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优质课课件

高中化学优质课课件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课已经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优质课课件的制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本课件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份优质课课件的范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课件内容

1. 课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实验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础知识:介绍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的结构等。

3. 重点难点解析:针对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现象。

4. 实验演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演示内容,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现象。

5. 习题练习:提供适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课件制作方法

1. 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搜集素材: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素材,为课件制作做好准备。同时,要注意素材的质量和适用性。

3. 制作课件:使用PPT等软件制作课件,注意排版、色彩、图片等方面的设计,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要注重课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 整合资源:将搜集到的素材整合到课件中,确保课件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和信息。

5. 试讲演练:在制作完成后,进行试讲演练,发现和纠正问题,完善课件。同时,要注意试讲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等表现形式。

6. 反馈与修改:根据试讲演练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对课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实例展示

以“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这一节课为例,展示如何制作高中化学优质课课件。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晶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晶体的结构特点和形成机理,从而引出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基础知识:介绍化学键的基本概念、类型、形成机制等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解析:深入剖析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晶体的结构和形成过程。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晶体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的原因。同时,选择合适的晶体结构模型进行展示和介绍。

习题练习:提供适量的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要注重习题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键和晶体结构的重要性和应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五、结语

本课件为高中化学优质课课件范例,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简单易懂、实用有效的课件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确立、素材的搜集与整合、课件的制作与试讲演练等环节,确保课件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课件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和实践,相信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1节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重难点】 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 一、分类的方法 1、单一分类法 单一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只用一种标准进行分别归类的分类方法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 3、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2)物质分类的方法 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例如,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可把物质分为易容物、微溶物、难溶物等;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根据某些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情况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二 节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 (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 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教学难点】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 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 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 二、知识讲解

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 题的热点内容之一。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 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 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 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 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 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 (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 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 燃等条件下能与族的Mg、Ca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 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中N 元素0价,为N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简介: 氮元素有五种正价态,对应有六种氧化物 (2)NO和的重要性质和制法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石油的炼制 乙烯》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石油的炼制乙烯》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版《化学2》第三章第2节第1课时 乙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材介绍了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它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从乙烯用途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介绍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乙烯的性质和重要的有机反应——加成反应。 乙烯的分子结构是掌握乙烯化学性质的基础,乙烯性质的重点放在化学性质上。而在讲授乙烯的性质时,又紧紧围绕乙烯的结构展开,强调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有一个键容易断裂的特点,因此本节课在介绍性质之前,先从乙烯分子结构入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本节课与生产生活结合紧密,具有教育价值。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认识;乙烯和苯的教学都能起到这种作用。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初步学习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前一节课,学生也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理解了饱和烃的概念,为本节课不饱和烃的引入铺垫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乙烯的来源。认识乙烯的结构特点。认识乙烯的主要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记住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认识有机化合物 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 能力。深化学习具体物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反应条件决定产物的思 想,领悟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结合加成反应强化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辩证认识。 通过乙烯性质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乙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 乙烯的加成反应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讨论、对比归纳、微课视频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引入】以漫画乙烯作催 熟剂,百度搜索乙烯作催 熟剂的负面信息引入,让 学生知道正规使用乙烯作 催熟剂是不会使人急性中 毒的。教给学生生活小技 巧:买到没成熟的水果就 把它与成熟的水果放一 起,成熟的水果可以释放 催熟剂。 学生思 考,明确 本节学习 任务。 让学生明 确本节课 的学习任 务。通过 视觉、听 觉冲击, 了解乙烯 来源,感 受乙烯在 社会生产 生活中的 重要价 值,激发 他们的兴 趣和学习 的主动 性。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公 开课课件、教案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 ②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 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少一个电子层的稀有气体元 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与电子层数相同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HF的电子式:B.O的核外电子排布: 分子的球棍模型: C.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CH 4 【答案】B 【解析】 A、HF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O为8号元素,核外有8个电子,其中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故B正确;

