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元素

与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Na2O2、NaOH、Na2CO3、NaHCO3等)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钠及其常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了解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5.了解Na+、K+的检验方法。

考点一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自主梳理

1.钠的物理性质

2.从钠原子的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2)与水反应

(1)制取Na2O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易错警示】

(1)钠的取用方法: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取黄豆大小的钠,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2)钠失火的处理:沙土盖灭,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例1、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2.3 g钠与97.7 g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4%

B .钠跟CuSO 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析出了金属铜

C .将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后,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与其在空气中点燃的产物都一样

【答案】C

【发散类比1】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入饱和NaOH 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 增大

B .放入稀CuSO 4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

C .放入MgCl 2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

D .放入NH 4NO 3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答案】C

【思维建模】

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考点二 钠的氧化物

自主梳理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物质

氧化钠(Na 2O) 过氧化钠(Na 2O 2)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非碱性氧化物) 氧的价态

-2 -1 电子式

生成条件 常温 加热或点燃

化 热稳定性 不稳定(2Na 2O +O 2

△=====2Na 2O 2)

稳定 与水反应 Na 2O +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

质 +O 2↑ 与CO 2反应 Na 2O +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与酸反应(盐酸) Na 2O +2HCl===2Na

Cl +H 2O

2Na 2O 2+4HCl =4NaCl +2H 2O +O 2↑ 主要性质 具有碱性氧化物通

具有强氧化性 主要用途 用于制取少量Na 2O

2、烧碱

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消毒剂 【深度思考】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可以做气体的干燥剂()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78 g Na 2O 2中含阴离子的个数是2 N A ()

(4)Na 2O 2与H 2O 反应制备O 2的离子方程式:Na 2O 2+H 2O===2Na +

+2OH -+O 2↑()

(5)1 mol 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 2O 或Na 2O 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均为N A ()

(6)1 mol Na 2O 2与足量CO 2反应时,转移2N A 个电子()

答案 (1)× (2)√ (3)× (4)× (5)√ (6)×

【易错警示】

(1)分析过氧化物的组成时要注意O 22-为原子团,是一个整体。

(2)过氧化钠是一种“绿色”氧化剂。

(3)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表现为:

①Na 2O 2投入FeCl 2溶液中,可将Fe 2+氧化成Fe 3+

,同时生成Fe(OH)3沉淀。 ②Na 2O 2投入氢硫酸中,可将H 2S 氧化成单质硫,使溶液变浑浊。

③Na 2O 2投入Na 2SO 3溶液中,可将SO 32-氧化成SO 42-。

④Na2O2投入品红溶液中,因其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例2、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2O2固体,不会出现浑浊现象的是() A.饱和Na2CO3溶液B.Ca(HCO3)2稀溶液

C.Na2SO3稀溶液D.饱和CaCl2溶液

【答案】C

【解析】Na2O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A中溶液饱和,由于水被消耗导致析出碳酸钠晶体;B中碳酸氢钙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中亚硫酸钠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钠,硫酸钠可溶于水,不会出现浑浊现象;D中NaOH与CaCl2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故产生白色沉淀。

【发散类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电子数目为0.4N A

【答案】B

考点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自主梳理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

主要性质色、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

(20 ℃,S=21.5 g)

可溶于水

(20 ℃,S=9.6 g)稳定性

稳定,但结晶碳酸

钠(Na2CO3·10H2O)

易风化

受热易分解

与H+反应CO3

2-

+2H+=CO2

↑+H2O(较快)

HCO3

+H+=CO2↑+H2O

(更快)

与Ca

(OH)2反应Ca2++CO3

2-

=CaC

O3↓

NaHCO3过量:Ca2++2OH

-+2HCO3

=CaCO3↓+

2H2O+CO3

2-

;Ca(OH)2

过量:Ca2++OH-+HCO

3

=CaCO3↓+H2O

与盐反应Ca

Cl

2

Ca2++CO3

2-

=CaC

O3↓

不反应

Al

2

(S

O

4)

