一方面要报道人民生命财产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遭

校园小记者新闻采访教案

小记者新闻采访基础写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了解采访的基本知识。 3、选择新闻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设想: 1、本课程作为校本科程,重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对社会的观察 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立足点放在:结合生 活实际,让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吸收生活的智慧,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生活在信息社会,最突出的是新闻信息的获取。如果让大家自己选取信息,怎样选取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二、基本概念把握: 新闻―――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客观报道。 采访―――凡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可以称为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记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记者―――调查、访问、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的人。 三、详细了解: (一)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1、选题的社会性 2、新闻采访的时效性 3、广泛性 4、选材的生动性 (二)如何获得采访线索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苗头或信号。有了新闻线索,有编辑部获得,然后指定记者去采访。但大多数新闻线索却要靠记者去扑捉。 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 2、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 3、从读者来信、群众来电中。 4、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情报网。 (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对采访的题目的基本情况要了解。 2、相关的资料准备:资料准备的内容非常广阔,不仅要有科技知识,还有各行各业的知识以及复杂的社会生活意识。 3、研究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只能作为提供他人或事实材料的消息来源,另一类本身就是报道对象,即新闻人物。 4、思想准备。 5、问题准备:记者提出的问题,最好在采访准备好时就设计好,特别是初当记者的,应在本子上记上几个、十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 6、物质准备。 7、发稿准备。 (四)怎样选择新闻? 选择新闻有一个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必须是新发生的事实或新发现的事实:这个事实必须带有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 1、熟悉实际情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但是,寻找新闻却不能一开始就把眼睛盯在新的事实上,而必须首先熟采旧的事实,熟采了实际情况,就等于在脑子里画出了一条清晰的地平线。 2、要时刻处于采访状态。 3、要求记者具有新闻敏感。 (五)活动:小记者分组模拟采访 (六)自我总结模拟采访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章节题库-绪论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绪论 一、概念题 1.新闻采访学 答:新闻采访学是指研究新闻采访、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和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是新闻学中新闻业务的一个分支。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它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更偏重于应用。它是记者采访活动的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与概括,又是指导记者更好地从事新闻采访实践的武器。 2.新闻采访(中国传媒2012研;上交2007研;西安交大2007研;中央民大2006研;南京大学2005研) 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新闻采访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新闻采访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采访者围绕着特定的采访目标,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把握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沟通了属于社会意识的新闻报道同属于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沟通了社会信息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联系。新闻采访决定了新闻写作。 二、简答题 1.全面认识中国现当代新闻采访写作史的意义何在? 答:全面认识中国现当代新闻采访写作史的意义在于: (1)对新闻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②当前新闻采访实践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③新闻采访学学习之实用目的:掌握采访活动的规律,规范采访行为,指导采访实践。 (2)对学科建设具有理论意义。 ①学科建设的规范与要求。 ②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进程是由“表层研究”到“里层研究”再到“立体研究”。 ③新闻采访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对我国新闻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①世界新闻业发展概况。 ②我国新闻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③学习新闻采访学与我国新闻业发展之关系。 2.怎样全面、正确认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答: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联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 (1)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2)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3)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的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4)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实践证明,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记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1)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 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

《新闻采访》教案

《新闻采访》教案 活动目标 知识能力:了解什么是新闻采访,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前的准备和采访时应注意的细节,熟悉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过程方法: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确定报道题材,制订小组采访方案,草拟新闻采访提纲,进行新闻采访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新闻采访,培养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采访,了解采访技巧和注意事项。确定报道题材,制订小组采访方案,草拟新闻采访提纲,进行新闻采访实践。 教学难点:通过新闻采访,培养关心国家时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的世界观。教学方法:活动法、采访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指导 (一)明确概念。 1、什么是新闻采访?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2、采访的手段: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3、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1)记者就像工厂的采购员,要到社会上去“采购”大量优质的“原材料”——新闻素材, (2)经过“加工”——写作, (3)制造出“产品”——新闻稿。 (二)具体操作。 1.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明确采访目的,制订小组采访方案。新闻选题最好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学校的热点事件、家乡