C、S为16号元素,核内有16个质子,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为甲烷的比例模型,CH 4 分子的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 答案选B。 2、明确几个量的关系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可近似 地代替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阳离子M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 阴离子N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 2.某物质H 2RO 3 分子中共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R原子核内含有_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中子。 【答案】x-26 A-x+26 【分析】 根据分子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和等于总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计算。 【详解】 H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O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则根据 H 2RO 3 分子中共有x个电子,可得该物质分子中R原子核外电 子数为(x-1)×2-8×3=x-26; 由于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x-26,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也等于x-26,其质量数为A,故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 x-26)= A-x+26。 【点睛】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 节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2.1.1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教材分析 “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 内容。钠元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 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的学习有指导性作用。这节课通过实验探究钠的性质对形成一定的 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为学生学习以后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而且学生在获取相关化学知识和实验研究技能的同时,可以建立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 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归纳钠的性质,能从原子结构上解释钠的性质,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定性实验探 究的水平。 (2)通过对钠还原性、活泼性的判断分析,诊断学生对钠的性质认识思路的 视角水平和内涵水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2)难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关于金属的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查阅资料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在上一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分类,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如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我们将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系统研究钠及其化合物,可以定性认识钠的性质、变化和用途。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单质钠的性质。 【投影】金属钠是英国化学家戴维在1807年电解熔融碳酸钠时得到的。 【学习任务1】通过观察和结合数据认识钠的物理性质。 思考与交流: (1)展示煤油装有钠的试剂瓶,用镊子将煤油中的钠取出来放在滤纸上,用滤纸把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吸干,用小刀切开钠的表面,观察钠的光泽和颜色,并观察钠表面有些什么变化? 【评价任务1】 (1)根据观察结合数据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 质软(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熔点低、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学习任务2】通过观察集合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说一说为什么切开钠后表面会迅速变暗。初步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思考与交流:(2)根据钠表面发生的变化说一说为什么钠有这样的性质? 【评价任务2】 (2)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初步说明钠的化学性质。

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223PPT课件 一等奖比赛优质课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

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学法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布置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物质的分类,最后能预测和用实验探究来总结酸、碱、盐的通性达到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学法:合作学习法本节课将采用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方法,由于有的内容要回忆初中的概念和知识所以合作学习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巩固知识五、教学过程【导入】现代社会很发达,我们平时浏览的网址不计其数,超市中的货物玲琅满目,图书馆中的书本种类繁多,那么这么多的物品我们依然可以迅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为什么?【学