3

2Al3++3CO3

2-

+3

H2O=2Al(OH)3↓+

3CO2↑

Al3++3HCO3

=Al(OH)3

↓+3CO2↑

与水作

水解,碱性较强水解,碱性较弱

与酸互滴现象与滴加方式有

现象与滴加方式无关

相互转化Na2CO3CO2+H2O NaHCO3

主要用途用于玻璃、肥皂、

合成洗涤剂、造

纸、纺织、石油、

冶金等工业中

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例3、有关NaHCO3和Na2CO3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2CO3产生的CO2体积小

B.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Na2CO3是NaHCO3的两倍

C .1 mol 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物与足量稀H 2SO 4充分反应,生成的CO 2为1 mol

D .向200 mL 0.1 mol/L 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200 mL 0.1 mol/L 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生成的CO 2为0.01 mol 【答案】D

【解析】D 项,反应原理为CO 32-+H +===HCO 3-,HCO 3-+H +===CO 2↑+H 2O ,

故不会生成CO 2。 【发散类比3】向四只盛有一定量NaOH 溶液的烧杯中通入不同量的CO 2气体,再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CO 2气体与HCl 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CO 2的溶解和HCl 的挥发)

则下列分析都正确的组合是()

①Ⅰ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 3

②Ⅱ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 2CO 3和NaHCO 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③Ⅲ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 和Na 2CO 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④Ⅳ图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 2CO 3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图像Ⅰ中从O 点即开始产生CO 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 3,①正确;图像Ⅱ中Oa 段消耗HCl 的量小于ab 段消耗HCl 的量,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 2CO 3和NaHCO 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②正确;图像Ⅲ中,Oa 段消耗HCl 的量等于ab 段消耗HCl 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 2CO 3,③不正确;图像Ⅳ中,Oa 段消耗HCl 的量大于ab 段消耗HCl 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 2CO 3、NaOH ,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④不正确。

【思维建模】

1.Na 2CO 3、NaHCO 3与酸反应的定量比较

(1)速率:相同条件下,NaHCO3与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比Na2CO3与盐酸反应快。

(2)耗酸量:等质量或等物质的量的Na2CO3与NaHCO3均为前者耗酸量多。

(3)CO2生成量比较

①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的量相等。

②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③等物质的量的HCl与足量的Na2CO3、NaHCO3分别反应,NaHCO3产生的

CO2多。

2.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图像分析

(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2)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3)等物质的量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

(4)等物质的量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

考点四碱金属与焰色反应

自主梳理

1.碱金属(包括Li、Na、K、Rb、Cs、Fr)

①与O2等非金属反应:写出Li、Na与O2点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Rb、Cs与O2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结构更复杂的物质。

2.焰色反应

(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属于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②先将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的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③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

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

⑤没有铂丝时,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仅有③不正确B.仅有④不正确C.仅有⑤不正确 D.全对【答案】D

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223PPT课件 一等奖比赛优质课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

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学法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布置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物质的分类,最后能预测和用实验探究来总结酸、碱、盐的通性达到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学法:合作学习法本节课将采用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方法,由于有的内容要回忆初中的概念和知识所以合作学习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巩固知识五、教学过程【导入】现代社会很发达,我们平时浏览的网址不计其数,超市中的货物玲琅满目,图书馆中的书本种类繁多,那么这么多的物品我们依然可以迅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为什么?【学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鲁科化学必修1)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鲁科版 必修1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作者:史学强 Email:suifengpiaoguo@https://www.360docs.net/doc/f619235195.html, 20011年3月15日 §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知识梳理】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从本质上看,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数量上看,110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元素的组成形式: (1)单质:同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物:不同的元素之间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知识梳理】2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方法: (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说明: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很多,按不同的方法可得出不同的类别。 ②类别名称只是为了标识不同分类结果的一种定义。 ③注意分类依据和分类的对象、类别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区别。 (4)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1)金属的化学通性: ① 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②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③ 较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 ④ 较活泼金属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 (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 树状分类举例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 1.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或见到的物质中,有纯净物也有混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B.冰水混合物C.干冰D.消毒用的碘酒 解析:A项,水银是汞是纯净物;B项,冰和水是不同状态的水是纯净物;C项,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纯净物;D项,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 答案:D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一组是() ①明矾②过磷酸钙③漂白粉④水煤气⑤玻璃⑥液氯⑦聚氯乙烯⑧汽油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⑧C.②③④⑤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解析:本题解答可分析各项抓住关键即可做答,例如:液氯是纯净物,故含⑥的都不能选,所以选C。 答案:C 3.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①纯净物②混合物③单质④化合物⑤金属⑥非金属⑦酸⑧碱⑨盐 ○10氧化物 A.①③⑤⑦⑨B.②④⑥⑧○10C.①③D.全部 解析:由H和Cl能组成氯化氢(属于酸、化合物、纯净物);由He和Ne组成的混合气体属于混合物;由不同的同位素11H和21H能组成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由不同的同位素23Na和24Na组成的金属钠(属于金属);由Na和Cl组成氯化钠(属于盐);由Na和O、H组成氢氧化钠(属于碱);由钠和氧组成氧化钠,属于氧化物,故选D。