的大型活动等。 2.设计小组采访方案时,要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各有侧重,充分发挥特长,如了解事件的整体情况,深挖背景资料,采访事件亲历者,搜集相关资料,拍摄照片或音频、视频等。 3.草拟新闻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等。另外,还要注明采访需要的器材用具。采访提纲的主要内容是预先拟好的采访问题。所提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4、分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 (三)采访前要精心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 每篇新闻报道也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新闻学里就称为“报道思想”。简单说,“报道思想”就是新闻报道的目的。在采访之前,先明确一下,自己采访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四好少年”的新闻,首先确立的报道思想。采访“四好少年”的目的是什么,即挖掘“四好少年”身上的闪光点,给大家树立榜样。那么在采访的时候就要围绕她的“好”来问,挖掘什么样的事情才能体现她乐于助人、学习踏实等等的性格品质。 2、搜集好资料了再去采访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3、拟好了采访问题再去采访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让我们保持思路清晰,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稿,快捷地完成任务。尤其要预设好采访问题。 比如,我校的小记者采访清洁工阿姨。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开座谈会【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开座谈会 18.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目的:报道座谈会;了解情况,搜集材料有利于较快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有利于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行之有效好处有利于了解争论双方的意见 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 有利于解决某些矛盾 局限:不便扩散的问题需细谈的问题等不适合座谈会 慎重选择参会人员选择合适参会人数 怎么开事先准备 开展讨论 善于启发引导 精神上甘当小学生 及时整理材料分析综合发言 会后马上写报道或“内参” 个别访问解决不清楚或不深入的问题 跟踪采访会上的新闻线索 开座 谈会

【重点难点归纳】 一、开座谈会是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 1.开座谈会采访的优点 (1)有利于较快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 (2)有利于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 对一些重大事件,要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座谈会也比个别访问来得快。 (3)有利于了解争论双方的意见 对有争议的问题,邀请有不同意见的人来座谈,对了解争论双方的意见大有好处。 (4)利于弄清事实真相 有些问题,靠个别访问难于弄清事实真相,但通过座谈会,你凑一点情况,他凑一点材料,互相启发,帮助回忆,对弄清事实的真相也很有益。 (5)有利于解决某些矛盾 在采访中碰到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最好的办法是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找一些“诸葛亮”来座谈,发动大家献计献策,矛盾就容易解决了。 2.开座谈会的局限性 (1)有些不便扩散的问题,放在座谈会上去谈,就不合适,只能靠个别访问。 (2)有些问题,需要细谈,座谈会人多,每人发言的时间有限,只能靠个别访问。 二、怎样开好座谈会 (1)参加座谈会的人,要慎重选择 ①要注意与会人的代表性。

②要注意与会人能为报道提供情况,发表意见;不能为报道提供情况、发表意见的,不必邀请。 (2)参加座谈会的人的数量 一般而言,小型座谈会以三五人较适当,这样容易谈深。大一点的座谈会,七八人也就够了。需要见报的座谈会,大约以5人为宜,这样代表性可以广泛一些。 (3)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要开有准备的会 有些座谈会,要调查某个问题,还要把调查的纲目先分送给到会的人作准备。 (4)要开展讨论 讨论式调查,是指设置对立面,这样有利于调查深入,把会开得生动活泼,允许有不同意见。对不同意见,记者要虚心听取,即使是少数人的意见,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也要重视,不要轻易否定。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5)要善于启发引导 座谈中,谈到一定程度时谈不下去了,而要了解的问题还不清晰,这时候记者就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发言继续下去。如果座谈会出现沉闷的局面,记者还要想法使它活跃起来。 (6)自始至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7)座谈会结束后,记者要及时整理材料,对会上的发言进行分析与综合,如果需要,有的马上要写成报道,或写成“内参”。 (8)在座谈会上谈得不清楚或不深的问题,散会后可以通过个别访问来解决。 (9)记者在调查会上发现的新闻线索,会后要跟踪追击。 18.2课后习题详解