高中化学优质课课件

高中化学优质课课件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课已经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优质课课件的制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本课件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份优质课课件的范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课件内容 1. 课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实验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础知识:介绍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的结构等。 3. 重点难点解析:针对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现象。 4. 实验演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演示内容,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现象。 5. 习题练习:提供适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课件制作方法 1. 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搜集素材: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素材,为课件制作做好准备。同时,要注意素材的质量和适用性。 3. 制作课件:使用PPT等软件制作课件,注意排版、色彩、图片等方面的设计,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要注重课件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4. 整合资源:将搜集到的素材整合到课件中,确保课件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和信息。 5. 试讲演练:在制作完成后,进行试讲演练,发现和纠正问题,完善课件。同时,要注意试讲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等表现形式。 6. 反馈与修改:根据试讲演练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对课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实例展示 以“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这一节课为例,展示如何制作高中化学优质课课件。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晶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晶体的结构特点和形成机理,从而引出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基础知识:介绍化学键的基本概念、类型、形成机制等基础知识。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 、NO x 、SO 2为次生污染物(×) 提示 CO 、NO x 、SO 2为一次污染物,其形成的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为次生污染物。 (3)“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提示 “燃煤固硫”可以减少SO 2的污染,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可以减少CO 、NO x 及某些有机物的污染。 (4)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不大,可不必处理(×) 提示 处理固体废物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回收利用两个重要目的。 (5)污水的一级处理通常采用化学法和生物法将难溶解的污染物除去(×) 提示 一级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用格栅间、沉淀池等去除不溶性污染物。 Ⅰ.为了防治酸雨,减少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 2,工业上采用生石灰和含硫的煤混合使用以“固硫”(避免硫的化合物进入大气),最后生成石膏。试回答: (1)整个“固硫”过程涉及的反应有①SO 2+CaO △=====CaSO 3②2CaSO 3+O 2 △=====2CaSO 4,涉及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⑤氧化还原反应 ⑥非氧化还原反应 ⑦离子反应 ⑧非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2)比较此法与石灰石粉末和含硫煤混合法哪个更好些________(A.生石灰 B .石灰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③先将燃料煤脱硫 ④在土壤中加石灰防止酸化 ⑤开发新能源,避免含S 、N 的氧化物大量排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碳的多样性》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碳的 多样性》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1、了解并能讲述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2、掌握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3、了解溶洞、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掌握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4、能够了解水垢的形成及除去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3章第1节,教学课时为2课时,本节课为第 二课时。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了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的物质,但是由于受初中化学知识的深广 度的限制,很难达到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水平。本节根据生产、生活中碳元素的转化介绍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并能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碳族元素是高中化学元素 化合物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已知物质中,含碳化合物达几千万种,其中大多数是有机物,学好本节课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 学生为高一的孩子,好奇心强,已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木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含碳元素的物质,但由于受初中知识水平的限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现在让学生在第一章学习过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之后再来研究其常见和常用物质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2.了解溶洞的形成,工业炼铁的原理等。 3、能够用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解释生活中一些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硅酸盐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材首先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入手,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包括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从材料组成的角度,对生活中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分类,介绍陶瓷、玻璃和水泥等传统硅酸盐材料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材料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之后,介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硅和二氧化硅、新型陶瓷、碳纳米材料,以及这些材料在信息、能源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展现化学科学对新材料研发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对社会进步的价值,提升“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内容主要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的常识性介绍,呈现方式主要为正文描述结合图片和资料卡片等栏目的形式,信息多,阅读量大。建议教学时提前布置学生自学。在课意上以讲授与讨论相互结合的形式进行归纳整合。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硅、二氧化硅的性质,了解二者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来研究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认识到材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 1、通过对硅及化合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了解,深刻认识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玻璃、水泥、硅、二氧化硅、新型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和用途,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 难点:粗硅的提存 课前准备 多媒体、二氧化硅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 【引入】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使用的材料除了金属材料,还有无 机非金属材料等。从组成上看,许多无机非金属材料含有硅、氧等元素,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硬度高等特点,以及特殊的光学、电学等性能。随着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一批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相继诞生,成为航空、航天、信息和新能源等高技术领域必需的材料。 【讲解】 一、硅酸盐材料 1、无机非金属材料 2、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资料卡片】硅酸盐的结构 在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每个Si结合4个O,Si在中心,O在 四面体的4个顶角;许多这样的四面体还可以通过顶角的O相互连接,每个O为两个 四面体所共有,与2个Si相结合。硅氧四面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硅酸盐材料大多 具有硬度高、熔点高、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等特点。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蛋白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蛋白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了解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探究中感受化学科学与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常见有机物的检验方法 难点: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常见有机物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方法:问题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视频展示】由视频《神奇的小蛋》引入课题 【板书】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

【图片展示】1.生活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介绍胰岛素蛋白 3.H7N9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 【设问】既然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那么,你知道蛋白质是由那些元素所组成的?是由什么物质构建而成的呢?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课本第85页,按照学案要求完成自学内容 【板书】一.蛋白质的存在和组成 1.蛋白质广泛存在于_____中,是组成_____ 的基础物质。 2.蛋白质由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一类 ____________ 化合物。 3.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______ 4.认识几种重要的氨基酸 【过渡】蛋白质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活动·探究一】学生分组实验:取四只洁净的试管各加入约2ml鸡蛋清溶液,并按如下要求进行实验:(1)向1试管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2)给2试管加热;(3)向3试管滴加少量CuSO4溶液;(4)向4试管中加入乙醇溶液;再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观察现象 【思考一】1号试管现象为什么和2、3、4、不同,其实质是什么? 【活动·探究二】向盛有3mL 鸡蛋清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浓硝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活动·探究三】取一根头发,放在酒精的上灼烧,闻气味【学生交流、讨论】1号试管有蛋白质析出,加蒸馏水后蛋白质又溶解在水里;2~4号试管有蛋白质凝结,加水后不溶解;鸡蛋清溶液遇浓硝酸变黄;灼烧头发壳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思考二】蛋白质有哪些性质? 【讲述】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反而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使其从溶液中析出,这个过程叫盐析,这样析出的蛋白质在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可见盐析是可逆的。但在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有机化合物、酸、碱、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等)的情况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聚沉,,这种聚沉是不可逆的,这个过程叫变性。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硅 无机非金属材》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硅无机非金属材》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4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和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的物理性质和存在,用途。 2、掌握硅和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活动探究,通过硅与碳、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 能力、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正确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通过对硅及其用途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化学。 3、联系生产生活及新科技,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硅和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 2、硅和二氧化硅的特殊性质 三、【教学难点】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结构 四、【教学准备】 1.查阅相关资料,常见半导体材料有哪些?硅有哪些主要用途?