4.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冷却到0℃时会放出一些二氧化碳气体 B.20℃,100 g水中可溶解34.2 g KCl,此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4.2% C.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D.相同温度下,把水面上的空气换成相同压力的纯氧,100 g 水中溶入氧气的质量增加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A错;B中KCl的质量分数为34.2 g (100+34.2) g ×100%<34.2%,B 错;强弱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C错;D中使O2的压强增大,则O2溶解在水中的量增加。 答案:D 5.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加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A.非金属单质B.混合物C.化合物D.金属单质 解析:本题借助于诺贝尔奖作为切入点,但考查的知识却是很简单,碘属于非金属单质。 答案:A 6.具有下列特点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由同种元素组成 B.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C.具有固定的熔沸点 D.所有的分子都是由相同种类、相同个数的原子构成 解析: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存在同素异形体,故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项不是判断纯净物的本质;C项正确,纯净物一定具有固定的熔沸点;D项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答案:C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在1 L 2 mol/L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 A C.可吸入颗粒(例如硅酸盐粉尘)形成气溶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D.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解析:氯化钠溶液和水都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但水不是分散系,A错;在1 L 2 mol/L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氢氧化铁粒子为2N A,但氢氧化铁胶粒是分子的集合体,胶体粒子的数目远小于2N A,B错;气溶胶吸入人体中,直接影响呼吸,长期以来易形成呼吸疾病,C正确;丁达尔效应是鉴别溶液与胶体的方法,D错误。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元素 与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 复习目标: 1.了解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Na2O2、NaOH、Na2CO3、NaHCO3等)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钠及其常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了解碱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5.了解Na+、K+的检验方法。 考点一钠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自主梳理 1.钠的物理性质 2.从钠原子的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2)与水反应

(1)制取Na2O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易错警示】 (1)钠的取用方法: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取黄豆大小的钠,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2)钠失火的处理:沙土盖灭,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例1、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2.3 g钠与97.7 g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4%

B .钠跟CuSO 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析出了金属铜 C .将金属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后,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钠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与其在空气中点燃的产物都一样 【答案】C 【发散类比1】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入饱和NaOH 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 增大 B .放入稀CuSO 4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紫红色铜析出 C .放入MgCl 2溶液中:有氢气放出,有白色沉淀生成 D .放入NH 4NO 3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答案】C 【思维建模】 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考点二 钠的氧化物 自主梳理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物质 氧化钠(Na 2O) 过氧化钠(Na 2O 2)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非碱性氧化物) 氧的价态 -2 -1 电子式 生成条件 常温 加热或点燃 化 热稳定性 不稳定(2Na 2O +O 2 △=====2Na 2O 2) 稳定 与水反应 Na 2O +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和物质世界》知识点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复习知识点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绝大多数元素与其他种类的元素可组成化合物,相同的几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O和CO2、H2O和H2O2等。 2、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如金属铁中的铁元素。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如Fe2O3中的铁元素。 3、元素的化合价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化合价,金属元素只有0价和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可以有0价、正价或负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Al) 3/S、Cl2、He、Ar) H2CO3、H3PO4) 3、NH3.H2O) 2CO3 物质3 2、SO 3、CO2 2O、CaO 、BeO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过氧化物 Na2O2、H2O2 NaCl溶液、CuSO4溶液) 悬浊液(如:泥水、石灰浆) 乳浊液(如:油水、油漆) 胶体(如:烟云雾、三角洲、Fe(OH)3胶体、淀粉溶液、有机玻璃、烟 水晶等) 【相关定义】 (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酸性氧化物时,看面相,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 分) (2)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碱性氧化物时,也看面相,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 分) (3)两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反应的氧化物。(记住Al2O3这个例子) (4)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 物。(记住CO、NO、NO2这几个例子) (5)过氧化物:含有过氧根O22-的化合物。(记住H2O2、Na2O2这两个例子) (6)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全 部为酸根离子的盐。 (7)碱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全部为金属 离子(或NH4+)的盐。 (8)正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只有酸根离子的 盐。 注意:本部分,做题技巧为记反例。如: (1)碱性氧化物全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酸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氧化物、Na2O2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 知识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 2.游离态与化合态 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3.“价-类”二维图 主要表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