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

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 新闻采访,是新闻编辑、写作、发表的前提,它为新闻的写作提供资料****;下面是有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欢迎参阅。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范文1 针对这次采访,主要目的是把书本上理论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上。可是我们这次的采访没有真正的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相融入。差距很大,我分析有6个主要的因素: 1.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把理论知识理解透,采访时不知如何下手。很放不开的,(还需要锻炼一下社交能力)。 2.新闻采访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去问别人一些问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3.没有对被采访的人表明我们的意图,以至于被采访的人不愿意支持我们或是有想说的而我们没有问到。 4.采访时很盲目,没有及时的问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没有抓住关键。

5.我们小组缺乏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以至于没有达到饱和的分工与合作。 6.整个采访计划、行动,逻辑有点混乱,并且也没有很认真的去做。 也许是我们第一次做这样的新闻采访,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但是经过这一次,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在磨练中学习。以后“成长”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做的越来越好。 我希望我们小组的各位成员在以后的学习中和实践中能够很好的去沟通、交流、分工、合作,让后用心的去做。共同的去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新闻专业学生采访心得范文2 一开始应该是兴奋吧,小时候一直想要当记者,因为感觉记者是正义和破解黑暗的化身,现在终于有了能够实施的可能。在老师要求写采访提纲时也很认真,选好“摆地摊”这个主题后,便开始想各种问题。一开始考虑到要问与众不同的题目才可以使得自己的采访稿更加地吸引人,甚至连“爆头哥”横行于世,你摆地摊会不会害怕的问题都冒了出来。 当然,我们也有想到问题会很艰难。毕竟摆地摊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可是,当蛋爷说到一句话时我稍微放心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追踪采访【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追踪采访 2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追踪采访的特点 (1)追踪采访是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的采访。 (2)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3)追踪采访是回应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所进行的一种采访。(4)追踪采访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 二、追踪采访的种类

1.人物追踪采访 (1)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 ①名人,与名人有关的具有追踪价值的新闻事件。 ②普通人,普通人的不平凡处,或者本身具有追踪价值的事件。 (2)人物追踪采访的两种类型 ①单一的人物追踪采访。线索单一,采访起来较易。 ②众多的人物追踪采访。线索繁多,采访起来较难,要靠集体力量。 (3)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 常见的是新闻通讯,此外还创造了一种组合报道形式。 2.事件追踪采访 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 3.其他追踪采访 (1)问题追踪采访。 (2)新事物追踪采访。 (3)名胜名城追踪采访。 20.2课后习题详解 1.追踪采访有哪些特点?其实质是什么? 答:(1)追踪采访的特点 ①追踪采访是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有的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追踪采访所追求的便是回答读者的悬念。 ②追踪采访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③追踪采访是回应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有些报纸设有新闻热线,欢迎读者反映情况,提供新闻线索。对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追踪采访。 ④追踪采访是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 (2)追踪采访的实质 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 追踪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往往突出新闻,多数表现为一次性的;追踪采访写出的报道,往往突出问题,有一次性的,但多数是多次性的,连续不断的,层层递进的,有头有尾的。这样的报道独具魅力,引人注目,符合读者的求新心理、好奇心理、悬念心理。 2.常见的追踪采访有几种?怎样搞好追踪采访? 答:(1)常见的追踪采访 ①人物追踪采访 人物追踪采访是常见的一种追踪采访。 a.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一般而言,读者对名人的事感兴趣,这是读者的一种心理。但是,并不是每个名人的事都可以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是否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关键是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的价值。可以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是否成为追踪采访的题材,关键是看事情本身是否具有追踪的价值。只重名,不重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样本1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姓名:xx 学号:xxx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在xx 电视台的实习,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这次在xx市xx区广播电视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台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实习期间让我学到很多,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实习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多的是社会交际和为人处事方面都为我上了堂精彩的课。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二、实习时间: 20xx 年 2 月 3 号----- 20xx 年 4 月 5 号 三、实习地点:xx 省xx 市xx 区广播电视台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xx 省 xx 市 xx 区广播电视台隶属xx 市xx 区广播电视局,是全额拨款政府事业型单位.电视台由新闻部,专题部,节目部,广告部,后期编辑制作部,组成,是xx 市xx 区权威的信息宣传部门,xx 区党和政府的喉舌,xx 区宣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门户。其中的《xx 新闻》。网站《xx 在线》都是该台的品牌栏目。 五、实习内容