2.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光通信比普通电缆通信有哪些优点?光纤除用于 通信外,还可用于哪些领域? 3.查阅有关资料,说明消防员穿的棉布衣服为什么比普通棉布衣服不易着火燃烧? 五、【学法指导】 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常见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能根据同一类别不同物质的性质归纳出该类物质的通性,并能运用通性简单预测其他物质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硅和二氧化硅 一、半导体材料和单质硅 导入新课: 计算机的芯片,传导电话、电视的光缆,化学实验室里的玻璃仪器,你能想像的 出它们都是以硅或硅的化合物为材料制成的吗? 质疑:除了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外,你还知道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吗?自然界中的岩石、沙子、土壤是由什么构成? 1. 存在 半导体材料硅。 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硅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Ⅳ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线上。 2、硅的物理性质: 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呈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熔点很高,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3、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比较稳定。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乙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乙醇》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乙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记住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明确乙醇的分子结构。 3、学会乙醇的化学性质。 4、了解乙醇的应用。 {教学重点}乙醇的组成,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这个重要反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 推进新课 〔师〕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看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性质? 〔资料〕乙醇的用途。 学习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测其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 〈展示〉用一试管盛少量的乙醇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并闻其气味. (多媒体)1.乙醇的物理性质. 颜色:无色透明 气味:特殊香味 状态:液体 挥发性:易挥发 密度:比水小 溶解性: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2、乙醇的分子结构 问题:乙醇分子式为C 2H 6 O ,结构可能有两种,到底是哪种呢? 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究竞哪一个是乙醇的分子结构式?要由实验确定。 [学生实验]将两块金属钠分别投入盛有冷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观察钠与水、与乙醇反应的现象有何异、同?哪一个更剧烈?填写下表: 钠与水钠与乙 醇

钠是否浮在液面上浮在水面先沉后 浮 有无气泡发放出气泡放出气 泡 能否使酚酞试液 变红 变红变红 反应方程式2Na+2H 2 O=2 NaOH + H 2↑ ? 现象的本质原因: 钠浮在水面上,而沉于乙醇中。 水的密度>钠的密度>乙醇的密度 产生的气体燃烧产物使干燥的小烧杯变朦胧,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定量实验:实验测定,4.6克(0.1mol )无水酒精可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收集到标况下1.12升(0.05mol)氢气:n C2H6O∶n H2=2∶1 由此证明乙醇的结构式应为__A_____ 而B则为甲醚的分子结构, 甲醚不能与钠反应 2、乙醇的分子结构 结构简式:CH 3CH 2 OH或C 2 H 5 OH 乙醇分子中含的-OH基团,称为羟基.由于羟基的存在使乙醇的性质不同于乙烷。(多媒体)(视频)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观察)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元素 与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Na2O2、NaOH、Na2CO3、NaHCO3等)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钠及其常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了解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5.了解Na+、K+的检验方法。 考点一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自主梳理 1.钠的物理性质 2.从钠原子的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2)与水反应

(1)制取Na2O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易错警示】 (1)钠的取用方法: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取黄豆大小的钠,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2)钠失火的处理:沙土盖灭,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例1、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2.3 g钠与97.7 g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4%

B .钠跟CuSO 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析出了金属铜 C .将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后,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与其在空气中点燃的产物都一样 【答案】C 【发散类比1】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入饱和NaOH 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 增大 B .放入稀CuSO 4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 C .放入MgCl 2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 D .放入NH 4NO 3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答案】C 【思维建模】 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考点二 钠的氧化物 自主梳理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物质 氧化钠(Na 2O) 过氧化钠(Na 2O 2)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非碱性氧化物) 氧的价态 -2 -1 电子式 生成条件 常温 加热或点燃 化 热稳定性 不稳定(2Na 2O +O 2 △=====2Na 2O 2) 稳定 与水反应 Na 2O +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认识有机化合物》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甲烷》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认识综合利用甲烷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及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2、认识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初步认识取代反应的概念;