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 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CO2、SO3等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 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 点燃 例如: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CO2 + H2O === H2CO3③C + O2CO2 (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3)两性氧化物. 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如Al2O3。 例:1.酸性氧化物也叫酸酐,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硝酸的酸酐的是( ) A.N2O3B.N2O4C.NO2D.N2O5 2.CO2、NO、H2O三者同属于下列的( ) A.酸性物质B.碱性物质C.氧化物D.非金属元素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生石灰与水反应(4)用盐酸除铁锈 (5)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例:用七种方法制取MgCl2 Ⅰ.Mg + Cl2 ==== MgCl2① Ⅱ.MgO + HCl ==== MgCl2 + H2O ② Ⅲ.Mg(OH)2 +2HCl ==== MgCl2 +2H2O ④ Ⅳ.MgCO3+2HCl === MgCl2 +H2O+CO2↑⑥ Ⅴ.MgSO4 + BaCl2 === MgCl2 + BaSO4↓⑦ Ⅵ.Mg + CuCl2 ==== MgCl2 + Cu ⑧ Ⅶ.Mg + 2HCl ==== MgCl2 + H2↑⑨ 例:试用五种方法制备ZnCl2

新教材高中化学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教学设计(2)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1.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第一课时。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安排了“元素与物质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分类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分类梳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处理,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而在本章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化合物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等等,这种方法实际也要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多媒体 一、导语 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

最新鲁科版必修1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最新鲁科版必修1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入:请同学们看课本后面有一张元素周期表,只有112种元素,但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世界却是极其丰富的。这其中,有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也有人类利用化学方法制备的物质。不过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这极其丰富的物质世界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112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内在联系。 板书: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问题一P31交流研讨第一题 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该问题的解答 讲述: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即单质,如钠元素形成钠单质,氯元素形成单质氯气。一种元素可以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物质,即化合物。化合物种类繁多:有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氧化钙、氯化氢、甲烷、过氧化钠等;有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硝酸、硫酸、碳酸钙、氢氧化钠等;有四种或四种以上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五水硫酸铜等 板书: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问题二P31交流研讨第二题 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该问题的解答 讲述: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游离态,一种是化合态,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呈现不同的价态。对于元素的某一价态,总有一定的对应物质。通过对所对应物质性质的研究,可以清楚的认识处于某一价态的元素的性质;反过来,通过对处于某一价态元素的性质的研究,可以更深刻的把握所对应物质性质。对于绝大多数元素来说,都能形成单质和化合物,这些物质构成了这种元素的物质家族。 板书:2.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即单质和化合物 3.对于元素的某一价态,总有一定的对应物质 交流:展示P32图2-1-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你对上图有哪些理解?你能丰富这个图示,进一步展现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吗? 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图丰富后的内容 问题: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价、0价、+4价、+6价,你能说出分别含有这些价态元素的常见物质吗?这些物质分别属于哪个类别?画图并表示出含硫元素的物质家族 课件:将各小组同学按教材图2-1-3的模式绘制的硫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图展示,也可以其他的形式加以表现(如:数轴法):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评课稿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评课稿 一、引言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篇必修教材,主要介绍了元素和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本评课稿将对该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以期对这一篇章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二、教学内容概述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元素的定义、 化学符号、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本篇章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基础,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元素与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并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 1. 元素的定义和化学符号 教材首先介绍了元素的定义和化学符号的概念。通过生动 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并学会识别和运用化学符号。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这些内容既系统地介绍了元素的基本特征,又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2. 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材详细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物态分类、按成 分分类和按性质分类等。通过举例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分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分类方法的灵活性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分类思维。