这次能去xx 区广播电视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在一开始到台里报道的时候,我被分到了电视台的新闻部实习,带我实习的是副台长新闻部部长陈莹以及原新闻部主任(现任台长助理)李孝强主任,以及副主任(现任新闻部主任)杨国辉。对于新闻部,永远都是电视台最忙碌的部门,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几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up 。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新闻部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我们一般都是以会议采访为主,区政府会议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及会议采访拍摄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独自做采访,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明白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了解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问题:新闻作品的信息应该丰富而力避芜杂,这就涉及到了新闻信息的纯度问题。编辑人员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来稿内容丰富却庞杂无序,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才能采用。这样的稿件,信息含量不小,但是排列无序,有时是几个方面的内容糅杂交错;编辑的加工修改,就是要提高稿件的信息纯度,使一篇稿件中的信息指向明确,排列有序。新闻信息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它清晰度。好的新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122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分:3学分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5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18学时 适用对象:适合新闻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采用教材: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采用主要参考书: 1、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出版社 2、申凡:《当代新闻采访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刘明华,徐泓,张征著:《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美)特德怀特著:《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新华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 新闻采访与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知识的主要课程。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新闻采访是新闻业务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新闻专业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因此,该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新闻学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以适应现代新闻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时数] 1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1)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 (2)新闻传播的责任 掌握:(1)新闻采访的定义 (2)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 教学重点和难点:(1)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责任(0.5学时) 一、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 新闻传播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真实客观性,一层是渗进了人的主观性。 1、神圣严肃的新闻娱讯化。 2、另一种危机出现在那种视新闻传播为简单搜索事实的观念及其行为里。 二、新闻传播的责任 1、对不公平现状进行抗争; 2、对污浊心态进行抨击与鞭挞;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采访原则【圣才出品】

第八章采访原则 8.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 1.记者同地方党委或各级政府的关系 既不凌驾于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之上,也不撇开它们,更不仅仅把它们看作是为自己提供情况和材料的对象,而是尊重它们,紧紧依靠它们开展工作,并把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看作是记者采访的一个组织原则。 2.记者采访工作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的原因 (1)从新闻事业的性质来看,我国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这种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2)从工作需要来看,记者在采访中也有必要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 (3)党中央的重要指示,要逐级下达到各级党委或政府,靠各级党委或政府来贯彻。

因此,各级党委或政府常常是得中央精神风气之先。记者在采访工作中,尤其是在远离编辑部的情况下,要及时了解中央的指示精神,一条重要渠道就是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 (4)各级党委或政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所在地区部门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和政府的领导掌握全局,最熟悉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同本地区本部门的群众有密切联系。记者要了解全局情况,也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 (5)记者初到一个地区或部门采访,人地两生,情况不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有些困难经过自己努力是能够克服的,有些困难则要靠当地党委或政府的帮助才能解决。 3.地方记者要接受双重领导 (1)地方记者既要接受报社的领导,又要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双重领导防止了在领导关系问题上容易出现的两种片面性。 (2)有些新闻采访学著作还强调记者采访在依靠各级党委的同时,还要依靠各级政府。 二、地方记者要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 1.关键是主动 地方记者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关键是主动,把自己看作当地的一分子,深入当地生活,不把自己置于“客人”地位。 2.争取地方党委或政府领导的途径 (1)争取党委同意,列席党委或政府的有关会议。 (2)经党委同意,阅读有关文件、电报,听传达报告。 (3)报道计划送当地党委或政府征求意见。 (4)跟党政负责同志去基层搞调查研究。这样做的好处是: ①可以及时掌握情况,发现典型。