3、知道可燃性气体在保存、点燃中的安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4、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等开放的问题情境,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5、通过甲烷的取代反应的教学,掌握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6、通过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有机化学“有趣、实用”的思想情感; 7、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从身边及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入手学 习最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二)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四、教学用具: PPT课件,课本P61“科学探究”中的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讨论、讲解、练习 六、教学过程: [投影]有机物的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对有机物认识,归纳定义。带领学生逐步分析有机物 和无机物的特点和差异性。引出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的学习。 [揭题]板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板书]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 1、分子组成:CH4 [提问]碳原子需要形成___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欲形成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___对共用电子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价键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价键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说出σ键和π键的差别和一般规律。 3.通过σ键和π键的学习,差异性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4.通过σ键和π键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教学难点: σ键和π键的差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推测、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设问] 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 例:H2的形成 [讲解、小结] [板书]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及本质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键的本质: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是共价键的本质。 思考1:为什么H2S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2:1,为什么H2S分子是V字形分子?为什么两个键的夹角约为90o ? [板书] 2、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 a. 共价键的饱和性: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共价键的“饱和性”。 b. 共价键的饱和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原子形成分子时原子的数量关系和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总数 练习1:试用原子结构知识和共价键的饱和性解释NH3、H2S 的成键情况? [板书] (2).方向性: a.在形成共价键时,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概率出现最大的方向重叠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方向性。 b.共价键的方向性的特征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 [板书] 3.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 思考2:大家知道氮元素是活泼非金属元素,但为什么N2非常稳定,不易参加好多反应? (1). σ键的形成 σ键:原子轨道中的电子云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a). s-s σ键的形成 s-s σ键:两个s轨道的电子云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叫s-s σ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课件二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课件二新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课件PPT全套 这是一套根据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PPT课件,整套评课PPT课件包含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至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所有单元课文(含简单的电镀实验PPT课件,沉淀溶解平衡PPT课件,第二章 PPT 课件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优质课教学参考,是老师评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全套下载。 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PPT课件+学案+练习(总结+检测) 这是一套根据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课件PPT,整套多媒体课件PPT包含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至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所有单元课文(含简单的电镀实验课件PPT,盐类水解的应用课件PPT,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课件PPT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优质课教学参考,是老师多媒体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全套下载。 新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PPT课件全册 这是一套根据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PPT课件,整套评课PPT课件包含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至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所有单元课文(含简

单的电镀实验PPT课件,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PPT课件,盐类的水解PPT课件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优质课教学参考,是老师评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全册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认识。 2.初步了解使用模型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搭建球棍模型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和各类烃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 2.对同分异构体及同分异构现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准确判断同分异构体及其种类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认识到事物不能只看到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使用模型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难点:归纳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和各类烃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准确判断同分异构体及其种类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实验原理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模型常用的有凯库勒模型和斯陶特模型。应用最 广泛的是凯库勒模型。它用不同大小和不同颜色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或官 能团,用木棍代表化学键,因此又称为球棍模型。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碳原子通过共价键与氢、氧、氮、硫、磷等多种非金属形成共价化合物。科 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里,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构成 以碳原子为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四个顶点的正四面体立体结构。键角均为109º28’。 键长:原子核间的距离称为键长,越小键能越大,键越稳定。 键角:分子中1个原子与另外2个原子形成的两个共价键在空间的夹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键能:以共价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裂解成原子时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二、实验步骤 观察甲烷、乙烯、乙炔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空 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 观察乙烷分子的模型 当碳原子与4个原子以单键相连时,碳原子与周围的4个原子都以四面 体取向成键。 三、问题和讨论 1.碳原子成键规律: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 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 “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第1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并准备实验探究方案;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 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锗” 【投影】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 体积 单质 比重 二氧化物四氯化物 比重体积沸点比重体积 类硅7213 5.5 4.722 < 100℃ 1.9113 锗72.613.22 5.47 4.70322.1686℃ 1.887113.35【设问】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