3.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在物质的分类基础上,教材详细介绍了物质的组成、性质 和变化等内容。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 本教材在教学中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良好效果: 1. 内容深入浅出,符合高中生理解特点 教材在内容设计和表达上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例子、可视化的图示和简洁明了的语言,提高了学生对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材在教学形式上运用了多种方法,如讲解、实验、讨论等。这种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教材中的知识和概念。 3. 知识衔接紧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教材内容紧密衔接,融入了大量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这种紧密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4. 学习目标明确,评价体系完善 教材明确了学习目标,并提供了相应的学习评价体系。教 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价,帮助学生

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素材(鲁科版必修1)

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素材(鲁科版必修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研习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从本质上看,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数量上看,110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元素的组成形式: (1)单质:同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物:不同的元素之间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交流·研讨】 110多种元素何以组成的种类繁多的3700多万中形形色色的物质?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许多元素还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如氧元素可以形成氧气、臭氧。一种元素可以与其它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且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氢元素和氧元素可以形成水、双氧水,氧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由于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所以为数不多的元素能够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 研习点2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方法: (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 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说明: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很多,按不同的方法可得出不同的类别。②类别名称只是为了标识不同分类结果的一种定义。 ③注意分类依据和分类的对象、类别之间的层级关系和区别。(4)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领悟·整合】 对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类在化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物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不可能逐一研究。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再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则容易找到有关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1)探究实例:酸的通性 树状分类举例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 类》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和元素周期表的运用。 3.能够简单地描述化学元素的特征以及常见化合物的 性质。 4.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元素符号的命名和元素周期表的运用。 2.化学元素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 三、教学难点 1.化学元素特性与周期表描述之间的联系。 2.元素周期表运用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基础概念并预习本节内容: 1.什么是元素?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2.元素符号有什么用途?怎样获取元素符号? 3.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基本特征? 4.如何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某一元素的性质? 2. 讲授(30分钟)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概述 a.元素:具有一定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基本物质。

b.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的比例 结合而成的物质。 c.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之间混合 而成的物质。 2.元素符号的命名 a.大写字母代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 两个字母;小写字母代表第二个字母的后一个或后两个字母。 b.其他规则: (1)两个元素的符号首字母相同时,必须加上第二个字母的小写形式。 (2)两个元素符号一样时,第二个元素符号必须使用其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二个字母。 3.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征及运用 a.由于共价电子数增加,周期表从左至右变负; b.每轮周期表从上至下电子层数增加,电子云的半径呈现增加。 4.化学元素的特性 a.杂质和化合物对元素特性产生的影响,通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 b.以氧气为例,粉末状氧气燃烧反应后会产生白色固体,分析该固体的化学性质可以检测到氧气的化学元素。

高中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1鲁科版必修1

元素与物质世界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第二章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共18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氢和盐酸都可用化学式HCl表示,所以它们是完全相同的物质 B.液态氯化氢和盐酸都是强酸溶液 C.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可区别氯化氢和盐酸 D.氯化氢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3、NaNO2,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B.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C.FeO、Fe2O3与硫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所以都是碱性氧化物 D.NaHSO4能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所以NaHSO4是酸 3.用15 mL 0.01 mol·L-1AgNO3溶液与20 mL 0.01 mol·L-1KI溶液反应制备AgI胶体,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胶体的胶团带负电荷B.该胶体不能用过滤法分离 D.该胶体渗析后不具有丁达尔效应 C.该胶体渗析后不含K+、I-和NO- 3 4.我国古代人民编写的古诗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诗句或古文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日照澄州江雾开B.日照香炉生紫烟 C.蜡炬成灰泪始干D.玉不琢不成器 5.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I中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B.图II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反应①和②可能是同一反应 D.图中涉及物质的类别不包含酸 6.下列方法可以用于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是()