新闻采访心得

新闻采访心得 新闻采访心得关于新闻采写的一些体会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采访心得在这大半年里,在新闻采访这门专业课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特别是在课后实践中,让自己有颇多的收获,在最开始不知道方向的我知道了这一专业的意义所在,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做一个交流家,告别起初的迷茫这大半年里,做的采访一共也有十多次吧虽然每次是在慢慢的进步,但是,每次采访后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有所提升,看着每次采访后写成的稿子,看着慢慢积累的稿子,顿时,感觉还是有点自豪的!因为这是我学到的知识,虽然每次采访开始都有点紧张,但我总还是能把自己所要了解的信息掌握到仔细想想,自己对新闻采访也谈不上有很大的兴趣,不过在深入其中后,也确实的感受到很多乐趣而这,也是我想要努力成为一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捷径吧,实践才能证明这一切老师也说了,做好记者要具备:1.有强烈的好奇心;2.对周围的事物的变化敏感;3.善于交流;4.乐于交流;5.善于观察在这几条里面我就感觉到有几条自己不合格,因为自己的性格不是外向的那一类,哪怕是在与老同学相互寒暄时,我也常常是用自

己表情代替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与思考当初选择新闻专业是一时起兴,既然自己选择了,那我就应该对其负责,为自己所选择的去奋斗,苦中寻乐大概也就如此吧!在每次采访都取得圆满成功的结果后,发现在雨那么多优汉语本102班黄燕梅 100110402020学习《新闻采访》的心得新闻采访是一门新闻的专业课,同时也是让人受益匪浅的一门课这个学期学了这门课,让我知道了如何了解人了解事,同时也使我对新闻产生了兴趣下面我就自己总结一下这学期的学习心得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了九型人格教我们如何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能够利用九型人格分析法粗略的了解采访对象之后通过拉片子,看一些名主持的节目,例如《鲁豫有约》《奥普拉脱口秀》等节目,在其中学会了如何一步一步的设置问题让观众了解嘉宾看了陈鲁豫采访谢霆锋的时候,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总结,我知道了在采访人的过程中提问的11个基本问题,但是那只是个大纲,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它细分使用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要知道自己选择的采访的对象新闻价值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代表性?我能从他身上获得哪些满足受众需要的信息?要了解和知道这些,让你的采访对象成为特殊的一个,这就需要从他处于什么社会关系中或他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入手但是也要特别注意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采访目的不择手段,要对被采访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善于观察【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善于观察 一、概念题 1.观察 答:观察又称“用眼睛采访”,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活动,它是人们获得经验知识的方法。采访中的观察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种察看体验活动。观察对于新闻采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次成功的采访都离不开记者的观察。新闻采访对记者的观察有六点要求: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2.现场观察 答:现场观察是指记者深入到新闻现场,对新闻事实的目击者甚至是参加者进行直接的目击采访。记者的观察采访中,最经常、最普遍的,是对新闻现场所作的观察。其主要作用有:①现场观察可以让记者掌握第一手材料,也可以用观察来验证间接材料;②现场观察是感性认识的必由之路,也是形成写作激情的首要条件;③能够直接获取生动细节、抓住事物特征,克服写作一般化的毛病;④可以使记者加深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解;⑤现场观察可以在其他采访方法无法进行的情况下获取新闻素材。现场观察采访主要适用于突发性的自然现象、新闻事件以及不适合用言语进行采访的采访对象。 3.旁观性观察 答:旁观性观察,又称非参加性公开观察,是指记者亮明身份,直接在现场进行目击采访,从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现场情景和事件的发展。这是最经常、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这种观察中,记者一般不参与现场活动,也不介入争端,只是用眼睛像摄像机那样,机灵而客

观地“摄取”现场的各种情景。 4.参与性观察 答:参与性观察,又称参加性非匿名观察,是指记者既亮明身份,又参与采访对象的一些活动,同时,又随时随地观察现场的情景。这种观察能使记者全身心投入采访,体验到现场的气氛,获取切身的感受,能加深记者对于被观察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能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采用这种方式应避免记者带有过强主观性,产生一定偏见。 5.隐匿性观察 答:隐匿性观察,又称参加性匿名观察,是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身份,像微服私访那样去观察。在这种观察中,记者要变成被观察的某个现场或群体中的普通一员,直接参与其中的活动,以便在观察到一些真实情况后,再作决定。在这种观察中,被观察对象往往会不做任何掩饰,把一切问题暴露在记者面前。采取这种观察方式所获得的材料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6.秘密性观察 答:秘密性观察,又称非闯入性秘密观察。记者不公开身份且不让采访对象觉察在暗中观察各种情况,以便取得第一手材料。记者在采用隐匿性观察和秘密性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观察时,一定要严格地控制在职责范围之内活动,一般不要干涉对方的人身自由,更不要侵犯对方的人身权,以免造成被动,甚至陷入困境。同时,记者也要格外机警,注意自身的安全。 7.观察力 答:观察力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的敏感、捕捉和分辨的能力,而不仅是指记者的眼力、目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者善于从一般的现象中捕捉到不一般的东西,更善于透过各种表象,甚至是假象,把握住事物的底细和本质。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3篇

新闻采访心得体会3篇 关于新闻采写的一些体会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

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

新闻采访教案

小记者学习之: 新闻采访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闻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了解采访的基本知识。 3、选择新闻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学设想: 1、本课程作为校本科程,重在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提升对社 会的观察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立 足点放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 吸收生活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 质。 2、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生活在信息社会,最突出的是新闻信息的获取。如果让大家自己选取信息,怎样选取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二、基本概念把握: 新闻―――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客观报道。 采访―――凡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可以称为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记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记者―――调查、访问、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的人。 三、详细了解: (一)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1、选题的社会性 2、新闻采访的时效性 3、广泛性 4、选材的生动性 (二)如何获得采访线索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苗头或信号。有了新闻线索,有编辑部获得,然后指定记者去采访。但大多数新闻线索却要靠记者去扑捉。 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 2、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 3、从读者来信、群众来电中。 4、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情报网。 (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对采访的题目的基本情况要了解。 2、相关的资料准备:资料准备的内容非常广阔,不仅要有科技知识,还有各行各业的知识以及复杂的社会生活意识。 3、研究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只能作为提供他人或事实材料的消息来源,另一类本身就是报道对象,即新闻人物。 4、思想准备。 5、问题准备:记者提出的问题,最好在采访准备好时就设计好,特别是初当记者的,应在本子上记上几个、十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 6、物质准备。 7、发稿准备。 (四)怎样选择新闻? 选择新闻有一个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必须是新发生的事实或新发现的事实:这个事实必须带有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采访方式【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采访方式 1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直面采访 1.定义 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其特点是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直面采访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一种采访方式。 2.类型 (1)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即个别访问。 (2)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如开座谈会、调查会。 3.直面采访的原则 包括:(1)平等;(2)因人而异;(3)主动权。 二、视觉采访

认识和发挥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 (1)接收信息 眼睛是接收信息的窗口。要充分调动眼睛来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特别是世界每天发生的新信息,以充实记者的信息库——大脑,开阔视野,增加新闻报道的信息量。 (2)发现线索 在大量信息中,发现新闻线索。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很多,视觉采访是一条重要渠道。记者跑的地方多,见多识广,通过纵横比较,就可以触动新闻敏感这根神经,发现大量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 (3)识别美丑 宣扬美好事物,鞭挞丑恶现象,在这一点上,新闻报道和文艺作品是一致的。新闻作品通过活生生的事实,为美好事物鸣锣开道,并揭露丑恶,置丑恶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 (4)辨别真伪 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需要。辨别真伪,除了访问时要注视采访对象外,还可以走入更广阔的空间。 (5)洞察本质 记者的眼睛不光要在识美丑、辨真伪上发挥作用,还要在洞察本质上发挥作用。 (6)捕捉情景 在采访中不要冷落眼睛,要调动眼睛去关注那些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丰富多彩的事物,捕捉有特色的精彩的情景,做到眼中有景,眼底有情。 三、书面采访

新闻采访工作总结与计划范文

最新新闻采访工作岗位工作总结与计划==适合新闻采访工作述职、职称评审、工作总结报告== 个人原创新闻采访工作岗位总结与计划 有效防止雷同!简单修改即可使用!