A.加入NaOH看是否生成沉淀B.用一束光照射看是否有光路 C.长时间放置看是否有沉淀D.加入KSCN溶液观察颜色 7.用光束照射某“纳米材料”分散系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照射以下分散系也能看到类似现象的是() A.FeCl3溶液B.酒精C.蔗糖溶液D.有色玻璃 8.我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祝融”号火星车采用了中国研发的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该材料能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同时质量超轻,能让火星车跑得更快更远。一种纳米气凝胶的成分是SiO2,SiO2属于() A.碱B.盐C.氧化物D.有机物 9.有关2CaO·SiO2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B.硅酸盐C.钙盐D.氧化物 10.肾上腺素(分子式为C9H13NO3)是一种激素,它是化学信使,随着血液走到身体各处,促使细胞发生变化。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肾上腺素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单质D.氧化物 11.石墨烯不仅是世界上最薄而且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几乎完全透明,它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按物质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石墨烯属于() A.单质B.有机化合物C.无机化合物D.混合物 12.下列所示部分材料中,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长征五号的整流罩前锥段材料——聚甲基丙烯酰亚胺 B.飞机外壳——铝合金 C.光导纤维——二氧化硅 D.口罩鼻夹——铝条 13.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各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舟”和“天宫”系列飞船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B.“复兴号”关键部位使用的增强聚四氟乙烯板属于合成橡胶 C.推广使用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 D.“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净化”等措施均涉及化学变化 14.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诗词解读错误的是() A.“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树叶由绿变黄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着自然界中的碳、氮循环

新教材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学案-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含解析

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 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学业要求 1.进一步感知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知道分类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根据元素组成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又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3.以碳元素为例,根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构建元素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体验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掌握各类别物质的一般性质,形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知识网络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元素的存在形态 3.元素的化合价 (1)元素的化合价: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价,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为0。 (2)如图所示是碳及其化合物“价—类”二维图。 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1.根据物质的组成,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____________,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____________。 酸性氧化物:能与________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能与________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其他分类方法

[即学即练]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2)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3)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4)纯净物只由一种原子构成,而混合物由多种原子构成。() (5)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都属于混合物。()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四氯化碳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得纳 米级金刚石粉末,发生的反应是4Na+CCl4C+4NaCl,这一成果被誉为“稻草变黄金”。对此反应的理解中有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B.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单质 C.四氯化碳和氯化钠都属于盐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在锌、氧化锌、碳酸锌、盐酸和氯化钙溶液五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氯化锌的组合有() A.2种B.3种 C.4种D.5种 4.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取多种分类 选项按某一分类标准分类的物质或变化归类 A FeSO4、NO2、MnO2、NaClO H2SO3 B CH3COOH、HClO、H2S、H2CO3HF C 氢气燃烧、氧化钙变质、食物腐烂冰雪融化 D (NH4)2SO4、NH4Cl、NH4NO3、NH3·H2O NH4HCO3 5.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一氧化碳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碳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6.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 教师: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2.目的和意义: 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3.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师板书:交叉分类法 讲述:好,我们对这四类盐进行分类,看看应该怎么 分呢?对于Na 2SO 4 ,如果对于阳离子来说,她是属于 钠盐,而对于阴离子来说,它是属于硫酸盐.Na 2CO 3 也可以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来分,就可以分为钠盐和

碳酸盐.同样的道理,K 2SO 4 和K 2 CO 3 也可以以阴阳离 子为标准进行分类.像这样的分类我们称之为交叉分类法. 教师板书:树状分类法 教师提问:将Ba(OH) 2、NaHCO 3 、K 2 O、CuO、NaCl 进行分类 [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教学推进]好,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各有什么有点呢?我们看看,树状分类法就是对物质进行再分类,分类图看起来像一棵不断开枝的树,不断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再分类.很明显我们的树状分类图很清晰很直观.所以,树状分类法的优点就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教师提问:同学们,化学反应的分类我们只是知道了很少的一部分,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将会遇到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化学反应再分类的,那是以后我们学习的任务.好,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分类.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请学生回答) 2.教师提问:再继续分类的话,单质还可以怎么分?(请学生回答):(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

近年-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学业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 行分类。 2.感受分类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进行分类和表征。1.通过对“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增强宏观辨识水平。 2。通过“分类方法的应用”的学习,能从物质的宏观特征入手对物质及其反应进行分类和表征。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盐酸(分析纯)的试剂标签 通过上图可以知道,盐酸是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里面还含有其它的杂质,它们分别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究竟怎样?请完成下列知识点: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化合物。而且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有的只能组成一种,有的则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