目录 前言 (3)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 1.1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 (3) 1.2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取长补短 (3) 二、恪尽职守,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4) 2.1热爱本职工作,激发工作热情 (5) 2.2摆正工作位置,承当岗位责任 (5) 三、培养团队意识,加强沟通合作 (5) 3.1注重团队协作,提升工作效能 (5) 3.2弘扬团队精神坚持团结奋进 (6) 四、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6) 五、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7) 5.1树立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学习目标 (8) 5.2进一步提高本职工作效率 (8) 5.3深入业务相关的经验学习 (9) 5.4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9)

前言 过去的一年,在全体新闻采访工作岗位及其部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我完美完成了新闻采访工作岗位的所有工作任务,这和大家的努力分不开,正因为有了我们这个优秀的新闻采访工作团队,大家相互帮助,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才能给今年的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回顾过去一年的新闻采访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为了总结新闻采访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前行,现将新闻采访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1 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新闻采访工作岗位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我坚持把加强新闻采访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一方面,我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规定的学习内容,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使自身新闻采访工作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我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和新闻采访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好个人自学,不断吸纳新闻采访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在

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教案

新闻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 2、学习新闻的写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新闻的基本特点 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 )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二、学法指导 【拟标题方法】 1.简明扼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事实。 2.爱憎分明:标题中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 3.巧用修辞:标题中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仿拟等修辞,使标题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导语写作方法】 1.交代新闻的来源和根据,给人真实感。 2.交代新闻的重要点,给人鲜明的印象。

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给人耳目一新。 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给人形象感。 三、文题展示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 【点拨思路】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 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四、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附:板书设计】 学习写作消息 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 合理安排结构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精选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 一、以养老院的一篇报道为材料作答。 (考试材料:关于我国公办养老院与民营养老院的相关材料,大约4000余字,相较于往年字数有所减少,主要内容参见下文。) 注:实务真题题目资料搜集存在较大困难,下面的资料可能仍与真题有出入,还请谅解。 相关材料: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时代课题。然而,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养老院发现,原本接收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困难群体的公办养老院,因“物美价廉”成为“特权”老人争相享用的“蛋糕”。 若不是门口挂着“广州市老人院”的招牌,恐怕有人会以为误闯了桃源仙境:小桥流水,绿树成林,一栋栋别墅屋舍俨然。79岁的高伯退休前曾是一名副处级干部,在这里已住了10年,每天唱歌、打牌、看电视,过得怡然自得。 “为进这家养老院,我找朋友打了招呼。”高伯向记者坦承,自己每月能领到数千元的退休金加补贴,而包括住宿、伙食、护理等费用在内的养老开销每月只有1300元。在床位紧俏、有300多人排队等位的上海市第一福利院,85岁的朱伯回忆起三年前入住时的情景,颇为自豪地说:“要不是我让女婿找关系,哪能很快住进来,排队不知

要排到猴年马月!”在“一个床位千人等”的北京市第一福利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住进来的老人一般都要托关系、批条子,住“一福”已经变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特权”老人风光无限的背后,一些真正需要入住公办院的困难老人反被拒之门外。为给90岁高龄、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找到一个公办养老床位,广州市民李女士几乎跑遍了大半个城区,得到的答案却是:无论市属、区属都要排队。无奈之下,李女士只好花3万元的赞助费,把父亲送进一家民办养老院。“就算我们能等,父亲的身体也等不了啊”。李女士说,“其实很多养老院并非没有床位,只是不愿接收失能老人,拜高踩低,把养老责任撇在了一边。” 公办养老院是国家事业单位性质的保障机构,应优先接收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低保老人等弱势群体,通俗讲就是发挥公共养老服务的“托底”作用。而究竟该有多少床位用于“托底”,有多少床位用于经营,目前还没有政府文件明确规定。尽管公办养老院都声称,安排自费老人入住是看排队登记的顺序。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排队制度,往往给“特权”老人暗箱操作留下了较大空间。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王辉告诉记者,近年来,受财政投入限制,许多公办养老院选择“适度自营”。但随着自费床位的逐渐增多,公办养老院的“托底”作用正在慢慢变味。如广州市老人院接收自费老人就占了约一半。 对于民办养老院尚难弥补公办养老院空缺的窘境,有网民表示,是相关政策缺失太严重所导致。“除了政策,我们也将参照周边城市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